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来自于讲者PPT截图
本文整理自NCCPS2022会议报告
责任编辑:向宇
肠胃炎是儿科常见病种之一,那么作为家长,如果我们孩子得了肠胃炎,我们该如何做呢?
- 呕吐为肠胃炎的临床表现之一,因儿童年龄小,营养物质多来源于食物与母乳,所以不建议行禁食治疗,行进少量流食,如面条、米粥等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
- 胃肠炎患儿大便多为水样泄,次数也较多,同时伴有腹痛,此时父母不用害怕,腹泻是儿童的自身防御反应,应及时给孩子服用妈咪爱、整肠生等益生菌,同时加用止泻药物。
- 部分患儿会有低热情况发生,这也是常见症状之一,此时应服用抗生素及退热药物,必要时住院输液,补充必须营养。
文章最后,笔者提示各位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精神情况,如孩子出现嗜睡,精神差的情况请立即就医,配合医院治疗,保证孩子身体健康。
小儿肠道疾病是在季节更替时的高发病症,尤其是细菌感染性的肠炎,这不仅会影响到消化系统功能,还有可能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因此针对孩子的肠炎问题就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 *** 来应对,尤其是在孩子发病的早期,及时控制疾病,规避风险是关键。
小儿肠炎要如何护理?
1、管理好饮食
病从口入对于孩子来说是很常见的,因此为了避免消化道疾病继续加重,首先就要管理好孩子的饮食。在季节更替的时候病菌较多,因此要给孩子尽可能选择新鲜的水果和食物,有部分食物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沾有过多的细菌,如果要给孩子食用,还需要进行严格的处理。
2、保持卫生
有一部分年幼的孩子可能还在发育时期,因此就有吃手的习惯,但是对于患有肠炎的孩子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手上的病菌并不少,如果保持吃手的习惯就会导致病菌进入身体之中,孩子患有肠炎本身就会引起免疫功能变差,继续保持不卫生的习惯,就会加重病症。
3、调整肠道菌群
在孩子患有肠炎的早期,就需要帮助孩子调整肠道菌群,这是因为疾病发展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以及胃肠免疫力下降,菌群紊乱则是容易使条件致病菌变成致病菌,直接伤害患者的肠道。因此在早期的时候调整肠道菌群,可以进一步的加强对疾病的控制,并且肠道菌群平衡也可以更好的维持孩子肠道功能。
4、注意烹饪的器具
用于食物烹饪的器具也是比较重要的,就比如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器具尽可能分开使用,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的避免病菌交叉感染。有一部分家长往往会忽略这方面的问题,这就会导致孩子的肠炎疾病越来越严重。
5、进行餐具消毒
孩子个人使用的餐具,家长是需要进行严格消毒的,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因为年幼的孩子患有肠炎的时候症状一般较严重,如果不能给孩子专用的餐具进行消毒的话,往往会导致细菌滋生,即便是在短时间内,一部分细菌也会进入到孩子的消化道之中,引起肠炎加重,或者是导致孩子更加严重的症状。
6、坚持治疗
孩子的肠炎问题往往需要在早期就选择药物治疗,但是想要根治并不是根据症状而定,即便是孩子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并且症状表现也逐渐消失,依然不能够随意停药,需要保证足够的疗程才能够避免疾病反复。否则孩子的疾病再一次发作,就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控制难度也会更高。
孩子的肠炎问题一般看起来不严重,但实际上是存在一些潜在危害的,就比如会对孩子的其他组织系统造成损伤,或者是持续加重或引起孩子的营养不良。严重的情况下,则是会导致孩子昏迷或者惊厥,所以家长就有必要规避孩子患有肠炎时存在的各种风险。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儿童积食常用药物及联合用药大全!附正确补铁补钙 ***小儿总是不想吃饭,大多是患了中医所说的疳积(又称“生积”“积食”),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症。导致小儿生积的原因很多,小儿脾胃消化功能未成熟健全、家长喂养不当、滥用抗生素等都是致病因,皆会引起小儿消化不良,出现厌食,免疫力下降。
