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寒霜降
满城银杏黄
每到金秋时节
银杏落叶铺就的“黄金大道”
就成为秋景的“更佳代言人”
今天
教育小微带你了解
银杏的“前世今生”
一起来看
秋季最美的植物之一↓↓↓
银杏·知道
银杏的“小名”叫什么?
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因为银杏的种子俗称白果,又名白果树。由于银杏的生长速度缓慢,寿命极长,取“公种而孙得食”之义,又被称为公孙树。
银杏是非常喜欢晒太阳(喜光)的物种,对气候、土壤的要求较低,适应性较宽。银杏的叶子呈扇形,有着长长的叶柄。叶子在一年生的长枝上呈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8叶呈簇生状,秋季落叶前变为黄色。
走过银杏铺就的“黄金大道”时,不要只顾着沉浸在美景中,不妨俯身拾起一片银杏落叶,去观察一下吧~
银杏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
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被誉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现生银杏是古老的银杏家族唯一幸存的成员。今天的银杏,仍然忠实保留着亿万年前祖先的模样——扇形带凹缺的叶片有时深裂为二,在古老的化石里也是如此。
我国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其余均为人工栽培。 目前遍布全球的银杏也几乎均源自以浙江天目山种群为代表的中国东部种群。银杏在物种水平维持了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这意味着银杏在面临环境变异时,有较多的应对方案,具有很强的环境应对能力。
银杏·经典
瑞鹧鸪·双银杏
【宋】李清照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咏情词。词人借银杏被采摘离开树干,喻靖康之乱后金兵南渡,自己与丈夫赵明诚一起离乡背井、避乱南方的颠沛愁怀。采用拟人手法,将双银杏比作玉洁冰清、永葆气节的贤士,比作患难与共、不离不分的恋人,贴切深刻。
浣溪沙·寄严荪友
【清】纳兰性德
藕荡桥边理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
笔床茶灶太从容。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
画眉闲了画芙蓉。
赏析
这首词词人从想象出发,满怀深情地描绘了南归故里的友人严绳孙的生活场景,从藕荡垂钓、五湖泛舟,到执笔挥墨、烹茶品茗,无不彰显着友人的隐逸生活,描绘出友人怡然自得、自在陶然的情态。
梅圣俞寄银杏
【宋】欧阳修
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
问予得之谁,诗老远且贫。
霜野摘林实,京师寄时新。
封包虽甚微,采掇皆躬亲。
物贱以人贵,人贤弃而沦。
开缄重嗟惜,诗以报慇勤。
赏析
北宋初年,有关银杏的记载开始增多。阮阅在其编撰的《诗话总龟》一书中首次记述:“京师旧无鸭脚,驸马都尉李文和自南方来,移植于私第,因而着子,自后稍稍蕃多,不复以南方为贵。”鸭脚是宋代最早对银杏树的别称。欧阳修的诗友梅尧臣曾寄赠“鸭脚百个”给欧阳修,诗人欣然提笔写就《梅圣俞寄银杏》相赠,抒发千里送鹅毛,物轻情意重,君子之交的诚挚情谊。
您记忆中哪里的银杏最美
欢迎留言分享哦
银杏叶落前
为大家
推荐你珍藏的“银杏更佳赏景地”吧~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受访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主任药师、教授 孙载明
本报记者 董长喜
银杏,中国人的长寿树
中国是银杏的故乡,千百年来中国人对银杏树情有独钟。从现存古银杏树的树龄来看,中国商周时期即有银杏栽植的历史;到隋唐时,银杏已经成为重要的绿化树种,多种植在寺庙周围;到了宋代,出现了专门记载银杏栽培技术的文献;到了近代,银杏树更是遍布大江南北。
银杏树是植物中的老寿星,它的生长速度十分缓慢,因而寿命极长。一般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开始结果要二三十年,进入盛果期要四五十年。因此,银杏又名公孙树,意思是“爷爷辈植树、孙子辈吃果”。
银杏的种核俗称白果,营养丰富,品味甘美,药食俱佳,为上等果品。据考证,白果在春秋战国时代即被食用。宋代将其列为皇家贡品,元代盛行将其药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银杏的药用价值记述得更为详尽,“核仁甘、苦、平、涩,无毒,熟食益人。入肺经,益肺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不过,银杏叶制剂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德国率先研制出来的,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银杏树不但生命力顽强,是长寿之象征,而且其叶、果亦有极高的药用、食用价值,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功效,因而成为国人心目中的“福树”和“长寿树”。
全球各国对银杏的研究
由于银杏在传统医药方面的突出表现,科学家们很早就将目光聚焦在它身上。现代研究表明,银杏叶中所含化学成分相当复杂,目前已经发现的有160 多种化合物。早在1929年,日本人首先从银杏叶中分离到一些黄酮类化合物。1967 年,日本人中西香尔教授首先从银杏根皮中分离到银杏内酯,他被誉为发现银杏内酯结构的之一人。中西香尔教授也曾被提名为诺贝尔奖候选人。
银杏叶的现代应用研究与开发始于德国。银杏叶制剂“梯波宁”由德国植物药企业威玛舒培博士药厂于1965年研发出来,这是首次注册的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并于1972年申请了专利,其中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对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压等具有显著的疗效。其生产标准也成为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国际银杏叶产品标准。
1969年11月,北京市科委科研立项,进行舒血宁注射液和舒血宁片研究,最早开启了我国银杏叶现代制剂的研究与开发。中国是全球之一大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国,行业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的50%以上。目前我国在银杏叶创新药物的研发等领域已处于先进地位。
