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麻黄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查询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9 0
发散风寒常用药---麻黄

一、发散风寒药简介


发散风寒药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肌表风寒邪气为主要作用。主治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部分辛温解表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又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症、咳喘以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临床常用的发散风寒药有麻黄、桂枝、紫苏叶、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鹅不食草、西河柳、零陵香等。

二、发散风寒常用药:麻黄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或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切段。以色淡绿、内心色红棕、味苦涩者为佳。

1.【炮制】

蜜麻黄:取麻黄段,加炼蜜拌润,妙至不粘手。

2.【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3.【功能与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4.【效用分析】麻黄味辛、微苦而性温,主入肺与膀胱经。肺外合皮毛,主司呼吸,膀胱经为人身之藩篱,主一身之表。麻黄辛温发散之性,长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发汗散寒作用较强,故有“疗伤寒,解肌之一药”之誉称,为治疗风寒外束,腠理闭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塞无汗,脉浮紧等外感风寒表实证的要药。麻黄既可透发毛窍,宣散在表之风寒,又可开宜肺气,制止咳嗽气喘,故又为风寒束表,肺气失宣所致的胸闷喘咳的良药。麻黄还可用治风邪外袭,肺失宣降所致的风水水肿,有外开腠理,发汗解表,下输膀胱,利水消肿之效,此乃“提壶揭盖”之法。

此外,麻黄发汗散寒,兼可宣通痹着,还可用于外感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痹疼。麻黄尚能散寒破结通滞,《本经》谓其“破癥坚积聚”,故还可用治营血虚寒,寒凝痰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之中的阴疽痰核等证。

总之,麻黄之功重在宣散,以宣肺气,散风寒为作用核心。其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三大功效与肺外合皮毛、主宣发肃降,主通调水道的三大功能相扣,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

5.【配伍应用】

(1)麻黄配桂枝

麻黄辛开苦泄,遍彻皮毛,功专宜肺发汗散邪;桂枝辛甘温煦,透达营卫,功善解肌发表。两药伍用,可增强发汗解表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2)麻黄配干姜

麻黄长于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干姜善于温肺化饮。两药伍用,可增强散寒解表,化饮平喘之功,多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的咳喘证。

(3)麻黄配射干

麻黄长于宣肺平喘;射干功善祛痰利咽。两药伍用,共达宣肺祛痰,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寒饮郁肺,气逆而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胸膈满闷等症。

(4)麻黄配白术

麻黄功善发汗解表;白术功长健脾燥湿。两药伍用,肺脾同治,使肺气得以宣通,脾气得以健运,水湿得以下行,共达发汗解表,散寒祛湿之功,适用于风寒袭表,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所致的风水证。

(5)麻黄配附子

麻黄善散外寒,宣通经络;附子善祛里寒,温通经脉。两药伍用,可达散寒通痹止痛之功,适用于风寒湿痹,肢体关节疼痛者。

6.【鉴别应用】

麻黄、蜜麻黄与麻黄绒

三者均为麻黄的不同炮制品种,由于炮制 *** 不同,作用亦各有偏重。生麻黄长于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及风水水肿。蜜炙麻黄辛散之性已缓,偏于温润,长于宣肺止咳平喘,多用于表证已解,肺气不宣之咳嗽气喘。麻黄绒发汗作用缓和,宜用于小儿、老人及体虚之人而外感风寒者。

7.【方剂举隅】

(1)麻黄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荟薄白,脉浮紧。

(2)三拗汤(《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生姜。

功能与主治:宣肺解表,止咳平喘。适用于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症见鼻塞身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舌苔薄白,脉浮。

(3)小青龙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温肺化饮。适用于外寒里饮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咳喘,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痛,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4)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麻黄、石膏、生姜、甘草、白术、大枣。

功能与主治:发汗解表,散寒祛湿。适用于皮水,身面目黄肿,脉沉,小便不利。

8.【成药例证】

(1)感冒软胶囊

药物组成:羌活、麻黄、桂枝、荆芥穗、防风、白芷、川芎、石菖蒲、葛根、薄荷、当归、苦杏仁、黄芩、桔梗。

功能与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鼻塞流涕,骨节痛,咳嗽,咽痛。

(2)伤风停胶囊

药物组成:麻黄、荆芥、白芷、苍术(炒)、陈皮、甘草。

功能与主治:发散风寒。用于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鼻流清涕,肢体酸重,喉痒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感冒、鼻炎、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3)通宣理肺丸(口服液、胶囊、片、颗粒、膏)

