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叫醒河南人的不是闹钟,而是一碗辛辣、鲜香、浓郁的胡辣汤。
胡辣汤作为河南的早餐美食,卖相看起来实在不怎么样,口感对于初尝者来说也不怎么友好,“胡辣”两个字听起来就够狂野。
但河南人是最懂胡辣汤美妙的,在河南的早餐界能常年霸榜,绝不是泛泛之辈。睡眼朦胧的来到早餐店,舀上一碗胡辣汤,拿几个油馍头或水煎包,胡辣汤端上桌淋上香油,把油膜头泡在其中,低下头顺着碗沿吸溜一口,胡椒的辛辣与牛羊肉的鲜香,让沉睡的身体立刻被激活,那种 *** 味蕾的感觉,让人上瘾难忘。
胡辣汤在河南有“4大流派”,有人人爱的,不管谁来吃都会说“中”“味道不孬”,当然也有容易喝到被“劝退”的的品种,若不幸外省人之一次喝,恐怕就真的对胡辣汤有不太好的印象了,那么河南的胡辣汤的4大流派都是什么呢?
流派一:逍遥镇胡辣汤
在河南胡辣汤江湖中,逍遥镇胡辣汤可谓是知名度更高、簇拥者最多的一派。
每个知名美食背后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来背书,逍遥镇胡辣汤自然也不例外,有关于宋徽宗的传说、有关于严嵩的传说等等,但都不足以为信。
比较正宗的逍遥镇胡辣汤的汤料配方由二三十种植物香料混合而成,再用牛羊肉熬汤,辣中虽带有肉鲜味,但主角绝对是胡椒,喝起来口感猛烈而辛辣,下肚后顿感逍遥。
除此之外逍遥镇胡辣汤的配料也是非常讲究的,必须选用手工搓洗的面筋,吃起来才筋道有面香味,而洗完面筋的面水刚好是胡辣汤的芡汁,一点也不浪费,然后再搭配上黄花菜、木耳,肉香伴着丰富的配料,那滋味层层递进,一碗下肚后酣畅又满足。
逍遥镇胡辣汤全国闻名,当然也不离开逍遥镇当地人的传承与发扬,他们背井离乡将逍遥镇胡辣汤店开至全国,在发家致富的同时也将这逍遥镇胡辣汤发扬光大,成为了河南的美食名片之一。
流派二:北舞渡胡辣汤
北舞渡胡辣汤在河南也是名气极大,不乏一大批忠实的老饕客。
北舞渡胡辣汤发祥于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这里自古都是货物转运的重镇,南来北往、商贾云集。在清道光时期,山西和陕西的商贾在此建造了山陕会馆,会馆建成后大摆宴席宴请宾客,其中有一道汤备受赞赏,这就是北舞渡胡辣汤。
直到现在北舞渡胡辣汤经过上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河南也有了很大的名气,特别是漯河被评为“中国食品城”后,北舞渡胡辣汤也因此逐渐在全国闻名。
如果说逍遥镇胡辣汤算是浓香派,那么北舞渡胡辣汤则可以称为清香派,更讲究胡椒与肉鲜、其他香料的平衡,胡椒味没有那么浓郁,喝起来肉烂汤鲜、口感更柔和。
北舞渡胡辣汤配料虽少,但能突出肉汤的鲜美,辛辣味只有在下肚后才能慢慢体会,那辛辣感就像在肚里慢慢燃起的火苗,缓缓的暖着你的胃,如果觉得逍遥镇胡辣汤“威力”太足,不如试试这北舞渡胡辣汤。
流派三:方中山胡辣汤
相比逍遥镇和北舞渡两个胡辣汤界的老大哥,方中山胡辣汤算的上是新秀了,2007年郑州方中山才成立,方中山胡辣汤是以人名而命名的。方中山胡辣汤的创始人方中山是周口市西华县人,虽然是来自河南胡辣汤的大本营,但剑走偏锋,它的味道在河南当地是备受争议的。
方中山胡辣汤店主要开在郑州,店面招牌都很大特有气场,而且在宣传上也下足了功夫,很多外地人来郑州之一次喝胡辣汤,经常喝到的都是方中山胡辣汤,牛骨熬制的汤香味很足,但方中山胡辣汤不像前两个流派突出的是胡椒的辛辣与肉香,而是更偏向辣椒的辣,这种辣味十分霸道,喝起来特别辣,大多数初尝者很难接受,会直接被劝退。
流派四:素胡辣汤
河南胡辣汤江湖中还有一款不得不提的“素胡辣汤”。
素胡辣汤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荤腥的胡辣汤,大致做法与胡辣汤相同,“凑数”的配料相对比较丰富,有花生、豆腐丝、海带等,因为没有牛羊肉的加持,素胡辣汤比较寡淡,让人看起来没有什么食欲,喝过一次就会被劝退。
其实河南并没有什么素胡辣汤,大部分河南人内心里也不愿意承认素胡辣汤算的上是美食,毕竟没有肉的胡辣汤还算胡辣汤吗?本来胡辣汤就是肉汤,做成素的实在是难以理解。
所以素胡辣汤在河南的市场并不算好,本地很少能见到,但在外省会经常喝到素胡辣汤,画虎不成反类犬,真的是埋没了河南胡辣汤的名声。
