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笠蓑衣的读法,箬笠 蓑衣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47 0
四首意境超美的《渔歌子》,您最喜欢哪一首?

现在我们说起文学体裁,脱口而出的肯定是唐诗宋词元曲。

其中词以宋称,所以在我们印象中,单论词来说,每个词牌下填的词,宋朝的词会比唐朝的词好的多。

大部分是这种情况,但凡事没有绝对,也有宋朝的词相对于唐朝的会稍逊一筹,就比如词牌名“忆秦娥”,整个宋朝都没有一首词能够比的上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

还有词牌名“渔歌子”,唐朝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后来者也无法企及。

张志和的这首词太好甚至还火到了当时的日本,以至于当时的嵯峨天皇读后备加赞赏,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这也引起日本的朝廷大臣、皇亲国戚、学者名流,皆随嵯峨天皇来和唱张志和的《渔歌子》,成为当时一盛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渔歌子》这个词牌的代表词作,让我们进入那诗情画意的情景中,去感受那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渔夫生活。

“渔歌子",原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一开始是单调体,后经过创作演变,时间推移,在唐末五代后由单调演化为双调,并更名为《渔夫》《渔父乐》、《渔父词》等名。

进入宋朝后,词人如过江之鲫,词人用《渔歌子》这个词牌创作很多词作,其中单调和双调都有,也有写得非常不错的作品,但还是比不了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开头两句,山、水、鸟、花、鱼出场,给读者勾勒了一个环境优美、水涨鱼肥的垂钓环境。

有这么一个好环境,自然吸引了垂钓者的光临,只见一位老翁泛舟江上,他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春雨料峭,斜风细雨,他仍悠然自得地垂钓,不知是被眼前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还是被垂钓鱼肥给留着了,以至于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这首词通过作者对自然春景风光和渔人悠闲垂钓生活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渔父》

南唐·李煜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这首词是南唐国李后主登基前所写。作为皇帝李煜不在行,但是作为文化人,他能在中国文人榜上名列前茅。

这首词开头对仗工整两句,先写景,交代时间和环境。

作者两句即写江景,一望无际的浪花翻滚如雪,又写岸景,桃花十里正竞相怒放,花团锦簇。

接下来三句描写了渔父的装束,是点睛之笔,写出了渔父淡泊潇洒的人生境界。

全词其实也是写作者自己的境界,欲摆脱世俗的羁绊,避开名利的枷锁,去过逍遥自在的快活日子。

《渔夫》其三

宋·苏轼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苏轼《渔夫》组词总共有四首,四篇作品既独立成篇,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这是其中第三篇。

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被贬黄州的苏轼,接到诏书,离开黄州赴汝州上任,在途中乘舟见沿河百姓生活所作。

作者先描写,后议论,景理融合。

他将渔父置于大好春光中来看世界,借醒了以后还会再喝醉,醉了以后又会再醒的生活常识,来古往今来人间的功名利禄表示轻视。

这写出渔父随缘放旷、与世无争的超然心态,强化了渔父的“醒”眼与“笑”态,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思想。

《渔父》

清·纳兰性德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

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

这首词是容若题画之作,画是《枫江渔父图》,这首词很好地展示了这幅水墨风俗画。

在作者笔下,开头就铺展在读者面前的这样一幅场景:夕阳西下,晚霞漫天,渔人悠然收竿,准备回家。

心情舒爽的时候,连飒飒西风都是温柔的,轻轻袭来,摆动水中那一簇簇绝美的荷花。

下阕给人描述了空远淡漠的远景,人影稀,烟水蒙,笛声轻,点明主旨,道出了渔人那悠然自得,逍遥快活的生活。

容若这首词,格高韵远,风致殊胜,在他作品里是一首特殊的存在。

这四首风格类似的《渔歌子》,您最喜欢哪一首。


来源:微信公众号“长风文史”,原标题“四首意境超美的《渔歌子》,逍遥自在,潇洒快活,您向往吗?”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原创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在地飞翔,带着桃花的江水中,肥美的鳜鱼在欢快地游动。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垂钓,乐而忘归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烟波钓徒。是唐代著名道士。

这首词是张志和最著名的一首词,在中国、日本地区都极有盛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之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剌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这首诗七年后,被日本遣唐使带回日本,呈给了嵯峨天皇。天皇喜不自禁,一口气和了五首,其中一首颇有意境: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月更明。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张志和的(渔歌子)与张继的(枫桥夜泊),选入了日本教科书。

附上词人轶事一则:

张志和与颜真卿是好友,一次与颜真卿等一群朋友饮酒作词。张志和喝酒喝到痛快时,忘乎所以,乘着兴致要为大家表演水上游戏:他把坐席铺在水面上,独自坐在上面饮酒吟唱。

那张坐席能在水上漂浮,一来一去,时快时慢,发出水上行舟一样的声音。接着又从云中飞来一群仙鹤,围绕在他的头顶上,发出婉转的鸣叫。颜真卿等人在船上观看,没有一个不惊讶的。不多时,张志和在水上挥手,向颜真卿表示谢意,然后便上升飞去。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译文欣赏(现代诗)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号玄真子。唐代著名的诗人,歌、诗、词、画俱佳。


