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钵仔糕的正宗做法,香港钵仔糕的正宗做法视频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25 0
你知道这个“糕”吗?

这个“糕”就是指的广东省的地方特色传统糕点之一,它就是钵仔糕。而说起钵仔糕,可能很多人认为是近期才兴起的甜品,但其实钵仔糕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了。对于钵仔糕到底是起源于哪里的,总共是有三个说法的。首先之一个说法就是钵仔糕是起源于广东台山的,也就是清朝咸丰年间,有一户人家恰好住在小溪旁,见溪水清冽,于是就取清澈的溪水,并且用钵仔为容器进行蒸糕,也就是这样蒸出来的糕品相好,而且口感好,也就大受欢迎,随后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而第二个说法则是钵仔糕是起源于香港,当时钵仔糕在香港是作为一款甜品小吃存在的,而且钵仔糕还特别受年轻人的欢迎,因为钵仔糕整体的口感是非常清冽的,又带着些许的甜味,虽是糕点,但是又不粘牙,而且是非常Q弹,所以就抓住了年轻的消费市场。

而说起钵仔糕的 *** ,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以前一般是用粘米粉、澄米粉和木薯粉混合,然后再加入清水搅拌,搅拌过后再加入配料进入蒸煮的。但是现在我们如果要 *** 的话,就会比较轻松点,因为有些材料是直接可以在商店或者杂粮店买到的。

*** *** 如下:

用料:木薯粉200g,澄粉50g,糖100g,水400g,色拉油少许。

步骤:将木薯粉、澄粉混合,把200g水与粉混合,一边加水一边搅拌,搅拌至无颗粒状即可,将200g水烧开后加入糖,煮至看不到白糖颗粒即可,先将一勺粉浆加入糖浆混合,再把糖浆边倒入粉浆边搅拌均匀,在模具表面内涂一层色拉油,使得钵仔糕熟后更容易脱模,往模具内添加馅,多少个人喜好,把模具放入蒸锅预热,盖上盖子开大火,预热到有蒸汽出来就差不多,加入粉浆,中火煮15分钟,凉透后用竹签沿边转一圈,即可脱模。

总体的 *** 还是非常简单的,毕竟对于大家这种心灵手巧的人来说,这种很简单的甜点 *** 是难不倒大家的,所以大家也可以看完这篇文章后尝试去 *** 一下啦。

1991年,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拍出了香港影史中更好的三人行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时间无法淡化它的光芒。

无论是凄美爱情的《倩女幽魂》,还是一代武侠辉煌的《黄飞鸿》,亦或是文艺顶峰的《阿飞正传》,时至今日仍旧是港片辉煌历史上的永恒星光。

在这其中,有一部经典之作造就了香港影史上最赞的三人行,它就是

《纵横四海》

这部由吴宇森执导,张国荣、周润发、钟楚红联合主演的电影,30万人打出了8.8的高分,常年在豆瓣Top250榜上占有一席之地。

不仅如此,这部电影还在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提名包括更佳电影、更佳导演、更佳男主角和更佳剪辑四项大奖。

在《纵横四海》之前导演吴宇森的暴力美学红极一时,在一改此前悲剧基调后,喜剧枪战剧风格的《纵横四海》让吴宇森的事业重新翻红,也成就了这部百看不厌的经典。

电影讲述的是黑社会老大收养的三个孤儿钵仔糕、阿占和红豆被培养成国际艺术品大盗。他们在盗得一副名画后与法国大哥的交易中得知,前不久法国巴黎博物馆刚被盗走的名画《赫林之女仆》被藏在一座古堡里。

三人在黑社会老大安排下盗取此画,反被其和法国大哥合伙设下陷阱追杀灭口,钵仔糕驾车与快艇相撞,阿占红豆逃走海外。

三人失散数年后在香港重聚,钵仔糕“瘫痪”,当黑社会老大又逼他们去盗画时,三人决定联手尽报前仇的故事。

一、充满浪漫与幽默的动作场面

改走欢快画风的《纵横四海》,不仅完美保留了吴宇森导演擅长的动作场面,还塑造了港片的经典桥段。

在一开场的卡车盗窃名画戏,这样幽默的画风就是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小狗撒尿标记的箱子,直接在货箱底部开大洞,以及最后通过降落伞飘散跑路,都带着一股漫不经心的状态。

