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共菊花醉重阳,年年岁岁皆平安,做好年轻的大人,陪伴年长的孩子。
一朵花里见天地,三餐烟火父母情。重阳节,愿父母怡乐,福寿绵长。
九九相逢是重阳,秋高气爽菊花香。九九相随是重阳,天长地久岁月长。九九相伴是重阳,好事成双不可挡。九九归一是重阳,步步登高人吉祥。重阳节快乐!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登高望远沐秋风,且看人间亲情重。
白云悠悠秋菊香,沁人心脾精神爽;九九重阳来登高,步步高升好运来;步履轻盈心情妙,登高远眺眼界开;俯看山水身心爽,把酒临风乐逍遥;微风拂动荡胸襟,神清气爽福无边;送份祝福传于你,情谊绵绵润你心;愿你重阳走鸿运,福寿安康乐无边!
赏菊花,登高望,遍插茱萸思念长;寄问候,诉衷肠,祝愿如意又安康!
儿时的记忆已离我渐行渐远,今天只有在异乡独自浅酌,饮一杯九月九的酒,体味一缕绵绵的乡愁。
送你一缕秋风,吹走愁烦与悲伤;赠你一支茱萸,去灾辟邪保平安;插一朵秋菊,好运如意常相伴;酌一杯美酒,品味重阳的喜气;道一声祝福,愿你快乐幸福永不歇。重阳快乐!
重阳节里看菊花,共同举杯话桑麻。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我们已经长大,你们还未变老,我有能力报答,你们依然还健康。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愿时光厚爱,许亲情满满,久久情长,岁岁安康。
下面这张图,
不要光看到很杂乱,
其实里面隐藏了祝福!
是什么呢?
这就要靠你去寻找啦!
看出来的朋友都送群里了!
是不是很神奇,你看出来了是哪两句话了吗?发给朋友们看看吧,比比谁最厉害!
秋天,如约而至。历经世事,抬头间,却见霜叶如火,天高云淡,一时间,忘记其他,多少心绪都随风而去。时光带走了韶华,如今的我,在某年某月某日,再次和秋天相遇。秋意浓浓,像是酿好的酒,让人沉醉,此时,一切都放下了吧,如果觉得有些孤独,就饮酒吧,如果觉得欢喜或悲伤,也饮酒吧。一杯酒,与秋天对饮,漫漫人生,在酒中沉浮。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宋·林景熙《溪亭》
清秋时节,心中有所思,去溪边的亭子逛逛,直到傍晚,还不想回去。抬头望向远方,月亮已升上了林梢,素洁可爱。微风吹来,酒已经醒了一半。独自在落叶飘飘的树林间穿行,偶尔闲坐,数着空中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不知从何处传来了渔歌,看那远远的江中小岛上,有星星的灯火闪烁,唱歌的人,应该就在那里吧。一个人醉,一个人游,秋天啊,让人醉,也让人惆怅。
秋天自然是少不了菊花,菊花入酒,自成佳酿,慢慢饮下,好像把秋天也吞了下去。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魏晋·陶渊明《饮酒其四》
陶渊明非常喜爱菊花,菊花秀丽而香浓,早晨含着清露,更是楚楚动人。欢喜地采摘菊花,用菊花泡酒,滋味更浓,更勾起了诗人的隐世之情。一杯既尽,再执壶将美酒倒入杯中,接着喝吧。太阳落下,一切皆息止,群鸟飞向树林,欢快地啼鸣。在东轩下放歌长啸,放浪形骸,如此度过余生,才是诗人想要的生活!
秋天来了,爱酒之人,怎少得了一壶酒?若有好友相伴,对饮同乐,更是完美。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唐·孟浩然《秋登万山》
北山白云漂浮,隐世之人,更感到心情愉悦。登上山峰,极目远眺,心情随着远飞的大雁而去。薄暮之中,不禁让人生出几许清愁,清秋时节,赏景的兴致很浓。不时可以看见回村的人,或在沙滩上行走,或在渡口歇息。远看天边的树木,就像是荠菜一般,而江边的小岛,好像是弯弯的月儿。什么时候带上美酒来,我和你一起在重阳节喝个大醉!酒逢知己千杯犹少!
