传说中的食人花竟然真的存在,据说食人花每吃十条生命就会开一朵花,你敢相信吗?
食人花是一种非常神秘的生物,在恐怖电影中,它们会像野兽一样吞食猎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真实存在的。
食人花是一种寄生肉质的草本植物,花的直径长达1米,生长在原始森林里。它们没有根和叶子,带有腐臭味,传说要用动物尸体提供养分,在平原地区并不常见,因此恐怖且神秘。
据说在19世纪末期,有位德国探险家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上,曾亲眼见过一种能吃人的树,有一位妇女爬上了这种树,结果被大树用树枝围住,最后被吃的只剩下一副骨架。
然而,在现实中,食人花并没有主动攻击人的能力,因为不常见,再加上人们以讹传讹,导致了食人花被人们误解。世界上更大的食人花是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爪哇的大王花,通过吸收其他植物的养分,来供养花的生长。
大王花花瓣达到1米以上,是世界上更大的食人花。最主要寄生在藤本植物上,并不猎食动物,相反还要依赖动物传宗接代。当大王花开花时会散发出恶臭的腐烂味,吸引一些苍蝇、食腐动物为其授粉,直到最后花瓣枯萎,变成一滩黑色粘液。
大王花不但不嗜血,相反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印尼当地居民认为大王花有壮阳补肾的功效,也可以作为妇女怀孕期间的滋补品,对大王花滥砍滥伐。如今大王花已经是印尼的濒危物种,受到了沙巴野生保护法的保护,印尼 *** 也在派人寻找、保护,希望大王花的生活环境不再遭到人为破坏。
这些花朵会散发出较为浓烈的气味,被认为不适合放在室内养护。这些花朵的气味可能被某些人感到不舒适或难闻。
有其它植物养护问题欢迎私信提问,花花都会回复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散发较强气味的花朵:
魔芋:魔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臭的花卉之一,散发出类似腐肉的恶臭气味。
腐尸花:腐尸花被认为是世界上更大的单花,其花朵同样散发出腐肉气味。
曼陀罗:曼陀罗是一类毒性较强的花卉,其花朵散发出辛辣而令人不适的气味。
食人花:食人花具有捕虫特性,其花朵和捕虫器中散发出一种淡淡的甜味,但也有人认为其气味不太好闻。
马鞭草:马鞭草具有特殊的香气,有些品种会散发出较强的 *** 性气味,不适合放在室内。
尽管这些花朵具有独特的气味,但仍有一些花卉也具有香气怡人的特点,适合放在室内养护。选择花卉时,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家庭成员的接受程度来决定是否适合在室内养护。
食人花真实存在吗?别看它们长得可怕,其实对人没啥攻击力说到吃人植物,人们的之一印象就会连联想到食人花、食人柳等恐怖的植物,那么今天小编主要为大家来讲的就是食人花这种“吃人植物”,看看它是否真如传闻中所说的那样真的吃人,食人花图片又是什么样的,好了废话不多讲,下面小编就来为你揭秘。
吞食10条生命开一朵花食人花是一种肉食性的神秘植物,这点是不假的,据说它要至少吞食十条生命(这里的生命所指的就是一些小昆虫而已)才能开出一朵花来,然后开到10朵花的时候(这就需要100个小生命了),食人花才会孕育出一个果实出来。看上面的食人花图片,看着也不是那么的吓人啊!其实也没有人们所传的那么的恐怖。
食人花并不吃人食人花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大王花,是目前世界上更大的花,也是更大的食肉性植物(吃昆虫),因为它们的直径非常的大,可以吞下一个人,其实和食人蚁一样,这种生物其实都并不恐怖,并且这种花还会散发出一种腐烂的尸臭味,比起世界上最臭的花,尸香魔芋花还是差一点。所以就导致人们认为在食人花的体内可能有人的尸体,才流传出它吃人的传闻,也就有了这个名字。目前在电影中经常会出现,所以人们才会深以为食人花是会吃人的。
这种食肉性的动物其实并不能消化出了节肢动物以外的生物,更别说吃人了,甚至就连吃老鼠的都没有的,所以食人花吃人的传闻并不是真的。而它所散发出来的腐烂的尸臭味只不过是为了吸引昆虫前来授粉,然后在将其吃掉。所以食人花是并不吃人的哦!这点大家一定要记住了。
世界上更大的花食人花的真身就是世界上更大的花—大王花,至今在1.5米左右,重量在8公斤以上,在它的花中心有一个巨大的洞,里面可以做一个人进去。所以被称为是世界上更大的花,上面就也讲到过了,这种食人花是并不吃人的哦!曾经还有传闻称,一个探险队在亚马逊河热带雨林的深处被食人花捕食,至今都下落不明(并不能证实)。
在目前已知的食虫性植物中,目前为止还并没有发现真正的食人花的存在,不过猪笼草、捕虫草等都是大型的食虫性的肉食植物。在这还有许多未知的世界当中,说不听在不久的将来还真的会发现这种植物的踪影的。
无证据真实关于类似于食人花这种吃人植物,生物科学家们做过了大量的研究和取证,在报纸中也刊登过很多植物吃人的报道,但是都没有直接的证据来证明吃人植物的真实存在。所以目前对于这种植物的真实性还是有待考证的,至少目前是没有的。
凶名昭昭食人花,靠肉食性营养生长就真的“吃人”吗?前言:
食人花是指一类以肉食性营养生长为主的植物,它们通常会用特殊的机构吸引、捕获并消化小动物(如昆虫、蜘蛛等)。
根据实际观察,已经发现了多达15种左右不同形态特征、分布区域、催化动作模式、部位组成的食人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种之一是捕虫草。
这些肉食性植物在植物界中属于非常罕见和特殊的存在
常见种类和特性
最有代表性的食人花品种之一是捕虫草。
捕虫草展开被毛质的叶片,利用汁液引誘及黏附蚊蝇等昆虫,并散发出贴近性别决定因素的物质,同时在不活跃的虫体内呼气部分与高丰度二氧化碳反射机制使其触须缩回
过程类似捕捉到的猎物较小并周围有相同避免性质下一直盯着口器的眼球形态。
还有一种叫做狗牙树,它们的叶子由两个三角形部分组成。
中央是一张隆起的触发器,如果有小昆虫或蚂蚁移动了中央区域,则会对叶子进行迅速的闭合,将其困住,再通过特殊的酶来进行消化。
它们不同于普通植物只靠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而是靠肉食和捕杀。
食人花的形态结构的介绍:
根:食人花的根一般为盘根,扎在土壤中以保证其稳定性并吸收养分。
茎:食人花的茎通常很短,仅在一些品种上存在,而且多数情况下处于地面或隐身于陷阱的基部。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持和联通其他各部分。
花:食人花的花往往比较小而且具有明显的异色性,包括白色、黄色、红色或紫色等不同颜色。
叶:食人花的叶子通常比较发达,但并不参与光合作用,由于其他大量养分是来源于昆虫捕获与消化所得到的,因此对合成自身营养需求的功能不强。
食人花的叶子通常呈现叫做触须的多孔复杂结构,这些结构能够感知到来自环境的震动,使陷阱迅速产生闭合反应。
陷阱:食人花独特的陷阱是其最为突出的特色,可以分为不同种类的结构,包括盆状型(捕虫草)、倒垂几枝型(猪笼草)和简单漏斗型(食虫花)。
陷阱通常是由肉质组织构成的、充满消化液的袋子,内侧有具体动作功能的诱导器、复杂保护结构和消化酶等,能够迅速将进入的昆虫淹没在消化液中。
食人花的肉食性营养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对昆虫等小型动物进行捕获和消化,以获取营养素支持生长发育。
其进化环境包括自然选择、生态位利用和亲缘演化等因素。
食人花形成肉食习性的原因是环境条件的变化。
食人花通常分布在一些土壤贫瘠、氮元素短缺的地区,它们通过捕获其他生物来获取到营养物质,得以更好地适应这样的环境。
同属一个分类单元的不同捕虫植物有着类似的食虫陷阱结构和运作机制。
这反映了它们的共同祖先曾经在类似的环境中生存在了特定的摄取 *** ,然后保留并发展下去。
食人花的环境适应也受到了亲缘演化的影响。
食人花的肉食特性还与生态位之间的竞争关系密切相关。
在一些特殊环境下,食人花能够为自身创造出比植食或寄生更优越的生态位,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了生存优势。
这种竞争关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促进食人花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食人花的肉食性营养特性和进化环境相辅相成。
它们的捕虫与消化机制是逐渐形成和进化的结果,并且一直受到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竞争选择的影响。
食人花对水分、光线等环境因素有着非常特殊的适应能力,这些特性在它们成为肉食植物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许多食人花通常生长在沼泽、湿地或稀疏土质的环境中,因此它们对于水分的需求量以及在水分相对充足时的生长速度,通常高于其他植物。
捕虫草就喜欢在湿度较大且土壤中含盐分较少的环境中生长。
一些触须敏感的食人花需要通过浸泡其根部才能获得足够的水分和养料。
许多食人花通常处于遮阴茂密的森林环境中,例如猪笼草等。
它们通常会在小坑、大树干、暗处等合适位置开展营养捕获活动。
也存在一些食人花,如捕虫草,要求充足的阳光,能够更好的释放荧光进而吸引更多的昆虫。它们通常生长在光照充足且土壤富含有机物质的环境中。
食人花对水分和光线等环境因素有着非常特殊的适应能力
在不同的环境因素下展现出了多样性特点。
这些特性与肉食性营养有直接关联,它们的活动范围和姿态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捕获到更多、更合适的猎物,从而更好地支持自身的生命活动。
威胁和突变
食人花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肉食植物,但生存也面临着一些威胁和突变。
生境受到破坏:由于城市化进程、森林伐木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食人花所在的自然栖息地通常会遭受破坏。
这些环境破坏不仅会导致食人花数量锐减,还会严重威胁到它们的细胞利用能力与适应实用取向。
