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鱼苗的养殖 *** ,黑鱼苗的养殖知识和技术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91 0
鱼苗下塘前用什么消毒杀虫好

现在是2月份了,再过两三个月就是大量投放鱼苗的时间了。我们都知道,鱼苗在下塘之前都是需要经过消毒处理的。因为经过消毒处理,鱼身上携带的一些细菌,病菌以及附着在身上的寄生虫可以被杀灭掉,从而避免鱼带着病菌进入池塘。

鱼苗下塘之前进行消毒主要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可以避免鱼本身被细菌或者是寄生虫大肆感染而出现死亡,另外一个是避免大量的病菌或者是寄生虫进入池塘,从而导致其他本来健康的鱼苗被细菌或者是寄生虫感染。那给鱼进行消毒杀菌用什么比较好呢?

在清水塘家这边,给鱼苗消毒最常用的就是食盐。我们都知道食盐他具有杀菌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被当作消毒剂,杀菌剂和杀虫剂使用。用食盐给鱼苗进行消毒杀虫,没有任何的副作用,所以,是鱼苗消毒杀菌药剂的首选。

一般情况下,给鱼苗进行消毒杀菌时食盐水的浓度不能太大,一般控制在1%~3%之间,然后把鱼苗放入食盐水中禁欲5~15分钟。通过这样处理,可以防治鱼苗的烂鳃病,赤皮病,以及其他真菌病等。

除了食盐,还有一种很好的给鱼苗杀菌消毒的药剂,他就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占很多,老一辈的农村人口中叫做PP粉,其为黑紫色,并具有金属光泽的颗粒,还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水产养殖中通常被用来进行消毒杀虫。

给鱼苗进行消毒时,每立方米水用高锰酸钾,2~3克,鱼苗浸浴15~30分钟即可

食盐和高锰酸钾都是给鱼苗消毒杀菌的很好药剂,由于食盐每家每户都有,而且特别便宜,所以食盐一直都被农民当做鱼苗消毒的首选。清水塘个人也认为,从经济性来考虑,石岩确确实实是给鱼苗进行消毒的更好药剂。

大家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溪流石缝处常见,更大不到半斤,鱼卵有毒,如今大力养殖50元一斤

农村的夏天,更受欢迎的地方就是溪水处,这里水不深,并且水质非常清澈,翻开小溪里的石头,还能发现不少“好货”,例如小螺蛳、小螃蟹,还有一些小溪里特有的鱼类。山溪石斑鱼,就是非常有名的溪水鱼。

它的胆子小,常生活在溪流石缝处,个头也小,一般也就一两、二两左右居多。有些生长年限长的山溪石斑鱼,能长到三两左右就已经很大了,更大的也不到半斤。山溪石斑鱼的味道非常鲜美,肉质好,由于它的数量越来越少,如今已实现人工养殖,出塘价都要50元一斤了,是否有发展前景呢?

(溪水中的光唇鱼)

山溪石斑鱼简称溪石斑,很多人误以为它是淡水石斑鱼,实际上它和海里的石斑鱼没关系,只是撞了名字。它的学名叫做光唇鱼,体型扁扁的,在它的身上有几道“黑杠”,可以很明显的和其他鱼类区分开来。

很多人都喜欢钓溪石斑,因为钓它的方式比较独特,采用“走钓”的 *** ,十分有趣,如果运气好能钓上来不少,成就感会很强。过去溪石斑的数量还是挺多的,但是随着溪流的减少,以及水质的污染,现在野生的溪石斑数量大不如前,但市场上的需求量没有减少,在一些溪石斑消费量较大的地区,已经开始大力养殖它。

(钓起来的光唇鱼)

养殖溪石斑要用活水,更好是引入泉水,进行流水养殖,如果用老旧的池塘养殖,死亡率会非常高。在养殖过程中,成本投入更高的鱼苗,它属于比较小众的养殖项目,鱼苗的来源少,价格因此非常贵。引入鱼苗之后,视鱼苗大小,养殖周期半年到两年左右,个头越大的鱼售价越高。

在江南地区,溪石斑的出塘价非常可观,可达到50元每斤,运到市场上之后,零售价可卖到80元每斤。此外,溪石斑还可以加工成烤鱼干,这也是它非常重要的一个收入来源,因为溪石斑烤干后味道极为鲜美,很多地区都特别喜欢这种农产品,在市场上这种小鱼干能卖到每斤300元。

(手掌大的光唇鱼)

