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油是反式脂肪酸吗,黄油是反式脂肪酸做的吗-问答-

黄油是反式脂肪酸吗,黄油是反式脂肪酸做的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35 0
危害健康的“隐形油”,怎么才能识破它?

巧克力、冰淇淋、夹心饼干、薯条、方便面、蛋黄派、奶茶......

这些让你“爱不释嘴”的美食里却隐藏着一个“幕后黑手”——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哪儿来的?

反式脂肪酸有“两派”:

无害天然派: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比如牛、羊)的脂肪组织、乳和乳制品中,本身含量非常少<1>,吃一些对身体几乎没啥影响;

黑手人造派:人造的,对人体没啥好处。

反式脂肪酸,在生活中稍不留神,就会吃进去。

黑手派反式脂肪酸有两种来源:

“氢化植物油”

植物油在加压和催化剂作用下加氢硬化,简称氢化,这样食物就会更加酥脆,既好吃又好保存。

但是,在这个处理过程中,“黑手”反式脂肪酸就出现了:植物油中一部分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改变了,从自然构架的顺式转变成了反式。

所有含有“氢化油”的食品都含有反式脂肪酸,比如: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咖啡伴侣等。

高温油炸食物

比如:高温煎炸、煎炸用油重复多次使用都会产生反式脂肪酸,煎炸用油重复使用的次数越多,反式脂肪酸就越多<2>。

如何识别黑手派反式脂肪酸?

1 看食品配料表,千万别被0给迷惑了

看到营养成分表上标注的反式脂肪酸为0时,别激动!

0并不代表没有。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反式脂肪酸含量≤0.3克/100克时就可以标注为0<3>。

食品配料表中显示以下成分,都表示有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要警惕!

2 看烹调方式,油炸需警惕!

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不仅包括经过高温油炸的食物如炸年糕、炸鸡等,还包括那些用老油反复油炸的食物,比如油条、炸串等。

过度油炸不仅会生成反式脂肪酸,还可能会产生二类致癌物(经动物实验可能致癌)——丙烯酰胺<4>。

所以,知妹建议大家尽量减少食用快餐、烘焙食品、油炸食品等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

人造黑手派反式脂肪酸,是怎么伤害你的?

反式脂肪酸进入人体后,会攻击机体之一道防线——细胞膜。

因为人体细胞膜中75%的物质是脂肪,所以反式脂肪酸可以溶到细胞膜中,但它会改变正常细胞的平滑度和硬度,阻碍营养物质透过细胞膜,

人体就会因缺乏营养和能量而感到疲劳<5>。

另外反式脂肪酸会增加体内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水平<6>,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的含量,过量摄入还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发生的风险。

如何加速代谢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虽然恶名远扬,但其实它和天然派一样,可以通过正常的脂质代谢途径进入人体<7>,所以其实它也可以作为能源为人体提供能量。

知妹也有控制不住的时候,明白奶茶、蛋糕、炸鸡的危害,却难以抵挡诱惑。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它对人体的贡献远不能抵过它对人体的伤害。

停止进食后,组织中反式脂肪酸的代谢通常需要4~8周<2>,这段时间它就在你的体内为非作歹。

还好反式脂肪酸并非代谢不掉,还是可以补救的。

*** 就是:

运!动!

与其躺着后悔,不如去把它加速代谢掉,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一周3-4次慢跑或快走,每次40~60分钟,让自己的新陈代谢水平up! up!

总之,一时快乐会有长远风险,莫等到身体报警了再后悔。

还是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

少 *** 制食品、油炸食品、高甜食品,身体平安运转才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根基。

特约作者 王心诗 中级营养师

审稿专家 张新胜 中国人民 *** 总医院301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孙艳艳.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食品安全导刊,2016,No.159(36):85.

<2>张坚.膳食反式脂肪酸研究进展及安全管理.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v.23(03):282-286.

<3> 《GB28050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4>戚岱莎,李舒雲,张清. 石榴皮醇提物对薯条深度油炸过程中煎炸油氧化稳定性及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 食品科学:1-11.

<5>徐丽.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科技信息,2010,No.345(25):29.

<6>Brouwer IA, Wanders AJ, Katan MB. Effect of animal and industrial trans-fatty acids on HDL and LDL cholesterol levels in humans-a quantitative review . PLoS One, 2010, 5(3): e9434.

<7>董新伟. 反式脂肪酸的膳食分布和安全评价(1)分布和代谢. 中国食品学报,2004,(03):83-90.

