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为此,“宁宁”给大家带来几道夏日解暑饮品,让你清凉一“夏”!
酸梅汤
酸梅汤中的两种主要成分是乌梅和山楂,乌梅气味酸平,具有止渴敛汗作用。而山楂具有消食、降脂、化淤功效。酸入肝,两大主料搭配煮汤,不仅有酸甘化阴、生津止渴、解暑作用,还有滋阴养肝、解毒排毒功效。
准备乌梅50克、陈皮5克、丁香2粒、少量桂皮以及适量白糖。将乌梅洗净、去核,与陈皮、丁香、桂皮一起用纱布包好,加一升水,煮开后改小火熬30分钟,放入白糖调味。
注意准妈妈不宜饮用酸梅汤,胃溃疡等胃不好的人要少喝,儿童及胃溃疡患者也要少喝或稀释后再喝,以免对胃造成 *** 。
三豆汤
三豆即赤小豆、绿豆和黑豆。绿豆是夏季清热解暑的常用食材,家里应该常备。赤小豆能够利水消肿,改善水潴留。黑豆虽没有解暑功能,但黑豆的营养价值要高于绿豆和赤豆,可用来均衡营养。煮三豆汤前,要先将豆子泡几个小时,用小火慢熬至三种豆都熟烂,然后饮用。容易胀气的人请勿饮用。
玉米须水
玉米须水非常适合在夏天饮用,除了清热解毒、利尿祛湿之外,还有降血压、血脂、血糖等功效,尤其适合三高人群。
相对于其他解暑汤,玉米须水成本很低,最简单的做法无疑就是煮玉米时连须洗净一起煮,煮到玉米熟,剩下的水就可以喝了,很实惠。
罗汉果山楂茶
取罗汉果1/4个、山楂15克。将罗汉果稍弄碎,和山楂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煮30分钟,去渣留水饮用。可随个人口味调整罗汉果和山楂的用量配比。山楂的酸搭配罗汉果的甘,酸甘化阴,能缓解夏季炎热引起的口渴多饮的症状。有胃肠道炎症者慎用。
百香果青柠茶
准备百香果1颗,小青柠檬2颗,薄荷5克,蜂蜜适量。干薄荷加入开水,静置15分钟后去渣取汁,放凉后取500毫升备用。百香果切开取果肉,青柠檬洗净后对半切开,均放入薄荷水中。此饮品口味偏酸,可根据个人口味添加适量蜂蜜调味,即可代茶适量饮用。
海带绿豆汤
准备海带200克,绿豆200克,陈皮1块,冰糖适量。将绿豆洗净,海带泡水,冲洗掉过多的盐分,然后切丝备用。绿豆在砂锅里煲15分钟后,倒入海带丝,然后放入老陈皮。开中小火煲,水需要加多一点,煮到绿豆开花后,放入适量冰糖,就可以品尝了。
马蹄雪梨桂花粥
马蹄100克、雪梨1个、桂花2克、大米适量。马蹄洗净去皮拍裂,略捣碎。雪梨去皮,去心,切小粒。大米洗净,浸泡30分钟。锅内放入适量清水,煮沸后加上料煲至粥成,最后加入桂花焖泡几分钟即可。适用于夏季烦热、口舌生疮、口干小便短黄者,尤其适用于湿热体质、阴虚体质或反复口腔溃疡的人群。
图片来源于 ***
综合自健康中国、健康时报
整理/编辑:李冰倩
责编:颜文彬
人生之一个FENDI ,竟是喜茶作者 | 曹安浔
编辑 | 张晓玲
“这是我离奢侈品最近的一次”、“之一个全款提货的FENDI”,5月17日这一天,北上广深的时尚潮人们刷爆朋友圈,投入一场盛大的狂欢,只为了那一抹“FENDI喜悦黄”。
这是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与国内新消费品牌喜茶联名推出的一款饮品,在5月17日-6月16日,喜茶在全国千家门店上线这款饮品,一人一天限购两单,口味为芒果、鲜橙、百香果搭配绿妍茶底。
不需要大几千,更不需要三四万,只要19元就能拿下印有“FENDI”字样的明黄色纸袋和杯子,购买38元的双杯套餐,还能获赠印有“FENDI”字样的徽章或杯垫。
只用了一上午,北上广深多家门店的徽章和杯垫就被抢光。“#喜茶FENDI联名#”也在5月17日十点冲上微博热搜,小红书、朋友圈被刷屏,连小米董事长雷军也蹭热度说自己喝了一杯,还转发了小米新款手机与“FENDI喜悦黄”的合照。
这场狂欢直到第二天仍未平息。朋友圈继续有人在分享自己买到的FENDI联名喜茶。毫无疑问,喜茶这波赢麻了,当天售出的订单是往日的数倍,话题度也是超级满分。
对联名的另一方而言,FENDI也收获了出圈的知名度,但要让这些喜茶的消费者们对FENDI有更多认知,去它店里买单,显然是不够的。
很多熟悉FENDI的人对这波联名的之一反应是,为什么和喜茶联名?不觉得low吗?
作为成名于皮草、家具的奢侈品牌,FENDI坚持高奢定位,上世纪末由老佛爷Karl Lagerfeld操刀,《欲望都市》女主Carrie一句“It’s not a bag, it’s a Baguette!”,更是让Baguette(法棍包)畅销不衰,后来推出的peekaboo也成为经典款,过去十年,又有谁没见过FENDI的小怪兽呢?
