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是新安江大坝拦截而成的巨大人工湖库区,湖中水族繁盛,大鱼无数。
而前不久,因为开闸泄洪,千岛湖中的无数大鱼也是纷纷奔泻而下,下游的民众也是“捞鱼捞到手软”.......
不过,泄洪冲出的大鱼,大多为上层浮游的大白鲢、鳙鱼等,虽然大多个头不小,但经济价值有限。
然而近日,却有网友展示出一条在千岛湖流域捕获的“鳜鱼王”,其重量竟达到了惊人的50斤,令人感觉匪夷所思!
——图片来源,赣农兄妹
体重近50斤,背上的鱼鳍一根根粗壮似铁钉,这么大的鳜鱼估计没几个人见过。
因此,它也是在 *** 上迅速“走红”,不少网友纷纷惊叹其“太大了、没见过”.....
不过,这条“鳜鱼王”的独特外形,更是引来无数讨论。
这条巨型鳜鱼古怪的外形,是因“活的太久变异了”?
抛开这条“千岛湖鳜鱼王”的巨大体型不说,其独特的外形更令人惊异:有头有身无尾、肚子滚圆,看过的人纷纷惊呼“怕不是成精了的鱼怪”.....
看起来奇怪甚至有点诡异,甚至有人直言“这鱼谁敢吃,送我都不要”。
其实,长江君看来,这条鳜鱼之所以长成这样,并非因为“活的太久变异了”,而是一种外伤导致的畸变,是自然现象。
也就是说,这条鳜鱼在很小的时候(可能是鱼苗阶段),就受了严重的外伤,其尾部被“切割”掉了。
(正常的鳜鱼尾部被切割后,就会形成类似体型)
比如丝网、鱼钩撕拽或者其他的锐利物体,都有可能造成这种难以恢复如初的创伤。
而随着鱼体的生长,其创口愈合后,就形成了这样“古怪”的体型了......
——比如前不久广东一位钓鱼人,在珠江里钓起一条“双尾罗非鱼”,也是因为类似原因产生了畸变。
因此,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条鳜鱼其实就是一条正常、健康的千岛湖大鳜鱼,只不过确实活的时间比较久,称一句“老成精了”并不过分.....
网友大多希望将其放生
即使非钓鱼爱好者,都对鳜鱼很熟悉,毕竟是我国淡水里最名贵的食用鱼之一。
而这么大的鳜鱼,其经济价值可能非常高,保守估计可能也价值上千。
但大部分网友纷纷表示“这么大的鳜鱼放生吧”、“一年能生好多的鱼仔”、“吃了太可惜了,应该将其放生”......
(鳜鱼生长速度缓慢,因此垂钓、捕鱼碰到的常见鳜鱼,不过在1-2斤左右,而鳜鱼要长到50斤可能需要二十多年)
确实,从珍稀程度来讲,在如今的江河生态背景下,长出这么大的鳜鱼,可以说非常不容易,应该放生吗?
应该说可以提倡放生,但是不能强求
毕竟,如果这条“老成精的鳜鱼王”真的是从千岛湖中捕获的,那么它大概率是湖区管理方投放的人工鱼苗,本身就是养殖用于食用的。
放流、生态保育是好的理念,但只是对野生鱼而言,如果以此去强求,则有因噎废食的嫌疑。
当然,从食用价值的角度来讲,鳜鱼更佳食用区间在2-3斤左右,太大的鳜鱼可能反而不够细嫩好吃。
因此,将其放生,从生态的角度来讲,可能更经济......
台媒看大陆:寻味江苏苏州 经典松鼠桂鱼松鼠桂鱼是姑苏菜肴中的代表作,味道鲜美,闻名遐迩。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中新网北京9月25日电 台湾《联合报》近日发表了有关江苏省苏州市的报道,介绍了当地特色苏帮菜。
报道指出,苏州的饮食文化特点是选料严谨、 *** 精细、因才施艺、四季有别,已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苏州菜肴,简称苏州菜,俗称苏帮菜。苏式食品与苏州丝绸、园林、工艺,并列为苏州四大文化支柱。
苏式食品品种繁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至今已有12大类,1200多个著名品种。12大类分为6个帮式和6种特色,即苏式菜肴、苏式卤菜、苏式面点、苏式糕点、苏式糖果、苏式蜜饯、苏州小吃、苏州糕团、苏州炒货、苏州名菜、苏州特色酱菜和苏州特色调味品。
苏州美食:阳澄湖大闸蟹。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苏州是鱼米之乡,鱼鲜虾蟹、粳糯稻米便是苏式食品的主调,有四大特色:讲究时令时鲜;讲究选料做工;讲究色香味形;讲究花色品种。
松鼠桂鱼是姑苏菜肴中的代表作,味道鲜美,闻名遐迩。这道菜名称的由来和清乾隆皇帝有关。传说,乾隆皇帝巡游江南到了苏州,一日信步来到松鹤楼菜馆。看到湖中有很多鲤鱼,该鱼背部隆起,青黄颜色间有不规则的黑色花纹,游动起来迅猛快捷,非常好看。皇帝一时高兴,便要求吃鱼。
苏州美食:藏书羊肉。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按老规矩,鲤鱼是祭神用的祭品,不可食用,但又圣命难违,堂官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与厨师商量,想出了一个法子:取松鹤楼首字“松”,将鱼烹制成松鼠形状,既避免烧“神鱼”之罪,又满足了乾隆的要求。厨师把鱼炸成后放在桌上,然后浇以卤汁,只听见“吱吱”作响,就像松鼠在欢叫。乾隆吃后,赞不绝口。从此,松鼠桂鱼便成为一道名菜,被誉为“苏菜之冠”。(完)
10斤重的野生大鳜鱼,湖北男子野钓的意外收获,回家后先进行测量鳜鱼,又叫桂鱼、季花鱼、花鲫鱼、鳌花等,是我国本土淡水水域中常见的一种掠食性鱼类,广泛地分布于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天然水域之中。
鳜鱼肉质洁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有很好的食疗价值,自古以来就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同时,鳜鱼性情凶猛,具有主动攻击猎物的习性,力气也非常大,很多钓鱼人也把它们当作目标鱼之一。
鳜鱼的种群数量不少,但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鳜鱼都不是很大,一般也就5斤以内。要是能收获一条10斤以上的野生鳜鱼,一定能在当地引起一阵轰动。
