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研发配方,食品研究生专业就业前景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22 0
有小吃配方怎么怎么做抖音直播卖小吃配方?#直播创业

今天我这一条视频来讲一下抖音直播卖小吃技术配方。为什么选择直播卖小吃配方的内容进行分享呢?抖音是目前所有平台里面流量大的平台,没有之一这种广为人知的信息。我们都知道站在风口风口都能起飞,而现在这个风口很明显就是抖音。

为什么一定是直播卖小吃配方呢?口罩这几年大大一小的餐饮类型相聚倒闭,口罩过后大家憋了好几年有丢了工作的,想换工作的,负债的,想创业的等等。一大批人能想到的就是学一门小吃技术自己去创业,哪怕做家庭外卖也好摆摊开店也罢,很多人都涌进来这个行业。

这么多的就业需求去哪里学,怎么学,谁来教,就得有技术知识的供给方,那就是抖音直播卖小吃配方或者收学员抖音平台这一两年的技术知识类的教育,就是抖音扶持的赛道之一,所以成立了学浪,现在叫做抖音课堂这个知识交付平台。

抖音直播这个赛道对于大部分做小吃的人来说是不具备的,需要系统性的去学习直播,并且也要有超越普通人的执行力。这里需要提前说明的是这件事情有一点难度,但是我想带着大家去尝试一下。

做直播这件事难的就是一直陷在对直播的恐惧中,但是那场后反而觉得没那么难。所以我也在尽我所能去降低大家的学习成本、行动门槛。基于这样子的想法,我做了这一条视频能让大家对目前抖音卖小吃配方的几种直播方式进行了解。所以想翻身的你关注我,直播间里关于做直播的干货更多,我是翔哥。先做小事,再干大事。

揭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神秘面纱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越来越全面。然而,特殊食品仍然处于不少消费者的认知盲区。特殊食品主要包括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其中,特医食品因其作用人群特殊,起步较晚,深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近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专门采访江苏省无锡市食检中心工作人员,帮助广大消费者揭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神秘面纱。

特医食品特殊在哪儿

特医食品是一类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求,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适用于0—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医食品。

近年来,我国特医食品领域加速创新。无锡市食检中心联合江南大学,创建了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是国内特殊食品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依托自身优势,建立了特医食品研发测试、中试熟化两大平台,打造“液体、粉体和挤压”中试产线3条,“酶解、发酵”小试产线2条,为特医企业提供原料研发、工艺优化、产品试制、检测评价等全方位技术服务。

无锡食检中心检测场景(资料图片)

“目前,国内已有125款特医食品获批上市,消费者需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特医食品,”无锡市食检中心研发科工作人员范子豪介绍说,“例如在进行外科手术前(如结肠手术),医生会要求患者禁食,并服用12.5%碳水食品,这个12.5%碳水食品,就是特殊医学用途碳水化合物组件食品,是典型的特医食品;再如针对某些蛋白过敏的婴幼儿,医生会建议其父母使用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或深度水解的婴儿配方食品喂养,这种婴儿食品就是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

那么,特医食品和普通食品的区别在哪儿呢?范子豪介绍说,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同:之一,特医食品为配方食品,组成特医食品的所有成分均为已知的安全可靠的营养成分,不得存在功能未经验证的活性物质,普通食品并不强调这一点。第二,特医食品必须经过市场监管总局相关部门审评,完成注册,取得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上市,普通食品只需取得生产许可证即可生产上市。第三,特医食品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方可购买使用,私自购买使用可能会有健康风险,普通食品则不需要医嘱。

如何鉴别特医食品

在2015年修订版《食品安全法》中,明确特医食品正式纳入法制管理,确定其作为食品的法律地位。自2016年7月1日起,开始对特医食品实施上市前产品注册制度。随着特医食品相关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发布、监管体系日趋完善,特医食品行业也有了长足进步。目前,特医食品使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GB2992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和GB25596—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

普通消费者在购买特医食品时,需要注意区分,不可将特医食品与部分特殊膳食及其他特殊食品混淆。为了区分特医食品,市场监管总局于2022年12月发布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南》规定,所有特医食品必须在醒目位置标示特医食品标志——小蓝花。

无锡市食检中心研发科工作人员介绍说,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切勿私自购买特医食品,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特医食品。购买时应当从正规渠道且根据以下特征进行鉴别:一是特医食品在外包装明显位置标注“特殊医学用途”字样;二是特医食品有注册号,注册号开头为“TY”;三是自2022年底开始,新上市的特医食品必须标示特医食品专属标示——小蓝花。

特医食品标识“小蓝花”(资料图片)

5种黑芝麻糊的配方及加工工艺

《本草纲目》记载,黑芝麻,味甘性平,有补肝肾、益精血、润燥生肌、乌发健脑之功效。黑芝麻糊,色黑味美,香稠细滑,风味独特,是老少皆宜的理想食品。

01、黑芝麻糊和黑米复合饮料粉

一、配方

黑芝麻、黑米的更佳配比为黑芝麻: 黑米= 2: 3,加水量为原料的2 倍,葡萄糖25%,白砂糖25%,卡拉胶3%,果胶2.5%。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预处理

制备黑芝麻粉: 将黑芝麻粉除杂后加5 倍干净水浸泡15~20min,捞起后再用清水冲去表面的泥沙,然后沥干。随后入滚筒炒烤炉,在60℃ 温度下炒制10min,使芝麻糊发生浓郁香味,然后快速冷却至室温,再入粉碎机粉碎,并过20 目筛即得黑芝麻粉。

制备膨化黑米粉: 将黑米除杂后入粉碎机适当粉碎,加适量净水使其含水量为20% 左右,再送入双螺旋杆挤压膨化机,得到含水量为4%~6% 的膨化黑米制品,再经粉碎机粉碎,过80 目筛,即得膨化黑米粉。

制备花生仁粉: 将优质花生仁除杂后送入滚筒式炒烤炉,控制温度在200℃ 左右,炒制25min,至花生仁内部微黄,并透出香味,然后快速冷却,再用脱红衣机脱去红衣,入粉碎机粉碎,并过20目筛,即成花生仁粉。

2、配料

取一混合机,将其余原料均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再与黑芝混合,使其充分混合均匀。

3、粉碎、包装

将混合料入细粉碎机进行细粉碎,并过80~90目筛,随后立即进行包装,即为色泽黑色,香甜可口,易冲调,具有芝麻、膨化米粉、花生特有浓郁香味的固体保健饮料。

02、黑芝麻花生糊配方及工艺

一、配方

黑芝麻10%、花生2%、膨化米粉52%、白糖27%; 分散剂: 麦芽糊精8%、瓜尔豆胶1.5%、CMC-Na 0.2%、黄原胶0.16%; 抗氧化剂组合: D-异抗坏血酸钠0.1%、TBHQ 4mg /kg、BHT 4mg /kg。

