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喜欢木耳菜,有些朋友已经开始种植,这样就可以在一个月左右后开始享用。其实木耳菜和空心菜、红薯叶一样,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掌握了正确的护理 *** ,可以一茬一茬接着吃,在有些低纬度的炎热地区,木耳菜甚至是多年生的。这里一起了解一下木耳菜的管理,以及如何让木耳菜越长越多的技巧。
木耳菜的正确采摘 ***
木耳菜是一种嫩叶蔬菜,当木耳菜植株长到20厘米左右时,就可以进行之一茬采摘,如果放任它们继续生长,叶子会变老,而变老叶子的口感就没有那么好,并且它的主茎,会不断的长长,这样就会抑制一些新长出来的侧枝发育。
有些朋友表示,可以让木耳菜的主茎爬墙,木耳菜的主茎也会长叶子。朋友们这个说法很对,确实是这样。但是作为家庭的盆栽种植,搭架子不是很方便,木耳菜延长的主茎,长叶子的密度和速度与接近地面的茎相比,效率是太低的,所以对于盆栽种植,以家庭食用为目的种植,建议木耳菜不采用爬墙的方式。
木耳菜长出土面后,第1排的叶子是两片子叶,采摘的时候建议要保留它们,子叶往上一点,有的已经长出了侧枝,并且侧枝上也长出了少量新叶,采摘的时候要用一把干净的剪刀,或者用手从侧枝上方剪下,留下两片更底部的子叶,和两根小小的侧枝,让它们继续生长。
一段时间后,这两根侧枝也会像被摘掉的主茎一样,长出茂盛的叶子,没有长出侧枝的木耳菜,采摘时要注意,在它往上一点有一个很小的芽点,采摘时一定要在它上方1-2厘米处剪下,因为将来也是要长成侧枝的。
可以看到,木耳菜的两个侧枝是紧紧贴靠着子叶,在长成大的侧枝前,就是一个小小的芽点。
另外,一些出苗比较晚,植株还不是很高木耳菜,不要采摘它,和下一茬一起生长。
采摘完成后,木耳菜切口非常湿润,此时不要马上浇水,否则很容易让切口受到污染。采摘木耳菜更好选择晴天的上午,这样切口能够较快恢复,不要在雨天采摘。采摘木耳菜的第二天早上,其切口基本都愈合。
采摘后的管理
木耳菜是喜肥的蔬菜,要保证第二茬的长势和生长速度,在采摘后要进行追肥,小家庭种菜女主人是追加自己用水果皮沤制的有机液肥。木耳菜不仅喜肥,也耐肥,对水的比例不需太小,1:10的比例就可以。因自制的液肥不像化肥效力快而猛,所以追肥的频率要频繁。追加肥后,木耳菜的第二茬的生长速度会更快。
小家庭种菜女主人的经验是,追肥对二茬生长很重要,即使开始种植时肥力不够,追肥后都可以有很好的长势效果。
木耳菜的扦插
木耳菜和空心菜、地瓜叶非常相似,不仅体现在采摘 *** 上,还体现在它们都可以采用扦插的 *** 种植。可以用自己采摘的木耳菜,或者从超市买的木耳菜,把比较健壮枝条的叶子和顶部的芯摘掉,摘时要注意保留小芽点,保留顶部一片较小叶子,然后晾晒一会,待它们切口干了,准备一个装满土的容器,将土壤浇透水,水完全渗入土壤后,在土壤戳一个5厘米左右的小洞,把枝条 *** 去,再把土稍稍压实一下,扦插的间距大约4厘米左右即可,一周后,木耳菜就会生根,有芽点的地方就会长出侧枝,长出很多新叶。
黑木耳的种植栽培技术,老农来和你们说说,怎么才能增产黑木耳种植栽培是贵州省德江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地方农业通过食用菌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形成了食用菌科学化栽培体系。本文就以德江县黑木耳的种植栽培技术实践经验为主要论述内容,探析当地在黑木耳食用菌产业发展方面的现实态势。
黑木耳人工栽植存在袋料栽培与段木栽培两种技术类型,其中段木栽培更加接近于黑木耳的自然野生生长方式,更顺应现代农业发展建设要求,而袋料栽培更加稳定,容易实现高产。贵州省德江县在黑木耳栽培方面所采用的就是袋料栽培方式。
一、德江县黑木耳种植栽培的发展现状
德江县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位于贵州高原东北部位置,是大娄山、武陵山的交界处。德江县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3℃-17℃左右,夏半年、冬半年,气候凉爽宜人且潮湿非常适于食用菌生长繁殖。为此,当地也以黑木耳为主力栽培食用菌类型,采用袋料种植栽培技术方式以期望达到稳定高产,并建立了专门的县内黑木耳合作社及专业化园区。自2013年以来,德江县黑木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接种成功率达到95%以上,产量也达到了1600斤/1000袋,为地方食用菌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黑木耳种植栽培也成为了地方农民发家致富的最有利途径。
二、德江县黑木耳的种植栽培基本 *** 思路
为了提高产量,合理利用当地环境,德江县黑木耳所采用的是传统的袋料栽培 *** ,它采用桑枝屑等等材质疏松的原料作为主料,在进行发菌培养后引发菌料收缩,促使料壁分离,耳芽在非刺孔部位就会形成“憋袋耳”,容易出现烂耳烂棒现象。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当地专门采用了合适品种,保证装料紧实,同时适量填入菌糠作为支撑材料,对减轻菌料收缩具有良好效果。目前,德江县每期袋料黑木耳栽培基本能达到1600斤/1000袋以上的产量,保证种植栽培效益达到更高。
三、德江县黑木耳的袋料栽培技术应用
(一)黑木耳的袋料栽培技术
1.接种
德江县主要采用接种箱、接種室或接种账实施开放式接种,严控常规无菌操作环境,并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接种。例如在栽培接种过程中要保持菌块干燥,匀力将菌块压入 *** 。如果是含水量较高的菌种块则需要轻压,避免菌块压出水渍导致菌块感染霉菌而死种。在德江县夏天高温季节,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凌晨进行两次接种,此时温度较低可有效提高接种成活率。
一般来说,袋料栽培黑木耳的发菌季节通常温度较高,容易滋生各种杂菌,因此发菌场合要保持通风阴凉。当地一般选择在耳田附近进行接种,专门采用竹木及钢管,配合黑白膜搭棚发菌荫棚。同时在棚顶安装喷水带,如果遇到高温天气及时喷水、喷雾以达到降温保湿目的。
2.发菌管理
在发菌管理期内分为翻堆增氧发菌以及不翻堆控氧发菌两种管理模式,主要是根据季节气候条件进行调整,有效保证黑木耳接种高水平,德江县一般接种较早,每年7月中下旬接种水平高,此时所采用的是不翻堆控氧发菌法。具体做法就是将菌棒放置于相对阴凉、通风、宽敞的发菌室或棚内实施墙式堆码,码高高度在10-14层左右,且朝向侧面进行接种堆码,而顶层菌棒则要求保持每排菌棒间隔50cm左右,利用薄膜覆盖严实,专门用于阻隔外界热空气。如此接种大约10天左右时菌落大小会达到7-9cm,此时可掀开薄膜利用棚顶喷水喷雾形式直接降温栽培。
德江县在进行二次翻堆过程中会脱去黑木耳菌落套袋,希望进一步增加其菌丝的生长所需氧气供应,翻堆后进一步疏散菌棒。一般保证每平米以内栽培种植60棒黑木耳,且需要密切关注大棚培养室内温度变化,要加强散热通风,保证培养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28℃以内。
(二)黑木耳的出耳管理技术
