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更爱母蟹肥膏香~从小就爱生腌呛味的我,每年都会做上几瓶醉蟹,挑选黄肥膏厚的母蟹,配上精心熬制的汤料,静待数日,美味佳成~
By 呱呱咕呱
用料- 阳澄湖大闸蟹 6只
- 花雕黄酒 200毫升
- 香葱 2根
- 大蒜 一个
- 姜 一块
- 花椒 一把
- 八角 2个
- 桂皮 1块
- 干辣椒 2个
- 香叶 6片
- 冰糖 适量
- 酱油 80毫升
- 纯净水 1碗
- 盐 适量
- 柠檬 1个
- 白酒 适量
1、大闸蟹去脚环松绑,在水中浸泡清洗,多清洗几遍,特别是公蟹钳子上的绒毛(老公喜欢公蟹,安排几个,一起醉吧~)
2、清洗后装入网兜,沥干水分
3、准备配料,葱打结,蒜拍扁,姜切片,花椒炒制椒盐~ 架锅烧水,放入所有配料(葱结除外),加入准备好的生抽,煮沸,待香气四溢,关火
4、趁热加入葱结、黄酒,焖一会,切一个柠檬(用盐清洗干净哦),在汤料中挤入柠檬汁,并将柠檬切片一起放入汤料中,晾凉
5、螃蟹沥干水分后装入提前准备好的瓶子中(干净无水无油),这步更好戴手套操作,以免被螃蟹夹伤。 待汤料完全冷却,倒入瓶子中,没过螃蟹,最后倒适量白酒封口,盖上盖子,放入冰箱冷藏3-4天即可享用(具体时间视螃蟹大小而定)
6、等待已久的美味,倒一碟香醋蘸食,蟹黄醇厚、蟹膏绵密、蟹肉鲜嫩,回味无穷~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螃蟹哪些部位能吃,哪些不能吃?有3类人要特别小心每年从中秋节开始,就是吃大闸蟹的好时机。但总有一些人被告诫不能吃螃蟹,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把鲜嫩的蟹肉送进嘴里。
螃蟹哪里不能吃?什么样的螃蟹不能吃?今天来跟大家讲讲这些问题,让大家放心尝鲜。
01 蟹黄虽好,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
蟹黄是螃蟹的肝胰腺和性腺,这部分脂肪肥厚,营养富集,口感也非常鲜美。母蟹的蟹黄中还包括了卵巢,而公蟹紧邻蟹黄的白色蟹膏则是它的副性腺,这些部分大多数人也都是能吃的。
虽然说脂肪确实比较高,不过蟹黄本身也没有多少,过节吃一点还是可以的。而且蟹的脂肪中超过一半都是相对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同时还能补充一些EPA和DHA。
但有两类人确实不适合吃蟹黄:
一是有血脂异常、高胆固血症的人,蟹黄中的胆固醇较高。
二是孕妇,肝胰脏中容易富集镉等重金属,以及二噁英、多氯联苯等污染物,对胎儿发育有较大的危害。建议蟹黄少吃或不吃,蟹肉没关系。
02 螃蟹到底哪里不能吃?
螃蟹有4种器官不能吃。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泥沙、杂物和细菌,吃了就有可能拉肚子,容易长寄生虫。
一是蟹胃,是在蟹壳内前缘中央一个似三角形的骨质小包;
二是蟹肠,一条由胃到脐的黑线;
三是蟹心,俗称六角板,这个东西在蟹黄中,呈六角形;
四是蟹鳃,在腹部长得像眉毛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
还有一点就是,这几个部位确实没什么味道,不太好吃。
公蟹和母蟹哪个好?
一般来说,公蟹比母蟹大一些。
对于河蟹、青蟹和梭子蟹而言,母蟹的更佳食用时间是9月份,此时正是黄满肉厚的时候;而10月是公蟹的更佳食用时间,这时的公蟹膏足肉坚。
深秋初冬是大闸蟹、青蟹丰收的季节,既好吃又便宜,可以好好享受一番。
03 要警惕的是死蟹、生蟹!
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吃到的螃蟹新鲜、熟透。
蟹为什么要吃活的?