溪石斑的味道好吃,但是它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的鱼卵是有毒的,有经验的人在处理溪石斑的时候,会把它的鱼卵全部扔掉,也不会用它喂猫喂狗。尤其是在每年的三四月份,溪石斑的鱼卵毒性最强,老人们说,这是因为它吃了落在水里的“大茶藤花”,这种花其实就是断肠草的花,就是长得很像金银花的那种黄色花朵。

断肠草全株有毒,花谢之后落入水中,被水里的溪石斑吃了,毒素便集中在它的鱼卵之中,所以民间一直流传溪石斑的鱼卵不能吃。如果是养殖的溪石斑,在环境和食物来源可控的条件下,它的鱼卵应该没有那么强的毒性,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建议食用。

(人工养殖的光唇鱼)

最后总结,溪石斑的市场价格很不错,也有一定的销路,但养殖过程中困难比较多,投入成本高,如果想养殖溪石斑的话,更好有比较强的实力,以及稳定的销路。

读者朋友们,你们看好溪石斑养殖吗?欢迎留言交流!

养殖黑褐水的处理

一、养殖过程黑褐色水的成因: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会出现池塘水发黑的现象,池塘水发黑的原因一般是由于颜色较深的藻类和过多的有机物造成。具体原因如下:

1、由隐藻引起的池塘水发黑。隐藻富含叶绿素a、c、β -胡萝卜素,对所见光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远看显黑色。这种水质的池塘的鱼苗、鱼种,特别是花白鲢的生长速度快。一般都说明该鱼池水肥、水活,是好水。由这种因素导致的黑水无需特别处理。

2、膝口藻过多也会引起池塘水发黑。膝口藻有鞭毛,趋光性很强。清晨在鱼池上下层一般均匀分布,日出后逐渐往表层移动,中午前后大部分集中表层,下午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又逐渐下移分散。该藻类对低温适应能力强,早春晚秋尤其旺盛,一般多见于晚秋。光照变化优势藻类易形成丝状、带状、扫帚状、乌云状和溶液状黑色水华。

3、养殖水体中的有机物过多导致的水体发黑。

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密度过大,残饵粪便的不断积累,加上水质管理的不善,导致有机物的分解速度远远低于积累速度,造成有机物在养殖环境当中的不断积累,从而诱发养殖水体的发黑。这种情况一般伴随着底质的恶化。

在处理黑水之前需要对黑水的成因进行区分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可以通过去水样镜检藻相,观察水体中的优势藻类的 *** 来区分。或者打一瓶水,放在阳光下静置,气泡产生少,瓶底积聚很多沉淀是有机质过多引起的黑水。

二、养殖水体黑褐色水的危害:

1、膝口藻过多引发池塘水发黑的危害:膝口藻大量繁殖在水体中形成优势种群后,对其他有益藻形成压制,导致其他有益藻难以繁殖。膝口藻死亡后产生的藻毒素,影响水生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造成水生动物的食欲不振,生长放缓。

黑鱼苗的养殖方法,黑鱼苗的养殖知识和技术-第1张图片-

2、养殖水体有机物过多造成的水体发黑的危害:整个养殖水体中物质循环不畅,通常都伴随着底质和水质指标的恶化,水体的透明度较低。由于水体的产氧能力不足及有机质对溶氧的消耗,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偏低,长期生活在此环境中的水生动物易患病。

3、这种水体天气突变时容易发生转水,随着浮游植物的大量死亡和有机质的分解,水质变得澄清,池水变得腥臭,有毒物质不断积累,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严重恶化,常常引发池鱼浮头甚至死鱼。

三、养殖水体黑褐色水的调节:

1、由膝口藻过度繁殖引起的黑水的处理:针对养殖水体中有害藻类占优势的水体,首先需要对有害藻类进行杀灭,天气晴好的可以采用30%强氯精(300克/亩.米)或者菌毒速消(50%的过 *** 氢钾复合盐,300克-500克亩.米)或者漂白粉(2.5千克亩/米)进行杀藻处理,夜间使用固氧片或者颗粒氧增氧,防止夜间缺氧。有于藻类有趋光性,集中在水体的中上层,杀藻药物的计算仅仅考虑面积即可。第二天使用碧水爽(多元有机酸 500ml亩.米)进行解毒。

第三天在引进新的含藻丰富的藻水进行培藻操作。可以使用氨基酸肥水精华+藻种+水美,配合肥水EM进行肥水培藻,效果更佳。

2、养殖水体有机质过多的黑褐色水的处理:

(1)立即减少或停喂饲料、加注新水。

(2)多开动增氧机,增氧曝气,促进有机质的分解。

(3)建议先使用安蓝或者底质净化颗粒改底一次(也可使用沸石粉或者腐殖酸钠进行净水处理后在进行底质改良效果更佳),再使用降氨灵(枯草芽孢杆菌)+净水EM菌,进行水质调节;如有需要,可同时引入含有丰富藻相的优质水,培养有益藻类,3~5天即可有效消除该不良水色。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养殖的鱼类已经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时必须先用有机酸和泼洒姜进行解毒,抗应激处理,才能使用底改,否则可能诱发死鱼。

小鱼苗到底能长多大?什么时候可以倒缸,需要多大的鱼缸饲养?