德江县在针对黑木耳的袋料栽培出耳管理方面主要是在刺孔催芽耳棒以后,选择温度适宜且爽朗的晴天进行排场(25℃以下),这是为了避免烂棒。专门针对耳棒耳芽进行“干干湿湿”增量喷水,保证耳芽始终处于吸水湿胀生长状态,但也不能过湿,因过湿容易导致出现流耳现象,所以必须间歇停水,令耳芽在失水状态下能够实现干缩休息。如果排场管理过程中外界温度环境高于25℃,则要在早晚各喷水一次,而每批黑木耳在采收后还要停止喷水大约10天左右,给予培养基内的菌丝充分的恢复生长时间与空间,等到新芽形成后再进行下一批耳芽的出耳管理。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德江县黑木耳高质高产,本文论述其当地所选用的传统袋料栽培技术方式,它能够迎合当地环境实现黑木耳的优质培育,为地方食用菌产业长期良性发展创造优越条件。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掌握这些技术及种植技术要点 ,高产不难!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
袋料黑木耳是把黑木耳的菌袋摆放在室外的田块上或者在大棚内进行吊袋出耳管理的一种栽培技术。袋料黑木耳色泽好,耳大肉厚,深受消费者青睐。
1 栽培品种
黑木耳在5月初之前采收的叫春耳,6—8月份采收的叫伏耳,9月份后采收的叫秋耳。在西乡县主要种植春耳和秋耳。按黑木耳后熟过程所需积湿不同,可分早、中、晚熟三个品种;按耳片形状可分为全筋、半筋和无筋。其中全筋品种产量高,但品质差,半筋和无筋品种质量好,价格高。
2 拌料装料
1)原料配方。锯木屑86%,麦麸12%,豆粉1%,石灰1%。
2)拌料。人工拌料,至少要保证辅料先拌3次,主料和辅料混合拌3次;或者先把辅料混合拌匀后,一层主料,一层辅料,混合后正反方向各拌2~3次。培养料加水拌匀后,要堆闷2小时,让其水分浸润湿透,以免影响灭菌效果。培养料的水分应达到50%~60%,用手抓拌好的培养料,以指缝间有水迹而不滴水为宜。
3)装料。西乡县黑木耳菌袋用16 cm×33 cm的聚乙烯菌袋,采用窝口的方式,用装袋机装袋可使装料、打孔、窝口一次完成,既节省人力,又保证了装袋的质量。袋要装紧,一般填料高度为20~22 cm,把成型管扎进袋中间孔内,将料袋倒置装锅灭菌。
3 灭菌接种
1)灭菌。装好料的袋子要及时灭菌,不能放置过久,防止料变酸。蒸汽灭菌要做到 “攻头、保尾、控中间”,即大火攻头,点火后4~6小时要使温度升至100℃,中间100℃保持10~12小时,要注意观察水位,装锅及出锅过程应仔细检查破损料袋,发现后及时用胶带粘好,雨天出锅应采取防雨措施。或者采用高温高压灭菌。
2)接种。将已灭菌降温的菌袋(温度降到25~28℃时)送入接种车间进行接种,液体菌种要提前5~7天培养,接种时拔出成型管进行接种,然后用灭菌过的棉花或海绵进行封口。
4 养菌
养菌期间,菌室温度要控制在22~26℃。前期需要加温,当菌丝开始大量生长时,需氧量大,同时产生大量热量,为了防止温度过高,要加强通风,保证空气流通,使袋内温度不超过26℃,随时排除杂菌感染的菌袋。前期预防低温,接种后的前10~15天,室内保持26℃,有利于菌种萌发和菌丝封口。中后期防高温,加强通风。当菌丝生长达到整个菌袋的1/4或1/3时,室内温度要逐渐降至22℃。
5 排场
1)合理选址。场地要求:一是宽阔、平坦,无杂菌;二是洁净,更好是没排过木耳,甚至是连椴木耳也没架过的地方;三是水源好,以山沟水、井水最为理想,水要充足;四是通风向阳;五是排水良好。
2)选好下地划口时间。春栽西乡县以2月15日至3月15日划口为宜,原则是室外温度达到5~15℃时就开始划口排场。
3)排场步骤。依次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一是南北向或顺地势浅做畦,长度可因地制宜,宽1.2~1.5 m,高10 cm,畦埂 (作业道)60 cm,床面撒一层白灰,浇一遍透水,然后喷500倍液甲基托布津和敌百虫,最后在畦面铺上编织袋以免浇水、下雨、接帘时耳片溅上泥沙。
二是当菌丝长满菌袋15天后,运到出耳现场,运送时轻拿轻放,不要将菌袋挤压变形或破损。
三是菌袋表面消毒,用来苏儿、克霉灵或高锰酸钾配制消毒溶液,对菌袋表面进行消毒。
四是划口倒立出耳,划口时“口”离菌袋底部(贴地的一头)4 cm,距顶部2 cm,用划口机划口,口与口之间呈“品”字形排列,与床面垂直。
五是排袋。将划完口的菌袋摆在潮湿的床面上(摆袋之前如果床面干燥,要喷1次透水),袋与袋之间距离15~20 cm。为了节省上面覆盖的草帘或遮阳网等材料,可以采用集中催耳的办法,将菌袋密排于催耳床内,袋距2~3 cm,耳芽长出后再排开出耳管理。或者划口后吊在大棚里,进行催芽出耳管理,大棚内温度、湿度容易控制,但吊袋要注意间隙,加强通风管理,才能达到高产优质。
6 出耳管理
出耳用水要用清洁水源,如果水质不好,成品耳片发黄,色泽不好,成品呈现老鼠皮色,影响品质。
1)催芽期(划口后7天)。即由划口至原基形成。为了保持湿度,其间塑料布不要掀开。要注意三点:一是防止高温,床内温度不得超过30℃,遇到高温天要采取加盖草帘或遮阳网等措施;二是如果上面盖的是草帘,需要在划口后的前一周内,早晚掀开草帘3次,让散射光照射菌袋,使划口处重新生长的菌丝尖端接受光线 *** ,形成耳芽,盖遮阳网的,不用掀开;三是划口初期要严禁往菌袋上喷水,防止菌袋污染。
2)耳芽生长期(8~15天)。从原基形成至耳芽长到1~2 cm(形成核桃状)。这个时期,要加大湿度,使刚刚形成的耳芽始终保持湿润生长状态,为此要做到:一是盖草帘的,要去掉塑料布,昼夜盖着草帘,往草帘上喷水,使草帘始终保持湿润;二是盖遮阳网的要将塑料布掀开,往菌袋上喷1次水,再立即盖上压严,给床内增加湿度,以便使耳芽出齐快长;三是要加强通风,防止高温。
3)子实体分化生长期(16~25天)。从核桃状至成熟。这个阶段可以将草帘、遮阳网、塑料布全部收起,使子实体在全光的条件下分化生长。集中催芽的要进行分床,床面铺设编织袋或地膜,以防止喷水或下暴雨时,将泥沙溅在耳片上。在水分管理上,要遵循“干长菌丝,湿长耳”的规律,采用“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管理 *** 。早晚往菌袋、耳片上直接喷水,晚上多喷,白天少喷。中午气温高时不喷,这样耳片厚且颜色好。出耳旺盛期,相对湿度要求在85%~95%,阴雨天少喷,晴天多喷。耳片膨胀、湿润、新鲜为水分适宜,如耳片积水,说明耳片吸水能力减弱,水分过大。
7 采收
当黑木耳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开始变薄、耳根收缩、八成熟时采收最合适,要采大留小。此时的耳片品质佳、重量大,如果拖延采收,孢子弹射,既保证不了质量,耳片无弹,又会造成减产和流耳。刚下过雨或喷过水后,不要马上采收,让子实体在菌袋上晾晒半天,半干后采收,可避免出现蜷耳。采摘下来的黑木耳应在晾晒网或遮阳网上晾晒,防止耳片粘泥土。晒干后密封保存。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种植知识,持续关注吉祥农业,为您种植养殖过程中答疑解惑。也希望大家帮忙把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人掌握种植技术!谢谢!
