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包肉什么地方的菜,锅包肉什么地方菜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2 0
0难度的锅包肉,好吃到停不下来

每次出去吃东北菜都要点一个锅包肉,昨天做一盘吃光了没来及拍照,今天再露一手必须写下来分享呀!

By 刘敏家花购

用料
  • 猪里脊肉 300g
  • 胡萝卜丝 少许
  • 香菜 几片
  • 盐 10g
  • 料酒 1勺
  • 土豆淀粉 100g
  • 糖 60g
  • 白醋 90g
  • 米醋 10g
  • 京葱丝、姜丝、蒜末 适量

做法步骤

1、先准备好里脊肉

2、一半蒜丝,姜丝,香菜梗,葱丝,胡萝卜丝

3、里脊肉切片刀拍打一下.,用水清洗一遍

4、加少许盐,料酒,黑胡椒腌制

5、土豆淀粉加水沉淀,一会水不要,只要下面的粉,等沉淀好了把里脊肉倒进来抓拌均匀,会有点不好抓,小心一点,再倒点食用油进去更好抓拌,均匀裹上粉

6、锅里烧油,下锅一片一片炸,最后要第二次复炸

7、炸好了倒出油,把肉放锅里,加切好的丝

8、这是调制的一个醋汁,三勺白糖三勺白醋,米醋更好,一勺生抽,一点点盐,丁点老抽上色。倒进去大火收汁

9、出锅装盘,着急吃,没用大盘子,不然更美观噢,

10、反正好吃是王道啦

11、这一盘吃光光,喜欢就做起来吧!全家更爱!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健康美味锅包肉?东北特色,寒冷冬日里必备哦

锅包肉可以算是比较著名的东北菜了 我每次去东北菜馆 都会点锅包肉 因为它是一道考试菜 锅包肉做的好,其他东北菜做的一定不会差 我们这边还有一家店,专门做锅包肉,好吃到不行 今天我就教你做这道东北特色锅包肉

By 孙大爷的小吃部 【豆果美食官方认证达人】

用料
  • 里脊肉 300g
  • 胡萝卜 30g
  • 洋葱 150g
  • 姜 20g
  • 香菜 10g
  • 土豆淀粉 200g
  • 盐 3g
  • 老抽 5ml
  • 白醋 10ml
  • 糖 80g

做法步骤

1、里脊肉切成5mm厚的薄片,胡萝卜、洋葱、姜切丝,香菜切段?

2、把盐、老抽、白醋、糖、15ml开水倒入碗中调匀

3、土豆淀粉倒入水,调制成稠而不断的糊的状态

4、锅中加油烧8成热,把里脊肉片裹上淀粉糊

5、放入锅中炸之一遍,炸至定型即可

6、里脊肉都炸好以后,锅中油继续加热至9成热,放入所有的里脊肉复炸一遍,炸至表面金黄捞出,控油备用

7、锅中留底油,烧热以后加入炸好的肉片,然后加入姜丝,胡萝卜丝,洋葱丝翻炒。

8、炒匀后加入酱汁,翻炒收汁

9、加入香菜?,翻炒均匀

10、完成,出锅

小贴士

1.一定要用土豆淀粉,而且淀粉更好是在水中泡一段时间,这样炸的时候不会太崩? 2.之一遍炸的时候,往锅里扔肉片,一定要往里飘着扔,这样肉片不会打卷 3?.炸肉的时候一定等油温够了再炸,一遍定型,二遍炸酥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锅包肉算啥?大豆才是东北之一狠菜



▲ 鸡蛋酱,东北“爱豆”——大豆的终极形态。 摄影/咸蛋黄儿

锅包肉什么地方的菜,锅包肉什么地方菜-第1张图片-


-风物君语-

一粒大豆中的

白山 黑水


大豆,是东北人的“里子”。

相比于自带着“主角光环”的锅包又、分量大到“质疑人生”的铁锅炖、肩负着“振兴东三省”使命的烧烤、横扫全国小吃摊的烤冷面……黑土地上的大豆(黄豆),以及各种豆制品,显得低调、隐忍,默默构建着东北的饮食风味

▲ 只知道锅包肉的,肯定不懂东北菜。摄影/魔影游侠, 图/图虫·创意

东北人的大豆,永远都是餐桌上的黄金配角儿

炒菜,要用村头压榨的“毛油”(大豆油),自己的地,自己的豆,榨出来的油滋味醇厚,炒菜没它不亮,拌饺子馅儿没它不香;炖菜,要放自家“下”的大酱,葱姜爆锅,一勺大酱,豆香鲜味滋滋就往上冒……