(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原创 知妹 腾讯医典她知)

经常逛超市,这3种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不仅要少买还要少吃

零食小吃,很多人都喜欢,无论对于成人还是小孩的诱惑力都很大,尤其是宝妈身份级别的,更是严格要求自家小孩少吃零食。但从今天开始大家也可以换个思路,从挑选健康的零食开始,解馋又营养。

对于经常逛超市的人,首先你要做的是远离这3种含有反式脂肪酸的美味,更好不买为宜。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坏脂肪”,它在纯天然食品中几乎很少,常出现在加工后的食品当中,尤其是食品厂家为了降低食品变质、口感差、便于保存等。

采用“把液态油脂转变成可以涂抹的半固态脂类)的加工方式,其中的反式脂肪酸虽然可以起到更加酥脆的效果,但危害有目共睹。

经过医学研究证实,如果摄入较多的反式脂肪酸,很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增加血栓的形成。对于男性而言,还有可能会影响自身荷尔蒙的分泌,对 *** 产生负面影响。

对反式脂肪酸有个初步印象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哪些零食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甜点、糕点:

这样的美食常被人们当作早餐或加餐的食物,单不说它本身就不建议大家经常吃或过量吃,因其含有较高的脂肪与热量,还有反式脂肪酸的危险。要想更好地分辨,建议大家在购买零食时,仔细查看后面的配料表成分,如果看到人造奶油、人造黄油,要警惕反式脂肪酸,更好不买为宜。

如果偶尔想要解馋,更建议大家购买含天然奶油的蛋糕,少吃一点,则相应地通过运动消耗即可。

饼干:

很多饼干中有夹心,其中夹心可能会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成分,同样会对心脑血管健康不利,大家在购买时需仔细查看配料表成分。还有肥胖、需要减肥的群体,因饼干是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还需少吃或不吃为宜。

油炸食品:

众所周知,油炸食品美味却不健康。其实,不光如此,在任何食物经过油炸时,都需要大量的植物油,而油脂受到热分解之后,不停暴露在高温之下,不仅会食物本身的品质变差,还可能形成反式脂肪酸,且加热温度越高,可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也就会越高。

这类食品往往需要大家少吃或不吃,相比于油炸食品,原味食材才会更健康。

人造黄油就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危害健康?

网传消息截图

近日,网上热传“人造黄油危害人体健康”的消息,消息称:人造黄油就是“反式脂肪酸”,凡是你想到的美味都一定离不开人造黄油,哪怕一丁点的反式脂肪酸都是有害的。2018年美国禁止使用人造黄油,联合国卫生组织也在2018发出5年内在全球停止使用人造黄油的报告。然而,国内食品加工业对此没有任何反应,各类含有人造黄油的食品仍然大行其道,如日中天。

这是真的吗?

网传消息截图

首先,我们要明确人造黄油并不等于“反式脂肪酸”。

网传消息截图

《GB1519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油脂制品》介绍:人造黄油是指以食用动、植物油脂及氢化、分提、酯交换油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油脂的混合物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水和其他辅料、经乳化、急冷或不经急冷捏合而制成的具有类似天然奶油特色的可塑性或流动性的食用油脂制品。

人造黄油解释截图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问答(修订版)解释,反式脂肪酸是油脂加工中产生的含1个或1个以上非共轭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和,不包括天然反式脂肪酸。在食品配料中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时,应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科学原理一点通辟谣,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人造黄油不等于反式脂肪酸。

人造黄油只是反式脂肪酸的来源之一。

其次,脱离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饮食参考文章科普: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只要不多吃,对健康的风险是可控的,关键是要控制量。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指出:顺式脂肪也好,反式脂肪也好,都是脂肪,不能因为反式脂肪容易沉积就无视顺式脂肪对血脂的贡献,控制脂肪摄入的总量才是正确之道。要锻炼身体,健康生活,这才能保证体内脂肪的平衡。

再次,国内食品加工业对反式脂肪酸并非网传的“无动于衷”。

据中央 *** 门户网站《卫生部:专家解读反式脂肪酸管理及相关科学知识》文章介绍,我国 *** 一直在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和平衡膳食,以减少总脂肪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我国食品工业界也在不断改进油脂和食品生产工艺,减少反式脂肪酸的产生和使用。

*** 网站截图

2012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曾对中国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指出,我国居民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为0.16%,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

康巴什区市场监管曾提醒:消费者应当在正确认识反式脂肪酸与健康的关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食品,正确的认识食品营养标签,强化消费前阅读营养标签的习惯。

*** 辟谣举报平台提醒:

广大网民应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信谣、不传谣,请以官方权威发布为准,发现谣言及时举报,对于来源不明的 *** 信息要保持审慎、客观态度,不发布未经证实的信息,发现 *** 谣传积极举报,共同维护健康的 *** 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制止 *** 谣言的蔓延。

来源:东南网《 *** 辟谣举报平台》 林锦星

外国人常吃的“黄油”,到底是什么油?为啥中国很少生产?

很多吃货在接触“黄油”之前,往往很难从名字上,去获取更多的信息。

尤其是对西餐烘焙不太了解的人,常将其误以为是“加在轴承中”的润滑脂(也俗称黄油)——这玩意儿也能抹面包吃?

