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几年的工夫,东北辽东半岛中部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突然火了起来。
它有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鲅鱼圈 。
在微信的朋友圈,经常可以见到有人发几张鲅鱼圈的照片,或搔首弄姿,或翻蹄亮掌,无非是向朋友传递一个信息:我去鲅鱼圈了。
路上也经常听见这样的对话:
咋好几天没见到你呀?
我旅游去啦。
啥地方啊?
我去鲅鱼圈了!
鲅鱼圈,隶属于辽宁营口市,官方的叫法应该是鲅鱼圈区。因为拥有96公里的海岸线的天然资源,所以让这个历史上曾经的小渔村成为东北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大量的东北人集聚于此,在自家门口的旅游景点开心地玩一次。
因为距离近,所以费用不高,比较符合东北人的消费能力。你可以乘坐动车,在鲅鱼圈站下车,花费也不多;你也可以乘坐绿皮车,在熊岳下车,也就是几十块钱的事。而且这个地方的食宿也很便宜,丰俭由人,玩几天,花不了几个钱……怎么搞的,让我这么一说,像是给人家鲅鱼圈做免费广告似的。
打住,不说了,还是说“风花雪月”吧。
我去鲅鱼圈那天,正值燥热天气,游人很多。感觉游人多是当地居民,他们拖儿带女,来海滩寻找一份清凉的。好多人都赤着脚,在海滩上散步或是陪孩子戏水。
鲅鱼圈更好看的地方就是山海广场。山海广场占地约10万平方米,分两层,一层是月牙湾海滨浴场及商业网点,二层是由绿化带、景观喷泉等组成的观海平台。
山海广场有许多雕塑,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十二生肖雕塑。这儿的十二生肖雕塑与我们平素熟知的十二生肖大不一样,它们都是海洋中的动物,堪称广场上的一大亮点。
这是十二生肖雕塑之一的戌狗,对应的是海中的海狗。
有人说,海洋是人类的故乡(也有人类第二故乡的说法),大概是因为如此,人们对大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
我们的上一辈,有许多人一辈子没见过大海,或者只能在电影和画报上一睹大海的容颜。
这绝非危言耸听。
在那个并不遥远的年代,人们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想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且不说经济上的窘迫和工作上的羁绊,还有很多不易解决的麻烦事让你头疼。比如说到外地住店这样的事,如果没有单位开的介绍信,你完全有露宿街头的可能。再比如说,如果你没有全国粮票,连去饭店吃饭都成了大问题。
因为有诸种不便,一个普通人,想看一看大海或与它有近距离的接触,除非你生活在有海的城市。当旅游这两个字高频率出现在人们的唇齿之间,大海不再遥不可及了,任何一个有海的城市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旅游的热门景点。
依然是在那个并不算遥远的年代,旅游这个字眼儿在人们日常的语汇里,应该是非常陌生的。能与旅游挨上边儿的字眼儿,估计也只有“旅行”这个词儿了。旅游和旅行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给人的感觉二者之间的区别可大了。想必是那个“游”字与“玩”的关系太过密切,会给人一种不务正业的印象。那个年代,有一种堪称时髦的行为,这就是“旅行结婚”。好多青年男女相恋后,都有“旅行结婚”的愿望,去上海了去北京去苏杭二州了,但因为这是整个婚礼预算中的额外支出,最后多数人因为经济窘迫的原因,致使这个愿望化为了泡影。
那时候,旅游(或者叫旅行)终归是一种奢侈的行为,名不正言不顺。
还是接着上面的话题往下说。那时,有一个字眼儿算是旅游的代名词,这就是“出差”。
出差,就是以公干的名义出去一次,在办公事的同时,可以顺便逛一逛别处的风景。出差的更大好处就是交通费和住宿费都可以由公家报销,每天还有相应的伙食补助,而且在此期间工资照发。这样的好事,是好多人梦寐以求的。只是这样的机会太少了,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轮得上一次。出差有如此好处,人所共知,有机会出差的人自然洋洋得意,没机会的人自然是羡慕嫉妒恨,并以酸葡萄的口吻将某些出差讥讽为“公款旅游”。
关于旅游的话题太多了,不说也罢。
近几年来,旅游已经成为深受大多数百姓喜欢的事情,热度一直不减,持续升温,每到节假日,动车高铁一票难求,各大旅游景点人满为患。只要有时间,掏自己的腰包,说走就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鲅鱼圈不可避免地火了起来。
一到旅游旺季,游人如过江之鲫,呼啦啦地涌向这里,于是人们知道了有一个地方叫鲅鱼圈。
