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信新开了一家名为“呵玛淘”的折扣超市,是专门为年轻人打造的一站式购物场所。这里经营各种网红零食、进口食品和生活必需品,让顾客无需东奔西走,就能轻松购买所需物品。我们一起去购物吧。
这家名为“嘻螺会”的螺蛳粉在其他地方要卖十几块钱,但在“呵玛淘”只卖8.4元。康师傅的桶面也只卖3块钱。这种网红烤面筋大袋的只要不到10块钱。金典的纯牛奶在其他地方要40块钱一箱,但在“呵玛淘”只要40元就能买到一箱。这种小布丁在其他地方要卖1块钱,但在“呵玛淘”只卖3毛钱。这种新疆骏枣只卖7.8元,价格十分实惠。“呵玛淘”的洗护用品价格也非常实惠。
这里有如此多的种类,这种名为“KONO”的网红饮料只卖29元,而阿道夫洗发水也只卖29元,非常划算。酒水饮料区也有很多价格实惠的产品,比如这种罐装的雪花啤酒只卖2.5元。这里的饮料种类也非常丰富,这种名为“茶派”的饮料只卖3.9元一瓶。
“呵玛淘”的商品价格之所以如此实惠,是因为他们直接从厂家采购,避免了中间商的层层加价。同时,他们所售商品均为现货,顾客可以放心购买。“呵玛淘”是一家折扣超市,专为年轻人打造优质商品。如果您需要购物,不妨来这里看看。
最近推荐了心目中更好的10款牛奶,很多人说这些品牌都没有听见过,还是喜欢蒙牛伊利这些大品牌。
看来还是有很多人在剁手蒙牛伊利
那我们也看看牛奶的三大将军,蒙牛、伊利、光明
这三个品牌各种牛奶的批发价,也就是在网上能够剁手的价格。
这个价格不是更优价,是日常优惠能剁手到的价格。
蒙牛
1.特仑苏纯牛奶
特仑苏
日常售价:250ml/5元
剁手价:2-3元(买2件or凑单别的商品,基本上每周都有机会剁手)16盒,省20.8-36.8元)
这款是蒙牛销量最多的纯牛奶
2.蒙牛 纯牛奶
蒙牛纯牛奶
日常售价:250ml/3元
剁手价:1.5-1.9元
这个是蒙牛的基础款,基本上2元以内比较适合剁手。
3.蒙牛特仑苏有机纯牛奶
日常售价:250ml/7.8元
剁手价:3.9-4.7元
这款是蒙牛的高端款,目前销量很不错
4.蒙牛圣牧有机牛奶
日常售价:200ml/4.8元
剁手价:2.1-2.8元
这款奶,最近广告打得很多
5.特仑苏环球精选纯牛奶
日常售价:250ml/5元
剁手价:2-2.5元
这款的奶源是来自新西兰
6.蒙牛未来星双原生儿童纯牛奶
线下售价:190ml/4元
剁手价:1.5-2元
专门为儿童打造的
7.特仑苏沙漠有机纯牛奶
线下售价:250ml/10元
剁手价:4.5-5元
比普通牛奶香浓一些~
8.澳洲放养牧场珍稀纯牛奶
线下售价:1000ml/19.8元
剁手价:3-6元
澳大利亚进口的~
伊利
1.伊利无菌砖纯牛奶
线下售价:250ml/3元
剁手价:1.2-1.7元
这款是目前伊利卖得更好的款
2.伊利金典纯牛奶
线下售价:250ml/5元
剁手价:2-3元
对标蒙牛特仑苏
3.伊利纯牛奶袋装
线下售价:240ml/3元
剁手价:2-2.3元
这款奶优惠力度不大
4.伊利金典有机纯牛奶
线下售价:250ml/5.9元
剁手价:2-3.7元
对标的是特仑苏有机奶
5.伊利金典梦幻盖有机纯牛奶
线下售价:250ml/7元
剁手价:2.7-3.7元
这款和上一款不一样的,蛋白质是3.8的
6.伊利 *** 星原生DHA纯牛奶
线下售价:125ml/3.5元
剁手价:2.3-2.7元
没有蒙牛的未来星优惠力度大
7.伊利金典娟姗纯牛奶
线下售价:250ml/10元
剁手价:2.5-3.5元
伊利的高端牛奶
光明
1.光明纯牛奶苗条装
线下售价:250ml/3元
剁手价:1.2-2元
这款是目前光明销量最多的
2.光明有机纯牛奶
线下售价:200ml/4元
剁手价:1.6-2.2元
光明有机奶比蒙牛和伊利便宜了不少
3.光明优加纯牛奶
线下售价:250ml/4元
剁手价:1.9-2.8元
应该是对比特仑苏和金典的
4.光明优加纯牛奶钻石装
线下售价:200ml/4元
剁手价:2.1-2.8元
比上面的优加容量小些,蛋白质高些3.6
5.光明纯牛奶
线下售价:200ml/2.9元
剁手价:1.7-2.2元
这款是普通款,蛋白质3.0
6.光明优加梦幻盖纯牛奶
线下售价:250ml/8元
剁手价:3.8-4.1元
这款应该就是光明的顶级款了
这21款纯牛奶,应该是它们三家的主流款了,优惠力度都比较大,尽量在剁手价内下手,不然真的就亏大发了。
伊利蒙牛,有喜有愁产能过剩、消费疲软,乳企巨头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
文 |特约撰稿人 王莘莘 辛晓彤
编辑 | 余乐
8月底,伊利和蒙牛相继发布了其2023年半年度报告。
作为国内乳企巨头,两家公司的成绩单均有各自的亮点:伊利继续保持全品类优势,奶粉、奶酪、冰淇淋等业务实现了双位数增长;蒙牛总营收同比上升7.1%,在增速上超过伊利,缩小了与后者的差距。
但是,在国内消费市场疲软、原奶严重过剩的大背景下,两家公司也面临着各自的问题:伊利的营收增速达到七年来更低,蒙牛则是利润下降、增收不增利。
伊利和蒙牛的基石业务——液态奶正面临增长乏力的现状,两家也正在拓展新的增长点。下半年,乳企在奶粉、奶酪第二增长曲线及冷饮等高毛利品类的市场竞争将越发激烈。
“中国乳业整体进入到消费相对过剩的阶段,同时也走到了从基础营养向专业营养加快转型的阶段。”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他认为,加快产品创新、技术储备,拓展全新赛道,将是伊利和蒙牛下一阶段的竞争焦点。
从股市的反应来看,蒙牛乳业发布中报后,股价总体呈现出上涨走势,截至9月11日,公司股价报收27.0港元/股,较发布中报前上涨12%;而伊利股份中报发布以来,股价走势整体向下,9月11日伊利当天收盘价为人民币26.11元,较发布中报前下跌2.6%。
高增速时代结束,增收难增利
从营收增速上看,蒙牛的表现好于伊利。
2023上半年,伊利营收同比上升4.31%,增速低于疫情暴发的2020年,为近七年来更低。反观蒙牛,上半年收入为511.185亿元,同比上升7.1%,在增速上超过伊利,也高于蒙牛2022年上半年和全年的水平。
此消彼长之间,伊利与蒙牛之间的营收差距正在缩小。2023上半年蒙牛营收为伊利营收的77.2%,而2022年这一数字为75.2%。
但是从利润来看,两家公司之间的差距却在拉大。2022年报中蒙牛净利润为伊利净利润的56.2%,2023半年报中则下降至47.9%。
伊利上半年的扣非净利润为57.97亿,同比减少1.55%。毛利率、净利率亦有所下降。蒙牛的经营利润增长29.9%,但权益股东应占利润却下降19.5%,至30.2亿元。
