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潇湘晨报
冬去春来,草长莺飞
时令的野菜也悄然“上市”
然而,一旦采摘、食用不当
野菜极易引起中毒
污水口的野菜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刘大叔看到江滩一污水口的草丛中生长了很多野篱蒿,便采了一大袋子带回家解馋。
中午做饭时,刘大叔还特意用清水将野菜泡了好几遍才下锅,随后将一盘野藜蒿凉拌吃光。当日14时许,刘大叔开始腹痛、拉肚子,有明显的脱水症状,家人忙将其送往医院。
经检查,医生诊断其为食物中毒,病因与吃野菜有关。好在就医及时,对症治疗后,已无大碍。
“野芹菜”吃错真要命!
2018年3月,湖南省长沙县的赵先生将一大把“野芹菜”带回家,赵先生的妻子蒋女士中午就炒了一份。这份“野芹菜”,蒋女士吃得比较多,赵先生和9岁的女儿只吃了一小口。
饭后不久,赵先生的妻子出现恶心欲呕等不适状况。随后,赵先生拿着地上剩下的一把“野芹菜”,立即将妻子送医。
后经疾控部门确认,这野菜名叫石龙芮,很像芹菜,含剧毒。误食后,口腔灼热,随后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泻,脉搏缓慢,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会在10余小时内死亡。
春天是大家外出旅游踏青之际
在此提醒您
一定不要随意摘路边野菜
以免中毒
来源|江西发布、中国消防、湖北日报、湖南消防
平安带货,“老家的芦蒿火了”《诗经》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苏东坡在诗中写道“蒌蒿满地芦芽短”;汪曾祺说“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在中国大地上,蒿这种植物,穿越千年,逐渐从不被认识的野菜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位于淮河之滨的安徽省阜南县新村镇,被称为“芦蒿之乡”,这里种植的蒿是芦蒿。
新村芦蒿口感清脆、芳香浓郁,腊肉炒芦蒿、臭干炒芦蒿等美味备受食客喜爱。如今,新村芦蒿更是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为村民致富的宝贝,吸引着越来越多人回到家乡,投身芦蒿产业,变身“新农人”。与此同时,金融等社会力量持续涌入,助力芦蒿产业“茁壮成长”。
老家的芦蒿火了
张文雅就是被芦蒿吸引回来的村民之一。
在种植芦蒿前,张文雅和丈夫一直在外打工,每个月有几千块收入,除去补贴家用和供两个孩子读书的花销后,所剩无几。2019年,看到家乡芦蒿产业一片欣欣向荣,她和丈夫决定回老家种芦蒿。
一开始,张文雅家承包了26亩地,虽没有种植经验,但他们很有干劲,积极地参加镇上组织的培训,向老种植户学习种植经验,之一年就卖了好价钱,第二年就又承包了10来亩地。
“芦蒿行情好,不愁卖。去年收割时,收的人就在地里等,争着要。”张文雅说,如今她们家种植了40亩,一年能收三茬,亩均收益在八千到一万元左右。她计划,今年将种植规模扩大到80亩。
新村镇大棚里的芦蒿
在新村镇,像张文雅一样的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像她一样从外面回来的人也越来越多。新村镇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地下水水质甘甜、土壤有机质丰富,孕育出新村芦蒿的独特味道。
新村镇党委书记张亮介绍,新村镇的芦蒿种植已有些年头,上世纪90年代种植规模就曾达上万亩。2015年镇委、镇 *** 在探索产业发展中发现,芦蒿市场需求量大,当地适宜芦蒿种植,又有群众基础,便将芦蒿产业确立为全镇主导产业,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专家编制《“本草芦蒿、康养小镇”规划》,规划非粮种植区3万亩,编制储备几十亿元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项目。
刚开始,村民积极性不高,当地 *** 则采取种植奖补、老户带新户等方式带动大家种植,并成立新村镇芦蒿种植协会,统一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和质量监测,建设14座地头冷库,实现分级分拣、保鲜储藏、速冻冷藏,减少芦蒿损耗;当地 *** 还积极对接金融机构,为村民解决资金难题;同时与种植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与经销商签订收购合同,拓展销路。
