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绝大多数儿科医生在职业生涯中总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病例。
这不,华西第二医院就迎来一位病情特殊的小患者<1>,着实让几位儿科医生捏了把汗。
怪异的心律失常
患者是个1岁的小姑娘,我们且叫她宜然吧。
在被转诊到华西第二医院前,宜然因为发烧,在当地一家医院的儿科门诊就诊。门诊医生诊断她得了扁桃体炎,并采用了对乙酰氨基酚和头孢克洛治疗。
然而这并不见效,宜然连续两天发烧超过39℃。除此之外,医生听诊后还发现宜然的心律失常,随后的心电图显示,宜然出现了室性早搏。
她随即被转往了华西第二医院。
刚住院时,宜然的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增多,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增加,红细胞沉降率也增加了。
超声心动图显示宜然的心脏结构、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均正常。心电图显示怡然患有室性早搏和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
鉴于宜然的白细胞计数增多、CRP升高,华西第二医院的医生初步判断她是合并感染的心律失常。为了进一步诊断,医生们又进行了血培养。在血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医生们给宜然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
因为宜然入院后血压正常,没有出现其他血液动力学改变的迹象,医生们暂时没有给宜然服用心律失常药物。
然而,在宜然住院的第二天,也就是连续发烧的第4天,她的左肩和左胸廓出现了斑丘疹。一开始医生以为这是宜然对心电图监护仪电极片过敏引起的,没有特别在意。
而此时,她的心律失常还是很严重,除了室性早搏外还出现了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所以,医生们赶紧给她服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美西律。
可是又过了一天,也就是宜然连续发烧的第5天,宜然的症状恶化了:她的体温达到了40.5℃,脸上、胸部和四肢都出现了皮疹,而且她的嘴唇有红斑、草莓舌,双侧结膜充血,手指和脚趾红肿。
看到这些症状,估计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应该能立刻想到三个字——川崎病!
没错,宜然得的确实是川崎病。只不过,像她这样在急性期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的川崎病病例还比较罕见。
还好诊断及时,医生们立即给宜然采用免疫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同时也停用了头孢哌酮舒巴坦。当然,为了治疗心律失常,宜然还在服用美西律。
在宜然住院的第4天,她的体温终于正常了,室性早搏减少了,而且已经观察不到心动过速了,也没有出现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冠状动脉瘤。
右冠状动脉瘤血管造影
谢天谢地,在住院的第5天,宜然的白细胞计数和CRP都降低了,也恢复了窦性心律。
随后,宜然从华西第二医院转诊到当地的一家医院,并在那里进行了相关的治疗,超声心动图检查一切正常。之后一年半的随访结果显示,宜然一切正常。
总算是皆大欢喜!
那么,这个折磨宜然的川崎病到底是什么呢?
不被认可的疾病
川崎病,是以日本的儿科医生川崎富作(Tomisaku Kawasaki)命名的,又叫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它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该病的并发症——冠状动脉损伤可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至引起患儿死亡<2>。
Tomisaku Kawasaki,老爷子已经94岁了
然而川崎病的命名,或者说真正确立它为一种疾病,也是经历了一番曲折。
早在1961年1月,还只是东京郊区红十字会医院一名普通儿科医生的川崎,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患者——4岁的日本小男孩儿。
小男孩儿在患病后第6天住院,住院时除了发热还伴有一些相关的皮肤症状。这是川崎记录的之一个川崎病病例<2>。
在此后的行医过程中,川崎开始留心类似的病例。到1964年,他共收集了22例类似的病例,在日本的一个学术年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建议将这类特殊的疾病命名为“黏膜皮肤眼综合征(MCOS)”。
人微言轻吧,川崎的这个观点在当时没有受到同行的重视,他们认为川崎收集的这些病例,不过是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一种累及皮肤和黏膜的急性水疱病变)的特殊表现形式。
年轻时的川崎
时间到了1965年,一个被川崎诊断为MCOS的孩子突然死亡。这让川崎所在红十字会医院的医生满是疑惑。
为了弄 *** 相,该院的病理科主任Noboru Tanaka进行了尸检,发现这名患儿存在冠状动脉血栓,这才是患儿突然死亡的原因。Tanaka也因此成为了之一个认识到川崎病心脏并发症的病理学家<2>。
然而,这样的尸检结果还是没能让日本的临床医生们信服。相反,MCOS——这个新命名的疾病,给川崎所在的红十字会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绝大多数临床医生不相信MCOS的存在。
无奈之下,红十字会医院的儿科主任Fumio Kosaki催着川崎赶紧撰写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一下他发现的这种特殊疾病,以免再跟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临床医生发生口舌之争。
川崎病的特征之一:草莓舌
于是,1967年,川崎发表了之一篇关于川崎病的日文论文<3>。在这篇论文中,川崎一丝不苟地描述了50名川崎病患者的症状,给出了详细的诊断标准。
这篇论文的发表,扭转了日本医学界的一边倒的局面。有些医生也开始收集类似的病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医生们发现,心脏并发症确实是川崎病的常见特征。
再后来,日本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调查,详细记录了10例因川崎病猝死儿童的尸检结果,充分地证明了冠状动脉损伤与川崎病之间的联系。
70年代初期,美国夏威夷的儿科医生们也报告了川崎病,这种新兴的疾病开始受到世界儿科医生的重视。1974年,川崎等人撰写的之一篇英文论文发表在Pediatrics上<4>,正式确定了冠状动脉损伤与川崎病之间的关系。
川崎病的特征之一:双侧结膜充血
到80年代时,川崎病不再只是让日本儿科医生头疼的疾病了,因为世界各地都有川崎病的病例报道。
接下来,就让我们给川崎病作一个简单的画像吧。
川崎病的小画像
川崎病主要在婴幼儿中发生,80%的患者年龄不足5岁,此外,川崎病也可能发生在青少年群体中<5>。
尽管全世界各大洲、各人种都有川崎病的报道,但不同人群中川崎病的发病率是不一样的,日本是川崎病发病率更高的国家,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为265/10万<5>。
近些年来,我国的川崎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比如一项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显示,北京5岁以下儿童川崎病的发病率,从2000年的40.9/10万增长到了2004年的55.1/10万<6>;上海的5岁以下儿童川崎病发病率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从1998-2002年间的27.3/10万上升到了2007年的46.3/10万<7>。
川崎病的特征之一:皮疹
在北半球,川崎病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1-3月的发病人数更高,比更低月份的8-10月高约40%<8>。此外,一些研究发现,FCGR2A、ITPKC、BLK、CASP3等基因的多态性与川崎病有关<9>。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川崎病诊断要点<10>,川崎病的典型表现为至少5天持续发热,同时伴有下列5种症状的4种:
1.嘴唇开裂并伴有红斑,草莓舌,和/或口腔及咽粘膜红斑;2.双侧结膜充血,无分泌物;3.皮疹——斑丘疹、弥漫性红皮病或多形性细胞瘤样红疹;4.急性期手足出现红斑和水肿,和/或亚急性期出现甲周脱皮;5.颈部淋巴结肿大(直径≥1.5 cm),通常表现为单侧。
至少出现以上症状的4种,尤其是手足出现潮红和肿胀时,连续发热4天即可诊断为川崎病。有经验的医生,甚至可以在发热第3天时诊断川崎病。
确诊川崎病之后那肯定就要立即采取治疗了。
基于经验的治疗
目前,川崎病还没有特异疗法。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尽快消除全身性和组织水平的炎症,以防止形成血栓和冠状动脉瘤。免疫球蛋白加阿司匹林治疗更多的是基于经验。
在川崎发表的之一篇日文论文<3>中,他描述了自己在治疗川崎病上的探索,这就包括阿司匹林,但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并不能改变疾病临床病程。
80年代初期,受到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成功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启发,日本的两名儿科医生分别采用高剂量IVIG治疗急性川崎病,没想到成功了!其中一人的论文还登上了《柳叶刀》<11>。
后来,美国开展了两项针对急性川崎病的高剂量IVIG临床试验,日本也开展了一些临床试验,这些临床试验结果都表明,IVIG加阿司匹林治疗可以让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从20%降低到3%-5%<2>。
基于这些试验结果,美国儿科学会传染病委员会支持IVIG作为急性川崎病的推荐疗法<2>。
而关于免疫球蛋白发挥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两种解释。其一是免疫球蛋白的Fc段可以 *** 髓样树突状细胞分泌具有抗炎作用的白介素-10(IL-10);其二是免疫球蛋白的Fc段可以促使调节性T细胞扩增产生IL-10<5>。
尽管绝大部分川崎病患者对IVIG很敏感,但仍有10%-20%的患者在注射免疫球蛋白后还会再次发热。对IVIG抵抗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瘤的风险极高,需要额外的抗炎治疗<5>。
目前的治疗选择有单独再次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与类固醇或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联合治疗。此外,阿那白质素(IL-1受体拮抗剂)、他汀类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瘤的川崎病的临床试验都在进行中<5>,期待会有好的结果。
之所以川崎病的治疗如此艰难,根本原因在于其病因不明。
不确定的病因
目前,主流的观点是川崎病是由一种感染上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病原体引起的,但这种病原体是什么还不得而知。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环境中存在一种可广泛传播的抗原,而这种抗原究竟是什么也无从知晓<5>。
不过呢,关于第二种理论,Why君倒是发现了很有意思的研究,可以拿出来博君一笑。
研究的主要发起人是一个西班牙的气候研究专家,Xavier Rodó。
长期以来,Rodó致力于研究传染病的气候驱动模型,比如霍乱、鼠疫等。借助这一领域中的经验,Rodó还把气候驱动模型运用到了川崎病的研究中,这一研究可就有意思了,一句话表述就是:“大风吹来了川崎病”!