二、工艺流程

采用挤压膨化把大米制成膨化米粉,可使淀粉完全发生不可逆糊化,且糊化物稳定性好,溶解性、冲调性、消化率和风味口感等加工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大米挤压膨化加工工艺流程为: 大米→清理→适度破碎→水分调节→挤压膨化→切断→干燥→粉碎→膨化米粉。

加工工艺条件: 膨化以温度160 ~ 230℃、压力0.8~1.4MPa为宜。水分对膨化效果和淀粉糊化度有明显影响,水分控制25%~35%为佳。

03、一种现做现卖的黑芝麻糊 *** ***

一、原料配方

黑芝麻7.5千克,蔗糖粉15千克,核桃仁、花生仁各1.25千克,大米25千克。

二、操作要点

将黑芝麻、核桃仁、花生仁放入烤箱中烤熟,将已膨化的大米与烤熟的原料一起粉碎并搅拌均匀,过80目筛,适当搅拌,即可包装出售。

三、注意事项

过筛后的成品要及时包装,勿堆放过夜。烘烤温度以100~120℃为宜,不可有焦煳现象。花生烤熟后要去掉红衣,核桃仁烘烤前在沸水中浸泡一下,以去掉涩味。

04、一种黑芝麻糊的加工工艺1

一、原料

黑芝麻(10%)、白砂糖、大米,,麦芽糊精,阿斯巴甜、三氯蔗糖、抗氧化剂(0.1g/kg TBHQ、0.1g/kg 异抗坏血酸棕榈酸)

二、操作要点

黑芝麻净选:挑去杂质、虫蚀、破损、霉变粒:装入适宜不锈钢盘中,备用。

黑芝麻粉制备:将黑芝麻置于热风烘干箱,设定烘干温度为105 ℃ ,熟化2 小时,取出冷却,经粉碎、过80 目筛,制得黑芝麻粉。

膨化大米粉制备:将净选好的大米送入双螺杆膨化机中膨化,膨化块经粉碎、过80目筛得膨化大米粉。

调配:将黑芝麻粉、白糖粉、膨化大米粉等按顺序投料,按规定的时间、转速混合,确保物料色泽和组织均匀。

烘干:通过80~90 ℃ 的热风烘干、灭菌,进一步降低产品水分,保证微生物限度指标合格。

内包装:经检验水分合格的半成品,采用规定的包装膜包装,封口紧密,每包25-30克。

05、一种黑芝麻糊加工工艺2

一、配方

基料配方:面粉100kg,水125kg,蔗糖25kg;

黑芝麻配料:蔗糖100kg,黑芝麻粉38kg,瓜尔豆胶5.4kg,盐0.38kg,香兰素0.23kg,色素少量。

二、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筛选、烘炒

清除芝麻中的杂物,如泥沙、杂草籽等及不成熟芝麻籽。旋转滚筒式电加热烘炒机于130℃下烘炒约20min,使芝麻烘熟产生香味。烘炒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造成芝麻外焦内不熟,有焦味,且不易粉碎,易出油结块,使产品在冲泡时成团成块。

2、粉碎

采用滚筒式二级粉碎机,一级粉碎时,滚筒间距为0.3mm,二级粉碎时,滚筒间距为0.2mm,间距过大,使芝麻粉过粗,则产品口感粗糙;间距过小,芝麻粉细,虽口感好,但芝麻易出油,香味散失快。

3、烘干

用滚筒式干燥机于压强为0.69MPa、温度为165℃ ~170℃、转速为180~240r/s下挤压烘干成片,厚约 0.2mm。

来源:食品伙伴网食品研发创新服务中心

食品添加剂VS配料表:选对食品,吃得更安心#科普一下

食品添加剂&配料表大揭秘。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下与我们日常饮食息息相关的食品添加剂。你们是否想过,为什么那些看似奇怪的化学名称的食品添加剂能够添加到食物中呢?别担心,我这就来为你们揭开秘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抗氧化剂。这些神秘的物质可以防止食品氧化,保持食品的稳定性,延长保质期。当然,它们并不只是维C和维E,还有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茶多酚等听起来像是实验室中的神秘物质。

接下来是着色剂。它们可以使食品呈现出各种颜色,看起来更加诱人。不要小看这些化学物质,它们还有增强食欲的神奇效果,如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这些都是让食物看起来更美味的魔法师。你可能会想:“这些添加剂能吃吗?”别担心,它们其实比你想象的更美味。

增稠剂可以让食品变得更加黏稠,口感更加顺滑。它们可以使你的食物味道更加浓郁,如卡拉胶、琼脂、海藻酸钠等,这些都是让你的嘴巴享受黏黏的乐趣的魔术师。那么,你可能会问:“这些添加剂安全吗?”当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一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旨在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保障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

当然,有些添加剂需要小心使用。例如高果糖玉米糖浆、反式脂肪酸等。你可能会说:“那又怎样?我觉得它们很好吃啊。”没错,这些添加剂确实可以让你的味蕾得到满足,但是吃多了可能会导致肥胖和糖尿病。

阿斯巴甜和糖精等甜味剂虽然无卡路里,但有研究表明它们可能会致癌。因此,这些东西需要谨慎对待。不过,只要适量食用含有这些添加剂的食物,还是非常安全的。

同时,选择那些添加剂较少的食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就像选择衣服一样,有些人喜欢简单的款式,有些人则喜欢花里胡哨的设计。选择食品也是如此。有些人喜欢天然、少加工的食品,而有些人则喜欢口感丰富、颜色鲜艳的美食。

最后,我想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食品添加剂的专家。不信,你看我们平时做菜时放的盐、糖、酱油等调料哪个不是食品添加剂?因此,做菜也是一门科学,只有掌握好各种调料的配比和食用量,才能做出既美味又健康的佳肴来!

那么,如何阅读食品配料表呢?

看排序时,要注意配料是按照加入量递减的顺序排列的。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也就是说排名越靠前的成分在食品中的含量越高。例如,全麦面包的配料表中,全麦粉应该排在之一位。如果没有,那么这款面包就不是真正的全麦面包。

看长度时,要学会看配料表的长度。配料表越短越好,因为短的配料表可能添加了更少的食品添加剂。例如,对比两款酸奶,一款添加了各种添加剂,另一款只有生牛乳和发酵菌,从健康的角度来看,后者更佳。看名称时,要看配料表上的具体名称,这样可以快速识别食品添加剂。

例如,常见的反式脂肪酸有植脂末、人造奶油代可可脂、氢化植物油等,这些不易降解的添加剂容易在人体内堆积,导致血栓等心血管疾病。

掌握以上三点后,在购买食品时就可以轻松查看配料表,了解食品的组成和内容,从而做出健康的选择。虽然配料表比较复杂,但是只要掌握以上技巧,就能轻松理解。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今天的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注重健康!如果视频对你和身边的人有用,记得点赞收藏,下次再见!

