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21年云南省因食用野生菌发生中毒事件600多起,导致2000多人中毒,20多人死亡,教训及其惨痛!
前段时间,成都一男子在自家后山发现6朵白色蘑菇,将其全部带回家素炒吃下。男子当晚开始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肝功能在中毒第3天后迅速恶化,经过医务人员全力抢救才度过难关。经毒检,男子食用的是致命鹅膏菌,幸亏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又到一年食菌季,提醒大家对可疑毒菌做到不采摘、不收购、不加工、不食用,谨防误食中毒!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毒菌。
↓↓↓
剧毒类野生菌?
剧毒类菌子所含毒素即便炒熟煮透也不能破坏,且没有特效救治药,病死率极高,与这些剧毒菌形态相似的菌子千万不要去尝试!
致命鹅膏(俗名:白罗伞)
灰花纹鹅膏(俗名:麻母鸡)
黄盖鹅膏(俗名:黄罗伞)
条盖盔孢伞(俗名:假皮条菌)
亚稀褶红菇(俗名:火炭菌)
亚稀褶红菇(俗名:火炭菌)
有毒类野生菌
这类毒菌虽然不含剧毒毒素,但有些种类也可发生严重中毒损害,甚至中毒死亡,应尽量避免误食。
小豹斑鹅膏(满天星)
假褐云斑鹅膏(俗名:假草鸡枞)
残托鹅膏(俗名:假草鸡枞)
长柄网孢牛肝菌(俗名:高脚葱)
兰茂牛肝菌(俗名:红葱、见手青)
青褶伞
叶状耳盘菌(俗名:假木耳)
毒红菇
毒沟褶菌(俗名:小白菌、蝴蝶菌)
如何预防野生菌中毒
1、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是剧毒鹅膏菌的特征,这类菌子更好不要吃!
2、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吃!加工菌子一定要炒熟煮透!
3、吃菌时更好不饮酒,酒精可促进毒素吸收,还可能无法鉴定是菌子中毒还是饮酒过量。
4、一旦发生中毒症状,先自行采取催吐减少毒素吸收,然后立即就近就医,一起进食菌子的人也应一起到医院观察。
转自丨云南疾控
来源: 四川观察sctv
野生蘑菇傻傻分不清 专家教你正确“食菌”来源:羊城晚报
文/羊城晚报记者 宋昀潇 徐炜伦
近日,云南一名女子吃完一种牛肝菌“见手青”(因菌肉压伤或手碰伤后呈靛蓝色得名,有毒性)后发生中毒事件,并称自己看到很多小精灵手舞足蹈。事实上,每年7、8月份,雨量增多,气温上升,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蘑菇旺季随即到来。
然而,在食菌季,误食野生毒蘑菇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云南、四川、贵州、广东等地。究其原因,除了误采,还有错误的烹饪 *** 所致。羊城晚报记者联系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专家,和大家一起学习如何区分毒蘑菇,以及如何学做安全有营养的广式蘑菇菜。
90%死亡事件由这种蘑菇造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04年-2018年,全国共上报毒蘑菇事件836起,造成5205人中毒,死亡1054人;病死率达20.25%。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首席专家李泰辉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云贵川和华南等生物多样性地区,野生蘑菇的生长十分旺盛,种类繁多。除了在森林里,家居木头、公园草地、湿润的田地都会长出蘑菇。”
在云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形和潮湿的气候,蘑菇种类和数量都非常庞大,许多著名的野生食用菌被认为是当地的山珍;与此同时,云南的毒蘑菇种类也很多,蘑菇中毒事件频频发生。
李泰辉分析,“见手青”有致幻性,毒素进入大脑神经导致出现幻觉。而中毒的原因往往是因为没有煮熟透,完全煮熟后的“见手青”是不会引起中毒的。
李泰辉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在广东,最常见的毒蘑菇是铅绿褶菇(也称青褶伞),而致死事件最多的毒蘑菇是致命鹅膏(白毒伞)。世界上90%以上的毒蘑菇中毒死亡事件都是由鹅膏菌造成的,该菌种的柄底有类似包状的菌托、菌柄上常有菌环。
李泰辉表示,鹅膏菌有一部分种类是无毒的,但由于野生蘑菇种类较多,一些可食和有毒种类外形相似,人们是很难分清有毒和无毒的,所以,误食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另外,在我国,除了致命鹅膏,亚稀褶红菇也造成较多的中毒死亡事件。
民间区分毒蘑菇存在很多谬误
“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无毒。”这一说法曾在民间一度盛行,李泰辉向羊城晚报记者否定了这一说法。他表示,这一谬论正是误导群众误食毒蘑菇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不能根据颜色来区分蘑菇的毒性,比如,颜色鲜艳的红黄鹅膏和鸡油菌等都是可食用的,而颜色普通的裂皮鹅膏和亚稀褶红菇是剧毒的。
此外,蘑菇不会与银器、生姜、大米、蒜头等产生颜色反应,民间“蘑菇与银器、生姜、大米、蒜头等一起煮,颜色变黑就有毒”的说法是错误的;而其他谬误还包括“长虫、长蛆的蘑菇无毒”。
李泰辉表示,有些蘑菇毒素对其他生物无效,但对人却是剧毒的,比如鹅膏毒素甚至不能用小白鼠来做喂食实验,因为小白鼠的胃肠黏膜可以屏障鹅膏毒素,但如果把毒素注射到小鼠血液中是会引起中毒的。
部分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外观相似,其鉴定需要有专业的生物分类学知识。李泰辉提醒,广东人要牢记毒蘑菇包括铅绿褶菇和致命鹅膏,其他的野生蘑菇也不要去采摘:“很多人都想找到区分毒蘑菇的捷径,但目前来说是没有这条捷径的,非专业人士千万不要自行采摘野生蘑菇。”
值得注意的是,蘑菇中毒的类型包括: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横纹肌溶解型等。若不慎中毒,应保留样本、及时就医。李泰辉表示:“中毒后应及时催吐、洗胃、导泻;及时将中毒样本送至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等研究毒蘑菇的专业机构,分析中毒类型以便对症治疗。”
