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东北菜中的“王者”不是锅包肉,而是杀猪菜,历史渊源更久远
杀猪菜,也叫杀猪烩菜,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代表菜之一,是黑吉辽三省的地方美食,也是享誉全国的东北传统菜。
杀猪菜传到民间的时候是杀年猪时吃的一道大烩菜,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期。由满族先人传入东北,是逢年过节杀猪时吃的一种菜,以猪血肠、白肉片、酸菜为主,蘸蒜泥、酱油或韭菜花佐食。后来把五花肉、血肠、酸菜等加骨头汤烩制而成的一道菜统称为杀猪菜。
满族入关后,成了统治民族,成立满清王朝,相应的满族饮食文化就成为强势文化,也成为了雄霸一方的主导文化。满族先民在特定的时间内,是东北社会的主体,满族文化就是主体文化。东北饮食文化实际上是满族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满汉文化交融的时期,满族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北菜系的形成和发展。
杀猪菜的形成与满族饮食习俗密切相关,而白肉、猪肉炖酸菜、血肠是杀猪时必吃的食物,这种组合的吃法就是杀猪菜的原型,也叫白肉血肠。后来到了民间,杀猪菜就成了杀年猪时宴请宾客所吃的一 种炖菜,也叫杀猪烩菜,流行于东北地区。
中国的满族人喜食猪肉,也会腌制酸菜。因为东北地区的严寒,需要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抵御寒冷,所以猪肉是满族先人的更爱。不管是祭祀还是逢年过节按照满族习俗就要杀猪庆祝,大锅猪肉,再用猪血灌在大肠或小肠子里煮熟,这就是血肠的雏形。满族先人爱吃白肉,即用较肥的猪肉白水煮熟,切成薄片,蘸蒜泥、酱油等佐料食用,这就是血肠白肉的由来。
等到我们记事时起(70年代),杀猪菜这种形式已经在东北地区普及,等到进入腊月,天气已经进入严寒阶段,会将饲养了一到两年的大肥猪杀掉。用来犒劳辛苦了一年的家人,也让家人在春节期间可以有很好的脂肪补充,按照俗话说就是有油水。
杀猪时会请几个叔叔大爷来帮忙,把猪捆好后,放在堂屋桌子上,一刀下去,需要捅至心脏部位,猪血也会喷涌而出。流到事先准备好的陶盆里,再用高粱秸秆迅速搅拌,去除血筋。
待肠子清洗干净,把猪血里兑入适量的老汤或清水,放入葱花、花椒面、盐、大豆油等调料,灌入肠子内,再两头系好。等待锅里煮的肉熟了捞起,再把血肠放入锅中,慢慢浸熟。需要一边煮,一边拿根针放气,以免血肠爆裂。
煮好的血肠既要能切成型,还要够鲜嫩,非常考验兑水和煮制的技巧。切血肠时不能像切菜一样,而是反着切,属于拉锯式切法,一手提着肠皮,一手拿着快刀,迅速将血肠切段,然后配上一碗蒜泥和酱油上桌。
其它的部位早就煮熟了,像五花肉要切成大片,最后再入锅里蒸一蒸,把肥油蒸化,吃起来就不那么油腻。猪肝不能动刀,要用手掰成小块,据说这样的猪肝没有腥气味。护心肉、棒骨、猪心等部位都会盛一部分上桌。锅里的老汤漂着浮油,非一锅酸菜不能去之。等酸菜丝烩制软烂,每人再来上一碗,酸鲜解腻,帮忙的叔叔大爷们也会喝得酣畅淋漓。
后来这种民间的美食被厨师和老板带到饭店里,沿用土灶柴火加热的方式 *** 。也有厨师干脆将所有的食材一锅烩制,用锅仔上桌,这种形式都叫杀猪菜。但是真正的杀猪菜还得去专门经营的地方,还能吃到原始的味道。#家庭美食大赏#
