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踢踢1986
上期药材
▼
上面这两味中药是什么,你猜出来了吗?没错,它们分别就是麦芽和稻芽!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吧。
药材对比
麦芽作为一个消食药,主治各种饮食积滞,帮助消化,而且强调是用于米面薯芋积滞。同是消食药,山楂主要擅长消肉食积滞,神曲消各种食积,这三个药炒焦组合在一起用,就叫“焦三仙”,这三个药互相取长补短,用于多种饮食积滞。
麦芽还有回乳的功效,如果是在哺乳期的妇女就不能服用,这是麦芽一个特殊的使用注意,影响乳汁的分泌。
另外麦芽还能疏肝。
据记载有一个病人怒动肝火而致腹中胀满,大便燥结,胁下胀痛,请来医生一看,投以大承气汤,服用后不但大便不通,反而肋下越加疼痛。近代名医张锡纯在诊治该病人的时候,则认为该大便不通,与肝气有关。于是加生麦芽一两,柴胡三钱,熬汤服用,半小时后肋下已不觉得痛,又过一小时大便通了。柴胡调肝在于升提,麦芽调肝在于宣通,于是相通相济,则肝气郁结自开。
稻芽的功效和麦芽差不多,但是比麦芽缓和,因此稻芽麦芽常常同用。
开胃健脾饮(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
成分:乌梅 谷芽 麦芽 陈皮等
主治:醒脾开胃,行气消食,生津止渴,疏肝除烦。用于消化不良症。
下期药材
▼
下面这两味中药是什么,你能看出来吗?如果你猜到了,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诉胡世云主任你的答案哦。一起开动脑筋吧!
欢迎留言识药
答案下期揭晓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医学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
上喜马拉雅FM收听「胡说中医」特辑,了解更多有趣、有料、有用的中医知识!
苦地丁 | 地丁、地丁草、苦地丁、苦丁茶、如意草 |
甜地丁 | 地丁、甜地丁、萝卜地丁、米口袋、米布袋 |
紫花地丁 | 紫花地丁、紫地丁、箭头草、犁头草、疔毒草、堇菜地丁 |
石见穿 | 石打穿、石见穿、石大穿、石大川、华鼠尾、黑面风 |
寻骨风 | 清骨风、白毛藤、白面风、寻骨风、巡骨风、兔耳草、猫耳朵 |
积雪草 | 积雪草、崩大碗、马蹄草、地钱草、落得打 |
泽兰 | 水香、水泽、泽兰、龙兰、孩儿菊 |
佩兰 | 佩兰、香佩兰、兰草、香草、燕草、薰草、千金草 |
千里光 | 千里急、千里明、千里光 |
农吉利 | 野百合、鼠卵草、野芝麻、农吉利 |
瞿麦 | 巨麦、瞿麦、石竹、巨句麦、剪刀花 |
石韦 | 石韦、石苇、大石韦、独叶茶、石皮、石剑、石尾、金星草 |
荆芥 | 荆芥、姜芥、郑芥、荆芥炭 |
芥穗 | 芥穗、芥禾、荆芥穗、芥穗炭 |
马齿苋 | 马苋、马齿苋、马齿草、马齿菜、马铃菜、五行草、长命菜、五方草、长命苋 |
瓦松 | 瓦松、瓦花、瓦莲花、瓦宝塔、瓦松景天 |
茵陈蒿 | 茵陈、白蒿、因尘、茵陈蒿、绵茵陈、安吕草 |
蒲公英 | 公英、卜公英、蒲公英、黄花地丁、通天草、黄花郎、白鼓钉、奶汁草、凫公英、金簪草、婆婆丁、鹁鸪英、蒲公丁 |
卷柏 | 卷柏、万岁、万岁草、不死草、岩松、还魂草、九死还魂草、卷柏炭 |
藿香 | 火香、藿香、广藿香、南藿香、兜娄婆香、藿去病 |
通草 | 通草、通丝、通花、大通草、白通草、方通草、丝通草、通脱木、活梵、离南、泡通 |
混淆品 | 小通草、通草棍药圈 |
珍珠透骨草 | 透骨草、地构叶、珍珠透骨草 |
混淆品 | 粘人裙、麻荆芥、老婆针线、透骨草 |
羊角透骨草 | 透骨草、羊角蒿、羊角透骨草 |
凤仙透骨草 | 透骨草、凤仙、凤仙花、金凤花、指甲草、凤仙透骨草 |
旱莲草 | 鳢肠、鳢肠草、墨旱莲、旱莲草、黑墨草、黑头草、墨汁草、墨汁旱莲、白花草、金陵草、猢孙头、墨菜、墨记菜、假葵花 |
混淆品 | 旱莲草、红旱莲、湖南连翘、金丝桃、牛心茶、牛心菜、金丝蝴蝶、伞旦花、假连翘 |
金牛草 | 小金牛草、小金不换、七寸草、金牛草 |
仙鹤草 | 龙牙草、黄龙牙、龙芽、狼牙草、鹤草芽、仙鹤草、仙合草、子母草、子不离母、脱力草、金顶龙芽 |
益母草 | 茺蔚、坤草、茺蔚草、益母、益明、益母草、大札、贞蔚、苦低草 |
豨莶草 | 豨仙、西莶、希仙、豨莶、豨莶草、稀苋草、金耳钩、粘糊菜、绿莶草 |
浮萍草 | 夫萍、浮萍、水萍、浮萍草、紫背浮萍 |
败酱草 | 败丈、败酱、败将、泽败、黄花龙牙、败酱草、鹿肠草 |
混淆品 | 苦菜、苦碟子、苣荬芽、苦荬菜、苦苦菜、败酱草 |
马鞭草 | 马鞭、马鞭草、凤颈草、狗牙草、蜻蜓草、鶴膝风 |
老鹳草 | 老鹳草、老观草、老鹳嘴、山爬、斗牛儿、老鸹嘴、牻牛儿苗 |
蛤蟆草 | 蛤蟆草、虾蟆草、荔枝草 |
委陵菜 | 委陵菜、翻白草 |
混淆品 | 翻白草、老虎枣、破棉袄、反白草、番白草、天青地白、湖鸡腿、鸡腿根 |
车前草 | 车前草、车前菜、牛舌草、饭匙草、车轱辘菜 |
地锦草 | 血见愁、红茎草、铺地锦、斑地锦、奶汁草、地锦草 |
木贼 | 木贼、木贼草、锉草、无心草 |
伸筋草 | 伸筋、伸筋草、宽筋草、舒筋草、筋骨草、石松、日阴蔓、凤尾伸筋草、金毛狮子草 |
灯心草 | 灯芯、灯心、灯心草、灯草、碧玉草、虎须草、赤须、铁灯心、朱拌灯芯、灯心炭 |
