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蛙”,仅从名字就足以让人不寒而栗了,许多小伙伴会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才能被称得上是“魔鬼”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光听名字就很恐怖的动物。
史前巨蛙-魔鬼蛙
魔鬼蛙是一种古生物,它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早在20世纪初,古生物学家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挖掘恐龙化石时意外发现了一些不属于远古爬行动物的头骨化石碎片,起初,由于化石碎片较少没有引起重视,随着挖掘的深入以及辐射面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奇特”化石被发现。最终,生物学家用这些化石碎片拼成了一只巨大的蛤蟆化石,它就是魔鬼蟾蜍(也就是魔鬼蛙)
从魔鬼蛙化石的复原图看,它与现在的蟾蜍非常的相似,都长着一张宽阔的大嘴,不同的是魔鬼蛙的眼睛上方有两块骨质的突起。在现存的蛙类中,体型更大的就是非洲巨蛙,它的平均体长在30公分左右,平均体重在3公斤左右。但是,从魔鬼蛙的化石看,如果将它的两条后腿伸直,它的体长可达100公分。古生物学家根据魔鬼蛙的体型与现在的蛙类对比,得出这种巨型的蛙类在生前体重可达10公斤。
也就是说,魔鬼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更大的蛙类。
攻击性极强的魔鬼蛙
许多小伙伴认为:蛙类(青蛙和蟾蜍)是没有牙齿的。其实,这个认知是错误的,因为,蛙类的下颚虽然没有牙齿,但是它们的上颚是有牙齿的,这些牙齿比较细小,呈圆锥形,被称为锄骨齿。但是,蛙类的牙齿并不是用来捕猎的(它们大都是靠舌头捕猎),而是用来将舌头卷住的昆虫咬住,防止它们逃走的。
而魔鬼蛙则有些不同,它有着尖利且长的牙齿,而且有着强大的下颌,因此,生物学家推断,魔鬼蛙并不是用舌头捕猎,而是用偷袭的 *** 突然跳起张开自己的大嘴用牙齿紧紧地咬住猎物。
从魔鬼蛙化石发掘的地质层来看,魔鬼蛙并不是生活在水生环境中,而是生活在半干旱的地区,因此它的皮肤颜色应该接近于土黄色,这有利于它的隐蔽和伪装捕猎。
正是因为捕猎方式不同,所以魔鬼蛙的猎物与现在的蛙类也不同,它并不以蚊虫为食,而是以小型的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为食。
为什么说魔鬼蛙吃恐龙?
在网上,流传着许多魔鬼蛙吃恐龙的言论,那么这些说法靠不靠谱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有人说魔鬼蛙吃恐龙?
在魔鬼蛙化石的地质层中,生物学家发现了一些恐龙以及鳄鱼的化石,也就是说,魔鬼蛙与恐龙、鳄鱼是同一生境中的动物,而且魔鬼蛙的攻击性比较的强,再加上体型巨大,所以,许多生物学家认为:魔鬼蛙可能会捕猎放孵化的小恐龙。
也就是说这只是生物学家的一个推断而已。
那么,魔鬼蛙究竟能不能吃到小恐龙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到目前为止,生物学家一共发现并命名的恐龙在770种左右,其中在马达加斯加发现并命名的恐龙一共有8种,它们分别是:肋空鸟龙、掠食龙、沟椎龙、古齿龙、拉伯龙、恶龙、拉布拉达龙以及玛君龙。
由于魔鬼蛙生活在距今7000万年前,所以我们先看一下这8种恐龙的生存年代
01 肋空鸟龙,生存时间跨度:距今7000万年-6500万年前
02 掠食龙,生存时间跨度:距今7000万年-6500万年前
03 沟椎龙,生存时间跨度:距今1.7亿年-1.56亿年前
04 古齿龙,生存时间跨度:距今1.67亿年-1.64亿年前
05 拉伯龙,生存时间跨度:距今1.67亿年-1.65亿年前
06 恶龙,生存时间跨度:距今7000万年-6500万年前
07 拉布拉达龙,生存时间跨度:距今8300万年-6500万年前
08 玛君龙,生存时间跨度:生存时间跨度:距今7000万年-6500万年前
从以上8种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恐龙看,只有肋空鸟龙、掠食龙、恶龙、拉布拉达龙以及玛君龙的生存年代与魔鬼蛙有重合。因此,魔鬼蛙要吃恐龙的话就只能从这5种恐龙里挑了。
▲肋空鸟龙
魔鬼蛙想要吃恐龙也要考虑一下自身的体型
虽然魔鬼蛙拉直后腿体长能到1米左右,但是在正常状态下(后腿半折叠),它的平均体长在40公分左右,即便是它有着一张大嘴,但是大嘴的宽度也不大于身体长度,所以,太大的恐龙让它吞,它也吞不下。因此,我们来看一下这5种恐龙中,有没有魔鬼蛙能够吞下的?
与魔鬼蛙同一生境中的5种恐龙的体长数据分别为:玛君龙的平均体长在7米左右、拉布拉达龙的平均体长在18米左右、掠食龙的平均体长在10米左右、恶龙的平均体长在2米左右、肋空鸟龙的平均体长在30公分左右。
从上面5种恐龙的体长数据看,体长平均在10米左右的恐龙,即使刚出生的小恐龙体长也得在1米左右,这种体型是魔鬼蛙无法吞下的。所以魔鬼蛙能捕猎的恐龙就剩下了恶龙和肋空鸟龙。
成年的肋空鸟龙的体长才仅有30公分左右,那么刚出生的小肋空鸟龙也仅有几厘米(参考鸡和鸡蛋),所以,魔鬼蛙是有可能捕猎刚出生甚至是成年的肋空鸟龙的。
而成年的恶龙体长有2米,这显然不是魔鬼蛙能够驾驭的了的,但是刚出生的恶龙就不同了。按照现有生物中鸵鸟和幼崽的的比例看,一只2.5米高左右的鸵鸟,产下的蛋约有15公分左右,孵化出的小鸵鸟约有20公分左右长,1.5公斤左右重。因此,恶龙的幼崽也极有可能成为魔鬼蛙的捕猎对象。
总结
魔鬼蛙作为一种攻击性很强且体型庞大的史前巨蛙是有可能捕猎恐龙的,但是也是仅限于小型恐龙或者是小型恐龙的幼崽。从时间以及生存空间上看,魔鬼蛙可能会捕食肋空鸟龙和恶龙的幼崽。
超现实!青蛙择偶标准大公开!出品:科普中国
*** :蛙鸣蛇舞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 *** 信息中心
孤寡孤寡孤寡......虽然唱着"孤寡"之歌,恋爱择偶的事儿青蛙却一点没耽搁。
青蛙如何选择对象呢?
