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物种入侵事件屡见不鲜,如今一些外来物种在本土中发展成为新的物种群,威胁着本土中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对本土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以美国和中国为例,是入侵物种泛滥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黑鱼摇身变成美国“鱼斯拉”,在美国臭名昭著?
黑鱼属于鳢科鳢属,鳢科鱼类是一类能呼吸空气的淡水鱼,统称蛇头鱼。它也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以鱼虾为食,且食量惊人。夏季是黑鱼活动的频繁期,尤其是高温天气,黑鱼多活动在浅层水域,对于捕鱼者来说此时是更好的时机。
在中国的餐桌上黑鱼的正确打开方式是:“烧烤黑鱼、泡椒黑鱼、红烧黑鱼等等,因为黑鱼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具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功效,深受很多人喜爱。黑鱼在中国具有潜大的经济市场,很多农民就是靠养殖黑鱼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然而就是这样的生物,在美国却成为了谈"黑"色变,似乎人人对它讨厌至极。
在美国人眼中黑鱼生性凶猛,生命力顽强,是入侵北美的"鱼斯拉"。美国生态自然资源部曾在 *** 发文表示:“佐治亚州出现了一种离开水可以生存数日的鱼,这种生物是入侵物种,若有居民发现,一定要立刻处死它。”通过这条发文,我们不难看出黑鱼在美国是根本不受待见的。
美国人为何如此讨厌黑鱼呢??
与其他鱼类更大不同之处,是因为黑鱼生存能力极强,不管多么恶劣的环境它都能顽强生存下去,即便是离开河流、湖泊、水资源,黑鱼也能生存,在脱离水的状态下,只要腮部和体表有一定潮湿度,黑鱼就能在空气中最长存活4天。在过去的几年中,黑鱼出现在北美水域中,由于黑鱼主要以小鱼、虾、蛙和蝌蚪、水生昆虫及 其它水生动物为食,严重破坏了北美水域的生态系统,对于北美的商人和钓鱼爱好者等人来说,黑鱼出现在美国水域中,着实让人感到头疼,因为黑鱼会肆无忌惮地对其他鱼类进行种族灭绝。
此外,黑鱼繁殖能力也特别令人恐惧,平均一条黑鱼长到了两三岁就达到了性成熟期,每次交配时雌性黑鱼最多可以释放150000个卵。黑鱼繁殖量越来越多,对美国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严重影响。当食物匮乏时,黑鱼还会到陆地上寻找食物,这种不速之客对美国小镇居民带来了生活影响,可以说平均一米多长的黑鱼是逮什么吃什么。截止到目前,美国已经有14个州发现长江黑鱼的身影,美国生物学家担心照此发展下去,长江黑鱼极有可能成为美国河流域一位新的霸主。
为何黑鱼会在美国泛滥成灾呢??
(1)繁殖迅速,产量高没有天敌
在前面我们已经跟大家提到,黑鱼生存能力极强,繁殖速度高,成活率也高,这为黑鱼在美国“开疆扩土”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与其他鱼类还有一个更大不同之处是,黑鱼对后代是溺宠狂魔,产完卵后它们不会立即选择离开,在水中会做成一个能够浮动的巢穴,保护自己的鱼卵,不受到其他生物的威胁和攻击。黑鱼是天生的护犊子,在北美水域中,它们没有天敌,所以就会泛滥成灾变成美国人眼中的“鱼斯拉”!
(2)美国人不喜欢吃淡水鱼
对于中国人来说,黑鱼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但对美国人来说,黑鱼根本不能入口。老美人一直以来就不喜欢吃这种淡水鱼,在他们眼里,很多淡水区域都有严重的金属污染,超标严重,美国人不吃淡水鱼也是怕影响身体健康,而且食用淡水鱼美国人也是很不习惯!这就好像对中国人来说生吃牛肉,不管肉质多么好,营养价值多么高,生吃终归是不符合胃口。
宠物养殖过度,放生导致泛滥?
一开始黑鱼对于部分美国人来说是当宠物来引进饲养的,在逐渐成长过程中美国人发现这种鱼长势迅猛,体长超过一米,由于食量惊人,很多美国人都不愿意再饲养,于是将其释放野生水域,这种黑鱼天生顽强,再加上繁殖率高,渐渐数量猛增,成为新入侵的物种!
如何彻底消灭美国本土中的黑鱼??
除了颁布完善相关立法外,有人给予的建议是“投毒”,进行一网打尽,然而这个办法却很难实施。美国生物学家认为在一些小型池塘里投毒并无大碍,但是如果在众多河流区域中投毒,却不是更佳办法,因为在这些河流区域中还有其他物种,尤其是以旅游业和捕鱼业闻名的切萨皮克湾,投毒不仅影响到黑鱼,还会威胁其他水产资源生物。
除此之外,对于电捕和广撒网等方式,美国生物学家认为无法彻底从根本上消灭黑鱼,黑鱼非常狡猾,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像泥鳅和鳝鱼一样,潜伏到污泥或者污水之中,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动,照样生存得很好,人工方式是无法将其一网打尽彻底灭绝。根据美国黑鱼如今的现状,很多网友都表示:“在美国缺中国的胃,黑鱼营养价值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肉、牛肉,如果美国人能够像中国人一样养成爱吃黑鱼的习惯,就不会担心黑鱼在本土泛滥成灾。
由此可见,黑鱼在我国难以泛滥成灾,甚至在幼崽期时就被捕捉,主要是我国吃货众多,厨师做出黑鱼菜的种类多,能够快速消灭它们的数量。此外,在我国各地水域,黑鱼的天敌众多,限制了黑鱼的进一步发育,再加上近几年的过度捕捞和污染,导致了黑鱼数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总体而言,对于美国人来说应该开发黑鱼的市场经济价值,而不是让它变成声名狼藉的物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控制黑鱼的数量。
黑鱼和鲶鱼的区别黑鱼在中国是一种常见的食用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等养殖特点,
鲶鱼又叫土鲇,是鲇科中分布最广的鱼类,分种较多,很多人以为黑鱼和鲶鱼是同一种鱼类,下面就来看一看有什么区别
1、别称不同
黑鱼:又名乌鱼、生鱼、财鱼、蛇鱼、火头鱼等。