排草 | 元宝草、对叶草、排草 |
鹿衔草 | 鹿啣、鹿蹄草、鹿衔草、鹿含草、鹿啣草、鹿安草、鹿寿茶、大肺筋草、小秦王草 |
龙葵 | 苦葵、山茄子、天茄子、龙葵、天泡草、乌疔草、黑姑娘、老鸦眼睛 |
凤尾草 | 井口草、井栏草、凤尾蕨、凤尾草、金鸡脚、七星草、金星草、凤凰草 |
鱼腥草 | 十药、鱼腥草、蕺菜、紫蕺、蕺、葅叶 |
鹅不食草 | 石胡荽、鹅不食、鹅不食草、天胡荽、野芫荽、鸡肠草 |
大金钱草 | 金钱草、过路黄、大金钱草、遍地黄、地蜈蚣、临时救、蜈蚣草、路边黄 |
混淆品 | 金钱草、连钱草、铜钱草、遍地金钱 |
白花蛇舌草 | 蛇舌草、白花蛇草、白花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 |
零陵香 | 灵香草、零陵香、零灵香、广灵香、00香 |
紫珠草 | 紫珠、杜虹花、粗糠柴、紫珠草 |
夏枯草 | 夏枯、夏枯草、夏枯球、枯草头、枯草穗、夕句、乃东、枯草、燕面、夏枯头、夏枯花、铁色草 |
鸡骨草 | 鸡骨草、鸡古草、黄头草 |
地耳草 | 地耳草、田基黄、田基苋 |
石斛 | 石斛、石斗、金钗、角斗、木斗、金斗、扁斗、圆斗、霍斗、铁皮斗、金石斗、耳环斗、耳环草、金石斛、川石斛、细石斛、金钗花、金钗石斛、耳环石斛、铁皮石斛、黄草、大黄草、细黄草、小黄草、石遂、林兰、杜兰、枫斛 |
白英 | 白英、白毛藤、蜀羊泉、排风、排风藤、鬼目草 |
半枝莲 | 半支莲、半枝莲、牙刷草、半面花、耳挖草、韩信草、并头草 |
谷精草 | 谷精、谷精草、谷精珠、珍珠草、戴星草、移星草、流星草、天星草、文星草、佛顶珠、鼓槌草 |
薄荷 | 卜荷、卜可、香荷、薄苛、薄荷、番荷、番荷叶、金叶薄荷、龙脑薄荷 |
六月雪 | 六月雪、白马骨、白雪丹、路边荆 |
麻黄 | 麻王、麻黄、卑相、卑盐、龙沙、赤根、炙麻黄 |
荷梗 | 荷更、荷梗、莲蓬梗 |
苏梗 | 苏更、苏梗、紫苏梗、大苏梗、赤苏、香苏更 |
刘寄奴 | 刘寄奴、金寄奴、九里光、南寄奴、奇蒿、千粒米、苦连婆 |
混淆品 | 北寄奴、刘寄奴、阴行草、铃茵陈、灵茵陈 |
青蒿 | 青蒿、嫩青蒿、香蒿、青蒿梗、方溃、野兰蒿、青蒿更、苦蒿、黄花蒿 |
扁蓄 | 扁蓄、扁畜、扁许、萹蓄、扁竹草、扁节草、扁辨、扁蔓、道生草、疳积药 |
半边莲 | 半边菊、半边莲、急解索、疳积草、蛇利草、腹水草 |
大蓟 | 大吉、大蓟、虎薊、马薊、刺薊、鬼薊、千针草、大蓟炭 |
小蓟 | 小吉、小蓟、七七菜、刺儿菜、小蓟炭 |
泽漆 | 泽漆、乳浆草、猫儿眼、六凤草、灯台草、五朵云 |
香薷 | 香茹、香薷、香茸、香葇 |
溪黄草 | 溪沟草、溪黄草、四方蒿、香茶菜 |
铁苋菜 | 铁苋菜、海蚌含珠、蚬草、血见愁 |
忍冬藤 | 双花藤、二花藤、银花藤、忍冬藤、忍冬草、金银花藤、金钗股、金银藤、左缠藤、忍冬仝、老翁须、通灵草 |
天仙藤 | 兜铃藤、天仙藤、马兜铃藤、天仙仝、兜铃苗 |
络石藤 | 络石、络石藤、络石仝羊角藤、石盘藤、石薜荔、白花藤、石龙腾、悬石藤 |
混淆品 | 滂藤、扶芳藤、藤卫矛、爬墙虎、岩青藤、络石藤 |
青风藤 | 青风、青藤、青风藤、清风藤、青风仝、大风藤 |
石南藤 | 石南藤、丁公藤、南藤、石南仝 |
夜交藤 | 首乌藤、夜交藤、夜交仝、九真藤、交藤 |
海风藤 | 风藤、海风藤、海风仝 |
穿心莲 | 一见喜、穿心莲、苦草、印度草、榄核莲 |
肿节风 | 草珊瑚、肿节风、九节茶 |
葎草 | 拉拉藤、葎草、葛葎草 |
垂盆草 | 石指甲、狗牙瓣、垂盆草 |
绞股蓝 | 七叶胆、绞股蓝、绞股兰 |
鸭跖草 | 鸭舌草、竹叶草、三角菜、鸭仔草、鸭跖草、兰姑草 |
鬼针草 | 鬼针草、鬼叉、盲肠草、一包针、婆婆针 |
珍珠草 | 珍珠草、叶下珠、真珠草 |
淫羊藿 | 羊合叶、羊藿、羊藿叶、淫羊藿、淫羊合、仙灵脾、弃杖草、放杖草、刚前、千两金、乾雄筋、黄连祖、炙羊藿叶 |
风毛菊 | 大花草、风毛菊 |
金沸草 | 金佛草、金沸草、旋覆草、金复梗 |
屈头鸡 | 树屈头鸡果实别名马槟榔 |
五味子 | 五味、五味子、辽五味、北五味、壮味、嗽神、玄及、五梅子 |
栀子 | 山栀、栀子、卮子、大山栀、黑栀子、黄栀子、黄枝子、鲜支、支子、山枝、枝子、黄枝、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 |
牛蒡子 | 牛蒡、牛蒡子、大力子、大牛子、黍粘子、鼠粘、鼠粘子、恶实、炒牛蒡 |
肉桂子 | 桂丁、桂子、肉桂子 |
沙苑子 | 沙苑、沙苑子、吉利子、沙苑蒺藜、潼蒺藜、潼沙苑、沙蒺藜、沙七力 |
芦巴子 | 芦巴子、胡芦巴、芦巴、胡巴、胡巴子、苦巴、香草 |
木鳖子 | 为葫芦科植物木鳖的种子。木鳖、木鳖子、木别子、土木鳖、土木别、壳木鳖、木柲子、木蟹 |
破故子 | 故子、固子、固脂、川故子、怀故子、故脂、破故子、补骨脂、补骨子、破固脂、破故纸、婆固脂、胡故子、吉固子、胡韭子、盐故子 |
枳具子 | 枳椇、枳具子、木蜜、拐枣、棘枸、白石枣、枳枣、鸡爪梨、木珊瑚、金钩子 |
女贞子 | 女贞、女贞子、冬青子、贞木、女贞实、酒女贞、 *** 贞 |
毕澄茄 | 毕茄、荜澄茄、澄茄、碧澄茄、澄茄子、山鸡椒、毗陵茄子 |
大风子 | 大风、大风子、大枫子、丢子、大风实 |
鸦胆子 | 鸦胆、老鸦胆、鸦胆子、鸦蛋子、丫蛋子、鸭蛋子、鸭胆子、苦参子、苦榛子 |
榧子 | 榧、香榧、木榧、榧实、玉榧、赤果、玉山果 |
