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味食品在大众日常生活中占比较大,大多数人都有食用甜味食品的喜好,特别是老人和儿童,诸如:饼干、饮料、罐头、调味品、蜜饯、糖果等等,在这些食品中,常见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阿巴斯甜、三氯蔗糖等等。
糖精钠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害处,食用糖精钠比较多的时候会导致人体的肠胃消化酶分泌不正常,从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进而导致患者食欲会减退,大量使用糖精钠还会导致血小板减少,造成的大出血,或者是脏器受损,能引发恶性中毒。
甜蜜素的食用量在一定安全范围内(每个人每天摄入甜蜜素的安全量是11毫克一公斤体重,即体重为60公斤的人,每天甜蜜素的摄入量在660毫克之内对人体来说是安全的。)对人体是无害的,但如果超过这个使用范围,那么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过量食用甜蜜素会引起人体肥胖,同时会损害肝脏与神经系统。
阿斯巴甜是一种甜味的食品添加剂。如果摄入过多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比如引发脑部疾病,引发糖尿病,引发患癌风险,加快皮肤老化等。
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两种甜味剂相对比较安全一些,但终究都是甜味食品添加剂的序列,更好还是不要选择添加该种甜味剂的食品。
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我们要逐步放弃味蕾和口感的需求,进而食用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正所谓,有所舍,有所得!
爱吃酸酸甜甜的蜜饯?卫生堪忧、添加剂超标…这些问题你要知道不会没有人吃过蜜饯吧?本吃货君是非常爱蜜饯的,仅仅是看着图片都要流下口水的程度呢!
但是呐,看着"光鲜亮丽"的蜜饯,其实有蛮多危害的,就让我给大家一一道来!
蜜饯的危害
之前有相关媒体报道过,市面上一些散装的蜜饯一般来自小作坊,而这些小作坊基本都不具备生产资质,生产环境恶劣。同时为了节省成本,选材也都是回收来的烂水果再加上很多的并不健康的食品添加剂,比如说糖精、色素等等。
这样看似好吃的蜜饯,可能细菌含量早已超标!味道虽然不错,但多吃始终有害健康!是不是细思极恐?
那么,我们该如何擦亮双眼,挑选蜜饯呢?
怎么挑选蜜饯?
1. 从正规渠道购买
要首选在大超市能买到的知名品牌,买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包装的一些生产日期、生产许可证、产品配料这些信息哦!
2. 观察外表颜色
要买颗粒饱满,个头、干湿程度基本一致的蜜饯,如果颜色太过于鲜艳,那就小心是狂加了色素的!
3.闻气味
好的蜜饯闻起来应该是带一股果香的,而不是很浓的添加剂的味道
4.尝味道
不要买尝起来甜得太过分的蜜饯,这种一般是糖精、甜蜜素超标了的!
但是~最安全当然是自己做啦!
自制冰糖金桔蜜饯
用料:
金桔、冰糖、水、糖粉、盐、小苏打
做法:
步骤1——把金桔用盐水加小苏打泡15分钟,洗干净然后对半切开
步骤2——用牙签和小刀对金桔进行去蒂、去核
步骤3——锅里加入水、冰糖和金桔,小火慢熬直至金桔变透明,汤汁变浓稠
步骤4——往烤盘铺上油纸,把金桔切面朝上摆到烤盘上
步骤5——烤箱预热100度,放到中层定时烤一个半小时,去掉一部分水份
步骤6——等金桔放到温热时,往表面撒上一层糖粉
步骤7——最后装到密封罐里干燥保存,就可以啦~
(来源:下厨房@白云-224)
隔着屏幕我看馋啦!赶紧回家试试!