同行对不住了,配方公布,配方真实靠谱,大家放心使用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聊一聊一个热门话题——餐饮配方的公布问题。近期,餐饮行业掀起了一股公布配方的风潮,一些知名餐厅纷纷公开自己的配方,这一举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那么,为什么餐饮行业会选择公布配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公布餐饮配方可以增加品牌影响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每个餐厅都希望能够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公布配方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增加品牌知名度。一些成功的餐厅也会将自己的独特配方作为品牌的重要卖点,吸引更多的顾客光顾。

其次,公布餐饮配方可以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消费者对餐饮行业的信任度逐渐下降。而公布配方可以让消费者更加了解食材的来源和 *** 过程,消除他们对食品安全的疑虑。透明的配方公布也可以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自己消费的食品,增加购买的信心。

此外,公布餐饮配方也可以促进行业的共同进步。餐饮行业是一个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的行业,每个餐厅都希望能够有独特的卖点以吸引顾客。然而,共享配方可以让行业内的从业者们相互学习和借鉴,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通过公开配方,餐厅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和合作,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然而,配方的公布也不是没有考虑的问题。一些餐厅选择保密自己的配方,这是因为他们认为配方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公开后可能会失去竞争优势。此外,一些餐厅的配方是经过多年的秘密研发和改进的,公开后可能会面临模仿和抄袭的问题。

综上所述,餐饮行业选择公布配方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公布餐饮配方可以增加品牌影响力,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促进行业的共同进步。然而,每个餐厅在决定是否公布配方时,需要权衡利弊,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做出决策。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启发,欢迎留言讨论您对公布餐饮配方的看法。谢谢阅读!







食品生产企业改变用糖配方降低白糖需求

最新发布的布瑞克农业大数据报告显示,在期货方面,截至6月23日,洲际交易所(ICE)原糖期货主力合约收盘价为24.4美分/磅,较6月16日收盘价下跌1.59美分/磅,跌幅为6.12%。伦敦白糖8月合约收盘价为658.1美元/吨,较6月16日收盘价下跌43.6美元/吨,跌幅为6.21%。郑糖主力SR2309收盘价为6957元/吨,较6月16日结算价下跌15元/吨,跌幅为0.22%。在现货方面,6月21日,我国白砂糖主产区均价为7212元/吨,较6月16日报价下跌7元/吨,跌幅为0.1%;主销区均价为7522元/吨,较6月16日报价下跌7元/吨,跌幅为0.09%。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表示,端午节前后,印度甘蔗产区降雨、巴西天气良好,有利于甘蔗收获,叠加国际宏观因素影响,国际糖价快速走低,形成下跌趋势。国内糖价跟随国际糖价走势,高糖价挤压了终端企业对白糖的需求。当前,月饼馅料生产中所需要的糖浆进入备货阶段,受相关影响,今年企业在生产月饼馅料时普遍改变用糖配方,将月饼糖浆较大比例转为淀粉糖月饼专用糖浆,减少了白糖用量。饮料和冷冻饮品生产企业也普遍改变配方,降低白糖需求。

林国发分析称,从中长期来看,印度、巴西甘蔗产量有望增加,国际糖价大概率见顶,国内需求放缓。随着国内需求回升低于预期,糖价顶部出现。中短期原糖进口量偏少,叠加市场开始交易,当前工业库存偏紧,食糖市场抄底心态较为强烈。

文 | 本报记者 闫利

首个“0添加”食品选品标准发布:婴幼儿食品不加香精防腐剂

白虾仁却加了含有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的保水剂;面点里的酥油竟是对健康并不友好的反式脂肪酸;市面上19款荞麦面中,八成使用“面粉+荞麦”配方,而并非纯荞麦。

食品中大量添加各类添加剂对于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以及部分追求天然饮食的消费者造成了困扰,为此,京东1号会员店16日就发布了首个“0添加”食品选品标准。

该“0添加”食品选品标准共包含8类食品,选品标准规定有7大类添加剂不得添加。其中,虾仁不得添加人工保水剂,面点不得添加起酥油(反式脂肪酸含量为零),休闲零食不得添加防腐剂,饮品不得添加香精及甜味剂。

此外,该“0添加”食品选品标准还要求,乳制品不得添加增稠剂,粮油调得味不添加防腐剂、婴幼儿食品不得添加香精及防腐剂、宠物食品不得添加诱食剂。

由京东旗下会员制超市——1号会员店发布的这一系列标准共分为8类选品标准,包括生鲜、面点、休闲零食、饮料、乳制品、粮油调味、婴幼儿食品及宠物食品。

同时,1号会员店负责人秦阿强还公布了按此标准精选的97款商品,这些商品在商品名称下均会标注:“配料干净”四个字。

据介绍,相关 *** 法规对宣传“零添加”有明确规定,要求标注某类添加剂为零添加时,应在配料表里标注该类添加剂含量为零。

食品研发配方,食品研究生专业就业前景-第1张图片-

京东1号会员店这次公布的标准,并非食品生产标准,而是作为销售渠道,按照此要求精选商品的标准,相关商品会加注“配料干净”的标识。

同时,为确保商品能达到该标准,1号会员店也会在生产环节进行监督,并对商品在上线前进行检测以及不定期抽检。

1号会员店也强调,合理使用法律法规容许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零添加”食品更多针对不能摄入糖的糖尿病患者,或者不愿意食用某类人工合成添加剂的消费者。

目前,97款“零添加”食品销售都不错,其中,0添加反式脂肪酸蛋黄酥和“0添加”猪肉脯近期销售同比增长均近5倍,0添加保水剂虾仁近期销售同比增长超7倍。

1号会员店:对反式脂肪酸说不 对婴幼儿食品中的香精和防腐剂说不

根据1号会员店对食品行业使用添加剂的调研,食品中的一些添加剂是可以不使用的,虽然这样会缩短保质期、卖相难看、影响口感。

1号会员店调研发现,市面上的部分虾仁含有的复配水分保持剂,也就是俗称的“保水剂”。这种成分能保持虾仁嫩度、改良口感,但因含有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等化学物质,过量食用会增加部分敏感人群肝肾代谢负担。