当然作为奢侈品牌,FENDI单品动辄数万,一个毛毛挂件也要大几千,不是谁都可以轻易拿下的。如今19元竟能get。这也是这次和喜茶联名刷屏出圈的原因。
这几年,FENDI虽然经常搞跨界联名,此前曾和Rimowa、Fila、Beats等合作,而今下沉到大众茶饮品牌,这不仅是FENDI的之一次,在奢侈品圈也是很罕见的。
另一边的喜茶也是联名重度爱好者,本身也有一定的国民度,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中,是奶茶党们的更爱。
此外,喜茶背后的金主L Catterton(路威凯腾)也起了很大作用。L Catterton是全球规模更大的消费私募基金,由消费行业头部私募基金Catterton和LVMH集团董事长Bernard Arnault家族控股公司在2016年共同创立,Bernard Arnault家族持股约40%,在2021年参与了喜茶5亿美元的D轮融资。
也就是说,拥有同血缘的股东,促成了FENDI与喜茶的这次联名。不过,与喜茶的合作,只是FENDI新一轮品牌推广的一环而已。
在联名活动推出的前一天,5月16日,内地娱乐圈再次热闹起来,FENDI在北京百年古寺东景缘举办“hand in hand 匠心艺术展”,将持续一个月,借彝族匠人之手,展示中国手工技艺重新诠释后的Baguette 和Peekaboo 两款经典手袋,还请来了杨颖、宋祖儿、何穗、李沁、陈冲、陈晓等明星站台。
展览还设置了喜茶茶室专区,将在5月19日至6月16日向公众开放,提供合作的限定款特调饮品和茶点。
与此同时,一 *** 国内时尚媒体如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包先生Mr Bags等同步推送了FENDI的这次活动,结合喜茶的出圈大卖,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这是FENDI十几年来在中国的又一次“爆红”。2007年,FENDI曾豪掷数千万人民币,在中国历史文化地标长城居庸关举办女装秀,Bernard Arnault、Karl Lagerfeld等都出席了,当时在国内颇为轰动。
东景缘展与长城大秀,穿越十几年的时光,FENDI也试图延续自己的文化之旅,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占领更多消费者的心智。
这是FENDI蓄势已久的一次亮相。事实上,在过去几年,FENDI在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声量并不高,甚至有些沉寂。
FENDI进入中国的时间比LV、Gucci要晚,受众更多的包包虽然一直在出新,但在Baguette和Peekaboo之后,FENDI一直没有新的爆款包包,远远不及Celine、LV、Chanel;二级市场上除了Baguette,FENDI的东西也不太保值。
来自杭州的momo说,“要不这次联名,我都忘了FENDI这个牌子了,我上一次买FENDI的包还是6年前”。
毕竟如今在奢侈品包包金字塔中,FENDI的认知度不仅低于“包包之王”爱马仕,也低于“三大巨头”Chanel、LV、Dior。
如何在2025年百岁生日来临之际,重现往日辉煌,是FENDI近年的重点。实际上,2021年起,FENDI的创意营销动作就多了起来,如在米兰开咖啡店,在北京、上海做快闪等。
但这远远不够。想要将流量转化为销量,最终还是要靠产品作为转化剂。在一时跟风之后,真正能占领用户的心智还是要靠产品本身,品牌的创意营销可能会吸引到更多人了解甚至走进这家品牌门店,但想让消费者花上数万元消费,还需要过硬的产品力。
FENDI这几年产品创新可谓乏善可陈,没有亮眼的新品可提供,哪怕这次北京的展览也只是在经典款包包上做花样;反观Chanel、LV,甚至Celine、YSL,几乎每年都有爆款新品出街,爱马仕这两年也在不断推出新品了。
最直观的,看品牌是否频繁涨价、门前是否排长队就能知道了。FENDI最多每年涨价一次,也没有门店前大排长队的现象。
FENDI与喜茶的这波联名,以及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毫无疑问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但是否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购买力,以及是否会被反噬:原先的消费者认为品牌调性变了而选择放弃呢?
在掀起社交媒体的狂欢后,FENDI更应该思考的,是持续的产品、调性和文化是否真的能占领用户的心智。
无论如何,在社交媒体时代,奢侈品牌、高奢品牌都难以保持以往的神秘和清高,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在主动拥抱流量,吃下红利了。
跌落凡尘,这是与时俱进的务实,也是适者生存的清醒。
于万千大众尤其是打工人而言,平淡如水的生活里,偶尔泛起一朵这样明黄色的浪花,觉得离梦想又近了一点,也算是有人生的乐趣和奋斗的动力了。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单店日销2000杯,江浙正在热卖!看到一个夏日新爆款天气越来越热,今天来聊一个适合夏天的小众特色品类:
最近,我关注到安徽一个品牌,专做当地传统饮品“冰酒酿”,旺季单店日销可以做到1500~2000杯。
靠这个特色单品,他们已在安徽及周边省市开出180多家门店,而且一路火到了西湖边,在江浙特别受欢迎。
“冰酒酿”到底是什么产品?一起来看!
更高日销2000杯
“冰酒酿”已经火到西湖边
关注到“伟伟冰酒酿”,是在多个博主的旅行种草攻略里:
在“杭州西湖边必买”、“武林夜市指南”、“扬州美食打卡”等高赞热门笔记中,它总是频繁出现。
“夜游西湖后来上一杯,清凉爽快,太惬意了!”有网友分享。
先来看看这是什么产品:
“伟伟冰酒酿”的产品,以冰酒酿为核心,衍生出桂花冰酒酿、 *** 冰酒酿等10余款单品。比如招牌冰酒酿,是酒酿+红豆+低温酒酿纯水的组合,汤汁清澈透明,大半杯都是料,喝起来清凉过瘾。
单杯售价集中在6~12元之间,同时搭配不同口味的藕粉羹售卖。
而了解后我才发现,在杭州、扬州走红的伟伟冰酒酿,并非江浙品牌,而是来自安徽蚌埠。
“冰酒酿”原是蚌埠当地的甜品,天然发酵的酒酿装杯打底,加入新鲜现煮的红豆沙,最后注入冰水,可以用吸管喝,也可以用勺子吃,米酒的香与红豆的甜交织,陪伴了当地无数70后、80后、90后的成长,是他们的夏日标配。
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冰酒酿渐渐淡出大众视野。“将冰酒酿作为品牌主打,也是为了让这份记忆延续。”伟伟冰酒酿创始人徐伟说。
从2012年的流动饮品车,到2017年首家门店落地,如今的伟伟冰酒酿已在安徽及周边省市开出180多家门店。
“夏日销售旺季,蚌埠的旗舰店日销杯量可以做到1500~2000杯,目前这个季节也能做到600~700杯,已开出的门店都是盈利状态。”徐伟介绍。
“冰酒酿”这样一个小众品类,是怎样火起来,还一路火到西湖边的?
这又是一款
具有爆款基因的“童年甜品”
这几年,从地方特色甜品/小吃里走出的爆品一个接一个:
福建的烧仙草,海南的清补凉,广东的油柑汁,兰州的甜醅子,云南的滇橄榄……结合地方特色做产品,也是饮品行业一个经典的爆款路径。
以“冰酒酿”为例,我们来聊聊,什么样地方小吃能出爆款?
