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里油品专区里琳琅满目的花生油、橄榄油、大豆油、葵花油,甚至是苦茶油,到底该怎么选择才是最健康,最安全的呢?
其实只要是合格的油品,没有绝对的好坏,必须视烹饪方式来选择,以下就来教大家挑选适合的油品吧。
各类食用油比较
1、花生油:
花生油是一种比较容消化的食用油,其优点是富含油酸与白芦藜醇,营养丰富,可以保护血管,防止形成血栓,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与冠心病。
此外,花生油中的胆碱还可以改善记忆力,延缓脑力衰退。 花生油用来煎、炸、蒸都可以,但花生油的缺点就是在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温度与湿度不当而导致原料生出黄曲毒素。
清油 亚麻籽油 葵花籽 奶油 心血管病
2、冷压橄榄油:
橄榄油是由新鲜橄榄果实真接冷榨而成,未经加热与化学处理,具有天然营养成分,其优点是脂肪酸组成合理,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与促进消化系统等功能。
此外,橄榄油含有丰富的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调节血液中高、低密度脂脂蛋白胆固醇的比例,还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所以有「黄金液体」的美称。冷压橄榄油的发烟点低,适合的使用方式为凉拌、清炒使用。
清油 亚麻籽油 葵花籽 奶油 心血管病
3、大豆色拉油:
大豆色拉油是由黄豆炼制而成,更大的优点是平价,因此逐渐占据台湾油品消费市场,如今大豆油仍为国产植物油之更大宗,为餐饮服务业主要使用的油脂品项。
大豆色拉油的脂肪酸分布和葵花油是相近,日常的烹调都是可以用的,但因不饱和脂肪酸较多,避免使用于油炸。
清油 亚麻籽油 葵花籽 奶油 心血管病
4、葵花油:
葵花油是从大型葵花的籽里提炼出来的油脂。葵花又称太阳花,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品种,葵花油的优点是有良好的保湿功能,同时也因为高成份的维他命 E,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可防止皮肤老化并防止油脂腐败。
但葵花油的缺点是发烟点比较低,只适合低温烹调,比如一般家庭炒菜或者凉拌。
清油 亚麻籽油 葵花籽 奶油 心血管病
5、葡萄籽油:
葡萄籽油是由葡萄籽榨炼出来油品,葡萄籽油中的亚油酸比例达到总脂肪酸的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1%。
易于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葡萄籽油可降低人体胆固醇,有效调节神经功能。此外,葡萄籽油富含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但葡萄籽油的缺点是葡含有极高的多不饱和脂肪,过多的不饱和脂肪只要稍微高温加热就会释出反式脂肪酸、自由基,容易让身体器官发炎,对健康造成长期的损害。
清油 亚麻籽油 葵花籽 奶油 心血管病
6、苦茶油:
苦茶油又称山茶油,是从山茶科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提取的油品,质量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
在前几年国内出现混油假油案时,苦茶油一度成重视用油健康者争相抢购的抢手油品。
清油 亚麻籽油 葵花籽 奶油 心血管病
其优点是具有高比例的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烟点高,不易产生油烟和有害物质。而其缺点则是因为量稀少所以价格较高。
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有人推崇吃素,有人推崇粗粮,还有人说“无油饮食”最养生,例如:
“无油饮食对肠胃的负担轻。”
“现在三高那么多,就是吃油引起的,咱能不吃就不吃!”
难道“油”现在真的一无是处吗?
不同食用油的营养有区别吗?
实际上,不同食用油更大的差别在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这三种脂肪酸构成的比例不同。
单/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血胆固醇的含量,有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日常中最为常见的7种食用油的三种脂肪酸含量如下图:
讲到这儿,想必大家也知道了,要想挑选健康的食用油,油中脂肪酸的构成比例是关键。
大豆油是不是最不健康的油?
“大豆油最不健康”的说法,源于美国的一项动物研究。该研究设计3组对照,研究大豆油、果糖和椰子油对小鼠肥胖和其他并发症的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比起椰子油和果糖,大豆油更容易导致老鼠长胖、患糖尿病,对肝脏的潜在影响也较大。
研究结果一出美国“著名医生”Dr.Joseph 便开始呼吁大众停止食用大豆油,但是,这个结论真的靠谱嘛?
这位Dr.Joseph之所以著名,不是因为医学成就,而是因为他反疫苗、鼓吹“自然疗法”。在新冠疫情期间,他还强烈反对戴口罩等措施,呼吁人们使用自己的虚假产品。
当然,这项研究也存在多个明显漏洞:
之一,实验中的4种鼠粮跟正常的鼠粮存在巨大的差别。实验中给老鼠吃的鼠粮是十分不健康的,都经过特意设计,人为地让老鼠患病。
第二,实验过程中,研究者的记录互相矛盾。在论文中,4个实验组的鼠粮份量没有明显差别,但附带的数据表却显示:大豆油实验组小鼠的进食量多了1倍。这就好比将你每天的饭量提升一倍之多,你也会变胖是一个道理~
事实上,大豆油中饱和脂肪酸只占10%左右,基于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油酸和亚油酸。
亚油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大豆油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D营养成分,如卵磷脂和胡萝卜素,对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
不要有错误的认知,饱和脂肪酸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危险,它也是脂质的基本成分之一,饱和脂肪酸是否对身体有害,取决于摄入量和摄入量是否均衡合理。
所以,“大豆油最不健康”这个说法很明显是错误的,而且实验也是“漏洞百出”,不应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到底哪种食用油最健康
不要只盯着一种油吃.食用油大致可以分为5大类,分别是高油酸型、高亚油酸型、均衡性、高亚麻酸型和饱和型,它们各有不同的优缺点。
1.高油酸型:橄榄油、菜籽油、茶籽油
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油酸丰富,较为健康。
2.高亚油酸型:玉米油、豆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
亚油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少。但经过精炼后,可能损失大量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K,且耐热性较差。
3.均衡型:花生油、芝麻油、稻米油
脂肪酸含量比较平衡,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耐热性较好。
4.高亚麻酸型:核桃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
含有丰富的亚麻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缺点则是稳定性较差,常温环境中容易变质。
5.饱和型:动物油、椰子油、棕榈油
有特殊香味,但饱和脂肪酸含量太高,摄入过多不利于健康,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这两种油最不健康,要少吃
■ 反复使用的油
2019年,伊利诺伊大学发表在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的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反复使用的油,对癌症的转移有促进作用。
研究人员推测,食用油在高温下反复使用,其含有的甘油三酯会断裂,同时使游离的脂肪酸氧化,提高致癌物丙烯醛的水平,最终增加致癌风险。
■ 含有反式脂肪酸
研究证实,反式脂肪酸对健康没有任何好处,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警告,呼吁在工业生产中少用、停用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会增高坏胆固醇水平,诱导血小板凝聚、增高α脂蛋白、增加体重等,提升人体患消化道肿瘤、肥胖、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可以说是伤遍全身。
中国更爱吃油的省份是?
