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鱼是什么鱼,雄鱼是什么鱼种类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78 0
令人称奇的繁殖策略,把“软饭”吃到极致,最终变成配偶的一部分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必须要应对两大终极问题,之一是如何在严酷的大自然中好好地生存下去,第二则是如何繁殖自己的后代。


为了能够更好地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在过去的几十亿年时间里,地球上的众多生物演化出了不少堪称绝佳的繁殖策略,其中不乏一些让我们啧啧称奇的例子。比如说在海洋的深处,有一些鮟鱇鱼就采用了一种令人称奇的繁殖策略。

关于这种繁殖策略,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总结为:雄性鮟鱇鱼一有机会就会依附在雌性鮟鱇鱼身上,然后开始以“吃软饭”为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它们会把“软饭”吃到极致,最终变成配偶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鮟鱇鱼是一种底栖鱼类(即生活在海洋底层附近的鱼类),它们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热带以及亚热带海域都有分布。由于常年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海洋底层,鮟鱇鱼的样子就长得非常随意,用我们人类的眼光来看,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其丑无比”,而它们的那一张布满了尖牙的大嘴,更是令人感到毛骨悚然。

相对于其它的鱼类来说,鮟鱇鱼的游泳技术非常糟糕,根本就追不上自己的猎物,不过我们也不必担心它们会饿肚皮,因为虽然鮟鱇鱼不擅长通过追逐的方式来捕鱼,但是它们却很会“钓鱼”。


鮟鱇鱼自带一根“钓鱼杆”,这由它们的之一背鳍演化而成,在这根“钓鱼杆”的末端长有一个会发光的“小灯笼”,其发光原理就是,“小灯笼”里的腺细胞能够分泌出一种被称为“光素”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在被氧化的时候就会发出光芒。

由于生活在海底的大多数鱼类都具有趋光性,因此鮟鱇鱼就可以潜伏在海底,然后利用这个“小灯笼”将自己的猎物吸引过来,而当一些凶猛的鱼类被吸引过来的时候,它们会马上将“小灯笼”吞入嘴里,并迅速在黑暗中逃走。

我们可以看到,凭借这种技能,鮟鱇鱼就能够在海洋里过得非常滋润。然而这种“钓鱼杆”却只有雌鱼才拥有,更不“公平”的是,雄鱼的体型还要小很多,通常来讲,雌鱼的体长可达到1至1.2米,而雄鱼的体长却只有8到16厘米。


小小的体型使得雄鱼很容易受到其它海洋生物的威胁,再加上自己又没有“一技之长”,这就让它们生活得更加艰辛,怎么办呢?答案就是吃“软饭”。所以雄鱼在孵化出来之后,就会想尽办法去寻找雌鱼,而为了繁殖后代,雌鱼也需要配偶,所以雌鱼也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来帮助雌鱼找到自己。

当雄鱼幸运地找到了雌鱼之后,通常都会一口咬住,牢牢地依附在雌鱼身上,从此以后再也不松口。那么它们又是怎么吃“软饭”的呢?


原来在咬住雌鱼之后,雄鱼和雌鱼的皮肤组织会渐渐地“融合”,在一段时间之后,它们的血管也会连接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雌鱼就可以将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供应给雄鱼,而雄鱼也会给雌鱼提供生殖细胞,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配偶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雄鱼的这种“软饭”并不是那么好吃的,从本质上来看,雌鱼之所以心甘情愿地让雄鱼寄生,其实是因为它们需要雄鱼的生殖细胞来繁殖后代,因此雌鱼并不会给雄鱼提供太多的营养物质。

雄鱼为了保住自己的“长期饭票”,只能将绝大多数营养物质用于供养自身的生殖系统,久而久之,雄鱼的其它器官就慢慢地退化了,就这样,雄鱼把“软饭”吃到极致,最终转变成了配偶的一部分。


(图为鮟鱇鱼的标本)

不得不说,鮟鱇鱼的这种繁殖策略是令人称奇的,总而言之,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正是因为有了形形 *** 的繁殖策略,地球上的生命才可以生生不息,而我们的地球也因此而变得美丽。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 *** ,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这种生物雌雄同体,一不小心“老婆”变成了“老公”?

前一集,我们提到的偕老同穴中的俪虾,还有重口味的鮟鱇鱼。

虽然各有各的婚姻风格,但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那就是“雄鱼就是雄鱼,雌鱼就是雌鱼”。

呃,你可能觉得这是一句废话嘛。

确实,在人类的世界里,说这句话好像毫无意义,但放在鱼类的世界里,这句话就不一般了。

01

金黄龙头鱼:闺蜜变配偶

如果你看过纪录片《蓝色星球 2》相信你一定会对里面这样一个情节印象深刻。

有一只头顶突出、身体强壮的雄性金黄突额隆头鱼(Semicossyphus reticulatus),似乎掌握着绝对的权利,控制着一群“后宫”们。

金黄突额隆头鱼(Semicossyphus reticulatus),图片来源:Wikimedia

但在后宫之中,一只 10 岁的雌性隆头鱼悄然躲进了自己的巢穴,进行“闭关”。

经历了几个月的变化,它的脑门更加突出,身体变得更加巨大,体内的雄性生殖系统发育成熟,成为了一条雄性隆头鱼。

这只刚刚成为雄性的隆头鱼,比原来的雄性首领更加强壮。

它向原首领发起了挑战,经过一番激战,原首领落败,新变成雄性的隆头鱼,获得了统治权。

原来的“姐妹”们,成为了它的配偶。

这种性别转变外加权利斗争的大戏,在隆头鱼的世界里,再平常不过了。

02

鱼类的世界,雌雄同体

金黄突额隆头鱼能够进行这样的一场性别转变,是因为,它们是一种雌雄同体的鱼。

雌雄同体就是说一个生物体内,有雄性和雌性两套生殖系统。

这样的生物、既可以是雄性、也可以是雌性,或者在某些情形下是雄性、在某些情形下是雌性。

放眼生物界,雌雄同体其实不是什么罕见的现象。

比如我们海洋爱情故事系列之一集里提到的阿氏偕老同穴,这种玻璃大楼一样的海绵,就是一种雌雄同体的动物。

还有小区花坛里的蚯蚓,它们也是雌雄同体的生物。

在鱼类当中,至少有 500 种鱼是雌雄同体的<1>,金黄突额隆头鱼就是其中之一。

金黄突额隆头鱼的情况是顺序性雌雄同体中的雌性先熟。

也就是说,它们的性别先是雌性,在达到某个条件下,比如雄性首领突然死亡了,或者雌性长到一定的年龄、体型了,性别就会发生转变。

除了金黄突额隆头鱼,其他种类的隆头鱼、以及许多种类的鹦嘴鱼,都属于这种雌性先熟的雌雄同体。

雌性先熟的新月锦鱼(Thalassoma lunare),图片来源:Wikimedia

鹦嘴鱼(Scarus ghobban),图片来源:Wikimedia

那有没有雄性先熟,之后会变成雌性的鱼呢?当然有,这就要说到我们的第二对主角了,小丑鱼。

尼莫的爸爸变成了妈妈?

小丑鱼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一部动画片说起。

在《海底总动员》里,小丑鱼爸爸把孩子尼莫弄丢了,踏上了寻找尼莫的旅程。

小丑鱼(Amphiprion ocellaris),图片来源:Wikimedia

但假如这件事真的发生在自然界中,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早上,小丑鱼发现孩子尼莫不见了,于是爸爸离开了海葵家园去寻找尼莫,找着找着,爸爸就变成了妈妈......