人类掠夺:食人花因为其独特的外观和奇特性,已经成为收集、交易的“热门”秦淮子分类,尤其是猪笼草等罕见品种的收藏小时。
这样大规模的人类掠夺对食人花的放养产出有非常大的压力甚至是直接的生存风险。
感染病菌:一些病菌和真菌也可能感染并危害食人花,破坏其生理和营养系统。
这将对食人花抵御食草动物、害虫和保护水平等方面造成威胁。
突变:近年来食人花的基因突变现象也有所发生,导致一些新的品种出现。这种突变可能会影响食人花其捕获机制、养分吸收等关键环节,进而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造成影响。
食人花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在生境恶化、人类掠夺、感染病菌、基因突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食人花的数量持续减少,并且面临着适应性和覆盖索取能力的不足难题。
我们应该认识到对她们的保护、搜寻尽可能加大权利与创造更稳健的人工栽培方式,让他们以适度的途径效果到依靠并 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和平衡状态。
食人花的技术创新层出不穷
饲料替代品:为了更好地喂养食人花,一些科研专家开始探索替代饲料的 *** 。
在美国的一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尝试用乳制品废料作为饲料,结果发现可以提高捕虫草的生长速度和活力。
纤维复合材料:为了改善食人花的外形以及捕捉效率,科研专家开始使用纤维复合材料来建造捕虫机构。
这种材料结构紧密、强度高、耐腐蚀性好,能让食人花捕捉效率更高、坚固耐用,并且工艺再次提升整体显摆效果。
生物传感器:为了更好地监测食人花的微观环境以及运作特性,科研专家开始使用生物传感器来实时检测食虫植物的状态,如CarnivoreAI就是一种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智能食虫植物监测系统。
为了改善食人花的品种、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生长速度,科研专家开始进行食人花的人工培育。
控制害虫:食人花以蛇、昆虫、蜘蛛等为食,对它们的捕获与消化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从而促进植被与其他生物的健康生存。
这对于一些特定区域内如沼泽,荒野等环境尤其重要。
食人花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维护具有一定的保护和循环利用意义。
循环利用:食人花通过捕虫来获取所需营养,因此对于某些贫瘠、氮元素缺乏的土壤,它们具有一定的循环利用价值。
通过食用肉类来形成生物链循环,进一步支持其他生命体的正常生长发展。
食人花作为稀有或者特殊树种类型,在一些地区存在拯救与保护工作。
已经是濒临绝种的失败柳叶菜,国际上开始倡导对其进行搜救与保护计划,以防止地球生态环境的失衡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结论
所以啊食人花并不会吃人。
虽然它的名称中有“食人”二字,但实际上它们只吃蛇、昆虫、蜘蛛等小型动物,而不会攻击和消化人类等大型哺乳动物。
食人花对于人类来说也没有危险性,因为它们通常生长在野外环境且地理范围有限。
正常情况下,只要遵循自然探索的安全路线即可保证周围环境平稳无事。
1984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将大王花列为“全世界受威胁最严重的濒危植物”,引起全世界重视。并开始着手保护这一世界上更大、最奇特的花。
希望将来这种植物和它的生长环境不会再被破坏。
参考文献:
1. 弓力、李静文、王娅慧等. 食虫植物肉质器官内渗透调节研究进展
2. 马爱英、谢鲁阳、金仕伟等. 食虫植物的捕虫机制及其检测与应用
3. 吕凯龙、孙志强. 食虫植物对氮素取向战略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4. 秦奋、张维、徐宏等. 食虫植物叶片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功能分析
5. 李庆忠、吴建明. 水解酶研究进展及在食虫植物中的应用
7月19日,
在北京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内,
一株巨魔芋正在开花,
就在它的旁边,
另一株巨魔芋也已经含苞待放。
这是国家植物园近期开花的第二株巨魔芋。
本次开花的巨魔芋
与7月6日开花的之一株巨魔芋,
以及即将开放的第三株巨魔芋,
形成了世界上首次人工栽培状态下的
巨魔芋群体开花。
巨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
原产于
印度尼西亚西部苏门答腊岛热带密林,
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三大旗舰种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臭的花。
