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硝是什么,芒硝是什么提炼的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4 0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34 攻下药:大黄(二)、芒硝

点击下边链接,听课程音频:<灵光一闪>

张廷模 攻下药:大黄 芒硝


第34 讲 攻下药:大黄(二)、芒硝

大黄


前面我们简单的说了一下大黄的常用的一些名称,和临床应用的一个基本情况。下面就介绍大黄的具体的功效和它的应用情况。


大黄的功效比较多,之一个功效攻下积滞。大黄是最常用最主要的一个苦寒攻下药,所以它在苦寒攻下方面,我们在概述这一节当中就讲了有三个方面的功效和相应的主治。之一个是泻下通便,大黄的攻下积滞里面其实包括了这个泻下通便,这个攻下也有泻下的意思,当然也可以分开来书写,就写它泻下通便,这个对于大黄来讲因为相对比较次要一些,所以我们没有把它单独的罗列出来。


如果大黄作为一个泻下通便的药,它临床主治的就是一般的习惯性便秘。大黄对于习惯性便秘应该是一个有效的药物,但不是一个理想的药物。为什么说它是一个有效的药物?就是一般的习惯性便秘用比较小的剂量的大黄,就是我们一般用量的最小量,比如说3克左右,如果作为散剂吞服,或者作为汤剂或者泡服,泡服用开水来浸泡一下,一般在8~12个小时,可能都会引起通便,能够有效的缓解习惯性便秘,排便困难这个症状。所以它是一个有效的(药),就是它的疗效是可靠的。


但是为什么说它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习惯性便秘的药呢?根据中医药理论,认为大黄是一个苦燥的药,它有明显的燥性。习惯性便秘它需要服药的时间不是一次两次,因为经常需要服用,那经常服用以后可能排便越来越困难,大便越来越干燥。那么根据中药的理论呢,就是因为它苦燥伤津造成的。就用中药苦味这个理论来把它总结出来。

芒硝是什么,芒硝是什么提炼的-第1张图片-

现代的药理学研究,认为大黄它同时含有两类相反作用的化学成分,一类是能够引起泻下的蒽醌类的化学物质及其它的一些衍生物,这类是泻下的成分,能够明显的引起腹泻;但同时大黄又含了比较多的鞣质,这个鞣质是一个收敛性的成分,它对大肠的作用不但不能促进排便,反而影响排便,它有收敛止泻的这样一个作用。所以它同时含有两类作用相反的化学成分。


由于蒽醌类的衍生物这一类的泻下成分,它发挥的泻下作用时间比较快,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而鞣质类的这个化学成分它发挥收敛性的作用相对来讲要缓慢一些,维持的时间也要久一些。所以大黄作为一个泻下通便,治疗习惯性便秘(的药),随着使用的时间越长,里面所含鞣质产生的收敛作用表现得就越明显,所以常常容易引起继发性便秘。就是它在引起了泻下通便之后,马上的很快的会出现收敛性,引起便秘,这个继发性的便秘。


所以我们书上在应用一,这个之一段的最后,有这么几句话,“习惯性便秘亦用之有效”,它是一个有效的药物,“唯其苦燥之性易引起继发性便秘,故不宜常服”。因为习惯性便秘的患者需要常服,经常的服用,所以它就不是一个理想的治疗习惯性便秘的药物。这个可能很多习惯性便秘的患者都深有体会,怎么服用大黄的制剂,这个病情不但不减轻,反而越服用便秘的现象越明显?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面也有这方面经验的记载,就李时珍记载他有一个亲戚,长期的习惯性便秘经常就用大黄来缓解便秘,最后用的时间久了以后排便非常困难,非常痛苦。痛苦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说每一次大便的时候甚于生产,好像妇女分娩那样的痛苦,排大便。这是《本草纲目》李时珍的一个记载。所以后来他把它改用其他的不含鞣质的这一类的泻下药物,那么这个病情就缓解了。他改用,比如说用牵牛子来泻下通便,古今这个经验都是很多的,这方面应用。


所以大黄作为一个攻下药,主要是把攻下作为一个手段,用于排除体内的很多有害的积滞。最常用的就是排除热积,所以大黄是治疗热积便秘或者热结便秘最重要的一个药。它既能够有比较强的泻下通便作用,又有良好的清热作用,所以是治疗热结便秘,出现了不但有便秘,腹中胀满或者疼痛,排便困难,而且往往有的有其他的热象,或者是高热或者是烦躁,有的没有发热,但是有心烦不安,或者舌苔比较黄厚这样的一些症状。大黄往往是治疗这种情况的主要的药物。


当然还可以配伍其他的,比如说配伍芒硝我们后面要讲的,相须为用,共同来取长补短,来增强攻下热积的效果。也常常配伍一些行气的药,我们讲配伍的时候谈过,泻下药常常要和行气药,那比如说这个大黄、芒硝配伍厚朴、枳实,那么就(是)有名的大承气汤,张仲景的大承气汤,这个就是治疗热结便秘最重要的一个方剂。


热结便秘有的患者同时兼有正气亏虚,比如说有的有阴虚,有的有血虚,在用大黄来泄热攻下的同时加上一些扶正的药物,补阴的,或者养血的也可以使用,攻补兼施。所以这个是用于热积或者热结便秘,也可以用于寒积。这类的患者不但有便秘,有的就是往往出现了胀满,没有热象,而且出现了有些寒象,比如冷痛这样的一些症状,舌质也比较淡。


那从理论上来讲,这个寒积或者寒邪积滞,应该要用温下的药物,用温性的药物。但是在攻下药当中,它都是苦寒的,都是寒性的,相对来讲,大黄的作用强而且安全度又比较高,昨天我们讲,往往是通过配伍来去性存用,保留了它的泻下的作用,或者保留了攻下的作用,制约或者降低消除它的苦寒性质。


那么一般就和一些温里药,如果有阳虚的还可以和温补阳气的药物配伍在一起,所以常常可以和附子、干姜这一些温阳或者温里的药,共同使整个方起一个温下的效果,所以用于体内的寒邪积滞,或者寒积便秘。那么它大黄也是可以用。


另外比如说饮食积滞,在一些消食药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时候,大黄少量的加在消食的方里面,它攻下积滞,排除了阻结在胃肠里面没有消化的饮食,那么就是清除了肠道有害的一些物质,很容易使消化功能恢复。这类患者有的时候出现泻下不爽,这个症状也会明显的改善。所以对饮食积滞在有的方里面也可以少量的加大黄来使用。


比如说湿热积滞,那么主要是痢疾,和前面我们学过的黄连这些药,大黄也是经常配伍在一起。尤其是一些症状比较重的,现代医学称为中毒性的痢疾。不但里急后重,便下脓血,往往全身症状很典型,就是发热或者其他一些全身中毒的症状。

大黄

这个时候使用大黄这一类的药,它可以通过泻下,排除大肠里面的致病的细菌和它的代谢的产物,避免体内吸收这些代谢的产物引起全身的这些中毒现象的发生,所以是治疗重症痢疾经常要在方里面加大黄的一个原因。所以很多体内的这样的一些积滞,都是用大黄来攻下积滞,往往能够收到明显的临床疗效。


现代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很多急腹症所用的方,比如说治疗急性胆囊炎,常常用大柴胡汤,那么里面也是以大黄为很重要的一个药;比如说治疗胰腺炎的一个经验方——清胰汤,里面大黄也是主要的药物;治疗肠梗阻,这个加味的承气汤;治疗肠痈,急性的化脓性肠痈的大黄牡丹皮汤等等。治疗很多急腹症,大黄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就是我们昨天讲过,这些急腹症它也是属于积滞,腑气不通,用大黄来泻下通腑,使它恢复六腑以通为用的生理功能。


所以总的说来,大黄在攻下积滞这个功效相对应的应用是非常丰富的。所以这个结合到我们书上的那个应用一,基本的内容我们都作了一些很简单的介绍。当然它的应用还远不止这些,今后在临床学科里面学有关急腹症的一些内容的时候,学到的方剂还可以不断的补充,这里我们是作一个初步的了解。就是把大黄作为一个泻下的药物,它最重要的就在这个方面的应用。


第二个功效,泻火解毒,这个就类似于我们前面学的清热燥湿药当中的黄连、黄芩这一类的药。这个泻火和解毒是两个功效,泻火是清热泻火,清热泻火应该说是对温热病的气分热证,和脏腑杂病的一些气分热证的一种治疗作用,把它叫做清热泻火。这个和前面的含义是完全一样。


大黄和黄芩这一类的药有相似的地方,它也能够清气分热,那么对于脏腑来讲,它能够清很多脏腑的(热),比如说能够清心热、清肝热、清胃热,这样一些脏腑是最主要的,这三脏。所以这个温热病如果说哪怕是在气分阶段,出现了热势很盛就是壮热,出现了神昏谵语,烦躁不安。那么这个时候,它既有脏腑热,又有壮热,就是气分热盛的时候,大黄在临床上往往就用它来清热泻火加泻下,就是我们昨天讲的清导实热。


所以昨天也说了吴又可在《温疫论》当中讲,在这种情况用大黄不是为便秘而设,而是为热邪而设。这个时候主要用大黄来清导温毒热邪,不一定要有便秘这种患者,有便秘的当然更好,没有便秘的完全可以使用。所以随着大黄为主的一些复方的使用,这一类的急性感染病的患者可能壮热也会缓解,也就是说明显的退烧。其他比如说烦躁、神昏、谵语这些症状也有出现明显的好转。所以是一个有效的 *** ,也就是用“釜底抽薪”的 *** ,来治疗温热病的一些比较重的,热邪比较重的患者。


对于一般的杂病当中的脏腑热证,大黄的应用也是很普遍的。那么我们今后学方剂学里面,比如说泻青丸,里面用大黄就是用于一般杂病当中的肝经火旺,肝经的实火,比如说出现了眩晕头痛,这样的一些典型症状的。比如说(有)一个泻胃汤,那么主要是用于胃热。其实泻心汤张仲景的也包括大黄清胃热在里面。甚至于有的比如说除了肝热、胃热,有的时候心经热盛的,用大黄和其他的清心热的黄连这一类的配伍,这个也是在古方里面常见的一种应用。


所以一般的脏腑杂病当中的这些热证,把它作为一个清脏腑热的药,它表现在(用于)广泛的脏腑,类似于栀子,很多脏腑有热,几乎都可以配伍使用。所以这个是清热泻火,就是这个应用二,用于温热病的高热神昏,或脏腑火热上炎的各种病证。这个脏腑就包括了心,包括了肝或者脾胃为主,其他的脏腑比如说胆热、大肠热,什么其他部位也是能用的。