——老井说——
胡辣汤的魔力就在于让舌尖感受到那如烟花般展开的香热辣,辛辣之余还有鲜香与咸香,浓郁的香料味与肉鲜味在口中融合,一碗下肚让人大汗淋淋却直喊过瘾,不由的就会爱上它。
当然河南的胡辣汤流派也不仅上面这4种,还有类似方大同、老丁家、胡三姐等品牌,味道都可圈可点,但知名度相对不那么高,有机会碰到的可以尝试一下。#家乡美食大赏#
胡辣汤好喝有诀窍,看看都用的啥配料,讲解详细,学会在家就能做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大家好,这里是之一名厨,关注我们,会有更多的美食供您参考,让您的生活更加美味。
胡辣汤是一道中原知名小吃,在我们河南,最出名的莫过于漯河的北舞渡胡辣汤和西华的逍遥胡辣汤,以其汤味浓郁,酸辣可口的特点,早已吸引了一大批美食爱好者。
胡辣汤营养开胃,麻辣鲜香,特别适合搭配油条、包子、葱油饼、锅盔等面点。也是北方人民早餐里面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现在偶尔去街边喝一碗胡辣汤,总能勾起儿时的回忆,记得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日复一日的吃着粗茶淡饭,基本上不粘荤腥,偶尔出去吃一顿,一天的心情就会格外美好。
每逢周末,爷爷总会骑上他那略显陈旧的二八自行车,把我放在车子前面的横梁上,一路颠簸,几分钟的车程就来到镇上,根本无暇顾及路边的风景,也不愿理会一起同行的鸟儿叽叽喳喳,心里却只想吃到那梦寐以求的家乡小吃。
一进到镇里面的大街上,热闹的场景扑面而来,有卖菜的,卖鸡鸭鱼肉的,卖早餐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吆喝声不绝于耳,路边的胡辣汤小摊上,早已挤满了吃早餐的人群,等了好一会儿,才喝到那酸辣开胃的胡辣汤,配上刚出炉的热油条和水煎包,吃起来津津有味,虽时过境迁,但那儿时的味道至今难忘。
现在想来,对于美食的向往,可能从小就根深蒂固,胡辣汤这道美食,南方的朋友可能根本不愿意尝试,但是在北方,却被人们津津乐道,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道胡辣汤的家常做法,简单美味,喜欢这道美食的朋友,就一起来试试吧。
首先看一下做家常胡辣汤所需要的食材和调料
食材:黑木耳,黄花菜,粉条,花生米,面筋,豆腐皮,海带丝,淀粉等
调料:食盐,鸡粉,胡椒粉,老抽,芝麻香油,陈醋
准备提前泡发好的黑木耳一小把,切成小片放入盆中。
泡好的黄花菜一小把,切成段放入盆中。
泡好的粉条一把,花生米一小把,面筋一小块切成片,一起放入碗中备用。
再准备新鲜的牛肉一两左右,切成薄片,放入碗中。
等所有食材都准备好以后,我们开始进行下一步操作:
炒锅烧热,凉油滑锅后倒出,再添入少许凉油,热锅凉油可以避免食材粘锅。
然后倒入切好的牛肉片快速翻炒片刻,把牛肉炒至断生以后,加入一勺食盐,用来增加底味。
翻炒化开以后,添入适量清水,依次倒入木耳,黄花菜,花生米,面筋,用勺子搅拌均匀。
下面我们开始调味:
加入食盐3克,鸡粉1克,胡椒粉3克,开中火煮一分钟左右,加入老抽几滴调色,再下入粉条,煮至汤汁沸腾时,勾入适量的水淀粉。
等熬至汤汁浓郁粘稠时,再淋入少许芝麻油增香,加入适量的香醋,就可以关火起锅装入盆中,端上桌就可以食用了。
好了,到这里,这道营养美味的家常胡辣汤就做好了,食材全面,酸辣可口,做法也非常简单,学会了就在家试试吧。
【小贴士】
1.在家做胡辣汤,调料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添加,不必拘泥于文中的调料用量,喜欢吃辣的可以多放一些胡椒粉,或者是辣椒油。
2.胡辣汤的配菜,每个地方的做法,略有差异,也可以放一些豆腐皮,海带丝等,总之符合自己的口味更好,配上一些经典面食,吃起来口感更好。
如果你有不同的做法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感谢大家的观看,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帮忙点赞和转发,敬请关注之一名厨,我们下期再见。