作为世界上单体花序更大的植物,
巨魔芋开花极难,
一生只开3-4次花,
每次开花不超过2天,
全世界人工栽培开花次数仅100余次。
首先声明一点,巨魔芋不吃人。
之所以被传说成“食人花”,
主要是因为它的生物学特性。
它体型高大,
拥有世界上更大的不分枝肉穗花序,
现在已知更高的花序达到3米多。
在肉穗花序的周围,
紫红色的佛焰苞犹如一个倒立的烟囱,
将花序保护在中央。
本次开花的巨魔芋花序高1.66米,
由于其花朵巨大,
十分消耗养分,
因此它们的花期只有48小时左右。
开花时,
巨魔芋会释放自己
合成的、含一百多种化学物质的气体,
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及硫化物,
由于气体成分复杂,
开花时会不时散发一股腐肉的气味,
同时巨大的佛焰苞
变成深紫色模拟带血的腐肉模样。
巨魔芋开花时会放热,
花序顶端附属器温度可达到40℃,
是自然界唯一产生热对流的植物。
无论是气味还是温度,
都在模拟刚刚死去的动物,
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昆虫为它传粉。
2022年在西双版纳植物园开花。吴福川摄
综合科技日报综合国家植物园、央视新闻(文中图片均来自国家植物园)
来源: 齐鲁网
罕见!世界上最臭的花,“组团”开放◎ 科技日报 刘义阳综合报道
7月19日,在北京国家植物园(北园)展览温室内,一株巨魔芋正在开花,就在它的旁边,另一株巨魔芋也已经含苞待放。
这是国家植物园近期开花的第二株巨魔芋。本次开花的巨魔芋与7月6日开花的之一株巨魔芋,以及即将开放的第三株巨魔芋,形成了世界上首次人工栽培状态下的巨魔芋群体开花。
巨魔芋,传说中的“食人花”
巨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西部苏门答腊岛热带密林,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三大旗舰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臭的花。
作为世界上单体花序更大的植物,巨魔芋开花极难,一生只开3-4次花,每次开花不超过2天,全世界人工栽培开花次数仅100余次。
首先声明一点,巨魔芋不吃人。之所以被传说成“食人花”,主要是因为它的生物学特性。
它体型高大,拥有世界上更大的不分枝肉穗花序,现在已知更高的花序达到3米多。在肉穗花序的周围,紫红色的佛焰苞犹如一个倒立的烟囱,将花序保护在中央。
本次开花的巨魔芋花序高1.66米,由于其花朵巨大,十分消耗养分,因此它们的花期只有48小时左右。
开花时,巨魔芋会释放自己合成的、含一百多种化学物质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及硫化物,由于气体成分复杂,开花时会不时散发一股腐肉的气味,同时巨大的佛焰苞变成深紫色模拟带血的腐肉模样。
巨魔芋开花时会放热,花序顶端附属器温度可达到40℃,是自然界唯一产生热对流的植物。
无论是气味还是温度,都在模拟刚刚死去的动物,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昆虫为它传粉。
具有科研和经济价值,科研人员正培育新品种
魔芋的引种栽培研究对国家植物园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其发布的1997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就已经将巨魔芋列为易危种。
由于人类对棕榈产品和木材的大量需求,苏门答腊岛的热带雨林受到巨大破坏,巨魔芋的野外生存状况岌岌可危,需要对这个物种进行保存并研究它的生物学习性及繁殖机制,想办法增加它的数量。
2022年在西双版纳植物园开花。吴福川摄
同时巨魔芋还具有很高的科研和经济价值,球茎内含有大量的葡甘聚糖,是目前发现的更优良可溶膳食纤维之一,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化工和生物等多个领域。 ?
国家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如何把巨魔芋与同属其它种具有使用价值的魔芋进行杂交,培育出新的魔芋品种。
科技日报综合国家植物园、央视新闻 文中图片均来自国家植物园
来源: 科技日报
真实存在的“食人花“,血盆大口宽达1米传说中,在亚马孙森林中生活一种巨大的食人花,它们无根也无叶,长着一张血盆大口,只要有动物经过它们的身边就会被一口吞下去。直到很久很久之后,被吐出来的就只剩下了一具骸骨。
据说这种食人花长得也非常骇人,既像是一张张开的血盆大口,又像是一只凝视着人类的恶魔之眼。它们的颜色是血红色的,还散发着奇异的恶臭,简直就是雨林里最让人生畏的植物了。
这种宛如神话传说中的植物真的存在吗?
答案是肯定的,食人花真实存在。但它们并没有传说故事中那么可怕,其实是生活在亚马逊雨林中一类名为大王花的植物。
它们体型庞大,盛开出一朵朵碗口大、盆口大甚至一米多宽的艳丽花朵,它们也真的没有根系、没有叶片,就那么一朵花孤零零地长在树上旁边。
你或许会好奇,那它们是以什么为什么的?难道真的是吃人、吃动物吗?
