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一年级孩子练字,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真的很头疼!
大家好,欢迎来到写字课,我是啸卿,带你写好楷书规范字。
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不仅能彰显一个人的品性,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同时在日常作业书写时还能博取老师、同学们的眼球,得到表扬,产生好感,增加“崇拜感”,对孩子而言这种现象是欣喜的,带有一种满足干,同时也会有一个内在的自我激励,从而让自己更加努力!
特别是在日后考试作文中,也算是一个加分项,除了以上好处,练字还能锻炼孩子观察、思考能力、培养孩子的耐性等,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在进入一年级后,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写一手漂亮的字,思来想去不知道练字该从哪里下手,这个问题一直是很多家长普遍头疼的问题!
今天就给多数为孩子练字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的家长,分享一下孩子练字如何入手?首先大家要清楚,中国汉字虽多,但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笔画,换个说法往细了说,所有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构成,它是由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笔画通过某种特定的规则组合到一起,从新构成的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就是汉字。
楷书规范字书写中,基本笔画有32个,去掉几个不常用的,也就29个,学会这29个笔画,可书写所有汉字,能把字写出来让人认识,这是次要的,写出来不仅让人认识,还能看起来好看,这是重要的,也是相对比较难的,那么如何把字写好看那?
刚才我们分析过汉字是由基本笔画通过某种特定的规则组合到一起。那么笔画如何书写,是一方面,第二方面就是笔画与笔画的组合形式,怎么组合字会好看,这就是汉字结构。这样我们明确了这两点,是不是就知道如何下手了!对,就是从基本笔画入手!如何学习基本笔画?如何系统练字那?下面我们详细分析。
首先对于初学写字的小朋友而言,对汉字基本笔画的规范形态是没有概念的,或者说概念相对浅薄,他们认为只要我写出来大体的样子就可以了,以至于书写出来的笔画奇形怪状,组成汉字后,直接影响单字的颜值,这明显是对笔画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基本笔画虽然只有32个,但是多数笔画在构成汉字时,形态并非唯一,不同的字中同一个笔画会有变形,我们以“禾”“大”二字为例,两个字中都有一个撇笔,“禾”字中的撇笔比较短,“大”字中的撇笔比较长,撇笔的基本形态是向左下方倾斜,但是却有5大类形态,这五大类应用非常广泛,如果孩子仅仅知道基本形态,而对在不同字中的形态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么写出来的字往往是这样的,见下图:
从以上错误示范中可以看出,孩子对撇笔的使用没有认清,把“禾”字中的短撇,写成了短斜撇,把“大”中字的撇写成了长斜撇,仅仅是知道长短,写出了撇的基本形态,撇笔从长短上有两大类,长撇和短撇,但是从形态上又有所变化,可分为:短平撇、短斜撇、长斜撇、竖撇、竖弯撇五种,“禾”字中上方为短平撇,不仅短,整体偏平,需要用短平撇,不能太斜,用成短斜撇,“大”字中的撇笔较长,为竖弯撇,先竖后弯,弧度较大,不能直接向右下方撇出,用成长斜撇。如下图规范书写:
造成孩子书写错误的根本原因就是对笔画的不同形态没有一个认识,笔画如果写不好,用不对,结构再好这个字也不好看,所以一年级孩子练字,之一步就要把常用基本笔画的基本形态,与不同形态的书写 *** 、用法搞明白,才算是入门,为写好单字打下基础,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一步一个脚印,循环渐进。
如何练习基本笔画那?
首先要学习各个笔画的名称、基本形态,对这些笔画,先有一个浅层的总体的认识,然后在练习。
练习基本笔画,不能单独拿过来一个笔画就一直写,一直练,这样是不行的,上面我们介绍了,很多笔画在构成不同汉字的时候,笔画需要发生变化,初学练字,单独练习笔画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把它放到单字里面练习才是可行的,有意义的,也是有效的!这点需明确。
不同的笔画因形态不同在书写上,难易程度不一样,或许有些笔画你写起来很容易就能掌握,很多笔画写起来感觉很难,这个时候你可以再适当的单独练一下这个笔画,比如捺笔,在单字中写不好,可以单出拿出来练练,把局部的困难解决了,整体组合就简单了!但是前期尽量不要所有的笔画都单独练习。
那么练哪些单字那?
汉字分为合体字和独体字,独体字占比较小,总共不到300个,其他都是合体字;合体字是部件与部件的组合,或者说偏旁与偏旁的组合;独体字是笔画与笔画的组合,是不可拆分的单一结构。独体多数除了可以单独使用外,还能作为部件构成合体字,它的数量虽少,但构字能力极强,在合体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村”字,为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它是由两个独体字“木”、“寸”组合而成,只是在组合的时候,作为偏旁时会发生一些变形。
这样看来独体字的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独体字笔画数量较少,由基本笔画构成,独体字中几乎涵盖了所有笔画以及同一个笔画在不同字中的不同形态,因此练习基本笔画需结合独体字,用独体字练习基本笔画的同时,注重独体字的结构;独体字中所涉及的结构规律,其实远远多于合体字,独体字中的结构规律同样适用于合体字中。
到这里之一步就解决了,完事开头难,开了头就好办了,独立字练完,可以练习偏旁部首,偏旁部首中多数也是由独体字变形而来,前面有了独体字的练习,做好了铺垫,再学习偏旁部首就简单了,练习偏旁部首需要结合合体字练习。通过合体字的练习再加深笔画的熟练度,同时着重偏旁部首的规范书写,以及合体字中两个或以上部件的组合规律。
总结一下就是先对常用基本笔画的书写技法、整体形态以及不同字中的不同形态变化有一个认识,然后再结合独体字练习,在进行偏旁部首加合体字的练习,坚持下去短时间内会有很大的提升。
为了便于初学者学习,我录制了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的视频专栏,基本笔画专栏有两个部分,之一部分为常用基本笔画各个形态的书写 *** ,并通过例字示范展示不同字中的不同形态应用;第二部分为独体字,作为基本笔画的综合实践专项练习,选取了218个独体字精讲。
【基本笔画视频专栏:】
偏旁部首的专栏,选取了108个常用偏旁部首,加216个合体字。每个偏旁附带两个合体字精讲。如需可点击专栏购买。
【偏旁部首视频专栏】:
本章内容就到这里,有疑问可在评论中给我留言,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我是啸卿,专注于楷书规范书写,带你写好规范字!
