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北京时间8月8日2时23分迎来“立秋”节气;②气候开始脱离酷暑,作物也接连成熟,但我国多数地区还处在暑热阶段;③民间有“贴秋膘”(吃肉)、“咬秋”(吃西瓜、甜瓜)、“晒秋”(晾晒农作物)等习俗;④立秋时节,注意养生,饮食宜以养阴清肺、润燥止渴、静心安神为主。
来源: 新华社
今天9时50分,正式迎来!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今天9时50分
我们将迎来
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
“大者,乃炎热之极也”
此时正值“三伏”里的“中伏”
烈日高照,暑气炎炎
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此时节,虽然温高而气湿,但也是荷花开得最盛的时候,青翠欲滴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莲蓬、红白辉映的荷花,令人赏心悦目。
骄阳似火、酷暑如蒸之中,最为蓬勃烂漫的,非荷花莫属。荷叶如盖,团团簇簇,层层叠叠,迎风招展,遮住了水面,高低错落间,朵朵荷花,姿态各异,明丽娇艳,焕发出勃勃生机。看着眼前这竞相绽放的荷花,会让人忘掉暑热的烦恼,心生丝丝凉意。
历代文人墨客亦是写荷不倦。从诗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到汉乐府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从唐诗中的“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到宋词中的“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不胜枚举。
中 *** 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 *** 俗学会理事袁瑾说,大暑所在的农历六月被称为“荷月”。荷花也是有生日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我国江南地区的传统节日——观莲节,又称荷花生日、观荷节。
明人张岱在《陶庵梦忆·葑门荷宕》中就描绘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这天,少男少女倾城而出,集中在葑门外的荷花宕看荷花的情景。船上丝竹管弦,轻歌曼舞,人们宴饮听曲,赏花纳凉,“灿烂之景,不可名状”。
袁瑾表示,江南有不少赏荷胜地,如苏州的拙政园、杭州的西湖、南京的玄武湖、上海的古猗园、扬州的瘦西湖、武汉的东湖等等。当然,荷韵不止在江南,北方也有不少观荷佳地,如北京的圆明园、河北的白洋淀、济南的大明湖等等。事实上大暑时节,任你行至一处公园,差不多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别样红的荷花。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大暑时节,不妨约上三五好友,寻一处荷塘,赏荷叶田田,观莲蓬昂首,看荷花蓁蓁,在沁人心脾的荷香中,与炎天暑月挥手作别,迎接即将到来的立秋。
转自新华网
来源: 河北日报
今年8月8日立秋,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呢?民间有什么说法今年8月8日立秋,大家可能要问:今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呢?民间到底有什么说法?一起探讨交流。
立秋节气,是农历七月的开始,也是秋季的第1个节气,今年公历8月8日正好是立秋,预示着天气开始变得凉爽,那今年是早立秋呢?还是晚立秋?一起来看看。
一、先看看今年是“秋包伏”呢?还是“伏包秋”?
谚语说:“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死牛”,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是“伏包秋”的说法,那么立秋后天气越来越凉爽。反之,假如是“秋包伏”,则天气仍然酷热高温,秋老虎热度不减。那什么是“秋包伏”和“伏包秋”呢?今年又是哪种情况,一起探讨。
看看什么是“伏包秋”?在谚语中,“秋”:自然指的是立秋这天。“伏”:说的是进入末伏这天,假如末伏这天,正好是立秋,也就是伏包秋,即它们是同一天。
什么又是“秋包伏”呢?
也就是说它们不是同一天。通常,立秋之后,之一个庚日,是末伏的开始,今年立秋时间:公历8月8日;而末伏时间是:公历8月10日。
可见,今年是“秋包伏”,立秋在末伏时节之前,接下来天气仍然热浪滚滚,秋老虎依然咄咄逼人!
今年“早立秋”还是“晚立秋”?
