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10月4日是农历九月初九
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与国庆假期上演“喜相逢”
天文年历显示
21世纪这100年里
重阳、国庆“喜相逢”的情况
共发生19次
其中,之一次发生在2003年
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4日
最后一次发生在2098年
重阳节对应的公历日期是10月3日
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登高节
自从唐代被定为正式的民间节日以来
已成为中华民族
尊老、敬老、助老传统的象征
自古以来
社会广泛形成
登高远眺、秋游观景
佩插茱萸、饮菊花酒
吃重阳糕等习俗
9月29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爱山街道衣裳街社区,“幸福邻里”志愿者和老年居民共同 *** 茱萸香囊。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从你出生起
长辈们把你视若珍宝
无论你在哪
他们都是你最温暖的港湾
今天
别忘了向所有的长辈们
大声说爱!
祝福他们健康长寿
文案|韦衍行 周静圆
设计|杜佰鸾
素材|新华社 记者:周润健
来源: 人民网
最是双九秋色好,登高赏菊话重阳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4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易经》中写道“以阳爻为九”,故将九月九日称为“重阳”或“重九”。
《西京杂记》中记载,汉高祖时,宫中在九月九日都会“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可见,一些流传至今的重阳节习俗,在西汉时期就已有雏形。
登高佩茱萸:九月九日风色嘉,满头争插茱萸花
在重阳节有关的诗词中,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谓脍炙人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时候,与远在家乡的兄弟彼此挂念,写尽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登高是重阳节流传至今的民俗之一。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晏殊亦有词云,“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登高远眺,大雁飞过,勾起词人无限思乡之情。
茱萸是一种味道浓烈的植物,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逢凶化吉。宋代宋祁在《九日置酒》中写道,“溪态澄明初毕雨,日痕清澹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明代诗人申时行也在《吴山行》一诗中描绘了百姓在重阳节登高佩茱萸的情景,“九月九日风色嘉,吴山胜事俗相夸。阖闾城中十万户,争门出郭纷如麻。拍手齐歌太平曲,满头争插茱萸花。”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跃然纸上。
赏菊寻秋韵: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重阳时节秋意渐浓,菊花盛放。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写道,“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从这封信中可知,重阳赏菊习俗由来已久。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诗文中对菊花的反复吟咏,也对重阳赏菊风气的盛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连初唐诗人王勃也有诗云,“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杜牧也在《九日齐山登高》中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唐代诗人卢照邻曾作《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将菊花酿成酒,也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西京杂记》中写道,“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宋代《东京梦华录》、明代《遵生八笺》中均有类似描述,体现了先民祈求延年益寿的淳朴心愿。
值得一提的是,据《旧唐书·王勃传》中记载,《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写成的。文中“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写景名句,将江南秋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饮酒品美食:九月登高例吃糕,楼登丹凤上层高
说到重阳节饮酒,或许大家都会想到南宋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唐代诗人孟浩然也写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糕诗酒帽茱萸席。算今朝、无谁不饮,有谁真得。”宋代词人魏了翁的这首《贺新郎·九日席上呈诸友》展现了重阳节的又一民俗,即吃重阳糕。上文中也提到,九月九日要“食莲饵”。杨雄《方言》中说:“饵,或谓之糕。”隋代《玉烛宝典》云:“九月食饵,饮菊花酒者,黍秫并收,以因黏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唐宋时期,重阳糕做得更有讲究。《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京在重阳节“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吕原明也在《岁时杂记》中写道,“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清代诗人杨静亭诗云:“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记载了重阳节 *** 花糕的过程和食材。《上海县竹枝词》中也写道,“九月登高例吃糕,楼登丹凤上层高,几家赏菊朋高会,几供黄花百种豪。”可见重阳节吃重阳糕已成为深入民心的节俗。
及至当下,重阳节逐渐淡化了古代驱疫避邪的神秘色彩,将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融为一体,让人感受秋意渐浓的自然风光,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老敬老观念。今天,让我们体会传统韵味,感悟先人情思,过一个充满文化气息与温暖亲情的重阳佳节。(韦衍行)
来源: 人民网
优微推荐丨茱萸香坠,重阳翩至喜逢佳节又重阳,恰是秋凉
风吹野菊遍地黄,天高气爽
赏菊品茗,共享观澜秋韵
登高远眺,尽揽岁月芳华
接下来,就让农农来带你了解一下重阳吧!