金樱子 | 金樱、金樱子、金英子、金因子、金婴子、刺梨木、山石榴 |
莳萝子 | 時美中、莳萝、蒔萝子、莳萝椒、瘪谷茴香 |
使君子 | 使君、使君子、史君子、使君仁、川君子、建君子、留求子、风稜御史 |
诃子 | 诃子、诃子肉、诃黎、诃黎勒、涩翁、煨诃子、 |
没食子 | 墨石子、无食子、没石子、没食子、无石子 |
无患子 | 无患子、槵子、木患子、菩提子、木梚子、有患子、圆肥皂、肥珠子、卢鬼木 |
棕榈子 | 败棕子、棕树果、棕榈果 |
光明子 | 兰香子、光明子、罗勒子 |
预知子 | 八月瓜、预知子、玉支子、八月炸、八月札、圣知子、圣先子、先兆子、野木瓜、木通子、木通实、拿子、燕葍子 |
娑罗子 | 莎婆子、苏罗子、索罗果、梭椤子、天师栗、娑罗子、开心果、梭罗子 |
马钱子 | 马钱、马钱子、番木鳖、苦实、马前子、方八、大方八、牛银、伏水、伏贡 |
川楝子 | 川楝、楝子、楝实、川楝子、金铃子、练实、炒川楝、醋楝子 |
混淆品 | 香铃子、椿树子、香椿铃、香椿树果 |
苦楝子 | 苦楝、苦楝子、苦楝豆 |
石莲子 | 藕实、莲实、莲蓬子、石莲子、壳莲子、甜石莲 |
混淆品 | 苦石莲、老鸦枕、青蛇子、广石莲子、莲子竻、石莲勒、喙荚云实 |
莲子 | 莲子、莲肉、莲实、莲子肉、白莲子、建莲子、湘莲子、甜莲子、莲蓬子、石莲肉、湖目 |
覆盆子 | 覆盆、覆盆子、复盆子、缺盆、西国草、毕愣伽、木麦莓、乌藨子 |
楮实子 | 楮实、谷实、谷桑、构桑、构树子、柘树子、谷树子、楮桃、楮实子 |
白花菜子 | 白花菜子、白花菜 |
梧桐子 | 桐子、梧桐子、青桐子 |
南瓜子 | 南瓜、南瓜子、番瓜子、蛮南瓜子 |
车前子 | 车前、车前子、车前实、车钱子、车前仁、车辙子、牛舌草、当道、 |
苣胜子 | 白苣子、莴苣子、巨胜子、苣蕂子、蕂菜子 |
冬瓜子 | 冬瓜子、白瓜子、冬瓜仁、炒冬瓜子、甘瓜子 |
蔓荆子 | 荆子、蔓荆子、蔓京子、大荆子、万金子、蔓菁子、蔓荆实、陆续丸、炒荆子 |
黄荆子 | 黄荆、山黄荆、山荆、黄京子、山京子 |
菟丝子 | 菟丝、吐丝、菟丝子、吐丝子、龙须子、豆须子、赤网、迎阳子、菟丝饼、盐菟丝、酒菟丝、黄网子、无根藤、玉女、兔缕、金丝草 |
白芥子 | 白芥、芥子、白芥子、胡芥、蜀芥、辣菜子、炒白芥 |
混淆品 | 芥子、芥菜子、黄芥子、炒黄芥 |
莱菔子 | 莱菔、莱菔子、萝卜种、杜萝卜子、萝卜子、炒莱菔子、炒萝卜子 |
葶苈子 | 丁苈、丁力、帝力、丁力子、丁药、葶苈、葶苈子、北葶苈、南葶苈、甜葶苈、苦葶苈、炒葶苈、狗芥、蕇蒿、大适、大室 |
苍耳子 | 苍耳、苍耳子、老苍子、葈耳、槖耳、枲耳实、胡苍子、羊负来、牛虱子、耳珰、刺耳果、常思、道人头 |
青箱子 | 青葙、青箱子、土鸡冠子、狗尾花子、野鸡冠花子 |
苏子 | 苏子、赤苏、香苏子、玉苏子、炒苏子、黑苏子、紫苏子 |
地肤子 | 地肤、地肤子、地夫子、灰菜子、扫帚子、落帚、独帚、王帚、帚菜子、落帚子、千心子、千头子 |
桑椹子 | 桑葚、桑椹、桑椹子、桑枣、桑果、桑粒、桑藨、黑椹、黑桑葚、乌椹、文武实 |
葱子 | 葱子、葱实、葱种、大葱种药圈 |
韭菜子 | 韭子、韮子、韭菜子、韭菜仁、陈韭子、起阳草 |
香菜子 | 胡荽子、芫荽子、香菜子 |
冬葵子 | 葵子、葵菜子、冬葵子、滑菜、露葵 |
急性子 | 急性子、凤仙子、小桃红、指甲花子、凤仙花子、金凤花子 |
水红花子 | 水公、水红子、水红花子、水荭子、河蓼子、荭草实 |
马蔺子 | 马兰子、马蔺子、马莲子、蠡实 |
蛇床子 | 蛇床、蛇床子、气果、蛇米、蛇珠、虺床、蛇常、蛇粟 |
蓖麻子 | 萆麻子、蓖麻子、蓖麻仁 |
甜瓜子 | 甘瓜子、香瓜子、甜瓜子、甜瓜仁 |
凤眼草 | 樗树子、樗荚、臭椿子、凤眼子、凤眼草、臭椿树种 |
红花子 | 红蓝子、红花子、白平子、红蓝花子 |
酸枣仁 | 枣仁、酸枣仁、山枣仁、樲仁、枣人、生枣仁、炒枣仁、焦枣仁 |
砂仁 | 砂仁、缩砂、缩砂仁、缩砂蜜、阳春砂、阳春砂仁、绿壳砂、海南砂、砂王、砂头、砂米、砂壳、土蜜砂、赛桂香 |
杏仁 | 杏仁、杏子、得儿、苦杏仁、杏核仁、北杏仁、光杏仁、炒杏仁、燀杏仁、甜杏仁、南杏仁、八担杏、叭哒杏仁、巴旦杏仁 |
蕤仁 | 蕤仁、芮仁、遂仁、蕤核、蕤子、白桵仁 |
郁李仁 | 李仁、郁李仁、李仁肉、郁子、奥李、郁李、爵李、郁里仁 |
桃仁 | 桃仁、桃实、桃核仁、川桃仁、大桃仁、生桃仁、炒桃仁、木兆胡桃仁 |
益智仁 | 益智、智仁、益智仁、益智子、益志子、尿珠子、盐益智、摘艼子 |
柏子仁 | 柏子、柏仁、柏实、柏树子、侧柏子、侧柏仁、柏子仁、柏子仁霜 |
火麻仁 | 麻仁、 *** 、火麻仁、 *** 子、 *** 仁、火麻子 |
黑丑 | 二丑、黑丑、白丑、黑白丑、牵牛、丑牛、丑牛子、牵牛子、炒白丑、炒黑丑、喇叭花子 |
莲心 | 莲心、莲芯、莲子心、莲子芯、莲薏 |
佛手 | 佛手、佛手柑、佛手片、五指柑、手柑、福寿柑、蜜桶柑、蜜罗柑 |
山楂 | 山楂、楂肉、山查、红果、山里红、山里果、羊球、棠球子、糖球子、酸楂、炒楂、焦楂 |
木瓜 | 楙、木瓜、木梨、木桃、宣木瓜、皱皮木瓜、光皮木瓜、铁脚梨、炒木瓜 |
白豆蔻 | 白蔻、白叩、白扣仁、紫蔻、波扣、叩仁、蔻仁、白豆蔻、白豆叩、白豆扣、圆豆蔻、白蔻仁、原豆蔻、十开蔻、东波蔻、多骨、印尼白蔻、紫油蔻 |
红豆蔻 | 红蔻、红叩、红扣、红豆蔻、红豆叩 |
草豆蔻 | 草蔻、草叩、草豆蔻、草豆叩、草叩仁、草蔻仁、大草蔻、偶子、飞雷子 |