旅行在路上,除了游览风景名胜,各地历史人文,那么还有就是美食,提到美食人人喜爱,每个地方美食各有特色,今天来说一下河南的一道美食,胡辣汤。
一提到河南美食,可能大家之一印象想到的就是河南烩面,开封灌汤包,因为河南美食好像没有什么川菜、湘菜有名,我经常在一些旅行群看到一些朋友讨论,河南除了烩面,胡辣汤好像没有什么大众出名美食,今天就细节说一下河南胡辣汤。
胡辣汤在河南全省可以说街头巷尾的早餐摊,早餐店都离不开胡辣汤,早晨随便走进一家早餐店,你放眼望去,餐厅里吃早餐的人,每人一碗胡辣汤是标配、然后一盘包子、一叠小菜,大多数人的早餐是这样吃完就走。
胡辣汤这道早餐传统美食响彻河南大街小巷都有,我作为一个旅行者可以说游遍河南70%的地方,没有在那个早餐店没有说、没有胡辣汤的,所以说河南人民的早餐离不开一碗胡辣汤,胡辣汤到底好不好喝呢,我个人感觉一个外省人喝不来胡辣汤,可能南北饮食习惯差异。
胡辣汤的成份:主料是用熟羊肉、 面粉、粉皮、海带、油炸豆腐、 菠菜,再加上调料五香粉、鲜姜、盐巴、 香醋、 芝麻油等混合一锅,用大火加文火熬制2小时就可以吃上,出锅时候香气弥漫整个房间,让人有一种味蕾打开、流口水的冲动,笔者在河南游历大半年时间,虽然说吃不惯胡辣汤,但作为一个南方人也尝试吃过几次,有辣味也有一种香味,看旁人胡辣汤配包子吃的津津有味,南方人确实吃不来。
胡辣汤在河南、那边朋友说分别有三个地方胡辣汤做法,大体是一样的,一个是北舞胡辣汤、开封胡辣汤、逍遥镇胡辣汤,但是大部分人表示逍遥镇是胡辣汤的发祥地,我因为作为一个旅行者比较好奇,特意专程去了逍遥镇探访啦一下胡辣汤起源地。
逍遥镇胡辣汤发源地,距离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大约30公里,说红遍河南大街小巷的传统美食胡辣汤都从这里走出去传遍四方的,我到了逍遥镇发现就两家胡辣汤店,主打胡辣汤品牌、每天早餐卖早餐,中午、下午不营业,然后当天到逍遥镇是下午,所以没吃上胡辣汤,当天下午逛了一下逍遥镇,发现有一家曾经胡辣汤大型品牌店,地址显示为胡辣汤博物馆,然后没有营业,已经好像经营不下去了,经过打听,说是曾经这家胡辣汤店打造过 *** 餐厅一碗胡辣汤(368元)就是里面添加了名贵的中药材、譬如冬虫夏草之类的东西,逛完逍遥镇就天黑了,在镇上住宿一晚,就等第二天一碗胡辣汤。
第二天一大早逍遥镇上两家胡辣汤店人气火爆,吃早餐喝胡辣汤都要排队(也是早餐店、胡辣汤主打品牌)逍遥镇上胡辣汤推荐当地口碑更好的(老佟家胡辣汤)老佟家位置在十字路口,门口就是路过此地的黄金要道客车中转点,所以人就特别多老佟家胡辣汤味淡点,两个价格3元一碗、5元一碗。
其次是老杨家胡辣汤店位置稍靠后对面两家店、胡辣汤味道稍浓偏辣、但适合我的胃口3元一碗的添加牛肉,5元一碗胡辣汤的里面添加羊肉,目前镇上名气好的就这两家店,因此逍遥镇上两家胡辣汤我都喝过,两家胡辣汤店还挂牌常年招收胡辣汤学徒,我千里迢迢来到逍遥镇就是为了品尝一下正宗胡辣汤,这道传统美食的味道,也可以说一种情怀。
如今逍遥镇胡辣汤不仅传遍河南全省,也因为河南餐饮朋友把这道传统美食带到全国各地,我在其他省旅游时候走进河南人开的早餐店也有胡辣汤,你吃过河南这道美食“胡辣汤”吗?欢迎留言关注我,每天带你看不同的世界。
河南胡辣汤详解及吃货品牌推荐胡辣汤,河南特色知名小吃,起源于河南周口市西华县和漯河市舞阳县,尤以周口逍遥镇胡辣汤出名。
目前主要有三大派系,周口逍遥镇胡辣汤,漯河北舞渡胡辣汤,郑州胡辣汤。作为一个河南人和资深吃货,这三个地方我去过很多次,个人认为北舞渡胡辣汤更好喝,但品牌宣传和产业升级方面没有逍遥镇胡辣汤做的好,所以一直没有走出漯河,在漯河之外几乎找不到正宗的北舞渡胡辣汤。郑州胡辣汤受众群体较大,毕竟在省会,但太辣。
三大派系胡辣汤 *** 工艺区别:逍遥镇胡辣汤为先熬制高汤,然后放配菜,最后撒肉成汤;北舞渡胡辣汤为先熬制肉汤(羊肉为主),然后放配菜成汤,所以也叫炖肉胡辣汤;方中山胡辣汤是北舞渡与逍遥镇烧汤工艺的结合;
推荐品尝品牌:
逍遥镇胡辣汤:高群生胡辣汤,老杨家胡辣汤,老佟家胡辣汤,煜红喜胡辣汤,王家胡辣汤;
北舞渡胡辣汤:丁国华胡辣汤,闪氏胡辣汤,桥头胡辣汤;
郑州胡辣汤:方中山胡辣汤,方大同胡辣汤,方一坤胡辣汤,穆彦华胡辣汤;
以上仅个人观点,资深吃货,亲身实践,不喜勿喷!