老话说:“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看来今年要是早立秋的话,天气会变得凉爽起来,要是晚立秋的话,则还是热气腾腾,酷热难耐,那今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
今年立秋是公历8月8日,2点22分41秒,农历六月二十二。民间区分早晚立秋,一是根据农历月份,六月为早立秋,七月为晚立秋。二是根据每天时间早晚,中午12:00前为早立秋,之后为晚立秋,这回大家明白了吧?
今年,无论从月份上看,还是时间早晚是看,都是早立秋。根据过去的谚语预兆,看来接下来天气慢慢变得凉爽,值得期待啊!
结束语
情况一:今年是“秋包伏”,立秋在末伏时节之前,谚语预兆接下来秋老虎依然咄咄逼人!
情况二:今年是早立秋,接下来天气逐渐凉爽,大家说是不是矛盾啊?其实,这是古人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的结果,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怎么看?欢迎交流分享!
今日立秋!暑气未消,秋天之一个节气已到来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今天02时23分
我们迎来秋天之一个节气
立秋
立秋虽然到了
但暑气一时难消
此时还处在“三伏天”期间
是仅次于小暑、大暑的第三热节气
因此有民谚说
立秋反比大暑热
中午前后似烤火
烦暑郁未退,凉飙潜已起
时节渐渐向着“秋意渐起”行进
晚风中已带上丝丝凉意
清晨时分枝叶上晶莹的露珠
提示着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
也许是某个清晨
也许是一阵风起
几片泛黄的落叶蹁跹飞舞
夏天的故事悄悄完结
秋天的画卷便徐徐展开了
秋天有它独特的景致
虽然林间还满是夏意
但已开始夹杂着淡淡的红 ***
一个边角,半片叶子
都在传递着秋天的消息
“立”,就是开始
“秋”,即是禾熟
立秋意味着庄稼开始结果孕籽
从此时节,阳气渐收,万物内敛
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立秋到,贴秋膘
冬去春来身体好
夏天食欲差、流汗多
人们身体上也会有所亏虚
入秋后多吃些有营养的食物
可以补充能量,提高免疫力
立春时有“咬春”
立秋时便是“啃秋”
席地而坐,啃一口西瓜等瓜果
清凉解暑的同时
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舒朗
愿每一个努力的你
都能品尝到生活的甘甜
迎来属于自己的收获季节
来源: 大洋网
2019年立秋具体时间 今年8月8日立秋几月几号几点今年立秋是在8月8日03:12:57,农历七月(小)初八。
秋天要来啦 BY:dll
立秋是秋天的之一个节气,自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后,太阳直射点就开始向赤道南移前进,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减小,冷空气的渐渐南下,暑气的消退,开始初有端倪。立秋三候中的之一候“凉风至”正是风渐渐微凉的表述。
然而立秋并不是真正的秋天到来。因为按照气象学的标准,需要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之后才算正式的进入了秋天。秋色与秋意此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以非常微妙的方式存在着,所以南宋诗人刘翰曾经这样感慨过,他说立秋是“一枕新凉一扇风”,但总是“睡起秋色无觅处”。
实际上这正是立秋节气的特点,秋色与秋意如此细微,似乎并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然而如果我们将目光移向我们的北方寒冷区,移向那些首当其冲与冷空气相遇的地方,我们就会发现,秋的到来虽然悄无声息,但如果以地理前进的方式,却可以感受到秋色与秋意来临的万千气象。
随着立秋的到来,整个秋季渐次拉开序幕。
据了解,立秋是秋季的之一个节气。我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就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立秋只是进入名义上的秋天,气象学以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降到22摄氏度以 *** 为秋季开始,按这个标准,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各地天气依然很热。
“立秋处在中伏和末伏之际,暑气仍存,天气不会马上凉爽起来。”天津中医 *** 大学之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提醒说,此时节,公众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
立秋民俗
贴秋膘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但“贴秋膘”要适度。伏天人们胃口普遍较差,食欲不振,不少人会瘦一些,因此有了“贴秋膘”的习俗。专家提醒,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啃秋