"男少女多",处不处对象雌蛙说了算
与人类一样,青蛙世界也是"男多女少"。
不仅如此,青蛙还拥有超高的雌雄比例,野外调查发现:锯腿(原指树蛙(Kurixalus odontotarsus))的雌雄性比(雌蛙数量与雄蛙数量的比例)接近1:10。
这一比例在其他许多蛙类中甚至更高。
抱对的锯腿原指树蛙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雌蛙作为"稀缺资源",在配偶选择中具有绝对话语权。
研究表明:雌性南美泡蟾(Physalaemus pustulosus)喜欢个头更大的雄蛙。
然而,人类看一眼就能判别对方的高矮胖瘦,青蛙可没有那么好的"眼力",尤其是在杂草丛生的热带雨林中。
在青蛙的世界里,雌蛙主要通过听来获取雄蛙的位置和身体大小等信息。到了繁殖季节,雄泡蟾会争先恐后地唱歌,来博取雌性的芳心。
雌蛙能从雄蛙的歌声中知道对方的身体大小,进而根据歌声选择自己喜欢的配偶,在一些鱼类、爬行类和鸟类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
先前有研究发现,雄泡蟾的鸣声频率与身体大小呈负相关。
科学家准备了两个音箱,等距离地放在雌泡蟾的两边,分别播放象征小个雄蛙的高频鸣声和象征大个雄蛙的低频鸣声,让雌泡蟾选择。
结果雌泡蟾全部跳向播放低频鸣声的音箱,意味着雌泡蟾更喜欢选大个的雄蛙做"老公"。
抱对的南美泡蟾|图片来源:R. Taylor
距离,爱情中的一道大坎
情感不仅仅靠真诚、心意,也依赖于物理距离的维系。异地恋让多少情侣心生忧虑,太多情侣由选择坚持变为慢慢放弃。
青蛙也同样面临着"异地恋"的问题。
对青蛙来说,距离又何尝不是青蛙的爱情中难以逾越的坎。
雌性草莓箭毒蛙(Oophaga pumilio)与泡蟾一样,偏好鸣声频率低的雄蛙(即大个雄蛙)。
不仅如此,如果两只雄蛙与雌蛙的距离相同,鸣叫越积极的雄蛙越容易得到雌性草莓箭毒蛙的喜爱。
不过在现实中,不同雄性竞争者与雌蛙的距离通常不相等。
当选择距离不同时,雌性草莓箭毒蛙是选择距离自己较近的雄蛙,还是选择"跋山涉水"去找寻鸣声更有吸引力的雄蛙呢?
草莓箭毒蛙 图片来源:J. Folt
趋声实验结果表明:雌性草莓箭毒蛙会优先选择距离自己最近的雄蛙,并不关心雄蛙鸣声是否具有吸引力。
事实上,在麋鹿中也存在类似现象,并且与雌鹿的营养状况有关。当雌鹿的营养状况不太好时,它们会就近选择配偶,毕竟大范围的寻觅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
可见,对于雌性草莓箭毒蛙来说,叫声不再是雌蛙选择交配对象的之一标准,它们似乎对雄性的"歌喉"并不领情。
面对产下的卵无法受精的风险,雌性草莓箭毒蛙会对"异地恋"说"NO"!
毕竟,费时费力、反复挑选最合适的交配对象不再是更佳的策略,近距离择偶成为更优的解决办法。
"安家",为爱情助力
通常,青蛙在水塘里繁衍后代,很少有筑巢的习性,但仙琴蛙(Nidirana daunchina)却是个例外。
到了繁殖季节,雄性仙琴蛙有在水塘边筑巢的习性。
它们会花上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来建造 "房子",然后待在"房子"里唱歌,从"房子"里传出来的歌声更加低沉、悦耳,富有变化。
一只雄性仙琴蛙正在筑巢|图片来源:Y. Yang
独特的"安家"习性对仙琴蛙求偶有什么影响吗?雌性仙琴蛙是否会偏爱选择有"房子"的雄蛙作"老公"呢?
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与前面泡蟾的实验类似,在雌仙琴蛙两边放置两个音箱,分别播放"房子"内的歌声和"房子"外的歌声,让雌蛙自由选择。
结果发现:70%的雌蛙跳向播放"房子"内歌声的音箱。这表明雄蛙可以利用歌声向雌性传递"房产"信息;而雌蛙可以通过雄蛙的歌声,识别有"房"的雄蛙,进而选择有"房"的雄蛙作配偶。
雌雄仙琴蛙在一个简易的泥窝巢里抱对|图片来源:Y. Yang
研究者通过分析雄蛙洞穴的结构(洞口大小、洞穴深浅等)与鸣声参数的相关性,发现洞口越小,鸣叫频率越低;洞穴越深,从中发出的鸣声越悠长。
这说明鸣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洞穴的结构,雌蛙通过雄蛙的歌声不仅可以获知其是否有"房",甚至可以知道"房子"的大小。
进入巢穴后,雌蛙便将卵产在洞中,卵在泥洞中孵化成蝌蚪,小蝌蚪在泥洞中长大。
巢穴在仙琴蛙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避难所、婚房、育儿场所等角色,对于仙琴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仙琴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除人类以外唯一能够通过语音广告传播"房产"结构信息的动物。
仙琴蛙洞穴内正在发育的蝌蚪|图片来源:Y. Yang摄
通常情况下,在动物的世界中,择偶并不是一场自由的恋爱,而是一场生存的斗争。
青蛙机智的择偶策略来自于长期的自然演化,在生存与繁殖的法则下,这些择偶标准充满了大自然的智慧。
参考文献:
<1>Ryan MJ. Female mate choice in a neotropical frog. Science, 1980, 209(4455): 523-525.
<2>Meuche I, Brusa O, Linsenmair KE, et al. Only distance matters – non-choosy females in a poison frog population. Frontiers in Zoology, 2013, 10(1): 29.
<3>Cui J, Tang Y, Narins PM. Real estate ads in Emei music frog vocalizations: female preference for calls emanating from burrows. Biology Letters, 2012, 8(3): 337.
在诗人的笔下,万物皆可入诗,借物以咏志,借物以抒情。春意正浓、万物复苏,冬眠的蛙已经醒来,“一片蛙声池塘里”的自然之声即将奏响。
本文盘点10首写蛙诗,唯有最后一首“不言之蛙”最为霸气!