螃蟹死后,蟹体很快僵硬和自溶,体内细菌会迅速繁殖、扩散到蟹肉中去。
在弱酸环境下,细菌会分解氨基酸,所以,螃蟹的死亡时间越长,体内的组胺、类组胺物质就越多。如果食用死蟹,前者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后者造成呕吐、腹痛、腹泻等。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螃蟹都一定要吃活的。许多海水蟹被捕捞后,离开海水很容易就死了,特别是一些远洋捕捞的。
像梭子蟹等海水蟹不一定要吃活的,但捕捞船上的速冻和保鲜是很重要的。
比如,在沿海地区买的活海蟹,如果不能及时吃完就要迅速冷冻起来,需要时再取出蒸煮。
怎么判断螃蟹死活?
螃蟹送到家之后,可以立即把螃蟹放到水里,活蟹不久就会开始吐白沫。还可以捏起蟹背轻轻晃动,如果蟹爪坚挺且开始扑腾,也说明螃蟹还活着。
反之,如果螃蟹在水里不吐沫,晃动、挑逗也没有反应,很可能就是已经死了。
如果发现了死螃蟹,建议舍弃,不要抱有“可能刚死,还比较新鲜的”侥幸心理。
我们很难判断到手的死螃蟹已经死了多久,而螃蟹死亡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就会越多。
吃生蟹有什么风险?
很多沿海地区还会吃醉蟹、呛蟹,需要提醒一下,这两种蟹都是生的。
贝壳类水产中容易引起急性肠胃炎、甚至诱发败血症的病原菌很多,而无论是拿酒泡,还是拿盐水泡,都不能起到杀菌的效果。
所以,无论是蟹还是其他海鲜,都建议煮熟再吃,清蒸蘸点姜醋汁,是最简单、鲜美又安心的吃法了。
长辈还说螃蟹不能和水果一起吃?肠胃较弱的人是可能不舒服,但如果本身消化功能、食用量也正常,根本也不存在食物相克。
吃蟹有要注意什么?
蒸煮前必须洗刷干净;
蒸煮要熟透,避免吃入病菌或寄生虫,千万不要吃生蟹,醉蟹或腌蟹也尽量不要吃;
河(湖)蟹尽量吃鲜活的,死蟹不宜吃;
蟹要现蒸现吃,不要存放。如果一次没吃完,剩下的要保存在干净、通风的地方,再吃时必须回锅煮熟。
秋天是吃螃蟹的好季节,九月吃母蟹,十月吃公蟹,尽量不要吃死蟹,现吃现做, *** 时要熟透,避免吃入病菌或寄生虫。
编辑 / 黄骞文
资料/高质量生活家
吃螃蟹严重过敏引发急救 提醒:这些人群不宜食蟹来源:人民网
螃蟹不仅口感鲜美,还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然而,吃螃蟹是不是“百无禁忌”?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据北京急救中心官网消息,近日,北京急救中心对一名吃螃蟹引发皮疹、憋气等严重过敏症状的患者进行了救治。据了解,该患者在家中吃螃蟹时,起初微感不适,并未在意,待吃到第六只的时候,忽觉面部酸胀,双臂也开出现皮疹,皮疹逐渐增多,并有憋气等其他过敏症状。待救护车赶到现场后,患者过敏反应严重,眼部已肿成一道缝儿。
北京急救中心提示,螃蟹等海鲜过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小到皮疹,大到气道痉挛猴头水肿,若未及时救治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过敏体质或者易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应常备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以便突发急症时及时服药缓解症状,为下一步就诊赢取宝贵时间。
虽然螃蟹很好吃,但是吃螃蟹的禁忌却有很多。哪些人群不宜食用呢?
