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方蓝色字体,关注农业百事通,了解农村热点问题!
现如今,在农村,其实也不止是在农村,越来越少的人吃鲶鱼了,这是为何?其实,相对来说,在所有鱼的种类当中,鲶鱼这一品种好像已经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并且,有一种说法一直广为流传,说鲶鱼是最脏的鱼;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这个说法准确吗?
鲶鱼其实有很多品种,并不是只有一个那种黑不溜秋的品种,确切地说是埃及鲶鱼;这个品种的鲶鱼专门吃腐烂食物,只要是垃圾都可以吃,来作为生存的食物,生命力极其顽强,长的也快;
还有一种是土鲶鱼,两个胡子,身上青黑色,侧看有浅黄色,类似斑点状;也容易生长,主要的食物是小鱼小虾漂浮植物等,还算是比较正常;但是有八个胡子的,叫塘鲺,就很难让人接受了,尤其喜欢吃内脏、腐尸、粪便等;养殖环境让人不敢想象;
另外还有一个是金丝鲶鱼,全身都是金黄色,但是生长能力一般,生活水质要求在中等以上;
最后一种是大头鲶鱼,顾名思义,头很大,全身浅青黄色,吃螺、小鱼小虾等,生活水质要求在中等;
有一次,听朋友说起他在村里池塘看到上面漂浮着红色带血的东西,而且味道很臭,结果后面才知道,那池塘是他村里专门养殖鲶鱼的,黑不溜秋有胡子的那种;自此,他就不喜欢再吃鲶鱼了;可能大部分的人都像他一样,对鲶鱼的认识就只是停留在单一品种,即有胡子的,黑色的;孰不知,鲶鱼其实有很多品种,并不是都如外界所说,鲶鱼是世界上最脏的鱼;我们要分清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像前面提到的塘鲺就是最脏的,引进于埃及,肉质不好,对生存的水质要求低,价格也低;但是,像我国的土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以小鱼、小虾为食,肉质鲜美,价格也较为昂贵;
综上,相信大家对于鲶鱼都有了一个很好的辨识度;农村养殖其实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农村养殖污染问题严重,不能一概而论;
感谢关注农业百事通!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或是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爱农帮”即可下载APP,获取重要资讯!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
前些日子养鱼老道看过一篇报道,说的是,即使在国外排名之一的淡水猛鱼:鳄雀鳝,它们在我国的自然水域中,也难以生存下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类似于鳄雀鳝这些外来鱼类,在我国其实有很多,包括了太阳鱼、罗非鱼、招财猫、淡水白鲳、招财猫鱼等等,甚至于海象鱼、龙鱼、罗汉鱼、七彩神仙鱼、招财鱼,以及很多品种的人工养殖鱼类、观赏鱼类,都在我国的诸多水域出现。
但是,正如某位鱼友最后所描述的:
它们不是从美国或者其他国家流入我国河流,只不过是直接游上了我们的餐桌,别整那些多余的,一句话,直接说它们有什么营养价值就可以了。
鳄雀鳝虽然皮糙肉厚、鱼卵还有毒,也没有影响到各位吃货们的兴趣
鳄雀鳝作为亚马逊河流域的淡水鱼领军人物,在诸多的中大型鱼类、猛鱼系列中,那也算是绝对的强者了,它们的更大体长可以达到三米及以上,满嘴尖牙、皮糙肉厚,几乎是刀枪不入。
如果说在野外能与之抗衡的,也就是水獭、电鳗之类的生物,再者它们的天敌可能也只有人类了。
不过,很不巧的是,它们遇到了我们伟大的中国人。
鳄雀鳝是一种远古鱼类,因此体质极为强健,可以说如果进入自然水域中生活,它们几乎不生病,并且增长迅速、食量惊人。
虽然引入我国只有一二十年的历史,但是鳄雀鳝入侵自然水域的各类事件还是时有发生。
只是因为它们比较怕冷的缘故,虽然在我国的其他地区多有出现,但是到了冬天,它们也就会被冻死了,因此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一带。
不过即使如此,它们并没有像其他小型入侵鱼类那么顺利的繁衍生息,主要原因是因为:
之一、它们的寿命较长、性成熟时间较晚
鳄雀鳝的寿命可以达到六七十年,因此它们的性成熟时间比较晚,雌鱼的性成熟年龄大约在11岁,因此来说即使想要顺利繁殖,这里还有一个时间的问题。
第二、单条放生的比较多,放生水域辽阔
再者就是,由于鳄雀鳝的巨大体型,大部分都是单独饲养,放生也是单条放生,因此它们根本不具备大量繁殖的条件。
第三、虽然有毒性,但是不影响我们诸多吃货的兴趣
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原因就是,鳄雀鳝遭遇到了我国的诸多吃货,虽然它们看起来外形凶恶且有一定的毒性,但是经过一定的处理之后,最终还是走向了餐桌,毕竟这个东西个体大、肉多,吃起来也比较过瘾,据传,各种吃法层出不穷……
招财猫鱼,个体巨大、贪吃成性,在自然水域中生长,并没有那么不堪
招财猫鱼,其实和鳄雀鳝有的一拼,它们在野外的习性和生长速度并不次于鳄雀鳝,也是十足的吃货,个体相当巨大,几乎没有什么天敌。
之前我们国人认为这个东西很脏,是因为传言它几乎什么都吃,连化粪池中也有可能出现。
但是,当它们生活在自然的洁净水域中,它们的食物仍然是以各种鱼虾为主,并没有早先想象的那么不堪,和我们平时所吃的鲶鱼茄子,几乎异曲同工。
因此来说,诸多吃货们,在野外钓取到个体较大的招财猫鱼,又怎么可能会轻易放过它们呢?
