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方便面含有25种添加剂,吃进肚子里32天才能排出!”
“女大学生为了考研连续吃了一个月泡面,结果查出胃癌!”
……
上面的这些传言,你可能已经听说过。提起方便面,很多人对它深恶痛绝,认为它添加剂爆表,会致癌,是妥妥的“垃圾食品”,真相真的如传言吗?
一、一包方便面到底有多少添加剂?
方便面好吃,但翻过来一看配料表。好家伙!上面密密麻麻至少20种不认识的食品添加剂。这也导致了这个“网红食品”常常背上“防腐剂”、“有毒物质”、“垃圾食品”等传言。
大部分方便面中都含有增稠剂、乳化剂、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剂、抗结剂、增味剂、着色剂等等。方便面的风味就需要依托各种添加剂,比如乳化剂可以增加面条的韧劲,酸度调节剂可以调节面条的酸碱,提高口感……
要明确的是,并非所有添加剂都是有害的。凡是列入我国GB 2760食品添加剂范围的添加剂都是通过安全评估的,只要按照使用范围和 *** 使用,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消费者可以安心食用。
方便面含有防腐剂?需要32天才消化完?
事实是,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防腐剂的作用就是为了延长食物的保质期,防止微生物引起食物变质。而方便面饼由于油炸技术,本身属于干面,面饼水分含量都远低于12%,油炸面饼可以低至2%,无需防腐,也不会轻易生长微生物。添加防腐剂反而造成成本增加,国家标准GB 2760也禁止方便面添加防腐剂。
另外,食物在胃排空时间只需3—4小时,无论吃得是不是有防腐剂的方便面,4个多小时,就已经被胃部消化,不见踪影了。
二、吃方便面究竟会不会致癌?
食物存在致癌性,并不“罕见”。方便面由于属于高温油炸食品,也被质疑“可致癌”。对此,西安交通大学之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专家李卫敏表示,方便面确实含有致癌物。当谷物食物经过高温油炸,可产生一种叫丙烯酰胺的物质。这也就意味着几乎所有的面食经过高温油炸、烘烤都可以产生,不仅仅包括方便面。
但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不对的,丙烯酰胺需要一次性食用7g可能才会发生反应,而油炸食物中的丙烯酰胺仅为15—80微克。
致癌的因素相当复杂,吃方便面致癌的说法并不严谨。但由于方便面本身营养成分较为单一,且高盐、高油、高热量,长期食用会增加营养偏颇风险的同时,也可能触发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危害。
三、这几种看似健康,实则“垃圾”的食品要注意
比起方便面,这些食物打着”健康食品“的旗号,其实所含的营养都是“伪健康”,经常食用,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
1、果汁饮料
果汁饮料真正含有的果汁并不多,全靠香精提升口感,尤其是糖分。打着果汁饮料健康的旗号,营养价值却不比直接吃一个水果来得多,即使是鲜榨果汁,在加工的过程,可能也破坏了其中的营养。如果真的口渴,吃一片西瓜比喝一杯西瓜果汁更健康。
2、乳酸饮料
不少乳酸饮料都打着增加肠道有益菌群的宣传。在消费者看来,饭后一瓶乳酸饮料,有助于肠道蠕动,帮助消化。但市面上大部分的乳酸菌饮料主要成分还是糖和水,一瓶250ml的热量就可以达到1500kj的热量,有没有促消化不说,增肥倒是实实在在。
3、芝麻糊
以黑养黑,人们为了滋养头发,都喜欢喝上一碗芝麻糊。但翻开配料表你就会发现,排在之一位的是大米、白砂糖,芝麻的成分并不多。随便冲一包下去,摄入的糖分,已经接近半天的糖摄入量。
4、牛油果
在不少明星分享的减肥餐单里,总会看到牛油果的身影。近些年,牛油果似乎成了“健康”的代名词。牛油果确实营养丰富,但绝对不是“超级水果”,一个牛油果,含有的脂肪含量,比鸡肉还高,且热量达到每100g,有161卡,相当于一碗米饭。
5、偷换概念的全麦面包
全面面包,粗粮、低热量,减肥人士必备。但市面上的所谓的“全麦面包”原材料并非真正的全麦粉,而是小麦粉。全麦粉基本排在配料表中较后的位置,可以说本质上就是白面包。而为了让它看起来像是全麦粉,商家还添加了不必要的着色剂,不知不觉中额外摄入的化学添加。
食品健不健康,并不是“各种听说”,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最重要。多看看食品包装背后的营养成分和配料表,比各种传言更靠谱。#健康科普大赛#
参考资料:
<1> 《消费课堂 || 方便面中那么多食品添加剂都是干嘛的?》.北京消费者.2019-07-12
<2> 《方便面到底会致癌吗?看完这篇你就懂了》.西安交大之一附属医院.2018-03-31