“漂”了12年回到东北县城,他给92万人讲解木耳如何生长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万物互联的今日,我们更加相信“在一起”的力量——“互联网”的本意,就是“在一起”:两个互不相连的通信节点,组成了 *** 。
春节之际,南方周末和今日头条共同聚焦移动互联网时代四位普通人各自“在一起”的故事:
黑龙江林区,一个漂泊了12年的年轻人大雷,回到家乡重新扎根,从一台DV开始短视频创业;上海浦东,90后宝妈毛晚和网上认识的朋友们,一起为城市500米栏杆编织“彩虹”毛衣;广西苏屋塘村,农家妇女“巧妇9妹”,守在村庄,帮助村里的山货走向全国;台湾里长刘德文,16年间把200名台湾老兵的骨灰,背回他们位于大陆各省的故乡……
“在一起”,是为了对抗孤独、漂泊和分裂。时代图景风云变幻,但无法阻挡,无数微小、温暖的人事,生生不息,汇聚在一起。
大雷在覆雪的林场走道
1.重新扎根
大雷在一排平房前停下车子。摇下窗,招呼母亲上车。母亲和大雷眉眼有几分相似,穿绿色毛衣,外搭一件灰色羽绒服,正站在雪地上冲着车里的大雷笑。她抱着两条小黑狗,麻利地上了车。常看大雷视频的人都知道,两条狗一条叫小黑,一条叫煤球。这是大雷视频里的固定嘉宾。
车子在覆雪的道路上徐行,大雷把镜头对着母亲。有条小黑狗一直伸舌头,试图舔母亲的脸。大雷妈用纯正的东北口音说,“你别老舔我”。但谁都听得出来,那是甜蜜的指责。
母子俩把车停在一块地势较低的空地。大雷对着镜头说,“今天温度还挺好的。要是天太冷,电池飞不了多长时间。”随后,他操纵无人机起飞。轰鸣声伴随着无人机往天上飘。画面随之切换,音乐响起,一曲宏大、壮丽的旋律。就像往常一样,大雷会借音乐在视频中表达情绪。
无人机掠过高大茂密的松树林,树干昏黄,光秃。掠过俊朗、棱角分明的山峦,远远看去,覆盖的雪稀稀落落,薄薄一片。林区公路绵长,偶有汽车驶过。汩汩河水在日光下闪闪发亮,好像从冰的缝隙中生长出来一样。两条小狗在母亲脚边追赶,打闹。母亲抱着狗在雪地里转圈,打滚。镜头再一转,人和狗一起躺了下来,阳光洒下,明亮清澈。视频最后,大雷和母亲站在一起,向无人机挥手,两个人都笑得开心。
这是2019年11月20日大雷发布的短视频内容。也是他众多短视频中普通的一个。
视频里的地方,是大雷的家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的西北楞林区。他的粉丝在视频下留言,“多美好的一家人”。也有些已经离开东北的人,借此怀念故土,“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大东北”。
拍视频时,大雷也会偶尔重拾一些童年记忆的碎片,比如那条家门前的小河,他常在冰凉的河水里洗澡,来回“扎猛子”,有时还拿罐头瓶子抓鱼。
大雷本名张雷。以前不叫大雷,2017年9月,给今日头条和西瓜视频账号起名时,大雷就诞生了,他觉得朗朗上口。
此后,大雷开始用短视频记录林区的农家日常。东北林区提供了适宜木耳、野菜生长的天然环境,大雷用镜头记录了自家木耳的生长过程,从种植到培育、再到采摘收获,向观看视频的人普及了这一常见山货的常识。他成了林区山货的讲解员,还向粉丝介绍东北特色野菜的情况,南方人不常见到这些。
他的视频账号目前有了92万追随者。每条视频都不长,但都能保证至少上万人次的播放。大雷也在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东北林区的风光随四季流转,大雷的欢快与忧愁亦常有。
2018年6月,粉丝渐多,他决定开公司创业,在网上售卖山货。在城市漂泊十余年后,这个年轻人终于有能力重新回家乡扎根,跟家乡的一切在一起。
2.在大城市流浪
2005年,16岁的大雷离开了家,也就是他时常说起的“山沟沟”。他和母亲一起到同在牡丹江市的绥阳镇打工。再后来,他离开母亲,离开牡丹江,到了省城哈尔滨,做电脑维修店的学徒。
不安分的少年还想看看更远的世界。之一站,选择了苏州。他乘绿皮火车奔往南方,挨过36小时的漫长车程,就到了素未谋面的江南水乡。对苏州的之一印象是“暖和”,不仅是气温上的,还是色彩上的。故乡的树叶渐黄,但苏州草木犹绿。
可后来的生活,并不像初抵苏州的那天一样温暖。大雷在一家电子厂找了份工,负责检查电脑一体机。他至今还能熟练地说起当时的工序:“检查后面板是否有线松动,再拿起来晃动,检查里面是否有螺丝,有没有掉出来,然后检查正反面的屏幕是否有划痕,如果都没问题,那就下一个。”
他像自己检查的那一枚枚螺丝钉一样,被嵌入工厂精密的流水线。平均每24秒就要完成一台电脑的检查,一晚上要检查600多台,每一天后背都会被汗水浸湿。也有坚持不住的时候,他给自己鼓劲,“要挨够半年。”这是他暗暗为自己定下的计划:去不同的城市至少待半年,丰富阅历。他揣着对世界的好奇,对他而言,这是对自己的历练。
朋友也不多。工厂里,工友每天除了干活,还是干活,彼此鲜少交流。休息时,语言成为交流的阻碍,作为符号,时刻提醒着他身处异乡。南方人语速一快,大雷就听不懂,只能求着别人慢慢说。后来索性就不说话了。大雷说,自己是个内向的人,不喜欢热闹。
半年终于挨过,他去了北京。早一天离职都不行,他和自己较劲。到了那座更大的城市,大雷的工作是安装屏幕,日日穿梭于各个写字楼与会议室。每天早晨7点起床,匆匆扒口早饭,就得去挤公交,公交全是人,即便坐上了,还得等一个半小时才能到站,再走很长一段路。
那年是他初次在外过春节。除夕夜兀自玩游戏,每月1200元租下的房间逼仄狭小,一到0:00,连游戏也不想玩了,“特别想家”。眼泪也流出来了。第二天,他的老板知道他没回家,喊他出去吃饭,他才感觉好些。
不久后,他回到了林口,像个逃兵。“北京的生活节奏实在太快了。”大雷不适应。
那是2013年。林口县自主产业缺乏,工作岗位稀缺,人口外流严重。官方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0年以来,平均每年会有10万人离开黑龙江,劳动年龄人口占80%以上,而20-29岁的年轻人能占30%。大雷说,除了有正式编制、有单位的那些人,大多自己儿时的玩伴都离开了林口,面目模糊地被计入这些统计数据中。而父亲这辈人,许多都在西北楞林区当了大半辈子农民。
其实,更早的时候大雷回过一次家。还是18岁的少年,在邻县做游戏代练,十几天后就做不下去了,没日没夜地打游戏,“连饭都吃不饱”。他逃回了自己的那个山沟沟。可家里工作机会寥寥,父母也不希望他回来,他们知道回家没发展,还会日夜劝他“再苦再累,也要在外面”。
这就是一个东北的时代小切片。年长一代人,植根在这片土地,身上留下岁月灰蒙蒙的尘埃,脚下黑土依然肥沃但难敌都市霓虹的吸引。年轻人外涌谋生,或求学,或打工。“漂”似乎是一代东北人的新关键词,回乡人反倒为“异类”。
2013年回家的大雷,选择仍然只是种地。家中20晌地,大雷跟着父亲天天干活,打算赚点未来的结婚钱。他们每天开拖拉机平整山坡上的土地,虽有专门打药和播籽的机器,但也需要人力将一些边边角角照顾到。那时的西北楞林区尚未通网,夏天一落雨,往往好几日,大雷在家百无聊赖。干了一整年,收成不好,人瘦削了,婚钱也没赚到,大雷还是得出去打工。
大雷几次归家,又几次远行。始终有两种力量,在他的生活中激荡:一种推着他去远方,一种拉着他向故乡。2017年的时候,他在哈尔滨谈了女朋友。谈恋爱得花钱,他遍觅赚钱方式,最后选择了自媒体。他将一些国外的有趣视频,翻译、剪辑后, *** 成适合国内受众观看的视频,一月能有两三千收入。但最后,因为彩礼问题,这段爱情还是以分手告终。他觉得窝囊。
3.打破孤独
2017年9月,在外辗转漂泊了12年的大雷决定回家。他把哈尔滨的一切物什都搬回了老家林口。