北京急救中心提示,肝炎患者不宜食螃蟹。心血管病人忌吃螃蟹。螃蟹含胆固醇较高,而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原本就是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孕妇少吃或不吃螃蟹,螃蟹是容易引起过敏的一类食物,孕妇吃了之后可能诱发过敏;如果没有蒸煮熟透,容易导致螃蟹中的寄生虫被腹中宝宝吸收。有过敏体质的人应忌吃螃蟹。老年人不宜多食螃蟹。因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降低,老人吃多了,可能会引起腹泻等消化不良。
另外,患有伤风感冒、发热的人不宜吃蟹。脾胃虚寒者应不吃或少吃螃蟹。痛风患者不宜吃螃蟹。痛风患者需要忌食高嘌呤食物的,因为螃蟹属于高嘌呤食物,螃蟹会导致尿酸水平升高使症状更加严重,痛风患者除了不能吃螃蟹外,还不能吃动物的内脏,要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
肾功能不全不能吃螃蟹。高血压不应吃螃蟹。患有胆道疾病的如胆囊炎、胆结石症的人不宜吃螃蟹。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多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吃蟹易使病情复发或转重。(记者孙红丽)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生活宝典】专题,获取更多科普知识
↓↓↓
吃螃蟹有讲究 小心掉入美味“陷阱”秋风起,蟹黄肥,食蟹更好的季节莫过于秋天。此时螃蟹味道鲜美,肉厚肥嫩,具有清热滋阴、补益肝肾、生精益髓等功效,但同时它也是一种“高危”海鲜,一不留神,就可能掉入了它的“美味陷阱”。秋季吃螃蟹到底有哪些禁忌,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揭开健康吃蟹的秘密……
四个部位不能吃
蟹腮:蟹的呼吸器官,打开壳后应首选去除。
蟹心:打开蟹壳后,会看见蟹身中间六角形片状物,这便是蟹心,它与蟹膏连在一起,大部分人会认为这是蟹膏的一部分。
蟹胃:藏在蟹黄之中,一个三角形小包,蟹胃中的排泄物有许多的细菌和有害物质。
蟹肠:一部分隐藏在蟹黄之中,在蟹黄之中有一条很明显的黑线,那便是蟹肠,它一直延伸到螃蟹的腹部蟹脐位置,蟹肠和蟹胃一样,里面都是螃蟹的排泄物,不可食用。
两种状态不能吃
之一,不吃死蟹。
螃蟹死后体内的寄生细菌会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得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织胺越多,毒性越大。即使把死蟹煮熟煮透,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坏,会导致食用者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第二,不吃生蟹。
螃蟹体内含有各种病源微生物,单用黄酒、白酒浸泡并不能杀死,吃生蟹极易诱发寄生虫病。
“相克”食物不宜同食
柿子:蟹肉中富含蛋白质,而柿子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这两样物质会互相发生反应,形成蛋白质凝固成块状物,胃部难以消化。所以有人吃了螃蟹又吃柿子,就可以造成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浓茶:吃蟹时和吃蟹后一小时内不要饮用茶水,茶水和柿子一样,都是含有鞣酸,易造成胃肠不适。
寒凉食物:吃螃蟹时不要同时食用寒凉食物,螃蟹性寒,再吃寒凉食物,会导致腹泻、肠胃紊乱。
最后,还要温馨提示大家:因螃蟹性寒,故不宜多吃,脾胃虚寒的人尤其要注意节制,避免腹痛、腹泻。蟹性寒, *** 秋蟹膳食可以适当加入紫苏、生姜佐食,二者皆是辛而温的药材,可以达到缓解蟹性寒的功效。
文/王硕(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药剂科)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又到吃蟹季!关于吃螃蟹的这些禁忌你知道几个?来源:人民网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年秋天,膏满黄肥的大闸蟹必定能占据一席。中秋佳节将至,相信很多人的餐桌美食少不了它。大闸蟹好吃,怎么才能“吃好”呢?在享受美味之前,更好了解清楚与吃蟹相关的饮食常识,这样既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兼顾健康。
吃螃蟹的五大禁忌
一忌吃生蟹醉蟹:螃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寄生虫等,食蟹时一定要蒸熟或煮透,一般水开后要再加热15分钟才能起到杀菌作用。传统的食蟹 *** 是清蒸并佐以姜醋汁,这种吃法是科学的,既保证螃蟹体内的细菌、寄生虫被杀死,还能确保螃蟹的原汁原味不被破坏。
