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油菌科,鸡油菌功效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30 0
接连发现新物种!专家:不要轻易采摘、食用

近一个月来,我国多地接连发现了新物种。三峡白前、雅江舌喙兰……这些新物种是什么?发现新物种之后应该如何做?

接连发现的新物种,以植物学家命名

近日,浙江和海南两地发现了一种名为“白盖鸡油菌”的新物种,并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围绕“能吃吗”“好吃吗”展开讨论。

白盖鸡油菌是真菌界的新物种。近一个月来,我国在植物界也收获颇丰。

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分库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联合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五里坡自然保护区,合作研究并发表了新物种:三峡白前(Vincetoxicum pingtaoanum Cai F. Zhang, G. W. Hu & Q. F. Wan)。

图为三峡白前的植株和花序。来源: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官网

2021年4月,重庆自然博物馆陈峰等人在重庆市阴条岭自然保护区开展野外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时,发现一种开黄花的未知白前属植物。

研究人员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和标本,结合分子系统学的证据,确定它是一个三峡地区特有的新种。

据了解,其种加词“pingtaoanum”来源于我国夹竹桃科植物分类学专家李秉滔教授的名字,以表达对其在我国夹竹桃科植物分类学研究上做出贡献的敬意,同时因发现地为三峡,故中文名为“三峡白前”。

对于种加词的拼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冰告诉记者,在我国植物学专家早期发表新物种的时候,国家还没有颁布汉语拼音方案,所以他们名字的拼写与拼音有所差距,李秉滔拼为 Li Ping Tao,又如我国植物分类学家王文采拼为 Wang Wen Tsai。

“这些老先生作为命名人,或发表文章时的署名作者,其拼法就固定下来,即使到现在也不再更改。所以我们的种加词致敬他们时,就用老式的拼法。”

此外,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分库广西植物研究所植物多样性研究团队也于近日发表了特产于广西大瑶山的新物种——大瑶山琼楠(Beilschmiedia weii Y. S. Huang, H. M. Tan & Yan Liu)。

该物种属于樟科,是大瑶山继今年7月报道植物新种海明关木通后的第2个植物新种。

其种加词“weii”源自我国植物学家韦发南先生,以彰其为我国乃至世界樟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作出的突出贡献。由于大瑶山琼楠为广西大瑶山所特有的高大乔木树种,因此又称“大瑶山琼楠”。

我国每年发现200个植物新物种

“新物种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近2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现的植物新种数目在200个左右。”刘冰告诉记者,除了不断发现新物种,国内的物种新记录也在增多。

“比如这个物种原本只在老挝、越南有分布,后来在中国境内也发现了,又比如这个物种原本只在云南、四川有分布,后来在湖北也发现了。”

据报道称,据统计,2021年国内共新发表脊椎动物95种,其中新物种80种;发表高等植物新分类群342个,其中新种289个。

资料图: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荷叶铁线蕨。

刘冰表示,接连发现新物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研究条件提升,填补了采集空白。从前因为受限于交通等条件,无法到达一些地区进行调查,现在交通、基建等条件提升,使野外考察能够更加深入到边境、深山等地。

二是一些常见的物种被重新分类和定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从前没有意识到是新物种的也被重新认识。

三是生态环境恢复,促进了物种恢复生长。退耕还林、还草,使很多地区的植被得到恢复,原本处于濒危状态的一些物种得以恢复种群,从而更容易被研究者发现。

“我国每年发现的植物新物种占世界大约十分之一。”刘冰认为,新物种的发现,有利于提升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对国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也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另一位副研究员刘长成主要从事植被研究,他补充说,新物种不断地被发现,这表明我国在植被与环境方面的保护取得了成效,“植被是物种生存与繁衍的载体,是生物多样性赖以依存的基础。植被保护得好,就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育。”

专家:不要入口!新物种生存环境的亟待科学保护

“野外很多植物都是有毒的,”刘冰介绍道,每年都有人误食野外采摘的乌头、钩吻(也称断肠草)而中毒,“乌头长出来的叶子像野菜,钩吻开花了像金银花,不了解的人摘回去,炒菜或者泡水喝,就中毒了。”

他特别提醒,如果在外发现了从没见过的物种,可以欣赏,或者使用手机上一些软件(如花伴侣、形色等)进行识别,但不要轻易采摘和食用。

“现在的软件都能识别出一万多种了,另外还可以多查阅中国国家标本资源平台、中国自然标本馆、中国植物图像库等网站平台,了解一些物种知识。”

记者梳理发现,一些新物种十分稀有,其生存环境值得关注。例如近日发现的四川兰科植物新种雅江舌喙兰(Hemipilia yajiangensis G. W. Hu, Jia X. Yang & Q. F. Wang)。

资料图:图为近日发表的新物种雅江舌喙兰。

据发现者介绍,雅江舌喙兰生长在一个村庄旁,该地远离保护区,在2020年首次发现时,繁殖个体比较少。2021年再次返回观察时,发现了更多开花个体,但生存环境因扩建村边小路导致分布地的一个角落遭到破坏。

而此地还是目前发现的雅江舌喙兰的唯一居群。

对此,刘冰表示,新物种发现之后其生存环境的科学保护很有必要。

“如果这个新物种是个狭域分布种,那么就应该在新种的分布区内进行必要的保护。新物种不在保护区内的,也应该提醒当地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保护。”

综合新华社、中国新闻网

来源: 河北交通广播

白蘑科之——鸡枞菌

鸡?菌,在自然界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白蚁构筑蚁巢的同时培养了鸡?菌菌丝体,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这种菌本来是在我国云南贵州等南方省市的森林中才有。

鸡?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含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钙、磷、核黄酸等物质。鸡枞的吃法很多,可以单料为菜,还能与蔬菜、鱼肉及各种山珍海味搭配,可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为菌中之冠。鸡枞仅西南、东南几省及台湾的一些地区出产。以贵州产得最多,四川攀西地区6-8月较多野生,云南与贵州交界处偶尔会出现。