早在2011年,Rodó发现日本、夏威夷和圣地亚哥的川崎病随着季节的变化,跟来自中亚并穿越北太平洋的大规模气流有关<12>。
三年之后,Rodó又发表了新的论文<13>,论文的标题就是“来自中国东北地区对流层的风,将川崎病的病原体吹到了日本”!
Rodó发现日本上世纪80年代发生川崎病大爆发时,高空对流层中的念珠菌增多,而这一气流是从中国东北地区产粮区附近来的!
尽管Rodó的理论也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但这绝不是川崎病病因的主流观点。有关川崎病的病因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川崎病的未来
对于川崎病的未来,美国的一些儿科专家建议<5>,值得儿科医生们去探索:
1.要利用流行病学的证据去发现川崎病的病因;
2.找到特定的生物标志物,以此来开发检测 *** 以便川崎病的及时诊疗;
3.研究川崎病的病理,以便用更特异的疗法来替代IVIG;
4.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测试能够预防冠状动脉瘤的疗法;
5.解密基因特性对川崎病易感性和预后的影响;
6.建立长期跟踪随访川崎病患者的数据库;
7.建立标准化的病理方案,以便从川崎病尸检和心脏移植中获取更多疾病的信息。
参考资料:
<1> Hu F, Shi X, Li Y, et al. Ventricular arrhythmia as an initial sign in acute Kawasaki disease: A case report
<2> Burns J C, Kushner H I, Bastian J F, et al. Kawasaki disease: a brief history
<3> Kawasaki T. Pediatric acute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50 cases
<4> Kawasaki T, Kosaki F, Okawa S, et al. A new infantile acute febrile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MLNS) prevailing in Japan
<5> Newburger J W, Takahashi M, Burns J C. Kawasaki disease
<6> Du Z D, Zhao D, Du J, et al. Epidemiologic study on Kawasaki disease in Beijing from 2000 through 2004
<7> YU C, Huang M, Chen S, et al.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Kawasaki disease in Shanghai from 2003 through 2007
<8> Burns J C, Herzog L, Fabri O, et al. Seasonality of Kawasaki disease: a global perspective
<9> Shulman S T, Rowley A H. Kawasaki disease: insights into pathogenesis and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10> McCrindle B W, Rowley A H, Newburger J W, et al.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of Kawasaki diseas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11> Furusho K, Nakano H, Shinomiya K, et al. High-dose intravenous gammaglobulin for Kawasaki disease
<12> Rodó X, Ballester J, Cayan D, et al. Association of Kawasaki disease with tropospheric wind patterns
<13> Rodó X, Curcoll R, Robinson M, et al. Tropospheric winds from northeastern China carry the etiologic agent of Kawasaki disease from its source to Japan
舌头上有很多小突起,它们提供味觉和感觉,通常不明显。但如果斑点出现不寻常的颜色,引起 *** ,或伴随其他症状,可能是健康问题的迹象。
舌头上的斑点也是健康的信号。
健康的舌头斑点
医学上叫舌头上的斑点为“ *** 状突起”,有四种斑点是正常的。
真菌状 *** 是出现在舌头上的小点。一个人通常有200~400个这样的点,大部分在舌尖和边缘,每个 *** 含有3~5个味蕾。
环状 *** 是出现在舌头后部较大的斑点,它们略微凸起,排成“V”字形。一个人通常有7~12个这样的斑点,每一个含有数千个味蕾。
叶状 *** 处于舌头后部和舌头边缘。一个人通常有20个左右,每个含有数百个味蕾。
丝状 *** 处于舌头中央和前部。这种类型的 *** 比其他数量多,不含味蕾。
舌头上的 *** 帮助人们感知和品尝。向大脑发送气味信息的神经与味蕾相连。舌头上的 *** 在向大脑提供温度、咀嚼食物和说话的信息也至关重要。
不正常的斑点
暂时性舌 *** 炎
暂时性舌 *** 炎的关键症状是舌头上出现小小的红色或白色肿块,这些肿块是肿大或发炎的 *** 。
其他症状包括:
- 疼痛
- 灼烧感或瘙痒感
- 对热特别敏感
暂时性舌 *** 炎通常是由于舌头受伤引起的。例如不小心咬了舌头。
病毒、心理压力、营养不良也会导致这种情况。
暂执行舌 *** 炎通常在一周内不经治疗就会痊愈。如果需要治疗,可以尝试药物漱口水或抗组胺剂来缓解肿胀。
加速痊愈的 *** 有:
- 忌辛辣食物
- 避免热的液体或食物
- 不吮吸糖果
- 小心地刷牙
舌头烫伤
当舌头被热的食物或液体烫伤会引起水泡。舌头上可能出现充满液体的小斑点。
水泡如果不破裂愈合会更快。促进愈合就需要防止水泡破裂,小心地刷牙和进食。
舌头烫伤通常不需要治疗。用漱口水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预防感染。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很常见。这些小溃疡看起来是白色或黄色的,会出现在舌头上、嘴内侧、嘴唇上。口腔溃疡的原因尚不清楚。
溃疡通常不治疗就会消失。直接涂抹非处方药物,如苯佐卡因可缓解不适并促进愈合。
有时候,口腔溃疡可能是抢在的健康问题的征兆。如果患者有其他症状,如发烧、胃痛、其他部位出现皮疹,要尽快就医。
地图舌
医学上称地图舌为“良性迁移舌炎”。
地图舌会引起舌头两侧或顶部发炎,通常表现为被白色边缘包围的斑点或红斑。
医生们不确定是什么导致了地图舌,可能与压力、过敏、糖尿病有关。地图舌通常不会引起任何其他症状,不治疗就能痊愈。
口腔真菌感染
一种叫做“口蹄疫”的酵母菌感染会影响口腔和舌头,症状有:
- 口腔内表面的白色斑点、肿块或斑块
- 口臭
- 口腔内疼痛或酸痛
如果舌头上白斑被刮掉,下面会有红肿的斑块。
口蹄疫是由口腔中自然产生的酵母过度生长引起的。容易感染的人群有:
- 新生儿
- 戴牙套或假牙的人
- 糖尿病患者
- 接受化疗的人
- 由于药物或疾病口发干的人
- 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非处方抗真菌药物能够治疗口蹄疫。医生也会建议:
- 更新假牙
- 改变清洁口腔或牙齿的 ***
- 尝试一种不让嘴发干的药物
猩红热
猩红热是鼻子和喉咙处的细菌感染。最主要的症状之一是舌头红肿不平,人们通常称之为“草莓舌头”,其他症状包括:
- 喉咙红肿
- 发烧
- 出现红疹——一种红肿、有斑点的皮疹,通常起于胸部和腹部
- 头痛
- 胃痛
医生会用抗生素治疗猩红热。在抗生素治疗后,猩红热通常在一周左右消失,但皮疹会持续更长时间。
猩红热最常见于儿童,具有传染性,会通过咳嗽、喷嚏、共用被污染的用品而传染。
口腔过敏症候群
对某些生的水果和蔬菜过敏会引起口腔或舌头发痒和肿胀。舌头上肿胀的斑块可能会出现红肿和发炎。
这种反应通常是温和的,可以通过减少引起过敏的食物来避免。烧熟或剥掉水果蔬菜的皮通常可防止过敏反应。
舌癌
舌癌是头颈部癌症的一种。饮酒、吸烟和感染人 *** 瘤病毒(HPV)会增加患舌癌的风险。
如果舌头一侧出现肿块或斑点,或者舌头上有红色斑点通常是无害的。但如果它们一直没有消失,可能是舌癌的症状。舌癌的症状还包括:
- 持续很久的喉咙痛
- 吞咽时疼痛
- 口腔麻木
如果发现舌头上有不痛的肿块、红斑或白斑都应该及时看医生。
何时该看医生
- 舌头上出现不寻常的斑块持续一周以上
- 斑块出血、变痛或扩散
记住什么时候出现斑块,哪里感到疼痛,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做出诊断,并提供有效的建议或治疗。
预防小贴士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口腔酵母菌感染,也有助于舌头在受伤或生病后痊愈。为了保持口腔、牙齿和舌头的健康,牙医建议:
- 每天刷两次牙
- 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齿
- 不要吃太多糖
- 合理用药,保持口腔清洁,进食或清洁牙齿是避免 *** 口腔,这些能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舌头斑块复发。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不同的人,身体状况是有差异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身体状况也处于动态变化中。
孩子身体不好,有些家长很着急,希望孩子能尽快恢复健康,会自主采取一些调理 *** ,偏方、中成药、食疗、小儿推拿都囊括其中,但如果不能分辨清楚孩子的体质,盲目的进行调理,效果往往不理想。
就拿常见的症状咳嗽来说吧,有的孩子因为痰湿重,引起频繁的咳嗽,家长不给孩子清理痰湿,却喂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咳嗽必然迁延不愈,再比如孩子肝火旺,木火刑金引起的咳嗽,家长还执意让他吃黄芪炖鸡药膳,鸡肉和黄芪都有温补的功效,对于气虚、阳虚体质的人大有裨益。可对于肝火旺孩子,无异于火上浇油。
我在群里互动的时候,特别怕家长只告诉我一个病名、或是一两个症状,就让我给出主意。
“我家孩子积食了,怎么办呀?”
