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儿一热,酸梅汤就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吃米饭的时候要喝,吃火锅的时候还要喝,口渴了更要喝。尤其是冰镇过的酸梅汤,酸甜、冰爽,一杯下肚,一身的暑气立马就消散了,那叫一个舒服啊!所以说,冰镇酸梅汤,绝对是夏日必备的消暑良品!
去超市的时候,我一般会买桶装的酸梅汤,回家后,就放到冰箱里冷藏。下班后,打开冰箱,倒一杯,大喝几口,真的是我一天之中更享受的事了。酸梅汤,消暑开胃,还能生津止渴。此外,还有提神的功效。关键是,好喝,怎么喝都不腻啊!
一般,冷饮店里也有酸梅汤卖,就五块钱。可是,那个味儿怎么说呢?寡淡无味,比我在超市里买的桶装的差多了。说实话,要不是有时候实在走累了,口渴,我是绝对不会买的。每次喝在嘴里,懊悔在心里。
后来,偶然有一次听同事说,这酸梅汤还要数同仁堂的最正宗。幸运的是,我在网上也找到了热心网友分享出来的同仁堂酸梅汤的配料,这可把我激动坏了。赶紧照着买,回家就煮,以后就可以尽情地喝自己煮的酸梅汤了。现在就把 *** 分享给大家,喜欢的话,就照着做吧!
用料
乌梅 25克/ 山楂 25克/
甘草 2克/ 陈皮 5克/
桑葚 8克/ 薄荷叶 1克/
洛神花 2克/ 干桂花 3克/
黄冰糖 1克/ 清水 1.8升/
步骤
Step 1
准备好全部所需材料
Step 2
黄冰糖敲碎
Step 3
乌梅和山楂用清水浸泡10分钟左右,泡好后捞出
Step 4
锅里倒入1.2升清水,放入山楂、乌梅、甘草、陈皮、桑葚和洛神花,浸泡20分钟左右,大火煮开,再转小火熬煮30分钟。煮好后,关火,过滤,将汤汁倒到碗里
Step 5
汤渣留用,再倒入剩下的清水,再次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半小时,煮好的汤汁倒入碗里,与之一次熬煮的汤汁混合后,再倒到锅里
Step 6
加入薄荷叶、黄冰糖,继续煮至冰糖融化
Step 7
关火前撒上干桂花
Step 8
酸梅汤做好了,冰镇更好喝
本文由【吃饱再睡】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喜欢美食,也愿意与你分享。我们每日都会推出新的菜谱,喜欢的朋友多多关注哦。总之,你的三餐我管了~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
在老年间,每到夏日,在城中街头巷尾,或者乡间庙会上,就能听见贩卖酸梅汤的小贩打着冰盏吆喝:“喝来呗~又凉又甜的好梅汤诶~一大碗嘞~”
”
梅汤是旧时北京城常见的一种解暑饮料,其原料是经过熏制的酸梅,因其色发黑,药铺里就叫“乌梅”。酸梅汤讲究喝冰镇的,酸甜可口,其中有淡淡的桂花香。
徐凌霄的《旧都百话》中,对酸梅汤有这样的记载:“暑天之冰,以冰梅汤为更流行,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都可以看见‘冰镇梅汤’四字的木檐横额。有的黄底黑字,甚为工致,迎风招展,好似酒家的帘子一样,使过往的热人,望梅止渴,富于吸引力。昔年京朝大老,贵客雅流,有闲工夫,常常要到琉璃厂逛逛书铺,品品古董,考考版本,消磨长昼。天热口干,辄以信远斋酸梅汤为解渴之需”。
信远斋旧址老照片
在旧时,卖酸梅汤的除了串胡同庙会的小贩,就是干果铺。一说到酸梅汤,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信远斋。
信远斋的酸梅汤,特点味道浓郁:冰糖多,梅汁稠,水少,他家的酸梅汤,熬好了就倒进坛子,绝不往里掺冰水,倒出来的梅汤讲究挂碗,酸甜适度,上口冰凉,含在嘴里如同品纯醪,舍不得下咽。电视剧《大宅门》中有一段:白玉芬回到白家,当时天气非常炎热,白景琦吩咐下人给玉芬端了碗信远斋的酸梅汤,玉芬少奶奶一口气就喝完了,喝完一碗并不解气,让下人再倒一碗,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酸梅汤在老年间是上到宅门贵胄,下至寻常百姓都喜爱的饮料。
后来,由于各种新式饮料的出现,酸梅汤这种传统消暑饮料受到了严重的排挤。信远斋也于1948年被迫歇业。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经北京市 *** 积极扶持,1956年信远斋改名为“益都食品厂”,继续生产经营酸梅膏、酸梅卤。1984年恢复了“信远斋”的老字号,现在大多超市都能买到信远斋的酸梅汤。
超市里除了出售瓶装灌装的酸梅汤,还有各种品牌的酸梅卤和酸梅晶,都是回家自己加水勾兑就可以制成酸梅汤,这些产品比较方便,但是味道是比不上熬制的酸梅汤的。
拍摄者:战战
除了买灌装酸梅汤或酸梅卤酸梅晶,喜欢自己动手的朋友可以尝试在家自己熬制酸梅汤, *** 简单,配料都是常见食材,很容易买到,价格也便宜,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配料比例。
配料:
乌梅10克、山楂干15克、陈皮5克、甘草5克,桂花糖10克,冰糖100克,水2000毫升。
*** *** :
■将乌梅、山楂干、陈皮、甘草置入清水泡几分钟,将表面的浮尘洗净。
■洗好的配料放入锅中,加水,大火,开锅后文火熬30分钟,将冰糖和桂花糖放入汤内,搅拌至冰糖全部融化。
■用纱布过滤,过滤后的汤放凉后倒入瓶内,放入冰箱冷藏。想喝的时候随时饮用。
几味配料在中药铺都可以买到,同仁堂还有专门配好的酸梅汤料出售,想试一试的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尝试一下。
参考资料:
《雅舍谈吃》梁实秋,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6月
《闾巷话蔬食》李春芳、樊国忠,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12月
