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能正确判断分析故障,盲目大拆大卸的现象司空见惯
一些维修人员由于对工程机械结构、原理不清楚,不认真分析故障原因,不能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凭着“大概、差不多”的思想盲目对机械大拆大卸,结果不但原故障未排除,而且由于维修技能和工艺较差,又出现新的问题。因此,当机械出现故障后,要通过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如无检测设备,可通过“问、看、查、试”等传统的故障判断 *** 和手段,结合工程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最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
在判定工程机械故障时,一般常用“排除法”和“比较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先外表后内部、先总成再部件的顺序进行,切忌“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大拆大卸”。
2、盲目更换零部件,一味“换件修理”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工程机械故障的判断和排除相对困难一些,有些维修人员一贯采用换件试验的 *** ,不论大件小件,只要认为可能是导致故障的零部件,一个一个更换试验,结果非但故障没排除,且把不该更换的零部件随意更换了,增加了消费者的开支。
还有些故障零部件完全可以通过修理恢复其技术性能,不需要复杂修理工艺即可修复,但维修人员却要求用户更换新件,一味采取“换件修理”的 *** ,造成严重的浪费。
上述盲目换件试验和一味更换可修复零件的做法在一些修理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在维修时,应根据故障现象认真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及部位,对能修复的零部件要采取修理的 *** 恢复技术性能,杜绝盲目更换零部件的做法。
3、不检查新件质量,装配后出现故障的问题比较常见
在更换配件前,有些维修人员对新配件不做技术检查,拿来后直接安装到工程机械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零配件质量良莠不均,一些假冒伪劣配件鱼目混珠;还有一些配件由于库存时间过长,性能发生变化,如不经检测,装配后常常引起故障的发生。
在更换新配件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测试,检测包括外观及性能测试,确保新配件无故障,杜绝其引起的不必要麻烦。
4、不注意配件型号,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较普遍
在维修工程机械时,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仍然较普遍,有些配件应急代用是可行的,但长时间使用却有害无益,影响机械的安全和技术性能。
有些维修人员对机械结构、原理了解较少,很多零配件型号不符,但却认为只要能装上就行,不考虑能否发挥机械的技术性能。因此在维修工程机械时,应尽量使用原装型号的配件,不可用其它型号配件代用,更不能错用。
5、维修 *** 不正规,“治标不治本”仍是一些维修单位惯用的手段
在维修工程机械时,一些维修人员不采取正确的维修 *** ,认为应急措施是万能的,以“应急”代“维修”,“治标不治本”的现象还很多。
如经常遇到的“以焊代修”,就是一例,一些部件本可进行修理,但有些维修人员图省事,却常采用“焊死”的 *** 。液压油缸耳环和油缸活塞杆联接螺纹损坏后,用直接焊接的 *** ,致使油缸油封损坏后无法更换,漏油严重;当发现工作装置动作缓慢或转向困难时,不查故障原因,盲目调高系统的工作压力,导致系统压力过高,易损坏油封、管路、液压元件等;为了使柴油机“有劲”,人为调大喷油泵的供油量和调高喷油器喷油压力。
这些不正规的维修 *** 只能应急,却不可长期使用,必须从根本上查出故障原因,采取正规的维修 *** 排除故障,应引起维修人员的注意。
6、垫片使用不规范,随意使用的现象仍然存在
工程机械零部件配合面间使用的垫片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石棉垫、橡胶垫、纸板垫、软木垫、毛毡垫、有色金属垫(铜垫、铝垫)、铜皮(钢皮)石棉垫、绝缘垫、弹簧垫、平垫等。一些用来防止零部件配合面间漏油、漏水、漏气、漏电,一些起紧固防松作用。