▲ 一碗豆腐白菜汤,两位东北“爱豆”——马大帅和范德彪吃得贼香。 图/《马大帅》

大早上去打碗豆腐脑,从热水瓶里倒出卤子浇于其上,一碗下肚冬天里暖心暖胃;哪怕喝酒撸串,夏夜里的一盘毛豆也是爽口的下酒神菜,“青岛没它要倒,雪花没它不飘”;还有各式各样的干豆腐、冻豆腐、豆浆、腐乳……

▲ 猜猜一桌东北菜里,有多少种大豆制品?摄影/榴莲小公主, 图/图虫·创意

东北人是大豆的粉丝,大豆就是东北人的“爱豆”。


东北人的“爱豆自信”


每一个东北人都有天生的“爱豆自觉”,这是吃出来的。

长期沉浸在“优质豆”的氛围中,东北人对于大豆的挑剔,就像意大利人对于咖啡豆的挑剔,没有一家星巴克能在意大利开设分店,就像没有一家外省连锁店能在东北卖出豆浆。

▲ 以前东北的豆浆,往往就是拿个塑料袋装上,插着吸管喝。摄影/visitr 图/图虫·创意

很多东北人走进了山海关,想着豪迈地闯出一片新天地,却对着外地火锅店里的“豆制品拼盘”犯了难——

夹着厚度、韧度与老家的干豆腐完全不同的“百页”、“千张”,吃着一咬成渣、毫不吸汤的冻豆腐,看着略硬的腐竹,想着吃口凉菜压压火,只能靠一口豆腥味十足的小葱拌豆腐,来浇灭自己对豆制品的最后一丝热忱。


▲上图:手艺人在晾晒豆皮,图/阮卫明;下图:豆皮。摄影/fkruger,图/图虫·创意

事实上,不是东北人太挑剔,是东北大豆在国内外都真的好到“出圈”。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而且在传播大豆这件事上,东北应记首功——世界上其他国家种植的大豆,大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入的,东北大豆也曾与丝绸、茶叶并称大宗产品,美国的“植物猎人”看到后还广觅佳种来实验种植。

▲ 大豆(或者称黄豆),不仅是一种食材,更是战略物资。 图/视觉中国

而在种植大豆这件事上,东北可谓占尽了地利人和,充分实现了“土地、大豆、人类”的强强组合——

东北黑土地自然是肥得流油,当地人称之“插双筷子也发芽”绝非夸大其词。这里有一眼望不到头的沃野平原、水网交织缠绕的“东北水乡”,尤其是黑龙江,一省承包了中国4成以上的大豆产量,而且豆子油量高、风味足、质地细腻。

▲ 黑龙江大豆做出来的豆腐脑,纵享丝滑! 图/《早餐中国3》

大豆则无私地回馈土地,东北农人常说:“这地不肥了,明年种点黄豆补一补”。大豆这个物种很特别,其他农作物吃肥,它产肥——

大豆根部上大大小小的根瘤,可以用来吸收空气中的氮,把他们留在土壤里,起到“固氮”的效果。有人说一个小小的根瘤就像一个微型化肥厂,也有人说,大豆就是开荒时的先锋队

▲ 黑龙江黑河市,地处约北纬50°,收割机正在收割大豆。 图/视觉中国

东北人对于大豆的钻研精神,更是让人肃然起敬。为了研究大豆,东北专门设有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在东北农业大学

由“大豆之父”王金陵教授培育而成的东农36号,将中国大豆产区的边界向北推进了100多公里,直抵北纬53°的冰河之畔;号称“豆浆专用豆”的东农252号,蛋白含量高达42%,打出来的豆浆几乎无渣,纵享丝滑……

在东北,三才不是“天、地、人”,而是“人、地、豆”

▲ 鸡蛋酱构成的饭包,东北美食之光!摄影/littlepainful, 图/图虫·创意

而作为食材,大豆和东北人的关系更亲密,是从早到晚、一日三餐的起点和归宿。做成大酱,它是炖菜的灵魂伴侣;制成豆腐,它是餐桌的更佳配角;盐炒生豆子是下酒神品,豆面卷是甜品之光……大豆与东北人的组合,是黑土地上最粗放也最细腻,最实在也最甜美的CP。

东北人从一粒大豆里,看见白山黑水,走过三餐四季。


豆酱,东北菜没它不香!