《北京的商业街和老字号》王永斌,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2月
《老北京的风俗》常人春,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6月
《中国吃》唐鲁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吃主儿》王敦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1月
《春明叙旧》胡玉远,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10月
今天夏至,下班后不妨来一碗消暑解渴的酸梅汤吧~
作者:李维阳
编辑、校对:魏 瑶
美编:沙勇强
部分图片来自 ***
销量翻五六倍!这款中药饮品在厦门走红,专家提醒→近日,“中药房里的酸梅汤”突然走红
成了新晋“网红饮料”
各地网友纷纷到中医院、中医馆购买
相关话题也一度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
记者搜索一些社交平台发现,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制酸梅汤的做法,一些博主到中医馆买酸梅汤的视频获得了十几万、甚至百万的点赞量。
一时间,这款传统饮品成为了新晋“网红饮料”,网友们戏称,这是“更符合中国宝宝体质的下午茶”。
记者向厦门一些中医药馆了解到,近段时间,酸梅汤销量确实比以往都好。这家位于湖滨南路的中医药馆告诉我们,从上个月开始,不少年轻人就“慕名而来”,要购买社交 *** 上的同款酸梅汤。
北京同仁堂厦门思明富山中医门诊部药师 傅志庆
销量至少是翻了五六倍的,这个月最多的一天是卖了五六十包,然后平时的话也是好多包都在走的,打 *** 咨询的人,或者现场咨询的人 问的顾客也是非常多的。可能是因为 *** 之类的,抖音之类的,对我们中医传统有比较大的一个宣传,可能带来了比较大的流量。
个人体质有差异
服用中药代茶饮应遵医嘱
酸梅汤可清热解暑,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不过专家提醒,虽然这是种常见的中药代茶饮,但在饮用时,还需注意个人体质的差异,遵医嘱服用。
酸梅汤的主要原料有乌梅、山楂、甘草、陈皮,基本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特有功效,但服用时也有讲究。专家建议,酸梅汤虽有一定保健作用,但在饮用时,还需注意个人体质的差异,特别情况下,要遵医嘱服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汤军:酸梅汤比较适合出汗多、口干、胃口不好的人。像那些脾胃虚寒,平常容易拉肚子的人是不适合的,还有孕产妇人群慎用。我们在选择饮料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自行跟风,更好是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
与此同时,“酸梅汤”等类似中药茶饮是否进医保的问题也引起关注。日前,杭州市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发布告知书,“酸梅汤”等产品属于中药保健类饮品,保健药品不属于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
专家提示
中药代茶饮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对普通人而言,酸梅汤也并非适合一年四季饮用,因为在不同的季节,有更加适合当季的饮品。专家强调,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像酸梅汤这样的中药代茶饮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选用,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一般来说,泡茶选药食同源之品更好。因治疗或病情需要,也可以使用中药。药茶在配方时,要遵循中药方剂配伍原则。但代茶饮的中药材味数不宜多,用量宜小,选材宜精,还必须容易析出,同时兼顾口感。
来源:厦门广电、央视新闻
热闻|酸梅汤成年轻人“心头好”,医生提醒:中药虽好,切勿贪杯谁也没想到,在九月初打败奶茶的,竟是酸梅汤,其火爆程度不亚于这两天“酱香拿铁”的风头。最近,跑中药房又成了青年人社交圈里的养生消费新事物。好喝且健康的饮品让不少网友直呼“喝奶茶的最后一点负罪感也消失了”。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2000万网友围观同一话题
近些年,奶茶逐渐出现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年轻人对其欲罢不能,却又苦其不健康已久,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对此,商家们针对消费者的痛点,推出不含植脂末的鲜奶茶、代糖饮品等。此次酸梅汤的走红,正是得益于其精准命中年轻人的心理:药食同源,滋养身体,且没有传统中药的苦味。
酸梅汤打的是“养生”牌:乌梅、山楂、桂花、陈皮等材料熬制的酸梅汤,酸甜可口,可化解食欲不振;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制成的焦三仙,消积化滞,孩子积食常喝;茯苓、豆蔻、佩兰等中药材加奶熬制的保和奶茶,健运脾胃,化湿降浊。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在中医馆购买酸梅汤配方的经历,不仅价格便宜,还能刷医保,并表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中药版酸梅汤的视频爆火,“流行花十元去中医配酸梅汤”的话题一度登上短视频平台热搜,近2000万网友围观。