【一】春之蛙
【1】
《夜宿田家》
(宋)戴复古
簦笠相随走路岐,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诗人春季竟还穿着过冬的衣服,细雨中,带着斗笠在艰难地行走在山坳的黄泥坡道上。天黑了才去敲农家的木板门。
夜里尽管蛙声呱噪,还是入梦化为蝴蝶,回到了思念中的故乡。可叹写了那么多家信十寄九不达,天上的大雁不给传书只顾南北竟自飞去。
【2】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地叫着。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呀,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
同是春之蛙,有人嫌其呱噪,有人听其悦耳,蛙还是蛙,不过是诗人境遇不同罢了。
【3】
《春暮》
(宋)曹豳
门外无声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暮春时节,已没有人过问路上的落花。只见浓郁的树荫无边无际,遍及天涯。林间的黄莺早已不再啼叫,只能独自一人走向长满青草的池塘,去聆听青蛙的叫声。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景物的,首先描写花、鸟、叶,衬托出“暮”字,点名题意。明媚的春天已经悄然消失了,花儿落了,大地上已万木葱茏,莺歌歇了,池塘处处有蛙声。一番感叹,抒发了诗人的惜春之情。
(图片来源于 *** )
【4】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疾风骤雨过后,草色更青,蛙鸣更胜。
人生挫折难免,困难也是暂时的,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人生也将会“雨过天晴”。
【5】
《绝句》
(宋)吴涛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做东风十日寒。
离家远游之人试着换上了单薄的穿衣,枝头的桃花已凋谢,野生的梅子已经发酸。奇怪的是昨晚一夜之间蛙鸣声停止了,原来是东风又起,带来了数日的寒冷。
这首诗写春夏之交,人们对乍暖还寒气候的体验,通过典型细节和景物描写,表现出游子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的心理。
【二】夏之蛙
【1】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之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湖光山色之地是我家,槐柳树阴下小径幽幽。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新茬的竹笋早已成熟,木笔花却刚刚开始绽放。当年相识不见,午时梦回茶前,谁人共话当年?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居山阴所作,“闲适之蛙”本为増景填趣,可在心系统一山河的诗人眼里,仍有一丝“幽恨”在心头。
【2】
《初夏江村》
(明)高启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鱼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身着轻装足踏软鞋漫步在江边,柳树后面隐藏而不显露处有几户人家。野鸭在江水上戏水,莲叶轻晃,微风轻轻吹过,燕子拂过桐花飞翔。
村边渡口恰好横卧着一艘打鱼的船,树林外面时常听到缫丝和纺纱的声音。此时恰逢黄梅时节到来,一场雨后,归来的路上处处有清脆的蛙鸣声。
诗人游览江南乡村,漫步江边,初夏的风光使诗人心中充满了欢喜,全诗清丽明快,满篇都洋溢着喜悦之情。
(图片来源于 *** )
【3】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人本为皇族宗室,因为猜忌只能担任闲职小官,约客久不至,听着蛙声呱噪,只能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朵落下,无聊之意顿生。
【三】秋之蛙
《三堂东湖作》
(唐)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秋日满塘的湖水碧绿而澄明,傍晚十亩菱花水面波平如镜。横跨在湖上的新桥就像一道彩虹,岸上芳草就像平铺的茵褥鵁鶄(池鹭)安睡其上。夜晚一轮明月落入湖中好似沉璧,四周的山峰倒映在湖中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何处最能了拨起诗性呢?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茫中,那响彻田野的蛙声。
在诗人笔下,此时之蛙应是“助兴之蛙”。
(图片来源于 *** )
【四】霸气之蛙
《七绝?咏蛙》 ***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青蛙独坐池塘如猛虎盘踞,头顶绿荫修身养性。春天来临如果青蛙不开口,有哪个虫儿敢争先鸣叫呢?
据说此诗是毛主席16岁时求学的应试之作,考试题目是“言志”,毛主席借咏蛙表达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展示了领袖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毛主席笔下的“不言之蛙”才是真正的“霸气之蛙”!
560张鸟儿高清图之猛禽猛禽
来源:珍贵照片画册
仅供欣赏,如有涉权,请联系删除
性情凶猛、擅长飞行,有着钩状的喙和锋利的爪子,以其它动物为食。
包括:隼 形目、鸮