吃起来既营养又可口,肉多刺少,处理也较为简单,它们在我国的野外水域虽然也是多有出现,依然成不了什么气候,最终只有走向餐桌的命运。
太阳鱼、罗非鱼、淡水白鲳、石斑鱼等,本来就是养殖食用的鱼类
再者,像是罗非鱼、太阳鱼、淡水白鲳之类的鱼类,它们本来就是可以食用的,而且都是热带鱼,惧怕低温环境,在我国的诸多地区,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
虽然它们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慎流入到野外,但是我们国人早就对它们的营养价值和食用 *** ,研究的比它们的习性还透,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哪一种不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呢?
习惯了诸多本地食用鱼的味道,偶尔换换口,感觉更不错啊,它们怎么也没想到,在国外可以横向霸道,让外国人伤透了脑筋,到了我们国内,区区小事一桩,根本无须挂齿,只需下肚即可。
唯独让我们比较厌恶和拒绝的,就是清道夫了。
清道夫和上述鱼类有所不同,首先一点,它们本身摄食鱼卵的数量很大,对于原生鱼的破坏力是从基础做起,而且生命力不是一般的顽强。
其次就是,它们丑陋的外表,根本不符合我们国人的审美观,再者,就是一些关于它们更为肮脏的宣传,因此来说,它们在野外水域,尤其是冬季水温较高的部分地区,才会得以泛滥成灾。
但是,即使如此,关于清道夫的诸多吃法,目前也已经开始广为流传,绝对不是没有人去吃的,我们在网上可以轻易地找到,各种关于清道夫的烹饪 *** 。
只是由于某些区域数量过多,它们的生命力又很强悍,暂时没有抑制住而已。
当然了,它们也只能在我国的小范围内有所泛滥,并不能形成大气候,我们也可以采取就地掩埋、做成鱼粉、鱼饲料等多种方式,把它们的泛滥势头,迅速给压制下去。
不过,虽然说这些外来物种,有的成为了我们的美味,游上了我们国人的餐桌。
但是,我们更好还是要从源头抓起,不管是饲养观赏还是人工养殖,我们绝对不去放生一条,慢慢它们终究就会在野外消失。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鲶鱼是最脏的鱼?其实是外国鲶鱼带坏了名声!本土鲶鱼很讲究的钓鱼人对大鱼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有这么一种鱼,即使钓上十几斤的一条,他们也不会带走,甚至会很嫌弃,这种鱼就是鲶鱼。
传说鲶鱼就喜欢住在脏水里,以尸体为食,就算是扔进化粪池都能活下来,甚至还有大鲶鱼顺着下水道从马桶里钻出来吃人的都市传说。
不过,也有人为鲶鱼辩解,说咱们国内本土的鲶鱼可是很爱干净的,国外的鲶鱼才会那么脏。
那要怎么区分本土鲶鱼和外国鲶鱼呢?
鲶鱼的真实面目
鲶鱼是一种生活在江河湖泊中的鱼类,也是我国本土鱼类中的重要代表。
它们喜欢在水流缓慢、水质清澈的深水区域生活,并喜欢躲藏在水草、岩石等庇护所中。这样的栖息环境既能提供足够的食物资源,又能保护它们免受天敌的侵袭。
鲶鱼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的种类之间体型相差巨大,例如寄生鲶,更大的体型只在10毫米之内,而湄公河巨鲶,则可以达到惊人的200~300千克。
湄公河巨鲶
作为肉食性鱼类,鲶鱼通常以其他鱼类、甲壳类动物和昆虫为食。它们具有敏锐的嗅觉和视觉,在水中能够迅速捕捉到猎物。
鲶鱼的嘴部较宽大,具有锯齿状的牙齿,这使得它们能够轻松地咬碎猎物。
在鲶鱼的种群中来说,雄性还是比较负责任的。在每年的春天,雌性鱼类会选择适合产卵的水域,并在其中产卵。
而雄性鱼则会在附近守卫、保护卵,防止其他鱼类的侵袭。卵孵化后,幼鱼会依靠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生长,直到能够自己觅食。
鲶鱼幼崽的生长速度较快,在适宜的生存条件下,它们可以迅速长到数十公斤的体重,这也是鲶鱼被人们广泛养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鲶鱼在生态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水域中的顶级掠食者,鲶鱼能够控制鱼类和甲壳类动物的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同时,鲶鱼的繁殖和生长过程为其他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促进了鱼类种群的繁衍。
从这些角度来看,鲶鱼虽然有自己的特点,但也还算是比较正常的鱼类,到底是什么,让它们成为众矢之的呢?
实际上,人们目前拿来做食材的鲶鱼基本都是养殖的,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干净,而野生鲶鱼,则被称为“最脏的鱼”。
它之所以被冠以这样的称呼,之一是因为人们经常在污水、臭水甚至是化粪池等环境特别差的地方看到它。
试想一下,在那种环境中生存的鱼类,它们的食物会是什么?在这样的环境中浸泡着,它们的肉质又会是什么味道?人们一想到这些,自然对它提不起胃口。
第二,鲶鱼是杂食性鱼类,它们的菜谱中包含了人类无法接受的东西,例如腐肉、粪便、垃圾等,吃这些东西长大的鱼类,谁敢轻易尝试?