重阳节的历史由来
时间:
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名“茱萸节”,“菊花节”,“老人节”。这是一个很古老的节日,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通常在公历(阳历)的十月份。
命名:
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在农历的九月初九那天,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意义:
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使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亦或是登高台。
祭祖: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早在先秦时期,在农作物丰收之际,人们就有在九月祭祀天地、祭祀祖先的习俗,以谢天地祖先的恩德。
插茱萸: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或佩戴于手臂,或把茱萸放在香袋里面佩戴,也有插在头上的。茱萸被誉为“辟邪翁”,其实是人们爱惜生命的一种追求。
重阳节传统美食
重阳糕:
吃重阳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来。传说登高可以避祸,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阳糕源于“登高”的“高”,“糕”字与“高”同音,象征“人往高处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菊花酒:
菊花酒是“九九重阳节”的吉祥酒,因“酒”谐音“久”,有长长久久的寓意。因此,也有了重阳节要喝菊花酒的习俗。
羊肉面:
重阳节吃羊肉面,是因为“羊”与“阳”谐音,应了重阳之典。面一定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正好九十九的寓意,又应了九九之典。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登高处,山河阔远
归家时,人间烟火
相信每个农大学子都会有一段
与自己长辈心心念念的时光
时光不老,久久念孝
重阳,念安
责任编辑:白家瑜
本期编辑:李宇博
图文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一杯酒,对秋天秋天,如约而至。历经世事,抬头间,却见霜叶如火,天高云淡,一时间,忘记其他,多少心绪都随风而去。时光带走了韶华,如今的我,在某年某月某日,再次和秋天相遇。秋意浓浓,像是酿好的酒,让人沉醉,此时,一切都放下了吧,如果觉得有些孤独,就饮酒吧,如果觉得欢喜或悲伤,也饮酒吧。一杯酒,与秋天对饮,漫漫人生,在酒中沉浮。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宋·林景熙《溪亭》
清秋时节,心中有所思,去溪边的亭子逛逛,直到傍晚,还不想回去。抬头望向远方,月亮已升上了林梢,素洁可爱。微风吹来,酒已经醒了一半。独自在落叶飘飘的树林间穿行,偶尔闲坐,数着空中飞来飞去的萤火虫。不知从何处传来了渔歌,看那远远的江中小岛上,有星星的灯火闪烁,唱歌的人,应该就在那里吧。一个人醉,一个人游,秋天啊,让人醉,也让人惆怅。
秋天自然是少不了菊花,菊花入酒,自成佳酿,慢慢饮下,好像把秋天也吞了下去。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魏晋·陶渊明《饮酒其四》
陶渊明非常喜爱菊花,菊花秀丽而香浓,早晨含着清露,更是楚楚动人。欢喜地采摘菊花,用菊花泡酒,滋味更浓,更勾起了诗人的隐世之情。一杯既尽,再执壶将美酒倒入杯中,接着喝吧。太阳落下,一切皆息止,群鸟飞向树林,欢快地啼鸣。在东轩下放歌长啸,放浪形骸,如此度过余生,才是诗人想要的生活!
秋天来了,爱酒之人,怎少得了一壶酒?若有好友相伴,对饮同乐,更是完美。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唐·孟浩然《秋登万山》
北山白云漂浮,隐世之人,更感到心情愉悦。登上山峰,极目远眺,心情随着远飞的大雁而去。薄暮之中,不禁让人生出几许清愁,清秋时节,赏景的兴致很浓。不时可以看见回村的人,或在沙滩上行走,或在渡口歇息。远看天边的树木,就像是荠菜一般,而江边的小岛,好像是弯弯的月儿。什么时候带上美酒来,我和你一起在重阳节喝个大醉!酒逢知己千杯犹少!
天高云淡的秋天,也是好时节,可不要辜负啊,重阳将至,且备好酒,开宴会友,隆重地迎接重阳节。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宋·宋祁《九日置酒》
晚秋的清晨,清明美好,值得珍惜。诗人兴兴头头地命人在高台上张起双重帷幕,让乐队奏起了美妙的音乐。纵情取乐,任帽子在风中掉落,彼此劝酒,争先吹着酒杯中的菊花。雨后溪水澄清明净,阳光淡淡,还不能映出彩霞。诗人感叹,我这个白头太守真是愚昧啊,把茱萸插得到处就是,以为这样就可以辟邪了!虽未必能辟邪,却也是应景啊!
秋天,举起杯中酒,身边可有谁人在?相逢在秋天的我们,也更懂得了珍惜。
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
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
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
——宋·苏轼《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
没有到过谢公台,不知道那里的清风明月是否还在。旧日好友大胡子孙觉去了哪里?今天我又重来,李矮子你的风流更是无人可及。秋色渐渐凋萎,满院菊花照亮了杯中酒。等到明年春二月,人们竞相观赏艳丽的桃花,那都是“刘郎”我走后才栽种!相聚不易,干杯啊朋友!
人散后,最怕孤独。聚时酒不醉人人自醉,散后风吹酒醒,惆怅不已。
春去秋来,往事知何处?
燕子归飞兰泣露中,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
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宋·晏殊《清平乐》
春去秋又来,往事匆匆易散。幽兰泣露,燕子南归,世间之景,总是留不住。酒宴后,纷纷散去,一片狼藉,独自倚靠着台阶旁的梧桐树,一时心事纷纷涌上心头。还记得去年的今天,也是西风萧萧,黄叶乱舞!每一个秋天,好像没什么不同,但流年已经暗中更换!分离更是教人无奈!
秋天匆匆而来,时光匆匆而去,饮一杯酒,无人与共,秋上心头,就成了愁。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宋·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恍惚,如同一场大梦,人生已历经了多少个凉凉的秋天?夜里听到走廊上,风吹动树叶的鸣响,让人再也不能平静。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已是斑斑花白。没有好酒,常忧愁客人太少,月亮本皎洁,却被云彩遮住。中秋之夜,有谁能和我一起赏月,共饮一杯?无人在身边,我只有端起酒杯,凄然望向北方!每逢佳节倍思亲,怎堪世间多离别!
