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胡代江 复审:朱峰
终审:钟佳骏、骆志俊
九江市位于江西省的最北部,有着“江西北大门”之称。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九江境内风景名胜众多,有中华十大名山之一的庐山,中国之一大淡水湖潘阳湖,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林寺等。同时江西九江还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美食之城。九江作为江西省的“北大门”其在江西的地位还是不容小觑的,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不难看出九江自古就是南北往来客商的交通要地,不仅给九江带来的繁荣的经济,同时也对九江的饮食文化增添了不少色彩,造就了九江美食小吃的多样性。
当然对于大多喜欢旅行的“吃货”来说,逛吃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来到九江也不例外,除了登庐山,游潘阳湖,最重要的就是品尝九江极具特色的各种美食小吃了。今天小红为大家带来的正是江西九江极具特色的6种美食名吃,第五个为“江西四大糕点”之一,没吃过三四样算白来了。
传统产特美食都昌豆参
豆参在九江都昌有着几百年的 *** 加工历史,是九江著名的传统特产美食。都昌豆参,从名字中的“参”字就不难看出它有着相当高的价值。都昌豆参是用大豆为原料 *** 而成,成品大约长三寸,颜色呈现金黄色,外形为长圆形,吃起来豆香浓郁,清香可口,可谓是食中一珍。九江都昌豆参的做法多样,其中就有一道深受人们喜爱的豆参煮鱼头,如果您到九江一定不要错过,还可以带些回家送给亲戚朋友。
美味早餐九江萝卜饼
如果您到九江,寻味九江有哪些美食小吃值得品尝,我想得到的答案之中一定会有九江的萝卜饼。九江人可谓是对萝卜饼情有独钟,可以说九江的过早就是从这看似普通的萝卜饼开始。当您清晨走在九江的大街小巷,会发现街头巷尾的门店与摊位早早地就开始忙碌起来,琳琅满目的各类早点之中最引人垂涎的就是这萝卜饼了。萝卜饼一定要趁热吃,其金黄油亮,外焦里嫩,吃起来香酥可口,回味无穷。来上个萝卜饼与豆浆或者水冲蛋一起食用,真可谓是人间美味。
赫赫有名的彭泽蒸米粑
说到九江美食,我想彭泽人一定会说“怎么能少了我们彭泽蒸米粑呢”。在九江彭泽有这么一种习俗,每逢过节,家家户户都会 *** 蒸米粑。蒸米粑可以说是彭泽更具特色的美食名吃之一了,后传入九江以及江西各地。可能不少外地的小伙伴对蒸米粑不太了解,这蒸米粑其外形与特征与北方的饺子一样,但其使用的皮是用米粉 *** 而不像北方饺子是用的小麦面粉,而且比饺子大不少。在彭泽,很多人都将其当作早餐主食来食用。
传统名点修水哨子
在江西九江修水县有这么一道传统名点,名为“哨子”。它是一种馅类美食,用山芋、红薯粉为主要原料,馅心分甜、咸两种,喜欢甜食的可以加入白糖、芝麻等;喜欢咸的可以加入腊肉、火腿等食材。在修水每逢过年过节,修水人都会 *** 哨子来庆贺或者款待亲朋好友。
江西四大糕点之一的九江茶饼
不少外地小伙伴看到名字之后,会误认为这九江的茶饼是一种对茶叶的称呼,其实不然。这九江茶饼是糕点的一种,为中国十大传统名饼与江西四大糕点之一(江西四大糕点为:九江茶饼、贵溪灯芯糕、九江酥糖、丰城冻米糖)。九江的茶饼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其起源于唐朝时期。上等的九江茶饼颜色金黄,香酥美味,香甜可口的特质。
九江美食小吃糯米包油条
九江的糯米包油条有点类似于女生喜欢的寿司,但绝比寿司要好吃许多。糯米包油条可以说是九江最常见的早餐美食之一了,其顾名思义就是用糯米饭包裹着油条的一种美食小吃,一般分为甜咸两种,当然除了油条之外还可加入榨菜、肉松等。
——小红说——
九江美食小吃远不止以上这些,还有许许多多遍布在九江大街小巷的美食名吃,他们都是这座城市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名吃货所向往的。如果您还知道九江有哪些美食名吃欢迎下方留言补充。
你想知道以瓷闻名的景德镇,到底有多好吃吗?▲ 牛骨粉是景德镇名吃,以牛骨配面,则是牛骨面。摄影 / 夏茉
-风物君语-
瓷(cí)与吃(chī)之间,只差一个H(爱吃)
喜欢瓷的人到了景德镇,几乎都会收获一份意外之喜——景德镇,也是一座深藏不露的美食之城。《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道“豆参炖鱼头”,这道美味在景德镇叫“豆冲炖鱼头”。豆参、豆冲,其实就是切粗条油炸后的豆干,景德镇当地方言发音为“豆葱”。
▲ 豆冲炖鱼头。摄影 / @袁来是你ni
瓷让景德镇走向世界,而吃让景德镇有了独特的烟火气。
因为瓷,所以更好吃
景德镇不是一个镇,而是一座在江西北部与安徽接壤的地级市,因恰好处在黄山、怀玉山向鄱阳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于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故而境内水网纵横、森林茂密,颇有烟雨朦胧的江南气息。
▲ 景德镇地形示意图。 制图/Paprika
丘陵之下,埋藏着40余种制瓷原料,正是它们让景德镇走向了世界。被世人熟知以前,景德镇叫新平,唐时更名昌南。相传有位叫陶玉的商人,将昌南瓷器运至长安,时人误以为玉器,争相购买,于是昌南瓷器广为人知。
从五代开始制瓷,依着“三面青山一面水”的地理优势,到宋元时期,以青花瓷闻名天下的景德镇,已经有了“一城瓷器半城窑”的盛况。瓷,成就了景德镇,也成了景德镇人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制瓷之余,将瓷泥纳入“美食系统”,是景德镇独有的发明。