李泰辉指出,肝脏损害型毒蘑菇中毒者常存在假愈期,在治疗过程中,胃肠炎症状好转后还应继续检测肝、肾等指标,以防病情加剧。
广州街坊买蘑菇不看产地、至爱煲汤
为了解广州街坊吃菇的情况,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位于高德置地冬广场的永旺超市,并采访了十余名前来选购蘑菇的顾客,一半以上顾客表示“买蘑菇主要是想煲汤”,也有不少顾客会用来涮火锅,又或者用白蘑菇来做意大利面,松茸用来煎。
一名做餐饮生意的顾客说:“社区市场不会有这么多品种,如果想做特别的菜式,我们通常会来超市选购。”记者发现,这里的蘑菇产地主要有云南、福建、广东和河南,一名来自湖南的顾客表示:“平时我不太敢吃云南产的蘑菇。”一名广州街坊则说:“我去过很多次云南,吃过很多次‘见手青’都没有中毒,倒是丈夫吃了另一种牛肝菌就出现呕吐的症状。”也有顾客坦言,自己买蘑菇从来不看产地,只看品种、价钱和新鲜程度,在正规超市买蘑菇会比较放心。
广州港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睦明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蘑菇是当季食物,松茸、牛肝菌、鸡枞菌顾客都比较喜欢点。”他说,广东人爱喝汤,松茸煲鸡、鸡枞菌滚瘦肉汤都比较热销。此外,松茸的做法较多:刺身、煎、烤、煲汤……都可以;而烤黑松露则是广受顾客欢迎的高端菜式。
广东人吃菜向来很讲究,李睦明说,菌类除了与肉类搭配以外,还会配合食疗的做法,比如搭配白胡椒,不仅去除寒性,还能达到提鲜的作用;烤松茸撒上海盐,去掉水分,去除湿气,同时保证营养和口感;另外,生姜和老蒜也是菌类煲汤的常用配料。
鹿角灵芝、黄金菇、黑虎掌菌……多种珍稀食用菌、野生菌亮相菌博会??你认得哪些?来源:人民网
第二届中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在福州举行。主办方供图
第二届中国食用菌产业博览会在福州举行。主办方供图
展会上展出的桃红平菇。人民网 林盈摄
参展的鹿角灵芝。主办方供图
菌博会上展出的金耳。人民网 林盈摄
色彩亮丽的食用菌——黄金菇。人民网 林盈摄
全国20个省份和地区的近300家企业参展。主办方供图
展柜上陈列的食用菌。人民网 林盈摄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冬季,这种菇比肉都好吃,分享4种做法,经济又实惠,增强抵抗力杏鲍菇是菌菇类植物,被称为“平菇王”,杏鲍菇不仅价格便宜,营养价值还高,比肉都好吃。它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能提高免疫力。
大家日常食用杏鲍菇别只会炒着吃了,今天跟大家分享4种杏鲍菇的做法,做出来比肉都好吃。
一、脆皮杏鲍菇
食材:杏鲍菇、蒜头、小葱、鸡蛋、淀粉、面粉
1:将面粉和淀粉按照1: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2:蒜头和小葱洗净之后切成葱末;
3:将杏鲍菇搓洗干净之后切成片状再用手撕成长条放入碗中;
4:杏鲍菇中放入盐腌制出水分,用水冲洗干净挤干水分放入碗中;
5:碗中加入切好的蒜末和葱末,加入少许五香粉和孜然粉搅拌均匀;
6:碗中再打入一个鸡蛋,搅拌均匀,倒入一半面粉和淀粉搅拌均匀,使杏鲍菇表面沾满面糊;
7:将剩下的面粉和淀粉倒入保鲜袋中,杏鲍菇倒入保鲜袋里面上下摇晃,让杏鲍菇表面裹满干粉;
8:锅中倒油烧热,将杏鲍菇放入炸至表面变黄捞出;
9:等油温再热一些的时候放入杏鲍菇复炸,炸至杏鲍菇表面金黄酥脆即可捞出控油;
二、椒盐杏鲍菇
食材:杏鲍菇、椒盐、辣椒面、白芝麻、孜然粉、小葱
1:将杏鲍菇搓洗干净之后用削皮刀削成薄薄的片,越薄越好;
2:锅中倒油,油烧热之后将杏鲍菇放入锅中小火慢煎;
3:煎至杏鲍菇一面变黄,再翻面煎另一面;
4:等煎至杏鲍菇两面变金黄酥脆即可捞出控油;
5:锅中留底油,先放入芝麻、孜然粉和椒盐粉炒一炒;
6:炒香后倒入杏鲍菇,翻炒均匀,撒上椒盐和葱花就可以出锅了;
三、凉拌杏鲍菇
食材:毛豆米、杏鲍菇、生抽、蒜头
1:将杏鲍菇搓洗干净用手撕成细丝;
2:锅中放水加热,毛豆米洗净之后倒入锅中焯水2分钟;
3:锅中倒油,烧热之后将杏鲍菇倒入油炸;
4:一边炸一边用筷子翻动,防止炸糊,炸至杏鲍菇金黄酥脆即可捞出控油;
5:锅中留底油,加入一勺生抽、半勺糖、半勺醋搅拌均匀;
6:将蒜头切成片放入锅中炒香再放入毛豆米翻炒均匀;
7:将炸好的杏鲍菇倒入锅中翻拌均匀就可以出锅了;
四、蚝油杏鲍菇
食材:杏鲍菇、蚝油、蒜头、糖
1:将蒜头拍碎剁成蒜末;
2:杏鲍菇搓洗干净之后切成一厘米的厚片,在每一片杏鲍菇上打上花刀;
3:热锅倒油,将杏鲍菇放进去小火慢煎,这时候再调一个料汁,用一个碗,里面加蚝油、生抽、白糖、醋、清水搅拌均匀;
3:等杏鲍菇煎至两面微微发黄,将蒜末让入炒香,再调好的料汁倒入,开小火煮至汤汁变浓稠;
4:等杏鲍菇表面都裹满酱汁的时候,撒上葱花,倒入水淀粉,大火收汁即可出锅;
(橙子)
别采!别买!别吃!北京常见的有毒蘑菇长这样!一场降雨给京城带来清凉,也为野生蘑菇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雨水过后,公园、山区、树林、绿地常常会“冒出”各种各样的野生蘑菇,一些有毒蘑菇也混迹其中。
蘑菇中毒常发生在6-9月份,9月份仍是蘑菇中毒的高发期。
在此提醒大家:
勿采勿食勿买野生菌,
谨防蘑菇中毒。
一、蘑菇中毒的原因
野生蘑菇的种类很多,其中有毒的有500多种,剧毒者有40余种。
野生蘑菇的大小、形状、颜色、花纹千变万化,普通人很难分辨哪些是有毒的蘑菇,有些蘑菇就算是专家也要借助专业的仪器设备才可以鉴别,一旦误食可引起中毒。
有的毒蘑菇外观与无毒蘑菇非常相似,采摘时混杂在一起,食用后也会引起中毒。
二、蘑菇中毒的危害
毒蘑菇的毒素成分各异,中毒后出现的症状也不相同。
常见的可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光敏皮炎型7种类型。
中毒后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视力模糊、精神亢奋、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的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在中毒事件中最常见的是胃肠炎型和神经精神型,而主要引起死亡的是急性肝损害型和横纹肌溶解型。