舌尖上的中国,在逍遥镇喝过一段时间的胡辣汤身为一个河南人,在河南,没有一种早餐如胡辣汤一样,带动着人们味觉的记忆,拨动着一个个挑剔的味蕾。只要看到路边的胡辣汤店,漂泊在异乡的河南人,就会过去来上一碗,去除冬天的寒意,夏天的湿气。
很有幸在逍遥镇待过一段时间,印象中清晨的逍遥镇从来没有安静过,无论是主街道,还是犄角旮旯,天刚蒙蒙亮,大街小巷就开始蔓延着胡辣汤的味道,夹杂着食客们此起彼伏的“来一碗胡辣汤”的声音。
在逍遥镇交通路上,高群生胡辣汤、老杨家胡辣汤、老佟家胡辣汤、佟老八胡辣汤、王家汤馆等近10家胡辣汤总店在街道两边错落分布,食客们来来往往,各寻各的座位,等待味蕾的绽放。
时间长了和店主相熟,店主告诉我,在逍遥镇,几十年的老店居多,这些老店在逍遥镇开设总店,然后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店,加盟店,逍遥镇的人在外地大部分都是从事这个行业,形成了逍遥镇胡辣汤遍布全国的现状。
据媒体报道,2017年,西华县有近10万名胡辣汤经营者遍布大江南北,更有16家胡辣汤料生产企业研发出胡辣汤方便调料、豆沫料、水冲胡辣汤、牛肉胡辣汤等8大类60多个品种,带动粉条加工、食醋酿造、食品包装以及槐山羊饲养、香葱及辣椒种植、黄花菜等相关产业发展,以及近20万人就业,每年增加该县农民收入40亿元以上。
关于胡辣汤的传说:
1.明朝嘉靖年间,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副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河南逍遥(今西华县逍遥镇),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辣汤"。
2.传说糊辣汤曾治好了明代著名清官于谦的伤风。"粉身碎骨浑不怕--于谦纪念馆"纪念文选记载:于谦做河南、山西两省巡抚,驻节开封。有一年他过生日时,正好在郑州视察,便按节俭惯例,找到了一家"胡记"饭铺,喝了一碗热辣辣的汤,度过了生辰。这别具风味的生日食品,使于谦深深地记住了它的佳美滋味。有一次,于谦出巡山西归来,路过郑州,由于路途劳顿,公务繁忙,染上伤风病了好几天,也不见好。一天晚上,于谦突然想起了"胡记"的汤,就派人去买。"胡记"的掌柜一听是尊敬的于巡抚要吃,就放足佐料,精心 *** 。于谦吃过之后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身轻体健,伤风竟不知不觉地痊愈了。于谦就封了白银十两,答谢胡掌柜的治病之恩,并建议该汤以胡姓命名,从此这个汤就变成了"胡辣汤"。
3.清朝以后,郑州卖胡辣汤的多了。但由于清朝是满人建立的,民间不敢多说"胡"字,汤看上去又呈糊状,"胡""糊"同音,所以胡辣汤后来又改成了糊辣汤,并一直沿用至今。如今糊辣汤已经习惯地被称为胡辣汤,又美名曰:"宫廷御锦汤"。
清晨起来,伴着旭日东升喝一碗胡辣汤再配着包子油条一天的美好生活就开始了。
小苏今天要教大家做逍遥镇胡辣汤。
·所需材料:猪排、豆腐干、莴笋、木耳、鸡蛋、辣椒、葱姜蒜、胡椒粉、盐、生抽、老抽、醋、花椒粉、香菜等。
·2、猪排切成小丁,用盐、胡椒粉、料酒、生抽腌制20分钟左右,豆腐干切成小块,莴笋木耳切成丝,辣椒切成细丝,葱、姜、大蒜切末备用。
·3、热锅凉油放入猪肉丁煸炒至变色,加入葱、姜、蒜末炒香,加入莴笋木耳、豆腐干、辣椒丝翻炒均匀。
·4、倒入适量的水,加入盐、胡椒粉、生抽、老抽、醋、花椒粉等调味料,煮至汤汁浓稠即可。
·5、打入鸡蛋搅拌均匀,撒入香菜即可出锅。
·6、将煮好的胡辣汤倒入碗中,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自己喜欢的调味料。
享用逍遥镇胡辣汤的美味,这样的胡辣汤再配上油条和水煎包简直是绝配。
朋友们可以试试点个关注吧。
让河南人牵肠挂肚的胡辣汤,究竟藏了多少往事?(中)说起河南美食,大多离不了烩面和胡辣汤。单说胡辣汤,河南就有两个风格迥异的派别:逍遥镇胡辣汤和北舞渡胡辣汤。虽说他们俩是胡辣汤界的“双子星”,然而,每每谈论起来,逍遥镇的风头明显更胜一筹,而北舞渡就有点偏安一隅了。但北舞渡人并不服气,网上每篇关于胡辣汤的文章,总会有打抱不平的网友要为北舞渡打call。而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你,北舞渡和逍遥镇,到底谁才是正宗。
