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喉貂爱吃什么,黄喉貂爱吃什么东西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22 0
重庆大巴山出现黄喉貂,行动迅猛,会盗食家禽,除了肉就爱吃蜂蜜

位于重庆市最北端的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内峡谷相间,重峦叠嶂,森林覆盖率高达79.3%,其中不乏大面积的原始森林。当地大部分区域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优越的自然生态和适宜的气候环境使得大巴山成了众多“奇珍异兽”赖以生存的家园,无数野生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种类多达706种,其中更有金钱豹、金雕、林麝、亚洲金猫、大灵猫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近日在整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惊喜地发现拍到了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活动画面,其中就有黄喉貂。

只见在一处山坡上,一只黄喉貂走入了镜头中。它体格健壮,身姿敏捷,先是来到了一块大石头前蹭了蹭、闻了闻,大致是在进行气味标记。然后上蹿下跳,左右翻腾,嬉闹了好一阵子。

后来黄喉貂似乎被什么所吸引,又或者是被什么惊吓到了,它快速向左侧山坡下跑去,最终消失在镜头前。

身体细长,脑袋呈三角形

黄喉貂是鼬科、貂属动物,身体长得比较娇小,成年之后体重也只有2-3公斤,说实话可能还没有很多宠物猫重。

它们身上的毛发主要以黑色和黄色为主,头颈部、身体后部和四肢、尾巴均为暗棕色至黑色,喉胸部的毛发为鲜黄色,这正是因为这一特点,得名“黄喉貂”。

它们的身体比较细长且柔软,四肢虽然短小,但强劲有力,科学家们认为,这种身体结构是最适合战斗的,众所周知,大多数的鼬科动物都具备此般身形,也的确凶猛强悍,战斗力极强。

黄喉貂的整个脑袋呈三角形,耳朵短而圆,有一条黑色的长尾巴,身上的皮毛柔软而紧密,前后肢各有5个趾,趾上长强爪,趾爪粗壮弯曲而尖利,表明在抓捕猎物和攀爬上面,具有极强的优势。

黄喉貂主要栖息在亚种东部地区里,在我国很多地方里都有分布。它们是森林生态系统下的物种,适应能力较强,比如秦岭的针阔叶混交林、海南的高山森林、东北的红松林等等,都有黄喉貂的确切生存记录。

行动迅猛,会盗食家禽

小型的鼬科动物以行动迅猛著称,黄喉貂也是其中的代表物种,尤其是在追捕猎物的时候,能表现出很强的捕食能力。

别看它们的腿比较短,但却强劲有力,奔跑起来速度一点也不差。黄喉貂的捕食不分昼夜,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均可活动,但是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在早晨和黄昏的时候,活动更为频繁一些。

它们性情机警,视力极佳,听觉也不错,在森林中巡逻或者觅食过程中,周围的异常响动都能引起它的警觉。

如果发现有情况,会先停止一切活动,待在原地仔细窥听并四处观察,察觉到不对时立马跑掉。

黄喉貂不仅行动迅速,而且攀爬能力也很强,无论是乱石、悬崖峭壁,还是高大的树木,黄喉貂都能迅速攀爬上去,卓越的各项技能使得黄喉貂有出色的捕食本领。

平日里,黄喉貂主要以老鼠、松鼠、獾、狸、鸟等各种动物为食。它们是肉食动物,也不挑食,符合它们猎杀对象的动物,基本上都会成为它们的捕食目标。

在所有猎物里面,黄喉貂最喜欢吃的是松鼠,只要发现松鼠的踪迹,它们会不遗余力地追捕。

除了爱吃肉食性的食物之外,蜂蜜绝对算得上是黄喉貂最喜欢的食物,经常会用自己灵活的爪子掏蜂蜜吃,因此黄喉貂也被称为“蜜狗”

当然,一些生活在林缘村寨附近的个体,也会偷偷进村盗食家禽。不过由于黄喉貂跟黄鼬(黄鼠狼)比较像,因此人们常常让黄鼠狼背了黑锅。

性格凶悍,擅长以小博大

小型鼬科动物有一个很著名的特征就是擅长以小博大,它们往往能够猎杀一些远超过它们体型的猎物。

黄喉貂号称“鼬科之狼”,虽然长得比较娇小,体重不如一只小狗,但性格却极其凶悍,除了捕食一些符合它这种体型的常规猎物之外,还能捕杀小野猪、林麝、斑羚等中大型的猎物。