这是因为,小丑鱼是一种典型的雄性先熟的雌雄同体鱼类。

小丑鱼以族群的形式生活在海葵里,利用海葵有毒的触手保护自己(小丑鱼对这种毒液免疫)。

小丑鱼在出生之后,都会先成为雄性,只有族群中更大的那只雄鱼会变成雌性,成为鱼群的领袖。

因为海葵里的生存空间有限,有些小丑鱼(比如下图中的克拉克小丑鱼)族群中只有更大的雄性和雌性是“繁殖鱼”,只有它们能产生 *** 和卵子。

其他的雄性小丑鱼都是不参与繁殖的“非繁殖鱼”<2>。

海葵中的克拉克小丑鱼(图片来源:Wikimedia)

一旦族群中的雌性领袖死亡了,剩下鱼群中的更大的雄性会变成雌性,取代原来的首领。

所以,动画片里的尼莫妈妈不见了,它的爸爸作为繁殖鱼,应该是更大的雄性,它就会变成一条雌鱼。

除了小丑鱼,还有很多鱼类也都是雄性先熟的,比如澳大利亚尖吻鲈 ( Lates calcarifer )、金头鲷 ( Sparus aurata ) 和黑棘鲷 ( Acanthopagrus schlegeli )等等等等。

雌性先熟的金头鲷 ( Sparus aurata ) ,图片来源:Wikimedia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科学家推测,有一种可能是,对于某些鱼类来说,一旦长到一定尺寸,成为某种性别是有优势的<3>。

比如对于像小丑鱼这样的鱼来说,大的雌性比小雌性更能生育。

所以在体型比较小的时候作为雄性传播 *** ,在体型长大之后孕育卵子更有效率。

03

安能辨我是雌雄

无论是金黄突额隆头鱼,还是小丑鱼,它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由雌变雄或者由雄变雌之后,就不能再变回去了。

其实在雌雄同体中还有一类,它们可以在雌性和雄性之间来回变化。

比方说,珊瑚虾虎鱼中的一些种类,它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躲在珊瑚礁的缝隙里面,很少外出行动。

这样“宅”的鱼寻找伴侣的机会不多,所以能够来回变换性别对它们的繁殖来说就非常重要了,只要两条鱼相遇,它们就能配成一对。

还有蓝带虾虎鱼,它们会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改变性别。

在一个群体中,如果一条鱼属于从属地位,表现出从属于别的鱼的行为,那它就会变成雌性。

假如它表现出主导性,或者不打算服从于其他的鱼,那就会成为雄性<4>。

蓝带虾虎鱼(Lythrypnus dalli),图片来源:Wikimedia

04

性别太容易变化,也有缺点?

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和鸟类来说,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但放眼动物界,还有其他决定性别的 *** 。

比方说,很多种类的鱼,性别是由温度决定的。

科学家发现,对温度决定性别的鱼类来说,全球变暖可能会给它们带来 *** 烦,水温的微弱变化,就可能会引起雌雄比例的严重变化。

水温上升1到2摄氏度,就可能让雄性:雌性的比例从原来的1:1变化成3:1,这样的变化可能危害这些鱼类的繁衍<5>。

除了温度,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还有水体酸度的变化都可能会影响鱼类的性别。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它们会影响鱼类胚胎中芳香化酶的活性,芳香化酶对于鱼类的性别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就发现,城市废水中极其微量的雌性激素(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雌性激素)会对鱼类的繁殖产生影响。

这些雌性激素会让一些雄鱼变成“双性鱼”,这可能会让这个鱼群彻底崩溃<6>。

其实,人们对于化学污染物对海洋中鱼类性别的影响研究还比较少。

我们的行为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鱼类性别比例,会不会造成某些鱼类的灭绝,我们还不得而知。

但就如普渡大学的 Professor Maria Sepulveda 所说的,很少有人研究并不意味着它不是一个问题<7>。

人类大量排放的污染物,可能已经给一些鱼群带来了灭顶之灾。

虽然,在人类看来,鱼类这种改变性别追寻爱情的现象有些奇怪。但这也是海洋爱情的一部分。

希望,人类海洋中这种特殊的浪漫,不要因为人类的污染而消失。

参考文献:

<1> Pandian, TJ. Genetic Sex Differentiation in Fish. Boca Raton, FL: Science Publishers. 2012.

<2> Buston, P. M. Territory inheritance in clownfish.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2004, 271: s252–s254.

<3> Avise JC, Mank JE.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on hermaphroditi *** in fishes. Sex Dev. 2009;3(2-3):152-63. doi: 10.1159/000223079. Epub 2009 Aug 10. PMID: 19684459.

<4> Rodgers EW, Early RL, Grober MA (2007). "Social status determines sexual phenotype in the bi-directional sex changing bluebanded goby Lythrypnus dalli". J Fish Biol. 70 (6): 1660–1668.

<5> Ospina-Alvarez N, Piferrer F. Temperature-dependent sex determination in fish revisited: prevalence, a single sex ratio response pattern, and possibl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PLoS One. 2008 Jul 30;3(7):e2837. doi: 10.1371/journal.pone.0002837. PMID: 18665231; PMCID: PMC2481392.

<6> Kidd KA, Blanchfield PJ, Mills KH, Palace VP, Evans RE, Lazorchak JM, Flick RW. Collapse of a fish population after exposure to a synthetic estrogen.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7 May 22;104(21):8897-901. doi: 10.1073/pnas.0609568104. Epub 2007 May 21. PMID: 17517636; PMCID: PMC1874224.

作者|科学边角料

审核|张伟 山东大学 海洋生物副教授

“丑”名远扬的鮟鱇鱼,如何护佑人类“安康”?

编者按:

近期《流浪地球2》热播,科幻大片的背后,不禁引发深思:电影假设的末日场景虽遥不可及,但假如地球到了“末日”,人类要以什么为食?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推出系列科普文章,欢迎关注。

鮟鱇,去掉鱼字旁,就是安宁和健康,倘若地球流浪,“安康”更是每个人的心愿。

鮟鱇鱼外形丑陋,因此也有一些称得上“鱼身攻击”的俗名,比如蛤蟆鱼、灯笼鱼、老头鱼、琵琶鱼、结巴鱼、丑婆、海鬼鱼等。鮟鱇鱼家族有4属约25种,一般生活在海底下500米的深处,属硬骨鱼类,鮟鱇目、鮟鱇科,为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它们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北冰洋和我国沿海也有一些分布。

“丑”名远扬的鮟鱇鱼

很多种类的鮟鱇的长相确实难以称得上养眼:它的头大,宽阔而平扁,身体呈短圆锥形,躯干部比较短,嘴巴宽宽大大,下颌突出,两颌长着大小不等的尖锐的犬牙,且可以向内倒伏,头的周缘具发达的皮质触手状突起,双眼长在头背上,身体柔软,没有鳞。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研究表明鮟鱇是河豚的远亲。鮟鱇属于辐鳍鱼纲棘鳍类鲈形亚类真鲈形系鮟鱇目。鮟鱇目与鲀形目是姊妹支。虽然鮟鱇看起来与可爱的河豚毫不沾边,但鮟鱇目的确与鲀形目关系最近。

不过,还有研究表明,鮟鱇鱼并不都是“蛤蟆鱼”“大丑鱼”,鮟鱇目还是有高颜值的种类存在的。比如鮟鱇目躄鱼科的许多物种是颇受欢迎的海水缸观赏鱼,如金黄的鲍氏薄躄鱼等,色彩鲜艳,形态奇趣。