豆酱,是东北使用率更高、名气却更低的风味密码。我们熟悉的东北铁锅炖、蘸酱菜,离了豆酱就失去了灵魂。

▲ 东北大酱。 摄影/李瑶

东北的豆酱一般分为三种:黄酱,也就是大酱;黄金酱,也叫盘酱;还有一例焖酱。其中大酱在东北最为流行,几乎是家家必备。

“先于冬季将黄豆入锅煮烂,磨、剁为泥,制成酱块存放。翌年农历四月、五月间取出洗净,粉碎后置缸、坛中加水、盐发酵,常以木质酱耙捣之,经一个月即可制好。”

看似步骤极简,但一千个东北家庭就有一千种大酱风味,不仅别家无法复刻,连同一家每年出产的大酱,由于光照、温度、湿度、水质、发酵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风味也不尽相同——就像艾雷岛的威士忌勃艮第的葡萄酒,酱缸之间也藏着“风土”的秘密。

▲ 东北人的酱缸,东北的酱是纯豆发酵。摄影/榴莲小公主, 图/图虫·创意

东北人下酱,粗中有细。晒酱,要挑个吉日在大太阳底下暴晒,晒到油脂渗出;捣酱,要用木质酱耙,避免铁具影响风味。

大酱还是东北人的信仰。孩子玩耍时磕破脑袋,不用药,南瓜叶上铺好大酱裹在痛处,自然结痂治愈;连搬家,也要酱缸先进门,意味着“兵马未动大将(酱)先行”

▲ 摄影/littlepainful, 图/图虫·创意

夏天吃不下饭,就吃蘸酱菜,地里的黄瓜、萝卜、辣椒、生菜……无物不可蘸之,但最绝的还是小葱豆腐蘸大酱,《呼兰河传》中,萧红就有一段东北味加上翻译腔的混搭描述:

“晚饭时节,吃了小葱蘸大酱就已经很可口了,若外加上一块豆腐,那真是锦上添花,一定要多浪费两碗苞米大芸豆粥的。豆腐加上点辣椒油,再拌上点大酱,那是多么可口的东西……”

▲ 大葱小葱干豆腐,黄瓜生菜心里美(萝卜),是东北蘸酱菜的常用菜。摄影/榴莲小公主, 图/图虫·创意

铁锅炖,东北炖菜的味型基础就在大酱——葱、姜、辣椒炒香,一勺大酱滋啦下锅,炸裂式的香气猛然蹿了上来,条条分明,丝丝入扣,香味仿佛有了实体。一锅之内,翻滚流动的大酱把黑土地上的食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还有朝鲜族的大酱汤,闻着臭,吃着香,直接上头。最普遍的家常吃法,就着一碗鲜浓醇厚的大酱汤,能造两碗大米+小米的“两掺”米饭

▲ 在吉林延边喝到的大酱汤。 摄影/李瑶

但最能统一东三省的,其实是鸡蛋酱

东北人把“香”这个终极定义给了炸鸡蛋酱——热锅冷油,鸡蛋咕嘟冒泡;葱白爆香,大酱滋啦作响。新鲜的优质动物蛋白,与发酵后的优质植物蛋白,在高温中互相成就,鸡蛋的质感裹上大酱的风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碗鸡蛋酱,可以蘸,可以包,可以拌。

蘸菜蘸尽天下,从常备的黄瓜白菜,到各路时令野菜,每种清甜时蔬,都能活色生香;

▲ 在东北,蘸酱菜的酱,大多时候都是豆酱制成的鸡蛋酱。 摄影/王天山

饭包包裹四方,白菜为衣、米饭为体、土豆茄子泥为血肉、大酱为风骨,香气直抵天灵;

▲ 看似寡淡,实则诚意满满的东北大饭包,鸡蛋酱是内部各种食材的粘合剂。 摄影/咸蛋黄儿

拌面一生相伴,挂面或凉或温,筷子一搅一提,酱汁浸润,蛋絮交缠,最抚辘辘饥肠。

▲ 鸡蛋酱挂面。 摄影/咸蛋黄儿


吃豆腐,东北人是专业的!


豆腐,是先民饮食智慧的结晶;东北豆腐,是结晶中的最温润的羊脂美玉。

一般来说,东北豆腐分三种:水豆腐(鲜豆腐)、干豆腐冻豆腐

▲ 卤水豆腐。 摄影/Lee Heong-ro,图/图虫·创意

东北的水豆腐,必须是以黑土地的优质大豆为料,取松花江的甘冽江水泡发,再经过打碎过滤,点卤成豆腐。新鲜的水豆腐绝难保存,豆子离开了故乡的水土,也复刻不出同样的滋味,因此东北人在异乡,锅包肉易得,水豆腐难求。

▲ 东北的压锅豆腐,又叫酱炖豆腐。 摄影/大唐饮食,图/图虫·创意

东北人擅长吃豆腐。家常的做法是“压锅豆腐”,用大酱来炖,形成两种层次的豆香;富贵点的,可以做开江鱼炖豆腐——

东北鱼类资源丰富,尤其在开春之后,冰皮始解,大江破封而出,这时候的鱼肉最为精瘦紧致。“三花、五罗、十八子”,随便选一条开江鱼与豆腐同炖,鱼肉之鲜注入豆腐之嫩,豆腐竟然比鱼还好吃,这是东北人“不愿为外人道”的私藏美味。