它们很聪明,懂得利用地形和环境来捕杀一些难度较大的猎物。比如黄喉貂经常会躲在枝头上,密切注视着地上的情况,一旦有猎物从枝头下经过,它会立刻跳下扑杀之,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14年的时候,曾救助过一只名叫“坪坪”的大熊猫,当时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其肚子有一道长达4厘米的伤口,看上去十分严重。

果不其然,由于“坪坪”受伤严重,加上发现时已经比较晚了,伤口感染严重,肠子甚至外露,最终因伤势过重没能救活。

至于是什么导致这只大熊猫受伤的?人们众说纷纭,其中有一个猜测就是黄喉貂,人们认为黄喉貂偷袭了大熊猫。虽然到最后也没法确认,但就从其明明那么小,却会被当成怀疑对象来看,足见黄喉貂的凶悍。

大熊猫“坪坪”

两只黄喉貂合作追捕林麝

黄喉貂“鼬科之狼”的名号不是白叫的,它们平日里喜欢单独行动,但在面对大型猎物的时候,也会合作。

2022年1月份,长青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任文博等人在进行野外巡护的过程中,就亲眼看见过两只黄喉貂合作追捕一头林麝的现象,并且记录了下来。

当时保护区内已是一片白茫茫,山坡被大雪覆盖,人们行走起来也格外艰难。突然间,不远处跑来了一头林麝,后面还紧追着两只黄喉貂,显然这是一次狩猎的场景

任文博 摄

两只黄喉貂在雪地上依然有很强的行动能力,对林麝穷追不舍。不知道该说林麝走运,还是该说黄喉貂倒霉,这次它们遇上了人类。

林麝在距离人们20多米的地方停了下来,黄喉貂也看到了人类,有所忌惮,果断放弃了这次追捕,转身进入密林中,林麝也躲过了一劫。通过这一事件,也足以证明黄喉貂是聪明强大的掠食者。

关注我,交一个懂动物的朋友。

会泽黑颈鹤保护区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兽类黄喉貂

近日,在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桥片区,黑颈鹤保护协会志愿者首次拍摄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兽类黄喉貂。

家住会泽县大桥乡的杨华是会泽黑颈鹤保护协会会长,多年来一直承担护鹤志愿者,义务从事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护鹤爱鹤拍鹤观鹤工作,对保护区的黑颈鹤及其他鸟类有种特殊的情感。2018年,在保护区的试验区建设爱心鸟堂,每天在鸟堂进行大量投食,吸引了许多鸟类前来享受他提供的美餐,同时也为拍鸟爱好者提供便捷的拍摄场所。

一天,杨华正在专心致志地进行拍摄,忽然看见两只从来没见过的动物创入了他的镜头。

“我在拍摄白腹锦鸡的时候,我镜头里面突然出现了一个走兽,非常好看,跳来跳去的非常灵敏,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就把它拍下来,我向鹤管局做了汇报,告诉他们有这种新鲜物种。”杨华说。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也没有见过这个物种,就把照片和视频传到中国科学院昆明野生动物研究院伍和启博士那里进行查证。

“我发给我们研究所兽类研究的同行,请他们看了以后,认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喉貂,查了一下你们保护区首次科考的记录,这个应该是新发现的一个物种,是新增的一个兽类物种。”伍和启博士在 *** 里回答鹤管局工作人员。

得知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后,杨华每天对黄喉貂进行大量投食,并耐心观察它的生活习性。

“通过了解观测,我发现黄喉貂喜欢吃果子、昆虫、还有少量的肉食。我从家里面拿来苹果、香蕉、还有肉放在那个特定的地方,它们每天都会准时来吃。早上八点左右以及下午六点左右又过来吃,吃完食物就走。”杨华说对记者说。

黄喉貂,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由于它喜欢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称。耳部短而圆,体形细长,大小如小狐狸。主要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林区,巢穴多建筑于树洞或石洞中。喜晨昏活动。生活在山地森林或丘陵地带,穴居在树洞及岩洞中,善于攀缘树木陡岩,行动敏捷。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及俄罗斯外东北地区。

通过杨华的朋友圈和微信群,会泽保护区有黄喉貂的消息逐渐传开来,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拍摄爱好者前来一睹这个“新鲜客”的风采。来自陕西西安的东方航空公司退休职工刘宏宇先生排到了黄喉貂的照片,惊喜不已。