鲶鱼的别称有塘虱、胡子鲢、黏鱼、塘鲺鱼等。
2、外观不同
黑鱼的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腹鳍短小。
鲶鱼 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多黏液,体无鳞,背鳍很小,无硬刺, 成鱼须2对4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
3、功效不同
黑鱼性寒,味甘,归脾、胃经,具有补脾利水、去瘀生新、清热等功效,主治水肿、湿痹、脚气、痔疮、疥癣等症。
鲶鱼味甘,性温,有补中益阳、利小便、疗水肿等功效,但不宜与牛羊油、牛肝、鹿肉、野猪肉、野鸡、中药荆芥同食。
黑鱼入侵美国22年,花费8亿都无法消灭,美国人为啥不吃?黑鱼肉多刺少,味道鲜嫩,而且营养丰富,富含18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肉和牛肉。这让黑鱼成为我国人民餐桌上的常客,尤其是将其做成酸菜鱼,那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正是因为如此,黑鱼在我国的水域中很难长到太大的个头,大部分只有20厘米左右,几乎看不到50厘米长的黑鱼。
但是在美国,黑鱼却泛滥成灾,体长也长到了惊人的地步。2018年5月,美国一位钓手在马里兰州的一条河中,钓上来一条长度为89厘米,体重为9千克的巨型黑鱼,打破了2年前荷兰男子钓到的全美更大的黑鱼的记录。
事实上,黑鱼从2000年成功入侵美国到现在,不但体型越来越大,数量也越来越多,而且对五大湖也有构成威胁的迹象。为了遏制黑鱼的泛滥,美国已经花费了超过8亿美元用于治理黑鱼,但是收效甚微。
那么黑鱼为什么在美国会泛滥成灾?黑鱼的味道如此鲜美,美国人为什么不抓来吃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1、入侵美国的黑鱼
黑鱼是乌鳢的俗称,是鳢科鱼类中分布最广、产量更大的种类,一年总产量超过51.7万吨,有些地方也称其为乌鱼、生鱼、蛇鱼、黑鳢头等。
黑鱼喜欢栖息在流速缓慢的江河湖泊之中,通常栖息在水草丛生或者淤泥底质的水域中,属于底栖型鱼类。它们生性凶猛,主要捕食水域中比自己小一半的各种动物,属于肉食性鱼类。
黑鱼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水域环境。它们的鳃部有一个鳃上腔,可以帮助黑鱼直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因此它们在水面也能呼吸,这让黑鱼长时间离开水域也不会死。
所以在水体不适合黑鱼生活的情况下,它们会跳到岸上,凭借自己黏滑的身体,滑行到适合生存的水域,这种自主迁徙的本事,是大多数鱼类不具备的。
那么黑鱼是如何入侵美国的呢?
其实黑鱼最早是作为观赏性鱼类进入美国的,黑鱼的全身长着蟒纹一样的体色,符合美国一些养鱼爱好者的审美,被美国的观赏鱼市场所接受。
相传2000年,美国一名游客购买了一对黑鱼,将其当作观赏鱼来饲养。可黑鱼的生长速度太快,很快鱼缸就装不下了。于是这名游客将这对黑鱼放生到了野外,黑鱼很可能是从此时进入美国的野外水域的。
其实黑鱼入侵美国的时间很难确定,不过黑鱼引起人们注意的时间是2002年。当时美国马里兰州一伙钓鱼者在克罗夫顿的一个池塘里抓到了一条黑鱼,大约51厘米长,钓鱼者拍完照之后就把鱼放生了。
美国的专家经鉴定之后,确认照片上的是一条黑鱼,此时他们才意识到黑鱼已经入侵到美国的自然水体中了。在一个半月之后,鱼类专家再次捕获了这条黑鱼,而这个时候,它已经长到了61厘米。
2005年,一名钓鱼爱好者在密西西比河中也钓到了一条黑鱼,这引起了美国自然资源部的注意。不过此时工作人员调查后发现,在美国多个水体内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黑鱼。
黑鱼的泛滥对美国的水域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黑鱼性情凶猛,又是肉食性鱼类,它们吃掉了水域中的其他鱼类,严重挤压了本土鱼类的生存空间。
美国 *** 为了遏制黑鱼的泛滥,在黑鱼治理上的花费超过了8亿美元,但是收效甚微,黑鱼依旧霸占着美国的几大水域,甚至有威胁五大湖的风险。
2、黑鱼在美国为什么会泛滥?
黑鱼在中国在中国很难长到太大的体型,在美国却难以控制,泛滥成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之一,黑鱼生存能力强,能快速适应美国的自然环境
前面我们提到,黑鱼的生存能力非常强,它们对环境几乎没有挑剔性,不仅能在溶氧量较低的水域中生存,甚至在轻微污染的水域中也能活得很好,这让黑鱼很快就能适应美国的环境。
另外,黑鱼能在0~41℃的温度下存活,无论是高温天气还是低温气候,它们都能顺利越冬。到了旱季雨水较少的时候,黑鱼还能利用自身“迁徙”的能力,寻找合适的水源,或者干脆藏在污泥中生存。
第二,黑鱼性情凶猛,鲜有天敌
黑鱼是一种性情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是水生生物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以水域中的小鱼、虾、蝌蚪甚至蛙类为食,几乎能吃 *** 型比自己小一半的所有水生动物,这让它们在水域中不会轻易被饿死。
另外,黑鱼还是非常凶猛的鱼类,在我国尚有鱤鱼能勉强压制住它们,但在美国的水域中,本来就缺少大型或者凶猛的鱼类,这让黑鱼在美国可以毫无约束的繁衍壮大。
第三,黑鱼的繁殖能力强大,生长速度快
黑鱼的繁殖能力非常恐怖,它们两三岁的时候达到性成熟,一条成年雌鱼可以繁殖1~2次,每次产卵15000~30000枚。
不仅如此,黑鱼还有护卵的习性,它们不会在水中筑巢,雌鱼产卵后会在附近一直守着,直到鱼卵孵化并长到1.5厘米时才会离开,这让黑鱼卵的成活率大大提高。
第四,美国人不吃黑鱼
黑鱼在中国不会泛滥成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喜欢吃黑鱼。钓鱼爱好者钓到黑鱼之后,通常会直接带回家烹饪。
但在美国,虽然钓鱼爱好者也会钓到黑鱼,但他们通常选择将黑鱼放生,并不会带回家吃掉,美国的黑鱼少了人类这一大天敌。
总之黑鱼在美国泛滥,一方面是因为黑鱼本身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黑鱼在美国缺乏天敌,而且当地人没有吃黑鱼的习惯,黑鱼泛滥成灾在所难免。
3、美国人为啥不吃黑鱼?
