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高永强)使各种物质产生各种颜色的物质就是色素,我们日常看到五颜六色的各种食品,就是因为含有各种不同的色素,所以我们才看到了各种不同颜色的食品,如果食品不含色素,那我们看到的食品都将是透明的或者白色的。
食品中为何要添加色素:
食品讲究色、香、味,颜色排在之一位,说明了色素在食品中的重要性,色、香、味俱佳的食品,能通过视觉感官 *** 增强食欲,为了吸引人们的食欲,食品中添加了各种颜色来吸引消费者,据了解橙色的食品最能使人有食用的欲望。
色素属于食品添加剂吗?
色素是食品添加剂,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着色剂类别。
色素的分类:
食品中添加的色素分为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各种色素通过红、黄、蓝三原色的不同比例的复配,可以生成无数种各种各样的颜色。
色素的来源:
合成色素是指用人工化学合成 *** 所制得的有机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按结构分,人工合成色素可分为偶氮类、氧蒽类和二 苯甲烷类色素;天然色素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矿物质为原料通过物理 *** ,再不改变色素分子结构的情况下提取分离出来的色素,从溶解性分可分为水溶 性、油溶性、醇溶性色素。
色素的危害:
合理合法使用各种色素是没有危害的。但大量研究表明过量食用合成色素会在肝脏沉积,可造成生育力下降、畸胎,有些合成色素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 可引起儿童发育障碍、多动症,在化妆品中使用有引起炎症,甚至癌变的可能;天然色素也不是没有危害,过量食用也会并不是就安全,比如连续大量食用柑橘类、 或萝卜之类的食品,会使或萝卜属类物质过量,造成皮肤泛黄等症状,不过停止食用一段时间就会自动恢复正常。
我国允许在食品中使用合成色素种类:
到2015年10月24日止GB2760里面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是:赤藓红及其铝色淀,靛蓝及其铝色淀,二氧化钛,蕃茄红,核黄素,β-胡萝卜素,喹啉 黄,亮蓝及其铝色淀,柠檬黄及其铝色淀,日落黄及其铝色淀,酸性红(又名偶氮玉红),苋菜红及其铝色淀,新红及其铝色淀,胭脂红及其铝色淀,氧化铁黑,氧 化铁红,诱惑红及其铝色淀等十七种。
我国允许食品中使用天然色素种类:
到2015年10月24日止GB2760里面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是:β-阿朴-8’-胡萝卜素,番茄红素,柑橘黄,黑豆红,黑加仑红,红花黄,红米红, 红曲红,红曲黄,天然β-胡萝卜素,花生衣红,姜黄素,焦糖色,金樱子棕,菊花黄浸膏,可可壳色,辣椒橙,辣椒红,辣椒油树脂,蓝靛果红,萝卜红,落葵 红,玫瑰茄红,密蒙黄,葡萄皮红,桑葚红,沙棘黄,酸枣色,天然苋菜红,橡子壳棕,胭脂虫红,胭脂树橙,杨梅红,叶黄素,叶绿素铜,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 铜钾盐,玉米黄,越橘红,藻蓝,栀子黄,栀子蓝,植物炭黑,紫草红,紫甘薯色素,紫胶红,高粱红,甜菜红等四十八种。
色素属于色素的功能或生理活性:
几乎所有人工合成色素都不能给人体提供营养物质,也没有什么有益的生理功能;部分天然色素本身也是保健品原料,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和一定的生理功能,比如 番茄红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的抗氧化、去除自由基功效、叶黄素对视黄斑的保护修复作用、姜黄素的消炎生肌、抗肿瘤功效等。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食金之风”在近几年再度流行,食品点缀上金箔金粉后往往“身价倍增”。《中国消费者报》调查发现,一款平时售价5元的冰淇淋配上几片金箔后就卖到58元,一块覆盖薄薄一层金箔的巧克力甚至可以卖到12万元,还有金箔冰淇淋售价高达14万元。
1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规定,金(银)箔金(银)粉类物质(以下简称金银箔粉)不是食品添加剂,不能用于食品生产经营。《中国消费者报》发现,网上不乏消费者分享自己食用添加金箔金粉甜点、火锅等食品的视频。金箔金粉食品缘何会受消费者热捧?食用金箔金粉对人体又有哪些影响?《中国消费者报》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金箔类食品颜值高受热捧