北京地区部分常见的有毒蘑菇
肉褐鳞环柄菇(肝损害型)
黄盖鹅膏(肝损害型)
欧氏鹅膏(肾损害型)
卷边桩菇(溶血型)
变红丝盖伞(神经精神型)
晶粒小鬼伞(胃肠炎型)
三、如何预防蘑菇中毒
目前,对蘑菇中毒尚无特效治疗 *** ,一旦发生中毒发病急、症状重、病死率高。
预防蘑菇中毒最有效的 *** 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
不采摘
非专业人员很难分辨有毒与无毒的野生蘑菇,更不要轻信民间或者网上流传的毒蘑菇鉴定 *** ;
即便曾经采摘过的无毒品种,再次采摘时也可能混有有毒品种或者受到有毒蘑菇菌丝的沾染,仍会有中毒风险。
所以一定要做到不采摘野生蘑菇。
不购买
做到从正规的商场、超市和集贸市场购买人工栽培的食用菌;
切勿从路边、流动摊贩和网上购买野生蘑菇,更不要轻信店家的宣传而购买。
不食用
做到不食用自采或者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外出旅游或到农家院就餐时,要谨慎食用不熟悉、来源不明的菌类;
如果食用,可以留个蘑菇的照片。
四、怀疑蘑菇中毒了,怎么办?
尽快就医
蘑菇中毒的潜伏期较短,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出现不适,无论症状轻重,都应尽快就医。
如意识清醒可立即催吐,若中毒者出现昏迷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一起食用过毒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出现中毒症状,都应该就医,避免错过更佳治疗时机。
留存野生蘑菇样本
就医时,及时告知医生野生蘑菇食用史。
更好携带未食用的野生蘑菇或者野生蘑菇的照片,以便确定野生菌的种类,判断预后。
警惕“假愈期”
肝损害型蘑菇中毒在临床上存在“假愈期”。
患者在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期过后,自我感觉已“康复”,这时候特别容易忽视而不愿意就诊,而此时体内已经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对于超过6小时以上潜伏期的中毒患者要及时转诊到有诊疗能力的综合医院进行治疗。
提醒
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预防蘑菇中毒要做到
不采摘、不食用、不购买野生蘑菇!
转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台
12种“常见的蘑菇”,你都吃过吗?附:经典做法,请收藏给您带来最新的美食资讯,家庭最实用的烹饪技巧,关注「辣爸食堂」幸福每一天。
蘑菇,品种多达36000个种类,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物和多功能食品。大多数蘑菇可食用,还有一些种类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香菇、双孢蘑菇、蜜环菌等。
也有很多种类是有毒的,而且有些有剧毒,如毒伞、白毒伞、豹斑毒伞、毒红菇等,误食后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我们在食用蘑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熟悉的蘑菇不要轻易食用,一定要确认无毒,以免中毒。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吃的12种蘑菇,包括家常做法。
1、金针菇
金针菇是大家都熟知的菌类,无论炒菜、做汤、凉拌、吃火锅都会吃到金针菇。金针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18种氨基酸,还含有VB1、VB2、VC等多种维生素,且富含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营养十分丰富。
因富含精氨酸和赖氨酸以及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对儿童增长智力有重要作用,所以,日本人称它为“增智菇”。
金针菇的经典做法:“剁椒蒸金针”
①、金针菇一把,洗净切去根部平铺在盘中。
②、热油,葱姜蒜末爆香,放入两勺湖南剁椒、白糖、生抽、鸡精,炒香后浇在金针菇上面。
③、锅里烧开水,把金针菇放入大火蒸8分钟,取出即可。
口味特点:香辣嫩滑、鲜甜可口。
2、海鲜菇
海鲜菇是非常鲜美的蘑菇,有两个品种,白色的叫“白玉菇”,褐色的叫“蟹味菇”。海鲜菇口感很鲜嫩,很多高端菜品中都会用它来搭配。
海鲜菇营养丰富,含有大量多糖和各种维生素,经常食用会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胆固醇含量。含有多糖体、蛋白质与多达18种的氨基酸,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铁、钙、磷、钾、锌、镁以及硒等。
海鲜菇的经典做法:“双菇炒牛柳”
①、牛肉切成条,加黑胡椒粉、盐、料酒、淀粉抓匀,最后再加食用油拌匀。白玉菇和蟹味菇洗净,切去底部老根。
②、锅内热水,双菇放入焯水2分钟捞出过凉。热油,把牛柳倒入滑炒至刚刚变色盛出。
③、热油,葱姜蒜末爆香,倒入双菇爆炒,再倒入牛柳,加盐、老抽、生抽、蚝油、鸡精快速翻炒后装盘即成。
口味特点:黑胡椒牛肉香味浓郁,蘑菇嫩滑可口。
3、杏鲍菇
杏鲍菇,蘑菇的梗又圆又粗像鸡腿,所以也有人叫它鸡腿菇。在日本,蘑菇是人们更爱吃的食物之一,因为日本人认为蘑菇的养生无与伦比的高,而且味道也鲜美,杏鲍菇则是“日本更爱吃的蘑菇排行榜”中之一位的蘑菇。
杏鲍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镁、铜、锌等矿物质,并且含有17种氨基酸。是蘑菇中营养含量很高的菇种。
杏鲍菇的经典做法:“浇汁素鲍鱼”
①、粗大的杏鲍菇2只,切成厚片,在每一片上切上刀花。
②、平底锅倒入少量食用油,把杏鲍菇放入两面煎一下,煎软即可,摆入盘中。
③、热油,倒入蒜蓉爆香,加入入生抽、鲍汁、盐、鸡精,最后水淀粉勾芡,浇在盘中的杏鲍菇上即可。
口味特点:鲍汁口感鲜美、蘑菇脆嫩鲜香。
4、草菇
草菇,非常鲜美嫩滑的蘑菇。外形也非常可爱,圆鼓鼓、肉乎乎的,用草菇 *** 的老抽酱油,就是草菇老抽,鲜味更胜一筹。