丑鱼鮟鱇 图片来自 ***

“早恋早婚”的鮟鱇鱼

除了丑,一些鮟鱇鱼种类的恋爱和繁殖后代的方式也很奇特。这是因为鮟鱇鱼的“早恋”和雄鱼的“专一”。鮟鱇鱼的卵一经孵化,幼小的雄鱼就马上找“对象”,随后立刻“成家”。这可能是地球上生物最典型的“娃娃亲”。

过一段时间,幼小雄鱼的唇和身体内侧就和雌鱼的皮肤逐渐连在一起,最后夫妻俩就完全“合体”了。此后,雄鱼除了精巢组织继续长大以外,其他的器官都停止发育,最后完全退化。从此,雄鱼就依附在雌鱼体上,过着寄生生活,靠雌鱼身上的血液来维持生命,并通过静脉血液循环进行交配。

因此,鮟鱇鱼夫妻的个体相差悬殊。如密棘鮟鱇的雌鱼全长1—1.2米,雄鱼只有8—16厘米,人们曾经捕到一条1米长的雌鮟鱇,而附着在它身上的雄鱼只有2厘米。研究人员说,鮟鱇的这种奇特的“婚姻”在汪洋大海之中,对提高受精率、保证后代的繁衍是非常有效的。不过,这种性寄生现象在整个生物界里都非常少见,即便是在鮟鱇鱼的种类中,也只有一部分鮟鱇鱼选择了这种方式。

“早恋”的鮟鱇鱼 图片来自 ***

会“打灯笼钓鱼”的鮟鱇鱼

多数鮟鱇鱼生活在深海,这是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环境,想在这样的环境里找到食物、繁衍生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鮟鱇鱼自有应对办法。什么办法呢?一是打灯笼。鮟鱇鱼自己其实不能发光,但是它的头顶上长着灯笼状的发光器,发光器里面,有两种弧菌共生着,这些弧菌能够发出亮光。在黑暗的深海里,可怜的小鱼小虾被鮟鱇鱼头顶上的光亮吸引过来,但并不知道藏在点点星光下面的,是鮟鱇鱼无情的血盆大口,还没等它们反应过来,就掉进了鮟鱇鱼的血盆大口。

“打着灯笼”的深海鮟鱇鱼 图片来自 ***

虽然“小灯笼”是深海鮟鱇鱼引诱食物的有力武器,但有的时候也会给它惹来麻烦。因为闪烁的灯笼不仅可以引来小鱼,还可能吸引来敌人。当遇到一些凶猛的敌人时,貌似凶狠的鮟鱇鱼就不敢和它们正面作战了。

但鮟鱇鱼是比较聪明且灵活的,它会迅速地把自己的小灯笼塞回嘴里去,靠着自己发达胸鳍,像脚一样在海底移动。灯笼一灭,海洋中顿时一片黑暗,鮟鱇鱼趁着黑暗转身就逃。那些想把鮟鱇鱼当美食的大鱼,在黑暗中找不着猎物,只好悻悻离去。

不过,只有深海中的角鮟鱇有发光细菌,可以发光,来吸引趋光性的鱼类和其他动物。沿海常见的黄鮟鱇,虽然也在海洋中层带有分布,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栖息水深不超过200米,甚至在平均水深只有十几米的渤海中也有它的身影。因此,黄鮟鱇这一底栖鱼类,实际上不是深海鱼。在幽暗的深海出现的多种多样、模样吓人的鮟鱇,主要是角鮟鱇亚目的成员。

打着灯笼的深海鮟鱇鱼 图片来自 ***

浑身是宝的鮟鱇鱼

鮟鱇鱼肉质紧密,结实不松散,纤维弹性十足,鲜美更胜一般鱼肉,可与龙虾肉媲美,胶原蛋白也十分丰富。不但日本人喜食,美国人和一些西方国家的人也爱食用。鮟鱇鱼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等地也被作为食用鱼类,而且价格便宜。因为目前还没有人工养殖,市场里的鮟鱇鱼都是野生捕捞的。

鮟鱇鱼全身都是宝,特别是鱼肝、鱼皮、鱼肚、鱼鳃、鱼肉、鱼鳍以及卵巢,不同部位味道各异,吃法也有不一样。日本人喜爱吃鮟鱇锅,尤其是在冬天。在日本关东,鮟鱇鱼被是顶级食材,有“西有河豚、东有鮟鱇”的说法。除了火锅,日本人还会以鮟鱇鱼肝作为寿司食材,而鮟鱇鱼肝更有海底鹅肝之称,一般可以蒸食或作为刺身食用。

鮟鱇鱼是特殊的、以丑闻名的鱼,虽然美味,但目前我们对于这种生活在深海的鱼类了解很有限。它的资源量、可捕的产量,都还有待研究。

2012年8月,科学家们在美国加州海岸外的深海中拍摄到一种罕见的鮟鱇鱼品种,说明我们对鮟鱇鱼还知之甚少。我们期盼发现更多的深海宝藏,希望这种特殊的“丑鱼”能在大海里健康生活下来。倘若真的到了“流浪地球”的时代,这种深海鱼或许会成为可以救命的“粮仓”。

出品:科普中国智惠农民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作者:刘雅丹研究员 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助理、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策划:武玥彤 谢芸

【征稿令】

为在全社会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 *** ,光明网科普频道面向创作者征集各类原创优秀科普、科幻作品,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各领域专业人士、在职教师与在校学生等积极参与,首次投稿作者请提供个人简介。投稿邮箱:gmkepu2023@163.com。

来源: 光明网-科普中国

长沙一场鱼头品鉴会,来了一条60斤的大雄鱼,光鱼头就有25斤重

剁椒鱼头是湖南传统名菜,而吃过这道菜的人,应该都知道,这道菜蕞好的食材是鳙鱼头,鳙鱼也被称为“胖头鱼”“大雄鱼”,而且鱼头越大越美味,对于食客来说,也是越有口福的。


2019年9月21日,长沙德思勤广场有一场品鉴会,是“坛宗剁椒鱼头”发起的,这场鱼头品鉴会的主角,是一条60斤重的大雄鱼,这条大雄鱼光鱼头就有25斤重,后来被做成一盘剁椒鱼头,装在直径约1米的特制盘端上桌,全场观众无不沸腾。

品鉴会上的大雄鱼

这道菜,是经有20年厨艺的后厨做出来的,那味道无需怀疑,肯定是很正宗的,在场的观众品尝过后,都意犹未尽,可惜人数太多,不能多吃几口。


不得不说,在场的观众真是饱够了眼福,又尝尽了口福,要知道,能吃到一味正宗的剁椒鱼头,已经很不容易,能见到60斤重的大雄鱼,又尝到它的美味,真是百年难得一遇啊!

25斤重的大雄鱼头被做成剁椒鱼头,放入直径1米的特制大圆盘端上桌

这条60斤的大雄鱼,是在哪里捕获到的?

60斤重这么大的大雄鱼,至少长了30年了,它被搬到长沙鱼头品鉴会,变成盘中餐,被观众享用,那么它是在哪里被捕获到的呢?在那场鱼头品鉴会上,“坛宗剁椒鱼头”的第4代传承人戴先生介绍说,这条大雄鱼是在江西柘林水库,意外捕获到的。

  • 拓林水库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库?