“我没想到在云南在念湖还有黄喉貂,我就很兴奋,昨天下午来拍到了,今天早上七点就到这了,今早又拍到了,非常高兴,我从来没想到在云南,在念湖能看到这么样的珍稀保护动物。念湖我是第二次来,感觉生态环境保护的非常好,有这种珍稀动物,说明我们的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刘宏宇高兴地说。

来自昆明的吴先生曾四五次来念湖拍鹤,这次又有了新的收获。

“今天早上我们7:40左右就过来了,黄喉貂来的时候,光线比较好,我们拍摄的大家都非常满意,大家都觉得不虚此行。我来念湖拍摄前前后后总共有五次,黄喉貂今年我们是之一次拍摄到,非常满意,早上光线好,连它的眼神光都拍下来了。”吴先生一边翻看着他拍的照片,一边对记者说。

对于发现的这个新物种,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采取了保护措施,在它经常出没的鸟堂安装摄像头,对其进行全天候观察记录和保护。

中国科学院昆明野生动物研究院伍和启博士说:“下一步,我们也会用红外相机,在一些林子条件比较好的地点做一些架设,然后看看通过这些照片和视频,能拍的还有哪些物种,我相信这样做的话对保护区的名录更新会有很大的帮助。”

代玉春 秦本林 杨凤兰

蜜狗现身九寨沟,爱吃蜂蜜,活动时形影不离,睡觉都要抱在一起

据四川在线报道,四川九寨沟的山林中,三只蜜狗成功猎杀了一头约30千克的小野猪。这三只蜜狗面对比自己重10倍的“庞然大物”也不慌张,它们分工十分明确,两只负责捕杀,另外一只站在树上警戒。

负责猎杀的蜜狗跨步跃过岩石,将小野猪掀翻在地,一只扑上去用牙齿紧锁小野猪的喉咙,另外一只用前爪按住它的身体,咬着小野猪的肚子。小野猪奋力挣扎,奈何蜜狗占据有利位置,既无法用嘴咬蜜狗也无法逃脱蜜狗的钳制,撕杀的场面惊心动魄。

无独有偶,离九寨沟不远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巡护中,看到了蜜狗、鹰雕与灰头鼯鼠“上演”的一场“大战”,一只蜜狗从鹰雕嘴中夺取了一只灰头鼯鼠。蜜狗也有意外得到美食的,凤头鹰在山上追踪红腹角雉,红腹角雉顺着山坡向下逃窜,意外遇到在河边的蜜狗,刚逃出凤头鹰利爪的红腹角雉,又落入蜜狗嘴中。

还有更惊险的。一只蜜狗见猴子比自己大,于是呼唤来自己的同伴,一起组团猎食猴子。只见它们狠狠地咬住了猴子,死活不松口,猴子迅速反击,无奈被蜜狗咬住头部,最终被分食。

01非洲有个平头哥蜜獾,亚洲有个小弟叫蜜狗

非洲,鼬科家族最出名的,应该是平头哥蜜獾;在亚洲,也有个整天斗天斗地的家伙,也同样喜欢吃蜂蜜,它就是蜜狗。

蜜狗活动的范围十分广泛,主要穴居在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欧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就连婆罗洲、苏门答腊岛等相对偏僻的地方,也有野生蜜狗生活。

在中国,蜜狗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的省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草原到森林,从高山到盆地,从干旱的地方到湿润的地方,几乎都有蜜狗活动的身影,当然,荒漠与沙漠除外,那是它兄弟虎鲉的地方。

在中国东北地区,生活着两种貂:蜜狗与紫貂。奇怪的是,它们还老死不相往来,蜜狗占据低海拔的针阔混交林,而紫貂占据高海拔的云冷杉林,一热一冷,生态位完全分离。有朋友问,要是它们谈恋爱,会产下什么样的东西呢?

蜜狗喜欢在常绿阔叶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区活动,常常把窝建在树洞、山洞和石缝中。从中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红松林,秦岭山地的针阔叶混交林,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季雨林,台湾、海南的高山森林,都有它的踪迹。

02个子才小狐狸大小,胸前披着金黄色的围巾,有的前脚好像戴了白手套

蜜狗是貂属动物中更大的一种,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黄喉貂,又因其酷爱蜂蜜,被当地人叫“蜜狗”。此外,它还有黄猺、黄貘、黄腰狸、黄腰狐狸与黑尾猫等不同的别名,中国西南地区俗称它“两头黑”,台湾的叫法更独特,竟然叫它羌仔虎。