草菇维生素C含量很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草菇蛋白质含量丰富,并含有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草菇味道非常鲜美,无论炒、烧、做汤都是极佳的食材,属于高端菌类。
草菇的经典做法:“蚝油草菇”
①、草菇洗净,一切为二,锅中热水,草菇焯水2分钟捞出备用。
②、热油蒜蓉爆香,倒入草菇翻炒,加入盐、鸡精、酱油、蚝油翻炒,最后水淀粉勾芡装盘即可。
口味特点:草菇的鲜与蚝油的鲜交织在一起,鲜嫩爽滑。
5、茶树菇
茶树菇,味道鲜美,脆嫩可口,又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是美味珍稀的食用菌之一。 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份,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保健食用菌。
茶树菇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特别是含有人体所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还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如铁、钾、锌、硒等元素都高于其它菌类。
茶树菇的经典做法:“干锅茶树菇”
①、茶树菇洗净,五花肉切片。
②、热油,郫县豆瓣酱炒出红油,放入葱姜蒜炒香,放入五花肉煸炒出油,加入湖南剁辣椒,倒入茶树菇翻炒,加老抽、生抽、鸡精。
③、倒入酒精炉的小锅里即可。
口味特点:鲜香美味,酱香浓郁。
6、猴头菇
猴头菇,被列入八大山珍之一,古代宫廷中常见的滋补品,古有“山中猴头,海味燕窝”之说。猴头与鱼翅、熊掌、燕窝并誉为四大名菜。民间谚语:“多食猴菇,返老还童。”在菌类蔬菜里面,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
猴头菇有丰富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营养成分很高,干猴头菇中,每百克含蛋白质 26.3 克,是香菇的二倍。含有多达17种氨基酸,还富含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是名副其实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猴头菇的经典做法:“猴头菇排骨汤”
①、猴头菇泡发好,切成块。排骨冷水下锅焯水2分钟捞出。
②、猴头菇、排骨放入锅里,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1个半小时,最后加盐、鸡精调味即可。
口味特点:排骨香嫩可口,蘑菇鲜美多汁,汤鲜味美。
7、榛蘑
榛蘑,是极少数不能人工培育的食用菌之一。榛蘑本身富含油脂,使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更易为人体所吸收。榛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钾、钙、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味道鲜美、滑嫩爽口。
在东北,榛蘑是一种山珍特产,被东三省人民所喜爱。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就是采用的榛蘑来 *** ,蘑菇嫩滑可口、香味浓郁跟鸡肉搭配在一起,鲜香美味。
榛蘑的经典做法:“小鸡炖蘑菇”
①、散养公鸡一只,洗净斩块,泡血水后备用。榛蘑泡发备用。
②、热油,葱姜蒜、八角、桂皮爆香,放入鸡块翻炒,加料酒、老抽、白糖翻炒,加足量的水,然后放入榛蘑。大火烧开,转小火炖1个小时。
③、加盐,鸡精调味即成。
口味特点:鸡肉鲜香嫩滑,蘑菇鲜美脆嫩,东北之名菜。
8、竹荪
竹荪,最“尊贵”的菌类之一,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鲜竹荪中含有粗蛋白20.2%(高于鸡蛋),还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钾、镁、铁等矿物质。竹荪中的氨基酸含量极为丰富,其中谷氨酸含量很高,是竹荪味道鲜美的主要原因。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品尝了竹荪的菜品后,都赞不绝口。竹荪的名菜有如竹荪响螺汤、竹荪扒风燕、竹荪烩鸡片等。
竹荪的经典做法:“竹荪鸡汤”
①、散养公鸡一只,斩块后泡去血水。竹荪泡发,把菌盖网状物切除(必须切去,很腥)。
②、鸡肉加足量的水、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炖半小时,加入竹荪继续炖1小时,加盐、鸡精调味即可。
口味特点:汤鲜味美,竹荪鲜嫩无比。
9、牛肝菌
牛肝菌,真菌门层菌纲真菌,是名贵稀有的野生食用菌,为“四大菌王”之一。中国南方生长的菌种,尤其是我国云南省分布最广。
牛肝菌蛋白质含量很丰富,富含钙、磷、铁、核黄素等微量元素。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腺膘呤、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即可食用又可药用,是价值很高的菌种。
牛肝菌的经典做法:“牛肝菌炒牛肉”
①、牛肝菌泡发,尖椒切块,牛肉切片用盐、胡椒粉、料酒、淀粉、食用油抓匀腌制。
②、热油,下牛肉滑炒至刚刚变色捞出备用。
③、锅里留底油,葱姜蒜爆香,放入牛肝菌和尖椒爆炒,再放入牛肉,加盐、鸡精、生抽、老抽大火快速翻炒均匀后,出锅装盘即可。
口味特点:牛肉嫩滑多汁,牛肝菌鲜嫩嫩滑,营养丰富的好菜。
10、香菇
香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最多的菌类之一,有干香菇和新鲜香菇。无论炖肉、炒菜、做汤都会用香菇来配菜和提味。
香菇中含有30多种酶和18种氨基酸,因此香菇又成为纠正人体酶缺乏症和补充氨基酸的首选食物。香菇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降三高等,是难得的集营养和保健功效于一身的食品。
香菇的经典做法:“香菇扒菜心”
①、香菇泡发、油菜取菜心备用。
②、锅里开水,菜心焯水2分钟捞出过凉摆入盘中。
③、热油,下蒜蓉爆香,加入盐、蚝油、糖、酱油、水焖煮一会儿,最后淋少许水淀粉大火收汁,浇在盘中即可。