黑鱼在我国难以泛滥,这跟黑鱼是一种美味的食材有关,在我国还要靠养殖才能提供足够的黑鱼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黑鱼在美国人的餐桌上并不受欢迎,这是为何?
其实美国人不吃黑鱼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美国人的饮食结构与我们不同,鱼类在他们的食物中的占比本身就比较低。美国的医生建议每人每年摄入的鱼肉总量为26磅,大约12公斤,但实际上他们每人每年吃掉的鱼肉还不到6公斤,这导致美国对鱼类的消耗量非常小。而且,美国人偶尔吃点鱼肉也是以海鱼为主,平时很少吃淡水鱼,因此很少见到他们会吃黑鱼。
其次,市场需求决定市场供给,在大部分美国人都不吃黑鱼的情况下,市场上也很难买到黑鱼。那么想要吃黑鱼的话,只能自己去钓或者撒网捕鱼。钓鱼爱好者能钓到的鱼的数量十分有限,起不到遏制黑鱼泛滥的作用。而用渔网捞鱼,捞上来的不仅仅是黑鱼,可能还有其他水生生物,这对水域生态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捕捞黑鱼得不偿失。
第三,美国人不敢吃淡水鱼,因为美国的很多水域都被工业污染了,生活在里面的鱼类可能会重金属含量超标,这其实是美国人不吃淡水鱼的原因之一。钓鱼爱好者在淡水水域中钓鱼,大部分以娱乐为主,很少会将鱼获带回家烹饪来吃。
所以说,美国人不吃黑鱼主要跟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他们本身就不太喜欢吃淡水鱼,再加上淡水污染严重,水中的鱼可能会被污染,当地人也不敢吃黑鱼。
4、结束语
其实美国为了遏制黑鱼的泛滥,已经立法规定对其进行消灭,人们捕获黑鱼之后不允许放生。当地 *** 还鼓励民众抓捕黑鱼,甚至采取投药等极端方式消灭黑鱼,投入大量的财政支出。
但是黑鱼入侵美国已经22年,当地 *** 的各种措施显然效果不太好,黑鱼依旧泛滥,其数量将继续增长。这跟黑鱼强大的生存能力、超强的繁殖能力以及缺少天敌等有关。
至于美国人为什么不吃黑鱼,主要还是鱼肉在他们的饮食中的占比较低,而且以海鱼为主。关于这个话题,你怎么看?
导读:凶猛异常的黑鱼,为何会被称为“孝鱼”?有科学依据吗?
你们当地吃黑鱼吗?在我的家乡这边,过去就很少有人吃黑鱼,如果在野外捕捞到黑鱼了,一般都是把它放生了。
小时候不懂,当时家乡的黑鱼也确实多,在一些河流、水库里面就常垂钓和捕捞到。但是大人却告诉我们这种鱼不能吃。小孩子不懂,遇到问题也喜欢刨根问底,大人就会告诉我们说:
黑鱼是一种“孝鱼”,它们常常对地出现,如果一条被抓了,另外一条就失去了伴侣,同时它们的宝宝就会因为没有父母的保护,而被其他的鱼类捕食掉。
而对黑鱼有所了解的都知道,黑鱼是一种比较凶猛的鱼类,并且它是一种典型的肉食性鱼类,一般都是捕食其他的鱼类为生,为何这样凶猛的鱼类会被称为“孝鱼”?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黑鱼是一种怎样的鱼类?
黑鱼只是民间的一种俗称,在南方很多地方也叫它乌鱼、蛇头鱼、财鱼、乌棒等,而它的学名叫乌鳢。这是在水产市场较为常见的一种淡水鱼,在南方很多地方就常用它来做水煮鱼吃,可以说黑鱼是做酸菜鱼更佳的鱼类了。
黑鱼其实长得有点吓人,并且还是非常凶猛的,从它“蛇鱼”的俗称就看得出来。这种鱼全身无鳞,而头部特别像蛇,在民间甚至有人说黑鱼是蛇进化出来的,当然了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但是蛇鱼很凶猛,生存能力强这个是事实,它可以说是仅次于鱤鱼的一种肉食性鱼类了。鱤鱼在水中也被称之为“水老虎”,专门捕食各种鱼类。而黑鱼行动敏捷,嘴巴里都是锋利的牙齿,也喜欢捕食各种鱼类。
如果是鱼塘里面有几条黑鱼,时间长了它们会把里面比它小的鱼类全部捕食掉。也因为这个原因,渔民最怕的就是鱼塘里面混入黑鱼了,那样养的鱼只会越来越少。
不过在民间,好多地方都是不吃黑鱼的,尤其是在以前,如果在河边见到黑鱼了,还会特意放它们一条生路。至于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的在民间把黑鱼称之为“孝鱼”。
民间关于黑鱼“以身报母”传说
说起黑鱼,在农村的一些老人应该都知道黑鱼“以身报母”的传说。也因为这个传说,它就有了“孝鱼”的美称,并且在有些地方还有父母60岁以后大寿了,都要特意购买一条黑鱼送给父母。
这样不仅能表达孝心,同时还因为黑鱼刺少肉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比较黑鱼自古就是“鱼中珍品”,它是非常滋补的一种淡水鱼,送老人吃特别合适。
而关于黑鱼会被称之为孝鱼,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产卵、生意以后爸妈有护巢的习性。黑鱼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尤其是在繁殖的季节。当鱼妈妈产卵了以后,鱼爸爸还会紧紧跟随,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鱼宝宝不被吃掉。
当孵化出来以后,黑鱼爸爸和妈妈也不会对自己的宝宝不管不顾,依然还会在身边保护它们。而在民间的说法是黑鱼妈妈在生下孩子以后,会有短暂的失明,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就看不到了。这样黑鱼就不能捕食了,然后就会被饿得很瘦,如果时间长了还不能捕食,就会被活活饿死。
而黑鱼宝宝知道了妈妈的这个缺点,就会在稍微长大了一点后,自动游到妈妈的嘴巴里,这样就被妈妈吃掉,以此来充饥,从而度过这段危险期。于是在民间就把这个称之为“以身报母”,于是就有了“孝鱼”一说。
黑鱼“以身报母”有科学依据吗?
