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镇有个六号楼,刘老六住在六号楼。有一天,来了牛老六,牵着六只猴;来了侯老六,拉了六头牛;来了仇老六,担了六篓油;来了尤老六,背了四匹绸。牛老六、侯老六、仇老六、尤六,住上刘老六住的六号楼。半夜里,牛抵猴,猴斗牛,撞倒了仇老六的油,油坏了尤老六的绸。仇老六拉起牛老六要赔油,尤老六拉着侯老六要赔绸,牛老六怨侯老六的牛,侯老六怨牛老六的猴。
楼后有柳九十九,九十九人编柳篓。九十九个人,九十九棵柳,九十九棵柳编九十九个柳条篓。
马大妈的儿子叫马大哈,马大哈的妈妈叫马大妈。马大妈让马大哈买麻花,马大哈给马大妈买西瓜。马大妈叫马大哈割芝麻,马大哈给马大妈摘棉花。马大妈告诉马大哈,以后不能再马大哈,马大哈不改马大哈,马大妈就不要马大哈。
你会炖炖冻豆腐,你来炖我的炖冻豆腐;你不会炖炖冻豆腐,别胡炖乱炖炖坏了我的炖冻豆腐。
六十六岁的陆老头,盖了六十六间楼,买了六十六篓油,养了六十六头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杨柳。六十六篓油,堆在六十六间楼;六十六头牛,扣在六十六棵垂杨柳。忽然一阵狂风起,吹倒了六十六间楼,翻倒了六十六篓油,折断了六十六棵垂杨柳,砸死了六十六头牛,急煞了六十六岁的陆老头。
1.刘奶奶
刘奶奶找牛奶奶买牛奶,
牛奶奶给刘奶奶拿牛奶,
刘奶奶说牛奶奶的牛奶不如柳奶奶的牛奶,
牛奶奶说柳奶奶的牛奶会流奶,
柳奶奶听见了大骂牛奶奶你的才会流奶,
柳奶奶和牛奶奶泼牛奶吓坏了刘奶奶,
大妈再也不买柳奶奶和牛奶奶的牛奶。
2.李和梨
李和梨
梨树嫁接李,
李树嫁接梨。
梨树结梨味有李,
李树结李味有梨。
吃梨又吃李,
难分哪是李和梨。
3.白婆婆和白伯伯
白婆婆和白伯伯
白胡子白伯伯,
白头发白婆婆。
白伯伯搀着白婆婆,
白婆婆扶着白伯伯。
4.高个子矮个子穿高跟鞋
高个子矮个子穿高跟鞋
高个子穿的半高跟,矮个子穿的高高跟。高个子 *** 高高跟,比矮个子穿高高跟高半高跟,矮个子穿上高高跟,比高个子穿半高跟还矮半高跟。
5.王庄和匡庄
王庄卖筐,匡庄卖网,
王庄卖筐不卖网,
匡庄卖网不卖筐,
你要买筐别去匡 庄去王庄,
你要买网别去王庄去匡庄。
6.七种果树
七种果树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六五四,三二一,
四三二一三二一。
七棵树开七样花,
七棵树结七种果,
柿子、石榴、李子、栗子、
荔枝、大枣、梨。
7.班大姐编双辫
班大姐编双辫
班大姐,编双辫,
左手编右半边辫,
右手编左半边辫。
8.小燕子踢毽子
小燕子踢毽子,
小建 子数毽子。
毽子上,毽子下,
毽子上上又下下,
累坏数数的小建 子,
乐坏踢毽的小燕子。
9.杉 高三丈三
杉 高三丈三
小三家住三石山,
山前山后三座山。
小三栽杉山上边,
山上杉 高三丈三。
10.黑虎黑夜数黑猪
黑虎黑夜数黑猪
黑虎黑夜数黑猪,黑夜黑猪黑虎数。黑猪黑夜围黑虎,黑挤黑挨乱呼呼。黑虎难数黑猪数,急得黑虎呜呜哭。
11.马大妈的儿子叫马大哈
马大妈的儿子叫马大哈,
马大哈的妈妈叫马大妈。
马大妈让马大哈买麻花,
马大哈给马大妈买西瓜。
马大妈叫马大哈割芝麻,
马大哈给马大妈摘棉花。
马大妈告诉马大哈,
以后不能再马大哈,
马大哈不改马大哈,
马大妈就不要马大哈。
1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个五代呢,是指依次占据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其中有个后周,就是五代中的最后一代。
后周国主柴荣呢,是个明君,举贤任能,很有抱负,后周的国力也逐日增强。正准备大展拳脚,一统天下之时,却不料出师未捷身先死,忽然病倒,英年早逝了。
柴荣七岁的儿子即位,号为周恭帝,大权旁落,军力掌握在了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身上。