“孩子这几天流鼻涕、打喷嚏,适不适合用XXXX?”
这类的问题真的无法回答,因为对体质、对病情的判断,需要很多信息。真正靠谱的方式应该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并用,也就是四诊合参。线上咨询有些诊法受到了限制,只有多在问诊上多下功夫,那么中医在问诊过程中,医生会会关注孩子哪些方面情况呢?
1. 孩子的精神状态和体力。
生病时精神振作,目光有神,反应灵敏,体力比较充沛的孩子,多属于体质好,病轻、浅,所患疾病也多属于“实证”。
这里为大家简单解释下“实证”“虚证”,实指的邪气实,由于病邪强盛,致病力强,机体的正气与邪气抗争,正邪相搏,机体反应剧烈,虚指的是正气虚,由于脏腑生理功能减弱,抗病能力低下,正气与病邪的斗争无力,机体呈现出一系列衰弱、不足的表现。治疗、调理的原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人参、黄芪、当归这些补药都是针对各类虚证的。我们看影视作品中,剧中人物病危,气若游丝,家属手忙脚乱的炖“独参汤”,就是用人参大补元气的功效来回阳救逆。生活中一些体格比较好的青壮年容易上火,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吃一些清热解毒、泻火的中成药比如三 *** 之类的,往往能够缓解病痛,这就是所谓“实则泻之”。
回到刚才孩子精神状态这个话题上,如果孩子生病时如果精神萎靡,目光无神,乏力嗜睡,多属于体虚或病势沉重。
2. “寒“和“热”
寒热包括客观的体温——是否发烧,手脚温暖还是冰凉,也包含患儿主观的感受——怕冷还是怕热。一般怕风、怕冷,手足不温的多属于寒证,要结合其他症状进一步分析属于外感风寒还是内伤寒证;怕热则多属于热证,但外感风热时也会出现短暂的怕风、怕冷。
3. 饮食情况
孩子的胃口怎么样,一般患病时胃口不受影响多属体质好,或病情轻。胃口比较差属于病情重,或体质较弱,正气不足。
喜温热食物——多属于寒证;
喜冷食——多属于热证;
容易口渴,喜欢喝凉水,因水量大——属热证;
口不渴,不喜欢喝水,喝水是喜温热——多属于寒证,也可能是湿重,身体水液代谢出现障碍的表现。
4. 大小便
便干便秘,怕热不怕冷,多属于实热;
大便稀,不成型,里面有未消化的食物,伴随怕冷的症状,多属于虚寒;
大便黏腻,味道重,多属于湿热或食积;
小便颜色深,尿量少,多属于热证或湿热证。小便色清而长多属于寒。
5、舌苔
舌诊也是很重要的体质辨识 *** 。现在拍张舌照很方便。非常直观,大家都能看到,讨论起来很方便。
之一张舌苔照的小朋友,舌质红,小红点多,草莓舌,热重,第二张图舌质淡暗,舌中舌根苔腻,寒湿重。调理思路完全不同,前者需要清热养阴,后者要温阳燥湿,舌红的孩子,可以选择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肝经、清肺经等手法“清热”,结合补肾经、揉涌泉来“养阴”。后面舌淡苔腻的孩子重点要调理脾胃,可以选择运八卦,补脾经,揉二人上马。选择的方案不对路,张冠李戴,起不到调理效果。所以大家一定要掌握基础的体质辨识知识。
我是医师黄圆媛,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杭州一男生全身皮肤溃烂,只因吃了几口这种水果!眼下正大量上市FM93记者黄思颖 通讯员:李煦
全身大面积皮肤溃烂,高烧数天不退……近日,一位14岁男生生了一场怪病,经过杭州市之一人民医院儿科团队追踪线索,逐一排查,幕后真凶竟是一种眼下正大量上市的美味水果……
一场生日派对后 全身皮肤溃烂
一周多前,小田参加同学的生日派对,和同学一起吃了生日蛋糕。当天夜里,小田脸上开始发皮疹,剧烈瘙痒。几天后,皮疹愈发“嚣张”地发满了他整张脸,从胸前一直蔓延到他的四肢……之后,小田还发起了高烧,服用退烧药后体温也无法降到正常。
五天后,高烧不退的小田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杭州市之一人民医院儿科。面前的小田几乎被“毁容”——整张脸布满皮疹,严重脱皮,嘴唇一圈皲裂流血,他的胸前和四肢也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斑点,部分开始溃烂……
接诊医生也被他吓了一大跳,马上将他收治入院。
竟是几口芒果惹的祸
入院后,市一医院儿科主任蒋春明对小田进行了全方位的查体和检查。皮疹、高热、草莓舌、手心脚底潮红……这一切症状让蒋主任考虑到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或者川崎病。
川崎病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急性自限性血管炎,属于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但它多发于婴幼儿,像小田这样的“大龄儿童”实属罕见。为此,儿科顾问黄先玫专家特别查房为小田问诊,并发现了重要线索:据小田说,他是先出皮疹后再发烧。由于川崎病等大多数疾病是先发烧再出现皮疹,由此一来,川崎病被排除了。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严重的皮疹和高烧?根据多年的经验,黄先玫认为小田极大可能发生严重过敏。询问过敏史后,黄先玫有了大致的答案,原来小田从小对芒果过敏。经过仔细回忆,小田想起来,那天吃的生日蛋糕里夹着几块芒果粒,当时觉得就几颗不太要紧,就吃了下去……
造成小田严重过敏的真凶找到了,就是这几块不起眼的芒果。之后,经过一系列对症治疗后,小田终于逐渐康复,顺利出院。
过敏会一次比一次厉害
“就那么几小口,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小田十分后怕。害怕之余,他也很是惊讶,之前对芒果过敏,最多是嘴唇周围痒,过几天就好了,这次怎么会这么严重。
对此,蒋春明提醒,如果知道自己对某种食物过敏,千万不要随便再次尝试。“过敏一般有这样的规律:之一次吃可能没事,第二次才会出现过敏反应,之后会一次比一次厉害!”蒋春明说,可能之一次吃芒果没事,第二次再吃就会出现口唇周围瘙痒红肿,也许下一次就会发现喉头水肿。小田这种情况还不算最严重的,之前有接诊到小朋友因为芒果过敏,引发喉咙水肿,直接威胁生命。
很多人存在误区,认为“少吃点没事”。其实,过敏与否和进食量的关系不是特别大,有时候只要一点点,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别说是之前就过敏,有时候哪怕之前不过敏的食物也会发生过敏情况。”蒋春明说,人的免疫状态会改变,比如:熬夜、疲劳、感染等都会打乱人的免疫平衡,导致过敏发生。在免疫状态改变的情况下,之前不过敏的食物也可能会发生过敏,而且一旦出现过一次过敏,之后会一直过敏。
尽量吃成熟的芒果
蒋春明介绍,芒果是蜀国家族的头号致敏水果。首先,芒果树属于漆树科,这类植物本身就容易引起过敏。而且芒果中还含有大量的蛋白和生物碱,这些物质对皮肤黏膜有 *** 性极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事实上,生活中对芒果过敏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吃完芒果后嘴唇周围红痒,或者口舌发麻,会认为是芒果导致的“上火”。但其实这就是芒果过敏的信号,应立即停止吃这种水果。
芒果容不容易引发过敏和芒果的成熟度有直接关系。没有完全成熟的芒果中含有醛酸,更易引发过敏。所以家长尽量给孩子挑选完全成熟的芒果吃。
婴幼儿和过敏体质人群更要注意
眼下正是芒果大量上市的季节,这种鲜甜汁多的水果是不少人的“心头爱”。
蒋春明提醒,由于儿童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尽量不要给年龄太小的婴儿过早地吃容易过敏的食物。
需要提醒的是,食物过敏更多出现在过敏性体质的患儿身上,湿疹、荨麻疹等过敏病史的小孩,要更加谨慎食用。
这里教大家一个吃芒果的正确姿势:首先避免接触芒果皮,吃芒果时切成小块,尽量不要将芒果汁接触到嘴唇和脸部。吃完后及时用清水将沾在皮肤上的芒果汁洗净,以防过敏。
一旦发生过敏情况,如果症状严重,马上到医院就诊。
转发扩散提醒
不要贪吃害了自己
来源: FM93交通之声
舌头上长出了“草莓”,还总是烦热盗汗,这是一种什么病呢?先讲个真实的经历。