在钵仔糕和阿占半夜潜入古堡盗画,两人端着红酒杯,无比 *** 地躲避红外线,逗趣的一幕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而多年后三人重聚的晚会上,红豆先是与阿占来了一段华丽的舞蹈,再与钵仔糕来了一段段充满想象力的轮椅舞蹈,浪漫的舞姿堪称本片最经典的桥段之一

二、出淤泥而不染的赤子之心细节戳人

作为一部犯罪题材电影,神偷出身的三位主角却能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实在是难能可贵。

钵仔糕、阿占和红豆,三位被大骗子收养的孤儿,从小就被迫学习偷鸡摸狗的技术。

但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不仅人没有变坏,反而内心依旧保持着纯真的善良之心。

看似当街偷窃面包,实则是把偷来的面包救济给生活贫苦的阿婆,甚至还帮阿婆洗碗。

这样的人物性格,不仅为后续的情节推动做了良好的铺垫,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和喜欢主角。

当我们看到长大后的他们在盗窃名画的时候,心中的罪恶感和厌恶感被降到了更低。

结尾处他们把《赫林之女仆》的画完璧归赵,又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三人组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不仅拥有的一颗赤子之心,还拥有一种侠盗的洒脱

三、超越爱情与友谊的“爱”让人动容

"哥哥"张国荣、“发哥”周润发、“红姑”钟楚红三位主演在片中所饰演的形象个性鲜明。

钟楚红饰演的“红豆”善良又美丽,绝代风华艳压群芳。

周润发一改往日的帅气邪魅气质,首次以搞笑担当登场。自然诙谐的表演,在片中制造了不少幽默的桥段。

作为动作戏担当的张国荣则是一身帅气皮夹克登场,一句“我是通天大盗,明天看报纸吧!”、微笑着挥手转身的背影,是如此的迷人。

当风趣的周润发、帅气的张国荣和美艳的钟楚红凑到一起时,风格互补的三人产生的化学反应简直太诱惑人了

异父异母、俊男美女的三兄妹,在朝夕相处的岁月里难免产生别样的情愫。

面对都疼爱着自己的钵仔糕和阿占,红豆在两人之中难以选择。

即便钵仔糕在任务中“身亡”,与阿占自然而然走到一起后,两人接吻时红豆却仍旧忘不掉钵仔糕。

早就知道红豆陷入两难的钵仔糕,其实替红豆做出选择。

他知道如果让红豆自己选择必然会伤害到另外一个人,一旦红豆做出了选择三人多年的情谊也将因此走向终结。

生 *** 自由的钵仔糕知道,阿占比自己更适合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能给红豆带来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所以他通过制造自己的假死,来成他人之美。

在钵仔糕眼里,难道自由真的比爱还重要吗?

不!他的内心始终深爱着红豆,只是他选择表达爱的方式不同:

有时太照顾别人的感受会失去自我,我喜欢东走走西逛逛,喜欢流浪。爱一个人,未必一定要跟她一辈子。我喜欢一朵花,未必一定要把它摘下来,我喜欢风,难道叫风停下来让我闻一闻?我喜欢云,难道叫云飘下来罩着我?我喜欢海,难道就要跳海?