说笑归说笑,抹轴承的黄油,是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的,而夹在面包里的黄油,则是在牛奶中提取的固体。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黄油并不是油,而是一种“固态油脂”,其口感细腻滑润,奶香味十足脂肪含量更是高达80%以上,剩下的就是水分、胆固醇、蛋白质维生素等各类物质。

说直白一些,黄油就是“牛奶中的脂肪”。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质,无论“是否含盐”,一般情况下,都很少有人会直接拿来食用,而是在烘焙品的起酥、菜肴的烤制、佐味上,让其大放异彩。

例如面包、汉堡、三明治中的夹心,牛排的煎制,甚至炒鸡蛋时都可以用到它。

动物黄油与植物黄油

正常情况下,从牛奶中提取出的黄油,可以称之为“动物黄油”,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植物黄油”

它是用人工香料模仿黄油的味道,再加入到“部分氢化后的植物油”中,味道与动物黄油几乎无二,但口感略差一些,故此又被称为“人造奶油”、“人造黄油”等。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油在经过氢化后,会产生“反式脂肪酸”,若是摄入过多,会对心血管造成一定影响,这也是老生常谈的论调。

对于这种说法,也有人用“抛开剂量谈毒量都是耍流氓”来反驳,因为在许多普通规格的烘焙店中,为了节省成本,通常都会以“植物黄油”为主。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到这里,很多吃货嘴里的“羊角包”似乎不香了。

但各位也要明白一点:不管植物也好,动物也罢,无论哪一种黄油,都属于高热量食物,所以为了身体健康,在摄取上都不应过于饱和,一定要量力而食。

如何挑选优质黄油

虽然中国在内蒙、新疆有牧区,但因为气候干、沙漠化的原因,牛奶价格并不便宜,再加上其它地区的饮食习惯,迄今为止,黄油也未能在国内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

所以国产黄油中,“植物黄油”的占比非常大,而“动物黄油”的来源,大都依靠从国外(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进口。

虽然每个国家的 *** 工艺不一样,含水量、打发过程、发酵与否都会对其口感造成影响。

虽然有浓郁、有清淡、甚至还有些许“膻味”的,但无论如何,只要奶香味明显,那它的“优质”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当然了,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式,秉承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理念,大品牌、高价格的黄油往往更值得信任——纵然这算不上更佳选购方式,但却是最令人放心的。

小知识

上面提到的“反式脂肪酸”,无论动物黄油、还是植物黄油中,都含有这种物质。

只不过前者是“天然反式脂肪酸”,而后者是“人造反式脂肪酸”,所含成分也不一样。

但还是那句话,无论是哪一种,都应该管好馋虫,食用有度哦。

·END·

本文由@轻肥食谱原创,专注美食多年,欢迎关注,带给您更多精彩。

黄油品类正在细分,国内也要争夺“这口油”


随着乳制品消费多元化、烘焙和西餐的快速发展,黄油等深加工乳制品不断兴起,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不过国内虽然对黄油的需求有所增长,但是目前还是主要依赖进口,自产黄油还难以满足消费需求。


对于黄油这类具备发展潜力的乳制品品类,国内乳企业尤其是乳企自然不会错失这一市场,正在逐步加码布局。就当下的黄油产品而言,品类已经开始进一步细分,不仅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也为企业布局提供更多的机会。


黄油需求增长


随着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对于乳制品的选择、消费更加多元化,不再仅仅局限于饮用牛奶、酸奶等产品,食用奶酪、黄油等乳制品的频率也在增加。


再加上现如今的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营养性已经具备广泛认知,伴随着“吃奶”教育的不断深入,还有烘焙、西餐等餐饮领域的快速发展,都进一步推动了奶酪、黄油、奶油等深加工乳制品的兴起。


黄油作为烘焙、西餐中必不可少的乳制品之一,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全球黄油产量自2016年逐年升高,2020年产量为1120.7万吨,同比2019年增长4.5%,增加率也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从烘焙市场来看,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带动了家庭烘焙的快速增长,各种烘焙食材销量明显增加。《2020中国烘焙乳品消费白皮书》也显示,在过去5年内我国整体黄油市场呈现双位数增长。从西餐市场来看,近些年来西餐不断普及,黄油已经在国人的心中站稳了脚跟,无论是做西点还是西餐都缺少不了黄油的身影。


2018年底,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做强做优乳制品加工业,提高乳制品竞争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低温乳制品,支持和引导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生产。”


可以说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之下,黄油消费需求已经开始增长,消费认知也在不断增加。


主要依赖进口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黄油产量为1120.7万吨,同比增长4.5%。全球黄油消费量为1165.7万吨,同比增长4.8%。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黄油表观需求量为19.5万吨,同比增长14.7%。


不过虽然国内对黄油的需求量显著增加,但是国内黄油产量却比较少,主要依赖进口。2020年中国黄油进口数量为8.6万吨,同比增长38.7%。


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报告显示,国内黄油产地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且以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相对来说并不发达,拥有大型生产线的企业较少,这也造成黄油产量较小,不得不依赖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我国黄油进口主要来自欧洲、大洋洲。2020年我国黄油进口主要来源于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其中占比更大的是新西兰,进口量为6.68万吨、占全国进口量的78.1%,第二是法国,进口量为5633吨、占全国进口量的6.6%。