秋天寒凉,更怕分离,而一个人饮酒,却总是借酒浇愁,更添了思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笼罩,浓云不散,阴沉的天气,让人整日发愁,龙涎香在金兽香炉里袅袅飘散。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刚将身体浸透。一个人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幽幽的菊花香沾满衣袖。此情此景如何不让人伤感?西风吹起,卷帘而入,帘内思念过度,憔悴不堪的人儿,比那风中的菊花还要消瘦啊!
独自饮酒,总是孤独,而在寂寥的秋天,一杯又一杯,饮下的,是无处可诉的愁,是深入骨髓的忧,是忘也忘不了的思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花地》
蓝天漂浮着白云,地面落满了黄叶。碧波倒映着浓浓的秋色,江面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远山映着斜阳,水天相接,难以分辨。岸边的芳草真是无情,又好像在斜阳之外。思念着远方的故乡,黯然神伤,每一个夜晚,只有做个好梦,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要在明月之下,独自倚靠着高楼啊,端起酒来,想要慰藉自己,可是酒入愁肠,都化作了不尽的相思泪!
在萧条冷清的秋天,失意愁苦,历经坎坷沧桑之人,又如何度过呢?不是几杯酒,就能解决的,眼泪总是比酒多得多。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叫声都显得非常悲痛,水清沙白,空中有鸟儿盘旋,不知归途。无边无际的树木纷纷落下枯叶,长江滚滚奔腾,呼啸向远方。逢此秋景,不禁感慨,这一生总是在漂泊,离家万里,向来疾病缠身,如今又登上了高台。多少艰难苦恨,都化作了鬓边的白发,潦倒不堪,刚刚停下浇愁的酒杯!
秋天,端起杯中的酒,这是一杯孤独的酒,还是一杯忧愁的酒,是一杯淡然看透的酒,还是一杯盛满了思念的酒?秋天知道,自己知道,有人醺醺然,也有人更加清醒。举起酒来,和面前的时光问好,也和此时的自己问好,历经半生后,何必计较得与失,何必在意聚与散?天南海北,不论故人与新交,惟愿安。
-作者-
禾雨,喜欢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寻找一个个美丽的细节,愿时光留下温暖的记忆。
重阳节至,重阳糕、大闸蟹吃起来重阳节也叫老人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重阳节吃重阳糕的习俗。但除了重阳糕,各地还有很多不同的重阳美食。比如糍粑、柿子、大闸蟹等,一起看看吧。
重阳糕
中国人讲究重阳节敬老,登高以避灾。而“糕”与“高”同音,有步步高升的含义,因此重阳糕是重阳节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北方的重阳糕一般是发面花果蒸糕,也叫发糕。是用面粉发酵,加入各种花果,如红枣、果仁、蜜饯、红丝、绿丝等然后蒸熟的一种面糕,松甜软糯,十分味美。
此外,民间还流传民谣“中秋刚过了,又为重阳忙,巧巧花花糕,只为女想娘”,意思是在重阳节,已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重阳糕,这一习俗,至今还在我国有些地方流传。
糍粑
在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流行吃糍粑。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煮到半熟,然后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食用时,要班上碎芝麻、白糖等,这一类的糍粑叫做“软糍耙”,还有“硬糍耙”,这是油炸的一种糍粑。
柿子
重阳时节,也是柿子上市的季节,民间有重阳吃柿子食俗。不过, *** 流传“空腹不能吃柿子”,对此,有科普专家对新京报记者称,柿子中含有单宁,如果有明显“涩味”,则说明该柿子中单宁含量高。这类“涩”柿子不宜空腹吃,否则可能导致胃部不舒服,空腹食用熟透的柿子是没有问题的。
大闸蟹
重阳期间,螃蟹成熟,正是膏黄美味,肉质细嫩时,吃螃蟹也就成了这一时期的食俗。美味的大闸蟹已上餐桌,不少人选择此时品尝美味。
菊花酒
重阳节的另一个标配就是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 同音,与“酒”也同音,民间有九九重阳节要喝酒的说法。而此时正值被称作“长寿之花”的菊花盛开时节,因此,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的“吉祥酒”。古代诗人们对菊花酒也情有独钟,晋代陶渊明有诗曰“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柳宝庆
九九重阳登高,济南的齐烟九点怎能错过?摄影:邵凯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4日是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名重九节、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
登高是重阳的传统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曾写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今年,重阳节恰好在十一黄金周内,结束了连日的阴雨天气,济南久违的蓝天白云出现了,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登“齐烟九点”,揽泉城美景。
今天,气温降低,大家出行注意防风保暖。另外,雨后路滑,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
重阳节 齐烟九点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唐朝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让“齐烟九点”闻名于世,因唐代称济南为齐州,李贺的诗句就被后人借来形容遥望中的济南山景。
“九”并非确数,而是泛指山多。今一般是指自千佛山齐烟九点坊处北望所见到的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九座孤立的山头。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唐·李白《古风》
济南华山又叫华不注山、金舆山,海拔197米,因形状像一朵未开放的莲花而得名,被当地人称作“出水芙蓉”。
摄影:邵凯
它俊秀挺拔,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远远望去,雄伟挺拔,景色壮美。
摄影:邵凯
刚开始山并不陡峭,可顺着宽阔的台阶一路向上。爬到半山腰,可以选择在亭子里休息一会,看潋滟湖面和半山腰的风景。
登上山顶后,会收获完全不同的视觉感受,目力所及的是湛蓝的天空,朵朵的白云,宛若蓝色宝石的清澈湖面,以及远处林立的高楼……奇秀险峻,山水相映,真是令人震撼。
摄影:邵凯
在华山山顶看日出日落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哦~
摄影:邵凯
既可以观赏日出时的朝气活跃,也可以感受夕阳的静谧温暖,同一个景点可以带来多样的体验,喜欢看日出日落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
摄影:邵凯
目前,华山及周边已打造成湿地公园,俊秀挺拔的华山下是波光潋滟的华山湖,岸边园林一步一景,让华山周边生机勃勃,趁着假期,快带家人一起来吧!