添加剂放得太多了,广东检出5款蜜饯不合格,有乌梅、橄榄...乌梅、橄榄、山楂片...... 这些都是最常吃的零食,但在各地历年的食品安检中,这些蜜饯类食品是食品卫生的重灾区。
近期,广东河源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对多类食品进行监督抽检,共计抽检100批次样品,查出不合格样品5批次。
抽检的粮食加工品、蔬菜制品、生干坚果、食用油等全部合格,抽检水果制品58批次,其中5批次不合格。
此次监督抽检5批次水果制品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其中2批次蜜饯(天山乌梅、九制甜榄)二氧化硫残留量超过 *** 指标、2批次蜜饯(山楂片、九制橄榄)苯甲酸项目,1批次蜜饯(八仙果)山梨酸项目超过 *** 指标。具体信息如下。
食品安全小课堂
1、苯甲酸
苯甲酸是食品工业中的一种防腐保鲜剂,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较好的抑 *** 用。少量苯甲酸对人体无毒害,在人体内不会蓄积。若长期过量食入苯甲酸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肝脏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2、山梨酸
山梨酸是食品防腐保鲜剂,具有广泛的抑菌效果和防霉性能。如果长期食用山梨酸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的骨骼生长、肾脏、肝脏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3、二氧化硫残留量
在一般不超过 *** 标准的情况下,二氧化硫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对二氧化硫有过敏反应的人,则可能会出现气喘、头痛或恶心等过敏症状。
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违规使用硫磺、亚 *** 盐、焦亚 *** 盐等含硫添加剂;生产过程控制不严或超 *** 使用;使用硫磺熏过的原料也可能带入二氧化硫残留。
市场监管部门将依法对不合格产品予以处理。
转发也是力量!消费者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把违法产品的名字转发给更多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共同改善身边的消费环境。
关注公众号【 消费报告团 】,直击消费真相
导语:去超市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一定会选择一些外表漂亮,却对健康不太好的食物。应该是家长引导孩子选择食物。
因为我平时经常出差,只要不出差一般都是我去接菁菁,而去接她时,她就会提要求去超市。一般我会满足她的要求,但也有要求,妈妈同意买才能买。
有时也会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个东西。菁菁每次到牛奶区都会说:妈妈,我想买草莓味的牛奶。但是后来会在我的说服下换买纯牛奶。
大多家长也想着给孩子买健康的食物,对于糖和饼干这类食物大家都知道不太健康,但是对于以下三类披着健康营养外表的食物,却藏着不健康的内心,家长不要踩雷了。
之一类就是乳饮料
比如说优酸乳,配料表之一个写的是水,而且蛋白质含量很低,远远达不到2.9g/100毫升的国家标准,不建议买给孩子喝。
乳饮料对孩子有三大坏处:
1、蛋白质比较低,钙也比较低,营养含量低
2、这些饮料中有添加剂如香精或者柠檬酸之类的,还会有白砂糖。
孩子喝了这类饮料以后就会,对比较淡的牛奶不感兴趣,导致孩子形成喜欢吃香甜食物饮食习惯。
3、这些饮料含白砂糖,容易导致孩子蛀牙。
4、含糖的饮料容易让孩子胃口不好,不想吃饭。
第二类就是蜜饯类
比如说山楂条,很多人觉得这样应该很好啊,酸酸甜甜孩子胃口好。
但是吃山楂制品也有以下两个坏处:
1、山楂片或者条为了去酸味加了大量的白砂糖,在营养成分表上经常会看到碳水化合物非常高,主要也是糖分高。而且是加入的精制糖。糖高让孩子容易发胖。
2、白砂糖会比较多,加上山楂的酸味也会腐蚀牙齿,容易导致孩子蛀牙。
第三类就是海苔
这类食物很多家长都觉得这类食物应该是非常健康的。天猫或者百度上面查关键词“儿童健康的零食”一大片都是海苔。
但是海苔离健康还有点距离:
海苔本身是海产品含钠量高,而海苔在 *** 的过程中还会加上食用盐。导致钠的含量就非常的高,我们给孩子吃个十片八片的海苔,那么他一天盐的量就已经够了,这时候我们再加上饮食中的盐量,孩子的钠就远远超标了,对孩子的肾脏是个负担。
加上我们日常的食盐中已经添加了碘了,而海苔的含碘量也很多,如果给孩子吃得太多,容易导致碘超标。
对于以前三类食物,之一类和第二类我极少给孩子买,但是家里的老人家偶尔会给孩子买一些山楂,而第三类一年也就买那么一两次。
而且我们家的零食是这样规定的:一天只能吃两个(两颗糖,两个饼 ,两片山楂等)
你们家的宝宝是怎么选择零食的,怎么给孩子制订零食食用规则,欢迎留言。
蜜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食品,逢年过节每家每户客厅的果盘总少不了它的身影,深受人们的喜爱,另一种果干也是相似得而风味,人们往往分不清这两种脱水的零食。其实,蜜饯和果干虽然都是由新鲜的水果脱水而成,但是两者差别可大了。
蜜饯可不是果干
1. *** ***
蜜饯是以果蔬为原料,长时间腌渍在糖浆或蜂蜜中,口感甜蜜。
果干则是由新鲜的水果经过日晒、风干或者人工烘干制成的,保留了原本的果味。