药物组成:麻黄、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甘草、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陈皮。

功能与主治: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4)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

药物组成:麻黄、前胡、黄芩、炒紫苏子、石膏、苦杏仁(炒)、葶苈子、竹茹。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小儿风热犯肺所致的咳嗽,症见呼吸气促,咳嗽痰喘,喉中作响。

(5)疏风活络片

药物组成:马钱子(炒)、麻黄、桂枝、防风、秦艽、菝葜、木瓜、虎杖、桑寄生、甘草。

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除湿通络。用于风寒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局部畏恶风寒、四肢麻木、腰背疼痛。

9.【用法与用量】2~10g。

10.【注意】

(1)麻黄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两虚咳喘者均当慎用。

(2)麻黄能兴奋中枢神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故运动员慎用。

11.【药理作用】

本品主要有解热、发汗、止咳、平喘、镇痛、抗炎、利尿、兴奋心脏和升高血压等作用。

图片来自百度图库

麻黄

小时候,老师常用“盖高楼”的比喻来教导我们,要想建立稳固的建筑,必须打好坚实的地基。基础不扎实,后果不堪设想,轻则摇摇欲坠,重则土崩瓦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个关于无叶草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如果不好好学习,就会闯下大祸。

从前,有一位老中医收了一个小徒弟。他想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这个徒弟,但这个徒弟不用心学习,还自以为是。老师失望透顶,让他另立门户。然而,这个徒弟却没有认真记住老师的话,没有好好学习。他甚至没有注意到无叶草的用法,就开始给人治病。结果,他用无叶草治疗一个出虚汗的病人,导致病人死亡。死者家属控告他,县官找到了他的老师询问。老师告诉县官,他告诉过徒弟无叶草的正确用法。县官听了之后,询问了他的治疗 *** 。这个徒弟回答说,他用无叶草的茎治疗了这个病人。县官非常生气,认为他是一个庸医。病人已经出虚汗了,还使用发汗的药物,结果导致病人死亡。县官打了他四十大板,并判了他三年有期徒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医道深奥,必须好好学习。即使是一个半吊子医生,也可能闯下大祸。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尤其是那些不了解医道的人的话。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遵循医生的话,不要随意改变医生的治疗 *** 。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麻黄有两种不同的用法。麻黄茎有发汗、平喘、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时发汗解表。而麻黄根则有止汗的作用,适用于自汗和盗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麻黄的用法非常重要,必须正确使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医道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想一步登天。否则,就会像这个半吊子徒弟一样,闯下大祸。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尤其是那些不了解医道的人的话。

麻黄,发汗效果明显,副作用也不少,如何使用是个关键

流感高发期,我最近用麻黄的频率也变得很高了。


风寒外袭以麻黄汤加味;外寒内热以麻杏石甘汤加味;风寒郁肺以麻杏二三汤加味;少阳证合并太阳阳明证以小柴胡汤加麻杏石甘汤。

麻黄汤类方,出自《伤寒论》,作者为东汉末年的医圣张仲景。有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葛根汤等。

但是麻黄作用大,效果好,副作用也同样明显。如果发汗作用太强,则会引起心慌、呕吐、烦躁等副作用。放在以前,我也是万万不敢这么大胆地运用麻黄,尤其是生麻黄了。这都是在读《经方实验录》后的感悟。先来说说百科一下麻黄的情况。

麻黄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干燥的草质茎。


麻黄为解表药峻剂,味辛、微苦,药性温。归肺、膀胱经

生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蜜麻黄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临床上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寒湿痹、阴疽痰核等;蜜麻黄多用于治疗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麻黄的应用,配伍是关键。与桂枝同用,可以增加解表散寒作用;与杏仁同用,可以加强止咳化痰平喘的效果;与石膏同用,以在加強平喘止咳的同时,又抑制麻黄的解表发汗作用,可以说是配伍应用的神来之笔。

麻黄的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挥发油、黄酮、多糖、有机酸等。其中,生物碱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干燥的麻黄中,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不能少于0.80%。

麻黄碱具有激动神经中枢的功效,假如过多运用会出現发慌、出汗、心烦、失眠这些副作用,情况严重还会继续出現头昏,血压减少,乃至是姿势性低血压休克。因此,在运用麻黄时需要谨小慎微,不可以盲目乱用。