鹊山是齐烟九点中唯一屹立于黄河北岸的山,因赵孟頫传世名画《鹊华秋色图》闻名于世。
摄影:邵凯
传说,扁鹊曾在山上炼制丹药,死后就葬在了此山脚下,于是取名“鹊山”。在今天的鹊山西麓,还存有扁鹊墓,墓前石碑上有“万古不朽 春秋卢医扁鹊墓”字样。
摄影:邵凯
鹊山高不过200米,山无主峰,远远望去山的形状就像屏风,因此有“翠屏丹灶”之说,是明清两朝历下八景之一。
摄影:邵凯
沿着台阶登山,可见山上怪石嶙峋,有的突兀矗立,有的壁立千仞,有的悬空欲飞。
上山的过程也是修炼自己的过程,一步一步攀上高峰,领略途中的满眼绿色,感受秋风的渐渐凉爽,而后登顶。
摄影:邵凯
站在山顶,抬头是蔚蓝的天空,朵朵的白云,俯瞰山下,翠绿的植被,嶙峋的山石,与山腰的小亭相互掩映,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真可谓“登顶俯瞰全是景,一览无余皆是情。”
摄影:邵凯
极目远眺,满目清新的大片绿色映入眼帘,蜿蜒的黄河变成了一条飘带流向远方,再向远处望,你还可以看到俊秀挺拔的华山,两山呼应,实在是很妙的体验。
摄影:邵凯
卧牛山在华山的东侧,这里现在已建成风景优美的卧牛山公园,是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的一部分。
摄影:邵凯
来到卧牛山,漫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绿色在秋天显得更加通透。
摄影:邵凯
蜿蜒的道路穿梭在大片的绿色里,星星点点的黄色点缀其中,绿中带黄,相互交错辉映,美得像一幅油画。
摄影:邵凯
站在卧牛山顶,华山和华山湖的风貌尽收眼底,目光转向远处,薄雾蒙蒙,山峦和城市都好像笼上了一层面纱,亦真亦幻、时隐时现。
摄影:邵凯
“柳杏行间门径幽,短桥浅水小清流。没鸦麦野青无际,十里春山见卧牛”,诗人朱照笔下的动人景色仿佛重现。
摄影:邵凯
地处济南市区西北部的药山,高约125米,因生产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石头而得名。
摄影:邵凯
药山北依滔滔黄河,南与北马鞍山相对,东连城区,西为平畴沃野。山上分布着大小九个山峰,如同形态各异的莲花,又名“九顶莲花山”。
摄影:邵凯
药山山势险峻,怪石森耸,山上遍植松柏,苍翠欲滴,景色奇秀。
闻着树木散发出的淡淡味道,沿着石头材质的梯级向上,悠闲地爬到山顶,一天的烦恼就全部一扫而光了。
摄影:邵凯
站在山顶极目远望,济南喧闹的城市景观尽收眼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公园的跑道和运动场分外亮眼,流动的车流若隐若现,令人赏心悦目。
摄影:邵凯
标山是“齐烟九点”中海拔最矮的一座,现在已经建成社区的山体公园。
摄影:邵凯
沿着标山蜿蜒的山道拾级而上,你能看到石头山体上长出的植被,绿色苍翠。
在上山的过程中,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微微秋风,耳边是婉转的鸟鸣,真是神清气爽。
摄影:邵凯
朗月双亭静静伫立在山顶,以亘古不变的姿态守望着风景,像在等待每一位爬山的人,与你共享这美丽的风景。
摄影:邵凯
站在山顶,或享受蓝天白云和青青草木带来的悠然自在,或眺望远处的高楼林立,城市的繁杂和喧闹马上能远远甩在身后。
摄影:邵凯
凤凰山与标山相临,东为“凤凰”,西为“标”。曾经,两山同称标山,而后因凤凰山在标山以东,因山形似凤凰展翅而得名。
摄影:邵凯
凤凰山山石叠矗,山势虽然较陡,但容易攀登。据说,元代张养浩曾是这里的常客哦!
摄影:邵凯
在凤凰山,你会发现许多石刻,爬至半山腰,你还会发现一块石头上刻着凤凰的图案。
摄影:邵凯
顺着两侧的登山步道, *** 的山石,茂密的植被,各式的石刻映入眼帘,亭台楼阁依山而建,真是放松的好去处。
小桥、碧水、绿树、亭台、怪石等美景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令人陶醉的秋韵山水画卷,美不胜收!