通过钵仔糕的一番话,我们终于明白原来爱不是占有,而是祝福

在影片的结尾,钵仔糕选择用做阿占和红豆孩子们的干爹兼保姆的方式,就在红豆身边继续守护她。

无私的爱超越了友谊和亲情,成为了更崇高的存在

《纵横四海》中之所以能够塑造出港片影史中最赞的三人行,是因为它没有那些令人感到生厌和作呕的爱恨纠缠。

更令人羡慕的是,时间并没有淡化掉三人之间的感情。

当初红豆过生日的时候,钵仔糕在蛋糕做了手脚弄得红豆狼狈逃走。阿占劝钵仔糕去哄哄红豆,红豆也没有真正生钵仔糕的气。

多年过去再聚首的时候,给钵仔糕过生日时依旧用幼稚的方式来整盅寿星。

时间变了、关系变了,但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没变。三人之间相互的包容与理解,彼此之间坦坦荡荡的细腻情感,造就了一段令人羡慕的佳话。

比起如今许多借着兄妹之名、行男女之爱的狗血剧,《纵横四海》将人与人之间的情和义呈现得如此真切动人,把美好献给世人。

《纵横四海》是港片黄金时代中无数经典之作的其中一个,它们不仅在银幕之上塑造了无数经典的形象和故事,更带给观众和影迷一段段奇妙之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

恰如那一句歌词:

快乐记忆,何妨与你一起追!

青石电影|冷子墨(实习)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广东小吃,钵仔糕

钵仔糕是广东的一种美食,记得食姐上次去香港的的时候,有很多路边的小店卖缽仔糕的,很有当地的特色。

材料:木薯粉200克,澄粉50克,白砂糖30g,红糖30g,红豆。

步骤

1,红豆煮半个小时,把红豆煮熟煮软。然后另取一个碗,在120ml热水中加入30g白砂糖,搅拌至融化,然后放凉。

2,然后再取一个碗,同样120ml热水加30g红糖,搅拌至融化,然后放凉。

3,木薯粉中加入200ml水,然后加入澄粉,一直搅拌到没有小块了,然后将溶液分装成两份,在其中一份里面加入白糖水,一份加入红糖水。

4,准备好小碗,内壁刷上油,之后蒸熟了可以直接脱模,然后在小碗里加入红豆和蔓越莓,然后将两种溶液倒入小碗。注意,一个碗只加一种溶液。

5,将小碗放入蒸笼,汽一刻钟左右,然后取出钵仔糕,用牙签沿着碗刮一圈,就可以将钵仔糕脱模了。

注意事项

1.给小孩吃的时候请在大人照看下食用。

2.钵仔糕蒸熱了会在红豆周围形成一个小凹

陷,可以加入椰蓉或者黄豆粉等等,形成更丰富的口感层次。

3.不成形的原因可能是水加多了,木薯粉和水要重新搅拌。

钵仔糕:源自广东侨乡台山的传统小吃

刚出炉的黄糖钵仔糕 李晓春 摄

中国侨网江门7月2日电 题:钵仔糕:源自广东侨乡台山的传统小吃

作者 李晓春

提起钵仔糕,估计广东众多城市及港澳台地区的人们都不陌生,特别是以小吃种类繁多闻名的香港、广州、台湾等地,各种各样的钵仔糕已成为当下饕餮们舌尖上的诱惑。在广东台山,传统口味的白糖钵仔糕和黄糖钵仔糕物美价廉,让人在唇齿间感受到清甜的米香。

传统的钵仔糕蒸熟后有明显的“肚脐眼”。 李晓春 摄

据了解,传统的钵仔糕首创于广东台山,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成书的《台山县志》中记载:“钵仔糕,前明士大夫每不远百里,泊船就之。其实,当时驰名者只一家,在华丰迂桥旁,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其家适设石上,取以洗糖,澄清去浊,以钵盛而蒸之,非他人所用。”故后人采用钵仔来蒸糕之法一直传下来。

刚出炉的白糖钵仔糕 李晓春 摄

听台山的老人介绍,钵仔糕在台山又被称为滑糕仔、碗头仔糍,因用当地人常用的“碗头仔”(小瓦钵)蒸熟、口感比其他传统糕点嫩滑而得名。以前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石磨,用石磨将洗净、稍作浸泡的粘米磨成米浆,按一定比例加入用白砂糖或黄糖熬制的糖水,搅拌均匀后,将米浆斟入蒸笼里的小瓦钵中隔水蒸熟即可,摊凉后用牙签或小竹片沿着钵内边上转上一圈就可以取出整个钵仔糕来食用。与台山其它传统糕点不一样的是,钵仔糕虽属台山传统小吃,但从未将其纳入当地祭祀用的供品或祭品之中,却曾常被当地人便携于田间地头劳作时充饥之用。