另外第三个功效就是解毒,也就是清热解毒。这个清热解毒也类似于前面学过的清热解毒药,它除了可以用于温热病,也有清热解毒因素在里面。常常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疮痈肿痛和烧伤、烫伤。大黄用于热毒的疮痈肿痛可以内服,也可以外敷。局部外敷消散疮肿的作用也很明显,既可以治疗外痈,也可以治疗内痈。


比如说刚才讲的大黄牡丹皮汤,治疗的就是内痈,肠痈——急性的化脓性的阑尾炎,常常使用含有大黄的制剂,是治疗内痈的。外痈几乎都可以(用),单用也行,把它捣烂了以后敷在局部。


这个烧烫伤有类似于热毒的一些临床表现,比如说局部的红肿疼痛,这样的一些症状,所以这个大黄往往把它加工成很细的粉末,用香油调匀了以后把它涂擦在局部,对于一些比较轻度的,比如说一二度的这样的一些烧伤范围比较小的,效果也是非常的好,一般民间都喜欢使用。


当然如果说比如说深度的大面积的烧伤,不管什么药可能局部涂敷都不是一个理想的 *** ,所以我们这里要强调,它用于烧烫伤虽然效果好,一般这个范围不是很大,小面积的,而且烧伤的程度也是比较轻的,一度最多二度或者浅二度。


那个三度烧伤那些当然就要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不能单纯的用大黄的粉末这样子来涂擦,可能就会引起轰动一些不好的后果,比如对肝脏的影响,然后容易感染这样的一些情况都很容易发生。所以这个泻火解毒就是包括了两个功效,二和三。

大黄植株

第四个功效呢,凉血止血。大黄既是一个清热凉血药,不但作用在气分。它清热泻火,不但作用在气分,而且也作用于血分,就是气血兼治的一个药物。对血分它可以表现出清热凉血的(作用),所以这个温热病如果热入营血以后,有的用大黄不完全是用来泻下,与它的凉血还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大黄又是一个止血药,所以称为凉血止血。这两个应该是并列的功效,也不完全是因果。


比如说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清热凉血药,比如说牡丹皮、赤芍药,或者玄参,这些药有清热凉血作用,但是它没有直接的止血作用,所以我们就叫它清热凉血。当然通过清热凉血,对于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它有间接的缓解出血的效果。


但是这和中药定功效的原则是不吻合的,中药的功效我们前面讲总论的时候就提过,是一个直接作用。间接的效果必须和直接作用联系在一起,它才能够成为一种功效。如果把止血和凉血放在一起是一种因果关系,它也是可以通过清热凉血有利于止血,或者间接的收到一定的止血的效果。但是对于一般的凉血止血药来讲,在中药学里面和治法学上是有所区别,把它完全作为一种因果关系来对待,那是在中医治法里面比较强调,因为治病求本。从中药来说,更讲究的它是直接的一些具有的基本作用。


所以这种凉血止血包括前面的黄芩、栀子,什么马齿苋、贯众等等,它们的(清热)凉血(止血)就是包括了清热凉血和直接的止血作用,所以它又有止血的作用。这一点必须肯定,又是一个止血药。那么大黄的这个止血作用,在很长的时间,在中药书上都没有把它明确的提出来,所以在应用当中都谈到了可以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但是功效里面就说它清热凉血,没有止血二字。这个现象由来已久,不是现在才形成,。


这个在清末民国初年,有一个很有名的医药学家叫做唐容川,是四川彭州的近代的很有名的一个(医家),也是个临床医家,在本草学上也有很大的贡献,比如他作(的)《本草问答》这一类(书),都是质量比较高的。他作了一本专著叫做《血证论》。这个《血证论》是专门讨论出血病证的一些发病机理和治疗 *** ,和收载一些有效的治疗方的一本专著。《血证论》就是讨论出血证的一个专著。


在《血证论》当中,唐容川就提到了,大黄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就说“今人不知,惜哉”,就是说现在的人没有把大黄的止血作用加以肯定,这个太可惜了。所以他的观点就是对于大黄的止血作用,必须要加以高度的重视,要加以肯定。


尤其是近年来,大黄在治疗一些出血证尤其是在上消化道的出血,所以在临床当中很多医生使用,所得出的统一的意见,就是大黄是一个治疗出血很有潜在优势的一个良药。尤其是对于上消化道的出血,效果比其他的出血更好。这个也是属于它苦降,主要作用在脾胃大肠,它的作用部位也是完全吻合的。


所以不管从古代文献的记载,当代临床医生的经验和药效学的研究,它都有直接的止血作用。所以我们的教材上就提到了它的止血,这个也是可能和已有的一些中药教材有区别的一个地方。明确提出了止血作用,这一点是完全成立的,所以把大黄经常用于很多的出血证。


比如说在一些古方里面,什么十灰散,是《十药神书》里面治疗出血证很常用的一个方,里面也有大黄。作为十灰散,其实是把十味药都炒炭了以后使用,当然一方面是增强止血作用,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如果像大黄这一类的清热药又能止血的,如果生的时候用,它不是没有止血(作用),也能够止血,但是它就更适合于血热妄行,要热盛的更加适合。


但是有的出血证热象不重,或者有的热象不是很明显,大黄炒炭以后它的苦寒清热的作用降低了,就包括十灰散这一类的方。十灰散主要是治疗肺结核出血,肺痨出血为主的,这种可能真正的有实热的也不是很多。所以他把它炒炭,不是完全制成灰,这个“十灰”实际上就是炒炭使用的意思。


以后在方剂学里面也是会碰到的这样一个方,就包括泻心汤里面用大黄、黄芩这些(药),它不单纯的是清胃热,清中焦的热,也包括了泻火止血,也可以用于出血证。所以现在的国家批的一个新药当中,有一种药叫血宁冲剂,那血宁冲剂其实就是由泻心汤制成的,就是由大黄、黄芩这些药为主,还有黄连。


所以从古到今,大黄都在用于这一类的出血证,只不过生用可能热盛的时候更加对证,如果热不很盛或者热象不明显,那么炒炭以后它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当然止血作用也有所增强。所以经常用于出血证用大黄炭,或者焦大黄就是这样的原因。


那么应该算第六个功效了,活血祛瘀或者活血化瘀。大黄入血分又表现出它是一个活血的药,临床上对应的就可以用于多种瘀血证。比如说妇科的瘀血证,就是痛经,瘀血引起的月经后期,量少,包括产后的瘀血,也可以使用。当然也用于癥瘕痞块,治疗腹腔内的瘀血的积块。以后学这一类的方用大黄就是作为活血化瘀药来使用的,那么在活血化瘀的时候大黄常常酒炒,用酒制了以后它的活血作用增强,所以清热的作用也减弱了,泻下的作用减弱了。如果说瘀血证没有明显的热象,所以这个酒炒的大黄就更加适合。

最后一个功效就是清泄湿热,它对湿热病证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药。因为它也是一个苦燥的药,类似于前面三黄那一类的清热燥湿药,只不过大黄微微有一点利尿作用,所以回避了清热燥湿,所以认为大黄是一个清热燥湿药,其实并不是一个错误,基本上是可以的。但是为了强调,从另外一个角度,它像栀子一样有那么一点利尿的一种现象,所以有的叫清泄湿热,有的叫清利湿热。习惯上大黄把它说成清泄湿热的更普遍,我们还是沿用普遍的这种(说法),不去改变它。


它对应的就是湿热病证,我们前面说攻下积滞,它可以治疗湿热痢疾,其实与它的清泄湿热也是相关的。除了湿热泄利以外,最多的就治疗湿热黄疸和湿热淋证。湿热黄疸大量的是出现在比如说传染性的黄疸性的肝炎或者其他的一些肝胆疾病,如果肝胆湿热很重的时候,湿热熏蒸,胆汁外溢,就泛溢于肌肤,那么就出现了皮肤爪甲巩膜,眼里面的巩膜发黄,这个不管中医西医都叫做黄疸。它的病因是因为肝胆的湿热内盛而引起的,就需要清利湿热来利胆退黄。


治疗湿热黄疸最有名的方就是张仲景的茵陈蒿汤,茵陈蒿汤就是三味药,后面我们要学的,利湿退黄的茵陈蒿作为主要的药,然后我们前面学过的栀子也是治疗湿热病证包括湿热黄疸在内很重要的一个药,第三味药就是大黄。


大黄在这个茵陈蒿汤当中,这个也是明代有名的温病学家吴又可在《温疫论》当中也说过,在这个茵陈蒿汤里面,他说这个“茵陈蒿为治疗黄疸之专药”,主要就是治疗湿热黄疸最重要的一个药物,后面我们要学的,“设去大黄”,假设在这个方里面,茵陈蒿汤把大黄这个药去掉,“则鲜有效矣”,那么治疗湿热黄疸的疗效就大打折扣。“鲜有效矣”,就很少收得到应有的疗效。


所以说他认为大黄在茵陈蒿汤当中,不是针对便秘的,如果说湿热黄疸的患者有便秘,当然它也可以针对,没有便秘完全可以使用。所以在临床上用茵陈蒿汤来治疗湿热黄疸的时候,不考虑这个患者是不是大便秘结不通,而且很多湿热黄疸的患者那个大便是溏薄的,而且那个大便的颜色很淡,淡黄的,那是一个临床的一个特殊的表现。经常在临床上有的大便溏泻,湿热黄疸,用了茵陈蒿汤,而且里面的大黄的用量还比较重,随着药物的服用,他腹泻不但不加重,反而大便成形了,黄疸减轻了。


所以在这个茵陈蒿汤当中的大黄不是针对便秘的,它是针对肝胆的湿热的,用它来清利湿热。所以它是茵陈蒿汤当中的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当代的一些药理学家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在做试验的时候,就是茵陈蒿汤当中有大黄没有大黄完全不一样。但是单独的做大黄呢,很多药效又不具有。


所以最后他们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词汇,就说在茵陈蒿汤当中的大黄起一个什么作用呢?起一个好像化学反应当中的那个催化剂,起一个触媒的作用。接触的触,这个媒体的媒。好像是治疗湿热黄疸在茵陈蒿汤里面是一个触媒,它能够加强全方的作用,但它本身这方面,比如说它利胆这些作用不是很强,但是加进去了大不一样,退黄的效果。所以临床上对于湿热黄疸,可以说大黄是几乎都要使用的一个药物。


另外湿热淋证,我们前面讲过,后面还要专门讲湿热淋证,大黄也是经常用,比如说八正散,治疗湿热淋证常用的一个方。八正散八味药等量使用,其中有一味就是大黄,它改变小便淋涩疼痛,这样的一些湿热淋证的症状。所以大黄的功效非常多,所对应的应用也相应的比较多。它的内容就非常充实,非常丰富,所以我们记忆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对大黄这个重要的药物记它的功效的时候,我们就要认真,它涉及了我们书上20个字,实际上至少是七种功效。把功效记住了,对应的病证相应来说就容易掌握一些。