1、核心原料受众广+“嫁接”新茶饮元素
“冰酒酿虽然是蚌埠小吃,但受众面很广,几乎没有地区差异。”徐伟说。
冰酒酿中最核心的原料“酒酿与红豆”,都是大众熟悉的食物。
去年夏末,伏小桃推出的传统风味奶油米酒饮与西瓜奶油米酒饮,收获了不少好评,茶百道被粉丝催了很久的桂花酒酿也在今年4月份回归,酒酿在消费者心中一直有非常高的好感度。
相比近年在部分区域流行起来特殊风味的地方饮品,显然“冰酒酿”在产品的推广方面更有优势。
为吸引更多年轻客群,徐伟在传统冰酒酿的基础上,通过搭配芋圆等常见的新茶饮小料进行产品创新,还在菜单设置了“酒酿小料区”,迎合新茶饮用户的“加料”习惯。
2、高效出杯+“实惠”看得见
此外,改造地方小吃饮品,还要考虑其是否具备标准化与可复制性。
伟伟冰酒酿的品类足够聚焦,门店不需要太多原料, *** 过程也十分简单。并且为保证酒酿发酵产出稳定,伟伟冰酒酿已提前搭建工厂。
在门店,顾客点单后,店员只需要加入酒酿铺底,依次加入小料,最后注入酒酿纯水,封口出杯即可,单杯出品时间不超过1分钟。
徐伟介绍,一杯冰酒酿的标准出杯,需要加足半斤料。扎实的用料,匹配上亲民的定价,直观地向消费者传递出“划算”信号,也是冰酒酿受欢迎的原因。
3、配料简单天然+全年龄段覆盖
可以明显感受到,近几年的现制饮品不断在往健康、清爽、低负担、0添加方向发展。
从伟伟冰酒酿的门店评价中可以看到,很多用户都是冲着“配料简单”、“健康天然”而来。伟伟冰酒酿直接将“天然酿造,鲜料现做”作为品牌slogan。
以招牌冰酒酿为例,只加入了经过天然发酵的酒酿,以及新鲜现煮的红豆沙,老少皆宜,新鲜无负担。
徐伟也提到,“从学生到白领,再到宝爸宝妈,还有50、60岁的中老年人,都是门店的客群。”
不论是早期的烧仙草,还是近期走红的滇橄榄汁,自带健康、养生属性的饮品总是更容易被关注。
4、怀旧情结+夏日解暑刚需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喝一杯冰酒酿,是怀旧情绪的释放。
去年夏天,重庆品牌豆吉汤圆奶茶上架生椰绿豆冰汤圆,就被网友评像极了“童年记忆中的解暑神器”。
通过一杯特色饮品打开记忆的闸门,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也能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
当然,如何保证产品持续稳定上新,赋予品类更高的价值属性,也是冰酒酿将要面临的挑战。
不过,冰酒酿在江浙的走红,也给我一个新启发——
新启发:今年饮品店
要做“游客必打卡”的那一杯
最近,全国各地都在升温,加上小长假,三年没有出游的人们,都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伟伟冰酒酿也给了我另一个启发:开发地方特色,成为游客必打卡的那一杯。
江南人的餐桌上一年四季离不开糯米,这也让伟伟冰酒酿成为杭州西湖边必打卡的一杯饮品,从而被更多人看到。
今年,茶饮店做游客生意已是必然。比如前段时间的竹筒奶茶,虽然因食安隐患等问题引发全网大讨论,但它的快速走红,也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一杯带有“城市标签”、“文化特色”饮品的强烈需求。
用一杯饮品打卡一个景点、一个城市,已经是这代年轻人的出游方式之一。比如茶颜悦色,已然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甚至有不少消费者为了喝到一杯幽兰拿铁,专程打高铁飞机前往长沙。
这或许就是当下区域品牌的一个机会:
用承载“儿时味道”、“家乡回忆”的特色产品,注入文化基因,绑定城市文旅。
将门店开进景区、文化街区,不断出现在游客视野里,成为游客手中必打卡的那一杯。
而且,旅行过程中,顾客自发在社交平台写文晒图,相比铺天盖地的同质化营销软文,真情实感的分享也更容易打动人,更容易被传播。
如今的茶饮市场,产品已经十分成熟。
在当下,一个新品类的走红,往往是给人们带来了某种情绪价值,可以是喜悦、是小确幸,也可以是回忆,是童年里的一点甜。
这样看来,“冰酒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样本。
尚赫推出中式草本饮料“赫蒄清”,或成今秋养生新潮流“熬最长的夜,吃最贵的保养品”“咖啡配枸杞,明天能早起”熬夜、加班、外卖等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高强度的生活节奏,是当下年轻人的最真实写照。面对虚弱的身体状况,年轻人的答案不是调整作息,而是找方子“食补”。在小红书上,关于健康食补的笔记超过85万篇,泡着人参、菊花、红枣等中药食材的瓶瓶罐罐成为年轻一代食补大军的“救命水”。
90后、00后的朋克养生,让保养“方子”成为新潮流,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理念也再度“翻红”。在巨大市场需求下,尚赫公司推出植物草本饮料“赫蒄清”,简约、清新的外观和科学配比的食材,将在这个秋天掀起新一轮“中式食补潮流”。
中式草本植物饮料“赫蒄清”
新消费聚焦90后养生
《中国健康养生大数据报告》显示,我国健康养生市场规模已超过万亿元,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费超过1000元用于健康养生,18至35岁的年轻人群占比高达83.8%。巨大的社会压力,无法逃离的996,让年轻人在高强度的生活下格外重视养生。一项随机调查显示,年轻消费者对饮料的期待中,口味独特只能排名第三,最重要的是具备营养、提神、醒目等特点。
在大健康领域发展30年的尚赫公司,今年秋天将上市一款全新的中式草本植物饮料“赫蒄清”。“赫蒄清”历经17700个试验,透过各种自动化平台的导入进行产品研发理念构建。在生产制备方面,经过7道萃取与生物转化制程、100种功效实验平台评估。通过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和工艺提纯制备,对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进行破壁、提取、重组、纯化,促进人体对药食同源草本植物营养成分的吸收。
尚赫公司产品开发负责人表示,这款以“药食同源”为理念的产品,在草本植物的选材上至关重要,更大限度确保原材料的安全和可靠性。“让传统理念搭载现代化的生产工艺,是对药食同源文化的新解读,也是祖国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尚赫对于中式产品的创新挖掘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也是尚赫推陈出新的匠心之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念,可追溯到神农时代。“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在药食同源文化的影响下,采用更加方便的、年轻人喜闻乐见的食品已经逐渐变得触手可及。”暨南大学聂红教授表示,人们对饮料的要求不只是解渴,更加关注潜在的营养以及调整身体的状态,“药食同源”的草本饮品也成为年轻人根据时令节气对补充营养、追求健康生活向往的一种需求,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药食同源的植物饮料买单。
“赫蒄清”汇集7种药食同源植物。
草本饮料对抗“秋燥”
“赫蒄清”植物草本饮料选择在初秋上市,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具备季节针对性的产品。“赫蒄清”汇集7种药食同源植物,包括桑叶液、高良姜汁、薄荷液、紫苏粉、桔梗粉、鱼腥草粉、菊花粉等,温和滋润,清热润燥,对抗“秋燥”。
“秋季气温骤凉,呼吸道也会承受较大压力,人体对‘秋燥’格外敏感。”尚赫公司产品开发负责人介绍,一些常见的秋燥表现为口干、皮肤干燥,以产品配料为例,紫苏可清热润燥,鱼腥草、薄荷清热解毒、清新怡神,高良姜的热性可起到调和作用,在秋凉时节更好地暖脾胃。“赫蒄清”在口味上继承中式饮料的清爽纯粹,且配方杜绝使用蔗糖、色素、防腐剂,颠覆大众对“甜饮料”的既往印象。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中国科协科学传播首席专家范志红表示,没有人规定饮料必须是甜的,我国自古以来主要以茶和白开水作为饮料,没有喝甜饮料的习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甜饮料产品的广告投入,使国民形成“饮料必甜”的思维定式。