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病因分析
食物给我们带来能量、热量,如果孩子吃得过多,就会积食生内热,中医上称之为“积食郁热”,就是吃得过多,脾胃的消化功能运化超负荷,尤其是小宝宝们,从而积食、积热,内郁化火。
常用药物
1.健胃消食片
成分:太子参、山楂、山药、麦芽、陈皮。
治疗症状:脾虚、食欲不振、不思饮食、脘腹胀痛、大便溏稀、面黄肌瘦的患儿。
成分解析:君药太子参,补气健脾;臣佐药山楂、山药、麦芽,治疗米面积,使药陈皮。
注意事项:孩子多为纯阳之体,所以在发热感冒期间禁止服用,但食欲不振、平时不爱吃饭且大便粘稠者可以食用。
2.乳酸菌素片
成分:乳酸菌素
治疗症状:用于肠道异常发酵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肠炎及儿童腹泻,指的是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拉肚子,大便次数增多的患儿。
注意事项:适合不爱吃饭及大便次数增多的患儿,所以孩子在食欲旺盛及大便干燥时要引起注意。
3.大山楂颗粒(丸)
成分:山楂、麦芽、神曲(又名三仙)。
功能主治:开胃和中、消化不良,用于食欲不振的患儿。
注意事项:此方成分为三仙,偏于治疗食积患儿,不含消虫积之药物,所以孩子有虫积及大便干燥时要引起注意。
4.小儿健脾丸
成分: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甘草(蜜炙)、陈皮、法半夏、白扁豆(去皮)、山药、莲子(去心)、南山楂、桔梗、砂仁、六神曲(麸炒)、麦芽(炒)、玉竹。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化滞。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大便溏泻,体弱无力。
注意事项:此方君药为人参、白术,孩子感冒咳嗽期间禁止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所以孩子在大便干燥时要引起注意,此方善于治疗食积患儿及精神不佳,不善于活动的患儿,不能治疗虫积。
5.健儿消食口服液
成分:黄芪、白术(麸炒)、陈皮、麦冬、黄芩、山楂(炒)、莱菔子。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理气消食。
注意事项:此方君药为黄芪、白术,是补气健脾药物;佐药为炒莱菔子,是破气药物;此药为消食积药物,在患儿感冒咳嗽期间不能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所以患儿服用此药要依据症状及病情。
6.小儿消食咀嚼片
成分:炒鸡内金、山楂、炒麦芽、炒神曲、槟榔、陈皮。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用于脾胃不和、便秘、食滞、疳积、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方中有消米面积的炒麦芽、炒神曲,有消肉积的炒鸡内金,有消虫积的槟榔,有消疳积的炒鸡内金、四仙、陈皮。此药方中无苦寒药及破气,所以患儿在发热及急症时,要饭前较多剂量服用。
7.常用健脾除湿、和胃消食的药食同源饮片
成分:山药、山楂、薏仁、芡实、莲子、茯苓、白扁豆、鸡内金。
服用 *** :可以全部选用,也可以部分选用,直接熬汤服用;也可放入粥中熬熟食之;也可打粉放入奶中或饭中同时食用。
联合用药
(1)积食与发热:
积食引起的发热叫“积热”,食物停滞在中焦,积滞过久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就会体温升高。
这类孩子的症状多为:脘腹胀痛,乳食不化,大便秘结,酸臭异常。《脉经》中说:“小儿有宿食,尝暮发热、明日复止,此宿食也。”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感冒宁颗粒
(2)积食与咳嗽
积食会导致咳嗽,中医称之为“食咳”。这在中医古书中有记载,如《内经》:“食于胃,关于肺”;《医学入门》:“食咳因积食生痰,痰气冲胸腹满者”;《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
很多家长会不理解,脾肺为不相关的两个独立器官,跟积食与咳嗽有关系吗?其实中医是这样阐述的:五脏是互相关联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积食过久,脾胃虚弱就会生痰就导致咳嗽不止。
这类孩子的症状多为:不思饮食、口臭、手足心热、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白或黄厚腻,这时就应该给患儿服用健脾消食的药物,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化痰止咳颗粒