口味特点:菜心脆嫩香甜,伴有香菇的香气,色鲜味美。
11、平菇
平菇,最常吃的蘑菇品种,属木腐生菌类。有深色种、浅色种、乳白色种和白色种四大品种。每一种的口感和味道各有特点。
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具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 *** 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平菇的经典做法:“炸蘑菇”
①、平菇洗净撕成条,锅里热水,平菇焯水1分钟捞出过凉、挤干水分。
②、面粉、淀粉2:1的比例,打入一个鸡蛋、水、盐调成面糊。锅里热油,平菇裹着面糊入油锅炸至金黄,炸完后再复炸一次,捞出。撒上椒盐即可。
口味特点:外焦里嫩、鲜美可口。
12、口蘑
口蘑,又名白蘑。是一种生长在草原上的白色伞菌类野生蘑菇,以内蒙草原分布最多。口蘑中含有硒、钙、镁、锌等十几种矿物元素,其硒含量仅次于灵芝,在人体中的吸收效果也非常好。
口蘑不仅硒含量高,营养价值也很高,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增加食欲,现代研究表明其可提高机体免疫口蘑的功能,有降血糖等作用。
口蘑的经典做法:“蚝汁口蘑”
①、口蘑洗净,一切两半(太薄了就失去口感了),烧开水把口蘑焯水1分钟捞出。
②、热油,蒜蓉爆香,倒入口蘑,加盐、鸡精、蚝油、酱油翻炒,最后加水淀粉勾芡装盘即可。
口味特点:脆嫩爽滑、咸鲜美味。
好了,12种常吃的蘑菇和做法介绍完了,这些蘑菇你都吃过吗?您还常吃哪些蘑菇,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喜欢吃蘑菇的收藏好,常吃蘑菇有益身体健康!
又到一年吃菌时!常见毒蘑菇图鉴,很多“平平无奇”来源:扬子晚报
又到一年吃菌时!近日,“吃菌大省”云南发布了《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对云南常见毒菌挂图进行了更新,还上线了小程序来识别毒蘑菇。这也引发了网友的议论,有了识别小程序,真的就能安全食用蘑菇了吗?最安全的 *** 应该是一律不吃!记者了解到,每年5-10月,我国因为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江苏每年也有大几十例散发病例。很多人印象中的毒蘑菇应该是“红伞伞、白杆杆”,这其实并不正确,常见的毒蘑菇,反而看起来挺“灰头土脸”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江苏蘑菇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夏秋两季
随着气温回暖、湿度回升,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此时也是毒蘑菇食物中毒的高发期。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2021年我国25个省级行政区共开展研究蘑菇中毒事件327次,涉及923例患者,20例死亡,总死亡率为2.17%。蘑菇中毒是我国最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之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孙昊副主任医师告诉扬子晚报记者,食用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从全国来看有一定地域差别,江苏在夏秋两季比较多。食用毒蘑菇中毒在医疗上属于食源性中毒,需要向国家上报。江苏省内食用蘑菇中毒事件一年也会有大几十例,比较散发,各市都会有发生。江苏省人民医院也曾接诊过南京、苏州、淮安、宿迁等地毒蘑菇中毒病例的会诊需求,有的患者食用野生菌后出现了多脏器损伤,病情更严重的甚至会抢救不回来。
食用蘑菇中毒,远不止“看见跳舞小人”
每年吃菌季,因为吃“见手青”等蘑菇中毒产生幻觉的新闻很多,“吃菌子看到跳舞的小人”甚至上过微博热搜。曾经“中招”过的网友们绘声绘色描述中毒后产生的幻觉,看到五彩斑斓的“跳舞小人”等奇幻场景,甚至让没尝试过的网友们也心痒痒的,想要“以身试毒”一番。
虽然 *** 上的讨论很欢乐,但是医生还是劝大家千万不要动“以身试毒”的心思。孙昊副主任医师表示,蘑菇的毒素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毒素可能会导致5-7类的不同症状,其中肝脏毒性、肾脏毒性、溶血等类型,致死风险很高。还有一些毒蘑菇会导致胃肠炎型、神经精神等症状。
*** 上讨论热烈的“看见跳舞小人”,就属于蘑菇毒素所带来的神经精神症状,通过医学观察和对症治疗处理,大部分患者是可以痊愈出院的,严重程度比较轻,但可以确认的是仍然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所以,千万别因为好奇去尝试那些可能致幻的毒蘑菇。
别尝试去鉴别,野外蘑菇一律不要吃
很多人觉得,颜色越鲜艳的蘑菇越可能是毒蘑菇,所以小心那些“红伞伞、白杆杆”的蘑菇就好。孙昊副主任医师表示,这绝对是一种误区。江苏很多常见的毒蘑菇其实长得“平平无奇”“灰头土脸”,外观看起来很像超市里就能买到的香菇、口蘑,并不容易鉴别。
民间还有许多辨别毒蘑菇的 *** ,比如虫食或生蛆的蘑菇无毒、有鳞片黏液的蘑菇有毒等等,其实都不准确。一些教程也指导高温或是油炸可以去毒,这也不保险。蘑菇毒素的化学结构相当稳定,高温或油炸都不足以将其破坏,中毒的风险仍然存在。
总而言之:没有简单易行、快速有效识别蘑菇是否有毒的 *** 。所以孙昊副主任医师建议:不要尝试去辨别毒蘑菇,不要采摘、食用野生蘑菇,才是预防关键。
什么!你平常吃的平菇、鸡腿菇……竟然也“吃肉”?在很多人眼里,习惯把蘑菇当成植物,毕竟在菜市场和超市里,它们都被视作蔬菜一类的商品。
不过,作为“根正苗红”的真菌,蘑菇和植物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它们的细胞内不含叶绿素,无法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营养,所以必须通过寄生或腐生的方式来生存。
但是,真菌中也有一些狠角色,不满足寄“人”篱下、吃“残羹剩饭”的生活,凭着自己的本事居然能够靠捕食动物来讨生活。
说到会捕食昆虫的植物,大家可能对捕蝇草、猪笼草都不陌生。
它们靠着自身的特殊器官来捕食昆虫等小动物。那么真菌又是靠什么本事来捕食动物的呢?