酸梅汤在网上火了,很多视频博主纷纷晒出拿着配方走进药房抓药的经历,仅花费低廉的价格,就能收获一份酸梅汤原材料,网友调侃:“打败奶茶店的竟然是中药房”“一个月后,中药房:您的茉莉奶绿好了”
网上订单挤爆医院服务器
中药茶饮是对中药文化的认可
就销量和价格情况,江苏昆山佳惠堂国医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店里的酸梅汤可以根据顾客的体质在原来的方子上加减药材,并且可以走医保。顾客也可以购买固定配方熬煮好的酸梅汤成品,开袋即喝,一包的价格是3元。“3元一包的酸梅汤一天卖了300多包。”在炎热的天气里,不少博主为酸梅汤加冰糖、兑上冰杯,做成一杯“新中式”。
在杭州,浙江省中医院1.34元一贴的酸梅汤特别火爆,供不应求。刚刚过去的周末,网上订单把医院的服务器都挤爆了,工程师连夜抢修。
浙江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小程序公告称:目前酸梅汤供不应求,为保证药品质量暂缓供应,医院正在协调中,预计备货需要3天。
北京同仁堂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店里的酸梅汤是总部配料,需要顾客带回家熬煮,部分药材能走医保。他表示,一般在夏天天热的时候熬得多,能持续到国庆节,南方天气热,喝到11、12月份都没问题,不过最近店里没货了,因为最近北京天凉了,来货也少了。“多的时候一天卖500包是有的。”北京同仁堂的工作人员说。北京医方堂中医门诊的工作人员表示,最近每天能卖出300包左右,一包的价格20元上下,从8月下旬到现在,前来购买的顾客特别多。
这股“中药味”十足的新茶饮风正在全国范围内吹起,各地的年轻人都坐不住,纷纷前往中药店体验。在社交平台上,决明子、茯苓、桑葚、炒麦芽、陈皮、菊花,都成了茶饮的主角,中国风浓郁的“中药茶饮”更是成为 *** 博主们的新素材。
“中药茶饮”的爆火,有其内在的原因。中药茶饮异军突起的趋势,正说明了当今年轻人对健康饮食和中医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传统的茶饮相比,中药茶饮具有独特的草本药物配方,对健康有益。中药里面有很多药食同源的成分,如乌梅、枸杞、山药等,所以具有保健和食物的功能。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认为,相对于商业化产品可能的添加剂、食材品质风险,消费者更信任药房的原料安全。同时,比茶饮店有价格优势是形成热潮的原因。这说明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品质消费、注重健康的同时,也很注重性价比。
医生提醒:
并非适合所有人,切勿贪杯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酸梅汤多为成品汤剂,适合大多数人的体质和口味。但酸梅汤毕竟是药,我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医生提醒大家在饮用时,需要注意是否对症,以及自身身体状况是否适合饮用。
浙江省中医院在酸梅汤的页面就有清晰标注:胃溃疡及慢性胃病患者慎用;糖尿病患者及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疾病严重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儿童、妇女、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无锡市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科副主任中医师毕礼明认为,添加了中药材的饮品确实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养生茶饮的兴起,也体现了中医药文化渗透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中药材讲究“君臣佐使”,因而消费者在购买此类茶饮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毕礼明提到,现代人每天对糖分的摄入容易过量,购买中药类茶饮时更好选择无糖原味的。“一般的奶茶零食中都会添加大量的糖,这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例如黑芝麻丸等零食也要关注配料表,选择糖分添加量较少的。”
“人的体质可以分为阳虚、气虚、血虚、痰湿、平和等9大体质,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中药食材,适用于不同的体质,像祛湿利水的中药材,就不适合肾虚的人来饮用。”对此毕礼明建议消费者先了解清楚自己的体质,再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茶饮。
尽管中药茶饮有利于健康,但是养生的重点在于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过多依赖养生奶茶。“人的作息要顺应自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不能经常一边熬夜,一边指望喝点中药茶饮补救,作息、饮食和情绪调节都很重要。”毕礼明说,“在服用汤剂前,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如果有时间,还是建议大家挂个号,找医师定制药方。这样更安全,功效也更好。”