《中国消费者报》调查发现,如今市场上有众多添加金箔金粉的食品,如酒类、甜点、糖果、咖啡、茶、火锅、料理、西餐、调味品等,这些食品看起来“高端大气上档次”,而“食用金箔健康养生、美容养颜”等说法也十分流行。
早在2001年,金箔就被原卫生部明令禁止加入食品中,但金银箔粉食品为何依旧如此有市场?湖南省消保委近期发布的消费提示指出,商家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主要迎合了3种消费心理:食金延年益寿、食金显示身份高贵、猎奇。其本质是利用跟风消费,迎合奢靡风气搞怪味营销。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阮光锋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猎奇心理是金银箔粉食品市场兴起的关键因素。
《中国消费者报》调查发现,颜值高或者说视觉效果好也是金银箔粉食品吸引年轻消费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大众点评、美团、小红书等平台上,评论、分享或推荐金银箔粉食品的视频和图文中,“颜值很高”“视觉震撼”“奢华”等字样尤为醒目。
多位消费者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他们购买金银箔粉食品的原因是“颜值高”“看着很高端”。消费者牛先生表示,他曾吃过金粉巧克力和金箔蛋糕,味道上并没有感觉和不添加金箔金粉的有明显区别。“其实也能把金箔金粉挑出来不吃,但因为挑起来麻烦,所以我就都吃了。而且如果挑出来,蛋糕就会坑坑洼洼不好看了。”牛先生说,“吃之前一定会拍照,然后在网上分享,感觉很有面子。”
95后的小晴是个甜点爱好者,即使到陌生的地方旅游,她都会寻找评分较高的甜品店去探店。小晴曾经在旅游途中花了200多元在一家商场内品尝了一款金箔冰淇淋。不过在她看来,这款冰淇淋的“欣赏”功能大于食用功能。“冰淇淋上裹着金箔让人感觉很炫目,我决定购买也是因为它的颜值够高。”小晴说,在吃之前,她先给金箔冰淇淋拍照发了朋友圈,在自己的视频号里更新了动态,并配上了“高颜值”“奢华”等文字。
仍有平台在售可食用金箔
《中国消费者报》发现,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多次针对生产经营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进行检查执法。2021年8月12日,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管局检查辖区某餐饮企业时,现场在厨房生食操作吧台上看到1瓶已开封、处于使用中的金箔。经调查发现,当事人于2021年5月30日购入2瓶金箔,并于2021年6月2日起,将金箔作为食品原料,添加、使用在菜品“炙烤和牛寿司”中。长宁区市场监管局依据《食品安全法》之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
《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含金银箔粉食品的违法行为、虚假宣传金银箔粉可食用的违法行为和进口含金银箔粉食品违法行为,严格食品安全监管、 *** 交易监管、广告监管等,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净化市场消费环境,坚决遏制“食金之风”。
目前来看,《通知》里“严禁平台内经营者销售含金银箔粉食品”“及时督促 *** 交易平台依法采取下架等处置措施”已见成效。《中国消费者报》于2月14日调查发现,在 *** 平台搜索“可食用金箔”等关键词,已经搜索不到相关商品。但通过“金箔”可食用金簿”等模糊搜索,发现很多金箔销售店铺注明了“不可食用”,只可用于绘画、手工装饰、美甲等,但仍旧有部分店铺的金箔商品有“可食用”字样。
在一家名为“7王爷”的网店中,一款标注24K纯金箔的商品介绍中有“可食用”字样,9.33厘米×9.33厘米纯金箔10张售价98元。
另一家名为“乐乐食品的小店”的网店中,一款“99纯金箔”商品介绍中有“可食用金箔”等字样,商品图片上标注着“24K纯金箔”“99%含金量”。商品详情页面内,有相关检测报告、产品展示和金箔被用于蛋糕、冰淇淋、寿司的场景展示。该款商品24K纯金箔碎(0.1克)售价68.9元,8厘米×8厘米本子金25张售价185.9元。在该 *** 店铺中,还有一款名为“可食用金簿变好看神器”的“99真金箔”4.33厘米× 4.33厘米50张售价122.85元,9.33厘米×9.33厘米100张售价884元。