另外从国内市场上所销售的黄油品牌中也可以看出,进口品牌较多。在 *** 电商平台搜索“黄油”时,有总统、安佳、爱乐薇、百钻、瑞慕、欧德堡等进口品牌,而且进口黄油的销售量和认可度也颇高。


国产品牌发力


虽然进口品牌黄油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但是对于快速发展的黄油市场来说,国内企业自然不会错失机会,也都在纷纷加码布局这一市场。目前市场上的国产黄油品牌已经包括蒙牛、伊利、妙可蓝多、中粮、南侨等。


伊利在2020年11月发布了环球臻选系列,前身为牧恩品牌。今年3月宣布全面升级位于新西兰西海岸的Westland霍基蒂卡工厂,大幅提升旗下优质草饲黄油品牌Westgold(牧恩)的产量,目标年产能达到4.2万吨,产能规模实现翻倍。


蒙牛在2020年进一步加深了与Arla的合作,共同打造爱氏晨曦品牌,而双方的合资公司除了涵盖奶酪产品线之外,还包括专业黄油品牌乐派克Lurpak。


南侨食品主要从事烘焙油脂相关制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国内主要分为人造奶油、起酥油、黄油。好利来、八十五度食品、达利食品等都是南侨食品的大客户,为他们提供烘焙领域的上游支持。


实际上,乳企对于餐饮市场十分关注,黄油这类专业乳品在餐饮市场的消费增长不可小觑。在液态奶销量增长放缓之际,寻找新的突破口也是众多乳企都在做的事,这对于丰富产品线、拓展业务领域、探寻新的利润增长点都有帮助。


黄油产品细分升级


目前市场上以植物黄油、动物黄油为主,不过动物黄油中也细分出了其他品类,比如有盐、无盐、有机、草饲等不同的黄油品类。


植物黄油是植物油脂经过氢化反应后调香制成,脂肪含量低、保质期长、稳定性高但是有摄入反式脂肪酸的风险存在。而且植物黄油的价格比动物黄油更低一些,比如轻牧植物黄油500g售价10.8元、百钻植物黄油500g售价9.8元、鲜恩滋植物黄油500g售价7.8元,总统淡味动物油500g售价55元、安佳动物黄油454g售价47元、蒙牛爱氏晨曦动物黄油400g售价35元。


不过针对反式脂肪酸这个问题,不少植物黄油品牌都打出了“0反式脂肪酸”的口号,升级产品的同时也减少了消费者的顾虑。


动物黄油是使用牛奶加工出来的一种固态油脂,营养丰富但是脂肪含量较高。不过在动物黄油的配料中基本上只有稀奶油,比如安佳淡味黄油配料表为巴氏杀菌稀奶油、奶油和水,总统淡味黄油配料表为巴氏杀菌稀奶油、发酵菌种等,百钻黄油配料为巴氏杀菌稀奶油、发酵菌种等。


无盐黄油更好地保留了动物黄油的原味,而且盐分更少。有机黄油和草饲黄油则是分别使用有机纯牛奶和草饲牛奶提炼,进一步提升了动物黄油的品质。


无论是植物黄油还是动物黄油,都在针对消费需求做出改变,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健康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能够为企业布局黄油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添加剂最多的5种面包,千万别买

现今,

面包作为早餐或者日常点心,

都很受大家的欢迎,

但面包虽然诱人,

健康隐患却很多。

因为并不是每种面包都适合作为日常饮食,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学学吧!

01

面包,也分三六九等

面包从口感上可以简单的分为:软式面包和硬式面包。

1、软式面包

我们常吃的一般都是软式面包(可以简单理解为内馅香甜,外皮酥软的“软面包”),主要是以高筋粉为原料 *** 而成,口感松软、奶味浓郁、组织细腻。

虽然好吃,但是不利影响也很多,比如:

采用的面粉(高筋面粉)过于精细

糖含量过多

油含量过多

......

软面包之所以吃起来柔软香甜,是因为加了大量的砂糖,黄油等。有的商家为了节约这些辅料的成本,直接添加甜蜜素,奶精,人造蛋液和人造黄油等 *** 面包,还有的商家在面包中加了面包改良剂等添加剂,甜面包的价格高低不等,越是价格低的用的添加剂越多,所以价格高一点的相对好一些。

2、硬式面包

硬面包一般是指欧式面包,欧洲人喜欢把面包当主食,硬面包的配料很简单,一般只有小麦粉,水,盐和糖,硬面包的烘焙过程比较重要,由于配方简单,所以工艺要求严格一些。

中国人大多数不喜欢硬面包的口感,硬邦邦的而且没有甜味和奶香味,其实硬面包更注重的是麦香味,虽然刚吃上一口觉得不那么好吃,但是越嚼越香,少油少糖更健康。正是因为,硬式面包配料少,及少油、少糖等特质,因此会比软式面包更加健康一些。所以建议大家,选购面包时,更好是挑硬不挑软哦~简单地把,面包分为“软式”和“硬式”,可能还是有很多人不了解,那小编就针对大家常买的面包做个分析,这样大家就会更清楚啦!