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的,也就是说黑鱼以身报母是没有依据的。
首先,黑鱼在生下鱼宝宝以后,并不会出现失明的情况。黑鱼是一种凶猛的鱼类,它们的产卵量高,可是成功孵化率却不高。往往一次产卵数万粒,而能成功孵化出来的也就是二三十条而已。
产的卵一般要4-5天才会孵化出来,在这个期间黑鱼都要不离不弃的守护,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鱼卵不被其他的鱼类吃掉。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黑鱼孵化期间不能像平时一样大量的捕食,所以个头会偏瘦。
其次,黑鱼到父母的嘴巴里,实际是一种本能保护。黑鱼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就有了护巢、护子的习性。当它们的宝宝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主动游到父母的身边。
而鱼爸爸和妈妈还会主动张开嘴巴,它们就会游进去,之后等到危险解除了就会张开嘴巴,然后把小鱼释放出来,所以这其实是黑鱼妈妈一种本能保护孩子的行为。
古人虽然发现了黑鱼有护巢、护子的习性,但只是看到黑鱼宝宝会游进父母的嘴巴,却没有看到它还会游出来,所以就把它认为是“以身报母”,这是一种很孝顺的行为,于是给它冠上了“孝鱼”的称号。
当然了,有些黑鱼妈妈也可能会吃掉自己的宝宝。毕竟黑鱼是一种生性凶猛的鱼类,它们的食量还很大,如果在食物短缺的时候,甚至它们还会攻击同类。
黑鱼是“孝鱼”?关于黑鱼,你需要了解的一些事实!黑鱼,是淡水当中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很多人都说黑鱼是“孝鱼”,那是因为他们对黑鱼根本不理解,虽然绝大多数人都吃过黑鱼,对黑鱼多少有些了解,但很多人的一些知识来源是有错误的。
比如说:书本上说黑鱼喜欢栖息在水底,但实际上黑鱼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浮出水面换气,在有水草的环境下黑鱼通常都是栖息在水草下面,利用水草的隐蔽性,注视着周围可以捕食的猎物。那么,黑鱼究竟是不是孝鱼呢?
一、黑鱼为什么被视为“孝鱼”。
黑鱼在民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
话说黑鱼妈妈在每年的5~7月份之间,都会交配产卵,产卵之后的黑鱼妈妈,在这期间会失明一段时间,所以黑鱼就无法捕到食物,小黑鱼宝宝们就主动地送到妈妈嘴里给它吃,而黑鱼妈妈就会一直围绕着小黑鱼转圈的地游着,为了祭奠被它吃掉的黑鱼宝宝。从此,小黑鱼舍身为母的做法,在民间广为流传。
其实,这个传说是因为对黑鱼的习性不了解,误以为黑鱼妈妈吞食小黑鱼。根据黑鱼的习性来看,产卵过后的黑鱼妈妈,都具有保护幼崽的习性,当小黑鱼孵化出来后,它们便会一直伴在左右保护,当有危险时还会将小鱼含入口中。不光如此,就连黑鱼爸爸,也会参加到这项任务当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到看小黑鱼的周围,总会有2条大黑鱼在周围盘旋的主要原因。
二、我国的黑鱼有几个品种。
黑鱼,是乌鳢的俗称,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泛,从南至北的江河湖泊之中,它都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和自行繁殖。由于分布广的原因,所以它的名字也非常多,全国叫的最多的有:乌鱼、生鱼、财鱼、蛇鱼、火头鱼、黑鳢头等。
我国的黑鱼总体上区分三个品种,被称为黑鱼既乌鳢的品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这种就是我们常见的黑鱼;黑乌鳢主要分布黑龙江流域;白乌澧体型较短,且肚皮下面白色范围较大,主要分布在四川嘉陵江。
三、黑鱼的生活习性。
黑鱼是属于中山层鱼类,在有水草的环境下,通常是藏匿在水草周围,在没有障碍物的环境下,黑鱼则是喜欢栖息在微水流,或者静水流的岸边栖息。黑鱼的适应能力极强,对水质、氧气的要求极低,甚至在没有水的环境下,它能钻入泥土里照样生存下来。
因为黑鱼与其它淡水鱼不同,当黑鱼离开水里,或者水中出现缺氧时,此时黑鱼可以借助在鳃腔内由之一鳃弓背面的上鳃骨,和舌颌骨伸展出的骨片组成的鳃上器,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黑鱼哪怕是不在水里,只要身体表面湿润,就能保持一段时间内不死。
在自然水域当中,黑鱼几乎没有天敌,因为黑鱼从小就以捕食鱼苗、幼虾为食,而成年的黑鱼食性很广,不仅捕食鱼虾,还以其它的水生动物、其中包括水鸡、水鸟,以及各种娃类和水老鼠等。
四、黑鱼的食用价值。
说起吃黑鱼,不经常下厨的人可能还不了解,但要说起火遍大江南北的“酸菜鱼”,想必不少人都吃过,这道菜的主要原材料就是黑鱼。其实,我国吃黑鱼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以前。
黑鱼是一种药用食用鱼,并且被《神农草本经》记载为虫鱼上品,鱼 *** 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等较高的药用价值。一般做完手术的病人,都会购买野生的黑鱼吃,因为这样能让伤疤快速结合起来,并且有留疤不明显的作用。
五、野生黑鱼怎么钓。
钓黑鱼的 *** 有很多种,在没有路亚的时代钓黑鱼,当时我都是用一根竹子,上面系上一根线,再绑上一个王八钩,将钓来的小麦穗、鳑鲏、白条勾住作为诱饵,但前题必须是要活的,将钓饵放在水面向下3厘米左右,通过不断的挣扎来诱惑黑鱼,这种 *** 在当时钓黑鱼的效果堪称“黑科技”。
