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做元宵的 *** ,简单做元宵节小汤圆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55 0
果然视频|趵突泉畔闹元宵!济南面点师“南北结合”方式 *** 元宵

视频加载中...

记者 程凌润 万家灯火元宵闹,一碗汤圆瑞气盈。为迎接元宵佳节,弘扬传统民俗文化,2月3日上午,济南天下之一泉风景区在趵突泉园区泺苑小舞台举行元宵节民俗体验活动。活动现场,面点师用“南北结合”方式 *** 元宵。

元宵节的十个小知识:汤圆、元宵有啥不同?

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有的地方则直接将元宵节称为“小年”。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作为节令美食,汤圆和元宵有哪些不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贺少雅介绍,元宵节作为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春节的压轴节目,其地位的凸显与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有密切关系。

至于人们喜欢吃的元宵、汤圆,外形相似但 *** *** 略有不同。民间有“包”汤圆“滚”元宵之说。此外,有的地方会在元宵节吃生菜,寓意“生财”。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一种说法是,元宵节源于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到甘泉寺燃灯祭祀太一神。

贺少雅说,《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

她认为,元宵节的起源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元素,诸如传统的生产生活周期、天文历算知识、民间对月亮的信仰以及“年”的时间体系等。

自汉代“太初历”制定颁行后,正月十五之夜即成为了新年的之一个月圆之夜,正是这一轮圆月,寄托着人们对于农业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美满的美好期许。

它是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依托自然时序而来,比如清明节与清明、端午节与夏至、中秋节与秋分、冬至节与冬至等。

但贺少雅表示,元宵节并未与特定的时序相对应。元宵节作为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春节的压轴节目,其地位的凸显与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有密切关系。

正因为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正月十五的圆月才具有了“一年明月打头圆”的特殊意义。

“闹”是元宵节的节日主题?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节,一般来说包括忙年(迎年、迎新春)和辞年(辞旧年)两个部分,时间上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

“闹”是元宵活动的主题,“闹”的形式多样,游人喧哗、锣鼓喧天、灯火光彩。

明清时期,老百姓将元宵节过得热闹非凡,各种响器、歌舞竞相上演。顾禄《清嘉录》记载清代苏州“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

除此之外,还有放焰火。清雍正《朔州志》记载,民间“架鳌山,烧旺火,张灯放花,群相宴饮”,名之为“闹元宵”。经此一“闹”之后,人们再度回归到生活的日常。

“汤圆”也称“浮圆子”?

要说元宵节的节令食物,那就不得不提“汤圆”。

汤圆,又称圆子、汤团等。据记载:“京人以菉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

这里的“圆子”就是后来的汤圆,不过做法和食用 *** 与现在不同,当时的圆子没有馅,蘸以糖臛(即糖浆)吃。

宋代周必大写过一首诗《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其中提到:“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浮圆子就是汤圆,元宵节煮食浮圆子寓意着月圆人圆、幸福美满。

“汤圆”“元宵”傻傻分不清楚?

元宵和汤圆外形相似,但 *** *** 却有所不同。

贺少雅介绍,明代以后,宋代时所称的圆子类节令食物又被称为汤圆、元宵。“元宵”的叫法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较多称为“汤圆”。

《清稗类钞》云:“汤圆一曰汤团,北人谓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就 *** *** 而言,民间有“包”汤圆“滚”元宵之说。

二者在馅料上也有一些不同,元宵多为甜馅,有豆沙、黑芝麻等;汤圆则甜、咸、荤、素馅皆有,例如水果、肉类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和汤圆的馅料更加丰富,有些商家推出了各种新奇口味的元宵,有的还推出了低糖、木糖醇汤圆。

还有哪些美食?

在饮食方面,元宵节习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

比如有的地方元宵节食用面灯,又称“灯盏儿”。“灯盏儿”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底部是用黏性的黄米面 *** 的小面饼,上面插上裹着黄裱纸的麦秸段,黄纸上蘸上食用油,以便于燃烧。

元宵节当天,人们把灯盏点燃,放在家里窗台、门口等处,祈福吉祥。点完以后的灯盏,就剩下了黄米面的小饼,油炸或者煎熟食用。

在广东,元宵节流行吃生菜,生菜与“生财”谐音,为的是讨一个好彩头,希望事业发达、财源滚滚。

贺少雅说,在江苏扬州、南通一带,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一说,指的是正月十三晚上上灯,要吃汤圆;到了正月十八落灯,要吃面条。在浙江台州,元宵节吃糟羹。

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吗?

元宵节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其狂欢性是传统节日中不多见的。

古代城市例有宵禁的规定,入夜有执金吾(仪仗棒者)执勤。但元宵节时,官方给予假期、特许夜游,以便于观灯。这时,官民士族、男女老幼走出家庭,饮宴玩乐、赏灯夜游。

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载:“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

另外,古代元宵节时女性可借节日之机走上街市、畅游玩耍。也正因这种狂欢,男女青年在此时得以结识,许多文艺作品都描写了元宵节时发生的爱情。

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元宵节俗何时出现?