常见的食用油有猪油、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等,它们有着不同风味和用途以及多种人体必需营养物质。
为了解中国人每天吃多少油,2019年,国家食品营养发展研究所展开了一项全国调查,对8种主要菜系里的302种主要菜肴进行分析,既有肉类,又有蔬菜;既有热菜,又有冷菜。
根据原材料的种类,研究人员将菜肴分成纯蔬菜、纯肉和肉菜混合;根据食材,研究人员将菜肴又分成了蔬菜、豆制品、水产、猪肉、牛羊肉以及家禽菜。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食用油的用途进行了划分,例如用于加热和加工、增加食物风味或调味等。
最终结果显示,8种主要菜系的用油量没有显著差异,每100克菜肴平均用油8.1克。
热菜用油量排名之一的是四川菜,为11.8克;冷菜用油量排名之一的是淮扬菜,为7.8克。
按正常摄入量,两个“之一名”均没超过中国膳食指南建议的成人每天油脂摄入量:25~30g。
【图片和部分文字内容来源于 ***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河豚健康?END
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茶籽油哪种油最健康,怎么选食用油是直接关系到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食物,不管我们平时炒菜还是做汤都缺不了它。面对市面上这么多品种的食用油,知道很多人在选择的时候都挑花了眼,再加上商家对各种概念油的炒作,最后还是没能选到适合一家人吃的食用油
常见的食用油有:花生油 、菜籽油、大豆油、橄榄油、还有动物油等。
除了风味不一,不同油脂的更大差别在于脂肪酸的种类和构成比例不同。每种油脂有何特点,结合多数人的饮食特点,究竟哪种更值得推荐呢?
高油酸型(橄榄油,茶籽油)
橄榄油含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其中70%以上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即油酸。食用富含油酸的油,利于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橄榄油还含抗氧化物—橄榄多酚、角鲨烯和β-谷固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病。
茶籽油和橄榄油十分类似,均属于高油酸型植物油,其油酸含量甚至比橄榄油还高,可达80%以上,营养价值、食疗功能两者不分伯仲。相比橄榄油,国产茶籽油性价比更高。
大豆油——炖煮菜较合适
优点:大豆油的脂肪酸组成为亚油酸51.7%、油酸22.4%、亚麻酸6.7%和棕榈酸11.1%,由于亚油酸含量丰富,属于高亚油酸型植物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麦胚芽油等也属此类。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维生素E,此外,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各有保健作用。相比之下,压榨型葵花籽油值得推荐,因为其所含抗氧化成分比其他几种油更多。
缺点:由于亚油酸和亚麻酸都不耐热,所以这类油脂在煎炸或反复受热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有害。
食用建议:由于这类植物油怕热,所以适合做炖煮菜肴,日常炒菜也行,但要控制温度,别让油锅冒烟,应热锅凉油,如用于油炸十分不妥。有些大豆油的原料使用转基因大豆,转基因产品现在还有争议,如果无法接受,可购买标注“不含转基因成分”的油脂。
花生油——最美味的炒菜油
有独特的花生风味。花生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合理,含有40%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36%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富含维生素E。但花生容易污染黄曲霉(市面上的花生油绝大部分不是纯的),所以尽量要选择质量更好的一级花生油。它能够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花生油中还含有磷脂、维生素E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可以防止皮肤皲裂老化。
花生油,有些贵呀,但它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
花生油的脂肪酸构成是比较好的,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可以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
玉米油——维生素E的大本营
玉米油的主要成分有86%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抗氧化物质。心脑血管患者应该常吃玉米油来起到保健作用,也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它还有很好的抗衰老、抗氧化的效果哦!建议大家除了炒菜用玉米油之外,凉拌菜也能用它。
玉米油本身不含有胆固醇,但它对于血液中胆固醇的积累具有溶解作用,对老年性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玉米油油烟点高,很适合快速烹炒和煎炸食物,我喜欢用玉米油来“趋”汤。
葵花籽油,含有大量的亚油酸等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再生和成长,保护皮肤健康,并能减少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淤积,是一种高级营养油。
当然也比较贵
如何挑选质量好的食用油?