当然不是了,其实大王花们是一种全寄生的植物,它们虽然没有其他植物那样发达的根系,缺有着能够钻进树干里的纤细却强大的丝状芽体,靠着这些营养通道,大王花从自己的寄主植物身上吸取营养,从而越长越大。
而传说中食人花散发出的腐肉臭味其实也是真的,只不过这种味道并不是因为大王花消化了人类或动物的实体,而是它们为了吸引传粉的蝇类等昆虫特意进化出来的味道。这种味道对于人类来说是腐臭味,对于那些昆虫来说却是代表着美味的迷人香气。
大王花的种类有很多,但无一例外都是无根无叶的寄生植物。其中更大的一种是分布在印尼的阿诺德大王花,它能长到直径一米多,如同一张散发着恶臭腐尸味的血盆巨口,早期的很多食人花传说其实就是因为它而来。
虽然食人花背负着许许多多奇怪的传说故事,但其实它们是一种非常珍稀的植物。因为雨林被大肆砍伐,只能生长在雨林中,并且相当挑剔的大王花也就越来越少了,再加上它们有十足娇气,在生长过程中一个不小心就会夭折,因此能历经多年生长最终开花的大王花其实非常少。
所以,如果你有幸见到了“食人花”千万别因为恐惧伤害它们,它们可是一种珍稀植物哦!
【关注自然奇谭,了解更多奇妙故事】
你印象里可怕的食人花,其实只是一种可怜的奇葩植物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记录的寄生花开全过程,在惊艳大家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头皮发麻。花瓣上密集的黄色斑点简直是密恐人群的噩梦,同时不少人想到了食人花,甚至鬼吹灯里的尸香魔芋。
寄生花开花过程
其实寄生花(Sapria himalayana Griff.)是大花草科寄生花属下的一个种,1987年,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山上出现过,而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境内几乎没有看到寄生花的踪影。而我们应该更熟悉它的那位被称为“食人花”的近亲大王花。
1818年,在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远东地区的总督托马斯·斯坦福德·莱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Raffles)管辖新加坡的前一年,他与自然学家约瑟夫·阿诺德博士(Dr. Joseph Arnold)在印尼西部的一座名为苏门答腊(Sumatra)的岛屿上进行了一次野外考察。
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他们发现了一种异常巨大的花,它的直径可达1米,约有7公斤重,花冠血红色并且带有斑点,散发着剧烈的腐臭味。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它并没有明显的根、茎、叶等器官,约瑟夫·阿诺德将它形容为“植物界中最伟大的奇才”。
大王花
后人将其命名为阿诺德大王花(Rafflesia arnoldii),以此纪念科学探险队的率领者约瑟夫·阿诺德,并且以莱佛士的名字将这一类花命名为莱佛士花属(Rafflesia),我们现在称其为大王花属,不过你可能更熟悉它“食人花”、“腐尸花”等外号。
大王花与寄生花同属于大花草科(Rafflesiaceae Dumort)。大王花是世界上花朵更大的植物,主要生长在海拔500-700米高度的热带雨林中,有“世界花王”的美誉。
其大可吞人,在它的花心部位有一个巨大的缺口,像嘴巴一样大张着,并且有锯齿般的小突起,散发着尸体腐烂的恶臭味,在各种民间传说的神化下,它成为了“食人花”的原型之一。虽然大王花这个物种离我们很遥远,但它在影视剧及游戏里十分活跃,而尸香魔芋属于天南星科里的一种同样具有腐肉气味的植物。
大王花内部及其“牙齿”
然而大王花真的不吃人,准确地说它并不食肉,这样看来它比猪笼草以及捕蝇草等还要友善一点。大王花是一种寄生植物,主要寄生于藤本植物的根、茎、叶处。奇特的是,它完全舍弃了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也没有叶绿体光合作用给自己制造养分,只剩下非常简单的结构。于是乎大王花生长所需的养分全部来源于寄主——它通过退化成菌丝状的器官,侵入寄主的组织内吸取营养。
不同于大多数的开花植物,大王花不需要经过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等营养发育阶段,便直接进入开花期,大王花的这种生命周期是十分特殊的。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保持着胚胎的状态,然而经过长期酝酿开出的巨大花朵,只能维持4-5天。
大王花在生长发育初期,以一种类似于植物内生菌(Endophyte)的菌丝状结构生存于寄主体内。顾名思义,植物内生菌是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组织和器官内部的真菌或细菌。
拟南芥生长周期(上)与大王花生长周期(下)
进入花期之前,大王花的全部生命活动都在寄主体内进行。起初这种内生链结构仅为一层细胞宽,随后单列的细胞沿垂直于轴的方向进行分裂,产生多列结构,但是在此过程中细胞并未发生分化,保留着未分化胚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核较大,颗粒状胞质致密,有时会有小液泡出现。
这些细胞聚集形成泪珠状的寄生细胞群,被称为原球茎(protocorm)。随着原球茎的继续生长,细胞才开始分化,出现各种服务于开花的结构,比如形成苞片以防止花苞在冲破寄主根与茎部坚硬的木质组织时受到伤害。
有趣的是,大王花的花苞刚从藤蔓上冒出时,只有乒乓球那么大。经过9个月的缓慢生长之后,却能够变得十分巨大,其外面包裹着的黑色薄膜发生胀裂,露出玉红色的花苞。
寄生花花苞
在花期的最后一天,其血红色花瓣逐渐变黑并开始凋零,在几周内就会变成一滩粘稠的黑色物质。而成功受粉的雌花会在接下来的7个月内逐渐形成一个半腐烂状的球状果实,直径可达15厘米,具有棕色的木质化表皮,果皮下充满乳白色、富脂质的果肉,其中包含着上千枚红棕色的微型种子。