元宵节的定型时期,学界尚有争论。但一般认为,汉魏六朝时期,已经出现元宵节俗,唐宋以后,元宵节俗伴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而逐渐繁盛,诸多节俗传承至今。

比如张灯。《如梦录》记载明代开封一带:“诸王府、乡绅家俱放花灯,宴饮。各家共有大犁(梨)园七八十班,各街庙宇俱有灯棚,各家俱放花灯,门前俱点门灯,争放花炮。”

耍社火亦是元宵节习俗之一。社火是一种歌舞杂耍以娱神娱人的活动。至今,在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元宵节耍社火仍然是年节的重要活动。

贺少雅举例道,河北井陉县桃林坪花脸社火,属于武术社火,主要以表演古典名著中民众耳熟能详的片段为主,此外还有跑阵仪式。

为何此时要“走百病”?

古代还有正月十五“走百病”习俗(或叫散百病、走桥等),即元宵节晚上妇女们相约结伴出游,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中有:“妇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百病,又曰走桥。”

每逢元宵节,一些地方有拜紫姑的习俗。紫姑是古代妇女拜的“姑娘”神。迎紫姑习俗自南北朝时期就已存在。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元宵“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如何传承元宵节习俗?

节日的传承需要时间、空间、仪式活动等多方面元素的整体性存在。元宵节所具有的社会性、公共性与现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相契合,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贺少雅说,如今可以将声光电等新技术与元宵张灯传统、传统彩灯 *** 工艺相结合,用新工艺、新技术推动彩灯的设计 *** ,用知识性与趣味性、现代性与传统性相融合的“灯市”,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再如,可以利用元宵节重视社区集体娱乐、重视成员交流的传统,组织街道社区开展灯会、集体包元宵、互动游戏等,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熟悉程度,重建人群联结等。

(中新网)

元宵节的“元宵”和“汤圆”到底有什么不同,吃了几十年还分不清


元宵节的“元宵”和“汤圆”到底有什么不同,吃了几十年还分不清

最热闹的年节来了,年度大节“元宵”你想好怎么过了吗?春节过后最热闹最有年味的就是它了,记得我们小时候人人有个红折纸绘画做的灯笼。晚上点上红蜡烛挑个竹子出门逛两圈,虽然会不小心烧掉灯笼但还是很开心。

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不仅有电子彩灯玩,还能出门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除此之外,还能品尝到各种口味的汤圆或是传统元宵。这两种美食是元宵佳节必备的美食,它们象征团圆、幸福、甜蜜等。

但有很多网友,哪怕是吃了几十年的人。还分不清楚汤圆和元宵的区别,要从外表来看都是白白圆圆的。从内馅尝也完全一样,实在分不清到底是元宵还是汤圆。

元宵和汤圆的材料实际上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在 *** 工序上完全不同。经过烹煮之后,两者的口感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元宵的 *** ,需要把内馅先准备好。正常的口味只有花生和黑芝麻两种口味,馅料处理好之后放入模具之中用锤子敲紧实。扣出来之后,内馅坚实如同一个圆球。

接着把馅料球蘸一遍清水,倒入簸箕混合糯米粉开始滚动滚圆。让馅料球均匀地裹上一层糯米粉,裹好之后再蘸一遍水然后再滚动裹粉。如此步骤反复,直至滚圆到想要的大小。这就是传统元宵圆的 *** ,它的形状有如乒乓球但圆滑不是那么好。

而汤圆的 *** 则与元宵完全不一样,首先所需要的糯米粉要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八九十度的热水烫搅成团,另一份则是使用冷糖水搅和均匀。然后再把这两种粉团混合揉制成皮,之所以用热水烫过主要是起到一个口感好并且不开裂的因素。

这一种做法相比于元宵的“滚”要来得麻烦一些,因为过程中要把控热水的温度、糯米团的黏性等。如果再讲究一些,还要加入一小块的猪油一起揉匀这样外皮的质感才会更好。根据喜欢的馅料按照二比一的比例进行包制揉圆就完成了,与传统的元宵相比汤圆的口味要多一些。

此外经过多年的营销推广,汤圆的造型愈加变化多端。除了一眼能看出来的造成,奇奇怪怪的口味也是数不尽。可以说你要是年轻人喜欢的,基本上就会推出抢占市场。

相比元宵,汤圆的市场更大。用最传统的风味对比,两者各有优势。元宵爽滑口感香而糯,一口咬下内馅滋滋外冒。而汤圆口感较为韧劲,皮Q粘牙与馅在口腔中碰撞出完美的滋味。

如此说明大家是否清楚明白,元宵和汤圆的区别了。纵使有很多地方有吃羊肉、饺子的习惯还是无法撼动元宵、汤圆作为代表性美食的地位,有的网友一直认为南汤圆、北元宵。实际上这是错误的,元宵在南方尤其是泉州也是很传统的老美食。话说元宵节吃元宵、汤圆,大家都吃什么馅?花生?黑芝麻?