(湖北日报、、成都商报、钱江晚报等)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中药酸梅汤火了 并非人人都适合南宁市一家中药房提供酸梅汤免费试饮。记者梁雅佳摄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9月8日讯(记者梁雅佳)近段时间,“中药酸梅汤”在网上走红,不少网友表示通过服用酸梅汤来开胃、消食、降脂。近日,记者走访南宁市多个中药房和药店了解到,近期到店购买药材自配酸梅汤的顾客的确多了不少。医生提醒,酸梅汤有一定的药效,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喝酸梅汤。
9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同仁堂航洋店,看到在收银台位置醒目地贴着酸梅汤配方。听说记者想开酸梅汤配方,店员便询问是需要该店的配方还是自持配方。记者留意到,药店提供了试饮,对比市面售卖的酸梅汤饮料,药店 *** 版的酸梅汤有中药味,酸甜度稍低。店员表示,可根据个人口味来调节酸甜度,比如减少山楂或多加冰糖降低酸度。
随后,记者走访了民主路的几家药店。一家药店的店员表示,近两个月,的确有不少人拿着“ *** 酸梅汤配方”来抓药,费用在十几元到二十几元不等。由于前来购买酸梅汤的顾客较多,部分药店正在考虑开展酸梅汤的代煎业务。
酸梅汤怎么就火了?95后职员小吴告诉记者,她在 *** 社交平台看到许多网友分享了体验,通过服用酸梅汤开胃、消食、降脂,于是自己也跟风去抓了几服配方。“平时办公室里人手一个养生壶,以前煮养生茶的,现在煮酸梅汤。”小吴认为,追中药版酸梅汤是一种潮流,让酸梅汤喝出了时尚感。“如果中药房能代煎更好,直接成品包装拆袋喝,带在路上当饮品。”
05后大学生小蕾认为,她喝中药版酸梅汤在于尝鲜,“如果它对身体有益,我愿意尝试新鲜的事物”。
不过,广西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余进爵提醒,酸梅汤可以解暑、开胃、安蛔止痛,也可以用于虚火上炎症的患者,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比如胃酸过多、胃病、胆囊炎、胆绞痛患者不适合喝酸梅汤。
(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
挤垮中医院官网的酸梅汤 能打败奶茶店吗?在酱香拿铁刷爆朋友圈的同时,一帖只要1.34元的中药版酸梅汤,也悄无声息地占领了多个社交平台,相关话题接连登上微博热搜。
中医院官网服务器被“挤爆”,工程师连夜抢修……突然火了的酸梅汤,为何俘获了年轻人的心?
1.34元一帖 酸梅汤断货
近日,众多博主晒出自己在浙江省中医院仅花1.34元就配得一帖酸梅汤的经历,吸引了大量年轻网友纷纷效仿。
“1元钱的酸梅汤我也买到了”“20元钱抓了可以喝一周的酸梅汤”“8元钱抓了一副酸梅汤的方子”……不少消费者根据网上分享的酸梅汤配方,到当地中药院或者中药房自行抓药。
而对于浙江省中医院来说,酸梅汤的走红有些让人猝不及防。由于互联网医院订单暴增,其服务器被“挤爆”,工程师不得不连夜抢修。
9月4日,浙江省中医院微信公众号发文称,因下单量暴增,目前酸梅汤处于断货状态,医院正在紧急补货中。此外,该医院还推荐了一系列秋季茶饮方,称可以明目润眼、平肝降脂、利咽生津、健脾理气。
实际上,在浙江省中医院的“1元酸梅汤”走红前,到中医院买中药茶饮已在年轻人中间成为流行。除酸梅汤外,各地中医院、中药房还推出了种类繁多的中药茶饮,例如同仁堂的酸梅汤、和胃调脾茶、减体茶等。
与此同时,中医院逐渐完善的配送服务,也使人们购买中药茶饮更为便利。例如,浙江省中医院已提供线下代寄服务,并且支持配送外省。
中药茶饮能否随便喝?专家回应
在众多中药茶饮中,为何酸梅汤会脱颖而出,成为一众年轻人的心头好?
“我们在临床中也会给病人配备这样的饮品,但是都是要适量。”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冯淬灵向中新财经表示,酸梅汤的配方实际上特别多,功效也不一样。
“以社交平台上较为流行的‘乌梅、山楂、桑葚、陈皮、甘草、玫瑰花’为例,除了生津止渴外,陈皮可以消食导滞,玫瑰花可以疏肝解郁,而乌梅和山楂都有较好的抗过敏功效,尤其正值秋季,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的人服用一段时间也很好。”
然而冯淬灵也提醒,将中药茶饮当作饮料来喝,也有诸多禁忌。“这里的所有组方其实都很酸,尤其是乌梅和山楂,如果胃酸多、有胃溃疡的人群长期大量饮用,会加重反酸烧心的症状。甘草也不宜服用太久,里面含有的甘草酸会导致水肿。”
此外,由于已经立秋,大众偏好的冰镇饮用也并不提倡。“冰镇的食物都有可能对胃肠道造成损伤,尤其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等人群建议常温饮用就好。”冯淬灵说。
中新财经注意到,因酸梅汤走红的浙江省中医院也特别提示,仅提供在线配浙江省中医院院内协定方剂。“这些处方适用于特定人群,并非适用于每个人。因此,在开具之前,医生会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您的情况。”
而对于不少网友希望使用医保购买酸梅汤配方,冯淬灵表示,根据北京医保局规定,此类明显是饮品的配方都无法走医保通道。
据澎湃新闻报道,杭州市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关注到“酸梅汤”等类似中药茶饮是否进医保的问题引起关注,已于6日发布告知书,向各定点医疗机构重申非疾病治疗性费用不得纳入医疗保障基金支付。
走红的中药茶饮 能打败奶茶店吗?
对于中药版酸梅汤的走红,网友们纷纷感慨:“打败奶茶店的是中医院。”
然而,中药茶饮真的能打败奶茶店吗?
