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是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佳节又临人间
在这个与秋日同样高远的节日
人们赏菊饮酒、登高望远
放飞心中的款款情谊
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登高节等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因而得名“重阳”
作为个位更大数
“九”也被赋予了
福寿绵延、健康长久
的美好寓意
重阳节所蕴含的惜老、敬老之意
也在岁月的沉淀中逐渐厚重
丰富的文化底蕴
为重阳增添了多姿多彩的节日习俗
登高便是流传已久的活动之一
秋色浩荡千崖
人们登上高处赏美景、品美食
在遥望远方亲友中寄托团圆愿望
茱萸雅号“辟邪翁”
菊花又名“延寿客”
皆是重阳佳节的典型符号
佩茱萸、簪菊花的做法
以不同形式留存至今
在增添诗韵与芬芳的同时
还有清热、除虫等实用价值
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三节一起
并称为我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
在粤、闽等南方地区
至今流传着不同形式的重阳祭祀活动
“人共菊花醉重阳”
菊花酒是重阳里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而丰盛精致的重阳糕
为佳节更添几分烟火气息
重阳
因无数种情绪的灌注而更加厚重
文人墨客
对此节历也有着特殊的感情
纷纷留下了千古传唱的诗词佳作
现在
我们依然从中可以品味到
许多至今仍然盛行的的民俗风情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采桑子·重阳》
而今
重阳节已是关爱老人、孝亲敬长的一个符号
尽管现代科技
便利了情感联络
尽管各种养老政策
创造了颐养天年的好环境
但身处夕阳的余晖中
老人们更希望亲身感受关怀、尊敬与重视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在这个明媚的秋日里
请不要让思念继续深埋心底
让我们表露孝心、倾吐真情
与长辈们一同分享诗酒般浓郁的情怀
火箭军官兵
虽然不能陪伴在长辈们身旁
但他们肩扛钢枪
用责任与使命
守护岁月静好
向时刻坚守岗位的官兵
致敬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为何又叫登高节?来源:中国新闻网
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认为,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此外,还有晒秋、放纸鸢、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名字咋来的?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对于重阳节节日名称的由来,程鹏说,在《易经》中,“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节日源头可追溯到何时?
据程鹏介绍,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汉代时,重阳习俗进一步普及。
它是否与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
有说法称,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程鹏说,“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
重阳节的内蕴有多深厚?
重阳节是一个内蕴深厚的节日,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其习俗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程鹏解释,“重阳节”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并且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比如,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可以算是人们生活中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登高望远是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习俗。程鹏表示,重阳登高的习俗主要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清代,北京过重阳节的一个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糕有啥讲究?
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程鹏说,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时候,人们还会在重阳糕上插一面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菊花酒有何寓意?
除了各色糕点,菊花酒也颇受人们的欢迎。
程鹏介绍,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为何要佩戴茱萸?