欢迎、转发、点赞、收藏、评论,查看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作者,分享练字经验,总结汉字规律。
本文为写字课原创内容,图片中例字均为啸卿手写示范,未经允许禁止搬运、抄袭、盗图,违者必究!
暑假练字:写好这40种偏旁部首,进阶的之一步,收藏练习!加油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古代人把左右结构的合体字的左方称为"偏",右方称为"旁",如今合体字各部位的部件统称为偏旁。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所以,"偏旁",主要包含形旁和声旁两类。如"语"字,由"言"和"吾"两个偏旁组成;"盆"字由"分"和"皿字底"两个偏旁组成;"问"字由"门字框"和"口"两个偏旁组成。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偏旁部首
一、概念:
“偏旁部首”常常连在一起说,于是有些教师就认为“偏旁”和“部首”是一回事,这是一种误解。偏旁和部首,虽然有某些联系,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偏旁:
偏旁是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又称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从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现在把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位于字的左边,叫「左偏旁」;位于字的右边,叫「右偏旁」。
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所以,“偏旁”,主要包含形旁和声旁两类。如“语”字,由“言”和“吾”两个偏旁组成;“盆”字由“分”和“皿字底”两个偏旁组成;“问”字由“门字框”和“口”两个偏旁组成。
部首:
一般地说,部首是表义的偏旁。我们把具有共同形旁的字归为一部,以共同的形旁作为标目,置于这部分字的首位,因为处在一部之首,所以称为“部首”。如“妈”、“妹”、“妙”、“姑”等字,具有共同的形旁“女”,“女”就是这部分字的部首。
所以说: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偏旁与部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意义:
除了少数独体字是直接由笔画组合而成的外,绝大多数汉字则是由两个或多个偏旁、部首组合而成。练写部首要在写好基本笔画的基础上进行,部首的写法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组合方式,即一个部首是由哪几个笔画组成的,哪一个是主体笔画。二是结构形态,即整体上是什么形状,笔画穿插、连接、组合应有哪些要求。基本笔画用错了,搭配不合理,都有会影响部首的书写效果,历来书家在讲述汉字的结体时,常常是着眼于偏旁部首之间搭配关系,由此可见,练写好偏旁部首对练好汉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分类:
由于汉字的偏旁部首很多,我们常用的部首有72个,这里我们将常见的部首分为:字头类;字底类;字框类;左偏旁类;右偏旁类,我就这五大类其中的几个来说。
四、书写:
(一)、字头类:
草字头:
要求写得平衡对称,自然有力。
组合方式:由长横和两个短竖组成,共三笔。横为主笔。
结构形态:整体形态为左右对称的扁形。1、横要平稳,略向右上斜;2、两竖:左竖略短,为向右下斜的短竖,位置在横的左三分之一处,上长下短。3、右竖稍长,为向左下斜的短撇,位置在横的右三分之一处,和横 交接,稍向里收,上长下短。4、两竖起笔处为左低右高。
例如:花、草、菜……
写好草书的关键,让您成高手!