一次,我应邀去一个高档社区做健康讲座,因为是周末,所以男女老少来的特别多。讲座结束后一个奶奶拉着自己大概十二三的儿子来找我。说孩子现在虚胖,个子大概一米五左右,体型比同龄人要胖上两圈。
他奶奶问我并不是因为孩子胖,在很多家长的眼里,胖就是有福气,很少有家长嫌自己孩子胖,让她发愁的是孩子现在吃什么都过敏,辣的不能吃,鱼不能吃,现在发展到连喝个牛奶,吃个鸡蛋都过敏,眼睛肿,皮肤发红,身上起疹子,家人都愁得不行,问我该怎么办。
我让孩子把舌头伸出来看了看,他舌头红像草莓一样,而且没有舌苔,小小年纪舌头上还有很多纵横的细小裂纹,手心很热,很明显的阴虚症状,虽然一般阴虚的人都偏瘦,但是万事无绝对,在临床上我发现很多阴虚的人也会发胖,而且这样的人通常伴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过敏。
我给他开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饮料方,用生地、沙参、麦冬、铁皮石斛、枸杞子各8克,熬水当饮料喝。如果喜欢喝咸汤的话,再加250克的鸭肉,鸭肉也是滋阴的,最多喝上2个星期,症状就会大大改善。走的时候给她留下一个联系方式,有什么问题可以再打给我。
一个星期后她欣喜地告诉我,孩子现在脾气好了,对鸡蛋和鱼已经不过敏了。又过了一个月,又打 *** 问我,孩子现在吃得不少,但是体重不增反降,一个月瘦了好几斤,问我是不是有什么病。我告诉她,这个早在我的意料之中,他因阴虚而胖,滋阴以后,身体慢慢就会瘦下来了。
中医是如何理解阴虚的?
阴虚指精血或津液等物质亏损的病理现象,在古时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而在现代社会,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人劳神较多、操心过多、过食辛辣肥腻,经常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伤及津液,所以造成阴虚。
“阴虚则生内热”,人阴虚后,津液不足,不能制火,会出现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这些津液匮乏的状态。很多阴虚的人脉搏跳动快,如果每分钟跳动95次以上,爱过敏。还有一部分的人,容易发胖,我分析这和他们体内物质代谢失调,体内废物搬运不畅有关。
阴虚而胖的人,通常都伴有以下症状:
五心烦热(即手脚心总是很热,还经常心烦气躁)、
舌红少苔,甚至有裂纹、红点
盗汗(醒时很少出汗,睡觉的时候总是爱出汗)、
脉搏每分钟95次以上、
爱过敏或者原来不易过敏,后来却过敏了
这样的人想要恢复正常,必须得滋阴。阴虚者平时宜多吃些清补类食物,甘凉滋润、养阴生津的食品,忌吃辛辣 *** 性食品、煎炸炒爆的物品。还应少操心、少熬夜,避免津液过度损耗。
滋阴可以使用以下食物和小方子
能够滋阴的食材或者药材很多,像猪肉、鸭肉、枸杞子、银耳、梨、生地、沙参、麦冬都是不错的选择。滋阴的东西可以自由组合,比如说我上面提到的生地、沙参、麦冬、铁皮石斛、枸杞子各8克,熬水当饮料喝。或者是生地、麦冬、银耳各10克,加雪梨一个、当归3克炖汤喝也是可以,
这些小方子不仅功效好,味道还不错,连着喝1-2周,就能把阴虚的症状调整过来。体内津液充足了,因为阴虚而致的肥胖、口干舌燥等问题就消失了。但是脾胃虚弱的人以及孕产妇请避免使用上述中药进行调理。
(免责声明:偏方仅供参考,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辨证使用,使用之前,请遵医嘱。)
本文指导专家:沈宁,沈式女科第20代传人,著名中医学家沈绍功教授嫡传弟子, *** V《养生堂》栏目重要嘉宾,著有代表作品《沈式女科600年:女人会养不会老》。
HAPPY营养与健康
壹号专家(微信ID:yihaojiankang)旗下大众营养与健康频道
说到草莓舌,应该想到川崎病?看到草莓舌,需要紧张吗?只有川崎病这样吗?其实草莓舌头的可能性其实蛮多的,一起来了解。
草莓舌头的可能性其实蛮多的
发烧五天、颈部淋巴结肿大,大于1.5公分,双眼红肿但是没有分泌物、皮肤出现疹子、四肢出现末端红肿/脱皮等。在适当的治疗下,可以减少冠状动脉扩张风险。
A型链球菌/猩红热/毒性休克综合征
A型链球菌是临床上很常造成扁桃腺发炎、化脓、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
它与一般感冒比较不一样的地方是,它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减少心脏瓣膜(急性风湿热)、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发炎,甚至是妥瑞氏症(PANDAS)后续的副作用出现。所以若医生开抗生素,请跟医生讨论治疗计划,请勿擅自提前结束治疗。
猩红热
可能大家都有听过猩红热,但是他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
之前在门诊曾经遇到一位小朋友发烧、全身红疹,疹子摸起来粗粗沙沙的,舌头像草莓一样,咳嗽及喉咙发炎。
手肘有深红色的皱褶痕迹pastia’s line是典型的猩红热。
猩红热好发在5到15岁的孩子
它绝大多数是因为A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少数由金黄葡萄球菌伤口感染)。它常会引发喉部发炎。但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引起猩红热。
治疗也需要抗生素
目前A型链球菌没有疫苗,预防方式:洗手,个人卫生。
毒性休克综合征
在我之一年住院医生的时候,曾遇到一位大男孩,高烧不退,在学校昏倒送医。身体上也有红疹。
安排做心电图的过程当中,在检查室又再昏倒一次,血压偏低。当时总带教说,这是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毒性休克综合征,紧急处理后把病患稳定下来。
维他命B12缺乏所引起的舌头发炎,外观也会跟典型的草莓舌很类似,型态有很多种。补充B12则可以改善。
日前
杭州14岁男生小田(化名)
生了一场怪病
全身大面积皮肤溃烂
高烧数天不退……
医生逐一排查
“幕后真凶”竟是一种美味水果
一场生日聚会后
男孩全身皮肤溃烂、高烧不退
一周多前,小田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和同学一起吃了生日蛋糕。
当天夜里,小田脸上开始发皮疹,剧烈瘙痒。几天后,皮疹愈发“嚣张”地发满了他整张脸,从胸前一直蔓延到他的四肢……
之后,小田还发起了高烧,服用退烧药后体温也无法降到正常。五天后,高烧不退的小田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了杭州市一医院儿科。
接诊医生被眼前的小田吓了一大跳——整张脸布满皮疹,严重脱皮,嘴唇一圈皲裂流血,他的胸前和四肢也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色斑点,部分开始溃烂。情况紧急,马上将他收治入院。
“真凶”竟是蛋糕上的芒果
入院后,杭州市一医院儿科主任蒋春明对小田进行了全方位的查体和检查。皮疹、高热、草莓舌、手心脚底潮红。这一切症状让蒋主任考虑到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或者川崎病。
儿科顾问黄先玫专家特别查房为小田问诊,并发现了重要线索:据小田说,他是先出皮疹后再发烧。但川崎病等大多数疾病却是先发烧再出现皮疹,由此一来,川崎病被排除了。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严重的皮疹和高烧?根据多年的经验,黄先玫认为小田极大可能发生严重过敏。
询问过敏史后,黄先玫有了大致的答案,原来小田从小对芒果过敏。经过仔细回忆,小田想起来,那天吃的生日蛋糕里夹着几块芒果粒,当时觉得就几块不太要紧,就吃了下去。
造成小田严重过敏的真凶找到了,就是这几块不起眼的芒果!经过一系列对症治疗后,小田终于逐渐康复,顺利出院。
过敏会一次比一次严重
甚至威胁生命
“就那么几小口,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小田十分后怕。害怕之余,他也很是惊讶,之前对芒果过敏,最多是嘴唇周围痒,过几天就好了,这次怎么会这么严重?