中药茶饮主打的健康养生,无疑是吸引当下年轻消费者的主要卖点,但并非所有人都喜欢中药版酸梅汤。在健康与养生面前,口感仍是年轻消费者的首要追求。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在跟风尝试后选择了“避雷”:“实在太酸了,中药味也很浓,应该是煎锅已经被中药渗透入味了。”“药房不提供冰糖,需要自备。”“还是别盲目跟风,就味道而言,中药是不可能打败奶茶的,就是健康而已。”
一些其他中药茶饮也因口感遭遇了酸梅汤类似的处境:“有朋友买了同仁堂的减体茶,一袋没喝下去,在群里问其他人要不要。”一名“90后”向中新财经表示。
此外,有网友遭遇了几十甚至上百元的“酸梅汤刺客”:“去中药店忘了说直接抓药方,中医就配了祛湿的酸梅汤和中药奶茶,但是令我没想到的是,它为什么这么贵!酸梅汤70!奶茶65!两个一共135!一开始那边酸梅汤要120,后来砍下来的,是我买贵了吗?”“不知名的小中药铺开了7副,最后结账的时候是735,平均100多块钱一副!跟 *** 上十几块钱一副的酸梅汤不太一样,我被酸梅汤背刺了!”
还有网友表示,由于酸梅汤的原料太便宜,很多药房拒绝提供代煎服务:“一副药房根本不给煎”“去了四家大中药店中医馆都不给煎酸梅汤”……
或许对于中药茶饮来说,与年轻人之间的磨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左雨晴)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有人一次性买几十袋、部分中医院供不应求……中药版酸梅汤火了在奶茶、汽水、咖啡各种冰饮层出不穷的夏天,酸梅汤作为传统解暑饮品仍然拥有极高的国民度。近日, *** 上中药版酸梅汤的视频火遍各个社交平台,在年轻人中间掀起一股去中医馆买酸梅汤的热潮,相关话题“中药店买酸梅汤”登上热搜,全国各地前往中药店体验酸梅汤的网友络绎不绝,甚至出现部分省市中医院酸梅汤供不应求的情况。在成都,也有博主进行了中医馆买酸梅汤的测评,并感叹道,“没想到有一天打败奶茶店的竟然是中药房。”
近日,记者走访成都多家规模不同的中药馆(房)开展调查。
走红
中药版酸梅汤供不应求 需备货3天
近日,一则关于中药版酸梅汤的短视频火遍全网。在视频中,一位四川成都的博主来到中药馆询问是否可以买到酸梅汤,药师开单抓药,几小时后便取到现熬的酸梅汤。品尝后,该博主感叹道:“巨好喝!味道是酸酸甜甜的,喝上去感觉非常健康,没想到有一天打败奶茶店的竟然是中药房。”
与此同时,相关话题“中医馆买酸梅汤”登上 *** 热搜,快速掀起一股去中医馆探店买酸梅汤的热潮,社交平台上陆续有全国各地的博主分享自己购买酸梅汤的攻略、酸梅汤配方与实探中药店体验的视频。一时间,中药馆酸梅汤的热度居高不下。到了4日晚上,甚至出现浙江省中医院酸梅汤供不应求,需要备货3天的相关报道。
而这也让越来越多的网友产生了好奇心,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坐不住了,纷纷前往中药店体验。“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家附近的中药店,没想到真的可以抓酸梅。”“喝起来是健康的味道,比奶茶好!”还有的网友表示,自己到当地中医馆开了酸梅汤,医生面诊完身体情况后,还会根据体质调整酸梅汤的配料。也有一些网友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药方,“我不喜欢藿香的味道,换成了玫瑰花和红糖,更好喝了。”“加了洛神花后汤的色泽鲜亮红润,特别好看。”……
除了风味之外,中医馆或中医院酸梅汤相对低廉的价格也得到了网友的“好评”。“一包只要几块钱,价格太美丽了。”“家人们,冲啊,几块钱一袋的现熬酸梅汤它不香吗!”