天高云淡的秋天,也是好时节,可不要辜负啊,重阳将至,且备好酒,开宴会友,隆重地迎接重阳节。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宋·宋祁《九日置酒》
晚秋的清晨,清明美好,值得珍惜。诗人兴兴头头地命人在高台上张起双重帷幕,让乐队奏起了美妙的音乐。纵情取乐,任帽子在风中掉落,彼此劝酒,争先吹着酒杯中的菊花。雨后溪水澄清明净,阳光淡淡,还不能映出彩霞。诗人感叹,我这个白头太守真是愚昧啊,把茱萸插得到处就是,以为这样就可以辟邪了!虽未必能辟邪,却也是应景啊!
秋天,举起杯中酒,身边可有谁人在?相逢在秋天的我们,也更懂得了珍惜。
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
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
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
——宋·苏轼《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
没有到过谢公台,不知道那里的清风明月是否还在。旧日好友大胡子孙觉去了哪里?今天我又重来,李矮子你的风流更是无人可及。秋色渐渐凋萎,满院菊花照亮了杯中酒。等到明年春二月,人们竞相观赏艳丽的桃花,那都是“刘郎”我走后才栽种!相聚不易,干杯啊朋友!
人散后,最怕孤独。聚时酒不醉人人自醉,散后风吹酒醒,惆怅不已。
春去秋来,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中,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宋·晏殊《清平乐》
春去秋又来,往事匆匆易散。幽兰泣露,燕子南归,世间之景,总是留不住。酒宴后,纷纷散去,一片狼藉,独自倚靠着台阶旁的梧桐树,一时心事纷纷涌上心头。还记得去年的今天,也是西风萧萧,黄叶乱舞!每一个秋天,好像没什么不同,但流年已经暗中更换!分离更是教人无奈!
秋天匆匆而来,时光匆匆而去,饮一杯酒,无人与共,秋上心头,就成了愁。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宋·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恍惚,如同一场大梦,人生已历经了多少个凉凉的秋天?夜里听到走廊上,风吹动树叶的鸣响,让人再也不能平静。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已是斑斑花白。没有好酒,常忧愁客人太少,月亮本皎洁,却被云彩遮住。中秋之夜,有谁能和我一起赏月,共饮一杯?无人在身边,我只有端起酒杯,凄然望向北方!每逢佳节倍思亲,怎堪世间多离别!
秋天寒凉,更怕分离,而一个人饮酒,却总是借酒浇愁,更添了思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笼罩,浓云不散,阴沉的天气,让人整日发愁,龙涎香在金兽香炉里袅袅飘散。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将身体浸透。一个人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幽幽的菊花香沾满衣袖。此情此景如何不让人伤感?西风吹起,卷帘而入,帘内思念过度,憔悴不堪的人儿,比那风中的菊花还要消瘦啊!
独自饮酒,总是孤独,而在寂寥的秋天,一杯又一杯,饮下的,是无处可诉的愁,是深入骨髓的忧,是忘也忘不了的思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花地》
蓝天漂浮着白云,地面落满了黄叶。碧波倒映着浓浓的秋色,江面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映着斜阳,水天相接,难以分辨。岸边的芳草真是无情,又好像在斜阳之外。思念着远方的故乡,黯然神伤,每一个夜晚,只有做个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要在明月之下,独自倚靠着高楼啊,端起酒来,想要慰藉自己,可是酒入愁肠,都化作了不尽的相思泪!
在萧条冷清的秋天,失意愁苦,历经坎坷沧桑之人,又如何度过呢?不是几杯酒,就能解决的,眼泪总是比酒多得多。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叫声都显得非常悲痛,水清沙白,空中有鸟儿盘旋,不知归途。无边无际的树木纷纷落下枯叶,长江滚滚奔腾,呼啸向远方。逢此秋景,不禁感慨,这一生总是在漂泊,离家万里,向来疾病缠身,如今又登上了高台。多少艰难苦恨,都化作了鬓边的白发,潦倒不堪,刚刚停下浇愁的酒杯!