决定是逐渐做出的。在做自媒体的过程里,他发现三农视频特别吃香,而渔业、牧业、农业领域,都已有前人在做,他想依凭家乡的优势,填补林业的空白。他开通了头条号,取名“林区大雷”,还买了一台价值3600元的DV。
一开始,他也没经验。主要靠观察同行。他钻研农村阿凯的视频,观察人家如何衔接每一个镜头,“怎么去拍,为什么这么拍”,然后学习模仿,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拍摄 *** 。
原本拍大姑做饭,他会在大姑切菜、烧火、剥蒜时各拍一次,但他逐渐领悟到做法之中的技巧才是重点,开始学会挑重点拍摄素材。他拍大姑做鱼,就会突出大姑加茼蒿的过程,告诉粉丝们茼蒿何时放,怎么放。他想给看视频的人这样一种惊叹:“哇,原来鱼可以这样做!”一段5分钟的素材原来总要拍上40分钟,如今二三十分钟就能搞定。
大姑成了大雷视频里的IP。大雷也知道,大姑勤快又爱笑,她和她做的菜,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越来越多人私戳大雷,希望能买点视频里出现的新鲜食材。他们也想做大姑烹饪的那些好吃的菜肴。
2018年上半年,今日头条推出头条小店,创作者将商品挂出,粉丝便能下单购买。到了6月,刚好遇上木耳收获的季节,很多粉丝要预定木耳,大雷收到平台邀请后,便顺势入驻,开始销售起自家木耳。
这原本是一次孤独的创业。林口县的大多林区地处偏远,西北楞林区亦然。远离城市和工矿区,重工业凋敝,工业和现代农业的车辙还未驶过此处。薄弱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为创业带来不便。在这个5G即将来临的时代,大雷的手机还只有2G,一旦移动塔故障,就没了信号, *** 也拨不出。 *** 倒是有,但经常停电。村里的路,大多还是土路。
不过硬币的另一面是,也正因如此,优越的生态成为可能,发展绿色食品有了条件。木耳的销量特别好。此前一年,大雷在短视频里记录木耳生长、采摘、杀菌的每一步过程,粉丝们看了一年多视频,都想尝一尝。大雷记得,上线第1天,卖了二三百斤,第2天五百多斤,第3天六七百斤,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上千单。半年过去,就卖了4万多斤木耳。
家里开始忙碌,发货忙不过来,邻居也赶来帮着装袋,大雷付他们工钱。装好袋的木耳被大雷从林区送往位于县城的公司,公司员工负责装箱发快递。那时,好像一整个林口县的快递都来帮他打包了,“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量”。
作为一个创业者,他要考虑的东西更多。为了让员工全年有事做,他不能只卖木耳。于是,他逐渐和林口县其他工厂合作,售卖的商品扩展至松子、榛子、蜂蜜、大米。
为了增加更多的订单,他更加勤奋地拍摄短视频,拍完山货的介绍,就开始更多地分享自己的生活。几乎保持日更。
创业起步,看来是顺利的。但大雷也有担忧,“一个网红是有时间的”。网红的周期,也会在数据上体现,比如今年的销量就不如去年。最畅销的木耳,也仅卖出去年的五分之一。难免有失落感。公司本来5个人,如今只剩4个,有个年轻人去外面闯荡了。大雷自己承担起财务等繁琐的工作。利润日益微薄,他不得不考虑削减成本。他在盘算,如果销量越来越少,他可能要把这一切收回来自己做,注销在县城的公司。
好在,他对未来不像过去那么迷茫。他靠短视频,月入可过两万,创办的公司还有营收。即便公司垮了,他也已积累起一笔不小的资金,“大不了在家这边开个养殖场”,他也有过畅想,到时,他会养几千只或者几万只鸭鹅。过去漂泊无居的时光已经结束了。
他想起以前在苏州工厂,一人犯了错,整个产线都要受罚挨骂,总要看线长眼色行事。回到家一切都自由了,如今,他每天都能陪伴在父母身侧,也不再打算远行。
东北作家班宇的小说《冬泳》里,记录了一群东北的普通人,有人“腾空跃起,从裂开的风里出世”,有人“跪在地上,发出雷鸣般的号啕”。大雷身上就有那股劲头。一个在生活悲欢里挣扎的平凡个体,为寒冷辽阔的东北黑土地,添上一笔平淡无奇却自由轻盈的注脚。
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在这里
为解决近几年黑木耳生产中出现糊巴口、产量不稳定、品质差等问题,技术人员试验示范并集成了黑木耳关键技术,使得木耳产量提高了6%,品质得到明显改善,销售价格提高,农民收入增加。黑木耳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如下。
木耳种植难度大,温度湿度要控制,采摘也要注意咋办?
熟悉农村的都知道农村这两年种植菌类的,比如香菇、木耳金针菇、猴头菇、灵芝等菌类的农民是越来越多,而且这一部分的农民收入相对于种地来说要高出好几倍。
木耳是好,管理上就稍微有些难了。
今天笔者在这里就给我们的农民介绍一下,木耳在管理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三月、四月一般情况下雨水都比较多,这个时间农民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尤其是下雨天,一旦遇到下雨天,尤其是露天养殖,特别是露天的木耳一定要及时的采摘,采摘时候的办法。
通常是采大留小,避免齐茬采摘,造成大小不均匀影响收购价格。
三月、四月是梅雨季节,通常情况下木耳会遇到会在雨水的影响下,造成产量降低。
这里农民要做的就是防雨。
防雨的办法有很多种,室内大棚种植木耳的还好一些,如果是露天的话,就要加盖遮雨棚、防雨棚或者塑料薄膜,以保证菌类不受天气的影响,塑料薄膜加盖之后还要保持塑料薄膜内的空气流动。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风。
通风做不好,木耳的产量会下降很多。这里农民尤其要注意。
土地改革催生农村赚钱新项目,点击“了解更多”抢占家乡市场
木耳种植,不同栽培基质,不同技术对木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牧童
编辑|牧童
一、引言
木耳,又称黑木耳或云耳,是一种广泛栽培的食用菌,其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以及独特的口感使其在亚洲乃至全球的食品市场中备受追捧。作为一种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食用菌,木耳在传统食品中的应用历史悠久,被誉为“菌中之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功能性食品的日益关注,木耳的需求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其种植和研究的发展。