近日,湖北宜昌的一名男子在户外野钓时,就意外地收获了一条野生大鳜鱼,周围的钓鱼人纷纷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更有人扔下鱼竿就跑过来看热闹了……
宜昌的这名男子是一个钓鱼爱好者,平日里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垂钓。平时闲暇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垂钓中度过的。这一天,闲来无事的他又出来钓鱼了,渔具是海竿,鱼饵是买的商品素饵,目标鱼是天然水域里常见的白鲢、花鲢、草鱼等。
不知是资源越来越好了,还是找对了水域,下杆没有多久就有了鱼口,不过都是一些小鱼闹窝,眼看浮漂动个不停,就是把它们钓不起来。
突然一个猛口,浮漂瞬间被拉入了水中,作为一个垂钓经验丰富的钓鱼人,宜昌的这名男子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大鱼中钩了。他马上就提竿,从力度上明显地感觉到了这条鱼还真不小,鱼线被拉得直接在江面划出深深的水痕。
当这条鱼被拉出水面时,男子终于把它看清楚了,却瞬间又蒙圈了,原来这条鱼不是白鲢、花鲢、草鱼这类的素食性鱼类,而是一条掠食性鱼类鳜鱼,男子心中顿时惊喜不已。把它拉上岸以后,仔细观察发现:这条鳜鱼颜色比较深,明显是一条在天然水域里生活了很多年的野生鳜鱼。
肉食性的鱼类怎么会吃素饵并成功上钩呢?宜昌的这名男子怎么也想不清楚。编者觉得:鳜鱼有主动攻击猎物的习性,可能是当时很多小鱼围在鱼饵周围抢食,这条鳜鱼发现小鱼于是对它们进行了攻击,结果慌乱中咬了钩,最终被钓了起来。
回到家后,宜昌的这名男子之一件事就是对这条鳜鱼进行称重,其足足有10斤重。在淡水鱼中,10斤重的个头其实不算大,但在鳜鱼里已经算是比较大的了。
在自然的环境中,如果没有人为地捕捞等干扰,鳜鱼可以长到更大的个头。据资料记载,在几十年以前,长江里曾经出现过近50斤的大鳜鱼,不过,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及无数次地躲过人为地捕捞,鱤鱼等顶级掠食者的猎捕。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的保护,野生鱼类的种群数量正在逐渐地恢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鳜鱼出现,钓鱼人的“大鱼梦”轻轻松松地就可以实现了。
你喜欢垂钓吗?在钓鱼的过程中,收获更大的鱼有多大?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分享……
春天限定的9种鱼,一口鲜美,不负春光冬去春来鱼登台!万物欣欣向荣的春天,无疑因为鱼的复苏,成为最“鲜”的季节!
“桃花流水鳜鱼肥”、“三月鲳鱼熬蒜心”……春季鱼鲜数不胜数,就连并称“长江四鲜”的鲥、刀、豚、鮰,也迎来一年中最得意的时段!
春季吃鱼要趁早!跟着台台解锁这9款春季鲜味,吃掉才算不负春光!
特别声明: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开启十年禁渔,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文中涉及食材均为养殖,保护长江渔业资源人人有责。
01 | 大黄鱼
江浙一带奉行“没有黄鱼不成宴”。无论席上有多少海味珍馔,都无法撼动大黄鱼的地位!
大黄鱼,通体金黄赛黄金,身价矜贵,野生大黄鱼更是有市无价的“奢侈品”。今年象山的开春首捕,就因为两条野生大黄鱼卖出20万高价上了热搜,一时风头无两!
大黄鱼性子随和,清蒸、红烧样样都好。想尝到原本的味道,那还是推荐清蒸!家常做法,黄酒增香去腥,配上香菇、枸杞一起蒸,酒香鱼鲜,特别有滋味!
红烧的滋味则更浓郁。黄鱼年糕,在江浙一带是逢年过节的经典大菜,酱汁浓厚,但也不会盖掉黄鱼的鲜味。学会这一道,家宴上倍儿长面子。
02 | 小黄鱼
大黄鱼有价无市,吃小黄鱼也美滴很啊!虽然生长海域不同,但它们同为石首鱼科,鲜美程度也大差不差。春季小黄鱼正鲜美,各位何乐而不为呢?
吃小黄鱼最家常的做法,要数干煎。
在东北,“干煎小黄花”可算宴客硬菜。鱼身煎到酥脆,连刺都能一并嚼掉。席间无论讲什么趣闻八卦都没它有味儿。
干煎黄花鱼
03 | 梅童鱼
与大小黄鱼同属“金灿灿三人组”的梅童鱼,也必须算得一鲜。
梅童鱼,也叫梅子鱼,《台州府志》有言“梅熟鱼来”,东海鱼汛正值梅子成熟,梅子鱼也因此得名。
金灿灿的梅童鱼
梅童鱼身量细小,肉质极嫩,且不能人工养殖。即便是久经“食场”的老饕,也无法拒绝它的鲜美滋味。
梅子鱼的 *** 不用太复杂,加豉油清蒸,就是还原最正宗的东海渔家味道。
清蒸梅子鱼,用勺吃体验感更佳
04 | 鲳鱼
东海渔民有鱼谚:三月鲳鱼熬蒜心,四月鳓鱼勿刨鳞”。每年三月,鲳鱼都会游到内海产卵,大量进食,肉质也肥厚起来。
三月吃鲳正当时,但鲳鱼的品种可多了去了:白鲳鱼、灰鲳鱼、银鲳鱼、金鲳鱼……看着就差个颜色,但懂行的人才知道,“一色之差”,价格可差好几倍!!!
先说银鲳鱼。生于大海,产量丰富,所以只有捕捞,没有养殖!肉质细嫩刺又少,也是所有鲳鱼里头最贵的。
银鲳鱼通身银白,尾巴尖儿也是锃亮的银色,买的时候擦亮眼睛,可别被糊弄了哈!
银鲳鱼
尾巴尖儿和鱼鳍是金色的,那就是金鲳鱼,养殖居多,价格大概是银鲳鱼的一半。
鲳鱼肉厚刺少,味道鲜美,红烧、清蒸都很美味,也可以腌制或糟制。用海盐煎鲳鱼,口感酥脆的同时还能更大程度保留鲜美的原味,操作简单,在家不妨试试。
吃鲳鱼也无需拘泥于传统做法,与番茄杂菇一起炖,清爽开胃,还很洋气呢!
05 | 河豚
俗话说“金秋伺螃蟹,暮春候河豚。”3月一到,老饕们又有盼头了!
清明节前,河豚产卵,体内脂肪囤积,鱼肉的肥美达到顶峰,此时河豚皮上的毛刺还非常柔软,胶质丰厚,吃起来非常软糯,无论刺身、红烧还是汤炖,都是一绝!