#天南地北大拜年#

春节民俗之元宵节: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二者有何区别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为始;宵,为夜。元宵,意为新年之一个月圆夜。

与除夕相比,元宵节的气质可要随和很多。如果说除夕的特征是“禁”,禁说不吉利话、禁吵架、禁串门,恭恭敬敬过节、诚诚恳恳守岁,那么元宵的特征就是“放”,逛庙会、猜灯谜,热热闹闹,百无禁忌,开心就好。

元宵和汤圆有啥区别?

民以食为天,过节仪式中最要紧的当然是吃啦!元宵节吃什么?北方吃元宵,南方吃汤圆。

好奇的你也许会问,元宵不就是汤圆,汤圆不就是元宵吗?其实不是的。虽然二者外表看起来类似,都是白乎乎、圆滚滚,也都是用糯米粉 *** ,但细究起来,还是有很多不同。

首先,名称上,元宵取名于元宵节,顾名思义是元宵节时吃的,即“不时不食”。而在南方,汤圆意思是热汤里的圆子,并不限定元宵节时吃。

其次, *** *** 上,北方的元宵是“滚”出来的,将馅料放入装有干糯米粉的笸箩中滚啊滚,直至大小、形状合适。而南方的汤圆是“包”出来,将糯米粉加水揉成面团后,将馅料包入。

此外,从口感上来说,北方的元宵因为是用干粉“滚”出来的,外表相对粗糙,煮出来的汤浑浊,南方的汤圆则更加细腻光滑,煮出来的汤清亮。

虽然元宵和汤圆有所不同,但是都一样美味,寓意也都一样美好,那就是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闹花灯、猜灯谜、逛庙会

元宵节也叫灯节。古代在这一天,家家户户、街头巷尾都要挂上彩灯,希望新的一年能祛除烦恼。人们还会在彩灯上贴上谜题供人猜谜,给这个喜庆的节日增添不少趣味。

很多地方还会在元宵节前后举办庙会。庙会的起源与宗教有关,进香、祭祀等庙会活动也带有明显的宗教特征。不过到了明朝,庙会向大型集市转变,人们在庙会上游玩、观光、购买商品,好不热闹。

时至今天,逛庙会依然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比如,广州越秀区的广府庙会,就是广东特色文化品牌。今年的广府庙会从元宵节起,连续举办7天,城隍庙忠佑广场是展演主会场,与非遗街区、北京路步行街连成一片,将举办多场精品文艺演出与快闪活动。

此外, 在广东佛山,每年元宵节和正月十六,民间还有“行通济,冇闭翳”活动。“行”是走的意思,“通济”是一座桥,“冇”是无的意思,“闭翳”就是烦恼。在这个节日,人们或是带着一家老老小小,或是呼朋唤友,手持小风车,走过通济桥,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时来运转、没有烦恼。

元宵节也是情人节

元宵节不只是庆祝家庭团圆、祈求幸福美满的日子,它在古代还是情人节呢。在这一天,养在深闺的女子可以自由出门,通宵游玩,期望遇到中意的男子。

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与薛绍的初次相遇就发生在长安城的上元夜:十四岁的太平迷失在元宵节的车水马龙中,她慌里慌张揭开一张张面具,寻找“韦姐姐”,最后揭开了薛绍的面具。而薛绍的一个笑容让太平对浪漫的向往从此有了清晰的形象。


出品:南方都市报新媒体事业中心编辑策划部

统筹:胡群芳

创意:刘兰兰

设计:金国华

创新+传统 玩转元宵节

越秀公园花灯

动物园的醒狮巡游吸引了众多小朋友。

天德广场的元宵节布置“爱意满满”。

元宵佳节,赏花灯、猜灯谜是人们最喜欢也是最传统的过节方式。五光十色的精致花灯,照亮人们的笑脸,传递着浓浓的年味。今年元宵节,市内多个公园、商场、广场举办别具特色元宵节活动,既传统又有新意,节日气氛浓郁,让市民游客欢度元宵。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全杰

越秀公园:

国风元宵游园会

想来一场复古元宵游园会?那就不能错过越秀公园的“越秀山下花漾闹元宵”主题游园活动,现场复古布景、沉浸式体验,为大家奉献一场“穿越时空”的国风元宵游园会。

只见越秀公园东门城楼由4名大将军“把守”,近百名“小素馨花仙子”身穿精美汉服、手捧素馨花苗进城门,沿着东秀湖边的“福道”巡游。“福道”上闪烁着素馨花形灯影,行走其中,好运连连。行至东秀湖舞台,“小花仙子”通过茶、香、古琴、花道等展现素馨花文化,共同行感恩礼,传播好学、尊师孝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感恩礼成,“小花仙子”在月色下许下美好心愿,并依次将许愿灯放于湖中。