现在钓黑鱼都是用路亚,在水草较多的区域建议使用雷蛙,这种拟饵防挂水草的效果很好。在亮水区就使用飞蛹拟饵,这种属于通杀类型的,不仅能钓黑鱼还能钓钓翘嘴和鱤鱼。无论用什么样的拟饵,但线组必须要用PE线,更好是3号以上的线号,因为黑鱼力气非常大,很容易咬饵后出现断线。
最后:要想在自然水域钓黑鱼,每年的4~10月份都很好钓,在夏季垂钓时要选择早晚和中午时段。因为根据肉食性鱼类的捕食习性来看,这个期间的黑鱼食欲非常强,也是最容易钓获的。另外,在黑鱼繁殖期间不建议垂钓,因为大黑鱼被钓了之后,小黑鱼的存活率非常低,容易被其它鱼类捕食,包括同类之间的大黑鱼。
黑鱼养殖技术,要想养出优质高产的黑鱼,这6个养殖要点要做好黑鱼,各地都有不同的叫法,它学名叫乌鳢,广东人习惯叫它生鱼,湖北地区则叫财鱼。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还有利于伤口愈合,滋补调养的效果,被称为“鱼中珍品”。随着黑鱼在市场上的需求逐年上涨,养殖利润也越来越大,想投资黑鱼养殖的也越来越多。黑鱼养殖技术如下:
养殖池选择
为了避免水质的污染,同时给黑鱼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养殖池要选在离居民区较远的地方,同时要求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建池的时候面积不宜过大,以3亩为宜,更大不超过5亩。池底平坦、淤泥较少,水深1.5至2米,池水平均深度保持在1.8米。鱼池四周种植水浮莲或水花生,并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如果是新建的鱼池,不能立即投入使用,一定要往鱼池中放水,浸泡三个月以上。
鱼池消毒清塘
黑鱼放养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先将池水排干,每亩用生石灰130公斤~15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并翻动池底淤泥,充分消毒。3天后注入新水至1米,一周后即可试水放入鱼种。
鱼种放养
可以去野外捕捞野生的鱼种,也可以是人工繁育的鱼种。不管是用野生的还是繁育的,放养时都要经过筛选。选用10-14厘米(60克-100克),规格一致、无伤无病的当年鱼种。
下塘前用3%~5%的食盐水洗浴10分钟,每亩投放7000-8000尾为宜,若水源、注排水条件好,饵料鱼来源充足,放养密度也可适当加大一点。
饵料投喂
黑鱼为肉食性鱼类,以新鲜小鱼虾为主要饵料,养殖初期,鱼种喜欢吃活饵,因此要进行投喂驯化,鱼种下池后的第二天上午沿池四周投喂适量的死饵进行驯化,以后逐步移到池塘一处投喂。待鱼吃食死饵习惯后,按正常时间进行投喂,即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4时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10%左右。
也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饵料,配方:碎小鱼虾70%、豆粉20%、酵母粉5%,多维素矿物盐、促生长剂和抗菌素15%。投喂时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日常管理
水质调控:勤换水,在高温的夏季每隔7天换去池水的1/3,半个月要换去池水的3/5;另外每隔30天用浓度为2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全池泼洒1次,以改善水质,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35厘米。
疾病预防:黑鱼抗病力很强,在人工饲养过程中很少得病。但秋季后期,如管理不善也会得病。黑鱼主要的疾病有出血病、腐皮病、疥疮病、烂鳃病等。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治疗时用内外相合,每亩可用二氧化氯100克兑水全池泼洒,药用恩诺沙星等。
捕大留小适时上市
因黑鱼性情比较凶猛,又是肉食性鱼类,如果池内饵料不足时会自相残杀。所以,每隔1个月左右,就要捕大留小1次。按照同种规格进行分池喂养。如果市场价格较好时,也可将成鱼上市销售。这样,既可卖得好价钱,又有利于小规格鱼的生长。
黑色的观赏鱼,和黑鱼不是一个概念,养到更高级别的雷龙鱼很昂贵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让我们一起简单养水,轻松养鱼!
经常会有鱼友来询问,关于自己饲养的黑色锦鲤,毛病为什么如此之多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早就说过很多遍了,饲养观赏鱼并没有风水一说,也不会牵扯到风水一说,所谓的饲养观赏鱼也要看风水,实则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或者说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黑色的锦鲤其实是最活泼好动的,并且胆子很小,非常的神经质,很容易导致多处外伤,继而患上各种疾病,如果不是特别喜欢的话,建议把它们从鱼缸里剔除,除非是已经适应环境的,状态很好的黑色锦鲤。
新鱼友并不适合饲养。
黑鱼和黑色锦鲤虽然有一定的共性,但要皮实多了,极其容易饲养
那么,在我国的原生鱼中还有一种观赏鱼,它们的名字就叫做黑鱼,它们和黑色的锦鲤相比,虽然也有善于跳跃、胆子过小的特点,但它们却是极其皮实的,几乎不得病,在花色上也要比黑色锦鲤漂亮的多,而且饲养长久之后,和主人的互动性也很好。