有些人喜好食用生蟹、醉蟹,觉得那样味道更鲜美,但蟹体内附着的各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也会趁机进入人体内,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出现腹泻、腹痛和呕吐等症状。醉蟹虽然浸了黄酒、白酒,但螃蟹本身还是生的,酒类是无法彻底杀菌消毒的。若醉蟹中所含的肺吸虫囊蚴进入人体并发育为成虫产卵后,严重的还可至人的大脑、皮肤、肝脏等其他器官寄生。所以,这两种吃法应舍弃。
二忌吃死蟹:螃蟹死后,其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扩散到蟹肉中,分解蟹肉中的氨基酸,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因此食用死蟹可能诱发呕吐、腹痛、腹泻。除此之外,垂死的蟹也更好别买。另外,蟹肉中富含组氨酸,当螃蟹死亡后,一些含组氨酸脱羧酶的细菌可在适当条件下使蟹肉中的组氨酸脱羧基形成大量组胺。组胺是一种致敏物质,能使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促进黏膜、腺体分泌增多,导致过敏症状,严重的还可能会引起循环衰竭。
三忌吃久存熟蟹:存放的熟螃蟹极易被细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蒸现吃。万一吃不完,剩下的螃蟹一定要保存在冰箱中,并在下一餐时吃完,吃时须回锅再煮热或蒸透。隔夜蟹建议不吃,回锅加热虽可杀灭病原微生物,却不能破坏毒素,仍然存在危险性。
四忌吃蟹腮、蟹胃、蟹肠、蟹心:螃蟹的蟹腮、蟹胃、蟹肠、蟹心这四个部位不要吃。打开蟹壳时,两侧的灰白色条状、柔软的部位就是蟹的鳃条,它是螃蟹的呼吸器官,直接和外界接触,容易积攒污物和重金属等。位于蟹壳前半部、眼睛下方的三角形部位是蟹胃,一条黑色条状物是蟹肠,这两个部位是螃蟹的消化器官,里面装着食物和代谢物,也有积攒污物的可能。蟹心,俗称“六角板”,位于蟹黄或蟹膏中间,呈六角形,被人们认为是螃蟹“最寒”的部位。此处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留有较多血液,其血液成分与人体有较大差异,容易引起免疫反应。
五忌吃太多:螃蟹中含的蛋白质和蟹黄中含的胆固醇比较高,一次过量食用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按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的推荐,水产品的适宜摄入数量是一次吃40-75克(可食部分),相当于带壳的螃蟹100-188克,且一周内更好不超过3次。188克的带壳螃蟹,大概相当于一个4两重的大号螃蟹。
吃螃蟹的更佳搭档为生姜、醋、酒
北京中医医院门诊科主任王国玮说,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海鲜。中医认为海产品多为大寒之品,可以导致脾胃受伤,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疾患。因此,吃海鲜时更好别忘了三个更佳搭档:生姜、醋、酒,例如吃螃蟹或大闸蟹时一定要蘸着姜末和醋。因为姜具有温中散寒和解毒的作用,醋能祛除蟹肉的腥味,而酒亦有杀菌、散寒、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这三者联合起来不仅可以保护肠胃,对于治疗过食海鲜造成的痢疾也很有效果。
螃蟹这四个部位千万别吃
一是蟹胃,蟹胃俗称“蟹尿包”,在其背壳前缘的中央,是似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内有污泥;
二是蟹肠,是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
三是俗称“六角板”的蟹心;
四是俗称“蟹眉毛”的蟹腮,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这些部位的“蟹肉”既脏又无食用价值,还易引起食物中毒。
(来源:人民好医生)
注意!这种螃蟹,慎吃近日,有网友发帖咨询前段时间在海边滩涂抓到一些长相“方头方脑”的螃蟹担心有毒他想知道这是什么螃蟹能不能吃
从网友上传的图片中看,这种螃蟹体型较小,壳呈墨绿色,壳上和腿部有黑色花纹,蟹壳上宽下窄,与平日所见极为不同。
这螃蟹确实长相奇特。(引自网友帖文)
此后,记者联系了网友章先生。他表示,双休日的时候去宁波奉化海边赶海,因为天气不错,当天人非常多。没有捞到鱼却抓来了好多这种螃蟹,看着像小时候吃的沙蟹,但是又有点不确定能不能吃,因为听说有些螃蟹是有毒的。
除了他自己,还有不少人也抓了这种螃蟹。住在附近的一名村民告诉他们,应该是可以吃的,因为他自己也抓了一桶打算晚上当下酒菜。
记者也拿着网友图片随机询问了一些路人。市民王女士说,这种螃蟹应该是不能吃的,她们那里叫“沤缸蟹”,是拿去喂猪的。孙先生则觉得没有听说有什么螃蟹有毒,洗干净就行吧。张女士说,这种螃蟹好像小时候抓来养过,能不能吃就不知道了。
当天,章先生再次联系并告诉记者,下午他水煮了两只想“试试”。照片显示,螃蟹经过水煮后壳并未像一般的那样呈橙红色,依然是原先差不多的青绿色,腿部更深,呈青褐色。
章先生说自己吃了半只,感觉味道还行,煮的时候有浓郁的蟹味,吃完后身体暂时没有任何不适,他也不敢多吃,剩下的就倒了。
煮熟的螃蟹呈现青褐色。(受访者提供)
那么这种螃蟹究竟是什么螃蟹?
