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点的25种添加剂,面点的25种添加剂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36 0
2023年中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市场规模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现代社会工作时间的增加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从而改变了消费者的饮食习惯。这些变化要求食品生产厂家提供方便消费和更长保质期的食品。因此,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和饮料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内部需求不断扩大的环境下,食品添加剂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数据显示,我国食品添加剂主要品种销售额由2016年的103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279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9%。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我国食品添加剂主要品种销售额将达1477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发展前景

1.食品行业需求

食品行业是食品添加剂需求量更大的行业,既可用于防腐保鲜,又可用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食品添加剂行业有巨大的带动作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7 年全国食品制造业营业收入为 17106.24 亿元,2021 年已增长至 21381.7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5.74%。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健增长及居民对食品可口性、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下游食品行业对食品添加剂的需求也将持续稳步增长。

2.饮料行业需求

饮料行业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在饮料中加入食品添加剂,主要目的是改善其品质,提高饮料的色香味感官质量和延长饮料的保存期,如在饮料中加入山梨酸钾等防腐剂可以延长保质期,巩固产品质量,加入柠檬酸钾等酸度调节剂可以改善酸度。食品添加剂在饮料行业的应用较为广泛。

3.饲料行业需求

饲料被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饲料行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饲料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及贮存过程中,由于霉菌及霉菌毒素对饲料不同程度的污染,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饲料中添加防腐防霉剂是预防霉变的重要措施,丙酸盐(丙酸钠、丙酸钙、丙酸铵)、山梨酸钾等食品防腐剂均可被当做饲料防腐防霉剂使用,用以降低饲料中霉菌的数量,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贮存期间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贮存时间。

4.医药行业需求

食品添加剂在医药行业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如山梨酸钾可用于静脉注射药剂及营养液的防腐;柠檬酸钾在医药工业中可用于低血钾症和钾缺乏症及碱化尿液;氯化钾在医药工业中可用作利尿剂及防治缺钾症的药物,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及人们对生命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2021 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12.4%、7.4%、4.5%和 20.10%,均高于同期 GDP 增速,医药行业的持续稳健增长将带动各类食品添加剂需求的持续稳健增长。

5.其他行业需求

除食品、饮料、饲料和医药行业外,食品添加剂还广泛应用于农业、烟草和日化等行业。如山梨酸钾可用于护肤品等化妆品的防腐,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钾在农业领域均可以作为钾肥使用。上述行业的持续发展,为食品添加剂行业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和利润增长点。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 *** 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园区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等服务。

面制品中的食品乳化剂的作用与添加量

面制品中的食品乳化剂的作用与添加量

首发|杜德春

乳化剂,又称表面活性剂,它具有使油、水混合的功效,起到改善或稳定食品物理性质和组织状态的作用。

按乳化剂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乳化剂,如大豆磷脂、蛋黄粉、植物蛋白、酪蛋白、植物胶、动物胶、微生物胶和海藻酸盐等;另一类是人工合成乳化剂,如蔗糖脂肪酸酯、单甘酯、a-环糊精、β-环糊精等。

根据形成乳化液内相(分散相)和外相(连续相)的型式种类分成油包水(W/O)型(如奶油)、水包油(0/W)型(如牛奶)和多重型(W/O/W)乳化剂。

不同的乳化剂有不同的亲油性和亲水性,一般采用 HLB值来表示,HLB值是乳化剂最重要的性质之一。

HLB 值的范围为0~20,HLB值为10时,表示亲水基与亲油基平衡,HLB值越高,表明乳化剂亲水性越强。每种乳化剂的HLB值不是单一不变的,它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平均数值,HLB值范围越宽,它的适用范围越广。

食品乳化剂本身是一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显示许多特性,也可以进行化学反应。

所以除用于配制乳化液外,乳化剂在食品中作为一种高效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地应用,其主要作用有如下几类。

①与淀粉形成络合物,使产品得到较好的瓤结构,能够防止面制品中的淀粉在蒸煮的过程中分离出来,防止面条表面发黏和相互粘连。增大食品体积,防止老化及保鲜,延长货架期。

②与面粉中的蛋白质及油脂络合,增强面团的弹性和强度,提高面条的筋力。

③提高食品持水性,使产品更加柔软,提高淀粉的糊化度,可以使产品提高出品率,提高面条的复水性。

④在面制品中添加乳化剂可以调节蛋白质 *** 结构与淀粉之间的布局,缩短和面时间,改善面条的加工性能,减少落面率,提高生产效率,改善面品的爽口性。

⑤乳化后的营养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某些乳化剂有杀菌防腐效果。

⑥在其他食品中起到充气、稳定、改善气泡组织结构,提高食品内部结构质量,使食品更快地释出香味的作用。

⑦作为油脂结晶调整剂,可以控制食品中油脂的结晶结构,组织结晶还原,改善食品口感质量。

1.蔗糖脂肪酸酯

蔗糖脂肪酸酯,又称脂肪酸蔗糖酯,简称蔗糖酯(SE)。

为白色至微黄色粉末,蜡状或块状物,也有无色至浅黄色的稠状液体或凝胶,无臭或有微臭。一般无明显熔点,在120℃以下稳定,加热至145℃以上则分解。单酯易溶于温水、双酯难溶于水,溶于乙醇。

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能降低界面张力。水溶液有黏性,对油和水起乳化作用。

蔗糖酯具有乳化、分散、润湿、发泡等一系列优异性能。

其乳化力虽不及聚氧乙烯型非离子乳化剂,但从原料看,其更大特点是对人体无害,为无毒、无味、无臭的物质,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转变为脂肪酸和蔗糖,为营养物质,故使用安全。

蔗糖酯对淀粉有特殊作用,可使淀粉的碘反应消失,明显提高淀粉的糊化温度。

可以抑制淀粉膨润糊化溶出,减少煮面的糊汤,并有显著的防止面制品回生老化和氧化变质的作用。

用于面条、水饺、通心粉可提高黏度、张拉力和出品率,减少面汤的浑浊度,使面条保持独有的色、香、味,提高面条煮后的韧性、滑 润性和口感,而且优良的口感能在煮后保持相当时间。