赵匡胤什么人,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名头也很多,著名的军事家,武术家,管理学家,还有演员。
话说赵匡胤出生的时候,通体古铜色,赤光冲天,全身带有异香,环绕室内三日不绝。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叫怪胎,那个时候就是天神下凡,还给取了个小名叫香孩儿。
香孩儿确实是个奇人,自幼爱好习武,他老爹以前也是后唐管禁军的,香孩儿在老爹的指导下功夫也是突飞猛进。成年后的赵匡胤雄心壮志,正要随父出征去建功立业,偏偏老爹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娶了贺家的千金 *** 。要说现在我国男女比例悬殊,多少男同胞找不到媳妇,他赵匡胤倒好,想方设法躲老婆,趁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留下一封信,就独身翻墙出门追逐父亲去了。
赵匡胤这离家出走去参军的行为,看上去很美,感觉很青春热血,可偏偏这个马大哈走错了路,与父亲渐行渐远,身上的钱还用光了,在外风餐露宿。所以说离家出走这个事一定要制定详细周全的计划,不然就会像赵匡胤一样吃土了。
某天赵匡胤又在一间庙里借宿,被一老和尚发现了,也不知道这老和尚是老花眼还是爱幻想,反正据他所说看见一条赤蛇缠绕赵匡胤。他告诉赵匡胤,你有帝王之相,我愿意资助你,你一路向北,必有奇遇。
赵匡胤往北走之后,果然有奇遇,阴差阳错地加入了郭威的队伍,也就是后来的后周开国主。赵匡胤在后周军中屡立战功,威名远扬。
我们话再说回来,小皇帝即位后,政局不稳,赵匡胤对这帝位就有点跃跃欲试了。但是究竟要如何名正言顺地取而代之呢,我们之前介绍赵匡胤的时候,说他是个演员,也是不无道理的,接下来我们就欣赏一下由赵匡胤自导自演的史诗级宫廷大戏:《陈桥兵变》。
2
先是小皇帝即位的第二年,忽然传来了辽国与后汉将要联合大举入侵后周的消息。这下朝廷上下是炸开了锅,乱成一团。各大臣经过商议之后决定,只有赵匡胤能做统帅,前去御敌。这个时候赵匡胤开演了,先是说打不赢,兵太少了,强迫主政的符太后给予了他全国的兵权。
拿到兵权的赵匡胤当即允诺,将一往无前,不破辽军终不还。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开出汴京,结果走了没20里,赵影帝就说诶哟累了累了,人疲马乏,安营扎寨,先在这个陈桥驿休息一下。
这个时候几个男配角开始行动了。先是汴京城那边,赵匡胤几个“义社兄弟”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在城里传起了绕口令: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虽然读起来确实没有一点韵脚,但却在城里引起了骚动。
在陈桥军队中,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赵普也深入基层,没事就和士兵们议论,说如今这小皇帝年幼,难堪大用,我们上战场厮杀,就算以身殉国,他也不知道。内部政权不稳,外部强敌入侵,国家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只有立赵统帅为帝,我们才能保家国平安。将士们的情绪很快被煽动了,军中流言四起。这个时候赵匡胤恰巧喝了一杯酒,哎呀不胜酒力,醉了,先睡了,你们在聊什么我都没听见。
第二天清早,赵光义和赵普见时机成熟,便带领众将士将赵匡胤的屋子围了个水泄不通,赵匡胤醒来后,只听得屋外人声鼎沸,突然几个将士冲进屋中,就要将预先准备好的黄袍给他穿上,这个时候赵影帝开始他千古流传永载史册的经典表演,你们干嘛?这是造反!先穿左手,你们这成何体统!把帽子给我带上,你们这些人啊,自己贪图富贵,强迫我当天子,鞋!鞋别忘了!