针对“零添加”的生鲜,京东1号会员店的选品标准要求无抗生素、无激素、原切未调理标准,同时优选有机认证,并监控屠宰、加工过程,确保安全卫生。0添加保水剂虾仁就是1号店“0添加”商品的范例,年销量超300万。

面点行业中,一些标注“0添加反式脂肪酸”的产品却含有起酥油,宣称虚假。1号会员店则对“零添加”面点进行严格规范,要求选择零添加起酥油、香精色素,优选非必要不添加味精、鸡精、增味剂,以及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采用急冻锁鲜工艺。

休闲零食行业中,防腐、增色、增味类的添加剂随处可见。京东1号会员店不允许“0添加”的休闲零食中含有防腐剂、香精色素、反式脂肪酸。同时,为了更健康,优选低糖、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品。

为了让饮料口感好,许多饮料添加了调味剂。而香精、色素、防腐剂、合成甜味剂,都会在京东1号会员店0添加的选品阶段被排除。

在粮油调味领域,山梨酸钾、苯钾酸钠等防腐剂较为常见。不仅如此,根据京东1号会员店买手的市场调研,市面上的19款荞麦面中,八成使用“面粉+荞麦”配方,而并非纯荞麦,虽然这样口感更好,但糖尿病患者食用荞麦面正是为了不食用面粉。

“0添加”选品标准要求调味品不可添加防腐剂、食用香精,优选优质非转基因原料。

One’s Member100%荞麦面就是一例典型“零添加”粮油,为纯荞麦,不添加面粉,优选原料种植环境、工厂环境、加工工艺更佳工厂,通过了低GI认证。这款荞麦面在今年5月上线后,仅一个月销量环比增长308%。

乳制品行业中,一些商家为提升口感而添加琼脂、果胶、明胶等增稠剂,过量摄入需要肝脏和肾脏代谢,加重肝肾负担。“0添加”选品标准除了要求不添加增稠剂、防腐剂、香精,还优选有机、无糖、高钙等高品质乳品,以鲜奶、酸奶巴氏杀菌工艺,补充有益益生菌。

婴幼儿群体因为身体原因,需要更加简单纯粹的配料。京东1号会员店严格要求不添加色素、香精、防腐剂,同时以低糖低钠、有机为优选标准,为婴幼儿提供更健康的食品。

除了孩子,很多消费者还要照顾毛孩子,诱食剂是宠物食品常用的添加剂,能使口感和气味更好。京东1号会员店对“0添加”宠物食品不仅要求不添加诱食剂,也要0淀粉0谷物,用鲜肉配方带来更高营养。

1号会员店公布选品10步法:要工厂实勘、亲身体验对比评测、实验室检测

选品标准只是之一步,第二步就是要具体挑选商品。京东1号会员店买手负责人李晴介绍了1号会员店的选品 *** 论,被称为选品10步法。

选品10步法分为看政策、看行业、看用户、看自己、看竞对、工厂实勘、亲身体验对比评测、实验室检测、源头直采、全面比价共10大选品步骤。

通过看政策,可以发现国家对食品配料的要求极为严格,国家也对食品添加剂用量做出规定,其中《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建议,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2克。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无添加糖婴儿辅食行业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3.3%,2021-2025年零添加酱油消费量复合增长率约36.5%。通过行业数据,也反映出“0添加”食品的火热。

在用户方面,1号会员店根据第三方调研显示,有70%的用户搜索过“0添加”相关关键词。并且,通过观察用户的评论反馈,也能看出用户对“0添加”食品的需求旺盛。

在自身条件上,1号店全场商品自营,品质更有保障。平均从业8年以上的近百名资深买手精选商品、优中选优。

不仅如此,1号店的买手会考察产地原料,买手还要对各类商品亲身体验,并对生产过程全程监控。在商品上架前,还会有SGS专业机构检测,并在上架后持续抽检,保证每一款产品符合标准。

目前,京东1号会员店已联合国内外上百家优质工厂,自主研发97款符合0添加选品标准的食品,并为这一系列食品注册了“One's member”商标。

其中的One's Member白虾仁,买手精选南美白对虾,对比市面上添加了人工合成保水剂的虾仁,One's Member白虾仁的成分表中,只有虾仁、水、食用盐。

1号会员店为食品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上线一键价格保护服务

会上,京东1号会员店负责人秦阿强也发布了1号会员店最新推出的服务举措,在食品名称下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目前,1号会员店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商品已经达到1000种,用户可通过商详页查询商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今年7月,京东1号会员店还将正式推出“一键价保”服务。消费者在1号店APP个人中心点击“一键价保”,系统会自动核算价保金额并及时到账。

据了解,作为中国线上更大的B2C会员制零售电商,京东1号会员店缴费会员数量已突破150万,销售额同比增长468%。

京东1号会员店表示,未来将持续深耕标准化,凭借高标准的产品、简单的价格、优质的服务,让用户享受更轻松、更简单的购物体验。

销售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有了新规定

市场监管总局近期颁布的《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对销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明确了新要求,向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的经营企业,应当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者进行备案。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供1岁以上人群食用的配方食品。特医食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分为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是指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能够满足目标人群在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营养需求的特医食品。常见的配方有肿瘤、糖尿病、肾病、肝病、难治性癫痫、呼吸系统疾病、肌肉衰减综合征、创伤、感染、手术及其他应激状态、炎性肠病、食物蛋白过敏、胃肠道吸收障碍、胰腺炎、脂肪酸代谢异常、肥胖、减脂手术等13种。

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较其他特医食品监管更加严格。企业申请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产品注册前必须完成不少于100例病人的临床试验;国家对包括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的特医食品实施产品注册管理;各地方市场监管局对企业实施生产许可管理,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广告要求按照处方药广告管理,其他类别的特医食品广告按非处方药广告管理;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只能通过医疗机构或者药店零售企业向消费者销售,不能进行 *** 销售;医疗机构、药店零售企业销售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的,不需要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但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食品销售的规定。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相关问题的考虑

本文通过综述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营养需求相关研究进展以及主要类别产品的临床使用,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当前共识情况,探讨适用人群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上市需充分考虑的产品科学、安全相关问题,为产品研发和注册提供参考。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定义早产儿为出生时胎龄低于 37 周,低出生体 重婴儿为出生体重低于 2.5 kg。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死亡风险比足月出生和出生体重正常的婴儿高 2 至 10 倍<1>。我国的早产儿数量位居全球第二<2>。如果得不到适当治疗,幸存下来的早产/低出生体重 婴儿将面临较高的终身残疾和低生活质量风险。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呼吸道和消化道功能不完善, 早期完全经口喂养容易导致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等疾病发生,一方面,长期肠内微量喂养,需要长期肠外营养作为营养不足的补充,而长时间的肠外营养易导致感染加重、胃肠黏膜萎缩和胆汁淤滞性黄疸等的风险增加;另一方面,不 能经口喂养导致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时间延长,增加感染的几率,引发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EUGR)。