食金箔对人体无益且存风险
“食金”在我国古代便已存在,但大多用于入药。《本草纲目》记载“食金,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服之神仙。尤以金箔入丸散服,破冷气,除风”。如今,在一些不法商家“金银箔粉具有保健功能和治疗功效”的诱导下,部分消费者开始选择食用金银箔粉食品。
事实上,金银箔粉食品具备保健功能的说法并不靠谱。《通知》指出,要依法从严查处宣传食品中添加金银箔粉具有保健功能、治疗功效等虚假违法广告。《中国消费者报》调查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添加金箔”的投诉有200多条,其中有消费者投诉反映吃金箔食品后出现恶心、拉肚子等情况。
吃了金箔后到底会不会影响健康?据阮光锋介绍,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曾有评估显示,金属金在食品中有少量应用,且是作为食品添加剂分类,用途是作为色素使用,不过,使用量和应用都非常少,由于使用量极少,认为金并不会产生危害风险。“一些国家比如日本,采用了这一决定,在食品中使用金箔,但是,我国并未批准金箔用于食品。”阮光锋说。
“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金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而且金的稳定性高,在人体内不受胃液影响,不会被消化,也不会发生反应。它没有任何营养价值或者味道,食用金箔后,它在体内不会堆积,会原封不动地离开人体。”阮光锋表示,但是,如果吃太多黄金,便可能会影响消化或者造成肠胃不适。此外,如果食用的黄金量过大或是掺有其他有毒物质,就可能造成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这些含有色素的食物,估计你天天都在吃常见的添加了食用色素的食品
1糖果和巧克力:糖果和巧克力通常需要鲜艳的颜色来增加吸引力,所以常常使用各种不同的食用色素。
2饮料:营造色彩明亮、爽口美味的饮料通常也需要添加食用色素,例如碳酸饮料、果汁等。
3调味料:有些调味料需要添加食用色素来保持其原始颜色或使其更吸引人,例如色拉酱、番茄酱等。
4 糕点和面包:许多糕点、面包和甜点需要通过添加食用色素来增加吸引力,例如蛋糕、饼干等。
5方便食品:方便食品如泡面、速冻食品等也通常需要添加食用色素,以提高产品的诱人程度。
总之,食用色素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种类的食品中,以营造各种不同的颜色和视觉效果,从而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食用色素有哪些分类
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在食品中以实现特定颜色的化学物质。常见的食用色素有:
1 天然色素:从天然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得来,如胡萝卜素、叶绿素、嘌呤黄色素等。
2 合成色素:通过化学反应制备而成,如亚硝酸盐、染料黄5号、染料红40号等。
3 树脂型色素:由树脂和染料分子结合而成,如聚乙烯醇染料、聚苯乙烯染料等。
4 食草动物代谢产物:来源于食草动物新陈代谢产物的色素,如龙胆紫、肉桂醛等。
食用色素通常被用于调色、美化食品,使其更具吸引力。不同的食品需要不同的色素种类和浓度,以达到更佳效果。
食用色素的用途
食用色素是一种添加在食品中以实现特定颜色的化学物质,其主要作用是美化和增加食品的吸引力。具体来说,食用色素的主要用途包括:
1 调色:食用色素可以使食品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以满足消费者对于视觉效果的需求。
2 增强食品的识别度:某些食品会因为配料或制造工艺而导致和其他食品相似的外观。通过添加食用色素,可以增强食品的识别度,避免混淆。
3 提高口感:食品的颜色不仅影响其外观,还能影响到消费者的味觉感受,例如红色常被认为是“甜”的颜色,而绿色则是“酸”的颜色。因此,适当地添加食用色素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
4 促进销售:良好的外观可以增加食品的吸引力,从而促进销售。
总之,食用色素的主要作用是美化、提高识别度和促进销售。但需要注意合理使用,不得超量使用,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和审批。
食用色素过量的危害
