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气的角度来说已经算是进入了秋季,秋季是第二个钓鱼黄金季节,其实鱼情特点跟春季极为类似。春季随着气温回升,鱼情逐渐变好,秋季随着气温下降,鱼情逐渐变好。所以不管是春季还是秋季,都不是开春或者入秋鱼就马上好钓。民间的这句话就非常经典,钓鱼技巧要跟着节气走,尤其是在气温变化幅度较大的春秋两季。初秋野钓更大的误区也在这里,季节上入秋,气温上还是三伏天。
一、水面
初秋阶段正是末伏,气温居高不下,选择合适的水面才能钓得到鱼。而且入秋之后跟夏季有个较大的变化,降水天气变少了一些。水面越小升温就越快,再加上水位下降的关系,鱼会变得难钓很多,而且小水面杂鱼多、大鱼少,更好是选择大水面垂钓。尤其是江河更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是活水的缘故,水温和溶氧条件都更好一些。还有一个要点,江河边上风大,对水温和溶氧都有改善效果,钓鱼人也会感觉凉爽一些。通常来说,空旷的江河,水面的风力会比陆地上的风力大1、2级。
二、天气
本着不刮风、不下雨、不出门的思想,杜绝钓不到鱼还中暑的现象出现。盛夏和初秋阶段时,鱼只能在凉爽的早晚阶段进食,水温的溶氧的高低,制约了鱼的进食时间和长短。如果天气不当,高温而且低气压,比如南风天、西风天,鱼不开口还会上浮,通常是钓不到鱼的。更好的天气还是下雨天,凉爽不说,大鱼还会靠边。或者是涨水之后出门,台风过境之后出门,也都是鱼进食时间比较长的时机。关于刮风天,更建议钓东风、北风,随着入秋,北风天气会逐渐增多,在晚秋之前,都是鱼情较好的天气。
三、钓位
钓位的选择要根据天气条件合理选择,因为鱼的位置会因为天气、时段有所不同,讲究个一日三迁。晴天有风的天气出门,建议逆风方位找钓位,可以钓经典的鱼道或者鱼窝,例如铧尖、湾子两侧,还有坡、坎等地形。早晚钓浅点,中午钓深点。或者是钓树荫下,桥洞里,这些凉爽的区域绝对会有鱼在这里活动。雨天出门,钓位的选择会简单很多,鱼道地形是首选,并且适当钓浅。雨后出门,适合钓出入水口,水淹地,也可以适当钓浅一些。高温、低气压天气出门,活水是首选,尤其是闸口附近、水泵站附近等等,深而且有活水,是最容易钓到大鱼的地方。
四、目标鱼
通常来说,鱼大致有这样的习性上的不同。底层鱼类,比如青鱼、鲤鱼、鲫鱼等等,有耐寒怕高温的特点,对水中的溶氧度要求不算太高。中上层鱼类,比如鲢鳙、草鱼、白条、翘嘴、鳊鱼等等,喜欢怕寒,高温下也能比较正常进食,但是对溶氧有较高的要求,有气温越高所在水层越浅的特点。晴天出门,一般是早晚钓底,守钓大鱼。中午气温上来之后拉白条、浮钓鲢鳙等中上层鱼类。雨天出门时,中上层鱼类反而不如底层鱼类好钓,宜钓底守大鱼。如果天气条件非常不好,高温又闷热,可以尝试水皮拉小鱼,或者挂蚯蚓走钓水草、石缝,主钓黄颡鱼,黄颡鱼不怕高温也不怕低溶氧,天气不当也能正常进食。
如果是雨后涨水,经验告诉你,水淹的低洼区域,昆虫、草籽数量极多,食物相当丰富,是喜欢浑水的鲤鱼、黄颡鱼的觅食场所,以及喜欢吃草的草鱼的食堂,建议长竿短线挂活饵,白虫、蚂蚱等等走钓这些较浅的水淹地,渔获通常也不会差。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秋天野钓鲫鱼,用麦粒 *** 几款饵料,最适合小中取大麦粒大小刚刚好,非常适合用来钓鲫鱼,同时也能防止杂鱼闹钩。对于杂鱼闹钩,有“3不”原则,分别是追不上、吃不下、咬不动,所谓追不上指的是增加饵团比重,让饵料快速到底,这样就能穿过中上层的杂鱼层。吃不下,指的是使用较大的饵料,比如玉米粒、皮筋颗粒等等,也能很好的防止杂鱼闹钩。咬不动,麦粒就是其中的一种,不但杂鱼不爱吃麦粒,想吃也咬不动,这种饵料是能够轻松到底的。
野钓鲫鱼其实难免出现杂鱼闹窝的情况,钓鲫鱼在垂钓特点上跟钓大鱼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杂鱼数量很多,但是大鱼进窝之后杂鱼就逃跑了,“小鱼惊慌逃,大鱼快来到”。但是钓鲫鱼时经常会出现底层有鲫鱼,中上层杂鱼依旧疯狂闹钩的情况,也就是说鲫鱼体型比较小,对杂鱼几乎没有威慑力,所以野钓鲫鱼非常注重小中取大,需要确保饵料能够轻松到底,可以使用杂鱼不喜欢的东西做饵料,比如米饭粒、麦粒等等。或者是蘸米钓,不但杂鱼不爱吃,还能快速到底。
麦粒 *** 饵料的 *** 非常多,其中还是以酒香的饵料最为常见。可以准备2斤干麦粒,一小包甜酒曲。首先把麦粒泡软,之后上锅蒸熟。倒出来冷却到不烫手,加甜酒曲半包搅拌均匀,用可以密封的容器密封起来发酵,几天之后就可以做饵料使用。或者是把麦粒泡软,文火煮熟,一定不要煮开花,捞出来淋干水分,冷却之后加蜂蜜、味精、丁香药酒搅拌均匀,保鲜袋密封起来放到冰箱保鲜层,过2、3天之后再使用。酒香的饵料对鲫鱼、鲤鱼效果都非常不错,不过颗粒太小的缘故,经常只用来钓鲫鱼。