各位鱼友大家好!有任何观赏鱼饲养问题,可直接全网搜索养鱼老道及关键词,比如养鱼老道、水质白浊,养鱼老道、观赏鱼黑斑、腐烂病等。

问题源于很多鱼友饲养地图、龙鱼、水虎之类的中大型观赏鱼的鱼苗,经常会询问,我的小鱼,一年能长很多大啊,我的鱼缸适不适合啊,什么时候需要倒缸啊?

类似这样的问题,最近也是层出不穷。

小鱼苗到底能长多大、长多快?取决于很多因素的

首先水温、水质自不必说,一定是水质越好,观赏鱼的状态越好,水温越高,观赏鱼的食欲越佳,但也不能水温无限高,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食欲更佳了。

另外一点,一定是饲养密度、水体大小和食物。

饲养密度越大,小鱼苗的生长空间一定会受限制,这是肯定的,包括了食物的抢夺,可能都成了问题,必定会有抢不上食的,备受欺负的,这样的小苗不可能快速生长。

其次还有食物的选择,一定是各种活食投喂,观赏鱼的生长速度最快。

不过这其中就牵扯到了观赏鱼自身的体质,能不能耐受某些不干净的活食,以及我们的投喂量控制的是否得当,能不能喂出来肠炎之类的疾病。

小鱼苗这个东西,只要有点小病,出现拒食、扎堆等情况,那就一定会影响到其正常的生长,影响一次,生长速度就会放慢很多。

再比如说,同样摄食小鱼和摄食饲料的地图鱼,生长速度可能相差一两倍,甚至更多。

所以说,这个答案,本身就没有确定性。

大鱼缸养小鱼,是不是一定会压抑?那也得分品种和饲养手法

一米五的鱼缸饲养一条黑食水虎鱼苗,和80的鱼缸饲养一条黑食水虎鱼苗,状态肯定不一样。

因为鱼缸太大,它就会害怕,包括了地图鱼之类的,都是一个道理,密度太低,或者大缸单养一条鱼,可能也会出现问题。

这个就要看观赏鱼的品种甚至于各鱼的脾气了,另外还有我们的投喂手法,以及选鱼等问题,这个也没有确定性。

通过少食多餐、适度饥饿,来增加观赏鱼的食欲和我们的出镜率,有些小鱼苗即使在大缸饲养,也有可能养出来状态。

但是对于个别胆小如鼠的,总是调理不出状态来,那就得想办法了,一般的可以增加饲养密度或者增设隔离板,都是些简单、有效的 *** 。

什么时候需要倒缸,那就得看观赏鱼的状态和游动空间了

关于这个问题,咱也说过不止一次,不是说80的鱼缸,饲养一条30厘米左右的水虎鱼,它就一定需要倒缸或者不需要。

在这个体长下,可倒可不倒,一个是要观察观赏鱼最近是否过度压抑,另一个是过滤问题是否合适或者能有效保持水质?

再就是要看观赏鱼的生长速度是不是明显放缓,食欲是不是明显减退等。

假设,在80的鱼缸内,一条观赏鱼已经达到了40厘米及以上,如果我们想让它继续保持快速生长,那么,倒缸就是必须的了,这其中还有一个鱼缸的高度和宽度问题呢。

就比如我的那条招财猫,现在是在一米的鱼缸内,体长已经达到了40厘米以上。

那么,假设食物供应充足的话,还想让它继续保持快速生长,这个鱼缸就已经不适合它了,否则的话,养着玩也是可以的,就是生长速度缓慢罢了。

因此来说,这些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想法以及对于观赏鱼仔细地观察。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黑鱼养殖技术全过程

黑鱼在我国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食用性的鱼类,它还被人们叫做乌鱼、财鱼等,因为黑鱼的个体体型比较大而且生长很快,在市场上的价值非常高,营养丰富,所以受到人们喜欢,不少养殖户们都有养殖黑鱼,那么黑鱼养殖技术全过程是怎样的?