目前并未有直接的研究表明大王花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也不知道它是怎样寄生于宿主身上。有学者认为大王花种子具有粘性,鹿、野猪等动物无意间触碰到它们之后,就会被携带到处繁衍。
由于大王花的生长发育都在寄主体内完成,直到将要开花时才出现在体外,它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隐而不见”的,这极大地增加了科学家们在野外寻找大王花的难度,可谓真正的“可遇不可求”。也正因如此,在大花草科植物被发现后的两个世纪里,其在自然系统中的地位一直无法被确定。
虽然大王花没有传言的那么可怕,但是它对人类似乎也不太友好,剧烈的腐臭味让我们难以接近,有人甚至形容大王花的气味为腐肉和粪便味混合的气味。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早先的探险家会将其当做食人花——这种味道应该来源于它刚吃过的人的尸体吧。
现在我们知道了大王花的这种腐臭味来源于自身合成的挥发性物质,很多大型动物在面对大王花独特的“花香”时的反应也和我们一样,会尽可能避而远之,所以大王花得以躲避很多的“灾难”。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此巨大的花朵,如果大象刚好路过,想不踩到可能都很难。
而这种腐臭味正好是苍蝇等腐食动物的更爱,这些小动物刚好也可以帮助自己传粉,于是大王花便尽全力将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有些种类的大王花为了使自己的味道传的更远,还能够产热以促进挥发。另外在具有较大花朵的大王花种群中,它们中央圆盘顶部的手指状突起可以充当辐射器发散装置,以起到进一步分散气味的作用。
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大王花的体型如此之大。在较为昏暗的热带雨林底部,较大的花更容易被传粉者发现,具有一定的遗传优势。但是考虑到寄主本身对于寄生植物的承载能力,或者花本身的限制,大王花的体型并不能无限生长,它存在一个临界值,所以大王花需要通过其他的手段来帮助自己完成尽可能多的传粉,比如上文提到的吸引腐食动物的腐臭味,而较小及中等体型的大王花种群会通过产生更多的花来弥补单个花体型上的不足。
为了更好地扮演腐肉,大王花血红色的花瓣上点缀了鲜艳的或白或黄的斑点,在苍蝇等小动物循着气味找来时,不至于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此外大王花表面的毛状结构很好地模仿了动物皮毛的触感,所以当这些小昆虫落抵达花上时,就会产生一种找到腐肉的幻觉。大王花可以说很注重这些传粉者的嗅觉、视觉与触觉体验了。
大花草科植物近看
有些被迷惑的昆虫还会在大王花上产卵,不过等待着这些将要孵化出来的小生命的必然是缺乏食物而死亡。
仔细观察大王花的话,我们会发现它的花具有很奇特的花室结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困住传粉者的作用,以更大限度地延长其在花中的时间,以增加苍蝇等腐食生物与花柱或花药的接触机会。
大王花解剖图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大王花的花室是由花被与环形的中空隔膜组成的类似于房屋内庭的结构,花被即花萼和花冠的总称。大花草科植物里不同种的花具有不同的花室形态,当然有的种类并没有花室。花室内有一个被称为中心轴柱的结构,其上带有大王花的生殖器官雄蕊或者雌蕊。
大花草科下的三种植物个体。
A.大王花 由五片花被裂片形成的一个轮生体和隔膜组成花室
B.Rhizanthes 无隔膜,中心轴柱暴露在外
C.寄生花 两个轮生体(各五片花被裂片,共十片)和隔膜组成花室
除了延长昆虫的停留时间,雄花也会形成液体状的花粉液浆。当传粉者与花药接触时,花粉液浆会沉积在它的背上。即使液浆变干,花粉仍能存活数天。而当花粉与雌花柱头表面接触时,花粉又会重新水化,以此完成受精。
为了繁殖大王花可以说是相当尽力了,并且形成了一套近乎完美的繁殖系统。只可惜其极短的花期和极低的种群密度,一朵花再完美又如何呢?传粉动物在几天的花期内找不到另外一朵异性花,最后还是得不到很好的繁殖。自然的,大王花在1984年就被列为“世界范围内遭受最严重威胁的濒危植物”。
如果要保护好这类植物,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繁殖方式以及遗传发育相关的生物学信息。2018年,时隔几十年后我国科学家在距西双版纳500米处的区域再次找到了两株寄生花,其中一株开雄花,一株开雌花。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人工授粉,6个月之后,收获了成熟饱满的果实。这意味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是世界上第二个、同时也是中国首个获得寄生花种子的植物园。
寄生花的果实
寄生花果实外观为黑色,呈糊状而扁平的圆盘形,直径约为6厘米,同样地散发着令人不悦的气味。经过清洁处理后,研究人员一共获得38907颗种子,每粒种子的长度仅为40至50微米,与寄生花的大小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么大王花与寄生花为什么能够长到如此之大呢?科学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发现,大花草科是在约4600万年前从花朵较小的大戟科中分化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其花冠增加到20多厘米,直到近100万年才快速进化,成为世界上更大的花。