这种酒香麦粒还有一个“加强版”,也是很多老钓友喜欢使用的一种饵料。还是准备一点干麦粒,大概半斤左右就行,用清水洗净之后泡软备用。锅里烧开水,然后把泡软的麦粒放进去,再次烧开之后转小火煮熟。煮熟的麦粒弄出来,尽量淋干水分,然后加点曲酒和较多数量的蜂蜜。准备一些炒香的黄豆粉放在一个小盆里,把搅拌好的麦粒放进去摇晃,让麦粒颗颗分离,每一颗上都蘸上一层黄豆粉,保鲜袋装好之后冰箱放一天。这种饵料还再带雾化诱鱼效果,用来钓草洞再合适不过了。
五香的麦粒就比较万能了,几乎什么鱼都吃,也包含部分肉食性鱼类,尤其是黄颡鱼,当然钓鲫鱼也是非常有效的。首先弄点干麦粒,清水洗净之后泡软,气温高一定要注意换水几次,防止麦粒被泡酸。准备几颗公丁香、几片山奈、几片甘草,一个小锅加水后烧开,把三种香料放进去,盖上盖子文火煮一会,让香料味道出来的更好。然后再把麦粒放进去,大火烧开之后转文火,一定要打开盖子文火慢慢煮,大概10分钟左右就行,然后关火盖上盖子,闷一晚上,第二天使用效果更好。麦粒未必全熟,但是并不影响使用,如果煮的时间过长麦粒就会开花,挂钩就会困难很多。
如果是钓大鱼,例如鲤鱼、草鱼,可以把麦粒装进广口瓶里,只需要装半瓶,加满水之后浸泡4、5天,酸中带臭就可以用来钓草鱼和鲤鱼。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初秋野钓,大鲫鱼究竟“藏”在什么地方?看完才解开多年疑惑初秋野钓,大鲫鱼究竟“藏”在什么地方?看完才解开多年疑惑
随着夏季的炎热逐渐退去,初秋的微风轻拂,湖面波光粼粼,这是许多垂钓爱好者最期待的钓鱼季节。尤其是钓鲫鱼,这个季节的鲫鱼非常肥美,活跃,但如何选好钓位,才能收获满满的鱼篓?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1. 选择有遮挡的地方
鲫鱼喜欢在有遮挡的地方活动,例如石头、倒木、水草丛生的地方等。这些地方不仅可以为鱼提供食物,还可以为鱼提供安全的藏匿之处。在这样的地方,你的鱼饵更容易吸引鱼类。
2. 深浅结合处
初秋时节,水温逐渐降低,鲫鱼可能会选择在稍微深一点的水域活动,以保持适宜的体温。因此,选钓位时可以选择水深与水浅交界的地方,这样鱼儿在深浅之间游动时都可能被你的鱼饵所吸引。
3. 观察水流动向
鲫鱼喜欢在有微弱水流的地方活动。因为微弱的水流能够带来丰富的食物,同时也方便鱼类呼吸。所以在河流或湖泊的入口、出口或是有微弱水流的地方都是好的钓点。
4. 避开嘈杂之地
鱼类对声音非常敏感,嘈杂的声音会打扰到它们。因此,选择钓点时更好选择远离人群和噪音的地方,这样不仅能让你享受宁静的钓鱼时光,还能增加钓到鱼的机会。
5. 观察鱼情
在选定钓点前,先观察一下水面,看看是否有鱼跃起,或是有鱼在水面吐泡泡。这些都是鱼类活动的迹象,如果在一个地方能够观察到这些现象,那么这个地方很可能是个好钓点。
总的来说,初秋钓鲫鱼的位置选择,要结合多个因素,仔细观察,综合判断。只有选择了好的钓位,配合适当的鱼饵和技巧,才能收获满满的成果。愿每一个热爱垂钓的人,在初秋的季节里,都能享受到钓鱼的乐趣,收获满满的鱼篓。
仲秋草边野钓鲫鱼,自从学会这种钓法,大鲫鱼也能连竿鱼草有缘,鲫鱼比其他鱼类更加“恋”草,水草区域有充足的氧气和较多的食物来源,也是鲫鱼藏身的绝佳位置。所以凡是钓鲫鱼通常都建议找水草,而不是选择明水区域。过了白露之后气温逐渐变得凉爽,也就到了草边钓鲫鱼的好时机。这是因为夏季、初秋阶段高温,水草区域毕竟是浅水,所以难免水温更高,对于怕热喜凉的鲫鱼来说反而会有离草的现象。
一、时机
仲秋阶段是气候上极为适宜的一段时间,早晚温度比较凉爽,但是中午稍稍炎热,有昼夜温差较大的特点,但是总体的水温是处于下降趋势的,鲫鱼摄食量开始增加,所以说秋季野钓黄金季,是从仲秋阶段开始的。如果晴天出门,还是比较建议钓早晚,上午6-10点,下午16-19点,尤其是黄昏阶段不容错过,因为太阳偏西气温下降,在黄昏阶段会有极为密集的咬钩量。小雨天也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多日不下雨之后的小雨天,或者是连阴雨之后放晴的天气,都比晴天更适合出门钓鱼。
二、窝点