现场更有猜灯谜、闹元宵等传统民俗游园活动。据了解,“越秀山故事”与“素馨花传说”已被纳入广州市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此次“越秀山下花漾闹元宵”主题游园活动将两大非遗元素融入到元宵游园活动中,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白云山:

赏桃花听古乐猜灯谜

白云山桃花涧桃花已开始盛开,正值元宵佳节,桃花涧于5日10∶30开始举办奏响古乐、猜灯谜、古风集市等丰富多彩的元宵活动。

云台花园于5日15∶30开始在云台草坪举办爵士音乐会。

鸣春谷山顶广场14∶30举办“欢乐云山闹元宵 非遗时尚齐秀春”活动,赏玩传统灯笼、品尝美味元宵,玩转特色灯谜。

广州动物园:

醒狮巡游闹元宵

2月5日,广州动物园推出“狮来运转”元宵主题活动,用独特的广府文化醒狮巡游与市民游客贺元宵。市民游客可以跟着巡游队伍,看网红齐刘海狮子阿杭、玩醒狮一抖黄金万两游戏、做传统“狮”来运转非遗手工,参与热闹的广府醒狮巡游直播。

现场还有童装汉服换装体验,参与巡游的小朋友可以换上紫色带有特殊纹理的“飞鱼服”,体验传统服饰魅力,开始一段欢乐的醒狮历程。

广州市儿童公园:

航模翱翔 兔灯卖萌

看航模飞行器翱翔太空,猜花式灯谜喜闹元宵,这个元宵节,广州市儿童公园把“科技味”融入传统节日。2月5日上午10时,20多架无人机和最新型的航空模型飞行器在公园南大草坪8米高童小兔身边一展身姿,四轴无人机、“天戈”遥控直升机等将带来空中芭蕾舞、侧飞、翻滚、急转等花式表演;还有挂着花灯,给大家带来“元宵节快乐”“一起向未来”等祝福话语的无人机巡游。

在公园非遗文化馆的童小兔梦幻花园里悬挂起近100盏宫灯,500串童小兔可爱造型的灯谜迎风飘舞,还有3000多株粉红浪漫的郁金香、天竺葵,别致的“花灯”营造了浓烈的传统节日氛围。

天德广场:

“爱意满满”

元宵节,也是甜甜蜜蜜的“中国情人节”。合利天德广场的元宵节布置以“爱”为主题,用灯饰营造“爱”的氛围,给市民游客带来温馨愉悦的春日浪漫。

天德广场户外中庭有巨型爱心墙、爱的灯牌等,氛围感十足。广场中央的九紫天德树刚刚蜕下新春的白色兔子装扮,又穿上了爱心泡泡装点的新衣:粉紫色的爱心灯铺满了紫色的天德树,非常适合市民元宵节游玩或年轻消费者约会。

丽影广场:

元宵市集淘出心头好

丽影广场在元宵节特别举办“兔发奇想元宵恋物市集”, *** 30多个宝藏创意摊主,让每个热爱潮流文化的人都可以淘出属于自己的潮流单品。

当天,丽影VIP美学课堂还联合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委员“美序工作室”,特别推出“兔然好运”创意精致小皮具工坊以及浓情香薰蜡杯DIY。

北京路:

快闪许愿

广百北京路店利用其南广场的大屏推出限时快闪许愿活动,顾客扫码即可写下文字心愿,心愿通过审核后将呈现在大屏上。

来源: 广州日报

正月十五,吃汤圆还是吃元宵?分享6种汤圆和元宵的做法,软糯Q弹


正月十五,吃汤圆还是吃元宵?分享6种汤圆和元宵的做法,软糯Q弹!

正月十五是吃元宵还是吃汤圆?不管是南方北方,元宵节除了猜灯谜、看花灯,最重要的就是吃汤圆吃元宵了,寓意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只是南方吃的是皮包馅儿的汤圆,北方吃的是馅儿裹粉的元宵,今天跟大家分享6种汤圆和元宵的做法,个个软糯Q弹,值得试一试哦!