传统 *** 制面制品时,其添加量为面粉的0.2%~0.8%,还可提高发泡效果。

2.甘油单硬脂酸酯

甘油单硬脂酸酯,又称单硬脂酸甘油酯,简称单甘酯(GMS)。

甘油单硬脂酸酯为微黄色蜡状固体物。凝固点不低于54℃。不溶于水,与热水强烈振荡混合时,可分散在其中,溶于乙醇、油和烃类。

分子蒸馏单甘酯的纯度达到95%以上,它的乳化能力是单甘酯的3倍。

在特殊情况下不用溶化可以直接使用。单甘酯具有良好的亲油性,为W/O型乳化剂。

在和面时添加单甘酯可以提高面团的加工性能,降低生坯的粘连性。

面粉中加入单甘酯后,大大提高了面筋蛋白质的吸水率,和面或蒸面时的水分,易于渗入面粉颗粒中心部位;可以抑制淀粉膨润糊化溶出,减少煮面的糊汤;复水时,水分能够很快进入面条与水饺中心处,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吸水膨胀,形成良好的面筋组织,麦谷蛋白和麦胶蛋白形成复合体,提高了面条的弹性韧性,使面制品表面更光滑、口感更滑爽。

3.硬脂酰乳酸钙

硬脂酰乳酸钙为白色至奶油色,粉末、薄片状或块状物,具有特殊的焦糖气味。熔点 44~51℃。难溶于冷水,微溶于热水。加水并强烈搅拌可分散。

2%水悬浮液的pH值为4.7。溶于乙醇、植物油、热猪油。在空气中稳定。

硬脂酰乳酸钙具有极好的面团强化作用和很好的组织软化作用。

它与面团中蛋白质相互作用,可增强面团的筋力,提高面团的弹性、韧性和机械加工性能,还可以改善气体保持性;又能与直链淀粉相互作用,延缓淀粉老化,保持面包柔软,提高面包储存期和货架期。添加量为0.5%。

4.硬脂酰乳酸钠

硬脂酰乳酸钠为白色,或浅奶白色粉末,或小球状物,有轻微焦糖味。有微吸湿性。溶于乙醇和热的油脂。不溶于水,能分散子温水中。

硬脂酰乳酸钠为亲油型乳化剂,HLB值是8.3。与面筋作用时,亲水基团与麦胶蛋白结合,疏水基团同麦谷蛋白结合,形成面筋蛋白复合物,使面筋 *** 更加致密和有弹性,有利于面制品的耐泡性和劲道,为优异的面团调理剂。

与直链淀粉作用时,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能抑制淀粉的回生老化,保持面制品的新鲜度。它的效果比硬脂酰乳酸钙好,添加量为面粉重量的0.2%~0.5%。

5.卵磷脂

卵磷脂是一种天然乳化剂,食用卵磷脂一般是由大豆油的副产品精致而成的一种淡黄色粉末,无臭,另一种呈半透明黏稠液状,无臭味。

其纯品不稳定,在日光照射下和空气中迅速变黄,逐渐变为不透明,将以上固、液两种产品分散于水中能形成乳化液,在热水中及pH8条件下更易乳化,添加乙醇会提高乳化性能。

卵磷脂的HLB值3~8是(W/)油包水性乳化剂。

在面粉中添加0.2%~0.5%的卵磷脂能缩短和面时间,改进产品光泽及触感,增加韧性,提高吸水率,防止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的老化,可以大大减少鸡蛋的使用量等。

同时卵磷脂能增进人体对脂肪及维生素A的吸收,卵磷脂的存在能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治疗肝炎,防止和治疗某些神经系统、心脏、肺及代谢方面的疾病。WHO/FAO确定卵磷脂在食品中的添加量不受限制。

6.改性大豆磷脂

改性大豆磷脂是以大豆磷脂为原料,经过以酰化和羟基化改性及脱脂后制成,颜色为黄色,极易吸潮,易溶于动植物油脂,能分散于水,部分溶于乙醇。

它的水分散性、溶解性及乳化性高于大豆磷脂。在热水中或pH值大于8的水中容易起乳化作用,但不耐高温。

7.田箐胶

田箐胶是由豆科植物的种子胚乳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多糖类高分子物质,主要由D半乳糖和D-葡萄糖以1:2的比例组成。

纯品为浅黄色粉末,在水中形成黏稠状溶胶,随温度上升转变为黏稠状液体,黏度较大,但比瓜尔豆胶低,性能也接近瓜尔豆胶,价格相对便宜一些。田箐胶可以作为食品的乳化剂、增稠剂和稳定剂。

8.吐温与司盘

两种乳化剂匹配多用在面包、蛋糕、速冻面团以及各种面制品中。

详情见杜德春原创文献《乳化剂在焙烤食品中的作用与应用》、《乳化剂在面点面食中的作用与应用》等文。

杜德春:焙烤食品工艺技术首席工程师博士。

食用碱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吗?

本报记者 李建

小苏打和食用碱是厨房中常用到的两种调味品,但是很少有人把它们和食品添加剂联系到一起。那么,食用碱和小苏打是不是食品添加剂,它们是天然提取还是化工合成的?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苏打和食用碱都属于食物膨化剂。虽然很多人并不认为它们和添加剂有什么关系,但事实上食用碱和小苏打都是不折不扣的化工合成食品添加剂。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而食用碱主要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两者都是碱性调料,但略有不同。

小苏打碱性较弱,遇热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会使得面食变得蓬松和柔软,所以人们一般都是用它来 *** 包子、馒头、面包、油条等面食;食用碱碱性较强,加热不会分解,主要用来中和面食烹饪后可能产生的酸味,同时还可以让面食变得蓬松、润滑。一般来说, *** 面条、饺子皮、馄饨皮时,常用到食用碱。

从安全性上来说,小苏打碱性较弱,也可以用来冲调苏打水直接饮用。而食用碱因为碱性较强,不可直接饮用。小苏打除了食用功能外,还可以用于清洁,比如清洁砧板、锅壶,清洗果蔬,甚至可以疏通下水道,清除地上的污垢、炊具上的油污等。

烘焙中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老师傅来揭秘这些黑科技

当你买回各种包装的甜食或烘焙产品时,总会被配料表上千奇百怪的添加剂名称所迷惑。由于我们不是专业人士,也懒得去“百度一下”,自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吃了什么样的添加剂,对身体是否有影响。