食用色素食用过量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过敏反应:一些食用色素可以引起人体过敏反应,例如染料黄5号、染料红40号等。
2 致癌性:亚硝酸盐是一种常用的合成色素,但过量摄入会被转化为致癌物质亚硝胺,从而增加患上癌症的风险。
3 生殖毒性:有研究表明,某些食用色素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汉黄色素。
4 神经毒性:某些食用色素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例如谷胱甘肽S-转移酶抑制剂。
总之,虽然食用色素主要用于美化和增加食品吸引力,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者超量使用,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为了保障消费者健康,相关部门需要对食用色素进行严格监管,并建立完善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2019全国科普日科普视频展播】食物中的色素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吗?央广网南京2月21日消息(记者王锡斐 见习记者王姝姝)上周元宵节,昨晚冬奥会闭幕,正月里的精彩进入尾声,家里的砂糖橘却源源不绝。或许是因为小小一颗又方便省事,从春节前到现在,砂糖橘始终占据“水果顶流”的位置,日前,记者走访各大水果店,砂糖橘仍放于显眼位置售卖。不少网友表示,一吃就停不下来。还有网友发帖“现身说法”:自己食用太多,已经变成了“小黄人”。那么,砂糖橘吃多了皮肤真的会变黄吗?要紧吗?记者咨询了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徐冬连。
徐冬连介绍道,砂糖橘中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短期内大量摄入,人体无法代谢,就会导致手足等汗腺密集处肤质明显变黄。其实,除了砂糖橘,胡萝卜、南瓜、橙子、木瓜等含有大量类胡萝卜素的蔬果,也会有同样的情况出现。但一段时间内停止食用,就会恢复正常,市民不必过度担心。
除此以外,针对砂糖橘不宜与牛奶、海鲜等食物同食的说法,徐冬连也给出回应。“只要你分别对砂糖橘、牛奶、海鲜等食物过敏,那么一般砂糖橘与牛奶或者砂糖橘与海鲜同食,除了可能会影响营养价值,不会有大问题。”但因个人体质或过度食用生冷,也会导致腹泻等症状,不过“这个锅食物不背”。
无论是砂糖橘本身还是与其他食物同食,重要的还是食用量。徐冬连从营养学角度给出建议:“膳食指南中建议人体每日摄入水果在200-350克之间。”喜欢“炫砂糖橘”的市民朋友可要注意了。
砂糖橘(央广网发 见习记者王姝姝摄)
近日,还有网友提出买回的砂糖橘“掉色”,用纸一擦,出现红色,询问是不是打蜡了?并对其安全问题提出疑问。
记者走访多家水果店,有店主表示,为了卖相更好和水果保鲜,确实会有水果打蜡的现象,但使用的是食用蜡,一般不会掉色,可以通过冲洗、削皮、剥皮等 *** 去除。如果出现红色,可能是色素或使用了违规的蜡。
记者随机购买了几袋砂糖橘,通过纸巾反复擦拭,基本上都只会出现十分浅的黄色,几乎没有颜色,也没有出现擦出红色的现象。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表示,橘子类水果剥开时,手上都会轻微染色,但如果发现染色较深或者颜色明显异常,不排除是使用了着色物质的情况。“南京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曾就此发布消息,教市民正确挑选,并提示如果出现表皮发黏、有异味、掉色严重等情况,建议不要购买。市民如有怀疑或者担心,可拨打12315投诉反映。
那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了果蜡、食用蜡,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为此,记者特意咨询了医生,徐冬连表示,如果符合规定的果蜡,一般会留在表皮,市民不必太过忧心。但要警惕购买到使用工业蜡的“三无产品”,工业蜡成本低,渗透入果肉后,一旦大量食用,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食用色素到底对人体健康有无害处?食用色素的种类
食用色素又称食用着色剂,能够改善食品的色调以及色泽,赋予食品良好的外观、增进食欲,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是一种可食用的物质。食用色素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