鹰:鸟纲鹰科部分种类的通称。一般指鹰属的各种鸟类,在我国最常见的鹰有苍鹰、雀鹰、松雀鹰、赤腹鹰和凤头鹰几种。
苍鹰
苍鹰雄鸟体长约50厘米,分为头、颈、躯干、尾、四肢(翅和腿)五部分。苍鹰除头部为黑色外,上体其余部分主要为苍灰色; *** 灰白,并密布暗灰色横斑和近黑色羽干纹。
凤头鹰
凤头鹰大概是东亚地区亚热带常绿或者针阔混交林环境下最常见的鹰类。凤头鹰在中国分布很广,从云南直至东部沿海省份如浙江、福建等地都比较常见。
雀鹰
雀鹰体型纤细,尾型长,脚杆和脚趾也明显比苍鹰要细长得多,在中国,北方山地森林中最常见的夏季繁殖猛禽就是雀鹰;在西南横断山区的高海拔林地中,雀鹰也是很常见的夏候鸟。在云南,滇北的森林中应有雀鹰繁殖,而省内大部分地区都有从北方南来的雀鹰越冬。
松雀鹰
松雀鹰是一种在中国亚热带区域较为常见的林栖小型鹰类,松雀鹰体小,体型纤长,尾长,脚杆也很细长。
赤腹鹰
赤腹鹰中等体型,约33厘米。 *** 色甚浅。成鸟:上体淡蓝灰,背部羽尖略具白色,外侧尾羽具不明显黑色横斑; *** 白,胸及两肋略沾粉色,两肋具浅灰色横纹,腿上也略具横纹。成鸟翼下特征为除初级飞羽羽端黑色外,几乎全白。
雕:形态像鹰,但比鹰大得多,翅膀宽大,身体粗壮,羽毛有褐色有近灰色的。巢营于高山悬岩上或峭壁的树上,迁徙时在我国东北常能见到。
主要雕类有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头海雕、虎头海雕、鹰雕、草原雕、乌雕、白腹山雕、小雕、棕腹隼雕、林雕、白腹海雕、渔雕、短趾雕、蛇雕。而在中国常见的种类有金雕和乌雕
金雕
金雕属于鹰科、真雕属的猛禽。两翼飞羽除了最外侧三枚外基部均缀有白色,其余身体部分暗褐色;羽尾灰白色,羽端部黑色;成年鸟翼和尾部均无白色,头顶羽色转为金褐。其腿爪上全部都有羽毛覆盖着。
乌雕
乌雕别名花雕、小花皂雕,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通体为暗褐色,背部略微缀有紫色光泽,颏部、喉部和胸部为黑褐色,其余 *** 稍淡。
美国国鸟: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在1782年被定为美国国鸟,又名美洲雕。眼、嘴和脚为淡黄色,头、颈和尾部的羽毛为白色,身体其他部位的羽毛为暗褐色,十分雄壮美丽。
玉带海雕
玉带海雕属大型猛禽,嘴稍细,头细长,颈也较长。空中展开的双翅达2米长。飞行时,暗色圆尾及宽阔的白色横斑十分醒目,易于辨识。
白腹海雕
白腹海雕是大型猛禽,翼宽长型,尾短,头部、颈部和 *** 都是白色,背部为黑灰色。尾羽呈楔形,呈褐色,端部白色,是它与其他海雕相区别的主要特征之一。
虎头海雕
虎头海雕头部为暗褐色,且有灰褐色的纵纹,看似虎斑,因而得名。
蛇雕
蛇雕共有21个亚种,大中型鹰类。头顶具黑色杂白的圆形羽冠,覆盖后头。
隼: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所有的隼形目全部都是中小型猛禽,城市中看见的那些猛禽也多为隼,是白天活动的猛禽。隼形目多为单独活动,飞翔能力极强,也是视力更好的动物之一。隼形目与其它鸟类不同,雌鸟往往比雄鸟体型更大。我国的所有隼形目鸟类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红隼、燕隼、白隼、马岛隼、灰隼、美洲隼、灰背隼、游隼、黄爪隼、阿穆尔隼、猛隼、猎隼、矛隼、拟游隼、红脚隼等。
比利时国鸟 红隼
红隼又叫红鹰、茶隼等,在我国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在野外通常通过高速振翅冲向猎物,用利爪将猎物按在脚下,并且原地开始进食,而不是像其他猛禽一样将猎物带离。
游隼
游隼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眼睛下方有一块黑色羽毛,游隼的飞行方式是高速扇动翅膀,然后伴随着一段不是很长的滑翔,这种飞行方式只有游隼才会有。
燕隼
燕隼俗称为青条子、蚂蚱鹰、青尖等,体形比猎隼、游隼等都小。燕隼和游隼的区别就是它们的体型大小,如果看到的燕隼体型巨大那就是游隼,反之如果体型小巧就比鸽子大一些的话基本上可以判断为燕隼了。
红脚隼
阿穆尔隼其实就是红脚隼的一个亚种
红脚隼又叫青燕子、青鹰、红腿鹞子、蚂蚱鹰等,是小型猛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该物种的产地在俄罗斯。它是迁徙旅程最远的猛禽,单程为13 000-16 000公里。
灰背隼
灰背隼又叫灰鹞子、朵子,也是小型猛禽。
冰岛国鸟 白隼
白隼是冰岛的国鸟,别名:海东青。暗色型的头部为白色,头顶具有粗著的暗色纵纹,与游隼的区别在色彩较浅,上体灰褐色到暗石板褐色,具有白色横斑和斑点,尾羽白色,具褐色或石板色横斑,飞羽石板褐色,具断裂的白色横斑, *** 白色,具暗色横斑。
海东青
海东青有“万鹰之神”的含义,在古代属于更好的贡品,海东青中以纯白的"玉爪"为上品,另有秋黄、波黄、三年龙等名目。到了清代,如果一个刑徒捕捉到一只海东青并进献给朝廷,则可免一切死罪,可见其何等珍贵。
鹫:与鹰类、雕类和隼类都有亲缘关系,但爪较弱,头多秃,主要或全部以腐肉为食,如秃鹫(座山雕)、兀鹫。毛色深褐,体大雄壮,嘴呈钩状,视力很强,腿部有羽毛,捕食野兔,小羊等。亦称“雕”。鹫是目前世界上飞的更高的鸟之一,飞行高度可达10000米以上。
四川甘孜色达天葬台的秃鹫
秃鹫体形大,是高原上体格更大的猛禽,它张开两只翅膀后翼展大约有2米多长,0.6米宽。
兀鹫
兀鹫是大自然的清道夫,主要以动物的腐肉和尸体为食。一般不攻击活动物。它们凭借长而宽大的翅膀能够在天空翱翔几个小时,且视力极佳。大面积觅食,清晰地搜寻地面上的动物尸体。视觉和嗅常都很敏锐,常在高空翱翔盘旋寻找地面上的尸体,或通过嗅觉闻到腐肉的气味而向尸体集中。
枭、鸮:猫头鹰:学名鸮、枭。俗名秃鹪。栖丛林或山崖,夜出昼没,声叫凄厉,人闻不吉,常被驱赶,夜间捕鼠为食,益鸟。猫头鹰的眼睛长在头部前方,不像别的鸟那样长在两边,因此它们想全方位观察四周情况时,只能不停地转动脑袋,视物能力超过人类一百倍。