挨着水草钓鲫鱼,也不是随便选个有水草的地方就行,大致有这样的一个规律。无草找有草,草多找草少,其实跟选择其他钓位非常类似,就是找水草区域地形异于周围的位置。如果没什么水草,尽量找有水草的地方,哪怕看起来水草不多。如果水草过于密集,就需要考虑到鲫鱼是否能够通过,更好是找水草之间稀疏的缝隙,或者大片水草跟明水的交界处。仲秋阶段依旧属于水草较为繁忙的时候,所以距离名水面远、孤零零的草洞不宜选择,如果水草区域多个草洞,大致可以判断水下是相通的,这种草洞才是首选。
三、钓组
钓组自然是选择七星漂钓组,碗口大小的草洞也能胜任,更不要说较为稀疏的水草缝隙,或者是草边。建议七星漂的数量要多一些,更好能有7颗,七星漂的数量较多,分布在鱼线上的长度就更长,这样会更适合走钓一些,更换窝点通常不需要重新调漂。但是一定要注意,如果是搭配朝天钩使用,七星漂的大小是有讲究的,要求朝天钩能够把全部浮漂拉入水中,调漂时不管水面露出几颗鱼钩都是到底的。如果使用睡钩钓组就没有这种讲究,因为裹上的铅皮或者保险丝,重量可以控制。朝天钩跟睡钩的选择,跟用饵也有较大的关系,朝天钩更适合使用蚯蚓、红虫,使用活饵优势巨大,睡钩可以使用面饵、饭粒、蘸米钓等更多样的用饵手法。
四、诱饵
野钓鲫鱼,窝料的选择也会因为季节的不同而不同,春夏秋三季通常就是使用酒米做窝,气温低的冬季、早春阶段,粉状饵料会比酒米能加聚鱼。记住一个要点,鲫鱼进食量不大,并且胆小文静,不会有太大的觅食范围,所以野钓鲫鱼打窝的目的只是把周围不远的鲫鱼聚拢一下,所以想要有更多渔获更好是选择多窝。仲秋阶段用饵其实比较宽泛,但是大鲫鱼有吃素的习性,所以如果就是想钓体型较大的鲫鱼,更好是使用素饵。例如蚕豆粉、米饭粒、灰面等等。分享一个适合秋季钓大鲫鱼的自制饵料,炒香的黄豆粉和小面粉按照1:1混合均匀,使用纯牛奶和面,这种饵料饵料味型、颜色在钓弱光草洞时都非常有优势。
野钓鲫鱼时千万不要“死等”,讲究主动进攻,也就是需要逗钓。对于各种小体型的鱼类来说,逗钓都是必不可少的技巧,这跟钓大鱼靠“守”是完全不同的。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仲秋时节野钓,首选这4种钓位,大鱼成群频繁路过到了仲秋阶段,来到了各种大鱼都变得好钓的时候,这是因为气温逐渐变得凉爽,水温处于各种鱼类的更佳摄食温度。从天气角度来说,气候上的适宜导致适合出门的天气变多,其实只要不是太极端的天气均可出门,不过雨天、雨后还是仲秋阶段鱼情更好的天气,其次就是北风天。关于选择钓位,要点其实比较简单,因为此时大鱼觅食愿望比较强烈,所以找跟食物关联的地形一般都差不了。
一、树荫下
当气温变得凉爽,昼夜温差变大时,太阳下和阴凉位置气温差异会显得很大,此时的树荫下异常凉爽。不管能否钓得到鱼,总之是不会被晒伤。仲秋阶段尤其适合钓树荫,这是因为这种位置满足鱼儿生存的多种需求。遮挡了光照,首先是比光照的地方凉爽,还有是有弱光的特点,千万莫要忽视弱光条件,这是大鱼敢靠边的一个主因。水温低,溶氧自然更高一些。还有就是树叶、树上的毛毛虫、知了、果实会掉入水中,食物来源较为丰富。
二、活水
仲秋阶段降水天气依然较多,并且有雨后气温下降不少的特点,此时还远没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所以雨天、雨后鱼情极好。雨后可以找各种活水钓位,尤其是入水口附近是首选。秋季各种谷物、草籽、昆虫极为丰富,水流经常会把很多食物冲到入水口附近,是食物极为丰富的地方。跟树荫下有点类似,除了食物丰富之外,还有高溶氧、低水温的特点,水流还经常带着少量泥沙,在这里造成浑水的现象,也属于弱光的区域。缺点是钓鱼人会被晒,话说仲秋阶段的太阳依然很毒。
三、鱼道
上面两种属于比较特殊的,而各种鱼道才是最经常的选择。所谓鱼道,就是鱼觅食路线上的“咽喉要地”,鱼在觅食的时候一定会经过这里。鱼觅的觅食路线通常是沿着岸边一定距离进行的,这是因为深水没食物,觅食必须到浅水。有些地形特殊的地方,当鱼游过这里时距离岸边就会变近,这就是鱼道地形的概念。比较经典的就是铧尖,湾子两侧,宽变窄。考虑到秋季气温逐渐凉爽,鱼类觅食旺盛的特点,大小水面相连处也是首选,通常来说水面越大食物越少,水面越小食物鱼多。虽然相连处未必宽而且深,但是比较适合秋季选择。
四、鱼窝
凡是鱼窝地形,其实都有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水底不平,一定要牢记这个要点。水底不平的地形其实也比较多样,比如水下有草,也可以理解为参差不齐,越是平底的地方越是不会藏鱼。还有坡,水下坎、水下沟坑等等都属于比较经典的鱼窝地形。鱼窝跟鱼窝也是有区别的,这些坡坎沟等地形,更适合守钓底层大鱼。这种地形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因为大鱼在深水中感觉更加安全,但是又不能只在深水中,食物只在浅水区域分布,所以大鱼非常喜欢占据了深浅水交界的位置。而水下障碍物的鱼窝更适合钓鲫鱼、黄颡鱼等小体型的鱼类,因为这些鱼的体型小,更有躲避天敌的习性。