《黔书》:“鸡?,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纷披如鸡羽,故名鸡,以其从土出,故名?。”鸡?多产于滇南,鸡?一词在《本草纲目》、《玉篇》、《正字通》等字典中有均有记载。

别名

鸡枞(发音同棕)菌的别称很多,因地而异, 广东称 鸡枞,潮汕称 鸡肉菇,福建还称鸡脚菇或桐菇,四川称 斗鸡菇、 鸡肉菌、 伞把菇或斗鸡公,贵州称三八菇、三坛菇、三孢菇,台湾和福建叫 鸡肉丝菇,宜宾称三塔菌。在日本称白蚁菇和姬白蚁菇。还有人称:鸡?花、 荔枝菌、六月菌、拆菌、白蚁菌、 鸡油菌等。在明代之前的古籍中名称更多,有 鸡菌、鸡傻、鸡宗等。

还因发育程度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在出售 鸡枞菌的市场上,还有许多有趣的叫法。当地人把菌盖呈白色的叫白皮鸡枞,黄色的叫黄皮鸡枞或反毛鸡枞,带黑色的叫青 鸡枞,灰色的称黄草鸡枞?,菌韬开裂、露出白色菌肉的称花皮鸡枞。鸡枞菌是丛生性菌类,数朵相连着,谓之窝鸡枞,偶尔散生者为散鸡枞。有时数十朵至数百朵相连,又名火把鸡枞或斗篷鸡枞。其中,质量更好的是蒜头鸡枞,次为开鸡枞,再次为火把 鸡枞。

形态特征

子实体

鸡枞, 子实体中等至大型。 菌盖宽3-23.5cm,幼时脐突半球形至钟形并逐渐伸展,菌盖表面光滑,顶部显著凸起呈斗笠形,灰褐色或 褐色、浅土黄色、灰白色至奶油色,长老后辐射状开裂,有时边缘翻起,少数菌有放射状。子实体充分成熟并即将腐烂时有特殊剧烈 香气,嗅觉灵敏的人可以在10余米外闻到其香味。菌肉白色,较厚。

菌褶、菌柄、孢子

菌褶白色至乳白色,肉质厚实,长老后带 黄色,弯生或近离生, 稠密,窄,不等长,边缘波状。

菌柄较粗壮,长3-15cm,粗0.7-2.4cm,白色或同 菌盖色,内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细长假根,长可达40cm。

孢子呈卵圆形,白色或奶油色。

地理分布

鸡枞因其内部纤维结构、色泽状似 鸡肉、加之 食用时又有鸡肉的特殊香味,故得名鸡枞。

鸡枞与白蚁共生。黔西南州 白蚁种群最多,与鸡枞共生的有7种。 黔西南位于贵州、云南、广西三省交界,雨量充沛,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污染极少,是我国鸡枞等菌类的主产区,品质也更好。

在贵州 遵义、 六盘水等地区也生长,当地人给予的名字叫做“三八姑”,据说它的来历是只要你找到一把,附近就还有二把。听老人说摘它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不然会吓走,而且要在雨过天晴后才能生长出来。

云南因其 山川地地貌特殊及所在经、纬度地理关系,被誉为植物王国。 菌类就是这植物王国中的特殊一簇,鸡枞是菌簇中的上品。

价值

食疗

据 《本草纲目》所载,鸡?有“益味、清神、治痔”的作用。

明代杨慎曾把鸡?菌比作仙境中的琼汁玉液,其质地细腻,兼具脆、香、鲜、甜等风味特色,品尝一次,终生难忘。鸡?菌性平味甘,有补益肠胃、疗痔止血、 益胃、 清神、治痔等功效。可治脾虚纳呆、消化不良、 痔疮出血等症。鸡?菌色泽洁白,肉质细嫩,清香四溢,口感清脆,是著名的 野生食用菌。

1. 鸡枞菌能健 脾和胃,令人食欲大增。

2. 鸡枞菌内含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体弱,病后和老年人的佳肴。

3. 鸡枞菌的另一特点是含磷量高,是需要补磷人士的佳肴。

4. 常食鸡枞菌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 癌细胞,降低 血糖。

5. 鸡枞菌有 养血润燥功能,对于妇女也很适合。

食用

野生菌鸡枞富含被人体吸收的多种 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是馈赠亲友,居家旅行的休闲食品,同时它还是配菜的好选择,可配合家里的菜肴如肉类、蔬菜等用炒、煮、炖的手法烹饪出极富特色又绝对清香美味之佳肴 。

食用前要将 鸡枞根部的泥土削去,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无需经开水浸煮,即可切条烹调。

鸡油菌科,鸡油菌功效-第1张图片-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是老、少、妇、弱的理想滋补食品。患有感冒或胃肠不适的人应少吃或不吃鸡枞。

利用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鸡枞菌的人工栽培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袋栽的鸡?菌又称 黑皮鸡枞菌,菌体肥厚,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一文盘点近期发现的几种新物种

媒体报道,一个多月以来,在重庆、武汉等地,发现了多种新物种。其中有长着可爱“小伞”的鸡油菌,也有在海岸区域生活的昆虫,一起来看看它们都是什么。

白盖鸡油菌

发现地:浙江、海南

白盖鸡油菌菌盖表面光滑,稍微油腻,颜色为奶油白色至灰白色;肉质坚实;气味不明显。此外,科研人员还发现了维蕃鸡油菌、松林鸡油菌、灰黄鸡油菌等其他几种鸡油菌。

很多网友关心这种鸡油菌能吃吗?对此,专家回答:“鸡油菌是齿菌科真菌。目前全世界已知的100多种鸡油菌中,暂未发现有毒的。新发现的4种鸡油菌的食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推测其可食用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建议大家在野外采食不熟悉的蘑菇。”

三峡白前

发现地:重庆

三峡白前是由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重庆自然博物馆联合发表并命名的植物。

三峡白前为夹竹桃科白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共有白前属植物约90种。2019年以来,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厚林、重庆自然博物馆陈锋等科研人员先后在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奉节县发现这一物种。目前三峡白前已知至少有5个分布点。

