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代表性作品——《霸王别姬》
刘新阳
◆ ◆ ◆ ◆
《霸王别姬》取材于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故事讲的是:秦末,楚汉相争,韩信命李左车到项羽处诈降,诓项羽进兵。致使项羽及部队在九里山遭遇韩信的十面埋伏,被困在垓下。项羽突围不出,又听四面楚歌,疑楚军尽已降汉,遂在营中与虞姬饮酒作别。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感到没有面目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自刎。
关于《霸王别姬》故事题材的京剧,最早是由清逸居士编写的,剧名叫《楚汉争》,在1918年3月9日,由杨小楼、尚小云首演于北京之一舞台。但该剧因剧情冗长,演出又需分四本完成,故而影响不大。之后,齐如山和吴震修又对这个题材作了修改,创作了《霸王别姬》,在1922年2月15日,由杨小楼和梅兰芳合作首演于之一舞台。
《霸王别姬》原是一出大戏,不仅场次多,而且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十九个,且剧中唱、念、做、打十分全面,首演时除梅兰芳、杨小楼外,还有王凤卿、姜妙香、迟月亭、许德仪等人助阵,演出十分精彩。在戏中,杨小楼以勾脸武生应工,加之杨本人深厚的文化修养,使得霸王一角演来分外出彩。1922年冬,梅兰芳南下演出,杨小楼未能随同,该剧中霸王的角色改由上海的金少山演出,金少山则以花脸应工,由此金声名大振。后来,根据演出时间的需要,梅兰芳又对该剧进行了必要的剪裁,从“韩信点兵”到霸王“乌江自刎”总减至九场戏。1931年,梅兰芳、杨小楼等还应长城公司之邀,灌制了全剧的十二面唱片。再后来,则只演到“虞姬自刎”结束。
相对前面介绍的剧目,《霸王别姬》是一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新编戏,然而,在不断的舞台演出中,梅兰芳始终对其进行着尽善尽美的修改。在这出戏中,虞姬梳古装头,戴如意冠,前面穿黄帔,后面穿鱼鳞甲,系腰箍、披斗篷,造型生动美丽。全剧的核心与重点,莫过于“虞姬自刎”,在这场戏中,虞姬不仅有抒情优美的【南梆子】唱腔“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还有虞姬在生离死别前,为霸王项羽舞剑做歌的精彩表演。《别姬》中的“舞剑”所以后来被尊为经典,不仅是因为这段表演中的载歌载舞,更重要的是,梅兰芳在这段表演中,把“舞剑”和所唱的“劝君王饮酒听虞歌”的【西皮二六】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使舞台技巧与歌唱以及舞蹈始终贯穿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令剧情、感情和技巧达到了高度的水 *** 融,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出了中国戏曲载歌载舞、歌舞并重的特点以及“以歌舞演故事”(王国维语)的本质。
诚然,《霸王别姬》是创作演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出新编戏,严格意义上不属于京剧的“骨子老戏”。然而,几十年来,《霸王别姬》始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京剧舞台上久演不衰,俨然已经成为了今天京剧舞台上的传统剧目。与此同时,还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用中国典型的传统艺术手法,为国际友人讲述着这个在中国流传千年的,凄美、壮丽的爱情故事。由此可见,京剧的传统剧目与新编剧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概念,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一出新编剧目假如能长时期地在舞台上演出,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样会被观众所熟悉和喜爱,进而成为观众心目中的“传统”剧目;倘若一出新编剧目只是在短时期占据舞台中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刀枪入库”不再演出,自然,也会被观众很快忘记。我们在这里提到的《霸王别姬》与《楚汉争》就是说明这一道理的很好的例证。
京剧《霸王别姬》文本溯源,以及基本特色,其溯源流变京剧《霸王别姬》剧目流变
(一)京剧《霸王别姬》文本溯源
相传对于“霸王别姬”历史的最早记载可能为西汉时期陆贾所著的史书《楚汉春秋》,该书的描写为:“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但后世对此诗歌是否为后人伪作较有争议。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描写:“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为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合之。”
①明代沈采所创的传奇《千金记》中出现了项羽得知已陷入绝境后发问虞姬到哪里去的故事情节,虞姬答:“告大王知道,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大王倘有不幸,奴家岂肯存着异心?”项羽又道:“罢,罢!你去好生伏事汉王吧。”虞姬才道:“大王,你须不疑,赐与我三尺青锋先刎死。”
②项羽将青锋付与虞姬,随后虞姬自刎。由此可知,汉代最早记载只限于项羽身边有一位姓虞的美人,并无虞姬自刎桥段的记录,唯一可使人提出联想的就是“贱妾何聊生”一句。
此时的虞姬在文献记载中更多像项羽的附属品,作为项羽一代君王、一朝兵败的衬托。
此外,“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中的“幸”字,看出作为姬妾的虞姬十分得项羽宠爱,古代妻妾嫡庶分明,项羽常年领兵在外、奔波劳碌,虞姬能够跟随身边也可想而知。
在《史记》中,我们可以从“歌数阙,美人合之”稍寻虞姬舞剑的踪迹,因此在霸王项羽战场失意时,能够舞剑助兴也合乎情理。
1918年,杨小楼、尚小云合演《楚汉争》,杨小楼在剧中演项羽,尚小云演虞姬,种种原因演出未达预期效果。
③梅兰芳先生在观剧后对此剧本颇感兴趣,经艺术创作与革新,梅兰芳先生版京剧《霸王别姬》横空出世,并在后期的舞台实践中逐渐打磨精简,不断淬炼升华。至此,虞姬人物逐渐丰满,外貌、性格、心理变化都被加以更详细的描述,其忠贞痴情的精神始终被保留下来。
梅兰芳先生的艺术创作既能体现剧情的跌宕起伏,又能将人物情感刻画的十分鲜明,既能尊重史实又不失精彩,在剧本、唱腔、扮相、舞美等方面不断完善,终成经典。
(二)京剧《霸王别姬》基本特色
京剧《霸王别姬》讲述了秦朝末年楚汉争霸,刘邦派李左车诈降,项羽不听劝阻信用李左车,落入敌军埋伏,突围前夕与爱妃虞姬诀别的故事。
全本《霸王别姬》剧情连贯紧凑,从诈降到诀别环环相扣。吸取了《楚汉争》连台本戏剧情拖沓的短处,更为吸引观众,使人目不暇接,书写了叱咤风云之人物的家国情怀和爱恨别离。
该剧成功塑造了勇猛粗犷的项羽和忠贞痴情的虞姬人物形象,人物风格鲜明不显单调,一代君王与宠妃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显得格外苍凉,将观众带入了相聚与分离、舍得与不舍的情感体验。