选择钓位之后如果深浅远近不当,依旧钓不到鱼。仲秋阶段鱼儿在浅水觅食时间逐渐变长,所以也是逐渐尝试钓浅水的阶段。尤其是在鱼觅食的时间段时,不宜钓深远。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在钓鱼圈,简短的五句话,误导了很多钓鱼人#头条创作挑战赛#在钓鱼圈有很多谚语和俗语,说起来朗朗上口,但运用到钓鱼实战中时却需要认真斟酌一番,因为很多片面性强、局限性大,不加分析的“拿来主义”误导了很多钓鱼人。
下面就给钓友们分享典型的五个,虽然都很简短,但起到的误导作用却不小,受到误导的钓友很多。
一、钓鱼要到岛上钓,不到岛上钓不到
这是一个关于选择钓位的俗语,但钓鱼的成功与是否在岛上钓鱼并没有直接的关联。钓鱼的成败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钓点的选择、鱼群的活动情况、使用的钓具和饵料等等。
的确选择适合的钓点是钓鱼成功的关键之一。岛屿周围的水域通常也有较好的钓点,因为它们可能提供了更多的庇护所和食物来源,吸引了更多的鱼类。此外,岛屿周围的水域过于偏僻或者受到人为因素的限制,例如禁渔区域或保护区,这可能导致鱼类数量较多。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钓点都需要到岛上才能钓到鱼。像湖泊、河流、海岸线等其他地方也有很好的钓点。在选择钓点时,应该考虑到水域的特征、季节、天气条件和目标鱼种的习性等因素。
如果根据这句话执意到岛上钓,我们暂且不说路途和船费,也不说画蛇添足,只说你是被明显带偏了。
二、要想鱼上岸,就得粮食换
如果这句话理解为要得到某种东西,就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或努力,没有毛病、但这句话如果运用到钓鱼上,就有点偏激了。
在钓鱼的情境中,确实需要使用适当的饵料来吸引鱼儿上钩。不同的鱼种对于饵料的喜好和偏好也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饵料是钓鱼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时,鱼儿可能对某种特定的饵料非常感兴趣,而对其他饵料不感兴趣。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使用粮食或其他特定的饵料才能钓到鱼。在钓鱼中,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饵料,如虫子、蠕虫、鱼饵、人工饵料等,都可以获得成功。此外,使用正确的钓具、选择合适的钓点、掌握钓鱼技巧和了解鱼类的习性也是取得丰硕渔获的关键。
虽然拿粮食换鱼上岸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有寓意要打足够的窝料才能获得足够的渔获,但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必须遵循。在钓鱼中,鱼只吃窝料不吃饵料,或吃饱窝料不再吃饵料时有发生,很多情况下打大窝反而钓不住鱼,所以对窝料投放量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三、水下小鱼多,大鱼不在窝
这句话是一种常见的说法,但并不是绝对正确的。在一些情况下,水下确实会有很多小鱼,而大鱼可能不在附近。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鱼不会进到窝里。
大鱼通常有更广阔的活动范围,并且更加警惕和谨慎。它们可能会在更深的水域、更遥远的地方或者更隐蔽的地方觅食或休息。这样的行为模式使得大鱼相对较少被钓获,而小鱼则更容易被发现和钓到。
然而,大鱼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它们可能会在特定的季节、天气条件或特定的饵料出现时更活跃。此外,大鱼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和繁殖习性,它们可能会聚集在特定的繁殖地点或觅食区域。
因此,钓到大鱼需要更多的经验、技巧和耐心。了解目标鱼种的习性、选择合适的钓点和使用适当的钓具和饵料都是提高钓到大鱼的机会的关键。