成忠臣
1
提起书法这个词汇,首先我要讲的是,它是一个现代词汇,出现在近代一些小说里,被人当成时髦词而逐步叫开。在民国以前没这么个词汇,写字就是写字。古人尽管没书法这一概念,但古人有许多这方面的习书体会及经验。书法分篆、隶、行、草、楷五体,在这五体中,就艺术属性而言,唯一接近艺术本质的,就是草书。所以,自古以来,草书就是书法艺术的更高形态,也是五体中最难写的一种字体。
2
从古代到今天,篆、隶、行、草、楷五体皆能是不现实的,大多书家都是独擅一体而成高手,独标高格的。但独擅一体也并不是除了这一体其他都不会,而是其它不是特长。一个成熟的书家,更好五体都要会写,其相互是有补益的,起滋养作用的。特别是写草书,需要其它书体的参配及调和,它离不开一个转化过程。这是因为草书的信息需求量大,它的所有艺术表现都是从篆、行、隶当中来的。徒以草书求草书是写不出成就的,至少走不远,攀不高。这就是讲,学草书如没其他书体作为支撑是不可取的,同时要成一个草书高手,还必须要有很多知识面来捆绑才行。
3
学草书取法楷书也可以,但楷书与草书之间关系并不大。楷书是五体中最后一种字体,它只能作为实用性,与艺术本质无关,这种字体你就是学一辈子,也是书奴、书匠,成不了气候,因你写的再好,也好不过印刷体。写篆、隶、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学好草书来服务,打基础,丰富起草书的内涵和艺术表现语言,以便让草书更有宽度和厚度。从篆书和隶书基础入手写草书,能掌握好中锋和侧锋的用笔 *** ,能融通入妙愈瑧化境。隶书在篆书基础上增加了方笔,侧锋和提按笔等新笔法,使线条更加丰富、生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书写手法多样性和艺术表现出感染力。可以讲,只有真正掌握好了篆书、隶书的书写,才能正确理解和领悟中锋用笔的精要,能全面体会出侧锋用笔的妙处。也是体悟前人所说的“用笔当如印印泥,如锥画沙、屋漏痕”等用笔的意蕴。
4
古人所讲的这些书草体的用笔 *** ,是告诉我们草书的点画要富有力感,笔力是表现用笔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立锥下沙,锥锋深入沙面而锥身仍保持挺立之状。用笔最忌软弱,不善用中锋者,笔毫卧伏于纸上,笔力不能沉劲入骨,写出的字是一种扁平浮薄之弊。故用笔关键就在于一支笔能否“提得起”。古人还强调点画要富有涩感,涩笔也是表现用笔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所谓“印印泥,如锥画沙、屋漏痕”是指行笔时“锋藏画中”的中锋运笔,它包含着笔力、笔势、涩感等多方面的因素,它是一种圆熟功力的体现。它体现出的是一种自然境界,是功夫极深、法度极熟、笔力极遵之体现。古人书论这寥寥数字;道尽了用笔之妙。
5
古人张绅在《法书通释》中云:“善书者笔迹皆有本原,偏旁俱从篆隶,知者洞察,昧者莫闻。是以法篆则藏锋,折搭则从隶。用笔之向北,结体之方圆,隐显之中,皆存是道。”近代画家吴昌硕论书有“强抱篆隶作狂草”之说,怀素以篆入草,林散之得以隶入草都是更好典范。以上可以讲,如学草书,没有篆、隶的用笔支撑是无从谈起的。
行书和草书是有“血缘”关系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草书的许多用笔、体势都是从行书中可找到承续关系,写好行书是写好草书的关键。历史上有许多大草、狂草书家,包括近代毛润之的草书中都夹杂或以行草之体作连绵结体而成的草书。这就是讲,要写好草书必须要有一个筑基,积蓄的过程,草书是五体中唯一带有艺术性质的书体,特别是今草和狂草,体势放纵,变化多端,字的大小,正斜、轻重以及笔顺等,很大程度上可以冲破它以前各种字体表现的束缚,融篆、隶、行于一炉,结合这些字体的表现手法来增加写草书的技巧。在广阔的领域里纵横驰骋,极尽变化之能事,使自己情绪和风格得以展现。
6
草书讲究气脉贯通,它有多种形式,一是字与字独立,而气势相贯,血脉相通,所谓“恋子顾母、各尽意志”,所谓用笔“空中取势”形断而意连。而点画之间有的相连采用牵丝不可粗,又不可弱,要做到这点,非具有足够的笔力和娴熟的笔法是难以奏效的。而牵丝的使用又不能太多、太滥,如游丝满纸,其作品就大为逊色。而气脉贯通,不仅体现在一行之中,还要考虑通篇作品的整体效果。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大小穿插,聚散开合、疏密虚实、呼应顾盼等,都必须安排妥帖,做到和谐统一。
草书要做到大小错综,聚散开合,产生纵向空间感,突出感人的艺术魅力,在安排字的大小时,要根据汉字本身笔画的多少,又要经营字在通篇作品中的适当位置,以求得大字不突兀,小字无失落的融洽感。这些经验体会都要从古人法帖中去揣摩领悟,玩习久了,自然能得心应手。
7
草书要做到行间疏密,虚实可见,草书由于在章法上打破了行距的安排,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融为一体,形成在通篇上产生了慎密感觉。同时草书在书写时还要做到错落之姿,奇正相生,就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要有联系。书法中称之为“得气”要得气,字就不能四平八稳,要追求险绝,从险绝中求得平稳。它的险和稳不仅在一字之中,可数字一行,以至通篇之中,“险绝”固然是草书的重要特点,然而其形态变化大,呼应映带明显,又是保持重心平衡的有利因素。在一行之中,如其中有一字或数字失去平衡,又可以借助上下字之间的搭配,使之归结到重心平衡。古人经验早就告诉我们,学草书掌握辩证法是关键。要掌握要领只有不断地在古人法帖中领悟,加以勤学苦练,长期以往,就能做到落笔不凡。
成忠臣2022年9月23日于胶东大海之滨