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事务中心主任柴慧明表示,2022年以来,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发现了其他3个新物种,分别命名为五里坡派模蛛、矮生假糙苏、五边巨疾灶螽,充分体现了五里坡的生物多样性。

绯红金粟兰

发现地:湖北

近日,武汉黄陂区发现了一个植物新种——绯红金粟兰。金粟兰属植物药隔会延长,仿佛一条条漂亮的小彩带。而丝穗金粟兰的药隔颜色是白色的;黄陂新发现的这种植物,其药隔是红色的,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区别。

不过,发现这种植物只在最初发现的分布点有分布,没有发现其他的分布点,可见这种植物分布范围很小,其野外资源是否濒危还依赖于开展更广泛的调查。

西沙涯蝽

发现地:海南

采自西沙群岛羚羊礁(属永乐群岛)和永兴岛(属宣德群岛)的一种海生昆虫为涯蝽科的新物种。根据其分布地点,新物种被命名为西沙涯蝽。

西沙涯蝽的体长只有1.24—1.38毫米,生活在海岸区域,躲藏在珊瑚石或沙滩的细小孔洞中,靠捕食小型节肢动物为生。为适应潮间带的生活,它们前翅完全革质化、为鞘翅,后翅缺失,在身体结构方面极具特色。该科此前已知两属五种,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岛屿和大陆海岸。

雅江舌喙兰

发现地:四川

雅江舌喙兰为地生直立草本,高5-11厘米。叶基紧贴地面,叶正面呈深绿色并具白色的网纹,叶背面通常紫红色具几条绿色的叶脉。花白色,唇瓣上具紫色斑点。花期7-8月,果期8-9月。

据发现者介绍,在2020年首次发现它时,繁殖个体比较少。当2021年再次返回观察时,发现了更多开花个体,但生境也因扩建村边小路导致分布地的一个角落遭到破坏。此外,当时也在其他区域,包括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兰科植物资源调查,但都没有发现此新物种的其他居群。因此,这是目前发现的雅江舌喙兰的唯一居群,其生境亟需保护。

普陀条孢牛肝菌

发现地:浙江

暗棕色的“伞面”、布满鳞片的“伞柄”,这是一朵样貌特殊的蘑菇。近日,舟山市普陀区完成2021-2022年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确认发现全球新记录种“普陀条孢牛肝菌”。

这种条孢牛肝菌通常生长于道路边坡,栲属和马尾松混交林的林缘地带。相比其他条孢牛肝菌,它的子实体和担孢子较小。从外形上看,菌盖表面幼嫩时为棕黑色,成熟后为棕色至暗棕色;菌柄棕黄色,生有密集的棕褐色鳞片;子实层体表面黄色,菌肉白色至黄白色,受伤后变蓝。

大瑶山琼楠

发现地:广西

琼楠属植物全世界约有3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非洲、东南亚、澳大利亚和美洲地区。我国有琼楠属植物40多种,其中34种为我国特有。由于大瑶山琼楠为广西大瑶山所特有的高大乔木树种,因此又冠以“大瑶山”之名。

大瑶山琼楠的发现,体现了大瑶山地区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根据已有数据以及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大瑶山琼楠为濒危种。

新闻多一点》》》

新物种发现有利于提升地区物种多样性

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国内共新发表脊椎动物95种、共发表昆虫新分类单元1633个、共发表高等植物新分类群342个、参与发表1124个菌物新名称。

“我国每年发现的植物新物种占世界大约十分之一。”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物种的发现,有利于提升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对国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维持也有重要意义。

综合自光明网、中新网、长江日报、南方日报、潇湘晨报、上观新闻、广西植物研究所官网等

编辑 邹渝

责编 王蓉 官毅

审核 冯飞

黑鸡油菌!深藏昌宁更戛大山里的美味

昌宁县野生菌物种资源非常丰富,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主要野生菌25科52属135种,其中野生食用菌127种以上,人工栽培食用菌8种,慎食野生菌(有毒)约5科14种。每年的野生食用菌产值在1.34亿元以上,有鸡枞、大白菌、干巴菌、牛肝菌、见手青、香菇、黑木耳等常见菌类。

说道昌宁更戛木瓜树村,这里山高坡陡、谷深,林下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立体气候明显,在这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里,都能见到昌宁县大多数野生食用菌的生长,更孕育出珍贵野生食用菌品种灰喇叭菌,又叫黑鸡油菌。

提起鸡油菌大家并不陌生,但黑鸡油菌,只有木瓜树村栗子寨周边村民才能拾得此菌,该菌生长于木瓜树村栗子寨村民小组的大团山、大坟林山及揽对山的深山老林之中,其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只有森林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好的地方,才能看到此菌的身影。寻找该菌的人都知道,由于色泽黯淡,在林间阴暗处常常难以发现。

据了解,其主要特点全身黑色,形状像喇叭,叫灰喇叭菌,又叫唢呐菇,灰号角、酸碓窝等别名。它是鸡油菌科、喇叭菌属的一个成员,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野生食用菌,可制成干品,便于贮存。目前尚不可人工栽培,营养价值很高,益神理气、排毒养颜,吃法多种多样,可炒、烧、炖或做汤,是冬季的膳食佳品,更是营养滋补之佳品。

此菌产于常绿阔叶林中腐质土上。初始于处暑节前,结束于白露节后,周期较短,采摘时间仅一月有余。此菌虽小,但菌肉稍干,含水较少,柔中有脆,味美可口,含有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赖氨酸、谷氨酸等15种氨基酸,其中有6种为人体必须氨基酸。

<

中国野外可食用菌类快速识别

1.松 茸

松茸又称松口蘑、松蕈、鸡肉丝菌。属口蘑科。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型。菌盖扁球形至近平展,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纤毛状鳞片;菌肉白色而厚,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较密,弯生而不等长;菌柄较粗壮,菌环以上污白色并有粉粒,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菌柄基部稍膨大。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安徽、山西、西南、 *** 、台湾等地。生松林或针阔叶林混交地带。

松茸性味甘,平。具有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等功效。含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蘑菇多糖、矿物质等成分。采集子实体,洗净后,用开水煮食、做汤,或用火烤食,味鲜美。

?