因为食品添加剂涉及的范围非常广,而鄙人的学识有限,所以我会针对烘焙领域的添加剂进一步讨论。在商业或家庭烘焙中,人们常用到哪些添加剂呢?在不影响食品品质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使用或不使用添加剂吗?阅读本文,也许可以解开你对这些添加剂的一丝疑惑。



添加剂通常是粉末状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这是我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通过查阅这份国家标准得知,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有它的功能与使命,比如为食品增添更多靓丽的颜色,或者为食品增加浓郁的香味,或者改善食品的味道,又或者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


根据国标对食品添加剂的归类,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防腐剂、抗氧化剂、漂白剂、酶制剂、乳化剂、稳定剂、增稠剂、着色剂、增味剂、甜味剂、食品用香料、膨松剂、酸度调节剂等等。这种命名方式简洁明了,可能你一看到“XX剂”,就知道它的作用了。当然,一种添加剂不一定只有一种功能,也可能同时具有多种用途。


烘焙领域的添加剂


其实,在一些烘焙产品中,食品与食品添加剂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某款肉松面包配料表中的肉松属于食品(配料),但是肉松的配料表中有若干食品添加剂。这更像是一种俄罗斯套娃的关系,一层包含另一层,所以说食品配料和食品添加剂的界线是很模糊的。



面包配料表

肉松配料表



综上所述,我会穿插介绍起到某种作用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这样可以方便家庭烘焙爱好者,尽可能地用天然食材代替人工添加剂。


一、膨松剂


烘焙界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应该是膨松剂,它的作用是让烘焙产品形成致密多孔的组织。常见的膨松剂有小苏打(碳酸氢钠)、泡打粉(碳酸氢钠与酸式盐)、臭粉(碳酸氢铵)。这些膨松剂的优点很明显,高效、快速、残留少。



三种膨松剂



做面包用的酵母也起到膨松的作用,但是它被列为食品,而不是添加剂。相对于其他化学膨松剂,酵母发酵的速度比较慢,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这种方式更健康。因此,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商家宣传自己的烘焙产品只用酵母发酵,可以沾一下“纯天然”的光环。


不过有一点要说明,酵母并不能取代化学膨松剂。因为面团要具有一定的面筋才能保持酵母缓慢产生的气体(如同气球一般),而像饼干、蛋糕这种面团(面糊),没有长久保持气泡的能力。所以我们在 *** 烘焙产品时,要懂得因地制宜,而不是过度追求无添加。


二、乳化剂


乳化剂的作用是让原本互斥的两种物质(通常是水和油)分散成微滴后混合在一起。在烘焙中我们使用最频繁的乳化剂是蛋黄,其次是乳制品。无论是蛋黄还是乳制品,都被视为天然乳化剂,也就是说它们不属于添加剂。这些天然乳化剂的乳化能力,对于蛋糕或面包制品来说足够用了,所以家庭烘焙能做出更天然的产品。


在人工乳化剂方面,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大豆磷脂,从牛奶中提取出来的酪蛋白酸钠,以及脂肪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的单、双甘油脂肪酸酯,都拥有强力的乳化效果,而且成本较低。你会在很多商业烘焙产品中看到单、双甘油脂肪酸酯的身影,就因为它便宜好用。



配料表中的乳化剂



三、甜味剂


说到甜味剂,你可能会先想到蔗糖及其相关产物(白砂糖、黄砂糖、红糖、糖蜜等),还有蜂蜜、麦芽糖浆、枫糖浆等液态糖浆。没错,这些天然的糖都拥有一定的甜度,可以让你的食物更加甜美,但它们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或者叫起到甜味剂作用的食品。


真正的甜味剂,是早期研制出的阿斯巴甜、安赛蜜等人工合成甜味剂,和现在广泛使用的木糖醇、山梨糖醇、赤藓糖醇(倍受追捧的0卡糖)、甜菊糖苷、罗汉果苷等,这些新型甜味剂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也可以把它们叫做代糖。甜味剂的优点是甜度高、热量低,从明面上看是比较健康的,也是高血糖人群的福音。


然而,在烘焙产品中,代糖只起到增加甜味的作用,而天然糖在蛋糕、面包中起到多重作用,比如促进发酵、稳定蛋白气泡、保湿等。只是简单粗暴地用代糖替换天然糖,会导致烘焙产品出现各种不良后果。


四、增稠剂


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者形成凝胶。最常见的天然增稠剂,同时也是我们最常吃的主食,那就是面粉(主要成分是淀粉)。由于淀粉的吸水性较高,面粉与液体混合后,要么形成液态的面糊(液体较多),要么形成固态的面团(液体较少)。经过高温烘烤,淀粉会凝胶化,如同房屋结构中的水泥一般,使烘焙产品的形状固定下来。卡仕达酱的 *** ,就是利用面粉增稠的典型例子。



淀粉在面包中起到填充剂作用



属于人工添加剂的增稠剂有各种胶体,比如明胶、果胶、卡拉胶、瓜尔胶、黄原胶等,虽然这些胶体大多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出来的,但它们本身不属于食品,因而归为添加剂。胶体溶于水后,蛋白质或其它大分子物质会互相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把水分锁住,故而使液体变得粘稠。工业生产的蛋黄酱、淡奶油、酸奶、冰淇淋等粘稠质地的产品,都会用到这些胶体。



淡奶油一般含有胶体



五、着色剂(色素)


现代食品工业的发达程度令人瞠目结舌,不管自然界中有或者没有的颜色,都可以生产出相应的色素。从食品中提取出的天然色素有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叶绿素、甜菜红素、番茄红素等;人工合成色素是用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被命名为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赤藓红、柠檬黄、新红、靛蓝、亮蓝等。由于这种“无中生有”的人工合成色素含有一定的毒性,故而逐渐被天然色素所取代,但是经过提炼的天然色素仍然属于食品添加剂。


真正的天然食品,并且起到色素功能的是我们常用的抹茶粉、可可粉、红曲米粉、斑斓粉、蝶豆花粉以及各种果蔬粉。不过,天然食材能为烘焙产品带来的色彩种类有限,而且不够鲜艳和稳定,可能随时就会变色。



天然粉类



六、食品用香料


同色素一样,食品用香料也分为天然香料和合成香料。像常用的八角、茴香、胡椒这种完整形态,或者以物理的方式(粉碎、浸泡、熏蒸等)提取出它们的成分,都可以算是天然香料。