虽然我算是半个辽宁人,但是我过去并不熟悉鲅鱼圈这个地方。今年夏天,我在去江南旅游回来途中,在鲅鱼圈停留了一下,算是一知半解地了解了鲅鱼圈名声大噪的原因。
这么多的游人选择了鲅鱼圈,不仅仅是因为要看大海,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需求,就是为广大东北人喜欢的一项活动——洗温泉。
查了一下资料,在距离鲅鱼圈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同样隶属于营口的盖州市(县级市,曾经叫盖县)。 盖州有个双台子镇,遍地都是温泉,有较大规模的温泉度假公寓,也有小型的家庭温泉旅馆,几乎是一家挨一家,足以满足东北人泡温泉的这一爱好。
双台子镇的温泉公寓和家庭温泉旅馆的花费不多,一般的家庭都可以承受,来这里的多是一家老小,租一套房子,自己去集市采购米面蔬菜,然后自己做饭,吃饱了喝足了,去鲅鱼圈的海边玩一玩,真是惬意得很。
因为乘高铁到双台子镇需要在鲅鱼圈下车,所以很多人说他或她去鲅鱼圈了,十有八九是去双台子镇泡温泉了。还有一些人是乘绿皮车到双台子镇的,需要在熊岳站下车,所以只要他们说去熊岳了,十有八九也是去双台子镇泡温泉了。
在双台子镇泡温泉,在鲅鱼圈看大海,这样一举两得的旅游,自然会受到人们的青睐,鲅鱼圈想不热也不可能。
鲅鱼圈的山海广场的雕塑中最为壮观的应属鲅鱼公主。
鲅鱼公主雕塑位于海岸线1500米的礁石上,高60米,外饰面11米以上部分为不锈钢,以下为混凝土。2010年竣工。
鲅鱼公主的形象端庄秀丽,不怒自威。
我拍照的位置,在我的视线里,这尊雕塑约为一根筷子长短,看不清人物的面目。因为我用的是长焦相机,所以能清晰地拍下鲅鱼公主的全貌。
关于鲅鱼公主,在这里有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山海广场上有相关的介绍文字。
我想,所有的神话传说都是惩恶扬善的,好心人得到好报,有情人终成眷属,没有哪个传说能逃出这个窠臼。
先把这个传说的介绍放在这儿,待有兴趣时再看吧。
这是山海广场最壮观的建筑——渤海明珠观景台。观景台又称“海上贝壳”,悬挑长67米,用钢总量为6700吨。中间的演出广场直径36米,设有1300多个座位。毫无疑问,这个“海上贝壳”已经成为这里一道耀眼的风景。
上面照片的局部放大。
这个观景台的设计是有寓意的,它向上托起的贝壳含珠的外型,象征着鲅鱼圈海纳百川、大气磅礴的博大胸怀,寓意着鲅鱼圈这颗渤海明珠必将脱颖而出、熠熠生辉。
据说,登上观景台会看到不一样的海上风光。这是上面照片的局部放大,虽然不是很清晰,但是可以感受到那些游人凭海临风的惬意。
这个海上大堤就是通往观景台的道路,无数只彩色纸风筝组成的长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观。
有人说,旅游是医治精神抑郁的良药。这话似乎有一些道理,当一个人无聊或烦躁时,背起行囊走出去,立刻就会变得心无挂碍,精神会变得轻松许多。
这就是旅游的魅力所在。
山海广场附近的厂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山海广场入口处,有一座雕塑——铜笛。
这座雕塑与鲅鱼公主的传说有关。
回旅店的路上,沿途的风景也很不错。
“踏花归去马蹄香,芙蓉城下水茫茫。”
风雅还是要附庸一下的,胡乱找两句古诗凑个数,管他贴切不贴切,这个帖子就算OK了!
(2018年11月5日写于个人空间,2022年11月修订)
新增9个中风险地区占8个,营口鲅鱼圈是个什么地方?来源:健康时报网
5月14日0时至19时,辽宁省营口市新增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月14日,辽宁营口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营口市人民 *** 副市长金莉在发布会上通报,目前,根据现有病例区域分布以及风险等级标准,确定盖州市陈屯镇杨店村,鲅鱼圈区熊岳镇宜城社区、和平社区、站前社区、北关社区、幸福社区、胜利村、丽华村、黎明村为中风险地区。
鲅鱼圈为何成风险地区?
合肥2例确诊病例均有鲅鱼圈旅居史
营口市刚刚公布的9个中风险地区中,营口鲅鱼圈区占了8个,据营口市人民 *** 副市长金莉在5月14日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原因。5月13日晚,营口市收到辽宁省疾控中心转安徽省疾控中心协查函,函中提及合肥市疾控中心报告李某婷核酸检测为阳性;5月14日上午,合肥新闻发布会通报李某婷、吕某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二人曾于近期有鲅鱼圈区旅居史。
营口市疾控中心立即对李某婷和吕某密接者进行流行性病学调查及核酸采样检测,5例核酸检测呈阳性,5月14日经省级专家会诊,诊断确诊病例2例,其中1例为普通型病例,1例为轻型病例,3例为无症状感染者。
地图截图自辽宁省自然资源厅
营口鲅鱼圈是个什么地方?