本目鸟类体形大小不一,大者如雕鸮体长可达90厘米,小者如东方角鸮体长不及20厘米。猫头鹰是现存鸟类种在全世界分布最广的鸟类之一。除了北极地区以外、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猫头鹰的踪影。我国常见的种类有雕鸮、鸺鹠、长耳鸮和短耳鸮。
雕鸮
雕鸮面盘显著,淡棕黄色,杂以褐色细斑;眼先和眼前缘密被白色刚毛状羽,各羽均具黑色端斑;眼的上方有一大形黑斑,面盘余部淡棕白色或栗棕色,满杂以褐色细斑。它的听觉甚为敏锐,稍有声响,立即伸颈睁眼,转动身体,观察四周动静,如发现人立即飞走。飞行慢而无声,通常贴地低空飞行。
鸺鹠
鸺鶹,全长145-170毫米,羽毛棕褐色,有横斑,尾巴黑褐色,腿部白色,爪子比较锋利。俗称小猫头鹰,但头上没有角状的羽毛。鸺鶹是我国南方普遍分布的一种小型鸮类,昼夜活动,因而白天在林中也很容易遇到它,为我国南方留鸟。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鼠类及青蛙等。
长耳鸮
长耳鸮耳羽簇长,位于头顶两侧,竖直如耳。面盘显著,棕黄色,皱翎完整,白色而缀有黑褐色。上体棕黄色,而密杂以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颏白色,其余 *** 棕白色而具粗著的黑褐色羽干纹。腹以下羽干纹两侧具树枝状的横枝。
短耳鸮
短耳鸮,体矮,体长约38-40厘米,黄褐色鸮鸟。翼长,面庞显著,短小的耳羽簇于 野外不可见,眼为光艳的黄色,眼圈暗色。上体黄褐,满布黑色和皮黄色纵纹; *** 皮黄色,具深褐色纵纹。飞行时黑色的腕斑显而易见。栖息于开阔田野,白天亦常见。成群营巢于地面。
燕尾鸢
剪尾鸢 --- 也说非洲燕尾鸢,尾巴分叉很深。
燕尾鸢身长50-54厘米,翼展119-136厘米,体重370-600克。黑白分明,分叉很大的尾是黑色,几乎是横向舵羽的2倍。
鵟(kuang):是体型较大的鹰隼类猛禽,一般多在空旷地区的高空盘旋,俯视地面的猎物,发现后,疾速俯冲抓食。在我国最常见的有普通鵟、大鵟及毛脚鵟三种。
普通鵟
普通鵟俗称土豹,体形似苍鹰,上体暗褐色, *** 淡暗褐色,尾较短,展开成扇状。飞翔时翼较宽,翼先端稍向上,从下面看翼下面初级飞羽的先端翼角部分有暗褐色斑。常在开阔的农耕地飞翔,飞时缓慢,平时主要捕捉田间野鼠为食,对农业有益。繁殖于西伯利亚及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每年九月下旬开始迁徙,冬时迁至我国南部、云南及海南岛。
大鵟
大鵟体型比普通鵟大些,体色较淡,特别是体下面及头部色淡而发白。大腿的羽毛为褐色,与普通鵟的白色羽不同。飞翔时从下面看初级飞羽先端黑色,基部白色,次级飞羽淡灰褐色。尾羽上面色发白,有细的褐色斑条。多栖于山地,性凶猛,嗜食啮齿动物野兔等。繁殖于西伯利亚南部,中国东北部朝阳、内蒙古等地,冬季迁徒华北以至长江流域一带。
毛脚鵟
毛脚鵟体型很似普通鵟,上体暗褐色,尾和翼也为暗褐色。胫部及脚上布满羽毛,是本种的鉴别性特征。栖于原野、耕地等开阔地带,常和普通鵟在一起,以啮齿类为食,常见于东北中南部,新疆西部,以及山东、江苏等地。
草鸮
另外,我还拍到过一次草鸮,面盘灰棕色,呈心脏形,有暗栗色边缘。飞羽黄褐色,有暗褐色横斑;尾羽浅黄栗色,有四道暗褐色横斑; *** 淡棕白色,具褐色斑点。嘴黄褐色。爪黑褐色。虹膜-褐色;嘴-米黄色;脚-略白。
仓鸮(猴面鹰)
仓鸮又叫猴面鹰,头大而圆,面盘白色,有时沾棕,特别是眼先棕色,眼周浅棕色。面盘四周围有一棕色或橙黄色领环,颈侧及肩浅棕黄色,微具黑褐色及白色斑点。其余上体浅灰色,羽缘棕黄色,各羽遍布浅褐色虫蠹细斑,近末端处有黑缘的白点。
红角鸮
红角鸮全长约20 厘米。上体灰褐色(有棕栗色),有黑褐色虫蠹状细纹。面盘灰褐色,密布纤细黑纹;领圈淡棕色;耳羽基部棕色;头顶至背和翅覆羽杂以棕白色斑。飞羽大部黑褐色,尾羽灰褐,尾下覆羽白色。 *** 大部红褐至灰褐色,有暗褐色纤细横斑和黑褐色羽干纹。嘴暗绿色,先端近黄色。爪灰褐色。
领角鸮
领角鸮外形和红角鸮非常相似,但它后颈基部有一显著的翎领。上体通常为灰褐色或沙褐色,并杂有暗色虫蠹状斑和黑色羽干纹; *** 白色或皮黄色,缀有淡褐色波状横斑和黑色羽干纹,前额和眉纹皮黄白色或灰白色。
雪鸮
雪鸮属于体形较大的鸮类,体长约为50-71厘米,通体几乎纯白色,体羽端部近黑色,雪鸮头圆而小,面盘不显著,无其他鸮类常见的耳状羽簇,嘴基长满刚毛样的须状羽,几乎遮住全嘴。
鹞:是中型猛禽,喜在近水沼泽地区栖息及繁殖。我国常见种类有白尾鹞、白头鹞及鹊鹞。
白尾鹞
白尾鹞又称灰鹰,体形似雀鹰,雄性全身灰色,腹和翼下面为白色。繁殖于东北和新疆西部,迁徙时,遍布全国境内,为旅鸟和冬候鸟。
白头鹞
白头鹞雄鸟上体黑色, *** 色淡,头颈部有黑褐色纵斑。繁殖于东北及河北省北部,在华北一带为旅鸟,在华南一带为冬候鸟。
鹊鹞
黑鸢前额基部和眼先灰白色,耳羽黑褐色,头顶至后颈棕褐色,外侧飞羽内翈基部白色,形成翼下一大型白色斑;飞翔时极为醒目。
鸢:属鸟纲、隼形目、鹰科。又名“老鹰”、“老鸢”、“黑耳鸢”、“鹞鹰”,鸢有:燕尾鸢、食蝠鸢(俗称蝠鹞)、珠鸢(俗称娇鸢)、澳洲鸢(俗称黑肩鸢)、黑鸢、黑翅鸢、白尾鸢、纹翅鸢、剪尾鸢等。
鸢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是一种常见的留鸟。鸢是种美丽的猛禽,最明显的特征是有像燕子那样的双叉尾,上体及两翅的表面,几乎全为纯暗褐色。鸢通常栖息于山丘岩石的表面和山谷间的树木上,几乎各种生活环境都能见到。
黑鸢
黑鸢前额基部和眼先灰白色,耳羽黑褐色,头顶至后颈棕褐色,外侧飞羽内翈基部白色,形成翼下一大型白色斑;飞翔时极为醒目。
黑翅鸢
黑翅鸢