柘林水库位于江西九江,因建在柘林湖上,因此得名“柘林水库”,柘林水库位于庐山的西面,它的面积宽广,达到14700平方公里,光流域面积,就占到了9340平方公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岛屿,因此还有“庐山西海”、“江西千岛湖”的美称。


柘林水库建成已有47年,水库修建的大坝,可为几十万亩农田提供水源。柘林水库水域宽阔,能贯穿上下游180公里的航道,可以让50T以下的船在湖上,终年通航。由于地势优势,水库内平湖也不少,为发展养殖、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柘林水库的水质优良,属于国家一级标准,我们从下表的数据就可以看得出来。

近期柘林湖地表水质监测数据

柘林湖水质状况为“伏”

柘林水库里生长的大雄鱼,不喂饲料和激S,只吃浮游生物,生长速度缓慢,但很健康。因为水域面积达到14700平方公里,鱼的活动量非常大,因此鱼头比较大,颜值也高,肉质也更加的鲜嫩爽滑。

  • 这条60斤重的大雄鱼是钓到的吗?

这条大雄鱼不是钓到的,而是在水库意外捕获的。何先生是柘林水库的渔民,2019年9月18日左右,何先生和几位渔民,一起开船到水库北面的水域去捕鱼,本以为这次捕到的鱼,也跟平常一样,三四百斤,个头大小也就是些4斤左右的“小鱼”,十几二十斤的算大的了。


水库里面平时捕鱼三四百斤,数量也有上百条,渔民也不是一下子就卖出去,所以他们都是穿着防水连体服去的。等捕到了鱼,把鱼和网拉上船,再往船里注入点水,把鱼网围成一堵“墙”,不让鱼“跳”回水里。


这天,何先生和几位渔民,开了一艘8米长的船,撒好网之后,又开船在湖中逛了几圈,几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聊些家常,时间差不多了,再返回来准备收网。

何先生捕获的大雄鱼

何先生起网的时候,明显感觉网很沉,他只好叫几个渔民过来帮忙,当他们几个合力把网拖出水面,再拖到渔船上时,看到网中除了无数条小鱼,当中还有一条很大的鱼,目测有50多斤重,身长也接近1米的样子。何先生感到非常意外!


何先生在柘林水库,打了十几年渔了,还是头一回捕捞到那么大的鱼,不过这鱼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品种,他一眼就认出了那是什么鱼。


为了不让这条大鱼跑掉,也为了不让那一群“小鱼”游走,他们找来几条棍子,把船围住,这样鱼就跑不了了,然后何先生走到鱼群中,抱起了那只大鱼,一开始鱼还溜走了,何先生又上前抓住它,才把它稳稳地抱在怀里。这一抱,才发现这鱼不只1米长,都快接近1.2米了。


何先生认得这鱼,这是一条大雄鱼,渔民拿来秤,称得这条大雄鱼有60斤重。可把何先生高兴坏了,一直抱着鱼不肯松手,就好像抱自己的娃儿一样。


  • 这条60斤重的大雄鱼到底是什么鱼种?

雄鱼,又叫胖头鱼、大头鱼、还有叫“雄鱼”“鳙鱼”的,和青鱼、草鱼、鲢鱼并称中国四大家鱼。大雄鱼(鳙鱼)还几个俗称,和鲢鱼有关,比如“花鲢”“黑鲢”“麻鲢”,但它不是鲢鱼,而是鳙鱼,因为它的外形和鲢鱼的相似,体型比较扁,所以名字才与鲢鱼站了点边。

上为鲢鱼,下为鳙鱼

雄鱼是一种淡水鱼,喜欢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以浮游动物为主食,比如水藻、蚯蚓、红虫、水蚤、浮萍,当然,如果是养殖的大雄鱼,就更不挑食了,像麸皮、馒头、米饭这些,大雄鱼也爱吃。


鳙鱼

鲢鱼

硬骨鱼纲

硬骨鱼纲

亚纲

辐鳍亚纲

辐鳍亚纲

鲤形目

鲤形目

鲤科

鲤科

亚科

鲢亚科

鲢亚科

鲢属

鲢属

雄鱼在我国,分布的水域很广,从南到北几乎全中国的淡水流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再加上鳙鱼属于四大家鱼,对于很多钓鱼爱好者来说,钓到鲢鱼、雄鱼、草鱼,这些常见的鱼,也没什么稀奇的,只不过是钓到多大的鱼罢了。


因为雄鱼的鱼头好吃,又有清洁水质的“功劳”,喜欢吃水里的小动物,所以一旦钓上大雄鱼,就不要放生了,既然大雄鱼那么美味,都会把它做成盘中餐。

丹江鳙鱼

大雄鱼的历史有多久了?为什么那么久还有那么多大雄鱼?

雄鱼这种鱼种,其实已经存在年了,可以说,历史相当悠久了,那么它为什么叫“大雄鱼”,而不叫“大熊鱼”啊?

  • “雄鱼”的历史渊源

雄鱼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而且自古以来,就是做鱼头的好食材。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就曾对雄鱼这样描述过:“鲢之美在腹,鳙之美在头”。


这里所说的鳙鱼,就是我们俗称的“雄鱼”,个子大的,十几斤以上的,我们就叫“大雄鱼”。鲢鱼的美味在腹部,雄鱼的美味在头部,其他鱼类的头部,都不如雄鱼的鱼头美味。


而在明代的时候,人们吃雄鱼头,一般是拿来清蒸或者清炖,一直到清代,“剁椒鱼头”这道菜才广而传之,说到这里,剁椒鱼头还有一个典故。

湖南名菜:剁椒鱼头

  • 湖南名菜“剁椒鱼头”的来历

相传在清代雍正年间,有一位文人叫黄宗宪,他一向是不太支持满清的,还写了不少反清的文字,因此被抓了起来,不过他也不甘一辈子,就这么在牢中度过,有一天,他趁看守的人换岗间隙,出逃了。


黄宗宪逃出去以后,经过湖南一个小农村,由于天色已晚,他便借住在一户农家。这位农夫非常热情,把黄宗宪安顿好以后,就去池塘里捞了一条雄鱼上来,交给农妇去做菜。


农妇可是个做菜高手,她把鱼洗干净后,鱼肉拿来煮汤,鱼头拿来清蒸,再放些自家做的剁椒和鱼头一起蒸,端上桌来请黄宗宪品尝,黄宗宪尝了之后,觉得味道非常鲜美,久久不能忘怀,他还特地向农妇请教了做法。


待事情平息后,黄宗宪返回家中,让家厨也来做这道菜,还吩咐要改良一下,配料里面加些豉油、葱、姜、蒜等,家里一有客人来,黄宗宪少不了安排剁椒鱼头,于是这道菜就传播出去,成为了湖南的一道传统名菜,也是湘菜蒸菜的代表。

剁椒鱼头面

  • 雄鱼为什么取之不尽吃之不绝呀?