今天,就带大家见识一下,爱吃肉的蘑菇们究竟有何看家本领。
捕蝇草(上)和猪笼草(下)可以通过形成特定的捕食器官来诱捕昆虫等小型动物用于补充自身的营养。
01
肉食蘑菇的发现
早在一百多年前(1884),德国学者 Zopf 无意中发现了一种名为寡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的真菌可以捕食线虫的现象。
所谓线虫,其实是一类假体腔动物,它们是动物界一种较为原始的类群。其种类繁多(近 30000 余种),生活范围很广(淡水、海水、陆地上随处可)。
它们个体很小,体长一般在 0.5-3 毫米,主要生活在土壤中或者寄生于动植物体内。
线虫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在短期内繁殖出大量个体。
例如寄生在植物中的根结线虫、松材线虫,寄生在昆虫体内的铁线虫,以及我们熟悉的蛔虫、蛲虫等,都可以通过短期内的快速繁殖对寄主产生破坏性危害。
秀丽隐杆线虫是研究线虫的模式动物,和其他线虫一样,它没有视觉器官,主要靠触觉和嗅觉进行取食。
从线虫的上述特性可以看出,这类小虫是蘑菇的生存环境中最为常见也最为丰富的肉质来源。
所以,真菌学家们早期观察到的捕食性真菌,绝大多数都是以线虫为食的。
而且这些真菌大多数都属于子囊菌或担子菌,它们的有性世代往往会形成被我们称为“蘑菇”的子实体(通俗讲就是真菌进行有性繁殖的器官)。
像我们平时常吃的平菇(糙皮侧耳)、云茸(大球盖菇)、鸡腿菇(毛头鬼伞)等,都是典型的食线虫真菌。
于是,科学家们便给这类真菌起了一个形象的总称——“肉食蘑菇”(Carnivorous mushroom)。
你可能很难想象糙皮侧耳、毛头鬼伞、大球盖菇这些平常被我们当作素菜来吃的蘑菇居然是可以吃肉的
02
肉食蘑菇的“四大门派”
在自然界这个险恶江湖里,迄今已发现了超过 700 种肉食蘑菇,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根据其生活习性和捕食特点,大致可将其归类为“四大门派”:
1.捕食派
捕食派真菌犹如武侠世界里的少林派高手,走的是真刀真枪、正面交锋的路子。
它们依靠由营养菌丝分化形成捕食器来进行捕食,取胜的套路也是五花八门。
但归根结底,还是靠下套儿来抓线虫。尽管捕食器形态多样,但研究表明其主要形成了两个进化谱系:一支是产生收缩环的真菌;另一支是形成具有粘性捕食器的真菌,包括三维菌网、粘性球和粘性分支等。
2.内寄生派
内寄生派真菌就像武侠世界里的武当派高手,走的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套路。
它们主要是通过产生成囊孢子、粘性孢子和吞食孢子这三类孢子,再让孢子附着在虫体表面或者侵入体内形成寄生关系来杀死和吃掉虫子。
而所谓孢子,其实就是在脱离亲本后能直接或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细胞。
大家熟悉的冬虫夏草,其实就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吃了虫草属真菌的孢子以后被寄生形成的。
3.卵寄生派
相比“刚猛直接”的捕食派和“内力破敌”的内寄生派,卵寄生派真菌就是武侠世界里的那些邪魔歪道,功夫不行却专捡软柿子捏,靠欺负老幼妇孺横行霸道。
而且,这些真菌大多都是机会主义者,平常寄生在宿主植物上默默无闻。
只有在合适的时候才会转而定殖于线虫的胞囊、卵囊或者虫卵上,它们能够利用虫体内的营养物质生长,同时产生多种酶抑制卵的孵化。
目前常被用来防治根结线虫的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就属于这一派的典型代表。
4.产毒派
产毒派真菌,堪比金庸武侠小说中欧阳锋、丁春秋、蓝凤凰这样的用毒高手。它们能够通过分泌毒素杀死或抑制线虫的生命活动。
这些真菌分泌的毒素主要通过麻痹神经、破坏体壁、抑制功能酶等途径实现杀虫功能。我们平时常吃的平菇(糙皮侧耳),就是产毒派的高手。
03
“武器大师”——肉食蘑菇
孙悟空抡金箍棒,关云长有偃月刀。
在中国,神仙排名靠法宝,武将杀敌凭宝刀。不管是谁,没件趁手的武器就来闯江湖,怕是早早就得领盒饭了。
介绍完肉食蘑菇们的门派出身,便不得不说一说它们进化出的那些捕虫利器……
1.三维菌网
所谓三维菌网,其实就是由真菌的营养菌丝通过连锁形成的具有三维结构的网状陷阱。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结构,主要是欺负线虫没有视觉器官。真菌利用这种陷阱守株待“虫”,坐等线虫送上门来。
线虫一旦进入菌网,菌网上的粘性菌丝就会将其牢牢困住,然后再慢慢将其消化、分解、吸收。
2.粘性球
粘性球是一种球形或近球形的粘性细胞,通常由真菌的营养菌丝发育而成。
之所以会有粘性,是因为其表面有一层纤维状胞外聚合物包围,通过表面的粘性物质粘附线虫后,菌丝就可以侵入并消解线虫。
除了球状的粘性捕食器,有些真菌还会利用菌丝形成具有粘性的分支状结构,其作用是一样的。
3.非收缩环
非收缩环,形状类似于人类狩猎使用的套索,只是无法收缩。
它是由菌丝上细的分枝经细胞融合而形成的 3 个或 4 个细胞的环。
当线虫进入环中,虽然不能收缩,但环上附着的粘性物质会将其困住,最终线虫也难逃被吃掉的命运。
三维菌网(A),粘性球(B),非收缩菌环(C)和粘性分支(D)。
4.收缩环
相比上述三种武器而言,收缩环则是一类更加精巧的捕食器官。
通常它由 3 个细胞组成,当线虫钻入环中就会因细胞迅速膨胀而被捕获,其作用方式就像人类设计的触发式陷阱。
收缩环之所以会自动收缩,是因为线虫会对环内壁细胞产生压力。
在细胞信号的传递下,收缩环上的 3 个细胞会在小于 0.1s 的时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将线虫锁住,然后菌丝会逐渐穿透并消化掉整个虫体。
收缩菌环的作用方式及其捕捉线虫的效果 来源: ***
5.棘状小球
棘状小球是近年来在毛头鬼伞中发现的一种新捕食武器。真菌利用自身菌丝发育形成类似铁蒺藜一样长满尖刺的小球。
这些小球会划伤路过此处的线虫的身体,导致线虫失去行动力,进而任由菌丝将其捕食。
由毛头鬼伞菌丝发育形成的棘状小球。图片来源: ***
6.孢子
除了形成捕食器官,有些真菌还能够产生利用自身的孢子作为糖衣炮弹来吸引虫子。
这些孢子对虫子(不仅是线虫)来说虽然是美味的食物。但它们就像评书里说的十八般兵器一样,有带钩儿的、带尖儿的、带刺儿的、带刃儿的……