香草在烘焙中是使用最频繁的天然香料之一,人们把它加工成各种形态,比如香草籽、香草精、香草膏等。越是高档的烘焙产品,越会使用未经加工的香草,因为这样的风味最纯正。除香草之外,奶粉、茶粉、可可粉、咖啡粉也都是烘焙师钟爱的天然香料,因为它们使用起来太方便了。


合成香料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方式,从食材或者非食材的物质中提取的成分,按其化学结构或官能团来分类,如烃类、醇类、酸类、酯类、内酯类、醛类等等。人工合成香料的香味比较单一,而且过于强烈,不如天然香料那种温和而复杂的味道,所以会有一股廉价感。


七、防腐剂


一提到防腐剂大家会先想到那些化学物质,然而自然界中存在很多天然的防腐剂(食材),我们的先辈们也一直用这些“防腐剂”来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比如蔗糖、食盐、植物油、酸性物质。糖能让食物拥有很高的渗透压,使细菌无法生存;盐本身具有杀菌作用;油可以阻隔水与空气,让某些细菌无法获取养分;酸则是降低环境的ph值,而很多细菌在酸性环境中会受到抑制。


很多烘焙产品(如曲奇、月饼、太妃糖等)之所以油、糖含量较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可以在不放人工防腐剂的情况下,尽量延长保质期。在这种情况下,追求低油低糖就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了。


人工合成的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丙酸钙等,具体的防腐原理就不多说了。我们能在商业烘焙产品中见到这些防腐剂的身影,因为商业烘焙从生产到配送,需要较长的周转时间。


八、改良剂


烘焙糕点的改良剂一般都是复配添加剂,也就是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并且拥有多种功能的复合制剂。商业烘焙中用到的改良剂不少,这里介绍比较常用的两款:做面包用的面团改良剂,还有做蛋糕用的蛋糕油。


面团改良剂含有 *** 钙、维生素C、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等,可以提高面团的耐搅拌程度,增大面包体积,提高面包的保水性,延长面包的保存时间等。只需要加入少量改良剂,新手就能秒变成面包大师。



面包改良剂



蛋糕油其实只是俗称,它的学名叫复配糕点乳化剂,主要成分为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山梨糖醇等。它具有强大的乳化能力,能使蛋糕中的油、水结合得更紧密,保持蛋糕面糊气泡的稳定性, *** 蛋糕更不容易失败。


无论是家庭还是私房烘焙,我们都应该减少依赖这种改良剂,因为它既会让你的技术停滞不前,也会让你失去了做烘焙的初心。


食品添加剂的意义


世间万物存在即合理,食品添加剂能发展成如此繁多的种类,必然有它的意义。


首先,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甚至有些食品离开了添加剂根本生产不了。其次,它能延长食物的保存期限,使运输、存储成本降低。再次,它能减少生产食品时对技术人才的依赖,一份添加剂能顶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最后,添加剂改善了食品的味道,让原本平淡无味的食品变得秀色可餐,也就是“用户体验”提高了。


总体来说,添加剂是食品生产工业化、规模化的必然产物,使食品能在保证一定品质的基础上,制造成本大幅降低,让普通百姓能用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多的食品,也就是“吃得更饱”。


不容忽视的问题


凡事有利必有弊,人们在近些年研发出来的化学添加剂,它们本身不属于食品,不像米、油、盐、糖这些天然食物,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当然,任何食物吃多都有可能得“三高”)。我认为在使用添加剂时,有以下问题值得思考:



久经考验的米饭



之一,食品生产厂家千千万万,也许大品牌会严格按照限制来使用添加剂,但还有无数小厂家可能因为缺乏监管而滥用添加剂。比如多添加一点防腐剂,这样即使过期了还可以接着卖;或者多加一点香精、色素,以获得更强的竞争力。


第二,虽然每种食品添加剂都按照国家标准来添加,但是假如我们每天都食用较多的工业食品,会不会造成积累效应(超过安全的人体摄入量),从而影响人体健康?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三,由于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因此不同的国家对食品添加剂有不同的管理标准。有些国家规定可以使用的添加剂,在另一些国家未必行得通,这就是所谓的“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会对我们消费者造成困惑,毕竟现在海外 *** 食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了。


一言蔽之,我们对食品添加剂的科学探索,还任重道远。


我们该怎么做


人们对食品添加剂有所顾忌,是因为它们含有较多的人工化学物质,但实际上,化学物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空气中存在排放废气、水中含有消毒药剂。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到,在严格监管的前提之下,使用添加剂的食品未必就不健康。


食品添加剂也在更新换代,比如早期常用的防腐剂——苯甲酸钠,就因为后来人们发现其含有毒性,被禁止使用;又比如,过去人们用溴酸钾和过氧化苯甲酰来漂白、氧化面粉,了解其危害后改用偶氮甲酰胺和维生素C。所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否定一切添加剂。


总而言之,食品添加剂不是毒药,但鉴于我们对添加剂还存在很多未知,减少摄入当然是更稳妥的做法。可以从三个角度去考虑:其一,从消费者的角度,在购买食品时先看看配料表,同一种食品尽量选择添加剂少的那种,另外不要吃太多过度加工的食品。其二,从烘焙爱好者的角度,掌握一些基本原理和技术,尽量用天然食材替代添加剂。其三,从商业生产者角度,除了严格遵守国家规定,也要积极通过改善技术来减少对食品添加剂的依赖,从而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口碑。


只有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普通人才能从“吃得饱”进阶到“吃得好”。


以上,就是我对食品添加剂一些浅显的看法,也许你有不同的观点或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烘焙原理》——保拉·菲戈尼

《食物与厨艺 面食·酱料·甜点·饮料》——哈洛德·马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


我是麦田初语,专注烘焙教学与美食分享,让你在面粉鸡蛋的世界中找回自己,快来关注我吧。

你最近有被各种“科技与狠活”吓到么,教你认识各种常见的添加剂


你最近有看过辛吉飞的视频吗?

有没有被"海克斯科技"震惊到?

一入超市,入眼全是"科技和狠活

你对这些常见的食品添加剂都了解么,这篇文就和大家科普一下几种常见的添加剂

一、抗氧化剂

由于脂肪比较容易氧化变质,损害人体,所有很多含油、含脂肪的食物,都会使用抗氧化剂。

所以你会在各种食用油、奶酪、饼干、面包等各种食物中看到抗氧化剂的身影。

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E、维生素C、特丁基对苯二酚……等等

抗氧化剂安全吗?

