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蘑菇的季节到了,野生蘑菇的美味让不少人专门到山林里采摘。然而,野生蘑菇除了美味,还可能有毒!每年春夏季节,蘑菇中毒的新闻层出不穷,不少人由于疏忽吃下有毒的蘑菇,轻则身体不适,重则住院,更有甚者还会丧命。常见的毒蘑菇有哪些呢?不小心食用了毒蘑菇又应该如何处理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常见的毒蘑菇有哪些?
为了帮助大家识别有毒蘑菇,湖南省的专家们发布了蘑菇的“红黄绿灯警示”,具体如下:
红灯蘑菇(容易致死的):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肉褐鳞环柄菇、条盖盔孢伞、假褐云斑鹅膏、欧式鹅膏、亚稀褶红菇等。
黄灯蘑菇(不致死,会造成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或神经精神症状的):日本红菇、大青褶伞、近江粉褶蕈、小毒蝇鹅膏、球基鹅膏等。
绿灯蘑菇(可食的种类):寒菌或枞菌(松乳菇)等。
所以大家在食用蘑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辨,只有绿灯蘑菇才可以放心食用。
“红灯蘑菇”有多可怕?
红灯蘑菇的杀伤力更大,根据毒蘑菇中毒类型可以分为3种,即急性肝损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一朵或几朵即可导致死亡。
造成急性肝损型的蘑菇有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等。其中,裂皮鹅膏和灰花纹鹅膏这两种蘑菇常生于阔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具有剧毒鹅膏的三个特征,即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因一黑一白被称为“蘑界”的“黑白双煞”,其中灰花纹鹅膏1朵即可毒死1个成年人。
(裂皮鹅膏)
(灰花纹鹅膏)
造成急性肾衰竭型的红灯蘑菇有假褐云斑鹅膏、欧式鹅膏等。假褐云斑鹅膏的菌盖长6-15厘米,淡灰色、灰色至灰褐色,具深色纤丝状隐生花纹。菌柄白色,常被白色纤毛状至粉末状鳞片,近顶部常具有菌环。菌柄基部有菌托,浅杯状。常生于阔叶林或者针阔混交林。
(假褐云斑鹅膏)
造成横纹肌溶解型的红灯蘑菇代表是亚稀褶红菇。亚稀褶红菇的菌盖直径6-12厘米,成熟后中部长下凹呈漏斗状,菌盖表面浅灰色至煤灰黑色,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边缘无条棱。菌肉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菌褶白色,伤变红色,菌褶厚,稍密至稍稀疏,不等长,脆而易碎,直生。菌柄粗短,一般5-9厘米,浅灰色,内部松软。
(亚稀褶红菇)
需要小心的黄灯蘑菇
相比红灯蘑菇,黄灯蘑菇的杀伤力较小,不致死,但也会造成严重的胃肠道症状或神经精神症状的,需要小心避免使用。
胃肠炎型的黄灯蘑菇大多数在食用后15分钟至2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等胃肠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肌肉痉挛、循环障碍或电解质流失。代表蘑菇有大青褶伞、日本红菇。
(大青褶伞)
而神经精神型的黄灯蘑菇发病快,通常10-30分钟即可发病,表现为多涎、流泪、出汗、心动过缓、瞳孔缩小、视物模糊、腹痛、腹泻、呕吐等毒蕈碱症状,或恶心、呕吐、运动性抑郁、共济失调、精神错乱、视觉畸变、头晕、兴奋等异恶唑中毒表现。代表蘑菇有近江粉褶蕈、小毒蝇鹅膏、球基鹅膏。
(小毒蝇鹅膏)
毒蘑菇的分辨和蘑菇中毒的处理措施
既然毒蘑菇那么危险,我们有什么 *** 可以识别毒蘑菇呢?目前 *** 上流传着许多辨别毒蘑菇的 *** ,但是对非专业人员来说,这些 *** 都有局限性。比如有说法认为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长得朴素的蘑菇无毒。但福建武夷山地区很受欢迎的野生红菇,就有鲜艳的红色外表。而鹿花菌等蘑菇虽然外表朴素,但毒性却很大。
目前我国已经发现400多种毒蘑菇,尚无任何一种辨别 *** 可以作为普适标准。
如果想食用野生蘑菇,更好按照这个3个原则:
1.自己是不是真的认识,专业人士是否采过、吃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可以吃。
2.见到自己不认识的蘑菇,可拍摄采前和采后的照片请教专家,或直接请教当地人,请他们帮忙判断是否有毒。
3.如果既不认识,又找不到专家或当地人确认,就不要采食,以免中毒。
如果不小心吃了毒蘑菇,一定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呼叫120,并保留毒蘑菇样品,供工作人员参考。如果不能及时前往医院,也需要立即使用口服催吐法清除胃内残余的毒蘑菇。
(作者:和卓琳)
科学性把关: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高级教师李艳芝(生物)