对此,蒋春明提醒,如果知道自己对某种食物过敏,千万不要随便再次尝试!过敏与否和进食量的关系不是特别大,有时候只要一点点,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过敏一般有这样的规律:之一次吃可能没事,第二次才会出现过敏反应,之后会一次比一次厉害!”蒋春明说,可能之一次吃芒果没事,第二次再吃就会出现口唇周围瘙痒红肿,也许下一次就会发现喉头水肿。小田这种情况还不算最严重的,之前有接诊到小朋友因为芒果过敏,引发喉咙水肿,直接威胁生命。
“别说是之前就过敏,有时候哪怕之前不过敏的食物也会发生过敏情况。”蒋春明说,人的免疫状态会改变,比如熬夜、疲劳、感染等都会打乱人的免疫平衡,导致过敏发生。
在免疫状态改变的情况下,之前不过敏的食物也可能会发生过敏,而且一旦出现过一次过敏,之后会一直过敏。
出现此类症状须立即停止食用
鲜甜汁多的芒果,是不少人的“心头爱”。
蒋春明介绍,芒果是蔬果家族的头号致敏水果。首先,芒果树属于漆树科,这类植物本身就容易引起过敏。而且芒果中还含有大量的蛋白和生物碱,这些物质对皮肤黏膜有 *** 性,极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事实上,生活中对芒果过敏的人不在少数,很多人吃完芒果后嘴唇周围红痒,或者口舌发麻,会认为是芒果导致的“上火”。但其实这就是芒果过敏的信号,应立即停止吃这种水果。
芒果容不容易引发过敏,和芒果的成熟度有直接关系。没有完全成熟的芒果中含有醛酸,更易引发过敏。所以,家长尽量给孩子挑选完全成熟的芒果吃。
蒋春明提醒,由于儿童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尽量不要给年龄太小的婴儿过早地吃容易过敏的食物。
需要提醒的是,食物过敏更多出现在过敏性体质的患儿身上,有湿疹、荨麻疹等过敏病史的小孩,要更加谨慎食用。一旦发生过敏情况,如果症状严重,马上到医院就诊。
综合:健康杭州、杭州日报、泉州广播电视台
来源: 长城新媒体
经方学堂分享:最全舌诊教程——金华佗小熊医生舌诊微课堂第五课金华佗和我开始“舌诊微课堂”的合作,在金华佗微课堂中用语音和图片的方式和大家普及舌诊。课程结束后,本公众号获得金华佗的授权,为大家奉上这图文并茂的小课堂,将前面小熊在公众号讲过的舌诊课,更加仔细地和大家叙述一次。
整个文档是金华佗微课堂当中群志愿者们的辛勤劳作,听我的语音录写下来的文字,小熊感恩作揖。
好吧,准备二十分钟的时间,开始第五课的学习吧!
各位金华佗微课堂的群友们大家晚上好。感谢金华佗提供这个平台。让我分享一下我对舌诊的见解。这些知识是积累于我平常在临床上舌诊脉诊和症状相对应的总结,同时根据一些中医大牛们的经验,总结在一起,并经过临床检验的精华。
上一次就已经是去年了!一共有四节小课。
大家还没上过前四课的请猛击下面:
金华佗舌诊微课堂之一课
金华佗舌诊微课堂第二课
金华佗舌诊微课堂第三课
金华佗舌诊微课堂第四课
第五课我是这么想的,就是前面那我很快速的跟大家过一遍前四课的内容,这样大家通过了解前面内容,讲到后面更高级的内容的时候,就接受的快一些。
在前面四堂课里面呢啊我主要讲的就是一个舌诊小公式。
这个公式将舌诊信息大概分成八个类别,这八个类别我在前面四堂课里面呢几乎是一堂课一两个类别。在这些类别里面比如像大小啊、淡红啊,这些不同的特性舌头的特性,我都有跟大家分享。怎么样去观察、怎么样去看,前面几课都有实例,有很多图大家都还印象深刻吧。我把一些很重要的一些知识点图,都摘录在下面的几张幻灯片里面跟大家分享。
在我们看到一个舌头的时候,如果我们仅仅把这八个信息都写下来,我们能做到的就仅仅是分析舌头主人的异常点在哪里,这些信息都是很散在的。当我们拥有了这些异常信息以后,怎么样去辨别这个信息的来源——整体辩证是怎样的。
首先呢我在之一堂课里面讲到“中气流转”。我们的舌头的大小,他是由整体中气的多少来决定的,当然“中气”的多少是指的“正气+邪气”的多少——人表现出整体气机的多少才是我们舌头的大小。人中气的流转对人体来说是很重要的。
那么当临床上看到胖大的舌头,我们必须心里知道,病人实际上也有可能是一个虚体,邪气很盛。邪气把人体“气球”撑大,这个时候就需要在临床上多加鉴别。
在舌头上体现出来的是左升右降。我们当中也许很多人,学过潘晓川老师的“针灵”,老师对左升右降有他的解释——左升右降和右升左降这个是男女有别、上下午有别的。如果细分,可能大家都会糊涂,但是我们在舌头的判断,我还是比较趋向于让大家把这个简化都以患者的左升右降为主。
在左升右降的一气周流理论之外,还有郭志辰老师所创的一个外焦理论,也就是从舌尖到舌根的一气流转,这一个后面会提。
跟大家理清一下,所谓舌质,就是舌头去掉舌苔以后他的那个地板的那个颜色,那“地板”就是舌头本质的颜色。那舌头本质的颜色什么才是正常的呢?就是上面这个框框内部的“淡红色”。淡红色是我们所见的正常,如果他偏白的话,白的程度代表他亏虚的程度,如果他偏红的话能说明这个人的血液循环、或者是她的体内有偏热性的东西出现。当一个人的舌头上开始看到暗色的话,也就是这个舌头偏暗的时候,就说明人体有瘀滞的情况出现了。但是瘀滞是在哪一个程度,就应当按照上面的色板来判断。如果舌头出现了紫色或者暗红,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或多或少体内存在气滞血瘀的情况。
我还是把前面讲过的一个经典的图引用过来。大家可以看到,舌苔就是舌质的衣服。比方说舌质是我们的肉身,然后舌苔就是我们的衣服,如果舌苔偏厚,那“人”就穿的很厚,穿那个大棉袄似的人,体内是捂着湿热,同时我们透过舌苔就看不到舌本质。剥苔的那一部分,如图,就像是没有被衣服遮盖的那一部分,我们能看到皮肤、看到肉身。剥苔就是中间的小圈。薄苔,是比较难理解的,其实就是“穿着薄纱”,透过薄纱衣服,我们可以看到肉身隐约的样子(透过薄苔我们可以隐约看到舌质的颜色)。
那还有几种苔是什么样子的呢?
在厚苔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见到腻苔和腐苔。腻苔本身的就是在舌苔增厚以后在表面形成的那种黏黏腻腻的感觉。这种粘腻的感觉就像是痰似的。这种苔上面是不缺乏水分的。
如果是腐苔呢,大家可以参见一下那个那个豆腐,把暖白色豆腐乳切一半然后里面看到的干干的切面,布在舌面上,就是腐苔最直接的样子。
在我们看舌苔的时候,需要用这样的视角(如上)。舌苔它代表着云朵和地上的湿气,这个形容的是将我们人体看做整个地球,也就是说我们的肉身是地,但是只有地而如果没有天、没有云,那么这个地就是一块死地,就像是其他不可以住人的星球一样,没有生命力。也就是光一具肉身,但是没有契合能量的话,人是没有生命力的。有了能量才有水液循环,所以我们在看舌苔的时候,我们看的是舌头主人的生命力、主人的水液循环。
舌苔包含了什么信息?