▲ 瓷泥煨鸡。摄影 / @景德镇吃货联盟
瓷泥煨鸡,就是景德镇瓷工在“瓷”与“吃”、艺术与生活之间,找到的最完美的平衡。嫩鸡去毛剖腹,收拾干净后,填入五花肉末与调料,荷叶包好(今多用锡纸包裹)。绍兴老酒淋入瓷泥,将荷叶与嫩鸡严裹,埋入刚开窑的窑渣中煨烤五、六个小时。取出后剥去瓷泥、荷叶,肉鲜骨酥、其香四溢,久而久之,成为景德镇颇负盛名的传统名菜。
江西老表爱嗦粉,背着米粉铺子闯天下,作为江西的一部分,景德镇自然也少不了粉。景德镇人更爱恰(吃)的那碗粉,叫冷粉。因为制瓷业,这碗粉与配料各有秘籍,在米粉众多的江西自成一派、“卓尔不群”。
▲ 冷粉,粉跟筷子一样粗。摄影 / @袁来是你ni
从“长相”上来看,景德镇冷粉似乎和南昌拌粉很像,但冷粉一上桌,一眼就能看出:冷粉比南昌拌粉“长得壮”;从口感上来说,冷粉和贵阳酸粉有点像,但因为拌料理多了一份腌橘子皮,故而多了几分“灵气”,吃起来更爽滑、更有嚼头。一碗冷粉,显然不能满足瓷工的体力需求,于是饺子粑、油条就成了冷粉身边最常见的“配角”,再来一碗肉饼汤,辣椒带进肠胃里的火气,瞬间散尽。
▲ 景德镇最常见的饺子粑。摄影 / @袁来是你ni
早年间,陶瓷作坊的老板为激发工匠的积极性,一日三餐外,还加一份点心餐。为丰富点心品种,他们创制了一种新的吃食,浮梁民间称为“灰水糕”,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碱水粑。
景德镇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都喜欢吃碱水粑。 *** 碱水粑的碱,是稻草烧灰虑水之后所得,大米磨浆后掺进去,倒进特制的粑筛中猛火蒸熟,吃时切成薄片,与鸡蛋烹炒,端上桌,里面赫然还有红辣椒丝,仿佛在向你证明,这才是景德镇人最日常的碱水粑炒鸡蛋。
▲ 碱水粑,满满一大盘。摄影 / 夏茉
吃到碱水粑,你就触到了景德镇这座南方城市的另一面:辣。
辣,是景德镇美食的底色
景德镇虽与安徽祁门、婺源相接壤,但饮食文化上,却并未沾染徽菜“轻度腐败,严(盐)重好色”的特点,依然保持了江西“辣”的特点,不经常吃辣的人到了景德镇,得慢慢适应。
景德镇有一种传统小吃,叫辣椒粑。
▲ 辣椒粑。绘图 / 五月
冬天天气干燥时,景德镇人会将糯米粉与辣椒混合在一起制成辣椒粑,也有将老南瓜去皮切片晾晒后蒸熟,再加入糯米粉拌好再蒸,二次晾晒后加入各种调料,半干后制成饼状,再晾晒而成的。这些年,则多了些用茄子、豆豉、柚子皮等制成各种蔬果味道的辣椒粑,但万变不离其宗,辣才是主咖。
这份辣,也深入景德镇人深爱的牛骨粉中。
▲ 牛骨粉,骨粉分装。摄影 / @袁来是你ni
在景德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牛骨粉,它是冷粉之外,景德镇人最喜欢恰(吃)的一碗粉。牛骨与粉是分开的,放在大桶里,上面是满满的辣椒,单独盛一碗,与粉一起端上桌来。粉里有陈皮、酱菜、酸萝卜、豆干,恰起来顺滑爽口,再吃一口牛骨,有筋有骨有嚼劲,但那种辣到爆汗的辣,是真的让人一时之间难以接招,不擅长吃辣的人,得慎重考虑一下,否则一碗牛骨粉,就足以让你对景德镇“刻骨铭心”。
一道普通的辣椒炒肉,就是好几家店的招牌菜。辣椒是江西的特产——余干辣椒,皮薄肉嫩,鲜、香、辣适中,肉是纯瘦的猪肉或者黄牛肉,炒得时候用粉一抓,大火炒熟,端上桌来酱香、肉香入味刚刚好,让多少人离开景德镇后心心念念、久久难忘。
▲ 辣椒炒黄牛肉。摄影 / 夏茉
有人开玩笑说,到了景德镇,吃鱼千万别点有辣椒的,否则你得从辣椒里挑半天才能找着鱼肉。好吃是真好吃,辣也是真辣。在景德镇,辣是标配,无论是炒菜、拌菜还是煮菜,多多少少总会放一点辣椒进去。辣并不是味觉,其实是一种痛觉,“辣”并快乐着,是景德镇人的生活态度。
小吃不丰富,但永远“好恰”
像景德镇的面积并不大一样,景德镇的小吃并不是很丰富,但对景德镇人来说,这些街巷间从小吃到大的小吃,是无可替代的。
饺子粑,虽然只是冷粉的配角,但来来 *** 的路上,随便点一份,也可以是早晚餐的组成部分。
▲ 相较于景德镇常见的饺子粑,这种饺子粑就比较精致、讲究。摄影 / 夏茉
饺子粑其实是都昌的,都昌人曾大量移民景德镇,除了将景德镇变为“都昌人的码头”外,他们还将饺子粑带到了景德镇。米磨成粉之后,用开水烫好做皮,包入韭菜豆腐、萝卜丝、豆角、虾仁等不同的馅料,蒸笼里一蒸即可食用,也有蒸好后再用油炸的。如果你不能吃辣,且之一次到景德镇,吃饺子粑一定记得告诉店家要不辣的,否则你会流眼泪,辣的。
还有一种可做早晚餐一部分的美食,叫油条包麻糍。新鲜滚热的麻糍,平铺在刚炸好的油条上,洒上白糖和熟芝麻,再将油条对折,然后放在白糖、熟芝麻上一滚,一份油条包麻糍就做好了。吃起来既有麻糍的香甜,又有油条的香脆,老少皆宜,因此得以在景德镇长盛不衰。
▲ 油条包麻糍。摄影 / 夏茉
说到炸,还有一种炸清汤。清汤,其实就是北方人口中的小馄饨,放进油锅里一炸,油而不腻,价格也实惠,深受景德镇当地人的喜爱。同样需要炸制的小吃,还有油墩,但油墩在南方的其他地方也能吃得着,江浙沪地区叫油墩子,也叫油端子。
▲ 炸清汤。摄影 / 夏茉
这几样早晚餐的竞争对手,是煎饼——请不要误解,景德镇的煎饼,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鏊子上烙烤的大薄饼,而是韭菜与豆干做馅儿的包子,平底锅刷油,有褶子的面朝下先煎,再加点水翻面煎,类似于水煎包,但是景德镇叫煎饼,而且里面有必不可少的辣椒。
▲ 景德镇煎饼。摄影 / @景德镇吃货联盟
吃过这些,再喝一碗汤消消食吧。“塔前糊汤,百米飘香”,绝对是消食首选。普普通通一碗汤里,猪肝、瘦肉、冻米、香菇丁、豆芽沫、笋沫、生粉、猪油渣,要在不同的时段炒,煮的时候要不停的搅拌,做法颇为繁复,充分体现出景德镇的另一面——精细。
▲ 塔前糊汤。绘图 / 五月
其实,不只是小吃,景德镇美食的种类普遍较少。对于美食,景德镇人从不嫌少。唯其少,才更值得一辈辈做下去。这背后,是景德镇人数百年如一日的坚持,更是他们的专一。
?