秋天,端起杯中的酒,这是一杯孤独的酒,还是一杯忧愁的酒,是一杯淡然看透的酒,还是一杯盛满了思念的酒?秋天知道,自己知道,有人醺醺然,也有人更加清醒。举起酒来,和面前的时光问好,也和此时的自己问好,历经半生后,何必计较得与失,何必在意聚与散?天南海北,不论故人与新交,惟愿安。
-作者-
禾雨,喜欢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寻找一个个美丽的细节,愿时光留下温暖的记忆。
重阳|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重阳来源
重阳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因《易经》以“六”为阴 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名重阳。“九九”,音同“久久”,古人借助重阳这个美好的日子,聚会享宴、寄托长久。后来,我国把每年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的节日。
历史起源
重阳节历史悠久,起始于远古 。在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只是在当时是作为金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重阳习俗
登高望远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赴会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遍插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演变
重阳节演变过程
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帝宫中进行的活动。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
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的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了。
重阳养身
保暖添衣
重阳节前后,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
朋友们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发生。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
冷水洗脸可以加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勤晒被褥让紫外线杀菌;多喝热水促进新陈代谢;多吃御寒食物以生热。
饮食清淡防秋燥
重阳节前后,秋燥明显。由于“秋燥”的影响,秋季特别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是如此。
预防秋燥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并适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防秋燥,除了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饮料外,还应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银耳、百合、香蕉、橄榄、葡萄、梨、核桃、芝麻、红枣等柔润之品。
重阳节这一天
抽空多陪陪家里的老人吧
文字 / ***
图片 / ***
排版 / 乐文
静谧的秋日,端一杯暖茶,独坐在这落叶纷纷的庭院,细读李清照的诗词,饮一盏寂寞的残红秋。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愁苦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怀旧的:“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相思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起走进李清照笔下的秋天!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愁苦的。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死后,国破家亡,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却无人倾诉,愁到极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相思的。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独上兰舟以排遣愁怀,西楼望月恨雁来无书,两地相思之情如同花飘零、水流东。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相思满怀。
行香子-天与秋光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悲凉的。已近重阳,几番风雨,几番秋凉,李清照独自一人,喝着苦酒,想着之前的往事,听着砧声、蟋蟀声、漏声,一声声更显悲凉。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孤独的。李清照嫁给赵明诚之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忆秦娥-咏桐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
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寂寞的。南渡之后,李清照连续遭到家破人亡、沦落异乡、文物遗散、恶意中伤等沉重打击,又目睹了山河破碎、人民离乱等惨痛事实。西风萧瑟,梧桐叶落,长期积郁的孤独寂寞。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悲苦的。肃杀的秋天,寒日的梧桐,透出无限的凄凉。李清照借酒消愁,凄婉情深。
双调忆王孙-赏荷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喜悦的。李清照秋天郊游,观赏绚烂夺目的晚秋景色,不仅赋予大自然以静态的美,更赋予其生命和感情。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李清照笔下的秋天,是闲适的。李清照大病渐愈之后,过着观书、散诗、赏景清静闲适的生活。意境清朗,含蕴耐味。
镜头|九九重阳胜春光九九重阳,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在天高气爽的金秋时节,人们登高揽胜、秋游赏菊,开展敬老孝老助老活动。
重庆市南川区慢谷花园,丈夫甘当驾驶员和拐杖,推着轮椅带着老伴,共同观察园内的菊花。(重庆市南川区纪委监委供 彭应忠 摄)
江苏省张家港市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积极探索延时服务模式,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为老年人提供家电维修、政策咨询等服务,获得社区老人的欢迎。(江苏省张家港市纪委监委供 王晓寒 摄)
农历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在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毛栗坡村,成片盛开的菊花散发出淡雅芳香,随风飘动,沁人心脾。当地的群众赏菊、摘菊,别有一番情趣。(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纪委监委供 杨丽芳 摄)
重阳佳节,秋风送爽,登高望远,游目骋怀,陶冶在大自然的美好风光里,人的心胸也变得开阔起来。(杭州市西湖城投集团纪委供 谭薛元 摄)
重阳节前夕,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纪委监委志愿者们走进北岙街道大长坑村看望慰问老党员、困难家庭及空巢老人,帮助解决老人在生活、健康等方面的困难。(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纪委监委供 叶根 摄)
重阳佳节,敬老孝老是一大主题,让老人在子女的陪伴中度过温馨愉快的时光,是对老人更大的安慰。(河南省新密市纪委监委供 王洪涛 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文峰 整理)
重阳节 | 白石老人、丰子恺、倪贻德、苏童、二月河笔下的重阳本文约3000字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丰子恺
到了……重阳等节候上,缸里的蟹就满了,那时我们都有得吃,而且每人得吃一大只,或一只半……在深黄昏,移桌子到隔壁的白场上的月光下面去吃。更深人静,明月底下只有我们一家的人,恰好围成一桌,此外只有一个供差使的红英坐在旁边。谈笑,看月,他们——父亲和诸姊——直到月落时光,我则半途睡去,与父亲和诸姊不分而散。
这原是为了父亲嗜蟹,以吃蟹为中心而举行的。故这种夜宴……有蟹的节季里的月夜,无端也要举行数次。不过不是良辰佳节,我们少吃一点,有时两人分吃一只。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因为父亲吃菜是很省的,且他说蟹是至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我们也学他,半蟹斗的蟹肉,过两碗饭还有馀,就可得父亲的称赞,又可以白口吃下馀多的蟹肉,所以大家都勉励节省。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是好!自父亲死了以后,我不曾再尝这种好滋味。现在,我已经自己做父亲,况且已茹素,当然永远不会再尝这滋味了。唉!儿时欢乐,何等使我神往!