它的头较尖细,头形更为扁平,不像其它貂那样是个正三角脑袋,耳部短而圆,黑溜溜的大眼睛。蜜狗的上下颌前臼齿数比鼬属的动物多一枚,均为4枚,且第四下前臼齿具明显的小附尖。四肢虽然短小,但却强健有力,前后肢各有5个趾,趾爪粗壮尖利。

蜜狗体形细长,身体和尾均呈圆柱形,体长一般55-75厘米,高18-24厘米,体重2-3千克,尾较长,尾长为体长的2/3。它和小狐狸差不多大小,不论是长相还是皮毛颜色、体型,都有点像黄鼠狼。蜜狗的体型不算大,在鼬亚科中体型排名第四,仅次于“金刚狼”狼獾、“豪猪杀手”渔貂和南美的狐鼬。

全身鲜艳绚丽,以嘴角为界,嘴角以上的头顶和颈背纯黑色,下颌却是雪白。颈下和前胸鲜黄色,像是披着金黄色的围巾;前半身浅黄色,到后半身逐渐过渡到黑色。四肢也是黑色,但很多东北亚种的前脚都是雪白的,好像戴了白手套。

蜜狗的毛色也会随着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越往南面,躯干的黄色就越少,黑色就越多。东北和俄罗斯的个体以浅黄色为主,但到了东南亚,除了标志性的“黄喉”和颈背、肩膀有一点黄褐色外,基本变成全黑。难怪有人说,中国的蜜狗比东南亚的漂亮。

03雌雄终身不换,活动时形影不离,就连睡觉都要抱在一起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一般的貂独来独往,只有恋爱的时候才成双成对;蜜狗却与它们不同,它们更喜欢群居。就算在陆生鼬科中,蜜狗还真的很另类,每次出动都是“成双成对”,有时还会带上幼崽组成多达十几只的群体,浩浩汤汤,也不怕别人来吃它。

讲恩爱,没有谁能比得上蜜狗,别人是鼬科中首屈一指的模范夫妻,雌雄终身不换。

蜜狗喜欢居山林里,平原地区很少见到,多在夜间或傍晚、清晨活动,活动时也像新婚夫妻形影不离。

更让90后羡慕的是,就算睡觉,它们都要互相抱在一起,好让文艺女青年嫉妒。有人竟然在朋友圈说,下辈子愿意变一只蜜狗,与另一半这样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不像有的猫科动物,蜜狗的孩子们成年后,都不会立即被赶走另立门户,而是留在家里,照顾弟弟妹妹。

04像狼群一样围捕猎物,常采用了“左右包抄”的招数

蜜狗是生活在森林里的一种性情凶猛的动物,尽管性格暴躁,但是非常有谋略,像狼一样的围捕猎物,一只打不过、就组团围攻猎捕。中国林业网介绍,这么小巧的动物,之所以能繁衍下来,主要是因为它的这些本领:

其一,嗅觉十分灵敏。林中巡游时,如果听到什么异动,立马停止前进,窥听响动;有时还静伏在树上,观察地面的动静,发现可捕的猎物,则立即跳下去,扑上去就是一口。

其二,有谋略。遇到大一点野兽时,蜜狗就会像狼群一样,采用了“左右包抄”的招数,围捕猎物。有时比狼还聪明,会从地面和树上全方位地立体攻击。先是一只蜜狗攀爬到树上锁定,一只蜜狗去追捕,另两只更是聪明地抄捷径,夹攻成功后吃大餐。

其三,来去如风,行动快、狠、准。尤其是在追赶猎物时,更加迅猛,在奔跑中还能进行大距离的跳跃。

其四,还具有很高的爬树本领,善于攀缘树木陡岩,行动敏捷。大掌垫是貂属的特征,而鼬属的掌垫就非常小,这也决定了貂属比有点撞脸的鼬属更善于爬树;另外蜜狗的指头比较长,这也让它们在攀爬中更加灵活;当然,它还有一条保持平衡的大尾巴。

05敢对小野猪下手,爱吃蜂蜜,夜间潜入蜂场,用爪齿破坏蜂箱,吃光蜂蜜后逃之夭夭

蜜狗是典型的食肉兽,不论爬的、跑到、陆地的、水里的、空中的、树上的,从昆虫、鱼类到飞禽走兽,蜜狗都有办法靠自己的技能将它们吃进嘴里。

对于小兽,它们喜欢捕食在树上活动的松鼠及鼯鼠;还合群捕杀比它的体形大得多的大型兽类,如山羊、小麂、林麝、斑羚。甚至敢打小野猪的主意,大野猪打他不赢,就去攻击小野猪。对于大熊猫,蜜狗只敢欺负幼崽与年老病弱,因为打不过成年大熊猫。完事后蜜狗还不忘骂一句:就知道整天卖萌,真是受不了你。