是否有毒呢?
此后,记者联系了宁波市农业农村局。该局回复表示,根据专家判断,图中的螃蟹为大额蟹,生活在海岸礁石或石块下。因体内会富集重金属等物质,不建议随意食用。
记者查询后了解到,大额蟹属于“人面蟹总科”,在海边十分常见。在此,记者提醒大家,赶海抓来不明生物,千万不要乱食用,以免发生危险。
新晚报综合宁波晚报生活号、甬派客户端、宁波民生e点通、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隔夜螃蟹慎食!有人中毒全身抽搐来源:河南广电-映象网
大象新闻记者 师荣源
近日,一条男子食物中毒的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视频中,一名20岁男子全身抽搐丧失意识,原因竟是因为食用了隔夜的螃蟹。
隔夜螃蟹容易产生毒素 男子全身抽搐
视频里中毒的当事人之前一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脑病科治疗。脑病科主任医师杨俊红告诉记者,三天前她们接诊了一名年仅20岁的男子,当时病人癫痫发作,全身抽搐。经过检查,男子得了脑膜炎,最后经及时抢救,病人已经治愈出院。
“他是因为吃了隔夜的螃蟹,导致全身抽搐意识丧失。”杨俊红介绍,隔夜的螃蟹加上不正确的烹饪 *** ,很容易在体内能产生一种叫组胺的毒素,它会引起全身感染。
还有这些食物隔夜了也不能吃
中秋节过后马上轮到国庆节,随着一轮又一轮的聚餐,如果饮食上不注意,就可能患上“节后综合症”。
“隔夜的溏心蛋、久泡的木耳、隔夜的蒸锅水以及变质的蔬菜都是禁止食用的。”郑州人民医院东院区主管营养师张文静说,溏心蛋隔夜后容易滋生细菌危害身体,食用久泡的木耳后会出现急性肝衰竭。还有前段时间黑龙江发生的酸汤子中毒事件,属于是椰毒假单胞菌中毒,这种中毒往往由酵米面变质、鲜银耳及其他淀粉类发酵食品产生,食用后人们会出现中毒现象。
很多人不想浪费食物,往往隔夜食物接着吃,每年都会发生不少中毒事件。张文静营养师提醒大家,做饭的时候尽量控制量,如果实在有吃不完的食物,要及时放在冰箱里保存,食用时加热熟透才能吃。
责编:王江龙hnr
本文来自【河南广电-映象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原来吃螃蟹还有这些讲究,你都了解吗?国庆假期就在眼前
不少人已经将吃吃喝喝排上日程
其中,螃蟹更是当下的热门选择
你知道吃螃蟹有哪些讲究吗?
来看看这份来自营养科医生的
“吃蟹指南”
来一场秋日的浪漫“蟹”逅
大家好,我是螃蟹,虽然我经常成为餐桌上的美食,但你能从这些地方看到我:菜场、超市、买菜APP……
我的家族可庞大了,恢弘的家族背景不允许我低调,今天带大家认识我的亲戚朋友。
我的家族
我是甲壳类水产品,有4700多个家族成员,单在中国的“近亲”就有800种。
如果按生活的水域环境来分,我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有来自淡水,也有来自海水。其中,最火爆的成员,无疑是:大闸蟹、梭子蟹。
之一位登场的是:大闸蟹。
我是来自河里的大闸蟹,你们肯定对我不陌生了吧?
圆圆方方的脑袋,很好识别,我还有着丰富的蟹黄、蟹膏!
第二位登场的是:梭子蟹。
我是来自海里的梭子蟹。知道我为啥叫这个名字吗?