02

不推荐购买的面包

1、丹麦面包

如:各种牛角面包、手撕包、可颂、各类酥包等。这类面包口感酥香柔软,非常美味,但所采用的原料,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和热量,还可能含有对心血管健康非常不利的“反式脂肪酸”。

2、花色面包

如:各种巧克力包、抹茶包、火腿包、各类水果罐头面包等。这类面包为了增加口感,常常是高油高糖,甚至添加大量面粉改良剂、香料等配料或添加剂。

3、人造奶油面包

为了让口感更香,造型更坚挺,面包中的油脂必不可少。但是人造黄油/奶油面包,其中含有反式脂肪,会诱发肥胖,危害心脏、血管健康。

4、特别松软的面包

这类面包体积很大,重量很轻,用手一捏能攒成小团。这往往添加了大量的面包改良剂,长期吃会发胖,还可能危害心脏、血管。

5、假的肉松面包

松软的面包中包裹着厚厚的肉松,吃起来既有面包的香甜,又有肉松的鲜香,很多人就认为肉松面包比其他面包要营养得多。

但事实并非如此,肉松一般使用猪肉、牛肉、鸡肉等肉类制成,一斤鲜肉最多能出3两肉松,可见真正的肉松价格并不便宜,而很多肉松面包裹着的肉松不少,价格却只要几元。可想而知,这样的肉松面包中的肉松饼并不是真正的肉松。很多烘焙店为了节约成本,会用“肉松粉”来代替肉松,别看只有一字之差,价格却又有天壤之别。通常这种“肉松粉”中所含的肉是很少的,而是添加了植物纤维(如大豆),不过为了增加“肉松粉”的“肉香味”,会添加一些香精、色素等,不管吃起来还是看起来都更像肉松,但吃多了对身体没有好处。

所以在购买肉松面包时,太便宜的就不要购买了。除此之外,保质期过长(高达1个月以上)的面包也要少买。因为面包作为一种水分、糖和脂肪的含量都不少的食物,很容易滋生细菌,为了延长面包的保质期,厂商们就需要在预包装面包中添加大量防腐剂。虽然只要是在国家规定的剂量内使用防腐剂,并不用担心安全性,但是多吃无益。

03

推荐购买的面包

1、质地硬、口味淡的面包

如:大列巴、法棍等。这类面包原料简单、添加剂或改良剂较少,热量也较低,因此相比于其他的花式面包更加健康。

2、全麦面包

如:全麦吐司、黑麦吐司、粗纤面包等。就是用没有去掉外面麸皮和麦胚的全麦面粉 *** 的面包。

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丰富,有利于促进肠道健康、预防肥胖,而且生糖指数低,是比较好的主食来源。

如何辨别真假全麦面包?

不过购买全麦面包一定要注意避坑,因为有很多「假全麦面包」。为了避免把全麦面包吃成智商税,在购买时需掌握正确的辨别技巧。

1、检查面包外观

颜色呈褐色、组织干燥而粗糙是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全麦面包切片后,颗粒清晰,还能看到里面夹杂的点点麸皮。

2、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

根据我国现行相关规定,添加量越大的原材料,在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如果全麦粉写在最前面,说明这款面包中全麦含量是较高的。若是小麦粉排之一位,全麦粉在后面,这款面包就是“假全麦”无疑了。如果配料表中连“全麦”二字的影子都没有,那么恭喜你,可以放下手中的钱包了。

某全麦品牌配料表:全麦粉排之一,且明确标注添加量

严格意义上来说,用全麦粉做的面包才叫全麦面包,但它成本高,口感粗糙,很多人不爱吃。所以,不少商家会用「小麦粉」加「麸皮」为主料,其中掺点全麦粉意思一下,虽然降低了商家成本,也能照顾客人的口感,但是这样的全麦面包,就不够健康了。只有由100%全麦粉 *** 的全麦面包,才是最健康的。因此,大家下次买全麦面包前,记得多看一眼配料表,或者问一下店员,确定全麦比例后再购买。

减肥中的朋友还需格外留心下营养成分表:脂肪和钠越低越好,膳食纤维越高越好。如果面包里还添加了糖、人造奶油之类的成分,导致总体热量偏高,全麦也于事无补。

3、检测面包弹性

真正的全麦面包,恢复力较差,质地干硬、缺乏弹性。如果用手指按压面包,面包Q弹蓬松,很快回复原样,大概率是假全麦。

4、警惕廉价“全麦面包”

除却口感体验差,100%全麦面包难以推广的另一个原因是 *** 成本较高。由于全麦粉易变质, *** 周期长,从成本上来说,全麦粉比小麦粉贵50%,市场价也是普通小麦面包的二倍之多。当遇到店家抛售的“低价全麦面包”时,就要留个心眼了。

5、试吃面包口感

高含量全麦面包咬下去后,可以品尝到细碎的颗粒感。也有厂家为了兼顾消费者的味蕾,在全麦面包中加入面粉、黄油等配料中和原本的苦涩口感。号称既“减肥又美味”的全麦面包,是不存在的。

虽然健康的面包,口味可能稍差一点,但是面包作为我们日常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还是要谨慎选择啊!如果实在嘴馋,以全麦为主,花式面包为辅的吃法,也是可以哒~

怎么识别零食中的反式脂肪酸?孩子还能吃吗?