(3)积食与肺炎
积食与肺炎有什么关系呢?积食伤脾——脾虚生痰——痰储于肺——痰阻肺道——郁久化热——从而伤肺;得肺炎的患儿大多身体免疫力都较差,因为脾为后天之本,脾虚日久——土(脾)不生金(肺)——肺阴亏虚——阴虚内热——子盗母气——脾气更虚。
所以中医大夫治疗肺炎孩子的神奇之处:脾为后天之本,在治疗肺炎患儿时就是以“杜痰”调脾为治疗方案!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琥乙红霉素颗粒
(4)积食与反复呼吸道感染
经常看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一生病就是输液,越输液孩子身体越差,这样就又恶性循环。其实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脾胃功能弱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积食会导致脾胃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到肺。
中医是这样阐述的:肺主皮毛,积食会生内热,体内有火就会外感风寒,于是就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清咽颗粒+琥乙红霉素颗粒
(5)积食与咽炎
咽炎中医称为“喉痹”,因为肺胃实盛,积食容易生火,火容易上延,所以就会攻到咽喉部位,所以患儿就生喉痹。
在治疗患儿咽炎时,不仅要口服利咽解毒的药物,还应该配合小儿消食的药物,从而使患儿病情好得快!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清咽颗粒
(6)积食与便秘
首先要分析孩子便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孩子脾虚,过饱积食会出现脾胃的蠕动功能差,脾胃运化失调及孩子的肾经之水不及肠道,就会出现大便秘结。但通常家长看到孩子便秘就会让他们服用泻药,这个用法实际是错误的,会让孩子泻得更缺水,同时泻药多为苦寒药物,这样会伤及孩子的后天之本——脾胃,反而使患儿病情加重!
患儿便秘时正确的治疗方案是健脾和胃,内源性加强孩子的脾胃蠕动功能,轻轻松松解决便秘!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七星茶糖浆
(7)积食与泄泻
中医称泄泻就是咱常说的拉肚子、腹泻。积食常与湿热、暑湿相兼并存,脾虚失运时就会体内生湿,脾胃气机就会升降失常,从而使患儿泄泻。
中医的治疗原则上有一种“通因通用”的治疗 *** ,就是患儿出现积食泄泻时,应该服用消食导滞的药物治疗,从而去泄而自止。
联合用药:小儿肥儿糖浆+小儿双解止泻颗粒
(8)积食与夜啼
中医书《素问?逆调论》中阐述“胃不和则卧不安”,其实说的就是积食引起脾胃不和,则气滞胀满、腹痛,从而引起心脾不和,而且积食又会引起胃火食烧,就引起患儿夜不能寐。
(9)积食与贫血
积食出现就是脾虚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医说“脾为生化之源”,所以积食就会造成血虚,脾虚的患儿常表现的症状就是挑食、厌食,久之就会营养不良,时间一长就会造成贫血。所以治疗贫血时要健脾和胃,同时还不能过多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10)积食与荨麻疹
积食过长就会损伤脾胃,产生实火。脾虚的另一现象就是会内生湿症,湿邪又会生痰,脾主肌肉,这时就会热、湿、痰体现于肌肤,发于体表。而且脾虚又会外感风邪,这样就会出现内外皆不调的现象,就会外发于体表——荨麻疹!
食疗 ***
(1)喝健脾汤水。
妈咪可经常选用以下有助健脾的食材和药材煲汤或煲粥给宝宝食用:白术、土茯苓、云苓、茨实、淮山(干品)、太子参、元肉、红枣、虫草花、五指毛桃。
注意:以上药材、食材的使用分量均为10g,每次选用1-2种,加上鱼或鸡、猪骨、鹌鹑煲汤或煲粥均可。在高温多雨的天气里,宝宝容易暑湿相夹,则可多选用炒扁豆煲汤。
(2)每周一次用谷芽、麦芽各10g,山楂5克煲水给宝宝喝。
注意:宝宝在喝山楂水的那一两天,尽量少吃肉类。
特别提醒:少喝冷饮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冷饮、冷食,然而,冷饮、冷食最伤孩子的脾胃,造成脾胃虚寒、脾胃不和。喜欢冷食冷饮的孩子,大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时间长了,日见消瘦,可造成发育迟缓。
综上所述,儿童生理功能是“脾常虚、肺常虚、肾常虚”,儿童用药原则中阐述:应该佐以健脾和胃之品,如鸡内金、山楂、麦芽,神曲、槟榔等;用药及时,用量要清;宜用轻清之品,如属必用,则宜少量,中病即止;不宜滥用滋补之品;所以孩子在生病时要根据病情、病因、病程合理搭配健脾消食药物,以达到标本兼治、辨证施治的目的!