- END -
文丨十四
地图编缉丨Paprika
绘图 | 五月
晒丈母娘做江西都昌名菜,火了朋友圈,好友:硬菜啊!有十年没吃小雨美食记原创图片、文章,未经许可禁止搬运、抄袭,违者必究!
晒丈母娘做江西都昌名菜,火了朋友圈,好友:硬菜啊!有十年没吃!
前两天和媳妇一起回了一趟江西娘家,不得不说江西人民对吃确实是很有研究,精巧的手艺搭配上江西都昌的美食更是令人叫绝。
江西都昌历史悠久,养育了众多历史名人,这也是媳妇身为江西都昌人最为自豪的一点。除此之外,江西都昌不得不提的就是宜人的气候环境培育出的丰富食材了。这次和媳妇一起回娘家,丈母娘也是用了这道江西都昌名菜来招待我们。
说的就是这道豆参炖鱼头了,许多人都听过这道菜,但是尝过的却不多。所以我还特意拍了不少菜肴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很多出门在外的好友看到之后纷纷留言说:硬菜啊,有十年没吃了!而这道看着就十分诱人的美味也确实没让人失望。
那么话不多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江西都昌名菜到底是如何 *** 的吧。
【所需食材】:
鱼头、豆参、当归、香菜、生姜、枸杞、食盐 、食用油
【 *** *** 】:
1、我们先把上面所列举的食材中缺少的部分购买好,然后将准备好的鱼头去除鱼鳃,用清冲洗干净后放在一旁等会要用。
2、再将豆参洗净放在盘子里,切下适量的当归洗净。等会煮汤。香菜同样是先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再切成小段。生姜洗净切成姜片,枸杞直接用水冲洗干净即可。
3、将 *** 这道豆参炖鱼头需要用到的食材都准备好后,取出炒锅往锅里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接着开火把锅里的油温烧到五成左右的热度,此时就可以将准备好的鱼头放到锅里煎。
4、煎过的鱼头不仅味道更香,而且还不容易散哦。加入鱼头之后我们把之前切好的生姜也一起放到锅里翻炒,进一步去除鱼头中的鱼腥味。
5、直到炒出明显可以闻到的香味之后就开始往锅里加水,根据各自所准备的鱼头的大小往锅里加入适量的饮用水。加好水后把当归也放到锅里一起熬煮。
6、此时就可以将早已经准备好的豆参放到锅里了,加入豆参之后根据自己和家人的口味喜好往锅里撒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喜欢咸一些就多加点盐,反之就少加一些。
7、最后撒入香菜以及枸杞,盖上锅盖炖煮锅里的鱼头,直到把食材熬煮得完全熟透入味之后就可以准备关火出锅了。
8、将熬煮好的豆参炖鱼头从锅里小心盛放到提前准备好的碗里,端上桌后就可以和家人一起分享这道美味了。
一道简简单单的豆参炖鱼头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更是充满了丈母娘对我们两口子的满满的爱意。大家看完之后要是也对这道江西都昌的美味感兴趣,记得自己动手试试哦。
【温馨提示】:
在市场上购买鱼头的时候,可以根据鱼眼睛的新鲜程度来判断鱼头的新鲜程度。要是鱼眼睛过于浑浊,那么鱼头很可能就不新鲜了。
江西人“迷之”饮食习惯,除了爱吃辣,还爱吃4样,网友:接地气最后到了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屏幕前的小伙伴要是有什么疑问或者对文章内容有什么建议的话,记得在评论区留言,小雨看到大家的问题都会及时回复大家的。我们下期再见,别忘了动动你们可爱的小手,点点赞。记得关注“小雨美食记”哦!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乐子,想的办法!小谈食刻和你一起认真对待吃下的食物!