初白丨文
感谢沙河,造就了两个胡辣汤镇
丰富了河南人民的餐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它泛滥出的大平原上,诞生了古代中国的曙光。但这历史太遥远,看不见摸不着,感受不深。要我说,河南人还应该感谢沙河,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物质慰藉——胡辣汤。
网上有很多河南美食排行榜,但不管怎么排,胡辣汤一定不出前三。
就着油条、油馍头、水煎包或者肉盒,一碗汤下肚,头上的汗、嘴边的油,使袖子一抹,一天都舒坦,给个天王老子都不换。
没喝过胡辣汤的外地人永远不会懂得,坐在路边,捧着一碗黏糊糊又乌漆墨黑的玩意,河南人咋吃得那么欢?他们的确体会不到其中的深情,更无法想象,中原人如何靠着胡辣汤开启一天的能量库。
即便嗓子上火发炎,还是丢不了这一口。
众所周知,河南每个地方做出来的胡辣汤都不太一样。其中,最重要的有两大派:逍遥镇和北舞渡。
除了汤不一样,据说早年间两派卖汤人的行头和讲究也不一样。逍遥镇用青色大铝锅盛汤,北舞渡则是黄色大铜锅,嵌在一辆红色推车上,下面用炭火煨着。
一碗汤盛出来,单从外观上来看,逍遥胡辣汤配料多,木耳、黄花菜、牛肉片,好不丰富。而北舞渡看起来单薄多了——面儿上漂着一层葱花,但是勺子伸进去一搅,噫,这肉块看着真带劲。
放的东西不一样,味道上自然也有差别。逍遥镇的汤有很浓的胡椒味,一碗汤下肚,七窍开了六窍,汗毛都要张开了;也有受不住辣的,喝一口汤,就得猛灌一口水缓缓劲儿。
北舞渡的汤则温柔许多,它更加绵润,每一种配料的味道都不突出,熬在一起,却把肉汤的味道衬托了出来。
如果说,胡辣汤也有江湖,那么,逍遥镇和北舞渡就好比武侠小说里的少林和武当。
逍遥镇走的是爽口提劲儿的路子,像少林刚猛的硬功;而北舞渡则主打五味调和,与武当张真人练的太极一样,讲究平衡和协调。
胡辣汤的起源是个悬案,
但它的创造者一定是河南普通劳动人民
逍遥镇的汤馆,普遍认为自己的汤,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
当时,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副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
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将此方传到了该地。该地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辣汤”。
逍遥镇人大多只认五家店:高群生、老杨家、老佟家、老王家和杨老大。
高群生的味道稍淡,偏辣;老杨家咸淡适中,味道平顺;老佟家卖相比其他几家稍高,刚入口有中药材味道,喝后会有胡椒的味道。
老杨家胡辣汤
老王家羊膻味稍重,同时也有一股肉香味;杨老大走的是养生滋补路线有枸杞,视觉上会不错,绵香麻辣不突出,同样是杨家,跟老杨家风格迥异。
六十公里开外,称霸北舞渡的汤馆有也有固定的几家,分别是闪、丁、吕、宛。与逍遥镇不同,后三家一致认为,最在北舞渡卖汤的,是闪家的老爷子。
闪家胡辣汤负责人闪宝民介绍说,晚清时,山西、陕西的商贾在此创建了一座山陕会馆,会馆落成后,大宴宾客,此间太原府的一名大厨做一道深受名流绅士称赞的汤,这道汤就是胡辣汤。
如今,当年的山陕会馆会址已经是北舞渡镇中心小学的“地盘”了,历经近200年风雨的彩牌楼依然那样光彩照人。
山陕会馆会址
胡辣汤咋从宴席上走了下来,这恐怕是历史疑案,但我们不妨大胆推测。
明清时期,沾了光沙河四季通航的光,北舞渡在当时名声都很大。“拉不完的社旗店,填不满的北舞渡”,意思是指北舞渡的货运能力吞吐量巨大。
有了这么多买家和卖家,就一定会产生为这些人服务的第三产业。民以食为天,怎么吃饭,吃什么,一定是重中之重。
那些卖力气的底层人民,没有实力和能力去“筛三碗酒,切二斤熟牛肉”,更没有时间坐下来细细品尝味道之外的本真。
因此,码头文化要求食物一定要满足几个特点:
口味重,吃了盐才有力气干活;香料足,发汗驱寒;价格低;抗饿,不管是配上大饼还是馍馍就得吃饱。
这么推论未必正确,但可以考虑。要不然,你看逍遥镇,不也是因漕运码头重镇,胡辣汤才大行其道么?