198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教授孙载明开始进行银杏叶提取物的研究工作,开发出了银杏叶口服液制剂。银杏叶提取物中有一种物质叫银杏酸,它具有潜在的致敏性,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腹痛、腹泻、过敏性皮炎以及意识丧失等,还会引起基因突变、神经损伤等,因此各国药典都对银杏酸的含量有严格地限定。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规定,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银杏酸的 *** 应小于5ppm,与现行版的欧美药典标准一致;而孙载明将银杏酸降低到了百万分之一(即银杏酸≤1ppm),其技术指标远远高于欧盟标准(银杏酸≤5ppm),大大提高了银杏叶制品的安全性。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科雷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成就之一就是发现了银杏内酯B的分子结构。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化学科技飞速发展,发现了不少新的银杏叶化合物。GK、GL、GN、GP 和GQ 等银杏内酯,均是中国的科学家近年来发现并命名的。
银杏制剂在飞速发展
银杏叶提取物是以银杏叶为原料,采用适当溶剂提取的有效成分富集的一类产品。据统计,全球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银杏叶制剂。国际市场对银杏浸膏的年需求量为700~1000吨。另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以银杏叶提取物作为原料 *** 的药品和保健品已有几百种之多。我国是银杏资源大国,产量占全球的70%,同时又是全球之一大银杏提取物生产国。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银杏叶的开发利用在国外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我国的银杏制剂市场在1997~2000年曾经快速增长,其中以片剂、注射剂为主导剂型,胶囊、颗粒剂、口服液等也极具潜力。各种剂型的有效成分多是银杏黄酮和萜类内酯,以提取部位或提取物为多,复方较少。银杏叶提取物为多组分物质,各有效成分之间差异较大,药物的吸收呈现多样性。
银杏叶制剂中以片剂最为常见,也包括分散片、崩解片、咀嚼片等,具有质量稳定、计量准确、生产成本低、服用携带方便等优点,但它在体内崩解缓慢,从而相对起效比较缓慢。普通片剂在存储过程中由于容易受潮会产生崩解迟缓或者不崩解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发出了口腔崩解剂型。
银杏制剂中胶囊、颗粒剂也较多,优点在于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携带、储存方便,质量稳定性好,安全性较高。银杏口服液制剂分散度大、服用方便,但包装体积较大,对携带、存储要求高。
银杏的注射液剂型药效迅速,可定向起效,但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目前银杏制剂的不良反应也以注射液为主,常引起头晕、恶心、过敏反应、咳嗽等。
我国是银杏资源大国,且银杏种植历史悠久,但在银杏提取物市场上却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国际竞争力不强。孙载明认为,做好银杏产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国内外市场迫切需要质量标准高、功效确切、安全性高的提取物制剂。“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建立高标准的银杏原料(提取物)生产基地,做到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孙载明说。
银杏制剂在未来
随着制剂新技术与中药现代化的相互渗透,银杏叶制剂已从传统的口服液、颗粒剂,经历了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普通制剂的发展历程。目前已进入了缓控释、靶向制剂的新阶段,银杏叶粉针剂、银杏叶分散片、银杏叶缓释片、银杏叶滴剂等新剂型不断涌现。
微囊剂型。微囊是一种将囊芯包裹于可形成胶囊壁的物质内,具有半透性或密封囊膜的微型胶囊,可以保护囊芯物质不受环境影响,同时能够实现控制释放。采用微囊化技术解决了银杏黄酮难溶于水及强烈味苦的问题。
纳米制剂。随着科技发展,有研究者运用减小粒径的 *** 来提高溶出,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以银杏叶为原料,采用微波萃取、减压浓缩、超音速射流技术喷雾干燥等步骤制成的纳米银杏叶制剂,其颗粒粒径为0.1~200纳米,绝大部分小于100纳米。纳米材料的体表面积大,能够迅速崩解,在水中固体分散好、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效果显著高于传统制剂。
低酸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目前,年过90岁的孙载明教授还在针对银杏叶提取物的低酸水溶技术进行着开发研究工作。经过30多年的埋头钻研,他在银杏的提取物技术方面不断突破,多次获得国家专利及各项殊荣,尤其以“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工艺技术”和“低酸水溶性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 *** ”两项专利最为突出。“我们的超低酸提取技术已达到世界前列水平,赶超欧盟标准。要让中国的银杏产品,在世界更有发言权。”孙载明说。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银杏入宅,黄金满财!为啥院子里种银杏的人很少?3个缺点太致命银杏是我国特有的一个树种,是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野生品种为数不多,日常我们见到的大多为人工培育的。在古代,银杏树被认为是一种“吉祥树”,经常栽种在达官贵人的门前屋后,更有银杏入宅,黄金满财的说法!为啥现在院子里种银杏的人很少?3个缺点太致命,导致人们渐渐抛弃了银杏。