一、【奥利奥琉璃汤圆】

面皮:糯米粉200克,马铃薯淀粉20克,白砂糖20克,开水140克,椰油20克

奥利奥馅儿:奥利奥碎160克,黄油80克,炼乳13克,清水30克

【具体做法】

1、奥利奥捣碎,加入80克融化的黄油,加入30克清水,13克炼乳搅拌均匀,用保鲜膜包起来冷冻一个小时,分成小块,搓成小圆球。

2、糯米粉、马铃薯淀粉混合均匀,加入20克白砂糖,140克开水搅拌均匀,再加入20克椰子油,揉成团,这样做出来的面皮延展性非常好,不容易开裂。

3、取几块白色面团,分别加入各种果蔬粉,揉成不同颜色面团。

4、13克白色面团,2克彩色面团,搓长,折叠,再搓长,再折叠,出现条纹状的纹路揉成团。

5、包入奥利奥馅儿,水开下锅煮,煮至漂浮就可以了。

二、【虎皮汤圆】

食材:糯米粉110克,开水80克,黄油20克,白芝麻、黑芝麻、花生米适量,白糖适量。

【具体做法】

1、白芝麻、黑芝麻、花生米炒熟,用擀面杖压碎,加入一勺白糖,加入10克黄油,揉均匀,搓成一个个小圆球。。

2、糯米粉中倒入开水,边倒边搅拌,搅拌至面盆中几乎没有干面粉的状态。

3、加入10克黄油,下手揉成光滑的面团,用保鲜膜盖起来。

4、取120克白色面团加入南瓜粉揉成黄色,再取30克加入食用竹炭粉揉成黑色。

5、黄色面团分成两份,跟剩下的白色面团,都搓成长条,白色放中间,黄色放两侧,揉至混合。

6、分成10份,每一份横着按扁,将黑色面团搓成小细条随意地放在上面,稍微按压,包入芝麻花生馅儿,利用虎口将汤圆收口,收口一定要收严实了,不要有明显裂缝。

7、锅中烧水,水开放入汤圆,盖上锅盖大火煮,煮至汤圆全部漂浮在水面上就熟了。

三、【水磨元宵】

主要食材:糯米粉,豆沙馅儿,清水。

【具体做法】

1、豆沙分成小份,每一份都搓圆。

2、准备一个深口盘子,擦干,倒入糯米粉,可以多倒些。豆沙馅儿扔进去。

3、双手来回摇盘子,让豆沙裹上一层糯米粉。

4、用一个漏勺,把滚好的豆沙馅儿放入水中过一遍凉水,沥干水分。

5、迅速倒入糯米粉中继续摇,这样豆沙馅儿又会裹上一层糯米粉。

6、然后重复上面的动作六到七次。

7、锅中烧水,水刚刚开时,倒入元宵,转中火煮至漂浮,可以打入少量凉水,继续煮至漂浮就可以了。

简单做元宵的方法,简单做元宵节小汤圆-第1张图片-

四、【炒糖圆】

主要食材:糯米粉、红薯泥、清水、食用油

【具体做法】

1、红薯上锅蒸熟,取一部分碾成红薯泥,趁热加入糯米粉,添加适量清水揉成团。

2、取一小块面团,搓成一个个小圆球。

3、锅中倒入食用油,油热倒入糖圆,中小火快速炒。

4、炒至膨胀,表面酥脆就可以了。吃的时候可以撒上一些白糖。

五、【酥皮元宵】

主要食材:元宵6个,蛋挞皮6个(也可以用手抓饼),蛋液适量,芝麻适量

【具体做法】

1、准备蛋挞皮和元宵,元宵无需解冻,蛋挞常温放置微软。

2、用一个蛋挞皮包入一个元宵,收口收紧朝下摆放。

3、用牙签在蛋挞皮上戳一些小眼儿,以防止在烤的时候元宵会爆裂开。

4、在包好的元宵上面刷上一层蛋黄液,撒上一些芝麻。

5、烤箱预热180℃,放入包好的元宵,烤25分钟。

六、【芝麻花生干吃汤圆】

食材:糯米粉200克,开水160克,白芝麻、黑芝麻、花生适量,白糖适量。

【具体做法】

1、先准备馅儿料,白芝麻、黑芝麻、花生米炒熟,用擀面杖压碎,搬入一勺白糖。

2、糯米粉中倒入开水,边倒边搅拌,搅拌至面盆中几乎没有干面粉的状态。

3、下手揉成光滑的面团,和好的面团随时用保鲜膜盖起来。

4、将面团搓成长条,分成均匀大小的剂子,这些量可以做18-20个汤圆。

5、取一个面剂子,不需要用擀面杖擀,直接用大拇指跟食指整理成一个窝,包入馅儿料。

6、利用虎口将汤圆收口,收口一定要收严实了,不要有明显裂缝。

7、锅中烧水,水开放入汤圆,一定要水开再放。盖上锅盖大火煮。

8、煮至汤圆全部漂浮在水面就熟了。

9、煮好的汤圆用漏勺盛出来,一个个再次滚上一圈芝麻花生馅儿,放入碗中。

明天元宵节,有钱没钱,这5件事情需践行,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

传统节日标配不同的文化习俗,明天便是春节后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对于我们而言,在过快的生活节奏下似乎和往常没什么两样,但小编在这里想提醒大家,文化传承需践行。