选自《忆儿时》
倪贻德
重阳节前后的那几天,可说是秋天的精神发挥得最充分的时候。倘若不相信这句话,你不妨到野外去走一趟看看,更好是到那丘陵起伏的高旷之地,又还须骑一匹蹄声“得得”的驴子,那么你就可以在驴背上看见缓缓地从你两旁经过的秋山野景。知道大自然是如何地在那里表现着庄严灿烂的精神,又如何地在那里发挥着崇高悠远的诗意了。
如今佳节又近了重阳,寥廓的天空,只是那般蔚蓝一碧,灿烂的娇阳,想已把青青的郊原,晒成一片锦绣的华毯;葱郁的林木,染为几丛灼嫩的红叶了罢。紫金山麓,灵谷寺前,正是秋色方酣的时候。当这样的佳景,这样的令节,我们应当怎样地去遨游寻乐,才不致辜负这大自然赐与我们的幸福呢!
于是我们又踏过断碣残垣的明故宫,走出了午朝门,在城脚下一个驴夫那里雇了几匹驴子,踽踽地直向前面山道中进行。山道是迂回曲折,高低起伏,驴儿也跟了它一蹬一颠地缓步,或左或右地前进。在驴背上一路地贪看着荒山野景,饱尝了许多以前所未曾接触过的清新的美点来,这美点倘若要精细地描写出来,抽象的文字恐怕还嫌不足,更好是用具象的绘画,或者可以更直接更真确些。哦哦,这秋阳中倾斜的山坡,山坡上铺满着不知名的野花--那五色斑斓的野花,远远的一角城墙,城墙上的天空,天空中流荡着的白云,这不是一幅极好的风景画的题材吗?哦哦,这几间古旧的茅舍,茅舍旁有垂着苍黄头颅的向日葵,茅舍前有半开半掩的年久的柴扉,柴扉前立着一个孩子,他抱了一束薪,在那里对我们呆看的神情,那又好像在什么地方的一张名画里看见过的样子。哦哦,这一带疏林枫叶,枫叶经了秋阳的熏染,经了秋风的吹拂,也有红的了,红得如玛瑙般的鲜明;也有黄的了,黄得如油菜花般的娇艳;也还有绿的,那仿佛还在长夏时一般的滴翠;后面有红墙古屋的衬托,上面有蓝天的掩映!这又好像是我的一个好友曾经在那里表现过的一幅画境。
我这样地在驴背上默默地看着想着,其余的几个朋友也都默默,这空山之中,除开“得得”的蹄声,也没有鸟唱,也没有虫鸣,也没有人语,大概这时候,大家受了大自然的引诱,都不知不觉地为它伟大的力量所慑伏了。总之,我们好像已经不是现世的人,而变成了中古世纪浪漫时代的人了;我们已经不是现实的人,而变成了山水画中点缀的人物了。
游兴还是很浓的,太阳却缓缓地打斜了,影子也渐渐地修长起来,一切的景物自然更增长了她们的华丽灿烂。然而这无限好的黄昏,偏又在催游人归去。归途,随处拾着红叶,摘着野花,笑看那斜阳中的樵牧,那种快乐的遭遇,真使我有终老是乡,不愿再返尘世的感想了。
选自《秦淮暮雨红叶》
苏童
就是重阳节了,花匠把花园里的菊花盆全搬到一起去,五颜六色地搭成福、禄、寿、禧四个字,颂莲早早地起来,一个人绕着那些菊花边走边看,早晨有凉风,颂莲只穿了一件毛背心,她就抱着双肩边走边看。远远地她看见飞浦从中院过来,朝这里走。颂莲正犹豫着是否先跟他打招呼,飞浦就喊起来,颂莲你早。颂莲对他直呼其名有点吃惊,她点点头,说,按辈份你不该喊我名字。飞浦站在花圃的另一边,笑着系上衬衫的领扣,说,应该叫你四太太,但你肯定比我小几岁呢,你多大?颂莲显出不高兴的样子侧过脸去看花。飞浦说,你也喜欢菊花,我原以为大清早的可以先抢风水,没想你比我还早,颂莲说,我从小就喜欢菊花,可不是今天才喜欢的。飞浦说,最喜欢哪种,颂莲说,都喜欢,就讨厌蟹爪。飞浦说,那是为什么。颂莲说,蟹爪开得太张狂。