然后大黄在用法用量当中,也有一些需要特殊的加以理解和记忆的内容。在用法里面主要就是大黄的炮制品,如果要把大黄作为一个攻下药,要清热攻下或者清导实热,一般都要用生大黄。为了确保它泻下的强度,这个大黄不但要生用,而且往往在有些处方里面要后下,甚至不煎煮,用开水来泡了以后来冲服。


因为大黄的泻下成分不耐高热,在高热的过程当中它就分解破坏,那么这个泻下的强度就受到了影响。所以要保存它泻下的效力,一个是用生品,生的时候往往还不应当先煎,不应当久煎,在很多方里面它都要后下,甚至不入煎剂,把它直接用开水来泡,泡了以后来冲服,或者称为泡服,这是生大黄。


那么熟大黄,它的苦寒清降的性质在蒸制的过程当中也是受到了制约,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通过炮制改变了升降浮沉的趋向,影响了升降浮沉的趋向,那么它的沉降的趋向性减弱了,所以这种熟大黄常常可以治疗上焦的一些热证。比如说凉膈散,我们今后学的治疗中上焦这样的一些有热的病证,我们可以用熟大黄。酒大黄因为酒本身就能通利血脉,所以用来活血化瘀我们刚才讲常常用酒大黄。大黄炭或者焦大黄主要是用于出血证,一方面是增强止血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以扩大对于出血证应用的范围。


使用当中,虚证不能用,当然它本身就治疗里实证的,这个都是属于普通的,不特殊,一般的属于共性。孕妇忌用,这个泻下药,攻下药和峻下药,也是属于共性的,我们上次在讲概述当中,这个妇女月经期往往会月经量增加或者出现其他一些不良反应,这个也是属于普遍规律。对于攻下药和峻下药这都没有特殊性。(或)稍稍有一点特殊的,当然其实其他的泻下药也是如此,只是不如大黄这么强调。

孕妇慎用

哺乳期的妇女要慎用,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大黄的泻下成分就是这个蒽醌类的衍生物很容易进入乳腺,在乳汁当中它有相当高的浓度。如果说授乳的乳母,服用了大黄的制剂,她的乳汁里面也有泻下的成分,婴幼儿如果吃了母乳以后那就无辜受牵连,也会产生腹泻,而且敏感很高,很少量的会引起很明显的腹泻。所以在授乳期不要用。


另外在临床上使用大黄有两点供同学们参考,之一个是大黄服用了以后,因为大黄它的颜色黄色很深,它这个大黄的色素主要是通过小便排出体外,所以服用了大黄制剂的患者,小便的颜色会明显的出现异常。根据小便的酸性的强弱不同,有的可能出现了棕红色,或者棕色,这样的很深的,有的甚至咖啡色。


可能有的患者不知道,以为自己又出现了什么新的毛病了,这小便的颜色怎么异常?所以很紧张。所以凡是处方里面有大黄而且这个大黄的量比较大,而且生大黄的时候,那就要先给患者讲清楚,可能服用了以后你小便的颜色会很深。比如说出现棕红色这一类,那是一个正常的反应,那是它的大黄的色素通过小便排出的一种现象,不要紧张。不然他会到医院来马上再来找医生,你还得跟他讲清楚,所以先就告知他。


另外大黄的色素除了通过小便排泄以外,还能够通过汗腺,所以服用了比较大一点量的大黄的患者出汗的时候,这个汗的颜色也会是黄色的。尤其是夏天天气比较热,如果穿一个很白的比如说衬衫,或者这样子T恤衫这一类的,尤其是腋下经常出现黄染,染黄了。


有的患者也很紧张,怎么我这个出的汗都会是黄的?是不是也是什么一个很糟糕的病,这个也要清楚的告诉患者。这就是我们在临床上如果使用大黄的时候,更好像这样的一些预先就告知,避免不必要的给患者带来一些恐惧。


前面这些内容就是大黄的主要内容,其实这个是大黄很简单的一些内容。因为它本身这个药重要,所以我们还占用了相当长的时间,还不可能详细的展开来介绍。总之一句话,大黄虽然是个泻下药,临床应用的机会非常多,能够对很多比较重危的病证,其实它都能够起到积极的治疗效果。所以我们这方面如果掌握得比较好的话,就能够发挥大黄的疗效。但是大黄也有一些不良反应,长期使用也不好,这是要注意的。这是攻下药的之一味药。


芒硝


第二味药芒硝,芒硝是一个矿物药,它的化学成分是含有十分子结晶水的 *** 钠。在古代文献里面的硝是水字旁的不是石字旁的。最早的芒硝它的命名呢,因为芒硝是一种结晶体,这个(图)不典型,这个结晶体很大。


典型的小的芒硝的结晶体它是那种针状的有锋芒的,这个芒就是它的结晶体的形状,它最初结晶出来带针状的有锋芒。这个硝用现在的术语来讲,就是它的溶解度很大,水溶性很强。古人没有这样的术语,不能说它的溶解度很大,水溶性很强,古人就直观的看到一个现象,芒硝放在水里面马上就消失了,不见了。


所以在古代本草里面就说它遇水则消,就是完全溶解了。所以它是根据这样的一个是它结晶的形状,一个是它水溶性很强这个性质,这个物理性质,这样来命名了这个药。所以过去是水字旁的,遇水则消,消失了。后来因为它是个矿物药,尤其是在当代才把它规范统一,没有再用水字旁了,用石字旁表示它是一个矿物药。但它的本字是水字旁的,所以在古代文献当中的芒硝用石字旁的比较少,普遍是用水字旁的,这是关于它的基本名称。


这个芒硝在一些产地,刚收集起来含的杂质比较多,这个叫做朴硝,比较粗朴不纯净,所以我们前面十九畏当中那个朴硝就是不纯净的含有杂质比较多的。那么这样的芒硝过去主要在制革工艺上,加工皮革的时候使用,所以有的就把它叫做皮硝。比如我们现在穿的皮衣、皮鞋,传统的皮革加工,牛皮、猪皮这些先都要在芒硝水里面浸泡很长的时间来硝制,所以又叫做皮硝。


结晶体的称为芒硝,晶体比较大的像我们的图上(那种)可能就是古人说的牙硝,马牙硝,马者大也,比较大的结晶体。所以这个也是十九畏当中,那个牙硝指的就是马牙硝,这都是晶体状的。

自然界硝花

芒硝这个结晶体里面的结晶水,在空气当中,在自然的状态下,它会失掉,慢慢的失掉,失掉了结晶水就变成了粉末状态。我们在中学里面学这个理化课的时候,知道岩石的风化,实际上就是从中药芒硝这个当中引用过去的一个术语。把这个含有结晶水的矿物质,在空气当中自然失掉了结晶水,而变为了粉末状态的过程叫做风化。最早是用于芒硝的,所以芒硝失掉了结晶水,成了粉末状的,就叫做风化硝。


如果人为的加上一些药物,比如说加萝卜,也有加其他的,让芒硝溶化在里面煮,煮了以后再让它重结晶,重结晶了以后再让它失掉结晶水,这样子说就叫做玄明粉。玄明粉因为它和玄参一样,在清代那个玄不许用,因为康熙的原因,所以有的书上把它也叫元明粉,是一回事。


我们现在经常在电视广告里面见到的什么西瓜霜、苦瓜霜,治疗咽喉疾病的。传统的西瓜霜就把成熟的西瓜开一个口,把里面的瓜瓤去掉一部分,然后里面装满了芒硝,然后再把这个盖盖上,这个芒硝就溶解在西瓜瓤里面,然后它从瓜的外壳析出来,再重新结晶,把它收集起来,有的就是粉末状,那么这个就叫西瓜霜。如果装在苦瓜里面,从表皮析出来,收集粉末的就叫苦瓜霜。也可以装在黄瓜里面就叫黄瓜霜。


当然现在工业化的生产,像广西生产的玉林药厂生产的西瓜霜,不可能再是装在一个一个的西瓜里面,其实它现在都是很大的大缸,整个用工业化的生产把它搅拌在一起,那个大缸里面批量的生产,它也叫做西瓜霜。现在四川有一个产品,叫做苦瓜霜喉片,也是很受欢迎的一个产品。那么里面其实都是芒硝。把它加工成玄明粉、西瓜霜、苦瓜霜这一类的。


究竟它的目的是什么?现在有争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反复的重结晶,更加纯净。因为在芒硝里面经常含有其他的杂质,尤其盐类的杂质很多,这个反复的重结晶,它很纯净。那么纯净了以后,它变成了玄明粉,变成了风化硝,变成了西瓜霜,变成了苦瓜霜。芒硝的这个作用是增强呢或者(还)是缓和?普遍的现在认为作用变得更加缓和。但是如果我们从理论上来计算,应该说作用应该增强。


因为如果我们从中学学过的化学,我们计算这个分子量,这个芒硝里面含十分子的结晶水,每一分子就是一十八,就一百八,那么整个芒硝的量还不到一百八,计算分子量的时候,失掉了结晶水。所以如果说你用了10克的芒硝,那么其中有一大半是结晶水,用的还不到5克,只有3,4克的真正是 *** 钠。如果用的是西瓜霜、苦瓜霜、玄明粉,那百分之百的都是用的 *** 钠。如果它起作用的全是 *** 钠,而与结晶水无关的话,那么这样的作用应该是增强,而不是缓和。


所以这个现在也是,普遍的书上都是说,制成这样一些让它失掉结晶水(的粉末)使它变得更加缓和了。那么作为泻下使用的时候不见得它更缓和,可能作用还更强一些,因为它含量更高了。这是关于芒硝有关的一些名称,这个我们书上在参考资料的二谈到牙硝的问题,它也是十九畏。


最后谈了硝石,因为没有收载,硝石又叫火硝,又叫焰硝,主要是硝酸钾。在古代文献当中,芒硝和硝石经常出现名称的混乱。所以那天我讲总论的时候,陶弘景就鉴别这个硝石和芒硝,就用很高的温度的火焰来灼烧,能够起紫色火焰的就是硝石,其实就像现在化学上的焰色反应。其实当时非常先进了,用理化的性质来鉴别,这两个药是不同的,芒硝与硝石。这个也是在名称当中大家适当的了解。


芒硝作为一个泻下药,它也是一个苦寒攻下药,因为本身芒硝滋味也有一点苦味,尤其是不纯的芒硝,大量的芒硝里面其实都含有 *** 镁。 *** 镁本身味道是比较苦的,所以在西药里面又叫硫苦。