河豚之鲜自古就带着危险和神秘。河豚有毒众所周知,却从不乏那些要吃不要命的“拼死吃河豚”。究其原因,还是河豚太好吃了呗!
温馨提示:养殖河豚基本无毒,但处理仍需谨慎。
对于野生河豚来说,“越毒越鲜”所言不虚。你就说河豚肝吧,鲜香粉糯,但也是河豚毒素的主要集中地!
不过现在我们能吃到的河豚都是养殖的,鲜味不减,而且基本可以做到无毒和安全食用,吃货们终于可以放肆大吃,一解相思!
河豚肝,鲜味一绝!
河豚一般有“白烧”和“红烧”两种做法。
红烧河豚,油热后下姜片、河豚肝,煸一两分钟,先把油脂和鲜味逼出来;下葱、河豚肉,以啤酒代水增添风味,加上老冰糖、生抽、老抽炖煮半小时;出锅前加上鱼皮和白子,垫上草头就完成了。
白烧的做法和红烧类似,煨煮的时候不加冰糖、生抽、老抽就行了。白烧河豚汤色奶白,可以吃到河豚最本身的鲜。
河豚鱼皮富含胶质,将其有毛刺的一面翻卷夹入口中,软嫩Q弹。白子绵软香醇,更是难得的美味。比较特别的吃法,是直接用新鲜的河豚白子涮火锅,鲜到掉眉毛!
河豚白子烧鱼肝
06 | 刀鱼
北方一些省份习惯把“带鱼”叫刀鱼,以为江南地区视作珍宝的“刀鱼馄饨”就是用小带鱼做的,其实啊,压根儿不是一回事儿!
我们今天要说的刀鱼,那可是“长江四鲜“之一,矜贵得很。身披银色鳞片,身型似刀,肉质细腻软嫩,无上鲜美,清代李渔更是称其为春馔妙物!
以清明为界,刀鱼被分为“明前刀”和“明后刀”。清明前上市的刀鱼鱼刺绵软,鲜美无比,身价动辄过万;过了清明鱼骨变硬,刀鱼也就不值钱了。
刀鱼又分“江刀”和“海刀”。由于过度捕捞,长江刀鱼已经很难见到了。现在市面上卖的都是还未入江洄游的海刀,虽不及江刀鲜美,聊胜于无吧!
刀鱼肉是极鲜嫩的,但那细密的鱼刺却是真磨人!
纵是鱼刺绵软的“明前刀”,咬紧牙关刺还要从牙缝渗进喉咙。所以清蒸刀鱼最讲火候,蒸到拎起鱼骨一抖,鱼肉簌簌下落,才叫过瘾。鱼骨可以油炸,酥脆可口,物尽其用。
劳动人民从不乏吃鱼的智慧,刀鱼馄饨,那是免去鱼刺困扰的春季限定美味!
二两以下的刀鱼取肉去骨去刺,剁成鱼茸混入猪肥膘,加入头茬春韭做成刀鱼馅,剩下的刀鱼骨拿来熬汤,鲜绝春天!
07 | 鲥鱼
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写人生三大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这之一恨,就是我们今天说的鲥鱼了。
长江鲥鱼,堪称我国名贵鱼类之首。其味之鲜,连古代大吃货苏东坡也不免评上一句“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
鲥鱼,鳞片上还有些许光彩
鲥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清明前入江产卵,此时为食用更佳,上市时间仅有20天左右,真真的限定级美味。
但由于生存环境和过渡捕捞等原因,长江鲥鱼几乎绝迹。如今市面上卖的,不过是它的替代品——美洲鲥鱼。
美洲鲥鱼
懂得“吃鲥鱼不去鳞”,是行家老饕的基本素养。鲥鱼的鳞片下是丰腴的脂肪,烹调时带鳞清蒸才不算暴殄天物。
古时候更有讲究的做法,把鳞片用金丝串起,蒸熟后嘬食,奢靡至极。
享用鲥鱼,清蒸最妙:去掉内脏,保留鳞片,以火腿、冬菇、酒酿等细火慢蒸。
吃的时候先品鱼鳞,用舌尖抵一抵,品尝鱼鲜的同时,也去想象永远停留在传说中的长江鲥鱼之味。
08 | 鮰鱼
说鮰鱼你可能觉得陌生,但我要说“江团”,是不是就亲切了?
除了江团,长江鮰鱼还有很多别称。它学名“长吻鮰(鮠)”,上海叫它“鮰老鼠”、到了贵州,它又成了“习鱼”。
能与与“鲥、刀、豚”并列“长江四鲜”,鮰鱼的实力自是不容小觑。
作为长江流域的珍品鱼,鮰鱼兼具鲥鱼之味与河豚之鲜,肉间没有小刺,简直是为被食用而生的嘛!
春末夏初鮰鱼最肥。目前我们吃到的均为养殖,鲜味并不比野生的差。
台台教大家一个鮰鱼的绝妙吃法,做鱼汤时加入豆浆提味,火腿增鲜,汤色雪白醇厚,鱼肉柔嫩软滑,一口下肚,鲜掉眉毛!
09 | 鳜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本是家常鱼鲜,一年四季都有得吃,但桃花三月,才是全年吃它更好的时节。
因为肉质细嫩丰满,刺还特别少,鳜鱼数百年来独占“春令时鲜”的榜首,更为文人墨客喜爱,风头无两啊!
鳜鱼好吃,却着实不好惹。作为淡水肉食鱼,鳜鱼品性极其凶猛,一生都以猎杀其他鱼类、水生物为食,当真是鱼不可貌相!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凶恶鳜鱼也有待宰的时候
说到吃鳜鱼,安徽人颇有心得!清蒸鳜鱼,完美保留鳜鱼的鲜味,只需切点葱姜再淋上蒸鱼豉油,上锅蒸10分钟就好。
点击上方图片查看鳜鱼三吃详细做法
鳜鱼的做法也不局限于传统,台台教你做鳜鱼两吃,片好的鱼肉可以做姜豉油生焗鳜鱼柳,鱼骨熬制鱼汤则用来做一道好看美味的菊花拆鱼羹,一整条鱼都不浪费。
写在最后
1994年,渔民在芜湖江段误捕一条1公斤重的鲥鱼,此后,长江鲥鱼再无踪迹。
其实花大价钱品尝稀少物种大可不必,野生鱼的味道也并不比养殖的好到哪里。
春季品尝时令鱼鲜的同时,台台也想在此呼吁,保护珍稀鱼类从我做起。水好,鱼好,我们也会更好哦~
文 | Ruka
图 | 思宇、部分来自 ***
安徽钓友晒出“鳜鱼王”,网友:指定是买的!野生的不可能这么大长江君:如果说一条河里必然有一条“鱼王”,那下面这位安徽合肥的钓友,应该就是遭遇到了“野河鳜鱼王”!