此外,除捕食幼鸟外,还捕食大型的野鸡类,如环颈雉、勺鸡、白鹇等。当食物缺乏时偶尔还会去农户家偷吃家鸡,所以很多时候黄鼠狼总是很受伤,老背着黑锅。当然,在亚洲山林中,它还填补了鬣狗的生态位,是动物尸体主要的清道夫。

除肉食外,饥饿时也吃野果、浆果。尤其到了秋季,它们多达90%的食物都是各种水果。相比肉、水果等常规食物,蜜狗更爱的其实是蜂蜜——它们对蜂蜜的喜爱,和蜜獾有的一拼。不同的是,蜜狗爱吃蜂蜜,同时也喜欢取食花蜜。

《中国动物志》曾记载,每当冬春季节,天寒地冻,蜜狗丝毫不畏蜂蛰,夜间偷偷潜入蜂场,用前爪把压在蜂箱盖上的石块推落,或者用锋利的牙齿把木头蜂箱啃出大洞,吃光蜂蜜后,拍拍 *** ,趁着夜色逃之夭夭。

结语

蜜狗生活在密林中,它经常仗势自己的凶狠打打杀杀,颇有要做武林霸主的架势。尽管蜜狗是森林里的一霸,但如今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因为森林面积日趋减少,导致蜜狗整体的数量逐渐减少。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中国林业网、四川在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志

生态持续向好 天桥岭林区频现黄喉貂

记者近日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天桥岭局对外公布的远红外相机视频中发现,近年来,该地区多次拍摄到黄喉貂活动的身影,模样帅呆了,让好多人着迷。

据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天桥岭局工作人员介绍,黄喉貂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黄喉貂是典型的食肉兽,从昆虫到鱼类及小型鸟兽都在它的捕食之列,主要以啮齿动物、鸟、鸟卵、昆虫为主,有时也攻击鹿科动物幼崽,除动物性食物外,也采食一些野果、浆果,由于它喜欢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称。它主要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林区,巢穴多建于树洞或石洞中,夜间活动频繁,经常结伴出行。作为食物链的二级猎食者,黄喉貂对森林生态系统中啮齿类动物的种群数量起到调控作用。

近年来,吉林省天桥岭林业局和天桥岭森林公安局不断加大野生动物的宣传和保护力度,野生动物的数量逐年递增,多次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原麝等实体影像资料,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通过开展清山清套反盗猎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为野生动物打造了安全栖息环境。

(通讯员:延长才 程昌启)

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到国家二级保护动黄喉貂

8月26日,中国电信工作人员在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检通信基站途中,在保护区大浪坝片区近距离的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动黄喉貂珍贵画面。这也是在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近距离手机拍摄到黄喉貂。

画面中,黄喉貂雨中蹦跶悠哉压马路,时而机灵蹦跳、时而伸头探望,还和拍摄者对视、点头“示意”,十分惹人喜爱。

黄喉貂,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由于它喜欢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称,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Ⅱ级。黄喉貂体长45-65厘米,尾长37-65厘米,体重约2-3公斤。头较尖细,耳部短而圆,尾毛不蓬松,体形细长,大小如小狐狸。四肢虽然短小,但却强健有力,前后肢各有5个趾,趾爪粗壮尖利。头及颈背部、身体的后部、四肢及尾巴均为暗棕色至黑色,喉胸部毛色鲜黄,包括腰部呈黄褐色。黄喉貂栖息地海拔高度为3000米以下,活动于常绿阔叶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区。从中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红松林,秦岭山地的针阔叶混交林,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季雨林,台湾、海南的高山森林,都有它的踪迹。

云南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在两千六百米左右,于201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云龙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加大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保护森林、保护环境,森林覆盖率高,有丰富的水和食物资源,生态环境良好,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

云南网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张艳霞 张灿保 摄影报道

蜂头领 营巢习性

营巢是蜜蜂典型的群体活动之一。蜜蜂营巢首先选择良好的蜜源和小气候环境,然后再选择适宜营巢的场所,如洞穴、岩壁、树干、草茎等。

1、营巢地点选择

蜜蜂对营巢地点的选择十分严格,要求蜜源丰富、小气候适宜、目标显著、飞行路线通畅,因此,野生蜂群常穴居在周围有较丰富蜜粉源的南向山麓或山腰中能避日晒、防风雨、冬暖夏凉,且能躲避敌害侵扰的地方。

