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几个鸡蛋最为健康呢?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但对于鸡蛋的摄入量往往存在着误区。
首先,鸡蛋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固醇类、蛋黄素以及钙、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D及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适量食用有益于保证膳食营养的均衡,还能补脑益智,促进骨骼生长、大脑发育和人体新陈代谢。
然而,过量食用鸡蛋不仅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还会导致血脂异常和增加肾脏的负担。特别是鸡蛋中胆固醇含量偏高,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胆固醇增高,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此外,鸡蛋吃太多还会造成浪费和增加肝肾负担。因此,吃鸡蛋的数量要适量。
一般来说,健康成人每天吃1-2个鸡蛋比较合适,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体内营养物质代谢快,每天可吃2-3个鸡蛋以补充营养,而对于大手术后身体虚弱者以及体力劳动较多的人,每天可吃2-3个鸡蛋来补充营养。总之,适量食用鸡蛋有利于身体健康,但切忌过量。请大家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鸡蛋摄入量。
你每天吃几个鸡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有一种超级食材,家家厨房都有,一年四季都能买,营养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就是鸡蛋。
但关于鸡蛋的争议着实不少。有人说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脂,每天只能吃一个;还有人说鸡蛋吃多了会得胆结石等等。
那么,鸡蛋到底该不该吃?一天最多吃几个最健康?今天我们来详细说说。
1
鸡蛋吃多了会高胆固醇、高血脂?
先说结论:正常健康人不用过于担心鸡蛋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
首先,日常饮食中影响血脂水平的两个主要危害因素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鸡蛋中的脂肪含量的确不低,但饱和脂肪的含量并不高,且还有对调节血脂水平有利的卵磷脂。
其次,至于鸡蛋中较高的胆固醇含量,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70%左右都来自自身合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正常人体对于胆固醇水平有着相对智能的调节机制,一旦摄入胆固醇增加,则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会适当减少。
也就是说,即便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只要人体血脂代谢能力正常,吃下去的这点胆固醇,并不会影响血脂。
此外,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每天吃1个鸡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天摄入3个以内的鸡蛋,有利于降低健康年轻人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对血脂健康有益。
2
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鸡蛋还是要 *** 吃吧?如果已经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还能吃鸡蛋吗?
1、正常成年人,建议每天吃1个鸡蛋(包括蛋黄)
首先,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周应摄入280~350克蛋类,以一个鸡蛋50~60克计算,大约是每周吃6~7个鸡蛋,也就是每天1个蛋。
其次,再从大家担心的胆固醇的角度,来看看权威机构推荐摄入量。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共同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指出,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不高于300毫克。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大概在200毫克左右,考虑到每日饮食中其他食物也会提供一定量胆固醇,每天吃1个鸡蛋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适宜的。
2、孕期、哺乳期、青春期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士,建议一天最多吃3个鸡蛋
对于孕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来说,他们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往往比普通人更大,将鸡蛋作为补充优质蛋白的来源是很好的方式。
如果日常饮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不大,只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采取蒸、煮等少油无油方式,每天吃2~3个鸡蛋问题不大。
当然,如果日常饮食中已经有足够的奶、肉、鱼、大豆等食物,则不建议再额外增加鸡蛋的摄入量,依然保持每天1个鸡蛋就可以。
3、高血脂人群,要注意控制脂肪总摄入量,其中鸡蛋建议一天不超过1个,一周不超过5个
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他们的脂类代谢已经出现了问题,对于食物来源的胆固醇和体内自我合成胆固醇的调节能力比不上正常人,因此对于胆固醇的摄入要格外敏感一些。
根据卫健委今年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该控制在2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吃1个鸡蛋就可能会面临胆固醇摄入超标的风险。
如果这类人群日常饮食中其他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肝、心)、红肉(猪牛羊)、虾等不算太多,也没有摄入太多油脂(尤其是动物油脂和高油的加工食品),那么建议每天吃不超过1个鸡蛋。如果摄入了比较多的高胆固醇食物,那就要相应控制鸡蛋的摄入,比如吃半个,或者只吃2/3的蛋黄。
4、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总膳食摄入量,包括鸡蛋
对于有肥胖问题的人群来说,需要控制饮食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尽管鸡蛋的脂肪组成中饱和脂肪不算太多,但依然不建议吃太多。一项大型人群研究表明,若每周吃鸡蛋大于6个,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率会有显著增加。
不过,对这个研究结果建议大家也要科学看待。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饮食结构有关。一些处于减重期的朋友,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用蒸、煮鸡蛋提供优质蛋白、矿物质,大量新鲜蔬果、杂粮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方式,作为减重饮食搭配,也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血脂水平有关。如果肥胖的同时血脂水平高,那也要按照前述建议,每天摄入1个以内的鸡蛋。可以选择其他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如低脂脱脂奶、大豆类、低脂瘦肉等。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的是,除了关注吃鸡蛋的量,记得同时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等方式加工鸡蛋,避免煎炸蛋),以及饮食整体搭配是否合理。