黑翅鸢眼先和眼上有黑斑,前额白色,到头顶逐渐变为灰色。后颈、背、肩、腰,一直到尾上覆羽蓝灰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后缘,次级和初级覆羽蓝灰色,初级飞羽暗灰色,外侧7枚具黑色尖端。虹膜成鸟血红色,幼鸟黄色或黄褐色,嘴黑色,蜡膜和口角淡黄色,脚和趾深黄色,爪黑色。
白尾鸢
白尾鸢
白尾鸢颜色像海鸥一样,有黑色的翼尖和肩膀。头白色,后颈、背、肩、腰覆羽蓝灰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后缘,次级和初级覆羽蓝灰色,初级飞羽暗灰色,外侧7枚具黑色尖端。中央尾羽白色,尖端缀有沙皮黄色,两侧尾羽灰白色,尖端缀有皮黄色,其余具暗灰色羽轴。整个 *** 和翅下覆羽白色,但初级飞羽下表面黑色,次级飞羽灰色,具淡色尖端。
作者:东江揽胜 2021百大人气创作者,优质摄影领域创作者,用相机记录美好生态,陪你一起走进鸟儿的摄影视界。
“稻蛙共生”,这50亩试验田里的青蛙,叫得欢归田园居——50亩蛙声稻田里,青蛙正肥,猜猜是哪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的这阙《西江月》,说的是盛夏,而“蛙声一片”在早春的浦东乡间,已经可以耳闻目见。
这憨憨、肥肥的大蛙,就在惠南镇海沈村的田间。清风,晨露,恰恰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原来,这是一片“稻蛙共生”的试验田——蛙声稻田。现在还没到插秧的季节,50亩水田就是青蛙的天堂。眼下正是蛙类的繁殖期,数万只青蛙的叫声响成一片。
这家合作社自2019年起,试验性地购买了种蛙,投放在这里繁殖、生长,其四周和顶上还架设了围网,防止青蛙外逃和天敌的捕杀。
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开辟蛙声稻田的目的,就是想探索生态种植模式,利用青蛙来防治虫害,确保稻米的绿色、安全。
责任编辑 杨林雨
来源 浦东发布
分享图片~幸福的青蛙快乐的单身蛙。
甜蜜的爱情。
勤劳的蛙(娃)
这只青蛙是不是很幸福呢?
(图片来于 *** )
什么情况,青蛙的 *** 照也能这么可爱?我不允许有人没看过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对人类有益的事物,可是,它们其中的大多数都并不能收获应有的回报。青蛙就是其中之一,有科学家统计,青蛙一天可以吃掉50,60只昆虫,一年中青蛙至少可以吃掉10000只以上的害虫。
青蛙的存在,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消灭昆虫保护庄稼增产提供帮助。比只会围着腿转圈圈的猫狗,还有游来游去的鱼要对人类有益的多。
可是,很少有人将它与猫狗鱼相提并论作,反而将它们端上餐桌。如果,青蛙会说话,一定对人类这样不公平的对待感觉委屈,难道就是因为青蛙丑吗?
事实上,青蛙也有它可爱的一面,只是很少有人将它记录下来。来自印度尼西亚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塞蒂亚迪,就对青蛙很感兴趣,他常年生活在自然栖息地,拍摄一个个他所看到的动物。
塞蒂亚迪是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但是,他主要拍摄的不是大型动物,而是像蜗牛、蚂蚁、甲虫等等小动物,其中,他最喜欢拍摄的还是青蛙。
专为一位专业的青蛙摄影师,青蛙也是他饲养的宠物,每一只青蛙都是独特的存在,塞蒂亚迪用摄像机拍摄下许许多多关于青蛙的“ *** 照片”。相信人们在看到这些照片后,都会发觉到青蛙可爱的一面,从而改变对青蛙的误解。
塞蒂亚迪非常喜欢在下雨天拍摄青蛙,雨天的时候青蛙会找到花朵和叶子避雨,青蛙与植物的互动,就像是它们在雨中撑着一把伞一样。
每一幅关于青蛙的摄影作品,似乎都在描述一个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青蛙的情感,青蛙与青蛙之间的关系。
这些有趣的摄影作品,让许多动物专家和摄影师都提出了质疑声,动物专家认为青蛙表皮需要维持湿润,应该不需要避雨,而摄影师则指出,塞蒂亚迪拍摄的青蛙照片都是摆拍用丝线固定青蛙的动物。
针对这些质疑声,塞蒂亚迪称,为了拍摄这些青蛙照片,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许多都是长时间守候拍摄而成的作品。
小绛愿意相信塞蒂亚迪在拍摄这些照片时,没有摆拍,也没有虐待这些青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塞蒂亚迪拍摄充满趣味和故事,画面感十足的青蛙“ *** ”照吧。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就如同吃兔兔一样,吃蛙蛙同样是受众喜恶程度两级分化严重。但就结果来看,这两道颇受争议的盘中餐,一个成了盐都头牌,一个成了天府之光。
图片来源:小红书 摄/我吃萝莉
可食用蛙一般分为牛蛙和美蛙两种。牛蛙在1939年从古巴引入中国,虽是入侵物种,但入侵并不成功。牛蛙个头大,适合炭烧、水煮、干锅等做法。
美蛙则是美国青蛙的简称,1987年从美国引进后开始养殖,个头比牛蛙小,肉质更加细嫩,是跳水蛙、美蛙鱼头火锅的首选食材。
图片来源:小红书 摄/厦门去哪吃
四川人吃蛙,忠爱与辣为伍。
有汤汁的鲜爽辣
四川哪里的蛙最辣,内江自贡了解一下。
在自贡,蛙和兔有着相当的餐桌地位。仔姜作为兔肉的灵魂伴侣,谁料半路“出轨”,和水灵灵的蛙肉碰撞出了引人垂涎的舌尖火花。
炒好的蛙肉纵身跳入混了仔姜丝、小米辣、青花椒、泡椒、姜蒜泥的红汤中,鲜辣 *** 的香气和红亮诱人的色泽一起直侵五官,用“以毒攻毒”的方式,在大汗淋漓中感受最为酣畅的夏日食记。
图片来源:微博 摄/DarlingXu
如果说仔姜跳水蛙的 *** 中透着一股清新,那么做法和它相似的泡椒牛蛙则将霸道辣发挥得彻底。
四川辣味有着千副面孔,酸辣却始终值得全川好吃客们高呼一句YYDS!
