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蜗牛,非洲大蜗牛有毒吗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37 0
非洲大蜗牛中国泛滥,非洲人能吃1500万公斤,为何中国吃货怂了?

文|科普圈

你敢相信世界上还有食物能让中国吃货认怂吗?我国吃货号称“一双筷子吃遍全天下”,没想到却栽在了一种巨大的蜗牛身上,它,就是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原产于非洲东部,目前踪迹遍布亚洲、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是世界上更具破坏力的蜗牛之一,也是百大入侵物种之一

现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已经成为了非洲大蜗牛的天下。这种非洲人眼里的超级美味,中国却无人敢吃,它究竟可怕在哪?

蜗牛中的巨无霸

非洲大蜗牛,顾名思义,原产于非洲,体型巨大。成年壳长度一般为7-8厘米,更大的可以超过20厘米,没错,有你的小臂那么长。

它们的体重也相当可观,体重可达32克。

1978年12月,吉尼斯认证的更大陆地蜗牛,是一只巨大的非洲大蜗牛,完全伸展状态下,鼻子到尾巴的长度是39.3厘米重达900克,约为2斤。

仅需4个月,非洲大蜗牛就可以长大为成体,并且成体会继续缓慢生长。它们的寿命在3-5年,最长寿的能活10年。

非洲大蜗牛又被称为褐云玛瑙螺、菜螺、花螺,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更大的蜗牛。它的壳是纺锤形,表面呈白或黄色,分布着纵向条纹或者云状纹。

跟田螺等螺类相对比,非洲大蜗牛没有盖住螺壳的小片片(厣yǎn)。在冬眠或气候干燥时,为了封闭壳口,它们会分泌出白色的粘液。

入侵全球

除澳大利亚、新西兰、所罗门群岛等一些岛屿以外的广大地区,都被非洲大蜗牛攻占了。

本来,这种蜗牛行动缓慢,依靠自然力量无法造成如此大规模的物种入侵,是人类为了将其用作食物、宠物、动物饲料等传播的。

非洲大蜗牛是人为传播造成广泛分布最典型的事例之一,它的泛滥,给当地人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

1936年,非洲大蜗牛引进夏威夷,用于教育和宠物用途,没想到它们开始攻城略地,很快就泛滥成灾了。

为了控制它们,夏威夷人想出了一个“破招”:引进肉食性的玫瑰蜗牛。

没想到,玫瑰蜗牛更喜欢当地的本土蜗牛,不到10年时间,就把很多树蜗牛给吃到灭绝了。

这一波引进,不但没能控制非洲大蜗牛的数量,还让玫瑰蜗牛成为了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一。

玫瑰蜗牛

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地相继引进非洲大蜗牛,主要是当作食材或者宠物,但因为养殖者管理不当,一些非洲大蜗牛逃逸到野外,形成野生种群。

这种蜗牛能吃又能生,吃起东西来一点也不含糊,田里的、树上的,一律吞吃入腹,而且食量很大。

它们一年能生五六窝卵理想状态一次产卵可达500枚,最差也有50枚。当幼体孵化出来,又将会对当地生态造成新一波的冲击。

非洲大蜗牛有多可怕?

非洲大蜗牛的入侵,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生态系统和经济损失

之所以有人将非洲大蜗牛视为宠物,是因为它们的壳上有玛瑙一样的花纹,身上还有两对能伸缩的棒状触角,显得有些可爱。

但它们“失宠”后,一些饲主随意丢弃,导致它们传播和泛滥。非洲大蜗牛素有“田园杀手”之称,一般以绿植和真菌为食,主要危害农作物、经济作物、园林植物等500多种植物

包括木薯、面包果、椰子苗等在内的作物,都少不得要成为非洲大蜗牛的盘中餐。因此,农林业和生态系统会遭受损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

195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估计,如果非洲大蜗牛得不到控制,那么它们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将会达到1100万美元

·携带寄生虫,传播疾病

首先要说明的是,非洲大蜗牛的确是可以吃的。非洲人将其视作美味,一年能吃掉1500万公斤;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引进时,也是抱着用于烹饪的初衷。

很多饭店所谓的“法式蜗牛”,其实是用非洲大蜗牛代替 *** 的,肉多、味美。在二战时期,美军还曾将它作为储备粮。

为何我国吃货不敢对它下手?专家提醒,非人工养殖的非洲大蜗牛是有害生物,不仅危害各种植物,还是许多寄生虫、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1985年,我国台湾知名企业家亲自饲养非洲大蜗牛,并效仿生鱼片吃法生吃,结果全家出现身体不适,送医后有5人死亡。

这种蜗牛可以传播结核病、脑膜炎、肝吸虫病等疾病,危害人畜健康,所以不能轻易食用,也不要随意触碰。

除了带来经济损失和传播疾病之外,非洲大蜗牛分泌的黏液还会污染环境,对观赏性植物造成的影响尤为明显。

要治理,更要预防

幸运的是,一些地区生活着非洲大蜗牛的天敌,比如广西,这样我们就可以采用天敌+农药的方式控制它们的泛滥。

当然,比起治理,更重要的是最开始做好预防。应该对民众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不随意饲养、养殖、放生外来生物,以免其扩散到野外泛滥成灾。

————————————

本文图片源于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雌雄同体“自导自演”繁殖后代?答案来了

世界上有很多的动植物,这些动植物的繁衍方式一般是靠着雌性和雄性来繁殖,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动物,都要有两种性别的,这样一来它们才能繁殖后代,哪怕是人类也不例外,人类也分为男女两个性别的人,不过大自然是很神奇的,在自然界中还有一种性别的结合体,那就是雌雄同体。

所谓的雌雄同体,就是说雌性和雄性的器官同时存在在一个动物的身体内,人类也有极低的几率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而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是生来便如此,如蚯蚓、非洲大蜗牛等。