据台山四九镇五十墟一家点心铺的店主张其兴介绍,该店从开业至今已三十多年,除了承接当地人的传统嫁女饼订制之外,平时在早市中还需 *** 些水包、台山咸肉粽、钵仔糕和油炸的糯米鸡、春卷、牛脷酥等特色点心来供应当地的老街坊,而用白糖蒸制的钵仔糕,他们每天仅做2笼屉的量,售完即止。

巧克力色的黄糖钵仔糕 李晓春 摄

同样 *** 供应的,还有台山台城一餐饮集团下辖的两家酒店,据酒店经理骆先生透露,他们店里时常有老华侨帮衬,相对于其它点心而言,像钵仔糕这些台山传统味道更受青睐,所以该店很早已将白糖钵仔糕和黄糖钵仔糕作为必备特色点心供应早晚茶市。在作为台山华侨文化展示平台的海口埠银信纪念广场,也能见到销售钵仔糕的摊档,据一摊主梅先生介绍,自纪念广场建成以来,前来观光旅游的外地游客和归侨越来越多,家乡味道的钵仔糕是他们主推给游客们的小吃之一。

脱掉“碗头仔”的白糖钵仔糕 李晓春 摄

如今,台山钵仔糕除了传统的白糖、黄糖两款出品之外,也随着人们的饮食习惯变化加入了众多的食材元素,在口味上和口感上丰富了许多。广东南方卫视的《城市特搜》栏目就曾对散落在广州老城区中口碑良好、人气度极高的几家台山钵仔糕店进行了报道,传统口味的钵仔糕始终是店里的灵魂所在,而经台山人创新 *** 的斑斓叶钵仔糕、菊花钵仔糕、姜汁钵仔糕、杏仁钵仔糕等20多个品种也受到当地街坊的追捧。

“小吃,看似简单,却充满了饮食之道。只有真的懂得火候,食材与调味原理,了解每一个小吃背后的艰辛,才能看懂 *** 者从小处用心的美好。”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就曾提到。钵仔糕对于许多人来说,也许就是一款很普通的小吃,但会随着时光的磋磨而变成深入人心的味道,估计这就是传统美食的魅力所在。(完)

外地人快来,广东人教你做钵仔糕

说到广州乃至广东的传统糕点小吃,小编不由得就想到了钵仔糕。钵仔糕的起源有三种,一种是创于咸丰年间广东省台山县;一种是流行于香港,因巨星刘青云和袁咏仪主演的《新不了情》而走红;还有一种就是来自古代的农村,原来以瓦钵盛着,后来演变成以碗仔盛。

现教大家做一款常见的红豆钵子糕。

食材:6两粘米粉,3两澄面,6两红豆,8两片糖,4杯水

做法:红豆用清水浸三小时后,隔水蒸淋;粘米粉与澄面混合,搅拌隔匀;片糖放入虽中煮溶后,与红豆一同加入粉中搅拌;搅拌成粉糊后倒入已经扫了油的碗内(碗中扫油,粉糊就不会粘碗上),猛火蒸二十分钟即可。

现在在街边看到的钵仔糕都是透明且不厚实,传统的店面很少见了。在路边买个来吃,味道还不错,价格也便宜。

全红婵厨艺曝光,做钵仔糕手法娴熟,网友:因跳水被耽误的厨子

伴随着新一代奥运冠军的崛起,我们也突然发现,00后已经开始展露头角,挑大任了。她们代表着最有朝气,最有活力的一代,也是这个社会新一代的希望所在。

全红婵就是这其中一员,她是一个非常有才华并且可爱的奥运冠军。奥运会赛场上,她才华横溢,专业过人。生活中,她接地气,热爱生活。

作为一名广东人,她对广东的美食小吃也是非常的喜爱。在全运会结束后的假期里,她在何威仪老师的家里,和师母一起动手 *** 起了广东的特色小吃——钵仔糕。

钵仔糕是什么东东?