附:
现在很多父母为了小孩的健康成长,都很重视给小孩补铁补钙,但往往事倍功半却浑然不知!其实在给小孩补铁补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AD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缺钙和缺铁性贫血属于世界四大营养缺乏病,在婴幼儿人群中普遍存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做的不仅是给宝宝计划性地服用钙、铁补充剂,还要通过多方面的辅助营养来增加钙铁的吸收和利用。
其中,维生素AD对于促进钙吸收的作用各位家长都不陌生,但是其在预防缺铁性贫血方面的作用却“鲜为人知”。
补钙,小心虚补了!
钙是人体内重要的矿物质之一,婴儿身体中的矿物质约占体重的5%。身体中的钙大多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约占总量的99%,其余1%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长高峰期:0-3岁(儿童缺钙将导致发育迟缓,发育不良,例如出牙晚、学步晚,甚至不可逆的骨骼变形)和12—14岁(缺钙可导致身材矮小、生长痛)。
很多宝宝单纯补充钙制剂,但其效果往往事倍功半。首先,人体本身对钙的吸收率并不高,如果钙质不能被宝宝的身体吸收,补充再多的钙,也都无济于事,只不过是钙在肠子里转了一圈又排泄出来。其次,如果钙制剂补充过量,还容易引发便秘,而人体吸收程度较低的话,补钙也就成了“虚补”一场。
正确补铁才能不贫血!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参与血红蛋白合成的主要物质,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当外源或内源铁不足时,早期可引起铁减少,形成隐性贫血,最后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缺铁性贫血是危害婴幼儿健康的世界性营养疾病,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以及运动、免疫功能的形成。
维生素A具有改善机体铁的吸收、运转和分布,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可作为一种辅助因子的激活剂,参与运铁蛋白糖基的合成,以改善体内铁的营养状况。医学学者对于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贫血患病风险分析中发现,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更易发生贫血,维生素A缺乏是导致贫血的一个独立因素,缺铁性贫血与维生素AD有相互伴存的关系。单纯补铁治疗,有时候治疗贫血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维生素AD,补钙、补铁的更佳伴侣
专家提醒,在为宝宝补钙、铁的同时,一定要同期补充促进钙质吸收的维生素AD。
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使钙质更容易、更快速地被吸收进入血液并到达骨骼和牙齿,以增加强度。临床研究证明,没有维生素D,食物中的钙质被吸收的比例不足10%。此外,维生素A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细胞的分化, AD同补,1+1>2,补钙效果更加显著。
维生素A在转铁蛋白合成、亚铁血红素合成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研究表明,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儿童相对于不缺乏儿童发生贫血的风险明显增高,其血红蛋白水平及转铁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维生素A水平正常的儿童。可见维生素A缺乏会令儿童更易患上贫血,在铁剂治疗基础上,同时补充维生素A,对贫血的纠正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从宝宝出生15天起,常规补充维生素AD如维尊牌维生素AD滴剂,并坚持到3岁,能有效预防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同时还可全面提升宝宝的身体抵抗力,为宝宝的健康树立一道坚实的壁垒。