程鹏说,在重阳节的诸多习俗中,插茱萸的习俗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据说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等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传统节日可以如何传承?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而登高、放纸鸢等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盼。
程鹏说,现在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内核,又要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他认为,摆敬老宴、饮宴祈寿,或者适当带老人登高,赏菊、饮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形式。(记者 上官云)
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重阳习俗了解一下九九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各地有赏菊、插茱萸、放纸鸢等传统娱乐活动。在饮食上,除了必不可少的重阳糕外,各地还有不同的重阳传统美食来庆祝这一节日,例如糍粑、柿子等。
九月九日插茱萸
茱萸树上的茱萸果。 图/IC photo
茱萸是长青乔木,浓香,它的果实可食用或晾干保存,叶子可以用作药材。旧时民间有九月九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时,人们会采茱萸插在头上或者佩戴茱萸制成的香囊,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邪治病,辟邪去灾。
另外,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时期,我国部分地区还有重阳节赏菊花的习俗,人们会在当天走出家门,去郊野欣赏菊花。菊花也称“长寿之花”,重阳赏菊寄托了人们对于健康长寿的向往。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最适合户外放风筝,因此,部分地方也有在重阳节这天放风筝的习俗。
重阳各地美食大不同
重阳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寓意步步高升。由于正值丰收时节,除重阳糕外,各种时令美食,例如柿子、螃蟹纷纷上市,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重阳食俗。
重阳糕
做好的重阳糕,上面点缀着各种干果。 图/IC photo
重阳糕是重阳节最重要的美食,人们讲究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而“糕”与“高”同音,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在里面。北方的重阳糕一般是发面花果蒸糕,也叫发糕。是用面粉发酵,加入各种花果,如红枣、果仁、蜜饯、红丝、绿丝等然后蒸熟的一种面糕,松甜软糯,十分味美。
此外,民间还流传民谣“中秋刚过了,又为重阳忙,巧巧花花糕,只为女想娘”,意思是在重阳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重阳糕,这一习俗,至今还在我国有些地方流传。
糍粑
红糖糍粑。图/IC photo
在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流行吃糍粑。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煮到半熟,然后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食用时,要班上碎芝麻、白糖等,这一类的糍粑叫做“软糍耙”,还有“硬糍耙”,这是油炸的一种糍粑。
柿子
挂在枝头已经成熟的柿子。新京报资料图
重阳时节,也是柿子上市的季节,民间有重阳吃柿子食俗。不过, *** 流传“空腹不能吃柿子”,对此,有科普专家对新京报记者称,柿子中含有单宁,如果有明显“涩味”,则说明该柿子中单宁含量高。这类“涩”柿子不宜空腹吃,否则可能导致胃部不舒服,空腹食用熟透的柿子是没有问题的。
大闸蟹
大闸蟹。 新京报资料图库
重阳期间,螃蟹成熟,正是膏黄美味,肉质细嫩时,吃螃蟹也就成了这一时期的食俗。美味的大闸蟹已上餐桌,不少人选择此时品尝美味。
菊花酒
用来 *** 菊花酒的菊花。 新京报资料图
重阳节的另一个标配就是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 同音,与“酒”也同音,民间有九九重阳节要喝酒的说法。而此时正值被称作“长寿之花”的菊花盛开时节,因此,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的“吉祥酒”。古代诗人们对菊花酒也情有独钟,晋代陶渊明有诗曰“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
九九重阳(中国传统节日)今年的重阳节正处在国庆期间。双节合并顿时让很多人又有时间和家聚在一起了。减少了“倍思亲”和“少一人”的感觉。就算因为某种原因不能相见,也可以通过视频 *** 相伴。
将重阳节完完全全的定义为老人节,其实不是很恰当的。我们每个节日文化都以传承与整合的过程。其中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涵,值得我们去学习。今天我们就来闲聊一下我们重阳节。
2022年10月4日壬寅年 己酉月 庚寅日 农历九月初九迎来了我们传统节日重阳节。中国古人认为九是很吉利的数字,也是通天之数。“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称为“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又称为“重九”。九是更大最多之数,也寓意长长久久,长寿。所以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重阳节。寄托着人们对于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美好向往。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现代人的身体有非常多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以至于引发一系列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三高,过敏症……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怎么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家人?