总而言之,赵匡胤在万般“不情愿”中,黄袍加身。
众将士跪地高呼万岁,赵匡胤倒也没被喜悦冲昏头脑,当即约法三章,你们要我当皇帝可以,但一定要听我的命令,回了汴京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侵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服从命令者有赏,违反命令者诛族。
赵匡胤治军严谨,军令如山,大部队有条不紊地开回汴京,兵不血刃,市不易肆,逼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号宋太祖,创造了一个不流血更变政权的奇迹。
说来也奇怪,这传说中的辽汉入侵的百万雄师,在赵匡胤登上皇位之后,竟然无影无踪了。
3
宋太祖刚建国,就平定了好几场叛乱。可他一点都开心不起来,觉得这个新生的政权一点都不稳定。怎么办呢,宋太祖举贤任能,从谏如流,不过这人不喜欢在朝上议事,平日里最喜欢微服私访,没事就突击官员家里来个会谈。这次就突然来到宰相赵普家里,讲述自己的忧虑: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
赵普就说了,皇上你登上了帝位,把兵权都散播在了几个大将手中,想想您自己的经历,兵权是关键啊,只要一切大权归天子,其他人自然不敢觊觎。
赵普的话正中宋太祖下怀,回朝后先把当年他自己夺位时的官职殿前都点检给撤销了,然后就设了个庆功宴,邀请几位掌握重兵开国元勋一起喝酒。
石守信、高怀德等人如期而至。宴会开始之前赵匡胤就说了,大家本是结义兄弟,今天就不要有君臣之见,只聊生活不聊工作,开怀畅饮,一起哈啤。
皇上都这么说了,大家自然放开了,结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宋太祖突然唉声叹气起来。就说,我今日能坐上帝位,全仰仗几位兄弟鼎力相助,你们的恩情我牢记于心,只是做皇帝真的hin痛苦,我是夜不能寐,真怀念当年在地方做节度使潇洒快活的日子。
众大将不解,陛下何为出此言?今天下已定,谁敢复有异心!
听大将们这么说,宋太祖表情愈发痛苦,叹道,我知道你们哥几个对我是忠心耿耿,但你们手握重兵,底下那些将士要是贪图荣华富贵,也做一件黄袍穿在你们身上,这皇帝你们是想不当也难咯。
石守信等人当场就被吓哭了,这可不是演的,是真哭了,刚才还说是好哥们,说翻脸就翻脸了。当即跪求宋太祖指一条明路。
这边宋太祖出口成章,人生,如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只有富贵,才能及时行乐,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去地方做个自由自在的节度使,给自己子孙留点产业,咱们还可以结为亲家,以后就是一家人,互不猜疑,何乐而不为呢?宋太祖不愧是科班出生的,这台词功底,杠杠的。
众大将无可奈何,俯首听命。
第二日各位开国禁军将领就不约而同得了怪病,上书称请求告老还乡,宋太祖含泪送别各位战友,收回兵权,让他们去地方任节度使。不过君无戏言,宋太祖还是很讲义气的,这几位老哥们都得到了重赏,并与皇家结亲。
就是如此简单粗暴,又是不流血的政治手段,在酒桌上的觥筹交错间,宋太祖轻易地免了众人职务,巩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对统一天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宋太祖也不失为一个出色的管理学家了。
不过日后皇权与军权的关系畸形发展,过度的中央集权与对军队的绝对控制,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宋军作战能力也大大下降。以至于宋朝积贫积弱,与辽、西夏、金的战争连连败北,最终亡于这些社会生产力远低于自己的游牧民族,也是令人唏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