资料显示,2022年5月,中国平安和新村镇达成协议,依托集团综合金融与科技优势,对当地的芦蒿产业进行对接帮扶。其中,平安产险在新村镇芦蒿基地落地160亩芦蒿产业综合保险试点,未来五年预计为当地芦蒿产业提供10.1亿风险保障。近年来,平安银行还为当地农户定制芦蒿产业惠农贷,通过专项额度,以种植面积、历史数据作为收入依据,授信支持种植农户,首期授信1000万元。
为探索芦蒿种植端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方案,当地还携手中国平安打造数字芦蒿产业示范基地。基地里有土壤检测和气候检测、水肥一体化等智能设备,帮助农户对芦蒿种植基地进行管理。比如通过土壤检测设备,电子屏可实时显示土壤的氮磷钾含量以及土壤湿度等;气象站可监测风向、风速等数据。数据采集后,由卫星网关统一上传至星云平台,农户通过平安银行的“星云物联平台”和“数字村”小程序,就可实时获取芦蒿基地监测数据,调整水肥,给芦蒿需要的成长环境。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黄艳(右一)、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右二)调研新村镇芦蒿产业,新村镇党委书记张亮介绍种植情况
5月23日下午,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黄艳与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来到新村镇调研。在芦蒿种植基地,他们通过“数字村”小程序监测发现,当天大棚气温过高,随即操作手机对芦蒿进行洒水降温。马明哲兴奋地说:“小芦蒿也能发展成大产业,保险和金融可以帮助乡村振兴做更多事情。”黄艳也对芦蒿大棚的现代化种植设备赞不绝口。
当前,随着村民种植热情提升,芦蒿种植规模逐渐扩大,新村镇芦蒿种植已达1.6万亩,销往全国各地,年产值达3.2亿。新村芦蒿先后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绿色食品认证,成功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和“阜阳市十大名优农产品”。
将附加值“打上去”
在乡村的广袤大地上,新村芦蒿成为乡村振兴的翠绿地标。在商超、生鲜店面,新村芦蒿的市场表现更是不错。
不过,对新村镇来说,想要让农户挣到更多钱,只扩大种植规模还不够。
“只有一产种植,会让我们对市场特别盲从和被动,过去卖给线下批发市场,今天说十块一斤就十块,第二天说两块就两块,一点主动权都没有。”张亮说。他曾在上海调研发现,小包装净菜芦蒿,定价能达近14元。
新村镇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招商引资。彼时,正在南京从事蔬菜配送和净菜加工生意的王大伟得知这一信息后,动了回乡创业的念头。
新村镇芦蒿及大小包装的初加工产品
在产业基地建设初期,王大伟曾遭遇资金困难,中国平安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并给到基地员工每人一份免费保险,又通过贷款帮助解决资金问题,基地得以顺利运转。中国平安还为其提 *** 品溯源,承保食品安全。中国平安以“三步走”帮扶,帮助芦蒿创业者减少路障。
去年9月,王大伟的净菜加工项目启动,在11月至次年4月迎来芦蒿上市旺季。“正是过年前后,价格比现在贵。在湖北,毛蒿每斤批发价达10到12块钱,净蒿按斤卖18块钱。”王大伟说道。现在他们还推出真空小包装产品,延长上架期和保质期,消费者购买后只需清洗,就能做菜。
新村镇主动对接盒马鲜生、生鲜传奇、华润苏果等商超,签长年供货协议。不同于以往在村头收割、村头卖,新村镇探索出一条精品线路,直接带动新村芦蒿走向中高端市场。对张文雅等种植户来说,下游企业到来,缩短售卖距离,也拥有稳定销售渠道。“以前我们曾几家包车去往外地送货,非常辛苦,有时卖不上价,现在价格稳定,也不用起早贪黑了。”她说。
同样来到新村镇创业的还有张俊,他在新村镇成立安徽省红意芦蒿开发有限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食品系合作,研发芦蒿酱产品。从初加工到深加工,新村镇通过发展二产,提升芦蒿附加值。
平安好车主助农直播·阜阳新村芦蒿助农专场,张亮(右二)出镜带货
为推动产品销售,前不久中国平安还联动当地开展“科技强农 助农增收”线上公益直播带货,打通农产品销售通道,其中售卖芦蒿酱700多单。而这样的巧妙结合,也将金融帮扶的力量注入到新村芦蒿产业发展中。
在当地 *** 、种植户、加工企业和金融等诸多力量共同努力下,新村镇的芦蒿产业附加值被“打上去”了。张亮说,芦蒿被誉为“本草芦蒿”,属于药食同源,根、茎、花、叶都是宝贝,以后还可以开发成饮料等产品,期待有志人士参与产业开发。
金融活水浇灌致富的种子