“啃秋”,也称“咬秋”,在立秋这天吃西瓜、香瓜或桃,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喝秋水
由于夏季流汗较多,人们会在立秋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积暑,免秋来腹泻、闹肚子。
洗澡为防秋老虎
立秋这天洗澡方面很讲究。有的地方要在太阳出来之前洗,有的地方要用太阳晒过的水洗,有的地方这天还忌讳洗澡。
这些讲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不生秋痱子。因为在立秋后还有“秋老虎”一说,还会热上一段时间,所以盛夏的一些如痱子等疾病还会存在。
比如,老苏州人在立秋这一天,就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有的时候,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放在泡澡水里。
晒秋
在湖南、江西、安徽等山区,有“晒秋”习俗。因为平地少,农民便利用自家窗台、房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晒秋”的秋不仅指秋天,更寓意着丰收和收获的果实。
立秋养生
立秋之后,暑去凉来,但炎夏酷热仍未消,天气逐渐转向干热,早晚凉爽,白天闷热。此时,人易倦怠、乏力,清热消暑要继续,但相对炎夏要有变化。
润肺柔肝
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 *** *** 的耐受 *** 下降,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另外,肺盛之时易影响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 *** 调理。
养阴清燥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防治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繁感冒。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调养起居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
适量运动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更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
立秋美食
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时至今日,我 *** 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
“一夏无病三分虚”,李艳玲提醒说,经过苦夏的煎熬,人们的脾胃普遍较弱,所以不可大补,如果盲目大量、过量进补,处于“虚弱”状态的胃肠很可能无法承受,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食后饱胀、腹胀腹痛等问题。
因此,贴秋膘之前,更好把脾胃调理到位,可多食用润肺、生津、利湿、健脾的食品,如莲藕、薏苡仁、红小豆等,也可煮成粥喝。
小编推荐一道“电饭煲蒜泥白切肉”,懒人贴秋膘也能如此任 *** !
(图表)[节令之美·立秋]立秋也有“早”“晚”之分?新华社图表,北京,2023年8月7日
(图表)立秋也有“早”“晚”之分?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北京时间8月8日2时23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从此时节,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新华社发 宋博 制图
节令之美·立秋丨立秋也有“早”“晚”之分?新华社天津8月7日电(记者周润健)“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北京时间8月8日2时23分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从此时节,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 *** 介绍,虽然这个节气名带“秋”字,但立秋只是天文学意义上的秋天来临,并非气象学上的入秋。气候上划分季节主要依据“候平均温度”的变化来定,即当地连续五天的平均温度在22摄氏度以下,才算进入气候意义上的秋季。
立秋后,热气消散和气温降低都尚需时日,我国很多地方仍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有民谚说“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7月11日入伏后,已经忍受了一段时日“上蒸下煮”闷热天气的人们,无比渴望着凉爽秋风早一点吹来。对此,我国一些地区民俗把立秋又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