银杏植株太过高大
现在的院子越来越小,并不适合栽种太过高大的树木,容易遮挡室内阳光,影响院子的使用。而在古时候,院子大都比较大,栽种高大树木,对生活影响并不大。银杏是一种比较高大的树种,成年以后可以长到40米高,树干直径能达到4米左右,是个妥妥的庞然大物。
最重要的一点,银杏生长速度非常快,栽种的时候是小苗,长几年就可能遮天蔽日。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城市街道两旁都栽种银杏的一个原因,种下时间不长,就能达到想要的绿化效果。所以,在院子里栽种银杏,是会影响日常生活的。尤其院子比较小的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就可能没有地方再栽种其他植物了。
银杏落叶时间比较长
银杏是一种落叶植物,秋天天气变冷以后,树叶就会逐渐发黄,然后整体脱落,变得光秃秃。银杏在黄叶期间的确是比较漂亮的,但黄叶的时间并不长,大概维持一个月左右。而银杏落叶时间却比较长,能持续三四个月,有些地方甚至四五个月。在这么长的时间内,院子里树上这么一棵没有叶子的树,像是枯死了一样,是很不好看,也不吉利的。
一般人们在院子里栽种树木,都喜欢栽种四季常青的,这样一年四季院子里都显得有生机。所以,在这一方面,银杏不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另外,银杏落叶的时候,树叶飘落的到处都是,比较难打扫卫生。尤其银杏树比较大的时候,黄叶就开始落叶,每天扫地两三次,都还是落叶不断。遇上阴雨天,院子里的卫生状况更是让人崩溃。
银杏果腐烂的味道特别难闻
银杏分公母,母树长到一定大小,就能结果,它的果子就是我们常见的白果。白果外面还有一层果皮,成熟是成黄褐色。银杏果的果皮腐烂以后特别难闻,果肉沾在手上清洗都不一定能快速把那种味道去掉。院子里栽种了银杏树,果子成熟的时候,臭味也就变得越来越浓郁。
可能有些人觉得银杏果成熟之前可以把它们摘掉,那样就不臭了。银杏植株比较高大,想一次性把它的果子摘掉并没那么容易。很多银杏树结了果子都只能等它自己慢慢脱落。自然脱落的银杏果已经完全成熟,掉在地上就可能摔烂,果肉的臭味也就飘散出来了。先前还有网友说他家屋后有一棵几十年的银杏树,黄叶的时候特别好看,但因为果子成熟的时候味道太难闻,所以砍掉了。当然,如果想在院子里种银杏树,种一棵公树,就没有果子发臭的这个问题了。但公树的树形往往没有母树的好看,母树容易发侧枝,树冠比较丰富。
银杏入宅,黄金满财!院子里种银杏的人变少,上述3个缺点太致命!在民间,银杏除了被人们称之为“黄金树”以外,还被称为“长寿树”,所以从寓意方面来讲,银杏没得挑剔。正因为银杏寓意极好,所以有些喜欢银杏的人,就换一种方式在院子里种银杏,既可以避开上述3个缺点,又能欣赏到银杏的美,那就是在院子里养银杏盆景。
银杏春夏叶子翠绿,如一把把小扇子,秋天叶色逐渐转黄,变成一株“黄金树”,观赏价值是极好的。盆栽的银杏植株小巧,造型独特,就算冬天落叶,也不会让院子有明显的凋零感。一盆造型特殊、养护得当的盆栽银杏,价格可能比生长了几十年的银杏还要贵。
盆栽银杏大多扦插繁殖,成型比较快。如果用银杏种子播种,实生苗的生长速度远不及扦插苗。另外,银杏实生苗大约需要20年才能开花结果,而扦插或者嫁接苗则只需要一半左右的时间,就能进入开花结果期。所以想盆栽银杏,选择春秋两季扦插,一年左右就能长得郁郁葱葱。
银杏入宅,黄金满财!你会在院子里栽种银杏树吗?马上又到银杏黄叶的好时间,既然不适合在院子里栽种,那就等黄叶满树的时候,去外面欣赏它的美吧!觉得有用点个赞,关注我了解更多养花知识。(部分图片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银杏树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什么却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导读:银杏树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什么却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
说起银杏树,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这是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树木,在很多的公园、小区,或者是马路边都能见到成排的银杏树。
如今这个季节,又到了银杏树叶变黄、果实成熟期了,远远看去非常的漂亮。不少人去公园玩耍了,还喜欢和银杏树合影,或者是捡它的树叶来 *** 手工艺品。
当然了,也有不少老头老太太们会拿袋子去捡掉落的银杏树果实。别看这种果实臭烘烘的,但是烹饪以后却非常的美味,比板栗都要好吃。
那你可知道,就是这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树木,它却是濒危植物,并且还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这又是为什么呢?估计不少人都有这个疑惑,那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银杏树是怎样一种树木?
银杏树在我国的民间也叫它公孙树、鸭脚子、白果树和鸭掌树,这都是根据它的一些特性而取名的。比如白果树,是因为它的果实去皮和果肉后,得到的果核洗净了就是白色的。
而公孙树,自然是和它结果晚有关,说的是年轻的时候种下一棵树,等到它当爷爷有孙子了才能吃到果实,民间有着“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白果一百年”的说法,就凸显出了它结果是相当晚的,但是说一百年才结果,这个是有点夸张的。
银杏树是原产自我国的一种古老树木,它是银杏科、银杏属的落叶乔木植物,从古生代晚期起源至今,银杏树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因此也有着植物界“活化石”之称。
从公开的资料显示,大约在2.8亿年前的石炭纪就已经有银杏树了,并且在当时还盛极一时,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分布。并且从考古的化石资料显示,在当时的银杏树种类繁多,从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的的银杏树至少有20余属150余种,其中在我国就发现了10多个属100多个种。
但是在第三纪末到第四纪初冰川运动的影响下,很多动植物都遭受了灭顶之灾,其中也包括银杏树,其种属也明显减少,好些地方的银杏树都全部灭绝了,到了最后只有我国才有银杏树了,并且还只存在一种了,也就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银杏树。
为何常见的银杏树却是濒危植物?