现在唐代的鉴真和尚带到日本去的芒硝的标本,现在用来分析,里面主要就是 *** 钠和 *** 镁,所以古代认为芒硝是苦的,滋味苦。一方面它真实滋味就是苦的,有苦味;另一方面苦能够清泄、攻下,能够通泄,这个符合前面的(五味理论),和大黄同样的。


所以芒硝也是一个苦寒攻下药,这个基本特征它是存在的。但是功效里面我们把它叫软坚泻下。在大量的中药书里面,泻下一个逗号,后面一个软坚一个逗号,把这个泻下和软坚分隔开来,好像是两个独立的功效,这种表述不准确。


其实对于芒硝来讲,软坚是修辞泻下的,说明它泻下的一个特殊性,说明它泻下作用的特征的。它是一个形容词,不是一个独立的功效。那么我们前面说,五味的理论的时候,咸能够下,咸能够泻下,当时我讲这个理论非常局限,指的主要就是芒硝的泻下作用,它的特征,为了表述它的特征,而产生的这么一个咸能下的。


除了芒硝,另外的在我们要学的药物当中,就再没有典型的药物了。那么为什么前人说芒硝是一个咸能软能够软坚的一个泻下药呢?这是从芒硝服用了以后,引起腹泻以后的一个状态所观察到的,而概括出来的。

山西运城盐湖硝淞

前人在使用大黄和芒硝分别作为攻下药的时候,发现服用了芒硝以后引起的腹泻,这个泻下物当中含水量,芒硝的比大黄的要多。也就是说(服用)芒硝的排泄物,大便的排泄的时候更加稀薄,有的时候可能接近于水样,含水量很多。这样子就是对非常结燥的这个燥结的大便,它最能使它容易软化,和大黄比较。大黄还有燥性,芒硝不但没有燥性,它能够使大便里面的含水量更加增多。


根据这样一个现象,就认为它最能够软坚结,就是软化燥结的大便。从现代的药理学来说,芒硝把它归为溶积性的泻盐,因为服用了芒硝,(到)肠道里面去,肠道就处于一种高渗状态,它的渗透压就高于肠外,那么肠外的渗透压低,那低的水分就要往高的地方移动,所以肠外的水分就大量的进入肠内,就使肠内的水分大量的增加,增加了以后大便的含水量增加,这个水也要 *** 肠壁,增加蠕动。


所以西药的药理学把这一类的药物泻下称为溶积性的泻盐,泻下物里面含水量都很多。它就是通过它这个渗透压不同,让肠腔肠道里面进入大量的体液。所以这个从现代科学来说,把它称为软化坚结,软化燥结的大便,也是完全符合实际的。


所以这个是说明芒硝的一个泻下的特征,它叫做软坚泻下药。不是它既能泻下,又能软坚,它这个主次,所以我们把软坚放在泻下的前面,作为一个整体,不再把它分成两个部分,就是这个原因。这是芒硝作为泻下药,在临床上用的时候,所以大便干燥秘结的最适合。


所以我们今后学习承气汤,芒硝就是针对燥结的,就是这样子产生的。芒硝在临床应用,作为泻下药,当然不如大黄应用那么广泛,但是它和大黄相须为用,能够互相配合。所以对于这个热结便秘,那么效果更强一些。所以它的临床应用相对比较简单。


另外芒硝也是一个清热药,清热主要表现在外用,局部外用,外用清什么热呢?因为外用的治疗与脏腑很难直接联系起来,所以一般的书上就说芒硝清热,它没有说什么给药途径,也没有说清什么热,所以不是很准确。


那么之一,我们给药途径、用法把它清楚的加以说明,在外用的情况下,它的清热主要是表现在对疮肿疮疡,红肿疼痛或者红肿痒痛,有一定的清热效果。所以在很多治疗疮痈或者五官科的热证,比如说咽喉红肿疼痛,口舌生疮的,冰磞散里面有芒硝,那么也是它局部外用的清热作用的一种具体应用。有的眼药里面也有少量的芒硝。所以它主要是外用。

西瓜霜

那么这个内服有没有一定的清热作用呢?这个用得不多,所以我们把它就回避了,其实内服也有一点清热的作用,那么用得比较精彩的就是张锡纯。张锡纯有一次治了一个年轻的女子,是一个狂燥性的,就是一个狂证吧,就是现在的精神病狂燥型的,这个不服药,拒绝服药,吵闹不休,但是肚子饿了的时候照样吃东西,而且胃口还不错。


最后张锡纯反复的思考怎么样来清她的心火?心胃火都很盛,最后他用了一个很妙的 *** ,就用芒硝煮萝卜,萝卜本身有清热的作用,而且这个患者又喜欢吃萝卜,那用芒硝来煮,芒硝代替食盐,把它作为一个调味品,结果大量的食用,那么就用芒硝产生了清导心火,清导心胃之火下行,最后使这个症状减轻。其实也是用它来清热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然其他的记载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没有很强调。


所以这个芒硝的功效实际简单,内服就是泻下,外用就是清热,只不过加了一些具体的说明。


在用法的时候注意,芒硝在汤剂当中不直接煎煮,一般是汤液煎好了以后把它兑到里面,这样便于掌握剂量。因为它水溶性很大,见水则消。如果我们煎煮的话,之一次就全部溶解了,那药不止服一次,以后就没有芒硝了。所以分次把它兑在药汤里面,这种服用的 *** 比较好。所以用法不入煎剂。


那么在使用注意,和大黄几乎是一样的。最后就是它属于十九畏,两个地方都提到了芒硝,所以和前面十九畏的内容把它结合起来。


这一节课就讲这样两个药。

“硝花”扮靓 冬日盐湖

芒硝封包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肿胀疼痛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病种,在我国发病率大约在9%左右。静脉曲张作为一种常常被忽视的疾病,其危害性是特别大的。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很可能造成患者腿部的溃烂,即使在症状较轻的时候,对腿部的美观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尽早的预防才能避免危险发生。对此,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养生专家刘维忠主任推荐用芒硝封包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肿胀疼痛有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刘维忠主任推荐验方:用纱布缝制一个大小适宜的布口袋,将200~500克芒硝研磨成粉末装入其中并封口。将装入芒硝的布袋子贴敷于红肿、疼痛的下肢,然后将下肢抬高。持续使用,每日更换1次,5~7天后,下肢的红肿、疼痛明显减轻。

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首席专家王世彪主任医师点评: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本病多见于从事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如售货员、空服人员、教师、美发人员、厨师及运输业的服务人员等。由于我们腿部的静脉血液要从低处流向高出,若人长期处于站立状态,就会增加血液回流的压力,高压力使血液无法正常回流,这样血液挤压在腿部形成静脉曲张。或多见于经常坐着,坐姿不当的IT人员、职业司机、工厂员工及大部分办公室白领等,由于长时间的坐,会导致血管长期处于循环滞慢的状态,也容易引发静脉曲张。也多见于从事长时间蹲着或跪着的工作的人群,如清洁工人、装修师傅、农夫、园艺工作者、汽车修护员及负责机械保养维修的工程师等,需要长时间蹲着或跪着工作,长时间蹲着或跪着都会增加下肢的压力,使血液无法正常流动,因此,也易引起静脉曲张。本病未破溃前屑中医“筋瘤”范畴,破溃后屑“臆疮”范畴。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在四肢血管疾病的大多数病例中,常因静脉曲张及其合并症尤其是溃疡而就诊。中医认为是由于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劳倦伤气,或多次妊娠,气滞血瘀,血壅于下,结成筋瘤。早期感觉患肢坠胀不适和疼痛,站立时明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后浅静脉逐渐怒张,小腿静脉盘曲如条索状,色带青紫,甚则状如蚯蚓样。芒硝又名朴硝,为灰白色颗粒状矿物类中药,生性脆而易碎,其主要成分为 *** 钠、 *** 钙、 *** 镁等。中药学中阐述芒硝性味苦咸,大寒,具软坚泻下,清热泻火之功效,外用可软坚散结,消肿止痛。在使用本方是要注意,芒硝需要细细研碎,装入布袋后妥善固定患处防止移位。定时观察芒硝性状,当发现芒硝变硬结晶颗粒变大时,应及时更换。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干爽,避免 *** ,及时更换污染的被服。将下肢抬起,利于静脉回流,加快水肿消退。避免水肿的下肢受到挤压和摩擦,动作轻柔。加强巡视病人,观察患处的皮肤情况及用药后的反应。我们常用本方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肿胀疼痛较剧烈的患者,对缓解肿胀疼痛疗效很好。也用于本病的术前准备治疗,尤其是患者并发血栓性静脉炎,表现为一个局限的曲张静脉骤然出现疼痛、发热,检查时,可发现局部灼热,有轻度肿胀,可以扪到线条状的硬索,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我们运用中药芒硝封包治疗效果非常好。

温馨提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小妙方:

1.足浴:用热水泡脚,特别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脚,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粘膜的毛细血管网,加快血液循环,从而使呼吸道粘膜内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时地消灭侵袭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经常站立者,易患“下肢静脉曲张”疾病,而足浴能加快腿部血液循环,使腿部的静脉血液及时向右心回流,有利于减轻腿部的静脉瘀血,防治下肢静脉曲张。另外,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还有助于安神去烦,催眠入睡,使睡眠更加深沉和香甜。2. *** 脚:洗脚后,双手搓热,轻揉搓相关部位或穴位,可全脚 *** ,也可局部 *** ,多摩涌泉穴(足心)或太冲穴(一、二足趾关节后)或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对头昏、失眠、厌食、面色晦暗、疲劳、高血压、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3.高抬贵脚:每天将双脚翘起2-3次,平或高于心脏,此时脚、腿部血循环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环,头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鲜的血液和氧,同时对脚部穴位、反射区也是一个良性 *** 4.搓揉腿肚:以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动另一只腿。此法能增强腿力。5.扳足:取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和足踝关节各20-30次,能锻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6.扭膝: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向左转,后向右转,各20次左右。可冶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7.甩腿。

芒硝融化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疗效显著

想不到芒硝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疗效如此迅速,并且还不用内服汤药。此法简便应用,各位中医人临床如果碰到类似的患者,可以一试。芒硝治疗湿疹此法,是否可以应用到其他皮肤疾病的急性期呢?