钵仔糕其实是一种甜品,或者说是一种糕点。它是从香港流行起来的一种小糕点,后来流行到广东,成为了广东省的传统特色美食小吃。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种类,一个是老式钵仔糕,一个是水晶钵仔糕。

虽然通过图片看不出全红婵做的是哪一种,但我猜应该是水晶钵仔糕。因为现在在广东地区,最为常见的就是水晶钵仔糕。并且水晶钵仔糕的颜值极高,更适合现在年轻人对于美食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老式钵仔糕的原材料比较复杂,是用澄面和粘米粉混合起来做的。而水晶钵仔糕只用成品的钵仔糕粉就可以了,超市里直接买现成的用就行,操作起来也极其简单容易。

不知老于猜的是否正确呢?如果你们有不同的想法,不妨在评论区留言给老于,我们一起讨论啊!

钵仔糕的具体做法:

其实街上卖的钵仔糕无论是在原材料,还是 *** *** 上,都是比较繁杂的。而我们在家里自己 *** 的话, *** 就相对简单易操作了。

如果是普通的水晶钵仔糕,其实就用糯米粉混合着某一种淀粉就可以了。比如,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等等。

下面就将家庭版的 *** 流程分享给大家:

1,先将糯米粉和我们所用的淀粉混合在一起,老于用的是玉米淀粉。

二者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清水进行搅拌并调匀。一定要搅拌到二者完全融合到液体状,一个面糊疙瘩都不能有。

而至于这两种粉的比例,我们可以按照3:7的比例进行调和。糯米粉占3成,其它某种淀粉占7成。

2,锅中加清水,并且加白糖。清水的量不要过多,是调面糊时加入的水的两倍即可。

3,开大火煮沸后,然后倒入调好的面糊。等到再次开锅烧开后,关火即可。

4,将盛放钵仔糕的容器分别刷油。

5,放入我们所需要的风味食材,比如,红豆,葡萄干,各种水果块等等。

6,将烧开的面糊分别倒入 *** 钵仔糕的容器中。

7,放入蒸锅蒸大约15分钟就熟了。

对于其中的步骤5和步骤6,其实我们也可以将其对调。先倒入淀粉溶液,然后再放入各种风味食材。虽然这样做对于口味没有什么改变,但改变的是颜值。

所谓的美食,除了味道,颜值也是很重要的。秀色可餐,是对食物的更高追求。

从图片上看,全红婵做得好像是大枣味的钵仔糕。虽然不知道老于猜的是否正确,但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味道应该是很不错的。

难怪全红婵的师哥谢思埸,师姐陈芋汐,都留言说想吃呢。

怎么样,看看咱们奥运健将做的美食,有没有馋到你呢?如果你有更好 *** 钵仔糕的 ***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最后,感谢你的观看,谢谢!

几乎绝迹的香港街头小吃,自己在家做也非常简单哦







抹茶蜜豆钵仔糕

相信很多人之一次见到钵仔糕,是在香港电视剧里面,用竹签插着拿着吃,样子很朴实,很怀旧。 我没有吃过香港当地的钵仔糕,但是在本地吃过所谓的钵仔糕,我觉得虽然没有吃过香港的,但是直觉告诉我,那不是真正意义的钵仔糕,更像是一个用塑化剂做出来的果冻……
在网上查了一些菜谱,看到有香港人教做这个钵仔糕,我在原配方的基础上增加了抹茶粉,将红糖换成了冰糖,做出这一款抹茶红豆口味的钵仔糕,喜欢蜜红豆和抹茶的亲一定不能错过,希望大家会喜欢啦!