目前在我们的生活中,银杏树确实是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很多南方地区更是把它当成行道树、观赏树木来种植,不少农民也喜欢在自家的院子里,房子四周栽种银杏树。
所以银杏树常见不说,而且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但是这些都和银杏树是濒危植物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里其实有一个误解,有些人以为需要保护的动植物,就一定是数量不多的。虽然绝大多数的动植物是如此,但一种动植物是否濒危,需不需要保护,数量并不是唯一的标准,还有价值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银杏树是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虽然我们目前的生活中银杏树十分多,但这些银杏树都是非常孤独的,因为它们都是同一个科、同一个属和种的植物。就拿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白菜来说,它是十字花科的,而十字花科下面又有很多的属和种,这也是白菜种类多的原因。但是银杏树却只有一个科一个属和种了,它已经没有了其他的“兄弟姐妹”了。
从科学的角度上来判断一种动物,或者是植物的珍稀程度,数量并不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而是看其基因的多样性,只有基因种群数量庞大,才能代表这个物种遗传的多样性。
其次,银杏树虽然多,但却基本都是人工种植的。这也是很关键的一点,银杏树濒危说的是它的野生种群,而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银杏树都是人工栽培的。
同时这些人工栽培的银杏树,多数都是通过嫁接、扦插等方式培育而来的,可能一个城市里的所有银杏树,有可能都会来自同一株银杏树。
而这样的话,如果银杏树一旦感染了一种可怕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那么其他所有的银杏树都会遭殃,从而会给银杏树带来灭顶之灾。但如果是天然的野生种群就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因此只有天然存在的银杏树,它们才能真正适应环境生长,而保护好野生的银杏树也就才能保护好这个古老的物种。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在学术家有人认为有没有野生银杏树种群也存在疑问。
银杏树的价值有哪些?
在现在不少人看来,银杏树的价值主要是体现在观赏价值方面,把它当成绿化树种植。但实际上银杏树全身上下都是宝,其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植物。
首先是它的木材用处大。银杏树生长速度快,而且树干挺拔笔直,而它的材质是淡黄色的,结构细致紧密,富有光泽,也不容易开裂等,因此是一种优质的木材,可以用于建筑、制造家具、雕刻等。
其次是食用价值。银杏树的果实是可以食用的,虽然它含有氰化物是有小毒的,但是烹饪煮熟了以后是可以破坏一定毒性的,只要不过量食用就行。并且其营养价值很高,相当滋补。
再次,药用价值。银杏树入药在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了,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银杏“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
说明银杏果在治疗咳嗽、哮喘、遗精遗尿、白带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另外就连银杏树的叶子也有价值,可以药用或者是 *** 杀虫剂,也可以用来 *** 肥料。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研究价值了。因为银杏树是银杏科唯一生存的种类,是活化石植物,其具有许多原始性状,因而对研究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川气候等都是具有极其重要价值。
来源:小冷说科普
银杏树的7大冷知识,你都知道吗?随着气温逐渐下降,银杏树也将开启一年中最华丽的篇章。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表示,冷空气到来的时间和降温幅度是影响银杏叶变色开始的主要气象因素。一般冷空气来得越早,气温降得比常年同期越低,银杏的始变色期就越早,更佳观赏期也会更早到来。通常当气温为0℃至5℃时,银杏叶片变色加速,但当气温低于0℃时,叶片容易受冻掉落……关于银杏树,还有这7大冷知识,你们都知道吗?via.中国天气
来源: 北京市教委
现存最古老的活化石——银杏银杏(学名:Ginkgo biloba 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几乎灭绝,所以银杏又有活化石的美称。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等26种。
银杏树的果实俗称白果,因此银杏又名白果树。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具有观赏,经济,药用价值。
形态特征
银杏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雌株的大枝常较雄株开展);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球花雌雄异株,单性,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呈簇生状。雄球花葇荑花序状,下垂,雄蕊排列疏松,具短梗,花药常2个,长椭圆形,药室纵裂,药隔不发;雌球花具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5叉或不分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胚珠着生其上,通常仅一个叉端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内媒传粉。它的雄花花粉萌发时仅产生两个有纤毛会游动的 *** 。
分布范围
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中生代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在一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只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野生状态的银杏残存于中国江苏徐州北部(邳州市)山东南部临沂(郯城县)地区浙江西部山区。
主要价值