大家好,今天我来谈一谈古人说得好的“殊之妙道”,即如何衡量一个字好与不好。首先要看它的神采,其次再看它的形状,只有二者行神俱备,才能够名垂千古。在前几讲中,我们重点讲了一个字在静态方面如何衡量它的美,那么今天我们要进入到这个字如何从动态方面做得更好。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提案与笔势,一个字写得好与不好,最重要的要有它的生命力,不光是我们上次所说的空灵与饱满,它应该是一种外在的生命力。我们下面要关注一个字内在的生命力,尤其是行草书,它的灵魂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鄙视与提案。
那么什么叫笔势呢?我认为所谓的笔势就是一种力量,是字的下面就是力量的力,上面呢是执子之手的直,有了力量这个字呢就有了美感,就有了内在的生命力。那么笔势是如何实现的呢?我认为主要是提案二字。提起来按下去把笔提起来线条就轻,甚至没有把它落下去,线条就重甚至很粗,这样一种对比关系我们把它叫做鄙视。那么它的原因就是提案,抓住了提案就抓住了行草书的灵魂。
我们还要回顾一下,在楷书中有没有笔势的问题呢?我认为有,在哪几个方面体现呢?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在基本笔画方面来体现。首先我们举例子,之一个我们来举横,哪里有笔顺的问题呢?从左到右一画,那笔是在哪里呢?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起笔和行笔之间形成个夹角,这个角应该是钝角。如果不是钝角就不好看,如果再一遍把它的右端上扬,这个笔画就叫提。看所有的起笔都带个尖,空中落笔为什么要带这个尖呢?我想这就是个笔试问题,它是为了和上一个笔画连接。比如说我们写两点水,上面一个点它的尾巴带一点点,第二个呢脑袋去接它一点点,那么这种关系就是笔势的问题。
我们看横的起笔,提的起笔,甚至所有笔画的起笔都在尖,他就是笔式的原则,形成了一种尖。而收笔有两种,一种是顿笔我们叫圆峰收笔,另外一种呢收笔呢带尖也叫尖锋收笔,这个尖又是为了什么呢?还是为了和下一个笔画的连接,顺势而下,我们说行书更具备这样的特点,比如说两点水把它连起来就变成了行书,行书就是行云流水之书,行云和流水从来都不停,没有趋于片刻之停顿。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者联系在一起再组成字,比如说三点水加个工人的工,那么这个字念什么呢?就念将大家看。左面三点水的收笔正好对应着右面横的起笔,这就是一种笔试的原则。那么以此来看题怎么写,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起笔和行笔之间要形成一个钝角。
很多人写题爱写成这样,这样呢有什么不好?我认为它形成了一个锐角,就是一个死角,它就不能做到气势连贯,就像一个水管子,如果把它折上水就不能流了,但是如果弯一点点还是可以流的,可以流就叫气势连贯,气势连贯了这个笔画就有了生命力,否则就没有生命力。再比如我们说这个竖,举悬针数,看它的起笔和行笔之间夹角还是钝角,这个一般写不错,但是如果写成撇就容易出问题。容易出什么样的问题呢?我认为撇和竖是一组,就像横跟提是一组一样,它的起笔一定是一个钝角的夹角,那么撇就不能写成一个锐角的夹角,锐角就让笔试断开,字就没有了生命力。
笔顺的规则是怎么产生的呢?我认为就是笔试决定笔顺,笔试如果错了笔顺一定就有了问题。因势力倒,顺势而下,按照它本来的样子,比如讲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它不能往上流,往上流呢就违背了鄙视,往下流叫顺流而下。这样的话鄙视就很自然很好看,自然天成,就像我们说一个石头在山上,叫做危时危时,呢要调有一种是就是一种形态一种样子。再比如讲义气的义,义不容辞的义,他一定要先撇后捺。有的时候啊,因为捺的起笔在左撇的起笔在右,尤其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容易先写捺,就受到了先左后右的误导,其实这种情况要注意要先撇后捺。
总的来说,笔顺问题是一个非常细节的问题,但是它却决定了字的生命力和美感。我们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比如其先其后,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优美且有生命力的字。谢谢大家!
课题研究参考文献规范格式案例引言:
适当的文献引用不但使我们规避窃的风险,更能展现我们对论文主题的丰富知识以及文献查找的能力。一篇好的论文应该有信息充分、编排严谨、格式整齐的参考文献标注和参考文献表。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吧~
参考文献
(一)当我们在论文中参考文献时,要在两处提供参考文献信息:
1.参考文献标注,标注于正文中,可以是(<作者><出版年>:<页码>),也可以是文献的序号(例如<1><2>……,①②……)。
2.参考文献表,提供参考文献的详细信息,既可以集中排列在文章的最后,也可以在引用的那一页下方以脚注的形式著录。不同的学术期刊要求不样,必须按其规定的位置与格式呈现。中国知网的信息在导出时,就能生成中国知网格式或CAJ格式的参考文献表。不过,在使用这些自动生成的服务前,还是有必要熟悉参考文献格式的要求。
(二)常用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A-档案,C-会议录,D-学位论文,DB-数据库(加OL-同标注为DB/OL),EB电子公告(网上论坛BBS等,加OL-同标注为EB/OL),J-期刊文章,M-普通图书,N-报纸,OL-联机 *** ,P-专利,R-报告,S-标准,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三)专著著录格式: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任选).