历朝历代的中国人都追求长寿,这种长寿已经成为了中国特有的符号。《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养性延命录》 ,《孙真人养生铭》、《养老奉亲书》以及《本草纲目》的问世就是源于几千年来中国人对健康养生的追求。重阳节的主要的民俗活动都是与健康长寿有关。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的天象崇拜。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代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普及于西汉, 《西京杂记》中收录了古时重阳节求寿的习俗。这是受古代巫师或道士追求长生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重阳节”名称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唐代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重阳节成为全国上下一起庆祝的传统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唐代以后鼎盛。 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清,明代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一起吃花糕庆祝,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清代,风俗依旧盛行,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赏菊花是重阳节的民俗活动之一。重阳节送走了中秋,迎来了晚秋。赏菊花也从赏桂花过度赏菊花,头脑突然涌现出几句诗句来。 陶渊明的《 和郭主簿·其二》:“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黄巢的《菊花》:“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 沈周的《 菊》:“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朱淑真的《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最初的野菊花不是用于欣赏的,只是用于记节令的,因此称作节令之花。后来经过先人的栽培,种植很多菊花的颜色和品质也越来越多。其中有富贵的黄色,高洁的白色,神秘的紫色, 惬意的粉色,素雅的绿色, 以及迷人的双色……令人赏心悦目。菊花又千姿百态:既有宽带型, 荷花型, 雀舌型,丝发型,毛刺型等三十多个。可谓仪态万千,异彩纷呈。而这些小野菊一簇簇一丛丛,是如此的小巧可爱。人们深爱菊花也形成了赏菊养菊的民族传统。关于菊花的栽培历史可达到3000年。 目前菊花达到1万多个品种。
古人发现了菊花不仅可以观赏还可以食用。 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入药,而且药用价值很高。因此人们赋予菊花另一种寓意,那就是长寿。所以菊花被定义为长寿之花。将其制成菊花糕,菊花饼,菊花茶(喝菊花茶一定要选对菊花。“真菊延龄,野菊泄人。” 真菊就是指药用菊花。)菊花酒(也称作为高寿酒,一般是自家酿造的,而且要放置一年,第二年九月九再喝。今天介绍一个简易版的 *** :选用新鲜的黄菊花花朵,清水里加少许盐清洗,捞出除水,放入酿酒容器里,加入适量冰糖,倒入低度白酒注入满容器,密封阴凉处储存,大约40天后可以饮用。)关于菊花长寿来源于两个方面 : 一是古人认为菊花经得起风霜,其生命力很强,食用菊花也可以让自己的生命力旺盛,顽强。二是菊花的药用价值,可以缓解饮食的油腻,达到饮食平衡;由于秋冬季节是感冒的多发期,可以预防和缓解感冒;清肝明目,缓解过度用眼。除此之外,还有安神易睡的功效。你是不是还在为工作的压力或生活的负担睡不好觉,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可能睡觉的时间较短一些,质量必须保证足。那么你可以做一个菊花枕(菊花枕就是菊花做枕芯的枕头),帮助你好好入睡,好好休息。甚至办公室还可以放一个菊花抱枕,午休也可以小嗜一会。
登高的民俗活动。登高有步步高升的寓意。 关于登高的最早起源,始于东汉。重阳节登高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秋季是一年之中最适合爬山。二是爬山有助于锻炼身体,运动量、运动强度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身体素质进行调节,可以说爬山是一项健身作用较全面而危险性相对较小的锻炼方式。三是山林里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调节神经、振奋精神、改善睡眠、降低血压、 *** 造血机能,有安神、镇静、降压及消除疲劳的作用。从而达到一种延年益寿的效果。
插茱萸的习俗。不由想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插茱萸就是为了辟邪的。这里所谓的辟邪,并不是指妖魔鬼怪或是看不见的脏东西。而是人们祈求无灾无病。想想也是秋冬季节正是感冒瘟疫的高发季节。我们不仅要通过锻炼和饮食保健的形式达到身体健康的效果。中国人有一种说法叫作,内服外用。内外一起保健。菊花也有所谓辟邪的象征,也有人将菊花插在头上的。也是防止感冒瘟疫发生。古人亦如此,现代人更把身体健康看的很重要。
重阳节正属九月,九月正是看芦苇的时节,此时的芦苇开出惨白略带微黄的花,此花名叫芦花。芦花和菊花相似,都是开在九月的花,也具备君子的品质,寓意着朴实、韧性,坚强。还带有思乡之情 。芦苇和莲藕一样,生命力特别旺盛。埋在土里的根状茎非常发达,可以一直盘根错节的生长,不断长出新的根状茎,再从新的根状茎上发芽。因此只要根状茎还活着就能一直生长。
这正是中国人所谓的长寿文化。长寿体现在延年益寿,健康长寿,生命长久,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古人把健康的标准归纳的很完善:1、要有平衡合理的饮食。2、要保证高质量的睡眠。3、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爬山可以登高远望,呼吸新鲜空气等。4、健康没有灵丹妙药,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长期的调理,所以应该早一点开始养生。5、人往往感到压力苦闷愁绪就可能会意志消沉,负能量爆棚。此时适合外出赏花,这些寒风中绽放的花朵,虽然它们不像百合花没令人窒息的芳香,也不像芍药没有一身华丽的衣衫,但它们“有一颗陪你到老的心”。让你回复自信,并更有力量在寒风中绽放。
别忘了家里老年人,做做他们喜欢吃的或是最想吃的食物,自己做的才最显心意。不玩手机陪他们聊聊天,下下棋,听听戏。晚上用柚子皮熬制成汤水,睡前给他们泡脚(泡脚也是养生之道)。最后,祝大家健康快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步步高升。
寒露过后,黄花红叶,妆点秋光,重阳来到,又是一年登高望远的日子。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为重阳节,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重阳节有何习俗?”“重阳节何时成为正式节日?”“重阳节最早和最晚都在一年中的哪一天?”“为什么把老年节定在重阳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今天是重阳佳节,当你登高、赏菊时,可曾想过这些问题?