2.鸡 枞

鸡枞又称伞把菇、鸡枞菌、白蚁菰。属口蘑科。子实体大型。菌盖深灰色、灰黑色或黑褐色,顶部中心具钝尖,自中心向边缘具放射状沟纹,表面有放射状裂纹;菌柄粗壮,白色,常膨大呈纺锤形,假根长可达20cm以上。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等地。生山坡、田野、林缘或白蚁窝旁。其他种类鸡枞也可食用。

鸡枞性味甘,平。具益胃、清神、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含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成分。采集子实体,用开水煮食、做汤,或用火烤食,味道鲜美。

?

3.青头菌

青头菌又称绿菇、变绿红菇、青菌。属红菇科。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初为球形,后变半球形并渐伸展,菌盖中部常稍下凹,浅绿色或灰绿色,表面常龟裂;菌肉白色,菌褶浅粉白色,较密,等长,近直生或离生;菌柄粗0.8~3.5cm,内实或松软。分布于东北、江苏、福建、河南、广西、四川、云南、贵州、 *** 等地。生栎、桦、栗、栲等阔叶林地上。

青头菌性味甘,寒。具明目,泻肝火,散热、舒气等功效。含蛋白质、硫胺素、矿物质等成分。采集子实体,洗净后,用开水煮食、做汤,或用火烤食。

?

4.大红菇

大红菇又称革质红菇。属红菇科。子实体大型。菌盖初期半球形,后平展中部下凹,深红色或紫红色;菌褶乳白色后淡赫黄色,褶间有横脉;菌柄白色,常于上部或一侧带粉红色,或全部粉红色而下部渐淡。分布于大部分地区,以南方为多。生林中地上。

大红菇药用,可制成“舒筋散”。采集子实体,洗净后,用开水煮食、做汤,或用火烤食。福建武夷山一带民间妇女生小孩后,常用大红菇煲汤喝。

?

5.铆钉菇

铆钉菇又称红肉蘑、血红铆钉菇、松蘑。属铆钉菇科。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初期呈钟形或近圆锥形,后渐平展,中部凸起,红褐色,表面光滑;菌肉淡黄褐色,菌盖背面的菌褶延生,不等长,灰黄色至紫褐色;菌柄长,圆柱形向下渐细,与伞盖色相近且基部带黄色,实心。分布于东北、河北、山西、四川、云南、广东、湖南、 *** 等地。生松树林中。

铆钉菇性味甘,平。具补中益气、强身健体等功效。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成分。采集子实体,洗净后,用开水煮食、做汤,或用火烤食。

6.鸡油菌

鸡油菌又称鸡蛋黄菌、杏黄菌。属鸡油菌科。子实体中等大。喇叭形,肉质,杏黄色至蛋黄色;菌盖中部向下凹,常有白粉状物;菌褶分叉或有横脉相连,延生至柄部;菌柄向下渐细,内实。分布于吉林、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四川、云南、 *** 等地。夏秋季分散或群生林中地上。

鸡油菌性味甘,寒。具明目、益肠胃等功效。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成分。采集子实体,洗净后,用开水煮食做汤,或用火烤食,味道鲜美,具有浓郁的香味。

?

7.干巴菌

干巴菌又称莲座革菌、灰色干巴菌。属革菌科。子实体软栓质,多呈莲座状或覆瓦状,基部近无柄,幼时呈灰白色;子实层面淡咖啡色,光滑,偶在分枝基部具棘状突起或自基部向边缘形成放射状脊。子实体具特殊香味。分布云南、四川、青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生松林地上。

干巴菌性味甘,平。具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等功效。该菌是制造“舒筋丸”的重要原料。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矿物质等成分。采集子实体,洗净后,用开水煮食、炒食,或用火烤食,风味独特。民间常与辣椒一起炒食。

?

8.点柄黏盖牛肝菌

点柄黏盖牛肝菌又称栗壳牛肝菌、点柄乳牛肝菌。属牛肝菌科。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初时半球形或近球形,展开后近扁平形,菌盖表面黄褐色,粘滑;菌盖背面鲜黄色,海绵状,有许多针状小孔;菌柄浅黄色,具黑色腺点。分布于东北、华北、河南、华中、西南、华南、台湾、 *** 等地。生松树林或混交林地上。

点柄黏盖牛肝菌性味甘,温。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采集子实体,洗净后,用开水煮食、做汤,或用火烤食。

?

9.小美牛肝菌

小美牛肝菌又称见手青、华美牛肝菌。属牛肝菌科。子实体粗壮肥大。菌盖近半球形,后近平展,粉红色、土黄色、黄褐色;菌柄基部紫红色,上部鲜黄色,具黄色及紫红色细网纹,网纹达菌柄长度的一半或更多。菌体手捏伤部位会变微青蓝色。分布于西南、华中、广东等地。夏、秋季单生或群生林中地上。

小美牛肝菌具清热解烦、养血、降血脂等功效。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采集子实体,洗净后,用开水煮食、做汤,或用火烤食。

?

10.双色牛肝菌

双色牛肝菌又称红牛肝、见手青。属牛肝菌科。子实体粗壮肥大。菌盖初期近半球形,后近平展,幼时深红色,后渐褪为浅红褐色,表面有绒质感;菌柄上部1/5~1/3处为鲜黄色,中下部为紫红色,光滑,无网纹。菌体手捏伤部位会变青蓝色。分布于福建、重庆、四川、云南、 *** 等地。夏秋季单生或群生林中地上。

双色牛肝菌具益肝、健脾等功效。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成分。采集子实体,洗净后,用开水煮食、做汤,或用火烤食。

11.鸡腿蘑


鸡腿蘑又称毛头鬼伞。属鬼伞科。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呈圆柱形,初为白色,上有较大的鳞片;菌柄白色,较细长,圆柱形向下渐粗,空心;菌环于菌盖边缘连接,常随着菌柄的伸长而移动。生长后期菌体熔化成墨汁状液体。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生田野、山坡、灌木丛、草地等处。

鸡腿蘑性味甘,平。具清神、助消化、降血糖等功效。蛋白质含量是大米的3倍、牛肉的1.2倍、牛奶的8倍,还含氨基酸等成分。采集子实体,洗净后,用开水煮食、做汤,或用火烤食。提示:鸡腿蘑含有石炭酸等肠道 *** 物质,与酒类同食易引起中毒。

?