2020年全国营养与慢性病调查发现,青少年喝甜饮料的比例持续上升,12-17岁少年含糖饮料经常饮用率为26%,而饮用甜饮料的不良习惯不仅促进龋齿发生,而且增加肥胖、糖尿病和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风险。范志红认为,适合各种人群体质的无数“代茶饮”配方,值得开发利用,这些饮品可以让消费者更多地亲近自然草木的味道,增加钾元素和抗氧化成分的摄入,满足对补水解渴的需求。同时,如果一些原本嗜甜的年轻消费者能借此逐渐摆脱对甜味饮品的依赖,则是额外的社会效益。
随着越来越多新中式健康品牌加入,大健康产业下的植物草本饮料迈入“百家争鸣”的新时期,产品创新为市场带来众多“新物种”,带动品类声量和销量的增长,为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多的选择。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图片来源 企业提供
校对 卢茜
在茶饮、咖啡店爆火的椰子,想“单独出道”在茶饮、咖啡店爆火的椰子,现在想“单独出道”。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何沛凌,编辑:景雪。
刚刚过去的4月,一批椰子饮品面市。奈雪的茶推出了“霸气龙井蜜瓜”(含生椰乳),书亦烧仙草上新“生椰桑葚莓莓”,茶百道上新“椰子雪糕红茶”,古茗也有推出“西瓜椰椰”“清补凉椰椰”……
可以说,现在椰子类饮品几乎已成为茶饮店的“标配”。
与此同时,一些椰饮专门店也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比如3年内开出200多家店的椰不二、创立不到2年开出200多家店的口口椰、深耕珠三角的蔻蔻椰等。
阵阵“椰风”之下,有不少观点认为,椰饮专门店未来可期,或能跑出像柠檬茶专门店一样的市场规模。
“椰风”阵阵,椰饮专门店兴起
毋庸置疑,椰子已成为近几年饮品行业的“黄金配角”。
根据咖门《2022中国饮品行业产品报告》,椰子使用频次在取样的40个茶饮品牌中占据首位,比排在第二的草莓多了108次;在统计样本中,有92.5%的品牌都上新了椰子元素产品。
事实上,早在2018年前后,瓶装即饮的椰汁饮品火爆畅销之时,个别茶饮店就看中了椰子的独特风味,开始使用椰子水来调制饮品。但在这一时期,椰子元素在整个茶饮行业还处于刚冒头阶段,并未引起大家的关注。
2021年4月,瑞幸的“生椰拿铁”面世,上架不到一个半月卖出42万杯,一年后卖出了1亿杯。生椰拿铁的火爆,彻底带“飞”了椰子饮品。
△图片来源:瑞幸咖啡官方微信截图
随后,这股“椰风”也从咖啡领域,迅速“刮”到了新茶饮领域,喜茶、奈雪的茶、茶百道、CoCo等茶饮玩家纷纷推出椰子新品。椰子,开始成为饮品行业的“流量密码”。
在茶饮品牌纷纷押注椰子水的同时,一些现制椰饮专门店也开始涌现。
2020年,椰不二在郑州开出首店,推出以椰子为主题的植物基饮品,目前在全国已有250+门店。
同年,蔻蔻椰在深圳创立,主打鲜萃椰子水,推出系列以椰子水、椰奶为基底的现制茶饮。
△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此外,广州的茶大椰,成都椰几的水,长沙整椰椰、椰蹦蹦,上海椰呀呀,安徽口口椰,北京好运椰LuckHaHa等现制椰饮专门店陆续出现。
红餐大数据显示,2021年创立的茶大椰目前拥有50多家门店,立足广深的同时也在向北京、江西、安徽等区域扩张,仅5月上旬就新开了14家门店;2022年才创立的口口椰,以安徽为大本营,如今已有200多家门店。
备注:
表格统计的“品牌成立时间”由红餐网综合企业官网、企查查信息汇总而成,仅供参考。门店数采集时间截至2023年5月25日。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资本对现制椰饮品牌也颇为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2021-2022年间,与现制椰饮品牌相关的融资已有十余起。其中,2020年成立的蔻蔻椰已连获2轮数千万元级融资;好运椰LuckHaHa也于今年4月宣布完成三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数千万元。
椰饮专门店,不止卖椰子水
不难看出,椰饮专门店已经成为新茶饮市场的一股新势力。
这些椰饮专门店凭什么在市场立足?相较其它茶饮店,椰饮专门店又有何不同?近期,红餐网走访了广州地区的部分现制椰饮门店,从中一窥它们的经营现状与策略。
从产品方面来看,广州市场上的椰饮专门店多为椰子产品集成店的经营模式,除了售卖椰子水、椰子复配的咖啡或奶茶、椰子汁等饮品外,还售卖整颗椰蛋、椰子冻等类甜品。
△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一些品牌还围绕椰子研发出了颇为创新的饮品。比如椰几的水,今年4月推出了一款“酸嘢鲜椰肉”。“酸嘢”是广西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一般是将萝卜、黄瓜等时令果蔬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味道咸酸辣爽。椰几的水将椰子饮品做成“酸嘢”,让清爽甘甜的椰肉拥有了全新的酸辣咸甜风味。
此外,很多椰饮专门店也借鉴新茶饮的思路,在茶味、小料上下功夫。
像椰不二今年4月推出的“茶味春会”轻乳茶系列饮品,就将椰子水基底与乌龙茶、茉莉花茶等多种类型茶底进行了融合。不少椰饮店还在椰饮产品中加入了诸如马蹄、芋圆、牛油果等热门的水果、小料。
最后,椰饮专门店的品牌定位也越来越细分。例如,蔻蔻椰主打“鲜萃椰子水”,产品以椰子水及基于椰子水调配的饮品为主;茶大椰定位椰子茶,专注于将椰子与鸭屎香单丛、山骨大红袍、茉莉龙珠、白桃乌龙等各类茶底创新性地结合,形成了“鲜椰乳,原叶茶”的产品特色。
越来越多椰饮专门店从更小的切口切入,构筑自己的差异化特色,有利于形成“喝某款椰饮到椰饮专门店”的消费认知,也让整个椰饮赛道更加多样化。
打造“新式椰饮”,还有绕不开的难关
某连锁茶饮品牌运营负责人黄涛(化名)表示,现制椰饮赛道正在扩容,未来有潜力成为类似柠檬茶一样的细分、热门赛道。
但是,做大做强非一日之功,目前现制椰饮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需要克服。
椰子水作为植物基饮品,天然富含电解质、含糖量较少,对消费者而言负担更轻。椰饮专门店们普遍也都打出了新鲜、健康的口号,可以说这是椰饮专门店更大的优势。但是,要保证新鲜、健康并非易事。
△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比如,一些门店为保证新鲜,使用新鲜椰子 *** 饮品,当场打开、现场 *** 。然而,红餐网注意到,在这些门店内,服务员现开椰子时所使用到的工具经常没有进行及时的清理或消毒。一些操作不熟练的员工,在开椰子时还会将椰壳、碎屑等杂物掉落于操作台面,乃至椰子水中,存在食安隐患。
对此,有业内人士也表示,现场开椰对门店而言,很难标准化操作,影响出品的效率,且贮存整颗椰子会比贮存椰子水花费更多的空间和资源。更重要的是,现开的椰壳还会产生额外的卫生处理费用,导致椰饮专门店的经营成本增加。
也因此,目前大部分椰饮专门店都倾向于使用锁鲜的椰子水来 *** 饮品。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新鲜椰子还是锁鲜的椰子水,最后都得回到椰子供应链上。据了解,目前,国产椰子还无法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椰子供应主要依赖于进口。
中国农业信息网显示,海南年产椰子约2.5亿个,但全国每年市场需求量高达26亿个,主要的椰子供应仍依赖于东南亚进口。海南作为国内椰子的主产地,椰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9%,仅能满足国内不到10%的市场需求。