在归类上,它们属于鳢科鱼类,与大部分的雷龙鱼同宗,说的直白点,也算是我国的大型雷龙鱼了。
虽然说黑鱼的体色看起来似乎没有黄金眼镜蛇雷龙、黑魔神和巴卡雷龙那么耀眼,但是如果把它们饲养出状态,它们也会呈现出另外的一种美丽。
关键的问题,就是它们易饲养、耐低温和价格便宜,而且个体也很大,很霸气。
黑鱼的基本习性和其他雷龙鱼差不多,至少会有个脾气和辨识度
一、野生鱼类、分布广泛、性格凶猛、霸气
黑鱼属野生鱼类,在我国南、北方的很多江河、湖泊、水库、溪流、池塘均有分布,如果饲养其他鱼类的鱼塘中进入几条黑鱼,那其他鱼种肯定会有所损失的,严重时可能一条不剩。
因为黑鱼暴烈又凶悍,素有水中霸王之美称啊。
二、生命力极其顽强,耐低氧、耐低温、耐活
黑鱼不但性情凶残,而且生命力极其顽强,耐低氧、耐低温、耐污水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超强。
黑鱼的呼吸器官除了鱼鳃外,还有一个辅助呼吸器官,鳃上器。当水中缺氧时,可将头伸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这也是这些鳢科类的一个显著特征,也就说它们是不怕缺氧的观赏鱼。
黑鱼的成年个体是很大的,生长速度也很快,更大体长可达2米以上,体重可达100公斤,在零到38度的水温范围内皆可生存。
即使是池塘的水干枯以后,黑鱼钻进湿泥土中,也能存活两三个月不死,一旦有水又可以复活如初,我也曾经说过,去年我的朋友在水库干枯后,捞取过黑鱼,而且数量不少。
三、喜隐藏、善伏击、能吃的下去的活物都吃,单独饲养为佳
黑鱼之类的鳢科鱼类,大部分都是属于中下层鱼,它们比较喜欢躲藏在石缝或杂草丛生的隐蔽处,伺机捕食猎物,几乎可以摄食自己体长一半以上的其他水中鱼类和生物。
黑鱼在幼鱼期,主要以摄食水中的各种浮游小生物为主,成鱼后,只要是能够吞的下去的鱼、虾、泥鳅、蝌蚪、青蛙、昆虫等,几乎是无所不食。
在它们极度饥饿时,甚至于同类也不会放过,因此来说,更好还是单独饲养为佳,或者是食物充足。
四、善跳跃、易惊吓、跳缸冠军,有点神经质
黑鱼算是比较神经质的一种鱼类,比较善跳跃,在它们遇到惊吓时,经常会出现跳缸现象,这个是我们一定需要注意的。
很多鱼友饲养雷龙鱼之类的观赏鱼,更大的死亡原因其实就是跳缸,因此,饲养这些观赏鱼,缸盖不但要严实,还需要有一定的重量。
五、黑鱼的繁殖和养殖技术,已经很成熟
黑鱼是最近几年才发展成为观赏鱼的,主要是因为大多数雷龙鱼的逐渐兴起。
而早期的黑鱼一直是作为食用鱼类的,因此在我国,黑鱼的繁殖和养殖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在网上搜索,会有很多关于黑鱼繁殖技术的介绍。例如:
黑鱼的性成熟年龄为两冬龄,个体大致在30厘米以上,体重0.5千克左右。
体长50厘米黑鱼雌鱼的怀卵量为3.5万粒,40厘米为2万粒,30厘米为1万粒左右。黑鱼的产卵繁殖季节,大致在六七月份,因地区不同而异。
黑鱼的繁殖适宜温度为二十五六度,自然产卵多在水草茂盛的静水岸边进行。
六、虽然凶悍,但是护幼性极强,也是这些鳢科鱼类的显著特征
在开始产卵前,黑鱼的雌、雄亲鱼会共同衔取水草或植物碎片等物,筑建一个圆形的鱼巢。
鱼巢直径在50厘米左右,漂浮于水面,鱼巢建好后,雌、雄鱼相互追逐、 *** ,最后产卵于巢中,产卵后亲鱼潜伏巢底,轮流看护鱼卵,即使鱼卵孵化成幼鱼,仍有父母带领游戏、觅食,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群小鱼苗跟在亲鱼身后集体游动,这个时候的黑鱼性情更为残暴,对于入侵者更是毫不客气。
黑鱼虽然胆小怕事、易惊动,但是如果饲养时间较长,会与主人有一定的互动性,可以较好的认主,每条鱼的性格和脾气也各不相同,不像黑色锦鲤傻乎乎的,没有任何的辨识度。
雷龙鱼的霸主,巴卡雷龙
说起鳢科鱼类或者雷龙鱼,除了我国的一些小型鳢科鱼类可以混养以外,适合单养的大型雷龙鱼,品种也是很多的。
黑鱼算是一种最为基础的练手鱼了,另外比较漂亮的中大型雷龙鱼,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黄金眼镜蛇雷龙、一种是黑魔神雷龙,再者就是雷龙鱼的霸主,巴卡雷龙了。
巴卡雷龙是非常稀有的大型观赏鳢科鱼类,一条成年巴卡雷龙体长可达90多厘米,体色泛着青蓝色金属光泽且十分艳丽多彩,别有一番美感,是很多雷龙爱好者的梦幻品种。
巴卡雷龙凭借其体型、珍惜程度以及与众不同美艳的外表,被称为雷龙鱼之王,但又因其高昂的价格,让鱼友望而却步,是水族界绝对的奢侈品,一条10来厘米的小巴卡雷龙,价格就在三四千左右,而且大部分都是纯野生品种,需要一定的驯化过程,太小了,也不一定容易养活,太大了,这个价格也就扶摇直上了。
退而求其次的话,还有黑魔神雷龙,虽然个体也较大,比起巴卡来讲,在欣赏性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黄金眼镜蛇雷龙,更大个体也就是40厘米左右吧,体色偏黄,与小时候的巴卡有一定的体色类似,但是成年后就会相差甚远了。
饲养这些大型雷龙鱼,其实并不在养功,因为它们都很皮实,一个是价格的问题,一个是要有一个适合它们很好成长的大鱼缸,换句话说,连同鱼缸带鱼的话,还有设备等问题,养上一条巴卡雷龙的亚成体,可能就需要两万块钱了,好贵啊,不是一般鱼友可以接受的。
也就是说,巴卡雷龙已经迈入了高档观赏鱼的行列,既然是高档鱼,我们就不可能随便找一个破鱼缸来饲养它们,对不起那个身份,这才造成了很多鱼友的望而却步,万一不小心跳缸了呢?
那就可以下锅清蒸了,尝尝一万一条的鱼到底啥滋味?
估计和黑鱼一个味,哈哈。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最为常见的两种原生鱼,即使在北方河流中,也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关注养鱼老道,关注更多观赏鱼实践知识,让我们简单养水、轻松养鱼!