吃鸡蛋会影响心血管?每天到底能吃几个鸡蛋?权威研究吃鸡蛋会影响心血管吗?会!吃鸡蛋能降低三高风险,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但不能多吃。我们每天到底能吃几个鸡蛋?看看五大研究和两大指南怎么说!吃鸡蛋会影响心血管吗?看看五大权威研究
1. 国外的研究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最新研究表明,每周≥5个鸡蛋,患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28%,高血压风险降低32%。如果同时增加膳食纤维、鱼类和全谷物的摄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26%~29%;保证乳制品、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则会使高血压患病率降低25%~41%。
2. 50万人研究
2019年以我们国家为主50万人参加的最新研究显示,与很少吃鸡蛋的人相比,每天吃一个鸡蛋的人,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1%,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降低18%。
3. 9年的研究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平均随访8~9年,认为与几乎不吃鸡蛋的人相比,每周5个鸡蛋,可以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4. 中科院研究
202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观察发现,每周吃3~6个鸡蛋,可明显改善血脂代谢。
5. 我国15省研究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预测研究通过我国15个省份10万余人的长期随访发现,适量食用鸡蛋者(约3~6个/周)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病风险更低。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每天能吃几个鸡蛋?看看两个国家级指南
当然研究归研究,我们最终还是要参考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每周300~350克蛋类,大概平均就是一天一个鸡蛋,明确写到不弃蛋黄,就是不要把鸡蛋黄扔掉。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指南》推荐也是可以适当吃鸡蛋,如果是高血脂的人,可以一周3~5个。
所以,我们平时只要对鸡蛋不过敏,是可以吃鸡蛋的,但不要过多,一般人平均一天一个。高血脂的人,如果自己非常敏感,可以减少一点,一周3~5个鸡蛋;但不管是谁吃鸡蛋,都别把蛋黄扔掉。
(健康时报)
被冤枉的鸡蛋黄告诉你:一天最多可以吃几个鸡蛋?看完涨知识了如果要问起营养早餐的标配食物,绝大部分人都会想到鸡蛋,鸡蛋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便宜又有营养,但随着 *** 的兴起,对于鸡蛋的传言却日益增长。
许多人都对鸡蛋望而生畏,因为很多专家和医生都认为鸡蛋蛋黄的胆固醇很高,更好不要吃。
那么鸡蛋的胆固醇含量真的很高吗?它是不是被冤枉了?我们一天最多能吃几个鸡蛋?今天就带大家了解清楚。
其实鸡蛋里的胆固醇并没有那么坏
很多人有点抵触鸡蛋,只因其蛋黄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的蛋黄含有186mg胆固醇,是建议日均摄入量的62%。因此,很多人认为多吃蛋黄会提高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从而导致心脏病。
但事实却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你从外界摄入的胆固醇越多,你身体产生的胆固醇就越少。
人体会自动调节胆固醇水平
一提到“胆固醇”,人们就会联想到不好的东西,实际上,胆固醇对我们的身体至关重要,它是我们细胞膜的构建分子,也是睾丸酮、雌激素、皮质醇等类固醇激素的物质来源。
鉴于胆固醇对身体的重要性,我们已经进化到肝脏能在胆固醇摄入不足时,自行产生胆固醇,以维持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但当食物中的胆固醇足够时,能抑制肝脏产生胆固醇,总之,我们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的变化是相当小的。
所以,鸡蛋中的胆固醇不足为患,就算是高血脂症患者,只要适当吃,一般不会对血脂造成太大影响,这主要是由于鸡蛋中含有卵磷脂这种物质,卵磷脂恰好可以清除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这样就可以达到互补的作用,因此适当吃鸡蛋是没有问题的。
学研究发现,鸡蛋几乎是营养最全面的家常宝贝
有些高高在上的专家、学者、医院、医生,毫无忌惮地,要求三高人员不要多吃鸡蛋!还有一个专门的检查报告批评鸡蛋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
国外一项研究,近50万名受测者的最新报告出炉,指出每天吃一颗蛋,就可以降低心脏病及中风风险,鸡蛋不但要被 *** ,还要重用!
一天最多可以吃几个鸡蛋?看完涨知识了
对于儿童:
每天吃1个用鸡蛋 *** 的蒸蛋羹、蛋花汤较适合,此类食物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另外还需补充其他奶类、瘦肉、蔬菜、水果等,以保证因发育所消耗的营养物质。
对于重体力劳动的人群:
可以每天适当增加至2-3个鸡蛋,但是注意避免吃过多,造成肠胃不适或胆固醇升高,并且也可以从其他食物中摄取营养和能量。
对于身体虚弱或营养消耗多者
本身体质较差、或者营养消耗较多的人群以及进行大手术后恢复得较虚弱患者,在正常吃1-2个鸡蛋补充营养和能量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多样化饮食,通过进食瘦肉、牛奶等补充其他的营养物质。
对于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每天应该吃不超过1个水煮蛋或鸡蛋羹,这个量并不会引起胆固醇明显升高,还可以保证身体营养供应,但如果吃过多可能不利于病情控制。
提醒大家:鸡蛋不适合以下人群
1、蛋白过敏
蛋白过敏是指对高蛋白食物会产生过敏反应,例如皮肤红肿、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咽喉疼痛等,因鸡蛋中蛋白含量比较高,所以不建议此类人群吃。
2、冠心病患者
蛋黄中胆固醇含量比较高,摄入过多会加重动脉硬化,冠心病则通常要控制胆固醇摄入量,而且该病发病原因通常与动脉粥硬化有关。
3、高胆固醇血症者
由于鸡蛋蛋黄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使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会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同时会增加胆囊负担,引起不适,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
4、肾脏病患者
肾脏病患者吃鸡蛋,会增加鸡蛋代谢产物尿素的含量,甚至引起尿毒症,危及生命,所以肾炎患者在急性期千万不要吃鸡蛋。
5、高热病人
给病人补充营养不要有鸡蛋,因为高热患者消化液分泌减少,各种消化酶活性下降。这时候是不宜吃高蛋白,难以消化的蛋,只可以吃清淡的饮食,否则会引起腹胀,消化不良如腹泻的症状。
结语:对于鸡蛋的知识,你了解了吗?