供应方面的短板,直接导致市场上大多数椰饮品牌的客单价普遍偏高。综合红餐大数据、大众点评以及椰饮专门店的菜单,我们发现目前椰饮门店客单价普遍在20元以上,像蔻蔻椰客单价在25-30元,整椰椰在22元左右,茶大椰在22元左右。
就门店售卖的单品而言,30元左右的椰饮单品比比皆是。
△图片来源:美团外卖截图
“如今,新茶饮都朝着性价比的方向发展,而椰饮专门店的产品价格却还普遍‘偏高’,这会直接影响到复购。部分椰饮品牌迟迟难以打开更大市场,某种程度上也是受限于客单价。”某茶饮连锁品牌创始人李翔(化名)如是说道。
在李翔看来,椰饮专门店想要达到如柠檬茶那样的规模,恐怕还需要一段时日。
封面图来源:红餐网摄
中国茶‖茶园、茶山、茶林,内附绝美图片(14张),推荐横屏观赏(图片来源:星球研究所,视觉中国)
茶叶源自西南,蜿蜒于青翠山峦之中
云南普洱景迈山茶园
茶叶席卷江南,依偎于粉墙黛瓦之间
安徽黄山的徽派民居与茶园
茶叶点缀华北,排列于碧海蓝天之际
崂山绿茶茶园,位于图中云瀑下方
茶叶甚至冲上高原,与雪山苍穹为伴
四川贡嘎山下的茶园
数百万年前,野生茶树从西南地区起源。这里雨热丰富,山势起伏、森林广布。
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
云贵川地区,地势陡峭,落差巨大。
为茶树演化创造条件,树型叶型逐渐多样化。其中的灌木型小叶种,在更加抗寒的同时,也更易于人类栽培。
贵州平坝樱花茶园
在神秘的古巴国,也就是川东重庆一带,有人开始用茶叶煮水喝????????。
茶氨酸减压益思,咖啡碱提神醒脑,令人欲罢不能。
后来秦国攻占巴地,茶开始以饮料的身份???????????????,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四川成都蒲江成佳茶园
长江中下游丘陵广布,云雾天气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积累氨基酸,盛产优质小叶种。
从汉代到晋代,趁着南方饮料市场的空白,饮茶之风从巴蜀吹到江浙,攻下江南可谓轻而易举。
浙江杭州西湖龙井茶园
在温暖的唐代,北方人也已经能喝上当地的茶。这是因为气温上升,降水增加,茶区大幅北扩。
在如今的北方,部分产地在唐代就已崭露头角,譬如河南信阳。
河南信阳的茶园
公元805年,最澄和尚返回日本,不仅带回127部佛经,还带回一些茶籽,并把它们栽种在京都比叡
他为嵯
后来茶叶在日本一度沉寂,到了两国关系回暖的宋朝,茶叶再次代表中国,对日本进行了一波“文化输出”。
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抹茶道,就是这一波文化输出的产物,而它的源头,则是宋代的“点茶法”。
位于日本京都的宇治茶园,位列日本三大名茶的“宇治茶”起源于比叡山附近的京都府宇治市
炒青法传入福建。
明代后期,传说某次军队进驻武夷山桐木村,茶农慌忙躲入山林。采摘后竟忘记将鲜叶及时炒青,夜间茶叶已然发酵。
这一绿茶 *** 中的致命错误,竟成为红茶诞生的灵感起源。
福建武夷山市的正山小种茶园,正山小种是中国红茶始祖
清代中期,介于红茶与绿茶之间,武夷茶农还创制了一种新茶类——乌龙茶。
既继承了红茶的萎凋,也保留了绿茶的炒青。
相较于红茶在东亚和南亚的广泛种植,乌龙茶的主要产区仅限于福建、广东和台湾三省。
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岩茶茶园,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一种
西部人民也没闲着。
唐代以后,茶马贸易逐渐拓展至 *** ,川滇与 *** 之间的茶马古道兴起。
*** 林芝易贡茶场,这是世界上海拔更高的茶场;如今青藏高原也能种茶
千年回首,无数饮品被岁月湮没。
唯独茶叶,从未被时代所淘汰,反而始终引领潮流。
恩施鹤峰茶园
【后记】
中国是茶树的故乡,中国是野生茶树发现最早、最多的国家。
茶,始于神农时代,与中华文化相伴已走过数千年的历史长河。
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逐次传播开来,最终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所以,茶的传播史,分为国内及国外两条线路。
但万途归宗。中国茶为地球人的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茶茶祖是神农,神农也是世界茶的茶祖。
风口过后的爆款网红饮料,都走向哪了?随着气温逐渐上升,便利店里的冷柜又热闹起来。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是一场无声的饮料大战在上演。
最近一两年,冷柜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流量明星”——把一整根人参塞进瓶子里的一整根饮料,电解质水的头部品牌外星人,还有蹭着国潮热度再度翻红的汉口二厂汽水,同样以新中式风格打开市场的好望水等等;甚至在新茶饮领域建立了品牌认知的喜茶与奈雪的茶也闯入瓶装饮料赛道,渴望将网红流量持续变现……
瓶装饮料是消费空间最为灵活,渠道分布最为广泛以及消费门槛较低的消费赛道之一。这也就是为何,这一赛道永远热闹不已,网红更迭。
这些更迭变化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铁打的货架,流水的网红
事实上,所有网红产品走红靠的都是抓住了用户某种需求,用户需求是多样的,不抓住核心的那个需求,被消费者忘记就是它们的宿命。
“熬最晚的夜,喝最补的水。”去年在罗森等便利店中一款叫做“一整根”养生水成为爆款出圈,就是年轻一代生理需求成就的网红饮料。“一整根”里面包括了长白山人参、杭白菊以及茉莉花,标签近看的话下面还有带着一排小字“熬夜水”。
于是,不少用户称出于一种猎奇的心态买了一瓶尝试,也有人在一整根中加入枸杞、山楂、枣等材料自制一份十全大补水,力求养生续命。就口味而言,事实上一整根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像在喝加了糖的中药,也有人表示参味的清香助力打工魂燃烧。
但这款产品到了2023年却讨论度锐减。事实上,熬夜水这类养生功能一定程度上也是“伪需求”,早在2020年同仁堂就出过一款大补的熬夜水类产品,一经推出也是成功刷屏,但如今也讨论寥寥。年轻人的购买行为已经说明了,熬夜之后他们能想到的还是 *** 。
而它标榜自己的为“熬夜水”,却又不像同仁堂推出相关产品熬夜修复产品那样,具备中医保健品所具备的复方医理——噱头之下,其实难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品牌调性、市场营销等等,在定位策略上如主打怀旧、情怀等品牌也容易在短时间内引爆。
过去一两年里比较成功的案例便是汉口二厂。汉口二厂汽水源起于2017年一场复刻武汉老牌国货“二厂汽水”的线下活动,随后这个品牌便通过以“国货”“国潮”这样自带流量的话题迅速建立起认知后,快速在线下铺货打开市场。
虽然它的价格带位于6-10元之间,高于市面上所有主流的汽水饮料,但怀旧所带来的溢价很快就被年轻一代埋单——上市一年之后它的销售额达到了9000万元;第二年即2019年这个数字冲到了3亿。
但它同样也逃不开“出道即巅峰”的命运。
从传播声量来看,进入2023年以来,媒体上鲜少看到关于汉口二厂的动态报道,人们对于它的关注更多停留在了2021年前后,并且3亿销售额的数字在此之后就没有更新过;从资本层面来看,汉口二厂在2019年实现了数千万元的战略融资,并在2020年获得A+轮的融资,但随后这个品牌再无公开融资消息。
汉口二厂逐渐式微的原因在于,“国潮”趋势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延续持久,且年轻一代对于新事物的追求要远大于怀旧。更何况集体回忆那么多,也并不只是某一家汽水,如大白兔奶茶的奶茶,娃哈哈AD钙奶的跨界产品,也都曾掀起过流量狂潮,但也褪去凶猛。
这些流水般出现又逐渐消失的网红,事实上仅仅是猜中了一两个带着流量的话题点,但这些话题点都无法成为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因此在话题热度褪去之后,产品也就逐渐暗淡。
网红如何长红?