黑鱼的生活习性:黑鱼,是鲈形目鳢科鳢属的底栖性鱼类。又称乌鳢、乌鱼 。黑鱼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有黑色斑纹。奇鳍有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头长,吻短圆钝,口大,牙细小。眼小,鼻孔两对

黑鱼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黑龙江一带,长江流域以南少见 ,在印度、东南亚至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黑鱼对缺氧、水温和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使在少水和无水的潮湿地带,也能生存相当长的时间 。黑鱼是凶猛性鱼类,常潜伏在水草丛中伺机袭捕食物,主食鱼、虾 。黑鱼的繁殖期为5~7月,怀卵量1~3万粒,于水草丛生的浅滩筑巢,产浮性卵,亲鱼有护巢习性

1、鱼池的选择

养殖黑鱼时,池塘面积不得过大。1-2亩比较好,水深1.5-2米,底泥必须浅。必须在进入、排水口设置退路,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鱼池,同时在池塘周围种植宽80-100厘米的睡莲。这样,既可以防止黑鱼飞出池塘外,又可以遮挡阳光。

2、清塘消毒

黑鱼放养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排干,每亩用生石灰130公斤~15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并翻动池底淤泥,充分消毒。3天后注入新水至1米,一周后即可试水放入鱼种。

3、放养鱼种

(1)在市场上购买鱼种时,价格较低,但规格不同,另外,由于捕获等原因鱼体有划痕,必须在下塘前消毒,用2.5%-3%的食盐水或0.001%的漂白液浸泡鱼体15-20分钟。

(2)鱼种饲养密度应根据饲料、水质等条件确定,一般体长10厘米左右的鱼种每亩可放养1000~1500尾,饲养200~300尾大型鲑鱼种,也可加入育龄罗非鱼数十尾,以孵化幼鱼供黑鱼食用。

4、喂食管理

(1)黑鱼的食物有动物的内脏和各种小鱼和虾等。 一些专业饲养者用鸡肠喂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行养殖黄粉虫、蝇蛆或蚯蚓,既能解决饵料问题,又能大大降低养殖成本。黑鱼也可人工配合饵料,配方为绞碎的杂鱼鱼糜70%、豆粉 20%、发酵粉5%,其余为多维矿物质盐、生长促进剂和抗生素。每天喂两次,饵量是鱼体重的5%-7%,以多数鱼吃饱为准。

(2)人工配合饵料,从小就要进行摄食训练。初期将蚯蚓、虾糜投入饵料平台,饵料平台悬挂在水面以下20厘米处,引诱幼鱼摄食,等幼鱼习惯上饵料平台摄食后,可逐渐增加配合饵料。请不要在摄食训练的中途喂食,也不要影响训练效果。

5、日常管理

巡视早晚鱼塘,了解鱼体生长情况,及时清除残饵,定期消毒饵料台,可用0.001漂白粉喷洒。每半个月使用15公斤的生灰,向水合纸浆的全池浇水。定期冲新水,保持池水干净。

6、适时上市

因黑鱼性情比较凶猛,又是肉食性鱼类,如果池内饵料不足时会自相残杀。所以每隔1个月左右,就要捕大留小1次。按照同种规格进行分池喂养。如果市场价格较好时,也可将成鱼上市销售。这样,既可卖得好价钱,又有利于小规格鱼的生长。

以上就是黑鱼养殖技术全过程的介绍了,其实黑鱼的养殖跟其它鱼类的养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只是我们平时在养殖的过程中稍微注意它们的习性问题,就可以完全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养殖面积和塘租均翻番:黑鱼养殖重地中山养殖户说不管那么多了


三角镇黑鱼收购现场

岁末到中国黑鱼养殖重镇中山市三角镇调研,惊闻当地鱼塘10年租期今年结束,开启新一轮10年租期,租金直接翻番。

三角镇是远近闻名的中国黑鱼养殖重镇,孵化的黑鱼苗和养殖的黑鱼闻名全国,当地仅黑鱼苗孵化场就有30多个,年孵化黑鱼苗数十亿尾。

就是这样一个黑鱼养殖重镇,前两年黑鱼养殖暴赚,每斤价格曾高达13元,比当时每斤6元左右成本价高了1倍多,一时间,当地养殖户争相买凌志等豪车。

然而,到了去年底今年初,当地黑鱼行情急转直下,价格一度跌破成本线,全行业陷入困境,养殖户纷纷减少黑鱼养殖。

直到近期黑鱼行情回暖,一方面养殖成本降至5.3元左右,另一方面交易价格回升至6.3元附近,每斤黑鱼有了1元左右利润,以亩产1万斤以上计算,每亩年利润达到1万元以上水平。