木耳的种植对栽培基质的选择至关重要。栽培基质不仅直接影响木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而且还对其品质和营养成分产生显著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对不同栽培基质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旨在优化木耳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栽培基质对木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并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提供关于木耳种植的可行建议。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木耳的概况,包括其分类、特点以及营养与药用价值。随后,我们将重点关注栽培基质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其在木耳种植中的作用。
接着,本文将通过综合文献综述,归纳总结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不同栽培基质对木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差异。在实验 *** 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实验设计和参数监测,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后,本文将阐述实验结果与分析,包括不同栽培基质对木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比较和解释实验结果,我们将尝试找出最适合木耳生长和产量提高的栽培基质。在讨论部分,我们将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与现有研究成果的关联,并探讨栽培基质影响的可能机制,以及潜在的研究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本文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就不同栽培基质对木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这些建议将为木耳种植实践提供重要参考,帮助农业生产者和研究者优化种植技术,提高木耳产量和品质,促进木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本文的研究对于木耳种植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探讨不同栽培基质对木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我们有望为提高木耳的种植效率、增加产量、优化品质以及保护环境作出贡献。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激发更多关于木耳种植的研究和探索,推动木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木耳简介
木耳,学名 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属于多孔菌目、木耳科,是一种广泛栽培和食用的食用菌,也被称为黑木耳、云耳、银耳等。它是古老而珍贵的食品之一,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独特的口感和药用特性而备受人们喜爱。起源于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日本和韩国,木耳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种植和应用,成为国际食品市场的重要一员。
1. 分类和特征
木耳属于真菌界,是一类真菌中的一员。它们的菌丝体呈胶状,多生长在腐木、树皮和树干的表面。木耳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形态特征:木耳的菌盖呈耳状,边缘略波状。其表面光滑,通常呈暗褐色或黑色,有时也会呈现浅黄色。菌盖的底部是多孔的,形成微小的孔状结构,这也是其所属分类多孔菌目的特征之一。
质地:木耳的质地柔软而薄,类似于胶状,因此也被称为“木耳”。在加热和煮熟后,木耳会变得更加柔软,成为烹饪中的一种重要食材。
生长环境:木耳喜欢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是在温带和热带气候下的森林地带。通常,木耳在秋季和冬季得到更佳生长条件,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
2. 营养价值与药用特性
作为食用菌,木耳不仅具有特殊的风味和口感,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有益。主要的营养成分包括:
蛋白质:木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植物蛋白来源。其中所含的氨基酸组成也较为全面,对于人体的生长和组织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多糖类:木耳中含有多种多糖类物质,如多糖、多肽和多醣等,这些成分对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和降血糖等方面有积极影响。
脂肪:木耳中的脂肪含量较低,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调节血脂和维持心血管健康。
膳食纤维:木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于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和预防结肠癌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除了作为食用菌,木耳在传统中医药中也被广泛应用。其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滋阴补肾:木耳含有丰富的胶质物质,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虚劳、体热等症状。
3. 传统与现代应用
在中国及东亚地区,木耳已有数千年的食用历史。早在古代,木耳就被视为一种珍贵的食品,不仅被皇室贵族所喜爱,也成为民间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中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广西等地,木耳被广泛用于烹调各种菜肴,如木耳炒肉、木耳汤等,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深受食客喜爱。
随着现代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木耳的国际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它不仅成为中国餐馆的必备食材,也被引入到西方国家和其他亚洲国家的餐桌上。特别是对于素食者和健康饮食爱好者来说,木耳因其植物蛋白和多种营养成分的特点而成为受欢迎的食材之一。