西塞山,位于今浙江吴兴区境内的西苕溪上,风景优美。


江南二月桃花汛,春江水涨,烟雨迷濛;恰似一幅风景长卷,引人入胜。

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


白鹭

在西塞山前

自由自在地翔飞

两岸

桃花盛开

水里

鳜鱼鲜肥


鱼父

头戴青斗笠

身披绿蓑衣

悠然把纶垂

尽管

斜风轻吹

细雨飘零

仍然不愿把家回


因为垂钓

是他乐趣之所归

这首词清新秀丽,如诗如画。烟雨濛濛中的西塞山、天空中飞翔的白鹭,江上渔舟、舟上钓者,以及溪水里肥美的鳜鱼,共同组成一幅美丽绝伦的风景长卷。

此词吟成后,一时唱和者甚众。当时的日本天皇还以此为蓝本,模仿写出了日本体的《渔歌子》。

青箬笠,绿蓑衣


斗笠和蓑衣,这代表着乡村淳朴风情的符号,过去是农人最为普遍的生产生活用具。遥远的记忆里,爷爷戴过、父亲穿过,我们小时候也披戴过,每每于下雨天,我们这些天马行空、无忧无虑的孩子披蓑衣、戴斗笠,冒雨踩雨、蹚水玩,也去清凌凌的小河、沟渠里钓鱼逮鱼。


那一顶用高粱或青竹篾片编织的斗笠,宽宽的帽沿,尖尖角儿,韵味十足;那一袭用蓑衣草加苎麻线编成的蓑衣,上衣与下裙飘飘摆摆,散发出青草淡淡的香气。它们既可遮蔽骄阳,又能挡住风雨,而且穿戴起来轻便舒适,经久耐用。



已经有好些年没有见到斗笠、蓑衣了,即使到最为偏僻的乡村寻觅,也难以找到它们的踪迹。我的老友泊舟兄是市民协主席,喜欢收藏老物件,曾委托我到老家找一顶尖角斗笠和一领草蓑衣,我历经艰辛,总算寻到一领蓑衣。哪成想这老兄甚为不满,说是我送他的那件蓑衣不是蓑衣草编织的,用的竟然是化纤材料。我告诉他,也许只有在景区的农耕博物馆或农家乐的茅草房里,兴许还能觅得到。


我还告诉泊舟兄,“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两样老物件恐怕只能到古诗词里寻找,找寻那种空灵悠远的古意了。


斗笠、蓑衣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我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里,已经有了它们古朴的身影,《小雅.无羊》里云:“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何”即“荷”,意思是说:你到这青青草原来放牧,戴着青竹斗笠,身披黄草蓑衣,有时还背着充足的干粮饼。这是一首歌咏水丰草茂、牛羊成群的田园诗,牧人那副安适悠闲、怡然自乐的样子多么令人羡慕啊!



到了盛唐,笠和蓑渐渐普及起来,寻常百姓在生产生活中经常穿戴。唐代官员、也是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的储光羲曾写有《牧童词》:


不言牧田远,不道牧陂深。

所念牛驯扰,不乱牧童心。

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

方将忧暑雨,亦以惧寒阴。

大牛隐层坂,小牛穿近林。

同类相鼓舞,触物成讴吟。

取乐须臾间,宁问声与音。


诗风简朴,诗意悠然,牧童戴笠披蓑在山坡在草原放牧、观斗牛的景象,俨然一幅田园风情画。晚唐诗人栖蟾也有一首《牧童》诗: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写得更为浅显直白,小小牧童披着蓑衣,吹着竹笛,骑在弯弯的牛背上,与世无争,天性悠然,这样的画面更是美妙。


不光是艳羡,有的诗人也曾在幼时做过披戴笠蓑的放牛娃。明代“理学名臣”、文渊阁大学士丘濬在《百牛图》题诗中言:


我本农家子,童年曾作牧。

倒骑牛背上,蓑笠吹横竹。


回忆儿时的快乐时光,读来情趣盎然。


斗笠、蓑衣是劳动人民的两项伟大创造,是生产劳动中最普通的农具,古人赋诗作词也常用以表达对农人辛劳的同情。宋代诗人王炎写有一首《南柯子》,其中有句: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穿戴笠蓑的农人早出晚归,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田间的泥泞和沟壑,犁透了田,灌足了水,最盼望的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元代宰相王仕熙被贬谪海南崖州期间,写下一组《崖州八景》,其中有一首《水南暮雨》诗,提及蓑衣和斗笠:


千树槟榔养素封,城南篱落暮云重。

稻田流水鸦濡翅,石峒浮烟鹿养茸。

明日买山添薯蓣,早春荷锸剪芙蓉。

客来蛋浦寻蓑笠,黄篾穿鱼酒正浓。


诗中不仅描绘了水南村的美丽景致,也抒写了渔村农人的穿着和习俗,充满生活气息。


同样的意境,同样写农人戴笠穿蓑耕田的辛劳,唐代李白的“农人弃蓑笠,蚕女堕缨簪”、李颀的“白首何老人,蓑笠蔽其身”,宋代黄庭坚的“老农欢喜有春事,呼儿饭牛理蓑笠”、清人嵇震的“牵犊竖归原上草,荷蓑人立渡头沙”,也都有所表现。


北宋大诗人苏轼在诗词里,也常以“笠蓑”为意象。他在《藉田》一诗中说:“江湖来梦寐,蓑笠负平生。”“蓑笠”与“江湖”相联,表现的是一种生活状态,即远离了庙堂散淡于草野的隐逸生活。不过,最有名的是他那首提及蓑衣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蓑”和“烟雨”,构成了富有张力的画面感,再与“平生”相联,则成了一种大境界,表达摆脱名缰利锁之后的精神自由。