芒硝治急性湿疹

皮损呈弥漫性和多形性,多数以红肿、丘疹为主要表现,少数伴疱疹、渗液、糜烂、结痂,经治全部痊愈,皮损愈合。时间最长3天,最短1天,一般湿敷1~2次后灼热痒感即除。

治法

据皮损范围大小,每次用芒硝150~300克,加适量冷开水融化后,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湿敷患处,每日3~4次,每次30分钟或1小时。不需配合内服药及他法。

病例

男,34岁,5月10日诊。患者开始先觉双小腿发痒,继之皮肤潮红,出现皮疹,向上蔓延,灼热搔痒,夜不能眠。曾在本地卫生院静注 *** 、葡萄糖酸钙及口服苯海拉明、中药防风通圣散,外用肤轻松软膏,治疗四天无效。

见皮肤肿胀,红疹密集成片,布满双下肢,上至小腹,边界不清,局部有渗液,轻度糜烂,结痂,舌红,苔黄,脉数,系由湿热毒邪浸淫肌肤而成之急性湿疹。

用芒硝300克,以适量冷开水溶化后,湿敷患处,日三次,每次1小时。经一次湿敷后灼热痒感减轻,三日后皮疹全消,皮损部位愈合。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

请关注公众号 药之谷

光伏玻璃 你所需要知道的

光伏屋顶,光伏公路,光伏树,光伏厕所......等等,随着光伏的发展和创新,你可以在各种事物身上看到光伏的影子,新事物发展的脚步总是向前不止的,这不,现在又开始了一个新名字即将被大家所熟知——光伏玻璃

什么是光伏玻璃

晶硅太阳能电池本身机械强度差,容易破裂,空气中的水分和腐蚀性气体会逐渐氧化和锈蚀电极,无法承受露天工作的严酷条件,为此,太阳能电池通常采用光伏玻璃通过 EVA 和背板进行封装。光伏玻璃在光伏组件中起到保护电池不受水气侵蚀、阻隔氧气防止氧化、耐高低温、良好的绝缘性和耐老化性能。光伏玻璃是一种低铁含量的硅酸盐玻璃,又叫超白压花玻璃。

晶硅电池所用的光伏玻璃同浮法玻璃有所区别,光伏玻璃的上表面是绒面,使得直射到组件表面的光不容易产生镜面反射,下表面是压花面,可以增强同 EVA 胶膜的粘合力。

光伏玻璃的绒面形貌

光伏玻璃的压花面

光伏玻璃的压花面

光伏玻璃的主要成分

光伏玻璃的主要原料成分包括石英砂、纯碱、石灰石、白云石、硝酸钠、芒硝、焦锑酸钠、氢氧化铝等。石英砂主要是起着 *** 形成体的作用,用量通常占据玻璃组分的大半,纯碱主要作用是提供氧化钠,主要是降低玻璃的熔制温度;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调整玻璃的黏度到合适的值,使得玻璃成型时间满足成型要求,芒硝的作用主要是作为澄清剂,用来排除玻璃中的气泡,提供玻璃的透过率。

光伏玻璃原料用量大致占比

01光伏玻璃的制备工艺 光伏玻璃通常采用压延法制备,其中生产过程可分为原片生产和深加工两个阶段;原片生产主要包括配料、熔化、压延、退火、裁切;在压延过程中,1100℃左右的熔融玻璃,经过压延机辊子以一定的速度压延、冷却,达到一定厚度、一定板宽、一定花型、透过率为 91.5%的玻璃板,而后经过退火窑的退火,使玻璃板有相对稳定的应力曲线分布,达到具有一定的强度,不易破碎、有利于切割、加工的玻璃板。需要指出的是,光伏压花玻璃同浮法玻璃的生产线存在差异,假如光伏玻璃供不应求是无法从浮法玻璃生产线直接切换的。

深加工过程通常是将原片玻璃镀膜和钢化,镀膜是为了提高光伏玻璃的透光率,钢化则是为了增加玻璃的机械性能,钢化后的玻璃抗弯强度是普通玻璃的 3~5 倍,抗冲击强度是普通玻璃 5~10 倍,提高强度的同时亦提高了安全性。

光伏玻璃工艺流程

02光伏玻璃的性能要求 光伏玻璃必须具备良好的透光率,通常而言,未镀膜的钢片的透光率(380nm~1100nm 波长范围)通常在91%以上,而经过深加工后的镀膜玻璃的透光率能够达到 93.5%的水平。此外,光伏玻璃需要满足一定的耐候性和机械性能,根据 GB T 30984.1-2015 《太阳能用玻璃 第 1 部分 超白压花玻璃》,用于光伏组件的光伏玻璃更低性能需满足下列要求。

我国光伏玻璃产业情况

光伏玻璃行业壁垒较高,集中度较高,生产需要长久的经验积累和一站式生产工艺流程,而且需要较大的初始投资额, 900 吨/日容量的光伏玻璃窑炉需要初始投资 9 个亿人民币,550 吨的炉子投资大约需要 3-4 亿人民币,而大型的窑炉相对于普通窑炉有较低的制造成本(能耗能低 20%).因此,光伏玻璃行业具备显著的规模效应,而大熔量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龙头企业手中,中小企业相对缺乏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投建 1000 吨日熔量的窑炉。

我国自 2006 年突破光伏玻璃生产技术门槛,国内光伏行业在不到十年内快速发展,经历了从全部依赖进口,到如今已经是全球更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国,全球 90%以上的晶硅组件采用中国生产的光伏玻璃。我国光伏玻璃在品质、成本上同外国企业相比已经具备明显优势。截至到 2017 年 12 月,国内超白压延玻璃在产 24 家,窑炉40 个,生产线 135 条,总产能在 21290 吨/日,按照行业平均良率水平 78%计算,国内超白压延玻璃原片产量约在 14773.20 吨/日

市场预期

2018 年将是双面组件启动的元年,双面组件的市场份额将快速提升,将有效带动光伏玻璃的需求。根据测算,光伏玻璃的需求量,如下表所示,考虑到 2018 年有部分老光伏玻璃窑炉要进行冷修,因此光伏玻璃的实际产能将低于名义产能, 2018 年光伏玻璃的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根据调研结果,2017 年 Q4 以来,光伏玻璃供需偏紧,2018 年初,在一季度是光伏行业淡季的前提下,光伏玻璃的价格逆势上涨,目前的镀膜片的价格在 31 元每平米以上,原片的价格在 21 元每平米左右,价格回升将使得光伏玻璃企业的毛利率水平得到显著改善。

芒硝和玄明粉都可以用于泻下热结便秘

#健康明星计划#

咋天有个朋友打 *** 咨询岭南程药师:“程药师好,我在药店买中药,药方中的芒硝没有货了,可以用玄明粉代替吗?”当然,程药师马上说:“可以的”。感觉那个朋友有点迟疑的又问:“玄明粉有芒硝的通大便作用吗?”程药师只好给他又作一番讲解,总算让他明白了芒硝和玄明粉的异同,但愿他今天已大便通畅。不知道药店的药师是怎么解释两者的区别的。

芒硝和玄明粉是两个中药,化学成分稍有区别,芒硝的化学成分主要是Na2SO4.10strongO,玄明粉的化学成分主要是Na2SO4,不含结晶水。玄明粉是芒硝风化或干燥后制得,但其功效是相同的,都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作用。由于玄明粉是脱水物,其用量可以稍少于芒硝,芒硝常用量6~12g,玄明粉3~9g。


敬请关注岭南程药师,感谢您的点赞、评论和转发!

你所不知道的盐

盐是什么?

盐从哪里来?

盐有什么用处?

这是比较简单却又很难回答完整的问题,

这问题比我们一般了解的要复杂得多,

盐不仅仅是一种咸咸的滋味而已。

盐,助人类繁衍,促城市聚兴;

推进文明,也引发战争。

有了盐,文明的版图才开始形成……


你所不知道的

撰文/王仁湘 王家娴

摄影/姚正武 郑云峰 卢志峰等

支持/中国盐业总公司 中国盐业协会


盐雕出的历史


人类最早何时开始食用盐?这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问题。人类主动食用盐的历史也许远远超出了1万年。盐的发现和食用,一定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岁月。是什么决定了人要吃盐呢?迄今为止这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我们知道茹毛饮血,可能是食盐的开始,动物血液中含有一定的盐分。人类从农耕时代到来之初,便开始寻找盐,添加到食物中。先民品尝海水、咸湖水、盐岩、盐土等,尝到了咸卤的滋味,并将自然生成的盐添加到食物中去,发现有些食物带有咸味比本味要香,便逐渐用盐作调味品。

汉初,盐为民营。为增加财政收入,汉武帝下令实行官管。此为汉代东莱郡盐官封盐之印。顶部阴刻右为猛虎,左为独角兽,下四字为“右主盐官”。(摄影/孟庆平)

地球上的盐,从原料来源来说,主要可分为四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人类很早就知道,盐存在于大海之中。浅滩的海水经风吹日晒,因蒸发作用自然结晶生成白花花的盐。有记载的较早开发海盐生产的是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人,公元前7世纪马蒂乌斯在俄斯蒂亚附近建立了欧洲之一个盐场。根据在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南美洲、美国的亚利桑那州盐矿发现的石锤、斧头来推测,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了采盐的行为。中欧的萨尔斯科滕早在青铜时代就发现了盐资源;在奥地利、德国的巴伐利亚以及阿尔卑斯山的几个盐矿,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历史;在意大利的伦格罗、科森札等地,也有古盐矿的开采纪录。近年来,德国盐都维尔雷·丁格发掘出的夹在公元前4000年土层中的盐锅,把欧洲及德国的物质文明史提前到公元前三、四千年,引起欧洲史学界的轰动。

自贡至今仍然保持用海井自产的天然气作燃料,熬制井卤成盐。

而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大规模开发海盐的国家是中国。传说炎帝时期煮海做盐的宿沙氏,应该是古代先民提取盐的代表“人物”了。煮海熬波,煎、晒海盐的 *** ,并不像说起来的这么简单。煎取海盐要经过收集盐料、淋卤和煎炼几个程序,每一道程序中都有诸多讲究和程序,所谓“卤浓盐淡未得闲”,“才得波涛变成雪”。经过了许多的辛苦,海水才会变成雪花一样的盐。我国大陆关于盐的遗址几乎都是围绕着文明的兴起地而来,如中原的山西、巴蜀的三峡地区等。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山东寿光县的大荒北央遗址发现大量盔形器。这些盔形器内壁底部有白色沉淀物。研究人员分析测试后发现,盔形器的含盐量明显偏高,很可能与早期海盐生产有关,且与长江三峡中坝遗址出土的花边陶釜内壁沉淀物具有基本相同的物相,进一步表明其与海盐生产有关。可以想见,最初的盐民一定是用自己平时烹饪的陶釜开始煮盐的,后来才制成了专用的煎盐器具。

历史上最著名的盐池为山西运城解池。池神庙内尚存运盐的独轮车和潞盐实用的封纥。(摄影/李凯文)