今天我们说的也正是非洲大蜗牛,作为一种外来的入侵物种,没有被中国的“吃货”吃灭绝,那也是一种本事,不然看看其他的物种,除了有些是不适应生存之外,很多都成为了人类的美食,成为美食的入侵物种甚至还要靠养殖才能存活,如小龙虾等等,不过小龙虾却不是雌雄同体。

想必这就有不少人好奇了,作为外来入侵物种的“非洲大蜗牛”,为何在我国内就泛滥起来了呢?作为雌雄同体的非洲大蜗牛又是怎么繁殖后代的呢?下面一起来看下具体缘由。

非洲大蜗牛入侵

非洲大蜗牛原产之地在非洲,不过在以前之时就已经入侵到了新加坡等地,而到了1931年,当时有一华侨从新加坡带回来了许多绿植,非洲大蜗牛藏身其中也跟着被带回到中国境内,最后开始在厦门繁衍起来。

仅过了四年的时间,非洲大蜗牛就从厦门传播开来,当时便已经入侵了广东、广西和海南这三个地方,这个物种还不止于此,还横跨海洋传播到了日本,当时日本有位美食家看到肉质肥沃的非洲大蜗牛,就把它做成了美食传入中国台湾,不过非洲大蜗牛味道不用多说,台湾同胞也扛不住,因此非洲大蜗牛就没有人养殖也没有人吃了。

非洲大蜗牛的泛滥

由于那时并没有好的烹饪方式,非洲大蜗牛就被弃养了,被弃养的非洲大蜗牛也就慢慢地繁殖起来,光一年的产卵量就能够达到600-1200颗卵,加上它们的成长时间又快,最后导致非洲大蜗牛开始慢慢的遍布中国南方地区。

相信大家也只有在南方见到过非洲大蜗牛,而到了北方之后,基本是没有非洲大蜗牛的身影,至于为何说它没去到北方,非洲大蜗牛也不是不想去,只是去了扛不住北方的冬天,研究表明非洲大蜗牛的承受更低温度在-0.2℃以上,低于这个温度它也存活不下去。

雌雄同体如何繁殖?

可别小看非洲大蜗牛,作为雌雄同体的非洲大蜗牛,可能在大家的认知中,它们都是自己给自己繁殖的,实际上不是的,虽然作为雌雄同体,但在繁殖后代之时,如果自己给自己繁殖,那估计也就不会泛滥成灾了,繁殖也是需要两只蜗牛才能够进行。

到了繁殖期的时候,它们会寻找同类来进行交配,那就是互相的“交换小蝌蚪”,这就使得它们“怀孕”之时,两只都能够同时怀孕,最后一起产卵,至于为何你看不到这种情况,是因为它们是在晚上9点至11点会开始,而要分辨那个是“爹”那个是“娘”,有说法说在开始交配之前,它们就会先打一架,谁赢谁当“爹”。

生长方式

两只蜗牛完成了交配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它们就会开始产卵了,一般产下的卵都是在人们不愿意去的地方,如潮湿的土中或者是潮湿的垃圾堆和枯草中,在产下卵后,就到了静等小非洲大蜗牛的出生了。

那些动作快的,一般只需要十几个小时就能孵化出新的小蜗牛,慢得就特别慢,要等长达17天左右的时间,在出生的三天左右,它们是不会去吃东西,要等这几天过后,非洲大蜗牛才会开始进食,食物多数以葫芦科植物和十字花科植物,经过半年至一年左右的时间,非洲大蜗牛就会成熟,又可以继续繁殖后代了。

而影响它们成长快慢的,就是温度的高低,在温度高的夏天,也就在半年时间左右成熟,可以繁殖后代,温度低的就会延迟成熟,会等过了冬天之后再开始成熟,那时的它们才会有资格繁殖后代。

非洲大蜗牛在一生的时间中,正常情况下能存活5-6年的时间,可生育5000-6000枚卵左右,有的活的时间长的,差不多能够达到10年左右,也就是说可以生育10000枚左右的卵,子孙后代半年成熟又可生育,就这样繁殖越来越快,慢慢成为祸害。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相关内容,对于非洲大蜗牛的雌雄同体繁殖,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交流。

入侵物种,非洲大蜗牛,专家建议更好不要触碰,更不要食用

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系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我国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份都有见到。雨后的夜晚,经常可以在路上见到大量的这种蜗牛。不过专家建议更好不要触碰,更不要食用。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聊聊非洲的大蜗牛。

简介

非洲大蜗牛,(学名:Achatina Fulica)玛瑙骡科,属非洲大蜗牛属成年非洲大蜗牛的体长通常在7~8cm,大的可达20cm,现存更大的记录标本39.3cm。我这么说可能不够直观,人的脸长大概20cm,现在你知道它有多大了吧。阔怕!作为腹足纲生物,寿命也很长,寿命一般5~6年,最长可以达到9年,这在腹足纲生物中也算是比较长寿的了;昼伏夜出,喜阴厌阳,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8℃,土壤湿度为45%~85%。

优生优育,成长快速

拥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非洲大蜗牛是雌雄同体,异体交配。所以任意两只蜗牛相遇,就会进行交配。然而更厉害的是,它的繁殖可以根据环境自行调节,它可以储存异体的 *** ,并能保留数月在体内,等到环境适宜再进行产卵。如果条件不行,那就等等再生,坚持“优生优育”,保证下一代生存环境。下一代经过5~15个月又可由幼卵到发育成熟;为啥跨度这么长,这又是它的另一个特性,在适宜的环境,适宜的温度就能快速成长。成年非洲蜗牛在适宜的环境一年可以繁殖四次,一次可以产150~300颗卵。

我们来算道数学题,证明下它惊人的繁殖能力:如果小明有一对健康的非洲大蜗牛,在适宜的环境,按照20%丁克的概率,一次200颗的排卵量,6个月即成熟的标准,王健林一个亿的小目标,小明要多少年后才能实现?