苏轼与箬笠颇有渊源。海南东坡书院里有幅《坡仙笠屐图》,说的是苏轼与海南当地“山坡笠”的故事。相传苏东坡被贬至海南后,发现这里的竹笠新颖、美观、轻便,与其它地方的竹笠不一样,很有特色,就喜欢上这种竹笠。当地人送他一顶“山坡笠”,苏轼爱不释手,经常戴着出行。后来为纪念苏东坡在海南传播中原文化的功绩,人们便将“山坡笠”称为“东坡笠”。


笠蓑更多出现在古人的“垂钓诗”里。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写有《舟行五绝》,其中一首为:


渡头风雨晚生寒,蓑笠渔翁坐钓船。

为问篷中有鱼否,一双新鳜出笼鲜。


戴笠披蓑在一叶扁舟上垂钓,最喜不过“一双新鳜出笼鲜”。


最有名的,当属两位唐代诗人涉及笠蓑的作品。张志和的《渔歌子》中有: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更主要的是穿戴笠蓑的钓翁在这样优美的自然风光中,那种自由惬意、流连忘返的心情直透毫端。


柳宗元的《江雪》里吟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空灵冷寂的意境令人产生无限遐思,诗人是超然物外、独享孤寂的垂钓者,我们亦是心中无我、目空一切的“蓑笠翁”!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小学必背古诗词——渔歌子

如何给小孩进行古诗词启蒙呢?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儿子2岁半的时候,一次我想教他背诗。他根本就不听,自己跑一边玩去了。我就表现地很爱看书的样子,并且大声读诗。但是仍然没有吸引他。我就反复读,他玩着玩着就跟着我念叨一句,一会儿又跟着念叨一句。第二天,我提一个字,他竟然能把整句说出来。几天后竟然能连着说下来。原来古诗词启蒙和英文启蒙是一样的,就是多听。

我整理了小学必背的古诗词,跟我一起每天一首古诗词启蒙吧。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

张志和:字子同。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道士、词人和诗人。著有《玄真子》集。

翻译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翱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回家。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1. 阅览更多小学必背古诗词,免费领取小学奥数资料、500本世界经典绘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品智女人”。

2. 开班啦!开班啦!欣赏BBC原版英文动画片,让宝宝在快乐中学会英语。

如何进班?

之一步:关注微信公众号“品智女人”。

第二步:发送“英语班”,便可得到入群二维码。

第三步:长按二维码,即可入群。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归纳

期末知识点归纳

第三单元 知识要点归纳

一、会写字及组词

9、自然之道

幼yòu(幼龟、幼小、幼稚、幼儿园)

滩tān(海滩、沙滩、河滩、滩涂)

侦zhēn(侦察、侦探、刑侦案件)

嘲cháo(嘲笑、嘲弄、嘲讽、冷嘲热讽)

啄zhuó(啄木鸟、啄食、啄米)

企qǐ(企业、企图、企鹅)

愚yú(愚蠢、愚弄、愚不可及)

蠢chǔn(愚蠢、蠢事、蠢笨)

返fǎn(返回、往返、返校、迷途知返)

吁xū(气喘吁吁、长吁短叹)

拦lán(拦住、阻拦、拦截)

鸥ōu(海鸥)

帽mào(帽子、草帽、小红帽)

彻chè(彻底、彻夜难眠、响彻云霄、彻头彻尾)

11、蝙蝠和雷达

蝙biān(蝙蝠、蝙蝠衫、蝙蝠侠)

蝠fú(蝙蝠)

捕bǔ(捕捉、捕获、捕鱼、捕食、捕风捉影)

蛾é(飞蛾、蛾眉、蛾子、蛾黄)

蚊wén(蚊子、蚊蝇、蚊香、蚊帐)

避bì(避免、避难、逃避、避重就轻)

锐ruì(锐利、锐角、锐气、锐不可当)

铛dāng(铃铛、锒铛入狱)

蝇yíng(苍蝇、蝇头、蝇子、蝇头小利)

揭jiē(揭示、揭开、揭发、揭短、揭穿)

碍ài(障碍、障碍物、碍事、阻碍)

荧yíng(荧屏、荧光粉、萤火虫)

二、读读写写

旅游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返回 海鸥 补救 蝙蝠 清朗 捕捉

铃铛 揭开 苍蝇 推进 蚊子 避开

蠢事 敏锐 飞蛾 争先恐后 若无其事

响彻云霄 鱼贯而出 气喘吁吁 

横七竖八 愚不可及 见死不救

三、读读记记

筑巢 摇篮 乃至 肥沃 折腾 忧患

堤坝 侵蚀 崩塌 毁灭 植被 经营

腐烂 栖息 捕食 繁殖 扫帚 土壤

惨祸 关键 制服 机翼 欲出又止

多灾多难 随心所欲 不折不扣 枯枝烂叶

机毁人亡 轻而易举 异想天开

ABAC

不折不扣 多灾多难 多姿多彩 人山人海

ABCC

气喘吁吁 红尘滚滚 人才济济 生机勃勃

有两个数字的成语

横七竖八 三心二意 一心一意 一清二楚

颠三倒四 乱七八糟 不三不四 七上八下

十全十美

不×不×

不折不扣 不知不觉 不伦不类 不见不散 不依不饶

四、多音字

第九课:自然之道

便:biàn(方便)pián(便宜)

第十课:黄河石怎样变化的

禁:jīn(禁不住) jìn(禁止)