隐约的古老盐路

中国历史上的盐路有旱路,也有水路;有山岭丛林的马道,也有平川广野和坦荡的运河大江。古代运盐的方式,可以用车船,可以使马骡,更有肩挑与背驮。一条条盐路,从盐场、盐井、盐池、码头出发,蜿蜒伸向炊烟飘起的每一个角落。古代盐路上不仅留下了运盐人的汗水,留下了千里马的叹息,还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

巴人在险峻三峡上修筑栈道,将巴盐输送至湘楚等地,解“淡食”之苦。


《战国策》上,汗明对春申君曾讲述过伯乐识千里马的故事。“有骐骥伏盐车,见伯乐而长鸣,伯乐下车泣之”。此千里马即为运盐之马,地点就在河东盐池的运盐要途——虞坂。虞坂又名为青石槽,古道今日犹存。它横穿中条山,途径虞国(今晋南平陆县),到达通往南方的黄河茅津渡渡口。青石槽,是一条著名的官路。河东池盐通过它被运往四面八方,所谓“西出秦陇,南达樊邓,北及燕代,东逾周宋”,扩散到今天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四省。今天古道山石上的深深辙印,就是沉重盐车碾过的更好见证。

赤水古盐道承载着川盐入黔的佳话,也与茅台美酒一起声名远扬。(摄影/聂军)

伴随着盐路的发达,也产生了悠久的盐商文明。既然盐是最早进入流通领域的大宗商品,也是最吸引商人的商品,那么盐商也许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商人。历史上有“陶朱、猗顿之富”的说法,猗顿就是来到了河东盐池所在地,经营河东盐十年,从而成为豪富的。《汉书》中用“赞拟王公,驰名天下”形容他,可见当时一旦掌握了盐业资源,对于商人来说意义是何等重大。遍览古代富商,大部分都会与盐有关联。晋商因盐池而富,晋地建筑也成就雕梁画栋的典范。陕西盐商分享川盐资源,得到丰厚利润,天津盐商更以奢华无度而闻名津沽。最出名的,当属淮扬盐商,他们倚仗海盐与运河之利,有富家天下一说,现在扬州的园林、美食、八怪、会馆、书院等都多多少少源自富有的盐商,形成文化精髓。

盐路的发达造就了无数个古盐镇。釜溪河畔的宁厂因盐泉出名,更因盐路而繁盛一时。(摄影/谢平

马帮运盐。纵贯云岭的盐马古道始通于春秋,繁盛于秦汉,素有“南方丝绸之路”之称。(摄影/和实)


最咸的神灵:盐神

盐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近乎神圣的地位。在中国许多产盐之地,都有敬奉的“盐神”。在海盐产区,以煮海为盐的创始者宿沙氏为盐神。在井盐区,以不同的历史或神话传说人物为盐神。在海盐、井盐产区的盐神,大多是以历史的或传说中的人为偶像并加以神化。而运城盐池是以盐池为神,这个盐池之神是皇帝封谥的,不是老百姓崇拜的结果,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文化现象。

以产盐而闻名天下的资中罗泉古镇是中国唯一有盐神庙的地方,最早制定盐政大法的管仲供奉于此。


据粗略查考,在中国古代的宿沙氏之外作为盐神被崇拜的多达30多位。古代盐业出现如此庞大的盐神群体,与广大产盐区不同的史地背景很有关系。江苏泰州和扬州建有盐宗庙,奉祀的是管仲神位,管仲为春秋齐相,曾设煮盐官发展海盐生产。河南一带供奉葛洪为盐神,葛洪为西晋药物学家,晚年精研炼丹术。奉葛洪为盐神,也许是因为煎煮与晒盐同炼丹有些相通之处。


在四川自贡井盐产区,盐工奉炎帝为行业神。传说炎帝是位火神,煎制井盐要动火,所以炎帝也就成了一位盐神了。当然,井盐产区也有地方供奉李冰、关羽为行业神。李冰是史志记载最早开凿盐井的人,又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开创者,川人祀其为川主。关羽同盐业虽没关系,但因是陕西盐商的乡土神,取其忠义盖世,所以也被奉之为神。令人奇怪的是,古代酱园业曾以蔡邕为祖师,明清时期也有以颜真卿为行神的。大概是蔡邕因谐音“菜佣”,颜真卿史称颜鲁公,颜鲁音转为“盐卤”,也就被不明不白地和盐拉扯在一起了。

自贡的吉成井内堆满盐坨。吉成井开办于清咸同年间,现保存有盐业遗址。(摄影/缪自平)


盐动干戈:盐卤下的血腥

自古以来,谁控制了盐,谁就拥有了财富,拥有了权力。人类文明的发达与盐的多少密切相关,人类的历史与盐的历史水 *** 融,为了它,不知有多少人剑拔弩张,大动干戈。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黄帝列为五帝之首。皇帝与蚩尤曾在河东进行过激烈的战争,历史学家认为那是为了争夺天下的统治权。也有人认为,为争夺自然资源也会经常纷争,氏族部落间因此结成军事联盟。黄帝与蚩尤之战,就是两个部落为开辟中原优厚自然资源而引起的纷争,极可能是为了争夺盐这一特殊稀少资源,为了得到和控制河东盐池而引起的。

人类从荒蛮走向文明,盐的作用不可小视。自古以来,谁控制了盐,谁就拥有了财富和权力。人类历史与盐文明的发达与盐有密切关系,上古时代,黄帝和蚩尤一场战争很可能是为了争夺河东盐业资源,而今运城盐池附近尚有蚩尤城与蚩尤冢。


充满盐分的星球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充满盐的星球。海水晒制而得海盐,盐湖开采制得湖盐,凿井汲取天然卤水制取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加工而得矿盐。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盐湖,蕴含丰富的天然卤水资源,是上天赐予的聚宝盆。 (摄影/高宗麟)


中国盐产一直以海盐为大宗,其次是湖盐和井矿盐。中国盐资源富足,由北向南看,在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散布着成百上千的大大小小的盐田,我国著名的海盐盐场,从北往南有辽宁的复州湾盐场,河北、天津的长芦盐区,山东的莱州湾盐场,江苏的淮盐盐场以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的南方盐场。著名的盐城一带就是淮盐的生产和集散地。古人最早采制的盐,可能就是海盐。宋代以前的海盐制造,全出于煎炼。海盐是刮土淋卤,取卤燃薪熬盐。海盐锅煎之法和用具,历经元、明、清各代更替,并无明显改变。从北宋开始,海盐出现晒法,到了清末,海盐各产区大都改用晒制之法,技术也日渐完善起来。那些沿海岸线架设的燃烧了几千年的烧锅煎盐设备,成了历史的陈迹。

运城盐湖孕形成于新生纪第四代,由于山出海走,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汇集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蒸发,形成了天然的盐湖,被誉为“中国死海”。

运城盐湖出现经年不遇的硝花奇景。“硝花”又叫“硝凇”,是芒硝结晶在盐板上的一种特有的物理现象。

湖盐又称池盐。内陆的盐湖,就是借助风和太阳的蒸发作用,自然生成食盐。河东盐池采盐的历史很可能可以推数到三皇五帝之初。晋人王粲著《洛都赋》云:“河东盐池,玉洁冰鲜,不劳煮沃,成之自然”。湖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地区,现在青海省境内的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即盛产湖盐。湖盐分为原生盐和再生盐,主要采用采掘法或摊晒法生产。有些盐湖经过长期蒸发,氯化钠沉淀湖底,像柴达木盆地的盐湖,历经数千万年变化形成了干湖,盐晶暴露在表面,不需经过加工即可直接挖取。

青海的盐湖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这里有察尔汗、茶卡、达布逊、大柴旦、小柴旦等30多个盐湖。盐湖上修筑铁路用来输送湖盐。


人类生命之盐

食盐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它与土壤、空气、水、火一起,构成人类生存的五大要素。食盐之于人类的意义,首先是从生理的需要出发的。盐与血浆共同制造维持生命的养分,维持人体生理平衡的必需品。盐中所含的氯、钠、钾等成分,对人体肌肉、神经、心脏等器官以及消化、血压、荷尔蒙等功能有很大的影响。人缺乏盐分就会感到疲倦,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引起神经失常已至死亡。人的一生不能离开盐,因此盐对于人类至关重要。

有一种推测认为,很可能因为雨水带走了陆地岩石和土壤的盐分,导致海水的咸度越来越高。


正因为这氯化钠对人体有如此之重要的意义,可以想见,人类一旦有了明确稳定的食盐摄入,体质与心智的进化随之便会进入一个新阶段。


盐不知不觉中带来了强健体魄和健全心智的美好感觉。谷物的营养是无法与肉食的营养相提并论的,可是摄食谷物的人类却大大超越了摄食肉食的祖先,原因一定是有了稳定的食盐。找到了食盐,也就找到了健康体魄的一把新钥匙。人类开始了全新的旅程,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因此得到飞速发展。


不敢设想这样一个话题,假如现在人类没有盐会怎样?没有盐,就没有了人类生命的全部,盐给了生命的 *** ,给了人类的进化,也给了人类深邃的文化。研究人类进化与文化进步,不知道食盐所起的作用,也许是以往学者们的一个重大失误。

盐带来了强健体魄和健全心智的美好感觉。不敢设想,假如现在人类没有盐会怎样?