木馒头 | 木莲、木铎、木馒头、薜荔果、凉粉子、凉粉果、鬼馒头 |
薏苡仁 | 薏米、苡米、薏仁、薏苡仁、感米、苡米仁、生苡仁、米仁、益米、薏米仁、薏仁米、天谷、芑实、起目、起实、玉秣、玉珠、贛米、珠子米、药玉米、催生子、薏珠子、<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米、六谷米、必提珠、炒苡仁 |
芡实 | 芡实、苏芡实、鸡头米、卯蔆、卯菱、蒍子、鸡头、鸡头实、鸡头果、雁喙、鸿头、鸡雍、刀芡实、炒芡实 |
山萸肉 | 萸肉、芋肉、山萸肉、山芋肉、山茱萸、肉枣、药枣、实枣儿、枣皮、蜀酸枣、鬾实、炒枣皮、酒萸肉 |
桂圆肉 | 元肉、桂圆、桂圆肉、龙眼、三无、三全、龙眼肉、魁圆、龙目、圆眼、川弹子、木弹、鲛泪、驪珠、蜜脾、亚荔枝、荔枝奴 |
王不留行 | 王不留、不留行、留行子、王不留行、奶米、麦兰子、禁宫花、金盏银胎、炒王不留 |
枸杞子 | 杞子、枸杞、枸杞子、甘枸杞、西枸杞、中宁枸杞、枣王、枣枸、杞忌、杞果、贡果、甘杞子、地谷子、苟起子、狗 *** 、枸杞豆、枸杞果、枸茄茄 |
刀豆 | 刀豆、刀豆子、关刀豆、马刀豆、大刀豆、大戈豆、挟剑豆 |
赤小豆 | 小豆、赤豆、赤小豆、红豆、红小豆、红饭豆 |
白扁豆 | 扁豆、南豆、白扁豆、生扁豆、沿篱豆、凉衍豆、鹊豆、眉豆、蛾眉豆、膨皮豆、炒扁豆 |
黑豆 | 黑豆、乌豆、料豆、黑大豆 |
皂角 | 皂角、皂荚、皂荚子、皂吉、大皂荚、小皂荚、长皂荚、牙皂、猪牙皂、小皂角、大皂角、悬刀、天丁、角针实、乌犀 |
槐角 | 槐角、槐实、槐子、天豆、槐豆、槐连豆 |
浮小麦 | 浮麦、浮小麦、淮小麦、浮水麦 |
木蝴蝶 | 木蝴蝶、玉蝴蝶、云故子、云故纸、洋故纸、千层纸、千张纸、白玉纸、白故纸、破布子、千层故纸 |
枳壳 | 只壳、枳壳、江枳壳、商壳、炒枳壳 |
枳实 | 只实、枳实、洞庭、破胸槌、炒枳实 |
肉豆蔻 | 肉蔻、肉叩、肉豆蔻、肉豆叩、肉果、玉果、迦枸勒、煨肉蔻、顶头肉、煨玉果 |
草果 | 草果、草果仁、草果子、漏叩、煨草果 |
青果 | 青果、忠果、諫果、青橄榄 |
混淆品 | 西果、西青果、藏青果、嫩诃子、<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青果 |
罗汉果 | 罗汉果、拉汗果、甜蜜果 |
白果 | 白果、银杏、白果仁、白果肉、公孙果、灵眼、炒白果 |
鹤虱 | 鹄虱、鬼虱、北鹤虱、鹤虱、活虱、火虱、天明精实、野胡萝卜子 |
荜茇 | 荜茇、荜拨、必卜、荜勃、荜拨梨、毕拨、逼拨 |
麦芽 | 麦芽、大麦芽、生麦芽、大麦蘖、麦蘖、炒麦芽、焦麦芽 |
谷芽 | 谷芽、稻芽、稻蘖、生谷芽、炒谷芽、焦谷芽 |
陈仓米 | 陈仓米、陈廪米、陈米、火米、老米、老陈米、红粟 |
大枣 | 枣、大枣、红枣、干枣、良枣、丹枣、美枣、大红枣 |
草决明 | 决明子、草决明、土咖啡、江南豆、还瞳子、马蹄决明子、炒决明 |
莲房 | 莲房、莲壳、莲蓬壳、莲房炭 |
马兜铃 | 刁铃、马兜零、马兜铃、马斗铃、银药、三百两、臭铃铛、蛇参果、炙斗铃 |
橘络 | 橘筋、桔络、橘络、橘丝 |
丝瓜络 | 丝瓜、丝瓜络、丝瓜壳、丝瓜网、丝瓜筋、天丝瓜、蛮瓜、天罗筋、天罗线、炒丝瓜络、丝瓜络炭 |
望江南 | 山咖啡、大夜明、羊角豆、望江南、假决明 |
大茴香 | 大茴、八角、大料、广大料、大茴香、舶茴、舶来香、八角香、八角珠、大八角、五香八角、八角大茴、八角茴香、 |
小茴香 | 小茴、小香、小茴香、茴香、怀香、蘹香、茴香子、盐茴、谷香、谷茴香、 |
大豆卷 | 大豆卷、大豆糵、黄卷、大豆黄卷、豆糵、豆黄卷、黄卷皮 |
山楂核 | 楂核、山楂核、山查核、炒楂核 |
橘核 | 橘核、桔核、橘米、桔子核、盐桔核、炒桔核 |
荔枝核 | 力核、荔仁、荔核、荔枝核、丹芝核、丹荔核、大荔、火芝、丹芝、丹荔、火实、炒力核 |
路路通 | 六通、陆通、枫果、枫实、枫香果、枫球子、枫树球、路路通、陆陆通、六六通、九孔子、欇子、狼目、九空子 |
胖大海 | 大海、大发、大洞果、胖大海、胡大海、海南子、蓬大海、安南子、通大海、大海子 |
连翘 | 连翘、连召、青翘、老翘、異翘、连翘壳、三廉、异翘、连壳、连乔、连翘心、大翘子 |
乌梅 | 乌梅、白梅、乌梅肉、盐梅、桔梅肉、梅实、熏梅、乌梅炭、酸梅 |
锦灯笼 | 酸浆实、金灯笼、锦灯笼、红姑娘、天灯笼 |
小胡麻 | 小胡麻、茺蔚子、茺玉子、坤草子、三角子、冲玉子、益母子、三角胡麻、益母草子 |
大胡麻 | 亚麻、亚麻子、胡麻、胡麻子、大胡麻、亚麻仁、胡麻仁、瘪虱胡麻、壁虱亚麻 |
黑芝麻 | 芝麻、黑芝麻、脂麻、黑脂麻油麻、油麻仁、巨胜、巨胜子、黑巨胜、乌麻、乌麻子、香油麻 |
淡豆豉 | 豉、豆豉、豆士、香豉、淡豉、淡豆豉、 |
吴茱萸 | 吴萸、吴芋、吴椒、吴茱萸、淡茱萸、淡吴芋、搜筵、越椒、吴于、食茱萸、开口茱萸、吴椒、米辣子、茶辣、吴芋子 |
胡椒 | 古月、黑古月、白古月、黑胡椒、白胡椒 |
花椒 | 青椒、花椒、川椒、椒红、秦椒、巴椒、蜀椒、汉椒、汗椒、红椒、南椒、点椒 |
椒目 | 椒目、川椒目、花椒目、蜀椒目、青椒目、秦椒目 |
瓜蒌 | 瓜蒌、栝楼、天瓜、全瓜蒌、银瓜蒌、糖瓜蒌;蒌皮、炙蒌皮、栝楼皮、栝楼壳;蒌仁、蒌子、瓜蒌子、栝楼子、栝楼仁、炒蒌仁; |
甜瓜蒂 | 甜瓜蒂、瓜蒂、瓜丁、苦丁香、香瓜蒂、甜瓜把 |
柿蒂 | 柿丁、柿蒂、柿钱、柿萼、柿子把 |