海陆通达、有东北腹地最便捷出海通道
据营口市鲅鱼区人民 *** 官网显示,鲅鱼圈区(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辽宁省中南部,辽东半岛中部、辽东湾东岸,是营口市的四个区之一,距离营口市市区南52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40°15ˊ—40°20ˊ,东经121°8ˊ—122°15ˊ。
鲅鱼圈区现有海岸线48公里,管辖海域面积368平方公里。盛产鲅鱼、对虾、海蜇、梭子蟹、虾皮等海产品。
人口方面,鲅鱼圈区有30个民族,即汉族、满族、 *** 、蒙族、朝鲜族、土家族、锡伯族、苗族、壮族、达斡尔族、黎族、侗族、布依族、傣族等。全区总人口388965人。
鲅鱼圈行政区划面积289.85平方公里,下辖熊岳镇、芦屯镇、红旗镇3个镇,海星办事处、望海办事处、红海办事处3个办事处,58个社区居委会,48个自然村。值得注意的是,此次8个中风险地区均在熊岳镇。
此外,鲅鱼圈区海陆通达、交通便捷。长大铁路、哈(尔滨)大(连)公路、沈(阳)大(连)高速公路、哈大高铁客运专线均从区内穿过。北距营口机场40公里,到沈阳桃仙国际机场180公里、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140公里、中国沿海十大港口之一的辽宁港口集团营口港坐落在开发区境内,是东北腹地最近、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孙宝光整理
本文来自【健康时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辽宁营口鲅鱼圈:四季皆美景鸟瞰鲅鱼圈。(来源: *** 营口市鲅鱼圈区委宣传部)
鲅鱼圈观景台海上长廊。(来源: *** 营口市鲅鱼圈区委宣传部)
熊岳植物园。(来源: *** 营口市鲅鱼圈区委宣传部)
红海河沿岸。(来源: *** 营口市鲅鱼圈区委宣传部)
熊岳温泉。(来源: *** 营口市鲅鱼圈区委宣传部)
青龙山公园。(来源: *** 营口市鲅鱼圈区委宣传部)
月亮湖公园。(来源: *** 营口市鲅鱼圈区委宣传部)
鲅鱼圈世纪广场夜色。(来源: *** 营口市鲅鱼圈区委宣传部)
雾霭中的望儿山。(来源: *** 营口市鲅鱼圈区委宣传部)
秋季的银杏落叶。
冬季的何家沟滑雪场。(来源: *** 营口市鲅鱼圈区委宣传部)
来源: *** 营口市鲅鱼圈区委宣传部
鲅鱼圈之旅心得推荐居住于黑龙江、吉林、蒙东的你,如果想要一段既沉浸式又很放松的旅程,那么鲅鱼圈一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位于辽宁省东南部的小城市,以其美丽的海滩和独特的海岛景观而闻名。下面是笔者四天三夜的行程,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小贴士:在周一到周四的时候到达,否则周五-周日的时候,旅游的人非常多,住宿会比较紧张。
一、交通:想轻松一点就乘坐高铁、动车、快速列车;如果是想进出都方便,那就自驾。
因为是临时起意,所以笔者紧急订的是第二天凌晨的火车票,乘坐快速列车的卧铺抵达了熊岳城站。
二、住宿:入住之前联系好的民宿——万科拉维海岸(就在山海广场旁边,小区旁边就是海岸,民宿是公寓式的,只能蒸煮食物)。据说白鲸公馆的民宿也不错,有阳台。建议选 *** 宿,比较方便,都是有空调的,还可以自己洗衣服。
三、赶海场所:
1. 山海广场,可以进去消费,也可以选择从小区这边下到海边赶海,早上还有晚上都可以,民宿提供小塑料桶,还有小铲子,小耙子,当然更好用的还是大一些的铲子,同时加上海盐,会挖到蛏子。海滩有骑马骑骆驼服务,海边有飞艇,快艇,还有充气的大型皮卡丘和机器猫被拖在快艇后面,夜晚的时候,海滩上有许多人在放烟花。
2.白沙湾,是鲅鱼圈的一个必去景点。这里有绵延数公里的金色沙滩,浑浊的海水。
建议你在早上或者傍晚时分前往白沙湾,这时候人少景美,非常值得一去。记得带上防晒霜和太阳镜,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发生皮肤灼伤或者眼睛被紫外线 *** 可不是什么好事。
别忘了还可以在海边租用各种游乐器材或者参加海上运动活动哦!玩累了就到附近小店买点水果或冰棍解渴吧!
3.仙人岛,相比较前面两处地方,仙人岛有些偏僻,如果不是自己驾车的话,打车过去,往回来的时候,容易找不到车,需要步行十五到二十分钟才能找到公交车。
如果你想要远离喧嚣、享受私密度假生活,那么仙人岛就是值得推荐的目标之一。这里的沙滩很短,但是海水清澈的无比,完全不像山海广场和白沙湾那么浑浊。
四、吃美食,因为七月份封海,所以渔船都在岸边呆着不下海。八月份的时候,就可以开海了,到时候就可以吃到渔船打回来的海鲜。
因为民宿里面有蒸煮炊具,可以去当地的义务海鲜市场去买新鲜海鲜回来自己蒸煮吃,味道不错。如果嫌弃麻烦,可以去小区外面的饭店尝一下,味道也不错。当然非常不建议去吃海鲜自助,不是很划算。
以上就是笔者给大家推荐关于如何玩转鲅鱼圈旅游攻略啦!希望您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进行游玩哦!