正好明天是元宵节,不管有钱没钱,这5件事情需践行,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


①吃元宵


元宵节的夜晚总要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元宵才算圆满,这里所说的元宵代指北方滚出来的元宵以及南方的汤圆,元宵和汤圆是因为文化差异产生的产物,但均为元宵的一种。

元宵的做法众多,且上手简易,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进行或煮或炸,十分美味。


②祭拜


传统节日少不了的便是祭拜这一环节,不同的节日祭拜不同的神职,元宵节需祭拜掌管我们气运的太一神,此外还需祭拜自家先祖,寄托哀思祈求庇佑,都是老祖宗留下的传统。

③走百病


元宵节当天有一习俗叫做走百病,多是指当天出去游玩遇到桥时必走过,此行为代表着边走边摒弃一身病痛,无病一身轻,是人们对于自身美好的祝愿。

④放花灯


因为人们思想的改变,许多的传统习俗被大众抛之脑后,比如古人每逢元宵节(上元节),便会到河边放出承载着寄语和愿望的花灯,这是一种让人赏心悦目的祈求方式,但因时代不同这一行为极少有人践行,非常可惜。

⑤饮白酒


尝酒谐音长久,元宵节当天人们总喜欢喝上2两小酒,搭配上元宵寓意团圆长久,老一辈人对于寓意极佳的事物抵抗力极低,这也使得元宵节饮酒成为了一种传统习俗。

元宵节饮酒,饮用纯粮酒即可,目前白酒行业非常健全,不同香型不同定位好酒应有尽有,若是对酒不了解,不妨试试这2款适口性极强的好酒。


仰韶彩陶坊人和


这款酒是河南当地一度风靡的陶香型白酒,其工艺独特,从工艺、酿造到包装中均加入了陶元素,包装也是十分独特,高度的酒头搭配中度的酒身,众口难调得以改变。加上其酒名人和,是大众所向往的事情,故而元宵节饮用十分不错。

汉董大师酒(知遇)


这款酒是茅台镇(茅台故乡)当地小有名气的坤沙酒,坐拥着和茅台酒一模一样的酿造环境,利用着和茅台一模一样的酿造资源,基酒封藏5年后进行勾调,所用老酒为10年老酒,勾调比例则是茅台酒厂老厂长李兴发一手带出来的徒弟曾传政复刻出和茅台酒最像的比例,造就了一代“小茅台”的诞生。

这款酒瓶盖拧开,酱香味清晰可闻,入口茅香十足,酱香突出,细腻醇厚,空杯持久留香,十分不错,其主要定位在中低端市场,对于极少饮酒的朋友而言元宵节小酌益处很多,性价比很高,适口性极强。

元宵节的十个小知识:汤圆、元宵有啥不同?

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

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有的地方则直接将元宵节称为“小年”。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作为节令美食,汤圆和元宵有哪些不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贺少雅介绍,元宵节作为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春节的压轴节目,其地位的凸显与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有密切关系。

至于人们喜欢吃的元宵、汤圆,外形相似但 *** *** 略有不同。民间有“包”汤圆“滚”元宵之说。此外,有的地方会在元宵节吃生菜,寓意“生财”。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一种说法是,元宵节源于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到甘泉寺燃灯祭祀太一神。

贺少雅说,《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

她认为,元宵节的起源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元素,诸如传统的生产生活周期、天文历算知识、民间对月亮的信仰以及“年”的时间体系等。

自汉代“太初历”制定颁行后,正月十五之夜即成为了新年的之一个月圆之夜,正是这一轮圆月,寄托着人们对于农业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美满的美好期许。

它是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依托自然时序而来,比如清明节与清明、端午节与夏至、中秋节与秋分、冬至节与冬至等。

但贺少雅表示,元宵节并未与特定的时序相对应。元宵节作为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春节的压轴节目,其地位的凸显与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有密切关系。

正因为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正月十五的圆月才具有了“一年明月打头圆”的特殊意义。

“闹”是元宵节的节日主题?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节,一般来说包括忙年(迎年、迎新春)和辞年(辞旧年)两个部分,时间上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

“闹”是元宵活动的主题,“闹”的形式多样,游人喧哗、锣鼓喧天、灯火光彩。

明清时期,老百姓将元宵节过得热闹非凡,各种响器、歌舞竞相上演。顾禄《清嘉录》记载清代苏州“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

除此之外,还有放焰火。清雍正《朔州志》记载,民间“架鳌山,烧旺火,张灯放花,群相宴饮”,名之为“闹元宵”。经此一“闹”之后,人们再度回归到生活的日常。

“汤圆”也称“浮圆子”?