12.晶粒鬼伞

晶粒鬼伞又称狗尿苔。属鬼伞科。子实体小。菌盖2~6cm,初期卵圆形、钟形或斗笠形,污黄色至黄褐色,有白色颗粒状晶体,具纵条纹或条棱,后期可平展而反卷,有时瓣裂。菌肉白色;菌柄圆柱形,白色,中空。后期菌体自熔化成墨汁状。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多丛生在树木基部。为最常见蘑菇。

晶粒鬼伞幼嫩时可食用。采集后,先用开水焯一下后,煮食或做汤。提示:不可与酒类同食,同食易引起中毒。

?

13.草 菇

草菇又称中国菇、稻草菇、美味苞脚菇。属光柄菇科。子实体较小。菌盖初时近钟形,后伸展中部稍凸起,灰褐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不等长;菌柄圆柱形,内实;菌托大,杯状,白色或灰黑色。主要分布于南方。喜高温高湿,常群生在草堆上。

草菇性味寒,甘。具滋阴壮阳、护肝健胃、消食祛热、促进伤口愈合、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含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成分。采集子实体,洗净后,用开水煮食或做汤。

?

14.假根蘑菇

假根蘑菇又称有根蘑菇。属蘑菇科。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初时半球形,后平展,污白色,菌盖表面有浅褐色的平伏鳞片。菌肉白色。菌褶粉红色至黑褐色,离生,不等长。菌柄白色,基部膨大,有短假根。菌环单生,白色,生菌柄上部。分布于河北、北京等地。夏、秋季于林地或灌丛中单生或散生。

采集子实体,洗净后,用开水煮食或做汤。

?

15.橙黄蘑菇

橙黄蘑菇又称黄盖菇。属蘑菇科。子实体较大。菌盖初呈近钟形,后渐展平,橙黄色,密生毛状鳞片;菌肉白色,菌褶后期黑褐色,离生,不等长;菌柄圆柱形,基部略膨大,肉质松软;菌环生菌柄上部,菌环以下有白色纤毛状鳞片。分布于东北、河北、北京、山西、新疆、 *** 等地。夏、秋常群生混交林地上。

采集子实体,洗净后,用开水煮食、做汤,或用火烤吃。

16.羊肚菌

羊肚菌又称尖顶羊肚菌。属羊肚菌科。子实体肉质,质脆。菌盖长圆锥形,顶端尖,表面凹下形成许多不规则凹坑,多纵向排列,浅褐色或黑褐色;菌柄白色,中空,表面有不规则纵沟。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甘肃、云南、新疆等地。生林中潮湿地或腐叶层上。

羊肚菌性味甘,平。具益肠胃,化痰理气等功效。干品含蛋白质24.5%,还含多种维生素、多种氨基酸等成分。采集子实体,洗净后,用开水煮食、做汤,或用火烤吃。

?

17.大秃马勃


大秃马勃又称巨马勃、马粪包。属马勃科。子实体大型,肉质,球形或近球形。不孕基部无或很小。包被初为白色,后变污白色,由膜状外包被和较厚内包被组成,初期微具茸毛,后变光滑,成熟后开裂成块脱落,露出青色或褐色孢子粉。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甘肃、云南、新疆等地。夏、秋季单生或群生于山坡旷野草地上。小时候在野外玩耍经常碰见踩着玩。

大秃马勃成熟后可药用,具消肿、止血、清肺等功效。幼嫩时采集,可煮食、做汤,或用火烤食,味道鲜美。野外受伤时可将老熟的马勃撕开,取里面的孢子粉撒在伤口上止血。

?

18.白秃马勃


白秃马勃又称白马勃。属马勃科。子实体小至中型,肉质,梨形、扁球形或近球形,初时白色,后渐变浅棕灰色;有发达的根状菌丝索。外包被薄,粉粒状,有斑纹;内包被坚实而脆。孢子粉浅青褐色。分布于黑龙江、辽宁、河北、北京、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广东、贵州、新疆、 *** 等地。单生或群生于山坡旷野草地上。

白秃马勃成熟后可药用,具消炎、解热、利喉、止血等功效。幼嫩时可食用。采集后,用开水煮食、做汤,或用火烤食,味道鲜美。

?

19.毛木耳


毛木耳又称牛皮木耳。属木耳科。子实体胶质,浅盘状,耳形或不规则形,基部稍皱,无柄。新鲜时肉质有弹性,干后收缩。子实层生里面,平滑,后变黑色;外面有灰白色茸毛。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丛生柳树,桑树,槐树等阔叶树干或枯木上。

毛木耳性味甘,平。具益气强身、活血止血等功效。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夏、秋季采集鲜品,用开水煮食、凉拌或做汤。干品需要用开水泡发后食用。

?