重阳来源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登高节,民间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从东汉末年开始,重阳举行酒宴渐成风气;魏晋时期,更有了赏菊、饮菊花酒的时尚,诗人陶渊明的《九日闲居》前言可为佐证:“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醪”指酒,“九华”即九月的菊花。
唐宋两代,重阳已成为正式的民间节日,由于菊花是长寿的象征,无论男女还形成了“簪菊”之风。
明代时,皇宫上下要吃由“蓬饵”演变成的“花糕”,皇帝到万岁山(今称景山)或西苑的兔儿山、旋磨台登高。
清代时,皇帝多登御花园堆秀山,若在圆明园则登香山。在民间,人们艳羡菊花的多姿多彩和“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傲霜独立,艺菊成风,沿袭至今。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重阳节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重阳习俗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吃重阳糕。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赏菊花】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历来重阳节都有观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在古时重阳节又叫菊花节,人们认为菊花是长寿的象征,重阳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举行菊花大会、菊花展,全城的人都会出动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成为一种风尚。
【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因此,重阳节才一直保留着饮菊花酒的习俗。
九日所酿的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延年益寿的长命酒。菊花酒有清热解毒、明目祛风、平肝舒肺、益阴滋肾的药用价值。
宋人以菊花、茱萸泡酒,名茱萸为“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认为借此二物,可消“阳九之厄”。如今,山东地区仍有民间童谣言:“九月九,九重阳,菊花做酒满缸香”。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
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糙花糕”以粘些香菜叶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
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
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佩茱萸·簪菊花】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更好。
茱萸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
《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金秋黄花格外香。
又是一年重阳节,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别忘了陪伴家人,登高望远,吃糕赏菊,把酒话桑麻。
编辑:李晨琰
综合:新华社、正能量文摘
重阳节民俗知多少?秋高气爽,丹桂飘香,重阳节除了登高外,还有一些饮食习俗流传至今。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古人在重阳节前后几天 *** 的松糕称作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吃糍耙
吃糍耙,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又一食俗。糍耙分为软甜、硬咸两种。其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一沸即捞,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食用时,把芝麻炒熟,捣成细末,把糍耙团搓成条,揪成小块,拌上芝麻、白糖等。其味香甜适口,称为“软糍耙”(温食更佳)。硬糍耙又称“油糍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后不捣烂,放在案上搓成团,擀开后放些食盐和花椒粉做成“馅芯”,再卷条切片,再入油锅中炸制,成色金黄美观,咸麻香脆,回味无穷。
吃蟹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重阳节有吃蟹的习俗。中秋刚过,北方的蟹正是肥硕之时。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重阳时节捕捉的蟹最为上品,长得十分矫健,脂满膏肥,名扬天下。
重阳节·趁秋光正好 登高赏菊度佳节|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登高所见的清秋薄暮景色、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能邀挚友重阳节携酒登高而醉的心情……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的诗作中,道尽了自己在重阳节思念好友的惆怅心情,随着清秋的山色一同,氤氲在朦胧的黄昏里。