食用油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我们的健康。购买食用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观:色泽品质好的大豆油为深黄色,一般的为淡黄色;菜籽油为黄中带点绿或金黄色;花生油为淡黄色或浅橙色;棉籽油为淡黄色;麻油则是橙黄色或棕色。
闻:气味可在手掌上滴一二滴食用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后仔细闻其气味,无异味(哈喇味或 *** 味)时可购买。
看:透明度透明度高,水分杂质少,质量就好。好的植物油,经静置24小时后,应该是清晰透明、不混浊、无沉淀、无悬浮物。如透明度差、黏度变大、有气泡,可能是变质的象征。
尝:滋味用筷子沾上一点油放入嘴,如有苦涩、焦臭、酸败等异味,不宜购买或食用。
验:水分取一二滴油层底部的油,涂在易燃的纸片上,燃烧不正常且发出“吱吱”声音的,说明油中水分超标,是不合格产品。燃烧时发出“噼叭”爆炸声,则说明油中有可能有杂质。
现在你知道怎么选油用油了吧!祝大家身体健康!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养生图文信息,特别是当涉及食疗、药品、配方、针灸技术等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冶疗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非专业人士请勿随意使用!若有侵仅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食用油好价天梯榜,618囤油必备可以收藏备用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糖糖251
食用油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食用品,基本上每天都会使用,618要到了又到了囤积柴米油盐的时候了,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下食用油天梯榜,这几款都是很不错的销量巨大的食用油品类品质和安全都完全放心,看到好价基本上属于可以无脑买的。
??之一款:鲁花 食用油 5S物理压榨 压榨一级 花生油 6.18L。这款价格非常坚挺日常好价在160元左右,去年618历史低价达到129元,今年618如果看到低于130请马上选择下单。
5S物理压榨,经过无水化脱磷技术,生香,留香技术,恒温保鲜储存技术,去除黄曲霉素技术。属于比较清淡的口感,没有香菜籽油那么强烈的味道。鲁花是专业 *** 高端油的大企业,产品品质完全可以放心。
??第二款:西王 食用油 玉米胚芽油6.18L 非转基因物理压榨。这款日常好价在80元左右,历史低价位在54元左右。日常如果碰到60左右的好价同学们千万不要手软,果断下单就好。
这款在网上评价很好的非转基因玉米油了。同样是口感比较清淡,烹饪食材能很大程度保持食材的原色美味。另外做糕点面包之类的零食强烈推荐这款。
??第三款:鲁花 食用油 5S物理压榨一级花生油6.09L 香飘万家系列 浓香花生油。同样是鲁花出品的花生油,这款是浓香型的。历史低价为107元,日常好价为120元左右。
与京东联名款同样是5S品质,相比于上一款,这一款香味更加浓郁,炒菜。这应该是大家认可度非常高的一款油了,用料非常不错,非常值得囤的一款食用油。
??第四款:胡姬花 食用油 压榨 古法花生油6.18L。常卖价在135元左右,去年大促好价为70-80元很难遇到,如果看到大家如果看到这个100一下价格千万不要犹豫,无脑下单就好。
这款是有“胡姬花特香型花生油6.18升”升级为“胡姬花古法花生油6.18升”采用百年古法。油香味浓郁,适合于炒菜,油炸,煎煮等,能极大的提高食物的口感。
??第五款:福临门 食用油 非转基因压榨一级黄金产地玉米胚芽油6.18L 中粮出品。日常好价在75元左右,去年的历史低价为55元。今年618也很有可能到达历史低价。
中粮出品品质保障。原料来自玉米黄金产地,精选东北非转基因玉米,采用2小时鲜胚即榨。口感清淡,无论是爆炒还是清蒸或者烘焙这款好油都是你的不二选择。
??第六款:福临门 食用油 压榨一级充氮保鲜葵花籽油6.18L 中粮出品。。日常好价是70元左右,历史低价44元,出现于2018年11.11日。所以如果大家需要的话碰到70元左右的价位就可以入手了。
中粮出品,具有中粮全球产业链品质保障,质量值得信赖。优选乌克兰葵花籽。含86.9%不饱和脂肪酸。采用脱壳纯物理压榨,外包装采用防紫外线专用瓶,冲氮保鲜技术。极大程度保留了产品的色泽和品质,保留了产品的鲜味。
第七款:骆驼唛 食用油 特香压榨花生油6.18L 香港品牌。历史低价为64元,发布于2019.11,这件价格非常坚挺。今年618好价应该在83元左右,现在也比较少见了,如果碰到了,不要犹豫下单吧。
选用北纬34-38°好,180天自然成熟的花生,挑选颗粒大饱满的花生原料,经过360°高温炒籽,烘炒出花生的浓郁香味,让后经过纯物理压榨,然后再经过低温冷凝,保持油脂的新鲜度。
??第八款:多力葵花籽油5L+238ml 食用油 物理压榨 含维生素e(新老包装随机)。一般日常好价在90元左右,历史低价为81元,价格稳定的可怕。如果想买85左右应该就可以出手了,再低基本上很难了,除非打错价格。
葵花籽油的特点就是营养更丰富,油烟更少,富含维生素E,味道属于比较清淡。
??第九款:鲁花 食用油 低芥酸特香菜籽油 5L 物理压榨(新老包装随机发放)。日常价在99元左右,历史低价在75元。如果618看到有低于80元的价格,可以果断下单了。
鲁花品牌,老牌子值得信赖,低芥酸食用起来对身体更加健康。香味也很浓,油烟味也少。
??第十款:金龙鱼葵花籽清香型调和油5L (新老包装随机发货)。日常好价在55元左右吧,历史低价在49.9元,所以觉得这款也没有必要囤很多,随用随买就好。
这款价格便宜,但是品质肯定无法和其他几款相比,但是。食品安全和产品品质肯定还是有一定的保障,要求不高的同款可以考虑入手。
就以上是今天分享的好价,觉得有用的话可以点赞收藏关注我,我会更有动力分享对值友买买买有帮助的干货的!