<3> 《你知道吗?伪健康的8种食品》.光明网.2021-10-0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食物搭配好 养生有功效爱吃不一定会吃,有些食物搭配好了,不仅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能量,还具有保健养生的功效。厨师姜宗伟提示,市民在日常饮食中要多注意食材之间的合理搭配。
钙+维生素D:如果人们身体里缺少维生素D,补钙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就算天天喝牛奶,被吸收的钙质也有限。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所以补钙的同时别忘了多吃一些含维生素D的食物,例如鸡蛋、蘑菇、麦片等。
谷物+豆类:谷类食物和豆类食物的蛋白质都很丰富,但由于谷物缺乏赖氨酸,豆类缺乏硫氨基酸,单吃谷类或者豆类的话,蛋白质的利用率都不高。如果将两种食物混着吃,则蛋白质的利用率会加倍增长。因此,日常吃米饭、面食、馒头时,建议搭配一点杂豆,如绿豆、红豆、黑豆等。
酸碱平衡: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搭配食用,有助于保持人体酸碱平衡,使之经常处于微碱性状态,有利于代谢。常见的酸性食物有鱼、肉、海鲜、燕麦、牛奶等;中性食物包括油、食盐和咖啡;碱性食物有蔬菜、水果、乳类、大豆和菌类等。
胆固醇+膳食纤维:很多人担心在家 *** 的肉类菜品可能胆固醇高,其实改善的 *** 十分简单,就是在 *** 的菜品中加入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可以有效地帮助降低胆固醇。(记者李岩)
来源: 今晚报
如何区分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一般人都知道少吃酸性食物,多吃碱性食物对于健康有利,习惯将酸性食物称为半健康食物,碱性食物称为健康食物。食物进入口内,经过味觉的反应后,有酸味、涩味等,但是这种味觉反应的酸、碱味道,却不能代表这种食物是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例如,橘子、杨桃吃起来酸溜溜的,然而它却是碱性食物,又如白米、面类食物,并无显著的味觉反应,却被列为酸性食物,所以味觉器官的反应与食物本身的酸、碱性,属于两回事。
要区分食物的酸碱性,不能以食物在口中的直觉反应或主观感觉来确定。按现在分析来看,食物中所含无机盐成分如硫、碘、氯、磷等较多者,可认定酸性食物,而含有钠、钙、钾、镁、铁、铜等成分较多者,可列为碱性食物,食物的酸碱性质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当人们进入到中年以后,为了健康应多吃碱性食物。
常见的碱性食物(如大豆等,见书),少吃酸性食物,如肉食、鱼子、海鲜、面粉、面制品等。
现在的研究认为:
蔬菜、水果类的食物大多数的最终代谢产物为碱性。肉食、米谷类则呈酸性。
因此当人们在食用食物时,往往将蔬菜、水果和米谷、肉食、鱼类搭配食用,才感到有食欲,才觉得饭菜味道鲜美。反之,只吃米饭,少吃蔬菜,就容易患胃病。
新版膳食指南“限盐”标准提高了!吃盐多少,关乎你的血管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提高了“限盐”标准
建议11岁以上的中国居民
每人每天摄入不超过5克的盐
比旧版指南的6克,减少了1克
为什么要提高“限盐”标准?
吃东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起了解
↓↓↓
为什么要提高“限盐”标准?
中国营养学会副秘书长王瑛瑶介绍
高盐的饮食
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还可增加脑卒中、胃癌全因死亡的风险
假如降低1克钠(约2.5克盐)
高血压发病风险可以降低3%
这意味着有几千万的人口
可以从高血压的发病中脱离
调查显示
我国北方地区食盐量为每天16~18克
上海的食盐量为每天10~12克
广东更低一些
与之相对应的高血压发病率
也随着食盐量的高低
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
由此可见
吃盐多少,关乎血管健康
如果每天少吃2克食盐
人的收缩压可以下降2毫米汞柱
舒张压可以下降1毫米汞柱
许多大型临床试验表明
血压相差2毫米汞柱
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就会降低很多
钠盐可以增加血液中水的含量
导致血液总量增多
还可以激活血管紧张素等激素
激活交感神经
……
从血容量到神经内分泌
钠盐都可推动血压升高
在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今天
要把整体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降下来
限制食盐量是最迫切的措施
那为什么最新的膳食指南
还要在此前6克盐的基础上
减少1克呢?