孤岩和独树,是它们最喜欢和营巢目标。在密林茂竹的地方,因环境闭塞,蜜蜂一般不来投居。

不同种的蜜蜂,其营巢场所不同。东方蜜蜂、西方蜜蜂、沙巴蜂等选择洞穴筑巢,大蜜蜂、黑色大蜜蜂、小蜜蜂和黑色小蜜蜂则露天筑巢。

东方蜜蜂、西方蜜蜂和沙巴蜂要求蜂巢密闭、干燥,并有适当大小的空间和洞口。野生状态的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多在树洞、岩洞、土洞或古坟内筑巢。野生蜂洞穴的出人口直径多为10~20 mm,这样有利于防止敌害侵袭。凡黄喉貂、鼠类、大胡蜂等敌害能闯入的洞穴,蜂群不能安居。

大蜜蜂夏季在高大的阔叶乔木的大树干分叉处的下方筑巢,蜂巢多距地10 m以上。大蜜蜂的蜂群喜群居,常有数十群乃至数百群同栖于一棵大树或相邻的几棵大树上。秋冬季,大蜜蜂迁至低海拔河谷,在浓密的灌木丛中筑巢。黑色大蜜蜂多选择岩壁筑巢,蜂巢距地面多在10~20 m。50 m宽的同一岩壁上,可栖息20多群黑色大蜜蜂,蜂巢间常距离很近,有的仅1 m左右。

小蜜蜂多在较隐蔽、背风向阳、近蜜源和水源处营巢。巢脾附着于较低的灌木丛枝条和草茎上,距地面冬季一般在0.6 m以下,夏季为1.0~3.0 m。黑色小蜜蜂多在次生稀树的小乔木的枝条上筑巢,一般距地面2.5 ~3.5 m。

2、蜂巢结构

巢房是构成巢脾的基本单位。蜂巢由单片或多片平行排列的巢脾构成,是蜂群繁衍生息和贮存食物的场所。巢脾纵向,垂直于地面,由工蜂分泌的蜂蜡筑造。巢房可分为工蜂房、雄蜂房和王台,此外还有过渡型巢房和临时筑造的台基。

工蜂房和雄蜂房均为尖底的六棱柱形,除大蜜蜂和黑色大蜜蜂的雄蜂房和工蜂房大小无明显差别外,多数蜂种的雄蜂房比工蜂房大。巢房的正面观为正六边形。巢房底由3个菱形面组成,每个菱形的钝角为109°28',锐角为70°32',两个菱形面的夹角为120°。经大数学家麦克劳林和华罗庚研究证实,这种巢房结构在保证同等容积的前提下,最节省材料。东方蜜蜂雄蜂封盖巢房表面有气孔,而西方蜜蜂则没有。

在工蜂房和雄蜂间以及在巢脾的边缘,有形状不规则的过渡性巢房,有的呈四面体,有的为五面体等,主要作用为加固巢脾、连接不同类型巢房和贮存粉蜜。工蜂房、雄蜂房及过渡巢房的房口均不同程度向上倾斜,其倾角为9°~14°。王台为蜂王卵虫蛹发育的场所,常位于巢脾的下缘或边缘。

分蜂王台和交替王台的台基呈圆杯状,台口向下,随着台内幼虫的生氏,工蜂在台口堆筑蜂蜡,王台向下伸长,直至将台口封盖。封盖王台外表有凹凸皱纹,形似带壳花生。改造王台在工蜂巢房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与前者相比,台基底部仍为六角形的工蜂巢房,王台略向外倾斜。

王台大小与蜂种有关,中蜂和意蜂王台内径分别为6~9 mm和8~10 mm。

蜂头领 格子箱蜜蜂分蜂习性

蜂头领 格子箱养蜂 人工分蜂及割蜜管理

养蜂技术 养蜂知识五百问 习性篇(18-22)

养蜂技术 养蜂知识五百问 习性篇(14-17)

养蜂技术 养蜂知识五百问 习性篇(9-13)

养蜂技术 养蜂知识五百问 习性篇(5-8)

蜂头领 蜂场春季管理十二法(8-12)

蜂头领 蜜蜂的生活习性

它世界第506期 下水可抓鱼 上树能捕鸟 能单挑 擅群殴 鼬科之狼黄喉貂

陕西虽然已没有了野生狼,但在秦岭山中生活着另一种狼性十足的动物——黄喉貂。它的体型如狐狸般大小,黑色倒三角型脸,胸前像是围着个“黄肚兜”,粗壮的尾巴,乍一看像是个放大版的黄鼠狼,样子看起来并不凶猛,只是它“鼬科之狼”的名号提醒你,它不可貌相!