近日,安徽合肥的一位钓鱼爱好者称自己在肥西一条野河钓鱼(路亚)时,竟钓一条将近一米长的“鳜鱼王”,让人目瞪口呆......
01这是野河“鳜鱼王”?
据长江君了解,这是一条三四米宽的普通野河,泥沙底为主,水草也少,当地钓友平常路亚的目标鱼主要是翘嘴、鲶鱼、鱤鱼等。
因此,这位钓友钓起这条“巨型鳜鱼”后,自己也是震惊得不敢相信。
“我当时马上打 *** 给朋友来,他们都以为我吹牛呢,过来一看都激动坏了,后来都拿鱼竿来钓,不过只钓到两条小鱤鱼。”
——这位合肥钓友激动表示。
(这位钓友原来的目标就是钓鱤鱼、翘嘴,因为这条野河水浑且是泥沙底,鳜鱼少,没想到竟然有这种大鳜鱼藏身)
这位安徽钓友回家后将这条大鳜鱼称重,竟然有26斤,从头到尾93.5公分,这位钓友也是戏称自己“可以吹一辈子了”。
长江君:在野河里碰到这么大的鳜鱼,可以说是许多钓鱼人的梦想,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这位钓友的激动心情很容易理解。
但没想到的是,他这将这条“鳜鱼王”晒到社交媒体上后,却有许多网友提出了质疑。
02网友:指定是买的,野生鳜鱼不可能长这么大???
原来,虽然大多数网友都被这条“亚米级鳜鱼”给震了,还有人认为至少值一两千块,这位钓鱼人发了。
但是,也有许多“经验丰富”的网友非常笃定地表示“这鳜鱼指定是买的,养殖场里养出来的,野生鳜鱼不可能长这么大,都一米长了快!”
部分网友评论
也难怪网友们质疑了,一方面本身鳜鱼就比较少见,另外鳜鱼是吃鱼的鱼,越大的鳜鱼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高。
因此在平常大家钓鱼路亚时,常见的鳜鱼一般不过是一二斤左右,5斤以上的鳜鱼就很罕见了,这条近米长的“鳜鱼王”估计许多人见都没见过。
常见的野鳜鱼体型有限
但是,野生的鳜鱼真的长不到那么大吗?这位安徽合肥钓友晒出的“渔获”,有可能是买的吗?
03野生鳜鱼能长到1米左右吗?
长江君:这位安徽合肥钓友路亚钓起来的“亚米级鳜鱼”确实非常的惊人,也着实罕见。
不过长江君认为倒不一定是“买的”——野生鳜鱼其实是可以长到这么大的。
鳜鱼长到几十斤是可能的——资料图
鳜鱼的生长速度其实是相对较快的,一般两年可长到1公斤以上,并且成年后生长速度衰减不明显。
制约鳜鱼体型增长的,主要是食物来源,如果饵鱼(泥鳅、河虾以及餐条等中小型水族)充足,那么野生鳜鱼长到1米多长,几十斤也不稀奇。
比如长江君就听许多老一辈渔民讲过,以前在江里捕到过几十斤的老鳜鱼,“像头小猪,很肥”。
因此,这位安徽合肥钓友,能在河里钓到这种“巨鳜”也并非不可能。
当然,野河里有这种“巨鳜”出没,说明当地河道生态环境不错,也是值得点赞。
老司机们,你们见过这么大的鳜鱼吗?#钓鱼#
桂林钓鱼人钓到8斤鳜鱼,经过鉴别是斑鳜,据说价值几千?广西桂林的钓鱼人,在当地的开放性水域垂钓,幸运地钓到了一条8斤重的大鳜鱼。
都说鳜鱼体型越大,鱼肉就会越老,肉质的口感,不及一斤半左右的标鳜。
但在自然水域里,能钓到这么大的野生鳜鱼,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可把他高兴坏了。
这位钓鱼人他人还没到家,就打 *** 给了几位喜欢钓鱼的朋友,并约好晚上吃大鳜鱼。
朋友们一来,就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条大鳜鱼,打开袋子一看,大家都不敢相信,居然是一条极为罕见斑鳜。
甚至有人说道:“长这么大,之一次见到这8斤重的斑鳜,这也太大了吧!”
上图是广西桂林钓鱼人,钓获得野生大鳜鱼,从这条鳜鱼的体表颜色,以及形态来看,的确是一条斑鳜。
但实际上鳜鱼并不是稀有鱼种,我们也经常能看到3~5斤重的鳜鱼,甚至十多斤的也有。
那么,8斤重的鳜鱼真的价值几千吗?
这条8斤重的大鱼,是怎么钓上来的?
广西桂林这位钓鱼人,是一位台钓爱好者,不久前开始,才迷上了路亚钓鱼。
由于经常要上班,所以钓鱼的时间比较少,难得休息一下,台钓出门钓鱼携带的东西又很多,比较麻烦。
看到河边玩路亚钓友,只需带一根竿,走到哪钓到哪,而且钓到的鱼都是比较贵的肉食性鱼类。
比如,翘嘴、红尾、鲶鱼、黑鱼、鳜鱼和鱤鱼,这些鱼起步都要价值二三十元一斤,比台钓钓小白条要过瘾多了。
桂林钓鱼人钓起的大鱼称重8.2斤
说干就干。桂林钓鱼人,购买了一套路亚装备,便来到了落清江垂钓。
根据当地规定,在落清江娱乐性垂钓是允许的,禁止船艇载体游钓和生产性捕捞。
钓位选择在靠近山体,有断崖处的位置,钓了2个多小时都没有鱼咬钩,就在他准备要放弃时,突然有鱼咬钩了。
溜了五分多钟,才把这条大鱼弄上岸,看到是鳜鱼后更加激动,这是他之一次钓到鳜鱼。
什么是鳜鱼?