《霸王别姬》一剧将文学内涵与艺术美学深度融合,人物情感与故事背景高度统一,全剧以自刎一段为 *** ,通过历史的架构结合想象加以丰富,两者犹如骨骼与血肉般紧密相连、天衣无缝。
是一部极具特色的艺术创作典范,更是我们后辈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 京剧《霸王别姬》演出概况
(一)梅兰芳先生的探索与创新
梅派艺术之所以如此成功,与梅兰芳先生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创新不可分割。京剧《霸王别姬》排演初期的初稿形成后,虽一改之前冗长拖沓的剧情。
但仍然面临情节不紧凑的问题。后经吴震修的删改,精简后的二十多场又提炼修改至不到十场,极大凝练了剧情内容,避开了评判是非功过的部分。
将剧情重点放在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悲剧上,这是京剧《霸王别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1、广泛吸收再精益求精
梅兰芳先生在创作新戏的过程中尝试了多种表演手法,如拂尘舞、剑舞、绸舞等,在表演过程中与刀马旦的脆、溜、狠区别开来,以稳、准、刚柔并济的表演方式为主。
他在艺术创作中十分愿意吸纳各方建议,常常与业内外的演员、编剧、观众和朋友彻夜讨论。梅兰芳先生对台词也很重视,在拍摄纪录片时,有一句台词原为“……自古常言不欺我,富贵穷通一刹那”。
担任导演的吴祖光认为,楚、汉相争的局面,已经不是富贵穷通的个人得失所能概括的,他主张把这句改成“成败兴亡一刹那”。
④原来的唱词不免把项羽世俗化,因此梅兰芳先生采纳了此建议。每当有人提出建议时,不管对方是何身份,他都要仔细考虑一番,并在改进之后还会予以对方答复。梅先生诸如此类之事数不胜数,事件虽小。
但我们能从中感受到梅兰芳先生为人之谦和,对戏曲艺术态度之认真。这样不耻下问的精神,正是我们当代戏曲人需要保留下来的。
在表演中,梅兰芳先生十分注意古典美人虞姬的身份定位,倾注了大量心血进行研究,无论是舞台、行头、动作、唱腔都大获成功。
他采取了贴片子、画眼线等手法,与早先正旦古朴陈旧、缺乏美感的舞台妆造相区别,并在服装上改之又改,创新运用了如意冠和鱼鳞甲,为虞姬设计了独一无二的舞台造型。
不得不承认的是,梅兰芳先生虽然生于100多年前的中国,但在戏曲革新上思想意识先进,直至今天也没有落伍。
2、曲牌意韵与唱词剑舞完美结合
梅兰芳先生在曲牌唱腔上做足了功夫,其中的“南梆子”、“西皮二六”直至今日仍是京剧传统曲调之一。
在排演该剧之前,他曾经请教一位武术教师,学习太极拳和太极剑,还向人学过《群英会》里的舞剑和《卖马》中的舞锏,所以在《霸王别姬》中的“剑舞”一场,就融汇了这些动作,也成为这出戏的精华所在。
⑤“西皮二六”侧重唱段与动作间的韵律配合,不仅在舞蹈动作上设计新颖,而且也十分注重唱词上的表达。
以舞剑为例,虽与《击鼓骂曹》同用“夜深沉”曲牌,但人物表演时更能体现女性之柔美,与《击鼓骂曹》的苍劲有力就已区别开来。
“夜深沉”前半部分乐曲抑扬顿挫分明,演员动作刚柔并济,后半部分从“扎四门”开始逐渐推进节奏,变换大刀花、揉花动作,最后将全剧推向 *** 。
《霸王别姬》整部戏将戏剧性与歌舞性高度统一,在戏剧冲突中贯穿极具美感的艺术技巧,使表演更加丰富,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梅兰芳先生创作此戏后在业内评价极高,1955年京剧《霸王别姬》被收录于《梅兰芳的舞台艺术》,并搬上了电影荧幕。梅派端庄优美、醇厚流丽的艺术风格将人物特点衬托的格外鲜明、落落大方。
在梅兰芳先生对角色的诠释下,虞姬得知战况不妙时虽有惊慌但仍表现得从容不迫,还为项羽分析局势,备酒消愁,更显她的体贴和温柔。不仅如此,梅兰芳先生的动作大气妩媚,举手投足间的一颦一笑都尽显女性之美。
在虞姬说“我不免去到帐外闲步一回!”时,她眼神微低,双眉紧锁,双手不经意间绕胸,腰肢左右摇摆,向前行走时如清风拂柳。
虽然梅派善于塑造此类女性角色,但在角色气质细节的把控上并不千篇一律,表演中梅兰芳先生始终将虞姬作为“妃子”的端庄持重放在首位,所以并不显得她举止轻浮。
另外,在项羽看过乌骓马后两人碰杯饮酒,虞姬端起酒杯但没有饮下,反而急忙拿起酒壶观察项羽状态,神情担忧,一直在观察大王的一举一动,表情紧张。
但她保持冷静,思考如何为大王解忧,表演中尽显体贴温柔,又不失虞姬冷静和智慧。梅兰芳先生完美诠释了虞姬的人物情绪,在细节的拿捏和尺度的把握上精益求精、力求完美。
(二)现今舞台演出版本的实践情况
时逢京剧《霸王别姬》首演100周年,在过去的日子里,该剧得到了观众前所未有的肯定与好评,业内也争先恐后的学习和效仿。
《霸王别姬》没有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日渐冲淡,反而蓬勃发展,还不断地被移植、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呈现于舞台剧场之中。
本节以观摩当代梅派传人、再传人及其他版本的演出实践情况,论证与分析继梅兰芳先生后京剧《霸王别姬》的继承发展和表演特色。
现今版本加强了一些舞蹈性与技巧性,例如在西皮二六:“赢秦无道把江山破”等唱词都相应加入了更多的剑花、转身、后搓步等技巧,动作也更加舞蹈化。
舞剑“扎四门”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将舞剑的节奏逐渐加快,更加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底,将舞台效果呈现以最饱满的状态。京剧《霸王别姬》常演不衰,在参考资料上十分丰富。
经过时间的沉淀与传承,在各位艺术家的演绎中发生了细微变化。虽然不同艺术家演绎出的人物气质略微不同,但因为梅兰芳先生塑造的虞姬形象已经达到了巅峰。
所以归根结底仍以梅兰芳先生塑造的端庄优美、婀娜多姿的人物形象作为主要表演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多种因素影响,观众的审美情趣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舞台表演,现今版本在继承的基础上虽有创新。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延续梅兰芳先生的演出版本继承和发展而来,沿袭了梅兰芳先生的演出风格和艺术精髓。
三、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的人物塑造
通过前文对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创新历程回溯、查阅文献和视频资料,本节将基于此之上探究梅兰芳先生表演的心路历程,对人物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思考。梅兰芳先生分析虞姬的心理,将其分为平静、忧虑、苦闷、紧急和绝望五个阶段,他深入到角色内心。
掌握人物性格,并对表演进行创新,将虞姬的愁与忧、情与忍、悲与诀表现的淋漓尽致,深受观众追捧、喜爱。
传统文化与全球化:《霸王别姬》的文化意义与传承引言