调查
中医馆每天开出大摞单子 顾客以年轻人居多
那么,成都的中医馆都可以买到现熬现喝的酸梅汤吗?4日,记者先后来到成都市5家规模不同的中药馆展开调查。
记者首先来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医馆,发现这里虽然可以买到酸梅汤,但流程有些许繁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药房没有酸梅汤的现成配方,需要自己提供正规处方,“也可以直接挂一位医生的号,让医生根据你的体质开一副酸梅汤的配方,然后再去药房抓药。”
而记者在其他中医馆购买酸梅汤则比较方便,3副或5副起熬,不用挂号预约,开好单后,等待熬制便可拿到袋装酸梅汤。记者调查发现,一副酸梅汤的中药材价格在14.1元到17.7元之间不等,代煎一次的费用通常在10元左右。并且,只要是开通了医保的中医馆,都可以刷医保卡支付。有的中医馆还售卖成品的酸梅汤或包装好的主要药材,如乌梅、陈皮、甘草、山楂等,可以拿回家自己熬制。甚至一些中医馆的酸梅汤还可“私人定制”,店员表示,“如果本人前来,可以问诊后根据个人体质调方、减方。”
成都同仁堂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药店里的酸梅汤本质上还是药,和超市里卖的添加了其他成分的酸梅汤不一样,酸梅汤作为一道经方,可以根据自己体质就医后调整用量,也可以直接来店里购买,“它是大众都能饮用的一道饮品,除非是胃酸人群,需要减少用量或不建议饮用。如果好甜口,可自行加冰糖,并且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水的比例。”
实际上,酸梅汤的方子很早之前就已经在中医馆售卖,每到夏天不少顾客都会到店里购买,随着最近在 *** 上“意外”走红,中医馆里前来询问和购买酸梅汤的人也明显增多。多家中医馆的店员告诉记者,最近来买酸梅汤的人络绎不绝,“很多人都是几十袋地买,也会自己买好药材回去熬,我们每天开的单子一大摞,而且最近来的顾客以年轻人居多。”
实测
每袋不到6元钱 可刷医保卡
为了感受中药版酸梅汤的真实口感,记者在同仁堂下单了5副酸梅汤并选择了药房代煎。据收费单显示,酸梅汤的配方为:乌梅、净山楂、甘草片、藿香和广陈皮。其中的乌梅还可以自行购买品质更好的来代替散装的。5剂药15袋酸梅汤药材共花费70.34元,再加上11.3元的熬药费与包装费,共计81.8元。180ml一袋的酸梅汤平均不到6块钱,可以刷医保卡付费。
大约3个小时后,记者拿到熬制好的酸梅汤。到手还是温热的,撕开包装袋把酸梅汤倒入杯中,就能闻到一股清新的中药香味。喝下之一口,味道有些许酸涩,但很清爽。由于药材未添加冰糖,所以喝起来没什么甜味。店员表示,其实很多顾客都不喜欢加冰糖,“有糖尿病或者戒糖的人就喜欢喝原汁原味的。”除了现场熬制,顾客也可购买药方拿回家熬制。
■记者手记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别样注解
中药馆买酸梅汤的走红,看上去是年轻人热衷于各种“打卡”的一种体现,更深层次看,何尝不是年轻人对中医养生的接纳?前有年轻人三伏天晒背、上班用保温杯泡养生茶、下班后艾灸推拿泡脚,现有中药版酸梅汤供不应求,背后折射的,不仅是年轻人健康意识的提升,还有对中医药文化的自信。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如今各类社交媒体兴起的背景下,年轻人通过音、视频等渠道,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中医药文化知识,一些博主的创作、讲解,也让中医药知识变得更有趣,更通俗易懂,让年轻人隔着屏幕也能沉浸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更愿意去尝试。年轻人让中医养生成为一种新时尚,这何尝不是对“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另一种注解。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曹宇阳 实习记者 朱馨月 文/图
中药版酸梅汤配方:乌梅、净山楂、甘草片、藿香和广陈皮。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偏好加冰糖;但胃酸人群建议减少用量或不饮用。
来源: 成都日报
供不应求!中药茶饮成“新宠”,这届年轻人爱上了中医院的酸梅汤中药茶饮近期成为备受追捧的"新宠",尤其是中药版酸梅汤,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中医馆和中医院成为了购买酸梅汤的热门去处。在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分享了在中医馆或中医院购买酸梅汤的经历,他们表示这种茶饮不仅价格实惠,口味也非常正宗,特别适合中国人的体质。这些讨论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一些省市的中医院和中医馆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中药版酸梅汤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浙江省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的酸梅汤茶饮方已经断货,线上茶饮的销量在短短3天内增加了10倍以上。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他们正努力提升供应量,并加强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器能力。北京的一家同仁堂门店工作人员表示,店里的酸梅汤是总部配料,顾客可以将配料带回家熬煮。他们通常在夏天的高温季节销售量较大,能够供应到国庆节甚至11、12月。然而,最近由于北京天气变凉,来货减少,店里暂时没有库存。在成都的一家中药店里,中药师在柜台上摆放了酸梅汤的方子,很多顾客纷纷前来购买,尤其是年轻人。