麻黄为何会叫麻黄?麻黄具有什么功效?这个小故事可以深刻告诉你

提起麻黄,很多人知道麻黄是中药中的发散风寒药,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包括有三种麻黄属的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与中麻黄。这种植物常生于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处,《本经》里记载:“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坚积聚。”今天,就来跟大家科普下麻黄的相关知识,码字不易,期待关注和转发。


麻黄的药材故事

有位老中医,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小徒弟,很是喜爱,想把平身所学和临床经验传授给他。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又不用心学习,一知半解,自以为是。才学了点皮毛,认为自己都会了。就瞧不起老师,甚至收的诊金和卖药的钱,也不交给老师,自己偷偷花掉,老师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去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

老师还是不放心,叮嘱他说:“有一种药用时要分辨清楚,切不可随便开给人吃”。

“什么药?”

“无叶草。”

“怎么啦?”

“这种药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

“记住了”。

“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行医卖药。徒弟自立门户后,没有老师在跟前管教着胆子更大了,虽说医术不怎么样,却什么病都敢治。没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衙门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

徒弟只好说出老师的名字。县官命人把老师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给医死了!”

老师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

“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

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

“你用的什么药?”

“‘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老师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知道医道深奥,后悔不该自以为是,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判老师认了错,表示痛改前非。老师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

因为这种药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麻黄的功效作用

温散寒邪

中药麻黄具有温散寒邪的功效。当出现外感风寒,头痛,发热等症状,就可以把麻黄和桂枝搭配在一起使用,能够达到发汗解表效果,出现哮喘风寒,肺气不足等问题,也可以把麻黄和甘草,杏仁搭配在一起使用,也可以和细辛,半夏,干姜搭配在一起吃,都能够起到比较不错的作用。如果想要温散寒邪,那么使用麻黄也是很好的,可以搭配其他一些草药一起使用,让温散寒邪的效果变得更加明显。

抵抗过敏

出现皮肤疾病的人很多,像荨麻疹就比较难受,这个时候服用麻黄可以达到缓解作用,麻黄还可以让骨骼肌的疲劳得到改善,治疗鼻炎问题,当出现重症肌没有力气的情况,也可以用麻黄改善。

麻黄的水提取物,抗过敏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用麻黄 *** 一些麻杏石甘汤,就可以达到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让肠管的运动得到缓解,对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都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抵抗炎症

中药麻黄具有抵抗炎症的作用,因为它里面含有生物碱成分,对于炎症性水肿问题的改善效果就不错,它里面所含有的白飞燕草苷元,抑制炎症的效果也非常好。

影响汗腺分泌

人类汗腺分布和动物汗腺分布是不同的,麻黄里面所含有的麻黄碱,并不会让身体出汗,但是如果处在高温的环境下,使用麻黄碱,那么身体就会出汗,过了1~2个小时,汗腺的分泌会变得更多,但是进行皮下注射麻黄碱的话,并不会造成汗腺分泌过多的情况。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体虚自汗、盗汗、虚喘及阴虚阳亢者禁服。麻黄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和阴虚盗汗,喘咳肾不纳气的虚喘者均应慎用麻黄。而且麻黄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者慎用麻黄。

每日一药之麻黄


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微温。归肺经、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感冒。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2.咳嗽气喘。为治肺气壅遏咳喘之要药。

3风水水肿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可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煎服2-9g 发汗解表宜生用,肺热咳喘蜜炙用。

使用注意:发汗宣肺力强,反虚汗、虚喘者慎用。

趣记:麻黄发汗,利水平喘

麻黄药对(3)——“气虚感冒”——麻黄配人参的方剂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麻黄药对小结

麻黄——葱白;麻黄——羌活;麻黄——浮萍;麻黄——石膏;麻黄——附子;麻黄——肉桂;麻黄——白术;麻黄——桂枝;麻黄——生姜;麻黄——人参;麻黄——细辛;麻黄——葛根;麻黄——车前子;麻黄——杏仁;麻黄——干姜;麻黄——黄芩;射干——麻黄;黄芪——麻黄;熟地——麻黄;甘草——麻黄;厚朴——麻黄;白果——麻黄等。

麻黄配人参的意义

麻黄辛温性烈,发表散寒,开腠发汗。人参性禀中和,益气助元。两药合用,补泻并举。人参既可扶助人体正气,助麻黄发汗解表,以祛邪外出;又能防麻黄发汗太过以免误伤正气。二者相辅相成,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感冒。症见恶寒较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略痰无力等症。