蒙牛官方对此的解释为“期内应占联营公司收益减少,去年同期其他金融负债公允值收益及出售子公司收益合计10.154亿元,而今年上半年无此项收益。”
不过,从其财报中的支出数据可以发现,业务经营费用上的增加也是其利润同比减少的一个原因。业务经营费用总额包括销售及经销费用、行政费用及其他税项与其他附加费,这一项数据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4.2亿元,占集团收入的32.0%。
2023年上半年,蒙牛的销售及经销费用为139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出12亿元。其中产品和品牌宣传及行销费用较去年增加13.4%。财报中解释,这是为了配合户外消费场景的复苏而采取积极的渠道销售执行和推广策略。产品宣传费用主要用于线下销售推广活动。
横向比较来看,蒙牛在销售费用上的支出也确实突出。在2023年半年报数据中,伊利销售费用与其毛利润之比为52.9%,而蒙牛的这项数据是70.8%。
于伊利而言,上半年费用支出变化较大的类目是在管理费用与研发费用上,分别同比上涨8.78%和11.79%。财报将主要原因归结于合并澳优上半年的管理费用与研发费用,而同期收购后仅合并第二季度。
从两家公司的负债情况来看,上半年,伊利总负债增加200多亿元,从2022年同期的673.5亿元增长到880.9亿元。资产负债率从去年上半年的56.99%上升到62.22%,这个数据接近伊利同期九年来62.76%的更高位。
而蒙牛的资产负债率也略有上升,从2022年的57.52%上升至59.4%。
在宋亮看来,今年消费疲软、原奶严重过剩的大环境下,伊利和蒙牛还算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业绩单。
消费疲软,产能过剩
从市场整体情况来看,乳品行业整体面临着产能过剩、整体消费疲软的问题。伊利在中报里也指出:“国内经济处于复苏期,消费品行业面临着消费信心不足、需求增长乏力、新生儿数量减少等挑战,短期内乳品消费规模较上年同期有缩减。”
据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3)》,2022年全国奶类产量4026.5万吨,同比增长6.6%;乳制品产量突破3117.7万吨,同比增长2.0%。
产能增加的同时,市场需求却没有同步跟上。尼尔森IQ发现,2022年乳制品行业销售额增速同比去年全渠道下降6.5%。酸奶品类销量增速全线收缩。
图源:尼尔森IQ
受高饲养成本、原料奶单价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上游牧场也正经历着“寒冬”。2023上半年,澳亚集团、西部牧业、原生态牧业等多家上游牧场的财务数据几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西部牧业总营收和净利润双降,原生态牧业净亏损增加。
原奶产能严重过剩,乳企选择收奶喷粉,也是乳企业绩放缓的因素之一。喷粉是指液体的生鲜乳经过灭菌、喷雾干燥等处理,成为奶粉状态。当生鲜乳过剩时,乳企通常选择喷粉,以便于储存。喷粉需要付出水电、人工、物流仓储等成本,业界普遍认为企业喷粉1吨要亏损1万多元。宋亮表示,国内乳企目前喷粉库存量在30万吨左右,其中蒙牛和伊利的喷粉库存量在20万吨左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伊利利润增速减缓、蒙牛利润下跌。
业绩放缓的另一主要原因是,品牌为应对市场消费力不足而施行了更多的打折促销措施,尤其是在高端产品上。我们调研了北京多家商超,发现整箱的蒙牛特仑苏牛奶(250ml*12)基本都在六七折左右,伊利的整箱金典纯牛奶(250ml*12)则在七八折左右。这两款牛奶分别是两个品牌在高端液态奶市场上的代表产品。
随着消费市场复苏,下半年业绩或将回温,宋亮表示生乳价格在四季度会有小幅反弹,企业整体利润预计呈正增长态势。然而上游牧场同期都在亏损,压力仍会传导到伊利和蒙牛这些乳企头上。
蒙牛乳业业绩发布会上,集团高级副总裁、常温事业部负责人高飞表示,当前的市场环境对消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改变行业长期的成长性。为了未来确定性的增长,当下需要进行一些战略上的布局,比如顺应趋势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在调整产品的过程中加大创新力度等。
在中报业绩说明会上,伊利也释放出积极信号,“下半年随着宏观经济面逐渐改善,公司会积极把握行业复苏的机会,希望下半年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都能取得较好的增长。”
寻找新的增长点
作为国内乳企的基石业务,伊利与蒙牛的的液态奶业务均展现出增长乏力的问题。液态奶包括超高温灭菌奶、乳饮料、酸奶以及低温鲜奶。伊利上半年液态奶营收424.23 亿元,同比减少1.1%。蒙牛液态奶营收416.4亿,同比增长5%,但也低于公司总体营收增速。
单看液态奶业务营收,蒙牛与伊利相差并不大,但两家公司总营收相差了150亿元。主要差在了冰淇淋、奶粉、奶酪这三项业务上,蒙牛的这三个分部营收合计84.59亿,占比不到15%,还不及伊利上半年冷饮品类营收。
业务结构上,蒙牛液态奶业务营收占比超八成,整体营收过度依赖液态奶业务。伊利的液态奶业务占总营收的比例则不到65%。
荷兰合作银行曾指出,伊利和蒙牛两家公司都打算进军中国不断增长的奶酪、黄油和冰淇淋市场。2021年,蒙牛正式收购妙可蓝多、艾雪,也可看出其升级产业结构、拓展新赛道的野心,但今年上半年交出的这份成绩单,只能称得上是差强人意。
作为高毛利乳制品,冰淇淋是乳企所求的新增量业务。伊利上半年冷饮业务(主要生产冰淇淋、雪糕)营业收入 91.58 亿元,同比增长 25.54%。同期,蒙牛冰淇淋业务收入43.1亿元,同比增长10.4%。
在奶粉、奶酪这两项上,伊利也更胜一筹。伊利的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包括奶酪)实现营业收入 135.21 亿元,同比增长 12.01%,成人奶粉业务零售额市占份额为市场之一。蒙牛的奶粉收入18.9亿元,奶酪业务因为妙可蓝多的并表,显示收入22.5亿元。
蒙牛2023上半年销售收入细分数据
为了抢占乳制品赛道的市场份额,打造高端“新品”成为了两家乳企的共同方向。