香橼 | 香圆、香元、香橼、香元皮、香橼皮、枸橼、香橼片 |
槟榔 | 大白、大腹子、槟榔、榔片、大白槟、槟玉、宾门、仁频、仁榔、榔玉、尖槟、纳子、青仔、国马、槟楠、槟榔子、槟榔玉、槟榔尖、槟榔钱、花片、花大白、花槟榔、枣槟榔、海南槟、马金南、吕宋槟、洗瘴丹、鸡心槟榔、大腹槟榔 |
蒺藜 | 七力、蒺藜、硬七力、七厘、硬蒺藜、刺蒺藜、白七力、蒺藜子、八角刺、茨、旁通、旁道、秦尖、三角蒺藜、八角刺、屈人、止行、即藜、白蒺藜、杜蒺藜、怀蒺藜、休羽、休羽茨、即梨、蒺骨子、蒺藜蓇葖、炒蒺藜、串蒺藜 |
喜树 | 喜树、喜树子、旱莲子、南京梧桐 |
罂粟壳 | 米壳、粟壳、莺粟、御米、象壳、御米壳、罂粟壳、罂子粟、米囊子、象壳、大烟葫芦 |
千金子 | 续随子、千金子、千两金、白随子、拒冬、菩萨豆 |
天仙子 | 莨菪子、莨蓎子、山烟子、山菸子、牙痛子、狼唐、天仙子 |
巴豆 | 日刚子、巴仁、巴米、巴果、巴菽、江子、刚子、川江子、巴豆、老阳子、双眼龙、毒鱼子、猛子仁、草兵、巴豆霜 |
药名相似中药甄别诀
胡军
药名相似易混淆,
此诀牢记莫忘掉。
独活羌活名相似,
二者皆可祛风湿,
止痛还可以解表,
风寒湿痹表证疗。
羌活药性较为烈,
发散力强性上窜,
风寒湿痹在上身,
羌活要比独活好。
独活药性较缓和,
发散力弱下行脚,
风寒湿痹在下身,
独活效比羌活高。
竹叶淡竹叶比较,
清热生津热烦消,
二者功效极相似,
相比功效异如渺,
竹叶清心泻火强,
淡竹叶清热利尿。
赤芍相比于白芍,
痛证止痛少不了,
活血止痛用赤芍,
柔肝止痛取白芍,
临床运用要灵巧,
白补赤散得记好。
火麻仁与郁李仁,
排便滑肠能润燥,
前者滋补宜于老,
后者利气润肠燥。
柴胡银柴胡相较,
热证退热用必要,
柴胡退热而解表,
疏散少阳半里表;
银柴胡清虚热好,
阴虚疳积而发烧。
黄连胡黄连必晓,
二者清湿热同效,
黄连泻火解毒强,
胡连虚热疳热好。
茯苓比较土茯苓,
二者除湿属同道,
茯苓利水渗湿饮,
土苓解毒除湿灵。
蕲蛇乌梢蛇效近,
疏风通络止痒痉。
同是祛风之要药,
性善走窜内外通,
脏腑肌表无不经,
蕲蛇有毒功力强,
乌蛇无毒力缓轻。
骨碎补与补骨脂,
均能补肾而壮阳,
前偏补肾与强骨,
活血化瘀善疗伤;
后偏温补脾与肾,
固精缩尿选之当。
白朮苍术做比较,
燥湿健脾运中焦,
白朮健脾益气好,
补气健脾之一药;
苍术相比偏燥湿,
用作湿邪阻中焦。
木通通草相比较,
利尿通淋热涩消,
产后乳汁不得下,
通乳用之功亦好。
二者功效区别渺,
木通力强通草小。
吴茱萸与山茱萸,
来源功效均皆异。
前者善散肝经寒,
下绕阴器上顶巅,
厥阴头痛寒疝痛,
降逆止吐泻五更;
后者温补不燥峻,
益精助阳平补功,
肝肾亏虚腰膝痛,
阳痿耳鸣头昏晕,
遗精滑精肝肾损,
冲任不调崩漏症,
月经过多大汗出,
体虚欲脱皆可用。
木香相比青木香,
行气止痛功相仿。
肠胃气滞用木香,
泻痢后重最适宜;
青木香行肝胃气,
脘腹疼痛兼热宜,
解毒消肿丁疮起,
皮肤湿疮蛇伤愈。
麦芽稻芽与谷芽,
健胃除滞助消化。
麦芽回乳能消胀,
疏肝解郁可用它;
稻芽谷芽力较缓,
不伤胃气助消化。
姜黄比较片姜黄,
活血通络行气像,
姜黄活血行气强,
片姜通络止痛上。
白前前胡怎么详?
降气化痰止咳像,
素称二前是何讲?
寒热外感与内伤,
新旧咳嗽相须常。
白前性温祛痰强,
寒痰咳嗽用之良;
前胡性凉疏风热,
痰热风热咳嗽降。
白前专长于降气;
前胡又升又能降。
石决明与决明子,
清肝明目眼病除。
前者平肝而潜阳,
肝阳上亢头目晃;
后者润便能通肠,
肠燥便秘用莫妨。
磁石比较代赭石,
平肝潜阳各有长。
磁石镇惊能安神,
心虚阳亢烦躁狂,
心悸失眠耳聋响,
肾虚气喘用为上;
赭石重镇气逆降,
凉血止血噫气方。
人参党参怎么分?
补气生津功效同。
人参最能补元气,
复脉固脱救危亡;
党参补气功较弱,
但是补气养血强。
西洋参与太子参,
气阴两补功相同。
洋参力强寒清热,
气阴两虚火盛长;
太子参平力较薄,
火不盛者使用多。
沙蒺藜与白蒺藜,
均能明目疗目疾。
前者养肝兼补肾,
后者祛风肝郁通。
麦冬天冬相比较,
养阴清热润肺阴。
麦冬养胃能生津,
天冬滋肾润燥行。
五味子与五倍子,
均为收敛固涩药。
前者益气能生津,
滋肾宁心安神灵;
后者敛疮而收湿,
溃疡不敛外用明。
肉豆白豆草豆蔻,
温中行气功相投。
肉豆涩肠止泻长;
白豆芳香化湿强;
草豆功与白豆似,
温燥之功较为强。
桑螵蛸与海螵蛸,
固精止遗功一般。
前者补肾又助阳,
缩尿治遗当要选;
后者固涩力较强,
止带止血敛疮疡。
硫磺牛黄两相比,
只是名称略相近。
硫磺外用最为常,
解毒杀虫疗疔疮;
牛黄清热解毒良,
开窍息风功最上。
南沙参与北沙参,
养阴清肺有同功。
前者还能兼祛痰;
后者养阴功效偏。
川牛膝与怀牛膝,
活血通络瘀证全。
前者活血利通经;
后者补肝肾壮髓。
汉防己与木防己,
风湿痹症都可取。
前者走下利水肿;
后者上行祛风痛。
五加皮有南北分,
祛风除湿补肝肾。
南补肝肾强筋骨;
北利水肿而有毒。
春天到了,养生也要顺应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然而春雨绵绵,环境湿润,湿困脾胃,特别容易让人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如何调理呢?
中医建议在这个时节多吃些春芽菜,可有健脾化湿,从而生发阳气的效果,特别是豆芽一类。
那么,面对市场上的黄豆芽、绿豆芽、黑豆芽众多豆芽,我们应该怎么选?