当地黑鱼养殖面积和租金双双翻番

与黑鱼行情回暖同时到来的,是当地10年期鱼塘承包期满,黑鱼养殖需求激增,新一轮10年租期塘租看涨。

当地一家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合作社租用鱼塘年租金做了对比。

此前10年合作社租鱼塘,前5年每亩年租金1300元,后面5年每亩年租金1400元。

这次续租10年,鱼塘还是那些鱼塘,从明年起,每亩年租金变成前5年2500元,后5年2800元,涨幅基本在100%。

在黑鱼养殖户塘头工棚里,跟黑鱼养殖大户梁在南交流,他原有100多亩养殖面积,今年增加到150多亩。他对当地新一轮塘租了如指掌,他说因10年租期到了,当地开始新一轮10年承包期,明年起当地塘租更低每亩每年2500元,通路、通水、通电“三通”条件好的鱼塘,明年起每亩年租金更高达到4000多元,平均下来每亩年租金约3000元,这个租金水平比今年涨了一倍多。

以今年当地鱼塘黑鱼养殖每亩年利润1万元左右计,塘租达到利润的30%。若如今年初一样再次出现黑鱼价格走低,接近成本线,3000元塘租将成为一大负担。

最近,当地黑鱼养殖业算了一笔账,每斤黑鱼养殖成本5.3元,利润只有1元,利润率不到2成,意味着水产养殖是高风险产业,养殖户高投入低产出,一旦遇到病害和极端灾害天气,就可能血本无归。

水产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又是大头中的大头,其中黑鱼养殖饲料成本达到4.4元,占了5.3元总成本的83%。多数水产养殖品种与黑鱼养殖差不多,饲料成本都是大头,多占总成本的七八成,养殖户不得不用赊购办法购买饲料。

于是,众多水产养殖户带着一定赌性,赌养殖品种行情见好,但一次次遭遇丰产不增收的困境。

这样的困境,而今正在占中山市养殖面积4成的更大养殖品种四大家鱼上上演,因为四大家鱼主打品种鲩鱼烂市,一度跌破成本线,塘租成为当地压垮养殖户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些四大家鱼养殖户转而养殖目前利润率相对较高的黑鱼等品种。

调查发现,三角镇明年黑鱼养殖面积将达到8000多亩,比目前面积翻番,蕴藏着新一轮黑鱼过剩的风险。


养殖大户梁在南(中)说不管那么多了

将黑鱼养殖过剩的担心抛给养殖户,梁在南不为所动,还是决定要养利润率相对较高的黑鱼。他说:“不管那么多了,塘租那么贵,只能什么赚钱养什么!”

中山市板芙镇创绿无公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用自己的摸索给出了答案,鱼苗贵的品种少养,鱼苗便宜的品种多养,以逆周期养殖法规避热门品种过剩风险。

2019-12-24

黑鱼一亩放多少苗合适?黑鱼养殖成本和利润分析

一般每亩鱼塘内投放2500尾左右的黑鱼苗。每年五月中旬是黑鱼繁殖的季节,选择成熟、健康的黑鱼作为亲鱼,将雌鱼与雄鱼分别放入网箱中静养一天,不需要投喂饲料,比较有利于产卵。

黑鱼养殖几个月能出售?

黑鱼的养殖周期非常短,一般5月底前开始放养鱼苗,到9月初就可以出塘了。由于这种黑鱼只在5至9月份生长比较快,所以,一年只有一个养殖周期。

黑鱼的鱼苗一般是在5-7月份放养,养殖黑鱼的环境、技术鱼苗质量及投喂的饲料都会对黑鱼养殖的周期有所影响,一般黑鱼养殖120天左右体重达到3斤左右就可以上市出售, 在养殖过程中,对池塘及鱼苗做好日常管理和疾病预防,可以有效的缩短黑鱼的养殖周期。

黑鱼养殖成本和利润分析

养殖黑鱼的收益与市场价格、养殖成本等有一定的关系,按正常密度投喂,一般一亩鱼塘可以产出1万斤左右的黑鱼,30亩的鱼塘能出30万斤左右的黑鱼。

一亩地养多少条黑鱼

成鱼产量在450kg/67左右。产值在13500元左右,所以黑鱼养殖市场前景良好!饵料系数基本是3~4斤长一斤,目前市场行情!具有补血,这不仅丰富了水产的养殖品种,黑鱼越来越受欢迎,黑鱼在最近几年非常受欢迎。在特种水产品的养殖中,一斤上5左右,扩大了养殖水面和水产资源的利用。产量高效益高。与饲料价格有很大关系,每千克增重的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市场上的经济效益明显。