麻黄配人参的方剂介绍

麻黄人参芍药汤《脾胃论》卷下

组成服法:人参、 麦门冬各0.9克, 桂枝 、当归身各1.5克,麻黄、炙甘草、 白芍药、 黄耆各3克, 五味子2个。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450毫升,先煮麻黄令沸,去上沫,煎至300毫升,入余药同煎至150毫升,临卧时去滓热服。

功能主治 治气阴两虚,外感寒邪,致患吐血、衄血。


人参保肺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3-B-1677-94。

组成:由人参、罂粟壳、五味子(醋炙)、川贝母、陈皮、砂仁、枳实、麻黄、 苦杏仁(去皮炒)、石膏、甘草、玄参组成。

功能:具有益气补肺,止嗽定喘的功效。用于肺气虚弱,津液亏损引起的虚劳久嗽,气短喘促等症。

麻黄,辛温解表药中的“榜一大哥”,只能治疗感冒?您就小瞧它了


【作者简介】郭炜,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麻黄,辛温解表药的“榜一大哥”,许多中药书籍或教材中,解表药首先介绍的就是它。初学中药时,麻黄就给人以“发汗之一 *** ”的印象,不仅它的发汗力度强,而且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过午不食的禁忌。其实后来慢慢了解知道,麻黄由于其辛温的药性,不建议在下午尤其是晚上服用,很可能会引起睡眠障碍的问题。

上面所说的麻黄主要是指生麻黄,生麻黄的药效比较峻猛,因此临床用量一般不宜过大,加之解表药治疗表证或上焦病症,正如“上焦如雾,非轻不举”所言,用量轻才能真正发挥其发散解表的功效。但麻黄的用量大小也存在的争议,2000年版的药典用量在2~9g,但是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或患者体质,也有适当加量的情况,也有用到12~15g的情况。还有一些临床医者,麻黄用量可能还要多,大概在每副药中能用到30~45g,虽然严重超出药典用量,但是其服药 *** 甚是讲究。一般嘱咐患者少量频服,待发汗后汗出热退,体温下降,即可停药观察,也是一种在量效关系上的大胆尝试和摸索,但这种用法一定是在对药物性味了解,并具有一定丰富临床经验的前提下的应用。笔者提醒,还是从少量逐渐加量使用更为稳妥。

由于生麻黄药效比较峻猛,发汗力度较强,一般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常配伍桂枝,如麻黄汤;配伍石膏,如麻杏石甘汤,配伍姜半夏、细辛,如小青龙汤等等。若考虑麻黄专注平喘之功,无需其强效的解表作用,可以将麻黄蜜炙后使用,称之为蜜炙麻黄。此外,考虑到生麻黄的峻烈之性和患者的体质,如老人、幼儿及体虚之人,可将生麻黄段碾成绒,来缓和麻黄的辛温发汗之力,称之为麻黄绒。当然,也可以降低生麻黄用量,或换用“夏月麻黄”之称的香薷入药,起到缓和的解表散寒,发汗降温的目的。

刚学习中医时,由于麻黄是辛温解表的药的代表,片面认为麻黄只能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其实中医方剂配伍中有一种配伍 *** 叫做“辛温配辛凉法”,如新加香薷饮、银翘散中都有应用,这种用法的出发点就是考虑辛凉解表药物的辛散透表之力较弱,故佐以辛温解表药增强发汗之功,大抵也有“舍性取用”之意。

麻黄除了解表作用外,还具有利水消肿和散寒通滞的作用。如利水消肿的功效,常配伍附子、炙甘草,组成麻黄附子汤,治疗肾阳不足,身面浮肿,小便不利,脉沉。笔者拙见考虑此时的利水消肿作用还是基于麻黄辛温的药性,通过宣发肺气,以达到通利小便,进而达到消肿的目的,酷似赵绍琴老先生的“提壶揭盖”治疗窿闭的 *** 。

至于麻黄散寒通滞的作用,主要是麻黄应用于治疗风寒痹痛、痰核、阴疽之类的病症,如经方阳和汤,方中运用了大量的辛温之品,如麻黄、肉桂、白芥子、鹿角胶等辛温之品,大抵正是取诸药辛温发散之功,以消寒凝之意。配伍麻黄的阳和汤在治疗皮肤脂肪瘤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对于单发性的脂肪瘤,一般用药1~2周就可以明显消散,而多发性的脂肪瘤,服药疗程可能需要数周或数月。