***关注我,不错过任何囤货好物***
618种草大会~50000元现金狂撒!索尼a7m4,苹果手机、耳机、平板、表等系列奖品让你拿到手软!立即去参与>>
买食用油,花生油、玉米油和大豆油选哪个更好?知道后别买错了
每次去超市买油,大熊就很烦,超市货架上放着各种各样的油,什么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等等,品种应有尽有,价格也有贵有便宜的,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应该如何挑选,只好随便买一桶回家。
图片来源于 ***
其实,不少街坊对于哪种油更好、哪种油最适合做什么菜、哪种油最适合自己吃这类问题,都不太了解,即便现在科普越来越多,但说的也都不明确,不清晰,让人很难理解,而且一百个人里面就有九十九个答案,完全不知道该相信谁。
图片来源于 ***
对此,我们特别翻阅了众多资料,观看多位专家以及营养师的解说,为大家一一整理关于食用油挑选,以及如何健康用油的问题和解答,希望能给大家一点选购的建议和帮助。
图片来源于 ***
油的种类这么多,哪种才是更好的?
我们常见的油有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每一个品种的油营养成分都不同,说不上哪个才是更好,还是要看每个人的体质需求。但是对于普遍国人的体质和饮食结构来说,双低菜籽油是个不错的选择。
图片来源于 ***
橄榄油到底有什么好?为什么卖这么贵?
橄榄油中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在传统地中海饮食结构中占有着重要地位,被许多研究证明为非常健康的饮食食用油。而橄榄油有益健康的证据,比其他食用油相对更多,这就是很多人推荐橄榄油的原因。不过橄榄油的成分,和双低菜籽油也非常接近,如果是转基因的橄榄油,价格会便宜许多,性价比一会比较高。
图片来源于 ***
北方的胡麻油是什么?胡麻油好不好?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胡麻油。在有些地方,胡麻油就是热榨的亚麻籽油;而在有些地方,胡麻油就是黑芝麻油,常常被人作为月子餐的标配。其实胡麻油并不是什么特别神奇的东西,尤其是热榨的食用油,增加了氧化反应,肯定是不推荐的。早在2016年春节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通报过过氧化值超标的胡麻油。
图片来源于 ***
哪种油适合做凉菜?哪种适合做热菜?哪种适合煎炸?
大豆油、亚麻籽油、小麦胚芽油、特级初榨橄榄油比较适合做凉拌菜。一般的菜籽油、花生油等,都可以用来日常炒菜烹饪。而棕榈油、椰子油、中长链脂肪酸烹调油,则更适合用来煎炸食物。
图片来源于 ***
做菜时,把几种油混合使用好,还是不同菜用不同油好?
个人建议分开使用要比混合使用更好一点,不太建议使用调和油,虽然调和油的性价比更高,但毕竟成分比例不如其他油明确,因此还是不太建议选择。其实一般精炼橄榄油、茶油的使用范围比较广,用作一般的煎炒烹炸也可以。
图片来源于 ***
橄榄油煎炸食物,靠谱吗?
如果是特级初榨橄榄油,确实只建议用来凉拌或者一般烹煮,但如果是精炼橄榄油,则可以用于煎炸等较高的烹调温度。具体来说,如果是用特级初榨橄榄油来煎鸡翅肯定是不推荐的,但是考虑到鸡翅本身皮下脂肪很多,一般家庭煎鸡翅时只用很少油,也不会长时间加热,所以偶尔这样也没有太大问题。
图片来源于 ***
杏仁油、紫苏籽油怎么用?可以直接炒菜吗?
杏仁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高,和橄榄油比较相似,如果不是非常高温的烹调,只是简单炒菜都是可以的。紫苏籽油有点类似于亚麻籽油,亚麻酸含量比较高,不适合高温烹调,还是简单凉拌或者炖煮吧。
图片来源于 ***
以上就是大熊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食用油的问题,尽量写得通俗易懂,如果大家对于食用油挑选还有什么问题,欢迎下面评论区提问,大熊会抽空一一解答。而对食用油选购、使用有独特见解的街坊,也可以在评论区给予大家建议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大熊饼干不加糖!
花生油、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原来差别这么大“哇!这么多油,怎么选啊?”
“对啊,什么精炼一级油、古法压榨、高级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调和油,名头太多根本分不清,要不就拿这个买一送一的吧?”
“等等,吃油关乎全家健康,可不能这么随便!”
食用油的种类
在市场上常见的食用油种类,主要有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葵花籽油和大豆油。
在食用油中有三种脂肪酸,分别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最为重要的,即必需脂肪酸。
(图片建议收藏)
花生油
优点:
压榨生产的花生油香气浓郁,其中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保存较多。
芝麻油也有沁人心脾的香气,同时富含维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等,有益于预防心血管病。
缺点:
这类油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不及橄榄油。
食用建议:
这类植物油耐热性不错,适合一般炒菜。
玉米油
优点:
玉米油本身不含有胆固醇,它对于血液中胆固醇的积累具有溶解作用,故能减少对血管产生硬化的影响。对老年性疾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缺点:
这类油脂在煎炸或反复受热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有害。
食用建议:
这类植物油怕热,所以适合用来炖煮菜肴,日常炒菜也行,但要控制温度。
橄榄油
优点:
橄榄油是由新鲜的油橄榄果实直接冷榨而成的,不经加热和化学处理,保留了天然营养成分,被认为是迄今所发现的油脂中最适合人体营养的油脂。
缺点:
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特别是亚麻酸含量很低,维生素E也不多。
食用建议:
淡绿色且散发橄榄清香的高级初榨橄榄油更好用于凉拌或做汤,而一般橄榄油用来炒菜、炖菜均可。
葵花籽油
优点:
葵花籽油含有大量的亚油酸等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促进人体细胞的再生和成长,保护皮肤健康,并能减少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淤积。
缺点:
煎炸或反复受热后,容易氧化聚合,对健康有害。并且使用后应拧紧瓶盖,葵花籽油与空气接触后容易氧化。
食用建议:
这类植物油怕热,所以适合用来炖煮菜肴,日常炒菜也行,但要控制温度,别让油锅冒烟,应热锅凉油,用来油炸十分不妥。
大豆油
优点:
大豆油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维生素D及卵磷脂,对人体健康均非常有益。另外,大豆油很容易为人体消化,其吸收率高达98%。
缺点:
大豆油的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不宜长时间高温烹炸食物。
食用建议:
油脂有一定的保质期,放置时间太久的油不要食用。可以直接用于凉拌,但更好还是加热后再用。应避免经高温加热后的油反复使用。
一级大豆油 *** 的源氏辣条,每一口都是经典的味道
研究发现,正常生活环境下,没添加抗氧化剂的食用油在开封2个月后一般都会达到变质的临界点。再过几天,就会出现油脂酸败特有的“哈喇味”。
添加了抗氧化剂的食用油开盖后能存放更久的时间,但具体多久,并没有研究结论。
一般情况下,建议大家在3个月内吃完。
声明:本文非广告、非广告、非广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小编,感谢支持!