雄鱼喜欢生存在水域的中上层,如果按四大家鱼,喜欢呆的水域来说,从上层、到中上层,到中下层到底层,分别是鲢、鳙、草、青,雄鱼是排在第2位的。


雄鱼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江河湖这些淡水水域,都有雄鱼的身影,由北向南,从从黑龙江到长江、再到珠江,都是它们野外生活的主要区域。


而如果是养殖的,东西南北各种大小水体,雄鱼都不嫌弃,它都能生长得很好。自1958年代以来,我国水产领域,就获得了非常大的技术突破,青、草、鲢和鳙“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成功。所以,也因此国内的养鱼产量开始迅速增加。

千岛湖鳙鱼

要知道,1960年以前,老百姓想吃鱼,都是自己动手,用一些比较“老土”的 *** ,到野外捕捞回来的。经过国家相关技术人员的,一次次试验培育,也是历经了好几十年,才有了今天供求平衡的雄鱼量。

1993年,老一辈鱼类,遗传育种学家,吴清江带领团队,开创以鳙为对象的,品种选育相关工作。在长江武汉黄冈江段,收集了2万条野生鳙幼鱼,作为第0代进行人工选育和繁殖。


2001年,童金苟接过导师吴清江的接力棒,成为鳙鱼人工选育的第2代科研人。为了提高人工育种效率,他的团队还进行了,细胞工程和分子育种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2018年,“中科佳鳙1号”终于在水生所科学家,20多年的坚持和努力下面世了。童金苟团队在湖北省和江苏省的8100多亩池塘中,经历了严格的生产性对比和中试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当地未经选育的鳙鱼相比,“中科佳鳙1号”的体重和头长,都得到了一定比例的提高。

所以说,有这样的技术,雄鱼就能正常地供应了,我们老百姓在菜市场,也能常看到它的身影了,想吃就买。虽然养殖的和野生的有所不同,但基本的营养蛋白质是差不多的。

砂锅鳙鱼头

结语


无论在哪个湘菜馆,都少不了剁椒鱼头这道菜,它甚至是饭馆的招牌菜,也是客人爱点的一道菜,更是湖南人爱吃的菜肴之一。


广西人一般吃鱼头,买的是鲈鱼,然后拿来炖豆腐,如果买到了野生的鲈鱼,而不是养殖的鲈鱼,那么做出来的鱼头豆腐汤,也是相当美味的。不过,如果从营养价值来说的话,鲈鱼比不上雄鱼。


而雄鱼之所以那么受人喜爱,除了它的鱼头美味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它有多种做法,如清蒸鱼头、醋熘鱼头、剁椒鱼头、鱼头泡饼、鱼头炖豆腐。一个鱼头能做出百变菜肴的,恐怕除了雄鱼,没有其他鱼类的鱼头能这么做了。


因为雄鱼出众的“头身比”,头部占了总身长的三分之一,所以中国人喜欢,形象地把雄鱼叫成“胖头鱼”,再加上雄鱼的肉质鲜美,让很多爱鱼人士欲罢不能。

“四大家鱼”的白鲢,曾是年底腌腊鱼首选,为何越来越不受待见?

导读:“四大家鱼”的白鲢,曾是年底腌腊鱼首选,为何越来越不受待见?

马上就要迎来大雪节气了,俗话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而这个时候又要开始腌制腊味了。像腊鱼、腊肉和腊肠就是最经典的腊味了。

在过去一到年底家家户户都会腌制很多的腊味,这样不仅可以延长食物的保存期,到了冬季和来年春季食物不足的时候可以吃上一阵子。同时经过腌制以后吃起来也要更美味了。


而说起腌制腊味,在过去年底的时候腌制腊鱼一般首选“四大家鱼”的白鲢鱼了,一次就要购买几十斤,留到后面慢慢吃。可是如今白鲢鱼却越来越不受待见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你们还喜欢吃白鲢鱼吗?

白鲢鱼和花鲢鱼的区别

白鲢和花鲢鱼虽然都叫“鲢鱼”,但是它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花鲢是对鳙鱼的一种俗称,有些地方也叫它大头鱼、胖头鱼、鳙头鱼等,而在笔者的家乡湖南这边叫法更奇怪了,叫它“雄鱼”。

这种鱼的更大特点就是头部很大,这也是它身上最鲜美的地方。老话说“花鲢要吃头,青鱼要吃尾”,就是说这两个部位是它们最鲜美的地方,而且在湖南有一道经典的美食——剁椒鱼头,就是用花鲢的头 *** 的。


而白鲢和花鲢虽然长得十分相似,但区别也还是很明显的。之一个就是白鲢的头部没有花鲢的大,花鲢的头部几乎可以占到真个身体三分之一以上,而白鲢的头部就要小很多了。

第二个是它们的体色,其实白鲢和花鲢从名字就看得出来。白鲢的身体遍布的是白色鱼鳞,这也是它得名的原因。但是花鲢却身上的鱼鳞却不是一个颜色,还有些淡黑色的斑点,就像是花斑一样。

另外它们的腹部也有点不同,像花鲢的鱼腹侧方平坦顺滑,而白鲢的鱼腹位置上则有折痕存在。


除此以外就是价格方面了,花鲢的价格明显要比白鲢贵上一些。在四大家鱼中白鲢的价格是更便宜的,在市场上往往是几块钱一斤,而花鲢的则要卖到十几块钱。

白鲢鱼不受欢迎的原因

花鲢和白鲢都是属于四大家鱼,在过去也是养殖范围最广的淡水鱼之一。特别是在几十年前,白鲢的受欢迎程度要明显超过花鲢,甚至还是四大家鱼中更受欢迎的。

一到年底了,很多家庭一买都是几十斤。一部分用来鲜吃,然后一大部分则是腌制成为腊鱼了,在笔者的家乡这边腊鲢鱼可是很经典的美食,现在一些湘菜馆依然还有这道菜肴。

而在当时白鲢鱼如此的受欢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价格便宜。白鲢鱼的个头也大,小的四五斤一条,大的十几斤,甚至更大。这样即便是一条很大的鱼,也就是几十块钱,还不够其他鱼一斤的价格,但是却能满足一个家庭吃好多天了。


有些人说白鲢鱼不好吃,那是因为它们不知道购买,白鲢鱼是个头越大的就越好吃,一般超过7斤以上的才好吃。并且以前的鱼都是传统 *** 养殖的,所以味道还是不错的。

而现在白鲢鱼在四大家鱼中是越来越没有“地位”,好多人嫌弃它了,笔者认为也和养殖 *** 发生了改变有关。

白鲢是一种滤食性鱼类,它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因此也被称之为水中“清道夫”。传统方式养殖的生长慢一些,口感还可以。

而现在基本都是喂食饲料了,生长速度更快了,鱼腥味更重了,吃起来口感就要更差了。如果是真正野生的白鲢鱼,味道还是相当不错的。


其次是白鲢鱼的刺多,不好处理。吃鱼最怕吃到鱼刺了,毕竟鱼刺卡喉咙是相当危险的。而白鲢鱼又是一种刺多的鱼类,并且多数都是小刺。

这样吃起来就比较麻烦。即便是很仔细的,有时候还是会有小刺。过去很多人喜欢把白鲢鱼做成腊鱼吃,也是因为这样就能更方便地处理鱼刺。同时腌制以后的白鲢鱼,吃起来腥味也几乎没有了。

最后,鱼的品种多了,消费者口味也挑剔了。在过去养殖的鱼品种较为单一,常见的就是四大家鱼。而且交通也不太便宜,外地的鱼一般在市场买不到,就算有卖,价格也是偏贵的。

可是现在情况不同了,渔民养殖鱼品种更丰富了,好些本地不能养殖的,外地也可以运输过来。而且现在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了,大家的饮食标准自然提高了。


好多的鱼价格比白鲢鱼贵不了多少,但是口感、味道更好,关键是鱼刺还要少一些,于是白鲢鱼也就逐渐不受欢迎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就连一些卖鱼的商贩也不愿意卖它了,因为利润不高,且难以走量。

写在后面

即便白鲢鱼如今在市场是越来越不受欢迎了,可是养殖它的人依然很多,在四大家鱼中白鲢鱼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大。这是因为白鲢鱼养殖周期短、成本低,并且产量高。而且在鱼塘混养一些白鲢鱼,既能合理利用水层,同时还能有效清除水中的浮游动植物,起到清洁水质的作用。