银杏树高大挺拔,叶似扇形,叶形古雅,寿命绵长。冠大荫状,具有降温作用。无病虫害,不污染环境,树干光洁,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有利于银杏的繁殖和增添风景。适应性强,银杏对气候土壤要求都很宽泛,抗烟尘、抗火灾、抗有毒气体。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理想的园林绿化、行道树种。可用于园林绿化、行道、公路、田间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栽培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松、柏、槐、银杏)。
银杏果俗称白果,它由肉质外种皮、骨质中种皮、膜质内种皮、种仁组成。白果养生延年,银杏在宋代被列为皇家贡品。日本有每日食用白果的习惯。西方人圣诞节必备白果。就食用方式来看,银杏主要有炒食、烤食、煮食、配菜、糕点、蜜饯、罐头、饮料和酒类。有祛痰、止咳、润肺、定喘等功效,但大量进食后可引起中毒。
银杏果仁的医疗保健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现代科学证明:银杏种仁有抗大肠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结核杆菌、链球菌的作用。中医素以银杏种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肺结核、白带、淋浊、遗精等疾病。银杏种仁还有祛斑平皱,治疗疮、癣的作用。咳嗽痰稀患者,用银杏种仁30克、冰糖15克煎水服,日服2次,半月可愈;儿童遗尿症,用银杏种核5粒煨熟,每晚睡前取仁服,半月可见效。
银杏的药用主要体现在医药、农药和兽药三个方面。明代李时珍曾曰:“入肺经、益脾气、定喘咳、缩小便。”清代张璐璐的《本经逢源》中载白果有降痰、清毒、杀虫之功能,可治疗“疮疥疽瘤、乳痈溃烂、牙齿虫龋、小儿腹泻、 赤白带下、慢性淋浊、遗精遗尿等症”。明代江苏、四川等地曾出现了用白果炮制的中成药,用于临床。
人类对银杏生态价值的认识较晚,银杏价值的更高层次——生态价值,无价之宝。银杏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从栽培角度上看,银杏属于果树——干果;属于林木——用材树种、防护树种、抗病虫树种、长寿树种及耐污染树种。银杏适应能力强,是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护村林、林粮间作及“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它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叶子和种子,同时还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调节心理等,是一个良好的造林、绿化和观赏树种,对中国大江南北农林种植结构调整、平原农区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360百科,百度百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银杏又名白果树,是我国珍贵树种,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经济价值以及观赏价值。如今作为常见的观赏植物,遍布于各大公园、景点以及城市的行道树中。
孩子们这样描述秋天的景色:
金色的秋天为银杏树披上了金色的新装。风一吹。黄叶便以金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个个玛瑙似的银杏也早已换上了金色的外衣,全身散发出了成熟的香气。大家拿来竹竿喜气洋洋地打银杏果,小孩子也乐呵呵地拾果子。大家看着收获的一堆堆的银杏果,开心地笑着、跳着,这难道不是一副美丽的金秋收获画卷吗?
然而,必须提醒读者朋友,除了美景,还要小心美景下的风险!银杏的果实俗称白果,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在宋代,人们认为白果可以养生延年,故将其列为皇家贡品。但是,如果不遵循科学的食用 *** ,养生延年的功效反而会适得其反。
1
银杏果
银杏树一般在3-4月开始萌动展叶,4-5月开花,并在9-10月份种子成熟,10月下旬以后开始落叶、落果。《中国药典2020版》记载:“银杏果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具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等功效。注意:生食有毒。”
根据《实用急性中毒全书(第2版)》记载,种仁含有毒成分,多因过量食用引起中毒。外种皮及绿色胚有毒,以绿色胚为最毒。肉质外种皮还有有毒成分:银杏酚、白果酚、白果酸及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等;种仁含有微量氰苷;叶含有多种黄酮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并含有多种苦味素白果苦内酯甲、莽草酸、白果酚等。
2
毒性
有文献记载最小中毒量为20粒果实。然而,幼儿中毒剂量会更低!因此不建议幼儿在没有医生许可下食用。儿童食用白果比成年人更加容易导致中毒,即便食用的白果是自家炒制或用微波炉烘烤,也极有可能只有七八分熟。
轻症可出现精神呆滞、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口干、头晕、乏力等。
严重者则有头痛、呕吐、腹泻、腹痛、发热(可高达 41℃ )、极度恐惧、反复抽搐或惊厥等,轻微的声音或 *** 即能引起抽搐,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神志不清、对光反应消失。
常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肺水肿等而危及生命;少数患儿可有末梢神经受损表现,如触痛、痛觉消失,双下肢弛缓性瘫痪,膝腱反射迟钝或消失。
新鲜银杏果外皮有很强的致敏性,能够 *** 皮肤粘膜引起局部炎症。人们采收时,如果皮肤接触到白果的汁液,汁液通过皮肤渗入体内,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轻者引起红斑、肿胀、水疱、大疱、糜烂等,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困难、肺水肿和过敏性休克等。
3
预防
儿童应避免食用。
食用时应充分加热并控制食用量。
需要采摘加工或者参与道路清洁的人员,在近距离接触时建议佩戴护目镜和塑胶手套,以避免对眼睛和皮肤的伤害。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人不要采摘、清洗和食用,以防过敏。
景观绿化用的银杏树,因长期吸收汽车尾气及其他污染物,又可能接受农药以避免虫害,栽培的环境与为食用白果而种植的银杏都大不相同。也不建议食用或泡茶汤。
4
治疗
食用银杏果后如有任何不适应尽快就医!