摄影:邵凯
匡山高80余米,是齐烟九点中最西边的山。因“山石方隅,皆如筐形”,得名筐山,后改为“匡山”。
摄影:邵凯
如今的匡山已建成山体公园,同不远处的济南森林公园融为一体。
摄影:邵凯
走进匡山公园,满山翠绿,蔚然深秀。于山下望去,幢幢高楼,片片绿荫,远近伸展,气势恢宏。
摄影:邵凯
假期带着家人来这里吧,放慢脚步,慢悠悠地爬山,趁着风还没有凛冽,尽情地享受此刻的蓝天白云。
摄影:邵凯
北马鞍山与粟山均为土山,且相隔不远。
北马鞍山位于城区北部,在药山之南,高度约80余米,这里因春秋时四大著名战役之一的“齐晋鞌(ān)之战”而扬名。
摄影:邵凯
北马鞍山原名鞍山,因济南南部有马鞍山,所以易名北马鞍山。又因山体中间凹两头突,于山巅形成了两个圆形山头,又名“日月轮”山。如今,山上树木茂密,浓荫蔽日。
摄影:邵凯
粟山高度62米,因较小,文人取沧海一粟之意,粟山因此得名。现在山上也皆是绿色。
摄影:邵凯
但是,目前北马鞍山与粟山这两座山都不能爬哦~
“更爱攀登临绝顶,千峰如画尽吾收。”登高是重阳的传统习俗,也是走进自然最舒服浪漫的方式之一。
趁着假期,在山的怀抱里,尽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爽劲的山风,饱览无边的大美秋色和如诗如画的济南风光,度过重阳佳节。
重阳节 其他习俗
重阳节自唐代被定为正式的民间节日以来,在社会广泛形成登高远眺、秋游观景、佩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因此在重阳节这天,有赏菊花的风俗。老济南人还有食重阳糕的习俗,因为“糕”“高”同音,吃糕有登高之意,这样在家不出门也能“登高”,以图避灾免祸、步步登高、生活蒸蒸日上的吉利。
今日重阳
别忘了向父母长辈道一声问候
祝天下老人
健康长寿、生活幸福
来源: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今又重阳!这些小知识请查收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欢聚庆贺
祈福家中老人健康长寿
重阳节为什么又叫“老人节”?
它有哪些习俗和传统美食?
一
重阳节为何是“老人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九”为更大的阳数
九月初九,两“九”相重
所以叫“重阳”或“重九”
“九”和“久”同音
九月初九就被赋予“长寿”寓意
重阳节慢慢有了“老人节”的含义
二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重阳节还有很多名字
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等
每个名字都对应一种节庆习俗
【登高远眺】
据研究,“重阳登高”这一习俗
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
老人们也会在重阳节当天
通过登高来强身健体、祈福长寿
【重阳赏菊】
我国在魏晋时期便有“重阳赏菊”的风尚
陶渊明在《九日闲居》中写到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
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其中“九华”就是九月的菊花
【配插茱萸】
古人有两种佩插茱萸的方式
一种是用红布做个小口袋
将茱萸放进去
再把口袋像香囊一样挂在身上
另一种是把茱萸当做簪子
插在束起的头发上
王维就有诗言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
重阳节有哪些传统美味?
【重阳糕】
俗语有“九月九,食蓬饵”
“蓬饵”便是重阳糕的前身
*** 一块松软香甜的重阳糕
要经过十余道传统工序
“糕”和“高”同音
有步步登高的美好寓意
【羊肉面】
光洁细长的面条寓意长寿
加上“羊”与“阳”同音
这碗营养丰富而祝福满满的羊肉面
是为老人御寒滋补的不二之选
【菊花酒】
用菊花入酒
味道清香,口感柔顺
适宜老年人饮用
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节祈福的“吉祥酒”
综合:央视三农微信公众号、央视财经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四首古诗词,写尽了重阳节,写尽了人生今天重阳节。
每年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正值秋日。
古时,九月初九,九是十个数字里更大的一个数字,有长长久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流传至今,登高赏秋、敬老爱老,成为了重阳节的主要习俗内涵。
所以,说重阳节为老人节,还真有一定的道理。
人老了,对人生的感慨总是更多一些。四首重阳诗词,写尽了重阳节,写尽了人生。
01
- 故乡,你离开了之后才会有,不离开是不知道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关于重阳节最脍炙人口的一首唐诗。
因为入选了小学课本,小学生都会背。
写下这首诗时,王维只有17岁。
在盛唐,王维的名气不输李白,他少年成名。
那时的读书人,没有人不向往长安,那里,是梦开始的地方。
15岁时,王维离开了家,告别亲人,来到了长安。
他渴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能写诗,会做画,琴弹得还很好,王维一度成为长安达官贵人的宠儿。
再好的地方,也比不上家乡。
到了重阳节,王维想家了,想家里的兄弟,于是挥笔写下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到了节日,心里就格外的思念家乡。王维想到家乡的兄弟,一定如往年一年,头上插着茱萸,登高望远应节。
兄弟们一定发现,少了王维一个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朴素直白,却道出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声。
平时也想家,只是到了节日时,想家的心情更甚。
在中国人看来,每一个节日,都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这样,才圆满。
走过天涯海角,见识过大城市的繁华,吃过最精美的食物,但是,心中最想念,还是家乡的那一碗小米粥。
故乡,是我们小时候拼命想逃离,长大后却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恋家,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我想回去看看,家乡的桃花,开了没有。
02
- 人生不完美,更好快乐活!