导读:
随着这些年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很多人也开始了解江西这个省份了,在人们固有的思维当中,江西人的饮食习惯,一定是特别喜欢吃辣,甚至比云贵川还有湖南还能吃辣,作为一个本地人来讲,我认为这话是有失偏颇的,江西很多地区,其实并不是特别能吃辣,真正能够吃辣的还是挨着湖南的萍乡等地。
在很多时候,辣椒只是用来点缀一下,并不会超过食材的本味,说江西人爱吃辣我觉得可以,但是要加上最能吃辣,他完全比不过云贵川等地。事实上,在饮食习惯上,江西人吃着还是很有特色的,而且几乎一眼就可以让你瞧出是江西人。
江西人“迷之”饮食习惯,除了爱吃辣,还爱吃4样,网友:接地气。除了爱吃辣椒以外,江西人还爱吃4样食物,而且在整个江西省,都可以说是很流行的。
之一个“迷之”饮食习惯:爱吃笋子
作为一个江西人,我想没有那个地方的人,对笋子这种美食是不熟悉的,或许吃的笋子品种不一样,但是餐桌上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不管是平时自己家里吃,还是宴请宾客,都是难得的美味。像具有代表性的笋子,宜丰竹笋、乐安竹笋、井冈竹笋等。
代表菜:井冈烟笋
做法:把新鲜的竹笋,进行焯水,然后对其进行烘培,烤干之后就成为了烟笋。在吃的时候,把烟笋煮好,或者是压烂,然后切成丝,锅中放入植物油,来点猪肉丝炒香,接着来点干红辣椒,倒入笋子进行翻炒,放入盐酱油还有鸡精调味,最后就可以出锅了。
第二个“迷之”饮食习惯:爱吃豆腐
全国还没有哪一个地方的人,像江西人那么爱吃豆腐。不管是赣北地区,还是赣南地区,很少有人会说我不爱吃豆腐的,虽然豆腐的做法有些差异,但是这个菜,也是宴席上的常客,自己在家里也可以 *** ,相当的方便。
代表菜:客家酿豆腐
做法:把 *** 好的豆腐,中间需要用勺子取挖一个洞,然后把它提前调制好的一个馅料放进去,接着锅中放入植物油,烧热之后,把豆腐放进去煎,翻一面煎好,转入砂锅中去煲,最后就可以直接端上桌了。
第三个“迷之”饮食习惯:爱吃米粉
虽然吃辣江西人比不上云贵川等地,但是在吃米粉这件事情上,江西是很有发言权的,而且基本上11个县市,都有自己的米粉,所以在江西,米粉就和米饭一样平常,人们在平时也会拿它当作主食,也有的话把它入菜。
代表菜:蟹脚捞粉
做法:把新鲜的蟹脚处理干净,拍一下,这样方便它的入味,接着锅中放入植物油,烧热之后,加入蟹脚不断的进行翻炒,把它炒香,接着放入蒜和姜片,喜欢吃辣的放点辣椒,再来点米酒,放入盐和酱油调味,接着放入清水,熬煮好之后,把烫熟的米粉放在下面,蟹脚放在上面就可以了。
第四个“迷之”饮食习惯:爱吃鱼头
江西人对鱼头是非常执着的,而且可以说是特别喜欢吃,家里来客人,或者是平时家常菜当中,都会出现鱼头的身影,比如常见的啤酒烧鱼头,豆腐炖鱼头,万安鱼头,豆参鱼头等等。在江西,总有一个你喜欢吃鱼头。
代表菜:豆腐炖鱼头
做法:豆腐有两种选择,可以煎也可以不煎,把鱼头提前煎至之后,放入姜片还有蒜,然后放入调料,加入开水,水沸腾的时候,放入豆腐一起炖,把它炖的足够软烂,就可以出锅了,非常好吃。
【食刻说】
从这些饮食当中,网友也纷纷表示,江西人吃的是真的接地气,而且这些菜肴 *** 起来也不难,所以当你到江西的时候,不要以为他们很爱吃辣,像米粉、豆腐、鱼头还有笋子这些,才是江西人真正爱吃的。
江西这座城,将长江、庐山和鄱阳湖联系在了一起【本文由“小谈食刻”原创,未经许可不得删改、盗用,侵权必究】
发源于唐古拉山的长江自西向东奔流5459千米后与中国之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打了个照面,而雄峙一旁的庐山则日复一日见证着这样的画面。
于是,长江之雄伟,庐山之奇秀,鄱湖之浩淼在江西的这座城连为一体,又于是,一座“坐拥千峰,江怀九派”的千古名城孕育而生。
▲俯瞰鄱阳湖全貌。 图NASA官网
说起她的名字,或许她境内的鄱阳湖与庐山,随便拎出一个,都要比整个江西的知名度都高;说起她的历史,这片兵家必争之地确实留下了太多经典韵事。
▲庐山
有人说她是诗词里的城市,在千古名句、语文课本上经常可以看到她的身影,也有人说她山水隽秀,自古就是旅人打卡之地......
▲九江长江大桥
她就是江西九江,她雄踞赣北,濒江扼湖,将长江、庐山和鄱阳湖联系在了一起,演绎出不寻常的浔阳故事。
千年古城,别样历史
▲九江庐山
九江的建城史,是从两千两百年前开始的。
乌江一役后,汉将灌婴在此筑湓口城,遂置柴桑县。柴桑之名,源于《山海经》“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冷石赭”。
到了高祖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时,又在此地设浔阳县。
▲庐山东林寺
于是,“九派寻阳郡,分明似画图。”的美称在千年后也被广为传颂。
九江建城80年后,二十岁的司马迁只身游历河山至此。
后来他在《史记·河渠志》中记载,“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九江之名,源于此处古时是九条(多条)江河注入彭蠡泽之处。
从西汉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那时的柴桑先被袁术所占领,后来又成为江东孙策的属地。就这样,古柴桑也一度成为江东政权的控制中枢。
公元208年,平定北方的曹操,将一纸言简意赅的书信送到了柴桑的孙权面前。
浪井又名“灌婴井”,,孙权驻九江时,令人凿井取水,恰好在浪井遗迹上发现了“汉六年颍阴侯开”等井铭
此后,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危难之际于柴桑舌战群儒,坚定了孙权联刘抗曹的决心。
是以柴桑一议,从此天下三分。
▲烟水亭上有周瑜点将台
纷争之中的三国终归晋,西晋时又将扬州荆州各分出一部分土地,划成一个新的江州。江州因江水而得名,治所正是彼时的柴桑、如今的九江。
公元334年,江州刺史陶侃在收复中原的壮志未酬中去世,而他的曾孙陶潜却性喜山水、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终于在四十岁那年挂冠归隐。
从此江州少了一名小官吏陶潜,却多了一位开创中国田园诗流派的大诗人陶渊明。
▲九江陶渊明纪念馆
安史之乱后,因深陷永王李璘案而获罪的李白被流放夜郎,途中写下《早发白帝城》,其中“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目的地就是江州。
▲庐山瀑布
与此同时,不得不说的是,他先后曾漫游庐山与九江,留下了太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琵琶亭
而在他之后的江州司马白居易,更是遗爱在九江,370多篇诗作和那间草堂就是更好的见证,能见证的还有那一支浔阳琵琶曲,占尽天涯无限泪。
唐去宋来,江州又留下了众多失意者的足迹。
▲九江中华贤母园全景图
帮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的史学家刘恕,不为变法派所喜,晚年便隐居庐山而终;一生坎坷的苏轼,过此处留下一篇《石钟山记》;精忠报国的岳飞,一生中最后五年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江州度过的,为他刺字的母亲即葬于此地。
▲浔阳楼
后来的《水浒传》,施耐庵更是让宋江在浔阳楼头题了一首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白鹿洞书院源@Pitt徐碧
▲图源@行摄安蔻吴
明亡清兴之际,九江难免战火。太平军定都天京之后,九江更成了双方最主要的战场之一。
▲图源@徐诗瑶
曾国藩的湘军水师,数次在此遭遇重挫。直到1858年初,清军才以火炮轰塌东南城墙而破城。五年不克九江,入城的湘军大肆屠城,青壮年百姓“悉数伏诛”只余老幼。
清军的屠刀还在滴血,外来侵略者的枪炮声已经传来。同年,英法联军迫使清 *** 签订《天津条约》,九江从此被增开为通商口岸。
三年后,九江沿江地带的150亩土地成了英国租界。
此时在湘军中作战的九江人陈宝箴,已经开始感受到了坚船利炮的威胁。后来官至湖南巡抚的他,为戊戌变法出力甚多。
陈宝箴之子陈三立是清末著名诗人,而(陈宝箴)孙子陈寅恪、曾孙陈封怀逝世后,最终也归葬故土的庐山植物园。
武昌起义一声枪响之后,九江是更先响应辛亥革命而得“光复”的地区之一。
此时21岁的九江人许德珩投笔从戎。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许德珩亲笔起草了《五四宣言》,与傅斯年、罗家伦一起成为最主要的学生领袖之一。
△电视剧《觉醒年代》里的许德珩
△电视剧《觉醒年代》里的许德珩
1946年,许德珩在重庆牵头成立了民主党派“九三学社”并任理事长。七年后,他把女儿许鹿希嫁给了从美国归来的青年物理学家邓稼先。
△邓稼先与许鹿希
抗日战争中,九江也是饱受日军摧残的一座城市。1938年6月29日,日军波田支队使用化学毒弹武器攻破了江西北部长江上的马当要塞,并从彭泽登陆,窜上了江西大地。
武汉会战的打响,九江也作为主战场之一,九江德安人袁隆平也在战乱中随父母开启了离乡逃难之旅,但故园情深,心系德安,此后多次回乡探亲。
战争笼罩了这座江边古城多年,直到渡江战役, *** 在九江强渡长江,又直到1949年5月19日,九江解放。
从此,这片土地在和平中归于平静,并开启新的篇章。
......