首先,官方确认的合法添加剂,在合法的添加范围内,是安全的。

很多抗氧化剂,本身就是营养成分,对身体还有一些好处,比如VC、VE、VA、β-胡萝卜素、花青素…等

还有一些抗氧化剂,如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表示合法范围使用安全…

但这些物质使用年限不长,有些风险可能并未发现,建议能不吃就不吃……

如,现在发现TBHQ可能有致癌作用,2004年日本已经开始禁止使用,你快看看你家的食物中,有这种成分吗?

二、甜味剂

人们对甜味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

甜味通常是食物中的糖所带来的味觉体验。

糖对健康的影响,人们最早的认识大概是对糖尿病和肥胖的影响。甜味剂的出现,让糖尿病患者也可以享受甜味

但是并不是每种甜味剂都是健康的!

人工甜味剂指化学合成的甜味剂

糖精 :估计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主要用于冷冻饮品、果干、果酱、蜜饯凉果、复合调味料、配制酒等

三氯蔗糖 :甜度是蔗糖的600~650倍。广泛应用于饮料、口香糖、乳制品、糖浆、面包、糕点、冰激凌、果酱、果冻等食品

阿斯巴甜: 比一般糖甜约200倍,主要用于饮料、维他命含片或口香糖

纽甜: 甜度是蔗糖的8000-10000倍;甜到齁

注意:

过量食用甜味剂可能会引起腹胀或腹泻,引发糖尿病和肥胖症,有可能会导致它们在我们体内进行有害的新陈代谢!

天然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是从天然物(甘草、植物果实等)提取其天然甜味成分,并制成天然甜味剂

甜菊糖:一种零热量天然甜味剂,可降低血压与血糖水平。

赤藓糖醇:一种很甜的低热量糖醇,对健康有助益,不过摄入量过高的话会导致消化问题。

木糖醇: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甜味剂,对牙齿和消化道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雪莲果糖浆:含有大量低聚果糖,给肠道内有益健康的细菌提供养分

罗汉果甜味剂:不含碳水化合物和热量,可能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血糖水平

砂糖:属于天然甜味剂,过量会导致血糖波动,在 *** 的情况下比合成甜味剂安全很多、

天然的甜味剂不仅热量低、含糖少、味道甜;还有不少附加营养;你学会如何选择了吗?

甜味剂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吗??

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没有坏处,但是,长期过量摄入亦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损害

同时,很多标明“低糖”、“无糖”、“低热量”的甜味食品并不是真的无糖,其中所使用的甜味剂虽然热量很低,甚至无热量,但是大多数会增加食欲,反而使热量的摄入增大

选择食品先看配料表,首选天然添加!


三、漂白剂

食品漂白剂是指能够破坏或者抑制食品色泽形成因素,使其色泽褪去或者避免食品褐变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可用于果脯生产、淀粉糖浆等制品的漂白处理。

常见的开心果;蜜饯;腌制的竹笋;酸菜;白金针菇;面粉;糖果等常会用到漂白剂,让食物色泽看上去更加的“漂亮”

漂白剂安全吗?

国家明确规定了每种漂白剂的使用范围和更大使用量,

其中,水果干类、蜜饯凉果和干制蔬菜的二氧化硫残留量分别不得超过0.1 g/kg、0.35 g/kg和0.2 g/kg

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使产品的颜色更加鲜亮美白,会过量添加漂白剂,导致最终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超标,对我们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风险。

通常是从呼吸系统开始。导致咳嗽和哮鸣等症状。

大家购买食品时,尽量避开这些不必要的添加!


四、着色剂

也称食用色素,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改善食品色泽、促进食欲、提高商品价值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来源分别来自:

天然着色剂:辣椒红、甜菜红、红曲红、胭脂虫红、高粱红、姜黄素、栀子黄、胡萝卜素、藻蓝素、可可色素、焦糖色素从植物动物中提取;

合成着色剂:胭脂红、苋菜红、 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等

常见于:糖果,蛋糕,虾片,有色面食,饮料等

着色剂影响健康吗?

色素无处不在,是否影响健康,咋还得看来源!

天然的色素;例如姜黄素,提取与植物姜黄

姜黄素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发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癌等功效。它常被用于咖喱粉、芥末酱等的着色和增香;天然的色素不仅安全还有营养作用

合成的色素:当各种合成着色剂摄入量过大,或者超过人体器官负荷时,就会在人体体内积蓄,对肾脏均可产生一定的伤害;影响青少年的智力发育,造成腹泻,对肠胃有影响引起过敏反应、

特别是给孩子选择零食的时候,尽量避免合成色素!


五、增味剂

增味剂并不是凭空而来,科学家从海带的呈味物质中得到启发,

开发出了谷氨酸钠(味精);

从香菇的滋味中,摸索出了5’-鸟苷酸二钠;

从贝类的特殊味道中,发现了琥珀酸二钠的增鲜本领……

像谷氨酸钠、5’-鸟苷酸二钠、琥珀酸二钠这些物质,都属于增味剂家族中的成员。

增味剂运用于哪些食品中?

食品增味剂对食品调味,包含着一系列生物化学原理,它从多方面提升、改善食品风味及产品风格。

应用核苷酸盐、有机酸盐、氨基酸、肉香源类物质为核心复合而成的复合食品增味剂

在肉制品、豆制品、膨化食品、麻辣小食品、餐饮、火锅调料中应用,对其食品中的腥、臭、异味能得以根除,提味保香、增香,原味突出,厚味悠长,回味无穷

增味剂安全吗?

增味剂又称风味增强剂,如果是人食用增味剂的话,应该 *** ,过量使用增味剂会对身体有害,如大剂量食用增味剂可以导致头痛、恶心、呕吐,甚至能够损伤肝、肾。

特别是外出就餐的朋友,一条美食街下来,不小心就吃下不少增味剂食品!


六、防腐剂

食品防腐剂是可以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类食品添加剂

要让食品有一定的保藏期,就得采用一些措施来防止微生物的感染与繁殖

实践证明,使用食品防腐剂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最经济、最有效和最简捷的 *** 之一

食品防腐剂的分类:

化学防腐剂:是指通过化学物质或者化学反应合成物质的防腐剂

常见的有:丙酸钙、山梨酸钾、.脱氢醋酸、苯甲酸、乳酸钠、过氧化氢、脱氢乙酸钠、双乙酸钠等

常用在:面包、糕点、酱油、酱菜、果汁、腐乳、米面制品、鱼肉制品、烤肉、火腿、等各类食品中!