当然,鲶鱼的食谱并不是只有这些恶心的东西,它们也会吃其他的鱼类等食物,但正是因为它的这些“光荣事迹”,导致很多人对它有了一个刻板印象,认为这种鱼就是需要这样的环境才能生存。
第三点就是人类的本能,人对美是有趋向性的,大家都会不自觉的关注“美”的事物,而鲶鱼的长相则跟这个字毫不相关。
修长的胡须,扁平的身材,口阔,口裂浅,在深水中呈油黄色,而且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它身上有着很厚的粘液,摸起来滑溜溜,这对于某些人来说简直是噩梦。
基于鲶鱼的这些特性,以及各种大肆宣扬的传说,很多人就此认为鲶鱼就是“最脏的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提起鲶鱼都是一脸嫌弃,并且拒绝食用。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小的误会,我国本土的鲶鱼也算背了黑锅。
目前我国本土鲶鱼主要有土鲶、大口鲶、胡子鲶、越鲶四种,但是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个外来物种,即埃及胡子鲶。
这种鱼才是这一切传言的来源,它是真正能做到那些“奇葩”事的罪魁祸首,因为它的存在,人们才会对鲶鱼的印象变得非常差。
我国本土鲶鱼和埃及胡子鲶
我国本土鲶鱼的种类繁多,包括土鲶、大口鲶、胡子鲶、越鲶等。它们一般体型较大,通常能够长到1米以上,重达几十公斤。
本土鲶鱼的外观特征各异,有的身体呈椭圆形,鳞片鲜亮,有的身体扁平,具有特殊的颜色和斑纹,让人赞叹不已。
土鲶是本土鲶鱼的代表鱼类,它们比较懒散,大部分时候就像是老人家一样,慢慢悠悠,并不活跃,不喜欢聚集在一起,吃的也不多。
到了冬季的时候,它几乎可以不吃东西,如果没有外敌入侵和打扰,它可以一整个冬天都不动弹。
所以,土鲶总体来说是一种体型比较大,但存在感比较弱的鱼。
大口鲶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部比较大,小时候会有六根须,长大了退化到四根,体型也非常惊人,据传更大的个体可以超过1.5米。
大口鲶是最适合养殖的鲶鱼,它们生长速度快,病害少,体型大,养殖效益比其他鲶鱼都高得多。
它和埃及胡子鲶长得非常像,但是它的体型要比埃及胡子鲶大的多,生存环境也有所区别。
而埃及胡子鲶的头扁而尖,有四对胡须,上下各两对,身体光滑,侧线明显,体型较小。
它们喜欢群居,而且自愈能力很强,只要不是致命的伤口,几乎很快就能愈合,而且它耐低氧能力很强,能够生存于一般鱼类不能生存的低氧、浅水或污染的水中。
但是由于埃及胡子鲶是热带鱼类,它对温度要求非常高,只有在13摄氏度以上,它们才能快乐的玩耍,一旦低于这个温度,它们要不生病,要不就会直接死亡。
越鲶只有两对胡须,喜欢生活在山间溪流中,体型不大,石头缝隙就是它们的天堂,平时以小鱼小虾为食,数量较少,分布于广西、广东等地。
那么,这些鲶鱼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正常的,虽然胡子鲶可以在相对来说环境较差的地方生存,但是也没有传闻中那么夸张,鲶鱼口碑被败坏,全得归功于埃及胡子鲶。
这种鱼是外来入侵物种,生存能力极强,所谓的“吃屎鱼”、“马桶鱼”、“污水鱼”、“吃尸体的鱼”,几乎都是它的杰作。
埃及胡子鲶不但能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而且生长速度极快,抗病能力强,对吃的也不挑,各种腐肉、尸体,它都照吃不误,就算是缺氧的水中也能继续生存。
这种特殊的体质让它的味道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据吃过的人描述,埃及胡子鲶有一种去不掉的土腥味,而且就它的生存环境来说,也实在不推荐将它端上餐桌。
就算是养殖的埃及胡子鲶,肉质也并不鲜美,而且同样伴随着土腥味。
正是因为这位鱼界“大佬”的光荣事迹,导致鲶鱼的整个群体都遭到了白眼,但是,不得不说,无论是养殖的,还是钓起来的,埃及胡子鲶都不建议食用,毕竟它的味道并不好,而且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这些鱼的来源。
其他鲶鱼如果在保证来源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毕竟我们大中华的食谱中,有很多关于鲶鱼的做法。
鲶鱼的保护
就目前来说,鲶鱼的数量并没有到值得担心的地步,但是确实要注意埃及胡子鲶这种特殊的物种。
因为鲶鱼是食肉动物,而埃及胡子鲶的生存能力又非常强,一旦让它在野外繁殖起来,就会侵占本土鲶鱼原本的生存空间。
本土鲶鱼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目前来说它们还算安全,但是近年来,过度捕捞、水体污染和生境破坏等因素都有可能会对本土鲶鱼的数量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为了保护本土鲶鱼,我们应该加强对其生态需求和保护区域的管理,限制捕捞量,改善水质,恢复和保护其栖息地。
本土鲶鱼作为我国江河湖泊中的重要鱼类,对于维持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本土鲶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共同努力保护这一珍贵的生物资源,让它们继续在我们身边生活,为我们带来美丽和惊喜。