历史的烟云,在九江划下了深深的痕迹,千年古城的千年荣与耀,耻与难,鄱阳湖、长江、匡庐都看在眼里,但千年古城,别样的历史终究会在历史的长空中,留下不一样的颜色。
眉目之地,文旅圣地
这样的颜色,除却历史的烟雨,九江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绝美的自然人文景观,也给这座城赋予了不一样的颜色。
山拥千嶂,江环九派。卓尔不群的九江,自古就注定不一样。
拥有“天下眉目之地”的九江,在赣北的“口子上”毫不客气地将大江大湖尽揽入怀,山岭平原左拥右抱。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盛誉的庐山,就位于九江。
▲庐山秋色
▲庐山秋色
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到山藏六教的人文圣山,再到皇家圣山植物王国,庐山可以说在中国名山中占据着重要的“宝座”。
▲庐山含鄱口
李白感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东坡先生则大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披赞咏无数,正如这座城里的其他景点一样,无论古今,皆为世人叹服。
▲图源@Pitt徐碧
▲九江人文地图
从三叠泉、庐山西海、八里湖、南山、贤母园、观音桥、桃花源、东林大佛、博阳河、龙宫洞、龙源峡,到吴城古镇、白鹿洞书院、石钟山、鞋山、云居山、秀峰、烟水亭、浪井、锁江楼......
▲图源@哀而不伤
▲图源@哀而不伤
▲仙人洞
▲落星墩
▲落星墩
随便拎出一个,都能够追古溯源,集人文与自然景色为一体,各具特色。
山峦重叠、雨量充沛的九江,还是重要的茶产区,同时,九江依靠皖南、赣中等盛产茶叶之地,遂发展为中国古代三大茶市之一。
九江“储粮实仓,酿酒盈缸”“转谷之舟络绎不绝”,也让九江成了中国古代四大米市之一。谈到鱼米之乡之地,九江当属其一。
也就是这样一个宝藏之地,九江自然也不缺美食。
▲石耳
▲石鸡
▲修水哨子
萝卜饼、修水哨子、都昌饺子粑、九江茶饼、九江炒粉、湖口炒米粑、九江锅贴、豆参煮鱼头、武宁什锦汤、糯米包油条、彭泽蒸米粑、庐山三石(石鸡、石鱼、石耳)、湖口酒糟鱼、油糍、鄱阳湖小龙虾、瑞昌山药、共青城板鸭、石鱼蛋饼、庐山麻皮土豆、银鱼搅粉......
▲九江茶饼
▲九江炒粉
大到厅堂之上重要美食,小到茶余饭后之间特色小吃,会生活的九江人,在山水之间,寻味已久,终究有了这诸多舌尖至味。
九江,却是有太多故事可讲;九江,千年一城,这所有的一切,离不开长江、鄱湖的孕育,离不开匡庐等众多山系的庇佑,更离不开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世代辛勤的付出。
▲如今新建的铁牛和锁江楼
九江,就是这么一座城,连接了匡庐、长江与鄱湖,又集齐了三者之间为人不知的各种美好。
▲庐山恋
她,带着一股文人气,时而有“浔阳江头夜送客”“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惆怅,时而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悠然,又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野趣,,抑或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豪迈......
▲庐山别墅群。摄影潘立
她,带着一丝土味,这种土,是乡土人间的舌尖至味,是寻常生活的惬意,也是鱼米之乡的好客淳朴之味。
▲一江三湖,气势磅礴。摄影潘立
总之,山水孕育的九江,在历史上,在风光上,在文脉上,在美味上,在风俗里......都有着卓尔不群、令人称赞的味道。
如今,生活在九江,满载着惬意与美好,不紧不慢的日子里,写满了赣北古城的韵味。
*本文由楚秋说江西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江西老表,是江西人对自己同乡的亲切称呼。老表们的美食,也是吃货们不可错过的风光。霉豆腐,别有风味;瓦罐煨汤,驱寒暖胃;南昌炒粉,香飘四溢;临床菜梗,即食美味。老表是老实陈恳的代名词,赣菜历史悠久,还有很多拿得出手的美味菜肴,以下五大经典名菜,每种都是江西人的心头爱,你吃过几种?