国家只批准32种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皆为低毒,但不是无毒哟!

【如果过量误食则会对消化道内的正常菌群的生长、繁殖造成破坏,从而损害身体的健康。】

天然防腐剂:主要分为植物源、动物源以及微生物源三种。

常见的有:精蛋白、蜂胶、壳聚糖、茶多酚、香精油等

【天然来自动植物本身·很安全也很营养】

市场上食品防腐剂的安全问题:

与现实中一些厂商的违法违规行为脱不了干系

1.超标、超范围使用:不遵守国家标准,擅自扩大使用范围。

2.违规使用:为使食品保持新鲜,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于食品的防腐剂,如使用福尔马林浸泡鱿鱼、海参、猪肚(牛肚)等<恐惧>,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超范围使用:擅自扩大适用范围,使得一些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4.使用劣质防腐剂:为降低食品生产成本,使用质次、价廉毒副作用大的劣质防腐剂

特别注意:很多食材肉眼看不见;尽量避免没包装、没食品标签的实物,少去路边摊及大排档

建议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首选正规商场,选择含天然防腐剂的食品,以确保你的健康不受损害。


食用碱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吗?

小苏打和食用碱是厨房中常用到的两种调味品,但是很少有人把它们和食品添加剂联系到一起。那么,食用碱和小苏打是不是食品添加剂,它们是天然提取还是化工合成的?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阮光锋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苏打和食用碱都属于食物膨化剂。虽然很多人并不认为它们和添加剂有什么关系,但事实上食用碱和小苏打都是不折不扣的化工合成食品添加剂。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而食用碱主要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两者都是碱性调料,但略有不同。

小苏打碱性较弱,遇热分解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会使得面食变得蓬松和柔软,所以人们一般都是用它来 *** 包子、馒头、面包、油条等面食;食用碱碱性较强,加热不会分解,主要用来中和面食烹饪后可能产生的酸味,同时还可以让面食变得蓬松、润滑。一般来说, *** 面条、饺子皮、馄饨皮时,常用到食用碱。

从安全性上来说,小苏打碱性较弱,也可以用来冲调苏打水直接饮用。而食用碱因为碱性较强,不可直接饮用。小苏打除了食用功能外,还可以用于清洁,比如清洁砧板、锅壶,清洗果蔬,甚至可以疏通下水道,清除地上的污垢、炊具上的油污等。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李建)

【编辑:符樱】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食品安全(五)常见添加剂3

被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钠盐、噻苯咪唑、次氯酸钠、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氯化磷酸三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1—丙醇、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单乙醇胺、二氯异腈氰尿酸钠、凡士林、硅酸钙铝、琥珀酸酐、己二酸、己二酸酐、甲醛、焦磷酸四钾、尿素、三乙醇胺、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胺(新洁尔灭)、铁粉、五碳双缩醛、亚 *** 铵、氧化铁、银、油酸、脂肪醇酰胺、脂肪醚 *** 钠。

国家禁用食品添加剂名单

1.苏丹红(禁用)

苏丹红并非食品添加剂,而是一种化学染色剂。它的化学成分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国家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苏丹红,不法商贩主要将其用于辣椒粉等辣椒产品(食品)及其它需着色食品中染色、着色、增色、保色或喂养鸭禽炮制红心蛋等。

2. 吊白块(禁用)

工业化学名称:次 *** 氢钠甲醛或甲醛合次 *** 氢钠,俗称“吊白块”,又称“雕白块”,主要成份为:次 *** 钠甲醛,白色块状或结晶性粉粒,是一种工业用漂白剂。国家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吊白块,不法商贩主要将其用于米面制品中面条、米粉、面食、米粉、粉丝、粉条、豆腐皮、腐竹、红糖、冰糖、荷粉、面粉、竹笋、银耳、牛百叶、血豆腐、海产品等食品中增白、增色、保鲜、增加口感、防腐,使食品外观颜色亮丽,延长食品保质时间和增加韧性,使食品久煮不糊,吃起来爽口。

3. 工业用甲醛(禁用)

俗称:福尔马林,是一种工业漂白剂。甲醛为无色气体,易溶于水、具有强烈的 *** 性气味,通常35%至40%的甲醛溶液称之为“福尔马林”,具有防腐作用,用来浸泡病理切片及人体和动物标本。国家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和使用甲醛,不法商贩主要将其用于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水产品、水发海产品、及粉丝、腐竹、面条、啤酒、卤泡、腌泡食品、血制品等食品中强杀菌、防腐、增白、泡白漂白、凝固、定型、改善外观和质地。

4. 硼砂(禁用)

工业化学名称:硼醋钠,毒性较高,是一种毒化工原料。国家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和使用硼砂,不法商贩将其用于面条、饺子皮、粽子、糕点、凉粉、凉皮、肉丸等肉制品、腐竹等食品中增筋、强筋、增弹、酥松、鲜嫩、改善口感。

5. 连二亚 *** 钠(禁用)

是一种工业强漂白剂,主要用于印染的还原剂和丝、毛织品及纸浆的漂白,其中含有的重金属有可能长期残留在人体内难以排除并致癌。国家禁止在食品加工中添加和使用连二亚 *** 钠。不法商贩将其使用于浸泡食用菌、海带等食品,使食品在本色的基础上达到鲜嫩光亮、晶莹欲滴。

6. 瘦肉精(禁用)

工业化学名称:盐酸克伦特罗,又名:沙丁胺醇,是一种肾上腺类受体神经 *** 。人食用了含“瘦肉精”的肉和内脏,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加快,甚至心脏骤停致死的情况,

扩展资料:

有调查显示,80%的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食品添加剂造成的,食品添加剂在中国可谓恶名昭著。

食品添加剂是人类的伟大发明,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历史悠久,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工业发展的今天。很多食品离不开添加剂,酿酒用酵母中是食品添加剂;做豆腐的卤水是食品凝固剂也是食品添加剂;腌制火腿制用到亚硝酸盐是添加剂,作防腐剂和护色剂,如果不用亚硝酸盐,火腿将出现肉毒杆菌繁殖。