技术指导:15617893695

黑鱼养殖技术

黑鱼的环境适应能力强,对池塘水质要求较低,可以高密度养殖,每亩池塘可放养鱼种8000~10000尾,产量可达4000~5000千克,黑鱼生长速度快,早春鱼苗当年即可养成商品鱼,黑鱼发病少,成活率高,成鱼运输简单,便于远距离销售。

黑鱼人工繁殖

1、亲鱼选择:每年的5月中旬是黑鱼的繁殖季节,应选择成熟、健壮的雌雄性黑鱼以1∶1的比例做为亲鱼。雌雄分辨的 *** 是,雌性黑鱼腹部膨大且松软,呈黑白色,卵巢轮廓明显,中央出现凹沟,生殖孔外突,呈粉红色;雄性黑鱼体色呈紫红色,背鳍上有自下而上、排列整齐的透明白色小圆斑,腹部发暗,生殖孔稍有扩大,微凹,呈三角形,淡粉红色。催产前将雌雄鱼分别放入网箱中静养一天,不要投喂饲料,这样更有利于产卵。

2、亲鱼催产:雌鱼分两次注射,之一针为全剂量的1/3,相隔18~26小时,剩余剂量一次注入,雄鱼剂量为雌鱼一半,在雌鱼第二针时注入。鱼体大多采用胸腔注射,与鱼体呈45°注射,进针的深度约为1厘米,常用的激素种类有鲤、鲫脑垂体,剂量为雌鱼4~8个/千克,雄性减半;或用绒毛膜 *** ,雌鱼为16000~24000国际单位/千克,雄鱼减半。

3、鱼卵孵化

①人工模拟自然环境孵化:注射催产剂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池中,让其自然产卵、受精、孵化。鱼苗孵出后,利用黑鱼的护仔习性让其自由照管。此 *** 省工、省时,缺点是鱼苗成活率低,生长发育不一致。

②人工网箱孵化:注射催产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4~6米2网箱产卵、受精,后将亲鱼捞出,放入大塘。将鱼卵投放40目网箱中,每箱投放1万粒受精卵,采用微流水方式孵化,孵化率高低取决于受精率和水质。22~27℃,需32~48小时,经常检查,及时去除未受精卵。

4、苗种培育:出膜至2厘米以前,应放入用40目网布制成的1米×0.5米×0.5米规格的网箱饲养,密度2000尾/米2,出膜4~5天后,投喂轮虫或枝角类、桡足类等,采用少量多次的 *** ,每隔4小时一次,持续3~4天;以后投喂数量增加,次数减少,逐步过渡到1天2次。当黑鱼苗达到2厘米时,换入8~16目的夏花网布制成的网箱,面积10~15米2,长方形为好,密度500~600尾/米

5、投喂饵料:饵料以浮游动物为主。4~5厘米时,投喂鱼肉泥加浮游动物,为防止污物和丝状藻类堵住网眼,每天刷洗一次,一周换箱一次,并将网箱彻底消毒。

黑鱼饲养技术

1、池塘建造:选择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塘,池塘底部为泥土,池深2~2.5米,水深1.5~2米,进排水需设防逃设施,在养殖前15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彻底消毒。

2、鱼种放养:鱼种下塘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池内,体长10~14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9000~10000尾/亩,16~20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

3、日常管理:注意观察黑鱼摄食、活动、发病动向和环境变化,春季每星期换池水4/5,高温季节3天一小换,7天一大换,进排水接防逃网,池埂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为好。对于排出的污水,应进行必要的污水处理。

4、饲料投喂:喂养黑鱼的饲料,有人工配合饲料、淡水或海水的小杂鱼、畜禽屠宰后的下脚料。小杂鱼投喂前,需进行分拣,剔除带硬棘的鱼类,如黄颡鱼等。投喂前,用拍击为信号,将远处的鱼集中到饵料台附近,减少饲料的浪费,初期投喂量为体重的10%,后可适当减为体重的5%左右,应该一勺一勺投喂,这样饲料的浪费少。投喂应做到“四定”原则,每个塘要选择3~4个投饵点。采用集约化养殖的方式,体长10厘米以上,经过8~9个月养殖,成活率75%~80%,平均体重0.5~0.7千克,亩产4000~5000千克。在池塘中种植部分水生植物如蒲草、苦草、水花生等,种植面积控制在池塘面积的1/3。

常见疾病防治

目前,黑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出血病、白皮病、水霉病、小瓜虫病和车轮虫病等,本文将对常见疾病进行简单概述。

1、出血病

【病原】多种细菌、病毒。

【症状】胸鳍基部和靠近鳃盖后缘的体壁两侧有垂直鱼体侧线的出血条纹;出现出血症状,3~4天即有大批暴死的现象;6-9月份易暴发。

【防治】冬捕后要彻底清塘,饵料鱼投喂前需用食盐水消毒;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20~30毫升/米3,或用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达0.5克/米3,4~6天后重复1次。口服鱼复康2号或鱼血散、鱼血康泰均可,用量按说明书使用。