图片来源于 *** ,侵删
1、余干辣椒炒肉
江西人对“辣”情有独钟,几乎所有江西人都爱这口余干辣椒炒肉。在江西,辣椒炒肉没人做得过余干人。余干辣椒炒肉选用的辣椒是当地特产辣椒——枫树辣,这种辣椒具有“肉厚、皮薄、辛辣适中,辣嘴不辣心”的特点。新鲜的五花肉和辣椒碰撞后,辣椒中有肉香,肉中又有辣香,两者融为一体,味道难舍难分,吃完后再来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裹上肉汁的米粒颗颗分明,吃一口惊艳,吃两口沦陷。
图片来源于 *** ,侵删
2、豆参炖鱼头
豆参炖鱼头是鄱阳湖地区的特色菜,它的“色、香、味、形”均是上品。这道菜中豆参久煮不散,鱼头肉质肥厚,鱼肉绵密可口。一口咬开豆参,浓郁鲜美的汤汁溢出,绵软如絮,鲜香满口,令人不愿意放下筷子。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价值也极高,成为鄱阳湖地区招待客人的一道名菜。每一个品尝过豆参炖鱼头的人,就像南飞的候鸟一样,每年都忍不住想起这一口鲜味!
图片来源于 *** ,侵删
3、瓦罐煨汤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名片,江西省南昌市的代表名片中肯定少不了瓦罐煨汤。瓦罐煨汤用土质大瓦缸为容器,其缸底可以烧火,缸内置有铁架,厨师将装有汤的小瓦罐,一层层地码入缸内的铁架上,然后点燃木炭,借用木炭火产生的高温,慢煨八小时。相比其他地方的蒸汤、炖汤,唯有慢火煨制才是南昌瓦罐汤独特的神韵。慢火煨制8小时的汤原汁原味,不伤食材的营养结构,真正做到了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江西瓦罐煨汤的品种多样,味道醇香浓厚、风味独特。
萝卜排骨瓦罐汤
4、四星望月
“四星望月”因为毛主席命名后,声名远播,而其烹饪也极为讲究。因为兴国人很喜欢做粉蒸菜吃,竹笼床下面一般都会垫当地的米粉,煮好的米粉同样是拌点当地的辣椒酱,铺在笼床底下,再把腌制好的鱼,一片一片摆上去,用大火蒸六分钟左右,蒸好了浇上稀卤汁就可以上桌了。成菜色泽金黄,四星望月有着清香浓郁、鱼片嫩滑、粉干柔糯、咸鲜香辣的特点,同时也感受不到一点鱼的腥味,还有着发汗祛寒的功效!
图片来源于 *** ,侵删
5、临川菜梗
临川菜梗以“不怕辣”著称,不要忽略菜梗上那些密密麻麻的红色辣椒,前面吃几口可能会觉得香甜脆爽,到后面辣的后劲就上头了,眼泪鼻涕汗都能一起辣出来,过瘾得很。临川菜梗主要是用芥菜梗 *** ,加上盐、糖、辣椒、大蒜等辛辣佐料腌制而成。口味上分为甜辣、咸辣、酸辣口味,下稀饭,下面条简直是绝配。在抚州人的日常饮食中,菜梗既可以作为开胃凉菜,更可以直接当作零嘴小食,砸吧砸吧好不痛快。
图片来源于 *** ,侵删
老表们,看到这些菜肴有没有想家了呢?无论走多远,吃过多少美食,最怀念的还是一口“家乡菜”,还有哪些难以忘怀的家乡菜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这十种江西特色美食,很多人居然一种都没吃过赣鄱大地文风鼎盛、名人辈出,生态优良、物产丰富,孕育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赣菜。赣菜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典型的文人菜、养生菜、口味菜,深度契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之道。
赣菜是江西省的主要菜系之一,以赣江流域的饮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福建、广东等周边地区的特点。赣菜注重烹饪技巧,讲究乡土风味和季节性,兼顾饱饮和健康。
千百年来,赣菜不断与天时气候、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养生理念等融合,形成了“鲜辣香醇、味和天下”的特色。
今天给大家介绍江西十大特色美食,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赞关注收藏,谢谢阅读。
之一、安福火腿
安福火腿,是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的特色传统名肴,也是中国江西省著名特产之一。
其形如柳叶,脚蹄短小,腿身饱满,皮薄肉嫩,精多肥少,色红味香,经久不变质。 只要保管得当,存放二、三年仍色味如初,精肉鲜红似火,肥肉洁白晶莹,是烹制 佳肴的上乘原料。
而且含有的蛋白质、脂肪、钙、铁及多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既 是补益身体的营养食品,也是赠送亲友的上等礼物。
第二、南安板鸭
南安板鸭是江南省著名的特产。外形美观,色泽白净,皮薄肉嫩,尾油丰满,骨脆可嚼,味香可口,诱人食欲,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腊味珍品。
板鸭鸭身成桃圆形,平整干爽,因而得名:“板鸭”。由于板鸭生产发源于南安府,故定名为南安板鸭,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第三、藜蒿炒腊肉
藜蒿炒腊肉为江西南昌的名菜。在江西有句话耳熟能详“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这根草说的就是藜蒿,可见藜蒿在南昌人心中的分量。
每年阳春三月,也是藜蒿盛产的季节。在《神农本草经》中,藜蒿被列为野蔬上品。用藜蒿炒腊肉是每个江南人都爱吃的一道家常野菜,一直享有“登盘香脆嫩,风味冠春蔬”的美誉。