三、栽培基质简介
栽培基质是指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为菌丝生长和菌实体发育提供养分和支持的一种物质。对于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合适的栽培基质选择至关重要。栽培基质的成分和性质直接影响食用菌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因此,栽培基质的选择和优化是食用菌栽培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1. 栽培基质的种类和特点
栽培基质主要分为有机基质和无机基质两类。有机基质是以有机物质为主要成分的栽培介质,如秸秆、麸皮、木屑等。有机基质常常具有较高的碳氮比,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有利于食用菌的生长和繁殖。无机基质则以无机物质为主要成分,如玉米芯、蘑菇袋等。无机基质在保持适当湿度的同时,也能提供菌丝生长所需的支持。
栽培基质的选择要考虑食用菌的生态特性和生长习性。例如,木耳这类腐生食用菌在自然界主要生长在腐木、树皮上,因此以木质纤维为基础的有机基质是较为适合的选择。而平菇、香菇等食用菌则喜欢以稻草、麦秸等废弃物为基质,因此有机稻草堆制的栽培基质也较为常见。
2. 栽培基质在食用菌种植中的作用
栽培基质在食用菌种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不仅提供了食用菌所需的营养和水分,还为菌丝的生长提供了支持和环境。栽培基质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是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主要来源,其中的碳、氮、磷等元素对于菌丝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栽培基质的pH值和水分含量也直接影响着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3. 栽培基质的优化和创新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栽培基质的优化和创新也日益受到关注。一方面,科研人员不断研究不同栽培基质的特性和适用性,以寻找更为适合特定食用菌种植的基质。通过调整栽培基质的成分和比例,可以提高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改善菌实体的品质。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利用农林废弃物资源和减少环境负担,研究者也致力于开发新型的栽培基质。通过对废弃物进行预处理和堆肥,将其转化为适宜食用菌生长的基质,既解决了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又提供了可持续的栽培基质资源。
栽培基质在食用菌栽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成分和性质直接影响着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合理选择和优化栽培基质,不仅有助于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栽培基质的技术,食用菌产业将会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同时,这也将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美味的食品选择。
结论
1. 不同栽培基质对木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
栽培基质是影响木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基质对木耳生长的速度和产量有明显影响。有机基质如秸秆、麸皮等对木耳的生长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其中以秸秆基质最为适宜木耳的生长。
秸秆作为一种常见的废弃物资源,在木耳种植中能够发挥较好的支持和养分供应作用,同时也有助于维持适宜的湿度和通气性。而无机基质如玉米芯、蘑菇袋等对木耳的生长效果较差,主要是由于其缺乏有机质和养分供应。
2. 栽培基质的预处理和调控对木耳生长产量有显著影响。
栽培基质的预处理和调控对于优化木耳种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对栽培基质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蒸煮、堆肥等,可以降低其碳氮比,增加养分供应,从而提高木耳的产量和品质。此外,适时调节栽培基质的湿度和通气性,有助于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菌丝的扩展和子实体的发育。
3. 栽培基质对木耳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值得关注。
除了影响产量,栽培基质还对木耳的品质和营养成分产生影响。有机基质如秸秆在木耳种植中有利于提高木耳的口感和嫩度,而玉米芯等无机基质可能会导致木耳较硬的质地。
同时,栽培基质的成分和养分含量也直接影响着木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例如多糖类和蛋白质含量。因此,在种植木耳时,需要综合考虑栽培基质对品质和营养的影响,以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食材的需求。
在木耳种植领域,虽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发展方向。首先,栽培基质的选择和优化仍然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随着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增加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如何有效利用废弃物资源来作为栽培基质,既解决废弃物处理问题,又提高木耳产量和品质,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之一。