中药版酸梅汤的火爆引发了更多中医馆的关注,他们纷纷发布了酸梅汤的详细 *** 攻略。比如,福建泉州市南星大药房表示,他们可以根据搭配比例将酸梅汤的材料分装好,顾客只需将一小袋材料放入养生壶中,加入适量的水和冰糖,煮30-50分钟即可享用。一些网友期待通过酸梅汤来开胃、消食和降脂。然而,湖南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的脾胃病科副主任徐寅表示,并不推荐大量饮用酸梅汤来减肥。酸梅汤主要以酸味为主,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但对于脾胃功能不好、有消化道溃疡、易腹泻的人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建议过量饮用以免引起不适。一般来说,每天饮用200至300毫升的酸梅汤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中药版酸梅汤的火爆不仅仅是个例,它也代表了中药茶饮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许多中药店纷纷推出茶饮品牌,成为新的热门选择。例如,江苏百黎堂中医馆的"开了个方子"、上海童涵春堂的"草本方·茶饮"等。在社交平台上,关于中药奶茶和新中式养生茶饮店的种草帖和分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决明子、茯苓、桑葚、炒麦芽、陈皮、菊花等中药材成为茶饮的主角。
业内专家认为,中药茶饮的火爆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健康饮食和中医传统文化的关注。根据《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的数据显示,年轻人成为养生消费的主力军,尤其是18至35岁的年轻人占比高达83.7%。"药食同源+滋补类"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首选。而中药中有很多药食同源的成分,如乌梅、枸杞、山药等,不仅具有保健作用,还是食物的一部分,因此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医生也提醒消费者不要贪杯。无锡市中医医院中医经典科的副主任中医师毕礼明指出,中药材添加的饮品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养生茶饮的兴起也体现了中医药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但是,中药材的搭配和使用需要讲究"君臣佐使",因此在购买这类茶饮时消费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总之,中药茶饮的火爆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饮食和中医药文化的关注。中药版酸梅汤成为了备受追捧的茶饮之一,而且中药茶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中医药的兴趣和需求推动了这一潮流的发展。然而,消费者在选择中药茶饮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建议进行合理选择,避免过度饮用。
大皖新闻讯近日,中药酸梅汤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的热搜,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按照配方从中药房买药材自己煮酸梅汤的体验。因为价格不高,有些药店还提供代熬服务,不少网友进行尝试,有的表示味道很好,也有的觉得有药味、不够好喝。
中药酸梅汤好喝吗?用中药熬制的饮品会更加健康吗?9月6日,大皖新闻记者在合肥中药房进行了实地探访。
实地探访:27块多可购买五副酸梅汤
在同仁堂药店(合肥蜀山区店),记者询问得知近期确实有不少人前来购买中药酸梅汤,当天已有两位顾客带着从网上看到的配方前来抓药,药店自己也有中药酸梅汤的方子。
图为同仁堂药店(合肥蜀山区店)的酸梅汤配方
对比了药店和网友的配方,记者发现共同的主要成分有乌梅、山楂、陈皮、甘草,除此之外会灵活搭配桑葚、薄荷叶、洛神花、桂花、玫瑰、枸杞等其他药材,还需自己适当加入冰糖作为甜味调和。
记者按照药店的酸梅汤配方购买了五副,一共支付了27.37元,配方中的冰糖需要另行购买。药店工作人员称价格跟药材有一定的关系,药材品质的不同也会导致价格不一样。
记者询问得知可以使用医保卡购买中药材,购买超过十副,药店可以代熬,代熬需收取一定费用,熬好后用中药密封袋分装。
记者随后将这五副中药酸梅汤配方分给不同人,并让这些人进行尝试,结果显示有的表示冰糖放少了,味道比较酸,有的表示酸梅汤煮好后热时没有异味,但凉下来后能尝出明显的中药味,还有的表示味道比较重,需要多放点水,一副可以多煮几次。
体验者帆帆(化名)说:“高温以及之一次煮的酸味会掩盖一部分草本植物的味道,但是凉后各种味道会显出来,我觉得这个不是中药味,与市场上的酸梅汤相比,酸梅汤粉的味道很单薄。”
中医建议这些人群不适用
中药房火过了奶茶店,不少网友表示喝中药酸梅汤是觉得它比奶茶、咖啡等饮品更健康。中药酸梅汤真的有保健效果吗?记者就此咨询了上海曙光医院安徽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韦彪。
“酸梅汤是中国古代就有的、很经典的一种饮品,像《红楼梦》中就提到,方子很灵活,可以根据季节和个人的体质来加减,中药酸梅汤有养阴生津的作用,但主要是作为一种饮品,同时兼具一点保健的作用。”韦彪介绍。他同时提醒,有一些人不建议过多饮用。
为了调和味道,需要在酸梅汤中加冰糖,对糖尿病和血糖高的人来说,不建议食用;配方是酸性的,对胃不好的、胃酸过多的人群来说也不适合饮用;配方偏寒凉,容易损伤脾胃,寒性体质和平常肠胃不太好,容易腹泻的病人同样不适合;经期的女性也要少喝,容易引起痛经;配方中的乌梅含酸量比较高,小孩子脾胃比较弱,建议少喝或者不喝,如果要喝的话更好在方子里加一些陈皮或者山楂。
除此之外,不少网友在煮好后还会将酸梅汤冰镇一会儿,以追求凉爽的口感,对此,韦彪并不建议这样食用,他认为,自制的酸梅汤尽量喝常温。同时,他提醒大家,熬制的中药与饮料不同,容易变质,不要留太长时间,一次煮一大罐放冰箱里食用好几天是不可取的。