▲ 东北的铁锅鱼炖豆腐。 摄影/makingultimate,图/图虫·创意

为了便于储存,在水豆腐的基础上,东北人发明了冻豆腐、干豆腐以及一众豆腐制品。

冻豆腐的 *** 是一道“物理题”——豆腐内的水分结冰膨胀,冰棱刺穿形成“蜂窝状”,让原本细嫩的豆腐变得松软吸水,最适合与汤同煲。东北人吃冻豆腐得天独厚,根本不需要冰箱,室外一搁,浑然天成。


▲ 上图:冻豆腐。摄影/蓝太阳 *** ,图/图虫·创意;下图白菜炖豆腐,摄影/老山货,图/图虫·创意

干豆腐,在南方有些地区叫“百页”、“千张”。东北人对这个说法不免嗤笑——如果你们叫“千张”,我们的干豆腐不得叫“万张”啊。东北的干豆腐薄如宣纸,却柔韧筋道。可炒可炖可烤,千烹万滚不变形色;用来卷小葱蘸大酱,极有嚼头,满口余香。

除此之外,还有素肠、南味肠、素鸡、油豆腐、金丝、元鸡等一系列豆制品,有的炸,有的焖,有的熏,有的煮,做出来的口感各有不同,有的焦嫩酥脆,有的油润多汁,有的飘逸熏香,有的清单细嫩,一个豆腐的衍生品,堪称一支军队。


▲ 上图:这是豆腐皮。摄影/风之谷,图/图虫·创意;下图:东北的干豆腐,肉眼可见更薄。摄影/李瑶

大豆无私地回馈着黑土地和东北人,总是默默奉献、一声不吭,扎根白山黑水之间;而成为极富想象力的豆制品后,又魅力四射、风味十足,最擅长渲染气氛。这是大豆的精神,也是东北人的精神。

东北大豆七十二变

哪一款才是你的“爱豆”?


- END -

文丨李瑶、九月

编辑 | 九月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重庆哪里有正宗的东北菜?48元一份的锅包肉,分量实在太少了

因为同事是东北人,所以他特别执着于重庆的东北菜馆,每发现一家,都要吆喝我们一起去试试。不过他经常抱怨,重庆的东北菜馆很少有正宗的,每次去吃了都很失望。

最近,他在大坪石油路附近发现了一家“石老头东北菜”,专门找了个天气晴朗的中午,请我们一起去尝尝鲜。

店铺从外面看起来很不起眼,在一栋商铺的二楼,楼梯间都是重庆特色白酒的广告,有一种不着调的感觉。走进店铺后,眼前豁然开朗,这种感觉特别“东北”。

一整面墙的菜单,起码有上百种不同的菜品,搭配上实拍的图片,让游品瞬间就胃口大开了。

店铺面积比较大,大概有20来张大桌子,并且还设有包房,可以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包房的名字也挺有趣的,以东北有名的城市命名,有沈阳、哈尔滨等等。

于是,我们一行人随便坐下,开始点菜,因为有北方同事带领,所以点的菜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锅包肉绝对是吃东北菜必点的了,48元一份,分量并不多,甚至有一个同事吐槽了一下:“这个分量可一点也不东北呀!”虽然分量少,但只要味道好还可以接受的。

游品夹了一块品尝了一下,锅包肉的味道恰到好处,酸甜的口味非常开胃,姜味也不会很浓郁。

游品之前在其他地方吃过一次锅包肉,但姜的味道太呛了,吃了一块就不敢再吃了,这家店就完全没有这种顾虑了。

锅包肉切得比较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粉衣稍微有点厚,吃起来有一点点的油腻。味道虽然很正宗,但考虑到分量和价格,性价比一般。

炸蘑菇,是一位吃过东北菜的同事点的,本来以为会是一道多么新奇的菜,结果端上来就是普普通通的炸蘑菇,还挺失望的。

32元一份,分量还是比较足的,味道也很不错,搭配上旁边的孜然粉,更像是小吃、小零食了,适合追剧的时候吃。这道菜一定要人多趁热吃,不然凉了之后就会变得很油腻。

这份京酱肉丝32元,看起来和北京烤鸭的吃法十分相似,但却引起了大家的争执。

东北同事表示这份京酱肉丝比较正宗了,用面皮包裹着新鲜的黄瓜、胡萝卜、香菜、葱丝和炒好的肉丝,一口塞进嘴里,香味四溢。

但另外几个同事却觉得这道菜不正宗,和他们在东北吃的不太一样,不应该用面皮,应该是豆皮。

游品作为一个北方菜的外行人,不能当下做出评判,只是觉得好吃!可惜这份菜的分量太少,我们每个人只 用了一张面皮就吃完了,太可惜了。

皮蛋豆腐没有上桌的时候,游品还以为是一道炒菜,结果端上来是一道麻辣的凉菜。其他同事不禁感叹:这哪里是北方菜哦?确实,这道菜从外表上更像川菜,与大家想象中的北方菜很不一样。