做东北锅包肉时,大家别再用里脊肉了,好吃看得见,秘诀都告诉你锅包肉是一道即便不是东北人,也爱吃的东北菜。说起锅包肉,有些朋友总会与糖醋里脊混淆。它们虽然都是经过油炸的肉片,两者都属于酸甜口味,但其中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一、菜系不同,锅包肉属于东北传统菜,而糖醋里脊属于山东经典名菜。二、刀工不同,锅包肉为大薄片状,而糖醋里脊为条状。三、挂汁不同,锅包肉以糖与醋或者利用橙汁较多,而糖醋里脊通常以番茄酱调汁居多。
菜菜今天分享的这个锅包肉的做法不敢说是最正宗的,因为正宗要相对于地域而言,口味也因人而异。但好吃是可以看得见的,传统的锅包肉总是用猪里脊肉,个人觉得猪里脊口感偏柴,也没有那么香,菜菜建议大家可以用猪身上这个最香嫩弹口的部位:梅头肉,来做锅包肉更好吃。
还有一个就是很多人炸锅包肉习惯性的用玉米淀粉,做出来的口感很容易回软。做锅包肉土豆淀粉是必不可少的,经过多次尝试,菜菜采用土豆淀粉和糯米粉3:1的比例做出来的锅包肉又香又脆,且不回软,口感更佳。那么锅包肉怎么挂糊膨松?怎么调汁更好吃呢?以下菜菜会为您一一解答!如果您也喜欢吃锅包肉,那就跟我一起来试试吧!
【准备材料】:梅头肉,香菜,土豆,胡萝卜,花生油,胡椒粉,蚝油,土豆淀粉,糯米粉,橙汁,白糖,米醋
【烹饪作过程】:
1、取一块新鲜的梅头肉去掉中间白筋条,切成大薄片后用刀背拍扁,放入水中浸泡5分钟。土豆和胡萝卜洗净去皮取一点丝,香菜冲洗后切成段放入盘中,倒半碗橙汁备用。
2、肉片泡出血水后,捞起挤干水分,加入1小勺胡椒粉和蚝油腌制,记住这个时候不要放花生油腌制肉片,否则后面挂的糊不牢靠比较容易掉锅。
3、取少许土豆粉淀粉和糯米粉,两者比例3:1,倒入肉片,再加一点清水和2小勺花生油,将肉片搅拌均匀的裹上面糊,这样操作肉片下锅时不会嘣油。
4、紧接着锅里加入适量的花生油,拿根筷子试下油温,开始冒小泡泡即可下肉片。
5、开大火炸至肉片定型变膨松微黄起锅。
6、5分钟后,热锅热油再倒入肉片,中火复炸50秒左右,将其炸至外表酥脆金黄后,出锅控油。
7、炒锅里加入一勺明油,半碗橙汁,一勺白糖,一勺白醋,搅拌至浓稠状。
8、最后倒入炸好肉片和三丝,颠一颠锅,即可出锅盛盘。
【菜菜小贴士】
1、土豆淀粉和糯米粉的比例需要控制好,糯米粉过多的话,会导致做出来的锅包肉口感虽脆,但会偏硬些。
2、梅头肉呈雪花状,猪身上这个部位不多也比较抢手,要买一般需要早点去菜市场。
3、菜菜今天的做的三丝中的土豆丝代替了传统中放的姜丝,个人觉得放姜丝和大蒜会串味,当然您喜欢的话,也可以依照自己喜欢的口味来配料。
以上就是菜菜与大家分享的锅包肉好吃的做法,如果您还知道其他更好的家常做法,也欢迎您在文章下方给菜菜评论留言!此图文为“家尤菜菜”原创,盗用必究,感谢您的关注与鼓励。
东北有很多出名的菜系像是哈尔滨红肠,就是我十分喜欢吃的一道美食我今天要讲的是另一道特别好吃的菜那就是东北的锅包肉,东北锅包肉是十分出名的一道菜很多人都比较喜欢吃它他不是在东北当地的人,对这道菜是十分喜爱的。
其实说起来东北锅包肉和我也有一些缘分的,因为我也是无意之中发现这道美食的,因为我的家乡离东北比较远,所以平常也很少接触到东北的菜系,一般吃的最多的就是东北的饺子,来吃个猪肉炖粉条,我知道东北的菜都是特别好吃的。
于是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想收集一下东北最出名的菜都有哪些?我就这样慢慢的找来下去,最后找到了一个在我们当地生活的东北人,这位大哥,特别的大气平时对人也是十分的热情这让我对东北这个地方产生了更加好的印象。
这位大哥,先问了一下,我曾经吃过什么样的东北菜?完之后他就跟我说,那你肯定没有吃过东北的锅包肉吧?我听了一下,我确实是没有吃过,因为我曾经吃过的东北菜还是比较少的这位大哥,直接就邀请我去他家里吃了一下,他家 *** 的锅包肉,实在太感动了!