电影《霸王别姬》被誉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这部电影融合了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同时也向世界传递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霸王别姬》讲述了两位京剧演员之间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感人故事,影片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服饰、音乐等元素,展现了京剧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同时,影片也涵盖了中国历史上动荡的时期,通过主人公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命运的转折。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邃的文化底蕴,使得《霸王别姬》成为一部独具中国特色的作品。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电影《霸王别姬》也展现了其深远的文化传承意义。它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成功,吸引了众多外国观众的目光,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电影中所呈现的中国文化元素和人性深情,打动了许多国际观众的心灵,使得他们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霸王别姬》简介与背景介绍
电影《霸王别姬》是由中国导演陈凯歌执导,1993年上映的一部著名文艺片。该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李碧华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两位京剧演员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扑朔迷离的爱恨情仇,同时也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影片以其深刻的文化意义与独特的传承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高度赞誉与广泛认可。
《霸王别姬》的背景设定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时期,涵盖了从1920年代直至1980年代的几十年时间跨度。影片以京剧艺术为背景,通过两位主角程蝶衣和段小楼在戏剧舞台上的成长与变化,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坚韧与传承。同时,影片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动荡年代的变革与挣扎,通过两位主角的命运反映出了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的命运。
程蝶衣和段小楼是影片中的两大主角,他们是京剧界的巨星,也是忘年之交。程蝶衣凭借其出众的才艺和美貌成为了京剧舞台的传奇,而段小楼则一直默默守护在她的身边。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政治的动荡,两人的命运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影片通过展现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深刻地揭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遭受的挑战和冲击。
电影《霸王别姬》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首先,影片以京剧艺术为背景,为观众展现了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京剧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被誉为中国的国粹。影片通过京剧舞台上的表演,向全球观众展现了京剧的魅力与艺术价值,让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影片通过展现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情感纠葛,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爱恨情仇,成为影片的核心。他们的故事反映了传统与现代、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冲突与较量。这种矛盾与冲突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普遍性,因此影片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共鸣。
电影《霸王别姬》在表达中国近现代历史变革的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与人生观。影片通过程蝶衣和段小楼的命运,让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影片中的台词和情节都富含哲理,使得影片在全球观众中引起了深思和讨论。
《霸王别姬》作为一部传统文化与全球化相结合的电影,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京剧艺术和两位主角的故事,影片向观众展现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和历史。同时,影片也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的描绘,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因此,可以说,《霸王别姬》在全球观众中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一张璀璨名片。
传统文化在《霸王别姬》中的呈现与体现
电影《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一部文艺片,更是一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呈现。在这部影片中,导演陈凯歌巧妙地融入了京剧艺术、戏曲表演、传统礼仪等元素,展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呈现与体现,影片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尊重与思考,同时也在全球观众中引起了共鸣与思考。
在《霸王别姬》中,京剧艺术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得到了充分的呈现。影片开篇即是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戏剧表演,影片的许多情节都以京剧的表演形式展现。京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通过京剧的演绎,影片展现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底蕴,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艺术。