控盐在5克以下对血压有更大益处
世界卫生组织的大量研究表明
虽然每降低1克盐都对血压有益
但当盐的摄入量控制在每日5克以下
它对血压的益处才会明显显现出来
高血压的风险降低了
脑卒中、冠心病的风险也会相应降低
虽然“限盐”对身体有好处
但并不是吃的盐越少越好
王瑛瑶说
盐其中的钠也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
对于调节身体的水分平衡
维持酸碱平衡、肌肉和神经的兴奋
有着重要作用
每天维持1.5~2.3克食盐
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但因为这个量在日常膳食中很难实现
因此,膳食指南与世界卫生组织
目前推荐成人每天限制在5克
食品中的含盐量如何计算?
膳食指南中所说的
成人每天食盐的推荐量要小于5克
包含了日常摄入的所有食物中的盐
如,调味品、零食、主食、饮料等
1克盐的摄入量约等于
半个小咸鸭蛋
1/3段火腿肠
小小两颗话梅
1勺普通酱油
……
一些食品吃起来咸味不大
但加工过程中都添加了食盐
例如,挂面、面包、饼干、饺子皮
还有一些甜味饮料中
加入了少量的盐来增加口感
平时可以通过食品成分表中钠的含量
来估算含盐量
1克钠约等于2.5克盐
比如,一份牛肉干的钠含量为2000毫克
这份牛肉干的盐含量约为2克x2.5=5克
相当于吃完这包牛肉干
就吃进去了5克盐
日常生活中可以如何减盐?
在挑选食品时可以注意
若每100克钠含量≥800毫克
就属于高盐食品了
尽量少吃
日常生活中想减盐
首先,口味不要那么重
少吃一些腌制食品和调味品
美食达人经常在食物里放海带、海藻
还有海鲜来提鲜,以减少食盐用量
由于这些食物里含有很多谷氨酸
吃起来风味十足
含钠量却少了
此外,还可以用低钠盐来代替常规食盐
用低钠盐来代替常规食盐的好处:
1、减少钠盐的摄入;
2、低钠盐用钾盐代替钠盐,而摄入钾盐对高血压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3、钾盐可以促进钠盐的排出。(如果有肾脏疾病或者排钾困难,则不适合吃钾盐。)
综合:CCTV-1《生活提示》、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 央视一套
多吃“碱性食物”可以防癌抗癌,这种说法到底靠不靠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碱性食物抗癌”,还总是说酸性食物是一切病的源头,那么对于“碱性食物抗癌”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先从酸性和碱性体质说起!
正常人血液的pH值如果在7.35-7.45之间通常被称之为碱性体质,pH值在7.35通常被称之为酸性体质。酸性体质的人在平时经常会出现四肢无力、头晕、腰酸背痛等情况,被认为更适合癌细胞的生存和转移,碱性体质的人则相反。所以说只要改变酸性体质,就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而改变酸性体质的 *** ,无非就是吃碱性食物来中和。整个“碱性食物抗癌”的理论基础,简单又直接,但站不住脚。
从专业角度看,人体体液何止于血液,仅以血液代替显然不妥,何况体液的酸碱度并非一尘不变的。这一说法显然并没有科学依据。至于酸碱食物,也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
为什么会存在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其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常见的酸性食物有哪些?
这里的酸性食物并非指的是“酸”的食物,酸性食物主要指的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的食物。常见的有:酸奶、甜点、猪肉、牛羊肉、土豆、花生等等。
适当地食用酸性食物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将体内的脂肪转化成能量进行消耗,达到降低降脂的作用,不仅如此酸性食物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
常见的碱性食物有哪些?