芽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种芽菜,一种是体芽菜。
种芽菜是种子发出的芽,如豆芽、麦芽;体芽菜是植株上发出来的,如香椿、柳树。
一般来说,种子芽比种子的营养价值更高。
黑豆,在东汉时期就有记载,它滋阴补肾,健脾利水,疏风解毒,清热利湿,侧重于补肾。
而黑豆芽,解表祛暑,清热利湿,侧重于补脾。
两者都有健脾补肾,清热利湿的功效。有肾虚表现的患者可以多吃黑豆,有脾虚表现的患者可以多吃黑豆芽。
肾虚的症状表现
头晕目眩,腰酸乏力,失眠,心悸,耳鸣,牙齿松动,腰膝酸软等。
湿瘟初起,湿热中阻(脾虚)的表现
身热不阳,头身困重,胸脘痞闷,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口黏,大便黏滞不爽。
【注意】黑豆芽偏凉,脾虚伴有泄泻的人不宜吃。
黄豆,可清热、健脾、解毒,北宋时就提出了用黄豆可以解菌毒的说法(菌指的是蘑菇一类);
黄豆芽味甘、性凉,其健脾利湿,清热解毒等效果强于黄豆,且不会像黄豆那样引起肠胃胀气不适反应。
【建议】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人,可以食用黄豆芽替代黄豆。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气短乏力、食少纳呆、腹胀不适、大便溏稀等。
巧用芽菜调理糖尿病
? 特别是对于偏胖的糖友,在患病初期,多为脾虚痰湿重,胰岛素抵抗过多,胰岛功能逐渐衰退,中医上属于脾虚痰湿重;
此阶段重在“健脾益气,化痰祛湿”。可以采用煮黄豆芽,或400克黄豆芽少油炒,减少主食的食疗 *** ,来配合药物进行调理。
? 发展到一定阶段,痰湿化热伤阴,为阴虚燥热证兼有痰浊闭阻;
? 再进一步发展,形成阴阳两虚,痰瘀阻络,容易脾虚及肾,脾肾两虚。
以上两个阶段重在“健脾补肾,养阴清热”。可以用黑豆芽300~400克,凉拌,或少油炒,主食减量的 *** 来配合调理。
绿豆,清热解毒,可祛暑热。且绿豆全身皆可入药,绿豆衣和绿豆叶长于解酒毒。
绿豆芽,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它的清热效果比绿豆更强。
三芽醒脾饮
【食材】
黑豆芽100克:补肾
黄豆芽100克:健脾
绿豆芽100克:清热解毒
姜丝10~30克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可去除芽菜的寒性
【做法】
三种豆芽先焯水,然后等比例放入榨汁机中,加入适量姜丝、水,并榨汁。
【功效】健脾补肾,清热利湿
【用量】一天喝2~3次,每次200毫升
【提示】脾胃过于寒凉的人,可以多加一点生姜或红糖,如果要加强凉性,可以放点冰糖。但不建议高血糖的朋友加糖。
三芽健胃消食饮
【食材】
炒麦芽10克:甘平,归脾胃肝经,可以消食导滞,健胃,回乳消胀,能治疗米面薯蓣积滞;可以疏肝解郁,治疗肝气郁滞的胁痛或胃脘疼痛
炒谷芽10克:甘温,归脾胃经,健脾温中止泻,补益气血,可以治疗米面薯蓣食滞和脾虚食少,还能治疗消渴
炒稻芽10克: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炒山楂10克:消肉积
炒神曲10克: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用法】煮水代茶饮
【功效】健脾,消食导滞,和胃消积
【适用症状】消化不良,出现胃胀、胃痛、嗳气、早饱、恶心、食欲差、腹胀纳差、大便溏稀
【建议】出现上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反复发作半年以上,但检查胃镜、上消化道造影、B超、生化等等均未见异常,无器质性疾病且反复发作,疗效不佳的人群,可用三芽健胃消食饮调理。
另外,我们在春季食用黄豆芽,还可以搭配炒麦芽、炒谷芽、炒稻芽等芽菜,一同调理,健脾补气,消食开胃。
健康说
最后还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挑豆芽的小窍门:
据考证,无论粗细,长度3~5厘米的豆芽,相对来说营养更佳。此阶段的豆芽,既有种子的营养,也有自身的营养。一般来说超过5厘米,营养价值就逐渐下降了。下次挑豆芽时别忘了这招噢~
#春耕进行时#丙草胺及其与苄嘧磺隆的复配制剂是水稻水直播常用的封闭药剂,从一封(播后苗前封闭)到二封杀(苗期封杀)都少不了它们,移栽田、抛秧田、机插田也可选用该药进行封闭除草。丙草胺在水直播田使用需含有安全剂(解草啶),一般含量为30%丙草胺或者300克/升丙草胺。50%丙草胺一般是不加安全剂的,含量高要把足量的安全剂添加进去难度大,也有带安全剂的(工艺改进),要注意看清楚或者问清楚,不带安全剂的用在水直播田里有积水容易伤稻芽。
1、为什么便宜的丙草胺容易伤稻芽?
关键在于丙草胺是否加了足量的安全剂(解草啶),加安全剂的丙草胺加工成本高,使用过程中安全性高,而不加安全剂的丙草胺比较便宜,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差。
解草啶是一种嘧啶类的除草剂安全剂,与丙草胺同时使用,可以降低丙草胺药害、消除丙草胺在土壤中残留毒性,保护作物和环境的安全。丙草胺是通过芽鞘被吸收的,解草啶是被根系吸收的,水稻种子催芽生根则可以通过根系吸收解草啶从而正常生长,杂草还刚发芽但无根,吸收丙草胺后逐渐死亡。
通过大量试验证明丙草胺与安全剂(解草啶)的科学配比为3:1,但不同厂家的丙草胺其添加安全剂的含量有差异,添加安全剂的含量少,药害风险就会随之提高,但添加过量也没必要,成本增加还可能影响对杂草的防效。水直播田选择丙草胺、苄嘧·丙草胺要注意选择科学配比安全剂的,不可图便宜,越便宜其安全剂越少。
2、甩施型30%丙草胺安全性好
同样是甩施丙草胺,华农生物的甩施型30%丙草胺是按照科学配比3:1(30%丙草胺+10%解草啶)加工的,适用于水直播田在播种前、耙田整平后趁浑水甩施封闭,也可在移栽田、抛秧田、机插田栽插前、耙田整平后趁浑水甩施封闭,甩施后过2-3天等水层中的水自然落干或者排干便可以播种催芽具根的稻谷或者栽插。
甩施丙草胺
常见的甩施型50%丙草胺基本是不加安全剂的,只能在移栽田、抛秧田、机插田栽插前、耙田整平后趁浑水甩施封闭,而不能用在水直播田,不然很容易出现伤稻芽的现象。购置甩施型丙草胺时一定要看清楚,并问清楚使用 *** ,避免药害产生。
3、科学使用丙草胺
抗性杂草增多,茎叶除草成本高,解决杂草抗性问题关键在于合理使用封闭性除草剂。杂草种子刚刚萌发时是杂草最脆弱的时候,在这个时期用丙草胺及其与苄嘧磺隆的复配制剂可以高效防除杂草,防治成本是更低的。
甩施型丙草胺快速扩散
水直播田:在播种后1-3天内选用含安全剂的30%丙草胺乳油80-100毫升/亩或者35%苄嘧·丙草胺乳油80-100毫升/亩喷施,或者在播种前、耙田整平后用含安全剂的甩施型30%丙草胺(添加扩散剂)120毫升/亩甩施。在苗期(立针后至3叶1心前)既可以选择含安全剂的丙草胺也可选择不含安全剂的丙草胺加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进行二封杀处理。
移栽田、抛秧田、机插田:在栽插前、耙田整平后趁浑水使用含安全剂的甩施型30%丙草胺120毫升/亩,也可选用不加安全剂的甩施型50%丙草胺。在江苏、安徽等地机插秧在栽后1-4天会使用丙草胺无人机飞防,喷施不含安全剂的丙草胺不当可能会出现的蹲苗现象,而加安全剂的丙草胺安全性相对更好。相比插秧后及早使用丙草胺无人机飞防,丙草胺采用栽前浑水甩施处理安全性很高,栽后缓苗更快。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谷芽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成熟颖果,经发芽后,低温干燥而得。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临床应用】用于消化不良、脘闷腹胀及脾胃虚弱、食欲减退 等症
谷芽具消食和胃之功,其作用较麦芽、山楂、六曲等较为缓和,故能促进消化而不伤胃气。在脾胃虚弱、纳谷不香的情况下,每与补气健脾之品如党参、白朮、山药 等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生谷芽(晒干用)、炒谷芽(炒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大剂可用一两至三两,煎服。
谷雨将至百谷生,又快到育中稻秧的季节了,近10几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多都是旱地育秧。旱地育秧的好处人人皆知,下谷种时不用在泥水里跋涉,秧苗不沾土容易拔,搬运轻便,秧苗根须浅好插秧。而且因为温度适宜,谷种催芽又简便又省心,催芽时先把谷种装在一个能透水的袋子里,晚上把谷种袋泡在放了消毒杀菌剂的水里。