影片中的传统礼仪与民俗文化也得到了细腻的呈现。例如,程蝶衣加入剧团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传统的入团仪式和传统的习俗。这些场景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仪式和礼仪的重视,还展现了传统文化中人情味和人性美。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影片传递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珍视和传承。
影片中对传统家庭观念的呈现也值得一提。在影片中,程蝶衣的父亲程长春是一个对传统家庭观念十分坚守的人物,他坚决反对女儿从艺。这一情节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对儿女行为的期望和约束。而程蝶衣的母亲也代表了传统家庭中的忍辱负重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影片中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进行了表达。影片中的美术设计、服装设计等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的特点。例如,影片中的戏服和化妆都是京剧戏曲的典型风格,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高雅与独特之美。通过这些细节的塑造,影片传递了对中国传统审美的赞美与传承。
电影《霸王别姬》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呈现与体现,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和文化传统的尊重与思考。影片以其独特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融入其中,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霸王别姬》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的一次成功尝试,也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舞台树立了榜样。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霸王别姬》向世界展现了独特的中国文化魅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树立了典范。
影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袭与弘扬
电影《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高度赞誉。作为一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影片,《霸王别姬》成功地承袭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影片中对京剧艺术的承袭与弘扬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凝聚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在《霸王别姬》中,导演陈凯歌巧妙地运用了京剧的表演形式,让观众在影片中感受到了京剧的美妙和独特。影片开篇即以京剧表演为开场,将京剧艺术融入影片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中,使影片充满了中国传统戏剧的气息。通过这种方式,影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影片中对传统家庭观念的再现与弘扬彰显了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与传承。在影片中,程蝶衣的父亲程长春是一个传统家庭观念的代表。他对女儿从艺的反对,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对子女行为的期望和约束。程蝶衣的母亲则代表了传统家庭中的忍辱负重的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的情感和情义,也体现了对传统家庭价值的尊重与弘扬。
影片中对中国传统礼仪和民俗文化的展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承袭与传扬。在影片中,出现了许多传统的入团仪式和传统的习俗,以及京剧演员的传统礼仪。这些场景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仪式和礼仪的重视,也展现了传统文化中的人情味和人性美。通过这些细节的描绘,影片传递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珍视和传承。
影片中对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影片的美术设计、服装设计等都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的特点。例如,影片中的戏服和化妆都是京剧戏曲的典型风格,这些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高雅与独特之美。通过这些细节的塑造,影片传递了对中国传统审美的赞美与传承。
电影《霸王别姬》通过对京剧艺术、传统家庭观念、传统礼仪和民俗文化等传统元素的承袭与弘扬,成功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影片不仅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与保护,更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影坛上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霸王别姬》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观众,并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作品。
结论:
电影《霸王别姬》作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深刻地展现了传统文化与全球化之间的交融与传承。影片以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为背景,通过其深邃的文化内涵和感人的情节,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并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影片中的京剧元素是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在。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影片巧妙地融入了京剧的表演和唱腔,使得观众能够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同时,通过主人公在京剧舞台上的才艺展现和情感抒发,影片向观众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传承。
影片通过情节的设计,将京剧艺术与全球化主题相结合,引发了观众对文化认同和传承的思考。主人公程蝶衣在传统京剧舞台上展现出的身世纷扰和爱恨情仇,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产生共鸣。影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个体在全球化浪潮中寻找自我认同和文化传承的心理历程。
,影片在艺术表现上也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导演陈凯歌对京剧的传统表演进行了现代化的诠释,使其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影片中的服装和场景设计也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为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电影《霸王别姬》通过传统京剧元素与全球化主题的巧妙融合,成功地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意义与传承。影片不仅吸引了全球观众的关注,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和弘扬作出了重要贡献。这部电影是中国电影艺术与文化传承的典范之作,也为全球观众呈现了一幅独特而深刻的文化画卷。
电影《霸王别姬》:细说段小楼、菊仙和程蝶衣的爱情故事导语:你是否看过电影《霸王别姬》?你是否被那段跨越半个世纪的爱恨情仇所感动?你是否想知道那三个人物——段小楼、菊仙和程蝶衣——的故事是怎样的?如果你有这样的好奇心,那就跟我一起来回顾一下他们的命运吧。
——段小楼
段小楼是一个京剧名角,他从小就被选中扮演霸王项羽,他的师弟程蝶衣则扮演虞姬。他们两个从小一起学戏,一起长大,一起登台。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兄弟情谊,也有着不可告人的暧昧。段小楼对程蝶衣有着一种亲情和友情的混合,他把他当作自己最亲近的人,也把他当作自己更好的搭档。但是,他并不知道程蝶衣对他有着超越友情的爱慕,他认为自己就是虞姬,段小楼就是霸王项羽,他们约定好合唱一辈子《霸王别姬》。
段小楼虽然喜欢程蝶衣,但他更喜欢女人。他经常去妓院花满楼找 *** 解闷,其中最让他心动的就是菊仙。菊仙是一个美丽而泼辣的女人,她也喜欢京剧,也喜欢段小楼。她用自己的方式追求段小楼,不在乎他是否爱她,她只想得到他。她也不在乎程蝶衣对段小楼的感情,她只想抢走他。她和程蝶衣之间有着敌意和嫉妒,但也有着同病相怜和善良。
段小楼和菊仙最终走到了一起,结为夫妇,但这并没有让他们幸福。因为段小楼心里始终有着程蝶衣的位置,他不能完全忘记他们之间的约定和感情。而菊仙也知道自己得不到段小楼的全部,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维持这段关系,甚至不惜伤害程蝶衣。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段小楼和菊仙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和伤害。新中国成立后爆发文化大革命,戏子被打成封建妖孽,段小楼被逼揭发程蝶衣的种种是非,程蝶衣见段小楼折腰,“霸王不在”,悲愤至极,遂揭发菊仙 *** 身世。段小楼被红卫兵逼迫,违心说不喜欢菊仙,这让菊仙彻底看清了段小楼,她付出了那么多却得到了些什么?事后,在与程蝶衣告别后,菊仙在屋内悬梁自尽。
段小楼失去了菊仙,也失去了程蝶衣。他的生命中只剩下了戏剧,但他也失去了戏剧的灵魂。他再也唱不出《霸王别姬》的 *** 和感动,他只能在舞台上空洞地重复着那些台词和动作。他的生命就像一场戏,一场没有结局的戏。
——菊仙
菊仙是一个妓院花满楼的头牌 *** ,她美丽而泼辣,她喜欢京剧,也喜欢段小楼。她用自己的方式追求段小楼,不在乎他是否爱她,她只想得到他。她也不在乎程蝶衣对段小楼的感情,她只想抢走他。她和程蝶衣之间有着敌意和嫉妒,但也有着同病相怜和善良。
菊仙是一个有着强烈个性和自尊心的女人,她不愿意被人看轻或者欺负。她对自己喜欢的人也很执着和独占,她不允许别人介入或者干扰。她对段小楼的爱是一种占有欲和依赖,她希望段小楼能够给她一个名分和一个家,她希望段小楼能够把她当作一个正常的女人来对待。但是,她也知道自己得不到段小楼的全部,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维持这段关系,甚至不惜伤害程蝶衣。
菊仙和程蝶衣是同命相怜的人儿,两个人都选择了“从一而终”,一个终于人,一个终于戏。菊仙一生只爱过段小楼,程蝶衣一生只爱过段小楼。他们都为了段小楼付出了很多,也都受到了很多伤害。他们之间有着敌视和嫉妒,但也有着理解和同情。他们都是善良的人,也都是别扭的人。他们不会伤害对方,但他们在某一层面,始终对立。
菊仙最终选择了死亡来结束自己的痛苦和挣扎。她死前给程蝶衣留下了一封信,告诉他自己的心情和遗愿。她说:“我知道你恨我,我也恨你。但是我不怪你,你也不要怪我。我们都是为了爱情而活,为了爱情而死。我们都是可怜的人,我们都是可爱的人。你要好好活下去,你要好好唱戏。你要记住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你要记住我们曾经一起爱过的人。”
——程蝶衣
程蝶衣是一个从小被送到戏班学习女旦的男孩,他从未见过自己的母亲,只有师父和师兄段小楼对他好。他对段小楼有着超越友情的爱慕,他认为自己就是虞姬,段小楼就是霸王项羽,他们约定好合唱一辈子《霸王别姬》。但是,他不知道段小楼其实是一个喜欢女人的男人,他对程蝶衣只有兄弟之情。
程蝶衣是一个有着纯真和执着的心灵的人,他对戏剧和段小楼都有着无比的热爱和忠诚。他把戏剧当作自己的生命,把段小楼当作自己的灵魂。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份和性别,他只在乎自己的感情和理想。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他只在乎自己的良心和信念。他不在乎生死和荣辱,他只在乎戏剧和段小楼。
程蝶衣对菊仙有着复杂的感情,他既恨她又怜她。他恨她抢走了段小楼,他恨她破坏了他们之间的约定和感情。他怜她出身不幸,他怜她爱得无望。他们之间有着敌视和嫉妒,但也有着理解和同情。他们都是为了爱情而活,为了爱情而死。他们都是可怜的人,他们都是可爱的人。
程蝶衣最终选择了死亡来结束自己的痛苦和挣扎。他死前给段小楼留下了一封信,告诉他自己的心情和遗愿。他说:“我知道你不爱我,我也不怪你。你是我的师兄,我的朋友,我的搭档,我的霸王。你给了我一生最美好的回忆,你给了我一生最深刻的感动。我爱你,我永远爱你。我要跟你说再见了,我要跟戏剧说再见了。我要用我的生命来完成我们的约定,我要用我的生命来演绎我们的《霸王别姬》。”