如果算错,不接受反驳

按照上表,小明两年即可达成一个亿的小目标,并且还有80多亿的潜力股!

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机制

除了繁殖力强,非洲大蜗牛生命力也很顽强,当生存环境不适宜时,它们会进行闭关,在外壳口分泌一种类似蜡一样的东西,封住壳口,在里面能坚持数月。等到雨季的到来,又会冲破封蜡,继续活动。

牙齿多,胃口好

非洲大蜗牛属杂食性,有25000颗牙齿,可危害500多种农作物,在东南亚椰子,可可,橡胶园都是他们侵害的对象,饿了甚至还能吃同伴的尸体,纸张等。最最厉害的是他们居然可以啃食水泥,补充钙质,促进外壳的发育。

为啥不要碰,不要吃

因为它是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会给人类带来各种疾病。比如管圆线虫,即广州住血线虫,这种寄生虫正常宿主是老鼠,在老鼠的粪便中就可能会带有这种寄生虫,而非洲大蜗牛的栖息地与老鼠的栖息地环境很接近,所以很容易携带这种寄生虫。管圆线虫在人体活动会引起各种神经问题,比如嗜酸性脑膜炎。还有结核杆菌,会直接导致结核病。而且并非只有食用才会引起这些病菌寄生虫的传播,科学家发现在非洲大蜗牛的生存环境中也会有这样的寄生虫和病原菌。

入侵案例

介于它的以上特性,非洲大蜗牛被多地定义为外来入侵物种,它是公认的热带和亚热带最糟糕的一种蜗牛。尤其是美国,每年要花大量人力财力来消灭它,不过效果有限,每年到了雨季,它们又会爆炸性增长。美国的蜗牛入侵,最早要从1966年说起,一名小男孩从夏威夷带了三只蜗牛回到迈阿密,七年后,它们在当地就形成了17000只的庞大群体。不过跟上面一个亿的小目标相比,理论值和实际值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然而在东非加纳,非洲大蜗牛却备受欢迎,因为吃蜗牛已变成当地的一种饮食文化,加纳号称一年要吃掉1000吨的非洲大蜗牛。当地蜗牛因大量食用,快濒临灭绝。

中国最早的入侵案例是在1932年,台北一日籍大学教授,下条久马一,以食用为由,将非洲大蜗牛从新加坡引入台湾。后来陆续在广东、福建、广西等省份出现。不过好在非洲大蜗牛在中国目前还并未引起很严重的物种入侵危害,所以我国暂时也未对它进行一些有力的主动地消灭措施。

结尾

两个世纪前,非洲大蜗牛还只生活在非洲沿海地区,现在却可以在全球可以看见它们的身影,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人类。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面对大自然要时刻保持警惕,千万不要为满足一时的猎奇心理,而打开了大自然潘多拉的魔盒。新型冠状病毒,SARS等等事件历历在目。

非洲大蜗牛足有2斤重,入侵我国多年,中国吃货为何不将它们消灭

近日,南方雨水较多,大雨过后,在路边或小区的绿化带里,常见大蜗牛出没。有的人想吃,有的人想玩,还有不少人拿出各种东西,跟蜗牛比大小。

正确对待这种蜗牛的方式是,不要去碰,直接撒一把盐,送它们去上天堂。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非洲大蜗牛:世界著名入侵物种

这种蜗牛名叫非洲大蜗牛,也叫褐云玛瑙螺,通常体长7-8厘米,更大20厘米,历史上更大的一只壳长27.3公分、体重900克。它们原产于东非沿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奔巴岛一带,它们在非洲被当作美食,在非洲的街道上,很多地方都有非洲大蜗牛销售 ,就似一道家常菜一样,据统计在非洲的加纳地区一年可以吃掉1500万公斤的蜗牛。

然而这种非洲大蜗牛在非洲是美食,进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就成为了恶魔。这种非洲大蜗牛食量大、食性杂,其日食量为体重50%,常食取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以及园艺花卉等;像木瓜、香蕉、木薯、红 薯、甘薯叶、各种瓜果、蔬菜、油料作物;茶树、橡胶幼苗.可可幼苗、椰子苗、菠萝苗、剑麻苗等,根据科学家统计,它们能够危害500种农作物,它们有时也会吸吮橡胶乳汁、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

这种蜗牛的传入,可以说给其他国家的农业、林业以及园 艺业造成极大的危害、经济上造成巨大的损失,曾有媒体报道,印度尼西亚某地一夜之间上百公顷蕉林被毁。而元凶就是非洲大蜗牛。



它的繁殖能力非常惊人,非洲大蜗牛属于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也就是说只要两只蜗牛碰见了,就可以繁衍下一代,它们每年可产卵4次,一只蜗牛一次能产卵600至1200颗。卵在适宜条件下会在十天至半个月内孵出幼螺。卵孵化后,经5个月性发育成熟,成螺寿命一般为5-6年,最长可达9年。也正因为如此惊人的繁殖能力,它们每到一个国家,都可以迅速建立起种群。


另外,非洲大蜗牛身上有很多黏液,其中带有细菌,对细菌的抵抗力弱的话,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非洲大蜗牛”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严重可致人死亡。


所以看到它不要去碰。人如果去触碰,这些幼虫或病原体有可能侵入人体皮肤的嫩薄处和破损处,尤其是小孩子,小孩子免疫力低,不要因为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吃货下不去嘴的原因。非洲人民之所以会吃非洲大蜗牛,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非洲物资匮乏,经济落后,非洲大蜗牛蛋白质较多,而且体型大,而且容易获取,因此成为了非洲人的食物。