我去她家里吃了一顿美味的佳肴这位大哥,实在是太让我感动了因为我和他的关系,其实还没有熟到这个程度可能这就是东北人的热情吧!也有可能是他想让我急切的了解这样,但我没事,然后宣传给身边的人们,让所有的人都能吃到美味的食物。
在大哥家里吃的东北锅包肉,实在太好吃了吃着油而不腻,入口即化的感觉觉。
锅包肉正宗做法,最关键的三步,告诉你如何挂淀粉、过油炸和调汁锅包肉用猪里脊肉和淀粉,经两遍油炸而成,一炸熟,二炸色,出锅时汁并着以香菜点缀。外观红白相间,肉质外焦里嫩,微酸微甜。
锅包肉(超级好吃正宗东北经典菜系之一)
主料:里脊肉(500克左右)、胡萝卜(半根)、香菜(适量)、淀粉(200克左右,一定要纯土豆淀粉)、盐(适量)、米醋(适量)、水(醋的一半)、白糖(适量)、鸡精(适量)、酱油(适量)
做法步骤:
1.里脊肉洗净,有筋皮的更好把筋皮切下去。切成厚为3毫米的大片儿。(厚度大概相当于3张银行卡的厚度)
2.胡萝卜、大葱、姜切细丝。蒜切片,香菜切段。
3.淀粉中加入水,侵泡30分钟左右,清水会浮在淀粉上面,将清水倒掉。大概是半化的冰淇淋状,倒入里脊肉,用手抓匀至没一片肉都均匀裹上淀粉
4.将水,醋精,米醋,酱油,白糖,盐,鸡精倒入碗中,加少许水淀粉搅拌均匀。(在搅拌完成时,可以自己尝尝,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酸甜口,如果不是,可以自己适当的添加糖或醋,加几滴香油口感会更好)
5.之一遍炸,锅中倒入三分之二的油,油不要太少,否则炸制过程中会粘连。八成热时,依次放入粘匀淀粉的肉片,不要一次性都下去,分多次下入,否则先下的和后下熟不到一起,也会导致先下的糊了后下的还没炸成型。(炸肉的时候要小火,这样不宜炸糊,捞出后再加火升温)
6.第二遍炸,待油温升到八成的时候,把分批炸好的肉一次性放入锅中炸。过程中,炸三遍,每次炸的时间不要超过两分钟,时间长了会导致硬而不酥。炸至外壳酥脆,呈金黄色即可。
7.锅中放少许油,倒入葱、姜、蒜、胡萝卜,炒香。将调好的汁倒入锅中,大火烧至沸腾,倒入炸好的里脊肉。 翻炒均匀,放入香菜既可出锅。
温馨提示:
有些地区将锅包肉加入番茄汁,那样就不纯正了,那种加了番茄汁的在我们这里也有这菜,叫樱桃肉。
而且看到有些朋友做锅包肉用“面粉”,那可大错特错了,要是这样的话一辈子也炸不出好吃的锅包肉,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硬绑绑的。而且有些朋友选用生粉或是玉米淀粉效果都不会很理想,要知道这淀粉可是关键,淀粉不好炸出来的不会彭松酥脆,就算最后汁口调的再好也是失败的。所以要选择东北的纯土豆淀粉,相信我这是百分百的经验之淡。
而且不要放鸡蛋,鸡蛋很容易回软,这也是饭店大厨的忠告。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如果喜欢就请关注、收藏、转载吧!^o^
2017年的一首《东北吃货进行曲》饱含了对东北菜的热爱,对锅包肉更是情有独钟:
故人西辞黄鹤楼,前天没吃锅包肉。
问君能有几多愁,昨天没吃锅包肉。
劝君更尽一杯酒,今天没吃锅包肉。
路见不平一声吼,各种想吃锅包肉。
东北菜排名不及全国著名八大菜系。说起东北菜,锅包肉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猪肉炖粉条,小鸡炖蘑菇,酸菜白肉血肠,地三鲜等东北名菜,大家耳熟能详。但没有老式锅包肉的东北菜馆,绝对难言正宗!