要说元宵节的节令食物,那就不得不提“汤圆”。

汤圆,又称圆子、汤团等。据记载:“京人以菉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

这里的“圆子”就是后来的汤圆,不过做法和食用 *** 与现在不同,当时的圆子没有馅,蘸以糖臛(即糖浆)吃。

宋代周必大写过一首诗《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其中提到:“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浮圆子就是汤圆,元宵节煮食浮圆子寓意着月圆人圆、幸福美满。

“汤圆”“元宵”傻傻分不清楚?

元宵和汤圆外形相似,但 *** *** 却有所不同。

贺少雅介绍,明代以后,宋代时所称的圆子类节令食物又被称为汤圆、元宵。“元宵”的叫法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较多称为“汤圆”。

《清稗类钞》云:“汤圆一曰汤团,北人谓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就 *** *** 而言,民间有“包”汤圆“滚”元宵之说。

二者在馅料上也有一些不同,元宵多为甜馅,有豆沙、黑芝麻等;汤圆则甜、咸、荤、素馅皆有,例如水果、肉类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和汤圆的馅料更加丰富,有些商家推出了各种新奇口味的元宵,有的还推出了低糖、木糖醇汤圆。

还有哪些美食?

在饮食方面,元宵节习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

比如有的地方元宵节食用面灯,又称“灯盏儿”。“灯盏儿”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底部是用黏性的黄米面 *** 的小面饼,上面插上裹着黄裱纸的麦秸段,黄纸上蘸上食用油,以便于燃烧。

元宵节当天,人们把灯盏点燃,放在家里窗台、门口等处,祈福吉祥。点完以后的灯盏,就剩下了黄米面的小饼,油炸或者煎熟食用。

在广东,元宵节流行吃生菜,生菜与“生财”谐音,为的是讨一个好彩头,希望事业发达、财源滚滚。

贺少雅说,在江苏扬州、南通一带,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一说,指的是正月十三晚上上灯,要吃汤圆;到了正月十八落灯,要吃面条。在浙江台州,元宵节吃糟羹。

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吗?

元宵节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其狂欢性是传统节日中不多见的。

古代城市例有宵禁的规定,入夜有执金吾(仪仗棒者)执勤。但元宵节时,官方给予假期、特许夜游,以便于观灯。这时,官民士族、男女老幼走出家庭,饮宴玩乐、赏灯夜游。

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载:“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

另外,古代元宵节时女性可借节日之机走上街市、畅游玩耍。也正因这种狂欢,男女青年在此时得以结识,许多文艺作品都描写了元宵节时发生的爱情。

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元宵节俗何时出现?

元宵节的定型时期,学界尚有争论。但一般认为,汉魏六朝时期,已经出现元宵节俗,唐宋以后,元宵节俗伴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而逐渐繁盛,诸多节俗传承至今。

比如张灯。《如梦录》记载明代开封一带:“诸王府、乡绅家俱放花灯,宴饮。各家共有大犁(梨)园七八十班,各街庙宇俱有灯棚,各家俱放花灯,门前俱点门灯,争放花炮。”

耍社火亦是元宵节习俗之一。社火是一种歌舞杂耍以娱神娱人的活动。至今,在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元宵节耍社火仍然是年节的重要活动。

贺少雅举例道,河北井陉县桃林坪花脸社火,属于武术社火,主要以表演古典名著中民众耳熟能详的片段为主,此外还有跑阵仪式。

为何此时要“走百病”?

古代还有正月十五“走百病”习俗(或叫散百病、走桥等),即元宵节晚上妇女们相约结伴出游,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中有:“妇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百病,又曰走桥。”

每逢元宵节,一些地方有拜紫姑的习俗。紫姑是古代妇女拜的“姑娘”神。迎紫姑习俗自南北朝时期就已存在。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元宵“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如何传承元宵节习俗?

节日的传承需要时间、空间、仪式活动等多方面元素的整体性存在。元宵节所具有的社会性、公共性与现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相契合,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贺少雅说,如今可以将声光电等新技术与元宵张灯传统、传统彩灯 *** 工艺相结合,用新工艺、新技术推动彩灯的设计 *** ,用知识性与趣味性、现代性与传统性相融合的“灯市”,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再如,可以利用元宵节重视社区集体娱乐、重视成员交流的传统,组织街道社区开展灯会、集体包元宵、互动游戏等,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熟悉程度,重建人群联结等。

责任编辑:伟业

审校:王蕾

本文来自【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权威专家提醒:吃元宵、品汤圆之前,你要注意这些……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江水淘。”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春节后之一个重要节日,除了看花灯、猜灯谜等活动外,品尝形似“雪球”的汤圆(元宵)也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享受和乐趣,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相关产品,消费者该如何选购呢?从阅读产品标签的角度特做如下消费提示。

“包汤圆”和“滚元宵”,两者所用的原料、配料基本相同,但 *** 工艺略有不同,口感亦有所区别。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按照产品上标示的名称,选购汤圆或元宵。