最后再来聊聊麻黄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麻黄的副作用主要表现在加快心率和升高血压方面,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病患者应该慎用。另外,对于出血后的患者、月经期的妇女、津液亏虚的患者都应该慎用。再次强调一下,不建议患者在晚间服用含麻黄的方药,影响睡眠就得不偿失了。

【友情提示】

如果您和家人或周围的朋友,也有类似的的病症,可以来院就医,将会为您提供热忱满意的医疗服务。外地患者也可以考虑 *** 诊疗。也欢迎关注“中医郭博士”头条号、西瓜视频,了解更多健康养生知识。

辛温解表药之麻黄

辛温解表药主要以发散风寒为主要功效,其发汗力较强。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症见恶寒发汗、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等。部分药物还可用于治疗咳喘、水肿、痹症、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麻黄: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生麻黄长于发汗解表,蜜麻黄发汗力减弱,长于宣肺平喘。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1.用于风寒表证。本品善于开腠理,透毛窍,为辛温解表之峻品。常与桂枝相须为用。

2.用于咳喘实证。本品善散邪宣肺以止咳平喘,凡肺气壅遏所致的咳喘,无论寒、热、痰、饮以及有无表证,均可应用。尤其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之咳嗽气喘,常与杏仁,甘草配伍。外寒内饮,咳喘痰多清稀者,常配干姜、半夏等、若热邪壅肺,高热喘急,可与石膏,生姜等

3.用于风水水肿,本品用治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的风水证,常配石膏,生姜等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的作用,可用于风寒湿痹、阴疽、痰核等证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虚喘等均当慎用

药理研究:本品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麻黄 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挥发油能解热,对流感病毒有抑 *** 用。

趣味中药——麻黄

为满足公众深入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需求,我院药学部推出“趣味中药”系列科普知识,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引人入胜的典故、故事、医案等为切入点,对中药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

今天将带大家认识一味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经典中药——麻黄

麻黄用药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治疗肺部疾病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麻黄乃肺经专药”。麻黄作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它不仅是“发汗解表之要药”,又有“平喘要药”之称。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麻黄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查询-第1张图片-

典故趣闻

很久以前,有一位医术高明的老大夫,只收了一个小徒弟,便想将自己的一身本领传授给他。但这个徒弟很是狂妄,不用心学习,只学了点皮毛便自以为是,认为自己都会了,便瞧不起老师。老大夫见小徒弟狂妄自大又不尊师重道,眼不见心不烦,就说让他去自立门户吧。小徒弟倒是满不在乎地就要走。怎么也是自己教出来的徒弟,老大夫还是不放心,又叮嘱他说:“有一种药,叫无叶草,这种药的根和茎用处不同,要分辨清楚再用,切不可随便开给人吃。你要记住这句话:止汗用根,发汗用茎,一朝弄错,就会丧命!记住了吗?”“记住了。”小徒弟随口就背了一遍,压根儿就没走心。之后,师徒两人便分道扬镳。

自立门户以后的小徒弟,虽说医术不怎么样,胆子却不小,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他就用无叶草医死了一个病人。死者家属当然不干了,就把他告到了官府。在县太爷的一番盘问下,小徒弟说出了医术是跟老大夫学的,于是,县太爷命人把老大夫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给医死了!”老大夫得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后,解释道:“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口诀。”县太爷一听,当场就让小徒弟背诵使用口诀,小徒弟背道:“止汗用根,发汗用茎,一朝弄错,就会丧命!”县太爷又问:“病人有汗无汗?用的是茎还是根?”小徒弟心虚道:“浑身出虚汗。用的是茎。”县太爷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经出虚汗了,还用发汗的茎,能不死人吗?”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牢。

小徒弟经过这一番波折,才知道医术深奥,悔不当初。

出狱后他找到老大夫,表示痛改前非,今后将认真学习医术。老大夫见他诚心悔过,重新收他入门,向他传授医道。

从此以后,因为“无叶草”给小徒弟惹过麻烦,他就叫它“麻烦草”,使用时十分小心。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又改叫“麻黄”。

药材来源

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

性味归经

性温,味辛、微苦;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

麻黄的主要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①风寒感冒: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②胸闷喘咳:麻黄可以使肺气宣畅,且善于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胸闷的要药。