催吐:活性炭或洗胃及导泻(洗胃后可从胃管注入适量 *** 镁)。
为加速毒物排泄及稀释,防止因吐泻而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给予补液支持。
需将病人置于安静室内,避免因外界 *** 而致惊厥发作,若已有惊厥发作不止,可镇静治疗。
来源: 陕西疾控
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公孙树、鸭掌树,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
银杏(Ginkgo biloba L.)为银杏科银杏属,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有“活化石”之称。
银杏最早出现于3.5亿年前的石炭纪。中生代侏罗纪是银杏目的“黄金时代”,除了南极洲和赤道两侧外,地球上几乎到处都有银杏植物的踪迹。
第四冰川运动后,地球的气候发生了急剧变化,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我国冰川不像欧洲那样连成大片和覆盖整个地面,所受到的侵蚀作用比较轻缓,因此这一珍贵的古老植物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
现在世界上野生状态的银杏仅残存于我国浙江天目山等少数山区。中国是银杏的故乡,无论是栽培面积,还是银杏产量,中国均居世界首位。
银杏树体高大,树干通直,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它的生长速度缓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银杏果要几十年,因此被称作“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
秋天是树木的另一个春。裸子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无疑是这个季节最光彩夺目的树种,她是那么优雅美丽、与众不同。喜欢银杏的人很多,但了解银杏前世今生的人有多少呢?
(银杏树 刘方谱 摄影作品)
今生,美在独特
银杏为落叶乔木,独一无二的扇形叶加上二叉分支叶脉构成了一幅曲线柔美的画,历经两亿多年的物换星移也不曾改变,素有“活化石”之称。
(银杏叶化石 图片来源于 *** )
银杏在植物界就是个异类,自数百万年前与苏铁道别之后,就一直孑然一身,没有任何兄弟姐妹。很少有植物可以被生物系学生一口气从纲说到种,但银杏可以:银杏纲银杏目银杏科银杏属银杏。
银杏雌雄异株,雌株只长大孢子叶球(雌球花),雄株只长小孢子叶球(雄球花),风媒传粉受精后才能结种。银杏在性成熟前是没法区分性别的,要想辨别雌雄得到成年以后。这简直是个奇葩,意味着你种下去的种子要等二十多年才能知道它是雌是雄。可能是因为从播种到首次结种要历经漫长的时间,银杏还有个别名叫“公孙树”。
(银杏雌雄球花 王新 手绘作品)
银杏的种子被叫做白果,它包裹在黄色的假种皮内,假种皮的表面有一层白色粉末,这兴许是“白果”一名的由来。银杏成为日本的“华侨”后,种子被叫做了金果,估计跟黄色的假种皮脱不了干系。白果腐烂后会奇臭无比,但它却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温馨提示您:白果虽好吃,但请别过量,吃多了可是会中毒的。
(银杏白果 图片来源于 *** )
前世,贵在传承
根据各大洲发现的银杏叶化石来看,银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45亿年前。中生代侏罗纪,银杏进入“黄金时期”,其叶子是恐龙的主要食物之一。约6500万年前发生的中生代末白垩纪生物大灭绝事件中,恐龙和其他许多植物从地球上灭绝,银杏在这场浩劫中也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在接下来的五千多万年时间里,银杏在北方大陆又开始广泛扩张,一度蔓延到了北极点附近地区。距今约2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纪大冰川期是地球史上最近一次大冰川期,曾广布于北半球的银杏几近灭绝,而人类在这一时期才开始孕育。
中国东部、南部以及西南的部分地区可能由于东西走向的山脉及相对温暖的环境,在第四纪冰川来临时成为银杏的避难所。第四纪冰川存在多次冰期(极端寒冷)和间冰期(相对温暖)的交替,这导致了三个避难所的银杏群体在冰期彼此分化,在间冰期扩展杂交,从而在物种水平维持了这一活化石植物较高的遗传变异。
(冰河时期 图片来源于 *** )
银杏是著名的长寿树,寿命可达3500年之久,很多千年古树生长在寺庙旁,和人类文明有着很深的渊源。从唐朝开始,佛教陆陆续续传入东亚及周边诸国,烙有佛教印记的银杏树可能在这一时期被带到了日本和韩国等地。Peter Crane在《银杏:被时间遗忘的树种》一书中提及,从炎热的瑞典南部到寒冷的阿拉斯加州,银杏都可以露地存活,无需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银杏还具有耐污染、抗烟火、抗尘埃等功能,可有效净化空气,减少大气层悬浮物含量,提高空气质量。这些特殊性能使得这一物种在近百年间里又重新回归到了数百万年前消失的地方,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常见的行道树和观赏树种。当然,银杏传播的具体时间、途径和路线还有待考证。
(寺庙与银杏 图片来源于 *** )
科学家们已经解读了银杏的起源和演化历史,但仍有诸多未解之谜,比如其维持叶片形态不变的机制、长寿的秘诀以及控制性别的诀窍等。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些问题都会被科学家们一一破解。
秋天到了,出去看看银杏吧,毕竟这是来自恐龙时代且落叶最为同步的树种!
来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 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中科院之声”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
银杏如此常见,为何已是濒危植物?11月1日是世界植树造林日,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本月活动日历中的秋日金色使者。
每逢秋末冬初,总有那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我们踏出房门的那一瞬间,会突然发现门外的银杏摇曳着金色的叶片,闪闪发光,像卫士一般点缀着秋天,守望着冬天。
核心 摄
也许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银杏仅仅是秋季存在照片里的一抹金色调,但在科研人员眼里,它却有着五彩斑斓的“色彩”。那关于这种美丽又神秘的植物,你了解多少呢?
1 银杏的起源和分布
提到银杏,大家可能有一个疑惑,为什么银杏看似随处可见,但却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植物?