生活中碱性食物很多,如:番茄、猕猴桃、香蕉、金针菇、山药、豆腐、牛奶等等。碱性食物主要指的是食物进行消化以后会产生钾、钠、钙、镁等微量元素,在水的促使下会生成碱性溶液。
适当地食用碱性食物,可以清除血液中的垃圾,排除体内对于的酸性物质,如:脂肪、糖类,可以缓解疲累。除此之外,碱性食物还可以有效地预防血管壁发生沉积的现象,从而对血管进行一定的保护。
由此可见不管是碱性食物还是酸性食物,都不能直接有效地进行抗癌,但是做到适当的食用酸碱性食物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大家日常饮食中并不需要纠结于吃酸性食物好还是吃碱性食物好,两者适当食用更佳。
都说“病从可入”,从癌症中的“癌”就能看出大多数的癌症患者,致癌的主要原因都是平时的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中医制药过程中讲究“以毒攻毒”的理论,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助于预防癌症的食物有哪些?
·大蒜
为什么说食用大蒜可以预防癌症?导致癌症的主要罪魁祸首之一就有亚硝胺的身影。然而适当地食用大蒜可以阻断亚硝酸胺的合成。而且大蒜经过人体的转化会形成大蒜素以及硒元素,大蒜素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然而硒元素,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滋生。
虽然大蒜具有一定的防癌效果,但是大蒜属于 *** 性食物,大量食用的话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
·菌类
菌类是生活中常见的防癌食物,如:香菇、口菇等菌类含有多糖体类的抗癌活性物质,不仅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还可以有效的预防癌症的发生。不仅如此,适当地食用双孢菇还可以预防坏血症、促进术后伤口的愈合。
菌菇虽好,但是也不能“贪吃”,尤其是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食用过多的话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菠菜
“红嘴绿鹦哥”的菠菜确实具有一定的防癌效果,主要是因为菠菜中含有一定的叶黄素、维生素E、以及防癌需要的抗氧化物,菠菜中的抗氧化物,可以预防自由基损伤造成的癌症
虽然菠菜被人们称之为“黄金菜”但是也不能过量食用,因为菠菜中的草酸会与钙元素进行转化,不仅会导致钙流失,还有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使食物堆积在体内,从而形成结石。
·豆类
豆类的营养非常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核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帮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豆类的营养虽丰富,但是过量食用的话,也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豆中的蛋氨酸与体内的酶发生反应,则会对动脉血管造成损伤;以及豆中的皂角苷,能够促进体内碘的排除,从而因缺碘,引起痛风。
虽然日常生活中有些食物具有一定的防癌效果,但是并不是单靠吃就可以防癌,想要有效地预防癌症,不仅需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还要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等等,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这样才不会给癌细胞趁虚而入的机会。
参考资料:
【1】《别担心癌症, 多吃这四种强碱性食物, 可以有效的抑癌防癌》·健康一线·2017-8-21
【2】《酸性体质易得癌碱性食物可防癌?》·新华网·2017-8-6
【3】《八个让你远离癌症的健康食物》·人民网·2019-4-17
身体有酸碱之分,大部分疾病由“酸性体质”造成,“酸性食物不能多吃”之说流传甚广,于是有观点称可以通过碱性饮食来中和人体多余的酸性,达到身体酸碱平衡。让人们不由得相信:“酸性”意味着“危险”,“碱性”意味着“健康”。那么,食物和身体到底有没有“酸碱性”?身体的酸碱性和食物的酸碱性有关系吗?
1 食物酸碱性是怎么回事?