10月4日,在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象中,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就在国庆假期中到来了。就如同诗中所写的那样,登高、赏菊、品酒……数百年来,人们在这一日祭祀敬祖、登高祈福、赏秋游玩。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在演变中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是更大的数字,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因此,重阳节也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01
秋光正好 登高望远赏秋看晒秋
在古人的观念中,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九九归真,一元肇始,万象更新。重阳节最早源自天象崇拜。“‘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民俗专家刘孝昌这样解释重阳节的意义。虽说随着岁月变迁、时代变化,重阳节所代表的文化含义也发生着转变。但在当下,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佳节又重阳,仲秋时节秋光正好。没有深秋的寒冷萧瑟,也没有初秋时未褪的暑气,气温宜人,正是登高的好天气。在古代文人墨客的重阳诗作中,大多都会写到登高、赏菊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在古代民间就有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清,石涛,《王维诗意图》
“成都人历来有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但在成都的城区附近,几乎没有什么高山。所以不愿出远门的居民们,去老成都的城墙上走一走,也是不错的选择。”刘孝昌回忆,旧时重阳节的城墙可谓热闹非凡,卖凉粉的、卖锅盔的、卖素面的……几乎全成都的小摊贩们,都集中在城墙之上。
登高望远,其实也是为了一览秋光,重阳节是极好的赏秋时期。而对于忙碌的农家来说,这个时节也是“晒秋”的好日子。据悉,“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秋季是丰收的时节,而“晒秋”的出现,也蕴含着农家喜迎丰收的愉悦心情。
清,石涛,《重阳登高图》
02
众菊斗艳 品酒吃糕度佳节
“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说到秋日的代表性植物,那自然无法略过菊花。赏菊赋诗、咏菊饮酒……古来迁客骚人,在重阳节所做之事,也大多是这些。在中国古代的观念中,菊花象征长寿,又被文人们赞美为凌霜不屈的象征。
对于成都人来说,逛一逛每年重阳节前后举办的成都人民公园秋菊展览,也成为了度过节日的选择。“那个时候,老成都人可以说是倾城而出,去人民公园观赏菊花展,那是秋天的重头戏。”在展览举办期间,会展出上千种菊花,不管是品种还是数量都令人叹为观止。
《月曼清游图》之“重阳赏菊”
梅花之美,用双眼就能观赏。而菊花之味,则蕴含在酒香之中。菊花酒,被古人看作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重阳节,能饮一杯菊花酒,那是再美不过的事了。在古时,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讲的就是采菊酿酒。
有了饮,岂能无食。重阳节的食俗中,重阳糕最是应景了。据了解,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宋代吴自牧所著的《梦梁录·九月》中有载:“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飣,插小彩旗,各日重阳糕。”而在如今,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能称之为重阳糕。
当下,感恩敬老已成为了重阳节日的重要主题。但回望过去,人们在这一日祭祀敬祖、登高祈福、赏秋游玩……是男女老少都能全民参与的节日。趁着秋光正好,假日悠闲,不妨好好珍惜为数不多的秋日时光,尽情玩乐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 *** ,报料 *** :3386405712】
今日重阳,节日快乐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10月4日是农历九月初九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与国庆假期上演“喜相逢”
天文年历显示
21世纪这100年里
重阳、国庆“喜相逢”的情况
共发生19次
其中,之一次发生在2003年
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4日
最后一次发生在2098年
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3日
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登高节
自从唐代被定为正式的民间节日以来
已成为中华民族
尊老、敬老、助老传统的象征
自古以来
社会广泛形成
登高远眺、秋游观景
佩插茱萸、饮菊花酒
吃重阳糕等习俗
9月29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爱山街道衣裳街社区,“幸福邻里”志愿者和老年居民共同 *** 茱萸香囊。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从你出生起
长辈们把你视若珍宝
无论你在哪
他们都是你最温暖的港湾
今天
别忘了向所有的长辈们
大声说爱!