补铁小贴士:
1、由于婴幼期生长发育较快,而人乳、牛乳、谷物中的铁含量均低,婴儿出生时肝脏储备的铁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基本耗尽。根据宝宝的消化能力,4-6个月后可逐步添加强化铁米粉、菜泥、蛋黄等辅食。
2、尽可能做到母乳喂养,母乳中铁吸收率为49%,大大高于牛乳中铁的4%。因此,妈妈也必须合理饮食。
夏季是小儿急性胃肠炎高发季节,你家小孩躲得掉吗?文丨王新良、于博
图丨来源于 ***
每年到了夏季,小儿胃肠炎会逐渐增多。一个是夏季天气炎热,为了避暑降温孩子们过度地食用冷饮,有的是因为食物的保存不当,天气炎热食物很容易滋生细菌。再有就是夏季空调温度过低,这些原因很容易造成小儿急性胃肠炎的发生。对于胃肠炎的孩子来说,呕吐、腹泻甚至是发烧往往是很常见的临床表现,今天我们就说说胃肠炎引起的腹泻,家长该如何护理。
腹泻的本质是什么
在大多数情况下,腹泻是一种防御反应,是机体对致病因子的有效清除方式。通过腹泻,可以排出肠道内的各种病菌、毒素和致炎因子,可以减轻中毒症状、缩短病程。
但是也可以出现防御过度导致自身损害。大量、多次的腹泻可以引起脱水、低钾和酸中毒,严重的时候还可以出现休克;长时间的慢性腹泻还可以引起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和抵抗力降低。
因此,腹泻时要积极杀灭病菌,但是不要轻易止泻,以免闭门流寇、加重病情;可以经过饮食或者输液补充丢失的水分、电解质和各种营养成分,防止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脱水
只要是孩子腹泻3~5天,而且食欲减退,尿量比原来减少、颜色发黄,前囟门较凹陷,有口渴的表现,比如用嘴四处寻找奶头来表示,当嘴唇触到大人手指或其他物品时,便会吸吮起来,如果得到奶瓶,就会拼命吮吸,就要考虑孩子出现了脱水,至于脱水的严重程度,可以由儿科医生来判断,并进行处理。
腹泻不要滥用抗生素
只有细菌性感染引起的腹泻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孩子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要考虑细菌性感染的可能了:
①伴有发热;
②大便有黏液或脓血;
③便常规化验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
而其他感染性腹泻例如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感染,也就秋季腹泻),饮食不当、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小儿腹泻,抗生素治疗是无效,是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
腹泻时应该怎么吃
正确的饮食调控原则是,继续喂养,但是要适当调整食物的种类。对于小婴儿要继续喂奶,可以暂缓添加新的辅食;大一点的孩子要以流食为主,例如麦片汤、稀面汤、鸡蛋汤等,还可以给予新鲜果汁、香蕉,因为这些水果含有丰富的钾。
腹泻期间,孩子不要吃生冷和 *** 类食物,如生冷瓜果、冷拌菜等;豆类、过多的牛奶等会使肠内胀气,要适当控制;糖果、巧克力、甜点等含糖量较高,糖在肠内会引起发酵而加重胀气,故应少吃糖;因腹泻时消化能力降低,奶油、肥肉、油酥点心等高脂肪类食物,常因脂肪未消化而导致滑肠,造成腹泻不止;芹菜、菠菜、韭菜等含粗纤维素较多,能加速肠蠕动,加重腹泻。
的确,增加进食量会使腹泻的量和次数增加,但是这样正好帮助病菌和毒素的排泄;如果孩子大便的性质好转了,变得不是太稀、逐渐成形了,就说明病情有所好转。
儿童胃肠炎高发期来了,已有宝宝中招!记住这9点,家长轻松应对夏季天气炎热,食物蔬菜更容易腐烂变质,一旦误食这些食品,必然会引起肠道不适。河北医大二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新良、医师于博总结了一些夏季饮食注意事项。
夏季儿童容易发生胃肠炎
孩子的胃肠功能很敏感,抵抗力弱,最容易发生胃肠炎。一般季节交替时和炎热的夏季儿童容易出现胃肠炎。主要症状为发热、腹泻、呕吐、腹痛。所以家长注意在这时要管好孩子的“口”。儿童胃肠炎因何而得呢?