没有“貂皮”逃过一劫

黄喉貂来自食肉目之一大种类——鼬科,包括了陆栖、树栖、水生、穴居、半水生和水生等,占据了各个生态位。黄喉貂又叫青鼬,因爱吃蜂蜜又被叫作蜜狗,还因爱捕食麂子也被叫作羌仔虎(麂子别称山羌)。黄喉貂也是鼬科家族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家族旗下还有近10个亚种,个个都是无危物种。黄喉貂在貂属这个“堂口”中体型排行老四,前面的的三位分别是能单挑灰狼、猎杀驯鹿的貂熊,能捕猎豪猪和猞猁的渔貂,北美丛林杀手狐鼬。作为老四,黄喉貂的战斗力自然也不可小视。

黄喉貂和其他貂属成员不一样,大部分貂属成员都分布在北方严寒地区,而黄喉貂喜欢温暖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区。黄喉貂和生活在印度南部的近亲尼尔吉里貂,是世界上仅有的两种热带貂,为了散热,它的身材比其他貂类更加修长,皮毛也更加稀疏,没有多少保暖的功效,即便是毛皮贸易最火热的年代,也没有多少盗猎者对黄喉貂下手,所以它逃过一劫,这也是它目前成为优势物种的一个重要原因。

单挑猕猴 直接秒杀

黄喉貂的综合战斗力非常强,也是家族繁盛的另一个原因。首先它擅长多地形作战,能下水抓鱼,上树抓鸟、抓鼯鼠,地面能单打独斗,还可以秒杀猴子。更重要的是黄喉貂是陆生鼬科中唯一群居种类,每次都是集体行动,有时多达十几只,靠着灵活敏捷的身姿,加上尖牙和利爪,可以像狼群一样围猎,所以被誉为“鼬科之狼”。它是典型的肉食动物,从秦岭山中的金丝猴、猕猴、野猪幼崽、麂子、毛冠鹿、斑羚、鸟类和鼠类,甚至是国宝大熊猫都在它的菜谱上。

有人曾拍到过黄喉貂捕杀猕猴的场景,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当时两只黄喉貂在路中间遇到了一只猕猴,其中一只黄喉貂毫不畏惧地上前单挑,另一只似乎非常放心,神色安然地呆在一边看戏。从体型上看,黄喉貂明显没有猴子魁梧,它的体重约2到3公斤,算上尾巴体长也不到一米。而猕猴的平均体重6公斤左右,但黄喉貂远比猕猴灵敏,迅速地窜到猴子身后,张开嘴就朝着猕猴的脖子咬去,直接将猕猴秒杀。

爬树更是黄喉貂的拿手好戏,它们的脚掌宽大能够轻易扒住树干,还有一条粗长的黑色尾巴能帮助它们保持平衡,偷个鸟蛋、抓个松鼠都是信手拈来。面对体型比它们大得多的麂子,它们会趁麂子从树下路过时,飞身扑下,直接跳到它们的背上,然后咬住麂子的脖子。

作为群居动物的黄喉貂更擅长“协作智取”,大家分工明确,有的专门吸引猎物注意力,同伴会从各个方向发起攻击。如果对方体型较大,就会借助数量多的优势,不断消磨对方体力,同时在其身上留下伤口,最终让猎物体力耗尽,流血过多而死。当然,如果遇见现成的动物尸体,它们也是一位合格的“清道夫”。

在秦岭,华南虎和狼已消失,豹和豺很少见的情况下,黄喉貂就如同非洲草原上的鬣狗一般,在秦岭里难遇敌手。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它,小日子过得非常滋润。 张强/文

湖北十堰发现罕见物种黄喉貂,东南亚数量在下降,我国反而在增加

近些年来,我国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改造,每个省份增林和育林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之中,森林覆盖率在不断增加,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得到我们周围自然环境越来越优越了,出现了大量湿地、森林和湖泊。

生态环境变优越了,那么动物数量自然也就变多了,大家明显能感受得到,很多种极其罕见的保护动物也相继露面,例如上海出现一只二级保护动物红脚鲣鸟,云南普洱市发现一只蜂猴,泉州晋江一只鹰突然受伤落地。