定风波·重阳
宋·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重阳节来了,苏轼与友人带着酒,登山赏菊,很是畅快。
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江上飞过。
苏轼很想得开。
人活在世上,很难遇到开心的事情,所以,年轻的时候,何不头上插满菊花,尽兴的玩乐呢?
苏轼以大醉来酬谢重阳,看着远处的风景,他说:古往今来,谁不老呢?没有必要像古人那样对着牛山而哭泣。
“牛山对泣”是一个典故。
《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率领群臣登上牛山,看着繁华的临淄城,流下眼泪,感慨地说:国都如此壮美,让我怎能忍心抛弃这繁华去死呢?
有两个臣子都跟着他一起哭了,只有晏子发出了冷笑。
他嘲笑齐景公“乐极”而“生悲”,古往今来谁不老,为此而伤感就太不值了。
苏轼也非常同意这一点。
与其悲伤对泣,不如过好每一天。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时光的辜负。
不要争争吵吵,其实一晃就老;不要斤斤计较,时光属于你的越来越少。
和谁在一起轻松、舒服、就和谁在一起。听,最想听的声音;见,最想见的人。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人生不完美,更好快乐活!
03
- 人总要沉下心来,过一段宁静而自省的日子整理自己。
清平乐·将愁不去
清·纳兰性德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
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重阳节,总是让人有些悲伤的。
纳兰容若是一个多情的性情中人,他的重阳节,颇有些惆怅。
秋意越来越浓,看落叶堆满山,看夕阳西下,都让人惆怅。
纳兰容若一整天都待在家里,深宅大院,风雨交加,他的心情更加不好。
雨过天晴后,篱笆那里传来菊花的清香。
他想起今天是重阳节,回头看那凋残的黄叶,日落时分,心情更加伤感。
两千多年前,宋玉就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秋天,本就让人伤感,而纳兰容若锁在家中,更显凄凉。
越是忧伤的时候,越要自己治愈自己。
唐代诗人李涉,仕途不顺,屡遭贬谪。
他低沉了很久,眼看春天要过去了,他强撑着身体去登山。
在鹤壁寺,遇见一位僧人,交谈下来,李涉豁然开朗。
他写下一首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人总要自己治愈自己。
折磨你的,从来都不是任何人的情绪,而是你心存幻想的期待,世间万物都在治愈你,唯独你自己不放过自己。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人生就走一趟,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总要自己亲身经历一次,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学会和自己和解,接纳,允许,活在当下。
04
- 心态积极的人,能把平淡生活过成诗
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直以来,重阳节都是比较伤感的。
王勃说: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王之涣说: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重阳节,正值秋日,秋天萧瑟,又勾起乡情,让人不悲都难。
可是,毛主席却豪气冲天。
人生易老,可是天难老。今年的重阳节,战场上的黄花更加香气扑鼻。
秋天,本是萧瑟的,战场,本是残酷的,可是,在诗人看来,却是那么豪情与美好。
接着,诗人又将秋天与春天相比较。
谁说秋天不如春天,我觉得秋天胜过春天。你看,那江面上泛着白霜,是多么辽阔壮美呀。
很喜欢读豪迈乐观的诗词。
即使在最艰难的处境,依然能笑得出来,即使在更低沉的时候,依然能够豪情万丈。
生活不就应该如此吗?
心态积极的人,能把平淡生活过成诗;心态不好的人,生活再优渥,日子也会过得荒芜。
不要活的太累,不要忙的太疲惫;想吃了不要嫌贵,想穿了不要说浪费;心烦了找朋友聚会,瞌睡了倒头就睡。心态平和永远最美,天天快乐才对!