辽宁有一个滨海小城,节奏慢物价低,东北人都喜欢到这旅居养老中国有1.8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沿海省市就有14个,辽宁这几年经济不景气,很多人都忘了这也是一个沿海省份,辽宁海岸线有2100多公里,居国内的第五位,而且在漫长的海岸线上,还有众多的滨海城市,估计除了大连这个明星城市以外,其它的都会很陌生。今天小编要带你去看的这个就是除了大连以外,辽宁沿海最年轻,也是最宜居的一个滨海小城,这就是鲅鱼圈。
鲅鱼圈,一个很奇怪的名字,相信出了东北,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城市。这是一个全新的城市,一个只有现代地标,没有古迹的地方。
鲅鱼圈始建于1984年,这是营口下辖的一个区,也是营口的新城,距离营口老城区60公里,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大海与蔚蓝的天空。
营口市是我国著名的港口城市,这里地处渤海之滨,素有关外上海的美誉,在大连崛起之前,营口港曾是“东北之一大港”。也是东北近代史上之一个对外开埠的口岸,这里也是大龙邮票的诞生地和发行地之一。营口以1346.7亿元的GDP总量,位居辽宁第四位,拥有便利的海陆空交通 *** 综合便利的交通,是辽宁省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鲅鱼圈之名来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代。康熙年间,渔民们在这里捕鲅鱼,据说港口的弧形像个圆,因此得名为鲅鱼圈。
鲅鱼圈是由一个小渔村而快速演变成的一个具有精致的市容市貌和优质的营商环境的现代海滨城市,爆发式增长和不断的超越,彰显了这个新城市的视野、境界、胸怀和胆识,也塑造了这座年轻城市凝心聚力、大气自信、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
鲅鱼圈每年一度的有一万多名跑者参加的国际马拉松赛。
鲅鱼圈坐落渤海辽东湾畔,属于暖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受海洋性气候调节,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这里有着最美的海岸线,干净的街道,最可口又平价的美食,这是个休闲之都和宜居之城。
鲅鱼圈是一座安静的海滨城市,沉稳安宁的气质。生活节奏慢,城市功能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比较到位,通过公共服务、安全管理和配套服务,让人感受到了鲅鱼圈的市民素质、城市文化和生活舒适度,这是个移民城市,有来自东北各地的到这里创业、旅居和养老。
鲅鱼圈不但环境优美,生活成本也不高,受东北经济大环境影响,这里工资不高,但生活成本也低,这里的中高档小区的电梯房也就四五千,老式居民楼小区才三千多,蔬菜、水果、和海鲜的价格便宜到让你吃惊。
华灯初上的鲅鱼圈是一天最美的时刻,站在连绵的海岸线上,一望无际的大海尽收眼底,风平浪静,置身于这样温馨的夜晚,心情无比惬意。
鲅鱼圈是吃货的天堂,到这里海鲜烧烤、鲅鱼水饺、海蛎子、扇贝等必尝美食,这里的海鲜品种齐全,海鲜特别便宜。
鲅鱼圈地理位置优越,是辽宁乃至东北发展最快的地区,这里交通便利,医疗资源也比较丰富,营口市有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两家三甲医院,鲅鱼圈有一家营口经开区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
鲅鱼圈月亮湖公园内的鲅鱼圈雕塑,由一条鲅鱼卷身几个大小不等的锥型圆圈组成,高有40多米,就好像鲅鱼腾空而起跳跃在海面上,是月亮湾的代表景观。
鲅鱼圈城市规划可圈可点,道路干净整齐,商业发展也很快,这里的万达广场是国内首家在区县建设的。
很多人选择去鲅鱼圈旅游观光,不仅是到这里来看海,看完大海还要去熊岳泡温泉,这里
遍地都是温泉,既有较大规模的温泉度假村,也有小型的家庭温泉旅馆。
鲅鱼公主,鲅鱼圈的标志,雕塑主体高60米,钢结构,重量达600吨,全国更大的海上雕塑。
白沙湾,鲅鱼圈一个海边旅游圣地,这里远离城市喧嚣,夕阳坠海是这里最美的风景。
欢迎关注慕士塔格的季风,让我们一起去看世界。
鲅鱼圈这个特色地名怎么来的鲅鱼圈这个特色地名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鲅鱼圈地区一直归盖县(今盖州市)管辖。1984年1月,为建设鲅鱼圈港,经国务院批准,鲅鱼圈从盖县成建制划出,设立了营口市鲅鱼圈区。
《辽宁日报》早前报道提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个黑龙江人给刚到鲅鱼圈做生意的家人写信,他只是大致听说“鲅鱼圈”,却不知道是哪三个字,于是根据读音展开联想,猜测是国家建设的某个农垦区的名字,便写成“八一”,把圈字画个“○”,于是信封上出现了“营口市八一○区”字样,幸亏营口市的邮递员解读能力强,将信顺利送到。倒是收信人对“八一○”百思不解,直到跟朋友通了 *** 才明白个中原委。