而就在近日,湖北十堰堵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相机录下一只罕见物种黄喉貂,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只黄喉貂如狐狸一般大小,头部、四肢和尾部为黄色毛发,身躯为白色,它在山林中蹦跳自如,很是可爱。

黄喉貂体长约50~60厘米,体重约2~3公斤,前胸部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耳朵短而圆,腿较短但十分有力,黄喉貂最喜欢做一件事,这件事就是喜欢偷吃蜂蜜,还吃个没完没了,“蜜狗”绰号就是这么来的。

黄喉貂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例如中国、印度、孟加拉国、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泰国、越南、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韩国、朝鲜、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

而我国的黄喉貂主要分布在海南、江西、四川、重庆、吉林、辽宁、河北、河南、贵州、云南、 ***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数量还真不少,尤其是云南,现在湖北十堰发现黄喉貂是很罕见的事情。

黄喉貂看起来分布极其广泛,但在过去的50年里,由于东南亚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少,总数量也在不断下降,黄喉貂减少的另一个原因是,貂皮可以做成名贵的貂裘,不法商人为了得到貂皮而追杀黄喉貂。

不过随着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变好,森林数量的增加,其实黄喉貂的栖息地反而在扩大,也就是说东南亚的黄喉貂数量在下降,我国反而在增加,这就是为什么湖北十堰出现了黄喉貂,说明湖北十堰自然环境很优越,大名鼎鼎的神农架就在湖北十堰隔壁。

2022年8月,设立在云南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拍到多只黄喉貂的踪影,一个地点一起出现了3只黄喉貂,它们正在林间打闹嬉戏,一边跑一边打,你咬我一口,我还你一嘴,动作滑稽可爱。

2022年9月,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一架红外相机也拍到了黄喉貂的影象,非常珍贵,一只黄喉貂出现在一处山坡上,体格健壮,身姿敏捷,一边走一边在闻地面,可能是在寻找留下的记号。

但是,黄喉貂突然向坡下跑走了,很快就消失在红外相机镜头前面,可能是发现了什么东西,然后被东西给惊到了,也许是一条蛇,也许是它的天敌,总之在2022年,我国多地出现黄喉貂,说明我国环境大大改善了。有趣有料的科学内容请关注唯一的微信公众号:有趣探索

生态持续向好 吉林天桥岭林区频现黄喉貂

来源:吉网

近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天桥岭局对外公布了远红外相机视频影像,在影像资料中显示,近年来,该地区曾多次拍摄到黄喉貂活动的身影,表明该地区的生态状况呈良好势头。

据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天桥岭局工作人员介绍,黄喉貂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黄喉貂是典型的食肉兽,从昆虫到鱼类及小型鸟兽都在它的捕食之列,主要以啮齿动物、鸟、鸟卵、昆虫为主,有时也攻击鹿科动物幼崽,除动物性食物外,也采食一些野果、浆果,由于它喜欢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称。它主要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林区,巢穴多建于树洞或石洞中,夜间活动频繁,经常结伴出行。作为食物链的二级猎食者,黄喉貂对森林生态系统中啮齿类动物的种群数量起到调控作用。

黄喉貂爱吃什么,黄喉貂爱吃什么东西-第1张图片-

近年来,吉林省天桥岭林业局和天桥岭森林公安局不断加大野生动物的宣传和保护力度,野生动物的数量逐年递增,多次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原麝等实体影像资料,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通过开展清山清套反盗猎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为野生动物打造了安全栖息环境。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志明 通讯员 延长才 程昌启

图片由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天桥岭局提供

编辑: 王金顺 吉网新闻热线:0

四川省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频现黄喉貂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四川省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视频时发现,该地区多次拍摄到黄喉貂活动的身影。黄喉貂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前胸部具有明显的黄橙色喉斑而得名。

黄喉貂是典型的食肉兽,主要以啮齿动物、鸟、鸟卵、昆虫为主,有时也攻击鹿科动物幼崽。除动物性食物外,也采食一些野果、浆果,由于它喜欢吃蜂蜜,因而又有蜜狗之称。它主要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林区,巢穴多建于树洞或石洞中,夜间活动频繁,经常结伴出行。作为食物链的二级猎食者,黄喉貂对森林生态系统中啮齿类动物的种群数量具有一定调控作用。

记者从保护区了解到,近年来,四姑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断加大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通过野外巡查和红外相机资料,发现野生动物的数量和活动轨迹逐年递增,印证了四姑娘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总台记者 杨妮)

标签: 什么 黄喉貂 东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