加了豆角、鸡蛋丝、肉丸的胡辣汤正不正宗?
当地人才说了算
两个历史名镇做出的东西,自然谁也不服谁。据说,喝惯了逍遥胡辣汤的人,喝不惯北舞渡;反之亦然。于是,附近的大城市都成了它们的论战的战场。
放眼全国,逍遥镇胡辣汤则占了六成以上的市场,剩下的三成,是北舞渡。
而夹在两个镇子之间、离它们只有30公里的漯河,数据则要反过来。北舞渡大概是1995年进军漯河的,在此之前,称霸漯河的一直都是逍遥镇。然而,北舞渡一进来,逍遥镇立即收到了极大的冲击。
个中原因咱不好说,从一件事上能略略窥出端倪:北舞渡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规矩,400g一碗汤,一碗汤一两肉。
在他们看来,那些加了雪蛤鲍鱼牛蛙的汤,都是妖魔鬼怪,不能原谅。直到一家叫“王忠圈”的逍遥派胡辣汤店开张,逍遥派才算收复了一点失地。
据说,早些年西华太穷,逼着人出来做小买卖,在“活道”上,自然要比北舞渡人功力深厚。
而北舞渡坊间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人劝闪家胡辣汤传人去外地开店,不料遭到拒绝:“我在家门口盛汤,盛得手脖子都酸了,还去外地干什么?”
理由任性得让人无法反驳。
据说,90年代初期,方中山的汤并不是现在这样的,非要站队的话,更近似北舞渡派。至于为啥会变成现在这样,听神秘人说,方中山提高了汤里的油脂比例。
油多了,汤喝着糊嘴。咋办呢?加胡椒,加大量胡椒,也就成了现在这种信球辣的独特风味。
和方中山异曲同工的是,许多地方也有自成一派的胡辣汤。
虽然同在一个周口,周口人就不大认逍遥胡辣汤,当地最为地道的是金记。
而对于汝州人来说,一碗混合着鸡蛋丝、豆角段、辣椒丝、粉条的胡辣汤,再捏几撮菜,更好放一小勺醋,配上锅盔加豆腐串,那就是西关桥头最得劲的早上。
开封素胡辣汤颜色浅淡,没有牛羊肉汤成分,主要是采用素食材,对原料、香料配比严格,食材加工考究,味道清醇,因颜色浅,食用时无色素添加之虞。
南边的潢川,有一种丸子胡辣汤。胡辣汤里漂着一个个饱满的丸子,诱人极了。
其实河南的胡辣汤口味之千变万化,可以让你在一个城、一条街、不同摊位上就能吃到不同口味的胡辣汤。
而所谓正宗,就只能说是自己家吃惯的那一种口味才叫正宗。
(图片来源于 *** )
//////////
初白
十窍开了九窍
豫记·甄选河南好物
在微信中搜索salome1203,添加小秘书微信
进入“豫记·河南好物群”,获取更多豫地风物。
(添加时请备注“豫地风物”)
THE END
欢 迎 投 稿
邮箱 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salome1203
今天路过商场,看到家乡的特产,胡辣汤竟然卖这么低价价格,算了,今天就帮帮他吧。我们今天就以这款逍遥镇老杨家胡辣汤为例,来分析一下他的产品。
这种家庭装的,便捷食材,什么人买的最多,当然是做饭的人呢,做饭的人最担心什么呢?最怕什么?当然是最担心做出来的口味不好吃,怕家人说也不怎么好吃,或者饭店的好吃。
如果真是这样那真是深受打击啊,以后再也不买了。而且现在楼下基本都有早餐店,只要有时间下楼吃个早餐那是分分钟的事情。
所以在购买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解决顾客的顾虑。其次她们才会下定决心购买。如果好吃了他们才会产生复购。
这些金汤,银汤,消费者心智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这个是企业内部人为的分类的,这个其实没有意义的,而且还增加了消费者选择的难度。
刚才我们说了顾客最担心的其实是口味,怕跟饭店的味道不一样,那我们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提炼一个概念,来告诉顾客,这款产品,这个食材,跟饭店的食材,口味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说,列如:买胡辣汤就买老杨家胡辣汤,一样的味道,一样的食材!