2、赤皮病

【病原】萤光极毛杆菌。

【症状】鱼体体表局部出血、鱼鳞脱落,特别是腹部两侧,有蛀鳍现象,鱼体行动缓慢,病鱼常漂浮于水面,体弱无力。常常继发水霉病,直至死亡。

【防治】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以免伤害鱼体;消灵0.5毫克/升或其他含氯消毒剂消毒,如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钠、二氧化氯等;口服鱼服康、鱼血康,每100千克鱼重用药250克或根据说明书使用,拌入饲料投喂,连服3~5天。

3、水霉病

【病原】水霉菌。

【症状】发生在黑鱼生长的各个阶段,感染后的早期不易观察到,当水温回升到18℃左右大量暴发;鱼体表出现血点,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病灶部位黑色素消退,出现灰白色,色泽暗淡无光,离群独游。最后长出絮状白色丝状体,肌肉呈浊白色直至死亡。

【防治】放养前用100~150千克/亩的生石灰干法清塘,成鱼池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发病期也可以用30~50克/米3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苗种捕捞、运输、操作等过程要小心,防止鱼体受伤,并用3%~5%的食盐溶液浸泡10~20分钟

4、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

【症状】主要危害黑鱼的鱼苗鱼种阶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而以4-7月较流行,适宜温度20~28℃。池小、水浅、水质不良、饵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下雨等情况易于发病;病鱼粘液多,鱼体大部分或全身呈白色,游动缓慢,鱼体消瘦,呼吸困难而死。

【防治】用 *** 铜和 *** 亚铁合剂(比例为5∶2)全池泼洒,使池水含药量达0.7毫克/升。可有效地杀灭黑鱼鱼苗、鱼种体表和鳃上的车轮虫。

「鱼百科」——黑玛丽鱼

黑玛丽又名黑摩利花鳉科。(Black molly/Mollienesia latipinna)。为鳉形目(鲤齿目),鲤齿亚目,花鳉科,花鳉属一种由人工培育出的淡水观赏鱼类。分布于墨西哥。旱高鳍玛丽鱼杂交培育出来的一种小型热带鱼。体呈梭形,雌雄均全身黑亮,别具一格,令人喜爱。黑玛丽鱼对水质要求不严,喜欢含有微量盐分的水,适宜水温为20℃~24℃。如温度长期偏低,容易患病。例如,在水温低于18℃时,易患水霉病。食性杂,能刮食箱壁上的藻类和水草,故有水族箱“清洁工”的美称。性情温和,易于混养。由于黑玛丽鱼喜欢弱碱性的硬水,所以不宜与脂科的热带鱼混养。幼鱼可喂食小型蚤类等鲜活饵料。5个月性成熟,繁殖周期为35天左右。

中文学名

黑花鳉人工培育种

拉丁学名

Poecilia sphenops.var

别称

黑玛丽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亚纲

鳉形目

亚目

鲤齿亚目

花鳉科

花鳉属

黑玛丽

分布区域

墨西哥及中美洲

饲养 ***

黑玛丽

黑玛丽是卵胎生鱼类中较难饲养的一个品种,在无日光照射的水族箱中很难饲养。性情温和,可与其它性情温和的鱼类品种混养。喜弱碱性(pH为7.4)硬水,在水温为22~28℃的水中生活良好,广盐性,对盐水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且对水温的变化很敏感,不喜一次性全部更换水,应常部分换水。属杂食性鱼类,日常饲养中,以投喂活水蚤,摇蚊幼虫等动物性饵料(活食),也可投喂一些新鲜的菠菜叶或莴苣叶,并喜啃食水草和缸壁上的绿苔。更换新水后可放入少许食盐,预防疾病的发生。

基本特征

成年雄鱼体长7~8厘米,雌鱼体长可达10~12厘米。全身漆黑如墨。其代表鱼有圆尾黑玛丽、燕尾黑玛丽、皮球黑玛丽等;

繁殖过程

黑玛丽

卵胎生,雄鱼臀鳍特化成交接器,雌鱼正常。雌雄可通过臀鳍是否特化鉴别,性成熟年龄5-6个月,性成熟后可见雄鱼追逐雌鱼,完成体内受精,受精后20天左右开始繁殖,产前征兆不太明显,可见雌鱼躲在角落或水草丛中,腹部膨大,泻殖空呈乳白色。仔鱼产量从数十尾到上百尾不等。在水族箱中繁殖应做好仔鱼的保护措施,防止被亲鱼吞食。