伊利上半年推出的新品对总营收的贡献超15%,有机乳品、乳及植物基健康功能营养品等相关业务,为公司整体业务发展贡献出更多增量空间。其推出的新品包括伊利“金典”A2β酪蛋白有机纯牛奶、“金典”活性乳铁蛋白有机纯牛奶、“舒化”安糖健无乳糖牛奶、“金领冠”新一代配方婴幼儿奶粉、“须尽欢”低 GI 系列冰淇淋等等。
蒙牛也在坚持高端化与品类结构的改善驱动。卢敏放在蒙牛业绩会上称,“产品背后靠价值驱动,消费者们购买产品看的是价值,不是价格。”不光推出功能性产品,还从各种成分上下手,引领乳制品行业高端化升级。特仑苏持续扩大高端市场份额,保持有机纯牛奶细分赛道之一。在常温酸奶、低温鲜奶、奶酪等业务上“更营养”“高端化”,营养赛道推出生牛乳 “鲜酸奶”。旗下品牌每日鲜语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高端产品线占比提升。还在2023年2月,正式进军专业营养赛道,推出运动营养品牌迈胜,开辟了国内液体蛋白补充剂新赛道。
除此之外,伊利还在7月推出新品现泡茶。这并不是伊利首次进军茶饮市场,此前伊利在2022年就推出了旗下首个国潮茶饮品牌“茶与茶寻”,该品牌定位为“新派国潮茶饮茗家”,产品主打“添加了益生菌的0糖果茶”。
据北京商报报道,相关从业人士对此表示,“相比之下,乳制品的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已经饱和,但茶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伊利作为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较强的品牌知名度和声誉,或许新业务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从财报中,我们还发现,海外市场的拓展情况也成为两家乳企上半年着重突出强调的业绩亮点。
伊利2023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19.9%。截至 2023 年6月底,伊利产品销往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综合产能达1,618万吨每年。蒙牛2021年正式收购的艾雪,也让蒙牛冰淇淋海外业务持续突破,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7.9亿元,占此项业务营收的20.3%,位居印尼市场份额之一、菲律宾份额第二,并正式进入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市场。
宋亮认为,蒙牛冰品切入了东南亚市场,跟当地气候、市场环境相契合有很大关系,其他品类还不够时机。东南亚市场的产品大都来自乳企在当地的自建工厂,且原料大多进口于国外。因此东南亚地区对于乳企来说,主要还是起到开拓新市场的作用。
在国内,下沉市场将为乳制品行业带来更多的市场增长空间。截至6月底,蒙牛常温奶业务已覆盖乡镇2.6万个,系统化覆盖乡镇网点超过80万家。从产品出发,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细分需求,进而挖掘乳制品行业的新兴增长点。
大召这边新开一家零食优选,推荐大家都来选购,合适的#这...零食优选在呼市已拥有12家连锁店,目前正在大举扩张,赶紧去看看有哪些优惠活动吧!金典纯牛奶29.9元一箱, *** 300份,仅限大召店使用,赶紧抓住机会。抖音团购的奥利奥夹心饼干仅售4.9元,你家宝贝一定会喜欢。来这里购物,一站式解决所有需求,真的太方便了。
他们家的零食种类齐全,你想要的都有,而且价格实惠。各种地方特产礼盒包装,酒水饮料、自发热火锅、方便面、薯片,应有尽有。最重要的是,新店开业价格非常优惠。点击左下角的优惠团购链接,更划算哦。需要的朋友可以去逛逛。
记得点赞关注哦。
近期,不少沧州市民发现超市里的牛奶都在搞促销......“早餐要让孩子吃好,必备牛奶和鸡蛋。”市民赵丽说,以前她经常购买普通袋装纯牛奶,而现在更热衷于特仑苏、金典等高端奶。“相比之下,高端奶营养价值更高,价格也贵不了多少”。
近日,记者走访市区部分超市、便利店发现,牛奶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就连一直走高端路线的金典、特仑苏等产品也推出了打折、买赠等优惠。
■打折、买一赠一
牛奶自降身价
孩子有早晨喝牛奶的习惯,每隔10天赵丽就得买一箱牛奶。最近一段时间,她发现超市里很多牛奶产品都在搞促销,其中也包括一些高端奶。
超市里的高端纯牛奶,大多每盒250ML,12盒一箱,平时零售价六七十元。普通袋装纯牛奶每箱16袋,价格三四十元。“一次逛超市,销售人员推荐说高端奶营养价值更高,现在搞促销,价格与普通袋装牛奶差不多。”就这样,赵丽买了一箱高端纯牛奶,“孩子尝后觉得口感不错”。
前几天,市民刘颖低价购买了两箱特仑苏。“赶上超市搞活动,花78元买了两箱,这跟平时的价格相比,相当于买一赠一了。”
在市区解放路附近某商超的牛奶专区,记者看到不同品牌的牛奶成箱摆放,上面标有“天天有惠价”“本柜正在促销”等宣传语。
12盒装的金典纯牛奶原价65元/箱,如今卖39.9元/箱,基本是六折出售。而原价75元/箱的金典有机纯牛奶已降至55元/箱。另一款金典新西兰原装进口纯牛奶则推出了买一赠一活动。特仑苏纯牛奶虽然价格变化不大,但是也打出了买一赠一的广告,买一箱纯牛奶赠送一箱同品牌牛奶饮品。
“现在纯牛奶的活动很多,促销力度较大的主要是蒙牛和伊利两大品牌。不管是送人还是自己喝,都很划算。”销售人员说。
不仅如此,市区黄河路某超市的社区微信群里,一款产自今年2月的金典纯牛奶的售价仅为37元/箱,并且可以送货上门。而市区一家社区便利店的微信群里,1月份生产的金典纯牛奶甚至卖出了100元三箱的低价。
记者注意到,促销力度大的高端牛奶多为临期产品,一般距离保质期剩两三个月。
■疫情影响下
液态奶库存压力明显
“疫情期间店里不能开门营业,年前进的礼盒装牛奶没怎么卖,只好通过降价来走货。”某超市负责人说,今年三四月份,店里曾多次推出99元三箱某品牌高端牛奶的促销活动,整体销量还不错。
“春节后奶制品折扣力度都不小,包括纯牛奶、酸奶等。除超市自身的促销外,大部分促销活动是由厂家发起的。”在市区经营乳品超市的王女士告诉记者,相比超市、便利店,乳企的库存压力更大。
往年,节日期间是礼盒装高端奶的销售旺季。很多厂家在此期间加大了供货量和货物储备,并对产品进行了包装升级。但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大家取消了走亲访友的计划,这部分产品需求也随之骤减。