1.引文页码”如果正文中已经标注,则参考文献表可以不标注。如:
<1>陈登原.国史旧闻:第1卷
<2>徐光宪,王祥云.物质结构
2.“其他责任者”不是每篇文献必有,有“其他责任者”则必须标注,如示例<3>中“谢远涛,译”。
<3>哈里森,沃尔德伦.经济数学与金融数学
3.“版本项”也不是每篇文献必有,只标注之一版之外的版本,如示例<6>中的“4th ed”。
<6>PEEBLES P Z, Jr. Probability random variable, and random signal principles
标注格式
(一)参考文献表的标注格式
参考文献表可以按顺序编码组织,也可以按著者出版年制组织。引文参文献既可以集中著录在文后或书末,也可以分散著录在页下端。
1.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表采用顺序编码制组织时,各篇文献应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
2.著者-出版年制:参考文献表采用著者一出版年制组织时,各篇文献首先按文种集中,可分为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5部分;然后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中文文献可以按著者汉语拼音字顺排列,也可以按著者的笔画笔顺排列。
(二)正文中参考文献的标注方式
正文中引用的文献的标注 *** 可以采用顺序编码制,也可以采用著者-出版年制。
1.顺序编码制
(1)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2)用脚注的方式标注,序号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圈码。
(3)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应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起讫序号间用短横线连接。
(4)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 >”外著录引文页码。
(5)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如果用计算机自动编序号,应重复著录参考文献,但参考文献表中的著录项目可以简化为文献序号及引文页码。如图中④的引用方式。
2.著者-出版年制
(1)各篇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格式为:(著者姓氏,出版年)。如果著者姓名为中文姓名(而非外文名或译名),则用著者完整姓名标注为:(著者姓名,出版年)。
(2)如果正文中已经先提到著者的姓名,在后面的“( )”中只要著录出版年。
(3)正文中引用多著者(超过两个著者一同署名)的文献时,对中国著者应标注之一著者的姓名,后面空一格,然后加“等”。如果是欧美著者,则标注之一个著者的姓,后面空一格,加“et al.”。
(4)如果在参考文献表要列出同一个著者的好几篇文章,要在出版年后用小写字母a,b,c……区别。
(5)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标注著者与出版年,并在“( )”外以角标的形式著录引文页码。
“哪”字何时才出现?蔡晓舟首创“哪”字进语文哈晓斯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蔡晓舟深感文字改良须有“工具运动”方能尽快推而广之。他认为:“改古典的文字而为通俗的文字,自从陈独秀傅斯年诸先生用《新青年》和《新潮》两个工具运动以来,把国人迷信古典文字的心理,差不多打退到零度以下去了。”
图为上海泰东图书局新书预告,蔡晓舟著《国语组织法》已再版
办杂志固然是推广白话文的工具,而规范语法则是传习白话文的又一个“工具”。早在五四运动当年,蔡晓舟就酝酿撰写白话文语法专著。1920年初,他的《国语组织法》书稿刚刚完成,就急忙送给时任北大校长和国语研究会会长蔡元培审阅。当时,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已通过“推行国语以期言文一致”案。1920年1月,教育部训令规定:“自本年秋季起,凡国民学校一二年级,先改国文为语体文,以期收言文一致之效。”蔡晓舟的《国语组织法》可谓应运而生,蔡元培看完书稿,颇为赞赏,称其为国语(即白话文)语法书之一部,鼓励蔡晓舟拿去出版,并欣然为蔡晓舟这部书稿作序。
图为1920年代北京大学第三院
蔡元培在序中写道:
“用‘国语’代旧式的‘国文’,这种运动,现在已渐渐有成效了。去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通过了‘国语’教科书的议案,教育部已宣布国民学校试用‘国语’,书肆也有‘国语’读本出售。日刊、周刊、旬刊、月刊,用‘国语’的也不少了。但是教授《国语》非常困难,因为没有专讲‘语法’的书。我友胡、刘二君(哈按:指胡适、刘半农)都有编‘语法’的计划,别人着手的当也不少。但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成书。蔡君为应这种时势的要求,著了这本《国语组织法》,可称是‘语法’书的之一部了。
他把初稿给我看,我是没有研究过‘语法’的人,匆匆的读了一遍,把怀疑的地方写出来交给他,他居然统统改掉了。他自己觉着这部书太简略,且难保没有误处,有不敢轻易问世的意思。我劝他不必过虑,世界断没有一着手就能完善的事。有了一个底子,缺略的自然有人会补,错误的自然有人会改,从此渐渐的近于完善了。他既然要去印行了,我所以很诚恳的替他介绍。”
同年5月,标有“蔡元培序,蔡晓舟著”的《国语组织法》,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6月9日,周作人在北大收到蔡晓舟从南方寄来的《国语组织法》新书。1921年4月, *** 为长沙文化书社列出开业7个月来销售“内容比较重要的”书单中,就有蔡晓舟的《国语组织法》80本。