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是从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提取的。从植物中提取的色素如胡萝卜素、姜黄素、花青素等,从动物中提取的色素有虫胶色素、紫胶红、胆红素、血红素等。其实从古代开始人们就有使用着色剂给食物上色的习惯,那时候人们使用的都是天然产品,除了少数矿物颜料外,主要是植物源色素,如红曲米,玉米、高粱、辣椒、萝卜、番茄、紫甘蓝、紫甘薯,还有其他含有色素的药用植物,如紫草、藤黄、薯莨、菝葜等许多植物,都是可以染色的中草药。
合成色素是通过化学方式从煤焦油中提取加工合成。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自从1856年英国人帕金斯(W·H·Perkins)发明了之一个合成有机色素苯胺紫以后,食品着色开始进入使用合成色素的时代。由于合成色素色泽鲜艳,性质稳定,成本低廉,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取代了天然色素,食用合成色素的品种超过100种。
食用色素必须正确使用
天然色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营养价值,但有不易溶解、染色不均匀、易褪色、成本高等缺点。合成色素的优点是色泽鲜艳、着色稳固、性质稳定。
相对来说,天然食用色素被认为是安全的。国家对每种色素在不同食品中的使用都有相应的标准范围和使用许可。但无论是食品天然着色剂还是食品合成着色剂,其安全性都要进行风险评估。然而事实上,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我国食品中合成色素的超标、超范围使用现象屡禁不止,大家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小心,不要过分追求食品的色泽。合成色素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也没有任何帮助,能不食用就尽量不要食用,特别是小儿更应慎食。
天然食用色素的未来
目前各国对天然食用色素允许生产和使用的种类还存在差异。如FAO/WHO允许食用的天然食用色素有:紫草红、 *** 妥、花色苷类、辣椒红、焦糖色素(铵法)、红花黄色素、叶绿素铜钠(钾)、β-胡萝卜素、胭脂红、番茄红、姜黄色素、藏红花、郁金香、叶黄素等。
美国允许生产和使用的主要种类有:胭脂树橙、脱水甜菜粉、焦糖、β-胡萝卜素、胭脂红、葡萄皮红花色素、海藻粉色素、果蔬汁色素、辣椒色素、菊科植物粉末及提取物、玉米胚乳油、核黄素等。
日本允许生产和使用的主要种类有:胭脂树橙、紫苏色素、红花黄素、可可色素、甘草色素、叶绿素、罗望子色素、浆果类色素、茜草色素、紫根色素橘子黄素等。
我国允许生产和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有四十余种,生产厂超过百家,年产量超万吨。生产和使用的主要品种是焦糖色素,约占天然食用色素总产量的70%。由于其他天然食用色素的成本高、不稳定等原因,很少使用,主要用于出口。除焦糖色素外,产量较大的品种还有姜黄色素、橘子黄素、辣椒红色素、红花黄色素、叶绿素铜钠、玫瑰茄色素、高粱红色素等。国内生产厂家虽多,但大多规模小而且分散,并且存在重复建设、原料综合利用率低、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若要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必须加强行业管理,统一规划,提高原料的综合利用率,从而从根本上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
色素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是我们所关注的,不管是人工合成色素,还是天然来源的胭脂虫红或其他植物性色素,在合法的使用范围下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如今,食品加工业使用人造食品色素是因为它们能使食品色感更吸引人,人造食品色素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是使用煤焦油制成的,现今是从萘中提取的化学物质合成,最终产物是偶氮染料。为什么食品制造商更喜欢采用人造食品色素,而不是像甜菜提取物这样的天然色素,因为人造食品色素成本更低廉、色泽更明亮、持续时间更长。