除了酸梅汤,韦彪表示用中药调配的饮品还有很多,比如“焦三仙”,由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组成,脾胃不好、不想吃东西的人可以试试。
“人们喜爱中医中药是一种好的现象,说明大家对中医保健是认可的,对自己的健康也比较关心,但不要盲目跟风。”
中药茶饮店悄然兴起
除了中药酸梅汤之外,如今还时兴中药茶饮店。记者在9月6日也专门探访了位于合肥包河区中海滨湖环宇天地的一家中药茶饮店。店内有像中药房里一样的药材柜,菜单上有熬夜大补八珍茶、养生八珍奶茶、月月顺姨妈饮、润肺百合雪梨饮等饮品,还介绍了部分饮品的配方。其中主推的熬夜大补八珍茶中就有人参、黄精、枸杞、余甘子、当归、桂圆、茯苓等材料。
图为中药茶饮店的月月顺姨妈饮
据店主介绍,店内的饮品都是由药食同源的食品作为原材料,结合中医专家给出的建议调配的。“我本来是学法律的,遇到了一位学中医的朋友,才开了这家店。现在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也想喝的饮品更健康一点。”店主说:“其实中药茶饮在南方,像广州这些地方兴起得早一些,合肥这边目前还没有那么流行。”
记者通过店铺的社交媒体评论看到,不少来尝试的顾客都感觉中药茶饮比较健康、养生,记者也现场采访了店内的几位顾客。
一位顾客表示是来调研的,公司将要举办一些女性沙龙活动,针对人群在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的女性,在准备饮品时觉得这部分女性对奶茶、咖啡没有那么感兴趣,每次都准备花茶又感觉没有新意,在网上看到有中药茶饮店,所以想来看看。
这位顾客表示:“像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处于比较忙碌的时候,会选择喝咖啡提神,或者是来一杯甜甜的奶茶,甜品比较容易让人感觉愉快,但是像我四十岁了,现在更喜欢清淡的味道。”
另一位顾客则表示,刚从网上看到,就想来尝试一下,但是感觉糖水的味道有点淡,认为如果加点水果会更好。
大皖新闻记者于源绮 摄影报道
编辑 张思平
这种饮品火了!不是酱香拿铁!能刷医保,一天卖五百袋去中药房能干点啥?在这个气温居高不下的初秋,多了一个选项:买酸梅汤。
近期,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在中医馆购买酸梅汤配方的经历,不仅价格便宜,还能刷医保,并表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打败奶茶店的竟是中药房”
“中医院酸梅汤是不是被大家买光了?跟风买的,一开始不让买,估计是系统崩溃了,感觉各大中医院都可以持续开展推广,奶茶店万万没想到打败它的是中药饮片。”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
近期,去中医馆购买酸梅汤成为社交平台热点,有人提出挑战测评,称按照配方抓取,熬煮出来的酸梅汤比日常购买的还好喝。“人生建议:一定要试试中药版饮品”“饮品届有自己的紫薇星,中医馆也能喝到酸梅汤真是太神奇了。”
这一商机也被部分中医馆捕捉。有网友分享称,同仁堂门店贴有“酸梅汤”的抓方 *** ,配方含有乌梅、山楂、乌枣、陈皮、甘草、玫瑰茄等,能够生津止渴、解暑开胃、健脾解腻、涩肠止泻,同时还有详尽的用法用量介绍。
此外,部分中医馆还给出了酸梅汤的详尽攻略。福建泉州市南星大药房发文称,泉州的一些市民朋友们这两天纷纷来到药房找酸梅汤,药房可以按照搭配比例将酸梅汤材料一一分装好。大家熬煮酸梅汤时,每次取一小袋材料放入养生壶中,加入适量水和冰糖,煮30—50分钟即可。
来源:小红书截图
医馆称多的时候一天五百包
就销量和价格情况,江苏昆山佳惠堂国医馆的工作人员对中新经纬表示,店里的酸梅汤可以根据顾客的体质在原来的方子上加减药材,可以走医保。顾客也可以购买固定配方熬煮好的酸梅汤成品,开袋即喝,一包的价格是3元,不能走医保。“3元一包的酸梅汤昨天卖了300多包。”
中新经纬在多个探店视频中看到,一包酸梅汤的汤包价格在2至20元不等,并且可以走医保。在炎热的天气里,不少博主为酸梅汤加冰糖、兑上冰杯,做成一杯“新中式”。
北京同仁堂的工作人员告诉中新经纬,店里的酸梅汤是总部配料,顾客带回家熬煮,部分药材能走医保。他表示,一般在夏天天热的时候熬得多,能熬到国庆节那段时间,南方天气热,喝到11、12月份都没问题。不过最近店里没货了,因为最近北京天凉了,来货也少了。
“多的时候一天卖500包是有的。”北京同仁堂的工作人员表示。
北京医方堂中医门诊的工作人员表示,最近每天能卖出300包左右,一包的价格20元上下,8月下旬到现在买的顾客特别多。
医生提醒
酸梅汤属于什么性质,能加冰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临床药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郭瑞臣告诉中新经纬,在中医领域,有许多方子或中药属药食同源,有些偏重于食。例如酸梅汤方。相较于饮品店的酸梅汤,中医馆无论原料来源、组方搭配(量)、给出的建议指导更科学、合理,技术含量也更高一些。
从食用 *** 上,郭瑞臣表示,酸梅汤可以熬煮,也可以热水浸泡,能够解渴、避暑。北京济民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陈雪梅对中新经纬表示,根据个人饮用习惯可以加冰块,但对于肠胃弱的人不适宜。
中新经纬注意到,在浙江省中医院关于酸梅汤的注意事项中写道,胃溃疡及慢性胃病患者慎用;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儿童、妇女、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一位不愿具名的三甲医院中医药师对中新经纬表示,酸梅汤一般都是夏天吃,具有安神祛湿消暑功效,但也并非适宜所有人,有反酸症状的胃食管反流人群、孕妇、脾虚食欲不佳患者不适合饮用。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来源:作者: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