大豆油、花生油比调和油更好吗?炒菜,无油不香。说到吃油,不少消费者认为单一原料的植物油如花生油、大豆油等比调和油更“天然”、更安全健康。这种看法有道理吗?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经常吃单一原料的油,无益于人体获得丰富的脂肪酸,而调和油与单一油比起来,营养更丰富、更均衡。当然,市场上难免有商家以次充好,所以提醒消费者选择调和油时,要从正规渠道选择品质有保障的产品。
调和油,顾名思义,就是几种油按一定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很多消费者觉得人工调配的都是不好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从健康角度来看,科学调配的调和油,反而会更好。
食用油是能量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食用油中含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即必需脂肪酸),这三种脂肪酸对人体各有益处,缺一不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要经常换油吃。不过,对于喜欢买大桶油的家庭来说,换油吃可能不那么现实。而选择调和油,是一种方便的途径。
阮光锋解释说,不同植物原料加工的油脂,其脂肪酸的含量不同,性能也不一样。通过科学的调配脂肪酸比例,不仅可以调整油脂的营养组成和口感风味,更能有效改善油脂的使用性能。
比如油炸食品,如果用棕榈油,饱和脂肪酸太多,常吃可能引发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而如果用花生油、菜籽油等比棕榈油怕热的油,炸次数多了容易变坏变粘稠。于是,科学家们有的用高油酸菜籽油、葵花籽油等植物油科学配比,还有的用稻米油、棉籽油、橄榄油等来调和,通过这些方式获取的煎炸用油,使用性能和安全性都很不错。
所以,从设计初衷来看,调和油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油,经过科学配提高了油的营养价值和使用性能。有些消费者之所以对调和油印象不好甚至认为质量差,主要是因为市场上调和油种类繁多,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
那么,如何选择质量靠谱有保障的调和油?阮光锋建议消费者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配料。看清成分,避免混淆。按照国家标准(GB 2716-2018)的要求,食用植物调和油的标签标识应注明各种食用植物油的比例;可以注明产品中大于2%脂肪酸组成的名称和含量(占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比如市场上某些宣传黄金比例的调和油,其实说的并不是油里的脂肪酸比例,消费者在购买时要仔细查看。
二看日期。选日期最近的油。很多人买油会忽略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油的保质期一般是18个月,建议选择离生产日期最近的油,避免买回去吃着吃着就过期了,
三看包装。优先选小包装产品,特别是家里人少的情况下更要注意。开封后的油氧化反应会加速,放久了容易氧化酸败,出现哈喇味。
此外,不用纠结工艺。无论是化学浸出还是物理压榨,只要是符合国标的食用油都是安全的,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食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内容、版权和其他相关问题,请速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越来越多人得癌症,和长期吃错油有关?这几种油,真要少吃或不吃50岁的老汪,是家里厨房的掌勺人。由于他做菜重调味重油,老汪锅铲底下的肉菜、素菜都浓油赤酱。爱吃的人十分迷恋他的手艺,顿顿能吃好几碗饭。但口味清淡的人就吃不了老汪做的菜。
做菜的时候,老汪常用猪油和土榨花生油。等锅一热,猪油和土榨花生油的气味被激发出来,老远就能闻到菜肴的香气。吃了这么多年自己亲手做的饭菜,老汪总是跟旁人抱怨:“你们用的油都不香,用量也不够,一点都挂不住味。吃起来没劲。”
猪油可以自己炼,花生油不方便自己榨。这一天,老汪又去隔壁村的一家农家小作坊买一些散装的土榨油。这家的土榨油又便宜又纯正。为了花生油产香、提高出油率,土法压榨之前,老板还会炒制花生。
虽然老汪也觉得小作坊的卫生环境有些差,但他觉得如此高温炒制,也算消毒了。而且他家土榨油总是更便宜一些,每次都当着顾客的面开始现榨。自己回家做菜的时候尝过,油是更香一点。所以,他一直坚持买这家土榨油。
可一到小作坊门口,他就愣住了。原来,这家土榨油小作坊被查封了,不少村民还在门口嘀嘀咕咕。
这一打听,老汪才弄清楚事情原委。原来,前几天来买这家土榨油的顾客回家吃了土榨油之后,出现剧烈的腹痛、呕吐等症状,最后还闹到了医院。到了医院,医生说是食物中毒导致的。顾客排查了一圈之后,怀疑是土榨油不干净,于是向市场监督管理单位举报了这家小作坊。
市场监督管理单位来到这家土榨油作坊检查,发现他们的土榨花生油当中,黄曲霉素B1的含量远超标准的8倍!
