铤组词,又称铤耙组词,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是一种以押韵形式组合词语的文学表达方式,古代官府考试中也是必考内容。
铤组词早起源于古代南北朝时期,但其形式却因时代而改变。典型的铤组词形式以苏轼的《赤壁赋》来说明。苏轼的《赤壁赋》中,每句以两个字为韵,以两个句子为句,以四句为一组,总共构成了十六句八组的形式。
古典铤组词的特点是押韵,押韵是铤组词的关键。古典铤组词以两两韵言为主,铤组词的字数以四字为多,两句铤组词的字数以八字为多,四句铤组词的字数以十六字为多。
铤组词的押韵有很多种,比如唐诗四韵、五韵、七韵、八韵,还有宋词的绝句、排律等。比如唐诗四韵,是以阴平、阳平、阴去、阳去为韵脚的四韵诗,古代常用来写诗,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宋词绝句,也叫押韵绝句,是以阴平、阳平、阴去、阳去为韵脚的词语,古典词语中常用的韵脚类型,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铤组词不仅以文字表达,还可以以图画表达,这种形式称为“图铤组词”。图组词是用图画来表达文字,比如“红梅绿竹,绿水青山”,可以用图画来表达,画一枝红梅,一株绿竹,一片绿水,一座青山,来表达文字的含义。
铤组词在古代也用于文言文中,比如《桃花源记》中的“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便是一句典型的铤组词。它的奥妙在于押韵,以及将两个押韵的句子组合在一起表达出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