一、进东北菜馆,正确的点菜方式
来点啥,老弟?
有老人,来点啥?来个锅包肉(yòu)
有小孩,来点啥?来个锅包肉。
有女士,来点啥?来个锅包肉。
几个老爷们,喝点酒,来点啥?来个家常凉菜,锅包肉。
来且(qiě)了,整点啥特色的?来个酸菜粉条,锅包肉。
在东北,锅包肉男女老少皆宜!不受肤色种族,不受天气场合限制!
别老整油炸的,吃着不健康。来个锅包肉。
别老吃肉,整点素的。来个锅包肉。
此时,油炸食物有损身体健康,锅包肉除外!别总吃肉,多吃点绿叶菜,锅包肉不算!
在东北,锅包肉的地位无菜能及,连吃几顿不腻的,唯有锅包肉!
锅包肉之于东北人犹如早茶之于广东人,烤鸭之于北京人,拉面之于兰州人。
二、锅包肉的历史
锅包肉由最初的官府菜发展为百姓家年节的解馋菜,后演变为火遍全国的百姓餐桌菜,现在不但是正餐东北菜,还成为街头休闲食品。
锅包肉的来源:
东北菜系形成不久,但锅包肉已风靡百年。1907年由哈尔滨道台府官厨郑兴文发明。为迎合当地频繁贸易往来的外国人口味喜好,郑兴文按府台大人指示将齐鲁名菜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良为酸甜酥嫩的锅包肉。
二代传人郑义林改进做法用配菜葱、姜丝、蒜片点缀香菜替换原有的水果,沿传至今。
周总理与锅包肉的渊源:
建国后,提倡男女平等,高喊"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哈尔滨"三八饭店"就是一家以女性主导的产业。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1959年12月24日视察哈尔滨,亲临"三八饭店"品尝到锅包肉后,赞赏有加:"可别小看这道菜,它的价值也同样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点"。
作为素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中外文化交融型城市,一道锅包肉将不可避免的中外文化冲突化解于无形,迅速传遍全国。伴随着祖国70年的日新月异。
说锅包肉位居东北菜C位,一方面可以代表东北菜与八大菜系分庭抗礼,另一方面现如今也可与街头巷尾的休闲小食芬芳径庭。
三、如何做出一盘老式锅包肉
在东北,锅包肉简直已经成为美食界的 *** ,让人着迷。虽然食材简单易寻,但因 *** 工艺复杂,仍属于饭店餐桌菜。家庭主厨们往往望而生畏。只要掌握几个要点,做好老式锅包肉并不难。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老式锅包肉的 *** 流程。掌握这些要点,锅包肉不再是望而生畏的饭店餐桌菜:
*** 要点及窍门:
选材:猪里脊250g,纯瘦肉,肉质较嫩,富含丰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老少皆宜。不能用热水洗肉,易导致营养物质流失,脂肪堆积。