游品去查了一下资料,这道菜在中国许多地方都存在,属于一道南北通吃的家常菜。

皮蛋特殊的口感和香味,豆腐软嫩的质感,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搭配,在麻辣酱汁的引导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大家分分钟就吃了个干净。

另外,像猪肉炖粉条、尖椒拆骨肉、地三鲜、排骨炖豆角这些东北特色的菜品,发挥都可以说是很不错了,除了价格贵点,没什么其他的毛病了。

强烈推荐大家点地三鲜和排骨炖豆角,游品觉得实在是太好吃了,为了这两道菜,游品也要找时间再来一次!

总的来说,这家店的分量比较适中,没有我想象中的东北菜那么大份。

我们8个人吃下来,人均消费在50元左右,性价比并不算高,好在味道比较正宗,以后应该有机会还会来这里吃的。

如果你们还知道重庆哪里有好吃的东北菜,请在评论里告诉我们哦!

锅包肉:东北菜中的异类

原创: 食材君

#这就是爆款#

富二代 要学厨

说道锅包肉,必须要提及被称为“滨江膳祖”的创始人郑兴文。

郑家祖籍辽宁建昌县人,正蓝旗,除了血统正,父亲郑明泉还是当年北京很有实力的茶商。郑兴文从小跟随父亲走南闯北,尝遍各地美食,小小年纪已是京城著名的吃货。

从吃到做,是吃货的宿命,郑兴文长大后,就提出要学厨,当爹的自然不干,儿子也不干了,最终胳膊扭过了大腿,要干就好好干,郑兴文被老爸送到和珅家的恭王府学厨,起点那是相当的高。

之一次创业

以和珅的身家,恭王府伙食绝对不比皇上吃的含糊。

经过几年磨砺,郑兴文出徒后,开始创业。最初在东华门大街开了一家只有四张桌子的小馆——“真味居”,因技艺超群,生意红火,京城名流接踵而至,但树大招风,不幸得罪了大太监“小德张”。百般赔礼道歉无效,“小德张”以严苛的城市管理为准绳,坚决打击了无照经营的小贩郑兴文,郑兴文被勒令停业,之一次创业失败。

1906年,锅包肉创始人郑兴文(右三)全家福。 这一年,真味居关张。

闯关东

“真味居”关张后,郑兴文赋闲在家,平日结交的官场人脉给郑兴文提供了一个信息,朝廷打算在哈尔滨设立“滨江关道衙门”,正缺厨师!郑兴文在1907年5月15日带着14名厨师来到哈尔滨,开始了他的官厨生涯。

郑家第四代传人郑树国和“滨江祖膳”牌匾

随着中东铁路扩张,国内外贸易频繁,1907年9月,坐落在哈尔滨的“滨江关道衙门”正式建成。关道衙门俗称道台府,是当时哈尔滨的更高行政机关,负责铁路交涉事宜和督征关税。

道台府和洋人接触频繁,接待自然少不了中西餐,1908年施肇基任道台时,要求一日三餐必须准备中、西两种饭菜,以备其选择。于是,郑兴文又到中东铁路公司旅馆学习了西餐,自此,郑兴文成了哈尔滨最早的中西餐厨师。

“锅包肉”的创世纪

郑兴文有一道“焦炒肉条”的拿手菜,但外国客人并不适应北方菜的咸浓口味,于是,郑兴文尝试把爆炒后的里脊片淋上糖醋汁,果然大受欢迎。这道菜原本起名“锅爆肉”,但外国人常常把“爆”这个读成“包”,于是慢慢就成了”锅包肉“。

“滨江膳祖”一举成名

1911年清 *** 拨款10万两白银在奉天(今沈阳)召开有12国代表出席的万国鼠疫研究会,当年的道台施肇基,这时已升成了外交部长(外务部大臣),他钦点郑兴 *** 大会总厨。