昨天,我又因给孩子吃零食这事儿,跟我妈大吵了一架。

作为一个吃货,我是非常支持给孩子吃零食的,薯条、饼干、冰淇淋……想吃就吃点,毕竟“没有零食光吃饭,人生乐趣少一半”。

但是在我妈看来,这些零食就等于垃圾食品,给孩子吃这些垃圾食品,你还是不是亲妈?

我不服气,于是特地去请教了营养专家贾梅老师

贾老师说,在我们平时吃的很多零食里,都藏着一种让世卫组织想彻底拉黑的“坏成分”——反式脂肪酸

图片来源:世卫组织官方截图

不要小看这个坏成分,经常吃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很可能让孩子“变笨”!

下面就让贾梅老师,好好跟大家说说「反式脂肪酸」这个坏家伙。

01反式脂肪酸有哪些危害?

反式脂肪酸是在食物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弊无利的脂肪酸,主要是植物油在精炼或反复煎炸的过程当中,产生的化学结构式(在反式脂肪酸中,双键碳原子链接的2个氢原子不在一个平面上)。

长期食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会对心脏和血管系统健康产生危害。

有研究证实,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密切相关,另外,随着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增多,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逐渐增加。

  • 儿童长期摄入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很容易引起肥胖,甚至影响生长发育。此外,长期摄入反式脂肪酸,还会影响儿童对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对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功能发育不利!
  • 怀孕或哺乳期的妇女,过多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心血管健康,也会对胎儿或婴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为有研究发现,胎儿或婴儿可以通过胎盘或乳汁被动摄入反式脂肪酸,从而可能会影响胎儿和婴儿的生长发育。

02怎么识别零食中的反式脂肪酸?

最直接的 *** 就是看包装上的配料表

比如配料表中如果有氢化植物油、代可可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物奶油、人造酥油等,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03那么,孩子还能吃吗?

先说结论,可以吃,但要适量。

抛开剂量谈危害,无异于“耍流氓”,虽然反式脂肪酸对身体有诸多危害,但也要考虑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也指出,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每日总能量的1%。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 TFA:反式脂肪酸 UL:可耐受更高摄入量 E:能量

目前建议成人每天摄入反式脂肪酸不应超过2.2克。孩子能少吃就少吃,如果偶尔吃一两次也不必要过度担忧,因为反式脂肪酸在体内会经过自然代谢分解。

另外,中国 *** 卫生主管部门已经明确规定,食物配料中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植物油脂时,必须明确标出,也就是在食物营养成分表的脂肪栏目下标识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值得注意的是,“0反式脂肪酸”,不代表不含反式脂肪酸,而是说其含量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内。这类食物可以放心购买、食用,但更好还是是少吃。

04哪些常见零食富含反式脂肪酸?

一般来说,口感很香、脆、滑的多油食物就可能使用了部分氢化植物油,所有含有“氢化油”或者使用“氢化油”油炸过的食品,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如人造黄油,人造奶油、西式糕点、薯片、炸薯条、珍珠奶茶等,这类零食建议少给孩子吃。可以用新鲜的水果、牛奶等代替零食。


不过呢,没有零食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我们没法剥夺孩子吃零食的权利,但也不能一味放纵。

家长们做到膳食平衡,让零食不影响三餐,给挑选健康零食,才能让孩子快乐健康两不误。

如果想看「挑选健康零食的小妙招」,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告诉我~

觉得今天文章不错,记得“点赞+转发”,分享给家人或朋友哦!

“反式脂肪酸”到底能不能吃?医生:一分钟学会看配料表

记者 韩虹丽 通讯员 张璐

很多家长都听说过“反式脂肪酸”这个名词,也模模糊糊的知道反式脂肪酸对身体多少有些影响,但反式脂肪酸到底是什么东东?对人体有什么样的影响?哪些食物中含有反式脂肪酸?……

先来认识反式脂肪酸

食物中的脂类99%为脂肪酸甘油酯,此外还含有少量磷脂和固醇类物质。脂肪酸按其饱和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按脂肪酸空间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顺式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acidsTFA)是一类含有反式双键的非共轭不饱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反复烹炸的植物油、反刍动物的脂肪组织及乳汁。