1.吃了不清洁的东西,以细菌性胃肠炎为最多,如赤痢菌、病原性大肠菌、革兰氏阴性细菌、葡萄状球菌、沙门氏菌等。通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的季节,一般以5-10月份最多。一方面由于较高的气温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内人体防御能力有所降低,易感性增高。
2.全身性感染,儿童因抵抗力弱在发生中耳炎、肺炎或肾盂炎时亦可罹患胃肠炎。
3.饮食、消化不良、过食或者饮食浓度太浓的奶、脂肪或淀粉过高,亦可引起消化不良,发生胃肠炎。
4.食物中毒等,除发生肠炎外也有呕吐的现象。
做好五项措施防儿童胃肠炎
夏季应该如何预防胃肠炎呢?胃肠炎多因食用不洁东西所引起,故预防最要紧的是食物之清洁及保存安全。
1.大一点的孩子尽量不要吃街上贩卖的生冷东西,在家中吃东西要煮沸以及用其他 *** 洗净消毒灭菌。食器亦要消毒干净,对于喂养婴儿来说奶瓶、奶头都要严格消毒,冲好的奶或吃过一半的奶,不可放置在温室太久。
2.夏季天气炎热蚊虫滋生,注意家户卫生、装纱窗、扑灭苍蝇、蟑螂,以及环境清洁。
3.避免带儿童到人多环境差的公共场所,炎热夏季购买街边食物一定要注意卫生问题。
4.家里有胃肠炎人时,应将病人隔离,其大便呕吐等排泄物的用具要消毒,排泄物要小心处理,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孩。
5.注重个人卫生及卫生教育,尤其是孩子吃饭之前要洗手,平时应该告诉孩子吃什么食物是健康的,什么食物是垃圾食品,容易引起疾病发生。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王珊
编辑/夏惠芳
特定/改良的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改善儿童肠道炎症?近期,在克罗恩病及肠炎会议上,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坚持特定或改良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儿童患者肠道炎症症状有所改善。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研究简介
医学博士David Suskind 在介绍该项研究时指出,研究者们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方式——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n-of-1)——来调查研究对象的饮食情况。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是一种单一的受试者试验设计,患者以其自身为对照组,且治疗随着时间推移而系统地变化。研究者们使用一系列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来确定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SCD)减轻IBD患者症状和炎症的有效性,并与改良的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MSCD)及其基线饮食进行对比。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的优势在于不仅提供了个体的信息,而且在汇总时还提供了群体水平的信息。
该项研究的研究对象是7至18岁的患者,每位患者作为自身的对照组,从4周的基线饮食改为8周的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SCD),或改为8周改良的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MSCD),然后每8周将其饮食类型进行轮换。该研究历时32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测量了研究对象的排便频率、大便粘稠度、胃肠道症状、疾病表现及粪便钙卫蛋白来衡量炎症轻重。
在纳入的研究对象中,20%患者在临床病情缓解时进入该项研究,但炎症标志物升高;40%患者患病情较轻,20%患者病情中等。在54位纳入的患者中,只有21位(39%)完成了为期32周的研究,并对两种饮食方式进行了轮换。9人(9%)提前完成了研究,或只完成了一次轮换,24人(44%)退出了研究。在完全完成该研究的患者中,胃肠道症状及疼痛干预措施的改善概率非常高。
而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SCD)与改良的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MSCD)方式均可改善胃肠道症状与疼痛,且两者间未见显著差异。
与患者的基线饮食相比,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SCD)与改良的特定碳水化合物饮食(MSCD)中的粪便钙卫蛋白有所减少,但SCD与MSCD在该项水平上并未见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 Specific carbohydrate diets, evenmodified, improve pediatric IBD symptoms– Healio News -Jan 24, 2021
<2> Suskind D. Holistic View of IBD: Diet,Disparities and Well-Being. Presented at: Crohn’s and Colitis Congress; January21-24, 2020.