早上把谷种从水里提出来清洗一下,晴天就放在外面,雨天就放在室内,到了晚上再把谷种泡在清水里(不用再放杀菌剂)。如此反复3浸3沥后就可以了,约半天左右谷种就会破胸吐芽。而且出苗后也很好管理,偶尔喷点水,病虫害也很轻微,施一遍药就能治好。中秧育苗的关键点,就在于谷芽播种后,到出苗前的这段时间,在这3-4天中,只要管理稍微疏忽,苗秧就会生得稀疏,形如癞子头。
中秧播种期间的气候特点
中稻秧的播种日期,一般在4月20日左右,正是谷雨节气前后。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平均气温为15℃-18℃,并且雨水也有所增多,这种温暖湿润的气候,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非常有利。可是这段时间的气候还不太稳定,暴冷暴热暴风的极端天气时有发生。5级以上的北风转眼就呼啸而至,风声在半空中凄厉的拉着长音呜咽,满耳都是“哐当”的声音。大风更具破坏性,前几天邻居家屋顶上的太阳能,都被大风吹滚下来了。
大风过境,温度从25℃以上陡降到10℃以下,害得人们纷纷穿上己经束之高阁的羽绒服。荆楚地区有句挺有意思的老俗话:“三月二十三,冻死单身汉,四月二十五,冻死抱鸡母。”最让人不适应的是气温直线上升,一夜之间从10℃以下,直接飙升到25℃以上,太阳耀眼得人都不敢出门。前几天的倒春寒,将菜园里刚移栽的菜苗冻死了许多,这几天补栽又遇到了高温天气,每天都要淋水遮盖。特别是中午时,覆盖塑料膜的小拱棚内,温度会达到40℃左右,可以把里面的种子烤熟。
旱地育秧出苗前后的管理
农人常自嘲:“我们是靠天老爷赏饭吃!”育秧的成败与否,确实与天气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组就有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天气反常气温多变,育秧出问题的就不是几户,插秧的时候有许多人家都差秧,有时还不得不去外村讨秧。气温平稳正常,各家都多许多秧,有时就算你不育秧,光凭捡别人剩下的秧都能插几亩田。虽说苗秧育的好和坏与天气脱不了干系,但也与我们的护理不当有关,败局并非无可避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比如:①高温时降温,②低温时保暖,③大风时加固拱棚。
①高温时降温:旱地育秧时,在还没有出苗前,是不建议揭膜的。因为膜打开后,风和太阳会把苗床里的水分蒸发掉,这时如果喷水,会使盖土板结,影响谷芽顶土。这时更好的降温 *** ,就是加盖遮阳网,特别是在中午温度更高时要察看,以防遮阳网被风吹开。在谷种才露出芽尖的时候,若拱棚内的温度超过40℃,要不了30分钟,芽尖就会被烫坏。我有时在拱棚上盖一层湿漉漉的旧床单,或者湿稻草,效果还不错。
②低温时保暖:每年播种中秧的日期,一般都在农历3月间,虽然会遭遇强降温天气,但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地温,加上覆盖塑料膜,还是能保证谷种发育出苗时所需的温度。低温时要保持好塑料膜,膜更好每年换新的,新的膜牢固无破损,保温效果要比旧膜强,它还能产生汽水滋润盖土(旧膜没有汽水)。
③大风加固拱棚:大风和降温就象一对孪生姐妹,总是结伴而来,大风比纯粹的低温更具危害性。特别是刚播种后不久就先起风后下雨,那种破坏简直就是毁灭性的。记得有年半夜时起大风,我被门窗的磕碰声惊醒,我一听只有风没有雨,起床就往责任田里跑,路上还遇见几个打着手电简去护膜的。那晚幸亏去察看,因压膜的土还是疏松的,经不往大风反复的摇曳。如果是先下雨,压膜的土被雨淋湿后会板结,再起风反而会安全些。刚把四周的膜重新压好,大雨就如期而至,那晚我的苗床安然无恙。可许多人苗床里的膜却不翼而飞,有的甚至还飞到了附近的树上挂着,苗床上也被雨水冲刷得大坑连小坑,谷芽被冲得到处都是。所以在盖膜压土的时候,要多压一些土,更好用脚踩结实。
旱地育秧的4条注意事项
①苗床要两边高中间低:秧叫做水秧,稻叫做水稻,它们本是水中之物,现在被我们强行种在旱地,还是要尽可能的给他们多补充一些水分。整理苗床时,将垄面整成两边高中间低,这样垄上才蓄得住水,天旱喷水时,垄上的水只会下渗,但不会往沟里流。
②先喷水再掩土:在播谷种时,要先把苗床喷湿,再播种然后掩土,这个顺序千万别颠倒。去年我老公育秧时,就犯了这种低级错误,他是撒籽掩土再喷水。结果因为雾滴太粗,把垄面冲得坑坑洼洼不说,水下渗后,盖土整块板结了,造成谷芽顶土困难。下面是我去年拍的照片,典型的地中海发型。
③盖土厚薄适中:育秧时盖土要厚薄适中,以垄上完全看不见谷种为宜。盖土太厚,谷芽顶土时会消耗大量原气,使秧苗瘦弱纤细,盖土太薄,又易造成翻根,头下脚上根扎不到土,只得再加盖土压,很麻烦,不如一步到位。
④高温时不要拍膜:拱棚盖膜后,膜上会密密麻麻布满汽水,有时为了看清楚里面的生长情况,会用手拍掉膜上的汽水。可是在中午太阳正烈的时候,你不要拍膜,因为膜上的汽水温度很高,落下来会烫伤下面的幼苗。
离谷雨节气已经不到10天了,最近的天气也很不正常,时冷时热老是反复。昨天都还是26℃,今天就下降到了13℃,昨天艳阳高照,今天中雨哗啦。但据15天的趋势预报,谷雨前后的天气还可以,虽是阴天或小雨,但温度还在20℃以上。这算较好的播种条件了,但愿我们都避开那些坑,能顺利的播种正常的出苗。
谷芽含味甘性温,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开胃的功效谷芽为禾本科植物稻的颖果经发芽而成,谷芽又称为炒谷芽、蘖米、谷蘖、稻蘖、稻芽,谷芽是一种药材,有着一定的药用价值,对人体健康有着很大的好处,谷芽味甘性温,具有消食化积,健脾开胃的功效,可用于食积不化等证,具有很好的效果。
谷芽含有大量蛋白质酶、维生素A、B族维生素、淀粉以及蛋白质等多类营养物质,而且谷芽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以及可以消食开胃,促进食欲的作用,除外谷芽还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食积停滞、胀满泄泻、脾虚少食、脚气浮肿等有着一定的疗效,而且谷芽健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本草纲目》,以及谷芽可以配搭砂仁、白术、炙甘草等同用,具有健脾醒胃、增进食欲,除外还可以和山楂、陈皮配搭使用,可以治饮食停滞、胸闷胀痛。
谷芽不仅可以健脾开胃的作用,也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可生津除烦、健脾调中、行气而除热,是很合适大病、久病之后的,以及阴虚火旺,虚火煎灼、脾虚导致的津少而口渴日中干燥等,谷芽味甘性温,可以温煦脾阳,调理中气,以及可用于脾胃虚寒所致各种症状,谷芽需要注意的有胃下垂者忌用以及无积滞者的忌用。
谷芽的食用 *** 有谷芽茯苓茶、谷芽麦芽山楂瘦肉汤以及金橘谷芽茶,而且做金橘谷芽茶只需要炒谷芽15克、金橘2--3枚(或者橘饼),然后将金橘洗净压扁,炒谷芽放砂锅里,加冷水200毫升浸泡片刻,煎煮10分钟左右就放金橘煮5分钟,然后取药汁滗出加水煎1次,将两次药汁合并加一些糖,就可以饮用了,可用于胃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五谷不收也无患,只要二亩山药蛋。”正如上方谚语所说,山药是老百姓不可缺少的一种食物。
《神农本草经》谓之“主健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
现代医学也认证山药多糖具有 *** 和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而且对多种癌细胞有明显的抑 *** 用。
冬日,当有山药
清代医学家张锡纯认为山药“在滋补药中诚为无上之品”、“宜多服常服耳”。
山药可以健脾胃,脾胃的调养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有,秋冬进补时节,自然更需要健运的脾胃来吸收,山药就能担此重任。
1
脾胃虚弱的人
山药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因此,食少体倦、有腹泻等病症的脾胃虚弱者可多食山药。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分析,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能促进消化、改善胃肠功能。
2
感冒咳嗽的人
据野史记载,曹操的儿子曹冲感染风寒,肺虚久咳,久治无果,曹操大怒。
此时司马懿暗地命人寻访家乡之怀铁棍山药,配合红枣、甘蔗、粳米等食物,熬粥献药。
数日后,曹冲之病竟完全消除,并爱上了这治病的“药粥”。
曹操大喜,大赞怀山药为“药中之王”!