飞浦又笑起来说,有意思了,我偏偏最喜欢蟹爪,颂莲睃了飞浦一眼,我猜到你会喜欢它。飞浦又说,那又为什么?颂莲朝前走了几步,说,花非花,人非人,花就是人,人就是花,这个道理你不明白?颂莲猛地抬起头,她察觉出飞浦的眼神里有一种异彩水草般地掠过,她看见了,她能够捕捉它。飞浦叉腰站在菊花那一侧,突然说,我把蟹爪换掉吧。颂莲没有说话。她看着飞浦把蟹爪换掉,端上几盆墨菊摆上。过了一会儿,颂莲又说,花都是好的,摆的字不好、太俗气。飞浦拍拍手上的泥,朝颂莲挤挤眼睛,那就没办法了,福禄寿禧是老爷让摆的,每年都这样,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颂莲后来想起重阳赏菊的情景,心情就愉快。好像从那天起,她与飞浦之间有了某种默契,颂莲想着飞浦如何把蟹爪搬走,有时会笑出声来,只有颂莲自己知道,她并不是特别讨厌那种叫蟹爪的菊花。
选自《妻妾成群》
二月河
中国的年节,大致上说的是三件事:祀神、祭祖、放松吃喝。神仙祖宗不说,我们农业国,几千年如一日,劳作耕耘从土地里“刮金”,加上诸多的社会人文原因,从上到下的人们,可以说都累得可以。平日积攒一点好吃的,舍不得吃,好用的,下地锄禾舍不得用,到节日期间,除了求神祖保佑“越过越好”之外,所有平日郁结在心的欲望,统都释放出来。所以,与神祖无涉的节是没有的,与吃喝无关的节也是没有的。但有一个节似乎这三方面都很淡。三件事也都做,但俎豆香烟不盛,珍馐美食呢,也似乎做得不认真,这就是重阳节。
“两个太阳重叠”?不是的。九月九是两个“阳极”之数,重叠在了一起,因故有是名。这个节是个游兴节——我们过去说的“游兴”,说白了就是今日的“旅游”。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也没有柏油路,就自己一家人作短途的随喜。自己带吃的和“饮料”——酒,走——上山去,登高去,看碧云黄花去,看枫叶去!在山上玩,玩累了,回家,这个节也就过罢了。
“重阳将至,盲雨满城,凉风四起,亭亭落叶,陇首云飞。”就这么几句话,可以说是形容重阳的极致之语,我在不少笔记文章中见到,几乎都一字不易地引用。这个时气,不下滂沱大雨,然而也不是毛毛雨,很细腻柔和如烟似霾那样的雨重阳节也没有,盲雨的“盲”怎么讲,我没有考究过,想想见到的那雨的样子,该是不大不小的中雨,更确切地说是“中雨偏小”的那种雨,这个雨,出门登高作一日游,怎样说都是偏大了一点。但人,人啊,只要有心情,高兴,带着雨具,挑上酒食点心,也就上山了。
其实,就人们的心理,人们盼着有雨。满山的秋叶艳色杂陈,斑驳陆离,如果在艳阳之下,那就太真切了,不够朦胧,不够含蓄,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多少有点不合。在太阳底下喝酒,看山也少了点“秋凉”意味。但还有一层更真切实惠的想法:“重阳无雨则冬无雨雪”,这会影响来年的收成,所以雨下起来,敲击着所有人的兴奋点,敢情是雨下得多点大点人们会更高兴。
插茱萸、饮重阳酒、吃糕、登高,寄托了人们两种心情,希望远方的亲人平安,希望自己的子女和生活“步步登高”,这实在是个吉庆有余的欢乐节。
选自《重阳随想文》
文章来源 | *** 资料整合
图片来源 | ***