切肉:里脊肉内无筋膜,整体部分若有,需先去掉筋膜,避免影响口感。顶着肉的纹路切半厘米厚即一般刀背厚度,轻轻拍打一下更好。
介绍一个切肉不粘手,不沾刀小窍门:在刀身和手上沾水,降低粘黏度,起到润滑作用。还可以提高成菜质量。
挂糊:玉米淀粉加土豆粉,共计100g左右,按1:3比例调匀形成混合糊粉。加水调至流动拉丝状。有的 *** 中在混合粉里加上泡打粉使之膨化。炸后变得酥脆。不建议采用此种办法,与老式锅包肉传统的酥脆口感无法比拟。
炸肉:炸肉前,一定用糊将肉整体裹住。若想达到酥脆的办法,在热油中将肉上挂的糊中的水分充分置换掉。反复炸3次,使油尽量析出,达到口感酥脆。
1、油温5成,将挂浆炸至定型;
2、油温5成,复炸至金黄,去除挂浆中水分;
3、升高油温至7、8成,炸至金黄均匀,稍深于第2次,为使口感酥脆。
调汁:白糖100g,上海白醋150g,水塔陈醋50g。锅包肉的灵魂,没有好的调汁的锅包肉就好比喝一杯拿铁没有放奶。汁调的好,一盘锅包肉就成功了80%。
锅内少油,将兑好的汁倒入锅中熬至略稠。炸好的肉下锅翻炒均匀出锅。点缀葱丝、香菜叶。
一盘酸甜酥脆的锅包肉顺利出锅其实就这么简单。怎么样?没有想象那么难吧!掌握好火候就是锅包肉的关键。
口味特点:
锅包肉吃的是一个外皮酥脆,里面口感软嫩。两种口感之极致,组合起来,变化微妙。
伴随着"咔玆"的声音咬下之一口,先是感觉酥脆。紧接着甜味顺入味蕾,一点点与酸味交融。味道隽永,而无半分肉腻!
新式锅包肉与老式锅包肉区别:
历经几代人的传承,根据不同地方口味特点,锅包肉也出现了各种口味:番茄沙司口味,柠檬口味,甚至各种果味儿。不论受欢迎程度如何,大多东北人还是喜欢老式酸甜酥脆的口味。
新、老锅包肉前半部分做法差别不大。只是调汁略有区别:有的在基础调汁上加上柠檬汁,橙汁,有的加番茄沙司,梅子酱等口味因人而异。
四、东北人的锅包肉情怀
锅包肉这道菜流行于南北餐桌,虽不敢说代表东北菜的更高水平。但绝对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锅包肉对于东北人不仅仅是一道特色的家乡菜,更是融入骨子里的血液。东北人对锅包肉的记忆是不同的:
儿时在餐桌上含蓄、内敛的等待着长辈的那句:给孩子来个锅包肉;
长大后但凡抓住机会现身东北菜馆定要大吼一声:老板来个锅包肉。此时夹起的一片片不是肉,而是乡愁与思念,是牵挂的这头与那头。
锅包肉即可在五星级酒店上桌,又可在地摊下单。有甜,有酸,有金黄焦脆,有茄红软嫩,如东北人的性格。外向时可以喊笑的荡气回肠;内向时可以举杯敬月光,低头思故乡。
锅包肉既是东北的特色餐食,又是东北人的性格符号。时代变迁,餐桌菜肴越来越丰富。但每个东北人的心中,都有一盘锅包肉。
到底是谁发明了锅包肉?去哈尔滨旅游呢,我最向往的就是锅包肉了。所以我认为在哈尔滨尽地主之谊更好的方式就是:请我去吃最最最正宗的锅包肉!