做油条使用的明矾是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着色剂的红曲是食品添加剂;馒头面包用的酵母是食品添加剂;做饭和饮料用的食用碱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以上资料来源 *** )

不是所有食品都用食品添加剂,也不是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黑暗科技,现在越来越规范,许多添加剂使用化学名称代替原来的俗称,比如小苏打现在被标为氢氧化钠,明矾标为十二水 *** 铝钾,所以看到一些化学名称时候先不要惊慌。食品添加剂更大的贡献就是降低生产成本和价格,让寻常百姓买得起,市场上有机健康食品不是普通大众消费的起的。不要一边吃着廉价食品一边骂着食品不健康


2分钟带你了解9种零食中的食品添加剂 #科技改变生活#配料表

教你看懂零食配料表之一:绿豆沙。在购买零食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之一,查看配料表是否有科技成分。

·第二,品尝口感是否良好,是否美味。

·第三,价格是否实惠。

今天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款绿豆沙是否值得购买。

首先,我们来看看它的食品配料表。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添加了1、2、3、4、5、6、7、8、9种成分,其中包括9种添加剂,让人惊呼“科技与狠活”。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成分对人体有何影响。

·前三种成分分别是:羧甲基纤维素钠、单双甘油脂肪酸酯和黄胶原,它们都是增稠剂,可以使绿豆沙口感更稠。小苏打是家庭 *** 面食时常用的添加剂。

·接下来是:5、安赛蜜和6、三氯蔗糖,它们都是代糖,可以增加甜度,但不会增加热量。适量食用对人体无害。

·接着是叶绿素铜钠盐,它是一种防腐剂,可以延长保质期。

·最后两种成分是柠檬黄和亮蓝,它们都是色素。

·这9种成分中,有4种是增稠剂,2种是代糖,2种是色素,最后一种是防腐剂。适量食用对人体无害。

·接下来,我们从口感方面来分析一下。

·入口之一感觉是比较浓稠。

·口感略带甜味,但不是很甜。

·可以感受到绿豆的颗粒,保留了一些绿豆的质感。

这款绿豆茶的热量很低,非常适合减肥或减脂期间的人尝试。添加适量的添加剂和防腐剂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如果不添加这些成分,保质期会很短,只有3-5天。只要合理使用这些添加剂,价格还是很实惠的,每包不到3块钱,非常划算。

下期想测试什么?记得在评论区留言哦!

解密面粉里的添加剂,多国都不用,据说致癌

北方人的主食少不了面食,那你知道,你买的小麦粉里可能添加了偶氮甲酰胺这种添加剂吗?有人说这种添加剂致癌,听着还挺吓人的,这可咋办?这篇文章就详细解读给你听。



一、偶氮甲酰胺可让面粉更筋道,别担心会致癌


面点的25种添加剂,面点的25种添加剂-第1张图片-


偶氮甲酰胺添加在面粉里可以让面粉更筋道、更有弹性,如果面包粉里加了它,做出来的面包更拉丝,嚼起来也带劲,是不是很喜欢。


但是偶氮甲酰胺(ADA)在和面时会转化为联二脲(BIU),部分BIU在加热时,会缓慢降解为氨基脲(SEM),烤面包200多℃的高温条件下更易产生<1>而大家害怕偶氮甲酰胺,主要还是听说SEM致癌。


但是咱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这是因为:

动物试验显示,SEM对小鼠有弱的致癌性,但对大鼠没有<2>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只是将其归为3类致癌物,意思是目前没有充分的动物或人体数据,不能确定对人致癌。


这个致癌的等级比烤面包时产生的丙烯酰胺还低,因为丙烯酰胺虽然对人致癌的证据有限,起码对对动物致癌的证据是充分的。


另外,体外细胞实验显示SEM有弱的遗传毒性,但是在动物和人体内却没发现遗传毒性<2>



二、除了中国,很多国家小麦粉中也允许添加偶氮甲酰胺



早在196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就肯定了偶氮甲酰胺的安全性,并且制定了它在面粉中的添加 *** 。


现在除了中国,韩国、美国、加拿大、巴西也都允许在小麦粉中添加它,而且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添加 *** 一样,各国制定标准首先要考虑的都是国民安全,别国人能放心吃加了ADA的小麦粉,咱们国人也没必要怕。


有人可能会说,那不是有些国家就禁止在小麦粉中使用这种食品添加剂嘛,比如欧盟、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3>


那又怎样?早在2011年咱们国家就已经禁止在小麦粉里添加过氧化苯甲酰了<4>,现在人家日本还让添加到小麦粉中呢<5>可别再觉得国外的月亮圆了。



三、其实很少有小麦粉会添加偶氮甲酰胺



虽然ADA安全性没问题,国家也允许添加,但加偶氮甲酰胺的小麦粉却不多。

早在2016年,就有研究在深圳的超市、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采集了115份小麦粉样品,结果偶氮甲酰胺检出率为19.13%<6>


而2017年发表的另外一项研究,在青岛大中小超市和菜市场抽检了16个小麦粉样本,结果3个样本检出偶氮甲酰胺,但都没超标,<7>这么算算检出率也只有18.75%。

这两项研究中,小麦粉的偶氮甲酰胺检出率都不到20%,可见添加偶氮甲酰胺的小麦粉并不多,如果咱们因为担心偶氮甲酰胺,就不敢吃面食,那就太夸张了。


谷老师搜了20多个品牌的小麦粉,都没有在配料表里发现偶氮甲酰胺,理论上来说就是没添加,如果你担心企业滥用,那选大品牌会更安心。



四、偶氮甲酰胺更多添加在高筋面粉,尤其是面包粉中



2015年研究者检测了63个面粉样品,结果只有5个样本检出了偶氮甲酰胺,而这5个样本全都是面包专用的高筋面粉,为啥会这样呢?