脾胃属土,肺属金,土生金,也就是,脾胃强壮了,肺金才能强壮,而脾胃一弱,则肺气必定衰弱。
所以我们常遇到的身体比较弱的小朋友,一遇到风吹草动,就会感冒,就是因为他的脾胃比较弱。
山药含有的皂甙和黏液质等活性物质,既滋阴又利湿,能滑润又收涩。而且,山药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且含蛋白质最多。
因此,如果孩子经常感冒就不妨用山药给他调理一下。
对于五岁以上的孩子,调理 *** 是:把山药带皮切片,晒干风干备用,在孩子感冒后,每次用三十克,配合鸡内金六克,熬水服用即可。
若孩子大便不成形,可以吃山药肉,否则不必吃肉。
对于五岁以下、三岁以上的孩子,分量减半即可,三岁以下的孩子,用量在三分之一。服用三天即可,不必多用。
3
糖尿病患者
山药中的甘露聚糖有调节糖代谢、减缓血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山药是糖尿病病人的食疗佳品。
值得注意的是,山药的淀粉含量比一般蔬菜高,吃完后应适当少吃主食,以控制血糖平稳。
4
心脑血管病患者
山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心脑健康,新鲜块茎中含有的糖蛋白和甘露聚糖等活性成分,还能有效防止血脂在血管壁沉淀,从而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功效。
5
想要减肥的人
山药的脂肪含量很低,同时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吸水后体积膨胀,容易增加人的饱腹感,对于控制食欲、瘦身减肥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山药怎么吃
山药做法上的提醒:
1.如果要用山药来炒菜,可以先把山药放在沸水中焯一下,立刻捞出,这样能保持脆爽的口感。
2.如果蒸着吃,可把山药先蒸熟再去皮,这样不仅省事,而且带皮蒸可以更好地保护山药中的蛋白质、淀粉酶等多种营养物质。
3.如果要用山药炖菜,更好在汤汁沸腾后再加入,并用大火快速煮开,因为山药含有多酚氧化酶,烹调中可能发生褐变,长时间煮沸会破坏此酶活性。
4.山药切碎后食用,营养更容易吸收。
最后需要提醒是,山药含淀粉较多,吃后要适当减少主食量,以保证热量平衡。
山药防病食谱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有从事肿瘤疾病的临床治疗工作多年,他十分推崇秋冬季节食用山药。
为此,他特意为大家推荐了几个山药抗癌食谱,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健体强身,大家千万别错过。
1
山药健脾饭
配料:山药、白扁豆各250克,谷芽、麦芽各50克,粳米500克
做法:山药洗净切片,白扁豆洗净后在水中浸泡一夜。谷芽和麦芽洗净煎成浓汁。
粳米洗净后放入锅内,加入山药片和白扁豆,倒入谷芽和麦芽的煎汁,再加入适量水,煮成饭即可。
功效:山药、白扁豆均具有健脾和胃作用;谷芽和麦芽可健脾开胃和中,用于食积停滞、胀满泄泻、脾虚少食等症。
合而用之,本品具有健脾和胃消食的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后腹胀等症,对于因消化功能本弱,而过食肥甘致胃肠胀满者亦有辅助治疗作用。
2
山药芡实粥
配料:山药、芡实、粳米各50克,香油、精盐各适量。
做法:山药去皮切成块,芡实打碎,两者同粳米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粥,待粥熟后加入香油、精盐调味即成。(本方源自《寿世保元》)
功效:本方可补益脾肾、收涩止泻,可用于癌症患者属脾肾两虚之纳少便溏、形体瘦弱、健忘失眠等症。本品味道甘美,可久服,久服有健脾固肾、收敛固涩之功。
3
山药拌苦瓜
配料:山药20克,苦瓜100克,味精、酱油、葱、姜等调料适量。
做法:山药切成薄片;苦瓜洗净去瓤,切成薄片;生姜切片;葱切成段。
将山药、苦瓜、料酒、葱和姜同放锅内,加水约500毫升,用中火煮熟,捞出苦瓜和山药,挤水分,放入盘中,加入盐、味精、酱油和麻油等调味即可。
功效:本品对于消化道肿瘤见有下痢泄泻,膀胱癌出现尿频尿痛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削山药过敏?4招轻松搞定!
给生山药削皮时,皮肤碰到山药常常会非常痒,甚至出现红肿、刺痛症状。
这在医学上属于接触性皮炎,也有人认为是一种过敏反应。“元凶”就是山药皮中的皂角素,以及黏液里的植物碱。
1
妙招1
削山药时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套个袋子。
2
妙招2
准备一锅开水,把山药洗净后,直接丢入水中烫煮一下,把山药皮中致瘙痒的物质破坏后,再削皮。
3
妙招3
如果皮肤发痒,切莫随手抓痒,否则山药黏液会沾染更多的皮肤,使瘙痒范围扩大。更好先放下山药,用肥皂把手上残留的山药黏液洗净,然后把煤气炉开到最小火,把手放在火上烤一下。切记要反复翻动手掌,不要烧伤皮肤。
4
妙招4
如果家里没有明火,或害怕烧伤,也可把米醋均匀抹在瘙痒的皮肤上(别漏了指甲缝)。不久,瘙痒感就会渐渐消失。
山药千般好,却非人人适宜
山药千般好,但也有禁忌证,并非人人都合适。
山药养阴,能助湿,一些湿盛中满及有积滞者是不宜服用的。比如消化不良、腹胀、嗝气的患者,服用山药后会加重症状。
另外,进食山药后如果自觉不适,也不宜继续服用。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END——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 *** ,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翃笙
⊙运营编号:YNZY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