传统锅包肉
说起锅包肉,那可是哈尔滨一道举足轻重的名菜,难度极大。这菜呢就是火候菜,火力不够,油温上不去,自然无法呈现酥脆的口感。所以啊,火候,调汁,挂糊,每一步骤都尤为重要,一样做不好最后的成品出来都会大打折扣。
锅包肉兼有北方菜系的咸,还有点西洋风味的甜酸。为啥呢?当时作为北方重要官方机构的关道衙门,经常需要宴请国外的客人,尤其是俄罗斯客人。俄罗斯人喜欢甜酸口味,北方菜的咸浓口味让他们很不适应。为了讨好大鼻子外国人,道台下指令,让厨师们改变口味。有一位厨师冥思苦索,把原来鲜咸口味的“焦烧肉片”,改为甜酸口味的菜肴。这道菜让俄罗斯客人非常喜欢,每次来吃饭都要点这道菜。于是该厨师根据菜肴的烹饪程序,给这道菜起名为“锅爆肉”,俄罗斯人点菜总发不准音,时间一长,便衍化成了今天的“锅包肉”。
这美味的锅包肉便是出自哈尔滨道台府府尹杜学赢专用厨师,哈尔滨道台府菜创始人,“滨江膳祖”——郑兴文之手。
锅包肉鼻祖 郑兴文
1907年,作为道台府首任主厨的郑兴文开始为“滨江”(哈尔滨)道台等官员打理膳食。他在道台府工作了13年,先后为十几任行政长官料理膳食,由于为人正直、技艺精湛,曾被清 *** 授予“滨江膳祖”的荣誉称号。100年来,其后人一直为继承、弘扬“道台府菜”做着不懈的努力。
在韩国综艺《街头美食斗士》中,韩国美食家白宗元就来到了哈尔滨【老厨家道台食府】品尝了郑兴文后人所烹饪的锅包肉,大为赞叹。
老厨家的锅包肉
给你们透露一下白宗元吃的锅包肉的店铺就是郑兴文大厨世世代代所经营的,地址放在这里了,大家赶快去哈尔滨吃锅包肉吧!
地址:(若有变动,请自行查询)
文政街118号文政新区附近(文政街店)
西七道街55号巴拉斯美食城3楼(中央大街店)
友谊路318号观江国际锦州银行对面(友谊路总店)
老厨家道台食府
锅包肉属于东北菜系,是黑龙江省哈尔滨的名菜,是清末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发明的。在中国现代饮食史上,锅包肉让哈尔滨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它驰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种菜肴兼有北方菜系的咸鲜,还略带西洋风味的酸甜口,连外国人吃着,都竖起大拇指。下面就和大家说一说锅包肉的来历。
锅包肉是著名东北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当年道台杜学瀛接待外国来宾,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作为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冥思苦想才创出了“锅包肉”这道菜。这个故事鲜为人知。
郑兴文
郑家祖籍辽宁省建昌县,郑兴文从小家道殷实,良好的家庭环境让郑兴文逐渐对饮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菜肴的 *** 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并能对菜肴的色、香、味、形加以点评,被人们誉为“小美食家”。郑兴文6岁随父来到北京,14岁时已对美食和烹调极为偏爱。郑兴文曾在北京一官员家学做官府菜肴,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后,出徒的郑兴文于1881年 清光绪七年 在北京当时称北平 的一条街面上开了一家名为“真味居”的中档酒家。1907年,受朋友举荐,郑兴文带了14个技术过硬的厨子进入了当时的道台府做主厨,专门给首任道台杜学瀛料理膳食。
作为当时北方重镇的府衙,道台府里经常会宴请国外的宾客。由于外国人喜欢吃甜酸口味,北方的咸浓口味令外宾们很不适应。为了照顾外国使节的口味,道台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几经冥思的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块”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
道台府
这道菜让俄罗斯客人非常喜欢,每次吃饭都要点这道菜。由于用急火快炒,把铁锅烧热,把汁淋到锅里,浸透到肉里,所以起名叫“锅爆肉”。俄罗斯人发“爆”音为包,时间一长,“锅爆肉”就演变成为“锅包肉”。