没错!我的外壳像梭子一样,长长的。别看我表面很尖锐,品尝过我的人,都说我肉质细嫩,因为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知识拓展——猜猜我是谁?
我和螃蟹家族的兄弟姐妹可不一样,他们是四对蟹脚加一对蟹钳,而我是三对蟹脚加一对蟹钳。
我是经常被大家误认为螃蟹家族一员——帝王蟹。
(划重点:我属于石蟹,严格来讲,我不是真正的螃蟹!)
我生长在寒冷的海域,体型巨大,被大家尊称为“蟹中之王”。
我的出生地不在中国,如果你在餐桌上见到我,那一定是我长途跋涉、跨越海洋,才来到你面前。不用担心我的保质期,我是超低温冷链运输过来的,放心品尝吧!
我们很营养
虽然我的家庭大、成员多,但我们的营养都相当丰富。具体如下:
01 蛋白质含量高
我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脂肪含量很低,而且都属于不饱和脂肪酸,是优质脂肪,这些可都是非常重要的宏量营养素。当然,蟹黄、蟹膏的胆固醇含量也很高,且吃且珍惜!
02 维生素种类多
我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参与机体的糖脂代谢,不可或缺。其中,B1含量比一般鱼类高出6-10倍,B2含量是畜肉类的5-6倍,知道我的珍贵了吧!
03 含有多种游离氨基酸
我含有十几种游离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脯氨酸和精氨酸等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河蟹和海蟹这“两大家族”的营养成分,还是略有差别的,具体表现在:
河蟹
海蟹
热量 | 431KJ | 398KJ |
蛋白质 | 17.5g | 13.8g |
脂肪 | 2.6g | 2.3g |
碳水化合物 | 2.3g | 4.7g |
河蟹家族的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更高一点,海蟹家族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略高一筹。
大家在品尝我(兄弟姐妹)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特别的甜味呢?那是我们甲壳家族特有的“甘味”,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拥有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和甜菜碱等甜味成分。
吃我要“三”思
我是一只小螃蟹,如果我已经死去,就让我体面离场,别吃我!这也是为了大家的健康着想,因为我们的身体里自带“杀手基因”,死后消化道会有大量细菌繁殖,还会产生一种严重的生物毒素——生物胺,会引起呕吐、腹泻、过敏等症状,严重的话,还会导致休克。
另外,虽然我们很美味,但不是所有部位都可以吃。以下3个组织不能吃哦!
1、我的胃:
淡黄色三角包状,位于蟹黄中;
2、我的腮:
灰白色眉毛状,位于蟹肚子上;
3、我的肠:
黑色长条状,蟹黄、蟹肉里都有。
除了上面3个部位,其余组织就放心吃吧!“母”蟹有味道鲜美的蟹黄,“公”蟹有洁白的蟹膏。蟹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有减肥增肌需求的人可以吃,但胆固醇含量很高,如果有高脂血症的话,更好还是对蟹黄、蟹膏绕行吧!
我登上餐桌的方式主要是清蒸、烹炒和煲汤。清蒸可以更大限度的保留原本的味道和营养;当然,如果你喜欢重口味,也可以搭配各种调料进行烹炒,比如咖喱;煲汤的味道很鲜美,但同时溶于水的,还有嘌呤,所以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人群不要贪嘴(汤里溶入一部分嘌呤,大部分还在蟹肉里,蟹肉也不能过量哦)。
关于我的“流言蜚语”
虽然我很低调,但是江湖上一直流传着关于我的流言。
有人担心,孕妇吃了我会流产。
开什么玩笑!我可真是比窦娥还冤啊!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很健康的食物。
只要孕妇本身不对蟹过敏,做到生蟹、死蟹不要吃,把蟹完全做熟,可以适量吃哦~
还有人说,柿子是我的天敌,坚决不能和我进入同一个餐盘。
柿子有大量的鞣酸,尤其是生柿子,鞣酸与胃中蛋白质结合,可能会形成梗阻,当然这种沉积也存于其他鞣酸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一般人可以自身溶解这种沉积,但消化道功能差的人、老年人和小孩需要 *** 吃。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给我“扣帽子”!
这就是我,一个家族庞大、营养丰富、还带利器的小螃蟹,如果你也喜欢我,就跟我一起欢唱这首“本命曲”吧!