把它称为水中的“新冠病毒”并不为过。
2016年5月,意大利人Dino Ferrari捕到巨大的六须鲶鱼。
图片:Sportex Italia / Facebook
六须鲶鱼
Silurus glanis
※日常所称的鲶鱼,学名鲇(nián)形目类鱼Siluriformes
绘图:Gilbert Emerson
它们又被称为欧洲巨鲶,
作为超级入侵物种,
它们能吃又能生,
成长迅速又长寿——
体长可达3米;
体重更高可达300公斤;
寿命达80年或更久;
雌鱼可产卵70万枚,
仅卵的重量可达2公斤以上。
英国“River Monsters”节目主持人Jeremy Wade抓住一只六须鲶鱼
图源:river-monsters.com
六须鲶鱼原产于东欧和中欧,
后疯狂扩散至西欧、南欧至少10国。
而噩梦的来临,
起源于垂钓者想钓大鱼。
1974年,一名德国垂钓者在西班牙埃布罗河放生几千条六须鲶鱼;之后,越来越多垂钓者也想钓到这种大鱼,于是如法炮制,在欧洲其他国家的河流中大量放生。
原产东欧与中欧的六须鲶鱼,能吃、能生、寿命长、凶猛、不挑食、捕猎技能高超、体型极大,可以长到3米。
摄影:STEPHANE GRANZOTTO / NPL / MINDEN PICTURES
从此以后,
这一物种肆意繁殖,
在河中几乎没有天敌。
(※大型入侵鱼类破坏淡水生态系统的例子不胜枚举:20世纪60年代,尼罗河尖吻鲈,同样曾被作为垂钓鱼类引入维多利亚湖和其他东非湖泊;至20世纪80年代,至少200种本地慈鲷鱼类几近灭绝)
垂钓者捕捉到大型入侵鱼类尖吻鲈
图源:tackletactics.com
与上面所说相似——六须鲶鱼危害性绝不容小觑,它们可能会让许多欧洲本土鱼类灭绝,其中不乏濒危或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洄游鱼类,如西鲱和大西洋鲑,其数量已在欧洲大幅下降。
如果欧洲鱼类大范围灭绝,
河流的生态系统将发生根本改变,
欧洲生态系统本来已十分脆弱——
水坝、水污染、过度捕捞......
欧洲河流平均每1.5公里就有一个水坝,人工屏障阻止沉积物自然流动,更阻碍某些鱼类洄游产卵。欧洲因此开始进行小型水坝拆除。图为乌克兰科尼尼克河( Cog?lnic Rive)大坝拆除后鸟瞰图。
摄影:ANDREY NEKRASOV, BARCROFT MEDIA/GETTY IMAGES
图卢兹大学鱼类生态学家Frédéric Santoul警告:“上述因素的累积效应相叠加,可能会导致欧洲鱼类数量在未来10年内暴跌。”
一只体型较小的白化六须鲶鱼
图源:Wikipedia
六须鲶鱼感官发达,不挑食,且具有强大捕食技巧,在面对其他入侵物种时,更展现出王者姿态,甚至连有硬壳保护的小型入侵物种也不放过。Frédéric Santoul曾记录到它们如何捕食入侵物种——贻贝。
五大湖之一休伦湖底部,一艘1917年沉没在此的船体布满斑马贻贝和斑驴贻贝,它们由远洋船只带入并在此泛滥,如今已造成湖泊生态系统破坏。五大湖底部共有约6000艘沉船。
摄影:KEITH LADZINSKI
此外,它们甚至连会飞的鸽子也不放过。
有视频素材显示,
六须鲶鱼曾上岸捕食45次,
有12次成功捕获。
六须鲶鱼在法国塔恩河中小岛旁巡游,准备抓住毫无防备的鸽子。
摄影:REMI MASSON / NPL / MINDEN PICTURES
你可能知道“海洋霸主”虎鲸有时会把自己抛上海滩,捕捉岸上的海豹;但人们极少知道鱼类也具备这种凶猛技能。
虎鲸冲上沙滩捕捉海豹
硌牙的贻贝、难抓的鸽子尚且不放过,更不用说肉质鲜美的洄游鱼类了,比如很少遇到捕食者的大西洋鲑,以及虽形态丑陋但贵为英国珍馐、且在欧洲濒临灭绝的七鳃鳗,皆在六须鲶鱼的食谱之上。
七鳃鳗比恐龙还要古老,被称为“史前僵尸鱼”,一张圆嘴全是锯齿,长相十分恐怖。但在欧洲七鳃鳗是名贵食材。
摄影:KEITH LADZINSKI
六须鲶鱼甚至很狡猾,
它们更爱吃鲱鱼,
因此会采取周密的捕猎行动。
根据2020年11月发表的一项研究,在同一条河流中,六须鲶鱼学会了在夜间去围捕大量西鲱,那时鲱鱼正集体专注于炫耀、求偶和产卵,六须鲶鱼对鱼群进行包围捕猎如探囊取物。对250多只鲶鱼胃部内容物分析显示,鲱鱼占它们饮食80%以上。
六须鲶鱼,已严重威胁到欧洲重要洄游鱼类的存续。
英国“River Monsters”节目主持人Jeremy Wade抓住一只六须鲶鱼
图源:river-monsters.com
更奇葩的是,
全球“巨型鱼”普遍大幅减少,
而同样硕大的六须鲶鱼却只增不减。
图源:river-monsters.com
据201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自1970年以来,鲟鱼、鲑鱼、巨型鲶鱼等大型鱼类全球范围内数量下降达94%!鱼类生物学家Zeb Hogan说:“自2015年以来,我从未在野外看到过湄公河大鲶。”,它们与六须鲶鱼同为鲇形目,前者被划成极危,后者无危。
2002年,一条湄公河大鲶在柬埔寨的洞里萨河捕获,该物种已极度濒危。
摄影:ZEB HOGAN
国家地理探险家Zeb Hogan几十年来一直在寻找世界上更大的淡水鱼类,图为他和一条濒临灭绝的巨型黄貂鱼。
摄影:PAULO VELOZO
六须鲶鱼,
能吃、能生、能活、凶猛、
不挑食、捕猎智慧超群、体型极大、
淡水鱼中“霸体”般的存在,
还有什么能阻挡它们?