真的想问: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有一种超级食材,家家厨房都有,很便宜,一年四季都能买,营养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就是鸡蛋。
但关于鸡蛋的争议着实不少。有人说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脂,每天只能吃一个;还有人说鸡蛋吃多了会得胆结石等等。
那么,鸡蛋到底该不该吃?一天最多吃几个最健康?今天邀请营养师来详细说说。
鸡蛋吃多了会高胆固醇、高血脂?
先说结论:正常健康人不用过于担心鸡蛋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
首先,日常饮食中影响血脂水平的两个主要危害因素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鸡蛋中的脂肪含量的确不低,但饱和脂肪的含量并不高,且还有对调节血脂水平有利的卵磷脂。
其次,至于鸡蛋中较高的胆固醇含量,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 70% 左右都来自自身合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正常人体对于胆固醇水平有着相对智能的调节机制,一旦摄入胆固醇增加,则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会适当减少。
也就是说,即便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只要人体血脂代谢能力正常,吃下去的这点胆固醇,并不会影响血脂。
此外,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每天吃 1 颗鸡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天摄入 3 个以内的鸡蛋,有利于降低健康年轻人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对血脂健康有益。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鸡蛋还是要 *** 吃吧?如果已经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还能吃鸡蛋吗?
1. 正常成年人,建议每天吃 1 个鸡蛋(包括蛋黄)
首先,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周应摄入 280~350 克蛋类,以一个鸡蛋 50~60 克计算,大约是每周吃 6~7 个鸡蛋,也就是每天 1 个蛋。
其次,再从大家担心的胆固醇的角度,来看看权威机构推荐摄入量。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共同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指出,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不高于 300 毫克。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大概在 200 毫克左右,考虑到每日饮食中其他食物也会提供一定量胆固醇,每天 吃 1 个鸡蛋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适宜的。
2. 孕期、哺乳期、青春期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士,建议一天最多吃 3 个鸡蛋
对于孕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来说,他们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往往比普通人更大,将鸡蛋作为补充优质蛋白的来源是很好的方式。
如果日常饮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不大,只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采取蒸、煮等少油无油方式,每天吃 2~3 个鸡蛋问题不大。
当然,如果日常饮食中已经有足够的奶、肉、鱼、大豆等食物,则不建议再额外增加鸡蛋的摄入量,依然保持每天 1 个鸡蛋就可以。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3. 高血脂人群,要注意控制脂肪总摄入量,其中鸡蛋建议一天不超过 1 个,一周不超过 5 个
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他们的脂类代谢已经出现了问题,对于食物来源的胆固醇和体内自我合成胆固醇的调节能力比不上正常人,因此对于胆固醇的摄入要格外敏感一些。
根据卫健委今年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该控制在 200 毫克以内。也就是说,吃 1 个鸡蛋就可能会面临胆固醇摄入超标的风险。
如果这类人群日常饮食中其他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肝、心)、红肉(猪牛羊)、虾等不算太多,也没有摄入太多油脂(尤其是动物油脂和高油的加工食品),那么建议每天吃不超过 1 个鸡蛋。如果摄入了比较多的高胆固醇食物,那就要相应控制鸡蛋的摄入,比如吃半个,或者只吃 2/3 的蛋黄。
4. 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总膳食摄入量,包括鸡蛋
对于有肥胖问题的人群来说,需要控制饮食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尽管鸡蛋的脂肪组成中饱和脂肪不算太多,但依然不建议吃太多。一项大型人群研究表明,若每周吃鸡蛋大于 6 个,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率会有显著增加。
不过,对这个研究结果建议大家也要科学看待。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饮食结构有关。一些处于减重期的朋友,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用蒸、煮鸡蛋提供优质蛋白、矿物质,大量新鲜蔬果、杂粮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方式,作为减重饮食搭配,也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血脂水平有关。如果肥胖的同时血脂水平高,那也要按照前述建议,每天摄入 1 个以内的鸡蛋。可以选择其他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如低脂脱脂奶、大豆类、低脂瘦肉等。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的是,除了关注吃鸡蛋的量,记得同时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等方式加工鸡蛋,避免煎炸蛋),以及饮食整体搭配是否合理。
真的想问: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有一种超级食材,家家厨房都有,一年四季都能买,营养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就是鸡蛋。
但关于鸡蛋的争议着实不少。有人说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脂,每天只能吃一个;还有人说鸡蛋吃多了会得胆结石等等。
那么,鸡蛋到底该不该吃?一天最多吃几个最健康?今天我们来详细说说。
1
鸡蛋吃多了会高胆固醇、高血脂?
先说结论:正常健康人不用过于担心鸡蛋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
首先,日常饮食中影响血脂水平的两个主要危害因素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鸡蛋中的脂肪含量的确不低,但饱和脂肪的含量并不高,且还有对调节血脂水平有利的卵磷脂。
其次,至于鸡蛋中较高的胆固醇含量,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70%左右都来自自身合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正常人体对于胆固醇水平有着相对智能的调节机制,一旦摄入胆固醇增加,则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会适当减少。
也就是说,即便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只要人体血脂代谢能力正常,吃下去的这点胆固醇,并不会影响血脂。
此外,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每天吃1个鸡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天摄入3个以内的鸡蛋,有利于降低健康年轻人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对血脂健康有益。
2
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鸡蛋还是要 *** 吃吧?如果已经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还能吃鸡蛋吗?