2.口感不同
蜜饯由于经过高浓度糖浆的腌渍,水果中的水被大量的糖代替,味道甜蜜甚至掩盖了原料水果的味道。
而果干只是流失了水分,还是原来水果的风味。
3.营养价值
蜜饯中的大量维生素与矿物质跟随水分一同流失,含糖量高达60%以上,是一款高糖分、高热量、低维生素的零食。蜜饯不仅会增加人体分解糖分的负担,还容易导致肥胖等疾病。
若食用的蜜饯添加剂超标则危害更大:长期超量摄入二氧化硫会破坏体内维生素B1,引起慢性中毒,引发支气管痉挛和哮喘;长期超量食用人工色素会给人体的肝脏和肾脏带来危害;而其中的添加的糖精钠等甜味剂也不宜多食。
果干虽然流失了水分,但是大部分的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都保留下来,尤其是红、蓝等颜色较深的水果中的花青素、番茄红素等抗氧化物也能较好地保留下来。由于水分流失,水果中的钾、镁等矿物质会增加,补钾对降血压有好处。单宁类物质减少,单宁类物质容易 *** 消化道粘膜,所以果干适合肠胃功能弱的人。
蜜饯果干,糖分高
蜜饯由糖渍制成,糖分高。而果干由于水分流失,糖的密度提升,糖分高。这两种零食少吃可以补充糖分,多吃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另外,儿童、孕妇、糖尿病患者是不宜食用蜜饯类食品。
吃果干蜜饯,不如吃个新鲜水果,即保证了维生素和水分的摄入,又没有高糖的风险,一举两得。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通告了多个批次的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其中包括微生物污染、兽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范围或超 *** 使用等问题。而这些抽检不合格的食品,很多都是大家日常接触的一些零食,包含不同品牌的蜜饯、海苔、土蜂蜜、蓝莓、乌梅等。
有关部门公告的这些食品你吃过吗?它们具体存在哪些食品安全风险?对于我们的身体可能造成哪些危害?日常挑选零食有哪些诀窍?
之一类:微生物污染
通告显示,在某 *** 平台销售的山东某公司生产的山药玉米糊,霉菌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甘肃某有限公司生产的奶油杏肉(蜜饯),其中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等。
食品原料、加工过程等众多环节其实都存在被有害细菌和细菌毒素、真菌和真菌毒素污染的风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介绍,如果霉菌超标以及菌落总数不符合规定,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让食品的食用价值打折扣”,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比如可能会引起呕吐、腹泻这类消化道急性中毒症状。”
第二类:兽药残留超标
通告显示,在某 *** 平台销售的江苏省扬州某公司生产的土蜂蜜,其中呋喃西林代谢物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根据《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的规定,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呋喃西林代谢物。朱毅告诉记者,蜂蜜中检出呋喃西林代谢物,可能是蜂农在养殖中违规使用导致的。
“食用有抗生素残留的食品,敏感人群可能产生过敏反应,严重的除患有皮疹之外,甚至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或休克。”朱毅表示,“对于一般人群来说,长期接触或食用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超标的食品,会让超标物在体内不断蓄积,影响神经系统或内脏功能。”
第三类: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 *** 使用问题
通告显示,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某加工厂生产的杏脯,其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某厂家生产的仁面,其中山梨酸及其钾盐(山梨酸钾)检测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二氧化硫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剂和防腐剂,如果过量食用会引起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而山梨酸及其钾盐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食品防腐剂,但如果超标可能对肝脏、肾脏、骨骼生长造成危害。朱毅表示,虽然不必“谈添色变”,但生产厂家一定要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
“添加剂如果添加不合理,确实有健康风险,比如一些人工甜味剂或人工合成色素可能具有致癌作用,亚硝酸盐会和肉鱼食品中的胺类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亚硝胺,需要警惕。”朱毅介绍。
小知识:如何正确挑选零食?