一道泡椒牛蛙,集齐了酸辣界的三剑客:灯笼椒、野山椒、炮姜。打好酸爽浓郁的底味后,加入鲜花椒和瓜条增添一点点清香。待汤汁,慢慢渗入蛙肉,入口是层次丰富的酸辣清爽,瞬间唤醒被高温天闷出的昏昏欲睡感。
图片来源:微博 摄/卡卡巴斯基同学
无汤汁的干香辣
蛙肉作为鲜嫩的代名词,倒也不是非得沾满汤汁才可口,不信你试试干锅牛蛙。
为减少水分流失,蛙肉反倒先要经历一番热油猛火式的“煎熬”。在旺火的催促下,蛙肉快速缩紧,用焦脆的表皮裹着依然鲜嫩水灵的内里,接着又急不可耐地沾上干椒段、孜然、芝麻赋予的麻辣干香,最后躺进土豆条、青笋铺就的清爽滋味,米饭天敌就此诞生。
自贡冷吃兔闻名全国,当地还隐藏着一种小众吃法——冷吃蛙。
处理好的蛙肉直接下锅,炒至完全干香,洗净切段的干辣椒入锅,给蛙肉来一场“辣味浴”。待辣椒的香气和蛙肉充分交织,晾冷后即可开始享用这让人越嚼越上瘾的嫩弹口感了。
烫火锅的热烈辣
众所周知,火锅是四川的名片,号称万物皆可烫的火锅,自然也不会放过鲜嫩诱人的蛙蛙。
自蛙蛙出道以来,CP不断。无奈肥肠、鸡肉、排骨皆过客,最终在火锅里被锁死的一对,是美蛙和鱼头。
选用经典的香辣味锅底,下入鱼头和美蛙肉,搭配蜀地调味神器:酸菜和泡青菜。待汤底腾起滚滚热气,奏响咕噜咕噜之歌时,一锅麻辣鲜香的鲜嫩盛宴,再次丰富了嘴馋党们对四川火锅的认知。
图片来源:小红书 摄/佳明Miracle
不辣同样顶呱呱
细皮嫩肉的蛙,在烹饪搭档上却体现出了难得的“百搭”精神。既能经受住热烈的辣味洗礼,也能撑得起蔬菜的清新熏陶,带给我们意料之外的味蕾惊喜。
在宜宾,云南小瓜不仅能被串上签烤,也能拿来和美蛙一起焖制。向来以鲜著称的美蛙肉,一旦沾染上云南小瓜的甜润清香,重口味也甘愿化身清新党。
图片来源:百度
“因地制宜”的烹饪智慧不限于宜宾,攀枝花盐边同样拥有发言权。
这里的酸汤牛蛙,除了会加入当地的彝家酸菜,还会用到一味稍显猎奇的调料:麝香或者薄荷。吸满了特殊香气的蛙肉,很难不让人闻之胃口大开。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摄/heiwuyingshi
看来,蛙族的入侵之旅似乎并不成功。
或许它们怎么也想不到,原本是奔着破坏生物链平衡去的,最后却误打误撞入了四川人的食谱。
不知道蛙蛙的经历是否足以证明:四川的百菜百味,或许改成百物百味才更合适?
中华秋沙鸭、戴胜、鹰嘴龟.......双牌这些珍稀动物,你认识多少?永州新闻网讯(通讯员 兰莉 蒋翔)双牌是典型的山区县,林业资源丰富,是国内罕见的生态宝库,境内珍贵动植物繁多。10月12日,记者整理了一些近年来在双牌境内发现的野生植物《喜树、青钱柳、伯乐树……双牌这些珍稀植物,你认识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近年来,在双牌发现的珍稀野生动物吧。
中华秋沙鸭
(图/曹建军摄)
中华秋沙鸭是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别名鳞胁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是中国特有稀有鸟类,目前全球数量约2000余只,也是雁形目中唯一一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已被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皮书,是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的国宝,对栖息地水域环境要求极高,因此又被称作“水环境生态试纸”。
2020年,双牌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在双牌水库下游巡查时观察到15只中华秋沙鸭的活动影像。这已是中华秋沙鸭连续8年飞抵双牌栖息越冬。
角蟾
角蟾为两栖类无尾目角蟾科,是一种长得类似于蛤蟆的蜥蜴,头上长角,身、尾都长着密密麻麻的刺,体长约4㎝,背面有许多疣。雄蟾有声囊,繁殖季节发出鸣声。角蟾有一种奇特本领,遇到危险时,会从眼睛里喷出鲜血来攻击敌害。
2020年8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组到双牌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15天的寒露林蛙及其他蛙类研究调查时,首次在阳明山境内发现。
掌突蟾
掌突蟾属两栖类无尾目锄足蟾科,别名高山掌突蟾,是中国特有物种。胸腹部一般有深色斑点,雄性体长24~26mm,雌性体长32mm左右。其种群数量很少,为濒危级别物种。主要生活在海拔1150~2400米植被繁茂的山区,成蟾多栖息于河流及溪流中。
2020年8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组到双牌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为期15天的寒露林蛙及其他蛙类研究调查时,发现阳明山境内也存在该蟾。因该蟾多分布于云南景东地区,湖南此前仅在莽山发现过。
野生娃娃鱼
野生娃娃鱼学名中华大鲵,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两栖动物,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更大,属于隐鳃鲵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其夜间的叫声犹如婴儿啼哭,所以俗称为“娃娃鱼”。
2018年在潇水河双牌段首次发现野生娃娃鱼,经现场测量,这条娃娃鱼体长有68㎝,体重约2。5公斤。野生娃娃鱼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是水环境状况的生物“晴雨表”,此次在潇水河流域发现中华大鲵,实属罕见。
鹰嘴龟
平胸龟别名鹰嘴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嘴似鹰,既尖且大,又俗称鹰嘴龟、大头龟。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为濒危保护等级。
鹰嘴龟是我国淡水龟中最特殊的一种,它的头、四肢均不能缩入腹甲,性情十分凶猛。鹰嘴龟为水陆两栖,喜欢生活在满是巨砾和碎石的水流湍急的山涧中,主要觅食螺、蚬、贝、虾、鱼、蟹、蛙、昆虫和蜗牛,饥饿时也吃树叶和草根。该物种目前已濒临灭绝,野外已十分罕见。
2017年,因龟壳受伤,被阳明山当地村民发现救起,后经专业人士救治后,被放归大自然。这是首次在阳明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发现野生鹰嘴龟。
脆蛇蜥
脆蛇蜥别名金蛇,是蛇蜥科蛇蜥属爬行动物。脆蛇蜥因尾易断而得名,其数量稀少且生性隐密,不易见到,外形似蛇,无四肢。所有的蛇蜥都无毒,以蚯蚓、蛞蝓或甲虫的幼虫为食。
脆蛇蜥已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列为濒危保护等级,国家林业局将其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19年,首次在双牌县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发现。
戴胜
戴胜,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戴胜鸟的外形极其独特,头顶五彩羽毛,小嘴尖长细窄,羽纹错落有致,禀性机警耿直、忠贞不渝,自古以来就是宗教和传说中的象征物之一。在中国,戴胜鸟象征着祥和、美满、快乐。
2016年,在双牌县株穆塘红叶创作基地,发现了一只戴胜。此鸟难得一见,很多人都把它误认为啄木鸟。其实不然,它属于留鸟,喜欢单独或成对活动,因其长相奇特,又被称为“最常见的特殊鸟”。戴胜还是以色列的国鸟,国家林业局将其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白鹭
白鹭属鸟纲鹭科,为世界珍稀鸟类,对环境要求很高,是环保和高雅的象征。中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因其对环境要求极高,有“环保鸟”的美誉。
说起来,双牌人民对于白鹭太熟悉了。每年的4、5月份和9、10月份,无论是南飞还是北迁,它们都会卡着点、呼朋唤友前来双牌“打卡”。
鸳鸯
鸳鸯,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属雁形目中型鸭类,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已列入世界濒危鸟类名录。