舌苔包括了土地以上的湿气以及土地以上的云层。如果是不同的辩证 *** 当中,一些是需要我们判断人体“天气情况”的,那这个舌苔就帮到很大的忙。因为他正好表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地表的水循环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大家看到这个舌头呢,他的是局部下雨,那他没有“下雨”的舌尖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是偏干的。也就是说有干旱的地方,也有洪涝的地方——这个人的整体的这个情况还是气机分布和水液代谢是不均匀的。
大家看一下这个前面讲过的水湿苔,也就是滑苔。所谓的水湿,就是舌头上面能看到的“可见水”。所谓“可见水”简单说来就是舌面上的水液——可以反光,可以滑动,可以滴下来的样子,那这种就叫做水湿。
大家可以看到上图舌头的绿色的圈圈里面可以看到一些反光,后面有一层像水一样的、准备流下来的那种感觉,就是水湿舌。同样道理,水湿是可以分布在整个舌头面,也有可能是局部的,就像是我们天气预报当中见到的“局部阵雨”。
后面我们提到了气质点,而气滞点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渐变性特征。
因为人体的气机受到阻滞是很常见的。比如说手弯曲到一定程度,被压了很久了,那么这个手的气机就是被阻滞的。比如说一个人被人惹生气了,那么他的不良情绪,就会藏在他情绪体(有关情绪的能量状态)里面,从而产生气滞,气滞以后,这个原始的“生气”就会进一步影响人体的肉身。所以,这个气滞点,他不一定是反映了我们人肉身上的气滞,而是广义的、包含情绪、心灵、身体的气滞。
那么,气滞点在舌头上很常见,他的分类也非常多,在这个图里面呢我跟大家把这个渐变的过程画出来了。大家可以想象,假设人体是一个气球的话,当气球里面的气机正常运转的时候,这个气球的大小是正常的。另假设,气滞就相当于气机在某个地方被阻滞,那局部气滞区域的压力就会增高,增高后的表现就是在气球的表面突起局部小球,在舌苔上就显现出无苔的圆形点状区——这就是气滞点,并且是最早期的气滞(见图中气滞初期)。
当气机运行被抑制住了以后,肯定会一直充盈到整个气滞区域里全部充满红色,这样医生才会关注到病人上火了。其实上火之前早已经产生气滞,而我们没注意到而已。如果在一个人产生气滞的时候,医生就把气滞因素去掉,这样就可以避免滞而化火,这是治未病的范畴了。既往我们关心上火的那个红点,这是治已病而不是治未病。
有时候气滞的区域会因为气滞而体积增大,比如水肿、气肿,那么气滞的区域并不会产生化热的改变;如果气滞的区域体积无法发生适应性改变的时候,比如实质性脏腑的气滞,在他在同样的组织体积里面,因为气滞而停留的气或能量增多以后,这个气滞就会演变成热——这就叫做气滞化火。那我们可以看到图中第二个小点,在舌头上也可以看得很清楚,他在一个片点状的剥苔的中心,稍微有一点红色的出现,这是说明他的气滞开始化火。大家看往右看,气滞当中的热不断增多,慢慢看到舌尖,你可以看到它的气滞化热是如何越来越多的。
如果当一个局部,可见红点反复产生(气滞化火经常出现)或者“上火”产生的时间很长,他就会将局部的阴分都烧灼掉。其实人体分阴阳,如同所有事物都可以分阴阳一样,人体当中的“阴”是代表肉身这个物质化的存在,人身上的血、肉、脉、骨、筋都统称为“阴分",阴分都是实体的;而阳,则是人身的能量、生命力、气化、生命的机制。是非实体的部分。在阳阴正常时,他们是互相依存、平和的。但阳过多的时候,就会消化和削弱阴分。所以当一个地方化火太久或者反复起火,就会伤到这个地方的阴分,从而产生阴分的郁滞,形成瘀血。
当一个地方把阴分都烧干了以后都起了瘀点后,瘀点很难消的——瘀跟火不一样,火是”气分“的东西,迅速升起也可以迅速回落的,都不是实体东西;但是当火在局部烧起瘀以后,瘀便在局部长根了,比如说很多人舌尖是有很多瘀暗的小点的,于是我们观察到上火的征象。但是有时候,这样的患者并没有当下上火的症状。但是有这样舌象的患者,只要吃点烤翅、烤串,甚至吃补气的药就马上会有喉咙不舒服、有咳痰、觉得上火、口干等症状出现。
这种情况下就是因为瘀产生在局部,就如同是刚熄火的炭粒,虽然是黑的、看起来没热像的,但只要一给风,就再度燃烧。当你全身契机增多的时候(比如补气后),人整体的气机在往外膨胀增多,首先引燃这些瘀点(炭粒),而让瘀的局部出现上火的状态。因此,反复上火的人,将来更容易上火,就是因为局部起了瘀血。就像上面图片最右边偏暗的红点就是瘀点。
刚才是说到假设一个身体局部,它的体积是固定的——体积的固定就是说,气滞的局部缺乏延展性,或者局部外围有实体性包裹性组织压迫,而无法顺从气体的增多而扩张它的外围,因此从里面火郁成瘀。那另外假设,气滞的局部外围是柔软的,如果外围可以随着里面气增多而扩大体积,那在局部就不容易化热,在舌面表现出来的就是突起来的、与舌质颜色一致的点。(见图正中上方的小方框)
这种点不是红色的,它是舌 *** 的膨胀,这个膨胀就是气滞发生了,在气滞发生以后,我们还不注意和处理的话,终有一天膨胀到尽头,气滞继续严重下去变开始化火了,到极端气滞化火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课本上的“草莓舌”——舌全是突起的点,每个点都有火——这个情况很严重了,又到治已病的时候。
那么我们复习一下舌斑,所谓舌斑其实并不常见。它有两种,一种叫做舌苔上的斑,舌苔上如果有片状的舌苔的脱落,并且舌质还是有偏红的情况,需要排除一下舌炎;第二种是舌质的斑,所谓舌质的斑和舌苔的斑区别就是舌质和舌苔的区别,也就是说舌苔上的斑代表着天气出现了问题,而舌质的斑代表着地表出现了问题。那舌质起的瘀斑,比如右边这一张舌头,下面可以看到青色的片状的舌诊要素。这种舌诊要素,代表着舌头里面的局部产生了瘀血,并不是在气机流转的过程中产生的淤血,而是土地当中的一种寒性的瘀血,所以就体现为舌质上紫色的暗斑。
讲了这么多瘀血的舌象,还是把舌底的络脉讲一下。因为舌底络脉也是判断人体瘀血的指证之一。在正常的时候,舌与一般器官一样,有动脉的进入和静脉的回流,有进有出。当动脉的进入和静脉的回流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在舌面和舌底看不到明显的动静脉,也许舌底可以看到一点点静脉,但是不会很长、很粗,这个时候就叫做正常的舌面和舌底——这种是正常的舌底络脉。
我们的气机每天都在循环升和降的过程,升的时候我们所有的脏腑在接受动脉的供养,降的时候我们静脉会带走所有脏腑的代谢产物。
当如果我们人的气太过,也就是局部气滞太明显,会在舌面上看到有凸起,有凸起必有凹陷的地方,看到有凸起的地方,但是舌底又是正常的,或是稍微有点青紫,这个时候就是进去的气血太多,但出来的血一般,这种情况属于气冲太过的状态。
我们舌底络脉瘀曲更多是的出现在回流障碍上,也就是我们气机下降的过程,气血在回缩的时候出现瘀滞的,所以我们的静脉就会瘀曲,舌底络脉就会瘀曲,让我们看到舌底的瘀阻。
讲完四个要素以后,开始教大家四步辩舌头,就是 “ABCD”。 A就是给舌头照照片以后,看舌头舌面上一些不正常的部位,所谓不正常的部位就是把它圈出来,又称“找茬”。那圈出来的不对头的部位,一定要注意不用去辨别和描述它,因为这是第二步的内容,这样没有心理压力嘛。把它圈出来以后,观察一下没有被圈出来的部分,这些没有被圈出的部分一定要找不到其他的问题,就是根据我们前面的八个要素找不到它还有问题的地方,这个时候之一步算完成。
第二步(B)就是分别去分辨与描述这些圈里面异常的地方。那这个是看我们前面的八个要素的功底是不是正常,这个时候把这个异常的地方写出来,大家不需要去辨别为什么,只需要描述,到B这个点也算是比较简单 。
到C这一点呢就稍微开始复杂了。要把我们舌头看成一张风景图,那么这些异常的地方就是风景图里面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拿郭志辰老师的舌头水液循环图去比对,看看这个圈里面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因为郭志辰老师的循环图有一个水液循环的箭头的,是从舌根指向舌尖,然后由舌尖分出去到外焦,然后从外焦转回去到舌根这么一个循环,形成一个圆圈。那么在这个循环的圈里面,如果受到阻滞以后,我们的气还是要朝着圆圈的方向旋转巡回,那么阻滞以后就会走到其他方位去。大家看看这个思路能不能分析出来这个圈内异常,为什么。
这样子就到了D了,到了D以后大家要看看找为什么的时候,是需要找一个“始动点”。也就是说所有的这些异常总有一个地方是最原始的位置,在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上总有一个地方先堵塞或者是先出现问题,然后导致了整个循环的障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病例表现,就是我们的舌诊要素的异常。所以这个始动点你找对了,我们的用药也好,针灸也好 ,甚至是推拿也好,非常简单地能够出来一个方案 。以上就是四步辨舌头。
那么今天其实最主要的内容是学会简单的辩证。我在昨天晚上的时候,抓耳挠腮了半天,在想怎么样能够把辩证非常简单地教给大家,而不是从特别复杂的内容,在前面把大家搞晕乎了,然后再讲辩证,这样的话失去了还医于民的本愿。大家跟着我来。
我们不需要知道太复杂的知识,但是我们首先一定要知道什么是阴阳。所谓的阴阳就是一个“二分法”。也就是说,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分为阴和阳两个属性。“大而无外”是说我们可以把一个星系循环的周期称为流年的阴阳。我们也可以在一天里根据太阳的日出日落分辨白天和黑夜,白天有太阳叫做阳,黑夜没有太阳,月亮出来时就叫做阴。
那“小而无内”的意思就是说非常细致的东西,它一样可以分成阴阳。比如说,我们的腹背阴阳。我们以男生为例,古代男生经常要出去耕地,这时候,他的背面经常会晒到太阳,所以他的背面属阳的。他的腹部经常朝向地面,所以他的腹部分为阴。所以腹背这两个方位可以分阴阳。脏腑一样也可以分成阴和阳的,像我们的五脏是有实体的,它以实体为多,这时它属阴。腑是中空的,它以气为多,所以它被分为阳。