结语:电影《霸王别姬》是一部经典的悲剧电影,它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无奈,也反映了历史的残酷和变幻。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爱情,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一种无法忘却的记忆。它也让我们思考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它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感悟的电影,它是一部永不过时的电影。
张国荣的代表作《霸王别姬》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由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张丰毅、李碧华、巩俐主演的《霸王别姬》这部经典影片上映距今已经有26年了。这部影片集观赏性与文艺性于一身,也成为了华语影坛艺术成就更高的影片之一,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用陈凯歌导演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个关于迷恋与背叛的故事”。那么到底迷恋什么?背叛什么?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程蝶衣对京剧艺术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她”不在乎听众到底是谁,只要对方能听懂,“她”就视为知己。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程蝶衣也有过“顺从和背叛”,但是最后“她”还是坚守自我,拔剑自刎成为了“真虞姬”。而段小楼却因为顺应现实最终败给了现实,做了回“假霸王”。
面对当时的局势,程蝶衣因坚守自我,成就举世无双;段小楼因顺应现实而好好地活着。在现实当中,我们是那样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程蝶衣和段小楼只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像他们那样的人也还存在,有的人坚守自我,而有的人却一再二在的像生活妥协。
不知在生活中的您是想做回“真虞姬”还是做回“假霸王”。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霸王别姬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
【典源】《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军被围困在垓下,闻四面楚歌,“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释义】项羽兵败,在四面楚歌声中,慷慨悲歌,与美人虞姬和骏马骓诀别。后遂用“虞姬永别、虞歌诀别、泣别虞姬、项别骓、楚亡骓、拔山曲、帐中歌”等表示在困境中与心爱的人、物诀别,表达处于穷途末路无可奈何的心情。
【虞姬永别】庾信《拟连珠》:“是以楼中对酒,而绿珠前去;帐里悲歌,而虞姬永别。”
【虞歌诀别】刘筠《泪二首》之二:“虞歌诀别知亡楚,燕酒初酣待报秦。”
【泣别虞姬】萧贡《楚歌》:“楚歌一夜四面发,泣别虞姬歌数阙。”
【项别骓】白居易《有小白马乘驭多时溘然而毙》诗:“念倍燕来骏,情深项别骓。”
【楚亡骓】耶律楚材《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只知秦失鹿,不觉楚亡骓。”
【拔山曲】陆游《项王祠》诗:“时时长歌拔山曲,醉倒聊慰穷途艰。”
【帐中歌】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之二六:“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释义】项羽在垓下歌中慨叹自己力可拔山,气能盖世,竟遭此困境而无可奈何。 后遂用“力拔山、拔山力、拔山志、气盖世、盖世心”等形容力量之大或心志之豪。
【力拔山】谢灵运《撰征赋》:“气盖天而倒日,力拔山而倾湍。”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道有左慈术踢天弄井,项羽力拔山也那举鼎,这厮们两白日把泥球儿换了眼睛。”
【拔山力】王起《垓下楚歌赋》:“弱冠举兵,霸世之名则振;穷途败绩,拔山之力空多。”
【拔山志】曹邺《秦后作》诗:“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
【气盖世】王逢《虞美人行赠邵倅》:“大王气盖世,力拔山,七十余战龙蛇间。”
【盖世心】李白《拟恨赋》:“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晖,拔山力尽,盖世心违。”
未完待续……
大家都在看
本号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学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阅读是一件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电影《霸王别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电影《霸王别姬》。
该电影由陈凯歌执导,由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是一部经典之作。电影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讲述了京剧演员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复杂感情纠葛,以及他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沉浮。
·电影的标题《霸王别姬》便凸显了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特点。电影中的京剧表演贯穿始终,从电影开场的京剧表演到片尾的京剧段落,都让观众深入了解并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程蝶衣和段小楼两个主角的表演,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和情感深度。
·电影在视听语言上的处理也十分出色。电影的色彩调度和音乐配合都非常到位,冷暖色调的极致运用渲染了影片的悲怆气氛,灰黑色调则贯穿影片始终,奠定了影片悲怆的基调。电影中的京剧唱腔和音乐也恰到好处地衬托出故事的悲凉感,将观众带入那种压抑沉重的氛围之中。电影在主题上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两位主角程蝶衣和段小楼的感情纠葛,反映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对爱的执着追求。同时,电影也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和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兴衰,这些都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和反思。