来源:海南日报、人民网、环球网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长图科普|深圳常见野生毒蘑菇有哪些?切勿食用谨防中毒一到春天,各种野生菌类和其他植物,都进入了生长旺盛期。当我们走在郊外、公园的时候,可能就会看到冒出了头的野生蘑菇,它们或许是看上去干干净净的白伞伞和白杆杆,但也可能是深圳常见的一种剧毒蘑菇。3月3日,晶报记者整理了深圳和整个华南地区都常见的毒蘑菇种类以及注意事项,为广大市民提供可视化、易理解的科普,防止误食野生蘑菇中毒危害生命健康。
来源|晶报APP
记者:潘玲霄
编辑:叶长文
世界上食用野生蘑菇多达5000种,为何松茸和松露仍被吃出“天价”目前正值盛夏季节,气候潮湿而闷热,正是各种野生蘑菇大量生长的时候,因此现在也是采摘野生蘑菇和食用野生蘑菇的大好季节,同时市面上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野生蘑菇争相上市,品种非常丰富。如今的蘑菇早已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既有野生的,又有人工培育的,可以说无论春夏秋冬,我们都能见到各种蘑菇的身影。而今天我主要想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野生蘑菇”中的两种“天价”蘑菇——松茸和松露。
野生松茸
总的来说,自然界的野生蘑菇品种真的多到你无法想象,仅在我国就已经发现了4000多种蘑菇,而可以食用的野生蘑菇品种全世界约为5000种,我国大约为900种。由此可见,野生蘑菇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家族,这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美味。同时这些食用性野生蘑菇基本都具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低热量、高蛋白”的特点,所以自古以来它们就一直是人们餐桌上的珍品佳肴。
既然有这么多可食用的野生蘑菇,那为何“松茸”和“松露”两种野生蘑菇却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天价蘑菇”?它们到底有何独特之处?我们不妨来详细聊一聊。
松茸的价格为何那么贵?
之一:产量稀少
松茸
松茸,又名“松口蘑”、“合菌”、“台菌”、“松蕈”等,享有“菌中之王”的美誉,是世界上公认为最贵的野生蘑菇之一。在我国只有东北地区、 *** 、四川、云南、贵州和台湾等区域有野生的松茸,而我国真正的松茸主要产区却只有吉林的延边和云南的香格里拉、楚雄这三个地方。由此可见,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却只有寥寥三个地方主产野生松茸,这就说明松茸属于十分稀罕的野生菌种,我国每年的优质新鲜松茸不足1000吨。
第二:纯野生,不可人工培育
松茸
对于产量稀少,而又市场广阔的物种,我相信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采用人工培育。因为采用人工大面积种植,不仅可以解决物种的稀缺性,同时又可以降低产品的价格,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增加种植人的收入,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对于松茸这种特殊菌种,偏偏就是不适合人工种植,至少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出现人工种植的松茸。因为松茸的生长养分只能是靠吸取与它共生的杉树、栎树和松树等树种中的糖类物质,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所以这种特殊的营养供给方式是造成松茸无法实现人工种植的最直接原因。
第三:食用和药用价值极高,属于珍贵的药食同源类菌种。
松茸菜菜式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那么奇怪,越是稀有的东西,它偏偏又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所以人们对它的需求就越来越大。对于松茸的药用价值,我们知道它用处很大就行了,在此不必讨论,而今天我们只谈它的食用价值到底有多大即可。
松茸目前的主要消费人群在欧洲和日本,松茸在日本被奉为“神菌”,价格可以卖到16万日元/公斤。研究表明,松茸吃起来香气芬芳浓郁、爽口润滑如鲍鱼。同时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达18种氨基酸、14种微量元素、49种活性营养物质、不饱和脂肪酸和肽类物质,以及松茸多糖、松茸多肽和松茸醇等珍贵而又独特的物质。由此可见,松茸的营养成分是一般食材难以想象的。
综上所述:具备产量极其稀少、无法人工培育、营养价值极高多种特点于一身的野生松茸,能被世人吃出天价,成为被公认的世界最贵蘑菇之一,也就不足为怪了。
松露为何被称之为“可以吃的白色钻石”?