第四、天师板栗烧土鸡
龙虎山出产的天师板栗,个大香甜,淀粉丰富,是历代天师特别喜爱的果品和滋补品,素有“人间仙果”之称。
而这天师板栗与当地农家喂养的土鸡相配,在文火中慢慢地烧出来的“天师板栗烧土鸡”,油光发亮,清香四溢,是这里很有名的美味佳肴,能吃这道菜,可谓“国 宾”的待遇啦。
第五、赣南小炒鱼
赣南小炒鱼是明朝凌厨子首创的地方风味菜。王守仁在赣州任巡抚时曾聘用凌厨子做菜。凌得知王爱鱼,为显示自己的烹饪技艺,经常变换烹饪鱼的做法,深得王的赏识。
小炒鱼选用鲜草鱼,去头去尾,批成块状,配以生姜、四季葱、红椒、酱油、小酒等佐料烹饪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金黄、味鲜嫩滑、略带醋香。
第六、豆参煮鱼头
“豆参煮鱼头”是鄱阳湖地区的特色菜、地方菜、百姓菜,说是特色,其“色、香、味、形”真是上品。说是地方,主要限于鄱阳湖区,以都昌为更佳。
“豆参煮鱼头”为百姓菜,不比皇家宫廷菜 *** 那么讲究、规范。口味不同的人,加入的配料也是花样多多,好辣的人自然加入辣椒,开胃的人自然加入生姜、大蒜,喜甜的人还要加点白糖。
第七、萍乡腊肉
萍乡腊肉又称萍乡烟熏肉,是萍乡老百姓的家常菜。熏制的 *** 是,先将肉用盐渍十天左右,若是腿肉,要用刀划上几条口子,将盐渍透。尔后将肉悬挂在离火盆高一米处,用木柴、锯末、谷壳等熏烤。
熏烤时火候不可太大,宜文火慢熏,半月后见肉泛金黄色即可,再用清水洗去烟垢晾干,食用时可蒸可炒。
正月里到萍乡人家里做客,餐桌上均有几样色香味俱佳的腊制肉食品待客,初次品尝的外地人都赞不绝口。熏腊肉是萍乡一种特有的饮食风俗。
第八、三杯石鸡
三杯石鸡是庐山传统地方菜肴,因烹制时不放汤水,以三杯调味品将鸡焖烂熟透,故名三杯石鸡。此菜酱红,原汁原味,浓香透鼻佐酒下饭皆宜。
三杯石鸡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等,有补养胃气、滋阴降火、利尿消肿之功效。阴虚火旺、浮肿者食用更佳。
第九、泸溪活鱼
泸溪活鱼:“水至清则无鱼”。而清水中有鱼,这鱼一定是特别鲜嫩。泸溪河里的鱼就是如此。
泸溪河发源于崇峻岭之中,一路穿山过峡,卵石河床,毫无污染,清澈见底,所以河中盛产的鯶鱼、鲑鱼、黄角鱼肉嫩味甘,没有泥腥味,特别好吃,成为当地的名菜。
第十、瓦罐煨汤
瓦罐煨汤是南昌的一道的名食,完全采用民间古老传统煨汤之妙法,以瓦罐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矿泉水为原料,置入一米方圆的巨型大瓦缸内,以硬木质碳火恒温,煨制达七个小时以上而成。
瓦缸之妙处在于土质陶器秉承阴阳之性,久煨之下原料鲜味及营养成分充分溶解于汤中,其味鲜香醇浓,食后令人久而难忘。
成功人士聚雅高朋宴饮于高堂之上,岂能无此瓦缸煨汤?喜好中华美食者,当以一品为快哉!有风雅食客饕餮之后以诗为证:喝罐汤来歇歇肩,端起酒杯聊聊天,有时点破一句话,胜似低头忙一年。
▲ 一碗南昌拌粉,仿佛舌尖上的彩虹。摄影/吴学文
今年春节回家的你
是否尝到想了一年的美味?
就地过年的你
是否收到来自家乡的“空投”?
地道风物 · 2021春节专辑
初一到初七,为家乡打call
文末参与投票活动
选出你心中最家乡的味道
赢取新春大礼包,冲鸭!
第四站江西
江西,因为话语权的缺失和老表(老乡)的内敛,这片“物华天宝”的地方,成了“最没存在感”的省份之一。对于吃货来说,更大的损失莫过于跟这里的宝藏美食擦肩而过。
▲ 多山多水的江西大地。制图/F50BB
她贡献了太多耳熟能详的美食,有的网红、有的硬核、有的奇特,但多数人在意识里不会将其跟这片土地联系在一起。
就算江西人吃辣极其生猛,在美食家的吃辣盘点中,江西也总是被完美绕开;有人知道赣南脐橙,却不知“赣”就是江西;有人吃过“南昌拌粉”,却不知南昌是江西省会。
▲ 赣州市崇义县,手捧脐橙的孩子。摄影/李若渔
按照命名套路,江西菜称为赣菜,大致分为鄱阳湖、南昌、赣南三派。鄱阳湖沿岸的九江、上饶讲求原汁原味,因通江达海跟外省口味交流甚多;赣南是客家人摇篮,靠山吃山,为应对气候时节,食物口味重、用料足,重咸、重辣;坐拥区位C位的省会南昌背靠大山、面向大湖,口味偏辣、味香量足。
▲ 哪一款江西美食,是你的更爱?。图1摄影/吴学文、图2、3、5、6、9/图虫·创意,图4、7/汇图网,图8/视觉中国
到了江西人的厨房,口味、手法又会千变万化。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哈姆雷特,一千个“赣饭人”眼中,就有上千种赣地风味。
辣辣辣
鲜辣劲爽,辣得轰轰烈烈
相比川菜之麻辣、湘菜之干辣,赣菜的辣更为直接凶悍——咸辣结合、浓烈醇厚。
▲ 九江市武宁县鲁溪镇双新村,翻晒红辣椒。 图/视觉中国
辣炒,是最常见的家常菜做法,这与湖南某些名菜异曲同工。有人说,“湖广填西南”将湖南的辣味传播到了川渝、云贵等地。但是别忘了:此前还有“江西填湖广”,辣椒从东南沿海传入登陆后被福建、浙江人“抛弃”,之一个大规模吃辣的中心就是江西。
▲ 江西菜的画风,请自行感受感受。图为小炒牛肉片。图/图虫·创意
上饶市所辖的余干,以一道辣椒炒肉闻名,辣味来自当地的枫树辣,肥瘦相间的猪肉与青翠细嫩的辣椒一起爆炒,在高温中翻滚之后,辣到爆炸、辣出天际。以余干为中心,周边各县市都爱吃这道家常菜。
▲ 辣椒炒肉、莲花血鸭。上图/汇图网,下图/江西卫视《非遗美食》
每年都要举办“辣椒浴大赛”的萍乡市,这里的辣从不流于外表。有些菜名中不带“辣”字,实则辣到怀疑人生,例如莲花血鸭——隔壁湖南的血鸭,据说就是通过“江西填湖广”师出于此。
肉肉肉
煎炒蒸煨,无肉就是不欢
辣椒炒肉,不仅有辣的奔放,更要肉的狂欢。肉可以是精选五花,也可以是本地优质的黄牛肉。