折:zhē(折腾)zhé(打折)shé(折本)

第十一课:蝙蝠和雷达

蒙:méng(蒙蔽)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

塞:sāi(瓶塞)sài(塞外)sè(阻塞)

第十二课:大自然的启示

扫:sào(扫帚)sǎo(扫地)

任:rèn(任务)rén(姓任)

五、形近字

幼(幼小) 企(企图) 愚(愚蠢) 返(返回)

幻(幻想) 止(停止) 遇(遇见) 反(反正)

欧(欧洲) 砌(砌墙) 捕(捕捉) 蚊(蚊子)

鸥(海鸥) 彻(彻底) 铺(铺路) 纹(花纹)

避(躲避) 锐(锐利) 揭(揭开) 荧(荧光)

辟(开辟) 悦(悦耳) 喝(喝水) 莹(晶莹)

六、反义词和近义词

反义词

紧张—轻松 明白—模糊 伤害—保护

颓丧—振作 宽敞—狭窄 害虫—益虫

自然—人工 肥沃—贫瘠 凶猛—温和

破坏—保护 梦想—现实 秘密—公开

安全—危险 踌躇不前—勇往直前

近义词

侦察—察看 焦急—着急 震惊—吃惊

颓丧—颓废 灾难—灾患 保持—维持

媲美—比美 繁衍—繁殖 忧患—祸患

沉积—堆积 频繁—屡次 迅速—快速

反复—多次 模仿—仿照 启示—启发

改观—改变 统统—全部 宽敞—宽广

轻而易举—易如反掌 踌躇不前—犹豫不前

七、理解词语

1、自然之道:自然的规律。

2、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形容十分积极。

3、欲出又止:打算出去,又停止了。

4、踌躇:犹豫。

5、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

6、鱼贯而出:贯,连接、连续。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出去。

7、愚不可及:文中形容我们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办坏事。

8、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的样子。

9、叫苦不迭:不迭,不停止。不停地诉说苦处。

10、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怎样就怎样。

11、异想天开:形容想法非常奇怪。

12、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八、课文内容归纳

1、《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自然之道”。

2、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言下之意是说,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幼龟防备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

3、“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幼龟,朝大海走去。”“极不情愿”说明向导对同伴们善良的呼喊予以理解但又感到无可奈何。

4、我们干了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说明同伴们后悔的心情。

5、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悲叹”突出了向导伤心难过的心情。

6、《黄河石怎样变化的》课文通过描写黄河流域的自然条件由好变坏得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告诉我们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7、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这句话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可是一查黄河最近2000年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表现“这里含有贬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拟人

9、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气温转寒,暴雨集中。二、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10、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保护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11、《蝙蝠和雷达》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身上得到了启示。—设问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2、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终于”一词说明了结论不是轻易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13、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 *** 发明了雷达。蝙蝠的嘴=雷达的天线、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蝙蝠的耳朵=雷达的荧光屏。

14、《大自然的启示》“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平衡。”—--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揭示了大自然万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人类的“老师”》人类从蜻蜓身上得到启示,解决了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

九、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三)

关于农业或气象的谚语

1、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4、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5、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6、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第四单元 知识要点归纳

一、会写字及组词

13、夜莺的歌

削xuē(削平、削尖、削减、削价、削铁如泥)

喂wèi (喂养、喂奶、喂鸡、喂鸭)

哨shào(口哨、哨子、哨声、哨兵、吹哨)

挺tǐng(挺拔、挺身、挺立、昂首挺胸)

斯sī(斯文、法西斯、慢条斯理、斯斯文文)

甩shuǎi(甩卖、甩开、甩手、甩掉)

踢tī(踢球、踢开、踢走、踢人)

枪qiāng(枪支、枪击、枪声、枪口)

防fáng(防备、防务、防止、防不胜防)

鬼guǐ(鬼脸、鬼混、魔鬼、神出鬼没)

汉hàn(汉族、汉语、汉口、汉阳、汉字)

滚gǔn(滚动、滚蛋、滚雪球、滚开、滚烫)

毁huǐ(烧毁、毁击、毁灭、毁于一旦)

惯guàn(习惯、惯用、惯性、惯犯、惯例)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牺xī(牺牲、牺牲品)

牲shēng(牲口、牲畜、畜牲)

凯kǎi(凯旋、凯歌、胜利凯旋)

征zhēng(长征、征收、征求、征服、南征北战)

阿ā(阿姨、阿婆、阿哥)

姨yí(姨父、阿姨、姨妈、姨母)

济jì(经济、接济、同舟共济)

贡gòng(贡献、贡品、贡出、进贡)

圣shèng(圣诞、圣地、圣洁、圣明、圣人)

驻zhù(驻地、驻扎、驻军)

罪zuì(罪行、罪恶、犯罪、罪大恶极)

恶è(恶劣、恶毒、恶战、恶习)

健jiàn(健身、健壮、健康、安康、康复)

康kāng(康健、小康、康复)

二、读读写写

沉寂 盘问 口哨 埋伏 凝神 烧毁

维护 壮烈 谢意 沉浸 深情 凯旋

征衣 阿姨 精通 经济 圣坛 呼吁

不慌不忙 以防万一 杂草丛生 

聚精会神 模模糊糊 断断续续 永驻人间

三、读读记记

木屑 蘑菇 宛转 芦苇 苇絮 枕头

卓越 蓝盔 威胁 防备 梦幻 弥漫

巡弋 阻挡 脊背 枕头 打扮

绿茵茵 手榴弹 睁眼瞎

飘飘悠悠 歪歪斜斜 不速之客

四、多音字

第十三课:夜莺的歌声

劲:jìn(干劲)jìng(强劲)