以前学地理,东北三宝是:人参、鹿茸和貂皮,现在一提到东北三宝,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戏谑地总结:猪肉炖粉条、二人转和宋小宝。
现在一提到东北黑龙江,相信很多人的之一反应是:“豪爽”、“讲义气”以及“魔性”的东北话。
“你干哈nia?”“我qiu东西nia”“啥玩楞啊?”东北话的识别度绝对是相当的高!东北的民俗文化和东北人鲜明的个性特点似乎早已深入人心。然而,东北人豪爽的性格其实从“吃”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像东北人的性格一样,东北菜给人的感觉普遍是:简单、直接、热情。而这种带有鲜明东北特色的饮食文化,在现今大众饮食文化中亦是独树一帜、不容忽视的。
虽然在“八大”菜系里面,东北菜没有排上号,但这并没有妨碍它的地位,甚至被网友称为“第九大菜系”。
东北菜里的食材很杂,往往是几种菜切切剁剁,“咕嘟咕嘟”一炖。在我们黑龙江下馆子,一个菜够好几个人吃;家里人多的时候,上菜都是直接拿盆盛的哦。那么 ,今天就来和大家唠一唠东北菜中的“F4”和他们的饮食来历吧~
猪肉炖粉条
首先是猪肉炖粉条,这是东北菜的F4之首,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这道菜据传是发源于四川,相传在唐朝期间薛仁贵非常喜欢四川菜,薛仁贵被 *** 发配到东北后,他也把四川菜带来东北,东北人的肉食主要以猪肉为主,并且东北的冬季特别寒冷,因而主要蔬菜以抗寒的“大白菜”为主,这两种食材放到一起,自然又碰撞出了一锅“猪肉炖粉条”。白菜、猪肉切好,放花椒大料入锅翻炒后,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当然这当中自然是少不了另一个主角——粉条。粉条入锅一起炖,可以吸收汤汁。出锅的猪肉炖粉条口感软烂,肥美不腻,醇厚鲜香,绝对让你赞不绝口。
小鸡炖蘑菇
有人说小鸡炖蘑菇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将手艺带到东北的。但是具体起源无从考证,不过至少现在一提起“小鸡炖蘑菇”,率先想到的就是东北。
小鸡炖蘑菇在东北炖菜里的地位很高,分量很重,以前经常会用来招待女婿。甚至还有一句老话:“姑爷进门,小鸡断魂。” 就是说新婚的女儿携丈夫回门时,娘家基本都是以小鸡炖蘑菇招待,也意为此菜是黑龙江招待尊贵客人的一道佳肴。
东北乱炖
东北的习俗大多和东北的民族有关,有人说炖菜就是东北游牧民族遗留的吃法,这里曾是蒙古、大金、大辽、满族的世居地,这些游牧民族过着马背上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一口大铁锅驮在马背上,每到宿营,只好连荤带素扔到一个锅里烩,慢慢地形成了东北特色的炖。 东北炖菜不需要什么繁琐的手艺,菜啦、肉啦简单切碎后,推到锅里,架上火咕嘟咕嘟就开炖,盛菜也不用精致的器皿,把炖好的菜用小铁锅、铁盆或者大号碗装好就端上来了。看这炖法,再看这菜量,无不透着东北人的热情和实惠,吃东北炖菜无须担心菜肴不够,大盆大碗地端上来,用东北话就是你使劲造吧。
锅包肉
最后一道压轴菜,一定是最引人注目的,当你看到了东北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放,却一定不能忽视掉粗犷之外的精巧。这道菜不仅从口感上没有炖菜那样“不羁”,味道上也与东北炖菜形成了鲜明差异,这就是我们黑龙江的名菜锅包肉啦~
锅包肉属于东北菜系,是黑龙江省哈尔滨的名菜,是清末滨江道署首任道台杜学瀛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发明的。当年道台杜学瀛接待外国来宾,为了迎合他们的口味,作为滨江道署首席厨师的郑兴文创出了“锅包肉”。也正是这样的一道酸甜口味的菜,迎来了所有吃货的热烈欢迎~
不管是热腾腾出炉的东北乱炖,还是冒着香气的锅包肉,都在东北吸引着我们,在你心里,最代表东北味道的又是什么呢?欢迎在我们的评论区,和我们一起愉快的讨论吧~
- End -
来源 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说到锅包肉,相信不少吃过的朋友,都会觉得它的味道跟广东的糖醋里脊很像,其实这两道菜都是酸甜口味的,做法也大致相同,但是菜系不同,锅包肉是东北菜,而糖醋里脊是广东菜。这期的美食教程呢,天健美食坊就准备给大家分享【锅包肉】的家庭做法,喜欢吃肉的朋友们,就一起来看看吧,喜欢美食的朋友们,也别忘了给我点个关注,我每天都会更新分享不一样的美食教程,相信总有一道会是你想学的菜肴哒!