村民们嘀嘀咕咕讨论着这家土榨油作坊,在原料中混了不少劣质花生、变质发霉花生,降低了成本。现在害了这么多人,不仅要罚款还要拘役。
原来,高温炒制花生的过程根本杀灭不了裂解温度高达280度的黄曲霉毒素B1!
超标的黄曲霉毒素容易引发肝癌。自己也吃了他们家的土榨花生油,老汪实在心有余悸。灰溜溜回了家的他,再也不敢买土榨花生油了。
什么是饱和脂肪酸?
这种来源于动物、植物的脂肪,不含有双键的脂肪酸,是3大脂肪酸之一。从化学角度来说,“饱和“意味着更加稳定,不容易氧化破坏、变质。它的结构就像一条直直的链子,稳定性很高。就像黄油、椰子油,在室温状态下常为固态。
由于饱和脂肪酸没有双键,没有脆弱、易受攻击的碳原子,不会产生脂质过氧化自由基,它在维护心血管健康方面颇有作用。具体来说,饱和脂肪酸的益处有:
- 一些中链、短链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吸收效率高,有助于减肥
- 某类饱和脂肪可以让白血细胞识别、摧毁细菌、真菌及病毒等外来的入侵者。一旦缺少此类饱和脂肪的话,“防火墙”能力就会受到抑制。
- 保护肝脏免受毒素影响
- 更有利于油溶性维生素ADEK的保护、吸收。
- 我们的大脑60%是由脂肪构成的,其中50%都是饱和脂肪。它对我们的认知功能非常重要。
可是水满则溢!过度摄入饱和脂肪酸的话,也可能会导致人体脂肪代谢异常、肥胖、同时更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II型糖尿病及恶性肿瘤。
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的家庭食用油:
除了鱼油外的所有动物油
黄油
什么是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家族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只有一个双键,稳定性适中。就像橄榄油,在室温下为液态的,回到冰箱才会慢慢凝固。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有两个双键,稳定性最差。就像玉米油,即使在冰箱里也还是液态的形式。
具体来说,不饱和脂肪酸的益处有:
- 保持细胞膜的相对流动性,维持正常生理机能。
- 降低血液粘稠度,一旦缺乏不饱和脂肪酸的话,血浆里面的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胆固醇增加,容易患上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
- 提高脑细胞的活性。
多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呢?又会干扰人体对生长因子、细胞质、脂蛋白的合成。
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家庭食用油:
橄榄油
山茶油
茶叶籽油
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家庭食用油:
大豆油
葵花油
玉米胚芽油
亚麻油
鱼油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广泛分布于人造奶油、起酥油、色拉油里的反式脂肪酸,一旦摄入过多的话,会导致血浆里的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下降。
长此以往的话,血液粘稠度不断升高,容易形成血栓、动脉硬化、影响大脑功能。
总结: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少吃、甚至不吃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摄入油脂的时候,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比例更好为1:1:1。(没错,就是我们熟知的那句广告词)
植物食用油大PK
大豆油
颜色偏深的大豆油,人体消化吸收率高达98%!由于它的热稳定性比较差,加热之后会有不少泡沫。但是其中的亚麻油酸比较多,比较容易氧化变质,所以很多人会闻到一股特殊的“豆腥味”。
大豆油的亚油酸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维生素D/E、卵磷脂提供营养。可真要比起来,芝麻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的品质略高一筹。
推荐:大豆油不耐热,容易氧化聚合,适合不常吃煎、炸食品的人使用。
花生油
这种淡黄透明的食用油,比较容易消化。其中富含8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但不含w-3脂肪酸。
吃花生油,可以帮助我们体内的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降低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有利于防止皮肤皲裂,保护血管壁,预防血栓形成。花生油还含有不少的胆碱,对改善记忆力也有好处。
但是花生容易感染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容易引起肝癌。所以使用劣质花生、过期霉变花生压榨的花生油对于身体的危害很大。我们选购花生油的时候,尽量买正规大厂家的产品。
推荐:平时素菜吃得多、平时多补充w-3的人群吃一些花生油,补充w-6脂肪酸,进一步达到身体内部的黄金平衡。
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一般呈现出清亮好看的青黄色、淡黄色。其中的脂肪酸构成会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这种油,属于低脂油类,外号叫做“亚油酸王”!因为葵花籽油的亚油酸远超其他品种的油,所以降低胆固醇、预防血管硬化的作用是个中翘楚。另外,它的生育酚含量也比一般植物油要高。不仅维生素E的含量高,亚麻酸与维生素E含量的比例还很均衡,方便我们人体吸收利用。除此之前,胡萝卜素、卵磷脂等有益成分也不缺,还不含胆固醇、芥酸这种有害成分。
推荐:需要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爱吃植物油的人群可以考虑选择葵花籽油。同样的葵花籽油,寒冷地区的葵花籽油品质更胜一筹。
玉米油
这种食用油,富含80%-85%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比花生油还要高!而且玉米油也不含有胆固醇,能溶解血液中积累的胆固醇。它对血管硬化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而且玉米油还含有天然复合维生素E,对心脏机能也有好处。
推荐:平时素菜吃得多的人可以试试玉米油。
芝麻油
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各占一半的芝麻油,维生素含量和矿物质含量都不及橄榄油。可它也有独有的芝麻酚、芝麻素酚。
但芝麻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为w-6,这种物质容易促进身体发炎。而且在高温条件下营养化,产生大量的过氧化物,甚至是有细胞毒性、致癌变的醛类物质。
推荐:多使用水煮、蒸、凉拌、焖煮方式的人群
核桃油
亚油酸高达64%、油酸含量17%,富含9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核桃油,营养价值也很丰富。它还含有维生素ADE,核桃中的磷脂对大脑神经也有着不错的保健作用。锌元素、锰元素等有益的微量元素还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平衡新陈代谢。
推荐:全年龄段人群均适用。
橄榄油
在西方国家外号“液体黄金”的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增强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除此之外,它还含有大量的角鲨烯、黄酮类物质、多酚化合物。从营养价值角度来说,橄榄油的确是黄金地位。
人体长期处于慢性发炎状态的话,更容易患上慢性病。多项科研结果显示,地中海区域人群的慢性病发病率较低,跟他们常年吃橄榄油有关。
山茶油
说完西方“液体黄金”,现在来看看咱们东方的“液体奖金”。我国山茶属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用油茶果实为原料压榨的山茶油品质极高。
油酸、亚油酸总含量超过90%,人体吸收率高的山茶油,油脂稳定性强、碘值低、不易氧化,媲美西方的橄榄油。
脂肪酸构成不仅对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有利,山茶油也含有不少的生育酚,养颜护肤。用它来煎、炸食物,颜色鲜黄,味道香醇。
敲黑板:
世上没有更好的食用油,只有搭配最合理的食用油。摄入营养均衡,才是上策!