“以前我们这里的人大都出去打工,种地的都是年纪大的老人,留守儿童特别多。现在有了现代化设备和技术,种芦蒿收入提高了,年轻人愿意回乡了。” 王大伟说,随着产业越做越好能帮助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他们工厂忙的时候加工包装工人就有三百多号人。前不久,中国平安计划为安徽米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近800万贷款,王大伟说将用于升级设备等,提升净菜加工能力。这也将进一步带动当地芦蒿产业发展。
当前,新村镇的芦蒿种植面积正向3万亩迈进。新村镇还组建“芦蒿办”“电商办”,成立镇级国有公司安徽新村芦蒿有限公司,力争打造成一二三产融合的芦蒿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不过,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张亮曾多次前往山东等地调研,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他说,新村镇还需要持续补短板,如育苗、机械化、数字化。
中国平安积极助力,在新村镇开展首期致富带头人活动,邀请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农业专家对农户进行科学种植指导培训,首期学员就有30位参加。
今年中国平安迎来35周年,中国平安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从金融、技术、研学教育基地建设、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助力当地芦蒿产业发展,以金融活水浇灌致富种子。
5月23日,马明哲还参与此前中国平安捐赠4000万元参与援建的阜南县平安小学揭牌仪式。仪式上,中国平安携手中国青基会共同捐赠“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联合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捐赠上千本科普图书,并启动中国平安2023年支教行动。马明哲表示:"企业的本分是做大、做强,拥有反哺社会的能力。"
据悉,中国平安于2018年启动面向"村官、村医、村教"的“三村工程”,聚焦产业、健康、教育进行帮扶。2022年中国平安将“三村工程”升级为保险、金融、医疗健康"三下乡",以党建共建点为引领,发挥"综合金融+医疗健康"优势,聚焦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建设和谐美丽乡村。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平安已累计投入超770亿元帮扶乡村产业发展。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每寸土地都饱含生机。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企业积极投身其中,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惠农举措,助力乡村振兴,具有社会示范价值。未来,相信随着一股股力量汇聚,会让希望的田野更加充满活力。
作者:郭盼盼
快放下筷子!形似芹菜,已有人中毒!冬去春来,草长莺飞
时令的野菜也悄然“上市”
然而,一旦采摘、食用不当
野菜极易引起中毒
污水口的野菜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刘大叔看到江滩一污水口的草丛中生长了很多野篱蒿,便采了一大袋子带回家解馋。
中午做饭时,刘大叔还特意用清水将野菜泡了好几遍才下锅,随后将一盘野藜蒿凉拌吃光。当日14时许,刘大叔开始腹痛、拉肚子,有明显的脱水症状,家人忙将其送往医院。
经检查,医生诊断其为食物中毒,病因与吃野菜有关。好在就医及时,对症治疗后,已无大碍。
老人误食野菜致休克
近日,湖北武汉,62岁的胡爹爹(化姓)一家出门踏青郊游时,发现路边有一种植物很眼熟,和以前吃过的苦菜很相似。于是,胡爹爹来了兴致,挖了一大袋准备带回家尝尝鲜。
当晚,胡爹爹迫不及待将野菜洗净,焯水后沥干,做了一盘凉拌野菜。一个人很快将一盘菜吃完,心满意足地半靠在沙发上休息。
没多久,胡爹爹开始上吐下泻,家人见他面色不好、嘴唇发白,赶紧送他到医院急诊。据家属回忆,老人到医院时,已出现意识模糊,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
医生表示,老人血压持续下降,已出现休克,肝肾功能都有损伤,怀疑病因是误食了有毒野菜。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老人才转危为安。
“野芹菜”吃错真要命!