回望商业社会中那些成为经典的产品,它们光环常驻的原因事实上并不是流量。
在电视广告是黄金渠道的年代里,纽约麦迪逊大街那群广告狂人根本不知道“流量”与“网红”的概念,他们只是通过创意来告诉消费者产品的核心功能是什么,随后成就了许多经典饮料与罐头产品。
这个道理放置社交 *** 发达的今天依旧见效——成为网红只是让产品有机会被看见,这是活下去的之一步,若一款网红产品不解决用户核心需求,健忘的消费者迟早会忘记你。
在农夫山泉最近的财报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案例——东方树叶。
或许许多人都想到不,10年前被消费者评选为“史上最难喝的饮料”如今已经成为农夫山泉的第二增长曲线。从农夫山泉2022年财报中看,包装饮用水产品收益为182.63亿元,较2021年增长7.1%。而茶饮料产品收益为69.06亿元,较2021年增长50.8%——茶饮料的增长已经远超饮用水。
而东方树叶刚推出市场时,中国的年轻人还不喜欢喝无糖饮料。但随着十年来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无糖茶的风口已经不断变化,“伪需求”变成了“真需求”,喝到健康的、有味道的水成为了年轻消费者核心的需求之一。自此,东方树叶一下子乘风而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把视野从十年前拉回来,市场上还有一个品类与无糖茶赛道颇为相似,那就是电解质水。
电解质水这个品类事实上也在中国市场沉寂多年。最早一批把电解质水带入中国市场的是日本大冡制药株式会社旗下的宝矿力水特。这个品牌在日本已经拥有20多年的电解质水的生产经验,2002年它在天津建厂,次年将产品投放入市场,让中国消费者完成了电解质水的认知启蒙。这些消费者,也是中国市场电解质水的之一批种子用户。
2年前,元气森林推出了国内之一款主打电解质水的品牌外星人,潜移默化地布局这一市场。它所看好的机会空间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推动之下全民健生的运动风潮,以及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而事实也证明了外星人的判断是对的。
在2022年年末的特殊时期,这款产品爆了。电解质水的爆红来源于疫情时官方信息中都提到了这一品类,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提到的“一般治疗”中有提到“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
12月13日, *** 搜索指数显示,电解质水搜索较前日暴增7500%,在京东、 *** 等多个电商平台,外星人等一度卖断货。财联社的报道称,当时据元气森林统计,外星人电解质水在电商平台的单周销量环比提升1327%。
事实上,如东方树叶和外星人这样具有大单品潜力的网红产品它们所具备的共性是,在流量与风口到来前,就已经颇具前瞻地捕捉到了市场趋势的变化,并且做足了准备。
所产生的消费惯性并不是流量所带来的,而是产品能够切实满足所需。当他们因为需求而选择复购,也最终才能成就一个网红产品持续长红。
一位北京的饮料经销商称,在他所接触的线下渠道里,目前电解质水赛道中外星人要比第二名的销量有近10%的差距。此外,哪怕在疫情特殊时期过后,外星人电解质水也保持了良好增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电解质水赛道,国产新秀能不能持续“网红”?
网红也有烦恼。
在外星人引爆了电解质水赛道之后,这一赛道似乎一夜之间成为了饮料新风口,本土饮料品牌也纷纷在生意上布局电解质类产品,尝试着成为下一个网红的可能性。
旺旺、东鹏特饮、盼盼和今麦郎等都纷纷进入了该赛道。1月10日,东鹏饮料宣布推出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旺旺推出电解质水产品“小小罐军”,盼盼此次推出的“豹发力”电解质水,不单独售卖,而是和黄桃罐头捆绑销售,蹭流量意味明显。
此外一些投机商开始向市场上投放假冒伪劣的山寨产品。
例如市面上开始出现“外星空”“遇见外星人”和外星人品牌擦边或接近的产品出现;而各类酷似外星人包装的饮料更是层出不穷。在小红书平台上,也有消费者爆料称自己买到了假冒伪劣的外星人产品。
但毫无疑问,这些假冒产品会逐渐被市场淘汰。
因为一个赛道从网红爆发期走向成熟期的标志,往往是产品更具有市场认可度、专业能力更强的品牌涌至头部,市场行业不断集中,投机参与者与假冒品牌逐渐被市场淘汰。
从数据上看,目前头部品牌的排位已经初见端倪。欧睿数据证实“外星人电解质水全国销量领先”。同时有权威调研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得出,外星人电解质水诞生两年市场份额占到了47%,业绩12.7亿,吞去电解质水大半江山,位列赛道之一,日资品牌宝矿力水特发展多年后业绩仅6.42亿,掉队至第二。
除了聚焦具体品牌,也可以说明市场规模在这几年的变化,在2022年有了50%的涨幅,赛道总产值达27亿元。
事实上,外星人有着流量网红的特质——配方上0糖0卡“网红标配”,外星人也早已布局;风味上快速追随着市场审美,例如,荔枝海盐这类现制饮料中爆红的风味也被融合进电解质水中。
外星人这样一个新锐品牌弯道超车了一众功能饮料前辈,背后的原因除了“网红”特质,更重要的还是踩在了中国消费者对功能饮料的需求正在巨变的历史节拍上。
火爆一时的外星人电解质水如何才能真正找到长期主义的道路?答案也许是本地化,以及突破更多细分场景。
我们国家地域广袤,全国各地饮食本就多样化,有些难以改变的高钠饮食习惯,再加之电解质水的饮用往往与运动、瘦身减脂场景挂钩,这时国外的高糖电解质水显然就不如低糖无糖、低钠的国产电解质水合时宜了。
正是未注意到这些本地化的隐秘细节,外资巨头们纷纷掉队,外星人才有了需求缝隙的机会,拿到了一张小小的入场券。
一条鲶鱼搅动了沉静多年的电解质水市场,越来越多消费者在拓展「功能饮料」的饮用场景,这也是电解质水品牌们一直以来的渴望:
宝矿力水特在日本宣传崛起正是因为提出“晨起、沐浴、感冒、工作时都可以饮用”;
农夫山泉针对偏好无糖的低强度运动的人群推出了尖叫青橘味0糖等渗款;
拿到了入场券的外星人,野心更大。除了基础的0糖款之外,也推出了包括更适合专业运动的电解质水pro在内的矩阵产品,企图在产品矩阵中构建自己的“新王领地”。
战至中场,新玩家们纷纷入局,老玩家们不敢松懈,每个人都把注压在了「电解质水能够突破运动场景」,渴望更丰富的饮用场景会带来更高的行业天花板和盈利空间。
而暂居电解质赛道之一的外星人,虽然曾捕捉到了意识之外的新洞察,取得先发优势,但也很容易被巨头们复制,之一的位置注定坐得并不安心。试图摆脱网红身份的外星人,正在寻找长期主义的道路。
来源:界面新闻
爆料、 *** 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太热了!这几杯夏日养生饮品你值得拥有夏天来了,广州也进入了烤箱模式,解暑降温,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今天,导报君就教大家 *** 几款比煲汤更方便 *** ,还能解暑降温、生津开胃的养生饮品!