气和血的话呢就更简单了。气呢,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它属于更空灵的,所以它就为阳。而血呢,它是看得到摸得着的,它是有实体的,所以它分为阴。为什么说这些呢?就是想告诉大家,所有的东西,包括人体所有的部分,都可以分为阴阳。在我们辨证的时候,很重要的就是看阴阳。像中医基础理论里面讲到八纲辨证的时候,他讲的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里面的”阴阳“呢,它是总纲,因为后面六个纲目都可以用阴阳再划分。比如说表里,表为阳而里为阴;寒热,寒为阴而热为阳;虚实,虚为阴而实为阳。所以阴阳涵盖了后面六个纲。所以我们必须辨明阴阳,你只要阴和阳没有搞错,治疗方案就不会有问题。
我在这里不想去提五脏辨证,因为五脏辨证容易专注于很细节的东西而忘记了总体。我们看舌头是因为舌头是一个整体,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比较直观的点,我们能找到一个最原始的扳机点。所以如果我们去专注于五脏辨证的话,我们会失去对这个扳机点的认识。
那整个人体很简单的来说,它其实就是一个“阴阳中道,运转流通,各司其职”。所谓的“阴阳中道”是说所有脏腑,以及所有的人体功能,甚至气机气场,都要符合中道。如果偏离中道,偏阴或偏阳,人体就会出现不舒服。
第二个是“运转流通”。所谓运转流通分两部分。一是气场的运转流通,也就是人体肉身所有的运转,所有的脏腑功能都来源于神——我们的能量场。我们能量场的流通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指我们内脏的运转流通。内脏本身的运转流通包括腑气机的流通和身体水液的流通。所以这里就涉及了三个:一个是能量的流通,一个是气机的流通,一个是水液的流通。那么运转流通如果不顺畅,人体就会出现毛病,出现阴阳失衡,人体就没法维持在中道上,这样人体就会出现疾病。
所谓“各司其职”,这个是挺有意思的一点,以五脏来说,你们可以假象我们每一个脏,它本身再分为五行——假设我们的心脏有木火土金水五行,那心脏因为它是属于泵血的器官,它是跟血有关的它又是属于红,属于离位的,所以它以火性为主,它的本性是属火的。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心脏它是由大部分的肌肉组成的,也就是说土性对心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心脏缺乏土性以后,什么情况下会缺乏呢?当一个人他的脾胃变差的时候,他就会缺乏土性,为什么?因为心脏它本性是属火的,它的土来源于我们的脾胃,也就是说脾胃如果变差了,没有办法提供心脏足够的土,那么心脏土性会出现流失,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心率的问题。
同样的,像其他的脏腑,你再把它细分为脏腑内的五行,你会发现它们除了它们本性属性以外的其他四个要素四个元素都是来源于其他脏腑的,它们互相牵制互相依靠,然后完成各自的职责,所以这个叫做各司其职。
当我们某个脏腑出现了问题以后,它就很难再向另外四个元素的脏腑提供它为主的元素,所以呢,就会逐渐逐渐地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所以这也是“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五脏六腑的问题都会慢慢影响到属于金的属性,然后属金的属性都会最终折回到肺,伤害肺的属金,金是肺的本性对吧,折回到肺就会以后让肺气上逆,产生咳嗽。
这也算是我自己比较薄浅的理解。大家也可以抱有其他的见解和认知,因为我们大家都是以不同的角度来看同样的问题的,所以,求同存异,我在这里只是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见解。
那么在看到舌诊的分析的时候呢,我就发现其实不是所有的辨证体系都适合用在舌诊上的。我们四诊合参的时候有个很重要的就是脉诊,但是脉诊的话因为不在我们今天以及下面一段时间所讨论的范畴,而且涉及脉诊的辨证会更多,包括卫气营血的辨证(来自于赵文魁卫气营血辨证体系),与脉和症状相匹配的还有一个六经辨证,唯一与舌头相匹配就只有三焦辨证和圆运动的辨证。所以我们下面讲三焦辨证。
大家注意到没有,三焦辨证呢,它其实是讲一个气化水湿的一个循环辨证,正好契合郭志辰老师的三焦辨证。而圆运动的辨证是我们内脏的气机流转的辨证。这两个辨证并不会太冲突,可以相互结合使用。
大家可以看到这张幻灯片,这张幻灯片呢是最经典的,我前面引用的最多。是郭志辰老师的上中下外四焦图。他强调的是脏腑,气机,湿气,水液的运转功能。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字,上焦如雾,像天上的云一样,很轻很薄,在气机的最上层。中焦如沤,也就是说那个地方是腐熟水谷,然后消化,生成气血津液的中心。那个地方像发动机一样,是非常有湿气的,可以用氤氲来形容。中焦有许多腐烂的气机在里面,因为腑以通为用(通畅的时候是它功能正常的时候),所以它并不会将腐烂的信息全部停留在中焦,它会往下递,往下递以后呢,会由大肠到直肠,从直肠里排出来。排出来以后呢,这就是中焦的总体功能。
下焦,它是在表示我们的地表水液的排泄,也就是我们的河流啊,大海啊在地表的一些水,它的排泄和运转是在下焦实现的。郭老师的这个外焦呢,正好是我们下焦水液的来源。就是说上焦形成云以后,以雨的形式降落到下焦,这么一个通道就是外焦。所以它的箭头是从上焦循环回下焦的。那郭志晨老师的这个创举呢就将整体的气液循环画成了一个圆形。
大家可能并不知道三焦辨证其实还有第二种。这第二种三焦辨证呢,是起自于我的一位非常尊敬的老师,目前也是我们单位的医学顾问李辛老师。他提出来的辨证 *** ,叫做内中外三焦的辨证 *** 。这种三焦辨证法跟郭志辰老师不一样的点,在于他更倾向于人体整体能量的分层。大家注意到没有,郭志辰老师的辨证 *** 更重视于水液气化的分类。这两种三焦辨证也可以分阴阳。李新老师的辨证 *** 更偏向于阳,而郭志晨老师的辨证 *** 更偏向于阴。
李辛老师的这种三焦分类 *** 更像是把人看成一个球。这个球里面啊有三层球,小球代表我们的内,中球代表我们的脾胃,中球包裹着小球,而外球包裹着这两个球,叫外层。那么他是把五脏分布到里面去,内层就是我们的肝肾,中层是我们的脾胃,外层是我们的心肺。在正常状态下,我们的外焦是开的功能,中焦是可开可合,下焦是以合为主。三层球的能量传递是由内而外传递的,我们内层的能量多少决定了我们寿命的长短。
那么在舌头上的体现呢,大家可以看到上图右下角的那幅图,我们内中外三层就在舌头上如此表现的。它是像孔雀羽毛上的那种状态,内是最舌根的那个圆形的球,而中包含着内,比内大一些,外包含着浅面两个。这个就是在舌头上的体现。
我们郭志辰老师的上中下外四焦的运行方式,告诉我们这个人天气啊,他的脏腑功能如何,血液循环如何。李辛老师的内中外三焦告诉我们这个人的精血多少,这个人的正气亏虚,这个人的邪正相争的位置在哪里。所以这两种 *** 统一分析起来的话,对我们的病情判断会有很大的帮助。假设我们把舌诊公式的八要素都总结出来,当我们把不正常的点都找茬圈出来以后,大家来看一看,再把这个三焦辨证和四焦辨证结合起来,就知道这个人的正气如何,他在经历什么样的状态,邪正相争在哪里。这对我们后来的治疗方案选择会大有裨益。
大家不知道还记得我在前面课上提到,我们看舌头一定要谦虚,不能说我们在舌头上没有看到什么舌诊要素可以圈出来,就判定是没有问题的舌头。那实际上呢,左边这个舌头看起来像是一个正常舌头的剥苔,还稍微有点裂痕,但是这是一个癌症多发转移的病人。
这时候我是想梯形大家,不要轻易地下结论,不要去轻易地推断别人没有问题,舌诊是拿来辅助治疗的。今天,如果我们用三焦辨证来看上面的舌头的话,可以观察到这个人的土地属于光而无水,也就是他的水液循环已经干枯了,这说明他的身体里面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才会出现这种舌象。
如果我们只抱着我们之前学的舌诊要素的话呢,我们是没有办法分析出来他的整个活体的状态的。因为我们的舌诊要素呢,它体现的是一个当下状态的描述,所以它没有一个“动起来”的分析 *** 。那今天,我给大家交来的是一个动态的分析 *** 。大家可以把内中外三焦结合上中下外四焦来综合判断分析一个人的正气,一个人他在经历什么样的天气,这样是比较完整,系统的体系。看看大家有没有这个需要,就是我去找一些舌头,然后跟大家综合地来分析一下,它的ABCD是什么样的?三焦辨证四焦辨证是什么样的?然后这个人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我拿一些我已经有诊断,治疗的这些确定的病例的舌头跟大家分享,怎么样把三焦辨证,四焦辨证,舌诊小公式联合起来,去判断一个人的情况。
如果需要的话呢,可以在后面加几堂复习课,大家可以跟群管联络一下。但是我们舌诊课程内容还是要往后推进。等到后面的话,我希望大家在判断舌头的时候有个更高的看点。
那么下面呢是之前答应过大家的一个舌诊的脊背分析。这个舌诊的脊背分析不是我自己创的,我是从我的谭针的同学“范璞归真”范大夫那里看到的这么一个辨证 *** ,我自己觉得挺有用的,所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舌诊的脊背分析呢,就是把我们人体倒过来,然后背面朝上朝着我们一个全息的投影。在投影时也一样,它的脏腑的分类区域和我们脊柱分类是一模一样的。
大家可以看到在舌头的前三分之一位置之中写的是颈和颈椎,在中间三分之一的位置写着胸椎,有意思的是在背那里下面写了一个胃,也就是说胸椎的那个地方刚好是我们前面讲舌诊全息的时候胃所对应的位置。那么后三分之一讲的是腰椎,腰椎是舌头的后三分之一所体现出来的舌诊要素。