非洲大蜗牛在中国泛滥成灾

在过去100年的时间里,非洲大蜗牛通过各种途径,入侵到全球多个国家,成为了深恶痛绝的入侵物种,据媒体报道.,非洲大蜗牛1903年由原产地 传入到毛里求斯群岛;1840年传入到塞舌群岛;1847年传入印度的加尔各答;1900 年传入斯里兰卡:191i年传入马来西亚; 1917年传入新加坡;1922年传入印度尼西亚。196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估计,非洲大蜗牛会造成每年损失1100万美元。在印度,它达到了严重虫害的状态。


那非洲大蜗牛水是什么时候进入到中国的呢?它们是1930年传入中国福建省厦门市。而在改革开放之后,因为西餐在中国盛行,蜗牛作为食物开始在中国流行,有些人就盯上了体型大的非洲大蜗牛,引进来养殖,然而大家喜欢吃的是法国蜗牛、庭园蜗牛和玛瑙蜗牛、白玉蜗牛等,非洲大蜗牛口感并不好,因此缺乏市场。除此之外,一些异宠养殖玩家偷偷养非洲大蜗牛,在养殖场或者餐馆甚至异宠养殖玩家遗弃之后,更加加剧了非洲大蜗牛在中国的泛滥,在近百年的时间里,非洲大蜗牛在我国繁衍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种群。

目前,控制野外蜗牛的数量主要有化学法和物理法。“化学法”是使用“灭螺剂”、“蜗牛净”等诱杀药剂杀死蜗牛。不过,用喷洒药物来消灭蜗牛往往效果不佳,因为蜗牛受到药物 *** 后,其肉体会很快缩回壳里,且大量分泌黏液,这些黏液会稀释药物。

目前,一般多用诱杀的 *** ,将蜗牛爱吃的食物(如甜菜渣、白薯等)与药物混合,蜗牛一旦吃了诱饵就会被毒死。此 *** 效果相对较好,对人、畜和其他野生动物没有危害。个人碰到的话,就和我刚才说的那样,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进行杀灭,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

但是因为非洲大蜗牛在中国已经泛滥,在多地建立种群,这种方式也没有办法有效抑制非洲大蜗牛种群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些季节,非洲大蜗牛在南方可以随处见到。


总结

非洲大蜗牛只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生物入侵已对我国农林牧渔以及旅游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这也提醒了我们,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对各种动植物的科学引进 工作,尤其是不可盲目地引进。目前国内许多地方从 产地引入,进行人工养殖,其产品作为人及家畜、家禽的食物与饵料,但须特别注意,在养殖过程中防止逃 逸与扩散,尤其在它适宜生活的地区更应严防逃窜。

另外,我们也不能带外来生物进入中国,这段时间,有很多人携带外来生物回国,被海关查获,这些外来生物一旦进入中国,缺乏天敌的制约,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外来物种的问题必须引起全体国民的足够重视。否则,入侵物种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日常生活、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更大的麻烦和损失。我们应该把入侵物种的概念、 危害及国内外重要经验教训整理汇编成册,广泛宣传教育,尤其对青少年一代进行课堂和课外教育。让他们意识到外来物种的危害性。

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这种巨型蜗牛面前,中国吃货压根狂不起来

人们常说“没有物种泛滥是吃货不能解决的,如果有,就撒点孜然”。


万物皆可烧烤


如今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这种巨型蜗牛面前,中国吃货们恐怕要收回自己的“豪言壮语”了。

非洲大蜗牛

这就是非洲大蜗牛,以大体型著称,一只能长到10厘米长,有的甚至能长到20厘米,体重超过40克,是我们本土蜗牛的十几倍。

世界上更大的非洲大蜗牛长约40厘米,将它捧在手里宛如一只小狗。


带壳的伪.小狗


庞大的身躯意味着它们需要更多的水分来维持生命体征。

因此,它们平时躲在阴暗的角落,等到雨天才会出来活动,就连觅食也必须在晚上,因为白天的气温太高,过量的运动会带走它们身体的水分。

非洲大蜗牛主要以一些绿色植物为食,包括各种植物的根茎绿叶。


非洲大蜗牛,非洲大蜗牛有毒吗-第1张图片-

植物根茎


在饥饿的时候,它们还会吃纸张,提取当中的植物纤维素,来维持生命,有时甚至会同类相食

即便是它们,也有挑食的时候,非洲大蜗牛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葱姜蒜这类 *** 性的食物。

如果不是特别饥饿,它们也不会吃杂草。

就是这样一种生物,它的危害远超其他入侵物种,就连非洲当地也不待见它。

繁殖能力强

非洲大蜗牛一次产卵数量大约在70~700粒之间,平均产卵数量约为200枚。


蜗牛的成长过程


乍眼一看,它的繁衍能力似乎很一般,但是要知道,它一年可以产卵5到6次。

也就是说,某些产卵能力强的非洲大蜗牛一年能产下4000颗卵,这个数据就相当恐怖了。

同时,非洲大蜗牛的卵孵化率奇高,幼体发育为成体的存活率同样很高。

而且从破壳到成体的生长周期只需要4个月,成体之后就拥有产卵能力。

仅一年的时间,就能实现两代同堂产卵,这样一看,它们简直就是生育的机器。


蜗牛的身体结构


如果生存的环境合适,它们很快便能在当地泛滥成灾

1966年,美国的一个孩子从非洲旅游回国,带回了3只老鼠大小的蜗牛。

当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没有在意这3个小家伙。

后来这个孩子玩腻了,索性将非洲大蜗牛扔到野外,结果7年后,这3只蜗牛的数量增长到了2万只

为了治理泛滥的蜗牛,当地 *** 每年要拿出100万美元的财政,用于专项防治工作。

眼看要将非洲大蜗牛从本土灭绝,可一场大雨下来,它们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几千只,让美国人头疼不已。