专家表示,零食的安全是底线,营养是要求。在符合安全标准规定的前提下,不是每一款零食都适合“天天吃”。朱毅介绍,挑选零食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以及孕妇等特殊群体,可以根据零食配料表中的糖、盐以及脂肪的含量,把零食分为“天天吃”“适当吃”和“偶尔吃”这三类。
“低盐、低糖、低脂的未加工坚果和没有加糖的乳制品是可以经常食用的。”朱毅表示,“有一定量的脂肪、盐、糖的食物,比如加工过的坚果、焗过的巴旦木、肉干、果干等就不要多吃了。那些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包括甜饮料、蜜饯、膨化食品及油炸食品,偶尔解馋就行。”
来源:新晚报、新华网、市场监管总局网站、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编辑:余丽娜】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在购买蜜饯时应注意四方面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蜜饯也称果脯,古称蜜煎。蜜饯原本是以果蔬等为原料,经用糖或蜂蜜腌制的加工 *** ,现已演变成为传统食品名称。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食品抽检结果发现水果制品中蜜饯的不合格率较高,主要是二氧化硫和菌落总数不合格。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时尚频道了解,二氧化硫是国内外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护色、防腐、漂白和抗氧化的作用。在蜜饯的加工中使用会使蜜饯看上去色泽比较好看,同时还有防腐和抗氧化的作用。按照标准规定合理使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长期超 *** 接触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和多组织损伤。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并非致病菌,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菌落总数超标的可能原因有:一是企业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二是产品的加工原料、包材受污染,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或是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等原因导致。
针对以上问题,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蜜饯时应当注意四个方面。
选场所。优先选择在正规的大型商场、超市和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中购买产品;
选品牌。尽量选择有品牌、有信誉和取得相关认证的食品企业的产品,避免购买生产和销售渠道不明的商贩售卖的食品;
看标识。尽可能不要购买散装和包装简陋产品,尽量选购有预包装的产品,并注意产品的标签标识。购买时特别注意产品的生产日期,选择保质期内的产品,更好是近期生产的产品;
看外观。一般不要购买色泽特别鲜艳的产品,注意闻闻产品是否有异味,同时观察产品组织结构和形态。产品组织结构通常包括肉质细腻程度、糖分分布渗透均匀程度、颗粒饱满程度;而产品形态则表示产品的外观,通常包括形状、大小、长短、厚薄是否基本一致,产品表面附着糖霜是否均匀,有无皱缩残损、破裂和其他表面缺陷,颗粒表面干湿程度是否基本一致。
果脯和蜜饯,为什么不能多吃?答案在这里果脯和蜜饯在加工过程中
会使用大量糖和盐进行腌制
造成高糖、高盐、营养流失等弊端
大量食用不利于健康哦
果脯和蜜饯
以各种鲜果(坯)为主要原料的糖制品。形状大多数不保持原果整体,柔软滋润,色泽透明或半透明,味道酸、甜、香,有原果风味,有润喉润肺和营养补助作用。
果脯和蜜饯的食品安全问题
果脯和蜜饯虽然有益处,但产品的卫生质量却令人担忧,其中主要问题是食品添加剂的超 *** 使用。
选购建议
1购买正规销售渠道的知名产品
首选大型超市销售的知名企业生产的产品。同时注意查看产品包装标签信息,一定要有生产许可编号,产品配料表,生产企业及经销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2观察外观颜色
应购买颗粒饱满,个头大小、薄厚、干湿程度基本一致,果实圆润,外皮无破损的产品。色泽过于鲜艳的果脯要谨慎购买,好的果脯颜色与果实实际颜色接近,不应夹带杂质。
3闻气味
好的果脯、蜜饯有着果实自身的果香,如果气味刺鼻或过于香甜、有异味,则更好不要购买。
4尝味道
更好不要购买过甜的产品,蜜饯中加入的甜蜜素、糖精钠如果超标添加,会危害人体健康。
此外,有的果脯中含盐分较高,儿童要少食、慎食。