- 鳜鱼的基本信息
鳜鱼,又称桂鱼、季花鱼、花鲫鱼、鳌花鱼等,是鮨科、鳜属的鱼类。
鳜鱼的形态与众不同,身体侧扁,下嘴吻前突,嘴巴张开较大,上下嘴角都长有锋利的牙齿。
鳜鱼眼睛偏大,两侧鳃盖后边缘长有锯齿状尖刺,鱼鳃骨也均长满锋利的细齿。
鳜鱼的背部,从之一根背鳍刺隆起,背刺粗壮而坚硬,胸鳍和腹鳍起始处,也长有尖刺。
鳜鱼的体表颜色,主要由棕黄色、白色、褐色,以及斑块和黑色斑点组成,有时因水质原因会有所差异。
- 鳜鱼的生活环境
鳜鱼是属于淡水鱼类,通常喜欢栖息在江河、湖泊、水库的底层,极少会游至水面,并且具有喜暗怕光的习性。
野生鳜鱼,白天通常藏匿在水底结构处,比如水下有乱石和桥墩处,靠近山体一侧的断崖,以及水下深浅交接的土坎下面。
鳜鱼是独居习性,但在春季洄游季节时,此时的鳜鱼会成群结队地栖息在江河入口。
尤其是水电站、泄洪渠,以及各种通江的水闸口,逆流而上,这就是钓鱼人常说的鳜鱼顶水。
- 鳜鱼的食性
鳜鱼是属于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可以说是无肉不欢。
鳜鱼喜欢伏击捕食,通常潜伏在水下障碍物附近,待小鱼小虾经过伏击区域,鳜鱼会突然发起攻击,一口将鱼虾吞下。
在自然水鱼,鳜鱼主要是捕食小鲫鱼、鲤鱼、白条、鳑鲏鱼和麦穗鱼等,包括泥鳅、黄鳝和河虾,这些都是鳜鱼爱吃的食物。
鳜鱼捕食的习性是昼伏夜出,大多数的野生鳜鱼,在夜间从障碍物的结构中出来,跟着鱼群追逐捕食,白天鳜鱼捕食欲相对较低。
- 鳜鱼的分布
鳜鱼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除了 *** 高原地区,由南至北的江河湖库里,均有鳜鱼的分布。
具体有黑龙江、珠江、松花江、海河、淮河、辽河和长江,其中包括各大一级二级支流。
鳜鱼虽然属于中高档水产品,每斤起售价都要四五十,但实际上鳜鱼是常见鱼类,大家对它并不陌生。
比如鄱阳湖、洞庭湖、太平湖、巢湖等大型通江湖泊和水库,基本上都有鳜鱼分布。
即便在寒冷的北方,也能够正常越冬和繁殖,因为鳜鱼的适温性很强,所以分布也很广。
鳜鱼的世界分布图
鳜鱼的种类
鳜鱼的品种很多,每个地区的鳜鱼品种都有所差异,对鱼类不是很了解的人群,一般很难分辨出来。
鳜鱼品种不同之间的价格相差好几倍,而栖息在我国自然水鱼的鳜鱼,以知道的种类约9种。
①花鳜。花鳜又称翘嘴鳜,主要分布在我国珠江流域、闽江流域和长江流域。花鳜是鳜鱼当中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常见的花鳜一般在1~3斤,更大能长到50多斤,甚至还可以长到更大。
②大眼鳜。大眼鳜同样是鳜鱼的一种,因鱼眼在鳜鱼属当中较大而得名,它的分布比较广,喜欢栖息于江河之中,更大能长到5斤左右。
③麻鳜。麻鳜同样是鳜鱼属类,它的分布仅限于我国贵州柳江和广西的融江。
④长体鳜。长体鳜属于小体型鳜鱼,由于身体修长而圆润,所以又被称之为“竹筒鳜”,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广西、湖南。
长体鳜鱼
⑤暗鳜。暗鳜又称茶叶片、石板鳜。暗鳜体色呈暗黑色,夹带不规律的黑斑,主要分布于珠江、闽江和长江下游流域。
暗鳜
⑥高体鳜。高体鳜又称高背鳜、驼背鳜等,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南渡江及东南诸河流域,喜栖息在水草茂盛且水质洁净水体中。
⑦波纹鳜。波纹鳜俗称癞头桂,主要产于安徽休宁、贵州独山和广西罗城一带。波纹鳜是鳜鱼体型当中最小的一种,更大不超过20厘米。
波纹鳜
⑧柳州鳜。柳州鳜又称柳江鳜,主要分布于柳江、融水、三江、永福、龙胜、象州、武宣等地。
⑨斑鳜。斑鳜又称铁鳜和西江斑鳜等,斑鳜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江苏、广西、福建、云南和广州等地。斑鳜体型中等,常见斑鳜体重约0.5斤,超过1斤比较难得,超过3斤难得一见。
斑鳜
而广西桂林钓鱼人,钓获的这条重达8斤的斑鳜实属罕见,想必很多钓鱼人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斑鳜。
斑鳜的价值
鳜鱼,是我们日常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在市场上,体型越大的鳜鱼,它的价格反而越低,因为大家都认为,鳜鱼超过2斤重鱼肉老、口感差。
不过,斑鳜的经济价值,却恰恰与其它品种鳜鱼相反,是越大的斑鳜越值钱,尤其是大体型的野生斑鳜更值钱。
松鼠鳜鱼
根据目前斑鳜的市场价值来看,0.5斤左右的斑鳜,1斤的售价在150元一斤。
体重超过2~3斤的野生斑鳜,市场收购价约200~400元1斤,但市场上通常没有货,所以是一鱼难求。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广西桂林钓鱼人钓起的这条8斤重的野生斑鳜,虽然市场上没有销售案例。
但根据鲜活的野生斑鳜价值来看,它钓起的这条大鱼,至少能卖个4000~5000元。
如果是被水族爱好者看上眼了,价格还能再高一些,毕竟8斤重的野生斑鳜是可遇而不可求。
因此,朋友们都建议钓鱼人,把这条野钓斑鳜卖掉,毕竟一条价值几千块钱的鱼,也不是咱们普通人能吃得起的。
况且在野生环境下,斑鳜能长到8斤重实属不易,吃了也很可惜。
思前想后,桂林钓鱼人最后还是决定,把钓起的这条野生斑鳜放归到河流里,让它繁殖出更多的斑鳜。
路亚钓鱼的宗旨是“钓获放流”,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真正能做到的人是少之又少。
不过话又说回来,斑鳜能长到8斤重,是不是已经突破了生长极限了?
钓了几十年的鱼了,也没见过这么大的斑鳜!
钓友们,你们钓过更大的斑鳜有多大呢?