报道称,更多的外地人把鲅鱼误写成“鱿鱼”。营口开发区报社的一名记者收到一个邮包,细看之下放声大笑,原来邮件地址被写成了“鱿鱼圈”。还有根据当地人方言发音写成“八鱼圈”的也不在少数。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辽宁省地图上,把鲅鱼圈标注为“巴鱼圈”。
另外,鲅鱼圈的“圈”字是多音字,如果不是听本地人念出来,不了解情况的外地人会读作“juàn”,认为是养殖鲅鱼的地方。
鲅鱼好理解,但“圈”字来源说法不一。
上述报道提到,营口市历史学会副理事长白旭钻研地方史多年,曾在当地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为什么叫鲅鱼圈?这是我听过最全的答案》一文。
他称,盖州市档案馆保留有1980年至1982年全国地名普查资料,其中有关于鲅鱼圈的记录:“清康熙年间有打鱼船来此打鲅鱼,因港湾似弧形而得名。”这是解释鲅鱼圈地名由来的最早的官方文件。
不过,鲅鱼圈区已退休多年的文化馆原副馆长范垂鹏对此说法不认同。他认为,清朝时,鲅鱼圈人口少,只是一个很小的渔村,因地貌上三面环山围成一个圈的形状,中间类似一个小盆地,故而称之为鲅鱼圈。“这一说法也有根据,如今,当地仍把原海星村一带称为圈里。”
葛成良退休前是鲅鱼圈区 *** 办公室副主任,从事地名研究。据他介绍,鲅鱼圈原本是交通不便的荒滩,只是海边上有几间茅草窝棚供打鱼人暂栖。150多年前,分别有6省13县的渔民来此谋生,遂变成村落。每年的5月槐花盛开时,也是这里的黄花鱼盛产期,以望海寨(今鲅鱼圈区望海办事处望海渔业村)为交易中心堆满了黄花鱼,待价而沽。因为当地人排斥外来渔船,所以外来户只能寻别处落脚。“五月节”“八月节”是鲅鱼盛产期,外来渔船骤增,都集聚在望海寨南5公里的西关屯一带海边落脚,并以此为中心交易鲅鱼。
久而久之,此地就以交易鲅鱼而远近闻名,形成了以操着各种口音的人杂居的大屯落。由于本地人与外地人互相排斥,因此,这6省来的外地人自行抱团,他们称自己人和居住处为圈内,称本地人为圈外。而本地人常来买他们的鲅鱼,故习惯称其为“鲅鱼圈”。1955年,当年的屯子改名为海星村,1958年成立公社时因“鲅鱼圈”正好居中间,南9公里,北8公里,且无重名,故改称鲅鱼圈公社。
由此白旭得出结论,鲅鱼圈这一名字应该是从外省来此打鱼的渔民口中叫出来的。
“‘鲅鱼圈’这三个字确实土里土气,曾想过改名字。”白旭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末,当地报社曾发起民间征集地名活动。从来稿的情况看,与“港”“海”“湾”有关的名称占大多数:如海明区、新港区、金湾区、海星区。后来因为改地名程序繁杂、成本太高等原因搁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鲅鱼圈的名字因独具特色而广为传播,成为一个标识,深受当地百姓的喜欢,成为省内著名的港口旅游城市。
来源: 江苏警方
不是因为疫情爆发,估计都没有人知道辽宁有一个地方叫鲅鱼圈因为疫情,让鲅鱼圈这个地方一下让很多外地人知道这里。好多网友都一脸问号,鲅鱼圈在哪儿?以前在外介绍自己,基本没有遇到过认识的人(除了辽宁老乡)。做为一个新鲅鱼圈人,真不想让这个很美的地方只和疫情挂钩。她真的是很有意思,值得打卡的地方。
和东北其他很多很野的地名一样,鲅鱼圈名称的由来,就是古时因为盛产鲅鱼而闻名东北。类似的其实还有海参崴(海参崴出产海参,当然现在海参崴已经是国外了)。当然毕竟这个海湾没那么大,所以不能叫”崴“,只能是圈。
鲅鱼
鲅鱼圈是辽宁省营口市的一个区,东北腹地最近、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这里曾是营口市及辽东湾经济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在三亚还远在天边,没有变成“东北第四个省”前,这里作为东北人玩海的主要目的地,在在辽宁甚至东三省,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东北小三亚“之名,也曾如雷贯耳。(当然,现在人也很多,只是去三亚也很容易了,小三亚毕竟还是“小”)。
相比起很多人熟悉的海边城市——大连,这里的物价要低太多。盛产海鲜和水果,很多黑龙江人,甚至是俄罗斯人都会来这里买房。虽然在营口,鲅鱼圈的房价是出名的贵。但是放眼到整个辽宁,或者跟第四省的海南比,还是非常容易入手的。
再来说说鲅鱼圈有哪些好玩的,等疫情结束了,不妨来鲅鱼圈走走。最出名的当然是海边的风光——仙人岛。月亮湖不要门票,但是游乐项目单收费。
还有就是这里有很多温泉度假村,一定要泡温泉,很多老年人,包括我父母都是爱上了这一点。
夏天必然有一顿 *** 味蕾的美味——叫海鲜烧烤,加上清爽的啤酒,是很多人无法拒绝的诱惑。鲅鱼圈的海鲜品质不错价位适中,其实上现在很多人家买的海鲜速递,很多就产自辽宁,来自鲅鱼圈(不信,您下次买海鲜大礼包,看看外包装,很有可能就是鲅鱼圈的商标)
如果不想吃没有海胆味的海胆和39元一只的虾,这里也是不错的选择。
虽然离家很远,一直牵挂家乡美。希望疫情的影响早日过去,让这里的美让你心动。
我是莎莎爱旅行。我为自己家乡“带盐”。
这个地名好有特色,鲅鱼圈是怎么来的又到了去海边消暑的季节,营口市鲅鱼圈区的海滩上游人如织。提起鲅鱼圈,大家都好奇:这个地名好有特色,是怎么来的?