责任编辑丨 其尘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邮发代号:82-113
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合作数据库
重阳节老人节诗词六首:白日明朝依旧在,黄花非晚是重阳重阳节关于老人的古诗词六首:九九是重阳,儿童怪我老来狂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
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
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唐朝上官昭容《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
重阳节是古老的长寿节,虽然当代将这日定名的“老人节”,彰显敬老爱老的淳朴传统,实际重阳节关于长寿和敬老的渊源,是和重阳节共生的。
先秦时代,就有九月九的传统节日,也是看中了这数字带来的长久吉利。人们在深秋,佩戴茱萸,饮用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菊花酒,就是为了留住健康,留住生命。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老人的长寿,都是抱着崇敬的心态,君不见大多数神仙都是白发飘飘,鹤发童颜。
以土地为纽带的农村家族社会,更有尊老的伦理和传统,先秦时代,即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告诉子女善待父母是责任和义务。以儒家伦理建立的古中国社会,很多地方其实已经很制度化了,和民俗互为推动。
唐朝的慈恩寺是唐中宗李治为母亲长孙皇后,建立的一座追思寺庙。是长安城宏伟的建筑之一。唐中宗率领群臣在九月九日,莅临慈恩寺,登上浮屠塔,有以慰孝思,教化天下的作用。群臣献上菊花,不仅是对皇帝,也是对天下父母的一片孝心。
这是上官婉儿不多的诗存之一,在重阳节这天,大量豪华车马进入慈恩寺,都佩戴着茱萸,在宴席上大家共喝菊花酒,致敬长孙皇后,祝福皇帝长寿,也祝福自己身体安康,国泰民安。
唐玄宗时代,更有皇帝的旨意证明,要求民间秋社一定要寿老,就是给予老人祝寿。
到了宋朝,更是儒家伦理强化的阶段,在重阳节,儿女们要先给父母恭贺长寿,而老人也以健康长寿为荣耀。重阳节从唐朝的登高辟邪更多带进了亲人团聚的内容。
“九十慈亲鬓发播,今年菊早去年花。
一尊细说重阳事,似此清欢有几家。”宋陈文蔚《重阳侍老人饮》
将九十岁的老母亲,拾掇清爽,在她的鬓边,插上菊花。
陪着老人,喝杯长寿酒,年年今日,岁岁今朝。
和母亲慢慢诉说的重阳节各种往事,从童年到成年,从家园到亲戚。
虽然可能没有高朋满座那么热闹,但记忆拂去岁月的尘埃,缅怀往事,让亲情更加深沉温暖。
而且陈文蔚是有着做儿女的得意的,因为家有九十岁的母亲健在,在精神上就是一棵荫蔽后人的大树,家里有老人在,再老的儿子也是儿童,能够保有赤子之心和纯真的濡幕。
有多少家有我们这样几世同堂的清欢呢?