果脯和蜜饯在加工过程中
会使用大量糖和盐进行腌制
造成高糖、高盐、营养流失等弊端
大量食用不利于健康哦
果脯和蜜饯
以各种鲜果(坯)为主要原料的糖制品。形状大多数不保持原果整体,柔软滋润,色泽透明或半透明,味道酸、甜、香,有原果风味,有润喉润肺和营养补助作用。
果脯和蜜饯的食品安全问题
果脯和蜜饯虽然有益处,但产品的卫生质量却令人担忧,其中主要问题是食品添加剂的超 *** 使用。
选购建议
1购买正规销售渠道的知名产品
首选大型超市销售的知名企业生产的产品。同时注意查看产品包装标签信息,一定要有生产许可编号,产品配料表,生产企业及经销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
2观察外观颜色
应购买颗粒饱满,个头大小、薄厚、干湿程度基本一致,果实圆润,外皮无破损的产品。色泽过于鲜艳的果脯要谨慎购买,好的果脯颜色与果实实际颜色接近,不应夹带杂质。
3闻气味
好的果脯、蜜饯有着果实自身的果香,如果气味刺鼻或过于香甜、有异味,则更好不要购买。
4尝味道
更好不要购买过甜的产品,蜜饯中加入的甜蜜素、糖精钠如果超标添加,会危害人体健康。
此外,有的果脯中含盐分较高,儿童要少食、慎食。
教你一个如何
一秒找到计仔君的 ***
进入微信公众号主页
点击“···”
“设为 星标”
这样就把计仔君收进你的心里了
近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了2020年第三十五期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情况,本次抽样检查共抽检生产、流通、餐饮环节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717批次,发现不合格样品11批次,而这其中不乏胜记酒家等这样的知名餐饮企业。本次抽检类型为评价性抽检、专项抽检和执法抽检,抽样时间为2020年9月至11月,涉及不合格食品类别有食用农产品6批次、蔬菜制品2批次、茶叶及相关制品1批次、炒货及坚果制品1批次、粮食加工品1批次;涉及不合格项目类别为非食用物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金属等元素污染物、品质指标、标签。
本次抽检出的不合格产品批次中涉及的企业主体不乏一些知名餐饮机构,例如在此次抽检中深圳市胜记君汇酒家管理有限公司所销售的萝卜干被检出萝卜干甜蜜素数值为1.61(g/kg) ,远远超出国家规定的添加标准。
这些问题食材是怎么来的,又为何非要添加这种物质呢?12月29日上午,体育健康特搜组记者走访了位于南山区东滨路与后海滨路交界的胜记君汇酒家。记者在大厅里逛了一圈,在餐桌上并没有见到市民点腌制的萝卜干。
胜记君汇酒家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出现甜蜜素超标的这批萝卜干是他们最近在市场上临时采购的,而且销量并不大,一个月下来销量没有超过2公斤,只是偶尔有顾客点粥时才会配送这道小菜。据胜记君汇办公室主任介绍,自从这批萝卜干被检测出甜蜜素超标后,已经中止了这类食品的采购,同时也要求其他食品原材料的供应商提供食品检测合格证,来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甜蜜素,一旦摄入了这种物质对我们的身体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李坚主任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告诉记者,甜蜜素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由于其成本低,被广泛应用来代替蔗糖。不过根据最新研究表明甜蜜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明显的抑 *** 用,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目前我国虽然允许在食品中添加甜蜜素,但是也有明确的 *** 。
记者查询了2014年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其中规定甜蜜素在酱菜、调味酱汁、配制酒、糕点、饼干、面包、雪糕、冰激凌、冰棍、饮料范围内使用,更大使用量为0.65g/kg;在蜜饯中使用,更大使用量为1.0g/kg;在陈皮、话梅、杨梅干中使用,更大量为8.0g/kg。除对甜蜜素超标的胜记君汇酒店外,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对这次抽检不合格的其他产品采取行政控制措施,并对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要求经营单位对不合格产品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风险,并依法予以查处。体育健康特搜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