《霸王别姬》是一部集文化艺术和人性为一体的经典电影,它用细腻的镜头语言、饱满的人物形象和深入的主题探讨,成为一部永恒的经典之作。
张国荣和《霸王别姬》背后的故事叶公子系【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看娱乐热点深度解读,认准理娱君!
提及《霸王别姬》,谁人不知?
提及“程蝶衣”,谁人不为之倾倒?
1993年,张国荣和张丰毅联手主演的《霸王别姬》,一经上映就博得满堂彩,让人久久回味。
张国荣扮演的程蝶衣,动则百媚丛生,静则温润如玉,成了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01
最近,由黄晓明和尹正主演的《鬓边不是海棠红》正在热播,有些人拿尹正的扮相和张国荣相比。
依我看来,实在有些差距。
张国荣赋予了一个虚构的人物形象以生命,并让他在观众心中留下了百转千回的心肠,久久回味。
《霸王别姬》上映后,获得多项大奖,张国荣虽以一票之差错别戛纳影帝,但却以绝对优势拿到了“金棕榈奖”。
导演陈凯歌曾无数次说:“没有张国荣,就没有《霸王别姬》!”
寥寥数语,表达了自己对张国荣的赞赏和肯定。
时至今日,《霸王别姬》依旧是让人回味无穷的老电影,张国荣版的程蝶衣也成了其他人无法超越的经典角色。
也许是好事多磨,张国荣从接触这个角色到正式出演,中间却经历了颇多波折。
1991年,已经退隐歌坛的张国荣正在加拿大享受生活,他每日醉心山水间,不为世俗打扰,无比的快活逍遥。
不料,一通 *** 却将他的心绪打乱。
远在香港的朋友告知他,他因《阿飞正传》而获得了金像奖影帝。
同时,朋友还鼓励他:应该继续回香港演戏,不能白白放弃了你的表演天赋。
寥寥数语,张国荣心绪翻涌。
02
对张国荣来说,演戏是神圣的,是需要全情投入的。每一次演戏,就像演绎一种不同的人生,让他沉醉其中又筋疲力尽。
但演戏的魅力,张国荣实在无法拒绝,思量良久,他再次回到了香港。
1991年5月,张国荣和《霸王别姬》剧组有了联系。
随后,陈凯歌多次前往香港,和张国荣接洽《霸王别姬》的演出事宜,却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当时,张国荣手里有五六个剧本,《霸王别姬》是他最喜欢的一部。
不料,就在双方都满意之时,有媒体却爆料,美籍华人尊龙也在接洽《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
消息放出后,张国荣骨子里的傲气渐生,赌气放下了《霸王别姬》的剧本,接下了《家有喜事》。
一时间,张国荣和尊龙抢角色的消息满天飞,闹腾得沸沸扬扬。
陈凯歌见状不妙,赶紧出面澄清:“最近确实在和尊龙接洽工作,但不是为了《霸王别姬》,而是另一部电影《边走边唱》。”
陈凯歌的解释姗姗来迟,一个误会,张国荣便放弃了《霸王别姬》。
等张国荣心结打开之后,《家有喜事》却正在开拍,档期再也调整不开,只能和《霸王别姬》擦身而过。
03
无奈之下,陈凯歌暂时放下了《边走边唱》,重新和尊龙谈起了《霸王别姬》。
尊龙被称为“亚洲最美的男人”,他高雅翩然的气质,惹人心动的眼神,无一不在宣示着他的魅力。
可惜,尊龙和《霸王别姬》剧组多次因“带狗上飞机”“必须坐全世界更好的飞机”“过多介入拍摄环节”等问题发生冲突,不得不解除了合约。
程蝶衣这个角色,在拍摄之初,就注定了它的身世飘零。
1992年年初,张国荣为了纪念梅兰芳先生,特意反串青衣,登上了香港的杂志封面。
反串青衣的张国荣,眼神娇媚,身姿灵动,百媚千娇,无处不惹人沉醉。
陈凯歌看罢,久久难忘,深觉“若错过张国荣,将是《霸王别姬》的更大憾事”。
随后,他再次前往香港,对张国荣发出了邀约。
此时,恰逢《家有喜事》杀青,张国荣也在兜兜转转之下,终于与“程蝶衣”再续前缘。
对陈凯歌来说,张国荣一定可以演好程蝶衣。
但对张国荣来说,却觉得和程蝶衣很相像,他可以感知到自己的身体里住着一个“程蝶衣”。
04
1992年年底,张国荣来到北京,开始跟随三位京剧老师学习身段、做手和唱腔。
每日上午,他会在北电学习4个小时的京剧;
下午,再和陈凯歌及剧组人员讨论剧本;
晚上,他会观摩大量的京剧录像带,揣摩人物的感受。
那段时间,他完全活在程蝶衣的世界中,以他的身份而活,忘乎所以。
程蝶衣一角,带给了张国荣无限的触动,犹如河流之于大地,是刻骨的,是不可分割的。
电影开拍后,张国荣全情投入,以程蝶衣的视角看世界,感知他生命中的每一处脉络,痛彻心扉。
电影结尾处与原著有较大出入,原著中的菊仙死了,师兄段小楼逃到了香港。数十年之后,段小楼归来,再次见到了年迈的程蝶衣,两人在澡堂里肉帛相见。只是此时的二人,再也没有了以往的暧昧气息,独留下对过往的追忆。
电影的结尾处进行了改编,删除了师兄段小楼去香港那一段,只交代了程蝶衣在台上自刎,段小楼喊了一句这个“女子”在现实里的小名,尔后浮现了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电影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
张国荣在接受采访时曾说:“电影的结尾是我和张丰毅临时发挥的,因为我们两个完全跟着人物的命运走势在活,觉得几十年后的重聚根本没必要,会让戏味变淡,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结局。”
兜兜转转,张国荣因与尊龙赌气放弃了《霸王别姬》,又因他的原因与“程蝶衣”重逢,一切都好似上天的安排。
张国荣用整个生命,演绎了“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也将自己的风采永远留在了观众心里。
可惜,那个让观众着迷的“程蝶衣”,却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003年4月1日。
17年过去,世上再无张国荣,也再无人能演程蝶衣。那个懂程蝶衣的人,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张国荣问世人:“我一生未做坏事,却为何是这样?”
哥哥,不要再纠结,往事如烟,权当虚梦一场吧。
愿你在天堂,快乐,开心,无忧,依旧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
—END—
作者:叶公子
1989、1993、2003,曾风靡香港的“三剑侠”分别离开了人间
图片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是作者作为“头条理娱君”特约作者而写,来今日头条,看更多娱乐深度好文~
张国荣经典电影《霸王别姬》,豆瓣9.6的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部国产剧情电影《霸王别姬》。一九二四年的冬天,九岁的小豆子被母亲送往关家戏班,但他却因为右手多长了一根手指,而遭到了戏班关师傅的拒绝。为了让小豆子再进戏班,于是母亲回到家后便狠心砍下了小豆子那根多出来的手指。
这一次关师傅收下了他,但刚一进戏班,小豆子便因为母亲的青楼身份而被其他的学徒看不起,只有大师兄小石头对他照顾有加。进入戏班后的生活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比想象中还要痛苦。为了让他们出名,师傅对他们非打即骂,也有的孩子受不了那样的苦,甚至选择了自杀。而小豆子却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成角儿。