有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乳品销售一般占年销售总量的1/8—1/10,但今年春节期间的销售几乎交了“白卷”。
今年4月,伊利股份、三元股份等多家乳企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其经营受疫情冲击严重,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如伊利股份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05.4亿元,同比减少约11%,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约49.8%。
“在我国,成箱的高端奶多带有礼品性质,并非刚需。而今年受疫情影响,超市人流量减少,奶制品等快消品消费出现下滑。所以,当前各 *** 企只能通过降低价格来 *** 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主要目的是加紧去库存。”业内人士分析称。
■不必过分追求“含量”
挑选前要“三看”
走访中,记者对几款奶制品的配料表进行对比发现,不管是袋装纯牛奶、盒装高端纯牛奶,还是盒装有机纯牛奶,其配料表都非常简单,只有生牛乳或者有机生牛乳,没有其他额外的添加。
只是,有的厂家会在外包装上明显标注出牛奶中蛋白质及原生钙含量,有的还会宣传蛋白质、原生钙含量高出国家标准十几甚至二十几个百分点,由此显示自己的“高端”。
“我们喝牛奶,最重要的就是为了摄入优质的蛋白质和补充钙。牛奶含钙量高,而且容易吸收。”市中心医院营养科医生田雪说。
“普通袋装纯牛奶,每100ml奶中蛋白质含量在3.0g左右,钙含量约为100mg,而盒装高端纯牛奶中蛋白质和钙的含量分别为3.6g、120mg。”田雪说,从营养成分表上不难看出,一些盒装高端纯牛奶产品的蛋白质和钙含量更高一些。
不过,田雪也提醒道,每100ml高端奶中蛋白质含量约比普通奶高出0.6g,也就是说一盒250ml装的高端牛奶,蛋白质含量也只比普通牛奶多1.5g,这点蛋白质对成年人来说微不足道。
“成年人每天需要蛋白质大概60g左右,而一盒250ml的纯牛奶中只有9g蛋白质,远远不够。所以,除奶制品外,我们日常还需要从鱼、肉、蛋、大豆制品等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品中获取蛋白质。”田雪解释说。
同时,田雪建议大家在挑选牛奶制品时要“三看”:一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二看配料表,尽量选购配料只有生牛乳的纯牛奶;三看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和钙含量,以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
来源:沧州晚报 记者 齐晓梅
近日,上海的张文宏医生表示,“孩子早上要吃好,要吃充足的牛奶、鸡蛋。 ”随着中小学陆续开学、企业复工复产,牛奶再度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但在岛城部分商超,牛奶价格却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其中金典、特仑苏等市民心目中的高端奶更是推出六折、买一送一等优惠,而有些品牌的牛奶甚至跌至矿泉水价。记者就牛奶降价进行了采访。
现象
商超降价促销牛奶
21日上午,记者来到宁夏路大润发超市,在液体奶专区,不同品牌的牛奶堆积如山,周围的促销告示吸引了不少市民。今年65岁的高女士家住田家花园小区,听说商场牛奶搞活动,便和亲友一同来选购。酸奶的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下降,在大润发牛奶货区,12盒装的香草味安慕希酸奶原价67元,现价45元。作为酸奶的受众主力军,不少年轻人被吸引驻足。
原价68元一箱的伊利金典低脂纯牛奶价格降到34元一箱,仅为原来的半价,原价68元一箱的特仑苏纯牛奶降到49.9元一箱,其中特仑苏低脂牛奶仅为39.9元一箱。大润发牛奶货区的销售人员单女士说,当前促销力度较大的主要是蒙牛和伊利两大品牌,其中尤属金典等高端奶价格降幅大。 “这些高端奶基本都是用来送礼的,受疫情影响,原本走亲访友的都不出去了,商品就积压下来。 ”单女士说,这些促销活动一般是半月一轮,促销产品和促销方式会有所调整。
在山东路家乐福,这里的整箱牛奶大多采取买赠的方式促销,原价80元一箱的纯甄轻酪乳买一送一,折算下来一箱只要40元。 “像特仑苏有机奶原来70元左右一箱,现在同样的价格可以买两箱,特仑苏纯牛奶原价60多元,现在49.9元一箱,还送一箱蒙牛纯奶。 ”记者看到,这些促销的牛奶大多是一月底或二月生产,保质期为6个月。
除了这些大品牌,琴牌、迎春乐等本地亲民品牌同样打出促销活动,原价44.8元一箱的琴牌纯牛奶现在只要28.3元,迎春乐纯牛奶则是在低价的基础上买一箱送半箱。 “现在纯奶的活动非常多,不管是送人还是自己喝,对消费者来说都很划算。 ”家乐福工作人员说。
进口牛奶卖出“水”价
除了国产奶,进口奶是什么情况呢? “大润发优鲜APP上的进口尼平河牛奶9.9元一盒,还买一送一,太划算了,我一次性囤了20盒。 ”近日,市民闵女士在网上分享 *** 经历称,她于4月20日通过大润发优鲜APP购买了10盒进口的1升装尼平河全脂牛奶,共支付44.5元,折算下来1升牛奶只需要4.45元;而市面上一瓶535毫升装的农夫山泉矿泉水要2.75元,一升大约5.5元。这样算起来,进口牛奶的价格比矿泉水还便宜。 “这款奶以前也有促销活动,但通常是六七块钱一升,这次降到4.45元还是之一次。 ”闵女士说。
随后记者来到宁夏路大润发进口牛奶专区,销售人员说,商场现有七八款进口纯牛奶,原价每盒都在10元以上,其中多半出现降价,每盒下降两三元。
探因
疫情影响牛奶销量
迎春乐乳业是位于青岛城阳区的一家奶制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低温奶制品,保鲜期比较短,像鲜奶的保质期只有5到7天,酸奶是15到21天,包装箱奶制品的保质期也不超过半年。 “受疫情影响,产品销售量下降,各种产品价格都有不同幅度的下跌。另外,除了商超销售外,公司还有给小区配送牛奶的业务,由于疫情期间小区封闭,这块业务也受到极大影响。 ”迎春乐公司工作人员说。