仔鱼出生后生长5~6个月,就能进行繁殖。雄鱼体较小,后半身扁平,游动迅速,臀鳍演变成棒状的交接器;雌鱼体大,腹部 *** 。合群饲养时,雄鱼经常追逐雌鱼,受精后的雌鱼腹部逐渐隆起,接近生殖期,其生殖孔呈“白色状”时,常呆在水草丛中,这就是临产前的征兆。这时将雌鱼捞出放入繁殖缸中,水温保持在25~28℃,缸底铺放卵石或水面漂浮水草,以便刚出生的仔鱼藏身。也可在特制的小笼中产仔。

在饵料充足、水质良好的情况下,雌鱼经30天左就可繁殖一次,初胎10~50尾,以后逐渐增加,最多时可产200余尾。

品种分类

黑玛丽

其同类由于颜色不同,又分红玛丽和银玛丽。

生活习性

卵胎生,雄鱼臀鳍特化成交接器,雌鱼正常。雌雄可通过臀鳍是否特化鉴别,性成熟年龄5-6个月,性成熟后可见雄鱼追逐雌鱼,完成体内受精,受精后20天左右开始繁殖,产前征兆不太明显,可见雌鱼躲在角落或水草丛中,腹部膨大,泻殖空呈乳白色。仔鱼产量从数十尾到上百尾不等。在水族箱中繁殖应做好仔鱼的保护措施,防止被亲鱼吞食。

品种简介

玛丽鱼也可以称摩利鱼或帆鳉,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尤卡坦),它们多数生活在河口海咸水倒灌的潮汐地区,所以可以在海水或半咸水中饲养。黑玛丽为野生种黑花鳉的人工培育后代,一直保持了自己原始的样子,除了人工改良了尾鳍的形状外,几乎和野生的没有什么差别。另外通过脊柱突变改良,球形的黑玛丽在上世纪90年代被培育出来,被称为:黑皮球。

黑鱼养殖五点经验总结

更多知识分享,请关注我

乌鳢,俗名黑鱼,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肉味鲜美、营养全面,具有滋补调养之功效。近年来,已成为人工养殖的名优品种之一。从事养殖乌鳢多年,总结了几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1、池塘以10~20亩为宜,水深1.5m左右,塘埂高出水面40~1250px,水质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PH值为7~8,透明度750px以上。

鱼苗放养、前期准备放养前7天至10天,按每亩用75~100kg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清塘4天后注水。同时在塘四周种植一些水草或水浮莲等,水草面积不能超过池塘面积的1/2。池内搭建一个用密眼网制成的食台,大小2㎡~3㎡,固定于离岸边2m左右、水面下50~1500px之处。

2、在鱼苗培育期间要防鸟和蝙蝠

鸟吃黑鱼苗种大家可以理解,蝙蝠吃黑鱼苗种大家可能不太相信,黑鱼苗种有集群到水面透气呼吸的习性,夜间蝙蝠贴水面飞行叼吃黑鱼苗,养殖户不易发现。本人曾经在黑鱼苗种塘水面上用丝网捕获到一只蝙蝠,在蝙蝠体内发现七只小黑鱼。因此,鱼苗培育期间,在池塘内围1~2亩面积的鱼苗培池,上方用网片覆盖,白天防鸟,夜里防蝙蝠,效果很好。

3、饲料投喂

选用未变质的冰、鲜小杂鱼。每天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8时至9时,下午4时至5时。把饲料切成块,待温度与池水水温大致相近时,投喂于食台。日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10%,应根据情况灵活掌握,一般以鱼种不上食台吃食为度。

4、水质管理

乌鳢专养池池水很容易发黑、发臭,最有效的解决 *** 就是经常换水。早期,隔10~15天换新水一次,每次换去全池水量的1/3即可,在7月至9月的高温季节,一般是3天一小换,换水1/3,7~10天一大换,换水2/3,以改善水质。视池水水质情况,不定期泼洒生石灰水,用量为每667㎡(1亩)、2500px水深用生石灰10~15kg,兑水全池泼洒,调节pH值,三天后,泼洒降氨氮的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另外,做好池水清洁工作,每天清洗食台,及时捞除水中的剩饵残渣、死鱼等;

5、做好消毒工作

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新鲜充足,定期用药对水体、食台、渔具等进行消毒。对捞起的病鱼、死鱼应及时深埋处理。常见病治疗在高密度池塘专养环境下,乌鳢主要的疾病有:暴发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和寄生性烂鳃病。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

标签: 黑鱼 养殖 苗的 *** 知识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