EUGR 不仅影响婴儿期和儿童期的体格发育,更重要的是 可导致神经系统发育迟缓以及远期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因此需要尽快早期过渡到全肠内喂养和独 立的经口喂养。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理想饮食应能使婴儿的生长速度接近正常妊娠时的宫内生长 速度,更大限度地促进神经发育,更大限度地降低 NEC、慢性肺部疾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并且不会对发育中的代谢及排泄系统造成负担。对早产儿早期给予更佳营养可降低不良健康结局的风 险,并改善成年后的认知功能<4>。

WHO,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学学会(The European Society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and Nutrition,ESPGHAN),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及国内的多个指南和专家共识就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肠内营养需求提供推荐意 见和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针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营养需求设计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F *** P)为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了必要时的选择。

我国对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实施注册制度,《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注册上市的产品应科学、安全<5>, 自 2016 年 7 月 1 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共 18 个针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婴 儿的 F *** P 获批注册。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这类特殊食品是否“科学”“安全”,仍需要结合早产 /低出生体重婴儿临床营养状况、医学证据等系统考虑。

一、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肠内营养指南、共识及研究进展

1.1 母乳喂养

WHO,ESPGHAN,AAP,我国《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等多个指南及专家共识 均强烈建议母乳喂养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当无亲母母乳时,可考虑使用捐赠母乳喂养,其中包括 极早产(妊娠< 32 周)或极低体重(< 1.5 kg)的婴儿<1>。观察性研究和荟萃分析表明,母乳喂养对早产/低 出生体重婴儿具有显著的免疫营养优势<6>,并且对心血管、神经、骨骼健康和生长结果呈现有益影响<4>。此外,ESPGHAN 也提到,用未经巴氏杀菌的母乳喂养早产儿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多种疾病发病率 的更佳喂养策略<7>。国内一项针对 639 例早产儿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对出生胎龄为 28~33 周早产儿 的体重增长,喂养不耐受率的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以及 NEC 发生率降低有重要意义<8>。

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有医学证据表明,与捐赠母乳比较,无论是作为母乳的补充还是单 独食用,使用配方奶喂养都会有更显著的体重增加率、线性生长和头部生长,同时发生 NEC 的风险 更高。试验数据未显示对全因死亡率、长期生长或神经发育的影响<9>。与配方奶相比,捐赠母乳可以 显著降低 NEC 的发生率,减少肠外营养的持续时间,缩短达到全肠内喂养的时间<10>。WHO 也认为, 在临床上一些婴儿配方奶粉带来的 NEC 的潜在风险比其带来的促进生长的益处更重要<1>。

从证据的等级看,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无法获得亲母母乳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使用捐赠母乳 喂养;选择早产儿配方食品或者母乳营养补充剂等 F *** P 喂养应仅限于无母乳或者母乳不足的情形。

1.2 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营养需求

1.2.1 能量与宏量营养素

在能量方面,与足月婴儿相比,早产儿通常需要更多的能量支持足够的生长。能量摄入需要充分考虑早产儿不同的伴随疾病状况,相对较健康的早产儿能量需求主要取决于出生孕周、累积营养缺失(从怀孕起至出生)、体成分改变、基础代谢率等因素<11>。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对新组织的形 成影响重大,足够的蛋白质-能量比与足够的能量摄入同等重要。ESPGHAN 认为大多数健康生长的早 产儿合理的总能量摄入范围是 115~140 kcal/ (kg·d),为了促进更佳的生长质量和长期结局,能量摄入 还需要考虑各宏量营养素提供的能量比例。当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在推荐范围内,建议蛋白质-能量 比为 2.8~3.6g /100kcal<12>不同出生体重及生长阶段的早产儿,需要不同的喂养策略,对能量和蛋白质 的需求也存在差异。

在蛋白质方面,ESPGHAN 认为尽管关于功能结局的数据极其有限,对于<1800 g 的早产儿,3.5 ~4.5 g/ (kg·d)的肠内蛋白质摄入量似乎是合理的<12>,Koletzko B<13>、AAP <14>也推荐了相同的摄入量。

在蛋白质来源方面,与整蛋白配方奶相比,早产儿预防性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可能减少NEC 和喂养 不耐受的发生,并能满足体格发育的营养需求,但目前证据有限,该研究结果尚不能支持常规在早产 儿群体中预防性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15>。另一方面,一项 Cochrane 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水解蛋白配 方奶粉并未降低喂养不耐受和 NEC 发生率;与早产儿配方奶粉相比,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的 早产儿体重增长速度减慢。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和游离氨基酸配方仅用于对牛奶蛋白过敏和胃肠功能障碍(如短肠、小肠造瘘后)等不能耐受整蛋白配方的患儿,不推荐将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作为晚期早产儿(胎龄 34~36+6 周)的常规使用配方或母乳不足的补充<16>。《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诊疗指 南》也不推荐常规使用水解蛋白或氨基酸配方奶,仅在极重度喂养不耐受时可考虑使用<17>。并无确切 数据说明常规使用水解蛋白配方对于早产儿的远期获益。ESPGHAN 认为单独补充某些氨基酸(如谷 氨酰胺、精氨酸或牛磺酸)对于降低一些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相关研究极为有限,因此并不推荐<12>。

在脂肪方面,早产儿在出生时缺乏足够的脂肪储备,与足月的同龄儿相比,早产儿需要更高的脂肪摄入量才能充分满足生长和发育需要。母乳脂肪含有大约50 种脂肪酸,中链脂肪酸约占总脂肪酸 的 10%~35%<18>。ESPGHAN 建议脂肪的更低摄入量为 4.8 g/ (kg·d),ESPGHAN 和 LSRO 推荐的脂肪 摄入量上限分别为 6.0 g/100 kcal(占能量的 54%)和 5.7 g/100kcal(占能量的 51%)<19>,与母乳中所检测 到的脂肪含量接近<20>。母乳脂肪提供了早产儿大约 50%的能量需求,以及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脂溶性维生素和复合脂类。

对于<1800 g 的早产儿,ESPGHAN 2022 年指南保留了 2010 年指南中关于亚油酸、亚麻酸、中链甘油三酯的建议,建议脂肪总摄入量为 4.8-8.1 g/(kg·d),上限较 2010 年的 6.6 g/(kg·d)有明显提升;并且不建议中链甘油三酯超过总脂肪的 40%。亚 油酸的摄入量为 385~1540 mg/(kg·d),亚麻酸的更低摄入量为 55mg/(kg·d),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例为 5-15:1 (w/w)是可以接受的。建议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摄入量为 30~65 mg /(kg·d),前提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摄入量充足。建议 ARA 摄入量为 30~100 mg /(kg·d),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摄入量应<20 mg/(kg·d)<12>。