这样调整之后产品就非常具有竞争力了,而且我们还要比方中山胡辣汤卖的贵一两块,贵的在消费者心智中就代表好的,同时也代表更多的利润,这样企业才有更多的资金进行产品的研发和运营。
包装的本质是帮助产品解决销售的问题。任何经营层面的问题,其本质是产品定位不清晰,包装传达的信息不明确。
-
如果你有产品,不妨让我来帮你诊断一番(免费诊断),毕竟多一个声音,多一个想法,百利而无害。
一碗胡辣汤引发的官司,“逍遥镇”的招牌到底该咋用?大河报记者 于扬 李玉坤 实习生 郭磊
焦作,距离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大约300公里。但那个有关“胡辣汤官司”的消息,从焦作传到逍遥镇,仅需几秒钟。
两天来,“焦作市几十家胡辣汤店铺”被逍遥镇胡辣汤协会起诉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和关注。被起诉的店主们认为,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是在变相强制让他们加入协会并缴纳会费,有“割韭菜”之嫌。而网友们似乎也一边倒为被起诉的店铺们鸣不平:“就是一个早餐店而已,不至于到对簿公堂的那一步。”
那么,逍遥镇胡辣汤协会为什么要起诉这些店主?而被起诉的店主又是哪些人?通过起诉维护“逍遥镇”商标权益的真实目的又是什么?11月19日,大河报记者赶赴周口市西华县,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豫北多地胡辣汤店被起诉
近期以来,不少在焦作市经营“逍遥镇胡辣汤”的店主陆续收到法院传票,原因是他们未经授权使用“逍遥镇”三个字做店铺招牌,涉嫌侵权了“逍遥镇”的商标权。
对于突然出现的传票,店主们感到十分不解也非常气愤。“我们短的干两三年了,也有干七八年的,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侵权,这突然被起诉,大家都一头雾水。”不少店主表示。
与此同时,一些在安阳、鹤壁经营“逍遥镇”胡辣汤的店主也都遭遇了类似情况,分别收到了相关传票。
店主们找到法院询问,被告知可以选择庭前调解。而调解的主要解决方式就是,需要加入逍遥镇胡辣汤协会,并交纳一定的会费。否则,就会面临正式的“对簿公堂”。
“这是变相强制让我们加入协会,是 *** 裸地‘割韭菜’,我们对此不能接受。”店主们纷纷表示。
目前,不少被起诉的店主只好去掉了“逍遥镇”的招牌,还有的不舍得全部撤掉,去掉了这三个字的偏旁部首,比如,“逍”字去掉了“走之”旁,以规避被起诉索赔的风险。
“逍遥镇”为何要起诉胡辣汤店主?
对于这次为何要大规模起诉胡辣汤店主,11月19日,大河报记者赶赴西华县逍遥镇,找到了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的秘书长以及逍遥镇党委 *** 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调查了解。
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要搞清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是个什么样的协会,而“逍遥镇”的商标又是怎么来的。
有关登记信息显示,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成立于2003年,其主管单位是逍遥镇人民 *** 。实际上,这个协会早在成立之初,就经历了一场“ *** 风波”。当时,“逍遥镇”的商标被郑州市的一位市民抢先注册。根据法律规定,县级以上的地名不可以注册商标,但乡镇名是可以的。
发现这一情况后,为了保护好“逍遥镇”的金字招牌,逍遥镇人民 *** 和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极力向有关部门反映了此事。最终,在多方奔波之下,逍遥镇方面支付给对方15万元费用之后,“逍遥镇”商标归属逍遥镇。
11月19日,逍遥镇党委副书记姚怀东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成立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是为了统一规范管理逍遥镇胡辣汤产业的发展,更好地维护逍遥镇胡辣汤的声誉。协会成立以来,先后参与举办了多届胡辣汤大赛,并在相关媒介投放广告主题宣传,致力于把逍遥镇胡辣汤的品牌发扬光大。
至于这次为何要起诉百余家胡辣汤店主,姚怀东说,实际上早在几年前,他们就发现一个问题:挂“逍遥镇”招牌的胡辣汤店良莠不齐,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好的还好,做得差的简直是在砸“逍遥镇”的招牌。而且,相当一部分悬挂“逍遥镇”招牌的胡辣汤店,跟逍遥镇没有任何渊源,店主不是逍遥人,汤也不是逍遥味儿。在这一背景下,尽快“去伪存真”,统一规范逍遥镇胡辣汤技术标准,被提上日程。
今年4月份,逍遥镇人民 *** 和逍遥镇胡辣汤协会,对豫北焦作、鹤壁、安阳一带的胡辣汤店进行实地走访,发现悬挂“逍遥镇”招牌的有2000余家,其中有1000多家是逍遥镇或者西华县籍店主经营,还有近千家跟逍遥镇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们这次起诉的,就是跟逍遥镇没有关系的胡辣汤店,从中选择了一部分长期经营的、口味与逍遥镇相差甚远的店铺,进行起诉。”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秘书长王磊华说。
回应:起诉并非目的,旨在规范经营
对于网友们质疑起诉是为了强制加入协会的问题,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秘书长王磊华回应称,这是不存在的。起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经营,只有法律途径维护“逍遥镇”的商标权益,才能让那些与逍遥镇的胡辣汤店服从管理。当然,这些店主也可以选择不再使用悬挂“逍遥镇”的商标,如果继续使用,就必须加入逍遥镇胡辣汤协会。按照逍遥镇胡辣汤的 *** 技艺标准 *** 胡辣汤。
规范经营的方式有很多种,为何偏偏要起诉?王磊华表示,法律手段是最直接、有效的,采取别的办法行不通,“没人搭理我们”。他还说,之前曾给一部分店铺发过律师函,希望自行去掉“逍遥镇”的招牌,但无人回应。
但是,逍遥镇党委副书记姚怀东和逍遥镇胡辣汤协会秘书长王磊华均承认,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逍遥镇胡辣汤产业更好地发展,但是有些操之过急,引发了网友误解和谴责。对此,他们诚恳接受网友提出的意见,在下一步工作中注意方式,稳妥推进。
一个事实是,尽管“逍遥镇胡辣汤”的这场官司听起来雷声很大,但截至目前,他们尚未真正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一例。
11月19日,记者还见到了西华县胡辣汤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瑞华。据介绍,该中心是全国唯一一个县级正科级编制的胡辣汤产业发展机构。李瑞华表示,他们也关注到了有关报道,目前已约谈了逍遥镇胡辣汤协会负责人,责令他们对不妥的地方进行整改,积极稳妥地推进商标 *** 及规范发展事宜。
很多小吃都悬挂地名,为何只有“逍遥镇” *** ?