1、正常成年人,建议每天吃1个鸡蛋(包括蛋黄)
首先,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周应摄入280~350克蛋类,以一个鸡蛋50~60克计算,大约是每周吃6~7个鸡蛋,也就是每天1个蛋。
其次,再从大家担心的胆固醇的角度,来看看权威机构推荐摄入量。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共同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指出,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不高于300毫克。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大概在200毫克左右,考虑到每日饮食中其他食物也会提供一定量胆固醇,每天吃1个鸡蛋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适宜的。
2、孕期、哺乳期、青春期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士,建议一天最多吃3个鸡蛋
对于孕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来说,他们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往往比普通人更大,将鸡蛋作为补充优质蛋白的来源是很好的方式。
如果日常饮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不大,只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采取蒸、煮等少油无油方式,每天吃2~3个鸡蛋问题不大。
当然,如果日常饮食中已经有足够的奶、肉、鱼、大豆等食物,则不建议再额外增加鸡蛋的摄入量,依然保持每天1个鸡蛋就可以。
3、高血脂人群,要注意控制脂肪总摄入量,其中鸡蛋建议一天不超过1个,一周不超过5个
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他们的脂类代谢已经出现了问题,对于食物来源的胆固醇和体内自我合成胆固醇的调节能力比不上正常人,因此对于胆固醇的摄入要格外敏感一些。
根据卫健委今年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该控制在2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吃1个鸡蛋就可能会面临胆固醇摄入超标的风险。
如果这类人群日常饮食中其他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肝、心)、红肉(猪牛羊)、虾等不算太多,也没有摄入太多油脂(尤其是动物油脂和高油的加工食品),那么建议每天吃不超过1个鸡蛋。如果摄入了比较多的高胆固醇食物,那就要相应控制鸡蛋的摄入,比如吃半个,或者只吃2/3的蛋黄。
4、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总膳食摄入量,包括鸡蛋
对于有肥胖问题的人群来说,需要控制饮食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尽管鸡蛋的脂肪组成中饱和脂肪不算太多,但依然不建议吃太多。一项大型人群研究表明,若每周吃鸡蛋大于6个,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率会有显著增加。
不过,对这个研究结果建议大家也要科学看待。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饮食结构有关。一些处于减重期的朋友,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用蒸、煮鸡蛋提供优质蛋白、矿物质,大量新鲜蔬果、杂粮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方式,作为减重饮食搭配,也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血脂水平有关。如果肥胖的同时血脂水平高,那也要按照前述建议,每天摄入1个以内的鸡蛋。可以选择其他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如低脂脱脂奶、大豆类、低脂瘦肉等。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的是,除了关注吃鸡蛋的量,记得同时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等方式加工鸡蛋,避免煎炸蛋),以及饮食整体搭配是否合理。
(来源:科普中国)
真的想问: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有一种超级食材,家家厨房都有,很便宜,一年四季都能买,营养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就是鸡蛋。
但关于鸡蛋的争议着实不少。有人说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脂,每天只能吃一个;还有人说鸡蛋吃多了会得胆结石等等。
那么,鸡蛋到底该不该吃?一天最多吃几个最健康?今天邀请营养师来详细说说。
鸡蛋吃多了会高胆固醇、高血脂?
先说结论:正常健康人不用过于担心鸡蛋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
首先,日常饮食中影响血脂水平的两个主要危害因素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鸡蛋中的脂肪含量的确不低,但饱和脂肪的含量并不高,且还有对调节血脂水平有利的卵磷脂。
其次,至于鸡蛋中较高的胆固醇含量,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 70% 左右都来自自身合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正常人体对于胆固醇水平有着相对智能的调节机制,一旦摄入胆固醇增加,则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会适当减少。
也就是说,即便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只要人体血脂代谢能力正常,吃下去的这点胆固醇,并不会影响血脂。
此外,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每天吃 1 颗鸡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天摄入 3 个以内的鸡蛋,有利于降低健康年轻人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对血脂健康有益。
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鸡蛋还是要 *** 吃吧?如果已经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还能吃鸡蛋吗?