可悲的是,环保人士称,
应对六须鲶鱼的问题,
其解决方案仍然匮乏。
有证据表明,六须鲶鱼需至少20℃水温产卵;但随比利时和荷兰水域变暖,它们已出现在此前从未出现过的水域中。
在切尔诺贝利发现六须鲶鱼,该入侵物种对环境要求并不苛刻
图源:Wikipedia,Vic Harkness
更加可悲的是,即便情形严峻,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围绕六须鲶鱼的捕捞放生业务依然很受欢迎,且 *** 和渔业部门也没兴趣去清除它们。
用“吃”去解决问题?须知它们仅在东欧被食用;而在欧洲其他地区,它们从未以美食的身份流行过,谁能保证它们的肉质不会出现比普通鲶鱼重得多的——“土腥味”呢?
摄影:STEPHANE GRANZOTTO / NPL / MINDEN PICTURES
作为生存技能过于优秀的存在,
如果不采取措施,
六须鲶鱼这种欧洲的“水中新冠”,
你觉得会肆虐起来吗?
购买2021国家地理中文日历
再“见”月球
八须鲶入境30年来成为江南水乡霸主,为什么又成为水产业新宠儿#十九届农交会#八须鲶是一个外来的新物种,与我国的本地鲶鱼有非常大的相似性,是同一个家族的物种,原产自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一种野生鱼类。因为在我国各地所养殖的这种鱼类,是从非洲埃及引种的,又叫埃及塘虱或埃及塘鲺。
我国引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鲶鱼,与我国本土品种有非常大的显著区别,是鲶鱼家族中的更优良的一个新品种。它具有非常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水域,食性极其广泛,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动植物是不食的,并且体形大,生长快,能耐低氧环境,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
我国是在1981年从埃及引种,于1982年在广东省淡水养殖成功,并在江南水乡地区推广养殖,到现在已经引种入境30年了。因为,八须鲶养殖不需要像其它鱼类那样精细养殖,才能获得丰产,而八须鲶只需在池塘里投放种苗以后,可以不用管理,不用投放食物,就能生长,达到丰产的水平。
因此,八须鲶具有投资少,无需养殖技术和养殖管理,可以不喂饲料,可以靠吃自然动植物就能够达到丰产的目的,无需投资就能创收。若是人工进行高密度的养殖,基本上是鱼挨鱼的立体高密度环境,只要不缺少食物,同样能够生长,达到让人意想不到的高产水平,并且不会发病,能够创造高密度养殖的奇迹。
由于在广东广西农村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农村养殖户非常喜欢这种“懒惰人”养殖的鱼类,能够获得非常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在这些地区养殖,由于没有得到精细化管理,在下雨的时候,将会有很多八须鲶鱼随水外逃。
八须鲶鱼逃逸以后,在大自然的水域里生活,适应性非常强大,自然界中的食物非常繁多充足,因此繁殖速度加快,繁殖能力增强,自然繁殖扩张到南方所有的水域,包括南方农村乡下污水池、下水道、养殖场的污水池坑、臭水沟、农田、野外小水垱,只要长期有水的地方。八须鲶鱼都能够生活生长,并且生长速度惊人,生长得非常肥壮,遍布整个水域,成为南方水域的入境新水域霸主。
最让人恶心的时候,八须鲶喜欢越肮脏的地方,长得非常强壮,如南方臭水沟、厕所、养殖场的污粪池等等,人们不屑一顾的地方,去吃人畜粪便和农村人丢弃的动物残体,看起来非常恶心。农村人为了消灭八须鲶,从这些污水区域捕捞上岸的一堆堆八须鲶,用清水冲洗干净所,以一两角钱一斤的价格卖给鱼贩子销售。
因此,凡是知道野生八须鲶鱼的人,就根本不敢食用这些野生鱼了。消费者既害怕八须鲶鱼生活在污染的水域,体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又害怕带有不明的有害疾病和病菌。所以,南方人熟悉野生八须鲶鱼的人,绝大部分都是不食这种鱼的
因此,南方农村人工养殖的八须鲶鱼,便成为市场上的俏销产品,成为八须鲶产品中的新宠儿品种。人工养殖的和天然野生的区别在于体形大小和肥瘦程度上。人工养殖的都是高密度养殖,饲料不充足,体形比较小,一年一般能长1~1.3斤重,大小基本一致,并且瘦弱一些,不是非常肥壮。而野生的八须鲶鱼体形大小不一致,有大有小,重的有几斤几十斤,非常肥壮。
南方懂行的人,只买人工喂养的,根本不要野生的。这就是为什么农村养殖八须鲶鱼成为“新宠儿”的主要原因。
鲶鱼以食粪为生,太脏不能吃?错了,资深钓鱼人告诉你这种鱼更脏【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 *** ,侵权删除。】