重阳节,带给世人的,多是时光的感慨。
当青春不再,当时光握不住,总有点心慌。没有人能阻拦时光的脚步,与其伤感,不如快乐。
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乐观的心态来自宽容,来自大度,来自善解人意,来自与世无争。人生没有完美,想通了,想开了就是完美。
能有这样的心态,一生高低起伏皆可不惧了。
新年聚会喝好酒选肆拾玖坊、郎酒、汾酒,高性价比还有好口碑!忙碌了一整年,又到年底了,聚会和酒局也越来越多,三两个好友或者客户推杯换盏,展望未来,其中少不了就是白酒。像茅台这类高端白酒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有点奢侈了,更多地会选择纯粮好酒,可以说是过年闭眼买。
但是面对众多的中国白酒品牌,很多消费者难免会眼花缭乱,所以今天就给大家找出下面这三款高口碑和高性价比的白酒,纯粮酿造,好喝不贵,过年招待、送礼都是不错的。
1、肆拾玖坊宗师酒
肆拾玖坊宗师酒产自贵州省茅台镇的赤水河畔,酿造原料全部采用产自茅台的红缨子糯高粱。古法大曲,纯粮酿造。
肆拾玖坊宗师酒恪守百年古法12987酿造工艺,端午制曲,重阳下沙,期间高粱历经九蒸九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整整一年酿酒周期,大师精心调配,经过数年的窖藏,酿造一瓶正宗的53度酱香白酒。
肆拾玖坊宗师酒的酱香突出,陈香舒适,醇厚丰满,酸甜适口,空杯留香持久而细腻。细细一品∶入口顺滑,前味带有绵柔感,中味略带甜味,后味略有芝麻香和生杏仁味。肆拾玖坊宗师酒还获得了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赛金奖。
2、红花郎15
红花郎15是郎酒出产的一款经典的次高端酱香产品。红花郎作为是郎酒的经典代表,收获不少酒友欢迎,知名度很高,年底聚会用来请客非常拿得出手。
红花郎15除了纯粮固态发酵,还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红花郎酒具有典型的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醇厚净爽、回味悠长的非凡品味。同时纯正红色的陶瓷瓶,流畅柔美,张弛有度的瓶型线条,整个瓶子呈现出的含蓄又奔放的意境。
3、汾酒青花20
汾酒作为国内的清香型白酒,有四千多年的酿造历史,在国内白酒界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知名度较高,也深受酒友们喜欢。
青花20作为传统的清香酿制工艺酒,酒香醇正,入口顺滑细腻,口感柔和舒适,回味悠长是难得的佳酿。同时青花瓷瓶包装,清新脱俗,高雅大气,过年招待有面子!
年底不知道买啥白酒的就买这三款高性价比且口碑好的白酒,特别是肆拾玖坊宗师酒,同价位的白酒中品质很高,好喝不贵上档次,都是实在货。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重阳节明丽美诗六首赏读: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重阳节明丽古诗六首:仙菊遇重阳,能使百秋亡
重阳节起源古老,内涵广博。
先秦时代,季秋就是农业丰收时段,有各种祭祀天象诸神以及祖先的活动,而菊花作为晚秋草本,很早就被认识利用,有杀菌辟邪,清火润肺,养生延年的作用。春兰秋菊,是作为重要的芳香药物,伴随人们的生活。比如屈原,流放湘江,也种植兰草,并且“夕餐秋菊之落英”。
以自然的草本养生祛病,寻求身心的平衡长久,先秦就已经很为流行。
到了汉朝,汉武帝崇尚道家,道家九月九日,秋气清爽,高山接天,最是容易成仙感应之时,所以宫廷流行,九月九日登高祈福求仙,佩戴茱萸,饮用菊花酒。古代道家和医家有着天然的联系。
在医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本身依赖草本中药,又因为农历九月九日,有着季节的美好和数字的吉利。九在中国古代,是阳极之数,九月九日,日月并九,又是最美的宜人的清秋和丰秋,大部分地方,已经到了收获后的秋闲时段,九月九日作为一个祭祀,祈福,团圆团聚的节日存在,而不可少的,就是此时应者季节而开的草本菊花。所以民间流行,此日登高,佩戴茱萸,饮用菊花酒,且和家人朋友尽兴度过。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这是帝王级别的人,看到民间久已流行的风俗,并持以相当肯定的态度,并且也以此日为佳节,思念祝福友人,期待佳节聚会。
所以可以证明,两汉时期,九月九日就是传统大节。
东晋陶渊明有“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说我爱九九这个重叠有酒的名字,看见菊花开满庭院,于是喝着菊花酒,对着菊花,写下感言。他也谈到了,九月九日,世上的人都喜欢这个日子,因为九九,意味着长久长生。
那么重九,重阳,都是九月九日的别称。
那么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节,文字上最早的记录是在南北朝。
“秋晖逐行漏,朔气绕相风。
献寿重阳节,回銮上苑中。”南梁 · 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 》节录
秋天的太阳跟随着人,清凉的风缭绕着我们。
我们在九日重阳节这天,祈祷祝福皇帝长寿,一行人来到了长安的高地乐游苑上。
可以知道,至少在南北朝南梁,九月九日就已经叫作重阳节。
或者重阳这个名字和重九,在民间存在的时间更悠久。
那么重阳节在当时有几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登高,祝福长寿,祈求健康,帝王或者自己的。
这是全民的佳节。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