“八一 ○”“八鱼圈”带来的喜剧效果
记者是土生土长的鲅鱼圈人,对鲅鱼圈的历史略知一二。历史上,鲅鱼圈地区一直归盖县(今盖州市)管辖。1984年1月,为建设鲅鱼圈港,经国务院批准,鲅鱼圈从盖县成建制划出,设立了营口市鲅鱼圈区,当时人口为23640人。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直至今日。
开发区成立后,各地人才纷纷涌来,人口急剧增加,“鲅鱼圈”这一独特的地名逐渐向外传播,由此闹出不少笑话,现在仍被百姓津津乐道。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个黑龙江人给刚到鲅鱼圈做生意的家人写信,他只是大致听说“鲅鱼圈”,却不知道是哪三个字,于是根据读音展开联想,猜测是国家建设的某个农垦区的名字,便写成“八一”,把圈字画个“○”,于是信封上出现了“营口市八一○区”字样,幸亏营口市的邮递员解读能力强,将信顺利送到。倒是收信人对“八一○”百思不解,直到跟朋友通了 *** 才明白个中原委。
更多的外地人把鲅鱼误写成“鱿鱼”。营口开发区报社的一名记者收到一个邮包,细看之下放声大笑,原来邮件地址被写成了“鱿鱼圈”。还有根据当地人方言发音写成“八鱼圈”的也不在少数。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辽宁省地图上,把鲅鱼圈标注为“巴鱼圈”。
另外,鲅鱼圈的“圈”字是多音字,如果不是听本地人念出来,不了解情况的外地人会读作“juàn”,认为是养殖鲅鱼的地方。
鲅鱼好理解,“圈”字来源说法不一
营口市历史学会副理事长白旭钻研地方史多年,曾在当地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为什么叫鲅鱼圈?这是我听过最全的答案》一文。他告诉记者,盖州市档案馆保留有1980年至1982年全国地名普查资料,其中有关于鲅鱼圈的记录:“清康熙年间有打鱼船来此打鲅鱼,因港湾似弧形而得名。”这是解释鲅鱼圈地名由来的最早的官方文件。
这一说法得到了群众的认同。据鲅鱼圈区盐场村年逾90岁的赵永家回忆,小时候听父母说过,在清朝时,这里曾是6省打鱼船聚集地,捕捞的主要是鲅鱼,因海湾呈月牙形,形成半个圈,鲅鱼圈就叫开了。白旭告诉记者,关于这个说法,当地不少老人都提起过。鲅鱼圈区望海寨张涛老人说,在清朝时,辽河入海口附近为天然渔场,每年小满至夏至期间,鲅鱼洄游,进入渤海湾产卵。因此,冀、鲁、苏、闽、浙、粤等6省的渔船来此捕捞,形成为期一个多月的海市,而当时没有冷藏技术,捕捞到的鱼不能运回南方,幸好附近盐滩颇多,因此他们就地加工腌制,一时间鱼行林立。当地最有名的小吃“咸鱼炖豆”,就是用鲅鱼做原料。
不过,鲅鱼圈区已退休多年的文化馆原副馆长范垂鹏对此说法不认同。他认为,清朝时,鲅鱼圈人口少,只是一个很小的渔村,因地貌上三面环山围成一个圈的形状,中间类似一个小盆地,故而称之为鲅鱼圈。“这一说法也有根据,如今,当地仍把原海星村一带称为圈里。”白旭解释说。
葛成良退休前是鲅鱼圈区 *** 办公室副主任,从事地名研究。据他介绍,鲅鱼圈原本是交通不便的荒滩,只是海边上有几间茅草窝棚供打鱼人暂栖。150多年前,分别有6省13县的渔民来此谋生,遂变成村落。每年的5月槐花盛开时,也是这里的黄花鱼盛产期,以望海寨(今鲅鱼圈区望海办事处望海渔业村)为交易中心堆满了黄花鱼,待价而沽。因为当地人排斥外来渔船,所以外来户只能寻别处落脚。“五月节”“八月节”是鲅鱼盛产期,外来渔船骤增,都集聚在望海寨南5公里的西关屯一带海边落脚,并以此为中心交易鲅鱼。久而久之,此地就以交易鲅鱼而远近闻名,形成了以操着各种口音的人杂居的大屯落。由于本地人与外地人互相排斥,因此,这6省来的外地人自行抱团,他们称自己人和居住处为圈内,称本地人为圈外。而本地人常来买他们的鲅鱼,故习惯称其为“鲅鱼圈”。1955年,当年的屯子改名为海星村,1958年成立公社时因“鲅鱼圈”正好居中间,南9公里,北8公里,且无重名,故改称鲅鱼圈公社。