1. 正常成年人,建议每天吃 1 个鸡蛋(包括蛋黄)
首先,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周应摄入 280~350 克蛋类,以一个鸡蛋 50~60 克计算,大约是每周吃 6~7 个鸡蛋,也就是每天 1 个蛋。
其次,再从大家担心的胆固醇的角度,来看看权威机构推荐摄入量。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共同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指出,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不高于 300 毫克。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大概在 200 毫克左右,考虑到每日饮食中其他食物也会提供一定量胆固醇,每天 吃 1 个鸡蛋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适宜的。
2. 孕期、哺乳期、青春期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士,建议一天最多吃 3 个鸡蛋
对于孕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来说,他们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往往比普通人更大,将鸡蛋作为补充优质蛋白的来源是很好的方式。
如果日常饮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不大,只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采取蒸、煮等少油无油方式,每天吃 2~3 个鸡蛋问题不大。
当然,如果日常饮食中已经有足够的奶、肉、鱼、大豆等食物,则不建议再额外增加鸡蛋的摄入量,依然保持每天 1 个鸡蛋就可以。
3. 高血脂人群,要注意控制脂肪总摄入量,其中鸡蛋建议一天不超过 1 个,一周不超过 5 个
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他们的脂类代谢已经出现了问题,对于食物来源的胆固醇和体内自我合成胆固醇的调节能力比不上正常人,因此对于胆固醇的摄入要格外敏感一些。
根据卫健委今年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该控制在 200 毫克以内。也就是说,吃 1 个鸡蛋就可能会面临胆固醇摄入超标的风险。
如果这类人群日常饮食中其他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肝、心)、红肉(猪牛羊)、虾等不算太多,也没有摄入太多油脂(尤其是动物油脂和高油的加工食品),那么建议每天吃不超过 1 个鸡蛋。如果摄入了比较多的高胆固醇食物,那就要相应控制鸡蛋的摄入,比如吃半个,或者只吃 2/3 的蛋黄。
4. 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总膳食摄入量,包括鸡蛋
对于有肥胖问题的人群来说,需要控制饮食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尽管鸡蛋的脂肪组成中饱和脂肪不算太多,但依然不建议吃太多。一项大型人群研究表明,若每周吃鸡蛋大于 6 个,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率会有显著增加。
不过,对这个研究结果建议大家也要科学看待。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饮食结构有关。一些处于减重期的朋友,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用蒸、煮鸡蛋提供优质蛋白、矿物质,大量新鲜蔬果、杂粮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方式,作为减重饮食搭配,也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血脂水平有关。如果肥胖的同时血脂水平高,那也要按照前述建议,每天摄入 1 个以内的鸡蛋。可以选择其他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如低脂脱脂奶、大豆类、低脂瘦肉等。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的是,除了关注吃鸡蛋的量,记得同时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等方式加工鸡蛋,避免煎炸蛋),以及饮食整体搭配是否合理。
END
文字来源:科普中国
图片来源: ***
注: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侵权删
真的想问: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有一种超级食材,家家厨房都有,一年四季都能买,营养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就是鸡蛋。
但关于鸡蛋的争议着实不少。有人说鸡蛋黄胆固醇含量高,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脂,每天只能吃一个;还有人说鸡蛋吃多了会得胆结石等等。
那么,鸡蛋到底该不该吃?一天最多吃几个最健康?今天我们来详细说说。
1
鸡蛋吃多了会高胆固醇、高血脂?
先说结论:正常健康人不用过于担心鸡蛋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
首先,日常饮食中影响血脂水平的两个主要危害因素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鸡蛋中的脂肪含量的确不低,但饱和脂肪的含量并不高,且还有对调节血脂水平有利的卵磷脂。
其次,至于鸡蛋中较高的胆固醇含量,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70%左右都来自自身合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很少一部分。而且,正常人体对于胆固醇水平有着相对智能的调节机制,一旦摄入胆固醇增加,则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会适当减少。
也就是说,即便鸡蛋的胆固醇含量高,只要人体血脂代谢能力正常,吃下去的这点胆固醇,并不会影响血脂。
此外,一项大型研究表明,每天吃1个鸡蛋,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天摄入3个以内的鸡蛋,有利于降低健康年轻人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坏胆固醇)水平,对血脂健康有益。
2
鸡蛋一天到底吃几个最健康?
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鸡蛋还是要 *** 吃吧?如果已经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病,还能吃鸡蛋吗?
1、正常成年人,建议每天吃1个鸡蛋(包括蛋黄)
首先,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周应摄入280~350克蛋类,以一个鸡蛋50~60克计算,大约是每周吃6~7个鸡蛋,也就是每天1个蛋。
其次,再从大家担心的胆固醇的角度,来看看权威机构推荐摄入量。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卒中学会共同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指出,成人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不高于300毫克。一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大概在200毫克左右,考虑到每日饮食中其他食物也会提供一定量胆固醇,每天吃1个鸡蛋对于成年人来说,也是适宜的。
2、孕期、哺乳期、青春期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士,建议一天最多吃3个鸡蛋
对于孕期、哺乳期妇女,以及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健身增肌和大病初愈恢复期的人来说,他们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往往比普通人更大,将鸡蛋作为补充优质蛋白的来源是很好的方式。
如果日常饮食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不大,只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采取蒸、煮等少油无油方式,每天吃2~3个鸡蛋问题不大。
当然,如果日常饮食中已经有足够的奶、肉、鱼、大豆等食物,则不建议再额外增加鸡蛋的摄入量,依然保持每天1个鸡蛋就可以。
3、高血脂人群,要注意控制脂肪总摄入量,其中鸡蛋建议一天不超过1个,一周不超过5个
对于高血脂人群来说,他们的脂类代谢已经出现了问题,对于食物来源的胆固醇和体内自我合成胆固醇的调节能力比不上正常人,因此对于胆固醇的摄入要格外敏感一些。
根据卫健委今年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该控制在2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吃1个鸡蛋就可能会面临胆固醇摄入超标的风险。
如果这类人群日常饮食中其他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肝、心)、红肉(猪牛羊)、虾等不算太多,也没有摄入太多油脂(尤其是动物油脂和高油的加工食品),那么建议每天吃不超过1个鸡蛋。如果摄入了比较多的高胆固醇食物,那就要相应控制鸡蛋的摄入,比如吃半个,或者只吃2/3的蛋黄。
4、肥胖人群,要注意控制总膳食摄入量,包括鸡蛋
对于有肥胖问题的人群来说,需要控制饮食热量和脂肪的摄入量。尽管鸡蛋的脂肪组成中饱和脂肪不算太多,但依然不建议吃太多。一项大型人群研究表明,若每周吃鸡蛋大于6个,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率会有显著增加。
不过,对这个研究结果建议大家也要科学看待。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饮食结构有关。一些处于减重期的朋友,在清淡饮食的基础上,用蒸、煮鸡蛋提供优质蛋白、矿物质,大量新鲜蔬果、杂粮提供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的方式,作为减重饮食搭配,也是可以的。
另一方面,吃几个鸡蛋和肥胖人士的血脂水平有关。如果肥胖的同时血脂水平高,那也要按照前述建议,每天摄入1个以内的鸡蛋。可以选择其他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如低脂脱脂奶、大豆类、低脂瘦肉等。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的是,除了关注吃鸡蛋的量,记得同时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等方式加工鸡蛋,避免煎炸蛋),以及饮食整体搭配是否合理。
来源:科普中国
一天吃几个蛋更好?鸡蛋、鸭蛋、鹌鹑蛋,哪种更有营养?大家都知道蛋类食品营养丰富,并且烹饪方式多样化,像炒鸡蛋、腌咸鸭蛋、盐焗鹌鹑蛋,都是餐桌上的美味。
那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究竟该怎么选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鸡蛋、鸭蛋、鹌鹑蛋有啥区别?