上海泰东图书局在《国语组织法》一书的新书预告中写道:“为什么要文学革命?因为要改革中国几千年来言文不一致的大毛病。但是言文要一致,也不是容易的呢?中国疆土有这样大,一地方和一地方的语言是大不相同,那么,要想言文一致,不仍旧是一个梦想么?但是有一个法子,是极紧要并极妥当的法子,就是研究国语。研究国语,也谈何容易!必定也要有一本国语的善本——详详细细说明国语组织的法子。这一部书可是容易找么?容易!容易!就是蔡晓舟先生所著的《国语组织法》。”并特别注明:“小学教员,师范学生,不可不读;研究语学,做白话文,不可不读。”
图为1920年上海泰东图书局《国语组织法》新书预告
在《国语组织法》中,蔡晓舟把语词分为9类,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加词,媒介词,承接词,语前补助词,语后补助词等。在“代名词”一节中,他提出“疑问的”“代名词”概念,就是说,已知的事物可以用“你、我、他”去代指,而未知的或者想问别人的,该用什么字来代他呢?除了“谁”字以外,蔡晓舟把指示代词“那”加“口”字偏旁,明确提出“哪”字读上声,创造出一个“哪”字作为疑问代词。在字形和语音上把指示代词“那”和疑问代词“哪”区分开来。而在之前的国文典籍和书面语中,无论用于指示代词还是疑问代词,只有“那”字,并无“哪”字。
蔡晓舟的这一主张,迅即得到语言学界的呼应。同年9月,即《国语组织法》出版4个月后,陈望道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撰文,对蔡晓舟的这一创见予以介绍和推崇。同年双十节,陈望道与叶楚伧、邵力子、李汉俊、王秋心、夏丏尊、沈玄庐等联名推出《用字新例》四种,“那”和“哪”即作为其中一种。从此,“哪”字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
当然也有不同意见。1922年,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在《国语月刊》发表论文《“那”底分化底我见》,认为汉字既然属于过渡时代的文字,可以不必十分讲究,只要大概合用即可。“哪”字“于印刷上比‘那’或者省事些,但懂的人少,笔画又多,也不顶好,只可以做暂时的应用就是了。”
“哪”字正式进入《国音字典》和平民大众课本则在1924年。
这一年上海中华教育改进社召开第三届年会,在“国语教学组”分组会议中,蔡晓舟提出题为《请采用“她”“它”“哪”等代名词及形容词并规定其读音以改进国语案》议案,经过研讨,本届年会通过议决案认为:“……‘哪’字相当于英文的‘which’或‘who’……是疑问代名词或疑问形容词,国音读作上声,与相当于英文的‘that’,……的‘那’字不同,‘那’ 是指示代名词或指示形容词,国音读作去声。”议决案最终决定:“由本社送到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去请求采入国音字典,以资提倡而期普及,并请本社朱经农、陶行知两先生函约商务印书馆平民千字课再版时,即采用此等字。”至此,“哪”字走进课堂,成为汉字常用字的新成员。
颇有巧合的是,这份议决案中“她”和“它”两字是北大教授刘半农创造的,而“哪”字是同在北大的蔡晓舟创造的,这是白话文运动催生的“婴儿”,足见北大在新文化运动中得天独厚的先锋作用。
1933年8月,蔡晓舟在北京西山病故。辛亥名宿、民初安徽都督柏文蔚及皖籍名流杨亮功、李运启、毛北屏、李诚庵等发起追悼。同年9月,安徽省图书馆《学风》杂志以《安徽文化运动先进蔡晓舟先生逝世》为题发表通讯,特别提及蔡晓舟“清末热心革命,备尝艰苦。民国成立,从事教育文化事业,所至倡办学校。五四时期,随蔡孑民、胡适之诸人,提倡新文化运动。吾人所用之疑问代名词‘哪’字,盖即蔡氏所发明。”
蔡晓舟去世时,其妻郑家贞、女蔡心镒暂寓北京西四牌楼北翠华街留题胡同1号。据蔡心镒回忆,蔡晓舟逝世后,友人醵资归葬,有主张葬于安庆菱湖公园姜(高琦)周(肇基)墓旁,因为1922年“六二” *** 中,蔡晓舟“襄赞善后,其功甚多”,而“姜周墓之建立,实其首倡”。后因郑家贞孤儿寡母不便千里奔波,乃葬于北京白纸坊安徽“义园”。
(原载《纵横》月刊2022年第9期,本文及图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一年级(上) 课文 5《影子》<心>?关注+收藏,每天更新更多更优质的学习资料!
前言:本文通过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影子和“我”形影不离,说明了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影子是一种光学现象。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的传播,不能穿越不透明的物体而形成较暗的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 )
一:课本内容
二:知识点
1: 组词
影: yǐng 影子,倒影,树影
前:qián 前面,前后,前进
后:hòu 后面,后期,后方
黑:hēi 黑色,黑夜,黑人
狗:gǒu 黑狗,狗熊,狗链
左:zuǒ 左手,左右,左边
右:yòu 右边,右手,右边
它:tā 它们,它的,它在
好:hǎo 好人,好事,好说
朋:péng 朋友,
友:yǒu 好友,友人,友谊
在:zài 在这,在哪,在那
我:wǒ 我们,我的,我的
2:会写
“在”的笔顺:横、撇、竖、横、竖、横
“后”的笔顺::撇、撇、横、竖、横折、横
“我”的笔顺:撇、横、竖钩、提、斜钩、撇、点
“好”的笔顺:撇点、撇、横、横撇/横钩、竖钩、横
三:课后练习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练习题
精心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生字】笔顺书写训练,建议收藏彩打使用:
?1、拼音识字,巩固学会读音。
2、偏旁部首,可以一目了然。
3、书写笔顺,先看后写笔顺。