如果把食物烧成灰,再把灰溶解到水中,会发现有些溶液是酸性,有的是碱性。这也是营养界人士区分“酸性食物”、“碱性食物”的基础。这种理论认为,那些灰分是酸性的食物,在体内经过代谢之后,产物会增加血液的酸性;而灰分是碱性的食物,代谢产物则会增加血液的碱性。
从理论上说,这种理论也能站得住脚。一般而言,肉、蛋等高蛋白食物和米、面等高淀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硫、磷等元素,代谢之后会生成酸性物质;而蔬菜、水果、奶等食物中含较多钾、钙等矿物质,代谢产物的碱性较强。一定要按照这种标准把食物分为“酸性”和“碱性”,也可以自圆其说。
2 酸碱体质是不是伪科学
我们先从人体的酸碱性说起。人的新陈代谢由无数生化反应组成,每一个反应都需要特定的酸碱环境。在科学上,酸碱性用pH值来表示。pH值在0~14之间,小的那头是酸性,大的那头是碱性。血液对生命活动的进行至关重要,其pH值非常精确地维持在7.35~7.45之间。超出这个范围,不管是低还是高,生命活动都无法正常进行。7.35~7.45这个pH值范围属于“弱碱性”,所以,如果说要维持人体体液的“弱碱性”,也没有什么不对。因此,便衍生出吃“碱性食物”来维持“碱性体质”的说法。
但“酸碱体质是伪科学”,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人体有强大的酸碱调节体系,生命活动过程中,机体不断生成酸性或碱性代谢产物,同时亦有相当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随食物进入体内,但正常生物体内的pH总量相对稳定(pH 7.35~7.45),这是依靠体内各种缓冲系统以及肺和肾脏的调节功能来实现的,难以被食物左右。
在健康状态下,人体一般不会受摄入食物的影响而导致酸碱性的改变,除非消化道、肾脏、肺脏等重要器官发生病变,造成人体代谢和酸碱失衡,但这与食物的所谓“作用”并无实质性的关系。1930年就有学术论文探讨过此事。橘子、牛奶、香蕉都是典型的“碱性食品”,一次性分别喝下1升橘子汁或者牛奶,或者吃下1斤香蕉,没有观察到血液pH值发生变化。而吃下近1斤肉,4位实验者中有3位的血液pH值没有发生变化,另一位发生的些许变化也很快恢复原状。简而言之,如果非要根据代谢产物的酸碱性,也确实可以把食物分出“酸性”“碱性”来,不过这种区分没有什么意义。作为“碱性食物”的蔬菜水果固然应该多吃,而“酸性食物”的肉类和蛋,也是均衡营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1.3 食物酸碱性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吗
目前确有大量证据显示,充分摄食蔬菜和水果能够预防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但这并非因为它们是所谓的“碱性食物”,而是因为它们富含各类对维护人体健康不可或缺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大量进食动物性食物等所谓“酸性食物”对人体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并不是因为其灰分呈酸性,而是大量吃动物性食物可能导致能量、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等摄入超量,使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不足,从而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危险性增高。
实际上,各类食物均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相互不可替代,食物多样化、荤素合理搭配才能更大程度地满足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并且可降低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是保障人体营养和健康的基础。一味追求所谓“碱性”食物,摒弃“酸性”食物,只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新的不平衡。长此以往,最终损害的还是身体健康。
请关注<呲牙>请关注<呲牙>请关注<呲牙>
不知从何时起,“酸碱体质”竟成为长辈们的养生新方式。
一些长辈们认为,只要吃多一些碱性食物,就能改变身体的酸碱性,可以更好保持健康,增强抵抗力。
而正因如此,民间也传出了不少所谓的“酸碱性食物”一说。
但你可知,创造“酸碱体质理论”的“专家”却受到法律制裁!
(罗伯特·杨和受害者/图:zumapress)
早在2018年,美国“酸碱体质理论”的创始人罗伯特·杨(Robert Young)被告上法庭,其初因为他让一位乳腺癌患者放弃正规抗癌治疗,反而到他的疗养中心进行小苏打水“碱化身体”。
结果这位可怜的乳腺癌患者病情迅速恶化,不久后肿瘤被转移到骨头,已经没有任何治愈的希望,最终这位所谓的专家被判处向这名患者赔偿一亿多美元的赔偿。
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是什么呢?
首先,了解到任没有一项科学研究正式表明人的体质有酸性、碱性之分。
但是有这样的说法,人的体内有一个酸碱度的值,想必学过高中生物的人都能知道,人体内的PH值(酸碱度)始终处于7.45左右的一个动态值,也就是说人体的环境其实是呈现一种弱碱性。
但是人体的各个部位却并非都是这个数值,有的地方呈酸性,有的地方呈碱性。
胃部是因为含有大量的胃酸而呈现酸性,肠道则是典型的碱性环境,硬把人体分为酸性碱性体质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它的本质便是根本不成立的,不含有任何的科学依据。
为什么会说酸性体质更爱生病呢?
与其说是酸性体质更爱生病,不如说是因为生病之后,由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大量物质的循环与转换出现问题,导致大量的酸性物质生成,而机体的调节能力跟不上机体体液的变化,于是人体内环境便呈酸性。
所以说人们之所以会认为酸性体质的人更爱生病。
其实是因为生病了的人体质变化而呈现酸性,与人体是否是“酸性体质”是根本没有关联的。
吃的食物会影响我们的体内酸碱变化吗?