具体来说大致有两种不同分法:之一种分法,以农历七月为参照,如果立秋时还没有进入农历七月,那么就称为“早立秋”,反之,若立秋时已进入农历七月,就是“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对应的农历日期为六月二十二,属“早立秋”;第二种分法,以时间点来划分,0点至12点为“早立秋”,12点至24点为“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属“早立秋”。
源于此,民间也产生了不少谚语、俗话,如“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等等。
由 *** 表示,这些民间俗话来自祖祖辈辈口耳相传,虽然有一定道理,却并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因此,立秋是早是晚,和天气热不热之间没有明显对应关系。
立秋无论早晚,炎热的气温已到尾声,时节向着“秋意渐起”行进。落叶知秋,岁月迎丰,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让人产生无限憧憬的季节。让我们在“咬秋”“摸秋”“贴秋膘”等民风民俗活动中一起迎接立秋的到来,齐齐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来源: 新华网
节令之美·立冬|7日18时45分立冬:朔风渐起,细雨生寒“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北京时间11月7日18时45分将迎来立冬节气,意味着开始进入寒冷的季节。此时节,朔风渐起,细雨生寒,大自然去繁就简,抱朴守拙。
海报 *** :安宁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 *** 介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之一个节气,一般在公历每年11月7日或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为立冬之始,它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
立冬的“冬”字意通“终”,有万物收获、储藏的意思。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至今民间仍有从立冬开始存储大白菜、土豆、萝卜、大葱等冬季当家菜的习俗。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立冬时节,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已是风干物燥,花木枯萎,大地开始封冻,甚至有初雪飘飘,而南方地区浓郁的秋色还在延续,但气温下降趋势日益加快。
海报 *** :安宁
天气渐寒,身体自然需要存储足够的能量以“捂暖避寒”。立冬后人们在饮食起居上有何讲究?由 *** 结合民间传统和养生专家的建议提示,饮食上少食寒凉之物,可多吃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糯米、栗子、牛肉、羊肉、鲫鱼等,同时多吃新鲜果蔬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在起居上注意“养藏”,早睡晚起,充足睡眠,以利阳气潜藏, *** 蓄积;做好保暖,让身体“去寒就温”健康过冬。
统筹:刘心惠、刘元旭
记者:周润健
编辑:李民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 ***
节令工作室出品
早立秋,凉飕飕,今年8月8日立秋,需要注意什么?早了解早受益“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步入大暑后,也就意味着距秋天也不远了,八月八日正式迎来今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时节。在夏秋过渡的这段期间,自然界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着,慢慢向秋天转变、靠近,就如《管子》中曾提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要从夏长进入秋收了,无论是 *** ,还是农业都在无形之中受着影响和改变。
立秋作为夏秋的分界线,是秋季的开端,自古以来人们对其都是较为重视的,尤其是今年的立秋还与往年大不同,按照老传统的划分具有三个显著特点,具体是啥?又需要提前注意哪些方面,以便自己健康顺利入秋?建议了解一下!
之一个特点:今年属于“早立秋”
二十四节气在阳历日期上基本是固定的,最多会前后波动一两天,像立秋一般就是8月7、8或9日这三个日期。但立秋不只是看阳历时间,还要结合着农历时间去看,按照古人的说法,立秋是分早立秋和晚立秋的,如果立秋是在农历六月里,就属于早立秋,若是在农历七月里,则属于晚立秋。
今年由于是双春年,还是闰二月,故而农历日期上的立秋要比去年提前大半个月,在农历六月二十二日就立秋了,所以今年的立秋就属于是标准的“早立秋”。农村老人们称之为"早立秋,穿衣秋",寓意着秋天的到来会相对较早,需要注意适时增添衣物,不能受了风寒。