教:jiāo(教书)jiào(教诲)

空:kòng(空白) kōng(空间)

觉:jué(觉察) jiào(睡觉)

缝:fèng(缝隙) féng(缝补)

钉:dìng(钉钉子)dīng(钢钉)

第十四课:小英雄雨来

还:huan(归还)hái(还有)

弹:dàn(枪弹)tán(弹琴)

拧:níng(拧毛巾)nǐng(拧紧)nìng(拧脾气)

第十五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济:jì(经济)jǐ(济南)

吁:yù(呼吁)xū(气喘吁吁)

丧:sāng(丧钟)sàng(丧失)

五、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赶紧—立刻 快活—快乐 轻蔑—轻视

爱护—保护 温和—温柔 赞扬—称赞

觉察—发觉 公正—公平 谢意—感谢

悲痛—悲伤 宝贵—珍贵 巡弋—巡逻

梦幻—梦想 安宁—安静 频频—偶然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反义词

结束—开始 空旷—拥挤 沉寂—喧闹

阴沉—灿烂 弯曲—笔直 散开—集中

光荣— *** 柔软—坚硬 扩大—缩小

*** —散开 和平—战争公正—偏袒

巨大—渺小 勤奋—懒惰 凝固—融化

光荣—可耻 欢乐—悲伤 洁白—乌黑

骄傲—谦虚 遥远—附近 空旷—狭窄

喧闹—寂静 柔软—坚硬 光荣—可耻

和平—战争 *** —分散 究竟—到底

歪歪斜斜—端端正正 不慌不忙—急急忙忙

六、形近字组词

削(削皮) 甩(甩掉) 防(防止)

峭(陡峭) 用(作用) 仿(模仿)

惯(习惯) 济(救济) 驻(驻扎)

贯(贯穿) 挤(拥挤) 住(住处)

七、词语解释

1、沉寂:非常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

2、凝视:精神高度集中。

3、轻蔑:看不起,不放在眼里。

4、宛转:声音抑扬动听。

5、凝神:精神高度集中。

6、兴致勃勃:兴致非常浓厚的样子。

7、劫难:灾难。

8、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9、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10、凯旋:胜利归来。

11、弥漫:充满,布满。

12、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意想不到的客人。

13、频频:屡次,连续几次

14、祈盼:祈祷,盼望。

15、巡弋:指战舰在海上巡逻。

八、课文内容归纳

1、《夜莺的歌声》本文记叙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小夜莺”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员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赞颂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以歌声为线索进行,采用了首尾呼应的结构方式。

2、《小英雄雨来》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英雄雨来,游泳本领高,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赞扬了雨来机智勇敢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

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本文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深切地表达了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

4、《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本文以孩子的视角,描述了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发出了对和平的强烈呼唤。采用了对比 *** 进行描述。诗文结构方式相似

5、我的发现。像条小泥鳅,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小泥鳅 小鸭子来比喻雨来,表达了作者对雨来这个人物的喜爱。小动物也是可爱的。 像鹰的爪子,恶狼般的眼睛。用“鹰”和“恶狼”来形容敌人,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痛恨和厌恶之情。

九、日积月累:

语文园地(四)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1.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2.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

3.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4.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

5.四面楚歌 腹背受敌 6.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7.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 8.神出鬼没 所向无敌


第五单元 知识要点归纳

一、易读错字

畅(càng chàng√) 弧(hú√ gū)

屡(lǚ√ lǔ) 撼(hàn√ hàng)

厘(lí√ lǐ) 刷(shā shuā√)

二、多音字

chóng(重见天日) tán(动弹)

重 弹

zhòng(重量) dàn(子弹)

pū(铺满) jī(茶几)

铺 几

pù(床铺) jǐ(几个)

三、辨字组词

磕(磕头) 弧(弧线) 权(权利)

嗑(唠嗑) 孤(孤独) 杈(树杈)

缤(缤纷) 屈(屈服) 茁(茁壮)

滨(海滨) 居(居住) 拙(笨拙)

扰(打扰) 诊(诊所) 限(限制)

拢(聚拢) 珍(珍珠) 狠(凶狠)