2018年3月,湖南省长沙县的赵先生将一大把“野芹菜”带回家,赵先生的妻子蒋女士中午就炒了一份。这份“野芹菜”,蒋女士吃得比较多,赵先生和9岁的女儿只吃了一小口。
饭后不久,赵先生的妻子出现恶心欲呕等不适状况。随后,赵先生拿着地上剩下的一把“野芹菜”,立即将妻子送医。
后经疾控部门确认,这野菜名叫石龙芮,很像芹菜,含剧毒。误食后,口腔灼热,随后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泻,脉搏缓慢,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会在10余小时内死亡。
消防提示
春天是大家外出旅游踏青之际
在此提醒您
一定不要随意摘路边野菜
有些野菜含有剧毒
以下地方的野菜更是不能采
综合:中国消防 中国新闻网 湖北日报 湖南消防
来源: 中国消防
芒果君爷爷:咿,野藜蒿也有春天,用它炒腊肉,那滋味那香气野藜蒿炒腊肉,那滋味,那香气,让人垂涎欲滴
摄影/芒果君爷爷
*** /芒果君奶奶
野藜蒿炒腊肉
野藜蒿真是可遇不可求,今天居然被芒果君奶奶碰到了。野藜蒿虽然价格高企,但是香气绵长,所以芒果君奶奶毫不犹豫买了一大袋。
一大袋藜蒿摘赶紧后,就这么一点点了
腊肉切片后,在锅中炙熟出油脂
腊肉微卷,油脂吐出
放入藜蒿
翻炒
翻炒
准备出锅
啦啦啦~~
正月藜,二月蒿,三月作柴烧。
在我们老家,黎蒿是春天不可多得的美味,它正月抽芽,待到二月时香浓味甜,翠嫩爽口,配上一点腊肉,真真人间好滋味。
我们平常街市上常见的藜蒿一般都是大棚栽种的,味道往往寡淡很多,真正值得回味的还属天生地长的野黎蒿。
野黎蒿香味浓郁,新鲜脆嫩。将将二月,采蒿正当时,我们老家乡下的大姐姨婆们最喜欢去湖滩上打黎蒿了。
野黎蒿喜欢长在临水的地方,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天气渐趋回暖,水也没有涨起来,老家的湖滩上便有成片成片的野藜蒿冒将出来,绿意盎然,长势正好,于是四处里都有来湖滩上采蒿的人影。这些人常常装备齐全,草帽,小镰刀,大蛇皮口袋那是必不可少,他们三五成堆,一边闲聊一边采摘。
野黎蒿一般是成片生长的,有经验的很容易找到,一般都是挑杆径肥嫩的,几镰刀下去,就可以收满一袋了,也有喜欢慢工出细活的,便直接用手挑品相特别好的采。四下里采累了往草滩上一躺,湖滩上正值春回,浅草野花,三五牛羊,间或飞起的水鸟,如同踏春一场,也别有一番野趣。
野藜蒿可食用的部分只有杆径, 吃的时候,要把叶子全去掉,只留杆子,往往一大堆蒿,忙活几个小时后,拿到手里只有一小把,而且薅叶子的时候,手指头往往会沾满它的汁液,灰黑的颜色,水洗几遍都去除不了。这一口美味,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听村里老人讲,野黎蒿的叶子还能治疗小儿腹泻,所以一般在处理黎蒿的时候,会留一点叶子晒干,以备不时之需。
得空的时候,一起回乡下采黎蒿吧,春天的大自然里,还有殊多美味等我们去发现呢。#春天里放歌#? #头条创作挑战赛#?