酸梅汤
冷热皆宜,生津止渴
“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李荣浩演唱的《乌梅子酱》带火了乌梅的周边产品。事实上,乌梅就是我们常吃的酸梅,也就是酸梅汤的原材料之一,其酸甜的滋味,惹人生津。
从营养成分上来说,酸梅汤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等。尤其是维生素B2含量极高。中医还认为,酸梅汤能平降肝火,还能帮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
材料
乌梅30克,陈皮10克,干山楂片30克,甘草5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将乌梅、陈皮、干山楂片、甘草洗净后浸泡半小时;
2、将浸泡好的材料连同浸泡的水一同倒入锅中,将水加至1.5-2升,大火煮开;
3、煮开后转小火煮40分钟关火,加适量冰糖搅拌至融化后,焖10分钟;
4、用纱布过滤掉渣即成,还可以撒些桂花干增添香气。
广东清补凉
料多味美,消暑祛湿
用银耳、红枣、薏米、莲子、芡实等食材煮成的清补凉,是广东人的四季味道,天冷了可以煲成肉汤,夏天又可以做成清润的甜汤~
夏季湿热、闷热,不妨来一碗清补凉糖水,清热消暑又祛湿,还口感清甜,老少皆宜。
满满一碗全是料,喝起来很是满足。夏天不喜热饮的小伙伴,也可以把清补凉糖水放冰箱中冰一会儿,要喝时提前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几分钟回温后再喝。
材料
银耳半个,红枣约8颗,桂圆20克、枸杞10克、薏米20克、山药10克、玉竹10克、莲子10克、沙参10克、芡实1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银耳泡发2小时,泡软备用,其他材料洗净备用;
2、银耳撕碎后凉水下锅,水微微沸腾后用汤勺搅拌半分钟;
3、加入其他材料(除了枸杞和冰糖),中火煮10分钟后转小火;
4、小火慢煮1小时,至所有材料软熟后,加入枸杞和冰糖,盖盖子煮10分钟(中途偶尔搅拌,防止粘锅);
5、关火后继续焖10分钟即成。
海南清补凉
椰香十足,冰爽消暑
说到清补凉,不少小伙伴还会想到海南风味的清补凉。和广式清补凉的配料有些相近,但做法和吃法大不相同。
海南清补凉的汤底为椰奶(或椰子水、糖水),再吃的时候加入红豆、绿豆、薏米、通心粉、冬瓜薏、莲子、红枣、新鲜椰肉、西瓜粒、鹌鹑蛋、凉粉块、薏米、芋头等配料搭配即成。
配料被椰奶包裹着,顺滑浓郁,在燥热的夏夜,在吹着海风的椰子树下,来上一碗满料的清补凉,别提有多惬意了。
同时,清补凉的食材中包含五谷杂粮、蛋、水果、奶制品、椰肉和椰汁等,既含有优质蛋白质,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材料
椰子一颗,牛奶适量,绿豆、通心粉、薏米、西米露、冬瓜、薏米、百合、银耳、桂圆肉、莲子、西瓜丁、葡萄干、菠萝丁等根据个人喜好搭配。
做法
1、将不能生食的绿豆、薏米、百合、银耳等分别煮熟,捞出控水(注意别煮太烂);
2、可直接食用的食材洗净、切丁;
3、椰肉取出、切丁,和牛奶以1:3的比例混合,用料理机打成椰奶(或购买现成的包装椰奶),冰镇片刻待用;
4、吃的时候,自己选食物加入椰奶中,淋适量椰子汁(或红糖水),再放少许嫩椰肉即成。
炎热的夏天,喝一杯冰凉的饮料是不少人的消暑方式,诚然,冰凉的饮品能让人体内的温度快速降低,但若是没掌握喝冷饮的正确方式,恐怕降温效果差,又伤身!
01
刚起床别喝
早晨起床喝杯温开水,是国人从小到大的习惯,人体也自然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若是早晨起来直接喝冰水,很容易引起肠胃血管收缩,进而影响消化。严重的话还会出现肠胃痉挛,长此以往,还容易引起胃病。
02
运动后别马上喝
锻炼后,体温上升,这时大量喝冷饮对消化道是一个强冷 *** ,会引起消化道强烈蠕动,容易产生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同时,冷热的急剧变化会使胃部血管突然收缩,次数多了就会引起消化吸收功能失调,造成消化不良或其他疾病。
03
冷饮热饮不宜交替喝
喝冷饮后立刻喝热饮,这种自以为中和的 *** ,其实是错误的!
冷热交替不仅对牙齿是种考验,也对胃肠道不利,容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
04
冰箱拿出的别急着喝
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通常只有2℃-8℃,而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 *** 后,易导致生理功能失调。
刚从冰箱拿出来的饮品,更好放一会儿再喝,也不要喝太快太多,特别是有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要注意。
你学会了吗?
今日话题
如何劝年轻人少喝冷饮?
文 | 全媒体记者 林芷汐
图 | 图源 ***
编辑&排版 | 全媒体编辑 木夕
生活中这7种小钱,再穷也别贪便宜花,又没意义又浪费,越省越穷你家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看似很便宜的“小钱”,但买来后却不实用又浪费的呢?