链接:盐 花

盐花是自然形成的,它受地域、卤水浓度及各种矿物质含量的限制,一般有光卤石盐花、氯化镁盐花、纯盐结晶盐花、珍珠盐盐花;盐花在卤水中因浓度、时间、卤水深浅的不同使颜色呈现青,金黄,淡红,红及深红等姹紫嫣红的色彩,但是将其从卤水中采出后就是洁白无暇的白色。盐花形态各异大小不同,如珊瑚、水晶;似亭台楼阁、琼花瑶草、飞禽走兽。大如磨盘能承载数人,小如珍珠晶莹璀璨。每次生成的盐花都会呈现不同的美景,但生命却如昙花般短暂,只能用镜头扑捉它绚烂的瞬间。


链接:世界十个主要产盐国

地球盐贮量约6.4×108亿吨,其中海盐(包括海底沉积物)约4.3×108亿吨,矿盐约2.1×108亿吨,江湖和地下水贮量为3.1×103亿吨。主要产盐国为美国、中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英国、印度、法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日本虽然本国盐产量不大,但它是世界上更大的盐进口国和消费大国。荷兰则拥有世界上更大的跨国制盐公司和先进制盐技术。这12个国家是对世界制盐工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

美国加利福尼亚死之谷国家公园内的大片盐床景观。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节选自《文明》2009.04月刊

扫描封面右下方二维码,关注《文明》杂志公众号: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文明》杂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版权作品,未经《文明》杂志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邮箱:ylrnewlife2020@163.com *** :/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

14味泻下中药的性味与功效

为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精神,为了普及中医药知识,让中医药知识走入普通百姓家,今天是2022年8月1日桃花岛陈药师就来说说泻下中药。

何谓泻下中药?凡是以攻积、逐水、滑肠或润肠为主要功效的中药,统称为泻下中药。主要用于治疗大便不通、肠胃积滞或实热内结、寒积水饮停蓄等病证。通常分不三类:

一、攻下中药:此类中药多苦寒,有攻下通便,降泻火热作用,用于治疗胃肠积滞的大便秘结的里实证,对实热壅盛、热积便秘尤其适宜;

二、峻下逐水中药:此类中药多作用峻猛,能引起强烈的腹泻且使大量的水分经大便排出,用于治疗水肿、胸腹积水、痰饮积聚、嚼满壅实等证;

三、润下中药:此类中药多种子或种仁入药,富含油脂,有润燥滑肠、润下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老年人、体虚人、病后血虚或津液不足之人。

使用泻下中药注意事项:

1、要据临床症状辩证论治,合理选用、适当配伍;对里证兼外感表邪宜先解表再泻下;对里实而正虚的患者,应配补益中药以达到攻补兼施;血虚者宜配补血中药;气滞者宜配行气理气中药;等等。

2、对久病、年老体弱宜慎用,对孕妇、经期宜忌用;

3、中病即止,否则将伤脾胃。

【泻下中药】

1、大黄苦寒,脾胃肝肠,攻积导滞,泻下凉血,活血祛瘀。
2、芒硝咸寒,归胃大肠,软坚泻下,清热消肿,泻火消痰。

3、泻叶苦寒,归大肠经,泻热导滞,清热利肠、不可久煎。
4、芦荟苦寒,肝胃大肠,泻热导滞,消疳杀虫,清热凉肝。

5、麻仁甘平,脾胃大肠,润肠通便,滋阴补血,活血通淋;
6、郁李仁苦,脾大小肠;润肠通便,利水消肿,下气导滞;
7、蜂蜜甘平,心肺大肠,润肠通便,润肺止咳,滋养补中。
8、甘遂苦寒,肺肾大肠,泻下逐水,消肿散结,峻下要药。
9、大戟苦寒,归肺脾肾,泻下逐饮,消肿散结,以毒攻毒。
10、芫花辛温,归肺脾肾,泻水逐饮,祛痰止咳,解毒杀虫。
11、巴豆大毒,归胃大肠,泻下冷利,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12、商陆苦寒,肺肾膀胱,泻下利水,祛痰止咳,解毒消肿。
13、牵牛苦寒,归肺肾肠,泻下逐水,杀虫去积,通泻导滞。
14、续随子温,肺胃大肠,逐水退肿,破血消癥,解毒疗疮。

【注释】
1、大黄:又称将军,川军、锦纹。为蓼科植物的根及根茎入药。其性味大苦大寒,味重浊性沉降,走而不守,归脾胃大肠及肝经,它攻积导滞,善清胃肠实热积滞,为攻下泻热通便之要药,临床用于阳明腑实证;它泻下凉血解毒,利湿退黄、清心肝火,临床用于湿热黄疸、湿热下痢以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以及咽喉肿痛、疮痈、肠痈等一切痈疽疮毒;它活血祛瘀,能消恶血、攻徵瘕痞块、能推陈致新而治气血壅滞证、蓄血证以及跌打损伤、淋证等;入汤剂治便秘不宜久煎。活血祛瘀宜酒制;急下宜生用;缓下宜炒用;无实热积滞、胎前产生宜忌用,脾胃虚寒、大便溏薄宜慎用。

大黄

2、芒硝:又称朴硝、皮硝、玄明粉、元明粉。为天然含水 *** 钠经炼制而成的结晶体。其味辛咸,其性大寒,归胃、大肠及三焦经,其咸可软坚,其寒能清热,用于阳明腑实证。它能清热泻火,泄里热、降痰火,除水湿,临床用于热邪与水饮结聚证。它还可消痰导滞用于痰热咳嗽证,最后它还具解毒消肿之功,用于喉痹、口疮、火热眼疾等。用法是用药汁或水溶化后服用,无热及孕妇忌用。

芒硝

3、泻叶:又称番泻叶。豆科植物的叶入药。其性味甘苦寒,归大肠经,具泻热导滞,清热利肠通便的功效,用于热结便秘证,常直接生叶泡水服用。不宜久煎。体虚中寒泄泻者及孕妇忌用。

番泻叶

5、麻仁:又称火麻仁、 *** 仁、麻子仁。为桑科植物 *** 的成熟果实入药。性性味甘平,归脾胃大肠经。麻子仁质滋润,通肠道,滑大肠、养阴血,具有润肠通便、滋阴补血、活血通淋的功效。是一味滋补性的润肠通便中药,用于邪热伤阴、虚弱病人、年老血虚体弱的大便秘结难下以及津枯肠燥的确患者,同时还用于血脉不通妇人月经不调,恶露不尽以及淋证等。临床中通便宜捣碎生用,补虚宜炒用。

火麻仁

8、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的块根入药,味苦,性寒,有毒。具泻下逐水,消肿散结之功效,为峻下泻水要药,用于水饮泛溢的结胸证、水肿证、胸腹水证、痰饮证以及便秘证等,同时它用于热毒壅滞所致的痈肿疮毒、痰凝结核、产后水血互证等。用量1.5-3g,反甘草。十八反中有:“藻戟遂芫俱战草“之说,因此不与甘草同用。

甘遂

9、大戟:又称红天戟、京大戟、红大戟等。为大戟科植物大戟的根或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的根。前者称“京大戟“,后者称“红天戟或红大戟”。性味苦寒有毒。功效及应用同甘遂。

红天戟

11、巴豆:又称江子仁。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成熟果实入药。性味辛热有大毒。具有泻下冷利,逐水退肿,祛痰利咽的功效,用于里寒冷积、便秘腹满、顽固食积、脾积、冷积泻痢以及时性心腹疼痛等,同时它能上下开通,逐水攻痰,临床用于结胸证、痰实壅滞的咳嗽、气闭、喉闭等证。另外它毒性强,能伤筋坏肉,破血排脓而治疗毒血凝滞的疮痈肿毒等。急下宜霜剂,缓下宜炒去烟用,内服0.1-0.3克,十九畏歌诀中有:“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不与牵牛同用。

巴豆

14、续随子:又称千金子。为大戟科续随子的成熟种子入药。辛温有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逐水退肿,破血消癥,解毒疗疮的功效。是泻下利尿之峻品,临床用于水湿停聚的水肿病、水湿停聚湿热壅滞的小便不通、脐腹胀满等症。不但有逐水退肿,还有破血消癥解毒之功,用于痰瘀互阻的积聚、癥瘕痞块以及一切食物药物中毒、诸般恶疮肿毒以及毒蛇咬伤等具解毒之功。内服1-3克,孕妇、体虚、便溏者忌用。

续随子:又称千金子

滥用泻药,当心肠道假梗阻

如果有机会窥探长期滥用泻药者的肠神经系统,你就会发现那简直就像战场,全是坏死的神经细胞。为何会这样?让我为你一一道来。

肠神经系统是分布在肠壁上(黏膜下和肌肉层)的独特神经系统,它像大脑一样具有独立调节消化道运动、分泌、吸收及水电解质转运的功能,此外,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愉悦心情的多巴胺和血清素(五羟色胺)也主要产自这里,故又有“腹脑”“第二大脑”之称。

生活中,很多便秘患者有乱吃药的习惯,只要能通便,买来使用,没有按照自己的病情进行选择。大便软化剂主要为多库酯钠,对因服用某些处方药或久坐导致便秘的患者疗效较好;天然膳食补充剂可吸收水分,帮助患者保持排便,适用于纤维摄入不足的人群;车前草、 *** 镁等容积性泻药可使大便容量增加,但不能使结肠张力增加,所以不适用于肠道运动迟缓者;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适宜于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及术后便秘者,但糖尿病患者慎用。此外,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甘油),长期用会引起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 *** 性泻药(如番泻叶、大黄、芒硝、决明子、芦荟、酚酞),虽然作用快、效力强,但对肠壁的 *** 性强,会损伤肠黏膜和肠壁神经,不宜长期服用。为了瘦身、美容,一些人对号称具有“排毒、清肠、排宿便、祛斑养颜效果”的药物或保健品爱不释手,殊不知其成分可能是 *** 性泻药。

滥用泻药会导致肠道产生依赖,致使肠道蠕动在脱离泻药后无法正常进行,长此以往,即便肠道腔内通畅,也会出现梗阻,这种现象被称为“假梗阻”。滥用泻药者的肠道神经系统也可能变得过度兴奋,并导致细胞死亡。

肠神经一旦坏死就很难恢复,除了导致便秘、巨结肠、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炎性疾病等肠道本身疾病外,还与糖尿病、帕金森、老年痴呆、肥胖等肠外疾病的发生有关。无论是什么导致了与泻药有关的肠神经坏死,使用泻药都要慎重。泻药救不了肥胖也无法美容,它是用来通便的。其中 *** 性泻药是用于急性便秘,而不是慢性便秘的首选。慢性便秘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长期系统治疗。患者出现肠神经坏死,应尽快求助医生。

“神医”胡万林,治死200多人,暴打司马南,庭审时称:师承女娲

2014年9月河南洛阳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上,有这样一个老头正在受审,他的身份是一名“医生”,可是他既没有上过专业的医科学校,也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医术培训。他的所有医术知识来源于一位山中碰见的“源头老人”,这个老人教给了他《三元经》。而且他师承女娲,他治病用的“五味汤”就是女娲传授给他的。这个老头就是名噪一时的“神医”胡万林。

这已经不是胡万林之一次受审。

胡万林

此前胡万林三度入狱,之一次是1974年,因为反革命罪被判15年。

第二次是1982年,因故意杀人罪,被判无期徒刑。

第三次是2000年,胡万林因为非法行医被判15年有期徒刑。

可以说,胡万林的一生中大半辈子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

但是如何一个大半生为囚犯的人,摇身一变成了神医呢?