20.银 耳

银耳又称白木耳。属银耳科。子实体白色或乳白色,胶质,半透明,柔软有弹性,由数片扁薄而卷缩的瓣片组成,形似花朵;干后收缩,角质,硬而脆,白色或米黄色。分布于西南、华中、华南、陕西、 *** 等地。生阔叶树干或枯木上。

银耳性味甘淡,平。具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保肝等功效。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粗纤维、矿物质等成分。采集新鲜品,用开水煮食、凉拌或做汤。干品需要用开水泡发后食用。

食菌季,中毒专家教您如何识别毒蘑菇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湖南中心公布的十大最毒蘑菇

红网时刻4月9日讯(通讯员 文娜)肉厚弹脆,吃一口唇齿留香,让人意犹未尽!这味食材便是以其鲜美的味道、丰富的营养备受人们喜爱的菌菇。然而这些菌菇并不都是大自然的恩物,其中不少还“暗藏杀机”。

随着雨量逐渐增多,气温回升,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尤其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和湖南等地区。“当前正是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峰期,要引起高度重视。”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中毒医学科主任赖燕强调。每到春夏季,关于食用菌菇的安全问题都会被提及,但医院仍会接诊到不少蘑菇中毒患者。

2019年湖南蘑菇中毒事件数量全国排第三,相关报道指出湖南省蘑菇中毒事件的一些患者,表示曾经多次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并不一样,因为部分有毒蘑菇和可食用的蘑菇长相非常相似,其鉴定需要丰富的专业生物分类学知识,即使有采摘食用习惯的人员往往也很难识别,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而大部分的民众缺少对毒蘑菇的鉴别能力,误食中毒的情况常有发生。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特定经验和 *** 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误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赖燕说,相关调查显示,在湖南地区,有毒蘑菇种类达30多种,发生的误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件中,90%是由剧毒鹅膏所致。赖燕提醒,毒蘑菇的辨别特征并不绝对,不少民间流传有误!

注意五大误区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无毒。根据颜色与形状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比如鸡油菌、褶孔牛肝菌颜色鲜艳,却美味可食用;“长相平平”的灰花纹鹅膏菌则有剧毒。

误区二。长在潮湿地方的蘑菇有毒,长在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其实不然,有些长在松林中的鹅膏菌、口蘑、红菇也是有毒蘑菇。

误区三。虫咬过的蘑菇无毒。专家表示一些有毒蘑菇成熟后同样会长虫。

误区四。用银器可试出毒蘑菇。个中缘由是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因而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

误区五。高温煮熟就没有毒了。由于毒蘑菇的毒素稳定耐热,专家表示一般烹调 *** 无法消除毒性。

消费者不要随意采食和购买野生蘑菇

对于野生蘑菇,目前尚未形成消费者可以用来鉴别其是否有毒的简易科学 *** 。赖燕表示,防范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她建议,有食用野生蘑菇习惯的消费者,采购食用菌必须到正规市场,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对于没有吃过的或不认识的品种,要果断“错过”,不可侥幸,否则后果堪忧。

中毒后如何就诊

赖燕提醒,蘑菇种类不同,所含的毒素也不相同,食用后很多有毒蘑菇的毒素会潜伏在体内,发作后还会出现反复,重者危及生命。若市民不慎误食毒蘑菇中毒,要尽快催吐,尽早、就近就医,同时保留好剩余蘑菇样品,由专家进行毒物检测,鉴定有毒蘑菇种类,从而实现对食用致死性蘑菇中毒患者的尽早诊断,使患者尽早得到有效治疗。

菌菇佳肴虽好,千万别误吃。我们倡导 " 科学识菌,科学食菌"。食菌季,要吃的美味,更要吃的安心。

美味谷熟菌首次实现人工栽培

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于富强博士及其团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野生食用菌松乳菇的人工培育(栽培)。

松乳菇组隶属于乳菇属红菇科,包括大部分可食用或药用且美味的乳菇,这其中以松乳菇最为著名,与块菌(松露)、松茸、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等名贵野生食用菌比肩,在北半球各国被广泛采食。在我国各地,乳菇常被称为谷熟菌、铜绿菌(云南),紫花菌、枞树菌(贵州),寒菌、枞菌(湖南),雁来蕈、重阳菌(江苏),松树蘑、嘎吱蘑(安徽),松伞(山东)等。

松乳菇组是典型的外生菌根型食用菌,与松树具有专性共生关系,菌根合成是实现人工培育(栽培)的关键环节。2015年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于富强博士及其团队系统进行了乳菇菌种收集、培养基优化、菌根合成和共生机制等研究。此外,还开展了外源竞争性杂菌、食菌昆虫控制、基因组与转录组等相关研究。

从2018年4月始,该团队陆续在云南的昆明、玉溪、大理、弥勒,以及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甘肃等地先后建立乳菇种植园16个,总面积超过100亩。今年11月,在贵阳两个种植园内的多棵树下,松乳菇和红汁乳菇都出菇啦。菌根苗移栽至种植园时间仅为两年半。该结果有多人现场确认、视频记录、标本留存和微卫星DNA标记验证。这是我国首次有充分证据显示松乳菇人工培育(栽培)成功,也是3年幼龄林下松乳菇、红汁乳菇培育出菇的首次报道。

菌根型食用菌的人工培育(栽培)不同于腐生型食用菌(如香菇)的栽培模式,它利用树木和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通过无菌育苗、菌根合成、菌根苗移栽、种植园建立和后期管理,来实现人工培育(栽培)和多年出菇。该模式结合植树造林,在苗木初长成时(一般3—5年)树下即开始出菇,此后可连续收获15—50年不等。本报记者 杨质高 文

通讯员 于富强 摄

来源: 春城晚报

注意这些野生菌吃不得!医生这样说……

最近雨量充沛

各种真菌生长迅速

野生蘑菇也迎来了生长旺季

嫩嫩的蘑菇是不少市民的心头爱

然而

遵义又发生多起

疑似食用毒蘑菇中毒事件!

20多天前吃了没事

这一次一家人都中毒了

近日

遵义市仁怀一家4口

就因为食用了野生菌

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7月7日早上

记者在遵医附院急诊科病房里

见到了22岁的患者吕先生

目前他病情有所好转,已脱离危险

他告诉记者,6月26日,其母亲在家附近的树林中采摘了两种野生菌。当天下午6点左右,吕某本人及其母亲、父亲、外婆进食了野生菌,第二天早上6点左右,四人出现了腹痛、腹泻等症状,家人随即送往仁怀市中医院救治,6月28日,转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救治。

他说:在二十天前家里吃过一模一样的两种菌,当时吃得比这次多,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却中毒了,以后我再也不会吃野生菌了。

吕先生一家人食用的菌种

条盖盔孢菌(肝损害型)

黄盖鹅膏(肝损害型)