这些形状可以使孢子牢固地附着在虫子的食道中。
一旦孢子入口,它们就开始在虫子体内生根发芽,直到刺破肠道遍布全身,最终将虫子杀死并消化掉。
此外,有的真菌甚至还能产生会游动的孢子,就如同跟踪导弹一样,自主找寻攻击目标,附着在虫子的身体或者卵上进行寄生。
7.毒素
除了捕食器官和孢子,真菌利用自身代谢形成的毒素来麻痹和杀死线虫则更为经济、高效。
研究发现,食肉蘑菇们产生的杀线虫化合物涉及醌类、生物碱、萜类、肽类、呋喃类等 10 个大类近 100 余种,其中不乏有广谱杀虫效果的代谢产物。
但是不用担心,这些化合物虽然对虫子有毒,但是对人却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所以,我们才能够安心地将侧耳科的蘑菇当作食物吃了上千年。
04
蘑菇为什么要吃肉?
在世人眼中,蘑菇如同植物一样,是无法“移动”的“低等”生物,干嘛如此费劲地去捕食比自己更“高等”的动物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营养不够用啊!
众所周知,蘑菇主要生长在腐木或者枯叶上,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素和纤维素,这两种高分子聚合物往往相互连接,形成木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其结构强韧难以分解。
而且,即使被真菌千辛万苦分解,这些枯枝烂叶能够提供的也主要是碳源营养。
而土壤、淡水、植物中广泛分布着大量线虫,这些原始的、肉肉的、富含蛋白质的小虫虫,对于真菌来说是难得的氮源营养。
化石记录显示,肉食蘑菇大约起源于 1 亿年前的中生代,从动物体内获取氮源的生存方式极大地拓展了真菌的栖息范围,对于适应更广泛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
05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问题!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面对艰难的生存环境,为了满足自身的营养需求,不甘寡淡的真菌只能设法从其他生命形式那里获取必要的营养补充。
也正是这个单纯而又永恒的目标,让肉食蘑菇们不得不进化出了这些高效精准的杀戮本能。
肉食蘑菇:拜托!我只是想吃饱罢了!
参考文献:
<1>. 李天飞等. 食线虫真菌研究简史. 《中国虫生真菌研究与应用》(第四卷),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2>. 刘杏忠等. 食线虫真菌的研究进展. 《第三届全国虫生真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1
<3>. Ching-Han Lee, et al. Sensory cilia as the Achilles heel of nematodes when attacked by carnivorous mushrooms. PNAS, 2020, 117(11)
<4>. F. H. Wood. Nematode Trapping Fungi from a Tussock Grassland Soil in New Zeal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Botany, 2012, 11(2)
<5>. 马妮等. 食线虫真菌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2018,45(4)
<6>. 张颖等. 食线虫真菌资源研究概况. 菌物学报,2011,30(6)
<7>. Higgins ML, et al. Fungal morphogenesis: ring formation and closure by Arthrobotrys dactyloides. Science, 1967, 155(3760)
<8>. Luo H, et al. Coprinus comatus damages nematode cuticles mechanically with spiny balls and produces potent toxins to immobilize nematodes. Appl Environ Microbiol, 2007, 73
<9>. 董艳锦等. 真菌杀线虫代谢物的研究进展. 菌物系统,2001,20(2)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李勃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十种奇异的蘑菇:不建议你轻易尝试蘑菇是种神奇的生物。它们结合了植物和动物的特征,但却不属于植物或动物。大多数人根据它们带来的好处来评估它们。毕竟,它们非常好吃。当然,毒蘑菇是不可食用的。
这些生物以物种的多样性而闻名。据估计,这个数字在25万到150万之间。它们中有许多让人感到惊讶的外表。
1.皱纹桃蘑菇(Rhodotus Palmatus)
这种真菌分布在整个北半球,包括俄罗斯(阔叶林和混交林区)。它有着蘑菇界的恐龙称号,被列入一些国家的濒危物种红皮书。
皱纹桃蘑菇喜欢生长在树桩或枯木上。它是不可食用的,但它具有一些药用价值。在2000年由一群西班牙微生物学家研究证实,这类真菌对人类病原体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菌盖是精致的粉红色,有时是橙色。直径为3至15厘米,起初它是光滑的,长成之后,菌盖上面有类似静脉的网格。
这种蘑菇俗称干瘪的桃子。令人惊讶的是,之所以得这个名字,不仅是因为颜色,还因为它带有果香的气味。菌柄是亮白色的。
2.堇紫珊瑚菌(Clavaria zollingeri)
这种蘑菇分布于欧亚大陆、澳大利亚、南北美洲、非洲。在俄罗斯,它可以在欧洲部分、高加索、远东、中乌拉尔和南乌拉尔、西伯利亚找到。它的中文别名叫紫豆芽菌。
它生长在针叶林的土壤上,附近必须有橡树。而橙黄色的是不能食用的。
从外观上看,这些蘑菇与普通真菌几乎没有相似之处。它们是一个多枝的果实体,位于一个短的菌柄上。蘑菇的高度从1.5厘米到8厘米不等。它的颜色多种多样:奶油色、浅棕色、蓝色和紫色的所有色调。