路边的野菜你不要采,更嫑乱吃!冬去春来,草长莺飞
时令的野菜也悄然“上市”
然而
一旦采摘、食用不当野菜
极易引起中毒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刘大叔看到江滩一污水口的草丛中生长了很多野藜蒿,便采了一大袋子带回家解馋。中午做饭时,刘大叔还特意用清水将野菜泡了好几遍才下锅,随后将一盘野藜蒿凉拌吃光。当日14时许,刘大叔开始腹痛、拉肚子,有明显的脱水症状,家人忙将其送往医院。经检查,医生诊断其为食物中毒,病因与吃野菜有关。好在就医及时,对症治疗后,已无大碍。
2018年3月,湖南省长沙县的赵先生将一大把“野芹菜”带回家,赵先生的妻子蒋女士中午就炒了一份。这份“野芹菜”,蒋女士吃得比较多,赵先生和9岁的女儿只吃了一小口。
饭后不久,赵先生的妻子出现恶心欲呕等不适状况。随后,赵先生拿着地上剩下的一把“野芹菜”,立即将妻子送医。后经疾控部门确认,这野菜名叫石龙芮,很像芹菜,含剧毒。误食后,口腔灼热,随后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泻,脉搏缓慢,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会在10余小时内死亡。
近日,浙江杭州63岁的胡先生,拎着一袋形似“蒜苗”的绿色植物,急匆匆赶到医院急诊室。
原来,当天下午两点左右,吃完午饭的胡先生突感腹痛不适,并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症状。经过妻子仔细回想,怀疑是与用了花坛里摘的“蒜苗”来烧鱼有关。忍着腹痛和恶心不适,胡先生随妻子去查看采摘的“蒜苗”。他们发现那根本不是大蒜叶,只是长得很像大蒜叶的植物。于是,胡先生立即拔了几株该植物,赶到医院就诊。接诊医师通过症状鉴别,结合抽血化验结果,考虑“植物中毒”,给予护胃补液等对症治疗。而导致胡先生中毒的“真凶”也被揪了出来,这株植物名为风雨兰。
风雨兰属于石蒜科植物,常被作为盆栽种植,其实并不少见。它的花瓣中含有一种甙(dài),这种成分进入人体后会产生毒性。若不小心吃了风雨兰的花瓣,可能会出现腹泻、呕吐的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皮肤过敏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它的鳞茎也含有一种具有轻微毒性的植物碱,如果误食,会造成皮肤过敏、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
近日,家住深圳福田的小李去登山,没想到中途突然遇上大暴雨,没有带伞又一时间找不到避雨地方的她,“灵机一动”,在路边发现了一个避雨“神器”——比蒲扇还大的大绿叶。情急之下,她便想掰下一片挡雨,但掰了一阵也没掰下来,于是干脆直接上嘴咬,没想到,还没咬几下,她就觉得嘴巴和舌头发麻,还有灼烧感。这症状可把她自己吓坏了,她立即用矿泉水漱了几次口。
漱完口后,她带着这片叶子,之一时间下山“飞奔”到附近的医院挂了个急诊。最后经过医生检查,小李咬下来的这片绿叶俗称“滴水观音”,学名也叫海芋。
别看它长得人畜无害的样子,实则是一种有毒的绿植。滴水观音的根茎内,含有一种叫山芋碱的有毒汁液。一旦误食,会导致舌头麻木、肿大及中枢神经中毒。哪怕只是皮肤接触到其根茎的汁液,都有可能让皮肤瘙痒、麻木及发疹。
广东韶关一对夫妇,误把断肠草当金银花采回家煲汤,结果两人全身发黑,陷入深度昏迷,双双入了ICU。断肠草,学名葫蔓藤,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它全身有毒,尤其根、叶毒性更大,服食过量会对人体产生极大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因其形状与金银花近似,误食的情况时有发生。
△ 断肠草
春天是大家外出旅游踏青之际
在此提醒您
路边的野花、野菜、野生菌
您都统统——
(大河报)
湖口每天几百人割藜蒿大军涌向对面洲,采割过程全揭露!附路线~三月草长莺飞,春色无边
又到了一年一度割野藜蒿的更佳时节
鄱阳湖的草,湖口人的宝
藜蒿早已长满鄱阳湖畔
湖口每天都有几百人涌向对面洲
采割舌尖上的春天!