1、营养方面
其实蛋品之间营养相差并不大,所含蛋白质的量几乎均约为13克/100克,蛋白质含量更低的是鸡蛋,数值为12克/100克;蛋白质含量更高的是鸽子蛋,其含量也就仅仅在14克/100克左右。
所以,各种蛋品之间营养相差甚微,不用过度追求某一种。
2、脂肪(量)方面
不同蛋品中所含的脂肪(量)还有些差距,同等质量下对比,鸭蛋中所含的脂肪物质最多(14克/100克),鸡蛋中所含脂肪最少(8.8克/100克)。
3、维生素方面
通过对几种蛋品进行对比,发现在某种维生素的含量上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别。
就维生素D而言,鸡蛋中所含的维生素D可达到80个国际单位,此含量比其他蛋品几乎高出30%左右。
再来对比维生素B12,鸭蛋和鹅蛋中所含的维生素B12(量)略高一筹。
除此之外,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K在各种蛋品中的差别不大,不必纠结。
换而言之,生活中单日(次)食用鸡蛋等蛋品的量很有限,它们本身也不是我们推荐食用的维生素良好的食物来源。
4、矿物质方面
不少人在乎鸡蛋当中的铁元素,但鸡蛋中所含的铁量其实很少(1.8毫克/100克),且其他蛋品中所含的铁也几乎都是这个水平。
至于钙质,几种蛋品的含钙量都在60毫克/100克左右,补充效果还算不错。
再来说锌,除了火鸡蛋中含量较高,其他的蛋品相差无几(1.3%~1.6%左右)。
综上所述,不同蛋品中所含的各类营养物质的剂量相差很小。
无论是鸡蛋、鸭蛋、鹅蛋,还是鹌鹑蛋、鸽子蛋、鸵鸟蛋,营养素种类无本质区别,营养素的含有量上同样相差无几。
特别提醒
*** 上传言的“吃鸡蛋治高血压”“吃鹌鹑蛋能防治哮喘”“鹅蛋能祛斑”等说法,都不靠谱,不可信。
二、为什么有的蛋那么贵?
根据市场情况来看,鸽子蛋、鸵鸟蛋、甲鱼蛋等蛋品售价的确很高,但昂贵与营养价值无关,只在于这些蛋品的养殖成本过高和产量少。
因此,希望大家理性对待。
三、不同人群怎么吃蛋类?
普通人吃蛋要适量,特殊人群可以多吃些鸡蛋:
对于健康人群,在保证肉类、奶类等优质蛋白质足量摄入的基础上,建议平均每天吃1个鸡蛋(大约50克),或重量大致相当的其他蛋类。
对于孕期的准妈妈、乳母、正在健身长肌肉的人群、每天运动量很大的人群,以及生长发育的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在血脂和血压都不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鸡蛋的摄入量(单日2~3个)。
此外,吃鸡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重视蛋黄,尽量吃完一整个全蛋。
有人担心蛋黄中含有的胆固醇,但并不存在证据证明“多吃胆固醇会危害身体”,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已经取消了每日饮食中胆固醇的 *** 。血脂正常的人不用特地丢弃蛋黄。
蛋黄比蛋清更加优秀,在卵磷脂、维生素,以及矿物质钙铁锌等营养素上更胜一筹,其中包括含量和吸收率。
四、土鸡蛋和普通鸡蛋有什么区别?
和土鸡蛋类似的还有很多,如初产蛋、杂粮蛋、谷物蛋、五谷蛋、生态蛋、绿色蛋、山鸡蛋、土鸡蛋……其实这些和普通鸡蛋没什么区别。
农产品专家介绍,这些“概念蛋”除了名字与普通鸡蛋有区别外,更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价格。对于土鸡蛋、初生蛋、谷物蛋等,没有国家标准。
营养专家介绍,目前没有见过任何一份检验报告,证明土鸡蛋比普通鸡蛋的营养价值高出多少,因此很多“概念蛋”都是炒作。无论是概念蛋还是普通蛋,其营养价值大同小异,无非是在喂养中,因喂养饲料等成分不同,在一些成分上,会有一些细微差异。
五、9个吃鸡蛋的小知识一定要记牢!