非洲大蜗牛


看到这里,吃货们肯定坐不住了,数量多点不是更好吗?什么香辣、清蒸全部安排上,管它多少,统统都能解决。

可惜是的,非洲大蜗牛并不能吃,甚至人们将它放在手里都有安全隐患。

不能吃的非洲大蜗牛

大家肯定听说过福寿螺,身体里全是细菌寄生虫,根本没办法吃。

同样的,非洲大蜗牛也是许多寄生虫和病菌的中间宿主,能够通过食用、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

比如,非洲大蜗牛会传播一种名为播鼠肺线虫的寄生虫。


线虫身体结构


当老鼠通过排泄的方式将其拉出后,如果有非洲大蜗牛爬过,线虫会立刻钻进它的身体,等待新的寄生体出现。

这时候,如果有伤口的人类与非洲大蜗牛接触,线虫就会钻进人类的身体当中,想想都无比恐怖。

感染这种线虫后,人类会患上脑膜炎,如果救治不及时,很容易在数小时内对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引发颅面神经受损,出现耳聋、面瘫等症状。


脑膜炎概念图


此前,一位韩国小哥不听网友劝告,当着大家的面吃下了几只未经烹饪的非洲大蜗牛,结果几天后就感染了嗜曙红性脑炎。

在非洲大蜗牛体内,寄生的各种线虫还有很多,它们寄生到人体后,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大家在吃非洲大蜗牛前可要考虑好后果。

但并不是说非洲大蜗牛完全不能吃,前提是必须将它烹饪熟透,一旦有疏忽,当中的寄生虫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非洲小哥烹饪蜗牛


而且就算是吃全熟的非洲大蜗牛,大家的心里多少都会有点压力,毕竟当中还有寄生虫的尸体。

所以说,这个家伙简直就是吃货们的“天敌”!

非洲大蜗牛能吃

此外,人们之所以如此讨厌非洲大蜗牛,还因为它非常能吃

非洲大蜗牛的食谱范围非常广,包含木本植物、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尤其喜欢爬到人们的农田啃食瓜果蔬菜。


植物根茎


据统计,非洲大蜗牛食谱当中,属于人类作物的就有500多种。

它们在人们睡着的时候,悄悄潜入农家田园,趴在作物上疯狂啃食,第二天凌晨5点,又匆匆离去,人们对非洲大蜗牛是防不胜防。

此外,它们食谱当中还有多种观赏类花卉,泛滥之后带给人类的直径经济损失非常大。

1969年,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对非洲大蜗牛的入侵做了一项专项评估,蜗牛泛滥的巅峰期,一年给当地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1000万美元。

当地 *** 表示,如果它们的数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这个数字将会翻倍。

相对于印度而言,美国的情况已经算得上乐观。

入侵印度的非洲大蜗牛甚至会跑到人们的阳台、花园啃食各种植物。

佛系的印度人没有杀生的习惯,每当发现它们,只能将其收集起来,扔到野外。


非洲大蜗牛


因此,非洲大蜗牛在印度的危害已经超过了当地的某些害虫

至于非洲本地为何没有大蜗牛泛滥?其原因在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恶劣,缺水是常态,非洲大蜗牛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连生存都是个问题,更别说泛滥了。

而一旦传播到其他地方,蜗牛们就像是“干柴遇到烈火”,一下就泛滥开来。


非洲大蜗牛


物种的入侵

非洲大蜗牛传播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人为的携带,像之前提到的游客、其他国家的矿工等等。

另一种是通过交通工具传播到其他地区。

比如,当有火车停靠的时候,非洲大蜗牛便会粘附上去,跟随火车来到远方。

就这样一点点传播,如今这一物种席卷了全球

2014年,我国福建地区发现了一只巨型蜗牛,单是螺壳的长度就有10厘米。

此时,巨型蜗牛正趴在地上吃水泥,因为水泥当中含有大量的钙,能够增加蜗壳的硬度。


蜗牛牙齿


经专家鉴定,这确实是非洲大蜗牛,应该是饲养人员将它放生在了野外,如果任由其生长,很难想象它会给当地生态造成怎样的破坏。

因此,在物种的放生方面,我们都应该谨慎而为

千万不要摸!大雨后遍地爬的非洲大蜗牛,1只就藏有上100条虫

来源:广西新闻频道

近期雨水天气频繁

不少人在小区内、公园里

发现了一种大蜗牛

这种蜗牛如拳头大

如巴掌宽

有人觉得萌爆了

蹲在路边逗它玩

这种蜗牛是非洲大蜗牛1只就藏有上100条虫

雨后出没的这种大蜗牛,名副其实,叫非洲大蜗牛,又称褐云玛瑙螺(没错,蜗牛和螺其实属于同一家族)。

它是世界上更大的蜗牛,老家在非洲东部,非洲人至今都很爱吃。

在国内,厦门大学是有文字记载中国最早发现非洲大蜗牛的地点。

20世纪上半叶,一位华侨从新加坡运回中国的植物中,无意夹带了非洲大蜗牛的卵和幼螺,此后大蜗牛开始在厦门繁殖,并进一步传播到其他地区。成为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这种“巨兽”吃起东西毫不含糊,各种蔬菜、农作物、植物,田里的树上的,统统一扫光,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它已经被我国列为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最可怕的是,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蜗牛非常脏!

它们的黏液或粪便里,可能携带很多寄生虫和病原菌,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这种虫会导致脑膜脑炎或脑膜炎等疾病。

小孩子免疫力低,如果好奇去摸非洲大蜗牛,更容易中招!

广州管圆线虫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可能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在深圳,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率为31.0%,感染度为介于89.2-154.2条/螺。

也就是说,一只非洲大蜗牛身上,很可能有上100条这种寄生虫。

除了非洲大蜗牛,福寿螺、蛞蝓(即鼻涕虫)也是广州管圆线虫喜欢的中间宿主,它们的终宿主则是老鼠。

这种蜗牛可以吃吗?