标签信息要齐全,“9+”要素不可缺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要求,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示应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9大项目,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在超市等正规食品销售场所或渠道销售的汤圆(元宵),其标签上应包含上述信息。消费者不要购买或食用无标签或标签信息不全、内容不清晰,掩盖、补印或篡改标示的产品。

配料顺序有讲究,致敏原信息勿漏读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在制造或加工食品时使用并存在于产品中的任何物质(包括食品添加剂),都需要在食品配料表中一一标示。同时,加入量超过2%的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列。因此,消费者在选购汤圆(元宵)时,可以先查看配料表,了解产品的配料使用情况,再决定购买哪种产品。

此外,配料中若含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的食品及其制品,如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花生及其制品等,厂家一般(不是必须)在配料表中使用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配料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加工过程中可能带入上述食品或其制品,也宜在配料表临近位置加以提示。易敏人群在挑选或食用汤圆(元宵)时需注意仔细查阅配料表,以及配料表邻近位置是否有提示信息。

两个日期要细看,贮存烹煮遵说明

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要重点查看。正规渠道销售的汤圆(元宵),其包装上会清晰标示出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选购汤圆(元宵)时,不要购买已过保质期的产品。

按照法规要求,在预包装汤圆(元宵)产品的标签上都标示着贮存条件。如速冻汤圆一般要求在-18℃条件下储存,在保质期内可保持其稳定的品质。因此,无论在选购产品时还是购买后在家保存产品,都应确保产品贮存在标签标示的贮存条件下。

除了贮存条件,通常在正规厂家生产的预包装汤圆(元宵)的产品标签上,厂家一般都会给出正确的烹煮建议供消费者参考。在煮汤圆(元宵)时,消费者可以参照食品厂家给出的建议进行烹煮,以获得更佳口感。

产品标签阅读后,营养标签可参考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的要求,汤圆(元宵)标签上还会提供营养标签,主要为表格形式的“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至少应标出5个要素(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消费者可根据营养素参考值和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食用。

汤圆元宵味虽美,特殊人群需注意

一般而言,甜味汤圆(元宵)的主要配料包括糯米粉、变性淀粉、白砂糖等,由于糖和油的含量相对较高,建议消费者适量食用,尤其是消化系统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更要注意食用量,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特殊疾病患者更要谨慎食用。

专家执笔人:

谢晶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

沈 群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黄忠民 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自制“汤圆”其实很简单,和面技巧是关键,不散不漏馅,了解一下

很多时候,早上起晚了,煮上一碗“汤圆”,几分钟就能吃到嘴,Q弹筋道,饱腹好吃。

汤圆,可以作为日常早餐、加餐,家里冰箱里常备的快餐食物,随时想吃直接烧开水煮一煮就OK,方便快捷,关键时刻来救急。

特别是家里有孩子的,建议自己在家里自制汤圆,既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是非常好的亲子活动,家庭氛围变得很轻松。

很多人抱怨,自己 *** 汤圆,包汤圆时面皮很容易散掉、露馅儿, *** 起来太难了,这可能和面的 *** 没有弄对,自制“汤圆”其实很简单,和面技巧是关键,咱们今天就来把自制“汤圆”的 *** 分享给大家,就好像玩橡皮泥似的,包汤圆非常轻松,不散不漏馅,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建议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 汤圆的 *** :

*** 和步骤:

1、准备汤圆粉(水磨糯米粉)。

汤圆粉倒入大碗中,先加入85度以上的开水,用筷子搅打成面絮状,汤圆粉会变得非常有粘性。然后多次少量加入凉水搅拌剩余的干面粉,揉成面团。盖上盖子稍稍松弛一下,揉成比较光滑的面团。

2、汤圆粉这样和面,面团很有弹性,就好像橡皮泥,既柔软又非常有弹性,把面团搓成长条状,切成大小相对均匀的面剂子备用。

3、准备红糖馅料(根据自己的喜好可以准备黑芝麻馅料、花生碎馅料等)

4、把准备好的面剂子放在手心中揉圆压扁,舀入适量的红糖馅料,把边沿位置捏紧收拢,汤圆就包好了,不一会儿的功夫就能包制出很多汤圆, *** *** 很是简单,面皮不散,汤圆不漏馅,就连孩子也喜欢 *** ,很好玩儿~

5、锅中烧开水,把包好的汤圆放入锅中煮制,待其浮起后,加入一小碗凉水,待水再次沸腾后汤圆就煮好了,即可捞出。

6、汤圆表皮Q弹有韧性,有嚼劲,馅料也是自己喜欢的,好吃饱腹。

汤圆好吃又好做,自己在家里可以轻松 *** ,建议找个时间来实践一下,一次性多做一些,放在冰箱里冷冻起来,随时想吃直接煮制即可。

标签: 简单 汤圆 元宵节 元宵 ***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