由此白旭得出结论,鲅鱼圈这一名字应该是从外省来此打鱼的渔民口中叫出来的。
采访中,中艺(营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昆给记者提供一份手写资料,作者是76岁的望海寨村民赵殿学。他提出圈应该读作juàn,原因是,海里有一个小岛叫韭菜坨,距离海岸线只有500多米,在多年前的一天,望海寨一只渔船经过这里,渔民发现此处海沟内密密麻麻全是鲅鱼,划船用的桨 *** 海水里被鲅鱼挤住啃咬,立而不倒,消息传开后,鱼船蜂拥而至,个个满载而归,这个地方就被叫作“鲅鱼圈(juàn),后来被不了解情况的人叫成鲅鱼圈(quān)。这一说法多数人并不认可,但海湾内鲅鱼成群倒是事实。
“鲅鱼圈”最早见于1920年地方志中
无论哪种说法,鲅鱼圈的地名都与“6省13县”密切相关。白旭告诉记者,6省13县何时来鲅鱼圈打鱼已无资料可查。但是清初实行海禁,命令滨海居民迁移内地,还派出大量的官员到各地监督迁移,沿海居民被强行“内迁30里”“燔宅舍,焚积聚,伐树木,荒田地,妇泣婴啼,流民塞路,民死过半,惨不可言。”一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方才解除。他认为,6省13县打鱼的时间不应早于这个年份,所以,鲅鱼圈一名也应该不早于1684年,这与盖州市档案馆所藏史料记载相吻合。
在地方志中,民国九年(1920年)的《盖平乡土志》记有“鲅鱼圈”字样。“这是目前查到的鲅鱼圈一词最早的记录。”白旭告诉记者,民国十九年(1930年)版的《盖平县志》中,有“……此外尚有三五渔港,曰西套、曰望海、曰鲅鱼圈,皆属风帆小港,非交通海口也”的记载。
记者查阅《盖县政区沿革》发现,在1904年至1908年间的盖县政区分布上,如今的鲅鱼圈地界分属沙岗区、望海区、柏林区。此后时局动荡,政权更迭,直至1945年东北抗战胜利后,鲅鱼圈才首次以村级建制出现,时隶属芦家屯区(今鲅鱼圈区芦屯镇)。
“‘鲅鱼圈’这三个字确实土里土气,曾想过改名字。”白旭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末,当地报社曾发起民间征集地名活动。从来稿的情况看,与“港”“海”“湾”有关的名称占大多数:如海明区、新港区、金湾区、海星区。后来因为改地名程序繁杂、成本太高等原因搁置。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鲅鱼圈的名字因独具特色而广为传播,成为一个标识,深受当地百姓的喜欢,成为省内著名的港口旅游城市。
新媒体编辑:张艺凡
“鲅鱼圈”是什么“圈儿”?名字是怎么来的?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任彬源 孟雷 马越
2021-05-17 13:11
5月16日,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共设置采样点440多个,广大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机关干部、志愿者全力投入,确保检测顺利推进。 除了完成常规的核酸检测工作,对于老人、小孩与体弱多病的特殊群体,医护人员还提供上门核酸检测服务。到今天为止已经完成了第二轮全民核酸检测,目前检测结果还没有公布。
在这轮疫情中,营口市鲅鱼圈区不仅仅是因为疫情成了大家热议的事情,这个区名字的本身也成了大家争相了解的一个话题。看到 *** 上网友的评论,“鲅鱼圈”和“鱿鱼圈”是同类型的好吃的吗?
还是某类爱好的圈子?还有就是鲅鱼圈的圈念“圈”还是念“圈儿”?