每一类垫片使用的时机和场合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在维修工程机械时,垫片使用不规范甚至乱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导致配合面间经常发生泄漏,螺栓、螺母自行松动、松脱,影响工程机械的正常使用。
如发动机气缸垫过厚,导致压缩比降低,发动机起动困难;喷油器与气缸盖配合面间使用铜垫片,如使用石棉垫代替,易使喷油器散热不良发生烧蚀;柴油机输油泵和喷油泵结合面间垫片过厚,导致输油量及输油压力不足,柴油机功率下降;如漏装弹簧垫、锁紧垫、密封垫,致使接合不紧,易发生松动或漏油等现象;因垫片中间有孔而忘记开孔导致油道、水道堵塞,发动机烧瓦抱轴、水箱开锅的现象也经常发生。
7、 “小件”好坏不重视,因“小”失“大”导致故障增加
在维修作业时,一些维修人员往往只重视喷油泵、输油泵、活塞、缸套、活塞环、液压油泵、操纵阀、制动、转向系统等零部件的维护,却忽视了对滤清器、溢流阀、各类仪表等“小件”的保养,他们认为这些“小件”不影响机械的工作,即使损坏也无关紧要,只要机械能动就凑合着用,孰不知,正是这些“小件”缺乏维护,导致机械发生早期磨损,缩短使用寿命。
如工程机械使用的柴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液压油滤清器、水温表、油温表、油压表、感应塞、传感器、报警器、预热塞、油液滤网、水箱盖、油箱盖、加机油口盖、黄油嘴、储气筒放污开关、蓄电池箱、喷油器回油接头、开口销、风扇导风罩、传动轴螺栓锁片等,这些“小件”是工程机械正常工作及维护保养必不可少的,对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在维修作业时,如不注意维护保养,常会“因小失大”,导致工程机械故障的发生。
8、维修禁忌忘脑后,隐性故障频繁出
维修工程机械时,有些维修人员不了解维修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导致拆装中经常出现“习惯性”的错误,影响机械的维修质量。
如热车拆装发动机气缸盖,易导致缸盖变形裂纹;安装活塞销时,不加热活塞而直接把活塞销打入销孔内,导致活塞变形量增大,椭圆度增加;曲轴主轴瓦或连杆瓦背加铜垫或纸垫,易堵塞油道,导致烧瓦抱轴事故;在维修柴油机时过量刮削轴瓦,轴瓦表面的减摩合金层被刮掉,导致轴瓦钢背与曲轴直接摩擦发生早期磨损;拆卸轴承、皮带轮等过盈配合零部件时不使用拉力器,硬打硬敲,易导致零部件变形或损坏;启封新活塞、缸套、喷油嘴偶件、柱塞偶件等零件时,用火烧零件表面封存的油质或腊质,使零件性能发生变化,不利于零件的使用。
9、零件除污、清洗不彻底,早损、腐蚀常发生
维修工程机械时,正确清除零部件表面的油污、杂质对提高修理质量,延长机械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不注意加强零件的清洗、清洗剂选用不合理、清洗 *** 不当等,导致零部件早期磨损、腐蚀性损坏的现象,在一些修理单位还时有发生。如不彻底清除缸套台阶、活塞环槽内积炭、螺栓孔内杂物、液压元件内砂粒,导致螺栓扭矩不足、活塞环易折断、缸垫烧蚀、液压元件早期磨损。
在大修工程机械时,不注意清除柴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液压油滤清器、柴油机水套、散热器表面、润滑油油道等处积存的油污或杂质,使维修工作不彻底,减少工程机械无故障运行时间。
修理人员在清洗零部件时的注意事项:
一要正确选用清洗剂
对各种零部件的清洗,应根据它们对清洁度的不同要求,正确选用不同的清洗剂;
二要防止零部件腐蚀、生锈
为确保零部件质量,应防止零部件腐蚀生锈,尤其对精密零部件更不允许有任何程度的腐蚀或生锈。因此在清洗时,不可用碱性清洗剂(特别是强碱清洗剂)清洗铝合金类零部件(如铝合金气缸盖等),更不可用强酸清洗剂清洗铜类零部件(如节温器主阀),以更大限度地减少机件的腐蚀;
三是不同零部件应分类清洗
铝合金类零部件、铜类零部件不宜放在碱性或酸性清洗剂中一道清洗,橡胶类零部件不宜和其它钢铁类零件放在汽、柴油及酸、碱性清洗剂中一起清洗。
石油钻井用的钻机是一套联合机组。钻机由井架、绞车、游车、大钩、转盘、钻井泵、动力机组、固控设备、发电机组、空气动力等辅助设备等组成。
一、钻机的旋转系统
旋转系统包括水龙头和转盘两大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在通过钻具不断向井底传送钻井液的同时,保证钻具的旋转。
1、水龙头:
在一部钻机中,水龙头既是旋转系统的设备,又是循环系统的一个部件。在钻进时,悬挂并承受井内钻柱的全部重量,并将钻柱与水龙带连接起来,构成钻井液循环通道。
水龙头主要由固定、旋转和密封部分组成。
2、转盘:
转盘主要由水平轴、转台、主轴承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带动钻具旋转钻进和在起下钻过程中悬持钻具、卸开钻具螺纹以及在井下动力钻井时承受螺杆钻具的反向扭矩。转盘的动力经水平轴上法兰或链轮输入,通过锥齿轮转动转台,借助转台通孔中的方瓦和方补心带动方钻杆、钻柱和钻头转动;同时,方补心允许方钻杆轴向自由滑动,实现边旋转边送进。
二、钻机的循环系统
钻机的循环系统主要包括钻井泵、地面管汇等。在井下动力钻井中,循环系统还担负着传递动力的任务。
钻井泵:
钻井泵常用的安全阀有销钉式、杠杆销钉式和弹簧式安全阀三种:
①销钉式安全阀是利用不同直径的销钉来限制过高泵压的装置,当泵压达到销钉所限制的压力时,销钉被剪断,钻井液从阀的泄压口排出,泵压回零,从而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②杠杆销钉式安全阀使用的销钉是同一直径,靠移动销钉在不同销孔中的位置来改变力臂距离,从而调节安全阀的压力,达到限制泵压的目的。
③弹簧式安全阀是利用弹簧的作用设计的一种安全阀。
三、钻机的提升系统
钻机的提升系统由绞车、井架、天车、游车、大钩及钢丝绳等组成。
1、绞车:
绞车是构成提升系统的主要设备,是组成一部钻机的核心部件,是钻机的主要工作机械之一。其功用是:提供几种不同的起升速度和起重量,满足起下钻具和下套管的需要;悬挂钻具,在钻进过程中送钻和控制钻压;利用绞车的猫头机构上、卸钻具螺纹;作为转盘的变速机构和中间传动机构;当采用整体起升式井架时用来起放井架;当绞车带捞砂滚筒时,还担负着提取岩心筒、试油等项工作;帮助安装钻台设备,完成其他辅助工作。常用的JC—50D型绞车为内变速、墙板式、全密闭四轴绞车,JC—45型绞车是五轴绞车,JC—14.5型绞车是三轴绞车。绞车一般由绞车传动部分、提升部分、转盘驱动箱部分、控制部分、润滑部分和刹车机构等组成。
2、井架:
井架由井架的主体、人字架、天车台、二层台、工作梯、立管平台、钻台和井架底座等几个部分组成,主要用于安放和悬挂天车、游车、大钩、吊环、液气大钳、液压绷扣器、吊钳、吊卡等提升设备与工具。目前,在国内外石油矿场上使用的井架种类繁多,但就结构型式来讲,一般可分为塔型井架和A型井架两种。
3、天车:一般是多个滑轮装在同一根芯轴或两根轴心线一致的芯轴上。现在的天车大都是滑轮通过滚柱轴承装在一根芯轴上。芯轴一般是双支承的,轴的直径较大,芯轴的一端或两端有黄油嘴,芯轴里有润滑油道。润滑脂从黄油嘴注入,以润滑轴承
4、游车:形状为流线型,以防起下时挂碰二层台上的外伸物。同时,游车要保证一定的重量,以便它在空载运行时平稳而垂直地下落。现在,钻机各型游车都是一根芯轴,滑轮在轴上排成一列,其结构与天车相似
5、大钩:
大钩是提升系统的重要设备,它的功用是在正常钻进时悬挂水龙头和钻具,在起下钻时悬挂吊环起下钻具,完成起吊重物、安放设备及起放井架等辅助工作。
6、 钻井用钢丝绳:
钻机游动系统所用的钢丝绳称为大绳。它起着悬吊游车、大钩及传递绞车动力的作用。
四、钻机的传动与动力系统
1、传动系统:
钻机传动系统的基本功用是将动力机发出的动力分别传送给各工作机,即绞车、转盘、钻井泵等,主要解决增矩减速、变矩变速、并车、正倒车以及传动脱离或挂合问题。钻机传动系统的总体布置有统一驱动(如大庆130型、ZJ45型钻机)、分组驱动(如车装钻机)和单独驱动(电驱动钻机)三种形式。传动系统各传动部分护罩必须完好,固定牢靠。机房四周栏杆要安装齐全,固定牢靠,梯子稳固且有光滑的扶手。
2、动力设备:
目前,钻机的驱动类型主要有柴油机直接驱动、柴油机—液力驱动、柴油机—(交)直流电驱动和工业电网电驱动四类。
五、钻机的气控系统
气控系统主要由供气机构、发令机构、传令机构、执行机构四个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是控制柴油机的启动、停车、调速和联动机并车与停车;控制绞车换档及绞车、转盘、钻井泵的启动与停止;控制绞车、转盘的转速和转动方向;控制滚筒刹车、猫头的运转与停止等。
上篇给大家分享了自动调整臂的种类以及下个月将在卡车上强制实施的政策,这里不是说所有在运行车辆都要强制装备实施,而是指新生产出厂的车辆要求厂家要强制装配自动调整臂,否则不准出厂不准上户销售。本篇给大家分享调整臂的具体工作原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自动调整臂。下篇将会给大家分享自动调整臂的安装 *** 及日常维护保养事项,请大家关注小编头条号,更多商用车行业技术咨询持续分享中!