松花江鳜鱼的无奈,在松花江里有名无实,只能南下迁移求生存?四大名鱼之一,在东北地区常说的“三花五罗”中,它是三花中排名之一;在南方也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赞美它。可见,它是红遍全国的鱼类,来头不小。
三花之首的鳌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鳜鱼。鳜鱼的品种多,在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的水域里都有分布。但是,只要说四大名鱼,里面的鳜鱼指的是生长在松花江里面的松花江鳜,也就是翘嘴鳜。
虽然鳜鱼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南方各大水域里广泛存在,但是松花江鳜是品质更好的,无论是肉质口感,美味程度,其它地方生产的都差那么一大截。至于原因,据分析可能与气候和水体有关,南方水温高,鳜鱼生长速度快,而东北水温低,属于冷水体系,鳜鱼成长速度慢,生长周期长。
了解松花江鳜鱼
鳜鱼,是鲈形目真鲈科鳜属的鱼类,俗称鳜鱼、花鲫鱼、桂鱼、季花鱼、鳌花等,四大名鱼之一,三花之首。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食用淡水鱼。
1、外形特征
松花江鳜鱼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体侧上部呈青黄色或橄褐色,身体皮肤上有许多不规则暗棕色或黑色斑点和斑块,鱼的腹部呈灰白色。背部隆起,口较大,下颌突出,背鳍一个,鱼鳞细小、呈圆形。间鳃盖骨和鳃盖骨下缘光滑,身体呈黄绿色,腹部黄白色,体两侧有大小不规则的褐色条纹。
2、肉食性鱼类
松花江鳜鱼的性情凶猛,是肉食性鱼类。以水中的各种小型鱼类、小型甲壳类动物及各种昆虫等水生生物为食。仔幼鱼阶段即食其他鱼苗,主要捕食鲂鲛鳌、似等小型鱼类和虾类,也食蝌蚪和小蛙;等身体长到250毫米以上时主要摄食鲤、鲫等鱼类。冬季停止摄食,春夏秋季捕食旺盛般多在夜间捕食。
3、淡水鱼类
松花江鳜鱼是属于完全在淡水里生活的鱼类,它喜欢栖息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草茂盛,水质较洁净的水体中。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出活动觅食。
以我的垂钓经历,松花江鳜鱼更喜欢生活在有障碍物的水域里,如水底乱石堆中、桥桩旁、伸入水中的树根丛、石堤边、大坝下、电站出水口、河道两侧乱石岸边等地,比水草之地更多,或许百科知识出现偏差。
4、生长环境
松花江鳜鱼不喜欢作长距离的洄游和迁移,不喜群居。它的最适宜生活水温为15~32℃。在10~2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鳜鱼的特定生长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在25~35℃之间则无明显变化。
5、近种区别
有一种在长江河口区内河分布的斑鳜与松花江鳜鱼近似,两者最明显的区别是从吻部经眼至背鳍前无1条褐色斜带;头背缘稍隆起,间鳃盖骨下缘一般具细齿;鳃耙4(稀为5)。
松花江鳜鱼的现状
鳜肉质细嫩,味鲜美,刺少肉多,营养丰富,一直为人们所青睐,是上等淡水食用鱼类之一。同时,鳜肉性平、味甘,有补气血、益脾胃之功能。因此,鳜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鳜鱼是钓鱼人最喜欢的鱼种之一,被认为是主要的路亚对象鱼。带上路亚竿去到水域里甩上几杆,没准还有不错的收益。
曾经就有一个东北的钓友,在牡丹江钓过一条16斤左右的松花江鳜鱼,刚钓上来就被人以8500元的价格买了。这个价格足以证明松花江鳜鱼的价值,也直接证明野外的稀缺性。
鳜鱼在东北生活得好好的,特别是松花江里,更是盛产之地,而且野生鳜鱼因多藏在水草、石头缝等水底障碍物众多的地方,对捕捞造成困难。这些特点本来可以让它得到很好的保护。
尴尬的是,目前在东北,特别是在黑龙江,无论是野生的鳜鱼还是养殖的鳜鱼数量,都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
首先,以野外生存数量对比
以野生的数量来说,虽然目前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出来,但无论是在黑龙江还在松花江等的东北水系里,一鳜难求是事实存在。反倒是它的原产地之外的南方地区,钓鱼人录制的台钓、路亚的视频里,可以看到南方的野生水域里,鳜鱼的数量明显比东北多,更比松花江多。这个钓鱼人明显可以感受到的变化。
其次,以最为现实的养殖业为例,这一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据2019年的渔业统计数据,在鳜鱼的养殖产量排名显示,黑龙江省的养殖产量已不足万吨,只能排在全国最末位。而作为南方的的代表广东省,养殖产量可以占到全国产量的31.48%。连湖北省的鳜鱼养殖产量都占全国的23.64%。
松花江鳜南迁因素
造成松花江鳜鱼南迁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因素。
之一,国界因素。松花江东流段是黑龙江的主要支流,在同江市东北约7公里处汇入黑龙江(西流松花江段此文不叙述,不代表没有鳜鱼的存在)。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江,管理难统一。
其次污染,民间有一个说法,就是黑龙江中上游(同江市以上)的野生鳜鱼味道,更胜于松花江的野生鳜鱼一筹。主要原因是松花江的水质近年来污染严重,造成鳜鱼的口感下降。
其实,污染无处不在,南方的天然水域里污染也严重,当然黑龙江的水质也肯定有污染。但在北方特殊的环境状态下,是不是影更加大呢?能造成肉质口感的下降,污染不小。
第三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的因素就是温度。南方的水温高,鳜鱼的生长速度快,而松花江的水温低,鳜鱼的生长速度慢很多。据统计,松花江的鳜鱼要生长到南方鳜鱼同样大小的情况下,松花江鳜鱼要多生长1~2年才能达到南方鳜鱼的重量。
写到最后
松花江鳜鱼是原产于松花江里的鱼,更是以它的名字来命名一个物种,可以看出产自松花江的鳜鱼与其他地区的鳜鱼,品质完全不同。不可否认,松花江鳜鱼无论是肉质还是口感,更盛其它地方生产的鳜鱼,这个是由于气候、水质等天然因素决定的,不可人工改变。
但是,正气候和水质决定了它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致命缺点。由于松花江的水温低,年平均气温才十几度,使得江里的鳜鱼生长速度过慢,满足不了人们的捕获速度,导致野生的数量少;再加上在这么低的气候里养殖鳜鱼,经济价值无法跟南方相比较,造成了北方的产量低。所以,松花江鳜大量南迁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并不代表松花江等水域里没有鳜,这些水域里依然有它的存在,只是数量越来越少了。
最后建议:作为一个钓鱼人,环境保护是每个钓鱼人的责任!请随手带走自己身边的垃圾,创造一个美好的钓鱼环境!如有不同观点或作者有误,可以在评论区里指正。我是钓鱼铃当,记得关注我!谢谢
数据:全国十大市场鳜鱼销量调研作为鱼中佳品的鳜鱼,在各大城市的销量如何呢?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鳜鱼是我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其肉质细嫩,刺少而肉多,其肉呈瓣状,味道鲜美,实为鱼中之佳品。
近两年,鳜鱼的市场价格一直领先大众鱼,更高卖到五六十元钱一斤,真的是妥妥的“贵鱼”。鳜鱼市场,也成为了国内高端水产品市场的一个风向标。
图片来源于鳜鲈前沿
聚焦六大区域十大市场,探究流通渠道及特点