▲ 藜蒿炒腊肉。图/《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
山区的高盐、重辣,到了湖畔江边有所收敛,比如藜蒿炒腊肉。藜蒿是鄱阳湖边的一种野菜,与腊肉同炒,是江西人的独创。藜蒿爽脆,腊肉弹韧,岁月沉淀的熏味与菜蔬鲜香互为表里。
吃了这道菜,宣示着鄱阳湖春天的到来。
▲ 发源于宁都的客家三杯鸡。 图/视觉中国
长期被误认为是宝岛台湾特产的三杯鸡来自江西宁都,后传向周边地区。这道菜选用本地三黄鸡,烹制时极少放汤水,仅用米酒、猪油或茶油、酱油 *** 而成,肉香味浓、甜中带咸,咸中带鲜。
在中国吃鸭地图上,莲花血鸭、井冈山腊鸭、遂川醋鸭必须要写上一笔。
▲ 赣南遂川县客家醋鸭。 图/图虫·创意
被大江大湖环绕的九江是吃鱼大户,最有名的当属九江鱼块。淀粉香料挟裹草鱼,经过炸、炝、炖,最后以大火收汁,外皮焦香、鱼肉细嫩,香辣入口,最是下饭。同在鄱阳湖畔的上饶人吃鱼擅长清蒸,最有名的一道是蒸荷包红鲤鱼。在鄱阳湖平原各地,平时也少不了要吃一道鱼与豆腐珠联璧合的豆参鱼头。
▲ *** 鄱阳湖鱼头,需选用湖内鲜活的胖头鱼。图/图虫·创意
爱吃米粉的江西人还发明了米粉鱼。这道农家菜,连同四碟小菜,后来进入了国宴,被命名为“四星望月”。
“俊采星驰”的江西灿烂了中国文坛。吃货文学家汤显祖吃着家乡的甲鱼烧粉皮完成了《牡丹亭》的修改。在“一城瓷器半城窑”的瓷都景德镇——china,就是“吃呐”。艺术家与厨师联手创造了一道瓷泥煨鸡,将“瓷”与“吃”进行了极致结合。
▲ 兴国米粉鱼与景德镇瓷泥煨鸡。上图/图虫·创意,下图/@景德镇吃货联盟
粉粉粉
更低调的“吃粉王国”
“苏湖熟,天下足”说的是太湖;“湖广熟,天下足”说的是洞庭。可是,很多人忽视了,明代的江西鄱阳湖平原,是仅次于江南的粮仓,产量超过两湖。如此优越的粮仓,少不了优质大米。
▲ 鄱阳湖平原,堪比太湖平原的“鱼米之乡”。图/视觉中国
在东北大米横行的今天,江西人依然固执地认为:自家大米才是更好的。
广西、湖南、四川、贵州都认为自家米粉“天下之一”,更低调的吃粉大省江西却很少发话,只知道闷头做、疯狂吃:从初一到十五,江西的米粉可以不重样地吃。
▲ 调制中的南昌拌粉。摄影/吴学文
在南昌,每天早上排长队的必定是拌粉店。入夏前后有当季凉粉,一直卖到深秋,错过了就只能等一年。吃炒粉,九江人是王者级别,其他地区有各自风味的粉。
景德镇更爱恰的一碗粉叫冷粉,长相跟和南昌拌粉相似,但更加粗壮,吃起来爽滑、有嚼头。冷粉之外,景德镇人还嗜好吃牛骨粉”。
▲ 江西粗粉双雄,景德镇冷粉、铅山烫粉,一冷一热。上图摄影 / @袁来是你ni,下图/图虫·创意
在鹰潭,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碗南站牛肉粉;在宜春,人们最日常的爱好是“喫扎粉”;在铅山,一碗烫粉,包办了当地人的早餐;在吉安,峡江的“忠贞米粉”,从清晨吃到深夜;赣州客家人,不仅日常离不开“烫皮丝”,离家在外,哪怕在出租屋厨房里,也少不了一捆老家寄来的米粉干。
网红的“青团”到了江西,就变成了更接地气的清明粿,有的还做成饺子形状,称为艾叶粿。一口咬下,把整个春天的鲜味都吃了进去。
▲ 艾叶粿、麻糍粿、黄豆粑。图1、2/图虫·创意,图3摄影/夏茉
客家人的黄元粿,用黄栀子染色的糯米 *** ,切片后煎、炒、煮、蒸,都是千金不换的美味。同样是糯米,上饶麻糍粿画风清奇,糯米团裹上碾碎的炒豆、芝麻、白糖软糯可口,甜而不腻。
上饶灯盏粿用大米粉蒸制,形如灯盏,里头放上雪菜豆芽肉丝炒的料。瓷都景德镇男女老幼都喜欢吃一种加入了草木灰的碱水粑,与鸡蛋烹炒就成了一道碱水粑炒鸡蛋。
▲ 煎制中国的客家酿豆腐。摄影/ 小赖同学,图/图虫·创意
磨粉的原料,也可以换成豆类。赣南客家人擅长“酿”各种美食,最有名的是酿豆腐:肉馅填入豆腐中,再经煎、焖、烩等等不同技法料理,风味极佳。
汤汤汤
中和油辣,煨出江西的乡愁
南昌城的空气里弥漫着两种味道,一半来自拌粉、一半来自瓦罐煨汤。每一个南昌细伢子的肚子,都是喝着瓦罐汤鼓起来的。这种民间汤品最早以焖煨鸡、鱼为主,后来衍生了百余种:猪腰子汤、墨鱼猪肚汤、老鸭炖山茶菇汤、海带排骨汤、雪梨肉饼汤……
▲ 瓦罐煨汤。摄影/唐唐风,图/图虫·创意
九江一带的豆参炖鱼头,精华是汤;在乌鸡的故乡泰和,对待地道乌骨鸡的更大礼遇是煲汤,吃一块鸡肉、呷一口鸡汤,就是当地人的最幸福的时刻;革命老区的瑞金牛肉汤肉嫩汤鲜,加上辣椒喝一大口,山中寒气顿时消了大半。
▲ 鄱阳湖沿线人民爱吃的豆参鱼头汤。摄影 / @袁来是你ni
4666万江西人中,每年有超过1800万人工作在异乡(包括省内流动人口);深圳786万常住外来人口中,江西人大约有102万。人在哪里,江西人就把故乡的味道带到哪里,只是大部分私藏美味只流传于老表们的朋友圈。
然而,大量选用本地食材、不愿迎合外地口味的特点,令赣菜很难出圈。有一种 *** 可以让你变成“赣饭人”:认识一位江西好友,然后去他(她)家厨房。
因为,世上很容易找到不会做饭的人,却很难找到不爱下厨的江西人。
▲ 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银台村,农家厨房。图/视觉中国
江西味道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好米好肉、鲜辣劲爽的赣菜
是4600万“赣饭人”的共同乡愁
这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
有太多隐秘美食等待发掘
看图猜一猜:
明天是哪个省的美味?
- END -
文丨大羽
封图摄影 | 吴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