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文案|韦衍行 周静圆
设计|杜佰鸾
素材|新华社 记者:周润健
来源: 人民网
重阳节的“那些事儿”,你了解多少?视频 *** :胡彦竹
“重阳节有何习俗?”“重阳节何时成为正式节日?”“重阳节最早和最晚都在一年中的哪一天?”“为什么把老年节定在重阳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14日将迎来重阳佳节,当你登高、赏菊时,可曾想过这些问题?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说,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据研究,重阳登高源于山岳崇拜,宴饮源于庆贺丰收,所以自古以来,社会广泛形成登高远眺、秋游观景、吟咏骋怀、佩插茱萸、亲朋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
海报 *** :方金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奇数)之“极”,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月、日均属更大阳数,所以叫“重阳”或“重九”;又因“九”“久”谐音,古人认为这一天“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从东汉末年开始,重阳举行酒宴渐成风气;魏晋时期,更有了赏菊、饮菊花酒的时尚,诗人陶渊明的《九日闲居》前言可为佐证:“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醪”指酒,“九华”即九月的菊花。唐宋两代,重阳已成为正式的民间节日,由于菊花是长寿的象征,无论男女还形成了“簪菊”之风。明代时,皇宫上下要吃由“蓬饵”演变成的“花糕”,皇帝到万岁山(今称景山)或西苑的兔儿山、旋磨台登高。清代时,皇帝多登御花园堆秀山,若在圆明园则登香山。在民间,人们艳羡菊花的多姿多彩和“此花开尽更无花”的傲霜独立,艺菊成风,沿袭至今。
海报 *** :方金洋
重阳节源于农历九月初九,在公历中的日期并不固定。“对应公历,最早是10月1日(2033年),最晚是11月1日(1995年),但绝大部分都在公历10月份。”罗澍伟说。
自古以来,九月初九就被赋予了“长寿”的含义,因此重阳节也就慢慢有了老人节的含义。这一天,老年人要通过登高,饮菊酒等方式来祈祷长寿。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敬老节”。为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健康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重阳节为我国“老年节”。
罗澍伟说,今年是我国法定第九个“老年节”,全国多地都将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和重阳主题活动。随着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树立和各项爱老助老政策、措施的落实,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会进一步增强。(记者周润健)
今又重阳!这些小知识请查收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欢聚庆贺
祈福家中老人健康长寿
重阳节为什么又叫“老人节”?
它有哪些习俗和传统美食?
一
重阳节为何是“老人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九”为更大的阳数
九月初九,两“九”相重
所以叫“重阳”或“重九”
“九”和“久”同音
九月初九就被赋予“长寿”寓意
重阳节慢慢有了“老人节”的含义
二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还有很多名字
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
每个名字都对应一种节庆习俗
【登高远眺】
据研究,“重阳登高”这一习俗
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老人们也会在重阳节当天
通过登高来强身健体、祈福长寿
【重阳赏菊】
我国在魏晋时期便有“重阳赏菊”的风尚
陶渊明在《九日闲居》中写到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其中“九华”就是九月的菊花
【配插茱萸】
古人有两种佩插茱萸的方式
一种是用红布做个小口袋
将茱萸放进去
再把口袋像香囊一样挂在身上
另一种是把茱萸当做簪子
插在束起的头发上
王维就有诗言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
重阳节有哪些传统美味?
【重阳糕】
俗语有“九月九,食蓬饵”
“蓬饵”便是重阳糕的前身
*** 一块松软香甜的重阳糕
要经过十余道传统工序
“糕”和“高”同音
有步步登高的美好寓意
【羊肉面】
光洁细长的面条寓意长寿
加上“羊”与“阳”同音
这碗营养丰富而祝福满满的羊肉面
是为老人御寒滋补的不二之选
【菊花酒】
用菊花入酒
味道清香,口感柔顺
适宜老年人饮用
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节祈福的“吉祥酒”
综合:央视三农微信公众号、央视财经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