1、室温下,鸡蛋只能放10天
很少人对鸡蛋有保质期的顾虑,认为外壳能像铜墙铁壁把所有细菌都拦在外面,事实并非如此。一般来讲,存放在2~5℃的环境下,鸡蛋的保质期是40天;室内常温下只有10天。所以建议购买鸡蛋更好以一周的量为宜。
2、鸡蛋的大头向上放
由于蛋黄的比重小于蛋白,选择将鸡蛋的大头向上,直立存放,即使蛋白变稀,也不会很快发生靠黄和贴皮现象。这样既可防止微生物侵入蛋黄,也有利于保证蛋品的质量。
3、营养和蛋壳颜色无关
很多人挑鸡蛋关注蛋壳颜色,认为红蛋壳的鸡蛋营养价值更高,其实并不是。鸡蛋壳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鸡的品种,所以,买鸡蛋时,不必太在意蛋壳的颜色。
4、别用凉水冷却鸡蛋
将刚刚出锅的煮鸡蛋放入凉水中冷却是很多人的做法,但鸡蛋壳上分布了许多细小的小孔,凉水会通过小孔进入蛋壳内,细菌等微生物也会随之进入蛋内。可以剥出来的鸡蛋用净水冲洗下。
5、储存鸡蛋注意隔离
虽然,鸡蛋放在冰箱里可以延长保鲜期,但新鲜的鸡蛋也是有生命的,它需要不停地通过蛋壳上的气孔进行呼吸,因此具有吸收异味的功能。此外,买回来的鸡蛋外壳上可能还会有一些脏东西,可能会污染冰箱里的其他食材。因此,建议买回的鸡蛋用湿巾擦干净,然后存放鸡蛋时,应注意与其他食物隔离。
6、买红皮鸡蛋更耐存
虽然从食物营养成分上来看,红皮鸡蛋和白皮鸡蛋的营养价值基本无差别。但从食物的耐储性来看,红皮鸡蛋皮更厚些,更耐储存,所以夏天买红皮鸡蛋更有优势。
7、挑鸡蛋可遵循“一摸二闻三摇”
一摸:一般新鲜鸡蛋表面会比较涩手,不新鲜的鸡蛋表面非常光滑。
二闻:新鲜鸡蛋外壳有一股烧石灰的味道,而不新鲜的鸡蛋没有这个味道。
三摇:轻轻摇晃鸡蛋,新鲜鸡蛋没有任何晃动的声音和感觉,不新鲜的鸡蛋可以明显感到蛋黄的晃动。
8、这几种鸡蛋别吃
裂纹蛋:这些鸡蛋很容易被细菌侵入,若放置时间较长就不宜食用。
粘壳蛋:这种蛋因储存时间过长,蛋黄膜由韧变弱,蛋黄紧贴蛋壳,若局部呈红色还可以吃,但蛋膜紧贴蛋壳不动、贴皮处呈深黑色就不宜再食。
散黄蛋:因运输等剧烈震荡,蛋黄膜破裂,被细菌或霉菌经蛋壳气孔侵入蛋体而破坏了蛋白质结构造成散黄,蛋液稀而混浊。
臭鸡蛋:由于细菌侵入鸡蛋内大量繁殖,产生变质,蛋壳乌灰色,甚至使蛋壳因受内部硫化氢气体膨胀而破裂,并带有恶臭味,这种蛋不能食用。
9、别用微波炉加热完整鸡蛋
切记不要使用微波炉加热蛋壳或蛋黄完整的鸡蛋,会出现鸡蛋炸开的情况。如果是已经搅匀的蛋液或炒过的鸡蛋是没问题的。
浙大研究揭示:每日多吃一个鸡蛋,是否会增加心脏病和癌症风险?【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前言·】——?
胆固醇偶尔升高的王大爷看到这条健康科普新闻报道彻底犯了难,这我到底是该不该吃啊!
本着有疑问找专业医师的态度,王大爷立马就拨打了正在医院工作的儿子的 *** 。
“爸啊,多吃鸡蛋会增加癌症和心脏病风险这回事我还真的不确定,我等会查查资料、仔细问问,我再跟您回复啊。您先别着急。”
鸡蛋可以说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食物,而每天一个鸡蛋是公认的健康早餐必备食物。
众所周知,鸡蛋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蛋白质、蛋黄素,还有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
正如标题所说的,每天吃鸡蛋真的会增加心脏病和癌症的死亡风险吗?鸡蛋中的哪些成分会增加了这些风险?我们还要吃鸡蛋嘛?到底该吃多少鸡蛋才算健康?
一、研究说的没错,但不完整!
王医生休息期间,认真搜索了这条科普新闻的出处。原来是2021年2月,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章宇教授和焦晶晶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全蛋摄入量和全因死亡率显著相关。
研究团队得出结论称每天额外摄入300毫克膳食胆固醇(约1个半鸡蛋)会增加19%的过早死亡风险,16%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以及24%的癌症发生风险而额外摄入半个鸡蛋全因死亡风险增加7%。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原来其实是过量摄入的胆固醇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患病风险”,王医生点头道。
“那儿子,胆固醇每天吃多少才算是健康啊”,王大爷接着问道。
“正常人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为600-700毫克,对应每天的动物性食品量为1个鸡蛋、150克畜肉、50克鱼肉、1瓶鲜牛乳,而有高胆固醇症的患者每天摄入量就不能超过200毫克。爸你最近不是胆固醇稍微有点偏高嘛,所以我今早才叮嘱你最近呀少吃点鱼肉蛋奶之类的食物。”
所以其实啊,这条科普新闻的研究结果还是比较客观的,只是不全面,容易被大众误解。
那到底过量的胆固醇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又是如何增加我们患心血管病和癌症的风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应该如何预防呢?