这立秋分早晚也不是随便分的,据古代人一年又一年的观察总结,早立秋和晚立秋在天气表现上是不同的。每逢早立秋,立秋后的天气一般都会比较凉爽一些,若是晚立秋,那天气多半还会持续炎热上一段时间,农谚里“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便是对这种说法的总结。
至于这种说法是否完全合理、符合事实,还是有待验证和考证的,毕竟现今的天气变化莫测,没有谁能一口咬定未来天气是真的凉快或炎热。
另外,类似于早、晚立秋的俗语、民谚还有不少,比如“六月秋家家丢,七月秋家家收”、“六月立秋难喝白粥,七月立秋米粮成丘”等等,大意都是在表达,若是早立秋天气转凉,对庄稼收成就会有影响,可能秋收会减半。
第二个特点:今年属于“闭眼母立秋”
俗话说“公秋爽,母秋凶”,老 *** 们对立秋的划分除了早、晚外,还分为“公秋”和“母秋”。具体的区分 *** 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立秋节气的农历日期的奇偶数来分辨,在传统文化中奇数为阳,也就指的是公秋,而偶数为阴,也就指的是母秋,按照这种 *** ,今年的立秋自然是属于母秋。
另一种 *** 则是按照进入立秋的准确时间点所在的昼夜来划分,如果入秋的时间点位于白天,那白日为阳就属于公秋,如果是在夜晚,黑夜为阴那就算是母秋,又因为夜晚大家都是闭眼睡觉的状态,所以人们也将母秋称为“闭眼母立秋”。今年立秋的准确时间是8月8日2:22:41,也就是凌晨两点,属于闭眼母立秋。
第三个特点:今年属于“秋包伏”
三伏天是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的,因为“夏至三庚数头伏”,伏天恰好处于夏至到立秋这四个节气之间。而三伏里的末伏也就与立秋的有着前后关系的变化,末伏如果是在立秋之前开始,人们将其称为“伏包秋”,如果末伏在立秋之后,那指的便是“秋包伏”。
今年末伏的时间在8月10日,是在立秋的后两天,这也就 *** 着今年属于“秋包伏”。在民间有流传“秋包伏热到哭,伏包秋凉悠悠”,也就是说“秋包伏”因为在立秋后至少还要过至少十几天的伏天,甚至还会出现“秋老虎”的情况,所以还要再热上一段时间,但若是遇上“伏包秋”,那过了立秋之后天气很快就会变得凉爽了。
记得注意三点:
1、提前滋养身体
进入立秋后,天气就会逐渐开始转变,降水量有所下降,空气湿度也就有所减少,但气温还不会骤然降低,尤其是今年秋包伏,还会再热上一段时间。
在这样的干燥的环境生活,就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心神不宁、头发枯黄、皮肤皲裂等状况,所以这时的身体就更需要一些营养物质来滋养,像吃一些银耳、雪梨、黑芝麻、山 *** 等食材,营养丰富,滋润解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调节身心状态,让身体也平稳的进入秋天。
分享一道适合立秋前后多喝的【雪梨五白汤】,香甜滋润,营养美味:
所需食材:银耳、雪梨、百合、莲子、山 *** 、枸杞
之一步:银耳提前泡发,莲子、百合洗净加水泡半小时,雪梨、山 *** 去皮洗净切块。
第二步:电饭锅接清水,倒入银耳、莲子煮半小时。
第三步:锅中倒入梨块、山 *** 块、百合,搅拌均匀,炖煮10分钟。
第四步:倒入枸杞,放 *** 搅匀,再炖煮10分钟即可。
2、少吃辛辣 *** 食物
在换季的时候,切记要学会忌嘴,因为这个时期的身体抵抗力相对会弱一些,特别是肠胃会较为敏感,再加上秋季天气多干燥,对于辛辣、 *** 的食物尽量能少吃就少吃。不然,很有可能引起肠胃不适和体内上火等问题,冷饮、雪糕一类冰凉的食物更好也不要吃了,容易积攒寒气,正式进入秋冬天后,就很容易生病,影响健康了。
3、早睡早起多运动
夏季由于气温影响,可能会导致大多数人的睡眠时间缩短,总会熬夜晚睡,但在立秋之前,一定要提前调整自己的睡眠状态,更好每天早一点 *** 准备入睡。只有休息好、睡眠充足,把每日的疲惫感统统扫除,在进入秋天后,才不容易被所谓的“秋乏”、“秋燥”困扰。
另外,夏季容易出汗,大家多会选减少运动,做到“能不动就不动”,可这样也就导致了身体机能下降,身体状况、免疫力也大不如从前。如果,想让自己健健康康的过秋天,那立秋前就可以慢慢恢复运动锻炼了,这时的天气早晚多少也会有些凉意了,刚好适合运动,可以更好的提高身体抵抗力,也有助于睡眠。
——老井说——
在伏天到立秋这段时间,都要记得每天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才不易中暑或是上火,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多煮些绿豆汤、银耳汤之类的饮用,补水营养。另外,也要多注意自己的情绪,这段燥热的天气会让人容易变得心烦气躁,所以要随时控制住自己的个人情绪,避免气大伤身以及引起其他祸端。
明天就立秋了 网友:我要秋天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暑期创作大赛#
来源:人民日报
【#明天就立秋了#】8月7日20时29分,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是秋季之一个节气,民间有应时序、送暑气、迎秋气的民俗活动,如“贴秋膘”“咬秋”“晒秋”等习俗。立秋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将会迎来一年中的转折点,但#立秋不 *** 酷热结束#。未来三天全国高温预报图↓↓网友:我要秋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