云南黑松露
前面讲了松茸,现在为大家介绍松露。松茸和松露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却都属于世界公认的最昂贵蘑菇之一,二者之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松露同鱼子酱、鹅肝并称为世界上的“三大珍肴”,同时还被称之为“可以吃的白色钻石”,是人们餐桌上少有的顶级美食之一。松露为何能拥有如此高的地位?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之一:产量稀少
云南黑松露
松露分为黑松露和白松露,产量极其稀少,不管是营养价值还是市场售价,白松露均要高于黑松露,因此可以吃的钻石就是用来形容白松露的,足见其在世人眼中的珍贵。松露主要产地为意大利、法国、中国、西班牙和新西兰这几个少数国家,而白松露只在意大利的巴尔干半岛和克罗地亚北部区域才有,即使是收成好的年份,全世界白松露的产量只有3吨。法国的黑松露很出名,但并非法国特产,因为我国的黑松露品质一样不差,主要集中在云南永仁、四川攀枝花方圆200公里区域。比如我国金沙江流域的松露,就属于金沙江著名特产之一。
第二:不能人工种植
意大利白松露
松露同松茸一样,不但产地有限、产量稀少,关键还不能人工培育,因为松露的生长环境比松茸还要严苛。松露多生长在与之共生的栎树、松树、橡树、白杨树、柳树等阔叶树的根部,与共生树种、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类型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人工培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至今仍然无法人工培育。而对于松露来说,采摘 *** 更是十分奇特,由于松露是生长在地下,人工挖掘和搜寻很困难,只能借助训练有素的猎犬来进行,可见采摘成本有多高!
第三:食用价值极高
法国顶级名菜——黑松露拌鹅肝牛排
松露与松茸一样,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世界上最喜爱吃松露的国家要数法国和意大利,而法国人更爱吃黑松露,意大利人更爱吃白松露。黑松露在法国被称为美食界的“三大天王”之一,虽然香味没有白松露那么浓郁,但总的来说香气还是十分浓烈而独特,既可以做菜吃也可以当做调味品,比如做松露盐或松露蜂蜜。不过黑松露的外观看起来有点丑陋,因为外面包裹着一层泥土,但是剥开外皮,就能看到清晰的纹路、闻到奇异的香味,黑松露在法国可以卖到600欧元/斤。
意大利白松露牛排
意大利人更偏爱本国的白松露,白松露相对于黑松露,营养价值和售价更高,而且香气更加浓郁,就像是一种大蒜味与马森干酪味的混合体,是意大利各种高层次宴会中必不可少的山珍美味。白松露也是一种高级调味品,不过一般只能生吃,如果煮熟,其香味就会消失殆尽。将白松露磨碎之后,撒在意大利面或煎蛋上面,也可以把它切成薄片之后同鹅肝、肉类一起烤制,很多的高级奶酪里面也添加了白松露。
综上所述:松露同样是具有产量稀少、不能人工培育、营养价值极高、味道鲜美、香味独特,采摘困难等特点。这些都是造成松露价格昂贵的根本原因。
结尾总结
松茸和松露虽然属于两种不同的野生菌种,但是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从分布地域、消费区域、生长特性、食用价值和食用 *** 等多角度分析了两种食用野生菌为何能成为世界上珍稀天价蘑菇的真实原因。
夏天到了,16种云南野生蘑菇辨别图片,带你认识不同的蘑菇和吃法我是家常美味,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如果大家觉得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留言指导,我每天在这里为大家讨论美食相关的话题;分享美食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您的收藏+评论+转发,关注+点赞,将是我继续奉献优质美食内容的强大动力,下期再会!
提起云南地区更具特色的美食,一定少不了各种野生食用菌。当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给野生蘑菇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分布之多、之广,素来享誉盛名,因此云南还有“真菌王国”之称。
夏天到了,也是云南大山中野生蘑菇生长的好时节。下面就跟大家分享18种云南野生蘑菇的辨别图片,带大家认识不同的野生食用菌和吃法,一起来看看,你见过几种?吃过几种?