另外,我们通过水下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可以看到,窝里进来大鱼,小鱼也少不到哪里去,更多的时候是小鱼和大鱼并存,所以说水下小鱼多,大鱼不在窝这句话并不是绝对正确的说法。
四、钓鱼钓顶风,顺风必落空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钓鱼时,如果顶着逆风钓鱼,可能会有好的收获;而如果顺风钓鱼,可能会没有收获。
然而,这句话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正确。在钓鱼中,风向对钓鱼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变的,不能简单地以逆风或顺风来判断钓鱼容易与否。
逆风钓鱼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使鱼儿更加警惕、饵料难以控制或投放、线组容易缠绕等等,更有气温低时,逆风的岸边水温更低,这样的水域几乎不会有鱼光顾。
有且仅有在炎热的夏季,逆风会推动水中的食物或鱼儿临近岸边,同时上下水层的对流使这个区域的溶氧量增加,才会有鱼集聚。
因此,在钓鱼中,风向的影响因多种因素而异,包括鱼种、钓点、天气条件、饵料选择等。钓友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钓法和策略,而不是简单地遵循逆风或顺风的说法。
五、无月钓鲶,月夜钓鲤
这话是说在钓鱼时,如果在没有月亮的夜晚钓鲶鱼可能会有好的收获;而在月亮明亮的夜晚钓鲤鱼可能会更容易。
实际上,月相对钓鱼的影响是复杂而多变的,不能简单地以有无月亮来判断钓鱼容易与否。
在没有月亮的夜晚,光线较暗,鱼儿觅食可能会更大胆,因此更容易被钓获。而在月亮明亮的夜晚,光线较亮,鱼儿可能更加警觉,因此钓鱼的难度可能会增加。
然而,不同的鱼种对光线的敏感度不同。一些鱼种在夜晚活动更活跃,而另一些鱼种可能更喜欢在光线明亮的白天活动。因此,在不同的月相下,目标鱼种不同,钓获它的难易程度也不同。
实践也证实,无月的确容易钓鲶,但在月圆之日鲤鱼、草鱼、鲢鳙鱼等均难钓获,所以鱼容不容易钓除了和月相有关外还受其他因素制约,例如天气条件、水温、饵料选择等等。所以钓友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灵活调整钓法和策略,而不是简单地遵循有无月亮的说法。
写到最后
通过以上对这五句话的分析和阐述,让我们知道了平时约定俗成的通话也不一定正确,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们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避免被误导而导致渔获惨淡。
我是悠渔乐好,后续会继续分享有关钓鱼的所见、所闻、所感,期待钓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悠渔乐好!
四季野钓鲤鱼,这4种钓位才是首选,随便选哪个都能爆护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习性,喜欢的水下地形也是有区别的。鲤鱼作为分布广,数量多的一种鱼类,跟鲫鱼一起撑起了钓鱼人的“半边天”。野钓鲤鱼,时机和钓位同样重要。时机上看春秋两季比较好钓,因为鲤鱼不喜欢高温。夏季钓鲤鱼,夜钓会远远好于白天垂钓。根据鲤鱼的觅食习性,有以下4种钓位是首选。
一、坡、坎
坡是坡,坎是坎,虽然地形上稍有差别,但是鲤鱼之所以喜欢的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属于深浅水交界的地形。坡是一个“炒锅”,随着离岸距离变大逐渐变深,在这种位置垂钓时,有不用钓远也能钓深的效果。食物分布在浅水,但是鱼喜欢藏在深水,当浅水挨着深水时,鱼的觅食和躲藏都会变得轻松不少。坎,可以理解为水下有台阶,跟坡水深“圆滑”过渡不太一样,属于阶梯变深。相对来说,水下坎的地方比水下坡鲤鱼还会更多一些。注意钓坡一定是缓坡,而且是“泥坡”,不是大坝那种光滑的斜坡。
二、湾子和两侧
湾子是水流平缓的地方,水流到了这里方向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泥沙和食物的沉积,是鲤鱼经典的觅食场所。鲤鱼是淡水鱼中唯一能够拱开水底泥沙,在泥沙之下寻找食物的鱼类。湾子还有水质浑浊的特点,这也是鲤鱼的心头好。至于钓湾子还是钓湾子两侧,需要看时段和季节。湾子食物丰富,鲤鱼的觅食是沿着岸边一定距离觅食的,所以湾子两侧是必经之路,属于鱼道的地形。通常来说,油菜花开、菊花盛开的春秋小阶段,最适合湾子追星钓鲤鱼。如果是夏季,更好是钓两侧。如果是夜钓,湾子和两侧差别不大。