有网友脑洞大开,问“非洲大蜗牛能不能吃?”试图用吃解决掉这个 *** 烦,答案是不能吃!

它身上携带大量病原体细菌,万不可食用!

2018年3月,国内外媒体曾报道了澳大利亚悉尼一个19岁的橄榄球队员,因为生吃了几只蛞蝓,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四肢瘫痪,最后因并发症去世。

这还不是最惨的:

1985年,台湾一家9口人食用未经煮熟透的非洲大蜗牛后,全部感染该寄生虫。

1999年,台中一家6口人生吃被蜗牛爬过的有机蔬菜后,全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导致脑膜炎。

所以,我们在路上看到非洲大蜗牛,千万不要摸,不要去踩,更不要捡回家吃!

此外,为了避免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也不要生吃其他螺肉。

如何防范寄生虫?

专家表示

食用非洲大蜗牛危害极大

煮熟后吃仍有风险!

要想避免感染“广州管圆线虫”

具体要做到以下3点:

避免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非洲大蜗牛的排泄物、黏液、组织,如不慎接触应及时清洁双手;

注意螺与食物的隔离,避免蔬果、沙拉等食物被螺污染;

不要食用生的或半生不熟的螺肉;非洲大蜗牛即使煮熟也绝不可食用。

总而言之,保险起见,遇到非洲大蜗牛,更好绕行,不要停留!

还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防范寄生虫↓

非洲大蜗牛的正确处理 ***

在小区发现数量较多的非洲大蜗牛:可以告诉物业进行处理,专业杀灭病虫害的公司也可以处理,切勿自行处置。

如果在家里发现少数非洲大蜗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盐处理。蜗牛被撒食盐后,软体部分会融化成水而死。

来源丨国家应急广播网、广东疾控、新华社、广西疾控

外来物种入侵!广西发现“非洲大蜗牛”,它有何危害?

不得不说,现如今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真的是越来越多了。家住在广西的网友,在马鹿山附近发现了一种个头硕大的蜗牛。

随后,这名网友表示,自己从未见过这么大的蜗牛,于是就想拍下来发布到网上,让大家一起看看这是什么蜗牛,没想到,很快就有网友回复,告诉他这是入侵到我国境内的“非洲大蜗牛”,同时,还提醒这名网友,千万不要出于好奇,就动手摸这只蜗牛,因为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那么,什么是“非洲大蜗牛”?它们有何危害?

说起来,我们从它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种大蜗牛是产自于非洲。从资料来看,它的老家是在非洲东部,一开始,它们只在非洲当地分布,但后来伴随着人类活动,开始渐渐离开非洲,去往其它地区,现如今已经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危害都很大的外来物种。

比方说在我国,非洲大蜗牛早已经是《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的一员,有关专家表示,非洲大蜗牛是全世界更大的一种蜗牛,其实从这一次广西网友拍到的视频就可以看出,它足有成年人的手掌那么大,和普通蜗牛相比,它的确可以称作是蜗牛界的“巨无霸”。

当然,如果只是个头大,它们其实也谈不上危险,毕竟自然界中,有不少物种的个头都很大,有关专家介绍,之所以非洲大蜗牛是一种很可怕的外来入侵物种,主要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关。

非洲大蜗牛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们是蜗牛界的“大胃王”,因为个头很大,所以,它们每天也都需要更多的食物,这就导致一旦它们入侵到其它生态系统中,它们“扫荡式”的进食方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危害非常大。

而且因为非洲大蜗牛喜欢吃各种绿色植物,这也导致无论是农作物,还是果蔬、树叶等,只要颜色是绿的,那么,就会被非洲大蜗牛盯上,被它们啃食得干干净净。自然,从农业角度来说,若是非洲大蜗牛在某个地方泛滥,那么,对于当地农业生产来说,它们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

同时,非洲大蜗牛还是一种繁殖力非常强大的物种,生物研究发现,它们属于雌雄同体,一年能够产4次卵,每一次数量大约在200粒左右。

这样算来,每年一只非洲大蜗牛可以繁殖800只非洲大蜗牛,虽然这个繁殖能力在蜗牛家族中不算是很出色,但如果考虑到它们的体型以及食量,那可是非常惊人了。

研究发现,别说是800只非洲大蜗牛了,哪怕是一地野外,尤其是农田中出现了100只非洲大蜗牛,那么,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尤其是农业生产来说,若是没有及时治理,绝对算得上是灭顶之灾。

再加上非洲大蜗牛寿命很长,研究发现,它们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5-6年,甚至很多非洲大蜗牛还能活到10年左右,这也导致它们在相对较长的生命周期里,也会有更长的时间去危害自然界。

那么,除了对生态环境会构成危害之外,为何说不能用手触碰它们呢?

这其实是因为,非洲大蜗牛是一种很脏的动物。在每一只非洲大蜗牛的身上,都至少携带了上百种寄生虫和病菌,而且当它们在爬行的时候,所过之处留下的的粘液和粪便,同样都是危害很大的“脏东西”,因此,一旦不小心碰到了,那么,就有可能会沾染上这些病菌、寄生虫,对健康造成危害。

例如研究发现:非洲大蜗牛携带的广州管圆线虫,会引发脑膜炎等疾病,因此,若是在外发现了非洲大蜗牛,千万不要触摸,尤其若是家里有小朋友,野外遇到了更是要远离。

那么,非洲大蜗牛为何会进入我国,它们能吃吗?