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首先是它独特的进化和分类学地位。
银杏( L.)原产于我国,属裸子植物门(Gymnospemae),是银杏科(Ginkgoaceae),银杏属( L.),单科单属单种植物,是第四纪冰川之后保存下来的孑遗物种,自古生代晚期起源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史,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银杏化石 | 图源: ***
目前公认可靠的银杏类化石可以追溯至今2.8亿年前的石炭纪,银杏属在中生代一度极其繁盛,可靠的银杏属化石最早可以追溯到1.8亿年前的早侏罗纪。
化石资料显示,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的银杏类植物至少有20余属150余种,仅在我国发现的就有10多个属100多个种。
“义马银杏”化石,现存于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 图源:百度百科
经侏罗纪至早白垩纪的繁盛期后,在第三纪末到第四纪初冰川运动的影响下,银杏属的种急剧减少,生长在北美、欧洲等各地的银杏类植物全部灭绝,至上新世以后仅存活下来一种银杏(也就是我们能看到的这种银杏),被命名为。
幸运的是,我国受冰川侵蚀的影响较小,在第四纪冰期为该物种的存留提供了避难所,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唯一可能拥有天然银杏的国家。
银杏目各重要分子自“原型”毛状叶辐射演化示意图 | 图源:周志炎,2003
银杏在我国可考证的栽培历史达千年之久,三国时盛植江南,唐代已产于中原,宋朝更为普遍。从世界范围来看,银杏于六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1730年由日本引入荷兰乌德勒支植物园,1754年引入英国皇家植物园,1784年引入美国。
中国是世界上之一银杏大国,拥有世界银杏种质资源的90%以上,除黑龙江、内蒙古、青海、 *** 和海南省外,其他各省(区)均有银杏分布,重点分布省(区)包括山东、江苏、广西、浙江等20余个,重点乡镇近30个。
上海市001号银杏古树 | 图源:上海发布
然而,虽然现在银杏随处可见,但目前我们能看到的银杏,绝大多数都是人工栽培的。然而判断植物珍稀程度的标准,数量并非是决定性的因素,其基因的多样性和野生种群的分布情况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只有天然存在的银杏,才能代表这个物种遗传多样性,也只有保护好天然的银杏资源,才能真正保护这个古老的物种。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银杏野生种群的分布和数量都极为稀少,甚至中国还有没有野生银杏的存在,学术界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栽培银杏 | 图源:Pixabay
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周志炎院士认为,现在的银杏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演化的衰落期。而银杏属植物物种的衰退和野生分布区域的减少也预示着银杏自然种群的衰落。在这两个层面上,银杏被划为国家野生保护植物也是必然的。
图源:中国 *** 网(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9/09/content_5636409.htm)
2 银杏价值几何?
每年九、十月份,银杏树下捡种子的人群络绎不绝。种子经脱皮和烹制以后,可以成为美味的食材,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其实银杏浑身是宝,尤其因其独特的食用、药用、材用、观赏、绿化、防护及科研价值,近些年来,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新鲜的银杏果 | 图源: ***
银杏树干通直高大,姿态优美,春夏翠绿、深秋金黄,是园林绿化、公路、林网、防风林带的理想树种,被列为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之一。
银杏叶中富含黄酮、内酯和聚戊烯醇类等药用成分,能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防止动脉硬化,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特殊疗效;银杏果富含淀粉、粗脂肪、蔗糖、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中国白果产量、产值均居世界之一位,中国核用银杏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世界水平;银杏木素有“银香木”之称,是不可多得的珍贵用材树种,用于高档家具、豪华装修。
果叶材兼用的多面手银杏 | 图源: ***
据研究测算,栽植银杏用材林的经济收入相当于林区栽植杉木的13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此外,银杏也是国家木材战略储备重点建设的树种。
银杏还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物种,有叶籽银杏、垂乳银杏、具游动鞭毛雄配子体等特异现象,为系统发育、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因资源。
叶籽银杏
银杏雄配子体发育
3 银杏有哪些变异和品种?
大家印象里的银杏,往往仅停留在扇形叶片、秋季变黄的有限了解。虽然孑遗的现代银杏为单科单属单种植物,但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通过天然杂交和人工选择,银杏的种子、叶片等都发生了丰富的形态变异。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研究者们利用系统地理学及分子标记等技术,探究了银杏的演化及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与其他裸子植物相比,银杏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
基于这些变异,银杏品种越来越多样化,不同银杏品种之间表现出丰富的性状差异,主要体现在植株、叶片、种实和种核等方面。
图源: ***
目前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Varieties Of Plants,UPOV)数据库共有银杏品种59个,中国是银杏授权品种最多的国家,目前共授权银杏新品种24个,包括“山农果一”、“山农果二”、“山农果五”、“南林果1”、“南林果2”等核用品种,及“山农银一”、“山农银二”、“文笔”、“夏金”、“蝶衣”等观赏品种。
图源:Unsplash
除UPOV数据库外,我们通过专著、 *** 等渠道查询到其他银杏品种达300余个。品种之间涵盖着金叶、白叶、斑叶、金带等叶色变异;耳叶、楔叶、多裂、垂叶、针叶、人字叶、筒叶等叶形变异;窄冠、垂枝等株形变异;圆子、马铃、佛指、长子、梅核等核形变异;垂乳、叶籽等特异性状变异。
垂乳银杏
银杏也以它百变的样貌,悄然的改变着人们对其庄严肃穆的刻板印象。
多彩多样的银杏品种 | 图源:UPOV、中国林业信息网等
4 银杏的长寿之谜?