而且虽然很少有人把它鲜吃了,但是白鲢鱼却很适合用来加工和生产冷冻鱼糜和鱼糜制品,比较常见的就是鱼丸了。

各位朋友,你们喜欢吃鲢鱼吗?当地还有用鲢鱼腌制腊鱼的习俗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鱼类如何“她”变“他”?科学家揭秘鱼类性别转换

美媒称,对于包括小丑鱼在内近500种鱼类来说,两性之间的差异更像是一条模糊的界线:鱼类可以根据环境需要转换其性别,一些种类能由雌性转为雄性,而另一些种类则能由雄性转为雌性。

据美联社7月10日报道,新西兰奥塔戈大学的生物学家埃丽卡·托德说,人们认为性别是固定的,“但有很多鱼能够转换性别”。

科学家几十年来一直知道性别转换,但是对于这种转换如何发生所知有限。在10日出版的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托德及其同事详细介绍了这种能力背后的分子事件,以及是什么令哺乳动物只能保持一种性别不变。

研究人员研究了双带锦鱼(俗名“蓝头鱼”),这种珊瑚鱼通常以小群形式活动,鱼群由一只处于支配地位的蓝头雄鱼和一群体型较小的黄色雌鱼组成。通常情况下,雄性和雌性会保持原状,一起寻觅食物,偶尔交配。但是,如果捕食者恰巧抓住了为首的雄鱼,那么鱼群中处于支配地位的雌鱼就会变成雄鱼。

托德说:“这个鱼种的性别转换非常显著,因为速度非常快。”雌鱼的行为变得像雄鱼那样更具地盘意识和更加好斗只需数分钟至数小时时间。几天后,“她”会向其他雌鱼大献殷勤。而在过了8到10天后,“她”就完全变成了“他”。

托德及其团队发现,雄鱼被“除掉”可能给雌鱼带来了压力。这种压力释放出的激素抑制了产生雌激素的基因的活性,最终卵巢细胞开始死亡。同时,这些激素会提高产生雄激素的基因的活性,之后精巢形成。

但是,激素并不是促成性别转换的唯一因素。科学家还看到附着在DNA上的化学标签的彻底重组。这些标签会开启或关闭基因,并在雄鱼和雌鱼身上分别有特殊的安排。当雌性双带锦鱼转变为雄性时,这些标签被移除和重组,就仿佛鱼的基因被重新编码一样。

她说,“它们在某种程度上随时准备好向另一种性别转换”,就像跷跷板一样。

雄鱼最营养好吃的做法,掌握好这一步,汤白肉嫩,一大碗都不够吃

大家好,我是"爱美"的小佳,我是一个喜欢琢磨美食,誓要将美食创新进行到底的家庭小主妇。小时候我的老父亲是对我非常疼爱并寄予厚望的,人家说吃鱼的小孩子聪明,我老爸就经常买回各种鱼做给我吃。各种鱼哦,什么鲤鱼、鲫鱼、花鲢这些常吃的淡水鱼,还有鲳鱼、带鱼、黄花鱼这些海水鱼,还有黑鱼、我们今天说的雄鱼、钳鱼、鲈鱼、三文鱼、鳗鱼、鳕鱼、黄辣丁、鳝鱼、桂鱼、草鱼、东北的大马哈鱼等等等等,真是数不胜数啊!

吃了这么多年的鱼,学业上有没有精进咱先不说,就说说我这品尝完各种美食就会过目不忘、能够依法炮制的聪明小脑袋瓜、再说说我这敏锐的嗅觉和神奇的味蕾,哈哈哈!看来这么多年是没有白吃我老爸做的鱼的。好了,不炫富了,还是切入今天的正题吧,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道汤鲜味美、极富营养价值的——水煮雄鱼。

雄鱼,就是我们俗称的"胖头鱼",它的学名叫"胖头鲢鱼"或"鳙鱼"。其富含动物蛋白质、钙、磷及维生素A、D、B1、B2等许多营养成分,比猪肉、鸡肉等动物肉类的含量都高,而且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其肉质细腻、入口即化,特别是这雄鱼的鱼头很大,肉质肥厚,很适合炖汤食用,可补虚暖胃,强健筋骨,喝上一口这鲜美的鱼汤,会让你的每个细胞都想欢呼跳跃!

【水煮雄鱼】

【所需食材】雄鱼、青椒、紫苏、生姜、葱段等

【 *** 步骤】

首先把雄鱼处理一下,除去内脏、刮去鱼鳞,用水冲洗干净。把鱼放到案板上,剁成大一点的鱼块备用。

接下来准备配菜。将青椒洗净先切成条,再改刀切成小丁,装入碗中。再取少许生姜切成姜米(切片改刀切丝最后将生姜切碎)。紫苏洗净、切碎,再切点葱段。

起锅倒油,将油用炒勺滑一下,使整个锅内都粘满油,油烧热后,把鱼块放下去煎一下,煎一、二分钟后,再加入一点水,这样的鱼肉吃起来肉质更加细嫩一些。

将生姜米洒入锅中(生姜米可去腥),盖上锅盖炖上十分钟,炖至汤呈白色,这时候的鱼汤吸收了所有鱼肉的精华,是最鲜美的而且非常有营养。

向鱼锅中加入青椒丁和紫苏碎,放适量食用盐,继续炖煮一分钟,起锅。

最后洒上葱花,这一锅汤鲜味美,口感细腻、营养丰富的水煮雄鱼就完成了。喜欢的朋友们可以试一下哦!

小贴士:炖鱼汤是鱼的更佳烹饪 *** ,此 *** 可将鱼内精华全部释放出来,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华",说的正是如此,一碗鲜香的鱼汤就浓缩了所有的鱼之精华。那么,我们怎么能让做出来的汤呈奶白色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在炖汤之前,要先用油把鱼煎一下,这样再熬制出来的鱼汤就会乳白细腻、香醇甜美了!

这种鱼只能靠着伴侣活着?!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世界上的生物有千千万万种,各种奇怪的都有,但是我们这种鱼非常的奇怪,这种雄鱼必须找到雌性的鱼才能够活下去,如果找不到雌性的鱼在几个月后它就会活活的饿死了,这种鱼叫做“”它的前面还有一个像是小灯泡一样的东西。

我们见到的和吃的都是雌性的鱼,因为雄性的鱼非常的小,雄性的鱼一辈子更大的任务就是找到雌性的鱼,然后两个鱼合二为一。雄鱼一旦找到雌性的鱼就会紧紧的咬住它的肚子,然后两条鱼就能够合二为一,雄鱼成为雌性鱼身体的一部分了。

雄性鱼会渐渐的融入到雌性鱼的身体中,然后成为一个生殖器官,它们就能够直接在里面生孩子,其实这个雄鱼就是像寄生虫一样的东西,它不用自己寻找食物就吃雌性的营养就可以了,所以说如果雄性没有找到雌性它们几个月后就会死亡。

这种鱼的样貌也是非常不好看的,但是它的肉质是非常的好的,肥美并且很美味,在中国的沿海地区也有这种鱼,只不过逮住的鱼全部都是雌性鱼,因为雄性鱼都在雌性鱼的肚子中了,真的是非常的神奇的一种鱼了,所有的事情都让雌性的鱼干了。

这种雄性的鱼只要找到雌性的鱼就会会立马咬到它的肚子上,不然等到下一次机会就很渺茫了,这个鱼刚开始用嘴巴咬到它的肚子上,然后它的嘴巴就会融化在雌鱼的身体中,然后慢慢的全部融化成为了一个睾丸,这样它们就能够随时生孩子了。

其实一个母鱼的身上不一定只有一个雄鱼,其实有的时候会有好几只雄鱼同时寄生在这种雌鱼身上,之所以雌鱼会长得那么的胖主要是还需要喂养身体中的它的老公们,这种鱼还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还要承担起生育的任务。

转载声明

1、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水产前沿”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中国水产频道原创(独家)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3、如需转载本网非原创(独家)文章,同样建议注明该文章的出处和作者信息。

为了繁殖,竟将自己变成雌性身上的器官,将软饭吃到极致

上篇文章我们说了自然界最强的“绿帽王”,它是斑光蟾鱼雄性的一种,天生个头矮小,但是它本领高强,可以给比它体型更大的雄性戴绿帽子,而且还会把后代留给对方,让他代为抚养。

而自己却跑去潇洒,继续过着单身贵族生活。可以说这是自然界最鸡贼的一种生物了,太会享受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往前翻看一下!