网友们表示,实际上,全国各地不少小吃都悬挂有地名招牌。省内的有开封灌汤包、襄县焖面、洛阳牛肉汤等,省外也有沙县小吃、火宫殿臭豆腐等,可为何只有“逍遥镇胡辣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其实不然,闻名全国的“德州扒鸡”就曾引发全国之一起地名商标争夺案。此外,青岛的“流亭猪蹄”也曾引发商标官司。
对此,省内一家律所的职业律师王征指出,其他相当一部分悬挂地名招牌的小吃,地名多是地理标志的含义,是产品的通用名称,不构成商标侵权。但是,“逍遥镇”既然已被注册为商标,就不能同上述那些招牌的地名混为一谈、混淆概念。
来源:大河新闻 编辑:刘惠杰
央媒观豫|一口胡辣汤里的新年味道胡辣汤,河南人早餐桌上最常见的小吃,也是中原游子忘却不了的家乡味道。在传承800余年胡辣汤 *** 手艺的豫东西华县逍遥镇,这里的年味与胡辣汤的麻辣鲜香交织相融。
大年初二,凌晨4点,花甲之年的高群生便和家人忙活起来,熬汤、煮肉、洗面筋,准备各种配料。“一年360多天,只在大年初一闭店一天,初二开门迎客,这是坚持几十年的老传统。”高群生说,天色微亮,便有食客登门喝汤,待至天色大亮,大堂里座无虚席,食客们接耳寒暄。
春节期间,高群生经营的胡辣汤店生意火热。(新华社记者韩朝阳 摄)
“春节前后,店里一天卖一万多碗汤,方圆几十公里的乡亲都跑来喝汤。”眼看着大堂里的喧嚣声越来越热闹,高群生分外感慨,“开店卖汤,食客上足了,生意兴旺了,年味就更浓了。”
到高群生店里喝汤的众多食客中,不少是常年在外打拼的西华人。食客周华兵在杭州打拼多年,一家六口在外经营着一家胡辣汤店。尽管自己就是“卖汤人”,但回到家乡,周华兵仍要到镇上的老店里喝一碗胡辣汤。
“精选的小麦面粉,家乡的淮山羊肉,手工制成的粉条,沙颍河边的黄花菜,代代相传的熬汤手艺,味道还是不一样,这是家乡的味道。”49岁的周华兵感叹道。
大年三十,周华兵一家在家中团聚。(受访者供图)
像周华兵这样外出经营的“卖汤人”,西华县还有近10万人,年前返乡,节后远行,但哪怕胡辣汤店遍布全国,他们最牵挂的地方仍是故乡。
此外,无论西华人在哪卖汤,牵住他们的除了乡情,还有西华的胡辣汤料。“汤料供应2000余家胡辣汤店,速溶产品在电商平台卖得火热。”逍遥老杨家品牌负责人杨凤琴说,企业在原料采购、品牌打造、销售渠道上下功夫,线上线下销售状况向好,2022年营业额突破1亿元大关。
“企业订单大幅上升,现在还积压超百万元订单待发货,春节前后,我们一直组织员工加班加点生产。”新的一年,杨凤琴已收获“开门红”,她希望这份幸福的“烦恼”一直持续下去。
这个春节,透过一碗胡辣汤,高群生品出了人气升腾,周华兵得偿了乡情亲情,杨凤琴看到了生意兴隆。
当广西的八角、山西的花椒、海南的胡椒和河南的面粉、羊肉、粉条相互碰撞,一碗碗麻辣鲜香、香而不腻的胡辣汤便新鲜出炉,满镇飘香,那是逍遥镇胡辣汤的传统味道,也是阖家欢聚的幸福味道。(记者韩朝阳、杨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