那么作为老人,在重阳节,也会珍重自己,珍爱生命。在经历了大半生风雨之后,面对落落夕阳,灿烂菊花,反而更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
”算来七十五重阳,无酒今朝对菊黄。
记得苏杭船上坐,一番醒眼咏诗章。“宋朝陈藻《九峰过重阳》
这是陈藻生命最后一个重阳节的诗。看起来笔力还颇矫健。
算起来我已经过了七十五个重阳节,只是今年没有酒对着傲霜的菊花。
他大概率不是因为贫穷,而是他的身体状态可能已经不允许,但是他还是回忆了过去,记得有一年在苏杭的船上,过的重阳节,也没有酒,但是却仍旧不废吟咏,写下了最清醒的诗章。
那么今天来谈陈藻,还有一个关于他的故事。他幼年丧父,除了对自己的师傅特别孝顺,成年后,到处“买”父孝敬,但凡是老人,他遇见了就非常亲切。
作为开门授课的理学老师,陈藻弟子满门,也得到弟子像父亲一样尊重和善待。
”老人谙尽人间苦。近来恰似心头悟。
九九是重阳。重阳菊散芳。
出门何处去。对面谁相语。
枕臂卧南窗。铜炉柏子香。“宋朝朱敦儒菩萨蛮·老人谙尽人间苦
朱敦儒活了78岁,这是他晚年在重阳节,对生命生活的感悟。
人老了,吃尽了人生辛苦,最近却豁然开朗和悟出些道理来。
这九月九日又是重阳佳节 ,你看看那重阳的菊花正在吐的芬芳。
我这么老了,出门能够走到哪里,又有谁是故交相知,能够谈起往事呢?
我还是回到这家里的南窗下,在幽静的松柏香气里躺下,好好平静享受这晚来的时光。
其实写得很朴实。人生年轻时候的动力是欲求不满,心之所想,势不可挡,也会为梦想和现实挣扎吃苦,老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连朋友都凋零,出门都麻烦。
那么若还是努力折腾,就不上算了。那么就像菊花一样静静开在斜阳里,放弃一些能够放弃的奢望,不再为难自己,长寿和平静也是一种境界啊,如同菊花沐浴于太阳。
老人的存在就是社会安定和家庭幸福的一个坐标。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
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
枕上是仙乡。浮世事,能有几多长。
白日明朝依旧在,黄花非晚是重阳。
不用苦思量。“宋朝朱敦儒《望江南/忆江南》
实际朱敦儒也是经过一番折腾才想清楚的。每个中老人都会感叹时光流逝,甚至因为衰老,会对多变的世事,有过更敏感纠结的阶段,有过心情的沮丧。
但是越有世事的积淀,越能够在这种纠结中早些摆脱出来。
比如,当一件事情无法掌控结果时,中老年人,会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
因为事情总会有一个结果。
当一个人认清自己的状态,并不是服输,而是更客观看待自己,反而会生出乐观来。
只要明天还在,只要我活着,就是一朵菊花开在重阳的雨露里,就有可能看到事情的结果,就能够等到变数。
所以黄花非晚是重阳,不用苦思量,是对自己身心更大的保护。有长久,才有希望。
”身是去年人尚健。心知十日事如常。
眼前杯酒是重阳。
破帽簪萸携素手,长歌藉草慰寒香。
儿童怪我老来狂。“宋朝 刘辰翁浣溪沙
俗话说,少亦沉稳老宜狂,这是为什么呢?少年时进入社会,要学习很多知识和规则,是上进求学的阶段,是锻炼约束自己,成就社会栋梁之才的必要的磨砺。
在学生阶段,在职场,在官场,都要谨慎,这样才能虚怀若谷,学到更多,接纳更多。
但是如果人老了,退出了或者半退出社会舞台,就要学会保养身心,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活成真正的自己,回归生命的美好。尤其是老年人,此时要和朋友们多聚会,多运动。但是聚会不是在里面勾心斗角,是寻求友谊支撑,运动不是为了抢奇斗胜,而是因为能够锻炼身体。
而且老人乐观诙谐,能高能低,并不会有损你的尊严,反而会以一种亲切随和,获得更多的温情。
这是刘辰翁的老年的重阳节,他说,自己和去年一样身体尚健康,能够确定最近十天家里会还平静,没有大事发生,所以快快乐乐喝着重阳节的菊花酒,牵着老伴出门。
那破帽子上戴着茱萸,拉着老伴的手。一路上哼着歌曲,采着菊花。
那小孩子都惊讶看着我们这对老夫妻,但是,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是重阳节啊。
这才是真正热爱生活的人,都说宋朝男尊女卑,实际少年夫妻老来伴,真正有爱和感情的人,携手夕阳,怎么会计较别人的眼光。
我仿佛微笑着看着他们的背影,在乡间的路上。执子之手,菊花满头。
重阳节祝愿所有的老人长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