说起降价,莱西市奶牛协会会长高培东表示,近期,一些大型商超对部分高档礼盒装的牛奶制品促销。究其原因,这些高档礼盒多用于市民送礼使用,今年春节走亲访友的少了,销量自然下降。但对于一些常规的牛奶制品降价,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疫情期间,市民外出购物的少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国不同于西方欧美国家,牛奶不是生活必需品,再加上疫情影响,降低了购买欲望。
价格跳水只因保质期
牛奶制品销售量下降对养殖户有何影响?高会长用几个数字给予说明,春节前,当地养殖户卖给乳制品企业的牛奶价格为每公斤4元多一点,如今这个价格是3元多,足足下降了1元。市场需求少了奶制品库存增多,但养殖户奶牛的数量和产奶量没有太多波动,牛奶价格下降是必然的事。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双灵认为,牛奶降价是一个综合原因。首先,受疫情影响,像旅游、餐饮等部分行业没有完全开工,职工收入受到影响,购买力相对降低。从消费群来讲,中小学生是奶制品消费主体,目前部分地区只有高三开学,学生作息时间的变化会影响需求;另外,老年人是逛商超的主力人群,也是奶制品的主要消费人群,疫情期间,老年人出门少了,极大影响超市销量。而奶制品有一定的保质期,商家为了促进销量,就会采取降价的方式。
应对
企业:降低产能加大促销力度
“针对销量下降,公司采取降低产能的方式来应对。 ”迎春乐乳业工作人员说,目前公司产能是平时的三分之二,正处于逐步恢复中。再者,公司通过加大商品促销力度减少库存,同时将部分牛奶制成奶粉。
“即使销量下降,我们也没有减少牛奶的收购数量。 ”迎春乐乳业工作人员说,公司有固定的合作牧场,与很多客户有着长达10年的合作经历,十分重视这种合作关系,面对困难只有共同进退,最终才能互惠互利。
疫情期间,公司还积极参与抗击疫情,截至目前,先后捐赠2万盒牛奶,用于支援街道、社区、医院以及抗疫一线人员。为保证产品质量,复工复产过程中,企业严格防疫措施,对于临近三分之一保质期限的奶制品,及时低价优惠处理,杜绝过期产品上市流通。
养殖户:降低产奶量减少损失
在山东省县级市范围内,莱西市是奶牛养殖最集中的区域。高培东也是莱西当地的奶牛养殖大户,目前饲养奶牛五六千头。“当地饲养奶牛的饲料多来自进口,疫情期间,饲料价格不降反涨,养殖成本增高,牛奶价格却下降,疫情对奶牛养殖业还是冲击较大的。 ”高培东说,面对这种情况,部分养殖户也开始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虽然遭受损失,但莱西养殖户基本达成共识——疫情属于天灾,必须团结一心抗过这段时间。 ”高培东说,目前部分养殖户已经实施自救措施,如减少饲料投放,降低产奶量;还有的养殖户将部分产奶少的奶牛卖掉,当做肉食销售,而留下产奶高的奶牛。一方面降低损失,另一方面稳定市场、等待时机。
另外,在众多养殖户中,高培东自己的养殖场损失较小,这与他饲养的奶牛品种有关。高培东饲养了一种娟姗奶牛,进口自新西兰,所产的牛奶营养因价值更高,每公斤卖到近5元,因数量很少被一些大型乳制品企业收购,用来 *** 高档奶制品。
专家观点
牛奶市场有望6月恢复
对于今后的牛奶行情,高培东还是很看好的。 “目前,我国牛奶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要靠大量从国外进口。 ”高培东说,从消费群体上看,随着市民健康意识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牛奶销量越来越大,一些工薪层也会给孩子购买牛奶喝。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工薪层的购买力大大提高,牛奶市场会逐步恢复。高培东认为,这期间需要两三个月的恢复期,完全恢复预计要到6月份,前提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王涛 焦静
揭秘临期行业的前世今生豆瓣上一个名为“我爱临期食品”的小组,在短短一年不到的的时间里,吸引了7万多名成员。
临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行业?今天就主要从货源,玩法,行业特点及风险这几方面简单介绍下这个行业,并会附上几个国内已成规模成气候的临期库房集聚地。
临期商品一般有以下几个来源:
1、厂家、经销商
各大商超的下架货,厂家经销商会考虑到物流成本,一般不会拉回去,而是选择就地处理。直接在超市的临期区出售,或者给个打包价全部给临期仓库。商超下架条件远比超市要严苛许多,因为是机械化作业,商超出现保质期低于百分之三十的商品,绝对是无理由下架的,否则厂家面临的就是巨额罚款。对经销商来说,但凡经销商,必定会出现临期。如果你想做临期食品这个行业,当地或者自己人脉关系内的经销商绝对是对你更大的一个硬件支持,不过经销商这块确实需要长时间交际或者很近的关系才能拿到便宜的货。
2、电商库房
主要是出自一些知名电商大仓的退货库存货,如某猫。为什么会有这种货的存在呢?有很多消费者在 *** 收 *** 后,对货品不满意,或由于物流的原因客户收 *** 之后货品有轻微的破损,那么这些客户拒收的货就会被退到电商大仓,货品到仓后一般品牌方不会去拉,先交由电商大仓代卖,内部折扣消化给电商的工作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剩余的库存产品会退回到品牌方的大仓。如果这期间有倒爷,也就是货贩子联系到了品牌方或电商大仓,那就会以很美丽的折扣得到这批货物了。利润以某鱼举例,大概在100-300%。
3、撸货工作室
主要是做淘客的一些工作室在各大平台薅羊毛撸来的一些商品。这里面种类以纸巾、洗衣液等生活用品居多,但数量超乎想象得得多。这些工作室想出货变现,就会找临期仓库来收购。撸来的商品本来就成本极低,出货价也低。这部分来源也占了临期商品中不少的份额。
很多个羊毛党把薅的羊毛集中在一起,就成了电商羊毛产业链,也产出了市面上许多让人惊掉下巴的价格。在电商做活动时候,或者平台新人首单,甚至会出现很多低于经销商进货价的产品。当然还有电商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或者滞销退仓的产品,也是非常非常合适的。很多市面上折扣仓的产品都是这里流漏出来的。
4、其他
易货公司以及厂商之间抵账的一些货,直接卖到临期仓库折现。还有来源于hg查扣的货物,这些商品来源大多是跨境商品,有些还不一定是临期的,且种类众多,就不多说了。