加强对木耳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提高种植者的技术水平,促进木耳产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将有助于提高木耳的品质和竞争力,促进木耳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张雪, 李建松, 侯瑞雪, 等. 不同基质对黑木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侯风岭, 杨洁, 任治峰, 等. 黑木耳不同栽培基质的比较试验
杨松华, 杨洁, 侯风岭, 等. 秸秆为主的栽培基质对黑木耳菌丝扩展的影响
李明月, 陈银桃, 曹智民. 黑木耳菌丝体外生长与其对不同基质的选择
张敬民, 朱晓红, 高义平, 等. 黑木耳菌丝体外生长及其对不同栽培基质的选择
材料准备时间:当年8月材料准备,9月生产。当地种植黑木耳均在水稻收获后种植,栽培时间应掌握在水稻收获后2~3周,大田整理后为宜。各地应根据所在地因地制宜制定栽培时间,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出菇时间应掌握在11月底至次年4月底。为什么出菇时间掌握在4月底以前呢?有2个原因,一是大春水稻准备栽插,不能影响大春生产;二是4月底以后气温回升快,木耳生长速度也快,导致黑度不够、质地薄、质量差,市场售价低。准备粉料用的阔叶杂木按每袋1.2kg准备生阔叶杂木。特别注意,不宜选择针叶林和有浆的阔叶杂木。
配方1:阔叶杂木屑占78%,小麦铁皮占20%,石膏粉占1%,蔗糖占1%。
配方2:78%的阔叶杂木屑,7.6%的小麦皮,12.6%的米糠,1%的石膏粉或石灰粉,1%的蔗糖或维生素。
配方3:50%阔叶杂木屑,5%麦麸或米糠,30%桑strip条,13%棉籽壳,1%石膏粉或石灰粉,1%蔗糖或维生素0
配方4:阔叶杂木屑60%,蔗渣20%,麦壳或米糠19%,石膏粉或石灰粉1%0
播种前,请事先准备好供粉器,及时撒粉,压碎后要及时混合,以防止堆垛变质。
有两种混合材料的 *** :手动混合和机械混合。对于手动混合,将制备的配料均匀混合2至3遍,水含量为55%-60%,前提是不能用手捏合水以形成面团。对于机械混合,将配方成分输入到混合机中并混合3?5分钟,然后装袋。
使用装袋机进行装袋,使用封口机进行密封。每个袋子装满1.5?1.75kg。如果重量不足,则意味着水分不足,并且重量太大,这意味着水分太重。
开始加热时,火势应猛烈。从着火到锅内温度达到100度的时间更好不超过4?6ho。当温度达到100£时,用中火保持8?15h。中间温度不能降低,最后大火将被猛烈攻击一会儿,然后在大火停顿一夜后将锅熄灭。在烹饪之前,请对冷藏室或接种室进行消毒。用于烹饪的塑料篮应使用2%的Lysur或75%的酒精消毒。将刚从锅中取出的热料袋运输到无菌冷却室或接种室进行冷却,并且仅在料袋温度降至30度以下时才进行接种。
当细菌袋的温度下降到室内温度时,可以进行接种。通过接种侧孔来进行接种。通常,使用三个孔,一个孔位于袋的中间,另外两个孔靠近袋的两端。建议使用接种箱进行接种,因为接种箱的空间小,密封性好并且经过彻底消毒,因此接种成功率较高。
从接种到菌丝在袋子中生长并达到生理成熟的时间,细菌(毛发)都可以在室内或阴凉棚中生长。生长(毛发)细菌的地方应保持清洁,无污染源。第二,应干燥通风。 ,遮光等条件。应变好的细菌袋应排成一排,两排和一排较好,两袋应密封在最上,高度为7至8层。八月至九月的局部温度高达28-33度°C,该温度高于菌丝体生长的更佳温度(15-28℃),因此生长(毛发)期的管理重点是防止高温灭菌。如果温度很高,请快速转动袋子。
通常情况下,请勿在7?10d内打开袋子,并在13-15d内首次打开袋子。此时,每个接种孔的菌丝体呈放射状生长,直径为8?10cm。随着生长量的增加,呼吸强度也会增加,应注意通风和降温。更好将发芽部位的温度控制在25%以下,因为温度超过35℃时,菌丝体在第32个时期生长缓慢,当温度达到35Yi时,菌丝体会停止生长,而在38T时,菌丝体会燃烧至死亡。有很多 *** 可以通过通风降温,这些 *** 可以灵活掌握。在入口处,减小细菌袋的峰顶并扩大细菌袋的间距。将细菌袋培养约30天,然后将其再次翻转。通常,菌丝体可以生长45-60天以填充袋子。
接种50-60天后,菌丝将枯竭并打孔。排气和穿孔分为手动排气,穿孔和机械排气和穿孔。人工排气和穿孔,一般9-10行,90-100孔。机械排气穿孔,一般为12排,100?110孔。排气和穿孔后,将它们放置成三角形,并以行的形式排列三个1层三角形,高度为7-8层。接种点向内放置,每行中的层数取决于温度。如果温度高,则可以减少层数。 2行预留1个过道,以利于通风和冷却并检查细菌袋的生长。当真菌菌丝体充满时,排气和穿孔非常有时间限制,这也是决定黑木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种是在雨天不能用尽或打孔。二是中午气温高。由于阴天和雨天的排气和穿孔,细菌袋容易感染疾病,尤其是风味真菌和链霉菌。中午温度高,空气耗尽,菌丝体难以恢复,容易感染绿色霉菌。排气和打孔时间必须在上午11:00之前和下午15:30之后进行控制。在这两个时期,通气孔和穿孔菌丝稳定生长并迅速恢复,有利于真菌产量的增加。
菌丝充满后,去田7?8d,用竹或铁丝搭建木耳袋对接架,壁宽1.4m,沟宽50-60cm,每口6行(架子) ,细菌袋成排地靠在支架上,两个相邻的细菌袋之间的距离约为5cm,沿各壁的长度竖起喷水管以喷水,以满足真菌的生长需要。田间种植一般约为150,000袋/ hm2.
细菌袋装好后,开始喷水5-7天,每天早晨和晚上喷水一次。如果条件允许,每天喷3?4次,每次2?3min,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耳芽长出后,逐渐延长喷水时间。每次喷涂时间可延长至15-18 min。喷水的时间也是决定真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水源必须清洁卫生,因为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真菌的产量和质量。要求首先选择水源和水质良好的田地,以保证黑木耳种植的需水量。其次,如果黑木耳在田间包装,水源不足或水质不好,并且在需要水时无法充分利用,则木耳会散发绿色霉菌,这将严重影响黑木耳的产量。这时,用水喷洒真菌时,如果水源的高度差不够大,则必须用水泵喷洒,以确保真菌的需水量。
真菌进入田间约30天后,您可以选择收获之一批真菌。挑选真菌后,应将袋子干燥3?5天,然后喷水以防止细菌袋变软。之后,每天喷水2次(早上1次,晚上1次)。
收获的新鲜真菌用白色纱布网晾干,干燥并分等级包装并出售。黑木耳销售分为三个阶段,即春节前,清明节前和清明节后。更好的质量和更高的价格是在春节之前收获的。它是顶级黑木耳。清明节前的质量略差,清明节后的质量大多较差。因此,种植黑木耳必须在春节前收获。
如何才能种出优质的黑木耳? *** 菌种是关键,掌握技术促进丰产最近几年,黑木耳的种植规模扩大以后,制种期间不规范的操作方式,导致黑木耳的产量与质量受到了一定影响,菌丝到了出耳期间,容易受到霉菌的污染,引起耳片变薄,流耳或烂耳的现象发生,使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如何才能 *** 出优质的菌种,种出肥厚的黑木耳?今天就来分享一下菌种 *** 方面的内容,给种植户一些参考。
*** 完成的菌种
先来了解一下 *** 黑木耳菌种要用到的设备