即使现在生物技术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但是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大花草科植物仍然十分很神秘。我们成功获得寄生花的种子无疑迈进了巨大的一步,而对其遗传与进化的分析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开“大王花为何如此之大”的疑惑。
它们身上确实还有许多未知值得我们去探索。
Nikolov L A , Davis C C . The big, the bad,and the beautiful: Biology of the world's largest flowers: Biology of Rafflesiaceae
神奇的植物:大王花,以其臭味被称为“霸王”. 中国管科院红豆杉中心. 2019.7.19
徐仁修. 马来西亚最独特的植物:大王花与猪笼草
中国唯一的“寄生花”近30年后重现西双版纳(组图). 中国新闻网. 2019.1.20
罕见的寄生花,三万八千颗种子收获不易丨Science 活物誌科技日报 2019.9.15
Nikolov L A , Endress P K , Sugumaran M , et al.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the world‘s largest flowers, Rafflesiaceae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存在着数不清的奇怪植物,它们有的能令人感到毛骨悚然,有一些外表艳丽多姿,却全身有毒,还有一些据说吃后能变漂亮。这些植物都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 *** ,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植物是地球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一般来说,它们包括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等等。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植物本身其貌不扬,外貌形态单一,并没有太多令人觉得奇怪的地方。可凡事都有例外,有一些植物的外貌,着实会让诸位人大吃一惊。
在美洲亚马逊河的原始森林以及沼泽地带,生长着一种特殊而又神秘的植物,它的名字叫作食人花。食人花其实并不食人,但是却能以诸多昆虫为食,它颜色鲜艳妖异且叶片肥厚。一旦摄取足够营养,就能开出另一片花朵,如此往复循环,显得十分贪婪。
在阿富汗北部森林中,生长着一种名为吸血树的植物。该植物全身上下长满了类似于触手的藤蔓,藤蔓上还有诸多尖刺。一旦有小型动物靠近,吸血树的藤蔓就会紧紧抓住猎物,并用尖刺刺进猎物血管,直至对方血液流干,方才作罢。
还有一种名为跳舞草的植物,它们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是“金钱草”。有趣的事,这种植物在平日里不会活动,可一旦被外界触碰,就会不断的跳舞,直至两分钟后才能停下来。以上植物的确奇异无比,但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植物,一定会令您再度刷新对植物的基本认知。
1.魔鬼指菇
在英国的大山之中,生长着一种名为“Clathrus archeri”的蘑菇,中文一般将其翻译成“魔鬼指菇”或者“章鱼鬼笔菌”。魔鬼指菇的外形十分恐怖,在其生长成熟阶段,一般会形成4~8个手指状的触手,这些触手之上不仅带有如章鱼须一样的吸盘,而且还呈收束状生长,最终形成一个苍白的“鬼手”。
作为一种孢子类植物,魔鬼指菇会有目的性地向外散发孢子,吸引各类昆虫前来觅食,使自己得到大规模的繁殖。更可怕的是,魔鬼指菇不仅样貌恐怖,看着吓人,而且本身还存在着一种难闻的气味,具体来说,该气味犹如动物腐烂的尸体一样,各种动物都不敢对其太过接近。
2.金鱼草
在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生长着一种奇怪的植物,它们被称为是金鱼草,属于当地一种特殊的野生花卉。关于金鱼草的传说,其实有很多,最著名的说法是,在金鱼草之中,住着很多有趣的小精灵,它们不仅美丽大方而且心地善良,一旦有女子吃掉它们,就能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可是传说终归是传说,在现实之中,这种金鱼草却是有毒的植物。更可怕的是,一旦金鱼草开花,它的花朵便会呈现出人类头骨的形状,犹如一串串恐怖的骷髅挂在枝杈上。生物学家曾对此进行解释,金鱼草之所以会开出骷髅一样的花瓣,完全是由于花朵蒴果开裂的方式为孔裂,继而大面积蜷缩造成的。
3.白类叶升麻
白类叶升麻是一种奇特的植物,它本身不仅能长出白色椭圆形浆果,而且这些奇异的浆果都会长在红色的茎杆之上,极其类似于人类的眼球。
俗话说“越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白类叶升麻的身上。从实际角度而言,白类叶升麻的浆果呈眼球状,其实是一种非常恐怖的讯号,它时刻都在对外界进行着警告。因为这种浆果含有生龋齿毒素,不仅能够立即使心脏肌肉处于麻痹状态,更能在误食后导致心脏病的发生,严重危及动物体的生命。
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确缤纷多彩,尽管这些植物都不太讨喜,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它们也是地球上的成员之一,因此,我们人类也应该对其进行应有的保护。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食人花”叱咤影视剧几十年,不吃人却反被人吃到濒临灭绝?食人花,受很多影视剧的影响,人们对它的印象大多都是有着巨大的身躯、“邪恶的面庞”、一口可以吃下一个成人……那现实中是怎样的呢?真的有食人花的存在吗?