我是一只小螃蟹,
营养丰富味道鲜。
富含丰富维生素,
优质蛋白低脂肪。
我的吃法有很多,
清蒸烹炒和煲汤。
用我煲汤味略甘,
多亏游离氨基酸。
生蟹死蟹不要吃,
胃腮肠也要三思。
蟹肉适宜减肥者,
三高人群远离黄。
为什么死掉螃蟹不能吃?用科学的方式告诉你临近中秋,天气渐凉,不禁让人想起了一句俗语:“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每逢金秋时节都是吃蟹的人最开心的时候。
但作为一个科普作者,除了要祝大家中秋快乐之外,本期视频也肯定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干货,一些关于螃蟹的干货。
螃蟹为十足目,属软甲纲,是一种甲壳类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每边各有四肢触角、一只大钳,它和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无论是在溪流间的石块下还是在海洋边的沙滩上,基本都能发现他们的身影。
目前,全球约有4700种蟹类,咱们中国只有800种,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可供食用的。但从营养价值、食用口味及烹饪 *** 上来看,餐桌上最常见的主要还是中华绒螯蟹、梭子蟹和青蟹。
蟹固有一死,或死于清蒸、或死于爆炒。常吃螃蟹的人都知道,不管哪种做法,都得用那些还能活蹦乱跳,肆意“横行”的蟹,半死不活或者已经死透了的蟹是一定不能吃的。
那你有没有想过,死掉的螃蟹为什么不能吃呢?这到底有什么科学依据?
我们都知道,刚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螃蟹是最活跃的。它们会拼命挣脱束缚,激烈的反抗会导致螃蟹体内分泌出过量的乳酸,而就是这些乳酸,会使螃蟹在死后迅速繁殖出细菌,并且扩散到蟹肉里面,分解氨基酸,产生一种名为“组胺”的有毒物质。
而随着死亡时间的增加,蟹肉内的组胺含量会越来越多。如若食用,会引发过敏性的食物中毒,哪怕是经过了高温蒸煮,螃蟹体内的组胺成分依然无法完全清除。
不仅如此,因为绝大多数螃蟹为杂食性,它们除了吃藻类以外,还会食用一些死鱼、死虾的尸体,尤其是大闸蟹这种河蟹,体内体外都存在大量病菌和寄生虫。
在螃蟹自然死亡后会增加组胺分泌量不说,它携带的囊蚴引发的肺吸虫症更加恐怖,所以不但死蟹不能吃,活蟹都需要经过热水或盐水浸泡消毒一段时间后,反复煮熟才能安心食用。
既然食用死蟹和不卫生的螃蟹,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那我们该如何去挑选放心的螃蟹呢?
首先,螃蟹会伴随离水时间的延长逐步丧失活力,一只快要死翘翘的螃蟹八成是萎靡不振的状态,动都不想动的那种。
虽然这是判断螃蟹,甚至于判断大多数动物是否还活着的基本 *** ,但从不听天由命的螃蟹也是会“假死”骗人的。
它们在感受到威胁之时,是会主动减少活动量的。所以,我们在买螃蟹的时候,就要擦亮眼睛了,别被这小家伙给骗了
看到这很多人肯定还要问了,生的螃蟹好判断,那已经下锅煮熟的螃蟹该如何辨别好坏呢?
清蒸的熟蟹如果蒸之前是正常的活蟹的话,蒸熟后背部就是深红色的,腹腔则是明亮的乳白色,反之就是暗红色与灰黑色。而且蒸熟的活蟹壳依旧很坚硬,只有自带的腥味,而死蟹除了腥味外,还会有一股很明显的臭味,壳也没有那么坚硬。
但如果是炖的或者炒的话,气味会被掩盖,颜色也没有那么明显,只能通过口感是否软嫩来判断蟹加工之前是死是活了。这是一个技术活,需要经常吃蟹或者这方面经验丰富的资深吃货才能察觉得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咱们前面说的,螃蟹在自然死亡后体内会滋生大量细菌从而产生组胺,吃下去就会引发食物中毒。但这一切都是基于死螃蟹处在常温的环境下。如果能及时把螃蟹放进冰箱里,低温的环境会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起到一个延长可食用时间的作用。
不过冰箱的作用也仅限降低细菌生长速度,不能让细菌完全停止繁殖,那这个死蟹就依然有食用风险。死蟹体内的组胺积累到一定数量后,还是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所以买回来的螃蟹要是死了,更好还是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该扔就给它扔掉,毕竟身体健康最重要。
死螃蟹到底能不能吃?争论多年的事终于有答案了…转眼间
又到了吃螃蟹的季节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胭脂般的大红蟹膏
鲜甜细嫩的蟹肉
一口下去黏糯在嘴里
简直就是“舌尖上的美味”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但是
在享受美味的同时
也面临一些问题
困扰大家更大的疑问就是
螃蟹死了到底能不能吃?