郑兴文不负众望,设计了中、西菜式340个品种,其中中式菜200种、西式菜140种。20多天的会议轮流供应不重复,只有“锅包肉”每餐必备。

“熘汁”锅包肉

但由于会议开餐时间不定,而刚做出的锅包肉不易久放,于是,郑兴文又对“锅包肉”进行了改良,把原来“烹汁”改为“熘汁”,不仅久放口感不变还更加鲜艳。“锅包肉”被与会者誉为“中国之一美食”!清 *** 高兴了,最终,在这样的国际大会上,奖了郑兴文“滨江膳祖”的匾牌。

有了这块官方认证的金字招牌,从此,“锅包肉”名满天下。

三派斗法,谁是名门正宗

哈尔滨的锅包肉用糖醋汁,沈阳用番茄汁,赤峰则是咸鲜口,各自都说自己正宗,各地粉丝都维护本派利益,把别地的口味比喻成十恶不赦。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认真,好吃是硬道理,无论酸甜还是咸鲜,能被一方人广为接受,就说明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甚至用果酱果汁调味,亦或是用鸡鸭肉片,甚至杏鲍菇片代替里脊肉,只要好吃,有什么不行呢。

这么好吃的锅包肉?东北特色做法,现在知道还不晚

锅包肉可以算是比较著名的东北菜了 我每次去东北菜馆 都会点锅包肉 因为它是一道考试菜 锅包肉做的好,其他东北菜做的一定不会差 我们这边还有一家店,专门做锅包肉,好吃到不行 今天我就教你做这道东北特色锅包肉

By 孙大爷的小吃部 【豆果美食官方认证达人】

用料
  • 里脊肉 300g
  • 胡萝卜 30g
  • 洋葱 150g
  • 姜 20g
  • 香菜 10g
  • 土豆淀粉 200g
  • 盐 3g
  • 老抽 5ml
  • 白醋 10ml
  • 糖 80g

做法步骤

1、里脊肉切成5mm厚的薄片,胡萝卜、洋葱、姜切丝,香菜切段?

2、把盐、老抽、白醋、糖、15ml开水倒入碗中调匀

3、土豆淀粉倒入水,调制成稠而不断的糊的状态

4、锅中加油烧8成热,把里脊肉片裹上淀粉糊

5、放入锅中炸之一遍,炸至定型即可

6、里脊肉都炸好以后,锅中油继续加热至9成热,放入所有的里脊肉复炸一遍,炸至表面金黄捞出,控油备用

7、锅中留底油,烧热以后加入炸好的肉片,然后加入姜丝,胡萝卜丝,洋葱丝翻炒。

8、炒匀后加入酱汁,翻炒收汁

9、加入香菜?,翻炒均匀

10、完成,出锅

小贴士

1.一定要用土豆淀粉,而且淀粉更好是在水中泡一段时间,这样炸的时候不会太崩? 2.之一遍炸的时候,往锅里扔肉片,一定要往里飘着扔,这样肉片不会打卷 3?.炸肉的时候一定等油温够了再炸,一遍定型,二遍炸酥

去豆果美食,参加炫父活动,赢大奖!

正宗东北锅包肉,外酥里嫩,酸甜适中,学会了不用去饭店了

锅包肉我们都不陌生,是一道非常好吃又开胃的菜肴。锅包肉原来叫做“锅爆肉”,成名于清朝时期,因为色泽金黄,口味酸甜,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菜,在很多宴席上锅包肉都是必点的美味之一。

很多人把锅包肉和糖醋里脊分不清,虽然两者比较相似,但是从做工和烹饪方式以及口味上都有不同。锅包肉一般是肉片,油炸需要2次,烹饪方式选用干烹,需要保留肉的焦脆感,酸味没有糖醋里脊那么浓烈,目的只是为了增香。

锅包肉 *** 比较讲究,从肉片到裹浆,然后到炸制以及烹饪,都是需要一定的技巧,要想保证色香味俱全,这些步骤一个都少不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道相对容易的做法,味道不输大饭店,学会后赶紧给家人露一手。

【锅包肉】

主要食材:里脊肉、酥肉粉、葱丝、香菜、胡萝卜丝、生姜大蒜

之一步、准备一块里脊肉,切成厚厚的薄片,切好的肉片用刀拍一拍,这样肉质松散,吃起来也嫩。

第二步、切好的肉片加盐和料酒,抓均匀腌制10分钟,增加一些底味即可。

第三步、碗里倒入酥肉粉,这个是好吃的关键,接着倒入1比1的清水,搅拌成比酸奶略稠的面糊就可以了。

第四步、现在我们调料汁,碗里放两大勺白糖,一大勺白醋,一小勺盐,一勺生抽,滴上一些香油,搅拌均匀,像这样的琥珀色就可以了。

第五步、肉腌好后,咱们把脆皮糊倒入到肉片里,加入一些食用油,将肉片抓均匀,让每一片肉都能裹上面糊。

第六步、油温炒到6成热,下入肉片,开中火炸,不停地翻动,让肉片受热均匀,一直炸到表皮微微金黄先把它捞出来。,然后油温再次升高,下入肉片继续炸,再炸十几秒就可以了,让表皮更加酥脆。