一个多月时间

遵医附院就收治了

81名野生菌中毒的患者

据遵医附院急诊科主任喻安永介绍

6月以来

该院陆续收名81名

因误食毒蘑菇中毒的市民

年龄更大的84岁

年龄最小的4岁

喻安永医生告诉记者:野生菌中毒的潜伏期在食用后半小时至六小时,常见的症状是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主要会损害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还有部分会引发幻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来看看这些案例

6 月中旬,铜仁市思南县一家 4 口,因食用从市场购买的野生菌而中毒。根据患者提供的图片,医生发现这是一种欧氏鹅膏菌。经治疗,这一家 4 口均康复出院。

6月22日,仁怀市三合镇村民周某及其三个朋友进食了从路边摊买的野生菌,四人先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到仁怀市中医院进行紧急治疗,随后转到遵义市之一人医院进行救治。

6月30日,家住正安县的郑女士在野外采摘了一些蘑菇,拿回家食用。当晚,郑女士与哥哥及71 岁的母亲一起食用了野生菌。第二天早上,一家三口就出现了呕吐等症状,住进了ICU病房。

医生提醒:尽量不要吃野生菌

颜色鲜艳的有毒?

不鲜艳的就可以食用?

这是有关蘑菇的谣言中流传最广的“常识”

事实上颜色与形状

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

可食用的鸡油菌

鸡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

美味可食

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

属剧毒蘑菇则为灰白色,并有清香

有毒的灰花纹鹅膏

烹饪野生菌时

跟银器、大蒜一起煮

颜色变黑就不能吃

不变就能吃?

没依据!!

银针验毒是个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

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

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

毒蘑菇不含硫或硫化物

不会令银器变黑

大蒜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但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

假淡红鹅膏(肝损害型)

喻安永介绍:

网上或者生活中听来的窍门

一概都不靠谱

而且有些菌的毒素很顽强

即使经过烹饪也无法消除

2004~2014 年全国蘑菇中毒省份分布

图片来源:《中国大陆地区蘑菇中毒事件及危害分析》

最简单的辨别 *** 请记住

由于许多菌类和食用菌的外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菌鉴别 *** ,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一般人就更容易会误食毒菌中毒了。

球基鹅膏(神经精神型)

至少要记住一种简单直白的识别办法:

头上戴帽子(有菌盖)

腰上系裙子(有菌环)

脚上穿靴子(有菌托)

同时具有这三个特征的菌类

就不能食用了

有毒的欧氏鹅膏

误食毒蘑菇中毒后如何处理?

中毒后

可立即催吐

喝几百毫升温水

并用食指或筷子头 *** 咽喉部

使有毒物质尽快呕吐出来

并及时送医

医生提醒:

吃野生菌前

一定要拍照

不幸中毒后

医务人员可之一时间明确菌种

从而确定准确的治疗方案

对于野生菌

最靠谱的做法是:

不要吃

记者:李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税征管】“菇”勇者看过来(上):2022年税则新增食用菌品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来源“12360海关热线”


【关税征管】漫谈“钾肥”

【关税征管】海关税款滞纳金减免解读

【关税征管】RCEP原产地知识问答——进口享惠篇

【关税征管】面对眼花缭乱的优惠贸易协定,你知道怎么选吗

【关税征管】时令鲜果的归类和规范申报要素

【关税征管】高认企业通关大礼包——教你三步开具原产地声明

【关税征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经核准出口商管理办法》条文解读

【关税征管】RCEP原产地知识问答——出口签证篇

【关税征管】原产地证书那些事

【关税征管】进口饲料的归类和规范申报要素

【关税征管】今天你读书了吗丨图书进口规范申报指南

【关税征管】开学季:文具商品归类知多少

【关税征管】海关法治宣传|带您全面了解RCEP

【关税征管】经核准出口商您想了解的,在这里

【关税征管】一篇弄懂欧盟进口中国禽肉关税配额管理措施和《输欧盟非优惠进口特别安排项下产品原产地证书》

【关税征管】一篇读懂天然宝石原料进口规范申报

【关税征管】绘画作品进出口申报注意事项

【关税征管】辣椒产品该如何归类

【关税征管】国际船

舶扣押拍卖后还要缴船舶吨税吗

【关税征管】我为群众办实事——商品知识解读 “茶”的大千世界(一)

【关税征管】公式定价货物进口通关知多少

【关税征管】“品牌授权费”不属于特许权使用费?错误!

【关税征管】RCEP实施后怎么买?(新西兰篇)

【关税征管】这份七夕节宠溺指南请查收!

【关税征管】用好背对背原产地证明 灵活释放RCEP协定红利

【关税征管】高级认证企业 海关喊你当“经核准出口商”啦!

【关税征管】海南自贸港|带您了解交通工具及游艇“零关税”政策

【关税征管】那些年我们没有用过的文具

【关税征管】绿色低碳商品的归类小知识

【关税征管】我为群众办实事——欢迎来到乐器世界

【关税征管】“罩”着归,准没错 | 一文读懂面罩的归类

【关税征管】秒懂查询 *** 优选协定税率

【关税征管】视频 | RCEP知多少?

【关税征管】带你了解燃油附加费

【关税征管】618大考,据说满分率不超过1%

【关税征管】送给活力少女的运动装备清单

【关税征管】儿童用品归类“大礼包”(二)

【关税征管】“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简介

【关税征管】端午传统美食归类探讨

【关税征管】儿童用品归类“大礼包”(一)

【关税征管】手把手教你填写RCEP原产地证书中《原产地标准》栏目

【关税征管】保暖&制冷小家电归类详解

【关税征管】常见家庭应急物资商品归类介绍

【关税征管】我的早餐我做主|常见早餐食品归类解析

【关税征管】聊一聊税率、汇率适用的那些事儿

【关税征管】超实用!手把手教您RCEP证书申领

【关税征管】叮!一份送给准妈妈们的待产包清单(宝宝用品&外出用品)

【关税征管】母亲节之花类的归类和规范申报要素

【关税征管】叮!一份送给准妈妈们的待产包清单(妈妈用品&产房用品)

【关税征管】进口货物享惠时,还应关注以下几点

【关税征管】关于你的筋膜枪、泡沫轴

【关税征管】矿产品进口知多少——之煤炭篇

【关税征管】手把手教你做RCEP原产地声明

【关税征管】花卉归类知多少

【关税征管】2022年规范申报最新攻略

【关税征管】一文帮您GET手套归类要点

【关税征管】部分“十四五”期间税收优惠政策项下进口商品享受退税的小提示

【关税征管】“古董羹”的食材归类和申报要素

【关税征管】LED相关商品归类及规范申报介绍

【关税征管】冬残奥会带来的关注 | 残疾人用品归类

【关税征管】再生钢铁原料规范申报要素指南

【关税征管】茶类的归类和申报要素

【关税征管】一文读懂RCEP证书申报,快速办理So Easy!