1、松茸
松茸,学名叫松口蘑,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它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只能生长在无污染的高海拔林区,因此产量非常稀少。品质好的新鲜松茸,闻起来带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味,可以做刺身食用,也可以炖汤或烤着吃。
松茸
2、松露
松露,是一种长在土里的茎块菌类,常附着于松树根下,它的质地比较坚硬,不像普通的蘑菇那样柔软。我国出产的松露,主要集中在云南永仁和四川攀枝花一带。云南人吃松露,习惯切块炖鸡,或是整块放火里烤。
云南松露
3、竹荪
竹荪,又叫竹笙、竹参,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外形非常特别,带有雪白色的、网状型的菌柄,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菌中皇后”、“雪裙仙子”。竹荪味道香甜脆爽,非常适合煮汤食用。
竹荪
4、干巴菌
干巴菌,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800米的松林下,是产自云南地区的一种非常珍贵的野生食用菌。干巴菌从外表上看干巴巴的,但是口感却一点也不赖。它吃起来带有一股类似腌牛肉干的香味,适合炒、蒸、凉拌等吃法。
干巴菌
5、羊肚菌
羊肚菌,外观看上去很像羊肚,属于食药兼用菌,在云南当地还有“年年羊肚菌吃够,八十还能满山走”的说法。羊肚菌的质地较酥脆,香味特别,适合炖汤吃或拿来蒸鸡蛋。不过,市面上卖的很多羊肚菌,都属于人工种植菌,野生的羊肚菌产量较小。
羊肚菌
6、虎掌菌
虎掌菌,学名叫翘鳞肉齿菌,因外形酷似老虎的虎掌,就有了这个昵称。虎掌菌主要生长在高山针叶林中地上,个头较大,菌体肥壮,较难人工栽培,以野生的居多。虎掌菌一定要趁新鲜吃,放的时间长了会带有苦味。
虎掌菌
7、青头菌
青头菌的菌盖呈灰绿色,看上去非常像毒蘑菇,但其实它是在云南当地非常常见的一种食用菌,价格也相对便宜很多。青头菌的口感细嫩,带有浓郁的香味,跟鸡肉一起炖汤吃,味道尤其鲜美。
青头菌
8、鸡枞菌
鸡枞菌,应该属于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类菌种,它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内部带有纤维结构,很像鸡肉,吃的时候也有跟鸡肉类似的香味。鸡纵菌适合的吃法非常多,可以拿来炖汤,也可以小炒或是烤食。
鸡枞菌
9、鸡油菌
鸡油菌,又叫鸡蛋黄菌、黄菌,它的色泽呈杏黄色,菌肉较厚,多在夏、秋季节生长在林中地上。鸡油菌的口感鲜美,还带有一股水果的香味,可以煎着吃,也可以拿来炒肉。
鸡油菌
10、红菇
红菇,属于草腐土生菌类,主要生长在红棕壤或赤红壤坡地上,在我国主要产自云南、福建一带,其中以云南产的红菇最为出名。红菇较难实现人工栽培,因此我们现在在市场上看到的红菇,基本都是野生的。红菇可以拿来泡水喝,也可以用来炖鸡。
红菇
11、黑牛肝菌
黑牛肝菌,主要生长在阔叶林地中,被誉为“最香的牛肝菌”之一,它的菌肉和外体皆为黑色。黑牛肝菌的个头较大,肉质肥厚,菌柄粗壮,吃起来又香又甜,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用来煲汤或是油煎食用。
黑牛肝菌
12、黄牛肝菌
黄牛肝菌,也属于牛肝菌里的其中一种,外观色泽呈黄色。黄牛肝菌的吃法跟黑牛肝菌差不多,如果从口感上去区分它们,黄牛肝菌吃起来肉质要更厚实一些,黑牛肝菌吃起来味道要更香一些。
黄牛肝菌
13、红葱菌
红葱菌,又叫红葱牛肝菌,属于牛肝菌属大家庭里的一员,是云南地区非常出名的一种野生食用菌。用手触碰这种野生菌后,菌子会变成紫青色,因此它还被叫做“见手青”。红葱菌的菌体肥厚,口感甜中带少许酸味,可以炒食,也可以煮食。
红葱菌
14、白葱菌
白葱菌,属于树木的外生菌根菌,也是牛肝菌属大家庭里的一员,带有一股特殊的酱香味,在云南的大山里经常能看到它。白葱菌适合拿来炒肉吃,也可以用来炖汤吃,味道都非常鲜美。
白葱菌
15、奶浆菌
奶浆菌,主要生长在松林或针阔叶混交林地上,因其菌体部位断裂后,会流出跟牛奶一样颜色的乳白液体,就有了“奶浆”这个名字。奶浆菌也属于食用菌中的一种,口感鲜美,比较适合爆炒的吃法。
奶浆菌
16、油黄口蘑
油黄口蘑,在云南地区又被叫做黄荞面菌,属于树木的外生菌根菌,色泽呈柠檬黄色。这种蘑菇的产量比较少,偶尔能在山上捡到,不过要靠运气了。油黄口蘑吃起来很有嚼劲,比较适合煮汤的吃法,也可以拿来炒食。
油黄口蘑
蘑菇又称食用菌、食用真菌等,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其氨基酸含量在植物内位居前列,所以它跟海鲜一样,并列两大天然的鲜味来源。但因为蘑菇种类繁杂,固然美味可食用的有很多,而有毒有害的却也不少。据说更爱吃#蘑菇#、最会吃蘑菇的云南流行着这么一首儿歌,就是告诫人们避开毒蘑菇的: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