母乳喂养是获得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LC-PUFAs)的更佳途径,但受母亲膳食影响 较大<21>,此外,相关研究也提示,母乳中脂肪成分与婴儿配方奶中含有中链脂肪酸的三酰甘油分子种 类的显著差异可能导致婴儿脂质代谢和生理健康状况的改变,需要进一步研究<18>。早产儿消化和吸收 甘油三酯脂肪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脂肪可能积聚在回肠中,并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和炎症来促进 NEC 的发展。LC-PUFAs 可能具有调节 NEC 炎症过程的能力,尤其是当 n-3 和 n-6 LC-PUFAs 衍生物之间 的平衡得以维持时。但单独补充 n-3 LC-PUFAs 可能对 NEC 预防效果有限<22>。

在碳水化合物方面,ESPGHAN 建议早产儿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 11~15 g /(kg·d)<12>。相关数据 表明,在较高的摄入范围内给予碳水化合物强化母乳是相对安全的,并且可以改善住院时的体重、身 高和头围生长<12>。孕 34 周的早产儿乳糖酶活性仅为足月儿的 30%,AAP 认为早产儿配方中可减少乳 糖用量<14>。但乳糖喂养能够增加肠道乳糖酶活性<23>,并且在早产儿配方中使用更容易消化的葡萄糖聚 合物代替乳糖在喂养耐受性、体重增加和钙吸收方面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24-28>。此外,一项 Cochrane 系统评价认为,当前证据尚不足以支持使用低乳糖配方奶或乳糖酶用于防治喂养不耐受<29>。由于葡萄 糖聚合物的吸收率比乳糖高,用配方奶粉喂养比强化母乳喂养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可能更低。在 母乳营养强化剂(Human milk fortifier,HMF)或早产儿配方奶粉中,乳糖与总碳水化合物的更佳比 例依旧未知<12>。

1.2.2 维生素及矿物质

WHO 建议,如无其他营养来源,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可以考虑补充锌、维生素 D,母乳喂养的极 早产儿 (妊娠< 32 周)、极低出生体重儿 (< 1.5 kg)可以考虑补充维生素 A,均视具体情况确定<1>。ESPGHAN 在 2010 年的指南中也提出了关于钙、磷、铁和维生素 D 摄入的相关建议。

在针对83 例极低出生体重婴儿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低 25-羟基维生素 D 水平较常见, 肠内给予 200-400 IU/d 的维生素 D 是适宜的<30>。李正红等认为,低出生体重晚期早产儿在出生数天内 补充维生素 A 1500~2000 IU/d,<3 月龄按照上限补充,≥3 月龄可调整为下限,补充至矫正年龄 3岁。晚期早产儿生后数天内开始补充维生素 D 400~800 IU/d,至少至矫正年龄 2 岁。全肠内喂养的早 产儿,钙摄入量为 100~160 mg/(kg·d),磷摄入量为 60~90 mg/(kg·d),钙磷质量比 1.6:1~1.8:1。

临床情况稳定的晚期早产儿生后2~4 周开始口服补充元素铁 2 mg/(kg·d),至矫正年龄 1 岁<16>。钠的需 求量在个体间和个体不同时期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婴儿,有可能添加了 HMF 的母乳 仍不足以满足早产儿对钠的需求。氯的过量摄入有可能导致婴儿代谢性酸中毒,需要同时考虑钠和钾 的摄入量。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来确定能够优化骨骼功能或其他获益的矿物质摄入量,ESPGHAN 推荐的矿物质摄入量参考范围较宽<12>。与 ESPGHAN 2010 年发布的指南比较,2022 年指南中铁的推 荐摄入量不变,基于最新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锌和铜的推荐摄入量都有了明显上调;还基于欧 洲食品安全局建议、母乳数据等部分调整了泛酸、生物素、烟酸等水溶性维生素的推荐摄入量。脂溶 性维生素中,建议维生素 A 总摄入量为 1.333-3.300 IU/(kg·d),肝功能受损的早产儿可能需要更高的 摄入量,而肾功能受损的早产儿则相反<12>。

1.2.3 其他成分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母乳中主要的蛋白质之一,其含量随母乳泌乳期变化,足月儿和 早产儿母乳都是初乳中含量更高<31>。LF 可以促进益生菌的生长, *** 肠道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肠道消 化酶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32>,此外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真菌和免疫调节特性<33>。LF 经常 被用来预防迟发性感染和其他疾病,可以帮助建立新生儿的免疫系统,防止病原菌的致病作用<34>。在 对于早产儿的一项研究中,采用试验序贯分析及荟萃分析系统地评估了肠内 LF 补充对早产儿的影响, 共纳入 9 项随机对照试验、3515 份样本,发现仅有限的证据表明,肠内补充 LF 与出生体重低于 1500 g 的婴儿迟发性脓毒症的发病率降低有关,但并没有降低新生儿 NEC II 期或 III 期、全因死亡率和其 他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目前的证据不足以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35>。

中国医师协会的一项指南也不推荐常规添加LF 以预防 NEC<36>。乳脂球膜(Milk fat globule membrane,MFGM)是母乳中的重要成分, 富含甘油磷脂、鞘脂、胆固醇和蛋白质;大多数研究都依赖于从动物模型中获得的数据,这些研究表 明 MFGM 可能有助于肠道结构和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新生儿肠道微生物群的建立<37>。多数关于其 健康益处的研究都是使用从牛奶中提取的 MFGM 成分进行的,并使用动物模型说明了 MFGM 在支持 认知和免疫健康方面的作用<38>。MFGM 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以及降 低炎症反应等,对新生大鼠 NEC 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9>。

目前尚未有MFGM 用于早产/低出生 体重婴儿的系统研究数据。母乳中游离核苷酸的平均浓度范围为 10.6~213.6 μmol/L,有限的临床证 据表明,添加核苷酸的配方奶粉有利于早产儿免疫系统的发育、改善血脂健康、促进早产儿的追赶生 长及提高膳食脂耐受性;在血浆脂蛋白组成方面,核苷酸对于早产儿的作用要高于对于足月儿的作用。但是已有的临床数据存在样本量小及强化核苷酸水平较单一等缺陷,另外对于早产儿的临床实验结果 也不尽一致<40>。