说起来,我国引进非洲大蜗牛,是希望可以让它们变成我们的餐桌美食,不过,因为洲大蜗牛身上的寄生虫太多,我国也没有吃蜗牛的习惯,因此,很多当年引入它们,希望可以通过搞养殖赚上一笔的养殖户,也都很快弃养了,这也导致现如今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南方一带的野外,经常可以看到非洲大蜗牛的身影。

这里也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觉得非洲大蜗牛看起来肉质肥美,就去食用它们,因为就算是煮熟的非洲大蜗牛也不安全,高温并不能杀死非洲大蜗牛身上全部的寄生虫和病菌,对我们来说,食用非洲大蜗牛仍然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同时,在野外遇到了非洲大蜗牛不要触摸它们,更不要踩踏它们,如果真的不小心触碰到了,那么,一定要立刻清洗双手,防患于未然。那么,朋友们,你们在野外看到过非洲大蜗牛吗?欢迎留言讨论!

非洲野味入侵全球:在这种巨型蜗牛面前,中国吃货根本狂不起来

蜗牛与鱼翅、干贝、鲍鱼并列成为世界四大名菜,法国蜗牛、庭园蜗牛和玛瑙蜗牛都是不少中国饕餮的更爱,然而在这种巨型蜗牛面前,吃货却狂不起来。



在雨季到来之时,一种超大号蜗牛就在南方一些城市的街道中出现,这种超大号蜗牛一般为7-8厘米,更大则可长到超过20厘米,是中大型的陆栖蜗牛。不要对它表露好意,不然它就会不客气地给您的脸做一个面膜。



这种蜗牛名叫非洲大蜗牛,又叫褐云玛瑙螺,属于玛瑙螺科玛瑙螺属,壳略呈纺锤形,与常见的本土蜗牛相比更尖瘦一些,反倒是和一些田螺更加类似。非洲大蜗牛的壳质地较厚,螺纹一般在六七层左右,壳表面白或黄色,其上有垂直于螺纹的棕褐色纵向条纹或者云状纹。



非洲大蜗牛的壳儿是直接开口的——冬眠的时候,或者遇到气候太过干燥的时候,它们只能用分泌的白色黏液做一层白膜(假口盖),只余一个小孔来呼吸,将螺肉缩入壳内以防脱水,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并不是国产动物,它的老家原本是在非洲的非洲东部,被称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入侵物种。



因为它的入侵途径实在是广泛,除了可以通过轮船、火车、汽车、飞机等运输工具,也可以跟随随观赏植物、苗木、板材、集装箱、货物包装箱传播。一些喜欢吃蜗牛的吃货,在不了解它们的庐山真面目的情况下,也会成为它们入侵的帮凶。

非洲大蜗牛走出非洲路线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对于食物贫乏的非洲来说,这种超大体型的蜗牛可以说是一种超级美味,而且富含蛋白质,在非洲集市上,经常可以看到当地人用水桶将蜗牛堆在一起售卖,他们售卖商品的方式非常的原始,一般是是按个卖或是论堆卖的。



看到这种大蜗牛在非洲如此畅销,一些吃货和商人会认为这些大蜗牛和法国蜗牛并无二致,尤其法式焗蜗牛还是一道世界名菜,所以便想将这些蜗牛带回家,或者挖掘一下这些非洲大蜗牛的商业价值。



除了吃货以外,一些喜欢养宠物的人士也要背这个锅,当初一个美国的孩子就带回了三只大蜗牛到迈阿密结果短短7年,它们的数量就从3只增加到了18000只。



佛罗里达州为了歼灭这种入侵物种耗时10年,斥资超过百万美元。结果到2011年,它们又一次卷土重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将其斩草除根。

这种大蜗牛入侵中国的时间已经可以追溯到1931年,它们从厦门登陆,依靠着强大的繁殖力,迅速蔓延全国,这种大蜗牛每年可产卵4次,每次产卵150-300粒。卵孵化后,经5个月性发育邢成熟,中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也都成为了它们的天下。

中国一向对于许多入侵物种的消化度都非常高,无论是引进的牛蛙还是罗非鱼、蛇头鱼、贻贝等,在中国厨师的烹饪下,都成为了中国常见的美食,受到中国吃货的追捧。



然而在入侵中国长达80年,非洲大蜗牛却并没有收获和同样出身非洲的入侵物种罗非鱼一样的待遇,也并没有代替法国蜗牛的餐桌地位,善于化腐朽为神奇的中国厨师也没有为它开发出什么新菜式,反而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为什么中国吃货都征服不了非洲大蜗牛?非洲大蜗牛作为一种入侵物种,充分清晰地认准了自己的定位,能吃、能生。就像刚才说的每次产卵150-300粒,一年还产卵4次,这样算下来,一只非洲大蜗牛一年内就能产生上千只小蜗牛,让人毛骨悚然。如果它们入侵了一个没什么天敌的新环境,在这个“完美的蜗牛巢”中,那将会迎来一个爆炸性的增长,对当地生态威胁很大。

而且它们是属于雌雄同体(异体交配)。所以即便是行动迟缓,但只要有两只蜗牛相遇,就可以繁衍后代。

那么谁来当公的,谁来当母的呢?在自然界中,除了人类,所有生物都希望自己的基因可以留存下去,而且雌性在繁衍后代中所花费的精力要更多,所以两只蜗牛如果光靠商量,是很难让一方妥协,接受雌性的身份的。

既然商量不出来,那就只有靠武力了。

为了获得主动的地位,它们会在对决的过程中向对方射出一种被称为“恋矢”(love dart)的暗器。


在中国,正是因为低估了非洲大蜗牛的生殖能力,高估了中国吃货的战斗力,当年才试图引入非洲大蜗牛进行养殖,然而一方面供过于求,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养殖控制和环境隔离,这些大家伙们才成功飞跃养殖场,逃逸到自然生境中,建立了自己的种群。

在吃东西方面它们更是不含糊。破坏力极强,像蝗虫一样,各种植物,田里的树上的,好吃的难吃的,能吃的不能吃的,统统一扫光,据说还能把地面上的水泥都给啃坏,那满地的白色黏液,成了不少南方人的梦魇。