三、出水口
只要说到浑水位置,除了湾子之外就是出水口附近了,这种位置属于只能钓鲤鱼的位置。原理很简单,泥沙沉积较多,食物通常都会被泥沙埋起来,只有鲤鱼能够正常进食。所以民间有不钓鲤鱼,不钓出水口的说法。钓出水口一定要钓缓流的区域,或者是钓障碍物的后面,比如桥墩后面,大石头后面,因为鲤鱼不能在急流中停太长时间。出了出水口之外,另外一种浑水钓点就是涨水之后的下游水淹地,这里食物极为丰富,比较容易钓到喜欢浑水的鲤鱼,和喜欢吃草的草鱼。
四、经典鱼道
鲤鱼是常见鱼类中鱼道最“标准”的鱼类,如果鱼塘里有鲤鱼,清塘抽水之后,水下通常会有不少沟壑,这基本都是鲤鱼的觅食造成的。沿着一定地形觅食,这是鲤鱼的经典习性。所以地形上比较特殊,鱼路过这里时距离岸边变近的地形,也是钓鲤鱼的绝佳位置,这个就是比较经典的鱼道地形了。比如铧尖、宽变窄,都是比较容易钓获鲤鱼的地方。这跟鲤鱼的另外一个习性也密切相关,因为鲤鱼体型大,但是肠道比较短,相对于同等体型的底层鱼类来说,需要更大的觅食量。想要吃饱,就需要更长的觅食时间和觅食范围,这也是鲤鱼食谱比很多鱼类都广的原因所在。
植物嫩芽、碎屑鲤鱼吃,谷物种子鲤鱼吃,蚯蚓、蚂蚱鲤鱼吃,水下青苔,泥沙中的腐殖质鲤鱼也吃。越是大鲤鱼,吃的就越多,但是自然水域食物毕竟是匮乏的,所以钓大鲤鱼时味道接近腐殖质的臭味饵料效果不错。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江河野钓最强“荤饵”,不是蚯蚓,其实是这东西虽然已经立秋,但是气温依然很高,高温季节适合钓鱼的天气不多,出门千万不能盲目,不刮风、不下雨的话鱼一般都不怎么好钓。除了天气之外,水面的选择也要注意,此时很多钓友喜欢钓江河,原因很简单,活水高溶氧,江边风还大,鱼情比静水好很多。江河中鱼的种类较多,用什么饵料作钓就非常关键了。民间有这样一个说法,钓活水、钓浑水,荤饵的效果不错,如果钓江河的话,比较推荐使用虾做饵料,可以针对的目标鱼更多,而且都是“身价”不低的鱼类。
江河中可以钓翘嘴,虽然面饵可用,但是效果远不如虾,甚至部分江河的河段里的翘嘴根本就不吃面饵。如果是手竿作钓的翘嘴的话,通常使用比较小的米虾,这种虾的种类较多,比较常见的就是黑壳虾、红鼻虾还有大眼贼,捕获的 *** 非常简单。河道找湾子,湾子里面找水草,尤其是岸边有芦苇丛的地方,或者是陆生草但是有一半在水中,此类位置虾数量很多,小眼儿的抄网来一下就行了。直接挂钩使用,上提铅坠钓飞铅,上鱼效率非常高。
江河钓翘嘴一定要注意河段的选择,通常是钓湾子、分叉、有桥墩的地方,水流方向比较复杂,水流的流速也有变化的地方,此类河段鱼虾资源才比较丰富,是翘嘴比较理想的觅食场所。手竿钓翘嘴,尤其是使用米虾做饵,通常都是筷子长的翘嘴,想要钓大翘嘴需要使用远投的钓法才行。这就需要购买稍大的虾了,挂在背鳍做饵。远投钓翘嘴,可以使用串钩,抛竿到位之后一定要把抛竿竖着摆放,这样鱼钩才能在半水。
江河中黄颡鱼的数量也不少,也可以用虾来做饵料。尤其是秋末初冬阶段,气温已经较低时,江河里的黄颡鱼会更喜欢吃虾肉或者虾,蚯蚓和红虫是完全比不上的。可以使用手竿垂钓,长竿短线朝天钩钓法,饵料直接使用米虾,或者是白虾取出虾肉,用小剪刀剪成小块,上鱼效率还是非常高的。注意一个要点,黄颡鱼比较喜欢静水支汊,江河钓黄颡鱼比较适合找浑水缓流的湾子,或者小支汊,这种位置黄颡鱼的数量才会更多一些。对于鲫鱼来说,虾也是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部分河段是有鳜鱼的,而且鳜鱼的分布非常有规律,有的河段多,有的河段一条都没有。其实钓翘嘴比较类似,需要找水流相对平缓的区域,尤其是河道分叉、拐弯、合并的河段,小鱼、小虾资源比较丰富,这才是比较能钓到鳜鱼的河段。鳜鱼身体有斑块,这是经典的保护色,游泳能力极差,只能躲起来伏击路过的鱼虾,所以很喜欢躲在水草、石缝等区域。尤其是岸边很多石头的湾子,水下有较多的石缝,鳜鱼比较喜欢躲在这种地方觅食。长竿短线,一定要使用耐磨的PE线,使用有倒刺的大钩。浮漂可以使用浮力大的球形漂,调整到鱼钩距离水下石缝10厘米,挂上活虾之后虾就会在这个水层挣扎,很快就能吸引鳜鱼出来咬钩。还可以不使用浮漂,直接在石缝之间逗钓。