第七步、盛出来后就可以炒了,油热后放胡萝卜丝,姜蒜炒香,然后放肉,再倒入料汁,大火把料汁炒香,让每一块肉裹上料汁。

第八步、最后放葱丝和香菜,翻炒个7、8下就能出锅了

这道香喷喷的锅包肉就做好了,颜色金黄,酸甜适中,真的是超级美味。逢年过节给家人做一道,一定非常受欢迎,比大鱼大肉更适合做光盘。

——早妈有话——

酥肉粉我非常建议家里常备一些,除了锅包肉之外,用它炸酥肉、萝卜丸子、肉丸子等等,口感特别酥脆,很多人做这种菜,几乎都失败到这一步,所以用这种现成的酥肉粉,就非常简单了,只要加水搅拌即可。

用最简单的 食材做出最美的佳肴,为家人做一顿爱的美食,我是妈咪早早,每天都会为您带来一道家常美食。如果喜欢我的话就点个赞,转发关注下哦!

上桌前不被看好的锅包肉东北家常菜,吃完却逆风翻盘

很喜欢的一道东北家常菜,超级好吃

By 大口吃肉小口喝酒

用料
  • 里脊肉 1斤
  • 淀粉 适量
  • 胡萝卜丝 适量
  • 葱丝,姜丝 适量
  • 香菜 2根
  • 白醋 20克
  • 白糖 20克
  • 雪碧 50g
  • 盐 5克
  • 胡椒粉 5g
  • 料酒 2大勺

做法步骤

1、里脊肉切成厚片

2、放入三克盐,两勺料酒,五克胡椒粉,用手抓匀盖上保鲜膜备用

3、大概100克淀粉用水抓匀放置,一旁沉淀30分钟

4、配菜切好备用

5、淀粉沉淀30分钟之后,把上面的清水倒掉,只留下面沉淀的部分,然后准备一小碗干淀粉,每一片肉先沾一层干淀粉,然后在湿淀粉糊中裹一层。 油锅7层热下入油锅炸至变色出锅,要一片一片果一片一片的放入,防止粘连变色之后即可捞出

6、油温不宜过高

7、全部炸完

8、热锅加入一点点热油,爆香姜葱,胡萝卜丝

9、倒入白醋,白糖雪碧,然后加入一点水淀粉勾芡

10、快速倒入炸好的肉片,翻炒均匀,关火一定要让每一片肉上都裹上汤汁,这样口感才好

11、出锅

小贴士

切肉的时候肉片不能切的太薄,然后也不要太厚 在过户的时候先沾一层干淀粉,然后再湿淀粉糊糊中再裹一层,这样炸出来的口感更好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锅包肉的正宗做法,简单美味又下饭,好吃极了

说到里脊肉,相信大家都有经常吃,因为它是我们最常见的食材了,不但经济实惠,还营养丰富,能够帮助我们增加身体能量!当然了,里脊肉我们从老祖先的时代,吃到现在,吃了这么多年,它的吃法也是非常的多的!这期的美食教程呢,天健美食坊要拿里脊肉做主食材,给大家分享一道东北名菜【锅包肉】,这道菜的口味其实跟糖醋里脊差不多!那么喜欢吃锅包肉的朋友们就赶紧围观吧,喜欢美食的朋友们,也别忘了给我点个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分享不一样的美食教程,相信总有一道会是你想学的菜肴哒!

在开始正式 *** 之前呢,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以下食材:里脊肉500克,胡萝卜半个,大葱1根,生姜1块,大蒜3瓣,白糖3汤匙,香醋2汤匙,淀粉半碗,生抽2汤匙,料酒2汤匙,胡椒粉1茶匙,

之一步:处理食材:先将里脊肉切成又大又薄的肉片,再放入清水中洗去血水,然后捞出沥干水分,接着放到一个较大的汤盆里面,加入1茶匙食盐,加入1茶匙胡椒粉,加入1汤匙料酒,然后用手抓匀,腌制一会备用!接着将大葱,胡萝卜,生姜切成细丝,将大蒜切成片备用!

第二步:提前准备一个汤碗,倒入半碗淀粉,然后加入许多的清水,将淀粉泡湿,淀粉泡湿之后会沉底,然后倒掉多余的水分,加入2汤匙的花生油,然后搅拌均匀,接着将腌制好的的里脊肉放入淀粉盆里,用手抓匀,让里脊肉挂上面糊!