3.佩氏亚齿菌(Hydnellum peckii)
这种被叫做“出血的牙齿”的蘑菇广泛分布于北美和欧洲,特别是意大利、苏格兰和德国。在其他欧洲国家也有发现,但很少。在俄罗斯,在列宁格勒和秋明地区发现了一种名叫“流血的刺猬”的品种。
这种蘑菇生长在沙质土壤上,有毒,约3厘米高。菌盖的直径从5厘米到10厘米不等。它通常是灰白色的。它的味道超级苦,虽然无毒但也不能吃。
这些蘑菇是相当普通的真菌,因为它分泌红色液体的特征,看起来像是血滴。这些“血滴”可以粘住分解昆虫供其营养。
4.雨衣蘑菇(马勃属)
它们生长在世界各地,除了南极洲。雨衣蘑菇是美味可食用的蘑菇。但是有经验的采集者并不急于收集它们。因为,很难将它们与有毒的假雨衣蘑菇区分开来。
但是,它们都非常漂亮。它们是带有白色、奶油色或棕色小尖刺的凹凸不平的球。也有体型巨大的个体,菌盖的直径可以达到20厘米。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品种的雨衣蘑菇。
5.紫蜡蘑(Amethyst deceiver)
紫蜡蘑为欧洲、亚洲、中南美洲及北美洲等温带地区的常见物种。外观和鲜艳的紫色不会让任何蘑菇采集者无动于衷,它在茂密的森林中生长,喜欢潮湿的土壤。 在一个高而细的菌柄上,有一顶圆顶菌盖,最初呈圆顶形状,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变得扁平,直径可达7厘米。
紫蜡蘑的肉质较少,没有什么特殊气味或口感。
6.蓝绿乳菇(Lactarius indigo)
这种蘑菇在北美、印度、中国以及法国南部都很常见。蓝绿乳菇看起来有毒蘑菇的一样的鲜艳颜色。然而相反,它是可食用的,不需要特殊加工。
它的菌盖是圆形的,层状的。直径从5到15厘米。从外观上看,它的特点是明亮的蓝色。蘑菇最初呈银色,然后变成灰蓝色。内部也是蓝色的。
这种蘑菇通常会长出两朵,所以很难混淆它们。明亮饱和的颜色是它的标志。
7.地星(Geastrum)
这种真菌分布于北美、欧洲、亚洲,生长在腐烂的树木或沙漠土地上。刚长出的地星可以吃,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欢它们的味道。在中国有硬皮地星和尖顶地星,是一味中药,
地星的外观非常原始,球形菌丝 *** 于表面。随着时间的流逝,上壳破裂,形成“星星”,孢子部分从中生长。颜色主要是浅棕色,灰白色。
8.山毛榉橘(Cyttaria gunnii)
俗称桃金娘橘或山毛榉橘,是一种可食用的橙色或白色蘑菇。它寄生在澳大利亚和大洋洲的山毛榉树上。
据说它们在11月至1月成簇出现。它们是球形或梨形的,直径可达2.5厘米。它们被一层膜覆盖,膜破裂后,呈现蜂窝状。当地土著人将其作为食物。据说味道很好,吃起来像果冻。
9.杏黄胶孔菌(Favolaschia calocera)
产地有中国、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意大利。这种真菌知之甚少,它于2006年在西班牙首次被发现并记载。杏黄胶孔菌多长在繁忙的高速公路上,并在有人为干预的其他地方占据主导地位。科学家们甚至担心,它将取代其他类型的蘑菇。该菌不可食用,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菌盖的形状像一个小网球拍或一把扇子。更大直径为4厘米。
10.红笼头菌(Clathrus ruber)
这种真菌分布于北非,亚洲,澳大利亚,北美和南美。红笼头菌是不可食用的,尽管它的外观也不太可能让人想尝试它。在前南斯拉夫亚德里亚海内地,它被当地人叫做巫女之心。
它就像一个掏空的球,孢子位于其中。它的高度从5到10厘米,通常为红色,较少为黄色或白色。红笼头菌会产生恶臭味,能吸引苍蝇和其他昆虫来帮助传播孢子。
红笼头菌被列在濒危动植物红皮书中,所以你还是离它远点为妙。
文章中的图文均源自外网。本人编译后提供给大家,仅为传播资讯之目的,并不代表支持或证实文中的观点。
提醒!云南常见毒蘑菇图鉴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
近期,云南省将陆续进入野生菌繁殖生长和销售的季节,也是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的高发期。为预防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云南省卫健委发布预警公告:
一、广大群众要切实提高自我健康安全意识。不采摘、购买、食用不熟悉、难辨别、易混淆的野生菌。云南省常见有毒野生菌可以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查询。
二、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时,应及时催吐,并迅速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三、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做好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等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要开通“绿色通道”,首诊医疗机构要之一时间救治,对误食剧毒类鹅膏〔包括致命鹅膏(俗称白罗伞)〕、黄盖鹅膏(俗称黄蘑菇)、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等剧毒野生菌中毒患者及危重病人,要及时直接转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综合医院,争取救治黄金时间。
致命鹅膏(俗称白罗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地衣多样性与进化机制攻关团队供图)
黄盖鹅膏(俗称黄蘑菇,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地衣多样性与进化机制攻关团队供图)
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地衣多样性与进化机制攻关团队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