今天
我们就详细说一说
螃蟹死了,到底能不能吃?
1、如果是河蟹,死后切不可食用
螃蟹是一种“杂食性动物”,主要进食虾、活鱼、蜗牛、植物,但是它还吃死鱼和腐败的食物。因此,螃蟹自身容易携带多种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
活螃蟹中的砂囊(胃)可以正常工作,有害物质就会被抑制,但当螃蟹死亡后,其砂囊很可能被破坏,这样一来毒素等有害物质就会输出扩展到肌肉,导致螃蟹失去鲜美腻滑的味道。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另外,螃蟹死后细菌会快速繁殖,其中所含大量的蛋白质会分解成组胺等生物胺类物质,组胺的毒性较大,就算高温加热也不能完全消除其毒性,当摄入过量的组胺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疼、红疹、心悸、高血压、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等过敏性中毒症状。
组胺的毒性较强,剂量很少就可能导致中毒,摄入8—40㎎组胺后就会导致轻微中毒,超过100㎎后就会诱发严重中毒;常温下(20℃),河蟹死后3小时组胺的含量就会达到6.3mg/100g,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河蟹在死前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那死后这些毒素同样也可能会扩散于肉内。
因此,食用死河蟹很容易导致食物中毒,危害身体健康。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如果是海蟹,死后还能食用
与河蟹相比,海蟹(咸水蟹)是一种水性颇好的生物,它们的生存环境更优质,食物的质量也更好,所以肉体比较干净;从原理上分析,海蟹鲜度的变化和蛋白质变性的速度都会比河蟹慢,所以一般在死后一定时间可以继续食用,但也需要具体情况(存储条件、螃蟹变化等)具体分析。
除了死蟹,这些螃蟹也不能吃
1、醉蟹
醉蟹深受很多人的喜爱,但吃生醉蟹、醉虾会增加感染肺吸虫等寄生虫的风险,同时还可能被霍乱弧菌、副溶性弧菌等微生物侵袭,无疑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如果实在想吃,可以适当选择熟醉蟹,购买醉蟹一定要选择正规商家,少量品鉴。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久存的熟螃蟹
螃蟹虽然熟了,但在存放过程中同样会被细菌等有害物质侵袭,蟹肉本身高蛋白,温湿度一旦得宜,有害物质必然大量繁殖,所以久存的螃蟹不建议食用。
螃蟹更好少吃少买、现吃现买。
如何挑选螃蟹?
1、看颜色,识个体
从外表来看,建议选择个大饱满的,肉质更加紧实;新鲜的螃蟹腹部呈现白色且尤为饱满,蟹背为绿色、有光泽。
2、看蟹毛,观动作
相比而言,腿部坚挺且蟹毛茂密的螃蟹更新鲜;新鲜螃蟹的夹动能力更强,爬动敏捷且蟹腿完整度更高。
3、看肚脐
无论公母,只要螃蟹的肚脐向外凸出,大多膏肥脂满。
吃螃蟹需要注意
1、适量品蟹,浅尝辄止
螃蟹虽以“鲜”闻名,但其同样高蛋白、高嘌呤、高胆固醇,正常健康人单次食用螃蟹的数量不建议超过2只,蟹肉的摄入量不建议超过100g;患三高疾病、痛风、肝胆疾病等特殊人群更应严格控制螃蟹等海鲜的摄入量。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清蒸螃蟹更合理
从口味、营养价值、鲜嫩程度综合考虑,“清蒸”的烹调方式更适合螃蟹,螃蟹反蒸,肚皮朝上(保留蟹黄和蟹膏),高温蒸蟹30分钟以上,规避有害物质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