下面咱们要说的这7种小钱,每一个单独拿出来看都没什么,但都堆在一起的话就会有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感觉,不知不觉掏空了你的钱包,让你越省越穷。
今天,我就和大家总结一下生活中这些不建议去花的小钱。
一、街边两元店的廉价小物
有很多廉价小物你看似便宜,但由于选材用料很差,既不耐用又不一定环保,我就在街边两元店里看到过很多劣质生活用品,从手机壳到锅碗瓢盆再到饰品。
如果不是必要的话,建议真别图便宜去买,有时候你买一个稍微贵一些的,就顶上仨这种劣质货,时间和金钱成本都不值当。
二、自动续费的各种会员
我之前也是图便宜,开了各种会员的自动续费,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大多数人心里预设的都是之一个月的价格,到第二个月涨了以后选择性忽视,结果导致越开越多,这些费用也水涨船高,真遭不住啊!
三、需要长期坚持的东西
需要长期坚持的东西,如果太多的话,大部分都会浪费掉,我举个例子,就拿健身房的年卡来说,有时候你看着它优惠很多,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去不了几次,又比如一些需要长时间用却又不是很重要的服务,交了钱忘了去的大有人在。
四、街边小摊的随手花费
有人上下班路上很喜欢路过夜市,随手买件便宜的T恤、小首饰,或者是每天路过奶茶店来杯奶茶之类的,其实自己就是享受这种消费的欲望,而不是必要去买,但买来的这些东西又派不上太大用场,久而久之,白花了很多钱。
五、警惕情绪性消费
生气的时候——暴饮暴食,开心的时候——暴饮暴食,和男女朋友吵架了——买买买!这些情绪性消费的行为有没有在你身上出现呢?一时的情绪失控,换来的可能是好几个月吃土,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种行为显然不太妥当。
六、强行凑满减买东西
家里用到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者是各种零食和消耗品,真的劝大家别盲目囤货,凑满减买更多,或者是其它一些压根不需要,单纯为凑而凑的东西,它们不仅没有实用性,反而会挤占你的生活空间,得不偿失。
七、时刻都需要犒劳自己
最后,说一个很多人身上都有的行为,就是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犒劳”一下自己,比如周末了吃顿大餐、工作加班太累了去消费一下,或者是发奖金了买个包包手表……这种看似合理的消费,实际上也在一步步诱导你进行没必要的支出。
总而言之,上面这7种看似很小的花销,实际上正在掏空你的钱包,建议大家别去做这些没意义又浪费的事儿,否则你以为的省钱,只会让你越省越穷!
(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9块9价格战之后,新茶饮内卷开始聚焦上游奶源?从“9.9元价格战”到冲刺“万店俱乐部”,疯狂内卷的茶饮品牌又将目光投向了上游奶源。
9月4日,喜茶推出了一款新茶饮专用真牛乳“3.8源牧甄奶” ,同时还发起了“千万真奶补贴”活动,向用户发放150万张相关产品“第二杯半价券”,总价值1000万元以上。
目前仅一款产品使用专用真奶
针对此次真牛乳升级,喜茶方面表示,这是新茶饮品牌跨界乳品行业做牛奶的一次全新尝试。
所谓的“新茶饮专用真牛乳”究竟有何不同?
原料方面,喜茶强调100%生牛乳,不含植脂末和添加剂,减少了奶腥味和蒸煮味,且蛋白质含量为3.8g/100mL,比国标要求高约27%(与国标GB25190中蛋白质含量更低指标对比)。
奶源方面,3.8源牧甄奶有限定牧场,且采用荷斯坦奶牛。生牛乳产出后,会之一时间运送到工厂,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6摄氏度。
技术层面,喜茶则声称3.8源牧甄奶运用多项权威认证杀菌工艺,采用避免蒸煮味膜分离技术,同时经过至少50项指标检测,确保安全与品质。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红餐网留意到,目前这款3.8源牧甄奶仅用于喜茶的“烤黑糖波波牛乳”。
从社交平台反馈来看,有上海网友表示,其公司附近门店,包括烤黑糖波波牛乳在内的浓郁牛乳茶系列饮品均已售罄,而平时这一系列的产品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少网友表示“希望像喜茶真奶补贴这样内卷可以更多一些”“其他茶饮品牌要向喜茶看齐”……也有网友评价称“牛乳味太轻了,应该重一点。”
还有部分网友认为,这种蛋白质含量3.8g/100mL的牛乳,在乳饮行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光明旗下的优加、伊利旗下的金典、蒙牛旗下的特仑苏等品牌,早已有相关系列的产品。
夹在“花钱升级原材料,降价玩转9.9”中间的新茶饮
红餐网注意到,喜茶升级真牛乳早已有迹可循。
企查查工商信息显示,今年4月18日,喜茶 (深圳)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已申请注册“源牧甄奶”商标,国际分类为食品,当前商标状态为申请中。去年6月9日,喜茶还联合《中国消费者报》发布了《现制奶茶品质奶原料使用倡议》,呼吁和倡导行业使用真奶。
不止喜茶,今年以来,各大茶饮都在奶源品质上猛下功夫。
7月24日,茉沏将部分产品奶基底升级为天然鲜牛乳,实现0植脂末、0反式脂肪酸、非氢化基底乳。
8月初,霸王茶姬宣布在超2000家门店投入使用全新基底“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实现 “0奶精、0植脂末、0氢化植物油”。
8月17日,茶百道推出真鲜奶茶系列,强调无奶精、无植脂末、无反式脂肪酸。
各大品牌一边花钱升级原材料,一边又将价格卷到了9.9元。
奈雪的茶推出“周周9.9元”活动;喜茶则是在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上线了9.9元的特价团购。包括沪上阿姨、书亦烧仙草、茶百道、甜啦啦、益禾堂、丘大叔等多个品牌也纷纷推出了“9块9喝奶茶”的活动。
不过,新茶饮品牌们大都有意无意地将9.9元的产品与原材料升级的产品区分开来。升级了奶基底的产品,大多未参与9.9元相关的活动。大部分品牌只有在推新周期,才会开展限时优惠活动。
△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以喜茶为例,前不久其“天青雨”产品上新期间,曾在美团开启9.9元特价团购活动。而此次针对使用了3.8源牧甄奶原料的产品,只发放了150万张第二杯半价优惠券,优惠力度与9.9元相比差距不小。
有业内人士直言,“三零”系列产品很难参与9.9元活动主要是成本的问题,即便是纯茶饮品,卷到9.9元也面临不少的成本压力,更何况是升级原材料的产品。
如其所言,新茶饮产品基础的原料有奶、茶,还有各种鲜果和小料,每一类原料又有多种类型,在多种原料构成,且保障品质的情况下,新茶饮要把价格打到10元以下并不简单。
除此之外,除了蜜雪冰城外,新茶饮赛道尚未出现第二个万店品牌,上游供应链的议价能力也相对有限。
新茶饮“内卷”大战还将持续,夹在中间“一边升级一边降价”的各大品牌们,脸上写满了焦虑。
(作者:红餐网李金枝;编辑: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