1、培养室及培养架:在规模化的黑木耳栽培基地,就会修建培养室来培养菌种,大小可以根据栽培规模来定,一般在30~50平方米,室内要有调控温度与湿度的设备,棚顶要安装无动力换气扇,保证室内的空气新鲜。按照培养室的面积,要焊接几个用来 *** 菌种的培养架,架子的宽度为40~45厘米,长度没有特别限制,保持4~6层,每一层之间的距离在50厘米左右。
2、培养基的分装容器:培养菌种用到的分装容器有烧杯、漏斗、试管等,在培养菌种时,试管用得最多的就是18毫米×180毫米、20毫米×200毫米这两种规格。培养出来的原种要用850毫升、口径小于4厘米、耐高温的玻璃瓶存放,栽培种可以用原种的容器存放以外,还可以用耐高温的塑料袋替代使用。
菌种培养室
3、 *** 培养基要用到的设备: *** 培养基要用到的设备主要由罐体、过滤器、控制器三部分组成,罐体上面有电动机和检测PH值的装置,灌口的位置有加料口与排气管,培养基就从加料口放进罐体。罐体里面有搅拌器,放入培养基和培养液,启动设备,搅拌器就可以工作,用来培养菌种。培养菌种需要的氧气从罐体的管道进入,产生的水分从中间的冷却水出口流出,罐体底部就是放料口。
4、摇床:在一些规模较小的黑木耳栽培场所,没有专业的菌种培养设备,也可以用摇床来 *** 菌种。利用生物发酵的技术,菌基在发酵罐液态发酵,经过摇床操作以后,就会生长出菌球,成为黑木耳栽培的种子。利用摇床进行液态菌种发酵,比常规的试管菌种、木屑菌种、棉壳菌种更具优势,操作简单,不会受到专业设备条件的限制。
*** 菌种设备的平面图
配制培养基的操作步骤
1、准备材料:挑选没有发芽,没有变色的优质马铃薯,洗干净以后,把皮削干净,用天平称出200克,切成1厘米左右的小块,再准备酵母粉,用一些温水溶化待用。将切好的马铃薯小块放在1000毫升的清水中,倒入不锈钢的锅中用文火加热,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时间煮沸以后,再用4层较密的纱布进行过滤,去掉水中的残渣。再把琼脂粉用温水溶化,倒入到过滤好的溶液中,经过搅拌使其充分溶化,加入准备的材料,之后再加水1000毫升搅拌均匀,就可以将溶液装在试管里,装的时候维持试管的1/4~1/5。
常用配方材料参考:①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②马铃薯(去皮)200克,蛋白胨1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③马铃薯(去皮)200克,磷酸二氢钾3克,维生素B1 2~4片,葡萄糖20克, *** 镁1.5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提示:在分装培养基时,试管管口位置不要残留液体,以免在培养过程中发生污染,若是试管壁上沾到了培养基,等冷却以后要擦拭干净。分装完成以后,试管口的棉塞要封严实,塞入管内1.5~2厘米,外面留1厘米左右,用手提棉塞的时候,不能发生脱落。之后再按7支试管绑成一捆,用牛皮纸把试管口包紧。
配制培养基
2、灭菌的操作:培养基在灭菌之前,先要在蒸锅里加水,再把捆好的试管放在锅内,盖上锅盖,把放气阀门关闭以后就可以开始加热,操作 *** 可以参考灭菌锅的说明,一般在0.15兆帕的压力下,用锅内的蒸汽维持30分钟就可以达到灭菌的效果。时间到了以后,锅内的压力降到了0,就可以把放气阀门打开,过一会就可以拿出试管。试管拿出来以后,等温度降下来将试管呈斜面摆放,棉塞位置要比底部培养基高出30~40毫米。如果温度还没有降下来就进行摆放,试管内会有温差,产生水雾影响培养基的纯度。斜面摆放好以后,就不要再去动试管,为了防止培养基凝固太快,可以在试管上面放一层棉被保温,尤其是在低温的冬天要做好保温措施。
利用灭菌锅给培养基灭菌
母种接种的技术 ***
1、接种前的准备:在接种之前,要把接种室打扫干净,并用药物进行熏蒸消毒,达到无菌的状态,接种人员要换上专业的工作服和工作帽,使用的工具要消毒,双手要用75度的酒精擦洗。将接种要用到的物品摆放到台面,检查一下是否有遗漏,接种区域的下面要用石炭酸溶液进行喷雾消毒,之后再把台面上的紫外灯打开进行照射消毒。
接种的工作台面
2、接种的 *** :将工作台的紫外灯关闭以后,用75度的酒精给双手和母种试管进行消毒,之后再把酒精灯点燃,火焰周围10厘米的区域就是接种的范围,可以避免发生杂菌污染。用左手将斜面培养基的2支试管握住,中指在两支试管中间,使培养基的斜面维持水平,再用右手把试管的棉塞拧松,以便于接种的时候快速拔出。右手拿着接种钩,在酒精灯上燃烧一会消毒,只要是接种要用到的工具,都要进行这项操作,不能忽略。之后再用右手将试管的棉塞 *** ,并用手指夹住,左手拿着两支试管,用酒精灯的火焰灼烧试管口进行消毒。再用消毒过后的接种钩,伸进试管内部,把培养基上面老化的菌丝挑出来,取适量大小的菌块放进试管底部,在放的时候,不能碰到试管的管壁。
给试管口进行灼烧消毒
小窍门:在酒精灯火焰范围内接种时,接种钩在放菌块时,双手不能抖动,要把菌块放在培养基中间的位置,动作要轻,接种钩不能划到培养基,也不能把菌种沾在管壁上,以免产生污染。抽出接种钩时,也要用火焰灼烧管口和棉塞,在火焰范围内盖上棉塞,每接4~6支试管,就要把接种钩放在火焰上灼烧灭菌,防止培养基发生污染。
3、接种的检查:接种完成以后,要把试管放在20~24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2天以后就要检查接种的情况,拿出试管观察斜面培养基,如果发现有黄色、绿色的物质,整齐排列的斑点或杂菌,说明培养基已经受到了污染,要及时淘汰。将菌丝生长得洁白、没有受到杂菌染污的菌种,放入2~4度的冰柜中进行保存。
操作人员正在进行接种
最后,来说说接种的一些注意事项
接种的时间一般没有限制,但在夏季进行接种时,按照正确的灭菌和操作方式,菌种的合格率达到了98%,夏季温度要高一些,培养室也不用加温,原料更丰富,可以节约一定的成本。在给培养基灭菌时,高压蒸汽锅和常压蒸汽锅灭菌时间不一样,要灵活调整时间。在接种过程中,拔棉塞时要轻轻地旋转拔出,不能用蛮力,否则会引起试管振动,使空气进入试管。要检查接种的状况,随机抽取一些试管,放进恒温箱中,之后观察是否有发生杂菌感染的现象。
木耳菜种子的催芽 *** 是什么?木耳菜又名豆腐菜、潺菜、紫角叶等,为菊三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可达1.5-2米。木耳菜的味道清香,可用于凉拌、煲汤、爆炒等,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木耳菜的种子表皮比较坚硬,因此种植木耳菜之前,需要先对它的种子进行催芽,具体的催芽 *** 如下:
一、浸泡
把木耳菜的种子放到清水中洗涤,捞取出表面漂浮起来的空壳扔掉,沉入水底的才是可以用来浸泡的种子。把挑出来的种子放进3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浸泡1-2天,使木耳菜的种皮慢慢软化。
二、催芽
首先把干净的纱布折叠4-5折,然后把浸泡好的木耳菜的种子放到纱布上,用2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喷洒纱布,直到纱布和种子潮湿为止。用纱布包住种子,每隔7-8个小时就给纱布喷洒一次温水,4-5天后,木耳菜的种子就会冒出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