大家也许都听说坐船去对面州割藜蒿
但具体在哪,却说不出个所以然
下面跟随小编的镜头
一起去看看吧
割藜蒿过程全揭秘
▼
坐船去梅家洲
西门渡口开船时刻表
都是整点发船呦
船票:3元/人,30元/车
我们坐的九点的船
只有十几个大姐
听船员讲,早上割藜蒿的人更多
每天都有成百的人专门乘船割藜蒿
乘船很快,七分钟时间便到了对面
乘农吧车
一下船,大家都小跑奔向早已等候一旁的农巴车
票价:2块
因为大家都是相约割藜蒿
农吧车上大姐们都很欢乐
一路笑嘻嘻的讲着自己之前割藜蒿的趣事
啤酒厂附近下车
大概十几分钟的车程
直接跟司机师傅说在庙前下
或是啤酒厂下
两个地点都可以,都是沿着益公堤连路割
益公堤坝两侧
一侧是乡村田野风光
一侧是就是鄱阳湖畔
开始割藜蒿
不得不说,真的好多
满湖滩的藜蒿,怎么割都割不完的架势
藜蒿叶子尖尖的,而艾蒿的叶子是圆形
这是辨认藜蒿的方式
我们到达时
已有不少人割了好一会了
割藜蒿已不再是年长大姐的专利
男人也一样可以~
专业割藜蒿十年
这位杨大姐是专业的藜蒿客
已经割了十几年了
从大姐的装备就看的出来
专门的裤子,鞋子,小刀
袋子都和别人不一样,是绑在腰上的
专业割藜蒿真的很辛苦
杨大姐说
这藜蒿正月里就长了,不过不多
现在是正是藜蒿生长的时候
她一天可以割七八十斤毛藜蒿
之前一天也就只能割个二三十斤
割回去的藜蒿,加水呕个几天更好吃
藜蒿虽贵,但却不易
大姐说最辛苦的还不是割藜蒿
是整理藜蒿,三斤半的毛藜蒿才能理出一斤
几十斤的藜蒿有时一理就是一个通宵
整理好的藜蒿再卖给上门收的老板
由他们再拿去市场上卖
别看大姐一天能割那么多
到最后也就挣个几十块钱
割藜蒿还有这些地
最后
杨大姐还透露了另外几个割藜蒿的好去处
汇口和扁担州
去这里的大多是专业割藜蒿客
四五点在北门菜场或是石钟轮渡坐船出发
还有下船渡口旁边
也有不少藜蒿
割藜蒿成了春游
近几年割藜蒿
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为了吃而割
更是成了湖口人踏青春游的一种休闲方式
这一路上也是美景无限
无边际的油菜花海
看花海,放风筝,吃烧烤,割藜蒿
一举四得,怎么样,你心动了吗?
欢迎赐稿:小编微信853137368
以上观点,不代表湖口热线立场。
◆ ◆ ◆
藜蒿:曾是农村的“喂猪草”,如今1?斤?30元,春节后最鲜嫩导读:
藜蒿:曾是农村的“喂猪草”,如今1斤30元,春节后最鲜嫩
艾草,这是广大农村地区长大的朋友们都认识的一种植物,相信不少人还吃过它。
而在农村的河边,有一种植物长得像极了艾草。在过去农民还把它当成“喂猪草”,可是现在却卖到了30元一斤。
春节后,这种植物正鲜嫩,若大家遇到了可别再把它当“喂猪草”了,它的大名叫藜蒿。
正月藜,二月蒿,三月当柴烧。
这是在我国流传很广的一句老谚语了,而它描述的就是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主角——藜蒿。
元宵节这天的下午,姐夫从洞庭湖的老家赶回了长沙,并且还从家里带来了不少的土特产,其中藜蒿这是它每年春节后返回长沙都要带的一种“土货”了。
晚上他叫我过去吃饭的时候,就给我分配了一袋子的藜蒿。
还告诉我说,可不要小看了这种野菜,这几天在他们当地的菜市场上,去掉叶子的藜蒿能卖到30元一斤。并且还很难买到呢!