躺板板睡棺棺,然后一起埋山山。
埋山山哭喊喊,全村都来吃饭饭。
吃饭饭有伞伞,全村一起躺板板 。
躺板板睡棺棺,没人帮忙埋山山。
只能一起风干干,来年雨季长伞伞。
实际上这种儿歌讲的就是世界上有毒菌类中更大的一种——鹅膏菌属菇类,包含大约600个伞菌物种,大多为有毒蘑菇,它们导致了90%左右的野生毒蘑菇致死案例。本文将介绍其中的6种,其他12种为其他种属的菌菇。
1、褐黄鹅膏菌
菌盖中部色稍深,其半球形形态是生长初期的模样,到了后期会变得扁平或平展,边缘有时上翘有细条棱。
1
2、白鹅膏菌
2
3、黄盖鹅膏
3
4、豹斑鹅膏菇
菌盖刚开始生长时为半球状,之后变化成平凸状,伞盖上布满密集的疣,颜色呈现纯白色到脏奶色,形状小且成棉絮状,容易脱落。剧毒。
4
5、毒鹅膏
毒鹅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蘑菇,含有鬼笔毒素与鹅膏蕈碱两种毒物,通常主要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致命伤害,食用30毫克便足以致命。
5
6、招魂天使蘑菇
全体白色,只是菌盖的中央为淡黄色圆顶状突起,湿时具黏性。毒性极强。
6
7、黄斑伞菇
7
8、丛毛蘑菇
8
9、水粉杯伞
口蘑科植物,菌褶窄而密呈污白色。毒性较轻,食用后会有不适感。
9
10、墨汁鬼伞
墨汁鬼伞含有着鬼伞素,会阻碍乙醛脱氢酶的运作,使乙醛积聚在体内。因此与酒一起食用时会出现面红、反胃、呕吐及心跳紊乱的症状,但不致命。
10
11、拟鬼伞
11
12、细鳞丝膜菌
幼年菌株的菌盖和菌柄间有丝膜包被,但菌丝大多是暂时性的,并且在消失后不留下痕迹。毒性跟鹅膏菌属水平相当。
12
13、纹缘盔孢伞
菌盖黄褐色,边缘有细条棱。菌柄细长,上部污黄色,下部暗褐色。中毒死亡率高。
13
14、绒边乳菇
菌盖扁半球形,中部下凹,边缘内卷并有长绒毛。菌肉呈白色或污白色。有毒。
14
15、洁小菇
通常为淡紫色,肉质稍脆,有毒性。
15
16、毒红菇
菌盖扁半球形,浅粉红至珊瑚红色。味辣,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症,如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命。
16
17、橙黄硬皮马勃
近球形或扁圆形,土黄色或近橙黄色。微毒。
17
18、棕灰口蘑
菌盖中部稍凸起,灰褐色至褐灰色,老后边缘开裂。菌肉白色, 稍厚。干后萎缩显著,褶皱较多。
18
综上所述,蘑菇并非颜色艳丽的就是有毒,而且它的毒害性还跟地域、生长环境以及食用 *** 息息相关,大家一定要睁大双眼,远离那些不常见的品种。
也希望有关部门或有能人能够建立相关的蘑菇数据库,能够开发出#图文#类APP更好,这样无论是采摘还是加工、食用蘑菇的人都有趁手的参考以避开那些“致命的诱惑”。
不看吃亏!附带最新版川渝野生毒蘑菇图鉴(声明:本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致电0835-8870991,文中素材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主办单位: *** 石棉县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石棉县融媒体中心
悠然的山野中,绿草如茵,鸟儿歌唱,阳光洒在大地上,给予一切生命温暖与营养。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种神奇的生物也在默默地成长着——野生蘑菇。其中之一就是那些生长在山上的野生蘑菇。它们以其奇特的形态和美丽的颜色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野生蘑菇品种,并揭示它们的名字和特征它们以其各式各样的形态和颜色,吸引着众多摄影爱好者的眼球。如同自然界的艺术品,蘑菇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想象空间。现在,我将带领大家进入这个神秘的蘑菇世界,一起探索山上常见的野生蘑菇。
说起野生蘑菇,它们在大自然中的存在早已超越了口感的美味和健康的营养。它们更是独具魅力的生命形态和丰富多样的物种类别,让我们对它们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它的名字起源于它那独特的蓝色腿部。蓝腿蘑菇的帽盖一般呈扁盘状,并覆盖着深棕色的鳞片。尽管有些品种的颜色会有所不同,但这种蘑菇通常以浓郁的肉味和柔滑的质地而著称。"牛肝菌"的蘑菇。它得名于形似牛肝,红褐色的菌盖饱满而且较大,而菌褶呈黄色,非常抢眼。在山林间,你可能会遇见这种美味可口的蘑菇。它不仅仅是一种美食,还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牛肝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被誉为蘑菇中的"营养帝"。无论是炒、煮、烤还是做汤,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味。