记得儿时就有听说“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这样的俗语,其内在的含义,在于对鲶鱼炖茄子这道美食,较为夸大的赞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媒介的逐渐发达,鲶鱼这类鱼种却被冠以“脏鱼”的称号,甚至会误以为粪便就是这类鱼的食物。由此可见,人们对鲶鱼的误解,所以本文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脏鱼的一个话题。
鲶鱼“脏”的由来
鲶鱼被冠以“脏鱼”的称号,并不是空穴来风,毕竟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一称号的由来,自然离不开鲶鱼自身的三个原因。
- 外表
鲶鱼的外表并不是和多数淡水鱼类一样,有着漂亮且坚硬的鱼鳞。而是通身滑腻有着一层较为粘稠的体液,从而被很多人在观感上,就会感到较为难看,从而感觉这类鱼脏。
- 食性
鲶鱼属于食肉性动物,会以小鱼小虾为食,并且还会捕食游速较慢的泥鳅和小个体鳝鱼。当水域中小鱼小虾较少时,鲶鱼还会以腐烂的动物尸体为食。而腐烂的动物尸体这一因素,就会联想到恶臭和脏这样的刺鱼。
- 捕风捉影的偏见
而能够真正让人们对鲶鱼产生偏见的关键因素,在于鲶鱼能够在非常恶劣的腐殖质环境中生存,从而有些场景下,会投放少量的鲶鱼进去。从而加深了人们,对鲶鱼吃粪便的偏见。
鲶鱼不脏的理由
其实,并不是为鲶鱼做辩解,而是解除人们对鲶鱼自身的误解。毕竟,人们品尝到的鲶鱼和在 *** 上看到鲶鱼是不一样的。
- 鲶鱼的来源
鲶鱼的来源才是真正决定鲶鱼脏不脏的关键要素,因为清水养殖的鲶鱼,指定要比浑水养殖的鲶鱼要干净。所以,判定鲶鱼到底脏不脏的关键,就在于鲶鱼的来源是否是正规的养殖场。
- 鲶鱼食性排序
在淡水水域当中,鲶鱼处在最顶级的食物链当中,基本体型比其小的鱼种都是它的食物。所以,在有着其他鱼类食用的时候,鲶鱼这样的鱼种是不会去选择腐殖质进食的。而在自然界当中,被捕食的鱼种始终是属于多数的鱼种,故而鲶鱼不会缺乏鱼类食用。
比鲶鱼还脏的鱼
已经聊完了鲶鱼到底是不是属于脏鱼后,有一种鱼那就不得不提。因为,在如今的垂钓环境和市场供需下,这一种鱼也被迫成为了脏鱼。而这种鱼却是餐桌上常见的,人们经常吃到的鲤鱼。
- 鲤鱼的养殖方式
如今受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下,养殖鲤鱼必须以快速育肥的方式,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养殖场就会采取各种强制喂食和添加各种生长激素,来保证鲤鱼的生长速度。
但在这样的养殖方式下,池水就会出现恶化,故而造成水质降低的情况。从而影响了鱼类的食物来源和影响的吸收,进一步的各种有害物质在鲤鱼体内淤积,渐渐的成为了不利于人类饮食健康的鱼种。
- 特殊的垂钓环境
鲤鱼是众多黑坑垂钓中的主要垂钓鱼种,而钓鱼人在垂钓时,会采用很多味道浓厚的添加剂,以及各种化工类的钓鱼饵料,当鱼吸食这些饵料,经过自身的消化和吸收后,有害的物质自然会在鲤鱼体内淤积,进而影响了人类的饮食健康。
垂钓过大多数的黑坑池塘,其池塘老板大多是对水的管理而欠缺的,而当水质产生问题后,其池水中生存的鱼类,其健康程度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黑坑的不健康垂钓方式,对鱼体表面造成了一定的损伤。而鱼失去鳞片的保护后,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症,而这样带病的鱼,被端上餐桌之后,还能够有心思去食用吗?
最后的几句
鲶鱼固然是一种食用腐殖质的鱼类,但是当来源确定且养殖方式健康时,不难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鲤鱼虽然有着吉祥如意的象征,且外表光鲜靓丽,但是当鲤鱼自身健康出现问题,激素添加剂的大量添加之后,就算是上了餐桌,还能够放心食用吗?
我是书岳钓鱼,一位热爱垂钓,喜爱分享,有点二但却真实的钓鱼人!
据统计,2021年我国淡水养殖鱼类产量为2640.28万吨,水产淡水捕捞鱼类产量为92.03万吨,也就是说每年我们要吃掉超过2732万吨的淡水鱼类。虽然我们吃这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淡水鱼我们都吃,就比如近日现身广东的几十斤重的大塘鲺就少有人吃。
一排大牙,偷吃鸭子,几十斤大“塘鲺”现身广东
近日,媒体报道,广东一村子里的老人常说当地一条河里有“水怪”,因为经常会有鸭子下水后无缘无故得失踪,而且还找不到尸体,显然是被河里的什么东西吃掉了。年轻人当然不相信水怪这一说,就想将河里的水抽干一探究竟,经过一天的抽水,河里的“水怪”得以现身,原来是一条几十斤重的大塘鲺。#
视频画面显示,这条“超大”塘鲺嘴里长满了牙齿,足足有几十斤重,如此大的塘鲺也难怪能把下河的鸭子吃掉。此外,还在河里发现了几条小一些的塘鲺。
广东人为何不吃塘鲺?