一、真的有食人花吗?
没有——也可以说有,因为现在我们常说的食人花其实就是大王花,是有这种植物的。大王花因其体型巨大,开花后散发尸体般的臭气,经常被称为食人花。但食人花其实是一种寄生植物,它没有茎和叶子,只有一朵花,靠吸食植物枝干的养分为生。食人花主要生长在美洲亚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花型巨大,直径可达1.5米,其花心是一个空洞,大小大概可以坐下一个小孩。
大王花(图片来自 *** )
食人花开花之后与一般花朵的“浓妆艳抹、招蜂引蝶”不一样,它散发的不是香气,而是类似于腐烂尸体的味道,一般森林里的大型动物、蜜蜂蝴蝶都会对它敬而远之,只有苍蝇会被它吸引过来传粉。4-5天之后花朵就会凋谢,化身为一堆腐败的黑色物质,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
二、食人花会吃人吗?
不会,食人花甚至连小虫子都不会吃。自然界是有“食肉植物”存在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可以分泌类似于动物体内消化液的粘液,用来消化小虫子供给自身营养。而食人花属于寄生植物,它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于其寄主枝干,并且它的花也并不能分泌类似于消化液的粘液,所以就算是苍蝇过来给它传粉,也不会有任何的危险。
植物大战僵尸 食人花
三、食人花可以吃吗?
可以,当地人认为食人花入药可以帮助孕妇生产,所以,食人花已经被当地人大量采割,所剩无几了。
四、食人花已经濒临灭绝了?
是的,食人花目前没有人知道它的繁殖方式,只能靠自然繁殖。而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适宜其生长的环境越来越少。加上当地传说大王花有药用价值,有补肾壮阳的功效,花芽提取物炮制的浸膏,是妇女分娩时的良药。当地人的滥采,更使大王花处在濒临灭绝的严重危险之中。大王花属“壮丽大王花(Rafflesia magnifica)”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极危(CR)。
热带雨林(食人花生存环境被破坏)
五、自然界的“食肉植物”是怎样的?
虽然自然界中没有真的能够吃人的“食人花”,但“食肉植物”是存在的。
猪笼草
常见的食虫植物猪笼草,属于热带食虫植物,拥有一个独特的类似猪笼的消化器官,负责捕捉虫子的小瓶子里有类似于消化液的粘液,当有小虫子飞过来之后会掉进小瓶子里,里面的粘液对它们娇小的身躯来说就是汪洋大海,只能“任由宰割”。目前更大的食肉植物是婆罗洲的马来王猪笼草,据说可以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如老鼠等。
捕蝇草
还有捕蝇草,它负责捕捉虫子的是一个类似贝壳的捕虫夹,捕虫夹属于捕蝇草变态叶子的一部分,有捕捉昆虫的功能。捕虫夹捕捉昆虫是一个精确的控制过程。引起闭合的条件为一个捕虫器中,任意一根感觉毛被触碰到两次,或是分别触碰到两根感觉毛,并且两次的触碰间隔在20~30秒内则能闭合,超过这段时间则需要有第三次成功的 *** 才会闭合。捕虫夹闭合之后则会分泌粘液对昆虫进行消化吸收。
伐木
总结
“食人花”变成了“人食花”,并且马上濒临灭绝,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的过错,如果我们没有乱砍滥伐,剥夺了它们的生存空间,继而又因为人类的贪欲大肆采割用于入药,食人花可能也不会沦落到濒临灭绝的地步吧。#头条知士#
关注#植物家园#,带你了解更多有趣的植物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