从动物的交配策略中,我们除了能看到动物们在繁殖期的高超技艺,还能看到大自然在生物行为上的多样性,更能看到大自然的无情;

有时我们甚至会觉得生命本身貌似没有意义,生命其实就是基因的载体,就是基因为了传递自己的工具,生物体在完成传递基因以后,生命本身就如同完成了使命一样,逐渐走向衰亡;

而传递下去的基因又会控制新的生命走同样的道路,继续传递,如此往复...

上面的话对人类来说听起来就非常的消极,不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因为我们人类的一生除了传宗接代以外还有更高的理想追求,但是对其他没有意识的动物来说,现实就是这样的。

尤其是对于我们今天要说的男猪脚来说更是如此,它的一生连吃顿饱饭的时间都没有;

从一出生就开始想着怎样传宗接代,等他找到雌性的那一刻自己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往后的日子形同一具行尸走肉一般!

下面我们就了解下这位命运悲催的男猪脚。

它跟斑光蟾鱼一样,都是海洋生物,而且都是深海生物,不过它所生活的海域更深,通常在500米到2000米都才找到它们的踪迹。

这种生物叫鮟鱇鱼,不过上图中的安康鱼并不是今天的男猪脚,因为人家是个 *** 姐,雄性安康鱼由于太卑微了,暂时还不能出场。

我们先了解下这种鱼的特点,其实仅仅从这种鱼的外边我们就能看出来,它生活在毫无光线的地方,因为它头顶上有个“灯笼”;

这其实是个可以发光的器官,如果有阳光的话,它这个“灯笼”就完全是个鸡肋了,因此发光的特性是某些深海生物的一大主要特征。

不过安康鱼并不是用它来照亮前进的道路的,而是用来捕食的。

上图这个也是个 *** 姐,可以看出这种鱼的面相凶神恶煞,长相真的无法形容,不过人家在深海里,谁也看不到谁,因此就不会更多的花功夫在外表上了,这样就更加节省能量。

还有从它的一口尖牙就能知道这种鱼是食肉动物,但是它们并不会主动出击去捕食猎物,因为人家虽然长得凶恶,但是人家内心还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子。

它们平时会把自己埋在海底的泥沙里,然后点亮它的小灯笼,张开血盆大口,把灯笼放在嘴里,这样就会有不少小鱼、小虾因为趋光性而跑到它们嘴里,免费的午餐就这样来了。

不过有时小灯笼引来的不仅仅是美味的午餐,还有可能是自己的天敌,一有情况安康鱼就会把小灯笼含在嘴里掉头就是个跑路。

上面这位还是个 *** 姐,那么雄性呢?其实雄性单独的照片非常少,而且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发现这种鱼的雄性在哪里,还以为这种鱼就是个雌雄同体的生物,并不需要异性。

但直到发现了下面的情况。

这小雌鱼的身上挂着一个小肉干,难道这是雌性安康鱼自己的身体特征,但还有这样的情况:

这个小肉干竟然挂在了头上,很明显这并不是雌鱼的身体特征,难道是寄生生物?人们经过观察后才发现挂在雌鱼身上的小肉干就是雄鱼。

它们已经完全融入到了雌鱼的身体上,已经和雌鱼合为一体了,那么雄性为何会寄生在雌鱼的身上呢?

这其实就是雄鱼的繁殖策略,这个寄生的过程就是交配的过程,也是雄性放弃生命的开始,也是雄鱼往后一生吃软饭的开始。

我们可以看到雌性安康鱼体型还是比较大的,它们可以长到数米,拥有着非常优秀的捕食策略,在食物匮乏、能量难以获取的深海生活还算过得去。

但是雄鱼就比较悲惨了,你能想到雌鱼的外表这么彪悍,但雄鱼的体型成年以后也就几厘米,最长16厘米,就跟一根铅笔的长短差不多。

这样的身材使得它们在出生以后就毫无获取食物的能力,可以说吃个饱饭都很困难,所以它们从一出生就在到处寻找雌性,一是为了改变现状,而是为了繁殖后代。

不过雄鱼的这个身材真的见了雌鱼,它要如何交配?肯定没办法交配,所以它们就进化出了一种非常其他、且略带残忍的交配方式。

当雄鱼见了雌鱼以后,就会悄悄上前然后叮咬住雌性,这一咬就是一辈子永不松口,而且雄鱼的嘴巴和雌鱼被咬住的伤口会在往后的一段时间内建立新的循环,也就是它们就会长在一起。

以后雄鱼就不再需要进食了,它们身体的能量将由雌鱼为其提供,而雄鱼也会将自己的遗传物质通过血液的方式传递给雌鱼。

这真的是一举两得,不仅完成了交配,还能吃一辈子软饭。

不过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种方式也会让雄鱼失去生命。因为它的能量完全靠雌性,长此以往,为了节省能量,雄鱼的身体上其他的所有无用器官都会逐渐地退化掉,最后只保留下一套繁殖用的器官。

也就说,它们最后就会完全变成丁丁,长在雌鱼的身上。

还有就是一条雌鱼体型这么大,它们肯定可以养活很多的雄鱼,没错!一条雌鱼身上往往会挂好几条小肉干,就像下图这样:

可以看到最下面这个刚咬上的雄鱼,眼睛还没来得及退化呢。

这就是我为何从开始就说有时会觉得生命好像除了繁殖以外,就没有啥意义了?当然我没有指人类,而是指动物。

上图就是雄性的样子,是不是看起来很弱小,跟雌性比起来感觉不像一个物种。

对于雄性安康鱼来说,你说它的一生除了变成雌鱼身上的器官以外,将自己的遗传物质传递下去以外还有啥意义。

鳜鲥鳎鲉鲬鲿鳢鲷?鳓鳑鲏鲯鳅鳗鲡,你都认识吗?