接下开我们说怎么看。位置知道后怎么判断?主要看的内容是裂纹和凹凸。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舌头能看到在颈部的位置偏左或偏右出现裂纹的时候呢,他的颈椎可能在偏左或偏右的地方出现了问题,不仅是周围的肌肉,或者是颈椎本身出现了问题。那如果是凹凸呢,可能更倾向于肌肉的紧张,或者脊柱的侧弯,都有可能。我们在判断舌头时,这相当于是锦上添花吧。你能够先把正面的信息全部分析清楚以后,也可以把这个全息的小人反过来,背朝上,再看看他的脊柱是什么样的。
到后面我们还是要注意一点呢,就是舌象依然是一个提示的信息,依然是一个显示器,我们可以推测,不能妄加推断。
中药也能治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但是你知道中药也能治焦虑症吗?下面小编就来个大家讲讲究竟中药也能治焦虑症吗。
中药也能治焦虑症
1、当热扰动心神,或心失所养,心神不安以及肝失柔和之象的时候,就会出现持续的紧张不安,和心悸、失眠、出汗等情况时
①原则上用偏寒凉的食物和偏酸甜的食物。
②偏寒凉的食物,如牛蒡、薄荷、百合、芹菜、茼蒿、马齿苋、荸荠、萝卜、绿豆和多种绿叶蔬菜。
其他象绿茶等也有去火的功能,一般大家可以掌握的原则是苦味较重的食品,具有较强的去火功能。
③偏酸甜的食物,可以缓解人们的紧张不安,像西红柿、红薯、山楂、苹果、山里红、赤豆、大枣、芍药花或(代茶)等都是。枸杞也可以使用。
④在肉食上主张采用禽类,象鸭子、鹅、鸽子、鹌鹑、乌骨鸡都是不错的选择。
2、当肝气郁结乘脾胃,就可以出现容易腹泻、恶心呕吐等
中药也能治焦虑症
①这种状态采用的饮食以平和为主,主要让病人先恢复正常的饮食状态。
②以粥品较为理想,且采用清淡的大米或小米粥,本人在临床使用的体会以大米粥较为理想,不宜太稀太稠,少少频饮。
③可以食用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等,煮汤或熬粥均可。
④可以将生姜放在口中,但不能吞噬。也可以将菜品放入口子。
⑤不宜过于油腻的食物。
3、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出现咽喉梗塞感
①采用认为既能顺气,又能化痰的食物。
②蔬菜主要有各种竹笋、毛笋、冬瓜、萝卜、鱼腥草(现在作为野菜食用)等。
③水果象橘子、柚子、芦柑、西瓜(包括皮)都是很好的选择④海产品如海带、海白菜等。
4、心脾胆虚的时候,可以出现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善惊易恐等
①这种病人一般体力较弱,所以基本以补为主,可以采用贝壳类食物作为收敛心神的一种 *** 如牡蛎、海蛤等。
②可以多食略温的肉制品,如羊肉、牛肉、老母鸡和小公鸡等。
③这些人可以适当用药物进补,如人参、西洋参都可以考虑,可以熬汤或炖粥喝。
中药也能治焦虑症
5、如果出现尿频,会有几种情况
①一种是下焦湿热,病人同时还有尿痛、尿黄赤等;象绿豆、赤小豆、车前草、苋菜、芦荟等都可以选择。
②二是肝经郁结,这种病人紧张不安的情况尤为明显,同时还会手、头、舌等颤抖的症状,主要要进大量的酸甜食物(参照之一条的③),尤其是白芍药、乌梅、杨梅甚至草莓,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冬春换季时节,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等致病菌易趁虚而入、侵袭人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因此,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在人员密集的幼儿园、学校,有限的教室空间,加之小朋友们由于年龄小,抵抗力弱,都极易造成病原的传播。2月24日,记者采访了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童病院的医生王菊艳,她为大家详解春季多发的儿童呼吸道传染病,家长们快来看看防治 *** 吧。
6种多发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头痛、乏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如发现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感染。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肠胃病毒,可导致急性胃肠炎。最典型的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能发生严重脱水甚至死亡。传染源主要是感染者,感染后的3-4天直到症状消失后的2天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预防诺如病毒要避免接触污染水源,加强个人卫生,尤其是手部卫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EV71感染引起重症的比例较大。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手、足、口等部位散发性皮疹和疱疹,少数病例可并发呼吸道感染、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致死亡。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是密切接触,消化道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感染,儿童普遍易感。在治疗方面主要为对症治疗,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1周左右痊愈,发病期间应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水痘的典型表现是中低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类圆形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破溃,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水痘传染源主要是感染者,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传染和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多见。水痘为自限性疾病,可自愈,有极强的传染性,但结痂后无传染性。极少复发,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人体内,可致带状疱疹。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肿胀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炎、急性胰腺炎等。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
猩红热主要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1天内蔓延至全身。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可见口周苍白圈、草莓舌。少数在恢复期可有变态反应性病变如风湿病及肾小球肾炎。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青少年多发。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科学有效防治很重要
王菊艳提醒,不管是什么病毒,科学有效防治很重要。日常生活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及卫生环境差的公共场所。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鼻等部位,要注意加强个人手部卫生,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回家以后一定要先在流动水下认真洗手。要多喝水,避免饮用生水,特别在气候干燥时,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要注意补充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应注意根据天气情况适时给孩子增减衣服。要积极锻炼身体,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而且能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注意生活饮食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以免延误诊治。另外,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计划性预防接种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疫苗是阻击各种传染病发生的更佳积极手段。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马相
来源: 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