【关税征管】新公告新的接口规范下原产地证书申请知多少?(实操篇)

【关税征管】RCEP实施后购买什么划算?(东盟篇)

【关税征管】芝士、奶酪、奶油、黄油……傻傻分不清楚

【关税征管】一文读懂海运附加费





<

餐桌上的这此食用菌你认识多少种?

餐桌上的这此食用菌你认识多少种?


又到了食用菌上市的季节,在商场或者线上销售的食用菌琳琅满目,有些常见,但有些看到了您未必认识,菇类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鲜菇1.5-6%、干菇15-35%,高于一般的蔬菜和水果,其氨基酸组成比较全面,大多菇类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每公斤的干蘑菇含有的蛋白质等同于2公斤的瘦肉,但脂肪含量低,因此即使是高血压的人群也可以食用,下面就来看看这些常见的食用菌。


一、平菇。

也称侧耳、蚝菇等,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下伞菌目、侧耳科,比较常见,常用人工栽培。

二、香菇。

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也比较常见,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我国分布也比较广泛。

三、杏鲍菇。

属于担子菌门、真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在福建,分布于湖南,山东等部分地区。

四、金针菇。

又称作冬菇、朴蕈、绒毛柄金钱菌等,属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金钱菌属。在我国广泛分布。

五、竹荪。

又称作竹笙、竹参,常见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属于担子菌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生长在福建,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六、木耳。

又称作黑菜、木耳、云耳,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木耳科,木耳属。分布广泛。

七、银耳。

又称作白木耳、雪耳、银耳子等。属于担子菌门、银耳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在我国广泛分布。

八、金耳。

又称黄木耳、金黄银耳、黄耳等。属于担子菌门、银耳纲、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金耳种。如今可以人工栽培。

九、鸡枞(zōng)。

又称作伞把菇、鸡肉丝菇、鸡肉菌、鸡脚蘑菇、蚁棕、斗鸡公、三塔菌等,是与白蚁共生的菌。属于担子菌门、担子菌纲、伞菌菌目、白蘑科、白蚁菌属。在西南、东南几个省份有其生长。

十、奶浆菌。

属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红菇科、 乳菇属。常见的有红、黄两种。折断菌身后会有乳白色的液体流出。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等地有其生长。

十一、鸡油菌。

又称作鸡油蘑、鸡蛋黄菌、杏菌,属于担子菌门、担子菌纲、鸡油菌目、鸡油菌科、鸡油菌属。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福建等地区。

十二、干巴菌。

又称作牛牙齿菌,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革菌目、革菌科、革菌属。主要生长在云南。虽然外观一般,但香味浓,非常好吃。

十三、牛肝菌。

常见的有白、黄、黑、红四种牛肝菌。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牛肝菌科。重要生长于云南。

其中有一类牛肝菌当划伤菌身后会呈现出蓝色颜色的牛肝菌,俗称为见手青,也是属于牛肝菌。


十四、松露。

又称作地菌、块菌,是一种蕈(xùn)类的总称,属于子囊菌门、盘菌纲、盘菌目、西洋松露科。我国在云南和四川的部分地区才有生长。

十五、茶树菇。

又称作茶薪菇、杨树菇、柳松菇、柱状环锈伞等。属于担子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北京等部分地区。

十六、谷熟菌。

又称作谷黄菌、早谷菌等,属于担子菌门、红菇科。主要生长于云南。在稻谷成熟时比较多。

十七、红菇。

又称作红蘑菇、大朱菇、大红菇等,属于担子菌亚门、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分布于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北、陕西、河南等地。

十八、滑子菇。

又称作滑菇、滑子蘑、光帽鳞伞等,属于担子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主要生长在福建。

十九、猴头菇。

又称作猴头蘑、刺猬菌、猴菇等,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多孔菌目、齿菌科。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 *** 、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福建、浙江等地。

二十、鹿茸菌。

又称作鹿角菜、猴葵,属于担子菌门、担子菌纲、齿菌科。主要生长在河南部分地方。

二十一、羊肚菌。

又称作羊肚蘑、羊肚菜、编笠菌,属于子囊菌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生长在云南、四川、 *** 、新疆、甘肃、河南、河北、山西、黑龙江等地。

二十二、蟹味菇。

又称作玉蕈、荷叶离褶伞、真姬菇等,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离褶伞科。主要生长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二十三、松茸。

又称作大花菌、松菌、剥皮菌,属于担子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分布于吉林和云南。


二十四、绣球菌。

又称作绣球蕈、对花菌、椰菜菌、蜂窝菌等,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非褶孔菌目、绣球菌科。生长在吉林和 *** 等地。

二十五、青头菌。

又称作变绿红菇、青冈菌、绿豆菌,属于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红菇科。生长在云南、四川、广西、湖南等地。


其实还有一些品种未列入,这些食用菌属于真菌门,绝大多数属于担子菌门,少数属于子囊菌门比如羊肚菌,并且这些食用菌有些已经从野生生长逐步变成了人工栽培,比如牛肝菌,羊肚菌,香菇等等。虽然食用菌味美、营养丰富,但要充分烹煮后再食用。对于婴儿、孕妇、食用菌过敏者不用食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请多包涵。文中图片来源于 *** ,侵权必删。

标签: 功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