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都是我们人体所需要的。橄榄油、菜籽油、花生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虽高,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w-6/w-3比值却不理想。
大豆油、核桃油的w-6/w-3比值是理想了,但是单不饱和含量脂肪酸含量又低了所以单一品种的植物油吃多了,也可以换成调和油吃一段时间。不同品种的油搭配使用,营养更加均衡。
另外提醒那些爱吃动物油的家庭:猪油炒的菜是很香,但猪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少。那么我们可以在凉拌菜的时候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菜籽油、核桃油来进行搭配,身体摄入的营养更全面。
这几种油,真要少吃或不吃!
①氢化植物油
很多人造黄油、人造奶油、西式糕点、薯片和珍珠奶茶等都使用了便于运输、储存的氢化植物油,但这种食物会含有反式脂肪酸。
长期、大量吃这种油的话,体内蓄积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不仅容易肥胖,还可能提高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②反复煎炸的油
勤俭节约,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习惯。平时炸完食物后的油,看起来还能重复利用几次。反复多次煎炸的剩油,容易产生苯并芘、杂环胺和丙烯酰胺等致癌物和反式脂肪酸。
③酸败油
食用油在开封以后,会受到氧气、光、热、微生物等影响,进而慢慢水解或者氧化而最终变质酸败。油脂氧化和酸败之后,便会产生一股难闻的酸味。
这种油不仅闻起来有些恶心,营养价值也降低了。长期吃这种酸败油,人可能出现腹泻、腹痛和呕吐等症状。
④开封超过3个月的油
食用油是有保质期的。一般来说,没开封的食用油保质期是18个月,开封之后就只有3个月。开封太久的食用油,油脂容易感染霉菌,对身体会有所损害。
参考资料
1.Schwingshackl L, Hoffmann G.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live oil and health stat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 ysis of cohort studies.Lipids Health Dis. 2014;13:154. Published 2014 Oct 1. doi:10.1186/1476-511X-13-154
2.Mozaffarian D, Micha R, Wallace S. Effects 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f increasing polyunsaturated fat in place of saturated fa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 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PLoS Med. 2010;7(3):e1000252.
3.Namayandeh *** , Kaseb F, Lesan S. Olive and sesame oil effect on lipid profile in hypercholesterolemic patients, which better?.Int J Prev Med. 2013;4(9):1059-1062.
4.Dontas AS, Zerefos NS, et,al. Mediterranean diet and pre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elderly.Clin Interv Aging. 2007;2(1):109-115
花生油、橄榄油、葵花籽油……到底该买哪种?一文说清!食用油应该怎么选、怎么吃?各个品种的食用油之间有什么区别?哪种油更好?长期只吃一种 *** 不行?这些问题,我们来一一解答。
不同食用油应该怎么选?
1. 大豆油
优点: 富含维生素 E、维生素 D 和卵磷脂,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且价格是更便宜的。
缺点: 容易氧化酸败,保质期最长只有一年。
适合: 炖煮、炒菜。
不适合: 高温爆炒、煎炸。
2. 玉米油
优点: 且富含维生素 E、胡萝卜素、谷固醇和磷脂,对防治“三高”及并发症有一定辅助作用,价格也相对便宜。
缺点: 耐热性较差。
3. 花生油
优点: 具有独特的花生香味,并且维生素 E、胆碱、甾醇、磷脂的含量丰富,可预防皮肤皲裂老化,改善血液胆固醇代谢,防止形成血栓,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改善记忆力,延缓脑功能衰退。
缺点: 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毒素,土法榨制的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很容易超标。
适合: 日常炒菜、炖煮、凉拌、短时间煎炸。
不适合: 长时间煎炸。
4. 菜籽油
优点: 具有独特的清香,并且富含维生素 E、胡萝卜素、磷脂等,具有一定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作用。
缺点: 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芥酸,芥酸是一种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毒素,应当优先考虑购买无芥酸或芥酸含量低于 3.0% 的菜籽油。
适合: 日常炒菜、炖煮。
不适合: 高温爆炒、长时间煎炸。
5. 葵花籽油
优点: 富含维生素 E,还含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绿原酸。
缺点: 不耐热,在煎炸或反复受热之后容易产生有害物质。
6. 橄榄油
优点: 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缺点: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并且价格很贵。
适合: 精炼橄榄油适合炒菜、炖煮,初榨橄榄油适合凉拌。
7. 芝麻油
优点: 香味浓烈,还含有芝麻酚、芝麻素等天然抗氧化剂。
缺点: 香气不能经受高温加热。
适合: 凉拌、蘸料,或者做汤时添加几滴。
不适合: 炖煮、炒菜、高温爆炒、煎炸。
综合考虑下来,每个品种的植物性食用油都有自己独特的营养价值,所以食用油要换着吃,不要长期吃同一种。
食用油选购和烹饪记住这些
1. 食用油选购时
(1)看质量等级
食用油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个等级(橄榄油是个特例,分为初榨橄榄油:特级、中级、精炼、混合)。无论是哪个等级油,只要符合国家的标准,都是可以正常食用的。
一、二级食用油纯度高,杂质少,颜色澄清,香味和口感较淡,烹饪时油烟较少,适合高温爆炒、油炸。但缺点是精炼程度太高了,造成油脂里的营养成分有所损耗。
三、四级食用油刚好相反,它们纯度低,杂质多,颜色较深或有适当浑浊,香味和口感较浓,烹饪时油烟较大,更适合低温烹饪。但它们的优点是更大程度保留了油脂里的营养成分。
(2)看加工工艺