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
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唐初 · 李峤 《九日应制得欢字 》
到了唐朝,唐朝以道教为国教,自然不会错过重阳节,且重阳节如此流行。所以唐朝,重阳节定为全国性的官方假日。
皇帝往往带领臣子,登高游览,把酒言欢。
唐中宗时代的重臣,就应该陪驾过中宗或者武则天去山林登高,过重阳节。
帝王级别的宴会,设立在高山之上,有菊花酒,饮食中有芳香的兰草,有祝福长寿的歌舞。
到了唐玄宗时代,九月一日给官员放假半月,称为授衣假,包含的重阳节,让官员回乡祭祖,共度重阳。这丰收丰美漫长的假日,催生了无数关于重阳节的美诗,有美景,有人情,有欢快,有菊花,有思念。
王维一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写了盛唐时期的重阳节。此时他在长安,长安菊花遍地,欢声笑语,大家以家庭和家族为单位聚会,热闹的氛围,衬托王维在京城里的寥落。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他的家乡,亲人们也在过重阳节,有无数的游子回乡,登高把酒。他想到一直和他相处融洽的兄弟,在这个节日,一定和他一样心情惘然,因为他们并不在一起,无法和往年一样,快乐饱满的过节。他说他弟弟,一定分发茱萸的时候,想念不在身边的哥哥他。
也就是说,重阳节的团聚意义,在唐朝是非常重要的。
在秋天里,亲人团聚,把酒言欢,会带来身心的温馨能量,抵御即将到来的多变秋寒。
这首王维的诗虽然不够明丽,但是足够深沉,写出了重阳节深沉的情感内涵。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
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盛唐 · 孟浩然 《九日得新字 》
孟浩然,则是一个有着类似陶渊明一样思想状态的诗人。他热爱田园,虽然早年也希望通过仕途彰显抱负,但是他并没有像很多人一样孜孜不倦。相反,在盛唐中年隐居,且有无数文士朋友的心灵支持,所以他的诗风明朗朝气,是盛唐的陶渊明。
九月初九,还不到一个月的一旬,但是这个日子,正是最美好的重阳节。
我们一起登高,来讨论重阳节的起源和典故,我带着酒,去山中寻访朋友。
当风吹落了帽子,这也是最可爱的秋风,在这样的佳节里,大家穿着秋天的新衣,焕然一新的互相打量祝福。上文说了,唐朝有授衣节,涵盖了重阳节,所以重阳节这天穿新衣裳会见朋友,倒成了一种礼仪和乐趣。
穿新衣,佩茱萸,会故人,登高山,喝菊花酒,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良辰美景,清美菊花,是为佳节。
孟浩然和王维不一样,沉稳的他,看到茱萸,相当含蓄和主动,心动不如行动,既然来到山里,遇见了最新鲜的茱萸,那就顺手多带点回去,寄给亲人。
茱萸有什么作用呢?杀虫消毒、逐寒祛风。佩戴在身上,可以去除这个季节的蚊叮虫咬,服用则活血驱寒。只有亲人最在意亲人的健康。
知道了孟浩然根植泥土的那种自然淳朴,你才会读懂那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那种深沉的田园挚爱,和淳朴的山人友谊。
“酒熟菊还芳,花飘盏亦香。
与君先一醉,举世待重阳。
风色初晴利,虫声向晚长。
此时如不饮,心事亦应伤。”唐 · 姚合《同卫尉崔少卿九月六日饮 》
这首诗挺有意思,写在重阳节前三天。
实际唐朝授衣节15天假日,重阳节的活动不只是九月九日当天。
之前菊花盛开,酒也已经酿好。
有些美好,未必非要等到重阳节那天。
咱们现在就先一醉方休。
你看看这日子多好,凉风秋晴,晚间蟋蟀鸣叫。
此时如果不喝酒,伤了朋友的雅兴,也伤害了自己的心情啊。
实际上,唐朝的菊花酒算是轻型的酒水饮料,没有现在的白酒度数高。当然喝多了,也有醉意,但是秋凉的时节,爱的就是那种让身心舒缓的微醺。
而且,据一些资料现实,古代提倡饮酒,是因为酒水是热饮,对于不习惯喝热水的古人来说,这种饮品,是更好的保健饮料,预防治疗一些肠道疾病。
重阳节很有意思,重九则重酒。
仿佛不喝酒,就对不起这么美好的日子。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中唐 · 元稹 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 》
农历九月还有重要的节气霜降,往往也和重阳节有交集。
此时天高气爽,万里无云,寒露早霜会在凌晨凝结,太阳出来后化去,天气转向寒凉。
但是此时,却是菊花的盛季。
仙美耐寒的菊花,恰恰是在秋日重阳节日或者霜降节气盛开。
真正的秋天来了,风吹木落,鸿雁南飞。
有多少外面漂泊的游子,会有季节和生存的感伤。
但是不要紧,且喝下重阳节的菊花酒,在身心的舒畅温润里,能让心情的悲秋,百种忧患,都会随着身体的温暖而消散。
唐朝是个提倡全民饮酒的朝代,你觉得不可思议吗?
实际上,上文也说了,这种带季节草本的酒水,是更好的养生保健品。唐朝有过相对太平富庶的时段,提倡饮用加热的酒水,也类似如今提倡喝烧热的水,可以杀灭细菌,养生保健。
要知道古人只有在喝酒喝茶时,才烧开生水。
“谁言秋色不如春,及到重阳景自新。
随分笙歌行乐处,菊花萸子更宜人。”北宋 · 韩琦《重九会光化二阕 其二 》
喜欢这首诗。
谁说秋色赶不上春天,你看看重阳节,那景色自然有一番新意。
那人间到处是欢乐聚会的人群,歌舞热闹。
而此时盛开的菊花,在路边,在园林,在每个人的衣服头发上,绚烂成海。还有红色的茱萸果,佩戴在人们身上,处处清秋,香风阵阵,金秋金美,自然景色和人间情怀相得益彰,哪里就不如春天?
重阳节到了,我忽然想喝菊花米酒,喝一口清甜的秋色滋味,喝下去长长久久,你呢?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