“活化石”银杏是银杏科中唯一存活至今的树种。据推测,中国的部分地区未受到更新世冰期的直接冲击,因此成为一些雌雄异株植物的潜在避难所。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银杏种群的自然分布区和潜在避难所为中国东部地区的天目山及西南的云贵高原地区。
图源:徐珊珊
就银杏本身而言,因其独有的形态、生理和遗传特性,造就了目前银杏古树林立的局面。古树是林木种质资源中的瑰宝,而银杏古树更是这些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在漫长的地质变化和时代变迁中,银杏古树既是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图源:Pixabay
著名银杏专家、山东农业大学邢世岩教授团队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实测和统计的银杏古树名木为49120株,分布在湖北、江苏、山东等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团队进一步对其中6019株银杏古树名木的生长地点、生长性状及古树文化等相关信息进行了描述,成果出版在了《中国银杏种质资源》专著中。
图源:Unsplash
银杏生命力之顽强,让人肃然起敬。在日本广岛,存活着几株挺过了1945年广岛 *** 爆炸的银杏。在山东临沂的生生园,也存在着目前国内发现的更大的一片古银杏复干群落。
该群落始种于清康熙年间,1938年日本侵占临沂时被日军砍伐,1958年全民大练钢铁时被再一次破坏,后历经60余年形成了现在的银杏林,有感于银杏强大的生命力,取其生生不息之意,故此园命名为生生园。
图源:搜狐
银杏的顽强生命力和长寿之谜也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有学者对不同树龄银杏的形成层进行观测后发现,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表达几乎“始终如一”,哪怕树龄超过600年的银杏也是如此。
扬州大学王莉教授团队对一些调控抗菌、抗虫相关蛋白的基因进行了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图源:Pixabay
此外,银杏根茎交界处存在大量的潜伏芽,在其遭受如主干断裂等破坏时,会 *** 潜伏芽的发育,进而形成复干丛生的现象,最终复干代替母干继续存在,这可能也是银杏长寿的秘诀之一。
虽然目前针对银杏长寿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还不是很深入,但相信随着林木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银杏长寿的机制必将会有更精彩的解读。
左上:山东莒县浮来山“天下之一银杏树”;
右上:山东新泰白马寺“天下第二银杏树”;
左下:山东临沂生生园复干银杏群落;
右下:浙江天目山“五世同堂”银杏 | 图源:《中国银杏种质资源》,邢世岩 编著
5 银杏古树文化与保护
银杏古树伫立千年,见证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像一位满腹经纶的学者,或静贮于深沉的寺庙,或生长于幽深的河谷,亦或傲立于偏远的茂林;所经途中,或是缭绕的焚香,弥漫道野,或是滔滔的长河,挥洒谷底,亦或是视线触摸不到顶的险峰,高悬于苍穹……
图源:Unsplash
所有这些意象的相融,汇聚出了一幅大有古君子之风的银杏画卷,其傲骨、其风姿就仿佛隐逸在思想一隅的坚强,永恒地充裕着我们生命的坚韧与沉着。
宋代李清照在《瑞鹧鸪?双银杏》中写道:“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这便是对银杏最形象的概括。
图源:Unsplash
银杏古树是人类难以想象的世界自然遗产、也是揭示大自然奥秘的里程碑。育种学家认为一棵银杏古树就是一个基因库,考古学家认为一棵银杏古树就是一个活的古董,历史学家认为一棵银杏古树就是一部史书。
每一株银杏古树都值得我们去呵护,但银杏古树分布分散,难以统一管理,加之环境的不断变迁,人类行为的强烈干扰,部分古树树势逐渐衰退,甚至濒危,形势严峻。
图源:Unsplash
近年来,古树保护受到了各地自然资源部门的重视,逐步开展对于濒危古树的复壮工作,通过疏花疏果、树体修复、客土改良、病虫害防治、嫁接修复等技术措施,使得部分古树又重新焕发光彩。此外,异地和设施保存技术的不断完善,为银杏古树珍贵基因型保护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图源:Unsplash
总之,银杏无形中已经成为我们解读自然的天然阶梯,经过一代又一代研究人员的努力,慢慢将其神奇密码层层揭开,汇聚成了一部又一部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学术著作,为众人全面深入了解银杏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窗口。
银杏也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人驻足观望,真切的希望,在大家不断的保护和努力下,银杏会一直陪伴在我们秋季的阳光下,一起见证大时代的繁荣和变迁。
图源:Pexels
参考文献
1. Del Tredici P. Where the wild ginkgos grow
2. Fujii K. On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so-called “chichi”(nipple) of Ginkgo biloba L.
3. Seward A C. The story of the maidenhair tree
ogress(England), 1938, 32(127), 420 - 440.
4. Zhou Z, Zheng S. The missing link in Ginkgo evolution.
5. 曹福亮. 中国银杏
6. 龚维. 孑遗植物银杏的分子亲缘地理学研究
7. 孙立民, 刘晓静, 邢世岩, 等.浙江省古银杏资源调查与生长特性分析
8. 邢世岩. 中国银杏种质资源
9. 周志炎. 中生代银杏类植物系统发育、分类和演化趋向
编辑:送碗里
科学审核:徐珊珊(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员工,生态学博士,研究方向:植物生态学)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
编辑: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