一旦能拥有持久的临期商品货源并且商品价格有着足够的差价,那就等于掌握了临期这个行业的核心资源,赚钱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这个行业常见的变现方式有这么几种:
变现
1、临期食品直营店和大库房,这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2、各大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属于二批。
3、对接各大社区团购平台和团长。
4、倒爷:他们掌握着实时的供求信息,靠着信息差赚钱,也就是俗称的中间商赚差价。
5、电商平台零售批发,如某鱼,某多多。比如某多多上那些低于成本价还包邮的商品就来源于此。
6、开在小区门口,大学城旁的临期零售店。这些地方属于人群聚集区,需求量大。
7、用于各类活动引流。临期商品的超低价属性决定了它是各类活动引流的好帮手。
临期行业更大的特点就是节奏特别快,不要想着给你提供商品种类清单,种类不确定的,因为销货特别快,今天是今天的货,明天来明天的货。在选择临期商品的时候,好卖的品不是任何时候都会有货的,反而还要靠抢。并不是所有品类都好销利润高,好销的利润不高,利润高的未必好销。不同的区域和消费人群受欢迎的临期商品种类也不同,挑好商品还要保证在最短的时间销出去,所以选品要快狠准。比如、各大品牌的临期奶制品,只要价格合适,那简直是供不应求,但是利润就比较低了。论单品利润率的话,进口食品这个品类比较高,能达到40%。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品牌临期,由于原本价格就不透明,折扣价格能低到你无法想象,利润空间也大。按地区不同,可供的临期货源也不一样。北方,各大品牌的牛奶货源特别多。南方比如上海,进口食品类特别多。临期商品的种类,除了食品,还有生活用品,纸巾洗衣液等,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下面是一些耳熟能详的商品曾有过的临期出货价格,可以参考参考:
德芙巧克力碗装:20元,这是新日期非临期,超市价格30以上;
金典纯牛奶:30元一箱,还有两月到期,同样的在某多多39.9元;
康师傅方便面:1块1桶,还有2个月到期;
安慕希:37元,还有1个月到期,超市更低价75;
畅饮胃动力340ml:一提12瓶,9元,非临期;
MECO:10块4个,还有3个月过期,超市6块一个;
小老板海苔:4元一盒,还有6个月过期,超市卖18块;
皇冠曲奇454g:一盒18元,还有8个月到期,超市卖70多;
不知是临期钻了疫情的空子,还是疫情把临期这个行业推上了风口浪尖,其实临期这个行业并不是刚刚兴起的行业。本来正常情况下很多一线知名品牌的临期,在当地的大型商超加上小型超市完全可以消化掉。但因为疫情的原因,临期这个行业突然变得火爆起来。火爆并不意味着人人能做,这行还是存在着不少风险。比如因为临期商品的特性,就决定了这是个节奏非常快的行业,稍有不慎,出售不掉就会砸在自己手里。城市地点的不同,商品的不同,人群消费能力的不同等,也都将会是导向不同结果的重要因素。由于高利润的诱惑,这个市场上已经有假货泛滥的情况。所以还是建议多积累行业经验,做些测试再行动,理性地看待风口上的临期食品项目。
最后附上些全国范围内已成气候临期仓库聚集点,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看看:
1、上海金园路,这条路上每天有成千上万吨的临期食品流入到全国各地的市场,这条路上大大小小一共有20多家的临期食品批发库房汇聚在这条街上。这里是个激烈的战场,每家库房的年租金都在100万以上。每天上海本土及周边来淘货的商家络绎不绝。
2、在临期供应链圈里有句话——南方临期看上海,北方临期看天津。被称为临期食品发源地的天津,依靠它的港口优势,在天津武清有为数不少日销20万的临期食品库房、日销5万的临期食品折扣店。那些在全国遍地开花的临期食品折扣店往往拿到的都是从这儿出去的几经转手的商品。
3、其他更多
"聆听三农,感悟中国"
点击上方"三农中国"可以订阅哦!
入伏后,各大超市的奶制品也开始了新一轮的价格战,原价88元一箱的蒙牛特仑苏环球精选降价为49.5元一箱,原价65元一箱的伊利金典纯牛奶降价为49.9元一箱。
眼下,无论北京、山东还是江苏,常温牛奶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降价促销。夏天对于纯牛奶的销售来说,的确是一道坎,牛奶销量在夏天会表现的低迷一些,但为何今年的牛奶折扣更大?中国乳业又将迎来哪些调整?
原价88元一箱的蒙牛特仑苏环球精选纯牛奶降价为49.5元一箱,原价65元一箱的伊利金典纯牛奶由降价为49.9元一箱……
今天上午,记者在江苏扬州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看到,不少国内知名奶企的牛奶都贴上了“降价”、“劲爆商品”等标签。超市牛奶销售员张女士告诉记者,每年夏季,都是常温奶销量更低迷的时候。从今年7月份开始,她所销售的这款牛奶就开始了不同力度的促销活动。
张女士:之前毕竟有节假日,人家走亲访友,要赠送礼品之类的。因为现在气温比较高,就是低温奶相对而言比常温奶销量要好一些。
尽管如此,前来选购常温牛奶的顾客并不多,炎炎夏日,大部分顾客都会去选择冷藏酸奶和低温奶。
顾客:因为天热了,酸奶喝了更清凉解渴。
记者在纯牛奶销售区等待了近15分钟,只有两位顾客各随手拎走了一箱牛奶。市民孙先生表示,如今市民对于饮品的偏好已经有了变化,年轻人更青睐一些现做的饮料,如咖啡奶茶等,常温乳制品是否降价、促销吸引力不大。
孙先生:对于我们来说,促不促销其实都无所谓,就是搞促销的话,价格跟以前比,我觉得相差不会太大。我这只是送人的,给老年人喝的,肯定还是口感方面。
为何牛奶打折了?
乳业专家 宋亮坦言,今年夏天常温牛奶价格的折扣战比往年更为剧烈。除了客观上夏季是牛奶消费淡季外,一方面进口的牛奶量越来越多,且价格低,对国内牛奶价格造成了冲击,此外,国内大企业通过价格战来进一步来获取市场份额。
输
宋亮:
每年夏天在一些南方地区,比如说华东、华南,对于常温奶的消费量会有所下降。
今年的话这个进口产品,整个的从包装到销售跟国产的产品,现在从渠道来看的话都基本上都下降了,进口牛奶价格更加便宜。
虽然今年促销力度较大,但宋亮也强调这并不是供需失衡的结果,目前牛奶供应量还处在一个平衡阶段,只是乳业市场在回暖但国产奶的增量不算大。
由于这两年我们中国乳品消费回暖并且有增长,但是增长的70%左右的量是被进口奶所占据了,所以国产奶这块这个增量很小。因此对于国内的原来的这种需求提升来看的话不明显。
后期牛奶价格会如何为?