据网友表示,塘鲺在广东非常常见,不仅是在河里,在一些田间地里也时常会有,但是这种鱼很少有人吃。
塘鲺,学名胡子鲶,因其嘴巴两边长有8根胡子而得名,属于热带、亚热带鱼类,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各地,在国内常见有两个品种:本地胡子鲶和埃及胡子鲶,本地胡子鲶生长速度相对较慢,野生的重量一般不超过1斤,埃及胡子鲶是我国从埃及引进的,生长速度快,个头大,养殖一年就能长到4斤左右,更大体重能超过20斤。
没人吃塘鲺的主要原因是,塘鲺对水质的要求很低,野生的塘鲺不仅生活在河里、田间地里,甚至在下水道这种污水缓解中就能存活和繁殖。曾经网上盛传一个视频,一个农村的厕所直接修建在河面上,只要往水里扔一点东西,下面就会聚集有大量的塘鲺。再加上塘鲺的食性很杂,野生的塘鲺什么都吃,体内可能存在重金属、病菌超标等问题,所以虽然野生塘鲺在广东很常见,但是很少有人会吃。
准确点说,不是广东人不吃塘鲺,而是不吃野生的塘鲺。养殖的塘鲺因为营养价值高,口感好,还是有不少人喜欢吃的。塘鲺的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饱食后又不大活动,生长速度快,加上繁殖能力强,一年可繁殖3-4次等优势,塘鲺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
不过在视频的评论里,有网友表示,当地年轻人抓到的根本不是塘鲺,而是大口鲶,大口鲶同塘鲺的主要区别有三点:
- 其一、大口鲶通常有4根胡须,而塘鲺有8根胡须。
- 其二、大口鲶的背部鱼鳍非常短小,只有5软条,塘鲺的背部有鱼鳍。
- 其三、大口鲶对生活环境要求比较高,喜欢在洁净的水域里生活,塘鲺对生活环境要求很低,在污水中也能生活。
而从视频画面中,具体胡子的数量没办法数清,但是仔细观察背鳍可以发现,并没有像塘鲺那样成排的背鳍,而只有这短短的一条背鳍,从有背鳍这一点可以确定,捕捉到的鱼确实不是塘鲺,而是大口鲶鱼。
会咬人吗?
鱼类咬人并不算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最近几年咬人最多的当属鳄雀鳝。
- 2022年8月17日,泰州一男童在小区水池边玩耍时被鱼咬伤三根手指,第二天,物业在水池中抓大一条70厘米长的鳄雀鳝。
- 2022年9月,广东佛山装修师傅在水池边洗手时被“怪鱼”咬伤“,抽水后抓到了4条鳄雀鳝,捕捉的时候鳄雀鳝还要上了保安的手指。
- 2022年9月11日,一名游客在中国古动物馆游览时被鱼缸里的鳄雀鳝咬伤,伤口有5-8厘米。
广东的这条大鱼连鸭子都吃,会不会咬人呢?
鳄雀鳝咬人的报道确实不少,但并不代表鲶鱼也会咬人。
鲶鱼喜欢生活在水生植物丛生的静水水域或者缓水流处,具有锋利的鲇颌齿,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平时所捕食的多是一些小型鱼类,比如鲫鱼、黄颡鱼、泥鳅和麦穗鱼等,有时也确实会吃鸭子,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过,有农场主发现河里的鸭子消失了,后来在捞起的一条鲶鱼肚子里发现没有消化完的鸭子。
国外的鲶鱼更可怕,据报道,2015年4月,两名波兰渔民捕捉到一条体重400多斤重的巨型鲶鱼,并在它的肚子里发现了未消化的人类骨头。
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鲶鱼咬人的事件报道,但是如果出现出现鸭子不见事件的水域,前往的时候还是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小朋友,即使不吃人,把人咬伤或者拖到水里也都不是好事。
鲶鱼的生长速度可真快!半年长了六斤,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关于埃及鲶鱼,相信大多数钓鱼人都应该很熟悉吧!毕竟这家伙繁殖能力快,生存能力强,还特别喜欢吃,只要有它的地方,钓竿抛下去,上钩的一定是它。这是毫不夸张的说法,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吧!以前总是钓它,但是从来不知道它的生长速度能这么快,我们这边有一个小型水库,水库里面鱼种繁多,有草鱼、鲫鱼、鲤鱼,以及草鱼苗、鲫鱼苗和鲤鱼苗。半年前有人故意往这个水库里面放进去100条埃及鲶鱼,从此大家钓到最多的就是它了!
这才半年的时间,这100条埃及鲶鱼吃光了所有的草鱼苗、鲫鱼苗和鲤鱼苗,使得水库里面的草鱼、鲫鱼和鲤鱼数量急剧下降,很多钓友反应,以前在没有埃及鲶鱼的时候,这个水库他来一次,总能带回去几条不错的渔获,可是现在出来能钓到埃及鲶鱼,其他鱼不知道哪里去了!而且埃及鲶鱼个头特别大,这才半年的时候,大概能长六斤左右的样子,使得经常跑来钓鲫鱼的钓友不是断线,就是切线,有个别的甚至断竿了!