偶氮甲酰胺能让面粉更有筋道,这样做面包揉面时就更易出膜,做出来的面包更易拉丝,嚼劲也更足。


反之做馒头、包子、蛋糕,咱们喜欢的是松软的口感,做饼干、蛋卷,咱们喜欢的是松脆的口感,它们更适合用中低筋面粉,加偶氮甲酰胺增筋则会起反作用,也就是说这些面粉不太有添加偶氮甲酰胺的必要<8、9>

另外2016年有研究检测了28个高筋面粉, 结果12个高筋面粉都检出了偶氮甲酰胺,而且其中3个含量还超标了;而检测的42个非高筋面粉中,只有9个检出偶氮甲酰胺,但是一个也没超标<10>


所以偶氮甲酰胺更多在高筋面粉尤其是面包粉中,如果你平时都是用普通面粉烤面包,更不用担心。



四、面包粉即使添加了偶氮甲酰胺,也不用担心



这是因为:研究发现,偶氮甲酰胺添加量超过35mg/kg时(国标 *** 是50mg/kg),就会因为氧化过度导致面团筋力过强,使面团膨胀不起来,做出来的面包体积就会缩小,品质会降低<11>;超剂量添加偶氮甲酰胺,导致做出来的面包品质差,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基本不会有企业干。


再说了咱们大部分人主要吃的面食还是馒头、包子、面条,面包则不过偶尔烤偶尔吃。


事实都摆到这份上了,如果你还是担心面粉中的偶氮甲酰胺,那我也没办法了。


今日互动:你爱吃哪些面食呀?都用什么面粉烤面包呢?留言分享呀。

参考文献:

<1>田林双,顾鹏程,吴存兵,徐澳,豆雪梅,史凤珍,陈飞.小麦粉及其制品中偶氮甲酰胺检测 *** 研究进展.食品科学,2021,42(09):347-354.

<2>欧洲食品安全局https://efsa.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2903/j.efsa.2005.219

<3>赵丽,邵明媛,周雅,刘明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粉中偶氮甲酰胺.中国食品添加剂,2018(01):200-204.

<4> http://www.gov.cn/jrzg/2011-03/01/content_1814204.htm

<5>https://www.mhlw.go.jp/content/000797732.pdf

<6>阮莎莎,刘桂华,朱舟,刘红河,姜杰.深圳市面粉与面制品中偶氮甲酰胺及其转化产物膳食暴露评估.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2):3857-3862.

<7>张心春, 董士远, 靳卫亚,等. 小麦粉及其制品中偶氮甲酰胺的检测 *** 研究. 消费导刊, 2017(35).

<8>相洋, 江锋, 杨名平. 小麦粉制品中偶氮甲酰胺和氨基脲检测 *** 研究及含量调查. 食品安全导刊, 2015(3X):3.

<9> 梁江,曹佩,王小丹,高芃,徐海滨.面粉处理剂偶氮甲酰胺在面包中分解产物氨基脲的理论致癌风险评估.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8,30(01):88-92.

<10>王赫,刘丽军,魏艳欣,张文博,陈芳芳,邵丽华.济南市售面粉中偶氮甲酰胺含量的检测分析.山东化工,2016,45(14):51-52.DOI:10.19319/j.cnki.issn.1008-021x.2016.14.020.

<11> 李晔, 李晓光. 偶氮甲酰胺在高筋面粉中应用研究. 粮食与油脂, 2003(5):3.

#健康真知计划##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看完让你触目惊心的食品添加剂@DOU+小助手

看完让你触目惊心的食品添加剂。你知道农村人只吃自己磨的面粉吗?它们为何如此操作?是面粉科技太多还是里面另藏玄机?

本期带你了解工厂化面粉背后的秘密。视频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有可能会被下架。结尾处有面粉选择办法,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一定要看完视频记得收藏,转发给身边的人。

面粉作为国人的基本口粮,餐桌必备的健康食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古代面粉质量虽然都是比较粗糙,但面食工艺一直源远流长。而现代蒸煮烧烤,煎炸样样都离不开面粉的时代,却缺少了小时候的味道。小时候吃家里蒸的馒头,麦香浓郁而且还有点甜味。究其原因其实是你吃的面粉从严格的意义来讲,应该叫面喂粉,而不是面粉。于是一些人肯定会说,我看了面粉袋子上的配料表,显示原材料只有小麦粉,告诉你一个扎心的事实。

按照预包装食品通则规定,面粉的添加剂不超25的,也就是你买的面。有四分之一是添加剂。如果符合GB27600规定的代入原则,且在最终产品中不起工艺作用的,是不需要表明的。所以为了让这二百分之25的添加剂用到极致,咱们看看工厂是如何操作的。

首先,他们会将小麦去掉腐皮后,把小麦的胚芽提取出来,这是小麦香味和营养最精华部分。起名小麦胚芽粉,做成高端产品卖几十块钱一斤。其次将小麦的麦芯提取出来,这是小麦浸泡且白亮的部分,起名麦芯粉,做成终端产品。卖八九块钱一斤,剩下的才是你我吃到的面粉。这种面粉不但营养所剩无几,而且颜色发暗,口感不好,张而不香,也不劲道。为了让这些面粉迅速占领市场,必须来点狠活。

为了让低劣的面粉颜色发白,来点狠活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增白效果有了。但是不压秤不丝滑怎么办?再好点来点滑石粉。因为滑石粉密度大,压成成本低,才能让面粉更白更滑。但是不防腐,那就再狠点,甲醛也叫吊白块,可以解决增白和防腐的问题。还有更好的,用硼砂聚毒工业原料,它可以大幅度提升弹性,还能增白防腐不尽道。来点好活增浆剂,藕蛋甲酰胺。这是鞋底瑜伽垫的主要原料。氮甲酰胺遇热后才会分解出氨基酸。氨基尿是三类致癌物,面粉不加热你是找不到这种东西的,但这玩意儿增肌效果非常好。专用的饺子粉馒头粉,面条粉都是用它味道不香,口感不好。再来一套很保水剂等混合物。

改良剂,氧化剂还原剂乳化剂,膨松剂,让低劣的面粉从此充满诱人的香气。好看的颜色,劲道的口感,再加上清明的价格,让你欲罢不能。你外面买到的饺子皮,包饺子的时候不粘,久煮不烂里面可能就是这些科技产生的化学作用。

食物发展离不开科学,但是食物的科学,也要讲究货真价实,如果吃化学药品就能替代农产品本身,满足人类生活。那么农业发展是否就到了尽头,解为部分线下消费者,需理性对待。切勿信赖疑点概念过度恐慌。购买面粉时要记住以下几点,留在视频最后。想要购买面粉的时可以收藏,以免陨石找不到。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请点赞转发,让更多人远离黑科技。

标签: 面点 添加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