宋亮预计,近期国内常温奶的价格可能还继续走低,但到三季度末以后,常温奶的消费将会有所回调,进入消费旺季。
进入到10月份以后,随着国庆两节的临近,这个牛奶的这种促销价格战可能会就会减少。那么行业整个销售也进入了一个旺季。因此到了三季度末四季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整个常温奶的消费开始持续回暖,那么销售也就持续增长。
提醒
纵观全年,乳业专家宋亮提醒,今年是整个中国乳品产品结构调整的关键之年,常温奶不再是增量更大的产品,新鲜牛奶——巴氏奶的强势上线,让常温奶的销量有所减少。
从新增产品来看的话,这种巴氏奶的这个增量大幅增长,这个常温奶的这个这个量呢就是明显有所下降。所以它这个结构调整的话,就是相对来说在今年就能表现出更明显。
今年的乳发展业重点放在了酸奶和低温巴氏奶两方面。宋亮认为,2019年我们将看到乳业结构调整的更多变化。
2018年全年的话,整个酸奶品类的增长可以达到百分之20到25左右。从低温巴氏奶来看,我们认为今年的增长速度能达到百分之13.5左右,所以整体情况来看还是比较良好的。
记者编辑:刘瑜颖、江苏扬州台姜倩雯
实习记者:刘日佳
统稿编辑:纪翔
各 *** 企上演价格战 一袋牛奶价格不如一瓶矿泉水牛奶价格战何时了?
作为一个缺奶的国家,乳企们的价格战却愈演愈烈。在这个炎热的夏季,乳制品价格战打得格外激烈。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多地大型连锁超市发现,此轮价格战中,高端乳制品也参与其中。
“蒙牛特仑苏环球精选牛牛奶从87.1元降价至49.5元,伊利舒化高钙低脂牛奶从52.8元降价至39.8元,蒙牛纯牛奶从65.6元降价至39.9元,三元极致低脂纯牛奶原价79元/箱,现价58元/箱......”乳企们的价格战让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
从各大超市的促销情况来看,蒙牛、伊利、三元等各大品牌的常温牛奶中,更低的折扣可达到5折左右。在记者现场的调查过程中,前来选购常温牛奶的顾客并不多,在这炎炎夏日,大部分顾客都会去选择冷藏酸奶。
乳业专家宋亮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夏天对于纯牛奶的销量来说,的确是一道坎,销量在夏天会表现的低迷一些,所以各大品牌会有促销的动作。”
乳制品价格战
愈演愈烈
为了调查各地的促销情况,《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山东、江苏、北京等多家商超观察常温牛奶销售情况。
在山东省潍坊银座超市,《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原价每箱57.6元的三元利乐枕牛奶的促销价为每箱30.4元,几乎打了个5.2折。据记者了解,该箱牛奶一共有16袋,每袋227ML,每袋牛奶的价格仅为1.9元,这样的价格仅仅比与2元一瓶的555ml的农夫山饮用泉天然水持平。
另一款三元的全脂极致纯牛奶,原本每箱的售价为78元通过5.1折的折扣后,仅为39.9元,另外,三元极致低脂纯牛奶也从79元降到了58元。
此外,《证券日报》记者发现,除了三元之外,伊利、蒙牛等大品牌牛奶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减价促销。
伊利的金典有机纯牛奶每箱从65元降至了57元;伊利舒化高钙低脂牛奶从52.8元降至39.8元;蒙牛规格为20盒的蒙牛纯牛奶(250ML),价格从56元降低至49.8元。对于上述降价的产品,记者了解到并非临期产品,生产日期显示为近期产品。
而《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又在走访江苏省兴化市的大润发时发现,一款名为蒙牛特仑苏环球精选纯牛奶的产品从87.1元降价至49.5元,而从其包装上可看出,其生产日期为2018年4月23日,保质期至2019年4月18日。在记者询问售货员,这款牛奶为何有如此大的折扣时,对方仅表示,“这是厂家的促销”。
在北京市大润发民族园店,《证券日报》记者也同样发现了纯牛奶相关的促销活动。原价每箱66元的伊利舒化心活牛奶,现在仅为49.5元。
而位于北三环安贞的BHG华联生活超市中,牛奶同样也在进行折扣促销。《证券日报》记者在超市的金典有机奶展台发现,原价65元一箱的金典纯牛奶,现价52元就可买到,还赠送两瓶金典低脂纯牛奶。蒙牛250ml/包*24整箱的蒙牛纯牛奶促销最为厉害,原价为72元,经过促销后,仅售47.52元,每袋牛奶仅为1.98元。
无论是北京、山东还是江苏,常温牛奶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折扣。对此,乳业专家宋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夏季出现纯牛奶打折甚至半折的现象,事实上反映了两个问题。首先,夏季是纯牛奶相对而言的季节,对于许多人来说,纯牛奶都是作为早餐或晚餐的伴餐产品。另外,在夏季,人们对于冷饮产品的消费开始增加。这样的情况下,纯牛奶的销售就会有所减少。
除了夏季是纯牛奶销售的淡季之外,宋亮还表示,当前,中国乳制品品牌的价格战还在持续进行中。进口的产品越来越多,而且价格非常便宜,这就迫使中国的这些品牌的纯牛奶价格开始下降。特别是一些中高端的产品,它们会不断以打折的方式去促进销售,来消化产品的产能。
对于目前中国的奶制品行业现状,宋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整个情况来看,目前的奶制品市场并不是很稳定。从2017年3月份以来,奶制品的消费是有回暖的迹象,但是消费回暖之后,销售量的增长,很大一部分被进口牛奶所挤占了。
进口苜蓿草涨价
养殖成本增加
有业内人士怀疑,各大商超的牛奶大幅度降价促销,是不是牛奶产能过剩?而宋亮对此表示了否定。
“从整个中高端产品来看,大型企业的销售相对比较稳健,行业整体消费开始回暖。”宋亮在看好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表示出了自己的担忧。“今年以来,受经济走势影响,可能会对消费产生一些抑制,这样就会阻碍纯牛奶等快消品消费的增长。”
夏季的确是纯牛奶消费较低迷的时期,所以在夏季,各 *** 业积极参与到价格战中,以促进来实现销售增长。然而,牛奶低价促销的同时,上游养殖成本也在增加。
宋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奶牛养殖所用的苜蓿草大部分从美国进口,受贸易摩擦影响,进口苜蓿草的价格上涨大概10%~15%左右,因此,也会造成奶牛养殖成本会有大幅度、较明显上升。”
“中国当前整个奶牛养殖成本很高,成本上升一、两个百分点,对于奶牛养殖户来说都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奶牛养殖户们确实很难做到降低成本。”宋亮表示,对于奶牛养殖户来说,如果能把成本降低百分之一个点,是能够略有盈利。但是,目前奶牛养殖成本会上升两到三个百分点,甚至会上升五个百分点。那么,一些养殖户或者大型养殖企业就会出现亏钱。”
事实上,从各家乳企对2018年上半年的业绩预估来看,前景也不容乐观。
目前,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一共有8家乳业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其中,7月14日,皇氏集团发布2018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公告预计2018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007.9万元至6551.92万元。