搞的现在大家都不敢用短竿细线来钓鲫鱼了,因为知道有埃及鲶鱼这家伙的出现,前不久有人专门拉了一个新的群,探讨怎样才能把这个水库里面的埃及鲶鱼处理掉,这东西又不能吃,每次还特别容易抢钩,弄得大家特别头疼。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有没有专门垂钓埃及鲶鱼的饵料,再不损害水库其他鱼种“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将它们“一网打尽”。
还有就是弄上来的埃及鲶鱼要怎么处理?很少有人喜欢吃这东西,觉得这东西肉质不好,那么如果处理这些埃及鲶鱼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不知道各位钓友有没有好点的建议说一下。文章中的额图片是从网上找的,下次有机会专门拍一些照片分享给大家。
本文由四海钓鱼原创,感谢钓友分享自己的钓鱼经历,欢迎更多的钓友私信分享钓鱼经历。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钓友分享,侵权请联系删除!
2018年4月19日,江西省瑞昌市码头镇拍摄的金黄色大口鲇鱼。4月18日,瑞昌市一男子在长江水域梁公堤狗头矶处钓到一条罕见的金黄色大口鲇鱼。这条鱼通体呈现金黄色,晶莹剔透,头扁口阔,有两根长须,鱼腹发白,长90厘米,重6.4公斤。
据了解,其它地方也有人捕到过类似金黄色的大口鲇鱼,只是这种概率非常小,每100万条鱼中才会有一条。
瑞昌市四大家鱼原种场工作人员称,初步断定这是一条大口鲶,这条金色的大口鲶有可能是因为环境因素发生了色素突变,目前在国内还未发现该类种群,确属罕见,应该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鱼自带“芝麻香”,肉质嫩滑营养价值高,却被人误认成入侵物种导读:此鱼自带“芝麻香”,被誉为“淡水之王”,因长得像鲶鱼遭嫌弃
文/农夫也疯狂
我国的淡水鱼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尤其是在过去河流、湖泊里面各种各样的鱼让人是数不胜数,这些鱼类有些就是农民解馋的美味。近年来,有些鱼类变得越来越少见了,但是也有些新的鱼类出现了,比如入侵我国的埃及鲢鱼、清道夫等。
有一种鱼,在我国被誉为“淡水之王”,它还天生自带芝麻香味,肉质非常的鲜美,却因为长得像鲶鱼,遭人嫌弃。有些人还把它误认成入侵物种,不敢食用。你们认识吗?
芝麻剑鱼的科普
鱼的身上普遍都有鱼腥味,让人有点反感。但是有一些鱼不仅没有鱼腥味,反而还会有香味,比如之前笔者介绍的香鱼,它就自带黄瓜香味。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的另外一种鱼——芝麻剑鱼,也一样带有芝麻的香味!
芝麻剑鱼也叫魽鱼、芝麻魽、白须魽,在广东地区也叫它剑鱼。它的学名叫斑鳠,是鲿科鳠属的一个物种,芝麻剑鱼长得也很有特色,它也是一种无鳞鱼就和鲶鱼差不多,还长有几根长长的鱼须。但是它的体色是以灰白色为主,并且在身上有很多像芝麻一样的斑点,再加上体型很细长就像是一把剑一样,因此就得名芝麻剑了,不得不说古人是真的很会起名字。
芝麻剑鱼是一种个头比较大的凶猛性鱼类,还是肉食性的鱼类,它的个头普遍可以长到十斤左右,有些大块头更是能长到30斤以上,这应该算是淡水鱼类中的大块头了。而且它主要是生活在一些有地下暗河和明河交接的低于,是一种冷水性质的鱼类,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
芝麻剑鱼的价值
在过去芝麻剑鱼是比较多的,像南方很多的江河中都有分布。但是现在这种鱼很少见了,好多地方都已经消失不见了。
也是因为很多人根本没有见过这种鱼,有些人把它误认成鲶鱼,还有些人甚至把它当成入侵物种,毕竟它的个头大,有很凶猛,符合入侵物种的特性。
却不知道芝麻剑鱼在民间的评价很高,它的肉质很鲜美,细嫩,并且营养价值很高,是我国珠江地区“四大名鱼”之一,还被誉为“淡水之王”。
芝麻剑鱼没有鱼的腥味,还有一点点的芝麻香味,最为重要的是它的肉嫩味美,含脂肪量高,营养也很丰富,不仅好吃还有补虚劳、益脾胃的功效,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经济鱼类。
不过这种鱼如今野生的已经非常少见了,但是由于它对生长环境要求高,目前还不能人工养殖,因此如果在市面上见到芝麻剑鱼了,那应该都是野生的,价格也会昂贵。前不久听到一个钓友说,他钓上来了一条八斤多的芝麻剑鱼,被人1000多块钱卖去了,算下来足足100多块钱一斤了,真的是土豪才吃得起。
自古以来芝麻剑鱼都是珍贵的鱼类,但是因为现在很少见了,好多地方都已经绝迹了,也是由于很少见了,它又长得很像鲶鱼。在多数人的印象中,鲶鱼是一种垃圾鱼,吃粪便也能存活,所以就错把芝麻剑鱼当成了鲶鱼,或者是入侵物种,而嫌弃它不敢食用。却不知道如果钓到一条芝麻剑鱼是多么幸运的事情,这可是花钱也未必买得到的。另外笔者想说,鲶鱼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淡水鱼,只是有些迫不得已才在污水中生活。
各位朋友们,你们认识芝麻剑鱼吗?在你们当地还有吗?欢迎留言!
图片来源 *** ,侵权可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