四、重点词语

浓郁 流连 小径 流畅 引导 悄然 灵性

经历 瞬间 扑闪 概念 弧线 飞翔 权利

缤纷 鼓动 跃动 欲望 冲破 坚硬 不屈

茁壮 沉稳 震撼 糟蹋 短暂 有限 珍惜

花繁叶茂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清香袅袅

不假思索 热泪盈眶 重见天日 改天换地

神气十足

五、词语积累

1.近义词

极其——非常 竟然——居然 惊讶——惊奇

神奇——神秘 呵护——爱护 领悟——领会

骄傲——自豪 鼓动——扇动 沉稳——稳重

气魄——气势 明媚——明丽 流连——留恋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2.反义词

吸引——排斥 合拢——张开 完整——残缺

骄傲——谦虚 开阔——狭窄 清晰——模糊

遵从——违背 短暂——长久 珍惜——浪费

鲜明——暗淡 磕磕绊绊——稳稳当当

3.量词积累

一(幅)画面 一(株)月季 一(个)奇迹

一(次)经历 一(条)弧线 一(道)曲线

箬笠蓑衣的读法,箬笠 蓑衣-第1张图片-

一(双)眼睛 一(场)疾病 一(位)警官

一(粒)瓜子 一(截)瓜苗 一(种)生命力

一(片)草地 一(朵)小花 一(期)墙报

4.词语搭配

(动人)的画面 (浓郁)的花香 (神奇)的灵性

(全新)的经历 (美丽)的弧线 (优美)的曲线

(极大)的震撼 (有限)的生命 (无限)的价值

(明媚)的小花 (细密)的雨点 (全新)的色彩

(静静)地站着 (细细)地感受 (愉快)地告诉

(不由自主)地流淌 (不假思索)地答应

5.词语归类

AABB式词语:磕磕绊绊 哆哆嗦嗦 朝朝暮暮 迷迷糊糊

ABAC式词语:多姿多彩 自吹自擂 快人快语 可歌可泣

“~天~地”式词语:

改天换地 铺天盖地 冰天雪地 昏天黑地

6.成语盘点

突如其来 不由自主 栩栩如生 神气十足

不假思索 改天换地 与世长辞 重见天日

夺眶而出 手不释卷

六、名人名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之中去。

——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爱因斯坦

第六单元 知识要点归纳

一、易读错字

饰(shì√ sì) 谐(jié xié√)

镶(xāng xiāng√)膘(piāo biāo√)

爵(jüé jué√) 昼(zhòu√ zòu)

畔(pàn√ bàn) 穗(suì√ sùi)

肺(fèi√ fiè)

二、多音字

mú(模样) juàn(牛圈)

模 圈

mó(模型) quān(圆圈)

yìng(答应) hè(和诗)

应 hé(和好)

yīng(应该) 和 huó(和面)

huò(和稀泥)

hú(和牌)

三、辨字组词

巢(鸟巢) 饰(装饰) 冠(鸡冠)

窠(窠臼) 怖(恐怖) 寇(倭寇)

菊(菊花) 觅(寻觅) 耸(高耸)

苟(苟且) 觉(感觉) 耷(耷拉)

蚕(蚕丝) 桑(桑叶) 昼(昼夜)

吞(吞吐) 嗓(嗓子) 查(检查)

绩(成绩) 耘(耕耘) 塞(塞外)

债(债务) 耕(耕种) 寨(山寨)

四、重点词语

牧场 专注 端庄 丝绒 镶嵌 骏马 遮掩

飞驰 沉默 闪烁 微弱 掠过 湖畔 衬衫

晶莹 音符 招呼 清凉 肺腑 麦浪 红扑扑

极目远眺 膘肥体壮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成群结队 默默无言 芽苞初放 此起彼落

五、词语归类。

1.近义词

照例——按例 率领——带领 和谐——协调

倘若——如果 独特——特别 遮掩——掩盖

犹如——仿佛 欢快——欢畅 无垠——无边

2.反义词

舒缓——急促 微弱——强烈 严肃——亲切

柔软——坚硬 欢快——忧伤 安闲——忙碌

朴素——华丽 悠然自得——疲于奔命

3.量词积累

一(片)浓荫 一(群)小鸡 一(幅)风景画

一(条)运河 一(罐)牛奶 一(架)风车

4.词语搭配

(风趣)的装饰 (绿绿)的浓荫 (独特)的风光

(迷人)的风景 (新绿)的小草 (成群)的骏马

(微弱)的光芒 (晶莹)的细汗 (丰满)的穗儿

(辽阔无垠)的原野 (成群结队)的山羊

5.词语归类

“~风~雨”式词语:

斜风细雨 狂风暴雨 暴风骤雨 和风细雨

表示数量多的四字词语:

成千上万 数不胜数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6.成语盘点

成千上万 悠然自得 默默无言

成群结队 此起彼落 斜风细雨

六、诗文佳句。

1.诗文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

(宋·翁卷《乡村四月》)

昼出耕耘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

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王驾)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2.气象谚语

日落胭脂红,无雨必有风。

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3.佳句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比喻)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排比)

第七单元 知识要点归纳

一、易读错字

执(zhí√ zí) 咕(gǔ gū√)

痴(cī chī√) 锁(sǒ suǒ√)

徽(huī√ hūi) 聋(lóng√ nóng)

婴(yīn yīng√) 肿(zhǒng√ zhōng)

诱(xiù yòu√)

二、多音字

jīn(禁受) gān(旗杆)

禁 jìn(禁区) 杆 gǎn(杠杆)

gēng(更名) dí(的确)

更 的 dī(打的)

gèng(更加) dì(目的)

de(好的)

三、辨字组词

辩(辩论) 奉(奉献) 磅(磅秤)

辨(辨别) 春(春天) 傍(傍晚)

拴(拴住) 拖(拖拉) 妄(妄想)

栓(栓塞) 施(施工) 忘(忘记)

执(执着) 澈(清澈) 绣(绣花)

热(热闹) 撤(撤退) 诱(诱惑)

挥(挥手) 徽(国徽) 哑(聋哑)

浑(浑身) 微(微笑) 亚(亚洲)