江河中的鲤鱼、青鱼、鳊鱼也会进食虾,但这种饵料还是主要用来钓价值较高的野生肉食性鱼类。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无知的钓鱼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渔获,请尽早改掉钓鱼是一项古老而令人愉悦的活动,然而,我注意到现在许多钓友在钓鱼时会犯一些多余的错误,这反而使钓鱼变得更加困难。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总结出的影响钓友渔获的行为,供大家参考。
首先是在上鱼的时候打窝。有些钓友在刚挂上饵料、调整好浮漂后,突然想着打窝来吸引更多的鱼。然而,这样做会产生声音,惊吓到鱼儿,让它们不敢吃饵料,甚至只吃窝料。所以,我们不应该在鱼口好的时候打窝,而是要保持安静,等待更多的鱼儿上钩。
其次是抓口困难时盲目调整浮漂。当浮漂有信号但却无法顺利提竿时,许多钓友会盲目地调整浮漂的位置或方式。然而,这样做只会使鱼儿远离你的钓位。
实际上,可能的原因是你的饵料没有触及到底部,或者钓鱼时进入了淤泥中,导致鱼儿不敢吃饵料。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原因,而不是盲目调整浮漂。
第三个影响钓友渔获的行为是盲目换钓位。有些钓友在长时间没有口的情况下,会盲目地换钓位,试图寻找更多的鱼儿。
很多时候,鱼儿只是迁移了一段距离,钓友换钓位后可能刚好错过了它们的活动区域。所以,我们要有耐心,坚持在一个钓位上,相信鱼儿会来的时候它们就会来。
第四个影响钓友渔获的行为是对调漂方式过于讲究。每个人钓鱼有自己的习惯和调漂方式,但有时纠结于各种复杂的调漂技巧,并不一定能提高渔获。事实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调漂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被别人的方式所左右,否则只会让自己忙活半天,结果还是钓不到鱼。
最后一个影响钓友渔获的行为是对饵料状态和味型的过度追求。有些钓友非常注重饵料的雾化效果或添加味型,但并不是所有的鱼都喜欢这样。过多的雾化或太浓的味道反而会让鱼儿警觉起来,导致它们不敢吃饵料。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鱼种的习性来选择合适的饵料状态和味型。
总之,钓鱼是一项需要技巧和耐心的活动。我们不必追求过多的讲究,而是要享受钓鱼的乐趣。避免这些多余的行为,相信我们一定能提高渔获,让钓鱼更加愉悦!
钓鱼路上不空军——鲫鱼篇鲫鱼,被众多垂钓爱好者视为首选的目标鱼种。这种以植物为主食的杂食性鱼类,喜欢群居,选择性地选择其栖息地。鲫鱼在我国各地的水域都有分布,其适应性强,四季皆可垂钓。特别是在2-4月份和8-12月份,鱼肉最为鲜美,也是我国的重要食用鱼类之一。
一、鲫鱼的形态特点
鲫鱼的头部与小鲤鱼相似,体型略显圆胖,颜色多为黑色,但也有部分为白色。它们的体重可以达到一、二斤。鱼体背部呈深灰色,而腹部为浅白色,这种颜色搭配为其提供了天然的保护色。鲫鱼的身体设计使其能够在柔软的淤泥中生存,而在三、四月时,其肉质厚实,鱼子丰满,味道尤为鲜美。
二、鲫鱼的生活习性
鲫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杂食性鱼类,它们优雅地在水中穿梭。鲫鱼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但也不排斥小虾、蚯蚓和昆虫等食物。随着季节的变化,它们的进食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春天是它们的进食旺季,而夏天则主要在早晚和夜间进食。鲫鱼喜欢群居,它们会随着水流移动,但在没有水流的地方,它们会选择停留。
对于生活在湖泊和大型水库中的鲫鱼,它们更喜欢在水草丰茂的浅滩、河湾和芦苇丛中觅食和产卵。而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鲫鱼,它们会随着水流移动,但在没有水流的地方,它们会选择停留。冬季时,大多数鲫鱼会选择潜入水底深处越冬。
三、鲫鱼的生息地
鲫鱼广泛分布于中国,除了青藏高原,几乎在各大江河、湖泊和池塘中都有其踪迹。
四、各季节的钓法
春季
随着春风的吹拂,大地复苏,气温逐渐回升。此时,沉寂了一个冬天的鲫鱼开始活跃,四处觅食。经过冬眠,它们的体内营养已大大减少,因此春天的鲫鱼对食物的需求尤为迫切。此时,水中的天然饵料刚开始繁殖,因此,我们的饵料就如同及时雨,饿得发慌的鱼儿怎能错过?