一年级语文下册生字共250字,具体如下:
园 孔 桥 群 队 旗 铜 号 领 巾 杨 壮 桐 枫 松 柏 棉 杉 化 挂 歌 丛 深 处 六 熊 猫 九 朋 友 季 吹 肥 农 事 忙 归 辛 苦 年 两 就 哪 宽 顶 肚 皮 孩 跳 变 极 片 傍 海 洋 作 给 带 法 如 脚 它 娃 她 毛 更 知 识 候 柱 底 杆 秤 岁 站 船 然 老 师 由 画 妙 合 桌 面 课 今 写 圆 珠 笔 灯 句 电 起 哄 先 闭 脸 蛋 沉 发 窗 楼 依 尽 层 照 炉 烟 挂 川 南 部 些 巨 位 每 升 闪 狗 名 声 迹 央 丽 华 展 现 披 份 坡 梯 客 收 城 市 利 井 观 沿 答 渴 喝 话 际 阵 朗 枯 做 却 将 纷 夜 棵 谢 想 盯 言 邻 治 怪 洪 灾 难 道 认 被 业 产 扁 担 志 伍 军 战 士 怎 忘 泼 度 龙 炮 穿 向 令 危 敢 惊 阴 似 野 苍 茫 于 论 岸 屋 久 散 步 消 弟 互 得 坏 帕 汗 扔 妹 唱 赶 旺 旁 浑 谁 轻 汽 食 物 眼 爷 命 爪 神 活 奶 吵 仔 急 咬 第 轮 公 围 何 觉 感 拥 周 反 而 羽 挤 挨 败 凶 另 诉 信
关注鹏程书法课堂私信,获取高清全彩PDF资料! #教育微头条名师团##中国式家庭教育#
国外主流的新闻网站有哪些?新闻网站是重要的网上信息来源,也是全球网民更爱访问的网站类型之一。全球最著名的新闻网站有哪些?今天我整理了一下,这些国外新闻网站是需要一定的外语基础,普通人不会英语也看不懂
但不要紧,作者秉着生产优质作品的原则,积极收纳了很多中文类频道包含国外的包括港澳台的,认真看完,我把它放在后面,如果觉得文章质量优秀,可以给予作者小小的打赏,以资鼓励作者 *** 更优秀的文章
*** (The New York Times):
《 *** 》是美国最有声誉的报纸之一,获得普利策奖的次数超过其他任何报纸。《 *** 》的网站是一个高质量的新闻网站,涵盖各种主题,包括美国新闻、世界新闻、体育、生活和健身等等,也提供纽约市的最新活动指南。《 *** 》对于任何重要突发事件都有出色的报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CNN是全球最重要的新闻媒体之一,对很多重大新闻都能做到之一时间报道。CNN的团队由全球近4000名新闻专业人员组成,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提供新闻信息。CNN的网站提供新闻直播、可搜索档案以及大量其他优秀资源。因此,无论你对最新的突发事件感兴趣,还是对科技或生活时尚等话题感兴趣,都能在CNN找到相关内容
《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
美国的《赫芬顿邮报》以报道流行文化著称,也同时报道美国政治、世界新闻和科技内容。该网站还有一个质量很高的的博客版块,是博客爱好者和时尚娱乐爱好者的理想选择。对于喜欢新闻,也喜欢名人八卦的读者来说,《赫芬顿邮报》
福克斯新闻(Fox News):
福克斯新闻是一家美国保守派电视台,拥有广泛的记者 *** 和大量观众。对于这家媒体的粉丝来说,福克斯新闻网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网站。这家新闻网站的设置简单明了,涵盖娱乐、商业、生活方式等突发事件和各类话题,还提供了福克斯电视台的节目介绍。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华尔街日报》为读者提供最新的全球股票市场信息,而这家新闻媒体提供的内容并不仅限于金融领域,《华尔街日报》的网站涵盖不同类型的新闻报导,有重量级新闻,也有主题并不那么大的专题内容。该网站每天有超过4千万的访问量
《 *** 》(The Washington Post):
作为曾经因为报道水门事件而使总统尼克松下台的著名美国媒体,《 *** 》今天仍然保持着优秀的传统。在进入数字媒体时代之后,《 *** 》也敢于尝试在战略上转型,并提升了读者数量。对于关注美国新闻和国际新闻的读者来说,它里面都有
卫报(The Guardian):
《卫报》是一家著名的英国报纸。凭借其编辑的独立性,《卫报》是许多读者的新闻信息来源。《卫报》的新闻网站面向全球读者报道英国和国际新闻。除了提供最新的新闻之外,《卫报》网站的界面也十分友好,对于很多新闻内容,用户可以根据各自需要,选择阅读深度报道或浏览简要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BBC):
英国广播公司(BBC)是世界上更大的广播公司,也是全球广播电视新闻界的一个标杆,在报道英国国内、地方和国际新闻方面都有卓越的表现。英国 *** 为该组织提供资金,因此它可以保持公正、中立,不受公司利益的制约。BBC拥有90多年的历史,以准确、公正的报道而享有盛誉
谷歌新闻(Google News):
谷歌新闻并不提供原创内容,而是一个通过电脑收集各类内容的新闻聚合网站。这个新闻平台会从海量新闻中筛选出头条新闻,并将相关新闻归纳在一起,根据用户的个人兴趣进行推荐、展示。你可以点击新闻标题,然后访问新闻的来源网站并阅读新闻原文。
雅虎新闻(Yahoo! News):
雅虎新闻最初是由门户网站雅虎提供的新闻聚合服务,从2001年开始也提供原创内容。比起其他大型新闻网站,雅虎新闻可能看上去比较朴素,不过,这里还是能够找到大量的优秀新闻内容。此外,雅虎新闻的网站便于搜索,无论你想看到日常新闻或寻找特定的内容,雅虎新闻都有
主流新闻媒体中文频道的网站:
*** 中文网:
*** 中文网是美国《 *** 》旗下的首个中文媒介产品,向中文读者提供有关全球时事、商业和文化的报道。该网站提供简体字和繁体字中文版,很多文章还提供中英双语对照阅读
BBC中文网:
BBC中文网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的中文版,同时提供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版本,涵盖国际新闻、英国新闻、两岸、科技、财经等新闻内容
路透中文网:
路透社是全球规模更大的多媒体新闻提供商之一,路透中文网是路透社网站的中文版本,内容包括新闻资讯、深度分析、时事要闻、专栏、生活、投资、市场等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是道琼斯公司旗下的中文在线商业出版物,作为《华尔街日报》的中文版本,该网站提供中文简体版和中文繁体版,涵盖栏目包括:国际新闻、中国新闻、金融市场、经济、商业、科技、专栏等
朝日新闻中文网:
朝日新闻中文网是日本朝日新闻社的中文版新闻网站,该网站提供简体字版和繁体字版,刊载发表于日本《朝日新闻》、朝日新闻官方网站等日文新闻报道的中文译本
FT中文网:
FT中文网是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集团旗下的中文商业财经网站,提供每日及时更新的商业财经新闻、深度分析以及评论等内容。网站同时提供中文简体字版和中文繁体字版
法广中文网: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用法语和其他十二个语种向全世界广播。法广中文网是该电台网站的中文版,提供及时更新的中文新闻,有简体字版和繁体字版,内容涵盖国际新闻、法国新闻、中国新闻(中国港澳台新闻)等
德国之声中文网:
德国之声(DW)是德国的国际广播公司,也是最重要的国际媒体之一,用30种语言提供多媒体内容。德国之声中文网以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提供中文新闻,栏目包括非常德国、时政风云、评论分析、经济纵横、文化经纬、科技环境等
ChinaNewsX:
ChinaNewsX是一家中国新闻聚合网站,网站本身并不提供原创新闻,但聚合了海外著名新闻媒体关于中国的最新新闻。该网站同时提供中文新闻和英文新闻,内容来自 *** 、BBC、路透社、美国之音等众多媒体。如果想一站访问多家国外媒体关于中国的最新新闻
香港明报:
《明报》是香港最著名的报纸之一,明报网站上可以读到《明报》的最近文章,也提供即时新闻。内容包括香港本地新闻、中国内地新闻、国际新闻、财经、教育、健康等
香港苹果日报:
苹果日报网站提供香港《苹果日报》的最新内容,也同时发布即时新闻、动新闻,内容包括:要闻、港闻、娱乐、两岸国际、体育、副刊等
联合新闻网:
《联合报》是台湾著名的中文报纸,联合新闻网是台湾联合报系旗下的中文网站,提供《联合报》的文章阅读,也同时发布即时新闻等内容。网站栏目包括要闻、娱乐、运动、全球、社会、产经、股市、房市、健康、生活、文娱等
*** 电子报:
《 *** 》是台湾四大报之一, *** 电子报是《 *** 》的中文新闻网站,新闻栏目包括政治、社会、生活、健康、国际、地方、财经、娱乐等
联合早报: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的主要华文日报,《联合早报》的网站以简体中文提供新加坡、中国、亚洲和国际的即时新闻,并提供评论、商业、体育、生活、科技等多个栏目。
隶书《张迁碑》临帖,要注意笔顺和结构之间的关系∣风俗开定如果觉得文章质量优秀,可以给予作者小小的打赏,以资鼓励作者 *** 更优秀的文章??
风
对典型的汉隶八分书来说,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蚕头雁尾。
具体到这个“风”字上,如果我们要挑选一个笔画来做它的主笔,并且把一个醒目的雁尾作为这个笔画的标志,该挑哪一个笔画呢?
通常来说,在上图的①、②两个笔画之间,我们会挑选笔画②。写成之后,字形该是下面这样:
这是《西岳华山庙碑》中的“风”字。
和这个字对比,《张迁碑》对“风”字的处理思路显然不同:《张迁碑》没有按照惯常的思维选择以笔画②为主笔,而是择定了笔画①为主笔。
这个选择带来的问题是:
笔画①的出波方向是往左,而受制于人体的生理结构,右手执笔的人往左写雁尾总不如往右写来得顺当——这其实也是为什么以《西岳华山庙碑》为代表的汉隶八分书要选择笔画②为主笔的原因。
因为笔画②的雁尾要想写出厚度来,远比笔画①要容易——在笔画①的线条厚度很难超过笔画②的情况下还要择定前者为主笔,那么区分两个笔画的主次关系就不能再靠线条的厚度而必须依靠线条的长度了。
所以《张迁碑》把笔画①的长度明显拉长。在①、②两笔的线条厚度都被弱化的情况下,我们仍能在视觉效果上清晰地看出这两笔的层次感。
只是这样一来,这个被弱化了雁尾的“风”字就跟八分书的模样有了些差距,反而更像是篆书的近亲——古隶了。
俗
“俗”字的篆体是这样的:
对照篆形,我们不难看出,《张迁碑》的“俗”字,其声符“谷”中的四点,其实是篆形隶定的结果。
但是《张迁碑》中的这四点,其笔势的俯仰向背有些奇特。照篆形的笔势隶定,这四点该写成下方左图这样:
对比《张迁碑》,四点的走势完全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银雀山汉简反映的是西汉时期(具体地说,是从汉文帝至汉武帝时期)的早期隶书形态。
这一时期的隶书还属于刚刚脱离了篆形的古隶的范畴。而《张迁碑》是东汉晚期的作品,诞生于汉隶八分书已然成熟的年代。它的结字和用笔已经在古隶的基础上发生了不小的蜕变。
具体到我们临写的这个“俗”字,我觉得,它的字形其实跟东汉前期的《肥致碑》有某些相似的地方:
如果我们把《肥致碑》的笔画①拆做两笔来写,那它几乎就跟《张迁碑》里的那个“俗”字一模一样。
只是这样去理解《张迁碑》的“俗”字,这个字的四点,从笔顺上就跟银雀山汉简不一样了:
最后,附上我临写的“俗”字:
开
定
“定”字,《说文解字》说从“宀”从“正”,而“正”又从“一”从“止”。“止”在篆形中与“之”无异,所以《石门颂》当中的“定”字才会写成下面这样:
对照这个字形,《张迁碑》的“定”字,将“之”的两点穿透顶上一横探了出去,这其实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常见的书写习惯,比如《礼器碑》的书写也有类似的情况:
虽说作为一个时代的风气,这种写法已经是不可改变的历史存在。但是从文字发展的原理上说,这种写法其实缺乏坚实的根据。要将它引入我们自己的创作,还需三思而后行。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张迁碑&晋公子原创