胡万林其人

胡万林原名胡振杰,1949年12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县游仙区石板镇联合村。小学毕业后就不上学了,整天不务正业,也不帮家里干活,在社会上做了一个小混混。

20岁时,胡万林和之一任妻子任朝芳结了婚,婚后任朝芳为他生下一儿一女。胡万林之一次被捕入狱后,任朝芳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并不好过,于是任朝芳向胡万林提出了离婚。

1980年胡万林提前结束了劳教,出狱后的他依然不务正业,他开始跟人合伙倒卖银元,但是这个合伙人花光了收购银元的钱, *** 下胡万林杀了这个合伙人,并将其藏尸于自家院子里。结果被母亲告发,胡万林又进了监狱。

胡万林被送往新疆哈木胡提监狱服刑,这里地处偏僻,医疗条件有限,胡万林声称自己学过中医,开始自告奋勇替人看起病来。他的行医对象不仅有同狱的囚犯,还包括当地监狱的一些狱警和狱警的家人。

起初胡万林还真的误打误撞医好了几个人,加上当时社会上对科学就医的概念不够了解,以及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大多迷信偏方治大病,胡万林这个“囚犯医生”在西北地区渐渐打出了名气。

当然,胡万林用的并不是什么“女娲传授”的秘方,胡万林治病从来就只有一招——芒硝。芒硝别名 *** 钠,是一种分布很广泛的 *** 盐矿物,是 *** 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芒硝一般被当作泻药,适量服用可以治疗积食、浮肿、便秘一类的症状。

开始胡万林治病也只是挑一些病状比较轻的、好治的病人来治,并且从不治老人。赶上有一些需要排泄的病人,服用芒硝后,加上自身体质比较好,病自然就痊愈了。

当年监狱管理系统尚不发达,在狱警的监视下,1994年尚在服刑的胡万林就在他服刑的兵团开设了中医门诊部开始行医。

胡万林给人看病并不要钱,只要锦旗,这下子胡万林的名气就更大了,吸引了一些媒体的注意。1995年,《国际气功报》发行了一篇名为《一个囚徒创造的神话》的通告,加上90年代的气功热潮,全国各地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并对胡万林的医术深信不疑。

但好景不长,在胡万林行医的1994-1996年期间,其经手治疗过的患者中先后有13人死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出通知,要求胡万林立即停止非法行医。

1997年,胡万林提前出狱了,出狱后的他起初在太原行医,几个月后又跑去陕西太乙宫开办了“终南山医院”,起初因为胡万林治死人的名声已经传出去了,买账的人不多,但是,随即一些不良媒体的炒作,和无良作家的推波助澜,很快使得胡万林的事业东山再起。

其中就包括《中国气功科学》杂志和柯云路的《发现黄帝内经》。

《中国气功科学》杂志,虽然带着“科学”二字,但是其内容毫无科学性,这本杂志用了多期文章从伪科学的角度,试图把胡万林的无证行医、荒诞用药合理化,并且把胡万林的因为非法行医几次被查被捕,歪曲成被“恶势力”迫害。

《发现黄帝内经》就更厉害了,里面把胡万林写的天上有地上无,古今中外唯此一人。其实柯云路是个写小说的,哪里懂什么医术。而《发现黄帝内经》被评为2001年“当代中国十大伪科学著作”之首。

就这样,胡万林一个仅有小学文化、从来没系统学习过医术、曾经的杀人犯被包装成了一个上能治绝症,下能治慢性病的“当代华佗”。

胡万林的行医故事

当年胡万林行医故事堪称魔幻。

胡万林在太乙宫开的“终南山医院”,号称天下最后一家医院。全院就只有他一个大夫。医院看着并不起眼,门口设有警卫室,除了患者,一般人是进不去医院的。

患者想要进去看病也并不容易。

医院里面早就人满为患,小镇上的民居被出租给患者,价格高达200元一天。周围农户纷纷盖起新居,不过有不少新居还尚未盖好时,里面就住上了人。

围绕着医院的兴起了不少第三产业,比如卖食品的、卖生活用品的、还有卖山珍海味的,可以说应有尽有,好不热闹 。

挂号的人从天不亮就开始排队,队伍从医院里一直排到大街上,排队阵势不输当年没有12306线上卖票时的春运。这种时候当然也不了“黄牛”的身影,每张挂号在黄牛手里被炒作至40元。

患者经历数番波折好不容易才能见到胡万林,而胡万林接待每位患者的时间大概只有20秒。虽然胡万林号称自己是传统中医,却不用“望、闻、问、切”的传统诊法,也不用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查仪器。患者进去看病,只需要站在离胡万林两米远的地方让他简单的看一眼,再大概说一下自己要看什么病,胡万林马上就能给你开出药方来。

每个来看病的患者都会被要求签一份“服药需知”,即“我本人自愿接受胡万林医生的治疗,本人及家属绝不追究医生及医院的责任”。——与其叫服药需知,不如叫“生死状”更为贴切。

胡万林的药方上写的,是胡万林自创的字体“洛文”,一般人是看不懂的,但是药房的人可以看懂,他们会按照药方给你抓配芒硝水。

其实他们也无需看懂,因为胡万林的药方从来就只有芒硝水。

这些芒硝水分为“1号水、2号水、3号水”。1号水就是一把芒硝,2号水是两把芒硝,3号水是三把芒硝。

病人拿着芒硝水给胡万林,胡万林把装着芒硝水的玻璃瓶一握——这是发功,就算是完成了一份“神药”。

一般人每天对芒硝的正常摄入量不得超过10克,而胡万林让患者每天摄入芒硝不下一千克。如果有人服用后感到身体不舒服,胡万林就让患者大量喝水。

胡万林的医院里面摆放着多个大化工原料桶,里面全都是 *** 芒硝水的原料,共计有7、8吨,专供病患的大量抓药需求。

喝完药的人都会上吐下泻,严重者还会吐血。不过,病患家属很少怀疑胡万林的医术,他们大多觉得,患者都是得了病死的,和大师的治疗没有关系。

1997-1998年,“终南山医院”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又治死了146人,这引起了陕西警方的注意。

陕西警方出动了几百名警察对胡万林进行抓捕,行动时,竟然遭到几百名患者以身为墙的联合阻拦。警方在这次行动中只抓到了一些小喽啰。而胡万林本人逃窜到了河南商丘。

到了河南商丘之后,胡万林办了假的行医证、副主任医师证和主任医师证。又开办起医院,就这样,在陕西被围捕的胡万林,摇身一变,成了商丘卫达医院的院长。

在商丘,胡万林又治死了不少人,其中还包括漯河市市长刘法民。刘法民早年罹患肝癌,听说了胡万林的名声,就来此治病,结果喝了胡万林的中药后,上吐下泻不止,导致电解质紊乱,肝脑中毒。

胡万林又治死数人,这次商丘警方也坐不住了。胡万林感到事情不妙,又逃到了上海。98年12月9日,胡万林在上海落网,这一次,胡万林被判刑15年。

多年后卷土重来

事情本该到此结束,2013年,由于在监狱表现良好,胡万林提前出狱了,这时候所谓“气功大师”那一套早就不吃香了。可那几年又刮起了“养生风”,胡万林死性不改,又开始到处招摇撞骗。

不过这次,胡万林也与时俱进,改良了芒硝水的配方,在其中加入了“油、盐、酱、醋”等调料,起名“五味汤”。功能也从“治病”变成了“养生”。也就是说,无论有病没病,都可以常喝此汤来强身健体。

胡万林还伙同其团队开起了“自然大法”培训班,全国巡回授课,竟然吸引了大批学员。其中就包括23岁的农家弟子云旭阳。

云旭阳是贵州人,大学肄业以后自己开起了针灸馆,他对中医十分痴迷。但可悲的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也上了胡万林的当。2013年8月31日,在云旭阳喝下胡万林调制的“五味汤”后,开始抽搐、呕吐,直至脱水。当时同期培训班的人并未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因为在胡万林的说法中,这是“排毒阶段”。胡万林还指示几个学员给云旭阳灌凉水和一些液体,就这样白白耽误了7、8个小时的抢救时间。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

云旭阳

胡万林的头上又增添了一笔血债,至此,胡万林一共治死了200多人。

随后胡万林马上被河南洛阳警方缉拿归案,在近一年的稽查取证后,胡万林在洛阳人民法院受审。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始那一幕。

起初,胡万林十分不服,不断口出狂言。不仅说自己从是从女娲那儿学习来的知识,更说“艾滋病算个屁啊”。大概是戏演多了,自己都相信了。

这一次,胡万林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20万元罚金。这个胡万林为什么屡教不改,一而再再二三的行骗呢?难道胡万林一点点做人的良知都没有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无非为了“名”“利”二字。

“名”不用多说,胡万林,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囚犯,经过一番包装就成了无数人拥簇的名医。在“利”上,胡万林打着包治百病的名头,挣了不少昧心钱。

胡万林90年代行医时,口头禅是“如果我想挣钱,早就成亿万富翁”了。事实上,他看病虽然不收挂号费,收患者每天的药钱也就40元——这个价格对跑了好多地方看不好病的人来说不算太高。

不过,胡万林靠量取胜。以胡万林的看病 *** ,他每天大概能看700个病人,那每天就能赚2.8万元,而芒硝作为工业原料,成本极低,估计仅占每服药的百分之二左右。

等到2013年胡万林开培训班时,仅在郑州一地,就收取了9万元的培训费。另外,胡万林还出了不少书籍,比如《生命运动健康学》等等,每个去培训的人都要买一本,这又是一笔巨额收入。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说开始胡万林能出名,是他自己吹牛和一点运气的结果,那后来胡万林能大规模走红,离不开背后利益团队的包装。

胡万林一个小学文化的人,连字都认不全,哪儿来的实力写书呢,胡万林背后的有一个强大的专业团队,里面不单有为其造势的媒体作家,还有经纪人、医托、打手、信徒等等,不亚于一个邪教组织。

胡万林与司马南

在90年代,胡万林一度十分嚣张,中间也不乏有识之士想揭露这个江湖骗子,其中就包括打假斗士司马南,司马南是中国反伪科学的代表人物,揭穿了一系列“气功大师”的真面目,胡万林也是他的打假对象之一。

司马南为揭露胡万林,专门远赴终南山,最后写出《太乙宫黑幕》一书,然而,司马南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司马南前后被胡万林及其团队暴打过两次

之一次是司马南在探访终南山医院时,司马南被非法囚禁4个小时,胡万林还叫嚣,“终南山的意思,就是你司马南终结在这里”。还好司马南侥幸脱险。

第二次是在河南商丘,胡万林被抓捕以后,司马南本以为没有危险,便独身前往胡万林行医的卫达医院去探访。谁知医院里的人认出司马南,又把他一顿暴揍。

不过司马南的打没有白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胡万林受到了刑罚制裁,可是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已经无法再挽回了。

其实近些年来,所谓“名医”“神药”一直不少,从提倡“吃生茄子”的张悟本到“做出违背祖宗的决定”这些人不仅欺骗了百姓,还抹黑了中医名声。在此呼吁广大群众擦亮双眼,明辨是非的同时,还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加大监管力度,不要再让这些无良的江湖骗子横行于世,欺骗百姓的金钱乃止生命了。

标签: 芒硝 什么 提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