鳜鲑鲱鲥鳎鲉鲬鲿鲅鳢鳐

鲷?鲀鳓鲟鳑鲏鲯鳅鳗鲡

……

之前我们说过鸟字旁的生僻字

其实鱼字旁的生僻字也不少

你有没有想过

把它们和那些水中游动的鱼

一一对应起来呢?

guì

这可能是最鱼字旁最容易被念错的字了

它确实有两个读音guì和jué

只有在特定词语鳜鯞(zhǒu)里才读(jué)

指的是鳑鲏(pánɡ pí)这种鱼

相比而言

鳜鱼则更加有名

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下的著名诗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赞美的就是这种鱼的美味

鳜鱼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

喜欢栖息于清洁、透明度较好、有微流水的环境中

经常是白天钻入洞穴石缝水草中

到了夜晚便出来觅食

而且它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可能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味道鲜美吧

徽州传统民间菜臭鳜鱼就是用它做的

烹制前鳜鱼要经过大通腌制

虽然闻起来有些臭

吃起来却是香嫩可口

guī

科学家通过对古化石的研究证明

鲑鱼在一亿多年前

就已经生存在地球上了

鲑鱼其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鱼

它出生在淡水的河流中

却在成长期游入大海

在咸水环境里长大

等到产卵期时又会长途跋涉

再回到淡水环境的故乡生出下一代

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这一路游回故乡颇多障碍

据说能够准确找到故乡

全有赖于它超群的味觉

fēi

鲱鱼的身体呈流线型

全身覆盖着银色的鳞片

像一支支银色的飞镖

鲱鱼没有自卫的武器

自我保护的唯一方式就是快速游动

或集群不断变化队形

让捕食它们的大鱼无从下嘴

不过正是它们这种群集方式活动

反而给了渔民捕捞的机会

一旦发现鱼群

现代捕鱼工具极易捕到鲱鱼

提到鲱鱼不得不说瑞典著名的鲱鱼罐头

它用自然发酵的方式腌制而成

据说是世界上最臭的食物

被瑞典 *** 禁止在住宅区内开启

更是被严禁带上飞机

很多瑞典人爱它就像我们爱臭豆腐

即便用夹子夹住鼻子

也要吞下这散发着恶臭的美食

shí

鲥鱼平时栖息于海水中

春末夏初便会溯河作生殖洄游

幼鱼在江湖内生长

一般长到150毫米左右入海

在海中发育成长

鲥鱼在长江口下游曾常年产量超50万公斤

1974年更高产达157.5万公斤

但因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加上捕捞强度过大

尤其是对幼鲥的过度捕捞

造成了如今鲥鱼趋于灭绝的现状

鳎科是鲽形目下的一个科

它的身体呈鞋底状或舌状

更大的特点就是

眼位于头的一侧

前鳃盖后缘不游离

它们平时潜藏于砂泥中

仅露出双眼

用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食经过的小鱼虾

有些体色还会随环境而改变

是伪装高手

yóu

鲉头大多刺

鳍棘粗且坚硬

有些鱼的鳍棘带毒

人一旦被刺到会疼痛异常

鲉广泛分布在温带和热带水域

一般生活于岩礁间

因而也被称为岩鱼

yǒng

鲬鱼又被称为牛尾鱼

生活在近海底层

通常栖息在水深不超过30米的岩礁地区

鉴于它的高蛋白低脂肪

特别适合减肥的人食用

cháng

鲿

鲿科是鲇形目下的一科

该科鱼类是淡水夜行性鱼类

栖息于河川溪流中

广泛分布于亚洲和非洲

它们白天常躲在岩石孔隙

黄昏或夜间才出来活动觅食

我们吃麻辣火锅必点的黄颡鱼

俗名黄辣丁

就是鲿科里的一种鱼

鲅鱼馅饺子你肯定吃过

所以这个字应该并不陌生

我们吃的鲅鱼又叫蓝点马鲛

是肉食性的凶猛鱼类

不过因其肉坚实味鲜美

所以在分布区域内被大量捕捞

在日本内海还曾发生过局部消失

我国黄海、渤海蓝点马鲛渔业管理法规

和伏季休渔制度的实施

使其得到了有利的保护

开发利用趋于科学、合理

鳢和鲤读音虽然相同

但却不是一种鱼

鳢是鲈形目月鳢科下的一个属

体侧有黑斑

烹饪水煮鱼或酸菜鱼用到的黑鱼

就是鳢属里的乌鳢

别看它肉质紧致

颇受食客喜爱

在水里可是凶猛掠食者

据说一条黑鱼

吃光整个池塘的惨剧也曾发生过

yáo

鳐的身子扁平

尾巴细长

有些种类的鳐

尾巴上长着一条或几条

边缘生出锯齿的毒刺

鳐的眼睛和喷水孔长在头顶

口、鼻和鳃裂在底侧

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底栖生活

而逐渐演化出来的

diāo

我们日常说的鲷鱼

通常指的是真鲷

也就是俗称的加吉鱼

常见的有红加吉和黑加吉

鲷鱼有个特别的本领

那就是变性

红鲷一般都是

一条雄鱼带领十几条雌鱼一同生活

一旦雄鱼死去

雌鱼中较健壮的那个就会变成雄性

成为新的一家之长

yìn

?

?身体更大的特点

就是头部下方有一个椭圆形的吸盘

那是由之一背鳍变性而成的

它通常单独活动于近海浅水处

独特的吸盘让它能够吸附宿主身上

随着宿主四处游荡

鲸、鲨、海龟、翻车鱼

甚至于小船都可能成为它“寄宿”的对象

tún

每年吸引众多老饕

冒着生命风险也要吃的河豚

就是鲀科下的一种

它们更大的特点就是

在遭遇危险时

就会吸水或吸气

使腹部鼓成一个球

鲀科的很大一部分内脏、血液中有毒

如果误食很可能会中毒身亡

说鳓鱼你可能不熟悉

但说起曹白鱼、鲙鱼你可能就知道了

其貌不扬的它

在中国渔业史上是最早的捕捞对象之一

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山东胶县三里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

就曾发现鳓鱼骨头

还有成堆的鳓鱼鳞片

说明古人不仅活着的时候喜欢吃鳓鱼

死后还要把它作陪葬品

xún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

大家通常所说的鲟鱼就是指鲟形目的鱼类

由于自然环境改变和过度捕捞等原因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野生鲟鱼资源明显减少

处于濒危状态

雄鱼是什么鱼,雄鱼是什么鱼种类-第1张图片-

其中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鲟

更是达到极危的级别

据1834年的有关文献记载

中华鲟的模式产地是中国

尽管它不是中国特产

但却由于模式产地在中国而出名

páng

说鳑鲏可能有点陌生

说四方皮可能湖北、湖南的小伙伴就听说过了

鳑鲏生活在淡水中

是一种杂食性小鱼

它体态优美、色彩艳丽

是我国著名的原生观赏鱼

上世纪60年代

鳑鲏以观赏鱼的身份进入了欧洲

被称为中国彩虹

据说日本天皇还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

派人专门到无锡太湖边来寻找它

qiū

它是鲯鳅属的一种大洋性鱼类

它的头很大

额部有一骨质隆起

随成长而越明显

尤以雄鱼为甚

它们喜欢生活在流木和浮藻下

借此隐藏自己的身体

待猎物接近后捕食

因此得了个“水下狐狸”的绰号

mán

鳗鲡是一种江河性洄游鱼类

原产于海中

溯河到淡水内长大

后回到海中产卵

据说鳗鲡在“绝食”一年半后仍能生存

养殖的鳗鲡寿命可长达50年

而且它的性别也可在环境和密度的影响下改变

当密度高、食物不足时

会变成公鱼

反之变成母鱼

话题

你还认识哪些奇特的鱼?

- END -

图自:视觉中国、123rf、 ***

编辑 / Jackie

6.6元限时特惠

特惠截止至今日24:00

畅读《博物》

要有光

湖北,不止有武汉

该和野生动物保持距离了

新型冠状病毒从哪儿来

谁是中国的火神

素餐盛宴 | 中国速度

标签: 雄鱼 什么 种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