在开始正式 *** 之前呢,我们首先需要准备以下食材:里脊肉500克,胡萝卜半根,生姜1块,大葱1段,香菜2根,淀粉1大勺,花生油1小勺,食盐半茶匙,白糖50克,白醋50毫升,生抽1汤匙
之一步:将里脊肉清洗干净之后,切成约2毫米厚,大块点的薄片,切好之后装入盘中,再放入1大勺淀粉,加入半碗清水,然后用手抓匀,让每块里脊肉都裹上面糊,再加入1勺花生油,再次抓匀,放着备用。
第二步:准备一个碗,放入半茶匙食盐,加入50克白糖,加入50毫升白醋,加入1汤匙生抽,加入半碗清水,然后搅拌均匀备用。
第三步:将生姜切丝,胡萝卜切丝,大葱切丝,大蒜切片,香菜切碎,然后一起装盘备用。
第四步:起锅加入宽油,油温6成热时,将裹上淀粉糊的里脊肉,一块一块的放入锅中,炸熟至表面焦黄,然后用漏勺捞出来控油备用。
第五步:先将碗汁放入锅中,中火加热,将白糖煮化,然后将炸好的里脊肉和配料(葱丝、姜丝、胡萝卜丝、大蒜片、香菜碎),然后快速地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装盘了!
这样一道简单美味,好吃又解馋的东北名菜【锅包肉】就 *** 完成了,喜欢这道美食的朋友们,就跟着做来试试看吧,保证这个味道不会让你失望的!
好啦,朋友们!这期的美食教程【锅包肉】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在阅读本文教程的过程中,有看不明白的步骤,请在本文下方的留言区给我留言,我看到后会马上给你解答的,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更好吃的做法,同样也欢迎你在留言区留言分享!当然了,如果你想学又暂时没时间呢,也可以先收藏起来哦!
我是给你分享美食的天健美食坊,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吧!
盘他盘他 东北疯更爱的锅包肉又来啦!来一道锅包肉
辽菜历史虽不比四大菜系
小疯子却独独更爱它的风味
尤其是那道锅包肉
网间曾有这样一份美食地图
足以证明其在辽宁美食界的地位
对于解馋神器锅包肉
东北疯是一周不见 如隔三秋
真心觉得 就算遇到天大的事
没有一道锅包肉解决不了的
外焦里嫩口感酥脆唇齿留香
小疯子认为没吃到锅包肉
没尝过口味丰富的经典辽菜
就算白来辽宁走一趟
辽菜十分讲究火候
擅长使用烧炖扒靠熘
拔丝小炒酱等烹调 ***
醇厚香浓是辽菜风味的主要特征
也是辽菜特色的核心
满满的浓浓的 妥帖又实惠
要说起锅包肉的来历
是要追溯到清光绪年间
旗人郑兴文6岁便爱上厨艺
后拜淮阳菜传人陈才保为师
精心钻研厨艺
直到1907年郑兴文才和这人间美味
有了之一次灵感碰撞
锅包肉流行起来
也经历了口味的改造
最后一步改用番茄酱或者番茄沙司
外观像极了哈尔滨的“樱桃肉”
减少了锅包肉原有的香酥金黄
成了新式的锅包肉
好东西自然就能传下来
且是一辈连着一辈
盛宴上惊鸿一瞥
市井人生里暖心一味
鲜肉 热油 酱汁淋 漓香气四溢
辽宁卫视《风物辽宁》
《来一道锅包肉》
5月17日晚18:00准时开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