有些人认为我们的消化系统中的胃部环境呈酸性,从而避免食用碱性食物,认为碱性食物会导致我们的胃受到伤害,导致我们胃部酸性环境受到影响,酸碱性异常。
其实不然,食物本身的酸碱度是根本不会影响我们身体的酸碱度变化的,
每人每日正常摄入的食物量都是能够被我们人体的内环境所自我调节使之平衡的,若人体平衡不能够维持,人体的抵抗力将会大幅度下降,感染流行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与其关注所谓的“酸碱性”,倒不如注重饮食“多样性”
选择健康食物可不能依据他们的“酸碱性”,而是看其本身的营养价值。
合理搭配饮食,保证饮食多样性与均衡膳食更为重要,不要再傻乎乎按照所谓的食物酸碱表再安排食谱了。
再强调一遍-----食物的酸碱性与胃酸、肠道里的碱性环境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自然不会影响人体的酸碱性!
总而言之,人们不必太在意酸性和碱性体质的说法,也不需要太注意食物的酸碱性。
只要每天正常生活,正常饮食,注意营养搭配摄入,而并非是特意避免酸碱性食物。
人体虽没有那么的强大,但也并非你所认为的那么脆弱。
无论是小苏打,还是其余的“碱性食物”,都不要再相信。
你的血液、肾脏、肺脏等每时每刻都在维持酸碱平衡而工作者,相信它们有足够能力去维持你的pH值。
劝你可别再无端调节pH值,给它们瞎添乱!
中医养生│饮食要均衡搭配,宜细嚼慢咽饮食要均衡搭配
《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意思是说,我们的日常饮食应该注意谷类、禽肉、蔬菜、水果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才能补充人体的气血精微,促进脾胃正常的消化功能,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因此,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应做到合理饮食,依据“粗细搭配,以粗为主;荤素搭配,以素为主;酸碱搭配,以碱为主”的原则,均衡营养,不偏食偏嗜。
饮食宜细嚼慢咽
健康科学的饮食除了要合理搭配,还应讲究饮食的 *** ,做到饮食有节,即注意控制进食的量和时间,如要细嚼慢咽,不能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愉快心情的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有利于身体健康生长、发育;反之,则会影响人体健康。
细嚼慢咽,可以帮助脾胃对食物充分消化吸收,减轻胃肠负担。而暴饮暴食则容易增加胃肠负担,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损伤脾胃功能。
同时,用餐时还应做到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因为这样可以增加我们的食欲,有助于胃液分泌和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文/吴大真 王凤岐
来源/微信公众号“科普酱紫蛙”
什么是碱性食物,碱性食物又有哪些呢?那么营养师媛的小口袋具体来说说。
1. 什么是碱性食物
碱性食物是指食物燃烧后所得灰分中主要含有钾、钠、钙、镁等元素,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豆类以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碱性食物可以分为弱碱性食品,中碱性食品和强碱性食品。
1) 弱碱性食品
红豆、萝卜、甘蓝菜、洋葱、豆腐马铃薯、卷心菜、油菜、红豆、梨、苹果等。
文/媛的小口袋
2)中碱性食品
萝卜干、大豆、红萝卜、番茄、苹果、香蕉、橘子、番瓜、蛋白、梅干、菠菜、菠菜、香蕉、草莓、柠檬、油菜、苋菜、芹菜、榨菜、南瓜、桔子等。
3) 强碱性食品
葡萄、茶叶、海带芽、海带、柠檬、青梅、葡萄酒、柑橘类水果如柿子,黄瓜和胡萝卜等。
2 碱性食物的健康益处
适量饮食碱性食物可以帮助调节体内pH值,维持酸碱平衡。
因此,碱性食物通过代谢产生碱性物质,可以增加身体pH值,对维持健康酸碱平衡有益。常见碱性食物包括许多蔬果类、蛋白质食物等。
参考文献
1. 李秉滔,主编. 食品营养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 Whitney E, Rolfes SR. 膳食营养学. 第4版.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 FDA食物酸碱值表:
4. Remer T, Manz F. Dietary protein as a source of hydrogen ions and blood acidification. Pediatr Nephrol. 1994;8(2):189-94.
5. Jehina Ahmed, Pawan Kumar Singh, Anil Kumar. Dietary Acid-Base Balance in Bone Health and Disease. Antioxidants (Basel). 2020 Nov; 9(11): 1089.