虽然经过批准的人造食品色素未被归类为致癌物,但现有研究表示,许多研究报告开始分析人造食品色素潜在的健康风险。相关研究表明,人造食品色素能与细胞内DNA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也有证据显示,人造食品色素会 *** 人体炎症机制,这两种机制都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过多的食用人造食品色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多大的影响,这对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儿童更容易受到环境毒素的伤害,他们的身体还正处于发育阶段,如果长期食用色素,会导致儿童的大脑神经传导出现障碍,而且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
都看到这里了,您可以免费点赞收藏文章,关注我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在生活中偶尔吃一些含有人造食品色素的食物不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太大的影响,但长期食用加工食品就可能会出现诱病因子。
END
部分内容摘取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用。如无意中侵犯知识产权,请联系修改删除,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知名餐厅牛肉片中检出了"禁用色素"!关于添加剂,你一定要知道的知识对于无辣不欢的小伙伴来说,“麻辣烫”、“串串香”是不可抵挡的美味。不仅麻辣鲜香,还可以随意搭配食材,所以它能满足更多“小馋猫”的味蕾。
近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15号)显示,一批次高新区马路边边麻辣烫销售的麻辣牛肉片检出胭脂红成分。
此事件发生的“核心问题”是啥?
胭脂红虽然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规定“速冻调理肉制品中不能添加胭脂红”,该事件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超范围添加”违规事件。
关于“食品添加剂”,大家总是会有许多“误解”,通过此文,帮助大家拒绝误区,科学看待食品添加剂。
“胭脂红”作用是什么?
很多人听到“胭脂红”后感觉很陌生,其实它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人工合成着色剂),因为它性质稳定、色泽新鲜、成本低廉、着色力强且使用方便,所以被用于多种食品加工 *** 。
胭脂红作为食品添加剂已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允许用于调制乳、风味发酵乳、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冷冻饮品、果酱、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以及糖果、蛋卷、调味糖浆、配制酒等食品类别。
食品添加剂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中的“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更大使用量”、以及“残留量”进行添加,如果出现超范围添加、超量添加等事情,同样属于违法、违规事件。
添加胭脂红,一方面是为了“润色”,不新鲜的原料肉当中加入胭脂红即可以调色,增加产品的红润度,看起来会更加新鲜;
另一方面胭脂红的添加也可以帮助不法商家节省成本,省去很多食品加工工序。
为什么不能超范围添加“胭脂红”?
经过长期的动物实验发现,胭脂红等一些“偶氮染色类色素”的不合理摄入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给胃肠、骨骼、肝脏、肾脏等多部位带去危害,甚至会诱发儿童多动症、胎儿畸形、肿瘤等问题。
当然,动物实验并不能直接替换到人体上,目前来看还没有由于胭脂红、甜蜜素等甜味剂导致人体肝损伤的事件发生,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甜味剂的摄入会影响儿童健康、导致多动症。
而且胭脂红本身是一种合法的添加剂,且以“剂量”为前提。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安全限之间存在很大的安全空间,只要在摄入范围内,并不足以影响肝脏健康。
食品添加剂都有害?