四、重点字词

邀请 挚友 塑像 祝贺 杰作 诞生 打扰

异样 激烈 交谈 径自 猛然 抱歉 见怪

感触 舒畅 疑惑 坚毅 平缓 边缘 可怖

红肿 榨干 荒凉 诱人 雕塑家 香喷喷

全神贯注 仪态 端庄 莫名其妙 信心十足

疑惑不解

五、词语积累。

1.近义词

寻常——平常 违背——违反 邀请——约请

端详——打量 激烈——剧烈 秀气——清秀

活泼——活跃 细致——细腻 诧异——惊奇

莫名其妙——不可思议 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2.反义词

伟大——渺小 公开——秘密 信奉——怀疑

固执——灵活 端庄——轻浮 特别——一般

活泼——死板 细致——粗略 贫瘠——肥沃

激动——平静 全神贯注——心不在焉

3.量词积累

一(个)事实 一(座)塑像 一(件)杰作

一(壶)茶 一(对)眼睛 一(句)话

一(条)公路 一(块)菜地 一(担)柴草

一(场)暴雨 一(道)矮墙 一(篇)习作

4.词语搭配

(相反)的结论 (很深)的感触 (鲜艳)的衣裳

(新修)的公路 (新鲜)的蔬菜 (疑惑)的神情

(平缓)的坡地 (狰狞)的岩石 (贫瘠)的土地

(惊讶)地呼喊 (激烈)地争吵 (不停)地挥动

(痴痴)地微笑 (轻轻)地吁气 (自由自在)地游

(静静)地画画 (信心十足)地说

5.词语归类

ABB式词语:香喷喷 沉甸甸 眼睁睁 傻乎乎

ABCB式词语:似信非信 一点半点 得过且过 在商言商

“自~自~”式词语:

自由自在 自言自语 自给自足 自私自利

6.成语盘点

一干二净 赏心悦目 一丝不苟 全神贯注

自由自在 自强不息 莫名其妙 鹏程万里

胆大妄为 遮天蔽日 雄心壮志 坚定不移

坚忍不拔 聚沙成塔 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

全力以赴 知难而进 无坚不摧 知难而退

碌碌无为 一曝十寒 寸进尺退 有始无终

半途而废

六、佳句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反问句)

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比喻,神态描写)

哟,金鱼游到他的纸上来了!(感叹句)

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比喻)

第八单元 知识要点归纳

一、易读错字

虱(shī√ sī) 蔡(cài√ cǎi)

踩(cài cǎi√) 剂(jǐ jì√)

臣(chéng chén√) 祥(xáng xiáng√)

袖(xiù√ xìu) 恕(nù shù√)

挽(wǎn√ wān)矩(jǚ jǔ√)

霉(méi√ mié) 仇(chóu√ chuó)

二、多音字

wù(可恶) sāi(塞满)

恶 ě(恶心) 塞 sài(边塞)

è(凶恶) sè(堵塞)

zàng(心脏) sā(撒网)

脏 zāng(弄脏) 撒 sǎ(撒种)

三、辨字组词

昌(昌盛) 刺(刺伤) 鹊(喜鹊)

冒(冒险) 棘(荆棘) 鸦(乌鸦)

蔡(蔡桓公) 睬(理睬) 剂(药剂)

察(观察) 踩(踩踏) 挤(拥挤)

焰(火焰) 袖(衣袖) 败(失败)

陷(陷害) 神(神仙) 贩(商贩)

饶(饶恕) 押(押送) 肝(肝脏)

绕(环绕) 抻(抻长) 肚(肚皮)

四、重点词语

唐朝 *** 大臣 求婚 断定 豌豆 耕种

沼泽 技艺 吩咐 饶恕 规矩 胆瓶 金币

堡垒 铁叉 违背 解救 倒霉 起誓 简短

口吻 吉祥如意 挽弓搭箭 笑逐颜开

披头散发 无恶不作 荣华富贵 恩将仇报

下流 ***

五、词语积累

1.近义词

高明——高超 断定——肯定 碰巧——凑巧

驱赶——驱逐 饶恕——宽恕 坚定——坚决

违抗——违背 弥漫——布满 逐渐——逐步

笑逐颜开——眉开眼笑 一声不响——默不作声

2.反义词

成功——失败 答应——拒绝 聪明——愚笨

密切——疏远 惩罚——奖励 违抗——顺从

屈服——抗争 简短——冗长 庞大——渺小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笑逐颜开——愁眉苦脸

3.量词积累

一(个)目标 一(剂)汤药 一(根)头发

一(匹)小马 一(段)树干 一(把)羊毛

一(座)石屋 一(颗)火星 一(条)规矩

一(块)金币 一(股)青烟 一(副)对联

4.词语搭配

(无边)的黑暗 (严厉)的惩罚 (高高)的悬崖

(凶恶)的鹫鹰 (尖利)的嘴巴 (巨大)的魔鬼

(牢牢)地盯住 (悄悄)地跑掉 (隆重)地迎接

(坚定)地回答 (高高)地耸立 (慢慢)地钻进

(拿取)火种 (喷射)火焰 (驱赶)猛兽

(承认)错误 (忍受)痛苦 (归还)火种

5.词语归类

AABC式词语:愤愤不平 孜孜不倦 喋喋不休 闷闷不乐

“百~百~”式词语:

百发百中 百依百顺 百战百胜 百伶百俐

描写人物神态的四字词语:

笑逐颜开 愁眉苦脸 目瞪口呆 兴高采烈

6.成语盘点

聚精会神 入木三分 百发百中 一声不响

无能为力 吉祥如意 气急败坏 笑逐颜开

愤愤不平 后来居上 自言自语 披头散发

水滴水穿 无恶不作 恩将仇报 荣华富贵

五、佳句

1.歇后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佳句

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夸张)

造福人类有什么错?(反问)

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十分凶恶。(比喻、排比)

反正你是非死不可的。(双重否定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01

一江一舟一翁。渔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天空下着牛毛细雨,微风吹来,江面泛起微微波粼。

老翁微微抬起头,原来是一精神矍铄中年人,目光炯炯,但又眉头轻锁。只见他口中轻轻喃喃自语:“十年生死两茫茫,故人今何在?”