迷鹿菇。它的名字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正如它的态。迷鹿菇的菌盖呈现深褐色或红褐色,扁平且有点弧形,有时还呈现出类似降落伞的形状。而在它的菌盖上,散落着洁白如雪的小颗粒,这正是迷鹿菇的一大特点。尽管它的名字中带着“迷”,但它是一种可食用的蘑菇,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被誉为山野中的美味佳肴。我们来看看另一种引人注目的野生蘑菇——金钱菇。这种名字来源于它那金黄色的外观,有些人认为它是给人带来财富和好运的象征。金钱菇通常呈伞状,帽盖的颜色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深。它们的肉质丰满,香气四溢,是很多人理想的食材。
一种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蘑菇——"松茸"。松茸是秋季山林中最为珍贵的野生菌类之一,它的形状独特,菌盖呈浅黄色,菌褶整齐均匀,香气浓郁扑鼻。一般来说,松茸的生长环境非常苛刻,它只在某些特定的山区土壤中才能生长。这让它的价格居高不下,是高级菜肴中的佼佼者。炖松茸汤、炒松茸片、蒸松茸蘑菇饼……你几乎可以用各种方式品味到松茸的独特魅力。常见的野生蘑菇是紫珠菇。紫珠菇的名字源于它菌盖呈现出深紫色的外貌,仿佛是大自然中的珠宝。它的菌盖略带扁平,呈现出伞状的形态,而菌柄则较短且坚实。紫珠菇通常生长在林中或草地上,遭受到阳光的抚慰和大地的滋养。虽然紫珠菇不仅美丽而且可食用,但是我们在野外采摘时必须要警惕,因为有些蘑菇是有毒的,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更好不要尝试采摘或食用。还有一些罕见而又美丽的品种。
比如,有一个名为紫薇蘑菇的珍稀品种。它的名字源于其紫色的外观,有时也被称为紫玛瑙蘑菇。紫薇蘑菇的帽盖呈拱形,充满了柔软的薄片,质地湿润且有弹性。它们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如同一个紫色的宝石。再来说说"鸡腿菇",它的名字与其形状相符,它的菌盖形状酷似鸡腿,并且有着浓浓的酱油香味。鸡腿菇易于培养,因此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炒菜、烹饪汤品、 *** 鸡腿菇饼……这些都是人们常见的做法,可以充分展现其鲜美的风味。让人过目难忘的野生蘑菇是山毛菇。山毛菇生长在林地或森林里,菌盖呈现出浅黄色到棕色之间的变化,且覆盖着茸毛状的颗粒。山毛菇的菌盖比较厚实,菌肉韧性十足,可以用来炖汤或作为家常菜的好选择。
它具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种兼具美味和营养的野生蘑菇。茶树菇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野生蘑菇,因其栽培也很容易而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它们的帽盖分为颜色浅和颜色深的两种类型,颜色浅的常见于山区,颜色深的常见于河谷地带。无论颜色如何,茶树菇都有一种浓郁的土壤味道和柔软的质地,是做菜的好选择。山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野生蘑菇品种。有些菌类形态奇特,有些颜色斑斓,让人仿佛置身于幻想的童话世界。但是,请大家切记,不要随意采摘和食用这些野生蘑菇,因为有很多蘑菇是有毒的,并且很难辨别。如果想品尝蘑菇美味,更好前往正规的市场购买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除了这些常见的野生蘑菇,山中还隐藏着许多其他种类丰富多样的奇妙蘑菇。譬如,草原上常见的鸡油菌,它的菌盖金黄,菌柄高大挺拔,富含脂肪和蛋白质,是一道珍贵的山珍佳肴。还有被赋予了“菌中佳品”的香菇,它的口感嫩滑,味道鲜美,充满了食欲的诱惑。此外,山坡上的松乳菇、松茸也是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野生蘑菇,如火焰蘑菇、橙蔻蘑菇等等。它们各自都有独特的形态和颜色,值得我们一一探索。然而,我想提醒大家,虽然有些野生蘑菇看起来美味可口,但并不代表它们都是安全可食用的。事实上,有些野生蘑菇可能含有毒素,甚至致命。因此,在野外采摘蘑菇时务必小心谨慎,更好在有经验的人的指导下进行。