我国水产品产量连续30年产量保持世界之一。其中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功不可没,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家。
据《2018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2018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457.66万吨,水产品市场极大丰富。其中,养殖产量4991.06万吨,同比增长1.73%,捕捞产量1466.60万吨,同比降低4.73%,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77.3:22.7。
如此庞大的体量下,全国的水产品如何流通?不同地区各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调研全国六大区域,聚焦水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批发市场,进行分析。
1. 北京市场
北方最主要的活鱼分销中心,辐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中部及东北部地区,西部地区略有涉及。
2. 天津市场
距离北京较近,大部分地区直接从北京订购,仅辐射周边地区。
3. 成都市场
西南地区较大的淡水鱼养殖和消费地区,成都是主要的淡水鱼分销市场。辐射川内其他城市,部分规格较大的(1.5斤以上)会销往陕南等地,另外重庆、昆明有少量供应。
4. 重庆市场
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直辖市,是西南地区更大的淡水养殖和消费地区之一。
5. 西安市场
西安是西北地区更大的枢纽城市,辐射陕西全省的地市,外省辐射甘肃庆阳、平凉,以及宁夏固原,均为交通上距离西安较近的城市。
6. 兰州市场
中国最西端的中转和交易市场,是最西部偏远地区主要的淡水鱼分销市场和西部偏远地区最集中的消费市场。
6. 上海市场
上海不仅是全国范围更大的水产品消费城市,同时也是更大的水产品分销中心之一;汇集了华东地区规模大、产品种类齐全的水产批发市场,产品远销中东部乃至华北的京津地区。
7. 南京市场
鱼虾资源非常丰富,其中的众彩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是长三角地区规模更大的水产分销中心之一,南京所有的大小菜市场的水产品都由其供应。
8. 合肥市场
苏皖乃至华东地区较大的水产消费市场之一,合肥市场既靠近江苏、浙江等淡水鱼主产区,又临近国内主要的水产消费市场——长三角地区,市场购销频繁。
9. 郑州市场
中国中部更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
作为鱼中佳品的鳜鱼,在各大城市的销量如何呢?
在调研考察杭州、上海、北京等十大城市水产市场后,我们得到了一份真实的鳜鱼年销售量数据。
从调研的十大城市来看,杭州市场年销售量更高,达2256万斤,上海其次,达1932万斤,北京位列第三,为1012.8万斤。最末位的为天津市场,仅为56.04万斤,与杭州相比,差了2200万斤,销量悬殊。由此可以看出,在全国范围内,鳜鱼的消费市场分布很不平均。
从地理位置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鳜鱼市场较为庞大。
销量更高的杭州市场位于鱼产区,供应量充足,消费者普遍接受度高,需求旺盛。
据调查,北京市场的鳜鱼全年销售量虽低于杭州、上海,但价格相对其它城市全年维持在较高水平。
除了地域差异,鳜鱼销量变化与季节也有一定相关性。
下面是一组十大城市在全年四个季度的鳜鱼销量。
据调研,夏季鳜鱼价格与销量成反比,夏季是全年鳜鱼全年价格更高、销量更低的时期;价格多在38~49元/斤,各地价差在9元/斤左右。南方上杭地区价格明显低于北方京津地区、西南川渝地区和西北地区,价格由南向北逐渐升高,且越靠近内地价格越高;销量多在0.2~2万斤。
冬季,各地价格相对夏季较为集中,多在30~35元/斤,价差约在5元/斤左右。冬季是全年鳜鱼销量更高时期,上杭地区在6~9万斤,北方多在0.5~4万斤。春秋两季鳜鱼销量介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大部分地区销量多在0.2~2.8万斤。
从城市来看,不同城市的四季鳜鱼销量变化各有特点,总体上是“冬高夏低”。上海市场鳜鱼销量在秋季反超杭州,鳜鱼养殖户在当地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可在秋季考虑上海市场。值得注意的是除兰州外,其余九个市场鳜鱼夏季销量均为全年更低。销量较低的贵阳市场和天津市场各季度销量波动不大,较为平均。(本文转自【云上佳农(作者:刘菁)】。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关键字】:鳜鱼消费市场行情水产养殖
此鱼称为“花鲫鱼”,咬钩极其凶猛,钓一条能吹一年!野钓总是充满着惊喜,就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杆会来什么鱼。
我们在看漂等口的时候,经常会祈祷下个顿口能够拉上来一条大鱼,如果是那种比较稀有的鱼种就更过瘾了,比如鳜鱼!
鳜鱼又名季花鱼、桂鱼、鳌鱼,是常见淡水鱼中较为珍贵的一种
这种鱼还有一个很美丽的名字叫做“花鲫鱼”,虽然听着和鲫鱼有点像,但它可没有鲫鱼那般温顺,属凶猛肉食性鱼类
野钓鳜鱼,记住这3个钓位!中钩率极高
鳜鱼是路亚钓法的对象鱼之一,但咱们用手竿也能钓获。
由于鳜鱼在自然水域中相对较少,所以不能用钓鲫鱼、鲤鱼的 *** 去钓它
钓鳜鱼之一步就是找钓位,和翘嘴、黑鱼等凶猛肉食性鱼不一样,它属于伏击型鱼。
说白了就是躲在某一个地方,只有当猎物从旁边经过,且有足够的把握才会发起进攻,争取一招拿下
1、根据路亚的经验,鳜鱼最喜欢躲藏在乱石区。
尤其是那种急流两侧、下游水流相对平稳的石区,氧气充足、食物丰富,是钓鳜鱼的不二之选
2、枯树、桥墩、以及人为建造的一些硬结构障碍区
这种地方也比较适合鳜鱼藏身,万一遇到危险还能够全身而退。
对于我们钓鱼人来说,在这些障碍区垂钓,一定要用粗钩大线+硬杆,要求中鱼后能够之一时间拉出水面,减少跑鱼率
3、水草密集的浅水区
这种地方鳜鱼本身是不大喜欢去的,但小鱼小虾却很喜欢待,为了捕食,鳜鱼在水温较高的时候也会上浅滩觅食,但不会一整天都待着
春季适合白天钓浅水,夏秋季节则适合晚上钓
钓鳜鱼更好的饵料,活虾和泥鳅
相信不少钓友都有钓上鳜鱼的经历,一般都是在拉饵钓鲫鱼时偶然中获的
实际上并不是鳜鱼喜欢吃商品饵,是商品饵招来了小鱼,而小鱼又引出了鳜鱼,鳜鱼在捕食小鱼的时候不小心吞入了钩子
如果你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钓鳜鱼,我还是推荐活虾和泥鳅两种饵料。
理论上来说小泥鳅的效果应该是比活虾更好,只不过取材比较难,要专门去市场上买,更好挑小一些的
河虾就没那么麻烦了,在野钓时往水草里一捞就能捕捉到,成本低、又简单
不管是挂虾还是挂泥鳅,或者是挂小鱼,都要尽可能保留钓饵的活性,这样对鳜鱼的诱惑力会更大
在那些水流比较急的地方,可以不用浮漂,直接将饵丢在你认为有鱼的地方,多等一会儿
如果有鱼咬钩,手上的感觉非常强烈,不用担心看不到信号,肉食性鱼比你想象的更凶猛
能在野钓时中得一条大鳜鱼真可以吹一年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钓获鳜鱼的经历,你钓到过更大的又是多少呢?欢迎留言评论
声明:文中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需删除请及时联系,内容由钓鱼阁小飞原创
外来物种入侵,近年来在我国自然水域造成不少生态问题,每当有外来物种出现,长江君也是非常关注。
昨日,一位钓鱼爱好者的爆料,引起了长江君的注意:这位广东钓鱼爱好者,在珠江里钓鱼时,钓起一条像鳜鱼又像鲈鱼的“金眼怪鱼”,非常的凶猛且有十多斤,以前从未见过!