钓具选择:春季垂钓,建议使用细致、灵敏的钓具。手竿或灵活的矶竿、筏竿都是不错的选择。钓点应选择在浅水滩、水草丛生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水温适中,且饵料丰富。
天气因素:春季的气候变化无常,但总体上,气温稳定或小幅度的升降都是垂钓的好时机。微风和风力较小的天气是更佳的垂钓天气。如果是风天,建议选择东南风,这样的天气下,鲫鱼更容易被吸引。
鱼饵选择:春季钓鲫鱼,饵料应以腥香为主。可以使用“药米”、“酒米”、炒熟的蚕豆末和黄豆末打窝来吸引鱼群。而蚯蚓、线虫、蛆和小虾等都是鲫鱼的更爱。
钓法技巧:在春季的早些时候,由于水温尚低,鲫鱼的活动速度较慢。此时,采用引逗钓法会更有效。轻轻地摇动鱼竿,使饵料在水中上下移动,吸引鱼儿上钩。但要注意,动作不宜过大,以免惊吓到鱼群。
夏季
夏季的到来带来了炎热的气候,这使得自然水域中的微生物迅速繁殖,为水中的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然而,这些微生物的生长也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这使得夏季钓鲫鱼变得不如春天那般轻松。尽管如此,只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夏季钓鱼依然可以取得丰收。
选择适宜的水温钓点:鲫鱼最喜欢的水温范围是18到25摄氏度。在高温天气下,可以选择深水的水库、河流或湖泊进行垂钓。沟、塘、渠、坝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建议选择水深在2到3米的地方。
选择氧气含量适中的水域:夏季的水生藻类繁殖会导致水的透明度降低和水温上升,从而减少溶氧量。因此,选择出、入水口的汇水区、有风浪和水流的地方是更佳的钓点。夏季的早晨和傍晚是钓鱼的黄金时段,此时更好选择近岸处。
选择食物丰富的地方:鲫鱼特别喜欢小虾。小虾通常活动在沙石质的水底,而在天亮后会退到深水区。因此,钓鱼时可以观察小虾的活动地点。
观察鱼泡:水中的气泡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鱼泡,另一种是由地气造成的。鱼泡通常是移动的,而地气泡则在一个地方持续冒出。鱼泡的形态因鱼种而异,例如鲤鱼产生的是连续的气泡,而鲫鱼则是零星的。
选择风浪适中的地方:背风钓鱼时,人们会感到更为舒适,而且更容易观察和操作。在风向正对的地方,选择水深一些的地方是更佳选择。
选择合适的岸边:鲫鱼的饵料更好投放在冲刷段与沉积段交界的地方。选择钓点时,要考虑岸质、操作便利性以及是否有饵料来源。避免选择平坦、无特色的岸边。在中、上游钓鱼时,可以适当远抛;而在下游则不建议这样做。
秋季
秋天,被许多钓鱼爱好者誉为钓鱼的第二黄金季节。为了确保在这个季节中获得丰收,以下是一些详细的钓鲫鱼建议:
1、钓点选择:深水区域
秋季的鲫鱼更喜欢在深水区域活动。因此,选择水深约2~3米的地方,如水库的深水湾,会更有可能钓到鱼。
在开始钓鱼之前,可以先探测几个可能的钓点,观察鱼的活动规律,再做出最终决策。
2、树荫下的水域
鱼类通常不喜欢直射的阳光,因此在树荫下的水域,鱼类更容易被吸引。
树叶下经常会有果实、种子或小昆虫掉落,这些都是鱼类的美食。因此,选择这样的地方钓鱼,成功率会更高。
3、考虑风向
初秋时,天气仍然偏热,此时选择风向的地方钓鱼,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溶氧量,还可以降低水温,使鱼类更活跃。
而到了晚秋,随着气温的下降,选择背风的地方,特别是阳光直射的地方,会更有利于钓鱼。
4、钓鱼 *** :半水悬钓
在初秋,鱼类更倾向于在水的中上层活动。此时,采用半水悬钓的 *** ,可以更容易地吸引鱼类。
为了确保钓鱼的成功,可以根据鱼的活动规律和水深,适时调整钓鱼的深度。
5、饵料的选择
初秋时,鱼的食欲还不是很旺盛,此时选择气味较淡的素饵,如各种面团饵,更容易吸引鱼类。
到了晚秋,鱼类为了储备冬天的能量,食欲会大增。此时,选择气味较重的荤饵,如红蚯蚓和红虫,会更有吸引力。
冬季
冬天,当大多数人选择待在温暖的家中时,真正的钓鱼爱好者却迎来了他们的 *** 。尽管“四季春秋好钓鱼,入冬天寒主钓鲫”这句谚语揭示了鲫鱼在冬季的活跃性,但要想在这寒冷的季节真正钓到心仪的鱼,还需要深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1、天气选择:
鱼类作为冷血动物,其活动习性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选择一个阳光明媚、气温适中的日子进行钓鱼是至关重要的。连续的晴天不仅能确保水温的稳定,还能使鱼更加活跃。但是,要避免在气温骤降的日子出行,因为这会导致鱼进入一种“休眠”状态,减少其对饵料的兴趣。
2、地点选择:
选择一个阳光可以直射的地方,特别是在冬天的中午,这时的阳光可以稍微提高水温,吸引鱼类前来。此外,有树荫的地方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树上的果实和昆虫会吸引鱼类。
3、钓点策略:
在早秋,由于气温还未完全下降,选择风向的地方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使鱼更加活跃。而到了晚秋,随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选择一个背风向阳的地方会更有利于钓鱼。
4、饵料选择:
早秋时,鱼的食欲还不是很旺盛,可以选择素食作为饵料。但到了晚秋,鱼为了储备冬天的能量,食欲会大大增加,这时应选择肉食作为饵料,如蚯蚓、红虫等。
5、打窝饵料的处理:
打窝饵料的新鲜度和香味在冬季尤为重要。新鲜的打窝饵料可以更好地吸引鱼类,而香味则可以 *** 鱼的嗅觉,使其更容易上钩。
6、耐心等待:
冬季钓鱼需要极大的耐心。鱼的活动范围会缩小,它们不会像夏天那样频繁地游动。因此,钓友们需要长时间地等待,不要频繁地更换钓点。
7、观察浮漂:
冬天,鱼儿咬钩的动作会变得非常轻微。因此,钓友们需要密切注意浮漂的任何微小变化,以确保及时提竿。
最后祝你天天爆护!!关注我,钓鱼路上不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