【提醒】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再流行,这样预防最有效【呱呱教·169】伴随着秋风瑟瑟,腹泻、呕吐的孩子多了,有经验的宝爸宝妈知道,轮状病毒胃肠炎(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RVGE)又双叒叕 来了。
咱们今天就来说说轮状病毒胃肠炎。
几乎每位人类幼崽在5岁之前均感染过 A组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基本特征
1. 抵抗力较强,可通过胃酸屏障进入小肠造成感染,引起分泌性腹泻,宝宝会肠飙水泄到你怀疑人生。
2. 在外环境中相当稳定,在饮用水和生活用水中可存活数日至数周,在人手上可存活≥4小时,约50%湿度条件有利于轮状病毒在空气和物体表面存活,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天。
你 牛
3. 含氯消毒剂(游离氯>2万ppm)、含碘消毒剂(游离碘>1万 ppm)、含70%乙醇的0.5%w/v葡萄糖酸氯己定,或含>40%异丙醇的季铵化合物、高浓度乙醇(95%)、紫外线、高温(潮湿100 ℃或干燥60 ℃)对轮状病毒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骚 凹 瑞
4. 感染剂量低,<100个病毒粒子即可感染。
5. 感染轮状病毒的患者发病第2-5天粪便中病毒量更大,初次感染的患者其粪便排毒量很高(每克含10的12次方个病毒粒子<恐惧>,细思极恐)。
发病人群
轮状病毒感染以<5岁人类幼崽为主。中国传染病报告数据和哨点监测结果均显示,<2岁人类幼崽发病人数多,重症比例高,是轮状病毒胃肠炎防控的重点人群,因此要有效预防轮状病毒胃肠炎,应尽早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发病季节
轮状病毒胃肠炎全年均可发生。全球各地区轮状病毒流行的模式差别较大。在四季分明的地区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但在季节性不明显的热带地区,轮状病毒全年流行强度相差不大,不具有明显季节性流行特征。中国轮状病毒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轮状病毒胃肠炎发病人数一般从10月至11月开始增多,12月至次年1月达高峰;6月至7月为轮状病毒流行低发季节;南方流行高峰可晚于北方1~2个月。
常见表现
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直接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及其飞沫污染的物品、手、用具等间接传播,进食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能引起感。轮状病毒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无症状的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在新生儿、儿童和成年人中常见,包括医疗保健工作者。
1. 典型病例的潜伏期为1~3天,平均2天。
2. 主要表现:腹泻、呕吐、发热等,因腹泻和呕吐导致不同程度脱水,进而引起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出现休克、死亡。
3. 并发症: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感染。
治 疗
目前尚无针对轮状病毒的特异药物。
主要针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进行对症治疗。
补锌、母乳喂养有助于缩短病程,降低腹泻严重程度,减少腹泻粪便量,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腹泻病复发。
抗菌素对轮状病毒无效,除非轮状病毒胃肠炎合并细菌感染,否则不用。
小 结
轮状病毒感染以<5岁儿童为主,轮状病毒胃肠炎患者多为<2岁婴幼儿,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卫生条件的改善不能有效控制轮状病毒的传播,接种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胃肠炎的最有效措施。
中医、皮肤科·医生介绍
林 敏:主任医师,擅长儿童重症、手足口病,支原体感染,变异性咳嗽,脓毒症、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治。
卢宏昌:主任中医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皮肤病。如小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炎、湿疹、荨麻疹、病毒疣及化脓性皮肤病等。
李荣珍:主任中医师,擅长治疗小儿黄疸、厌食、湿疹、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病毒疣等。
刘茂兰:副主任中医师,擅长运用推拿 *** 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马蹄足、臂丛神经损伤、脱肛等疾病。