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母乳中含量第三的固体成分, 在支持婴幼儿等人群的特征肠道菌群建立和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在婴幼儿配方等食品中添加 HMOs 有利于改善婴幼儿等人群的营养健康状况<41>。在早产儿的肠道中,HMOs 和母乳中的微生物群 作为免疫调节剂,通过调节微生物群和保护肠道屏障,提供肠道内稳态,从而保护有 NEC 风险的早 产儿<42>。在一项对照试验中发现 NEC 病例中几乎所有母乳样本中的一种唾液酸化 HMOs——二唾液 酸基-乳糖基-N-四糖的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3>由于目前研究的数据有限,还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 说明补充或不补充 HMOs 的配方是否能产生更好的临床效果。且临床试验的设计和主要结局不同, 研究结果不尽一致。

此外,母乳中有近200 种不同的低聚糖,含量会波动,因此迫切需要对具有不同 结构成分的母乳中低聚糖的健康益处进行更多的研究,特别是开展随机、安慰剂对照的干预性试验和 补充机制研究<44>。早产儿的营养摄入必需包括胆碱,但没有证据表明主要以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可以从 常规的胆碱补充剂中获益<12>。

LF、MFGM、核苷酸、肌醇、HMOs、叶黄素等成分虽然被认为对早产儿有健康益处,然而目前 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推荐这些成分作为早产儿的常规饮食补充<12>。目前 MFGM、HMOs 等成分尚未 纳入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范围,而且相关证据多出自对于足月儿的研究,用于早产儿的营养支持相关数据较少,仍需要更大样本量针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研究,特别是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 F *** P 中添加的必要性和相关原料来源的研究。

1.3 益生菌

早产儿肠道不成熟,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监护并应用抗生素会延迟正常菌群定植<45>,益生菌可能 是一种降低早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潜在治疗 *** 。相关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降低早产儿的全因死 亡率、NEC(NEC≥II 期)、晚发性败血症和喂养不耐受的风险<46>。早期干预性口服益生菌调节肠道内 平衡是预防和治疗 NEC 的一种低成本、安全的 *** ,但只有数量有限的不同菌株显示出初步的潜在 效果<47>。Skinner AM 建议,如能满足所有安全性问题,鼠李糖乳杆菌 GG ATCC53103 或婴儿双歧杆 菌 Bb-02、乳酸双歧杆菌 Bb-12 和嗜热链球菌 TH-4 的组合会有助于降低 NEC 的发生率<48>。建议不要使用产生 D -乳酸的益生菌菌株,因为其在早产儿中的潜在风险或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证实<7>。

另一方面,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n=1315)发现,早期给予双歧杆菌(BBG-001)并未降低早产 儿 NEC 的发生风险,益生菌对于早产儿 NEC 的预防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36>。母乳喂养的极早产儿(妊 娠< 32 周)可视情况考虑使用益生菌,32 周后出生的早产儿使用数据还不够充分。此外,由于数据不 足,WHO 无法就益生菌的种类(属、种或菌株)、剂型(例如:粉末或滴剂)、剂量、使用时机或持续时 间提出建议,其使用应以临床诊断为基础<1>。益生菌理论上可能导致至少 5 种不良反应:全身性感染、 有害的代谢活动、过度的免疫 *** 、抗生素耐药性基因转移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肠道气体形成<7>。对于免疫功能不成熟的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是否使用益生菌及使用的益生菌种类仍应持谨慎态 度。

1.4 渗透压

由于正常母乳的渗透压约为300 mO *** /kg strongO,高渗透压喂养会对婴儿肾脏造成伤害<49>,HMF 中含有的蛋白质、矿物质等成分加入母乳后会提高母乳渗透压,乳汁渗透压过高可延缓胃排空、增加 肠道内渗透压,由此延长了胃肠道高渗状态暴露的时间,可导致胃肠道黏膜缺血,增加 NEC 风险<50>。AAP 建议婴儿配方奶粉的渗透压不应超过 400 mO *** /L<51>。现有证据难以确定早产儿肠内喂养的安全 渗透压上限,但仍推荐进行肠内营养时尽量通过稀释添加剂,通过尽可能避免同时添加多种维生素、 电解质溶液或其他高渗透性物质等 *** 防止渗透压过高<12>。

二、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 F *** P 主要类别

2.1 HMF

HMF 包含多种营养素,是针对早产儿母乳中营养素成分的动态变化和不足,考虑早产儿特殊的 营养需求,根据早产儿相关营养指南推荐的营养素要求而设计。一项单中心观察性研究发现 88 例早 产儿亲母母乳可能不足以完全满足推荐的早产儿 DHA 摄入量<52>。在母乳中添加 HMF 可满足早产儿 的生长发育需求,降低 EUGR 发生率。对于胎龄<34 周、出生体重<2000 g 的早产儿,采用 HMF 加 人早产母乳或捐赠母乳可增加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确保其营养需求<21>。与亲母母乳 相比,捐赠母乳可能需要更高水平的强化<12>。与未经强化的母乳相比,给早产儿喂食多种营养素强化 的母乳与住院期间生长速率的适度增加有关,但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多种营养素强化是否对远期生 长或神经发育产生影响<53>。

多营养成分强化母乳用于所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并非常规建议,但或许可视情况考虑用于由 亲母母乳或捐赠母乳喂养的极早产(妊娠< 32 周)或极低出生体重 (< 1.5 kg)的婴儿<1>。对于出生体重< 1800g 的晚期早产儿,在母乳喂养时使用 HMF,并根据生长曲线进行调整,体重(身长、头围)达到 同性别同胎龄体重 P25、小于胎龄儿达到 P10 后逐渐减停人乳强化剂<16>。我国《早产儿母乳强化剂使 用专家共识》提出,需要使用 HMF 时,粉状或液态、水解或非水解蛋白配方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50>。

2.2 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

早产儿配方是为满足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营养需求设计的特殊配方,GB 25596<54>及其问答<55> 明确了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的营养素及其含量。与普通婴儿配方相比,早产儿配方增加了 能量密度及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以满足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生长代谢的需求。

鉴于早产儿生理病理情况较复杂,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根据宏量营养素来源、能量密 度、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等存在不同细分类型。早产儿配方适用于胎龄<34 周、出生体重<2 000 g 的 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应用;对于胎龄>34 周的早产儿或出院后早产儿,如长期采用早产儿配方可导致过 多的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增加代谢负荷,因此可使用介于早产儿配方与普通婴儿配方 之间的早产儿过渡配方或早产儿出院后配方,以满足早产儿继续追赶生长的营养需要<21>。