老翁思绪再次回到20年前,那时他还是一翩翩公子。眉目俊朗,长发飘飘。穿一身平常家的青衣,却难掩他不凡的气质。他叫范蠡,为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一图霸业。他此此南下寻找美女,进献给吴王。

他来到江边,俯下身,用手捧起一口水轻轻洒在脸上,想洗去多日来奔波的疲劳。

只听不远处传来一女子的轻轻吟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公子侧耳倾听,原来少女唱的正是:《诗经·蒹葭》,优美的诗词和少女婉转清丽的嗓音相得益彰。想不到在这乡郊野外居然有如此学识的女子。

公子遁声寻去,只见一绿衣女子袅袅站在水边,微风吹起衣裙,就如那伊人,在水一方。公子想:这不就是我要寻找的女子吗?

公子疾步走去,只见那少女峨眉淡扫,一双美目顾盼,但脸上却有着丝丝忧愁。

“敢问姑娘,刚才你吟唱的可是诗经里的蒹葭篇。”

那少女微点了头道:“这是家父生前教我的。家父是一名私塾老师。可叹的是近年战火连连,父亲只好放弃私塾和我逃避到此。因为劳累和忧郁,一病不起,最后含恨而死了。”

“对不起,想不到勾起你痛苦的回忆。请姑娘见谅。”公子面露内疚之色。

“公子毋须抱歉。”

两人伫立江边畅谈许久,后翩然双双离去。

02

每想到这里,范蠡都会再次在心中询问自己:如果时光倒流,自己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他仰头望着斜风中飘落的雨丝,心中怅然若失。也许答案依然,可心中的痛苦压抑却无法排解。

他为少女改名为:西施。并把她进献给吴王,目的就是让吴王沉迷于美色,无心朝堂之事。更好好一举灭了吴国。

彼此相约,等完成使命后,一起隐居江湖,不问世事。享受神仙眷侣的生活。

那天范蠡在这最初相遇的地方,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到来,想着以后和心爱的人,远离尘世纷纷扰扰。过上轻裘跃马的生活。该是何等快意人生,此生足矣。

静静的江水此时却不解风情地荡漾着,如此轻快。范蠡的内心却更加焦躁不安,望着已经西下的斜阳,心中也跟着一沉。

03

这时一个挑柴的樵夫经过,上前端详了一下,迟疑地开口道:“请问公子可是在等一位浣纱姑娘?”

范蠡心中一动,上打了个躬。“请问老人家,你怎知道,莫非?”

只见那樵夫从前胸衣内拿出一份信。“这是一位姑娘托我转交给你。说你看了信自然明白了。”

樵夫说完转身走了。范蠡一下子垂下了头,心中念叨:她终究还是怪我,当时太过狠心。我何尝又不是呢?

他就地坐下,打开信,还带着梦中魂牵梦绕的气息。似幻似真。

“公子:

分别几载,曾经与公子共度几日美好时光,不敢相忘。奈一切已物是人非。相见不如相念。

就此别过。勿念!

望珍重!

范蠡拿着信,两眼微红,远处残阳如血。

从此每年的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江上一舟一翁,青箬笠,绿蓑衣,天空徒然下起了斜风细雨。此景此人此情,难免不让人扼腕叹息。

大语文学习:小升初古诗《 渔歌子》

渔歌子

张志和

xīsàishānqiánbáilùfēi 西塞山前白鹭飞,

táohuāliúshuǐguìyúféi 桃花流水鳜鱼肥。

qīngruòlì lǜsuōyī 青箬笠,绿蓑衣,

xiéfēngxìyǔbùxūguī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背景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融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古诗词赏析——张志和《渔歌子》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简介>

张志和(公元 756 年前后在世),唐朝金华(现浙江省内)人。在朝廷里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他的词传下来的只有《渔歌子》五首。


<注释>

西塞(sè)山前:在浙江省湖州市西南。

白鹭:一种鸟。又名鹭鸶(sì),一种捕食鱼的水鸟,羽毛为白色。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桃花水。

鳜(guì 贵)鱼:一种体形平扁、口大,鳞细、皮呈黄绿色的鱼,也叫桂鱼,肉味鲜美。

箬笠:竹叶编的笠帽,“箬”通“”。

蓑(suō)衣:用棕编制的雨衣。

渔歌子:词牌名,本是唐代教坊曲名,也叫《渔父》。史载,志和退隐江湖后,“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


<译文>

西塞山前的白鹭飞来飞去忙着捕鱼,桃花盛开,桃花水渐渐涨起来,这时正是味美的鳜鱼最肥的时候。在和风细雨里,我戴着竹笠,披着蓑衣,专心致志的钓鱼,忘了回去。


〔简析〕

这首词向我们展示了江南春天的秀美景色:远山青翠,白鹭高飞,桃花火红,碧波粼粼,一位渔夫头顶斗笠,身披蓑衣,在春天的斜风细雨中,十分悠然自得。全诗静景柔和,色彩鲜明。动静活泼,水涨鹭飞,斜风细雨。江南烟雨,优美迷人。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陶醉于田园生活的乐趣。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颜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标签: 箬笠 蓑衣 读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