这位钓鱼人在珠江里钓到的是一条鳜鱼吗?
十多斤的野生大鳜鱼?长江君一看不得了,这条眼珠金黄的怪鱼根本不是什么鳜鱼,而是一条极为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尼罗河尖吻鲈”,也俗称金目鲈,巨鲈鱼...
什么是尖吻鲈(金目鲈)?
大家可能对这种鱼比较陌生,甚至有人会将它错当成本土鳜鱼,然而在国际上,尖吻鲈可以是“凶名在外”——它可能是近代最凶猛、破坏性更大的入侵物种!
没想到珠江里竟然有目前淡水之一掠食鱼,可长到数百斤
这种原产于尼罗河流域的淡水鱼,是顶级的掠食者,极限体重可达400-500,是名副其实的淡水凶兽,其下颚的咬合力,堪比一些陆地猛兽,在水中完全是巨无霸一般的存在(本土鲤鱼、鲫鱼、草鱼等,即使十几斤、几十斤,在成年尖吻鲈面前,都是它一口的事)。
不难想象,尖吻鲈无论出现在全球的哪一条淡水江河、湖泊了,马上就会成为当地的霸主....
尖吻鲈极限体型,四百多斤、3米多长,吞下一个人很轻松
事实确实如此,在近代一百多年间,跟随殖民浪潮、全球化,这种尼罗河淡水掠食者,如今已经遍布全球——甚至已制造几起“生态惨案”。
比如非洲的之一大湖,维多利亚湖,就因为尖吻鲈的入侵而导致生态灾难,湖中原生的四百多种本土鱼,如今被它们吃得只剩下200种不到,包括小型尼罗河,都在它们的食谱之上!
维多利亚湖中的尖吻鲈,体型惊人数量极多
除此之外,美国、欧洲等大多数国家的淡水江河里,都有尖吻鲈的身影....
这样的凶猛掠食鱼,竟然已经出现在我国江河里了?
其实,这位在珠江里钓到尖吻鲈(金目鲈)的网友,并不是之一位在自然水域遭遇尖吻鲈的钓鱼人。
因为养殖市场壮大,尖吻鲈在东南自然水域已经不算少
早在几年前,长江君就在广东、福建以及海南等地,碰到过有人在钓鱼、捕鱼时,从江河里捕获尖吻鲈——其中甚至有几十斤的“巨型尖吻鲈”。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尖吻鲈在珠江流域的繁衍生息,前不久广西也有人在自然水域钓起尖吻鲈....
——听完上面尖吻鲈在全世界的“丰功伟绩”,是不是由衷地对这种掠食者入侵我国感觉到担忧?
这位钓鱼人将这条珠江里钓起的“怪鱼”,发到 *** 上之后,关注的人很多,网友的反应也非常的统一:清蒸还是红烧?
长江君:......
好吧,确实有许多同样“臭名昭著”的入侵物种,在进入我国之后折戟在吃客们的筷子之下。
不过,抛开吃客们的立场和戏谑之言,我们也需从生态的角度来严肃讨论一下:
尖吻鲈既然已经在我国江河里出现,那到底会不会繁衍蔓延开来?最终那这些泛滥成灾的尖吻鲈,制造又一起生态惨案,使得珠江成为第二个维多利亚湖?
没有天敌、疯狂生长,当地湖里一百多斤的大鲈鱼四处肆虐
长江君认为,从目前的来看,是绝对不会,但从长远来看,尖吻鲈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生态威胁!
首先为什么现在不会?
并非大家戏言的“肉太好吃会被吃光”,而是如今珠江的水质环境、生态状况下(尤其是广东境内),水域环境退化,加上电鱼、地笼、粘网滥捕,所有鱼都泛滥不起来!(除了那些耐污食腐的罗非鱼、清道夫、埃及塘鲺等)
尤其是尖吻鲈作为食物链顶端的掠食鱼,如果珠江里没有充足的其他鱼群攻击捕食,是没办法支撑其种群繁衍壮大的。
珠江里虽然有尖吻鲈,但其种群在目前很难壮大
但为何从长远来看,尖吻鲈又是一个绝大的生态危险?
毫无疑问,珠江流域的气候,非常适合尖吻鲈栖息(尖吻鲈最适应温带、亚热带气候),并且珠江里并没有任何其他能威胁到尖吻鲈的掠食者(本土的掠食鱼像黑鱼、鲶鱼、鳜鱼等,在尖吻鲈碾压性体型优势面前,根本没有一战之力)。
一旦我国的江河治理成效逐渐显现(如今各地都在发力推动江河环境治理),江河水族的生存环境大幅改善,这时候尖吻鲈的绝大威胁开始显现,而如今珠江里数量庞大的清道夫、罗非鱼,将成为尖吻鲈种群崛起的更好“养分”...
因此,长江君也是建议,一旦钓鱼、捕鱼碰到尖吻鲈,千万不要再放生了,可带回去食用。
网友们,你们在自然江河里,见过这种鱼吗?
(关注我们,随时了解长江水生物种趣闻,也可联系我们爆料投稿,助力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