这天剧场的经理前来探班,专门选了唱旦角的小豆子考验功力。但在她唱戏时,却将我本是女娇娥这句词错唱成了我本是男儿郎。这并不是她无意差错,而是她早就将自己唱进了戏中,自己本是男人,哪能唱得出我本是女娇娥。但没想到就是因为这一句戏词,经理却要因此断了戏班的生意。
于是为了挽回小豆子犯下的过错,大师兄当即就拿起烟袋打烂了小豆子的嘴,随后便摆起了武生的架势,希望能留住经理。而此时的小豆子却好像清醒了过来,他用还在流着血的嘴唱出了那句我本是女娇娥,这才挽回了戏班的生命。也就是在这时起,小豆子便将自己当成了戏中的女角儿,而她也真的将女性的阴柔之美唱到了极致。
就这样一路唱下来,小豆子和大师兄同台演出的霸王别姬赢得了众人的青睐,一时间声名大振。而小豆子也因此被当时的太监张公公看上,还命人将她送进了府。当晚小豆子遭到了侮辱。
第二天,当小豆子万念俱灰地从府中出来时,却发现路边躺着一个男婴,小豆子对他起了怜悯之心,于是便把他带回了戏班。
十三年过后,小豆子和大师兄因为霸王别姬这场戏终于成了名,并分别取艺名为程蝶衣和段小楼。只要两人一出场,必定座无虚席,喝彩不断。其中梨园名家袁四爷更是一眼就看中了蝶衣,此后蝶衣便与四爷成为了知己。
但在蝶衣的心里却已经将自己当成了虞姬,因此对于扮演霸王的小楼产生了别样的感情。但小楼却只将他当作自己的兄弟。不久后,小楼便与一名青楼女子菊仙订了婚,这让蝶衣感觉自己遭到了背叛,于是他决定与小楼决裂。
然而就在这时,日本人进了城,血气方刚的小楼却在唱戏时与他们产生了冲突。他们将小楼抓了起来,并要求只要蝶衣给他们独唱一场戏,便放了小楼。为了救小楼,蝶衣去献了场,但是没想到当小楼被放出来时,却大骂蝶衣是汉奸,也因此更加瞧不起他了。
随后小楼便与菊仙成了婚,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而蝶衣也因此受到了打击,日日与袁四爷厮混在一起。直到这天关师傅将两人叫到了一起,狠狠教训了一番,才终于让两人重归于好。然而不久之后,关师傅就去世了,戏班也因此解散。蝶衣将当年那个弃婴小四留了下来,并决定带着他继续唱戏。
转眼到了一九四五年,抗战结束,两人开始为国军官兵唱戏。这天当蝶衣在台上演出时,却被一群军官挑衅,于是愤然离场。而为了给蝶衣解围,小楼走了出来向军官道歉,但却反而遭到了毒打。
而蝶衣也因为曾经给日本人唱戏,被当成汉奸抓了起来。为了救出蝶衣,菊仙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出面说动了袁四爷,让他救出蝶衣而已。而因为早就看出了蝶衣的心思,于是她要求丈夫与蝶衣绝交,并将这封信交到了蝶衣手中。
蝶衣在监狱中看到后心如死灰,于是在法庭上,他没有按照袁四爷的安排说出供词,而是说出了实话。因为在当时他只是一心求死。但就在这时,蝶衣的才能被一个颇有权势的军官看上,也因此获救了。
就这样,到了一九四九年,两人继续给 *** 唱戏,正当蝶衣下定决心要重拾当年的辉煌时,却没想到在一次演出时,他竟被自己亲自教导的小四耍手段抢了角色。然而更加让蝶衣失望的是,台下居然没有一人听出角色已经被掉包,他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人真的懂戏,于是回到家后他便绝望地亲手烧掉了戏服。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在一九六六年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蝶衣和小楼被挂上了牌子,游街示众,而小楼在批斗台上一件件地揭露起了蝶衣不堪的往事,甚至为了自保,还表示与青楼身份的菊仙划清界限。蝶衣听到后,错愕地看着自己的师兄,也许他早就不是曾经的那个师兄了,而菊仙也因为丈夫的行为万念俱灰,最终上吊自杀了。
十一年之后,当小楼和蝶衣再次排练着那个他们唱了半辈子的霸王别姬时。再次念到那些熟悉的台词,蝶衣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活在戏里。虞姬是真虞姬,但霸王却始终是假霸王。于是这一次演到虞姬挥剑自刎时,他便抽出了小楼身上的真剑,结束了自己戏剧般的一生。
影片到这里就结束了,都说人生如戏,人生真的如戏吗?如果真的像戏一样纯粹、简单,那么程蝶衣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呢?电影的解说就到这里了,欢迎评论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楚汉制定盟约以鸿沟为界,停止对峙各回各家,项羽引军东去,刘邦也准备回汉中。张良和陈平看刘邦真准备回去就着急了,二人说不能回汉中,此时天下汉已有三分之二,百姓归心,应该趁此机会一鼓作气灭掉楚国统一天下。刘邦心里很高兴,但是面子上还得装着守信用,表示坚决要回汉中。陈平说都这个时候了,还装什么啊,信用和天下比一毛钱都不值,既然主公你不想落个不守信用的名声,那这个坏名声我俩来担着就是了,可对天下说是我俩让你继续追杀项羽的好了。其实刘邦就等着他俩说这话呢,于是马上集结兵马并通知彭越和韩信一起发兵围剿项羽。
彭越引军和刘邦会合,韩信自齐地出兵,60万大军向楚军又杀了过来。项羽肺都要气炸了,无奈反身迎战汉军,此时汉军优势巨大,项羽且战且退,到了今天安徽境内的垓下时,项羽被汉军团团围住,这就是著名的“十面埋伏”,项羽多次突围无果,被困在了垓下。有人给韩信出主意,让军中士兵唱楚歌,以扰乱楚军军心,楚军听到四面都是楚歌声,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江东,士气越来越弱,这就是著名的“四面楚歌”。
项羽知道大势已去,每日在营中饮酒消愁,他的爱妃虞姬一直跟随项羽征战,见项羽如此消沉,就劝慰项羽胜败乃兵家常事,将来还有翻盘的机会,项羽听了潸然泪下,唱出了那首著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时汉军已经攻破大营,项羽无奈之下辞别虞姬,带领人马去突围,这就是“霸王别姬”的故事。戏曲文学中的虞姬最后是拔剑自刎的,正史中没有提到虞姬的去向,事实上就是不知所终了。
项羽带领部下冲出一条血路,一路向南准备过长江回自己的江东老家,过了淮河后,跟随项羽的只剩一百多人,后面汉军的千军万马紧追不舍。项羽领着这一百多人继续突围,最后来到了乌江边上,跟随者只剩下了26名骑士。
当地的楚国官员准备了一条小船,准备送项羽过江,项羽一看这一艘小船仅能渡一人一骑,想想自己起兵以来的光辉历程,今天落到了这步天地,不禁心如死灰,还有何颜面再见江东父老呀,于是领着26名骑士回身厮杀,最后只剩下了项羽一人,浑身是伤的项羽无力再战,拔剑自刎于乌江边。
项羽一死,各地纷纷被平定,只有项羽的封地鲁地没有被平定,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鲁地死守不降。张良和刘邦建议说,此地是圣人家乡,不宜硬攻,可以试试厚葬项羽感动鲁地民心,让鲁地归降。刘邦把项羽的首级让鲁城守军看,鲁城守军无不痛哭失声,然后刘邦在鲁城百姓的注目下厚葬项羽,亲自祭奠,鲁城百姓被感动,开城投降。
刘邦更大的对手项羽一死,天下诸侯尽数归附,秦朝灭亡后,经历了四年楚汉相争,天下再次归于一统,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汉朝,汉朝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咱们下一次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