很多人喜欢压榨油,觉得这样更健康;不喜欢浸出油,觉得会残留化学物质。实际上不用过于担心,只要是符合国标的食用油,选择正规商超的大品牌购买,就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不要选购来历不明的散装油,不要选择小作坊土法压榨的油。
(3)看生产日期、保质期
生产日期越近的越好,保质期越远的越好。一般食用油的保质期都是18-24个月,要在阴凉、干燥、避光、密封保存。
(4)尽量买小包装
食用油开封后,会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加速油的变质。所以尽量买小瓶包装的食用油,每次用完油都要盖好盖,开封后更好在3个月内使用完。
2. 食用油烹饪时
(1)控制总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推荐,居民每天的食用油摄入量需要控制在 25-30 克之间。
(2)控制烹饪油温
不要等到油冒烟时才放食材进去烹调,因为一些食用油,像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特级初榨橄榄油、核桃油、芝麻油、亚麻籽油、紫苏油、葡萄籽油等,都不适宜高温烹饪。
(3)控制烹饪方式
少使用油煎、油炸等烹饪方式。烹饪方式应尽量以蒸、煮、焖、炖、炒为主,少油煎、油炸,可用空气炸锅代替油炸。
(4)每次都使用新油
不少家庭都会把炸完食物后的油保存起来,继续炸别的食物或者用来炒菜。但反复煎炸的油很容易产生致癌物,如反式脂肪酸、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长期食用会带来健康隐患。无论用什么烹调方式,油都只建议使用一次,每次都要使用新油。
来源: 健康浙江
动物油植物油哪个好?10点建议助您健康吃油编者按:日常生活中,面对玲琅满目的烹调油和各种富含脂肪的食物,我们是不是常常不知该如何选择?有人说饱和脂肪酸不好,那我是不是就一口都不能吃了?有人又说不饱和脂肪酸好,那我是不是就能放心大胆地敞开吃啦?今天,小编告诉您如何正确选择食用油!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能量的摄入和消耗应保持平衡,摄入的脂肪总量不应超过总能量的30%。更强调饱和脂肪的摄入应少于总能量的10%,并建议使脂肪的摄入从饱和脂肪转向不饱和脂肪。那么,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是什么?生活中应如何辨别和选择呢?
1、什么是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动植物脂肪主要以甘油三酯为其基本结构,而甘油三酯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根据脂肪酸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动物性食物的脂肪含量因种类、食物来源部分的不同而异,陆生动物脂肪如猪油、奶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多。
2、不同的脂肪酸,对健康的影响不同吗?
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表现在摄入量过高时,可能与高脂血症及某些肿瘤的发生有关。还有研究认为,饱和脂肪酸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形成酯,易在动脉内膜沉积,发生动脉硬化。而胆固醇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畜肉中胆固醇含量大致相近,肥肉比瘦肉高,内脏又比肥肉高,脑中含量更高)。
近年来,不饱和脂肪酸与慢性病的关系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研究发现不饱和脂肪酸在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能起到积极作用。
那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是不是就可以不设上限地食用呢?答案是否定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要遵循“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的原则,同时注意选择和搭配,就可以在满足身体需要的同时,又不会因为过量而给机体造成负担。
3、面对不同的烹调油,应当怎样选择?
烹调油选择应尽量以植物油为主。由于不同的植物油各具营养特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应该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如果购买多种油换着吃,消耗速度太慢容易过期的话,在选购烹调油时可以小包装为主,定期更换。
4、常见烹调油哪些是植物油,哪些又是动物油呢?
烹调油可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常见的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橄榄油等。常见的动物油如猪油、牛油、羊油、奶油(黄油)、鱼油等。
5、除了烹调油,还有哪些食物也需要注意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优选鱼和禽类,少吃肥肉。
鱼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首选。
禽类脂肪含量也相对较低,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其脂肪酸组成也优于畜类脂肪,选择也应先于畜肉。
畜肉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肉”,如猪、牛、羊等,脂肪含量高,含饱和脂肪酸较多。所以,吃畜肉应当选择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的瘦肉,而肥肉和荤油应当少吃。
坚果,如核桃、杏仁、花生、瓜子等,脂肪含量高,但大部分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有多种有益脂肪酸和营养素,应适量食用。
10点建议助您健康吃油
(一)油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但摄入过多会影响健康。
(二)植物油和动物油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增加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三)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
(四)烹饪时多用蒸、煮、炖、焖、凉拌等方式,使用不粘锅、烤箱、电饼铛等烹调器,均可减少用油量。
(五)家庭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定量用油、总量控制。
(六)高温烹调油、植物奶油、奶精、起酥油等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要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每日不超过2克。
(七)少吃油炸香脆食品和加工的零食,如饼干、糕点、薯条、薯片等。
(八)购买包装食品时阅读营养成分表,坚持选择少油食品。
(九)减少在外就餐频次,合理点餐,避免浪费。
(十)从小培养清淡不油腻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