通过这段文中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一些常见野生蘑菇的形态特点和营养价值。然而,美妙的自然并没有将所有的秘密都揭示给我们,山中仍然隐藏着许多未知的神奇蘑菇。它们或让我们大开眼界,或让我们匪夷所思,无论如何,这些蘑菇都带给我们不尽的惊喜和探索的冲动。它们以其神秘而美丽的外观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通过了解它们的名字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它们的奇妙之处。当我们走进大自然,发现这些隐藏在山上的蘑菇时,一种无法言表的喜悦会充盈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探索野生蘑菇,感受大自然的神秘之美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山林,抬头仰望星空,感受大自然的恩赐,一同探寻那些隐秘的、神奇的、令人陶醉的野生蘑菇吧!在与它们相伴的过程中,我们将收获更多美好与智慧,感受到大自然真实与广阔的魅力。它们以各种奇特的形态和鲜艳的色彩点缀着山林,为大自然增添一抹生机。而这些山上常见的野生蘑菇,正是我们身边美丽而神奇的一部分。尽管它们的名称千奇百怪,但背后蕴含的故事和价值,却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和启发。希望大家能够保护自然环境,共同欣赏这些迷人的蘑菇,在山林中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奇妙发现。
你知道吗?毒蘑菇其实有五大类,但吃哪种才能看到小人跳舞呢?转眼间,又到了云南人吃野生菌的季节。
就算你没有吃过云南的菌、没有一个云南的朋友,你也肯定听过一首云南的“歌谣”: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躺板板睡棺棺,然后一起埋山山。埋山山哭喊喊,全村都来吃饭饭,吃饭饭有伞伞,全村一起躺板板。躺板板没人埋山山,然后一起晒干干。”
作为中毒吃菌大省,云南人去年还曾因一句“吃菌中毒死亡人数超过新冠”而登上热搜,可见是在用生命吃菌了。
所以,到底是什么菌这么好吃啊啊啊啊?正经说,野生菌虽然美味,但也很危险,如果吃到有毒的菌子,轻则“小人跳舞”,重则“一命呜呼”。
“太长不看”版:
1.野生菌中毒的症状大体可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中毒性肝炎型、肾损型、溶血型等,有些会导致肠胃消化不良,有的则会致命
2.虽然小美牛肝菌(又称见手青)和华丽牛肝菌(又称红见手青)都可以食用,但如果吃多了或烹调不当,也会导致小人国幻视症(即看见小人跳舞的那种)
3.依靠颜色、有无汁或断面是否变色、是否生蛆或生虫来判断菌子是否有毒的 *** 是不靠谱的
4.食用野生菌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就医
野生菌中毒的表现
虽然在云南,“你吃菌中毒了吧!”是一句骂人的话,但有一说一,云南的食物中毒人数确实是多年位居全国之首,而这其中,每年因误采误食有毒蘑菇而引起的中毒事件又占所有食物中毒的一半以上,难怪云南卫健委每年都要发一次“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公告,不得不操碎心啊。
我国记载的毒菌(包括可疑有毒菌)有400余种,云南有200余种,常见50余种,剧毒20余种,它们导致中毒的毒素和中毒的症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可能只是产生消化不良等症状,有的却可以使人短时间内死亡。其中主要的临床症状有以下几种:
1.胃肠炎型
多在进食后10分钟至两小时发病,临床症状为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粘液水样便且有电解质紊乱现象,严重者可因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致死;
可导致该症状的野生菌主要包括毒粉褶蕈、毒红菇、毛头乳菇、墨汁鬼伞、红网牛肝蕈、虎斑蘑等。
(墨汁鬼伞/图源:reddit.com)
2.神经精神型
多在进食后15分钟至两小时内发病,临床症状除胃肠道症状,还伴有多汗、头痛、瞳孔缩小、流涎等,部分病情严重的会伴有幻觉、幻听、抽搐、谵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视觉畸变(也就是小人国幻视症,能看见小人跳舞的那种)、狂躁、沮丧、焦虑、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
我国常见的致幻蘑菇有古巴光盖伞、橘黄裸伞、毒光盖伞、花褶伞、钟形花褶伞、大孢花褶伞、粘盖花褶伞、大花褶伞、粪生光盖伞、毒蝇伞等。
(小美牛肝菌/图源 *** ,侵删)
此外,可食用的小美牛肝菌(又称见手青)和华丽牛肝菌(又称红见手青),如果吃多了或烹调不当(比如没熟)也会导致小人国幻视症。
3.中毒性肝炎型
多数在进食后数小时至30小时发病,最早表现出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后出现黄疸、肝大、出血倾向与转氨酶升高;