我们来科普一下鲅鱼圈区,辽宁省营口市市辖区,位于辽东半岛中部、辽东湾东岸,坐落在营口市南52公里处。营口开发区前身是原盖县鲅鱼圈乡。1984年5月,设立营口市鲅鱼圈区。1990年8月,更名为营口新经济区。1992年10月,在鲅鱼圈区设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年1月,将原盖州市的熊岳、红旗、芦屯三镇成建制划入鲅鱼圈区。
据说在清朝这里曾是6省打鱼船聚集地,捕捞的主要是鲅鱼,因海湾呈月牙形,形成半个圈,鲅鱼圈这个名就叫开了。辽河入海口附近为天然渔场,每年小满至夏至期间,鲅鱼洄游,进入渤海湾产卵。因此,冀、鲁、苏、闽、浙、粤等6省的渔船来此捕捞,形成为期一个多月的海市。
还有一种传说有一位美丽勇敢、风情万种的鲅鱼公主在与鲨鱼战斗时献出了生命,她的身躯化成了月牙湾里的礁石。世代的人们为了赞美鲅鱼公主的献身精神,感谢其父亲鲅鱼王和仙人挽救了这里的大海。又因为有了鲅鱼公主和鲅鱼王有关的半圆形海湾,就给这个地方取名为鲅鱼圈。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任彬源 孟雷 马越)
辽宁营口这个区为什么叫“鲅鱼圈”?源于一个非常神奇的故事位于辽宁省营口市的营口经济开发区,有一个非常奇特的名字,叫鲅鱼圈区。
一听这个名字,大家就知道,鲅鱼圈最负盛名的特产,肯定就是鲅鱼了。确实,每年的五月、八月,都是鲅鱼盛产的时期,每到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渔船都会聚集于此,进行鲅鱼交易。
其实,鲅鱼圈的命名,除了特产鲅鱼之外,还是根据一个神奇动人的传说而来的。
很久很久以前,鲅鱼圈这个地方还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小岛,有一位厌倦了尘世的老者出海巡游,偶然发现了这里,觉得此处风景秀美,于是就决定在这里住下来,还盖了两间小屋,没事就去海边打渔,过着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有一天,这位老人像往常一样出海打渔,但是这天特别奇怪,渔网下去,居然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接连两三次都是如此。
这可愁坏了老汉了,心想今天要是打不到鱼,口粮可就断了。老汉又换了一个地方下网,还别说,真有用,果然有鱼。但是,在偌大的一张渔网里,仅仅蜷缩着一条巴掌大小的鲅鱼。
老汉有些失望,毕竟这一条小鲅鱼也只够吃一顿而已。他本想将小鲅鱼扔进鱼篓继续下网,却发现这条小鲅鱼露出了好像人类一样悲伤的表情,眼睛里也充满了祈求。老汉心生怜悯,就轻轻捧起小鲅鱼,放回了大海里。
小鲅鱼入海之后,欢快地游了几圈,然后回头看了一眼老汉,仿佛感恩一样,冲着他摆了摆尾巴,就此潜入海中,翩然而去。
也许是运气太糟糕,忙碌了一天的老汉一条鱼都没打到,傍晚涨潮之前,闷闷不乐的老汉回到家里,伴着仅有的青菜,喝起了闷酒。
海上的天气变幻莫测,本来还天清气朗,忽然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来。忽然,门外传来了敲门声,老汉一惊,心想这个岛上除了他自己,再也没见过其他人,怎么会有人敲门?再一想,反正家徒四壁,老命一条,也没什么可怕的,于是整理了一下衣衫,站起身来走向门口。
老汉打开房门,发现狂风暴雨中站着一位中年人和一个少女,两人朝他一作揖,开口说道:“老人家,我和我的女儿是附近海岛上的,本来在海上打渔,遇上了暴风雨,正巧靠近这个岛,又看到岛上有房子,就想先来避避风雨,您看行么?”
老人本来长期独居于此,也有些寂寞,再看这父女二人面相和善,于是很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避雨,还热上了一壶酒,给他们暖身子。
酒过三巡,老汉与父女俩越聊越投机,等风雨初歇,父女二人提出告辞,老汉邀请他们常来做客,二人笑呵呵地答应了。
后来,父女二人经常过来陪老汉聊天喝酒,关系越来越好。说来也怪,自从这对父女来过之后,老汉每次去海里打渔,都收获颇丰,老汉认为是父女二人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从此更加珍视这份友情。
有一天,许久未见的中年人独自一人来到老汉家里,老汉一看,他身上伤痕累累,大惊,忙问发生了什么事。中年人沉吟良久,开口说道:“老人家,我其实是这边海域的鲅鱼王,我的女儿是鲅鱼公主,就是曾经被你打捞上来又放走的那条小鲅鱼。我们父女感念你是一个善良之人,所以多次来访,并且你每次打渔都会让你多打一些。但现在,海中的鲨族进犯,我们的族类正在与鲨族进行拼死斗争。怎奈鲨族势力强大,我族难以抗衡,只能出动镇海神石,请天神下凡,才能打败鲨族,维护这一片海域的安宁。而这镇海神石我族是用不了的,只能人类才能使用,今天我把镇海神石交给你,请你务必用东山深井内的井水煮炼神石,只要神石发光,天上的神仙就能得知我们的求助。这件事务必拜托你了!”鲅鱼王说完,匆匆做了一揖,一转身就不见了。
老汉震惊于鲅鱼王的身份,但他更担心父女俩的安危,于是他一刻不停,立即拿上镇海神石前往东山,用井水足足烧了三天三夜,终于见到神石内一道红光冲天而起,直入云霄。不久之后,果然一队天兵天将踏云而来,直入海中,与鲨族展开了殊死大战。
这场战役打得昏天暗地,日月无光,海中生物死伤无数,连原本四四方方的海岛都被炸成了半月形的海湾。就在鲨鱼王抓住一个机会要直接杀死鲅鱼王的时候,鲅鱼公主挺身而出,变身成一把锋利的宝剑,直接刺穿了鲨鱼王的身体。
战争结束了,鲅鱼一族成功守护了自己的家园,但鲅鱼公主却与鲨鱼王同归于尽,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后来,人们感动于鲅鱼王和鲅鱼公主保卫家园、牺牲自我的精神,加上海岛周围的海域像个月牙一样把海岛圈在里面,于是将此地命名为“鲅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