说道最为常见的几种原生鱼,众所周知的应该有鳑鲏鱼、黑鱼、白云金丝鱼、胭脂鱼、中国斗鱼、虾虎鱼等等了,当然了泥鳅鱼也是属于原生鱼。
虽然养鱼老道生活在北方,按理说很多南方的原生鱼是看不到的,除了在水族店以外,但是有些原生鱼小时候在我们当地的河流中还是能够看到的,比如说鳑鲏鱼、黑鱼和泥鳅,以及部分虾虎鱼。
一、鳑鲏鱼以前最常见
养鱼老道倒是不喜欢钓鱼,但是也认识一些爱好钓鱼的朋友,早在十年前在他们钓鱼的时候,经常会见到成群的鳑鲏鱼,我们当地管它们叫做方鱼。
现在我才知道原来鳑鲏鱼是有很多很多品种的,它们也是鲤科鱼类,在亚科上是属于鱊亚科的小型鱼类,养鱼老道也不知道我国原生鱼的名字,为什么大多数都是使用这些生僻字,鱊这个字念作玉,很多喜欢原生鱼的鱼友都被这些生僻字搞得晕头转向。
我们比如说宽鳍鱲,后面那个字念烈,为什么这里我们要提到鱊亚科,因为这个亚科的很多观赏鱼和鳑鲏鱼看起来非常的相似,大约也有个十五到二十种吧,在习性上、身形上它们都基本形似。
鳑鲏鱼的体长大约在四、五厘米左右,体色非常艳丽,游动非常迅速,属于生龙活虎的品种,喜欢在清澈、平静、水草茂盛的环境中生活,它们是属于杂食性小型原生鱼,各种藻类、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虫、小鱼虫等等它们都可以摄食。
鳑鲏鱼的寿命一般在四到五年,产卵期为每年的4到6月,关于它们的繁殖 *** 以前养鱼老道也介绍过,它们是和河蚌共生的鱼类,需要把鱼卵产在河蚌里,让河蚌自行孵化。
鳑鲏鱼的适应水温在14到26度之间,性格温顺,有一定的群游性,对于水质也并不挑剔,不过它们喜欢高氧,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它们很快就会缺氧而死。
如果我们想要繁殖鳑鲏鱼,就需要在鱼缸里饲养河蚌,如果不想去繁殖,它们是可以和很多的小型观赏鱼混养的,不过它们抢食也是比较迅猛的。
常见的鳑鲏鱼品种有中华鳑鲏鱼、高体鳑鲏鱼、石台鳑鲏鱼、黑龙江鳑鲏鱼等等,在这个鱊亚科里,还有一些与鳑鲏鱼非常类似的品种,比如说大口鱊、斜方鱊、须鱊、越南鱊等等。
养鱼老道也不知道它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名字,只不过这些小型鱼与鳑鲏鱼的主要区别是嘴巴上大多数带有口须一对,分布范围也很广,数量庞大。
二、黑鱼是最易饲养的原生鱼了
黑鱼是属于鳢科类的观赏鱼,和很多的雷龙鱼同科,也别叫做乌鱼、蛇鱼等,别称乌鳢,这个字念理,黑鱼本来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食用鱼,经济价值极高,据说还有一定的药效和很高的营养价值。
和雷龙鱼的性格相同,黑鱼可是一种性格非常凶猛的鱼类,我的一位朋友在一次捕捉黑鱼的过程中,还被它咬伤过,可见其凶猛程度,不过越是这样凶猛的鱼类,我们的饲养难度反而很小,因为它们的体质强健。
黑鱼属于底栖性鱼类,对于水温和水质也根本不做挑剔,还不惧怕水体缺氧,因为它们可以直接到鱼缸的水面呼吸,此鱼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和底泥比较细软的静水中,生存温度相当广泛,从0度到36度左右都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饲养黑鱼主要有两点需要注意,一个是它们的跳跃能力太强,初入新环境太容易跳缸,所以我们必须添加缸盖,再就是它们很容易自相残杀,如果饲养水体过小,我们尽量不要多条饲养或者把黑鱼和其他观赏鱼混养。
黑鱼虽然摄食能力旺盛,但是初入新环境也会惊缸和害怕,所以我们要给它们营造可以适当躲避的环境,也就是说鱼缸里需要适当造景,这个饲养 *** 和雷龙鱼一样,再就是因为大多数都是野生货,它们的驯食较难,更好先是使用活鱼投喂,然后缓慢换食,如果想要培养它们摄食鱼饲料,还是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大的耐心的。
黑鱼虽然性情凶猛,但是也有两大好处,一个是饲养时间长了,它们是认识主人的,甚至于可以和主人互动。
再一个就是黑鱼的护幼行为更为强烈,其实大家也可以发现,凡是性格较为凶猛的观赏鱼,一般的都会有很强的护幼行为。
一般的黑鱼体长在25厘米以上,鱼龄在一年以上就可以达到性成熟了,这个与原生地区的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一般的都是在6月繁殖,水温在20度到28度之间。
黑鱼会在产卵前自行选择产卵场所,一般会选择在水草茂密的浅滩区,雌雄双鱼也是会并肩游动的,这个特点和很多的慈鲷科观赏鱼一样,但是不同的是,它们还会自己使用水草和植物碎屑构筑鱼巢,根据自己的个体大小来建造巢穴,将鱼卵产在自己建造的巢穴中。
黑鱼父母会严格的守护着自己的孩子,任何想要靠近巢穴的生物都是它们的攻击对象,前几年 *** 上曾经流传一个一群幼鱼救助亲鱼的视频,是因为一位钓鱼爱好者钓取到了一尾黑鱼,正好赶在了黑鱼的繁殖期,所以这条亲鱼的身后就跟随了一群小鱼,看起来像是小鱼苗们要救助自己的父母。
实际上这是它们的本能,黑鱼苗在小的时候都是跟随在父母的身后集体游动,成群看来体色稍红,待它们长到了四、五厘米以后,鱼苗的体色就会和父母相近,这个时候它们就会各奔东西了。
如果是饲养和繁殖过热带观赏鱼的鱼友,包括了燕鱼、七彩、迷你鹦鹉等,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并不是说什么小鱼还会救助自己的父母,这只是它们的本能所在罢了。
由于很多鱼友对于原生鱼比较喜欢,所以养鱼老道以后会陆续的介绍很多的原生鱼品种给大家,今天就先介绍这两种最为常见的品种,喜欢繁殖的鱼友不是不可以尝试,只是黑鱼的配对会很难,需要很大的饲养空间和水体环境。
不过黑鱼的人工饲养和繁殖已经很成熟了,网上也会有很多的黑鱼繁育知识,我们可以先拿黑鱼练手,估计雷龙鱼的繁殖应该和黑鱼大同小异。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这鱼是入侵物种,一直被认错,因为口感鲜美,现如今一斤卖到50!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除了日常中吃的猪肉、鸭肉以及牛羊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鱼肉。鱼肉肉质饱满,不论是清蒸还是做汤,味道都十分鲜美,深受百姓欢迎。今天小编要说的这道鱼呢,或许不少的朋友听说过,那就是黑鱼。黑鱼它的原产地是中国的,我国黑鱼分布很广泛,还有“孝鱼”的好名称,但传到异国之后,却因凶猛的习性而被称为入侵物种,但黑鱼的肉质 *** ,清香且没有腥味,所以一直广受大家的喜爱!