③风水浮肿:麻黄可用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

炮制与临床

麻黄的炮制品有麻黄、麻黄绒、蜜麻黄、蜜麻黄绒。

麻黄: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风水浮肿,风湿痹痛。

麻黄绒:制绒作用缓和,临床多用于老人、儿童及体虚患者风寒感冒。

蜜麻黄:蜜炙性温偏润,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入肺平喘之功,主治表证已解之咳喘证。

蜜麻黄绒:作用更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咳喘未愈的老人、儿童及体虚患者。

用法用量

煎服,2g~10g。发汗解表宜生用,且不宜久煎;平喘止咳多炙用。

使用注意

1.麻黄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忌服。

2.同时避免含麻黄类中成药及其汤剂的重复用药,以防止用量过大过频,麻黄发汗之力较强而致汗出不止,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悸、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3.麻黄所含化学成分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慎用。

4.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故失眠患者慎用,运动员禁用。

中西药联用

麻黄+降压药

麻黄的主要有效成分麻黄碱可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与降压药联用时可能会降低疗效。

麻黄+强心药

麻黄碱可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若联用地高辛、洋地黄等强心苷类药物,可使强心作用增强,易引起心衰和心律失常。

麻黄+镇静催眠药

麻黄及其所含麻黄碱有兴奋中枢作用,可缩短氯丙嗪、 *** 等镇静催眠类药物的作用时间。

麻黄+氨茶碱

麻黄碱与氨茶碱类药物均可能产生中枢兴奋和心悸的副作用,麻黄类制剂与氨茶碱合用易引起恶心、呕吐、头晕乃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麻黄及含麻黄制剂在临床应用广泛,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疗方案中,也将其作为治疗药物收载其中。我们通过了解麻黄的小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医中药在各种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同时做到安全使用药物,做自己健康守护的之一人。

参考资料

1.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柳长华,柳璇,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697.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74-75.

3. 高学敏.中药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52.

4. 龚千锋.中药炮制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53-254.

5. 任海波,王迎春,麻景梅,李军山,牛丽颖.麻黄的活性成分与临床应用进展.中国药物警戒,2021,18(4):396-399.DOI:10.19803/j.1672-8629.2021.04.22.


文:蔡萌、卢贞、朱淑芳

审核:王云

麻黄,中药治疗感冒的之一要药

中药治疗感冒有很多种。中医的感冒分很多分型,其中一个叫风寒感冒就是感受风寒后,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咽喉肿痛,脉浮紧。治疗风寒感冒一般要用风寒感冒颗粒。

风寒感冒要用辛温解表药,风寒感冒的配伍里一般都有麻黄。麻黄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之一要药,李时珍曾说,麻黄是肺经之一要药。

麻黄是一种草本植物,是麻黄科的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干燥茎,这里强调一定是茎,不能是根,也不能是节。因为这几个部分功能是不一样的哦!麻黄根和节都有止汗功能,而麻黄茎是发汗的。

麻黄汤用了麻黄也是要用它的发汗解表的功效的。麻黄除了能发汗解表,还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这三大功效树立了麻黄宣肺之一颜药的地位。

麻黄通过发汗来驱邪外出,从而使被风寒束缚的肺气得以宣发,从而改善鼻塞,嗓子痛,胸闷等症状。

麻黄还可以宣肺平喘,也是针对肺气壅滞造成的胸闷咳喘,肺机不畅。这里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咱们倒水的时候直接倒,往往出不来水,只要把壶盖揭开再倒,水自然流出。宣肺也是同样的道理,打开肺气后,毛孔开了,汗液排出,咳喘也就停止表征自解。

另外,麻黄还可以利水消肿,治疗风水水肿。风水水肿主要是由于脾肾气虚,气虚汗出,再遇上风邪,则出现水肿。麻黄可以治疗这类疾病,也是因为麻黄可以宣肺。

综上,麻黄可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可以归结为麻黄可以宣肺。一个宣肺就可以解释麻黄的功能。

麻黄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药,被称为发汗峻剂。现代科学提取的麻黄碱,我个人认为只是提取了一部分精华。其他主要的成分还有待研究。

好了,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里,想了解更多医药知识,请关注老魏谈药,并点赞,转发,收藏,评论,老魏将有医药干货知识赠送!

标签: 麻黄 功效 作用 中药 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