而皇氏集团在一季报中还预计2018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正,且不属于扭亏为盈,为1783.40万元至 5350.19万元。短短两个月,公司业绩预估额由正转为负。
此外,最近处于舆论风波的科迪乳业,在7月17日晚间发布的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中也强调,截至目前,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与4月份一季报中的业绩预计不存在较大差异。具体来看,2018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变动幅度为40%至 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变动区间为8180.72万元至9349.39万元。对于业绩增幅的原因,科迪乳业解释为公司产能逐步释放、产品销售区域逐步由区域性市场走向全国性市场。
而燕塘乳业在一季报中也预计,2018年1月份至6月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幅度为-40%-10%,净利润变动区间在3612.58万元至6623.06万元。
从乳企业绩可以看出,有的公司面临较大的压力。对此,宋亮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奶制品的销售前景。
“从宏观的角度判断,受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到明年整个消费会出现一些波动,有可能会出现小幅下滑,那么,必将影响到整个乳制品的销售,乳企业绩增长可能不会很稳定。”
讲一讲我亲历的几件小事,很能反映当下现实点击小程序可收听音频
窥一斑可知全豹,处一隅能观全局。
这两天大家应该都在准备年货,周末我也去办年货了,遇到一些人和事,引发我的一些思考。斐君认为,这些人和事,有一定的代表性,很能反映当下现实,因此与大家分享。
我们小区附近有个城中村,城中村里面有个挺大的集市,物价比周边便宜很多。我家日常都是我妈买东西,她对周边物价一清二楚。昨天本来准备去超市办年货的,她说不如去城中村集市买,同样的东西便宜很多。于是一起去了。
因为我喜欢城中村的烟火气息,很像老家的农贸市场,我散步时经常去那边溜达,也碰到过小区的邻居在那里买东西,但都是大爷大妈,几乎没碰到过年轻人。
这次让我意外的是,小区里不少年轻人也在城中村买年货。跟几个有点熟的邻居聊了两句,得知他们来这边购物,也是因为东西便宜实惠。
城中村脏乱差,不好停车,而且在共享单车运营区域之外,雨雪天更是脏,都市年轻人极少逛城中村。这次在那里碰到小区不少年轻人,让我挺意外。
这件事看似不起眼,但我从中看到了民生不易、挣钱不易、消费降级。
这几年很多行业都很难,收入降低的、失业待业的比比皆是,生活如此艰难,开不了源就节流,能省点就省点。我也是一样,现在消费意愿显著下降。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越来越不敢随便花钱,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加大储蓄。
消费降级和谨慎消费,反映在市场,就是廉价商品市场占有率快速增长,拼夕夕这两年的逆势增长也是因为这个大背景。
另一方面,高端消费影响似乎不大。比如前不久三亚12万一晚的酒店抢购一空。前两天去本地的银泰办事,因为我对疫情后的消费挺关注,我就特意留心了一下。银泰的一楼二楼都是奢侈品,包包、名表、珠宝、高档服装等等,那天路过时,看到奢侈品门店人头攒动,客流量不小。反倒是三楼四楼中档品牌店,门可罗雀,生意萧条。
这是否说明高收入群体疫情三年影响不大,或者财富逆势增长。我没有做过调研,手头没有相关数据,不好随意下结论。但直觉是这样。
回过头来说消费降级。写这篇文章时,我跟几个消费行业的朋友聊了一下。孤陋寡闻的我,才知道两个名词,一个是“边角料食品”,一个是“临期食品”。
边角料食品,就是食品加工过程中裁剪切割下来的食品碎片,从猪肉脯碎片到面包边,从火腿碎到水果片,以及散装碎饼干,都属于边角料食品。
边角料食品现在非常火。仅2022年一季度,零食边角料在某宝上就卖出了两千多万,直接增长了17倍。一家食品企业的朋友跟我说,去年几个门店的销售额约为5000万元,其中零食边角料的销售额占比达30%左右,而且供不应求。边角料的消费主力是年轻人。
网上有年轻人“自嘲”说:
以前 *** 剁手买买买,现在要货比三家;
不愿意去电影院,不愿换新手机;
网红零食不充了,“边角料”也能吃;
能做公交就不打车,能薅羊毛就不买原价;
就连去菜市场也要跟在大妈后面,等她砍完价再下手。
还有临期食品。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食品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
5毛一包辣条,5元三瓶的气泡水,10元四桶的方便面……快过期了没关系,架不住这么便宜阿,成箱买都不心疼。临期食品我也买过,一箱金典纯牛奶,平时要卖60多,快到保质期只要40块,只是当时不知道这个叫临期食品。
数据显示,2021年临期食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18亿元。而且消费主力是青年群体(70%),其中超6成为中等收入群体。
精准把握消费降级,赢得商业成功的企业,除了拼夕夕,还有蜜雪冰城。年轻人更爱的奶茶,动辄二三十一杯的中高端品牌已经卖不动了,反倒是蜜雪冰城靠着4块钱的柠檬水,2块钱的冰淇淋,做到了快上市,估值超过600亿。
从宏观数据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变慢了,而且居民存款大幅增加。以上都在说明,持续多年的消费升级快结束了,消费降级时代正在到来。大家都不爱随意花钱了,更愿意存钱过冬,积谷防饥了。
消费降级不止在国内,西方国家也一样,从拼夕夕国际版Temu在美国的火爆就可见一斑。2022年9月,拼夕夕正式登陆美国市场,推出Temu平台。
数据显示,9月17日,Temu在Google Play应用商店的购物应用中下载量排名之一;9月中旬在Android应用商店下载量之一;10月在App Store下载量也是之一。从近一个月的排名来看,Temu未跌出过美国App Store下载量前三,且多次位列之一。
跟国内一样,Temu的优势在于低价。几乎相同的短袖,在亚马逊的起步价是17美元,而在Temu甚至没有超过10美元的短袖。此外,Temu的类别包括家居、电器、宠物用品、户外运动等24个品类,囊括所有生活所需。
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Temu平台“物美价廉”的商品自然受到西方普通消费者的青睐。由此可见,全世界都在熬,普通人都在过紧日子。
最后扯点题外话。逆势增长的除了廉价商品,还有典当。前不久看到一个新闻,说经济萧条带火英国典当行,70%用户为首次典当,很多人不得不走进典当行,用家里值钱的物品换取周转资金,支付日常生活费用和孩子学费。英国尚且如此,其他国家更不用说了。
环球同此凉热。想起了去年在一家商场看到的一幕:一家关门的奶茶店正在往外搬东西,一个搞典当的小伙拿着手机拍抖音——四开门冷藏柜只要1088,保温桶38一个…很久没见过典当这个行业了,上一次见是在古装电视剧里。
走出商场,大街上依旧车水马龙,似乎一切都很正常,又似乎很多东西正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
——全文完,想看更多精彩原创好文,敬请关注“斐君观点”
转自:公众号“斐君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