ESPGHAN 也提出了标准配方、早产儿配方和早产儿出院后配方的能量、蛋白质含量的相关差异<56>。出生体重> 2000 g、低营养风险的晚期早产儿可选用普通婴儿配方奶粉。出生体重<1800 g 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出生体重 1800-2000 g 选用早产儿过渡配方奶粉,当体重达到同性别同胎龄体重 P25 后可选用足月配 方奶粉<16>。在选择时,应根据早产儿个体的营养需求、生长发育、喂养耐受等情况,使用对应的配方 并及时转换适宜配方。

三、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 F *** P 注册的科学、安全相关问题

3.1 配方设计的依据

研发、注册适用人群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 F *** P 时,早产儿的营养需求、临床使用需求是 需要考量的主要方面,应基于充分的能量及产品配方组成的设计依据,产品配方中各配料选择、使用 及用量的依据,营养成分种类、来源及含量的确定依据,适用人群范围及产品能够满足目标人群营养 需求的依据,食用 *** 及食用量的确定依据等。产品配方中不应使用危害早产儿健康生长或可能存在 安全风险的物质。配方设计依据应有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撑,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个体 病情差别较大,且当前关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营养需求的部分问题研究数据仍不够充分,产品注 册上市后仍需要开展更大人群范围使用的安全性、营养充足性和特殊医学用途临床效果等相关研究, 为产品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数据。

3.2 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全身脏器发育不够成熟,极易引发疾病和发生营养不良等问题,供早 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食用的 F *** P 质量安全风险较高,影响因素多,需充分考虑原辅料使用、生产工 艺、质量控制等各环节,全面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选用的原辅料品种、等级及质量要求应符合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关规定,例如常用的作为脂肪部分来源的中链甘油三酯原料应符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中链甘油三酯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卫办食品函〔2013〕514 号)》相关要求<57>,可参考国家药典委员会关于中链甘油三酯国家药用辅料 标准制定原料控制要求<58>,其使用应符合 GB 25596“中链脂肪不应超过总脂肪的 40%”的技术要求 并有相应控制措施。

对于添加益生菌的产品,除了较高等级的临床证据支撑,益生菌的质量控制、菌株鉴定等安全性问题也需要充分考虑,ESPGHAN 在益生菌和早产儿相关共识中建议仅使用按 cGMP 生产的益生菌产品,以确保正确鉴定菌株并避免污染,益生菌的分析证书应至少涉及菌株身份、纯度、 活力、抗生素敏感性和耐药性情况<7>。部分大宗原料本底带入产品的成分也应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对 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造成伤害的成分。此外,基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生理特性,原辅料的选择 应能够使产品渗透压控制在既定的安全范围内。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需充分关注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危害,能够有效识别并控制污染物、微生物、真菌毒素等可能含有的危害物质。生产过程中设计的灭菌工序应能达到既定的灭菌效果,防止交叉污染措施经验证有效,同时生产工艺过程、选择的包装介质等不应引入风险物质,避免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的健康造成损害。

3.3 个体化营养策略对

F *** P 的需求 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个体的营养管理策略需要全面考虑其胎龄、出生体重、有无 EUGR 及并发 症的综合影响等因素,选择最适于患儿的喂养 *** 和配方食品,以避免出现喂养不耐受,同时促进患 儿生长发育,减少远期疾病发生。不仅要达到推荐的生理需要量,还要补充生后早期营养累计缺失的 部分,既满足正常生长还要满足追赶性生长两方面的需求<59>。在出生后生长迟缓的婴儿中,允许一定 程度的追赶生长,但应避免速度过快;如果认为追赶生长过快,应确保营养在推荐摄入量范围内,而不是过量<12>。

个体化喂养可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促进生长发育,缩短达全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EUGR 发生率<60>。推荐按个体化原则添加 HMF,应当以胎龄为基础,针对不同个体和不同 阶段的特点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定期分析母乳成分(有针对性地强化母乳)可更好促进营养摄入和生 长发育<61>。


基于个体化营养策略的要求,需要针对不同临床使用场景研发差异化的产品。GB 25596 征求意 见稿<62>增列了蛋白质组件等类别产品,为临床使用提供更多选择便利,企业可针对不同临床使用需求 研发设计科学依据充分、不同细分类别的 F *** P。

3.4 标签及说明书的规范标识

F *** P 的标签和说明书是临床使用的重要依据,为指导企业规范标识,引导医生、临床营养师和 消费者科学合理使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 2022 年 12 月发布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 南》<63>。

对于早产儿,肠内营养来源首选亲母母乳或捐赠母乳,母乳不足或无母乳情况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HMF、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等。首选母乳相关消费提示应在 F *** P 产品标签给予重点标 示,并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充分提示。还应基于临床安全使用标示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例如,HMF 应配合母乳使用等。

基于早产儿个体营养需求差异的不同F *** P,应结合产品配方特点、营养学特征 等进行客观描述或说明,例如:宏量营养素的来源、即食状态下的能量密度、渗透压等。由于需要根 据个体情况差异使用不同产品,同时进行安全及生长状况监测,故应强调标示产品应在医生或临床营 养师的指导下使用。此外,鉴于相关研究信息有限,WHO 建议开始使用早产儿配方奶粉的时机和持 续时间应基于临床判断,因此转换产品、配合添加辅助食品的时机和 *** 同样需要医生或临床营养师 的指导。

作者:韦晓瑜,吴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

素材来源 *** ,如侵删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www.daisyf *** p.com

功能性食品配料(一)——麒麟菜粉、魔芋粉

德慧使用天然植物配料改善食品质构,推动咸味食品行业清洁标签。


麒麟菜粉

麒麟菜是制造提取卡拉胶的重要原料,又名鹿角菜、鸡脚菜,富含胶质。德慧麒麟菜粉,精选进口麒麟菜,经除杂、分级、干燥、粉碎等工序加工而成。

产品作用:

增稠、凝胶、悬浮、稳定

应用产品:

糖果、饮料、肉制品、日化用品、生物制药等领域

魔芋粉

魔芋粉是从魔芋的块茎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亲水性多糖,德慧魔芋粉是精选优质魔芋,经去皮、切片、干燥、粉碎、除杂等工艺得到的魔芋精粉。

产品作用:

增稠、稳定、悬浮、凝胶、成膜、粘结

应用产品:

仿生制品、鱼糜制品、肉灌肠类、冷冻调理品、裹浆制品、米面制品等

德慧海洋生物以天然植物胶为中心,专注于天然食品胶的生产、提纯、改性和复配及应用技术工艺开发、研究,为食品加工提供质构整体解决方案。二十七年的行业知识与经历, 德慧始终坚持精益求精、创新发展,好质构才有好口感的行业理念,为您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标签: 食品 就业前景 配方 研发 研究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