第三步:里脊肉挂上面糊之后,起锅加入宽油,油温7成热之后,将挂上面糊的里脊肉,一块一块的放入锅中,炸熟至表面焦黄,用漏勺盛出,接着再次将油温烧至8成热,将里脊肉放回锅中,复炸15秒出锅沥油备用!

第四步:准备一个碗,加入2汤匙料酒,加入2汤匙生抽,加入2汤匙香醋,加入3汤匙白糖,加入半碗清水,然后搅拌均匀备用!

第五步:起锅加油烧热,然后将蒜片,姜丝,胡萝卜丝,葱丝一起放入锅中,炒软炒香,然后倒入调好的糖醋汁,中火煮开后倒入炸好的里脊肉,然后大火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这样一道酸甜可口,好吃又下饭的【锅包肉】就 *** 完成了,喜欢的朋友们就跟着做来试试看吧,保证这个味道不会让你失望的!

好啦,朋友们!这期的美食教程【锅包肉】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在阅读本文教程的过程中,有看不明白的步骤,请在本文下方的留言区给我留言,我看到后会马上为你解答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更好吃的做法,同样也欢迎你在留言区留言分享!当然了,如果你喜欢这道菜,又暂时没时间学的话,也可以先把本文收藏起来哦!

我是天健美食坊,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吧!

四川、浙江、内蒙古,锅包肉究竟属于哪里的美食?

如果用一道美食来形容你的家乡,你会选择什么?武汉的热干面?绍兴的臭豆腐?上海的小笼包?还是北京的烤鸭?亦或者是天津的狗不理……

??北京烤鸭

??小笼汤包

??香炸臭豆腐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哈尔滨人,每每碰到这个问题都要犹豫一番。东北知名的菜肴还是挺多的,铁锅炖、杀猪菜、粘豆包、蘸酱菜……大家都说“只要给东北人一碗酱,我们就能干掉整个绿化带”。不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菜都是属于东北的,虽然东北三省不分家,但毕竟不是我们哈尔滨这个城市的专属菜肴。

??杀猪菜

??蘸酱菜

??铁锅炖

??蒜泥血肠

??粘豆包

于是乎“锅包肉”就呼之欲出,但这个时候就会有许多质疑的声音,不信你上网搜一下"锅包肉是哪个地区的名菜?"答案五花八门,有说赤峰的、有说四川的、还有说浙江的、更有甚者说锅包肉是 *** 菜系,并头头是道地讲述它的故事:因为油炸后型似小锅,所以叫锅包肉。后于1889年由西北农民迁于东北,汉民改成猪肉为原料大量食用,兴起于东北,才最终成为东北菜。

那么,锅包肉究竟属于哪个地方的美食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它的历史吧!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渊远流长,中餐不单只是中国人情有独钟,即使在国外也有较高的盛誉。中国传统饮食种类丰富,有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八大菜系,所以锅包肉按菜系分不在其中,但按文化流派分是属于东北菜系的。

其实锅包肉起源于哈尔滨是有据可查的。它的创始人是有“滨江膳祖”美誉的郑兴文--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瀛的专用厨师,始创时间是光绪年间。当时,道台府经常宴请俄罗斯客人,由于外国人喜欢酸甜口味,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新品改良后,受到了俄罗斯人的喜欢。由于用急火快炒,烧热铁锅后,把汁淋到锅里,浸到肉里,所以起名叫“锅爆肉”。俄罗斯人发“爆”音为包,时间一长,“锅爆肉”就演变成为“锅包肉”。

以上就是锅包肉的历史,如果再有人说锅包肉不是东北菜时,哈尔滨的小伙伴们就可以挺直了腰板儿告诉他,“锅包肉是属于我们的,爱咋咋地。"




在哈尔滨判定一家东北菜餐厅的水准,只要尝一尝锅包肉便知分晓了,一份好的锅包肉要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酸甜可口,它已经逐渐成为了东北饭店的门面。

文章里的图片都是我在哈尔滨各个东北饭店吃锅包肉时拍摄下来的,很遗憾这里没有更具代表性的“老厨家"锅包肉,因为去老厨家的时候还没有养成拍照的习惯。等疫情结束以后,我准备收集一些素材,整理一篇哈尔滨有名气的锅包肉的文章呈现给大家,说一说锅包肉的做法,然后再讲一讲锅包肉创始人郑兴文与老厨家的故事。

我是一枚热爱拍摄美食、品尝美食、却不会制做美食的业余吃货,我希望把自己的美食体验分享给大家,并和大家一起探讨研究美食知识,文章中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如有错误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标签: 地方 什么 包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