该中毒类型可能会有“假愈期”,即在中毒1~2天后患者会有所好转,随后急性发作,出现休克、抽搐、呼吸衰竭、全身广泛性出血,甚至死亡;
(灰花纹鹅膏/图源:云南省疾控中心)
鹅膏属的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裂皮鹅膏、假淡红鹅膏和黄盖鹅膏等野生菌都可导致中毒性肝炎,此外还有环柄菇属的肉褐鳞环柄菇和毒环柄菇,盔孢伞属的条盖盔孢伞和纹缘盔孢伞等。
4.肾损型
多在进食后6小时~24小时发病,早期会出现消化道症状,随后出现急性肾损害,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生化见肌酐和尿素氮明显升高,少数可伴有肝损害,严重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
(拟卵盖鹅膏「幼时鸡蛋状」/图源:云南疾控中心)
常见可致该病的毒蘑菇有鹅膏属的假褐云斑鹅膏、欧式鹅膏和拟卵盖鹅膏和丝膜菌属的部分种。
5.溶血型
潜伏期较长,可达6-48小时,早期出现消化道症状,随后大量红细胞破坏,出现腰部酸痛、血红蛋白尿、贫血、黄疸、急性肾损害,严重者可出现肾衰竭,甚至死亡。
(鹿花菌/图源 *** ,侵删)
鹿花菌属具有极强的溶血性,此外,秋盔孢伞、毒红菇、大青褶伞等也含有溶血毒素。
如何预防野生菌中毒?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要预防一种食物中毒,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别吃它,但这条对云南人并不适用。
很多人都喜欢吃野生菌,但如果有中毒(甚至致命)风险,可能就不吃了,但在云南,食用野生菌已经成了一种日常和文化,换句话说,野生菌非吃不可。
既然不能“因噎废食”,那就要仔细分辨。敲重点,下面这张“云南常见毒菌图”可以保存一下,尤其是云南的小伙伴↓
(图源:云南省卫健委)
通过上面这张图,你肯定也能看出来,“以貌取菌”是不靠谱的,颜色鲜艳的不一定是“坏蘑菇”,颜色朴素的也不一定是“好蘑菇”,比如橙盖鹅膏,长得挺鲜艳,也挺好吃,而致命鹅膏看着白白净净,致死率却高达95%以上。
(橙盖鹅膏「上」与致命鹅膏「下」/图源:云南卫健委)
对此,云南省卫健委给出的预防建议是:
1.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菌子大多有毒,别吃;
2.不易识别的菌子不要吃:比如很多“鸡枞中毒”,其实是误食了形态类似鸡枞的毒菌,如剧毒的灰花纹鹅膏菌、假褐云斑鹅膏菌等,而鸡枞本身是无毒的;
3.更好不要吃杂菌:杂菌不易识别,如果同时误食几种毒菌,对身体的危害程度会更大,医疗救治也更困难;
4.“民间 *** "分辨毒菌是不靠谱的:以色彩、有无汁或断面是否变色、是否生蛆或生虫来判断菌子是否有毒的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5.菌子一定要煮熟炒透:比如见手青等牛肝菌未煮熟炒透会中毒,可能出现“小人国"幻觉;
6.吃菌子更好不饮酒:酒精可促进毒素吸收,也可能与菌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毒素;
7.吃菌子中毒必须立即就医:凡是在吃过菌子后,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者,都应立即就医。同餐进食者不论症状轻重,均应立刻到附近的医院进行观察诊治。
总之,如果是自行采摘,同时拥有菌盖、菌环、菌托这三种特征的蘑菇别采,不熟悉的野生菌别采。如果是在市场购买野生菌,一定要在正规的、固定的市场选购,切勿选购多种混杂野生菌。一旦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立即就医,立即就医,立即就医!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文献:
<1>万蓉,赵江,万青青,李娟娟,彭敏,刘志涛.2011—2019年云南省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2>杨秋妍,徐坤.野生菌中毒事件回顾及卫生防控管理工作开展
<3>云南省卫健委,预防野生菌中毒预警公告,2021-05-11,http://ynswsjkw.yn.gov.cn/wjwWebsite/web/doc/UU162070823560717488
<4>陈鑫龙.食用野生菌需谨慎
<5>田茂珍.30例野生菌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6>顾植昳.野生菌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常规洗胃治疗分析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