而这些藜蒿,都是他和他父亲两个人跑了很远的地方才采摘到的。因为这几天藜蒿正长出来,许多人都去外面采摘藜蒿,所以近处的都已经被采摘得干干净净了,只能是跑到更远的地方才有。
说起藜蒿这种植物,笔者也是一点都不陌生的。作为一个80后小时候也常帮父母干农活。像放牛、砍柴、打猪草等,这些都是经常做,自然就认识藜蒿了。
在我的家乡这边,藜蒿也叫它水艾,就是因为这种植物长得像极了艾草,并且还生长在水边,像河边、鱼塘边,还有一些溪流附近比较多。
在有些地方也叫它水蒿、蒌蒿、驴蒿、香艾、小艾、蒿苔等。它和艾草一样,不光是叶子很像,味道也有点相似,不过藜蒿的气味更浓烈一些。
记得在小时候去河边放牛了,还要顺便打一篮子的猪草回去。当时就会带一把镰刀去,看到有猪草就割下来放在篮子里。
其中河边的藜蒿,更是成片的生长,不仅长得高,而且还很嫩,镰刀一割就是一大把,一会儿功夫就割一篮子了。
在当时可不只是我这样干,村里的小孩子都是这样打猪草的。因为像藜蒿、艾草、小飞蓬等这类植物,就是常见的“喂猪草”。只是偶尔才会有人采摘一两把来吃。
只是想不到的是,曾经农民用来喂猪的草,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了高价菜,在城里更是卖到30元一斤了。可见生活富足以后,对于野菜也有了新的含义。
不过,藜蒿的价格贵,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些藜蒿是用来当野菜吃的,而不是用来喂猪,所以还是需要花费点功夫的。
一方面是因为采摘厉害的人太多了,它还没有长大就已经被人采摘了。尤其是在近些年随着除草剂的使用,好些地方都已经见不到藜蒿了,至少不如之前多了。
另外一方面是采摘回来的藜蒿,还要花费一番功夫才能吃。因为藜蒿一般都是吃它的茎干,而叶子是不能吃的。
像市面上的藜蒿就基本都是去掉叶子的,而给藜蒿摘叶子就需要耐心,也需要时间。同时在清理藜蒿的时候,还要多个心眼,要防着血吸虫。
再加上大部分人打的藜蒿,都是拿回去自己吃了,很少有人拿它来卖钱,所以物以稀为贵了,这也是藜蒿价格贵的原因所在。
听姐夫说,在春节期间市面上的厉害更贵,一般都要四五十元一斤。可是爱吃的人依然买,因为用它炒腊肉来招待亲朋好友,可是一道佳肴。
藜蒿吃的就是它的鲜、嫩,其中在春节后到清明节这段时间,是食用它的更佳时期。只是现在的藜蒿远不如之前多了,打藜蒿的难度也是越来越高了。
我姐夫说,像过去随随便便出去一会儿,就能割一篮子的藜蒿回来。而现在一天的时间,可能也就能打出一二十斤的藜蒿。
再加上还要去叶子,清洗等,而且农民还面临一个问题,他们缺乏销路,在农村卖不出去,到了城里又没有门路,所以多数人都不愿意打藜蒿卖钱了。
不得不说生活有时候真的很滑稽,在农村一些山上的藜蒿就是草,可是有些人把它运到城里以后,却又被人当成了宝。
但不管怎样,藜蒿的食用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并且中国人对藜蒿的记载自古就有之。早在唐朝的时候,药王孙思邈就记载了藜蒿的药用价值。
就连文学家最会做饭的苏东坡,也对藜蒿是赞不绝口,还写下了“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诗句来赞美芦蒿。
现在正是吃藜蒿的更佳时期,如果你的家乡也有,可不要再把它当成“喂猪草”了,城里可是要卖30元一斤的。
若在野外碰到了,记得采摘一些回家尝一尝哦!