【食材】

份量:蛋挞大小的钵仔糕 14个

粘米粉……70g

玉米淀粉……20g

澄面……10g

抹茶粉……4g

冰糖……50g

水……300ml

蜜红豆……30g


【做法】

1.所有粉混合均匀,然后加入100ml水,混合到顺滑无颗粒状态。



2.冰糖加入200ml水。



3.煮至冰糖融化。



4.将煮好的热的冰糖水倒入1中,一边倒一边搅拌。



5.搅拌到均匀即可。



6.蒸锅中放入抹了油的模具,我用的是蛋挞模,将模具蒸5分钟。



7.蒸好的模具里面放适量的蜜红豆。



8.倒入5中的混合液,9分满即可。



9.大火蒸10分钟左右即可,蒸好的钵仔糕中间会凹下去,质地偏软,需要放凉后才可以脱模。



当然,你还可以将冰糖换成红糖,不加抹茶粉,做出红糖味的钵仔糕。发挥你的创意吧!



附:蜜红豆做法



1)红豆提前一晚上浸泡。

2)第二天将红豆和3倍左右的清水放电饭锅中。

3)电饭锅设置煮粥功能,定时1:30小时左右。实际煮一个小时,然后加入所有砂糖(红豆与砂糖比例为2:1),直到砂糖融化,关火闷半小时。

4)取出红豆,这时候红豆还是一颗颗,但是用手一捏就碎了,红豆和红豆汤一起浸泡1小时左右,这样红豆吸收到汤汁会比较甜。

5)浸泡后的红豆沥干水份。


【tips】

1)粉浆可能会沉淀,先搅拌均匀再蒸哦。

2)蒸好的钵仔糕中间会凹下去,质地偏软,需要放凉后才可以脱模。

怀念那些古早味,中式传统小吃钵仔糕

钵仔糕是广东著名的传统小吃,现在不仅广东一带流行,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一带都能看到钵仔糕的身影。



关于钵仔糕的起源有三种说法:相传最早是在广东的台山县发明的,清朝记录的《台山县志》中还记载了当时最有名的售卖钵仔糕的小店和钵仔糕的具体做法。


还有说钵仔糕是台湾和广东的特色传统小吃,流行于香港,因一部香港老电影带火,成为风靡一时的街边小吃。


还有一种说法是钵仔糕起源于中国的农村,食用大米磨成粉加糖,蒸熟 *** 出的小甜点。


*** 钵仔糕,分为传统配方和现代配方,传统配方更多以粘米,也就是大米磨成的粉为主料, *** 出的成品米香味十足;现代配方更多以木薯粉为主料, *** 出的钵仔糕口感Q弹,水晶果冻状,是现在更加流行的配方。



下面提供三种 *** 钵仔糕的配方,分别是传统的粘米钵仔糕,现在流行的木薯粉钵仔糕和更为简便的预拌粉钵仔糕。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配方一:传统版钵仔糕


粘米粉110g,澄面10g,水(拌粉),150g,糖40g,水200g(煮糖水),蜜豆,桂花,绿豆等适量



配方二:预拌粉钵仔糕


钵仔糕预拌粉150g,水或牛奶220g,糖30g,蜜豆,桂花,绿豆等适量

预拌粉钵仔糕的水和粉的比,因品牌不同,比例略有差异,可以参照购买的预拌粉配方进行调配。


配方三:现代流行二点钵仔糕


木薯粉85g,马蹄粉15g,水100g,糖30g,水100g,蜜豆、绿豆,葡萄干、椰蓉、桂花等适量



三种配方的 *** *** 基本相同,预拌粉钵仔糕只是省略了自己调配粉的过程,配方是基本相同的。就以现代流行配方三,钵仔糕为例,教大家 *** 步骤:


1.先将木薯粉和马蹄粉用打蛋器混合,加入100g水,搅拌均匀成为粉浆。



2.100g水和30g糖,用锅子煮糖水。煮好后稍微晾凉。



3.将糖水缓慢的倒入粉浆中,一边倒一边搅拌均匀,如果担心有结块,可以过筛,倒入方便倒液体的罐子中。


4.将配料放入整钵仔糕的容器中,将上一步 *** 好的木薯粉浆体倒入容器中,八分满就可以了。




5.上锅蒸大约20分钟左右,熟透即可。冷藏,放凉了之后再食用。脱模的时候用牙签划过蒸碗边缘,戳进糕体中间挑出来即可。



Tips:


1.经常做西式甜点的人,看到钵仔糕点心具有晶莹剔透的外观,首先会在配方中寻找吉利丁的用量,此配方中不含吉利丁哦,也不需要用吉利丁做任何替换。


2.如果蒸钵仔糕的容器不容易脱模,可以先在表面刷植物油,再倒入粉浆。切记容器内不可以有水,避免加入更多液体导致做好的钵仔糕变软,口感不好。


3.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调整口味,例如将水换成奶茶、椰奶等,适当调整液体的量,加入红豆,或者绿豆的时候,如果是自己煮好的豆子含水量比较高,可以适当酌情减少配方中液体的量。


4.蒸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蒸屉的水倒流进蒸碗中,导致配方中水量过多。


学费1900元甜点小吃(砵仔糕)大家看看正不正宗

“钵仔糕是从香港流行起来的一种小甜点,钵仔糕是台湾和广东特色传统小吃,是一种深受年轻人和小朋友喜爱的甜品,做出来的成品糕体晶莹雪白,表层油润光洁、细腻嫩滑,质爽软件而润滑、味甜洌而清香,吃起来有粘韧性(筋道)而不粘牙,且有多种风味可供选择,如相思红豆味、草莓味、水蜜桃味、葡萄干味、香芋味、玉米味,苹果、椰丝、菠萝、等十几种口味。钵仔糕因巨星刘青云和袁咏仪主演的《新不了情》而一炮走红。现今在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开始流行,吃的人越来越多,卖的人也越来越多。它晶莹剔透、爽滑可口、弹齿、不沾牙、时尚、口味丰富、造合各种年龄的消费人群。”

主料:粘米粉80克、木薯粉20克、红糖80克、水300克

辅料:红豆:50克

钵仔糕的做法

1.把材料准备好。

2.粘米粉和木薯粉搅拌在一起后倒入大碗里。

3.在往碗里加入100g的水。用刮刀搅拌。

4.把米粉浆搅拌到没有颗粒。

5.红糖加入200g水,煮溶后倒入已拌好的粉浆中,再搅拌均匀。

6.模具放在蒸笼里(我这里使用是阳晨不粘模具,所以不用刷油),红豆放入模具里。

7.把米粉浆倒入模具里。(倒入模具8分满就可以了)

8.用大火蒸二十分钟,待涼后脫模,即可食用。

烹饪技巧

1、这里使用的是白水,如果喜欢吃果味的,可以用果汁代替水,或者用果味粉加水。

2、这里使用是的红豆,可以在模具里加入一些西米或椰果。

3、在蒸煮的过程里,到20分钟时可以用观察粉浆,判定是否蒸熟。

4、蒸熟后请放凉后在食用,凉了更加Q弹。

广东台山“碗头仔糍” 清甜饱腹解乡愁

广州“步步高昇”钵仔糕店老板的母亲谈起店内的钵仔糕如数家珍 李晓春 摄

中新网江门5月4日电 题:广东台山“碗头仔糍” 清甜饱腹解乡愁

作者 李晓春 郭军

“一看到WeChat上有朋友发‘碗头仔糍’照片,就馋得慌。记得以前在台山农村生活,邻居二婆农闲时经常炊来吃,每次她都会留出几个给我解馋。”近日,现居美国纽约的广东台山乡亲黄女士透露,母亲移民前特意从台山祖屋翻出28个旧式“碗头仔”(小瓦钵)带上,说是当年的“嫁妆”之一。

“碗头仔糍”,是广东台山人将浸泡的粘米磨成米浆,按一定比例加入白砂糖或黄糖煮成糖水,搅拌均匀后,将米浆斟入蒸笼(或炊糍笼)里的“碗头仔”内,隔水炊熟的米糕。“碗头仔糍”诞生于食物匮乏年代的台山,是当地农妇为给田间劳作的男人填肚子而创,“吃得饱”是当时最重要的功能,在民间又被称为滑糕仔、碗仔糍、碗头糍、钵仔糕。