二、罪魁祸首原来是胆固醇。
我们已经提到,过量摄入胆固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患病风险。在临床上,人体血液中的总胆固醇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多个临床研究表明,胆固醇过多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我们一起来看:
胆固醇过多可积累在动脉,形成血栓,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简单来说,过多的胆固醇或胆固醇酯在血液内超出了肝脏的处理能力,于是在红细胞的胞吞作用及各种分子机制使得胆固醇富集在血管内皮下。
这和我们在用破壁机榨汁时,会有少量的果肉残余在附壁以及长期不清洁的下水管道内壁会很脏是一个道理。
这些附着在血管内皮上的胆固醇会被机体的巨噬细胞(这是巡逻在我们血液、细胞间的“警察”)识别并吞噬。
可是胆固醇实在是太多了,巨噬细胞无法很好的处理分解掉,于是在一系列的反应下就会导致粥样斑块的形成。
当这些过载胆固醇的巨噬细胞随着血液流动的时候,就会大大增加心血管粥样硬化的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新闻报道说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了,由临床病史资料记录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心血管病患者有高胆固醇症病史,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型疾病并发高胆固醇症的患者的确不在少数。
过量胆固醇在肝脏的积累会加重肝硬化、肝炎。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加工、处理。
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的血清浓度可反映脂代谢情况。
可以理解为,胆固醇对我们机体来说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化学物质,不能太过,也不能太少。
肝脏是我们机体胆固醇的“集装箱”和“处理车间”,血液则是“条条大路形成的交通”。
肝脏损伤会使得肝脏处理胆固醇的能力和效率,而血液中过量的胆固醇会让肝脏的负荷加重。
胆固醇的含量密切影响着肝脏和血液。
我们当患者出现肝功能受损并出现肝功能障碍时,胆固醇的酯化会出现异常,血液中的总胆固醇水平就会异常。
尤其是在肝硬化、重症肝炎等肝细胞损伤严重时,患者血液内的过量的胆固醇对于肝脏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所以当肝功能正常时,要注意不能摄入过多的胆固醇以超出肝脏处理能力;肝功能明显受损时,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并严格低脂饮食,减轻肝脏负担。
胆固醇代谢紊乱与肿瘤密切相关。
不知道各位朋友们是否听过“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去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与代谢紊乱及异有明显的相关性。
具体来说,子宫内膜癌患者常常伴有血脂代谢异常、肥胖等临床表现。
而血清胆固醇恰恰就是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子宫内膜癌患者体内的胆固醇平衡状态被打破、体内高胆固醇和癌症恶性进展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无独有偶,2023年03期发表的一篇名为《胆固醇代谢重编程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及靶向胆固醇代谢药物的应用》则是提出了通过调整胆固醇的合成、摄取、酯化,使得胆固醇恢复正常水平或者低风险水平,从而减缓胰腺癌的疾病进程。
我们知道,高胆固醇饮食与高胆固醇血症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胆固醇饮食促进肿瘤增值、侵袭和转移,低胆固醇饮食则可降低癌症风险。
如果可以通过治疗,改变血液胆固醇含量,那自然是从源头上为治疗胰腺癌提供思路。
其实,在生理学报、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等著名学术期刊杂志中,涉及到胆固醇水平对于宫颈癌患者、肺癌患者、肝细胞癌、甲状腺癌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也有很多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临床试验研究报道,是否也给我们普通民众一些启示?
既然各种不同类型癌症患者似乎都存在高胆固醇、胆固醇代谢紊乱的并发症,是否也提示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量摄入胆固醇?
对于高胆固醇症、肥胖症、老年人来说,可以定期监测血清胆固醇水平并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胆固醇食品摄入呢?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三、这些人群要控制摄入。
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明白,鸡蛋并不是吃的越多越好,胆固醇更不是吃的越多越好!
高胆固醇人群要严格控制鸡蛋等含胆固醇较多的食品的摄入。
像王大爷这样体内胆固醇偶尔偏高、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一定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控制胆固醇摄入量,降低胆固醇相关患病风险。
确保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低于200毫克,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在询问医生、遵从医嘱的前提下禁食胆固醇食品。
肝炎患者、脂肪肝患者、胆囊炎患者不适合吃,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当我们处理加工胆固醇的“集装箱”和“处理车间”——肝脏出现问题时,建议还是少吃鸡蛋、鱼肉这类含胆固醇较多的食品。
让我们的肝脏好好休息调理,在之后更好地服务我们的身体。
王大爷又问道,“除了鸡蛋,还有哪些含胆固醇比较高呢?”王医生听到父亲这么问,特别开心,便继续跟父亲科普。
除了鸡蛋里的蛋黄含胆固醇比较高,其他的还有动物脑和内脏、各种鱼肉类食品,例如:猪脑、羊脑;猪肝、鸡肝、鸭肝;腊肠、肥牛、鸭肉、河蟹;虾皮、蟹黄、奶油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尽量少吃高脂、高油类的食物和深加工食物。
鸡蛋虽好,可不要贪吃哦。“太过则伤身”,鸡蛋作为更受欢迎和最百搭的营养食品也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结语:
过量摄入鸡蛋会使得体内胆固醇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患病风险。正常人在一般情况下,每天吃1到2个鸡蛋可以有效补充蛋白质等身体营养,也可以提高免疫能力。
但是要注意哦,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每天吃一个鸡蛋”,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每天多吃一个鸡蛋”。
对此您怎么看?
留言参与讨论
带您更加清楚的了解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