作为一种入侵物种。它们更成为了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在了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危害着500多种作物。

非洲大蜗牛不要用手直接碰,尤其是免疫力不强的小孩子, 非洲大蜗牛身上有很多粘液,粘液中就有很多不知名的细菌,如果身体对细菌的抵抗力弱的话,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它自身还是很多病菌和病原体的携带者,譬如说广东住血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就会将非洲大蜗牛当作中间宿主(之一)。吃了感染这种寄生虫的非洲大蜗牛,或者接触它们的排泄物,广东住血线虫就可能进入人体,寄生在人体中枢神经或脑脊液中,甚至引起致命的脑膜炎。



在广州,非洲大蜗牛的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27.3%,感染度为72条/螺;在深圳,1只非洲大蜗牛体内就有上百个寄生虫。

非洲大蜗牛的寄生虫包括:深奥猫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脊形管圆线虫、血吸虫,鼠肺线虫,除了会导致脑膜炎,还会导致结核病。除此之外,非洲大蜗牛爬过的蔬菜瓜果均可能残留病原体,而这些病原体也能侵入人体皮肤的薄嫩处或破损处,引起感染。



吃非洲大蜗牛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也是中国吃货狂不起来的原因,目前,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系中国国家进出境二类检疫性有害生物。

如果你在野外碰见了这种大蜗牛,.不要把其当宠物来玩,更不要煮来吃,.做好清洁卫生,可以用生石灰或者草木灰等碱性物品消杀。


你敢碰我一下吗?世界上更大的蜗牛——非洲大蜗牛?

昆虫一般都介绍硬壳类的,或者美丽类的,而今天来说点不一样的软硬兼有的生物——非洲大蜗牛。

蜗牛界的top1

非洲蜗牛体型一般都在7厘米左右,这在蜗牛界已经能够排得上名头了,可是你知道吗它更大可长到20厘米,想想看咱们身边能看到的那种蜗牛小小的就那么一两厘米,这可不是蜗牛界的top1,“巨人”吗。而且它们繁殖能力超强,每个母蜗牛一年能产下一千多颗蜗牛卵。

吃好喝好,长生不老

非洲蜗牛个子不一般,连寿命都比同类长的多,生命通常能够达到五六年。它们吃的食物种类很多,从花卉到农作物甚至连甘蔗都吃,别说甘蔗了,饿到了路边的水泥都能啃两口。可是你说这么一个啥都能吃上两口的东西,这么不吃小草呢。因为他们体型很大,所以食量也大,他们吃的种类多对于农业危害很大。非洲大蜗牛是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被列为了有害生物名单。

能奈我何

纵观我们中华泱泱人才,像之前入侵我们国家的小龙虾,那在我们广大的吃货面前算什么?全部都给你吃绝种掉。还有之前丹麦生蚝泛滥成灾,小编这看的是心痒难耐,恨不得能飞过去享用一番生蚝盛宴。可是到了非洲蜗牛这里怎么就败下阵来了呢,这蜗牛拥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的价值,在《本草纲目》上早有记载,味道还很鲜美,像法国蜗牛还搞了个吃法,按理来说不可能放过它啊。

这是因为这个非洲蜗牛就是不走寻常路,它是许多寄生虫和病原虫的宿主,容易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在多地都发生过传染案例。要是你吃了它就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就算把它煮的熟透了也不能吃!所以吃货们只能望而止步了,这么肥的蜗牛可惜了。

杀虫剂冲冲冲

那么这样破坏力强大的生物就不能对付它了,吃又不能吃,打死吧那个黏腻的感觉又很恶心。要是看见了它,可以用杀虫剂将它喷死,不要对他有怜惜,毕竟它可以把你家石灰水泥都吃掉。

“非洲大蜗牛”入侵美国,或致人类患脑膜炎!繁殖速度巨快,已区域性封锁

据法新社24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近日遭遇非洲大蜗牛入侵 。佛州 *** 表示,这种蜗牛不但啃食多种植物,危害当地农业发展,而且它们身上携带的寄生虫可能会让人类感染脑膜炎。

美国佛州遭遇非洲大蜗牛入侵

美国佛罗里达州农业部门日前确认,在该州西海岸新里奇港地区发现了非洲大蜗牛。当地 *** 警告居民,不要移动土壤、植物、堆肥或任何蜗牛可以搭便车的东西 ,并将该区域封锁了起来 ,以阻止蜗牛扩散。报道称,这种蜗牛可以长到20厘米长,每只每年可以产下2000颗卵,繁殖速度非常快,对于农业发展危害不小。

美国佛罗里达州农业部生物学家杰森·斯坦利介绍,非洲大蜗牛是一种农业害虫,以500多种不同的植物为食,他们对此非常担忧。

非洲大蜗牛可能导致人类患脑膜炎

农业是佛州的第二大产业。佛州是美国更大的柑橘类水果产地,同时也是甘蔗、草莓、西红柿等产品的重要产地。目前,美国佛州农业部门已经通过特殊训练的狗狗捕获了1000多只非洲大蜗牛,另外还尝试通过杀虫剂来消灭这些蜗牛。

另有专家表示,这些蜗牛携带一种叫作鼠肺虫的寄生虫,人类接触后可能感染脑膜炎。

美国佛州曾斥资上千万美元治理非洲大蜗牛

佛州 *** 部门认为,非洲大蜗牛最初是由非法宠物交易而被引入该州的。 据报道,这已是佛州历史上第三次灭除非洲大蜗牛的行动,之一次发生在1975年,第二次是在2011年。在上一次治理行动中,佛州 *** 历时10年,共花费23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

来源: 央视财经

标签: 非洲 蜗牛 有毒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