黑鱼番茄汤
By 周小白m
配料:
乌鳢 1条、番茄 2个、食盐 适量、食用油 适量、姜 适量
烹饪步骤:
1.原图材料
2.将黑鱼去鱼磷与内脏清洗干净并切块,然后用少许盐、姜片腌制一会
3.番茄清洗干净去皮切小块备用。
4.锅里倒入油,把姜片加入炒出香味
5.然后把黑色放加锅里中火煎
6.煎至二面微黄色
7.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转中火
8.煮至汤汁奶白色,加入切好的番茄继续煮至10分钟
9.最后加入盐调味即可
烹饪小贴士:
1、催乳:黑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产妇食用黑鱼汤能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为母乳的分泌提供充足的蛋白质来源,有促进泌乳的效果。
2、改善贫血:黑鱼中铁元素的含量也极高,铁元素是人体血红蛋白合成的主要原料之一,并且黑鱼中蛋白质含量很高,和铁元素一起可合成血红蛋白,有补血之效,十分适合贫血的人群食用。
3、促进恢复:黑鱼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25%体重都是蛋白质,这种高蛋白吸收较高,是高档的滋补品,十分适合产后、手术后以及大病后的患者食用,促进体力恢复,促进伤口愈合。
大家对这道菜还满意吗?
喜欢美食杰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你有什么观点和想法,欢迎在下面踊跃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养鱼塘里最怕的就是黑鱼,如果丢几条黑鱼,那这塘鱼就白养了!当然这有点夸张,但黑鱼的出现绝对会影响鱼获!黑鱼的凶猛可以称之为淡水鱼王,一对一食人鱼也不落下风,那么自然界还有它的天敌吗?
被称为淡水鱼之王的黑鱼,为什么那么猛?
其实黑鱼是种味道相当不错的鱼,一般酸菜鱼御用的就是黑鱼,然后才是胖头鱼和鲢鱼。黑鱼刺少,肉嫩,味道鲜美,而且圆滚滚的除了头之外,大都是肉,只有中间一根刺,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黑鱼,当然价格也比鲢鱼稍贵!
农村一般叫乌鳢,因为它通体比较偏黑色,也叫蛇头鱼,这头部的鱼鳞看起来有点像蛇头的鳞片的纹路而得名!黑鱼分布很广,中国,印度、东南亚至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日本等均有分布。
黑鱼是肉食性鱼类,它的食量非常大,食物来源广泛,不仅有昆虫在水中的孑孓,也有甲虫和小龙虾或者其他虾类,也有蛙类等两栖动物,更有各种杂鱼和经济鱼类,而且它能吃 *** 型一半大小的猎物,使得它在淡水中几乎没有敌手!
黑鱼的繁殖能力极强,但却没有泛滥,因为黑鱼会捕食自己的幼鱼,它六亲不认,只认眼前这一口!黑鱼的体型也不小,一般可达0.4-0.7米,有的甚至在0.8米以上,目前世界记录是俄罗斯一条1.5米的黑鱼,体重7千克以上!
黑鱼对环境能力要求很低,据养殖资料,黑鱼养殖密度可以很高,对水中溶氧要求很低,可以高密度养殖,一亩鱼塘可以放养1000尾,基本上可以密密麻麻,让密集恐惧症者头皮发麻!这些优势让它成为了淡水鱼中的顶级掠食者!
黑鱼有天敌吗?食人鱼都不怕,还怕什么鱼?
前阵子有个把黑鱼放食人鱼缸里对决的视频走红后,短视频平台上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黑鱼和食人鱼对决的视频,基本上一条黑鱼对几十条食人鱼的话是毫无还手之力的,不出十分钟就被吃成一副骨架!
但在一对一的对决中,黑鱼并没有落败,而是平分秋色,当然黑鱼也不怕食人鱼!毕竟大群的食人鱼无论哪种动物都没有胜算,黑鱼在几十条食人鱼的鱼缸里被吃成骨架并不丢脸!
黑鱼到底有没有天敌?
其实黑鱼更大的天敌就是自己,因为它六亲不认的特点,连自己仔鱼都吃, 你说这算啥事呢?所以这管不住自己的嘴就容易出事,幸亏黑鱼产鱼籽数量非常庞大,一次产籽量可达上万粒,但这些鱼籽孵化后大部分都是被它们自己吃掉的!
不过如此庞大的基数,活个几十条下来,那么一个鱼塘迟早要被它们占领,因此很多鱼塘在养鱼前会清塘,咋办呢?就是丢几条雄鱼,养段时间,里面各种乱七八糟的玩意儿都不见了,最后放下去几条,捞回来几条,清塘完成,再放养其他鱼类!
哲罗鲑是黑鱼的天敌吗?
有人认为哲罗鲑是黑鱼的天敌,这种鱼是凶猛的冷水型食肉鱼,体长数米,体重可达上百千克,确实有点黑鱼天敌的意思,不过哲罗鲑大部分都已经灭绝,仅有新疆喀纳斯湖还有少量生存,所以这想要成为天敌都不行啊,假如可以这样算的话,很多长江上食肉型珍稀鱼类也是喽,所以这个不作数!
可能他是所有动物的天敌
也有朋友认为人类才是黑鱼的天敌,准确的说人类是所有野生动物的天敌!但同时人类也是绝大部分野生动物的守护者,毕竟保证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的健康发展,对环境的保护以及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延续,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课题,至少到现在为止,人类已经发现维护生物的多样性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避免成为某种动物的天敌,要不然距离那种动物灭绝也就不远了!
这些“黑鱼”怎么样?看起来够漂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