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
7.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015-2020,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偏酸性的体质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
“想要健康,必须保证身体的碱性环境。”
这些话,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小艾的朋友圈和家族群,经常有长辈转发类似的文章,还说什么“碱性体质的更容易生儿子,酸性体质则容易得癌”,而点进这些文章一看,都是卖一些所谓的保健品。
其实“酸碱体质”早就已经被证明是谣言。
谁发明了“酸碱体质”理论
其实,所谓“酸碱体质”也是一种舶来品。然而,这个概念却是一个骗子发明的,这个人叫罗伯特·欧·杨。
2002年,他出版了一本名为《酸碱奇迹:平衡饮食,恢复健康》的书,介绍了酸碱体质理论,之后又出版了一系列丛书,风靡全球。
2018年11月2日,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他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因为这位杨先生向人推销酸碱体质时称,人有酸碱体质之分,如果偏酸就会产生各种疾病,也包括癌症,而想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有维持身体的碱性环境,而吃他的保健品和药品就能做到这一点。
他还劝一名癌症患者放弃化疗,用他的酸碱体质 *** 论来治疗,而他的 *** 竟然是在静脉注射药物中加碱性的小苏打,最后导致患者癌症发展到第四期。
在法庭上,他承认了自己没有任何科学训练,没有行医资格,自己的文凭是假的。
事实上,人并不能按酸碱体质来区分,因为人体各部位的酸碱度并不均衡,但大致维持在7.35~7.45之间。超出这个范围,不管是酸,还是碱,生命活动都无法正常。因而“酸碱体质”的说法无法成立,因为人体大致是在弱碱环境下的,只有胃才是酸性的。
即便身体的酸性或碱性短暂加强,呼吸系统会在几分钟内就作出反应,提高或降低二氧化碳的排除,迅速把酸碱度调到正常范围。
也有人说酸碱体质失常,是类似中医“阴阳不调”的状态,但这类理论都有没有严格而大规模的实验数据支撑,没有客观标准。
既然酸碱体质之说并不成立,而人的体内大致处于碱性状态,且大致稳定,那么酸性体质的说法便没有什么说服力,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相信酸性体质会更容易患癌症,而吃一些属于酸性食物,会改变人体酸碱度,变成倾向容易患癌的酸性体质。
吃多了酸性食物,是不是就会改变人的酸碱体质呢?
首先,人体的酸碱度是不会因为食物的酸碱性而发生剧烈的变化。科普作家方舟子说:吃下去的食物不管酸碱度如何,都会先变成“酸性”,再变成“碱性”。
再者,所谓的食物的酸碱性也没有明确的学术定义。判断一种食物的酸碱性,不是简单用PH值来计算,也不是靠口感,说法相当模糊。
既然身体本身的酸碱度基本恒定,处于弱碱性,人体也有极强的调整能力,而食物不管酸碱如何,也无法改变人体的酸碱度。那么所谓体质“变酸”,从而容易得癌症就无从谈起。
所以,反过来说,吃碱性食物就能预防癌症也是站不住脚的。
还有,“酸性体质”倾向于有癌症的说法,除了上面的罗伯特的酸碱体质论提出之外,并无科学研究可以支撑观点。
这些“体质”的人才是真正的癌症高危人群
其实,癌症的风险高低跟所谓的“酸碱体质”并无关系。癌症是细胞基因变异产生的癌细胞无限增殖导致的。但一些因素会促使这种变异的风险加大。
1.拥有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的人。吸烟、酗酒、长期熬夜,作息无规律,喜欢吃太烫、太咸、腌制、煎炸食物,平时加工肉类吃太多,蔬果吃太少,都会加大癌症发生的风险。长期过这样的生活,是会大大增加癌症的风险,使得癌症更容易发生,或更早到来。
2. 有癌症家族病史的人。我们知道癌症是正常细胞的基因变异导致,而某些遗传因素会让这种变异的几率变得更大。如果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尤其是直系亲人里面,有一个以上得过癌症,特别是发病年纪比较轻的,则可能家族中存在某种与癌症相关的基因,而你得癌症的倾向也会较大。
癌症与所谓“酸碱体质”并无关系,降低患癌风险的 *** 是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果有家族病史,有长期不良习惯,应做相应的癌症筛查。#清风计划##把健康带回家##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吴志.《“酸性体质猛于虎”纯属谣传》.家庭医药,2015年第9期
<2>《酸性体质更易得癌症》.养生大世界,2018年第11期
<3>《2018全球癌症大数据出炉致癌因素 几乎个个可避免》.生活日报.2019年1月11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