台山市四九镇五十墟饴香包点店每天炊制黄糖、白糖两款传统口味的“碗头仔糍” 李晓春 摄

据当地人介绍,台山传统的“碗头仔糍”,炊熟摊凉后,可见中间位置有明显凹进去的地方,台山人称之为“肚脐眼”。如今市场上卖的,多数无“肚脐眼”这一特征,是加其他配料炊制而成,对外统称钵仔糕。

“左手拿住‘碗头仔’,右手拿一条牙签或竹签,沿着内壁插到底,顺时针方向刮一圈,然后轻轻一挑,整个‘碗头仔糍’就完美脱出。”现居马来西亚槟城的“60后”台山乡亲陈先生称,母亲在台山生活时以卖“碗头仔糍”等糕点营生,这种操作方式他小时候一看就会。

广州“步步高昇”钵仔糕店每天吸引不少顾客慕名前往帮衬 李晓春 摄

在台山,目前仍有部分糍档、小食店坚持炊制“碗头仔糍”,与新款口味钵仔糕同售。“今天钵仔糕还剩白糖、斑斓两款口味。”5月1日下午,在台山台城街道西门墟设摊的“婵姨靓粽”负责人伍彩琴跟顾客说。

顾客在“步步高昇”选购钵仔糕 李晓春 摄

在传统味道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是台山人以手艺谋生的发展之道。台山人在广州越秀区经营的“步步高昇”钵仔糕店,长期位列某点评类APP广州钵仔糕排行榜之一,店内钵仔糕的口味有60多款,每天还没到营业时间就有顾客在门口排队等候购买。

传统口味和新式口味的钵仔糕 李晓春 摄

“平时每日会 *** 供应20多款口味的钵仔糕,全都是老板根据现有、当造的食材手工 *** 而成。这个‘五一’假期期间,他凌晨三点钟就开工,比平日提前了一个小时。”5月2日,“步步高昇”老板雷焯恒的母亲透露,她是台山大江人媳妇,儿子原先从事广告工作,后在家人的支持下专营钵仔糕,至今已超过10年。

“五一”假期期间,在台山市台城街道西门墟设摊的“婵姨靓粽”工作人员为顾客打包斑斓味钵仔糕 李晓春 摄

“阿姨,我每款口味都想要两个,用盒子装起来带走。另外,凤梨、桂花绿豆各一个,在这吃。”来自深圳的马女士说,她特别爱吃钵仔糕,每次到广州都去帮衬。

刚炊熟的“碗头仔糍”需摊凉后再脱开打包 李晓春 摄

“台山传统钵仔糕,只有黄糖、白糖两款口味。我儿子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饮食习惯,搭配不同食材、配料,精心研制出不同口味的钵仔糕,他自己尝过觉得满意,才推出销售。”雷焯恒母亲说。

台山传统口味的白糖钵仔糕 李晓春 摄

“我记得深水埗街市附近有个台山黄伯,以卖家乡风味的糍营生,钵仔糕是现卖现脱的,‘超抵食’。”香港“70后”市民伍先生透露,香港钵仔糕款式繁多,他认为台山钵仔糕吃起来更具家常味。

台山“碗头仔糍”中间凹进去形似“肚脐眼” 李晓春 摄

香港钵仔糕的正宗做法,香港钵仔糕的正宗做法视频-第1张图片-

无论是大部分台山人口中的“碗头仔糍”,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妇孺皆知的钵仔糕,这种口感软糯的小糕点自改革开放后,就占据了好几代人的童年记忆。如今,市场上 *** 钵仔糕的配料日益繁多,但依然有台山人坚持炊制传统口味的“碗头仔糍”,来满足大众需求。那熟悉的味道和口感,令台山人倍感亲切,甚至可“治愈”海内外台山人生活或工作中所遇到的不开心。(完)

标签: 香港 正宗 做法 视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