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头具艳丽的冠羽,眼后有宽阔的白色眉纹,翅上有一对栗黄色扇状直立羽,像帆一样立于后背,非常奇特和醒目,野外极易辨认;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头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其后连一细的白色眉纹,亦极为醒目和独特。鸳鸯为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因经常出双入对,被看成爱情的象征。
2020年,双牌日月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监测人员拍摄到鸳鸯16只。鸳鸯来双牌已有五六年时间,这次是观测到种群数量最多的一次。
红嘴蓝鹊
(图片来源@郑艳君)
红嘴蓝鹊红喙、白头、蓝翅,尾羽修长而秀丽,通常全身长65㎝左右,多见于海拔500~3500米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已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红嘴蓝鹊展翅有凤凰之姿,滑翔有海鸥之韵,是鹊类中鸟体更大和尾巴最长、羽色最美的一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传书信使。
2018年,数只体态优美的红嘴蓝鹊分别现身双牌县阳明山花海和万和湖附近。
红腹锦鸡
红腹锦鸡,别名金鸡,是雉科锦鸡属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低危物种。雄鸟羽色华丽,头具金黄色丝状羽冠,上体除上背浓绿色,其余为金黄色,尾特长,满缀以黑褐色虫蠢状斑和横斑。
目前,多出现在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设置了多处红外线相机,用于监测野生动物活动记录。
白鹇
白鹇,雉科鹇属鸟类,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于大型鸟类。其头顶具冠,嘴粗短而强壮,翅稍短圆,尾长,雌雄异色。
白鹇有雌雄之分,雄鸟全长约100~119㎝,色彩艳丽;雌鸟58~67㎝,通身褐色,比较暗淡。它们生性警觉,多居住在人烟稀少、环境清幽之地,以林间无脊椎动物、植物茎叶果实等为食。
近年来,多次在双牌境内发现白鹇活动,2021年9月,在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次被红外相机拍摄到成群的白鹇漫步的影像。
麂
麂,俗称麂子,麂亚科麂属动物,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CITES)》《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属国际濒危动物。
麂是现今所知最早的鹿,体型较小,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性机警。2021年9月,在阳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多次拍到活动影像。
十几年前,经常能在河边看到成群的青蛙,为啥如今青蛙越来越少了30年前,家旁边就是条子河的支流,一到夏天,附近的小伙伴们就一起出去抓蝌蚪,抓青蛙,现在想想嘴角还是充满了乐趣。
但不知从何时起,水沟池塘里的青蛙好像绝迹了一般,夏天的夜晚再也听不到蛙鸣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何为青蛙
青蛙是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下所有两栖动物的统称,同时它们也是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小动物。
青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两栖动物,它们广泛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包括热带雨林,草原,河流,湖泊,沼泽和海岸等,且数量众多。
青蛙的特征和习性
青蛙的外表让人过目不忘,它们拥有宽大的后腿和大大的眼睛,身长以从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不等。青蛙的大眼睛可以帮助它们更好地搜寻到活动的猎物。
青蛙的皮肤非常光滑,不像其他两栖动物,青蛙没有鳞片,而是由许多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褶皱组成。青蛙的皮肤表面有小孔,这些孔可以使它们吸收水和空气中的氧气。
青蛙的前脚有四个手指,后脚有五个趾头,每个手指和足趾上都有一些粘液,可以帮助它们向高处攀爬。
虽然青蛙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但青蛙需要一定的水来生存,是一种伴水生物。青蛙的食物包括昆虫,蜘蛛,小型无脊椎动物,甚至是小鱼小虾等,而它们的天敌则包括鸟类,大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等。
青蛙的蝌蚪在水中生活,它们是青蛙的幼体形态,经过一段时间,蝌蚪才能成为成年青蛙。
青蛙对于人类和环境的作用
青蛙对于环境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们被认为是环境的指示器,可以反映环境的污染和变化。在生态系统中,青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动物,它们有助于控制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的数量。
在许多东南亚国家,青蛙被认为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因为它们富含高蛋白质和低脂肪。
此外,青蛙在医药领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家发现一些种类的青蛙皮肤中含有一些天然物质,这些成分可能在未来应用于医疗领域。
因此,研究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征,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宝贵的信息。
为啥现在青蛙越来越少了?
尽管青蛙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青蛙数量开始减少,这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青蛙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栖息地的破坏:许多青蛙栖息地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例如土地开发,农业实践,农药化肥污染等。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对青蛙的数量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气候干旱或恶劣,导致青蛙的栖息地变得更干燥或更湿润,从而使青蛙的数量减少。
疾病和寄生虫:许多青蛙种群受到疾病和寄生虫的威胁,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青蛙大量死亡。
过度捕捉:许多人们有食用青蛙的习惯,从而对其大量捕捉,这导致了青蛙数量的减少。
人类活动的干扰:许多青蛙在他们的繁殖期间需要特殊的条件,如深水和亲水植被。然而,人类活动,如建筑和堤坝,影响了这些条件,导致许多青蛙种群的减少。
最后
青蛙的数量减少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影响都是深远的。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青蛙的栖息地,减少青蛙的捕捉,限制污染和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
同时,我们还需要增加人们的意识,教育他们关于保护青蛙和其他两栖动物的重要性。只有采取积极的措施才能保护青蛙和其他生物,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图片来自 *** 侵联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