二、自动调整臂的工作原理
1、制动时调整臂的调节过程也即角行程可划分为三部分:
A:间隙角A,对应着刹车片和制动鼓的正常间隙,不应被调整;
B:超量间隙角B,由于刹车片和制动鼓磨损而增加的间隙,调整臂将对起进行调整;
C:弹性角C,由制动鼓、刹车片以及制动系统其他部件的弹性变形组成,不应被调整;
2、之一代齿条控制式自动调整臂工作原理
1、管形铆钉2、螺盖 3、轴承 4、锥形离合器 5、离合器弹簧6、齿轮 7、轴套 8、O形圈 9、蜗杆 10、黄油嘴 11、壳体 12、加强圈 13、止推弹片 14、止推弹簧 15、调整端螺盖 16、闷盖 17、回位弹簧(内) 18、回位弹簧(外) 19、齿条 20、O形圈 21、蜗轮 22、密封垫 23、控制臂盖 24、控制环 25、控制臂 26、控制臂组合 27、十字槽螺钉 28、连接套
2.1、起始位置
控制臂25被固定在支架上,齿条19与控制环24的槽口上端相接触。槽口的宽度决定了刹车片与制动鼓之间的设定间隙值(该值出厂时已经设定,无法调整)。
2.2、转过间隙角A
调整臂转过角A。此时,齿条19向下运动与控制环24的槽口下端接触,制动蹄张开。当存在超量间隙时,刹车片与制动鼓尚未接触。
2.3、转过超量间隙角B
调整臂继续转动。此时,齿条19已和控制环24的槽口下端接触(控制环与固定的控制臂被铆为一体),不能继续向下运动。齿条驱动齿轮6旋转,单向离合器在这个方向可以相对自由转动。转过角B后,凸轮轴带动制动蹄进一步张开,致使刹车片与制动鼓相接触。
2.4、转入弹性角C
当调整臂继续转动时,由于刹车片与制动鼓已经相接触,作用在凸轮轴上的力矩迅速增加,蜗轮21作用于蜗杆9上的力(向右)随之增大,使得蜗杆压缩弹簧14并向右移动,从而导致蜗杆9与锥形离合器4分离。
2.5、转过弹性角C
调整臂继续转动时,齿条被控制环限制仍然不能向下运动而驱动齿轮转动。这时由于锥形离合器4与蜗杆9处于分离状态,整个单向离合器总成一起转动。
2.6、向回转过弹性角C
制动开始释放,调整臂向回转过角C。在回位弹簧17和18的作用下,使得齿条向下紧贴控制环24的槽口下端。此时,锥形离合器4与蜗杆9仍处于分离状态,齿条可以驱使单向离合器总成自由转动。
2.7、向回转入间隙角A
随着刹车片作用于制动鼓上压力的释放,作用于凸轮轴和蜗轮的力矩消失,蜗轮21向右施加给蜗杆9的力也消失,弹簧14复原,推动蜗杆与锥形离合器4重新啮合。
2.8、向回转过间隙角A
调整臂向回转过角A。齿条19向上运动,与控制环24的槽口的接触从下端变为上端。
2.9、向回转过超量间隙角B
调整臂继续转动回到起始位置。此时,齿条19已与固定的控制环24的槽口上端相接触,受其限制不能继续向上移动。当调整臂回转时,齿条驱动齿轮6转动,这时单向离合器和锥形均处于啮合状态,使得蜗杆9随齿轮一起转动,蜗杆驱动蜗轮21,蜗轮驱动凸轮轴,而凸轮轴的转动使得超量间隙减小。
小结:因内容较多本篇就只解析之一代工作原理,大家一下看不明白的可以多看几次,一代调整臂最关键的就是自调齿条,齿条的与调紧齿轮的啮合精隙的调整精度,假如齿条齿间距较大就会存在调过的可能性,通常制动间隙的调整是由控制臂上开的豁口确定的,这个是豁口 *** 时已经设定好的无法改变并且豁口受力较大容易损坏导致功能失效,所以才开发出二代调整臂,下篇将会为大家分享二代调整臂的工作原理,请大家关注小编头条号,更多商用车行业技术与资讯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