“其中,氢化植物油是反式脂肪酸最主要的来源。”济南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主任李玲说,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植物油在加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加氢硬化,从液态不饱和脂肪酸变成固态或半固态的饱和脂肪酸。但在处理过程中,植物油中一部分不饱和脂肪酸从天然构架顺式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了反式不饱和脂肪酸。氢化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量因加工工艺不同有很 *** 动,一般占油脂含量的8%~70%。

日常食用的很多加工食品中存在含量不等的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配料中存在的和加工过程吸附的油脂。“一些焙烤和油炸食品如油饼、炸鸡、炸薯条等,以及人造奶酪、人造奶油、冰淇淋、糖果、咖啡伴侣、代可可脂等食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可能较高,其中有很大部分是加工时使用了部分氢化油脂所致,也有的是加工过程中由于热作用产生的,其反式脂肪酸含量随氢化油用量和饱和度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李玲说。

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是不是就没有反式脂肪酸了?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反式脂肪酸摄人可影响多种人体细胞的功能,包括肝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所造成的机体代谢损伤主要有胰岛素抵抗、内皮功能损伤、脂肪代谢分布异常、炎症反应等。主要和心血管代谢及代谢综合征相关。

反式脂肪酸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零食类食品中的应用较为普遍,超市里常见的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还有不少,如孩子爱吃的奶油蛋糕、奶油冰激凌、代可可脂巧克力、乳饮料、奶茶、蛋黄派等这些零食。“家长在为儿童挑选食品时要学会看配料表。原料在配料表上的名称都是反式脂肪酸的“别名”,并且排名越靠前,反式脂肪的含量也可能越高。”李玲说,

例如:部分氢化植物油(包括部分氢化棕榈油、大豆油等)、氢化植物油、精炼植物油、起酥油、植物起酥油、高级酥油、液态酥油、植物奶油、植物脂肪、代可可脂、人造奶油、人造黄油等。

反式脂肪酸可以说在很多加工食品中都无处不在,但为什么我们在查看食品包装标签里的营养成分时,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均为“0”呢?

李玲表示,事实上此标示并不是说明食品中不存在反式脂肪酸,而是因为国家卫生部2007年12月颁布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中,明确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小于等于0.3g/100g时,可表示为'0'”。

所以,家长拿面包、蛋糕、冰激凌、薯片等食物进行判断是否含有反式脂肪酸时,不应只盯着营养成分表中“反式脂肪酸”一项是否为“0”,而是应该看食品标签中的配料表是否含有“氢化油”、“植脂末”、“人造奶油”等字样,但凡食品中含有这些物质,就说明食品本身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

1.饼干类

2.咖啡类

3.糕点类

4.糖、巧克力类

5.零食类

6.奶制品类

7.调料类

(图片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外国人经常吃的“黄油”,是什么做的?为啥在中国产量不高?

黄油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很少能见到,尤其是对老一辈的人来说,这种“洋玩意”大多是听说过,没见过,更没吃过,很多人好奇“黄油”到底是什么做的?为啥在中国这么“稀少”呢?

其实这和传统的饮食习惯有关系,中国从古至今大规模的牧场都在边塞地区,牛羊肉、牛奶等并不是大多数人的主要食物,至今中国人摄入牛奶的均量还是偏低的。

而通过牛奶、羊奶等二次加工的黄油、奶酪等乳制品更是市场比较窄,受众小,产量肯定是不高的。

黄油到底是什么呢?

黄油其实就是从牛奶中所提取出来的脂肪,其中牛奶脂肪占80%,水占15%,牛奶固体占5%,是一种固态油脂,色泽浅黄,口感润滑细腻,奶香味特别浓郁,更直白的来说,黄油其实就是牛奶中的脂肪。

黄油可用于烹饪西式糕点和西餐,煎牛排时加入黄油,能让牛排的味道更馥郁,做糕点时加入黄油,除了能让糕点的味道更香甜,还有开酥的作用,在西式烘焙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黄油的种类

目前根据原料不同,黄油可分为动物黄油和植物黄油。

1、动物黄油

动物黄油是指从牛奶中提取出来的黄油,在凝固状态下,奶香味很淡,随着黄油加热后逐渐融化,奶香味越来越浓郁,直至由固体融化成黄色的液体,奶香味达到更佳。

2、植物黄油

植物黄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假黄油”,也就是植物油经过部分氢化之后,加入一些食用香精等,从而模仿了黄油的形态和香味,味道闻起来与动物奶油几乎无异,但口感上略微有差别,但对动物黄油不太了解的人来说,仅凭形体和味道几乎分别不出来,但成本要比动物黄油低多了。

植物油经过氢化后可能产生“人造反式脂肪酸”比较多,偶尔吃一两次没有太大的问题,但经常食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买甜品时会在意其使用的是动物黄油还是物质黄油。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动物黄油还是植物黄油,热量都比较高,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摄入量。

另外黄油还分为无盐黄油和含盐黄油,通常无盐黄油适用于糕点、甜品,味道会更香甜,而含盐黄油则可以直接吃,通常可以抹在面包上、三明治上等,丰富食物的味道。

为什么中国人不爱吃黄油

中国人不爱吃黄油的原因有三:

其一是不适合,我国的烹饪 *** 大多属于高温烹饪,像炸、煎、煸、炒、熘等,而黄油更佳的加热方式是隔水加热融化,不能加热过度,如果用炸、炒、煸等方式烹饪,很容易糊掉、发苦发黑。

其二是需求不大,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不论蔬菜、粮食还是香料都比较丰富,而且中国人擅长烹饪,对各类调料的运用更是出神入化,不管是咸甜口都不需要再加入黄油来增加香味。还有黄油的奶香味非常浓郁,在烹饪中餐时加入会画蛇添足,想象一下,鱼香肉丝中有一股奶香味,炸酱面透着奶香味,怎么看都不搭呢,并且有点黑暗料理的意思。

其三是有替代品,黄油在西式糕点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传统中式糕点中也有属于自己的“开酥神器”,那就是猪油,猪油不仅在中式糕点的作用很大,也适用于各种中式烹饪中,从此看来,猪油比黄油的适用范围更大,人们更习惯用猪油。

目前在我国的新疆和内蒙古,有牛奶生产基地,但对国人对黄油的需求量不大,因此动物黄油的产业链并没形成规模,反而是植物黄油在国产黄油中占的比重比较大,动物奶油通常是依靠进口,像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是主要进口国。

每个国家因为生产工艺不同,黄油的含水量、打发过程等情况也不同,而奶香味的浓郁和口感也有差异。想要买到优质的黄油,最直接粗暴的方式就是看价格,毕竟一分价格一分货,经济情况允许的话,更好买贵一些的,即使这不是更佳的方式,但却是比较放心的。

——老井说——

总的来说,黄油作为近些年舶来品,国人对它的热情还不是很高,也许会偶尔买来尝一尝,但因为种种原因,除了一些西式甜点、烘焙店等常用外,寻常人家几乎不会长期购买食用,而且黄油的热量很高,总体上来说还是脂肪,也要注意适量食用。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喜欢专注吃喝玩乐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谱和美食趣闻,关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黄油是反式脂肪酸吗,黄油是反式脂肪酸做的吗-第1张图片-

#秋日生活打卡季#

反式脂肪到底是什么?有危害!这4种食物,在生活中要少吃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反式脂肪这个词,但是不知道反式脂肪是什么。也听说过反式脂肪有害身体健康,但是不知道哪些食物中有较多的反式脂肪。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五十万人因反式脂肪酸而死于心血管疾病。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来,反式脂肪就是个不定时炸弹,威胁人体健康。

反式脂肪是什么?

反式脂肪又叫做反式脂肪酸,是脂肪酸组成在一起的一种变化,原本是液态的脂肪变成了固态。反式脂肪有天然的反式脂肪和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大家需要防备的就是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反式脂肪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它会增加患心脏病、中风的风险,经常摄入反式脂肪的人,在心脑血管疾病上有更高的发病率。

而且反式脂肪还会让人变得肥胖,带来其他的健康隐患。如果未成年人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会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和发育,甚至会给生育方面蒙上阴影。

生活中哪些食物富含反式脂肪?

1、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深受大家的喜爱,不管是炸鸡,还是方便面、薯片、薯条等食物,都属于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在烹饪的过程中,部分顺式脂肪酸会转变为反式脂肪酸。尤其是用多次加热过的油,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会更多。

2、甜品

各种各样的甜品是工业生产的反式脂肪的聚集地,它存在于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巧克力中。用这些做成的甜品,虽然好吃,但无疑是热量炸弹,是反式脂肪的温床。在生活当中要少吃这些甜品,不管是糖还是反式脂肪,摄入过多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3、膨化食品

膨化食品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多多关注的一种食品,膨化食品当中的反式脂肪酸也是很多的。膨化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它的表面会加入氢化油脂,经过高温烘培之后,会产生特别多的反式脂肪。

就拿爆米花来说,爆米花在 *** 过程中会加入很多氢化植物油或者植物奶油,进而产生非常多的反式脂肪。好多孩子喜欢吃虾条、脆条等膨化食品,虽然不需要油炸,但是跟油炸食物的危害不相上下。

4、奶茶等饮品

现如今很多人为了实现奶茶自由而努力奋斗,每天都要喝两杯以上的奶茶,这其实是非常不好的一种饮食习惯。绝大多数奶茶并不是由奶粉 *** 而成的,即使有也是特别少的含量,奶茶的主要成分是奶精,奶精又叫做植脂末,是以氢化植物油为主要原料的产品,氢化植物油会产生较多的反式脂肪。

除了奶茶之外,还有咖啡伴侣,那也是奶精做的,有一些加入奶精的咖啡,是特别的甜的,也要考虑反式脂肪的存在。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已经了解了反式脂肪的危害性,也知道哪些食物当中含有反式脂肪。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关注食物的配料表,不要吃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不光自己不能吃,也要提醒家人不要吃,以免影响到身体健康。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反式 黄油 脂肪酸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