采一把野芹菜,把武穴的春天装进肚子里“菜之美者,云梦之芹”,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芹,是指水芹(Oenanthe javanica),是很少几种中国原产的蔬菜之一。
水芹菜,在武穴这边也叫野芹菜,它是我们春天野菜食谱里的常客。
野芹菜的记忆是特殊的,相比藜蒿而言它更常见,常见到3-4月份的沟渠边、河滩上、芦苇荡里到处都是。
对儿时而言偶尔的采摘是乐趣,也许就是那种平常的生活让这种特殊香气的蔬菜深深的烙印在身体记忆中。
长大后,每到3月份脑海里自然就想起来,“该吃野芹菜了”。
“菜之美者,云梦之芹”春天野芹菜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也许编写《吕氏春秋》时,写这句话的门客一定也是一个老饕吧。
家里人把水八仙之一的水芹看得平淡得很,就好像他们的生活一样。东西随性,到处都可以找到,吃法也是简单。
烧一把大火,倒上菜籽油,一顿爆炒即可。放上一些干辣椒,放少许盐,即可出锅。清香、鲜辣、脆爽,配上一碗米饭,那种感觉不要太好。??
【小知识点】
1,野芹菜如果不吃的话不要立马切掉变深色的底部。
2,回家后如果有点缺水,可以把它们放在清水里泡个一二十分钟,这样会重新变得精神抖擞,而且不影响味道。
3,进入冰箱前把烂掉的部分摘除,但是还不要切掉底端,然后晾干水分。
4,更好用保鲜膜覆盖进冰箱,避免失水过多。
5,一旦返现有失水过多,请切掉底部,放入水中二十分钟。
6,野芹菜生命力顽强,放在有水的地方还会长根发芽,大家感兴趣不妨培育一下。
紧急提醒:别乱吃!已有人中毒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各种野菜开始满山遍野地长起来
很多人春游踏青
总会采摘一些带回家尝鲜
野菜虽好却也不能乱吃
一旦食用不当
极易引起中毒
生活中因误食野菜
中毒入院的案例不在少数
食用污水口处野菜
致腹痛腹泻脱水
近日,湖北省宜昌市,刘大叔看到江滩一污水口的草丛中生长了很多野藜蒿,便采了一大袋子带回家解馋。
中午做饭时,刘大叔还特意用清水将野菜泡了好几遍才下锅,随后将一盘野藜蒿凉拌吃光。当日14时许,刘大叔开始腹痛、拉肚子,有明显的脱水症状,家人忙将其送往医院。
经检查,医生诊断其为食物中毒,病因与吃野菜有关。好在就医及时,对症治疗后,已无大碍。
老人误食野菜致休克
近日,湖北武汉,62岁的胡爹爹(化姓)一家出门踏青郊游时,发现路边有一种植物很眼熟,和以前吃过的苦菜很相似。于是,胡爹爹来了兴致,挖了一大袋准备带回家尝尝鲜。
当晚,胡爹爹迫不及待将野菜洗净,焯水后沥干,做了一盘凉拌野菜。一个人很快将一盘菜吃完,心满意足地半靠在沙发上休息。
没多久,胡爹爹开始上吐下泻,家人见他面色不好、嘴唇发白,赶紧送他到医院急诊。据家属回忆,老人到医院时,已出现意识模糊,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
医生表示,老人血压持续下降,已出现休克,肝肾功能都有损伤,怀疑病因是误食了有毒野菜。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老人才转危为安。
吃错“野芹菜”险些丢命
2018年3月,湖南省长沙县的赵先生将一大把“野芹菜”带回家,赵先生的妻子蒋女士中午就炒了一份。这份“野芹菜”,蒋女士吃得比较多,赵先生和9岁的女儿只吃了一小口。
饭后不久,赵先生的妻子出现恶心欲呕等不适状况。随后,赵先生拿着地上剩下的一把“野芹菜”,立即将妻子送医。
后经疾控部门确认,这野菜名叫石龙芮,很像芹菜,含剧毒。误食后,口腔灼热,随后肿胀,咀嚼困难,剧烈腹泻,脉搏缓慢,呼吸困难,瞳孔散大,严重者会在10余小时内死亡。
大家出游踏青之际
一定不要随意摘路边野菜野果
它们中的很多含有剧毒
如下面这些,可都是“有毒”的
此外,有些地方的野菜,也是不能采摘食用的,如公园、城市公共绿地的野菜,可能喷洒了农药;高速公路旁的野菜,会受到汽车废气污染;而工厂、垃圾站、被污染河道附近的野菜,可能含有多种毒素。
综合/人民日报、湖北消防
来源: 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