大家一定听到过许多“食品安全违法事件”,如苏丹红、三聚氰胺、吊白块、工业明胶等“有害添加物”并不是“食品添加剂”,它们被统称为“非法添加物”,也就是“未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添加入食品的有害物质”。
这些是国家明确禁止向食品中添加的物质,食用后会给人体造成较多的危害。
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为了改善品质和口感(色、香、味)、延长保质期(防腐)、提升食品的营养价值、以及满足加工工艺的需要,食品添加剂的存在对于食品工业有特殊的积极意义。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要求”很严格,它是站在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角度进行规定的,只要是合法合规的食品添加剂,并依规定添加使用,对于我们并无伤害。
食品添加剂给人类创造价值的前提是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中的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范围、更大使用量、以及残留量进行添加,如果出现超范围添加、超量添加等事情,同样属于违法、违规事件。
有些人总是对食品添加剂产生误会,其实就是由于这些非法添加物的存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本身是两个概念,因此不必“谈添加剂即色变”。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某些非法添加事件,所以在购买食品、选择餐厅就餐的过程中同样应该谨慎、小心。
1、到正规、知名且大型的连锁超市选购“大厂家生产的食品”;
2、关注食品标签上的信息,拒绝购买三无食品;
3、实在要在外就餐,请选择知名度高、干净卫生且食品流通速度较快的餐厅就餐。
增加安全系数,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把关。
来源:科普中国
本文专家:王思露,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中华人民共和国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本文审稿:刘少伟,华东理工大学食品药品监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当心!这种色彩斑斓的饮料有“毒”,喝多了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炎炎夏日,尤其到了三伏天,高温的天气,不由得让我们手中拿起一杯杯冰饮,喝起来别提多过瘾了!但你有没有发现,手中拿的很有可能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染色饮料”!
细心留意就会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追求“好看”“打卡”,只要包装好看或者产品概念新颖,就要去买来尝尝,而后一大堆跟风热潮涌来,不知不觉我们把食品安全抛在了脑后。
今天我们来说说彩色饮料,当心它对我们的危害!?
需要指出说明的是,本文我们讨论的彩色饮料,指的是非天然食物本身的颜色,而是需要加入一定的物质,使之呈现出炫彩的颜色。
最近在各个品牌店流行起的“手打柠檬茶”,或者称之为“手打渣男”这类绿色饮料大家都不陌生吧?因为它包装好看, *** 过程需要“暴打”,产品概念独特而获得许多消费者的追随。
前不久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这类网红茶饮进行抽样检测时,在20批次样本范围内就有15个批次的产品不合格!原因是加入了——日落黄。
日落黄属于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是人工合成的着色剂,可以用于碳酸饮料,但绝对不能用于茶类饮品。
而违规使用色素在饮品店中并非个例,你有没有喝过“没有什么味道”但颜色美丽的饮品?当心了!在如今这样产品多样的时代下,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一定要有自我的防范意识,不可因贪食一时,而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食用合成色素对我们会有哪些危害?我们一起来看看。?
1. 肝的工作“压力大”
我们知道,肝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因为它的存在唯一且特殊,有着代谢、解毒、调节血液循环等重要功能。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需要通过肝来代谢,在这里,物质代谢产生化学作用的同时,也为我们机体供给了能量;每天晚上都是身体各个器官解毒排毒的时间,肝在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两点作业,它将我们所吃的食物中、身体代谢中产生的有毒物质转化成无毒或达到能排出体外的物质条件,完成排毒工作。
在这样的高精密、高负荷的工作产能状态下,可想而知,再不注意而去食用这些对身体不好的色素,对肝的压力有多大!
2. 肠胃不适
人工合成的色素长期食用会影响机体的内分泌系统,造成内分泌紊乱,引起肠胃不适,造成腹泻,严重者会引发肠胃炎症。
3. 记忆力下降
人工合成色素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本身带有毒性,这些都会影响大脑的神经行为,进而影响大脑的记忆力下降,智商降低。尤其是小孩子,在大脑还未发育完全时,更易造成直接影响,智力发育减弱。
人工色素指的是用人工化学合成 *** 制得的有机色素,分为工业级和食品级,但即使是食品级的,使用量过大或者不该使用到该品类等违规使用都会引起身体不适,长期食用更会严重威胁到身体健康!
说到这里,我们对人工色素对身体的危害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不喝彩色饮料的原因,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进而市场会得到反馈,那市场会更加良态,人人具备养生观念及行为指导,才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养生。
从今天起,杜绝彩色饮料及其他一切“彩色食品”,让食物回归本真,天然的色素带来天然的食材和口感,我们也会更加幸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养生指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