许恩超:副主任中医师,擅长儿童皮肤病、疑难皮肤病的诊治,并善于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如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白癜风、斑秃、反复发作的皮肤型过敏性紫癜等。
门诊就诊预约 *** :0
来源:中医皮肤科-林敏
图片来源于 ***
编辑:周能一
审核:傅瑞安
终审:傅 超
孩子得了肠胃炎,疼得死去活来,事后聊聊一些细节问题昨天下午5点左右,孩子(6周岁)突如其来的腹痛,我当时在楼下厨房捣鼓,听妻子描述,孩子肚子痛,痛得比较厉害的那种,已经躺床上休息了。之一次痛大概有几分钟。然后痛完孩子就睡着了,晚饭都没有起来吃。期间妻子弄了一些行军散(中成药)给孩子吃过了。
第二次腹痛是在晚上8点左右,本来想让孩子起床吃饭了,然后孩子又开始腹痛,这一次差不多有30分钟,痛得孩子苦天喊地,妻子着急得想赶紧送医院, 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觉得问题可能不是很严重。(当时只能猜测应该是肠胃问题,近几天吃的肥腻油炸的食物比较多,感觉是闹肚子)所以找出了家里的热水袋,加个毛巾给孩子捂肚子,网上说可以缓解疼痛,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有点安慰效果,孩子感觉舒服了一些,随后喂了孩子一杯水,和两勺白粥,孩子呕吐了。好在拿了个盆子装,但床单还是不能幸免地被溅到了一些。
呕吐完之后,孩子总算好一些了,我又催孩子吃多几口白粥,过后又喝了一次水。然后孩子就算安全过渡了,真的是有惊无险,晚上孩子肠胃问题没有再发作,一觉睡到天亮。
事后,赶紧在网上查资料,看看前因后果,在近两天,孩子还有过大便拉稀的情况两次,跟妻子一起回忆孩子最近吃过的几样明显可能导致肠胃问题的食物有:拍黄瓜、生玉米、流沙包。这都是昨天吃的东西,因为我们都有吃,包括孩子的弟弟也有吃过一些,只有流沙包孩子是一个人吃的比较多,而且里面是蛋黄,比较容易变质。后来就把这次肠胃问题的罪魁祸首总结为 昨天吃的流沙包里面的蛋黄,可能不新鲜。当然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饮食都不是很健康,油腻的食物偏多,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随后又在网上资料一翻搜索总结:
孩子发生腹痛的情况后,应该立即停止进食。可以多喝水,或者喝一些稀粥。在呕吐后尽量保持空腹,适量的喝水补液就可以了,4-6小时之后不再呕吐的话再进食一些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例如稀粥。呕吐和腹泄次数多可以到药店买专门的补液药,或者自己在家里兑一点糖盐水,情况严重的话,比如呕吐和腹泄的时间超过12小时,还是赶紧送医院吧。
所幸孩子这次只是得了普通的肠胃炎,还不是病毒性的肠胃炎,只是由于食物不卫生引起的,还属于比较轻的症状,都已经让我们非常担心了。肠胃炎重点还是在于预防,平时多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尽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肉蛋肉的特别要注意保鲜,隔夜的更好不要给孩子吃了。
临床问题
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有哪些治疗进展?
病例介绍
患者年龄:10个月
患者性别:男
简要病史:
因发热、腹泻3天就诊。患儿3天前始发热,37.5℃~ 38.5℃,无抽搐,口服退热药后体温可暂时下降,后再上升,发热后出现腹泻,7~8次/天,黄绿色蛋花汤样便,无脓血,伴有非喷射性呕吐,1~2次/天,量不多,在家口服“头孢克肟、黄连素”等治疗,效果不佳。今腹泻次数增加至10余次,呕吐加重,来就诊。
体格检查:
T 38.3 ℃, P 130/min , R 32/min , BP 105 mmHg/ 82mmHg , 体重9.5 kg , 体长78 cm 。反应欠佳,腹胀,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包块,肠鸣音正常。余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粪常规示脂肪球1~2个,轮状病毒抗原(+) 。
初步诊断:轮状病毒肠炎,轻度脱水
治疗经过:
(1)消化道隔离至腹泻缓解,避免交叉感染。
(2)避免高脂肪和高浓度单糖饮食。
(3)口服补液盐补液:每次腹泻后补充液体100mL。
(4)补锌20 mg/d, 疗程10~14 天。
(5)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6)免疫预防:目前可用的轮状病毒疫苗有两种,为口服减毒活疫苗,分别为五价人-牛重配轮状病毒疫苗和单价兰州羊源轮状病毒疫苗, 两种疫苗不能替代接种。
中度或重度急性胃肠炎婴儿在病情好转前不应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即在轮状病毒感染急性期的患儿应缓种。轻度急性胃肠炎的婴儿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尤其是在接种延迟可能使儿童错过接种时间的情况下,轻度轮状病毒感染还是建议接种。
既往笔记
美国疾控中心轮状病毒肠炎预警的启示
该不该让宝宝口服轮状病毒疫苗?
202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